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时间:2024-05-22 17:45:30 一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02页第7—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的计算技能更加巩固,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意识和初步繁荣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小黑板、口算卡片、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板书)

  二、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1、复习1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

  2、做第7题。这题着重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可以分小组活动。在学生自己找一找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按规律有条理地找卡片说算式,如按加法的数是1、2、3……顺次来整理,并进行交流。

  三、计算练习。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6 + 3 = 4 + 5 = 8 — 0 = 3 + 7 =

  10 — 8 = 10 — 5 = 2 + 4 = 6 — 1 =

  5 + 3 = 2 + 6 = 6 — 6 = 0 + 9 =

  1 0 — 6 = 7 — 4 = 1 + 9 = 4 + 4 =

  第8题正式对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提出了速度要求。练习时要除了要注意口算的正确率外,还要适当注意速度。但速度要求不要太高,一般在2分钟内能完成这些题就可以了。

  四、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1、做第9题。把得数是4的每一块涂上颜色,看看像什么?

  学生涂色,分组练习,然后交流。

  2、用小黑板出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

  学生分组解决问题,然后交流。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复习小朋友们熟练地掌握了计算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计算中正确运用计算技能正确解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方法;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灵活地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填一填,算一算。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统计的方法,谁知道在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统计?我们可以用统计的方法来统计天气的变化情况,这是小明对近20天的天气情况统计的结果。(出示总复习第12题。)观察图画,说一说图中符号表示的意思,然后数一数分别有几天,填完统计表。谁能提出一个问题?谁能解答。

  二、填上合适的数。(出示总复习第13题。)教师:这里有许多美丽的花朵,在它们的身上有许多数,谁能发现16、9、7这个数有什么特点?那么第二朵花有15和9,另一片叶子上应填哪个数?第三朵花?第四朵呢?

  三、填空。(总复习第14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过程并填在书上。四、乘车。(出示总复习第15题的画面。)

  1、观察画面,说一说什么意思,这幅画告诉我们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独立思考,然后与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四、想一想,算一算,(总复习第1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观察。师:你会发现每一竖行都有自己的规律,谁能来说一说?

  五、破密码。(总复习第17题。)教师讲解第一个,首先算出四个算式的数,这四个数就是它的密码。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的三个密码。

  六、连环画。(出示总复习第18题的画面。)让学生观察这两幅图,说一说意思,并把这两幅图变成故事让学生讲给大家听,最后让学生列算式并解答。

  教学后记: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方法;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认识0~20这些数,能理解数的含义,知道数的组成。

  2、知道10个一就是1个十。

  3、复习钟表,知道整时和大约几时。

  4、复习立体图形,能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教学重点:理解数的含义,知道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知道整时和大约几。

  教学对策:通过复习理解数的含义,知道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1、计算。

  9+5=3+8=6+6=9+2=

  6+7=7+5=8+8=5+8=

  8+9=9+6=3+9=9=9=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

  交流答案。

  9+5=143+8=116+6=129+2=11

  6+7=137+5=128+8=165+8=13

  8+9=179+6=153+9=129+9=18

  13、比较大小。

  8+4()118+7()7+8

  7+7()137+9()10+7

  2、指导:8+4()11

  这道题怎么比较大小?

  先计算,再比较。

  8+7()7+8

  这道题要先计算,再比较吗?

  不用。

  直接比较:8+7和7+8只是交换了位置。

  答案是相同的。

  学生独立完成其余各题。

  交流答案。

  修改: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判断的理由和思考的方法。

  3、实际应用。

  光盘出示题目。

  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开来了4辆汽车。

  你从图上还可以知道什么?

  原来停车场停了9辆汽车。

  求什么呢?

  现在有多少辆汽车?

  你是怎么列算式的?

  9+4=13

  学生在书上填写算式。

  修改:可以先让学生说说题意。如果有学生感到困难,可引导他们思考:知道原来停了9辆车,要求现在有多少辆,还缺少什么条件,缺少的条件能从图中找到吗?然后再让学生列式计算并进行交流。

  15、照样子折一折,卷一卷。

  看屏幕,这是什么?

  一张长方形的'纸。

  现在我把它折一折,折成了什么?

  一个长方体。

  请你照样子折出一个长方体。

  学生折纸,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请你再卷一个圆柱体。

  你还能折或卷什么图形呢?

