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美术教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时间:2024-05-23 11:16:02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精]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

  一、教学目的:

  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画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在制作棋子,大家一起玩一玩。发展学生的创新。

  二、教学难点、

  重点:画一幅登山线路的游戏图,进行登山游戏比赛活动。

  三、教具准备:

  范作、彩泥、彩色笔等。

  四、学具准备:

  彩色橡皮泥、彩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1、组织教学。

  2、欣赏老师的制作的登山图,请个别同学上台和老师一起玩一玩。

  3、揭示课题:登山游戏

  (二)探索新知。

  1、观察书本的图例,说说他们做的和老师有什么不同?

  2、学生回忆,班级以前组织秋游登山活动,所走过的线路,或自己和父母出游所爬过的山,可以分为几个停靠点和终点。

  3、组织各小组讨论,怎样把登山线路图绘制成一张登山地图,制作初稿。

  4、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

  5、教师结合学生的想法,提出几点意见和看法。

  6、师按照个别学生的想法和学生共同在黑板上绘制一张登山游戏图,稍做示范。

  (三)综合实践。

  1、作业:学生分小组进行绘制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同时用彩泥制作下棋必需的棋舞表演。

  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是不是觉得浑身都想动起来?这样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觉得什么样的动作最能表现这段音乐?小组探究

  演示课件:

  雕塑家族的新成员——动感雕塑。

  小组研究:

  表演并体会:当你活动时,主要是哪里在动?欣赏书上名家作品:

  它欢乐的动作和真实的人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为什么?动感雕塑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哪里?研究教材

  分析、研究材中学生作品:

  你喜欢哪—件?为什么?

  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

  你打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如何用线材表现快乐的动感?你觉得哪里的造型是难点?和同学交流一下。技法指导

  根据个人的喜好与力度情况,选择适合的线材进行表现。教师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有制对性.的指导。

  有些东西(螺丝钉、铅笔、曲别针等)不属于线材,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能够与线材有机地配合使用吗?启发了你哪些想?

  创作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

  个人独立创作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有快乐动态的人物雕塑造型。展评

  营造社区环境,作为背景,将学生作品展示其中。

  你在创作中遇见过什么难题?是怎样解决的,谁的造型最大胆?你最喜欢哪一组造型?为什么?

  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课后拓展-------欣赏现代雕塑作品。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2

  教学目的

  培养儿童从小热爱科学,通过学习本课,诱发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把想象中的形象大胆地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重点:学习从生活中选取感兴趣的事物,通过大胆合理的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妈妈的好帮手。培养设计意识。

  难点:能找出中心内容,把自己设计的内容绘画出来。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引入新课:展出学生们带来的玩具机器人,师生共同参观。着重观看机器人的造型、结构、色彩、功能与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增加一些感性认识,然后由教师或学生选讲一段机器人帮助人类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讲新课:

  1.讲解什么是机器人。指出机器人是人类想象与智慧的结晶,是一种可以代替常人工作的智能活动机械。机器人能为人类干很多有益的事,例如排除险情、潜水打捞、科学实验、搬运重物等等。机器人的形象大致为方型或圆型的躯干,能活动的四肢则是方与圆等几何体的组合。讲解时,可引导学生把自己日常从报刊、电视中见过的各种机器人的形象讲述出来。

  2.想象与设计的任务。教师提出本课要求:大家都来当一个设计师,设计一个能帮助人类做有益事情的机器人,并指出在未来的社会中,人类生活和科研工作对机器人的要求及需求量将会加大。教师要从多方面开拓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构想,设计出各种适用于海陆空等各种环境需要的机器人来。

  3.想象(设计)画画法;先构思所要画的机器人的形象、功能和环境,然后用线条把整个机器人的外形画下来,接着再从机器人身上的某一个部件开始,细致描画,直至完成,但要注意表现出机器人正进行着的工作,必要时可添加环境、道具,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三、学生作业:用铅笔勾画己设计的机器人形象的'草稿,留待下一节课继续细画,着色,直至完成。

  四、:教师对设计新颖、大胆构思的作业,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布置学生为下一节课准备彩笔等绘画用具。

  第二节

  继续完成作业,教师辅导:

  一、为机器人添画环境。要表现机器人在为人类干什么事情,除了画出它的动作外,还需加上环境气氛的描绘。如;表现机器人代替人类作太空探险必须画上太空的环境特点;表现机器人代替人类在海洋里工作,则应画上海底景物。又如表现机器人烧饭、做菜,为妈妈洗碗、擦锅等等,也应有各自不同的环境和道具。

  二、着色。教师可列举几组对比色,如:红与绿,紫与黄,橙与蓝等两色的配合使用,能使画面表现出鲜明、强烈而又神秘的效果。

  一、讲评。表扬、鼓励想象奉富的学生作品,挑选两至三个学生谈谈自己对好作品的。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3

  课题:

  快乐的回忆

  课时:

  2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或纸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学习纸版画的绘画技法,利用吹塑纸进行创作。

  3、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和再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2、纸版画的'印制,水份、颜料厚薄程度的掌握。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版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回忆你生活中的有趣场面

  2、新授:

  (1)欣赏版画作品。

  (2)师问:纸版画是通过什么方法加工完成的,它与绘画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的视觉效果。

  (3)讲授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3、作业:用纸版画的方法或者是绘画的方法表现出“快乐的回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表扬优秀作业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册教材“车”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量与“车”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其中图片资料尤为丰富,主要分为实物照片和绘画作品——实物照片包含了不同时代、用途各异的车,绘画作品也罗列了水彩、水粉、白描等各种综合表现技法的学生作业,因而本课的教学主旨显而易见。即:通过图片的呈现,使学生获得有关车的各种丰富信息,如车的名称、结构、用途、历史等,再通过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描绘自己感兴趣的车,同时为下一课时“我设计的车”所属“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作好准备。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接触古今中外的不同车辆,了解其主要的.组成结构、功效用途。

  (2)技能目标:尝试用喜欢或擅长的方式描绘车的外形,培养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知道人类的造车历程,探究车辆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知道与车辆制造相关的典型事例。

  2.学习内容

  学生初步接触有关“车”的艺术性话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当对车这种重要的机械有所了解,其中包括车的各个种类、车的多样材质、车的基本结构、车的不同功用以及车的发展历史等,知道人类的这项重要发明对自身有多么重要,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挥了怎样巨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还要尝试以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车的造型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图片的欣赏,了解车的各方面知识,用自己学过的绘画表现方法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车的造型。

  教学难点:车辆的外形特点及其规律;以绘画的形式对车进行造型的方法。

  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上网浏览并下载一些表现“车”主题的资料,如文字、图片、音乐、影片,大师的画作,学生绘画用纸等。

  学生准备:美术创作的工具及材料,课前查阅有关资料或向家长了解情况。教学过程:

  (1)感知与体验:

  ①观看有关“车”的音像资料,认识各种车辆,再说说自己知道的车辆及其特点,了解古今中外不同地区、不同用途、不同造型的车。

  ②教师对以上问题做简单总结,介绍车的发展。

  ③同学分4—6人小组展开讨论,围绕“人类与车”这一话题进行交流,说说人类为什么要发明车,车辆的发明和制造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有什么帮助。④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简单归纳和规律总结。从车的造型、材质、作用等方面进行分类概括并明确板书。⑤教师和同学对车的造型展开进一步探究,就其主要构成部分——车身、车轮的外形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再对其中的细节做深入了解。如门、窗、顶、灯等。教师将大家的发言归纳整理后,以绘画的方式在黑板上记录下来。

