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2、在积累运用的过程中掌握品词、品句的方法,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培养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天山的人和景。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新疆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条大山脉,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它就是天山。今天老师就与大家一同走进天山那辽阔的千里牧场。
1、师范读。
2、生自由读。
三、学习生字
1、在小组内交流在预习中觉得有困难的字、词。
2、汇报生字,师生共同学习。
四、再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逐步达到通顺流畅。
2、默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
说一说:天山牧场给你留下最初的印象是什么?
五、作业设计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你想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学习《天山牧场》这课文?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
1、分自然段读课文。
提问:每一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找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思考问题。
2、学习第一部分
介绍了牧场的什么?
你喜欢哪句话?哪个词?读一读,说一说。
闭上眼想一想一派怎样的景象。
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牧场与别处不同的地方?
透过四段的语言文字你感到哈萨克牧女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这一段该怎么去读?
尝试背诵三、四自然段。
四、
你有什么感受?
五、作业设计背诵前四个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与刺客荆珂之间的“壮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与董大之间的“慰别”;“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孟浩然之间的“酒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景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情别”;“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这是贾至与王八员外之间的“愁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白居易与客人之间的“惨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是杜牧与妙龄歌女之间的“泪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与其亡妻之间的“梦别”;“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这是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苦别”。别有情,别有景,别有声,别有泪,别有长度,别有重量,别能消魂,别能减肌,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别时难舍难分,又是企盼早日相聚的急切。形形色色的分别,无不贯穿着一个主题:分别痛苦。真是“别”有滋味在心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又是怎样写“别”的呢?--板书[雨霖铃]这首词描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二.学习诗歌,很讲究诵读。况且《雨霖铃》又是一首词作。
我们知道,词是一种极具音乐性的诗体。那么好,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三.大家不要以为我们只能通过逐字逐句的推敲分析才能深刻地体会得到一篇文学作品的精妙之处。
我一直在考虑,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我们是否真正地把握了一篇文学作品。我觉得大家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在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我的心是不是和作者的心以同一个频率在跳动,我是否被感动了。如果你感动了,你又不妨用自己的声音把它表达出来。
基于这种考虑,我想这样来确定我们这堂课的主题:声请并茂地品读《雨霖铃》。
下面,我就想来试一下,我想用我的声音来诠释我所理解的《雨霖铃》。
今天,我带来了三段音乐,请同学们帮我选择一个和《雨霖铃》的意境相应的配乐。选用背景音乐。
教师范读。
四、诵读不是比谁的气门长,不是看谁嗓门大。
诵读有一定的艺术性要求。我们应当以一种和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情绪相协调的感情来掌控和润饰好我们的声音。正如我们不能把《满江红》唱得欣喜若狂,不能把《健康歌》唱得悲悲切切。所以,确定我们所诵读的作品的感情基调就很重要了。
那么,《雨霖铃》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信息--伤离别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发言讨论,互相补充印证。
现在,我们可以这样来确定《雨霖铃》的感情基调:悲戚低沉。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这首词的上半片主要是写临别时的情景,下半片主要是写别后的情景。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离情别绪。好,请同学们酝酿一下情绪,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朗诵一下这首词。学生齐诵。
五、我们还可以把这首词处理得更细腻一些。要想用声音更细腻地处理这首词,有个前提,那就是得深刻地理解这首词。
解读:明确:无比缠绵、无比依恋之际,天色已晚,雨刚停,无情的船夫催促上船。无心绪饮,却不能不饮,只能以酒消愁,希望将愁绪和酒一并饮下。本句在矛盾冲突中写出难舍难分之情。分析b句:为何凝噎?真的是无话可说吗?想说什么?明确:船夫催发,不得不发,执手告别,手握着手,紧紧不放,泪眼望着泪眼,此时忆昔日欢聚,想他日离分,无语中又有多少叮咛嘱咐,有多少柔情蜜意,但伤心泪流,千言万语,塞满了喉咙挤满了牙缝,情如潮涌,不知从何处说起。执手……凝噎\是情态的细致刻画,应属于特写镜头,让我们看到了哀婉缠绵、无比依恋、难舍难分的离别场面。而达到的艺术效果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过渡:这是在凄凉、凄楚的氛围之下,所展现的离人离别时刻的动人场面。为了把别后之愁更甚于离别之时的情形表现出来,离人的未来又将处于怎样的`情景之中呢?我们看下阙。在文中找出留恋和催发\说出想象之词
解读第一句话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句话,一眼看过去,就是一句写景的文字。就这句话,我的一个朋友曾经打了一个很有趣的比方,他说,这句话就好比是一篇日记的开头,仅仅是为了交代时间、地点、天气状况,所以我们应当以一种平和的叙述语气来读这句话(师用叙述语气范读),这样来处理好不好?
