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案优选[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音乐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音乐教案1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能力目标:
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自学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知识目标:
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他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2.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3.歌词的填入,字与音对齐。如:那儿的儿化音和那儿没有儿话音的填入。
教法
听唱和视唱结合;引导与自学结合。
学法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我会用学生自学及让学生当小老师,利用生帮生的方法,让能干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手风琴
养成教育训练点
在自学中遇到困难时能想办法解决。(如:音不准时借助竖笛练习或者请音准好的同学教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
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让我们看看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
观看课件
师生交流。(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
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起了家乡的歌。我们和他们一起学吧!出示课题:牧场上的家
三、新授歌曲
聆听录音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
〈一〉学习曲调
1.观察曲调。向同学提出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弱起小节、连音线、附付点四分音符等)。
讲解不完全小节和弱起小节:第一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节不完全……)想想这样的小节应该弱唱还是强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儿去了?(末尾)这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
2.想想以前我们在音乐课中唱过或听过的歌曲、乐曲有哪些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举几个例子。如:(本期的〈晚风〉)
3.先学第一部分。
(1)听琴、划拍、自学曲调。
(2)老师有重点地辅导。
(3)听一遍唱一遍。第一遍:听琴、划拍、心里唱;第二遍:听琴、划拍、唱出声。(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以听促唱)。
(4)完整唱一遍。
4.学第二部分。用同样方法学习。
5.完整、准确唱全曲。
〈二〉歌词教学
1.全班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思考:歌词表达了美国小朋友对自己家的怎样的感情?(对家的无限热爱之情)
2.填入歌词。要求:①歌词要与音对准。②不要忘记曲调。先填第二段。解决那儿的儿化唱法。再加第一段歌词。
3.完整、准确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启发学生: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达小朋友们对牧场上的家的热爱呢?你能边唱边想象歌中描绘的美丽牧场上的家吗?用你们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
2。带着你想象的歌曲描绘的意境,有感情地齐唱《牧场上的家》。
3。创编歌词。同桌同学合作创编一段热爱家乡、歌颂家乡的歌词,使情感得到升华。
附老师自编歌词:我的家在晋城,这里风光秀丽,还有很多的名胜和古迹,还有有名的土特产,还有实验小学,它们都是我们的骄傲。家!晋城——我的家!这有很多的名胜和古迹,有名的土特产,还有实验小学,它们都是我们晋城的骄傲……
四、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五、课堂小结
小学音乐教案2
教学内容:
1、能用优美、动听的歌声演唱《小青蛙找家》的歌曲,在唱唱、动动无形中接受、ХХ∣ХХХ|的节奏。
2、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音乐游戏。
3、进行歌曲表演活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学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并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2、启发学生对歌词进行表演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学生通过演唱和表演来感受小动物的可爱,从小培养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进行游戏和节奏练习。
教学难点:
1、如何指导学生用准确的声音和动作来体现歌曲中的意境。
2、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进行节奏练习活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头饰、歌词卡片等。
教学年级:小学一年级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跟着琴声师生互动、问好。)
二、新课导入。
师:今天我请来了许多的新朋友,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呀?
生:想。
师:那么我们就请他们出来吧!(课件展现动物的图片)
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鸭子、小鸡、山羊、小狗、小猫、青蛙)
他们都是怎样给大家打招呼的呀?(模仿动物的叫声)
三、学习新歌《小青蛙找家》
1、故事《小青蛙找家》引入,课件动画展示。
2、提问:怎样帮助小青蛙找家?
3、播放歌曲,聆听《小青蛙找家》。
4、歌词卡片展示,学唱歌曲。
5、课件出示节奏谱,指导学生接节奏谱读歌词。
6、练习歌曲中的节奏。
7、采用听唱法跟琴学唱歌词。
8、歌曲练习。
四、音乐游戏《小青蛙找家》。
师:因为我们送小青蛙到它的妈妈身边,青蛙妈妈 为了感谢我们,特地让小青蛙来请小朋友去它家参加宴会,但是要求要学会青蛙跳,才能去参加。
1、 全班学习青蛙跳,随着音乐一起跳舞。
2、展示青蛙头饰,请表现好的同学上来表演。
3、分组表演,比赛看谁跳得最快、最远。让全体学生都到教室中央来随音乐一起动作,唱跳跳,呱呱时把自己的座位当作家来进行表演。
五、结束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爱护小动物,让它们在大自然的家中快乐地生活。小动物跟小朋友们出来玩,它们的妈妈在家会着急的,我们一起带小动物们回家吧。在歌声中学生走出教室。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要求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节奏,我采用故事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并联合舞蹈让学生能边唱边跳进行表演,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对音乐课产生兴趣。总体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是在很多细节上还是没有处理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小学音乐教案3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歌曲《粉刷匠》,使学生能够用活泼、轻松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学生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小组合作能力。
3、通过为歌曲创编动作,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从而在创编中感受劳动的愉快。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用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小帽子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入:在上课之前咱们先放松一下,让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超级模仿秀”。
2、游戏要求:请同学边听节奏边观察老师拍节奏的动作,然后把它模仿出来。
3、教师分别拍击X0︱X0︱和XXX∣X0∣学生模仿。注意教师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老师拍节奏的动作以及拍节奏时的强弱规律。
4、请同学看黑板:第一组拍X0︱X0︱两遍,第二组拍XXX∣X0∣两遍,我们比比看哪组最齐。
二、寓教于乐::
1、导入:现在老师这里有一首非常好听的音乐,想请你们用我们刚刚拍好的节奏为它进行伴奏。
2、教师播放歌曲的伴奏,和学生一起进行伴奏。
3、刚才老师听到有些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了,那你们知道歌曲的名字吗?(粉刷匠)那谁愿意给大家唱一唱?(唱后请同学进行评价)
4、现在请你们听听小粉刷匠的演唱吧!
