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体会杨子荣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的英雄气概。
2、了解故事情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主动认识9个生字,会写出2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课后1、2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阅读关于杨的`其他故事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播放《林海雪原》的故事。引出主要人物:杨子荣
二、初读课文
读书要求:1、抓住故事情节,能创造性复述
2、抓住故事场面,能把握人物特点,
过程:阅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课文,说说几次打虎的不同情景。
再读课文,理清故事发展顺序:臭子弹没打响——点射又没打着——两枪仍不中——打中前腿——枪内的子弹会打进虎嘴
三、理解课文
1、抓住故事场面,把握人物特点
打虎不中,会被虎伤。这几枪是怎么的打的?找一找描写杨心理活动的句子,通2、过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什么?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再找到杨动作的句子,表情的句子,你体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想象当时的场景,如果是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4、有感情的朗读体会
四、拓展升华
1、学习课文抓住人物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场面的方法,学写一个心情紧张,害
2、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简单说说自己的理由
(2)完成课后第2题
3、迁移练习
认读生字词语。
五、总结实践
课外收集有关杨子荣的资料。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开头概括文章主旨领起全篇的结构,语文教案-我的信念。
(2)学习概括叙述典型材料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边叙述边议论表明自己观点的写法。
2.能力目标
(1)理解总分式的结构特点,提高分析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能力。
(2)提高记叙文写作中概括叙述典型事例以突出人物特点的能力。
(3)体会作者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感情风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意目标
认真体会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顽强的精神和远大的理想,从中受到教育,向居里夫人学习。
教学建议
课文主题
作者以质朴的语言对自己的性格、为人、理想和信念进行总结和回顾,表现了自己作为科学研究工作者所具备的坚忍不拔的精神、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所动的品格和专注地投身科学研究的热情,她以自己的不懈追求和辉煌成就说明,只有这种精神、品格和热情,才是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关键因素和坚实基础。
思路结构
本文的思路是先概括陈述自己的观点,再用典型材料进行表述。
概括陈述:
第一自然段:陈述观点,领起全文 事业成功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要有信心。
以典型材料表述:
第二自然段:对待工作固执、勤奋而专注。以蚕的结茧作比。
第三自然段:求学和从事研究专心致志、艰苦奋斗。回忆五十年的历程。
第四、五自然段:工作追求安静,生活只要简单。通过对比突出在获得研究成果时不追求经济利益,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第六自然段:学会了温和,热爱生活。
第七自然段:热爱科学,向往未来,立足现实,埋头工作。
写作特点
第一,概括叙述典型材料突出中心。
围绕中心,从工作、学习、生活方面选取了典型材料,叙述层次清晰,但是没有具体事例,都是概括叙述。例如谈“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叙述发现镭之后,舍弃申请专利,仅仅是一个句子,略去了其中的细节,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我的信念》。再如写热爱生活,“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但并没有对生活琐事如何兴趣盎然作详细描述,而是扼要地列举:“如栽花、植树、建筑,对朗诵诗歌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这样的概述,共同特点是综合同类材料,抽取精神实质。这样表述是由文章写作目的决定的。作者对自己的性格、为人、理想和信念进行总结,激励自己和启发读者,采用概括叙述的方法,浓缩了人生精华,增强了思想底蕴,能更好地发挥作品的效应。
第二,边叙述边议论,表明自己观点。
文章很多地方不是单纯地叙述,而是适时地穿插议论,表述观点。例如在叙述作者像桑蚕吐丝结茧一样地工作后,议论道:“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再如,叙述了夫妇二人没有申请镭的专利,抛弃了一笔财富;渴望在一个自由的国家,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在这段叙述之前写道:“我在生活中,永远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之累。”这种议论或在叙述之后进行归结,或在叙述之前提领下文,它们都鲜明地呈现了作者对问题的看法。这样的议论能够形成强烈的视觉刺激,便于读者迅捷地领会文章的主旨;同时,有它们作为纽带,材料同观点的联系也更加紧密,文章便突现出针线绵密、结构严谨的艺术特色。
教法建议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加强语感。
(2)老师设计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
(3)同《阿长与< 山海经 >》进行比较,体会概括叙述典型材料的特点。
(4)同《一面》进行比较,体会记叙文中议论的不同方式。
(5)用一个课时。
一、课前布置预习字词,朗读课文。
(1)用课文自读提示中的部分词语造句。
①单个词语造句:固执 呵责 蹂躏
②写一段话,用上后面的几个词语:鞭策 盛名 奢望 问心无愧
③结合课文句子,比较“沉醉”和“迷醉”,说说词义的差别,各造一个句子。
(2)朗读两遍课文。
二、交流预习作业。
(1)先作造句的交流,临近的两个同学互相看看对方的作业,然后请几位同学向全班同学念念自己的造句作业,大家评论一下。
(2)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课文的结构。
三、 引导自学课文。
(1)同学们讨论课文的结构,说说应该划分为几个部分,归纳每个部分的意思。
老师总结:
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陈述观点 事业成功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要有信心。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至结尾):记叙典型材料,表述自己的观点。
(2)填写下列表格,进一步理清段落之间的结构和意义关系。
自然段序号
概括主要内容
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自己认真默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概括段落大意,填写表格。同学之间可以小声交换意见。
(3)请同学说说自己填写的内容,大家进行补充修改。
答案:
自然段序号
概括主要内容
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一段
陈述观点——事业成功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要有信心。领起全文。
表明观点,领起全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 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引入课文《敬业与乐业》
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正音、义