生答:不好。师问:为什么?学生发言指出此句话虽明写景,却暗含情,环境氛围多悲戚之意。
教师明确:这句话作者以凄凉的环境来暗寓他凄凉的离愁。所以,此句起调应起得低沉伤郁,句与句之间应做稍长的停顿,要读出悲、凉\的味道来。解读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
现在,大家想象,你马上要和你的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分别,你到机场或车站去送他,两个人彼此握着对方的手,眼泪无声地落下,想开口安慰一下对方,可这一开口,到化成了一片哽咽唏嘘之声。
让学生深入到这种情景中去,并试着用此种感情来读: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此处写离别之情,当属离别之情的高潮。所以读这一句,语调应该来得更凄切一些。我想,这一句话由感情细腻的女生来读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女生朗读。
解读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我想这样来读这句话,大家看行不行。师以一种极有气势的,昂扬爽朗的语调朗读。
我读出这种气势没有?生答:读出来了。那么这样处理好不好呢?生答:不好。
我读出这句话的味道没有?生答:没有。那我们这里该读出什么味道来?学生发言,认为老师的朗读处理方式违背了本词的基调,且这句话所写景象仍然饱含愁绪的。
继续问:“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这里只有因与心爱的人分别而造成的离愁吗?还有没有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其他什么愁绪?
学生讨论,并举手作答,得出结论:还有此去前途未卜,前途渺茫的身世之叹,失意之愁。
教师总结,并提示读这一句的时候在凄切的基调上应加上苍茫厚重之感。
这句话由男生来读比较合适。全体男生读此句。
好了,上阕我们分析得比较熟透了。现在,我们酝酿一下情绪,然后带着刚才大家一起分析品味出来的微妙细腻的情绪把上阕来一次完美的表现。生齐读。
下片,我先把它交给大家。用你自己的理解去表达。(作一个课下作业)
分析下一阕:大家已经品读了上片,我们看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和上阙哪些语句相应?本句的作用是什么?引导:重点看伤离别\和冷落清秋节明确:伤离别\总括上阙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的情。冷落清秋节与上阙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相呼应本句既承上又启下,为了把别后之愁更甚于离别之时的情形表现出来,离人所设想的今宵\和此去经年将面对怎样的情景。
重点分析一下---杨柳岸晓风残月[千古名句]。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来,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杨柳和离别似乎已经具有了必然的联系。酒醒后偏偏停在杨柳依依的岸边,难免使离人想到泪流满面、依依不舍的离别情景,怎能不叫人倍感伤痛。李憬《应天长》的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边病\,周邦彦《关河令》的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都明显的说明这种情况;晓风\乃秋天拂晓之风,比傍晚之风更凉,酒醒偏遇凉风吹,真叫人凉上加凉心更凉,晓风\无情地吹皱了离人凄冷的心。离人都希望去时有日,归时有期,月圆之时想必也是团圆之时。--但是,离别之人又偏偏遇上残月,如温庭筠《菩萨蛮》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韦庄《荷叶杯》的惆怅晓莺残月,相别,都是把别情和这时候的景象联系起来说的(温词还提到柳\)。这里我们在谈以下“酒”和“愁”,李白曾有诗句“举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念奴娇》“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闲滋味其实正是愁滋味。自古以来,酒与愁就是相联系的。词人断不料酒醒之后,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弯破镜\般的残月,使重圆\的希望化为泡影。本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分明是这样一幅画面:倚着船舷的离人抚摸着岸边飘拂的垂柳,遥看挂在天边的一弯残月,凉风阵阵袭来,想起与恋人无语凝噎的离别情景,怎能不令人肝肠寸断!真是天亦凉人人更凉,借酒消愁的初衷不但没能实现,反而使自己陷入更加痛苦的境地。因此,本句很难确定是重在写景还是重在抒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境界,被传颂为千古绝唱,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b、良辰好景为何是虚设\?千种风情怎么会无处倾诉呢?明确:离开了心爱的人,自然没有心情去欣赏。这良辰好景\不是等于虚设吗?其实,不只是虚设,每遇良辰好景反而会引起对情人的思念,勾起无限的伤情。两情分离,欢情难再,知音难觅,凄凉倍至。因此,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小结:这是下阙离人设想的今宵和经年\所处的景与情,是想象之境,是离愁的进一步拓展。
六总结扩展(整体回顾,强调情与景的关系):词的上阙在凄凉环境的衬托之下,写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状。下阙设想远别后的思念和久别后的凄清。全词既写了眼前的离情,又写了未来的伤感。处处以景物衬托离情,情景分合,景为情设,而一切景语皆情语,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在情与景的交融中,演绎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
