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23 11:38:2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课前透视】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有借到。通过这个故事,同学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课文浅显易懂,线索明了,其中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似,人物对话角色鲜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范例。

  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文中没有注音,上学期同学接触过这样的文章,另外同学在《比尾巴》一课又初步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教师可指导同学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和阅读,培养同学自主合作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字,会写“和、姐”等6个字。

  2、运用猜读等方法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信息资料】

  1、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

  2、同学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

  出示谜语: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断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称是守宫。

  2、复习导入:

  你还记得《比尾巴》这篇课文吗?指名拍手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尾巴的童话故事。

  〖对话平台

  一、自学(同学自身想方法扫除字音障碍,利于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1、课文没有注音,怎样才干读懂这个故事呢?同学联系以前的经验自身想方法。

  (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他人)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重点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二、识字(有创意的识字方式,让同学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读得准的词语,并提醒大家应注意的地方:

  蛇是翘舌音。

  虎的声母是“h”,不是“f”。

  师生角色互换让同学在主动参与和胜利体验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读文(举一反三,让同学感悟对话的不同语气,提高朗读水平)

  1、图文对照读课文,考虑:

  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

  2、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读好小壁虎和小鱼对话的语气:

  ⑴ 出示句子:

  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把尾巴借给我。

  通过比较朗读,同学体会出小壁虎说话很有礼貌,语气略带请求。

  ⑵ 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同学做动作理解“拨水”,体会小鱼的心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方法迁移:

  同学练习分角色读好小壁虎和黄牛、燕子的对话。

  四、评价(自评和互评结合,培养同学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

  同学带头饰分角色扮演对话,先自评然后请大家评价。

  五、写字(有针对性的指导,利于提高同学的书写质量)

  1、重点指导“有、在、什、么”四个字。

  2、同学书写,教师和时展示写得好的字。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导入(读说结合,再次感知读文)

  回忆:

  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为什么没借到?先指名概括的说说,再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二、读文(感悟读文利于培养同学理解和感受能力)

  1、学习6、7自然段,自读讨论: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只好爬回家里找妈妈,结果怎么样?为什么?

  2、指导朗读:

  小壁虎这时的心情可高兴了,它的话该怎么读?

  (同学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评读、齐读)

  三、扮演(童话扮演不只协助同学深入理解课文,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同学进行发明性扮演。

  (熟悉角色,加上表情动作练习排练。)

  3、分组扮演,全班评议改进。

  评议规范:

  扮演的连贯性;角色的表情语气是否恰当。

  四、拓展(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激发同学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1、书后练习“读读说说”。

  2、小壁虎还会向谁去借尾巴呢?模仿文中的说法结合查找的资料,再续说一两个自然段。

  3、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写字(延时评价写字有利于同学健全人格的形成)

  学写“变、条”两个字,同学互相评价打等级,假如不满意可重新申请。

  【教学建议】

  一年级同学排演课本剧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求不要太高,必要时可示范引导。另外,教师可在同学搜集动物尾巴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动物尾巴介绍会”。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自己校园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吵闹声音,体会大声说话是不文明的行为。

  2.寻找校园里的噪声,提出解决方法,学会控制在校园里的说话声音。

  3.感受公共场所安静环境给人带来的愉悦,嘈杂的环境给人带来的不悦。

  教学重点

  1.通过回顾自己校园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吵闹声音,体会大声说话是不文明的行为。

  2.寻找校园里的噪声,提出解决方法,学会控制在校园里的说话声音。

  教学难点

  感受公共场所安静环境给人带来的愉悦,嘈杂的环境给人带来的不悦。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设置

  1.聆听体会

  (1)拉铃了,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教室吵闹的声音】

  这样的教室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我们班级里有没有这样的现象?请你说一说我们班级里让你讨厌的'声音

  学生回答之后,师【播放校园里同学们尖叫的声音】:下课啦,校园里的声音可真大呀!

  老师在讲课,还伴随着什么声音?【播放其他小朋友讲话的声音】

  你们还听见过校园里哪些吵闹的声音?