  请发挥你的想象力,折出或卷出你喜欢的图形。

  学生活动。

  交流。

  修改:先老师做示范,折出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再让学生照样子折一折,并说说折出的是什么形体,然后让学生看着教材下面一行的图示,照样子卷一卷,并说说卷出的是什么形体。接着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还可以怎样折、怎样卷?最后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折一折、卷一卷,并组织展示和交流。

  板书设计:

  期末复习

  9+4=13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4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

  二、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学生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2)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3)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4)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1)学生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对比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

  (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4)完成第7、8题,集体订正。

  二.认识钟表

  1、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完成第9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3、数字表示法

  (1)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2)第6题,学生完成,点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三、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复习了哪些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某物体的形状;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加减法;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进一步巩固掌握钟面的时刻。

  2、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灵活地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学具,钟表。

  教学过程:

  一、认识物体。

  1、举例说明物体的形状。

  说一说我们认识了物体的哪些形状,每一种形状分别举出3个例子。

  2、学生动手操作。

  师:把铅笔盒放课桌的左上角,把练习本放在课桌的右上角,把小刀放在课桌的左下角,把橡皮放在课桌的右下角。然后打乱顺序,同桌两个人,一个说一个摆。

  3、总复习第1题。

  左上图长方体有几个?圆柱呢?球有几个?正方体有几个?

  二、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1、数一数。

  从0数到20,再从20数到0,(一齐数。)完成总复习的第2题的第1个表格。

  2、分别观察第2、3个表格。

  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可以说都是双数,也可以说每次都加2,还可以说隔一个数写一个数等。)

  3、补充练习:按规律填数。

  19、17、()、()、()。

  10、()、14、()、18。

  三、数位的意义。

  1、画一画。

  在计数器上最右边的一位是什么位?

  15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15的个位上是几?十位上是几?

  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6、17、18、19、20,谁能在计数器上表示?

  它们的十位和个位上各是几?

  2、完成总复习的第3题。

  四、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1、抢答。

  13-6=14-9=15-7=

  6+6=9+9=12-5=

  2、完成总复习的第4题。

  五、认识钟表。

  谁能说一说我们认识了钟面上的几种时间?

  在学具钟表上分别拨出这几种时间:整时、半时、快几时了、几时刚过,然后认一认总复习的第5题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后记: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某物体的形状;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加减法;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进一步巩固掌握钟面的时刻;同时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数的含义,知道1个十就是10个一。

  2、借助计数器,理解数的组成。

  3、复习认识钟表,知道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重点: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对策:通过分类练习,掌握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填一填。

  按规律填数。

  2、4、6、( )、10、( )、( )。

  学生观察。

  说一说这里是几个几个地数。

  2个2个地数。

  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从小到大。

  你会填吗?

  学生填写。

  完成其余各题。

  修改:增加练习:

  (1)0 ( )10 ( ) ( )

  (2)20 ( ) 16 ( ) 12 10 ( )

  (3)1、4、7、( )、( )、( )。

  二、画一画。

  1、看数画珠

  10怎么画?

  请你说一说在哪一位上画几颗珠子?

  在十位上画一颗表示十。

  2、给左边的4个萝卜涂上颜色。把左边第8个萝卜圈起来。

  学生指一指左和右。

  给左边的4个涂上颜色。

  说一说哪4个。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指一指。

  把左边第8个圈起来,

  请学生数一数。

  三、写出下面的钟面上的时间。

  1、说一说是几时?

  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是几时。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自己填写其他钟面。

  2、说一说大约几时分针怎么指?

  分针指着12不到一点,或12刚过一点,时针大约指着几时就是大约几时。

  四、画上分针或时针。

  学生自己画。

  提醒学生:想一想中面上缺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分针画得长一些、时针画得短一些。

  学生自己画,然后交流。

  五、看图写算式。

  看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左边9只海狮,右边5只海狮。

  你能说四道算式吗?