  (2)创作与表现:

  同学以线描绘画的形式对自己喜欢或熟悉的车辆进行表现。在表现车的整体结构

  的基础上注意细节的刻画。

  (3)评价与反思:’

  ①同座位同学互相介绍自己所画的车,并将作品展示在教师事先布置好的展示栏中。

  ②欣赏名画当中画家笔下的车。说说自己对画作的看法,谈谈画面中的车在整幅作品中的作用。

  ③想像未来车辆发展的趋势,同学互相交流各人对未来车辆的看法。教学反思: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初步了解石窟和飞天的知识,感受我国的飞天作品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

  技能:能用简短的语言和文字描述飞天的艺术特点,表达自己对飞天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运用观察体验、小组讨论探究等学习方法,初步认识飞天,感受飞天之美,感悟民族文化艺术的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飞天造型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探究不同时期、不同形式飞天的造型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并用简短的语言或文字描述飞天的艺术特点,表达自己对飞天的`感受。

  教学难点:探究飞天的造型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用具准备:

课件、有关图片和文字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关于飞天的资料。

  二、走进敦煌:

  1.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么?知道唐僧去西天取经是去哪个国家么?(天竺)

  2.出示图片:这张图上的红色线条表示的就是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丝绸之路”。在那里有一个被誉为“世界艺术史上伟大的奇迹”“世界上最大的画廊”的地方。今天就成立一个考古小分队,到那里去考察。

  3.播放敦煌莫高窟视频。共6页,当前第5页123456。

  提问:你对敦煌莫高窟有什么了解?

  4.你们知道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不占主要地位但姿态非常优美的是什么艺术形象么?(飞天)

  今天我们就来考察敦煌飞天艺术。

  三、探寻飞天艺术:

  1.追根朔源:

  (1)提问:你们想从哪些方面对飞天艺术进行考察?

  (2)探寻飞天起源。

  (3)了解古印度飞天的形象特征。出示飞天的形象。

  (4)初步分析西域飞天特征。

  对比分析西域飞天和古印度飞天的不同:体型呈“v”字形,比较粗壮,头上有圆环……

  2.发展演变:

  (1)探究敦煌飞天发展时间。

  提问:敦煌飞天从何时出现?何时结束?历经了多长时间?

  历经十个朝代,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洞窟的停建而消逝。

  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飞天的形象、姿态、和风格在不断的变化,专家把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兴起创新、盛世气象、走向衰落。

  (2)分组探究不同时期飞天的特征。

  (3)分组汇报探究结果。

  北魏时期,从造型上看,头后有圆光脸型为椭圆,白鼻梁,白眼圈,上体裸露,腿部修长,飞行姿态呈大开口“u”字形,横空出世。

  隋唐两代是飞天最多最流行的时期,肤色变黑,有的双手合十,有的手持莲花,有的手持乐器,朝着一个方向顺风飞翔,姿态多样。人体比例准确,线条流畅有力,色彩丰富艳丽。

  宋元时期,飞天姿态比较单一,面容清秀,线条流畅,身下有彩云,动感不强。

  (4)教师小结。

  四、体验飞天艺术之美:

  播放《飞天舞》视频片段,请学生谈感受。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这些考古队员表现的非常出色。我们了解了飞天艺术的发展,也亲身感受了它的美。其实,不仅敦煌莫高窟有飞天,我国其他一些石窟也有飞天的形象。

  希望同学们下去后继续探究,更深入的了解这一艺术形象。

  教学反思:共6页,当前第6页123456。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6

  一、课程背景

  本次美术课程是为四年级学生设计的,主题为“蝴蝶落我家”,是学校美术课程的一部分,属于湘美版教材中的一章。通过课程,学生将学习到蝴蝶的基本外形、颜色和特点,同时,通过绘画蝴蝶,他们将学习到艺术表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充分参考教学大纲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了解蝴蝶的外形、颜色和特点;

  2. 通过绘画蝴蝶,掌握基本的艺术表现知识和技能;

  3. 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用画笔和颜料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1. 了解蝴蝶的外形、颜色和特点;

  2. 通过绘画蝴蝶,掌握基本的艺术表现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

  1. 如何教育学生通过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如何引导学生从学习到实践,通过绘画蝴蝶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蝴蝶的外形和颜色;

  2. 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带领学生绘制一幅蝴蝶的画作;

  3. 学生自主绘制一幅蝴蝶画作;

  4.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自己的画作。

  2. 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观察法:通过观察蝴蝶的外形和颜色,让学生对蝴蝶有更深入的了解;

  2. 亲身体验法:通过绘制蝴蝶画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基本的艺术表现技能;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自己的画作,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评价反思法:通过评价自己的画作,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发扬长处,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和艺术表现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5分钟)

  1. 通过投影或者黑板呈现蝴蝶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蝴蝶的外形和颜色;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了解蝴蝶的一些特点,并和其他昆虫进行对比;

  3. 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对蝴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和演示(10分钟)

  1. 通过教师的讲解,讲解蝴蝶画作的基本要求和绘画技巧;

  2. 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用画笔和颜料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讲解和演示的内容要简单明了、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际操作(30分钟)

  1. 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己动手绘制一幅蝴蝶画作;

  2. 让学生在绘制过程中,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和技巧,并不断实践和调整;

  3.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防止学生的绘画作品出现严重的失误和偏差。

  4. 互相欣赏和评价(10分钟)

  1. 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自己的画作,发现优点和不足;

  2. 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和比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发扬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和艺术表现能力。

  5. 总结反思(5分钟)

  1. 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回顾自己学习的过程,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让学生分析自己的不足,思考如何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绘画技能和艺术表现能力;

  3.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自己的不足,不断进步。

  六、课堂评价

  为了确保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本课堂将进行如下评价:

  1. 学生绘画作品的评价;

  2. 学生与其它同学交流互动的情况;

  3.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以上评价将会在课堂教学期间不断进行,帮助学生发扬长处,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和艺术表现能力。

  七、板书设计

  以下是本课程的板书设计:

  蝴蝶的外形和颜色

  蝴蝶的画作基本要求

  绘画技巧

  画作创意

  学生自主绘制的蝴蝶画作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评价反思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发现,在美术课堂中,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非常丰富,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个别化的引导和评价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非常大的帮助。

  另外,美术课堂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和想象力的课堂,教师可以通过亲身实践和创作,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表现技能和知识点。最后,教师要在课堂中不断总结和反思,积极改进自己的授课方式和方法,使得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7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探索有关浮力的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

  应会:结合绘画、粘贴、插接等不同造型手法,以及漂浮的科学道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实现自己的'艺术创想。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将艺术创造与科学研究完美结合的意识,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探究简单的浮力知识,并结合身边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在制作漂浮物时,创新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

  游戏l:

  发给学生每人一支吸管,提出游戏要求:你能想到几种令吸管在水中漂浮起来的方法?

  游戏2:

  抢答——如果给你一把吸管,让它们漂浮在水面上.设想一下都可能有哪些不同的造型?