  2.讨论探究

  (1)对比,师:小朋友们,我播放的这些声音,好多都是你们自己的声音,好多都来自教室哟。

  【视频播放:安静的教室、有序音量合适的讨论场景】你喜欢哪一种环境?小组里讨论讨论

  (2)四人小组讨论

  讨论要求:小组长负责安排小组成员轮流发言;每个小朋友用小组成员听得见的声音发言即可;说出你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说出这些嘈杂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各小组准备好上台进行全班交流。

  (3)小组全班交流

  怎样使全班交流每个小朋友都能听清楚呢?学生回答后,师展示学生自己定的规则:全班小

  朋友在其他小组展示回答的时候都不能发出声音。有不同意见必须举手,发言小组的同学请你补充才能起立回答。

  3.小结:通过前面的聆听声音,和刚才的讨论,小朋友们觉得我们在校园里说话声音应该怎么样?

  师:是啊,只有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小点儿声,才能让我们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才能学得更好。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第12课《我们小点儿声》

  学生回答

  四人小组讨论

  生回答

  创设情景,诱发感情。

  讨论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的过程,通过讨论让学生体验小组合作的时候怎样做才能将噪声降到最小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感受如何做到“小点儿声”

  合作探究

  学校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小点儿声?怎样才能做到小点儿声呢?老师想聘请小朋友们当小小“调音师”,看看谁有好办法把我们自己的声音根据环境需要调一调? 学生发挥想象寻找更多更好得方法。 让学生初步感知公共场所要小声不影响他人

  交流展示 指名小朋友回答:图书室(不说话,轻步走);课堂上(说话要举手);老师讲课、同学发扬

  (不抢话,仔细听)等 小组代表展示 学会控制在校园里的说话声音

  评价补偿

  1、学生评价

  2、小结

  老师觉得,课间在教室里说话要小声一点,不然会影响别人休息,也会影响班级的纪律,噪声还会影响健康。让我们都来做文明学生。

  小组代表发言后其他组代表评价 加深印象,内化

  拓展延神

  小朋友,今天的课结束后,在课间、在走廊你能做到小点儿声吗?让我们一首歌曲中结束今天得课吧。[播放歌曲] 听歌,升华 引导践行

  板书设计

  12.我们小点儿声

  声音太大影响他人

  噪声影响健康

  做文明小学生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梅花的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外祖父有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

  2、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借助梅花寄托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大平台。

  【教学方法】 读解析评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老师要求同学在各种媒体中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板题:梅花魂;齐读课题)

  二、老师配乐范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要求:老师先来朗读一遍课文,希望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配乐《红梅赞》)。

  3、引导解决以上问题。

  4、学生质疑。

  三、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梅花的高尚品格,明白题目的深刻含义

  1、课文描写了五件事,同学们认为哪些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回答

  ⑴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⑵ 朗诵咏梅的诗。

  ⑶ 教师引导学生解疑。

  师小结:是啊,从外公的言语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外公不仅爱梅花,更爱具有梅花品格的英雄人物,……这一个个不肯低头折节的形象,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具有梅花品格的人激励着外祖父,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不曾忘记梅花的秉性,不曾忘记民族的根,让我们带着对梅花以及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的敬意,大声齐读外公的话。

  四、扩充“思乡”内容

  1、从来“故乡”这个字眼就是让人心中感到温暖,让人不禁落泪,外公那份无尽的相思,不仅感动了他的家人,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千百年来,“思乡”也是人们吟诵的最多的主题,谁能给我们背一首?

  2、老师推荐一首诗。

  3、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五、作业教案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1掌握“传、师、从”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正确认识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

  3.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B、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C、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抗战的精神和勇气.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

  1学习第二段,掌握对比说理的方法.

  2.准确把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师”与“道”的实际内涵.