5、下面请同学小声跟着老师演唱歌曲的歌词。(教师出示歌片)
6、请试着唱一唱歌曲。请你们听听老师在唱时歌中的“的”和“了”字是怎样唱的?
7、请你们唱一唱歌曲,注意“的”和“了”的发音。
8、歌曲处理:
1)导言:现在我们同学已经会唱歌曲了,为了让大家把歌曲唱得更好,我们来一句一句的唱一唱。
2)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句:“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怎么样?(强)请你边唱边做动作。那小粉刷匠的心情如何?请你用自豪的心情边做动作边唱一唱第一句。
3)听了你们的演唱,老师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小粉刷匠的自豪心情。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句:“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很漂亮”,请你们想想,粉刷匠把房子刷得很漂亮心情怎么样呢?那老师听听你们唱得美不美,请你们边唱边做动作。
4)你们唱得真美!我们现在来看看第三句和第四句,你们想象一下,小粉刷匠在粉刷房子的过程中小鼻子变成了什么样?(学生自由回答)那为了突出粉刷匠的小鼻子,我们的声音应该怎样?(强)那我们在唱第三句时,为了能够把第四句中的小鼻子突出出来,我们的声音应该是弱还是强呢?(弱)我们现在来唱一唱,注意声音的强弱变化。
5)你们唱得真好听,老师也想唱一唱,现在就请你们仔细听一听老师唱得和你们有什么不同?(教师演唱“哎呀我的小鼻子”时做一个渐慢的处理)
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这一环节的时候,通过看图说话,说:我还能帮妈妈做什么?继而唱一唱、演一演。希望巧妙的置疑使学生产生极高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调动,增强了主体参与意识,形成了教与学的整合。学生能在原有的音乐基础上,用旋律,把自己平时会做或做过的事情编成歌词唱出来。既符合了一年级孩子好表现的心理特征,又让他们在玩乐中完成这一教学环节,同时激发、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但是,我有忽略了他们仅仅是一年级学生,创编整首歌难度太大,学生一下就没有了兴趣。
最后,我觉得整堂课缺少一根主线。应该围绕“手”或者“劳动最光荣”来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音乐教案4
教学内容:
〈1〉读谱知识:拍号—
〈2〉歌曲:小青蛙,你唱吧
教学目的:
〈1〉学习一,了解其含义;感受—在音乐中的表现特点。
〈2〉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欢快的情绪歌唱小青蛙的辛勤劳动,从而使学生从小懂得保护有益动物的'道理。
教具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电子琴、打击乐器、歌谱、小青蛙图案。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许多多非常可爱的小动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都有哪些?(小猫、小狗、小青蛙、小公鸡……)
它们平时在我们周围快乐地歌唱着,生活着,给我们增添了许多的乐趣,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唱歌的吗?
(小猫喵喵,小狗汪汪,小青蛙呱呱,小公鸡喔喔……)
我们一起来学唱一下好吗?
—1234│55│5432│1—‖
小猫怎样唱歌?喵喵喵喵喵。
小狗怎样唱歌?汪汪汪汪汪。
青蛙怎样唱歌?呱呱呱呱呱。
公鸡怎样唱歌?喔喔喔喔喔。
可是有一天,小青蛙突然躲起来不唱歌了,好多小动物都觉得很奇怪,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我们打开书翻到第二课,一起来看看小青蛙为什么不唱了,好
不好?下面请小朋友们边看课本边听音乐。(放录音欣赏)
三、讲授新课:
1、欣赏完了歌曲,我们知不知道小青蛙生活在什么地方?
(池塘、小湖里;在黑板上画池塘)
它又躲在哪里呢?(花丛中;画美丽的花丛)
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好吗?