  指名说。

  六、在合适的答案下面打勾。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修改:增加练习:根据生活经验连一连。

  说一说你几时起床、吃午饭、睡觉……

  请你先把下面的时间连好。

  再把图与时间相连。

  板书设计:

  分类复习

  2、4、6、( 8 )、10、( 12 )、( 14 )。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7

  1教学目标评论

  1.知识与技能:有规律地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加法算式的过程,回顾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数学算式的排列规律,初步渗透数学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规律美,在活动中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2重点难点评论

  教学重点:有规律的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加法。

  教学难点:在观察比较中找到加法算式排列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目标评论

  1.知识与技能:有规律地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加法算式的过程,回顾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数学算式的排列规律,初步渗透数学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规律美,在活动中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3.1.2教学重点评论

  有规律的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加法。

  3.1.3学时难点评论

  在观察比较中找到加法算式排列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直入主题评论

  1.师:同学们,你们在学校每天走过哪些路?走这三种路有什么感觉?(课件出示:上楼梯、下楼梯,平路)

  生随意回答。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总会遇到快乐与困难,你们能正确面对吗?今天我们就来复习20以内的加法,就像我们走这三种路一样,你们有信心吗?

  2.揭示主题:其实,20以内的加法排列有很多规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搭建起这部分知识之间的桥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为整理复习下面的知识铺路搭石。)

  活动2【讲授】师生合作,自主构建评论

  活动一:先复习和是6的算式。

  师:谁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说出和是6的算式?生不能完整说出,教师这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讨论后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1)可能出现各种算式遗漏的情况。

  (2)0+6=6 1+5=6 2+4=6 3+3=6 4+2=6 5+1=6 6+0=6

  (3)6+0=6 5+1=6 4+2=6 3+3=6 2+4=6 1+5=6 0+6=6引导同学们发现,第一个加数逐渐增加,第二个加数随之逐渐减少,和不变。第一个加数逐渐减少,第二个加数随之增加,和也不变。初步感知加数、加数与和之间的变化规律。然后用课件把6的算式填在如书上106页的表中。

  师:这些算式填在表中后,仔细观察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

  生很快说出像楼梯。

  课件展示上面的两种情况,就好像我们上楼下楼这两种情况一样。通过课件演示,感知规律。(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我设计先复习和是6算式开始,通过说--议--填,形象地发现算式的变化规律,就像我们走楼梯一样,能完整的说出和是6的算式。)

  活动二:先小组合作完成和是8,和是10的算式。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和是6的算式,下面我们猜想和是8,和是10的算式有这样的排列规律吗?

  小组合作后,师组织汇报。发现与和是6的算式规律一样,验证了猜想。

  (设计意图:有了得数是6的算式的学习经验,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得数是8,10的算式。这样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给予学生发现创造的机会,感知数的变化规律,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活动三:独立填表完成和是11至20的算式。

  (1)学生猜想和是11至20的算式有这样的规律吗?

  (2)选任意一组算式汇报,进行验证。组间相互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探究讨论、猜想验证、发现规律这一过程,组间相互补充完整。帮助学生巩固2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感知数的变化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活动四:横、竖看,发现规律。

  (1)指名三至五名同学自由选择横着读几排算式,发现加数、加数,和又是怎样变化的.呢?(2)指名三至五名同学竖着读几排算式,发现规律师:读这几排算式排列时就像我们“走平路”一样,通过“走平路”练习,发现了什么规律?根据学生汇报后发现的问题,教师引导同学之间相互补充,逐渐完整,使学生知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逐渐增加或减少,和也随之增加或减少的变化规律。逐渐培养学生的数感。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走平路”活动,将复杂的数学复习课变得生动有趣,不仅激起同学们探究的欲望,还有利于同学们发现规律,感知学习方法。)

  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应用规律评论

  1.写出四个和是17的算式。

  ———————————— ————————————

  2.把3、4、5、6、7、8、9、10、11、12填入方框里,每数只用一次。

  □+□=□+□=□+□=□+□=□+□=15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发现加法算式的排列规律,使每位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达到了巩固练习的目的。

  活动4【练习】畅谈收获,总结升华评论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这节课我们发现加法算式之间规律,下节课利用这种方法继续整理减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梳理20以内加法的规律,增强了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又提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使这节课的知识融入整体的知识结构中。)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8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未知加数与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场景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写出相应的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根据具体情境选择信息提问题并列算式。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选择信息提问题并列算式,体会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二、综合运用提升。

  1、教科书第78页第7题

  学生独立做,做后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教科书第78页第8题

  学生独立做,做后交流,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通常是从左算到右。

  3、教科书第78页第9题

  教师带着领读题目,问:这道题目首先要做什么?(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

  学生独立做,做后交流。

  4、教科书第78页第10题

  场景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5、教科书第78页第11题

  你能根据小鸟、小狗和青蛙的活动情况,列出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算式吗?