讨论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明确:课文共7段,总体结构是总——分——总的形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2-6)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7)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三、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了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的论述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交代了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愿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本段末尾的“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生动有力地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2、学习第二部分
朗读第3、4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次。
思考:⑴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⑵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3段作者阐述了什么叫做“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情,“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说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4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
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朗读第5、6段,论述了“乐业”的重要,是第二部分的第2层。
思考:作者举了什么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在第5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事例,说明要“从劳动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
第6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四、小结
第二部分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算是敬业。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词语
2、 背诵课文第6段
3、 探究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检查背书情况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朗读第7段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趣味就是乐业,做事情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
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和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三、探究活动
1、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中的`观点可以归纳如下几条
⑴“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⑵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⑶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⑷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⑸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⑹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⑺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⑻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⑼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⑽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⑾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⑿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⒀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⒁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⒂敬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就是趣味。
……
要求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做资料卡片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的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资料卡片类别: 编号: 题目: 作者: 出处: 内容摘要:
四、小结
1、中心思想: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写作特点
⑴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开头提出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
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事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⑵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 力。
全篇多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意化深为浅。
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五、布置作业
背书第6段
语文教案 篇4
师:默读这首诗,然后说一说读后你想到了什么?
(生默读课文)
生:世上最关心孩子的人是妈妈。
生:母爱是最伟大的爱。
生:我想到我生病的时妈妈给我吃药。
生:妈妈晚上给我盖被。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想怎样学这首诗歌?
生:我想把诗的内容画成一幅画。
生:我想多读几遍。
生:我想通过感情朗读诗歌来学习。
生:我想把诗中写的事演出来。
生:我也想仿写一首诗,写出妈妈对我的爱。
师: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新颖,就按你们说的这些方法来学习,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学。
(生自学)
师:你最喜欢哪小节,为什么喜欢它?
生:我最喜欢第三小结。因为“我”生病了,妈妈都急哭了。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所以,我最喜欢这一小节。
生:我也喜欢这一小结。它写出了妈妈爱“我”。
师:谁愿意把这小节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我生病了,妈妈为什么哭呢?
生:“我“生病了,妈妈很急,所以她哭了。
生:妈妈关心“我”,“爱“我”,所以才哭了。
师:每一句话应怎样读,才能充分表达出这种感情呢?听老师读这小结。(师范读)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再读一次?(生读)
师:他读得怎样?
生:最后一句读得不好,太快了。
师:你试试。(生读)
“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作者为什么说妈妈的泪也是爱?
生:妈妈流泪了,说明她对“我”很关心。
生:妈妈很爱“我”,所以“我”生病了,妈妈很着急。
师:妈妈这么爱你,那一定把这句读好。读的时候,“爱”、“滴落”、“泪”这几个字要读得重一些。大家齐读这句话。(生读)
师:哪些同学遇到过这样的事?