  二、思考反馈

  吸管为什么可以漂浮?

  铁很重,为什么轮船却能漂浮在海上?

  三、信息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

  哪位科学家最早发现了浮力?

  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浮力的小故事吗?

  四、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材料:铁、纸、不同造型的盒子、木片、泡沫、毛笔等。)

  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漂浮?

  看一看:书中同学作品给了你哪些启发?

  试一试:运用折、剪、卷、组合等不同手段,你能用手边的材料组织什么样的漂浮物的造型?

  讲一讲:你能设想一下它的功能及装饰吗?

  五、探索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

  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新颖美观的玩具。

  六、展示评价

  利用水盆、鱼缸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新颖有趣的展评环境。

  七、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功能造型的轮船、游船、军用及民用潜艇等。

  板书设计

  折、剪、卷、组合……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8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一些美术专用语言,能够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等方法表现,有简单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

  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再利用用能力,有待进一步地提高。同时本学期要多向学生讲授更丰富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更多的感受和观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13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的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均分配在各课中。

  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人文内容也有递进关系。

  三、教学目标:

  (一)总学习目标

  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美术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本册教学目标以《美术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美术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学习领域目标

  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了解漫画与动画的艺术特点,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形式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法,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四、教学重难点:

  1、学习色彩的冷暖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五、教学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独特的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进度:

  第1课教室的一角2课时

  第2课花手帕2课时

  第3课纸品乐陶陶2课时

  第4课时间告诉我2课时

  第5课蔬果的联想2课时

  第6课玻璃水彩2课时

  第7课窗口2课时

  第8课剪纸故事2课时

  第9课新年吉祥2课时

  第10课拼泥板2课时

  第11课雪花飘飘2课时

  第12课色彩ABC2课时

  第13课乘风破浪2课时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9

  教材分析:

  教材第4页列举了杨桃、榴莲、青椒、橙子、猕猴桃、苹果、西红柿、紫甘蓝八种剖面十分有特色的蔬果,它们的外轮廓与内剖面截然不同。常见蔬果的外轮廓学生比较熟悉,教师可利用教科书中的图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剖面特征,启发学生:大家由蔬果的剖面联想到了什么?右下角的文字,提示冷暖色的运用可突出视觉效果。

  教材第5页上方,对本课作业进行了步骤解析,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也可依步骤演示绘画方法。参考两幅学生作品,从中借鉴色彩的表现方法。在拓展版块,让学生了解除了独立的图案,还可以拓宽创作形式,重复组合图案形成连续纹样。

  教学思路:

  本课是第1课的延续,内容是复习色彩的'冷暖知识,但形式有所改变,是以学生身边触手可及的蔬果为创作主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吃水果时,多数是家长削完皮或切成小块给他们吃,学生很少接触蔬果的剖面。因而这一创作题材对多数学生来说是陌生而又奇妙的,较容易吸引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可多展示蔬果的剖面图片,为学生展现一个神奇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学生的创作需要铺垫,教师应多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蔬果剖面,并大胆表述自己观察到的结构特征。对于果肉与果核(种子),可尝试用点、线、面去概括表现。教师可在引

  导观察的基础上,示范绘画,使学生能直观地学习到如何将观察到的剖面画成形象饱满的图案:先用线勾画出蔬果的轮廓,再依据剖面特征,画出细节。最后,简单复习色彩的冷暖知识,利用冷暖对比画出艳丽的图案。除了绘制独立的图案,也可以将独立的图案进行重复排列,组合成连续的纹样。

  教学建议:

  (一)引导阶段

  1.谈话交流:学生说说自己喜爱的蔬果在外形和色彩方面有什么特征。

  2.教师出示蔬果

  以两个杨桃为例,分别横向与纵向剖开,引导学生观察其剖面是什么形象,什么颜色。使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会有不同的发现。

  (二)发展阶段

  1.教师示范用切好的杨桃片组合形式重复的“图案”。

  2.师生观察分析教科书列举的蔬果剖面,说说分别有什么特征。

  3.教师分析教科书中的绘画方法,学生学习如何用点、线、面概括、归纳剖面的形式美,如对称、均衡、放射等。

  4.学生构思

  ①采用什么蔬果剖面进行创作?

  ②怎样描绘剖面?

  ③如何表现画面色彩的冷暖效果?

  5.学生创作。

  教师提示: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形象描绘,注意色彩搭配。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将创作同一蔬果剖面的学生作品进行归类展示、比较。选出效果较好的作品向全班介绍,同时针对作品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指导。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整理美术用品,注意环境卫生。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0

  知识要素

  掌握平行透视和近景与中景

  技能要求:

  线条的各种表现方法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体验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发现透视规律

  实践与创造:在写生中运用透视原理表现物体的特征

  欣赏与评议:欣赏、写生作品,评议透视的表现

  教学重点

  近景与中景的表现

  教学难点

  线条、色彩的协调与对比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与观察

  1.引导学生参观校园。

  2.让学生边看边讨论哪一处角落最美?为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选景要有主题,要有近景、远景的区别。

  二.发现与思考

  1.结合上节课写生的树,说说建筑物在树的陪衬下有什么不同?

  2.观察时发现近、中景有什么透视变化?如何取景?

  3.在色彩、造型、线条上有什么区别?

  三.写生与辅导

  1.画建筑一般从上开始,注意平行透视中“近高远低、近大远小”的变化。

  2.如近景是建筑、中景是树木,先画建筑后画树木。

  3.注意线条变化,运用疏密区别近景与中景。

  4.记号笔是黑色,所以可选用比纸淡的色彩先涂,以此黑、白、灰的距离。

  四.欣赏与评议

  1.学生自评:发现自己作品的.优缺点。

  2.小组互评:分析别人作品的优点。

  3.教师总评:选择有特点的作品分析,线条的组合、色彩的搭配、景物的取舍等是否美?美在哪里?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1

  教学目的:

  1、认识重叠图案的艺术特点,美术的节奏增强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2、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美术的节奏》。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美术的节奏

  教学重点:

  学习多种形式的.重叠排列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处理重叠的遮挡关系。

  教学具准备:

  课件、彩纸、剪刀、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展示课题)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见物体互相重叠排列的现象,今天我们来试试看物体互相重叠会产生什么效果。

  三、授课

  1、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通过欣赏这些重叠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师归纳:通过把大小、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案运用多种排列方式进行重叠排列,能产生不同的美感。

  2、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你们在生活中看见什么物体重叠排列,具有什么美感?

  3、师示范步骤:先构思设计好图形后画出或剪出图形再进行重叠排列。

  4、启发学生进行创作设计。

  5、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

  四、作业要求:画出或剪刀动物、人物重叠排列。

  五、教师巡视辅导。

  六、作品展示。

  七、板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美术的节奏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2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可以应用于线造型的各种各样的媒材,发现线材的美感并进行艺术创造。

  应会:了解线材的基本制作方法。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各种各样的线材,通过对身边线材的搜集、整理和组织,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

  难点: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

  (三)学习材料

  各类线材,如不同颜色的铝线、铜线等,质地较硬的.线材如粗铁丝不适合学生使用;辅助材料及工具,如大号螺丝、圆锥形瓶子等,尖嘴钳子。

  教学活动:

  激情引趣

  让学生听一段节奏轻松欢快的音乐,伴着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歌舞表演。

  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是不是觉得浑身都想动起来?