  你能说说你的式子是什么意思吗?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7. 10 7 5 5

  8. < = > > < <

  教学反思: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内心的体验主动参与学习。这样,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让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分与合。

  2、复习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在实际应用的'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

  教学对策:通过分类练习,掌握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

  7可以分成几和几?请你按顺序说一说。

  学生自己填写。

  交流:

  7可以分成1和6

  7可以分成2和5

  7可以分成3和4

  7可以分成4和3

  7可以分成5和2

  7可以分成6和1

  巩固:10可以分成几和几。

  做手指游戏。

  修改:组织学生同桌两人进行对口令游戏。

  二、口算。

  学生自己计算。

  交流答案。

  三、在()里填上大于、小于、等于。

  指点:要先计算,再比较。

  学生做题。

  交流:

  四、同数写算式。

  学生自己写,

  写后交流。

  五、看图写算式。

  观察第一张图,你发现了什么?

  总共有17枝铅笔。

  右边有7枝。

  求什么呢?

  求左边的盒子里有几枝?

  怎么列算式?

  17-7=10

  完成其余各题。

  六、解决问题。

  1、填表格

  红旗

  风车

  原来有

  14面

  17个

  送给幼儿园

  4面

  10个

  还剩

  ( )面

  ( )个

  从表格中,你知道了什么?

  红旗原来有14面,送给幼儿园4面,还剩几面?

  求还剩几面怎么列算式?

  14-4=10

  学生自己把表格填好。

  2、应用题。

  1)书上有5只小鸟,又飞来了4个,一共有多少只?

  2)原来有19只,卖掉了9只,还剩多少只?

  3)红萝卜和白萝卜一共有8个,红萝卜有0个,白萝卜有几个?

  4)原来幼只帆船,又开来了3只,现在有多少只?

  5)树上有4只猴子,树下由只猴子,请你写出4道算式。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板书设计:

  分类复习

  3+4=7

  4+3=7

  7-3=4

  7-4=3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5~97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感知进位加、退位减的实际意义和算法;

  2、 再整理、归纳加法表和减法表并应用加法表和减法表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加法表、减法表、苹果图、教学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 教学加法表和减法表。

  1、 做第1题。通过一图四式,进一步体会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从每道算式的算法中加深对进位加和退位减方法的理解。复习时可想让学生看清图意,自己列出算式计算,把算式对比着看一看,体会联系。然后相互交流,把列式计算时的想法说给同伴听一听。

  2、 第2题和第3题是整理加法表和减法表。整理好后,再观察有什么规律。复习时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填算式、找规律,然后集中交流。但对学生语言表述能力要求不要过高,只要能有序观察,明白了规律,就要表扬。

  三、 计算练习。

  做第4、5题。这是加、减法的混合练习,但这时还不要对计算速度提出过高的要求。

  四、 综合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

  1、 做第6、7、8、9题。看图列式。这些都是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时,都要先弄清题意,再列式解答,然后在同伴中说说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

  在做第9题时,答案不唯一,能使学生体会结论的不确定性。可以先假设苹果的个数,再根据苹果的个数算出梨的个数。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梨可能有多少个,这可能引起争论,应当鼓励,使学生在不同的结论的碰撞中,逐步领悟问题的解决方法。但要注意从图上可以知道,苹果不会少于5个,梨不会少于2个。

  五、 课堂总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11

  教学目的:

  1、亲历整理知识的过程,感受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差别

  2、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精神

  3、让同学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卡片出示

  10-3  4+4  10-6  2+5  5+3

  10-5  8-7  7-4  9-0  9-8

  6-6  9-2  8-2  4+6  3+6

  9-0  2+3  9-5  0+7  4+2

  二、整理知识

  1、前面俺们学习了哪些计算题?

  分组看书整理后汇报

  2、观察

  A 出示10以内加法题

  这是俺们学过的10以内加法题,它们按一定的规律排成这个样子,你能看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吗?