生:我小的时候得了肺炎住了院,妈妈每天都护理我。我出院了,她都累瘦了。
生:有一次玩的时候,我不小心磕破了头,妈妈知道后非常着急,打车带我去了医院。
生:去年,我的脚被热水汤了,妈妈赶紧给我抹上大酱,又带我去医院。
师: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我们就用声音来表达它吧。前后桌四人彝族一组,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节,然后,选出最好的,读给大家听。(生读课文)
师:刚才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练习表演课文内容,谁愿意把这小结的内容表演给大家看?(生举手)你想演谁?
生:我想演孩子。
生:我演妈妈。
生:我演医生。
师:你们先商量一下,怎样演,都说些什么?
(生商量后表演)
师: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演得挺好。
生:还行,就是医生有点不严肃。
师:我们表演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感情投入进去,才能演得好,演得像。
师: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我”病好了,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生:我会对妈妈说:“您真是我的好妈妈。”
生:我会给妈妈唱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生唱)
生:我会亲亲妈妈,说一声:“您辛苦了!”
生:我会帮妈妈做一些家务活。
生: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妈妈。
……
评析:《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花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力求体现这一理念,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的前提下,让他们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表达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发展,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使课文内容及所蕴涵的情感在学生心中得到延伸和拓展。
语文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细柳营》是语文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第六单元是一个文言文单元,它是这样编排的:
20、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21、细柳营司马迁
22、古文二则司马光
孙权劝学
祖逖北伐
23、公输《墨子》
24、诗词五首
采薇《诗经》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
送别无名氏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前四篇课文分别出自《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墨子》。它们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历史着作,同时又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作为语文教材,教学的重点应着眼于它们的文学价值。因此,教学这几篇课文,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塑造人物的方法,应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细柳营》出自《史记·绛候周勃世家》,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它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在实录历史的同时,还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样,教学本文的重点就落在了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作用上。除此之外,《史记》是秦汉时期的作品,距离现在20xx多年,词语的使用、语言的表达都与现代有较大的距离。课文中一些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一些语句的疏通,就成为教学本文的另一个重点。
教师教学用书中本单元的设置意图这样写道:学习古诗文,不仅要学习、掌握古汉语,而且要通过学习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精要,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另外,《细柳营》一课的教学建议建议教师:
1、可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较难的字词。
2、本课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很有特色,也很成功,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等写作方法的作用。
3、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在今天也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课文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加深了解和认识。
单元设置和《细柳营》一课的教学建议也都将教学的重点指向了古汉语和传统文化的学习上。
根据以上的分析,为本课的教学确定如下目标:
1、用现代语言讲述课文。
2、说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学习此文后受到的启发。
二、说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用现代语言讲述课文。
2、说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学习此文后受到的启发。其中“用现代语言讲述课文”是本文教学的难点。课文《细柳营》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较多,加之涉及较多的古代礼仪,疏通文意有一定的难度。学习传记类文学作品,重点是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其表现手法,因此,“说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其表现手法”应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以上三个教学目标,前两个侧重于古文、文章学方面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后一个侧重于学生思想认识方面的提高和价值观的提升。三个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呈递进式逐步深入,在运用有效的方法实施教学目标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会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完成一次质的飞跃。
完成本课教学的三个目标预计两课时,后两个目标计划在第二课时完成。
三、说方法
实施教学目标“用现代语言讲述课文”,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试读、试译,在试的基础上,老师采用点拨式教学予以点拨。课文中“将∕以下骑∕送迎”、“其将固可∕袭而虏也”两句的停顿,“锐、袭、虏”等词的.含义及用法,还有一些表示礼仪的词语,如“持节、按辔徐行、式车、介胄不拜”等都需要老师点拨。
教学目标“说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其表现手法”和“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学习此文后受到的启发”
的实施,采用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遇有疑难,老师予以适当的点拨和启发。“结合生活实际”需启发学生把思考的方向指向每日的学习、作息、生活。
四、说学情
本课中关于古代礼仪的知识是新知识,需要老师帮助。其他知识,如: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等,在以往的学习中均有接触,适当加以点拨即可。对比、衬托,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曾不止一次学习过,适当引入,便可导出。学生每日的学习、作息、生活是他们最熟悉的,只要与之和周亚夫进行对照,认识自明。
五、说教学过程
讲课选在第二课时,这一课要实施的教学目标是:
1、说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学习此文后受到的启发。这里仅就后两个目标的实施过程加以说明。
实施后两个教学目标预计以下几个环节:
(一)、朗读课文。
(二)、用现代语言讲述课文。
这两个环节的目的是熟悉课文内容,为下面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文帝是怎样评价霸上、棘门军和细柳营的将军的?他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2、周亚夫的言行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用了那些方法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3、找出文中描写文帝和周亚夫动作、神情的动词,加以品味,说说本文语言的特点。