欣赏北宋婉约派其他词。
七、布置作业
1、背诵2、预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3.豪放旷达《念奴娇》,婉约缠绵《雨霖铃》----苏柳词比较赏析
八、板书设计:
《雨霖铃》
别前(实)--情语:执手相看泪眼
景语情景交合
情语实写:寒蝉雷雨虚实相济
别后(虚)--景语虚写:烟波暮霭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看菊花》是一篇赞美秋菊的课文,记叙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园看菊花的情况,着重描写了满园菊花五彩纷呈,争奇斗艳的繁盛景象,赞美了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的高贵品质。教学中,重点在于带领学生进入课文、营造情境,让学生自己去看看五颜六色的菊花,感受菊花的颜色美、气质美。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不久,还没有完全形成认真听、认真看、认真写的习惯,如果采用平淡枯燥的教学手段必定使他们感到乏味,学习没有积极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用形象、声音、色彩来进行思考的,有声有色的教学手段,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从而达到以“趣”促学,唤发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菊花有哪些特点,通过学习,知道人们喜爱菊花,不仅因为菊花好看,更因为菊花不畏寒冷,体会菊花勇敢、坚强的精神。
3. 正确拼读本课的8个生字,绿色通道里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词语 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
教学重点:
了解人们为什么喜爱菊花。
教学难点:
1. 理解词语 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
2. 感受菊花勇敢、坚强的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师: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
瓣儿红,瓣儿黄,斗狂风,战严霜,秋风一起扑鼻香。 (菊花)
师:小朋友猜猜老师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吗?(菊花) 你见过菊花吗?你见过的菊花是什么样子的?
2.有个小女孩上周末刚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观赏了菊花,写下了一篇美丽的文章。今天我们追随着小女孩的脚步,一起去公园看菊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字源识字
二、检查朗读
1.师:想要看到更多更美的菊花,必须要赢得门票。老师这里有三种票,一种个人票,一种双人票,一种团体票。
个别读,开火车读,小老师读,同桌读,全班读
2.师:小朋友的生字词掌握得不错,课文读得怎么样呢?请大家一起来当小老师,一起来听小朋友读课文。(指名读课文,请学生来纠正读错的音)评价:声音响亮,不拖不唱,字字准确,感情丰富。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一)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师:小朋友去公园看菊花都什么时候去啊?(生答)
请大家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什么时候,谁,去哪里看菊花? (分问题回答,再指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文字,标出关键词:星期天,早晨,爸爸妈妈,我,公园 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说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练习:什么时候,谁去哪里干什么?
2. 师:星期天,如果你的爸爸妈妈带你起看菊花,你是什么心情?现在马上就能看到菊花了,你又是什么心情?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3. 师:让我们一起高兴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四、指导写字
也,开,不独体字
公,点,上下结构,学习四点底的写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师:来到公园,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菊花?
(课件出示图片)
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颜色的菊花?
除了这些,你还见过哪些颜色的菊花?说明菊花的颜色非常多。(板书:颜色多) 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菊花的颜色多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看到这么多颜色的菊花,你最想说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把你此刻的感受读出来。
2. 师:菊花不仅颜色多,数量也多,小朋友来数数菊花吧!