小朋友们先来说一说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拍;将—拍写在池塘里)—拍是我们这一课的新知识,它的含义是:以—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它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将其与—拍写在一起)
我们知道小青蛙是生活在小湖里,大家只要学会—拍,就可以继续寻找小青蛙了,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
我们跟着电子琴节奏来练习,强拍拍手,弱拍点手心,一起来边唱边拍:
(咚达达,强弱弱;咚达达,强弱弱。)
2、用打击乐器分组练习。
3、学到这里,大家回忆一下,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拍号有些一样?(—拍)我们一起来再来比较一下:
半拍一拍二拍三拍
—
—
4、小结:—拍是三拍子和一种,与—拍的强弱规律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功能相同,—拍的单位时值短于—拍,因而更能赋予音乐轻盈、灵活的性质。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拍,我们就可以继续来寻找它,小青蛙躲在什么地方呢?(花丛里;在花丛中贴出歌曲旋律):
565┃12┃321┃5┃
176┃512┃343┃2┃
32┃1113┃217┃6┃
565┃553┃2321┃650┃320┃
5、小朋友们又学会了这些,真不简单!小青蛙终于可以出来唱歌了!(贴出小青蛙图案及末句旋律):
530┃650┃312┃1‖
6、完整地学唱整支歌曲:(领唱、分组唱、合唱)
7、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在电子琴与打击乐器伴奏下同学们有感情地歌唱)
8、总结:
小青蛙又可以在我们周围快乐地歌唱了!小朋友们觉得好不好?希望大家回去以后,把这首歌曲也唱给其它的小朋友听,让大家都来保护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小青蛙,好吗?
四、师生再见。
小学音乐教案5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第四十五交响曲,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
教学重难点: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简介:
升f小调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1766年,奥地利作曲家海顿任职的艾斯特哈齐府乐团的主人尼古拉斯公爵在一个可以俯瞰诺吉托拉湖全景的风光明媚的地区,修建了一座豪华、壮丽的宫殿,主人特别将它命名为“艾斯特哈齐堡”。宫内规定,管弦乐团的团员和杂役们都不许携带家属进入。
三、乐曲概述
该曲写于1772年,该年正值禁令执行特别严格的时期,多数的团员们全年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得住在宫殿里,见不到家人。海顿在乐团里一直是最有威望的团长,所以团员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能想办法改善目前这种不便的生活。海顿终于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构思了一部交响曲,在乐曲的最后,请参加演奏的乐团团员在演奏完毕以后,一个个收拾乐器,吹熄谱架上的蜡烛退场,只留下极少数的人,孤单地继续演奏,借此表现出乐团团员们的心情。就这样,海顿写成了《告别交响曲》,调号也选择了代表孤寂的升f小调。据说,当本曲首次在公爵面前演奏时,尼古拉斯终于领悟了其中的寓意。翌日,他马上传令让全体人员放假回家。
四、乐曲赏析
教师播放乐曲,引导学生欣赏:
全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甚快板,升f小调,3/4拍子,奏鸣曲式。以突然出现的`全乐队合奏,以及分解和弦急速下降的第一主题开始。乐句单纯,但能给人极深刻的印象。
第二乐章,慢板,A大调,3/8拍子。这一节奏徐缓的乐章亦为奏鸣曲式。弦乐器静静地演奏出主题旋律,显得沉静而安详。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稍快板,升F大调(有六个升记号,在当时可以说极为少见)。全乐章在情调上,属于节奏稍快而较复杂的段落,其中段以三度重叠的两支法国号奏出,但音乐并不因此而显得粗野,依旧典雅庄重,是这个时期海顿最完美的小步舞曲之一。
第四乐章,急板,升f小调,2/2拍子,奏鸣曲式。终乐章分成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交响曲通常的终乐章形式,以极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第二部分为慢板,3/8拍子,这是最后附加的部分,体现出曲名“告别”的含义。不久,第一双簧管与E调的第二法国号结束演奏。初演时,还特别依照海顿的指示,将谱架上的蜡烛吹熄,团员纷纷抱着乐器依次退场。最后的十四小节,由两个继续演奏着的第一小提琴,在安静而孤寂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五、教师小结:
小学音乐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并能用唱名模唱歌谱。
2、能用嗓音模仿动物的叫声,并能随音乐模仿动物的动作。
3、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设计简单的动作。
教材分析
《拍手唱歌笑呵呵》是一首欢快风趣的儿童歌曲,二四拍,节奏明快,旋律流畅,表达了小朋友天真活泼、纯洁美好的心境以及与小伙伴和睦共处的美好品格。全曲短小精悍,由四个变化重复的乐句组成,结构方正,易学易唱,适合表演。
教学重点
学习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体验歌曲情绪,用唱名模唱歌谱。
教学方法
模唱和听唱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音乐律动
教师带领学生进教室,随音乐节奏变换动作,初步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二、学唱新歌
教师#二年级# 导语:(在《拍手唱歌笑呵呵》的音乐声中)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在你的眼睛里有个我,在我的眼睛里有个你,不信我们对面坐,看看是不是?