  这样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觉得什么样的动作最能表现这段音乐?

  小组探究

  演示课件:

  雕塑家族的新成员——动感雕塑。

  小组研究:

  表演并体会:当你活动时,主要是哪里在动?

  欣赏书上名家作品:

  它欢乐的动作和真实的人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为什么?

  动感雕塑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哪里?

  研究教材

  分析、研究材中学生作品:

  你喜欢哪—件?为什么?

  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

  你打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

  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如何用线材表现快乐的动感?

  你觉得哪里的造型是难点?和同学交流一下。

  技法指导

  根据个人的喜好与力度情况,选择适合的线材进行表现。

  教师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有制对性.的指导。

  有些东西(螺丝钉、铅笔、曲别针等)不属于线材,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能够与线材有机地配合使用吗?启发了你哪些想?

  创作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

  个人独立创作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有快乐动态的人物雕塑造型。

  展评

  营造社区环境,作为背景,将学生作品展示其中。

  你在创作中遇见过什么难题?是怎样解决的, 谁的造型最大胆?

  你最喜欢哪一组造型?为什么?

  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课后拓展 -------欣赏现代雕塑作品。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3

  学习目标:

  通过回忆和现场观察,知道“近大远小”是人们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视觉现象。

  能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画出较准确的有透视效果的风景画面,体现纵深感。

  训练观察能力,提高准确还原平面表现的水平。

  重点难点:

  理解“近大远小”的原理,画出有明显的“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画面。

  表现“近大远小”视觉现象的画面时对直立物体的认识及再现。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有“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图片,如街道、铁路、建筑、树木等,制作“近大远小”教具所用厚卡纸,大师的作品。

  学生准备:外出旅游时的照片、绘画工具等。

  学习过程:

  感知与体验:

  1、观看。

  (1)观看有“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图片以及同学外出旅游时的照片,老师向同学介绍画面上的风景名胜,也请相片的主人向大家介绍照片中的风景,初步感受“近大远小”的情境。

  (2)观看西洋绘画作品,如“通往弗拉基米尔的路”、达芬奇的“蒙拉丽莎”、凡高的“夜的咖啡馆”等作品,

  体会画面的纵深感。

  (3)观看教师制作、演示道具:先取方形纸一张,然后在纸面中间刻三条与方形的边相平行的三条线,最后折叠第四条边并将中间的方形推平,产生透视效果,以此解释“近大远小”的现象。

  2、同学分小组展开讨论,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看看究竟是哪些线发生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除了“近大远小”之外,你还发现了那些透视变化。

  3、游戏。

  同学将自己手臂伸长伸短,用手掌遮挡住观察的视线,看看手掌离眼睛的远近与观看的结果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教师根据同学的讨论作简要总结:

  创作与表现:

  1、跟画练习:

  (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有纵向感的`道路,学生临摹。

  (2)教师在道路两旁由近到远添画树木,学生临摹。

  (提示:教师在学生跟画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醒他们关注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凡是横向的物体基本上都出现了透视变化,而纵向的物体基本上都没有出现透视现象。)

  2、创作练习:

  (1)学生在已经画好的草稿的基础上自由添加道路两旁的景物,除了注意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以外,还要表现“近清远糊”、“近暖远冷”等效果。

  (2)再做适当添加,补充一些路两旁的细节,如价格牌、自行车、行人等,将画面画完整。

  评价与反思:

  1、大家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大家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一起欣赏作品,看看哪一幅作品最有纵深感。

  2、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关透视现象的疑问,请同学和老师给予解释。

  3、教师和同学共同欣赏由国画形式所表现的山水画,比较其与西洋风景画在表现远近景物方法上的区别。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纸艺穿编的规律,运用常见的穿编方法,设计制作简单的生活、装饰用品;

  2、在学习中体会穿编这一工艺制作的'实用及装饰功能,感受纸艺穿编的乐趣,培养看图动手操作能力及设计、工艺制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用纸带穿编的方法制作简单的生活用品(小方篮)及纸带穿编工艺的运用。

  教学难点:

  纸带穿编方法及小方篮的制作

  教学关键:

  观察讨论纸带穿编的规律,引导如何使小方提篮立起来及篮口处理;观察两种不同色彩交织成的纹理,并运用到装饰中。

  课前准备:

  各色纸条、幻灯教学文件、范例,剪刀、粘合材料等。

  教学过程

  1、以谈话形式引导学生观察范作指导学生欣赏这是什么呢?它美吗?

  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做成的吗?

  2、幻灯出示作品

  观察范作,说说它美的地方,并试着寻找规律,说说它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指导学生看图自学穿编技能。

  ①有什么规律,要注意什么?

  拆解范作(与学生试做结合)

  ②如何使小篮子立起来?

  ③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在篮子上作装饰?

  ④怎么处理篮子的开口?

  3、指导学生看幻灯制作图编制小篮子。

  4、作品展示与评价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精细美观评价,总结穿编规律(一上一下交织)。

  小结:穿编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运用,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穿编,还有其他编法。只要你开动脑筋,动手创造,就会有与众不同的作品诞生。

  1、展示穿编的其他作品(小果篮、装饰图案、创意篮子等)

  2、布置课后拓展作业(上网自学创意篮子的制作)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创设音乐情境,体验、感受音乐节奏带来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节奏来源于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3、分析美术作品中的节奏,体验节奏与美术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节奏的美感,分析探究节奏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节奏的美感,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设计。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彩色纸、剪刀、图片等

  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师敲打一段节奏感强的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说出该节奏有什么特点?

  师请一位同学上台用大圆和小园在黑板上画出所听到的节奏。同学交流。

  师导出节奏的概念,并用拍掌的方式加以阐述,(节奏原本是音乐术语,是指音响的轻重缓急和节拍的强弱长短交替出现而形成的规律。)

  节奏能不能画出来呢?我们共同了解一下美术的节奏。

  讲授:什么是美术的节奏

  解释节奏的概念并引入美术的节奏,举例说明:师示范线条高低起伏的变化。

  揭示课题:节奏的美感

  讲授新课

  理解节奏:

  给学生播放生活中有节奏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试着找一找它们的规律。学生讨论。

  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类似的图案?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寻找节奏。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节奏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印象深刻。

  交流探究

  2、讲解示范

  介绍二方连续纹样的概念,出示单位纹样设计,欣赏出示的范作和学生作品并指导学生学习连续纹样的主要形式(如散点式、折线式等)和排列的方式(大与小、粗与细、曲与直、疏与密)师示范步骤:先构思设计好图形后画出或剪出图形再进行重叠排列

  小结:美术作品中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重复出现,可以产生节奏感。它是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

  3、欣赏提升

  欣赏绘画作品中的节奏,启发学生思维,联想创作

  师布置学生作业

  用绘画或剪纸的方法表现节奏的美感感。

  教师巡视辅导,解决突出的问题。

  评价展示小组互评作品,选出优秀的作品展示,并请学生介绍作品。

  4、展示评价

  学生评价展示与讲评阶段,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师生共同点评。

  5、拓展延伸

  节奏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美感和享受。让学生学会把二方连续图案用到生活中去,表达节奏的美感。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03-03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02-18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05-18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05-20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07-22

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2-22

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03-03

四年级上册美术书教案01-24

四年级人教版美术上册教案11-19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06-30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精]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

  一、教学目的:

  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画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在制作棋子,大家一起玩一玩。发展学生的创新。

  二、教学难点、

  重点:画一幅登山线路的游戏图,进行登山游戏比赛活动。

  三、教具准备:

  范作、彩泥、彩色笔等。

  四、学具准备:

  彩色橡皮泥、彩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1、组织教学。

  2、欣赏老师的制作的登山图,请个别同学上台和老师一起玩一玩。

  3、揭示课题:登山游戏

  (二)探索新知。

  1、观察书本的图例,说说他们做的和老师有什么不同?