4、对照周亚夫,结合自己每日的学习、作息、生活,想想今后应该怎样做。
(四)、老师与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讲解,加以组织,写在黑板上,学生完成笔记。
(三)、(四)环节是本课教学的中心环节,意在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两步实施,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即环节(三)。之后的交流总结,即环节(四),是为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也是为了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习惯和能力。环节(三)中问题“对照周亚夫,结合自己每日的学习、作息、生活,想想今后应该怎样做”,目的在于借助周亚夫将军忠于职守的精神启发学生树立责任心和敬业的意识。
(五)、完成课后练习。
三道练习题,分别分给三个组,学生自主解答,组织答案,每组选一个学生回答,集体参与修正,取得统一意见后,笔记落实。
此环节意在检查(三)、(四)环节的学习效果。
(六)、总结
1、总结所学内容。
2、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予以评价。
意在帮助学生反思本课的学习,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也为了把本课所学内容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学生的记忆袋,以备今后的学习。
六、附《细柳营》课文及译文:
课文:
21、细柳营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译文:
汉文帝后一元年的第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朝廷就任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任河内守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用来防备匈奴的侵入。
皇帝亲自到军营慰劳将士。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车马疾驰径直而入,将领用下马行跪拜礼的礼节迎接(送)皇帝。不久到细柳营去,细柳营的将士们个个身穿铠甲,手执利刃,拉满弓弩。皇帝的先行卫队来到营门口,营门紧闭,不能进入。先驱说:“皇帝将(就)要到了!”军门都尉说:“将军命令:‘军队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皇帝的命令。’”过了不久,皇帝来到营门口,营门(依然)紧闭,还是不能进入。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自己的符节传令给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将士。”亚夫将军见到皇帝的符节才下令打开军营的大门。守卫营门的将士对跟从皇帝的车骑将军说:“将军规定,军营里不能驱车疾行。”
于是皇帝就命御者按住缰绳慢行。来到营内,将军亚夫手执兵器双手抱拳(对皇帝)说:“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不(便)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军礼拜见您。”皇帝被(他)感动,脸上带着感动的神情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让人向亚夫将军致意:“皇帝怀着敬意慰劳将军。”皇帝完成慰劳(将士)的礼节后离开军营。
刚出营门,众臣都表示震惊。文帝说:“唉,我很赞赏啊,这才是真将军的作为呀!
语文教案 篇6
内容预览:
30、寓言四则
一、教学目标
①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
③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三、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二、教学设计
1、导入课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2、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①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④ 复述课文大意
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3、讨论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第一,次讨论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提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这样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
②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得与失、福与祸在生活中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塞翁失马》的寓意理解。
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请你从这两则寓言中各概括一个成语。
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可以讨论出结果。教师告诉学生,在以后学习中见到成语,可以从寓言故事的角度帮助理解意义。(当然,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是从寓言故事中概括出来的。)
4、小结
①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②布置作业。
结合今天的生活写出你对寓言故事《黔驴技穷》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二、教学设计
1、导入
①《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②你是如何得出这寓意的?
(由学生回答《智子疑邻》寓意的理解,过渡到寓意是通过分析寓言情节得出的。)情节的设置、想像是寓言创作中重要的一环。今天,我们再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发挥想像,学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
2、讨论,分析寓言情节,认识寓言情节的作用
①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②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一定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来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写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白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狮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③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出示投影(改动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如,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点拨,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学写寓言,进一步锻炼想像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①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②自编寓言练习。
教师出示题目: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蜜蜂与花朵止猫和老鼠。
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题目构思,并在最后点明寓意,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在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并能续编情节的基础上,做这一练习正合适。学生此时的思维正处在活跃高峰,会有很高的兴致。这个练习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想象力,依据生活去合理想像;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动脑分析生活,正确认识生活,可谓一举两得。因课堂时间关系,不可能做长时间交流,但在讨论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当然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可以给学生提点具体修改意见。
3、总结
①教师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②布置作业
a.依据课堂讨论,利用课堂上老师出示的题目,也可以自己命题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抄到本子上。
b.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
4、信息反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