1、师生一起跟着音乐的节奏朗读歌词,并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2、反复听赏歌曲。
3、用整体模唱法学唱歌曲。
4、表现歌曲要求大家自己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并小组进行表演。
5、跟着老师用唱名魔模唱歌谱。
6、比较歌曲,同词异谱的《拍手唱歌笑呵呵》
提问:这两首歌曲情绪是否相同?你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眼睛里,不仅有你有我,还有许许多多别的人,我们要学会关爱别人,与同学们友好相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大白象》
听《小象》
教学目标:
1、生能专注地聆听乐曲《小象》,对“管弦乐”这种器乐形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整齐地演唱《大白象》,并能用动作或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教材分析
《大白象》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一段体结构,旋律流畅,歌词诙谐、幽默。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以叙事的形式,形象地描绘了大白象的可爱形象,以及小动物们和睦相处、认真学习的情景。
歌曲结尾处的四分休止符的运用增加了歌曲的俏皮色彩,歌曲的音程跳动大、节奏不够规整给学生的学唱带来了一定难度。
管弦乐《小象》是一首具有爵士风格的乐曲,轻松、活泼,形象地表现了小象们玩耍嬉戏的热闹情景。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中熟悉旋律,掌握音准。
2、感受管弦乐
教学难点
歌曲中出现的四度、五度音的大跳。四分休止符的'正确演唱。
教学过程
一、听听想想——感受音乐
1、听音乐做律动,感受乐曲的情绪。
2、欣赏《小象》
出示一些大象生活的挂图,教师围绕大象的形态、生活习性与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加深对大象的了解。由此引入管弦乐《小象》的欣赏。
完整地聆听《小象》音乐,体会音乐的情绪。
复听音乐。提问:在乐曲中小象“叫”了几次?
再次完整地聆听音乐,随着音乐模仿小象的动作,并用嗓音模仿小象的叫声。
二、唱唱跳跳——享受音乐
学唱新歌《大白象》
导入:小朋友们,刚刚我们认识了小象,你们大家认识它的妈妈吗?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去瞧一瞧!
1、整地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2、再次欣赏歌曲,加深对音乐的感受。
3、带领小朋友一起读歌词。
4、用整体听唱法和分句模唱法学唱歌曲
5、重点难点解决引导学生区别歌曲中的异同点。耐心指导学生。
6、欣赏歌曲,可以让大家小声地跟唱。
7、按要求演唱歌曲。
三、课堂小结:
《大白象》这首歌曲是四三拍的一首歌曲,同学们唱的时候可以边划节拍边
唱,这样有助于更好的掌握好歌曲的节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口哨与小狗》
唱《一对好朋友》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自然的发声演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并能背唱
2、能够专注地聆听音乐,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分析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改编的歌曲,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活泼、节奏紧凑,描述了两个孩子一块儿放鸭、放牛,一块儿唱着歌儿高高兴兴回家时的愉快情景,表现了孩子们之间真挚朴实的友谊。
《口哨与小狗》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附点音符和倚音的正确演唱。
教学过程
一、听听想想——感受音乐
吹一吹:
请会吹口哨的学生吹几声,让大家欣赏,激起学生欣赏的兴趣。
听一听:
要求大家安静地聆听《口哨与小狗》全曲。
想一想: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谈谈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内心感受,应该用怎样的心情表现自己的心情?
说一说:
音乐中还出现了什么声音?出现了几次小狗的叫声?可以用什么样图形表示小狗的叫声,还可以要求大家用嗓音模仿小狗的叫声叫声,并说说小狗叫声的节奏特点是什么?
走一走:
要求学生随着音乐表现主人与小狗散步的情景,要求脚步与音乐节奏相吻合。
二、唱唱跳跳——享受音乐,学唱新歌《一对好朋友》
教师#二年级# 导语: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对好朋友,他们是谁呀?请小朋友们认真聆听歌曲《一对好朋友》,然后告诉老师。
1、完整地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并说一说在歌曲中有没有听到动物的叫声。
2、聆听歌曲,听完后要求大家模仿歌曲里鸭子和小牛的叫声,要求节奏和歌曲节奏相吻合。
3、聆听歌曲,要求学生在歌曲中出现衬词“哩喽喽”时,轻声跟唱。
跟老师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
4、聆听歌曲,要求学生小声跟唱。
5、跟着伴奏音乐演唱歌曲。
6、请个别学生演唱歌曲。
三、课堂小结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简短的歌曲,旋律欢快,富有乡土特色,同学们课后可以分组进行表演。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西伦达》
动集体舞《西伦达》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自然的发声演唱歌曲《西伦达》并能背唱歌词。
2、能够跟着音乐节奏,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集体舞,并通过舞蹈强化学生对歌曲表达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感和相互协作的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分析
《西伦达》是一首巴西儿歌。歌曲的旋律优美、富有动感,具有巴西的风格。歌曲表现了小朋友愉快的心情。
集体舞以歌曲《西伦达》作为伴奏音乐,舞蹈动作并不负复杂,但要求脚步踩在拍点上。动作主要包括敬礼、鞠躬、邀请、拉手等等。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旋律的弱拍弱位起以及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听听动动——感受音乐
音乐律动:让学生跟着《西伦达》音乐节奏自由动作,初步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二、唱唱跳跳——享受音乐
1、学唱新歌《西伦达》
2、前老师指导的有舞蹈特长的学生随着《西伦达》的音乐进行表演,让大家在欣赏的过程中熟悉《西伦达》的音乐。
3、完整地欣赏歌曲《西伦达》
4、跟着老师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分句模唱歌曲。
5、演唱歌曲。提醒学生注意强调强拍。
三、学跳舞蹈《西伦达》
1、让学生先说一说歌曲的速度与情绪。
2、老师用两种不同的速度弹奏歌曲《西伦达》,让学生说说感受,体验速度变化在表达情绪中所起的作用。
3、做一些基本动作:敬礼、鞠躬、邀请、拉手等等。
4、师指导学生把这些基本动作组合起来,围成圆圈进行邀请舞,也可分组表演。可以让课前挑选的学生做“小老师”。
5、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表演,要引导学生对表演者作出适当的评价。
四、课堂小结
集体舞可以锻炼我们的协调、合作能力,大家以后多参加集体活动,并且希望
大家把动作做的更整齐、更漂亮!