  2、学生回忆,班级以前组织秋游登山活动,所走过的线路,或自己和父母出游所爬过的山,可以分为几个停靠点和终点。

  3、组织各小组讨论,怎样把登山线路图绘制成一张登山地图,制作初稿。

  4、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

  5、教师结合学生的想法,提出几点意见和看法。

  6、师按照个别学生的想法和学生共同在黑板上绘制一张登山游戏图,稍做示范。

  (三)综合实践。

  1、作业:学生分小组进行绘制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同时用彩泥制作下棋必需的棋舞表演。

  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是不是觉得浑身都想动起来?这样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觉得什么样的动作最能表现这段音乐?小组探究

  演示课件:

  雕塑家族的新成员——动感雕塑。

  小组研究:

  表演并体会:当你活动时,主要是哪里在动?欣赏书上名家作品:

  它欢乐的动作和真实的人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为什么?动感雕塑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哪里?研究教材

  分析、研究材中学生作品:

  你喜欢哪—件?为什么?

  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

  你打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如何用线材表现快乐的动感?你觉得哪里的造型是难点?和同学交流一下。技法指导

  根据个人的喜好与力度情况,选择适合的线材进行表现。教师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有制对性.的指导。

  有些东西(螺丝钉、铅笔、曲别针等)不属于线材,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能够与线材有机地配合使用吗?启发了你哪些想?

  创作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

  个人独立创作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有快乐动态的人物雕塑造型。展评

  营造社区环境,作为背景,将学生作品展示其中。

  你在创作中遇见过什么难题?是怎样解决的,谁的造型最大胆?你最喜欢哪一组造型?为什么?

  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课后拓展-------欣赏现代雕塑作品。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2

  教学目的

  培养儿童从小热爱科学,通过学习本课,诱发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把想象中的形象大胆地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重点:学习从生活中选取感兴趣的事物,通过大胆合理的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妈妈的好帮手。培养设计意识。

  难点:能找出中心内容,把自己设计的内容绘画出来。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引入新课:展出学生们带来的玩具机器人,师生共同参观。着重观看机器人的造型、结构、色彩、功能与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增加一些感性认识,然后由教师或学生选讲一段机器人帮助人类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讲新课:

  1.讲解什么是机器人。指出机器人是人类想象与智慧的结晶,是一种可以代替常人工作的智能活动机械。机器人能为人类干很多有益的事,例如排除险情、潜水打捞、科学实验、搬运重物等等。机器人的形象大致为方型或圆型的躯干,能活动的四肢则是方与圆等几何体的组合。讲解时,可引导学生把自己日常从报刊、电视中见过的各种机器人的形象讲述出来。

  2.想象与设计的任务。教师提出本课要求:大家都来当一个设计师,设计一个能帮助人类做有益事情的机器人,并指出在未来的社会中,人类生活和科研工作对机器人的要求及需求量将会加大。教师要从多方面开拓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构想,设计出各种适用于海陆空等各种环境需要的机器人来。

  3.想象(设计)画画法;先构思所要画的机器人的形象、功能和环境,然后用线条把整个机器人的外形画下来,接着再从机器人身上的某一个部件开始,细致描画,直至完成,但要注意表现出机器人正进行着的工作,必要时可添加环境、道具,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三、学生作业:用铅笔勾画己设计的机器人形象的'草稿,留待下一节课继续细画,着色,直至完成。

  四、:教师对设计新颖、大胆构思的作业,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布置学生为下一节课准备彩笔等绘画用具。

  第二节

  继续完成作业,教师辅导:

  一、为机器人添画环境。要表现机器人在为人类干什么事情,除了画出它的动作外,还需加上环境气氛的描绘。如;表现机器人代替人类作太空探险必须画上太空的环境特点;表现机器人代替人类在海洋里工作,则应画上海底景物。又如表现机器人烧饭、做菜,为妈妈洗碗、擦锅等等,也应有各自不同的环境和道具。

  二、着色。教师可列举几组对比色,如:红与绿,紫与黄,橙与蓝等两色的配合使用,能使画面表现出鲜明、强烈而又神秘的效果。

  一、讲评。表扬、鼓励想象奉富的学生作品,挑选两至三个学生谈谈自己对好作品的。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3

  课题:

  快乐的回忆

  课时:

  2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或纸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学习纸版画的绘画技法,利用吹塑纸进行创作。

  3、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和再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2、纸版画的'印制,水份、颜料厚薄程度的掌握。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版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回忆你生活中的有趣场面

  2、新授:

  (1)欣赏版画作品。

  (2)师问:纸版画是通过什么方法加工完成的,它与绘画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的视觉效果。

  (3)讲授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3、作业:用纸版画的方法或者是绘画的方法表现出“快乐的回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表扬优秀作业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册教材“车”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量与“车”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其中图片资料尤为丰富,主要分为实物照片和绘画作品——实物照片包含了不同时代、用途各异的车,绘画作品也罗列了水彩、水粉、白描等各种综合表现技法的学生作业,因而本课的教学主旨显而易见。即:通过图片的呈现,使学生获得有关车的各种丰富信息,如车的名称、结构、用途、历史等,再通过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描绘自己感兴趣的车,同时为下一课时“我设计的车”所属“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作好准备。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接触古今中外的不同车辆,了解其主要的.组成结构、功效用途。

  (2)技能目标:尝试用喜欢或擅长的方式描绘车的外形,培养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知道人类的造车历程,探究车辆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知道与车辆制造相关的典型事例。

  2.学习内容

  学生初步接触有关“车”的艺术性话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当对车这种重要的机械有所了解,其中包括车的各个种类、车的多样材质、车的基本结构、车的不同功用以及车的发展历史等,知道人类的这项重要发明对自身有多么重要,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挥了怎样巨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还要尝试以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车的造型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图片的欣赏,了解车的各方面知识,用自己学过的绘画表现方法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车的造型。

  教学难点:车辆的外形特点及其规律;以绘画的形式对车进行造型的方法。

  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上网浏览并下载一些表现“车”主题的资料,如文字、图片、音乐、影片,大师的画作,学生绘画用纸等。

  学生准备:美术创作的工具及材料,课前查阅有关资料或向家长了解情况。教学过程:

  (1)感知与体验:

  ①观看有关“车”的音像资料,认识各种车辆,再说说自己知道的车辆及其特点,了解古今中外不同地区、不同用途、不同造型的车。

  ②教师对以上问题做简单总结,介绍车的发展。

  ③同学分4—6人小组展开讨论,围绕“人类与车”这一话题进行交流,说说人类为什么要发明车,车辆的发明和制造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有什么帮助。④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简单归纳和规律总结。从车的造型、材质、作用等方面进行分类概括并明确板书。⑤教师和同学对车的造型展开进一步探究,就其主要构成部分——车身、车轮的外形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再对其中的细节做深入了解。如门、窗、顶、灯等。教师将大家的发言归纳整理后,以绘画的方式在黑板上记录下来。