(课件出示图片)
我们用一朵一朵来数(师生同数)。啊,那边还有,数不过来了,我们换个词来数吧。(一朵朵)
我们一丛一丛地数(师生同数)啊,还有那么多啊,一丛一丛也数不过来了,再换一个词。
我们一片一片地来数,一片,两片,三片?菊花多不多啊?公园简直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了!(板书:数量多)
让我们从课文中的找一找这三个词再来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一”的`读音不一样。“一片片”中的“一”读第二声。
师小结:菊花开得太多了,一朵又一朵,一丛又一丛,一片又一片。向四处铺开,真是好看极了。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菊花的美吧。(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3. 师:深秋的寒风吹在小朋友脸上,什么感觉?(生答)
是呀,现在天气冷下来了,我们小朋友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可是菊花却不怕冷,我们来看看这些菊花吧。请大家找一找,第二自然段中哪句话告诉我们菊花不怕冷。(指名读) (课件出示: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请小朋友做一做菊花“迎”着寒风的动作?(生动作:抬头挺胸)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迎着寒风开放的菊花吧!(课件出示各式各样的菊花,欣赏菊花的人群。)
4.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都看迷了,如果现在让你离开,你舍得走吗?(不舍得) 是呀,人们也舍不得走。菊花开得太多了,都看不过来了。
(课件出示句子: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指名读。
师指导:要用缓慢的语气读,表现出人们舍不得的心情。师示范读,再指名读。
5. 师:美丽的菊花,勇敢坚强的菊花,人们看不够啊,开得太多了,人们舍不得走啊。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吧。(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第三—四自然段
1. 师:看到这样美,这样勇敢的菊花,爸爸是怎么说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师:听了爸爸的话,有什么感受?(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3.师:听了爸爸的话,为什么觉得菊花更好看了呢?(生答)
师:其它花“谢”了,动画理解“谢”,菊花却“开”,对比。
师:菊花不仅长得好看,更可贵的是它不怕冷,在其他花儿害怕寒冷都凋谢了的时候,菊花却迎着寒风,昂首怒放,它是多么坚强勇敢呀,所以人们都很喜欢它。
4.师:看完菊花,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课件出示句子:因为__________,所以我喜欢菊花。
我喜欢菊花,是因为____________。 二选一)
5.师:菊花带给了我们美的感受,它的坚强勇敢值得我们去学习。让我们再去看一次菊花吧。(生齐读课文)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许,听,放
师:谁来读一读? “听”的后鼻音一定要读准。谁来说说这三个字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点?(左右结构)
2. 师:我们先来看“许”,这里面有一个新的笔画:横折提,仔细看怎么写的?谁已经用火眼金睛看出来了?(生用手比画横折提)
师:小朋友真棒,已经会写了。跟老师一起来写。(师写,生书空)
师边写边说:向右上横着行笔,再向下直着行笔,再提上去。这个笔画加上一点,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偏旁----言字旁。
师:写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
师:现在,伸出小手指和老师写一写“许”字,(师范写,强调:点与横折提要在一条线上,右边顶天立地,右边第二横在横中线上,竖要写直,是悬针竖。)
师:开始写“许”这个字吧,请注意“三个一”。还记得吗?(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生描红、临写“许”,师巡视指导。
3.师:还有两个字,“放”,小朋友们要注意什么呢?(左右等宽)
和老师书空这个字的笔顺。
师:“听”跟“许”一样,左窄右宽,口字旁,写在横中线上方,右边第一笔是平撇,竖撇写在竖中线上,横比平撇长。和老师书空这个字的笔顺。 师:大家也来写写这两个字吧。
生描红、临写“放”跟“听”。 师巡视指导。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4、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媒体准备使用
让学生带上自己最喜欢的事物,如水果、植物、玩具、动物等。
教学过程
习作指导
一、谈话引入,捕捉内容
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越来越发觉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自由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都观察了哪些景物?
二、小组交流,拓展思路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1、观察过什么事物?怎么观察的?;
2、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哪些新奇的事情?
3、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有兴趣?
听的同学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三、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1、指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⑴其他同学根据这位同学讲的内容取一个题目。
⑵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如何使内容写得具体、准确。
⑶可以建议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
2、若把自己的观察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得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⑴把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地方写清楚。
⑵不拘形式地写,可自己拟题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以日记形式选几则满意的.日记,进行修改加工写《观察日记几则》。
⑶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学法指导】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观察,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的事物的特征,及准备采用什么样的句子,来使所观察到的事物显得生动、具体。
四、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1、学生打草稿,教师巡回检查。也可选典型的某一片断进行作中交流,共同评议修改。
2、学生边起草,边修改。(着重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语文教案 篇5
一、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画杨桃》中,一个同学看到一件事物是五角形的,一个同学看到的是圆形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察结果却是出自同一件事物,正所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不仅能给人带来很多灵感,而且能给我们带来许多乐趣。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具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在3秒钟时间内,看出是什么图形。
2.出示右边第一幅图3秒钟。
3.你看到了什么?请把看到的与你的同桌同学交流交流,注意:
(1)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2)听的同学要认真、专注,若有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请教。请教也很讲究,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中肯。
同桌同学交流。
4.教师巡视,邀请一对观察结果不同的上台展示交流过程。
其他同学评价他们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楚、完整。
5.通过交流,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看法的两个方阵。
同学们同时同地看了一幅图,看到的结果却完全不一样呢?到底是哪一方的看法是正确的呢?