小学音乐教案7
教学内容:
知识“声音的强弱”
唱歌《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分辨声音的强弱
2、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3、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以更好地塑造歌曲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学生唱准高低不同的音。
教学准备:
CD。
教学过程:
1、知识“声音的强弱”
(1)播放强弱不同的声音,引导学生分辨声音的强弱。
(2)认识力度记号。
(3)将学生分组,为学生设置情景,表现声音的强弱。
2、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1)听辨声音
聆听大鼓和小鼓,说说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何不同?
(2)聆听范唱
初次聆听,感受歌曲欢愉的'情绪。
再次聆听,随歌曲在“咚咚”“嗵嗵嗵”处跺脚、拍手。
(3)学唱歌曲
师分句教唱歌曲
歌曲中有大跳音程,老师可用手势辅助学生唱准。
第一句的第二小节、第四小节之后可以换气,而第二句尽量不换气。
在学唱过程中,老师就随时提醒学生注意下正确的演唱姿势,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4)表现歌曲
师启发学生分组为歌曲设计强弱不同的力度,试试哪种力度更适合表现歌曲音乐表象形象。
边唱边唱,边用声势动作伴奏。
分小组边唱歌曲边列队行进。
小学音乐教案8
教学目标:
在音乐实践中,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时间像小马车》,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姿势,能在《时间像小马车》的间奏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学重点:
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时间像小马车》
教学难点:
加入打击乐伴奏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编创与活动——双响筒的`认识
3、表演《时间像小马车》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分成小组编创歌曲动作,有锣鼓镲伴奏。
4、编创与活动——认识三角铁
5、编创与活动——锣鼓镲的创编
三、结束部分:
小结。
小学音乐教案9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明快活泼的情绪演唱《小雪撬》,能有表情地朗读歌词,吐字清晰,灵巧、甜美的声音,感情的充沛。
2、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创编歌表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听说咱们班2、1班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猜谜语,那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条,请大家听好罗:
(叫花不是花,夏天不见它。寒风出来时,飘落千万家。)打一自然现象。(雪花)
2、同学们可真聪明。那你喜欢雪花吗?为什么?(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橇、滚雪球)是啊。在冬天这个寒冷的季节里,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莫过于一场飞扬的大雪了。那晶莹、透明的雪花漫天飘舞,飘飘洒酒来到人间。装扮着一个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也带给我们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就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雪地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吧。(多媒体课件:赏雪景)
二、新授。
1、欣赏《小雪橇》。
好玩吗?除了咱们大家刚才看到的,和玩过的游戏。老师这儿还知道一种雪地游戏。猜猜看——(播放《小雪橇》的MTV)
2、雪橇的由来。
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啊?(雪橇)那你认识雪橇了吗?
雪橇最早起源于瑞士山地,是用木制的或者是金属制作的,最先是用来在雪地里运送物资,后来发展为供旅游者娱乐。并在很多国家流行。126年前,(1884年)英国举行首次雪橇公开赛。40年后(1924年),雪橇被列为首届冬奥会比赛项目,分有舵雪橇和无舵雪橇两种类型。
那你们知道雪橇是用什么来拉的吗?(学生们议论)?是啊。大部分都是用狗来拉的。圣诞老人坐着雪橇是用驯鹿来拉的,也有的用马来拉,马的脖子上还系着铃呢。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愉悦的心情一起拍手,小声哼唱,再听一遍歌曲范唱吧。
3、节奏训练:
从大家高兴的小脸上,老师就知道了你们有多喜欢玩滑雪橇。那就让我们按着滑雪橇的节奏一起活动一下手脚吧:
复习:二分音符两拍:x-四分音符:一拍x八分音符半拍:xx
xxxxx-
x.xx.xxx
xxxxxx
4、你能按节奏有感情的朗诵《小雪橇》歌词吗?
它的拍号是?四二拍表示?
3、学唱歌曲:
(1)同学们已经熟悉了旋律: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歌曲吧。老师弹一句旋律,你用“啦”来哼唱。
(2)你能试着加上歌词吗?
(3)歌曲处理:
你觉得歌曲的哪些地方有困难?音程跳动较大的两处。注意切分音的地方。
(4)你能把歌曲第一段完整唱一遍吗?
(5)再唱一遍:想一想,冰天雪地里,孩子们乘坐着雪橇,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你应该怎么唱?