  B 练习,师任点几题让生回答

  C 照刚才的观察方法再观察减法表

  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同座互相点一题考问对方

  3、除了加减法式题,俺们还学了图画式应用题

  师出示P79熊猫图和书包图。

  你能说出图意吗?大括号里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习

  1、看图写出两个加法和减法

  2、图画式应用题

  3、填括号

  4、口算计时完成

  5、连续加2

  3连续加3:3、  3、  3、

  1连续加2:1、  1、 1 、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12

  教学目的:在学生系统复习之后,进行的'综合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综合运用知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试卷检测)

  9 11

  1、

  2、在○里填上>、<或=。

  8 ○ 14 - 4 17 - 10 ○ 3 + 4 10 - 6 ○ 6

  9 ○ 9 + 3 7 + 4 ○ 7 - 4 10 +0 ○10 - 0

  3、从大到小排列下面各数,并填入( )里。

  13 10 9 15 12 20 18

  ( )>( )>( )>( )>( )>( )>( )

  4、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1的数是( )。

  20里面有( )个十。

  5接着画下去,画满10个。

  ○△△○△△

  □○△□○△

  6、☆☆☆☆★☆☆☆★☆☆

  一共有( )个☆。从左边数,第( )个和第( )个是★。

  请把第1、3、7、11个涂上颜色。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13

  复习目标:

  1、使学生使一步掌握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复习重点:

  使学生使一步掌握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复习难点:使学生使一步掌握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复习过程:

  一、提出问,解决问题师:有一天是,小猴做了一个梦,梦见了自己和好朋友小兔、小熊一起飞上了天空,他们坐在月亮上,数星星。大家看了小猴和他的好朋友分别数了几颗星星。

  生:小熊数了9颗,小猴数了8颗,小兔子数了11颗。

  师:根据他们数的星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们的问题想好后,可以任意请一个小朋友回答。

 二、看图列式

  1、课本102页第8题(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图意思,找出问题。(2)学生独立解答(3)全班交流反馈,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课本102页第9题。(1)引导学生分别数出两副图的意思,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独立解答(3)学生汇报交流,比较两题方法的不同之处。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学生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独立思考

  3、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与讲座,说说各自的想法

  4。全班交流。

 四、数学故事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编一个简短的数学故事

  2、学生独立列出列式,并解答

  3、集体交流、反馈中,说说是怎样列式的,算式里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

  五、总结

  1、质疑:以上问题,还有哪些疑惑?

  2、总结: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数学问题,同学们要开动脑筋,想想用什么方法来解答。

  教学后记:使学生使一步掌握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125页,练习三十.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方程的有关知识。

  2.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用方程解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整理和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2.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计算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知识化间的联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从而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二、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2.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进行体验,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

  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掌握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等。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略)

  (二)复习

  1.这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

  2.回忆并概括,板书

  (1)用字母表示数

  (2)解简易方程

  (3)列方程解应用题。

  (先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为整理和复习做准备)。

  (三)整理

  1.用字母表示数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15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1页第6-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复习加法的含义和20以内的加法计算。

  2.能搜集信息,并从信息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通过喜闻乐见的练习,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习加、减法的含义和20以内的加法计算。

  难点:能又对又快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我们小朋友已经学习了20内的加法,运用这些加法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来比比看谁学得最好。(板书课题)

  二、口算练习

  1、师:我们先来进行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出示口算题:

  8+5= 9+7= 15-10= 4+7= 3+8= 7+6=

  5+9= 9+3= 2+9= 4+8= 5+6= 7+5

  学生先在本子上写出每题的得数,再指名学生口答并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2、想一想,填一填

  8+5= 9+7= 4+9=

  (1)学生独立思考并填写计算过程。

  (2)请学生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及时板书。

  小结:我们用“凑十法”来计算这些加法,可以把前面一个数分一分,让后面一个凑成十,也可以把后面的数分一分,让前面一个数凑成十。

  三、看图写算式

  1、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看图后写加法算式。

  2、出示:复习第6题。

  让学生独立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对于错的及时分析原因。

  组织学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3、复习第7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问:我们班花坛的花和一班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后说说,再在书上列式计算。

  4、复习第8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学生看着图写出算式。

  5、复习第9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学生列式解答。

  6、复习第10题。

  讨论:小明最少的有多少枝蜡笔?最多有多少枝?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过程: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例如,对平时教学中学生掌握不牢固的部分要重点复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重点指导。要使学生通过学习,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1-13

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01-09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04-02

(优选)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5-23

[实用]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5-23

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02-19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精选23篇)04-08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01-26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