(1)双方可以进行争辩,据理力争。
(2)就不懂的可以虚心地向对方请教、提问或跟对方商讨。
6.再一次出示该图片,请同学们再一次仔细的看图,能不能像魏格纳一样有惊人的发现呢?
结合第一次的.观察所得,说说: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现在又有什么发现?是怎样发现的?对这两次的观察有什么感受?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观察方法:观察时要仔细地看,反复地看,从多个角度去看,才会有许许多多新的发现,才能有像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
重点板书:
仔细地看
反复地看
多角度看
二、小组合作观察,练习观察方法,练习条理表达。
同学们,现在我们就要来试一试我们的火眼金睛有多厉害。小组同学合作观察右边第二幅图,比一比哪一组同学的火眼金睛最厉害,脑子转得最快,语言表达得最有条理。
小组活动,积极运用观察方法观察,积极思考,并集合小组各成员意见,最后统一观察所得。
各小组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有条理地阐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其他小组可以就某一组的阐述补充自己组的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评价:每组选2名同学和老师组成评委团,给各小组评分。评分项目为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总分100分),附加项目是联想能力(20分)。
三、小组竞赛观察,发现多,说得好。
1.刚才,同学们的火眼金睛帮了小组的大忙,同时,同学们的观察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的火眼金睛最厉害,谁的口才最厉害。
2.出示第三幅图(10个人头图)
3.从图上先看到了什么;再进一步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反复看一看,换几个角度看一看,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深切的感受或启示?比一比,谁的发现多,谁说得好。
初赛:小组比赛,选出各2名优秀者。
复赛:优秀者在班级里比赛,评选出“观察能力突出奖”和“小小口才家”。
4.发奖
四、总结:
生活中时时处处需要观察,谁学会了观察,谁就具有慧眼。只有我们仔细地观察,反复地观察,多角度地观察,就会具有慧眼。
五、作业:把观察乐趣与别人一起分享。
六、板书:
我看到了……
仔细地看 独
反复地看 具
多角度看 慧
眼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冰心老人的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内容简单扼要,又明白浅显。初一上学期就接触这样的文章可以说是很好的,因这可以借此来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阅读课外书籍。学习本文可以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各部书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分析:
学生刚上初中,一下子面对那么多的学科,对于初中的学习生活可能还不大能够适应,引导他们如何学习那是很重要的。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学习和阅读的经验,可引导他们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学习和阅读。此文较简单,适合学生自己阅读。引导学生联系平时读书的实际,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情况作一次总结,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后面推荐的名著,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还可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有关“读书”和有关“书”的格言。
设计理念: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提到: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提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在阶段目标中又提出了“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出文章的内容要点。
2、联系自己平时的读书实际,加深对读书的认识。将自己收集的有关“书籍”和“书”的名言拿出来交流。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由冰心的一首小诗引入: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本诗通过比喻揭示:成功来自艰辛的奋斗的道理。(激励青年努力学习,艰苦奋斗。)
二、课前准备:
摘录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
将它们拿出来交流。分小组,各小组先检查一下准备情况,然后讨论所摘录的是否符合“读书”“书”的范围。然后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来。
教师小结:其实这些名言正如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作业: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3、抄写本文的字词及整理出五条有关“读书”和“书”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分析新课:(本环节由学生讨论整理)
1、本文的主要内容。(结尾一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读书有哪些好处呢?试着概括一下。
“读书好”这是全文的重点。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3、“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4、“读好书”在冰心看来又应是如何的?