  (2)创作与表现:

  同学以线描绘画的形式对自己喜欢或熟悉的车辆进行表现。在表现车的整体结构

  的基础上注意细节的刻画。

  (3)评价与反思:’

  ①同座位同学互相介绍自己所画的车,并将作品展示在教师事先布置好的展示栏中。

  ②欣赏名画当中画家笔下的车。说说自己对画作的看法,谈谈画面中的车在整幅作品中的作用。

  ③想像未来车辆发展的趋势,同学互相交流各人对未来车辆的看法。教学反思: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初步了解石窟和飞天的知识,感受我国的飞天作品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

  技能:能用简短的语言和文字描述飞天的艺术特点,表达自己对飞天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运用观察体验、小组讨论探究等学习方法,初步认识飞天,感受飞天之美,感悟民族文化艺术的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飞天造型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探究不同时期、不同形式飞天的造型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并用简短的语言或文字描述飞天的艺术特点,表达自己对飞天的`感受。

  教学难点:探究飞天的造型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用具准备:

课件、有关图片和文字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关于飞天的资料。

  二、走进敦煌:

  1.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么?知道唐僧去西天取经是去哪个国家么?(天竺)

  2.出示图片:这张图上的红色线条表示的就是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丝绸之路”。在那里有一个被誉为“世界艺术史上伟大的奇迹”“世界上最大的画廊”的地方。今天就成立一个考古小分队,到那里去考察。

  3.播放敦煌莫高窟视频。共6页,当前第5页123456。

  提问:你对敦煌莫高窟有什么了解?

  4.你们知道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不占主要地位但姿态非常优美的是什么艺术形象么?(飞天)

  今天我们就来考察敦煌飞天艺术。

  三、探寻飞天艺术:

  1.追根朔源:

  (1)提问:你们想从哪些方面对飞天艺术进行考察?

  (2)探寻飞天起源。

  (3)了解古印度飞天的形象特征。出示飞天的形象。

  (4)初步分析西域飞天特征。

  对比分析西域飞天和古印度飞天的不同:体型呈“v”字形,比较粗壮,头上有圆环……

  2.发展演变:

  (1)探究敦煌飞天发展时间。

  提问:敦煌飞天从何时出现?何时结束?历经了多长时间?

  历经十个朝代,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洞窟的停建而消逝。

  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飞天的形象、姿态、和风格在不断的变化,专家把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兴起创新、盛世气象、走向衰落。

  (2)分组探究不同时期飞天的特征。

  (3)分组汇报探究结果。

  北魏时期,从造型上看,头后有圆光脸型为椭圆,白鼻梁,白眼圈,上体裸露,腿部修长,飞行姿态呈大开口“u”字形,横空出世。

  隋唐两代是飞天最多最流行的时期,肤色变黑,有的双手合十,有的手持莲花,有的手持乐器,朝着一个方向顺风飞翔,姿态多样。人体比例准确,线条流畅有力,色彩丰富艳丽。

  宋元时期,飞天姿态比较单一,面容清秀,线条流畅,身下有彩云,动感不强。

  (4)教师小结。

  四、体验飞天艺术之美:

  播放《飞天舞》视频片段,请学生谈感受。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这些考古队员表现的非常出色。我们了解了飞天艺术的发展,也亲身感受了它的美。其实,不仅敦煌莫高窟有飞天,我国其他一些石窟也有飞天的形象。

  希望同学们下去后继续探究,更深入的了解这一艺术形象。

  教学反思:共6页,当前第6页123456。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6

  一、课程背景

  本次美术课程是为四年级学生设计的,主题为“蝴蝶落我家”,是学校美术课程的一部分,属于湘美版教材中的一章。通过课程,学生将学习到蝴蝶的基本外形、颜色和特点,同时,通过绘画蝴蝶,他们将学习到艺术表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充分参考教学大纲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了解蝴蝶的外形、颜色和特点;

  2. 通过绘画蝴蝶,掌握基本的艺术表现知识和技能;

  3. 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用画笔和颜料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1. 了解蝴蝶的外形、颜色和特点;

  2. 通过绘画蝴蝶,掌握基本的艺术表现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

  1. 如何教育学生通过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如何引导学生从学习到实践,通过绘画蝴蝶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蝴蝶的外形和颜色;

  2. 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带领学生绘制一幅蝴蝶的画作;

  3. 学生自主绘制一幅蝴蝶画作;

  4.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自己的画作。

  2. 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观察法:通过观察蝴蝶的外形和颜色,让学生对蝴蝶有更深入的了解;

  2. 亲身体验法:通过绘制蝴蝶画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基本的艺术表现技能;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自己的画作,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评价反思法:通过评价自己的画作,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发扬长处,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和艺术表现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5分钟)

  1. 通过投影或者黑板呈现蝴蝶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蝴蝶的外形和颜色;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了解蝴蝶的一些特点,并和其他昆虫进行对比;

  3. 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对蝴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和演示(10分钟)

  1. 通过教师的讲解,讲解蝴蝶画作的基本要求和绘画技巧;

  2. 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用画笔和颜料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讲解和演示的内容要简单明了、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际操作(30分钟)

  1. 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己动手绘制一幅蝴蝶画作;

  2. 让学生在绘制过程中,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和技巧,并不断实践和调整;

  3.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防止学生的绘画作品出现严重的失误和偏差。

  4. 互相欣赏和评价(10分钟)

  1. 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自己的画作,发现优点和不足;

  2. 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和比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发扬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和艺术表现能力。

  5. 总结反思(5分钟)

  1. 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回顾自己学习的过程,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让学生分析自己的不足,思考如何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绘画技能和艺术表现能力;

  3.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自己的不足,不断进步。

  六、课堂评价

  为了确保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本课堂将进行如下评价:

  1. 学生绘画作品的评价;

  2. 学生与其它同学交流互动的情况;

  3.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以上评价将会在课堂教学期间不断进行,帮助学生发扬长处,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和艺术表现能力。

  七、板书设计

  以下是本课程的板书设计:

  蝴蝶的外形和颜色

  蝴蝶的画作基本要求

  绘画技巧

  画作创意

  学生自主绘制的蝴蝶画作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评价反思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发现,在美术课堂中,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非常丰富,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个别化的引导和评价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非常大的帮助。

  另外,美术课堂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和想象力的课堂,教师可以通过亲身实践和创作,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表现技能和知识点。最后,教师要在课堂中不断总结和反思,积极改进自己的授课方式和方法,使得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7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探索有关浮力的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

  应会:结合绘画、粘贴、插接等不同造型手法,以及漂浮的科学道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实现自己的'艺术创想。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将艺术创造与科学研究完美结合的意识,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探究简单的浮力知识,并结合身边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在制作漂浮物时,创新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

  游戏l:

  发给学生每人一支吸管,提出游戏要求:你能想到几种令吸管在水中漂浮起来的方法?

  游戏2:

  抢答——如果给你一把吸管,让它们漂浮在水面上.设想一下都可能有哪些不同的造型?