(6)请同学们随老师弹琴再来唱一遍第一段。
(7)你能自己学会歌曲第二段吗?小组合作。
(8)学生随琴模唱第二段。
(9)请同学们随老师弹琴,完整演唱歌曲。
(10)这首歌曲赞颂了孩子们的什么精神?(大怕大风雪,勇敢乐观。自信向上的'精神)让我们带着这种欢乐的情绪随着歌曲伴奏再唱一遍吧。
三、歌曲拓展
1、歌表演。
同学们唱得可真有精神。那你能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吗?请同学们小组合作。
2、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老师这儿还带来几样打击乐器。大家想不想自己为自己伴奏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是串铃,这是碰铃,这是手鼓,这是沙锤。它们的使用方法是:
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雪的古诗?
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雪的歌曲?
雪是纯洁、可爱的。因此人们喜欢用雪作为主题来歌唱。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雪的歌曲?(《雪花》、《铃儿响叮当》、《踏雪寻梅》……)老师今天也带来一首好听的歌,叫《雪孩子》,谁知道雪孩子的故事?
(寒冷的冬天,兔妈妈做了个雪孩子陪小兔子。他们俩玩得很开心。小兔子睡着了,被子掉进了火盆里。雪孩子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小兔子,自己却融化成一滩清水)(播放《雪孩子》课件。)
歌曲给了你们什么样的感觉?(优美抒情)你们觉得雪孩子们可爱在什么地方?(有一颗纯洁的心)让我们陪着雪人,唱着《小雪橇》的歌一起走出教室吧。
小学音乐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体验妈妈的爱并表达和传递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2.欣赏三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
3.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并与二、三拍子进行对比学习。
4.继续学习竖笛,吹好sol、la、si。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只要妈妈露笑脸》
1.这是一首孩子唱给妈妈的歌,选自朝鲜歌剧《血海》。
2.由于这首歌曲不长,曲调很流畅很动听,所以可以将歌曲用投影打出来或抄成歌片展出。
3.初听歌曲。要求了解歌曲的内容。
设问:
(1)妈妈为什么不露笑脸?
(2)妈妈什么时候露笑脸?
4.复听歌曲。感受朝鲜音乐的风格。
设问:歌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在节奏与旋律上有什么特征。
5.再次聆听歌曲:随音乐轻轻哼唱,体验孩子对妈妈的亲切的呼唤。
二、聆听大提琴曲《摇篮曲》
1.这是一首贺绿汀的名曲。在风格上有浓郁的汉族情调,表现妈妈在哄宝宝入睡时的情景。
2.初听第一乐段。
设问:
(1)这是中国风格的音乐还是外国风格的音乐?
(2)从这段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情景?
3.师生议论。
4.初听第二乐段。
设问:这段音乐的情绪与第一乐段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5.欣赏第一、二乐段。
边听边画画来表达你对音乐的感受。
6.聆听全曲。
没有画完的可继续画,画完的同学看着你的画,想想是否与音乐的表达是一致的?可以作修改。
7.展示各人的画图,相互交流。
8.小结:妈妈在哼着曲子摇着摇篮,宝宝睡得多香啊!
第二课时
一、学唱、表演《摇篮曲》
1.这是一首妈妈哄宝宝入睡时,唱给宝宝听的摇篮曲。
2.谈话:也许你已不记得婴儿期妈妈如何抱你、哄你入睡,但你可从影视片中,或周围邻居的妈妈哄小宝宝入睡的情景中,想像你当时的情况,这首歌就是歌唱那种情景的。
3.听范唱,教师做哄小宝宝入睡的动作。
4.再听一次。请看歌谱,这首歌的记谱与第三课的《愉快的梦》是一样的。上次我讲过那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这首歌谱同样也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边听边打拍子。
5.为了把这一曲调的节奏唱好,我们先复习一下第三课《愉快的'梦》的曲调。
6.学唱第一乐句4小节(做到90%以上的学生都能唱好)。
7.在教师指导下再学唱第二乐句4小节。
8.跟琴声自学第三、第四乐句(各4小节)。
9.能流畅、准确地完整唱好曲调后,唱歌词。
10.完整地唱歌词。
11.要求学生能用动作表演《摇篮曲》,投入角色(要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二、自制弹拨乐器为歌曲《摇篮曲》伴奏
1.启发学生用家里的废料,如:线、尼龙丝、竹片、木条等进行制作。
2.教师简单介绍弹拨乐的基本要求,振动弦,运用弹、拨的方法来发出声音。
三、聆听管弦乐曲《摇篮曲》
1.这又是一首名曲,是德国勃拉姆斯创作的。原是歌曲,现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由于它的曲调优美动人,在音乐会上成为一些歌唱家和演奏家的保留曲目。
2.在欣赏器乐曲前,可先欣赏声乐曲,教师可以自己表演,让学生对曲调有初步的印象(把歌曲板书出来让学生边听边看谱)。
3.欣赏管弦曲《摇篮曲》。
设问:你熟悉这曲调吗?乐队表现怎样的情景?