三、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来让同学们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内容。
如有关于《水浒传》中的人物名称及其绰号。
有关《红楼梦》中人物命运。
有关《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分类。等等。
四、让同学发问。
作业:
片段作文训练: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读一本好书如同与高尚的人交谈,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仔细品读,你或许会有独特的读书体验,或许会产生一些感想,把你的感想或体验写下来,与人共享。
要求1、题材不限,题目自拟。
2、字数2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课文中的一些书籍学生平时较少接触,了解的东西少,所以在第二节课时就比较难上。我就将该部分的内容转为请同学讲讲自己看过的,记忆深刻的书或一篇文章。这样一变学生的热情就来了,一改刚才死气沉沉的状态纷纷举手发言,有的甚至自己站起来抢着向同学叙述自己所看到的精彩的内容。有描述樱桃小丸子的任性,有的则描述蜡笔小新的调皮淘气,有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景色,有的则描述自己家里的`可爱的小猫小狗……我看了这样的情形不禁暗暗高兴,不按已定的教案来上课那也是很好的,最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上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能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我在另一个方面上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并能够将自己所读到的文章说出来与大家共享。这就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课标》中“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个目标。但课后还要多引导学生去阅读,特别是阅读一些名著,加深他们的文学修养。像中国的四大名著,文言文较多,学生看起来较难懂,可以先引导他们去读读简单的儿童版,然后再引导他们读读原著,这就可以加深他们对内容的理解。
片段作文训练是为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做好准备的,有的同学就做得很好,能够及时的完成,而有的同学却没有完成。从中可以看出有完成的同学是有所思考的去读书,读过之后才有所得;没有完成的同学可能是没有去看什么书或者是看了却没有思考结果是写不出来。看来,不仅要引导同学去阅读,更要教他们如何阅读,读后应做什么。
不足之处:在课堂的导入方面相对来说较难,如第一课时的导入可以换成俗语或谜语来导入如: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请打一物)谜底为书。而第二课时则可以用同学们没积累到的有关书的名言来导入。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自读词语,发现构词的特点;
2自读、背诵对联,感悟意思,主动积累有名的对联;
3读懂成语故事,理解成语“老马识途”的意思;
4能大方、主动、有礼貌地与同学交流自己读《威尔逊出游》后对威尔逊妈妈做法的感受和自己的妈妈的做法,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5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游戏或亲身参与过的游戏,不拘形式地写下游戏中的见闻、感受;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并感受童年的快乐与纯真;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一些名联在小黑板上;搜集古代诗人、现代作家描写童年生活的美好的诗句或文章。
学生:回忆平时妈妈是怎样教育自己的;仔细观察生活中的游戏或亲自去参与一种游戏。
教学时间
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自读、互读词语,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悟悟这些词语的特点。
2想一想:这些词有什么地方相同?
3学生自由发言,从中点明教学内容:这些词语中都包含有一组反义词。
4学生再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感知构词的特点。
5拓展练习,“你能再说几个有这样构词特点的词语吗?”
6教师相机板书学生的`举例,再读词语,加深理解。
二、语海拾贝
1自读对联,要读得正确、流利。
2在小组读,相互检查,并悟悟对联的大致意思。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不懂的地方,请求老师或其他组同学解释。教师注意引导和补充。
4总结: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效果的这种修辞手法,我们称为对偶。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对联。
6拓展练习,“你能说说你搜集的名联吗?或者你想创作一副对联也可以。”
三、点击成语
1学生自由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
2请学生复述成语故事,并说说读了成语故事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理解“老马识途”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讲讲身边类似的事例。
四、口语交际
1回顾课文《威尔逊出游》,想想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抽生回答。
2再自读课文,独立思考:你赞成威尔逊妈妈的做法吗?为什么?
3小组说说、议议,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别人的意见,丰富自己的认识。
4全班交流,举行小型辩论赛,从观点出发划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评选出最佳小辩手。
5小组交流:在你外出时,妈妈是怎样做的?你希望妈妈怎样做?边听边想想谁的感受对你有启发,说出来相互补充。在小组中评选出谁在交流时自然大方、有礼貌,谁听得最认真。
6全班交流,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话题,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演说,大家评议谁的发言最令你满意。
五、习作百花园
1引导语:游戏真好玩!同学们都玩过哪些游戏?抽生回答。
2小组说说:你觉得好玩的游戏是怎样的玩法?为什么你觉得这个游戏好玩呢?
3学生讲述自己认为最好玩的游戏。教师相机指导、润色。
4总结:让我们拿起笔来,记下玩过的许许多多游戏,如:老鹰捉小鸡、丢沙包、踢毽子、网上下棋……让别人了解你是怎样玩的,分享你的开心。然后比一比,谁将自己喜欢的游戏写得精彩。
5教师选择一两篇学生习作在全班展示,一边看,一边评改。
6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改完后,根据自己写的内容,加上一个题目。
7在小组里自由欣赏品读小组成员的佳作,并评议每位成员习作写得好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把这些意见批注在文后。
六、自主阅读园地
1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了解大意。
2小组讨论交流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反馈信息。
3全班质疑,请求老师或其他同学解答疑难。
4勾画最喜欢的好词佳句摘抄在采蜜本上,与同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反复朗读。在小组中交流读后收获,鼓励学生将积累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
5有感情地朗读短文,评选出谁是朗读小能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