  二、思考反馈

  吸管为什么可以漂浮?

  铁很重,为什么轮船却能漂浮在海上?

  三、信息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

  哪位科学家最早发现了浮力?

  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浮力的小故事吗?

  四、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材料:铁、纸、不同造型的盒子、木片、泡沫、毛笔等。)

  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漂浮?

  看一看:书中同学作品给了你哪些启发?

  试一试:运用折、剪、卷、组合等不同手段,你能用手边的材料组织什么样的漂浮物的造型?

  讲一讲:你能设想一下它的功能及装饰吗?

  五、探索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

  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新颖美观的玩具。

  六、展示评价

  利用水盆、鱼缸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新颖有趣的展评环境。

  七、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功能造型的轮船、游船、军用及民用潜艇等。

  板书设计

  折、剪、卷、组合……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8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一些美术专用语言,能够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等方法表现,有简单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

  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再利用用能力,有待进一步地提高。同时本学期要多向学生讲授更丰富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更多的感受和观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13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的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均分配在各课中。

  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人文内容也有递进关系。

  三、教学目标:

  (一)总学习目标

  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美术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本册教学目标以《美术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美术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学习领域目标

  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了解漫画与动画的艺术特点,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形式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法,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四、教学重难点:

  1、学习色彩的冷暖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五、教学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独特的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进度:

  第1课教室的一角2课时

  第2课花手帕2课时

  第3课纸品乐陶陶2课时

  第4课时间告诉我2课时

  第5课蔬果的联想2课时

  第6课玻璃水彩2课时

  第7课窗口2课时

  第8课剪纸故事2课时

  第9课新年吉祥2课时

  第10课拼泥板2课时

  第11课雪花飘飘2课时

  第12课色彩ABC2课时

  第13课乘风破浪2课时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9

  教材分析:

  教材第4页列举了杨桃、榴莲、青椒、橙子、猕猴桃、苹果、西红柿、紫甘蓝八种剖面十分有特色的蔬果,它们的外轮廓与内剖面截然不同。常见蔬果的外轮廓学生比较熟悉,教师可利用教科书中的图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剖面特征,启发学生:大家由蔬果的剖面联想到了什么?右下角的文字,提示冷暖色的运用可突出视觉效果。

  教材第5页上方,对本课作业进行了步骤解析,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也可依步骤演示绘画方法。参考两幅学生作品,从中借鉴色彩的表现方法。在拓展版块,让学生了解除了独立的图案,还可以拓宽创作形式,重复组合图案形成连续纹样。

  教学思路:

  本课是第1课的延续,内容是复习色彩的'冷暖知识,但形式有所改变,是以学生身边触手可及的蔬果为创作主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吃水果时,多数是家长削完皮或切成小块给他们吃,学生很少接触蔬果的剖面。因而这一创作题材对多数学生来说是陌生而又奇妙的,较容易吸引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可多展示蔬果的剖面图片,为学生展现一个神奇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学生的创作需要铺垫,教师应多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蔬果剖面,并大胆表述自己观察到的结构特征。对于果肉与果核(种子),可尝试用点、线、面去概括表现。教师可在引

  导观察的基础上,示范绘画,使学生能直观地学习到如何将观察到的剖面画成形象饱满的图案:先用线勾画出蔬果的轮廓,再依据剖面特征,画出细节。最后,简单复习色彩的冷暖知识,利用冷暖对比画出艳丽的图案。除了绘制独立的图案,也可以将独立的图案进行重复排列,组合成连续的纹样。

  教学建议:

  (一)引导阶段

  1.谈话交流:学生说说自己喜爱的蔬果在外形和色彩方面有什么特征。

  2.教师出示蔬果

  以两个杨桃为例,分别横向与纵向剖开,引导学生观察其剖面是什么形象,什么颜色。使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会有不同的发现。

  (二)发展阶段

  1.教师示范用切好的杨桃片组合形式重复的“图案”。

  2.师生观察分析教科书列举的蔬果剖面,说说分别有什么特征。

  3.教师分析教科书中的绘画方法,学生学习如何用点、线、面概括、归纳剖面的形式美,如对称、均衡、放射等。

  4.学生构思

  ①采用什么蔬果剖面进行创作?

  ②怎样描绘剖面?

  ③如何表现画面色彩的冷暖效果?

  5.学生创作。

  教师提示: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形象描绘,注意色彩搭配。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将创作同一蔬果剖面的学生作品进行归类展示、比较。选出效果较好的作品向全班介绍,同时针对作品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指导。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整理美术用品,注意环境卫生。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0

  知识要素

  掌握平行透视和近景与中景

  技能要求:

  线条的各种表现方法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体验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发现透视规律

  实践与创造:在写生中运用透视原理表现物体的特征

  欣赏与评议:欣赏、写生作品,评议透视的表现

  教学重点

  近景与中景的表现

  教学难点

  线条、色彩的协调与对比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与观察

  1.引导学生参观校园。

  2.让学生边看边讨论哪一处角落最美?为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选景要有主题,要有近景、远景的区别。

  二.发现与思考

  1.结合上节课写生的树,说说建筑物在树的陪衬下有什么不同?

  2.观察时发现近、中景有什么透视变化?如何取景?

  3.在色彩、造型、线条上有什么区别?

  三.写生与辅导

  1.画建筑一般从上开始,注意平行透视中“近高远低、近大远小”的变化。

  2.如近景是建筑、中景是树木,先画建筑后画树木。

  3.注意线条变化,运用疏密区别近景与中景。

  4.记号笔是黑色,所以可选用比纸淡的色彩先涂,以此黑、白、灰的距离。

  四.欣赏与评议

  1.学生自评:发现自己作品的.优缺点。

  2.小组互评:分析别人作品的优点。

  3.教师总评:选择有特点的作品分析,线条的组合、色彩的搭配、景物的取舍等是否美?美在哪里?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1

  教学目的:

  1、认识重叠图案的艺术特点,美术的节奏增强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2、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美术的节奏》。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美术的节奏

  教学重点:

  学习多种形式的.重叠排列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处理重叠的遮挡关系。

  教学具准备:

  课件、彩纸、剪刀、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展示课题)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见物体互相重叠排列的现象,今天我们来试试看物体互相重叠会产生什么效果。

  三、授课

  1、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通过欣赏这些重叠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师归纳:通过把大小、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案运用多种排列方式进行重叠排列,能产生不同的美感。

  2、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你们在生活中看见什么物体重叠排列,具有什么美感?

  3、师示范步骤:先构思设计好图形后画出或剪出图形再进行重叠排列。

  4、启发学生进行创作设计。

  5、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

  四、作业要求:画出或剪刀动物、人物重叠排列。

  五、教师巡视辅导。

  六、作品展示。

  七、板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美术的节奏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2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可以应用于线造型的各种各样的媒材,发现线材的美感并进行艺术创造。

  应会:了解线材的基本制作方法。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各种各样的线材,通过对身边线材的搜集、整理和组织,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

  难点: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

  (三)学习材料

  各类线材,如不同颜色的铝线、铜线等,质地较硬的.线材如粗铁丝不适合学生使用;辅助材料及工具,如大号螺丝、圆锥形瓶子等,尖嘴钳子。

  教学活动:

  激情引趣

  让学生听一段节奏轻松欢快的音乐,伴着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歌舞表演。

  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是不是觉得浑身都想动起来?