4.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辨别出几种乐器的音色?在教材中标出来。
5.小结:这是一首欧洲风格的摇篮曲。
四、开放式教学
1.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选一首符合本课题的歌,唱给妈妈听。
第三课时
一、聆听、表演《摇篮曲》
1.本曲教学上采用一个曲目两种形式,既是欣赏聆听又作为歌唱表演,同时学习4/4拍号的知识。
2.建议听唱结合,听听唱唱,唱唱听听,以加深对这一名曲的理解及表演。
3.先聆听《摇篮曲》。
(1)初听时要求能听清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2)复听时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要能聆听伴奏如何为摇篮曲营造气氛,演唱者如何用歌声表现出《摇篮曲》的情感及风格。
4.师生讨论。
5.学唱《摇篮曲》曲调。
(1)在聆听两遍的基础上,对曲调已有所熟悉,先在教师指导下唱好第一句与第三句曲调。
(2)第一句是两小节,教师先示范唱一次并让学生跟唱,同时边唱边划指挥图式。
教学提示:穿插讲解4/4拍的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其中第三拍是次强拍,所以把第三拍上的“2”唱得稍强一点,加上有附点稍长一点,“3 ”带过去,这样就能唱好。
(3)第三句即第5、6小节,在划拍的同时很自然地把第5小节“2”及“3”唱得强一些,第6小节装饰音在唱曲调时暂时不唱。
(4)剩下的第二、四乐句学生稍自学一下即能唱出。
(5)连贯流畅地唱完整曲调,手还要划拍。
6.再聆听《摇篮曲》。
要求学生随音乐轻轻哼唱。
7.跟着音乐唱歌曲。
8.重点指导唱好第三句,尤其是带装饰音的这一小节。
9.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录音范唱,心里跟着唱体验音乐的特征与风格。
10.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有感情地表演《摇篮曲》。
二、选择《摇篮曲》的词语
1.目的是让学生用选择法来选出适合于该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征的词语。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在自己选择的基础上集体讨论。
2.通过复习三位著名作曲家作品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所以在活动时,先听这三首作品,再独立思考进行选择。
3.不要搞标准的答案,凡是属于慢、亲切、轻柔、深情、平稳等均可,反差太大的要给予指出,如雄壮、有力等,当然是不符合的。
三、“唱唱我的好妈妈”演唱会
1.各组交流自己选的歌曲、乐曲,并推选代表。
2.由班长或课代表主持开班级演唱会,并邀请几位同学做评委。
3.评委宣布评委会的评选结果。
小学音乐教案11
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内容,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
2、通过想象与联想,结合欣赏乐曲,大胆创编,踊跃参与合作表演。
3、分角色进行表演,培养音乐表现力,感受音乐与形体表演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乐曲风趣活泼的特点。在乐曲感染下,热情投入创作与实践中,激发学生互动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音乐实践能力。
2、合理展开想象与联想,创编出生动活泼、富于特征的形象和情节。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总结本单元所学内容,归纳特征,介绍形象,引出“闪亮登场”的“人物”──猴子,引出新课《猴子蒸糕》。
二、新课学习
1、聆听歌曲《猴子蒸糕》,了解歌曲内容。
2、介绍背景──壮族民歌。(教师可收集壮族民歌的资料进行口述。)
3、教师出示《猴子蒸糕》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内容,朗诵歌词。
提问:歌曲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4、再次聆听歌曲《猴子蒸糕》,对照歌词,构思创编“音乐剧”。
5、给学生5到7分钟时间,自由合作,分角色,分工,依据歌曲叙事情节创编“音乐剧”。
可同时安排3-4组进行。除了主演外,每组还可以安排“导演”“评判小组”“剧务”等,共同为表演出谋划策,以提高表演效果,“分工不分家”,以增强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6、欣赏歌曲《猴子蒸糕》动画,让每个小组的表演者边听歌曲边构思进入“角色”。
7、《猴子蒸糕》分角色表演。
第一组表演完以后,可暂时做停歇,让观众提出评价意见及修改建议,然后第二组出场。如是类推。
三、课堂小结:结合表演,对猴子与小狗的生活态度、行为做出价值判断,深化思想认识。结合单元内容,强调进一步加强“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情感体验,号召大家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同时还应树立“尊重他人劳动,做力所能及的事、用劳动创造果实”的思想态度和情感。
小学音乐教案12
【教学目的】
1、歌曲:《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
2、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教学重点】
通过以上的演唱,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祖国多美丽》
三、新授歌曲
1、导入:同学们,如果你们来到一片美丽的田野,你能想象到什么样的风景呢?(学生发言回答)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来领略田野美丽的风光。播放歌曲《我们的田野》2、熟悉歌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到五段采用全体读个别读小组读3、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4、教师播放录音1段,学生认真细听听音乐
第一遍:边听音乐边打拍子。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的拍子,并能跟着歌曲录音进行边听边打拍子。
第二遍:感受乐曲的韵味,能轻轻跟唱。分析歌曲的结构。理解歌曲的含义,为更好地演唱歌曲做准备。
5、学唱歌曲
先学生自学歌曲,跟琴轻唱歌曲。
通过一遍学唱,把感到困难的乐句提出来。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难唱的乐句。可以通过听音、听唱、模唱等形式进行学唱。
再轻轻跟唱。
要求:A:能唱准歌曲的旋律
B:能用歌声准确表达歌曲中的连音和断音。
次听音乐,进行比较。
6、巩固练习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分组来演唱。
分领唱齐唱进行表演。
四、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田野是多么的美丽,我们的国家一天天的美丽强壮起来,希望你们张大之后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丽。在《祖国多美丽》音乐声中结束。
小学音乐教案13
一、授课题目:
第一课 《田间歌谣》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花蛤蟆》和《牧羊女》两首歌曲,表达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由竹笛、唢呐演奏的乐曲,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农村生活情景。认识民族吹奏乐器唢呐、笛子,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3、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认识口琴或竖笛,并学会吹奏sol。
三、教材及学情分析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难点:能较好的`掌握倚音和mf、p的演唱,能够认真聆听乐曲,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农村生活情景。
五、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
教具的准备:手风琴、光盘
使用的意义:
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听琴学唱歌曲,学生对歌曲旋律掌握得会更好,利用光盘示范歌曲,学生也能更快更好的熟悉并掌握歌曲特点及演唱,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方法的运用及分析
采用听唱法、教唱法及跟唱法,学生通过这些方法的学习,更能更快的掌握好歌曲。
七、重点教学环节设计
小学音乐教案14
一、教学内容
1、初步了解合唱中的审美艺术体验
2、了解合唱中要求统一的目的
3、注重头声训练
4、分声部练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二、教学过程
1、向学生介绍合唱中的审美艺术体验。当我们投身到合唱活动之中时应保持一种最兴奋、最积极、最崇高的精神状态,全神贯注、排除杂念,整个身心都化入音乐表现之中,这就是演唱时的审美艺术体验。人们得以在其中陶冶情操“铸造高尚”的灵魂和锤炼健全的人格。当处于合唱状态中时,人的整个精神状态都是积极的,都是对艺术极富表现力的。
2、提出合唱统一的目的。合唱的统一要求是为了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在演唱中我们应尽量做到强而不炸,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统一得越好,合唱队的.演唱水平就越高。让我们在演唱实践中把理论转化为对作品的艺术处理。
3、发声练习
4、排练《让我们荡起双桨》
(1)、分声部唱谱(2)、分别用“Lu”模唱各声部的旋律
(3)、分别用“啊”模唱各声部的旋律
(4)、用“啊”合唱二声部
(5)、强调声部的和谐、统一,声部之间互相听并互相靠拢,二声部尽量
往第一声部靠拢。
(6)、试着用轻声唱来表现,在控制音量的同时状态还需保持积极。
(7)、分声部轻声唱词。
小学音乐教案15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田野里生活着哪些“农作物的小卫士”吗?(生答)同学们说的非常正确,因为有这些小卫士,所以庄稼才能生长得好,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小卫士吧。板书课题:花蛤蟆
(二)新课教学设计
1、听录音范唱歌曲《花蛤蟆》,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再听录音范唱歌曲《花蛤蟆》,让学生说说歌曲有什么特点?
3、第三遍听录音范唱歌曲《花蛤蟆》,让学生和着节拍打节奏。
4、教师按节奏教学生读歌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特点。
5、教师用手风琴带学生学唱歌曲《花蛤蟆》。
6、学生随琴学习歌曲《花蛤蟆》。
7、学生齐唱歌曲《花蛤蟆》。
8、教师指导学生唱好歌曲《花蛤蟆》。
引导学生用轻巧、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三)师生互动设计
学习前倚音:
1、教师采用听辨的方式让学生找出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前倚音。
2、学生体验前倚音在音乐中的作用,即前倚音使花蛤蟆的叫声及蹦跳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要求:倚音要唱得自然,不能生硬。
3、教师和学生一起唱倚音,看看谁唱得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分组表演;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花蛤蟆动作和神情的练习。
(2)、学生进行动作表演(要求表现出花蛤蟆蹦跳的神情和比较准确的节奏感)
2、歌曲接龙
(1)学生之间进行接唱练习。
(2)学生唱会唱或感兴趣的旋律。
(五)随堂练习设计
1、音乐小知识
学习本课接触的音乐知识:|
小节:| |
小节线:|
终止线:||
(1)请学生讲述小节线与终止线的.区别,并做练习。
(2)请学生数一数《花蛤蟆》这首歌有多少小节。
2、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咱们和“庄稼小卫士”一起进行了游戏,大家表现得非常棒,因为我们和小卫士们是好朋友,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爱护它们,保护它们。
八、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
1、 回家把歌曲唱给父母听或好朋友听。
2、可以听一些有关动物的歌曲,丰富音乐知识。
九、板书设计:
花蛤蟆
小 节:小节线:|
终止线:||
十、教后反思:
《妈妈的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祟高品格。本课的五首作品就是表现了“音乐与人”这一主题,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少儿对妈妈深切的爱。
2.在聆听活动中了解女声、男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3.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
教学重难点:
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听辨音的高低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盘、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小学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音乐教案-小学音乐教案—— 《对鸟》08-17
小学音乐教案08-23
小学音乐教案07-15
【经典】小学音乐教案05-16
音乐小学教案05-06
小学音乐教案11-21
小学音乐的教案04-23
(经典)小学音乐教案05-23
兽王小学音乐教案08-23
小学音乐教案《对鸟》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