  这样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觉得什么样的动作最能表现这段音乐?

  小组探究

  演示课件:

  雕塑家族的新成员——动感雕塑。

  小组研究:

  表演并体会:当你活动时,主要是哪里在动?

  欣赏书上名家作品:

  它欢乐的动作和真实的人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为什么?

  动感雕塑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哪里?

  研究教材

  分析、研究材中学生作品:

  你喜欢哪—件?为什么?

  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

  你打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

  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如何用线材表现快乐的动感?

  你觉得哪里的造型是难点?和同学交流一下。

  技法指导

  根据个人的喜好与力度情况,选择适合的线材进行表现。

  教师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有制对性.的指导。

  有些东西(螺丝钉、铅笔、曲别针等)不属于线材,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能够与线材有机地配合使用吗?启发了你哪些想?

  创作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

  个人独立创作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有快乐动态的人物雕塑造型。

  展评

  营造社区环境,作为背景,将学生作品展示其中。

  你在创作中遇见过什么难题?是怎样解决的, 谁的造型最大胆?

  你最喜欢哪一组造型?为什么?

  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课后拓展 -------欣赏现代雕塑作品。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3

  学习目标:

  通过回忆和现场观察,知道“近大远小”是人们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视觉现象。

  能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画出较准确的有透视效果的风景画面,体现纵深感。

  训练观察能力,提高准确还原平面表现的水平。

  重点难点:

  理解“近大远小”的原理,画出有明显的“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画面。

  表现“近大远小”视觉现象的画面时对直立物体的认识及再现。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有“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图片,如街道、铁路、建筑、树木等,制作“近大远小”教具所用厚卡纸,大师的作品。

  学生准备:外出旅游时的照片、绘画工具等。

  学习过程:

  感知与体验:

  1、观看。

  (1)观看有“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图片以及同学外出旅游时的照片,老师向同学介绍画面上的风景名胜,也请相片的主人向大家介绍照片中的风景,初步感受“近大远小”的情境。

  (2)观看西洋绘画作品,如“通往弗拉基米尔的路”、达芬奇的“蒙拉丽莎”、凡高的“夜的咖啡馆”等作品,

  体会画面的纵深感。

  (3)观看教师制作、演示道具:先取方形纸一张,然后在纸面中间刻三条与方形的边相平行的三条线,最后折叠第四条边并将中间的方形推平,产生透视效果,以此解释“近大远小”的现象。

  2、同学分小组展开讨论,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看看究竟是哪些线发生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除了“近大远小”之外,你还发现了那些透视变化。

  3、游戏。

  同学将自己手臂伸长伸短,用手掌遮挡住观察的视线,看看手掌离眼睛的远近与观看的结果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教师根据同学的讨论作简要总结:

  创作与表现:

  1、跟画练习:

  (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有纵向感的`道路,学生临摹。

  (2)教师在道路两旁由近到远添画树木,学生临摹。

  (提示:教师在学生跟画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醒他们关注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凡是横向的物体基本上都出现了透视变化,而纵向的物体基本上都没有出现透视现象。)

  2、创作练习:

  (1)学生在已经画好的草稿的基础上自由添加道路两旁的景物,除了注意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以外,还要表现“近清远糊”、“近暖远冷”等效果。

  (2)再做适当添加,补充一些路两旁的细节,如价格牌、自行车、行人等,将画面画完整。

  评价与反思:

  1、大家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大家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一起欣赏作品,看看哪一幅作品最有纵深感。

  2、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关透视现象的疑问,请同学和老师给予解释。

  3、教师和同学共同欣赏由国画形式所表现的山水画,比较其与西洋风景画在表现远近景物方法上的区别。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纸艺穿编的规律,运用常见的穿编方法,设计制作简单的生活、装饰用品;

  2、在学习中体会穿编这一工艺制作的'实用及装饰功能,感受纸艺穿编的乐趣,培养看图动手操作能力及设计、工艺制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用纸带穿编的方法制作简单的生活用品(小方篮)及纸带穿编工艺的运用。

  教学难点:

  纸带穿编方法及小方篮的制作

  教学关键:

  观察讨论纸带穿编的规律,引导如何使小方提篮立起来及篮口处理;观察两种不同色彩交织成的纹理,并运用到装饰中。

  课前准备:

  各色纸条、幻灯教学文件、范例,剪刀、粘合材料等。

  教学过程

  1、以谈话形式引导学生观察范作指导学生欣赏这是什么呢?它美吗?

  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做成的吗?

  2、幻灯出示作品

  观察范作,说说它美的地方,并试着寻找规律,说说它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指导学生看图自学穿编技能。

  ①有什么规律,要注意什么?

  拆解范作(与学生试做结合)

  ②如何使小篮子立起来?

  ③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在篮子上作装饰?

  ④怎么处理篮子的开口?

  3、指导学生看幻灯制作图编制小篮子。

  4、作品展示与评价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精细美观评价,总结穿编规律(一上一下交织)。

  小结:穿编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运用,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穿编,还有其他编法。只要你开动脑筋,动手创造,就会有与众不同的作品诞生。

  1、展示穿编的其他作品(小果篮、装饰图案、创意篮子等)

  2、布置课后拓展作业(上网自学创意篮子的制作)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创设音乐情境,体验、感受音乐节奏带来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节奏来源于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3、分析美术作品中的节奏,体验节奏与美术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节奏的美感,分析探究节奏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节奏的美感,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设计。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彩色纸、剪刀、图片等

  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师敲打一段节奏感强的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说出该节奏有什么特点?

  师请一位同学上台用大圆和小园在黑板上画出所听到的节奏。同学交流。

  师导出节奏的概念,并用拍掌的方式加以阐述,(节奏原本是音乐术语,是指音响的轻重缓急和节拍的强弱长短交替出现而形成的规律。)

  节奏能不能画出来呢?我们共同了解一下美术的节奏。

  讲授:什么是美术的节奏

  解释节奏的概念并引入美术的节奏,举例说明:师示范线条高低起伏的变化。

  揭示课题:节奏的美感

  讲授新课

  理解节奏:

  给学生播放生活中有节奏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试着找一找它们的规律。学生讨论。

  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类似的图案?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寻找节奏。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节奏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印象深刻。

  交流探究

  2、讲解示范

  介绍二方连续纹样的概念,出示单位纹样设计,欣赏出示的范作和学生作品并指导学生学习连续纹样的主要形式(如散点式、折线式等)和排列的方式(大与小、粗与细、曲与直、疏与密)师示范步骤:先构思设计好图形后画出或剪出图形再进行重叠排列

  小结:美术作品中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重复出现,可以产生节奏感。它是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

  3、欣赏提升

  欣赏绘画作品中的节奏,启发学生思维,联想创作

  师布置学生作业

  用绘画或剪纸的方法表现节奏的美感感。

  教师巡视辅导,解决突出的问题。

  评价展示小组互评作品,选出优秀的作品展示,并请学生介绍作品。

  4、展示评价

  学生评价展示与讲评阶段,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师生共同点评。

  5、拓展延伸

  节奏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美感和享受。让学生学会把二方连续图案用到生活中去,表达节奏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