  3.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从“传道”的高度去认识韩愈反对流俗见解的巨大勇气和斗争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点拔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拔)

  2.激疑,讨论法(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然后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如对文章思路的疏理,及“师”“道”问题的理解)

  3.探究阅读法(如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探究)

  4.多媒体投影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疏通文中字词句,整体把握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幻灯片放映)

  由魏骨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

  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日索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擘擘而东,如是者数矣。

  (节选自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让学生看过投影后进行翻译,然后教师导入)同学们,当今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二、韩愈及古文运动简介(幻灯片放映)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盂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二十五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现在广东潮州)刺史、国子博士、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作品被后人编为《昌黎先生集》。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

  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骊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韩愈名字的传说

  韩文公名愈字退之,说起这名和字,倒有一段佳话。

  韩愈父母早亡,从小就由哥嫂抚养。转眼到了入学的龄,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起个又美又雅的学名,这天,郑氏翻开书年,左挑一个字嫌不好,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去,过了半个时辰,还没有给弟弟选定一个合意的学名。韩愈站在一旁观看,见嫂嫂为他起名作难,便问:“嫂嫂,你要给我起个什么名呢?”郑氏道:你大哥名会,二弟名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象征他们都要做人去群之首,会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三弟的学名,也须找个人字作头,含义更要讲究的才好,韩愈听后,立即说到:“嫂嫂,你不必在翻字书了,这人字作头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韩愈好了。”郑氏一听,忙将字书合上,问弟弟道:“愈字有何佳意?”韩愈道“愈,超越也。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无来者,决不当平庸之辈。”嫂嫂听后,拍手叫绝:“好!好!你真会起名,好一个‘愈’字吆!”

  韩愈怎么会给自己起出一个这样又美又雅的名呢?原来他自幼聪慧,饱读经书,从三岁起就开始识文,每日可记数千言,不到七岁,就读完了诸子之著。那超凡的天赋和文化素养,使他早早就抱定了远大志向,这个“愈”字,正是他少年胸怀表露。

  他长到十九岁时,已经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勃勃少年。这年恰逢皇科开选,郑氏为他打点行装,送他进京去应试。到京城后,他自持才高,以为入场便可得中,从未把同伴搁在眼里。结果别人考中乐,他却名落孙山。后来,他在京中一连住了几年,连续考了四次,最后才算中了第十三名。之后,又一连经过三次殿试,也没得到一官半职。由于银钱早已花尽,他由京都移居洛阳去找友人求助。在洛阳,友人穿针引线,他与才貌双全的卢氏小姐订了婚。卢小姐的父亲是河南府法曹参军,甚有尊望,韩愈就住在他家,准备择定吉日与卢小姐完婚。卢小姐天性活泼,为人坦率,一方面敬慕韩郎的才华,一方面又对韩郎那自傲之情有所担忧,她曾多次思忖,要使郎君日后有所做为,现在就应当规劝他一下,可是如何规劝他呢?这天晚饭后,花前月下,二人闲聊诗文。畅谈中,韩愈提起这几年在求官途中的失意之事,卢小姐和颜悦色地说道:“相公不必再为此事叹忧,科场失意乃长有之事。家父对我总是夸你学识渊博,为人诚挚。我想你将来一定会有作为的,只是这科场屡挫,必有自己的不足之处,眼下当找出这个缘由才是。”韩愈听后,频频点头,心中暗道:卢小姐果有见她,接着说道:“小姐讲的甚是有理,俗话说自已瞧不见自已脸上的黑,请小姐赐教。”卢小姐一听,“嗤”地笑出声来,说道:“你真是个聪明人啊!”随即展纸挥笔,写道:

  人求言实,火求心虚,

  欲成大器,必先退之。

  韩愈捧赠言,一阵沉思:此乃小姐肮腑之语啊!自古道骄兵必败,自已身上缺少的正是谦虚之情,这个“愈”字便是证据。于是,他立即选用卢小姐赠言中的最后两个字“退之”给自已起了个新名字。

  三、文体简介

  我们来看一下题目,师说是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呢?(提问学生)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是申说事理的文章,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文章辨体序说》指出:“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而以己之意述之也。”可见,“说”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中学阶段出现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捕蛇者说》,《爱莲说》,《马说》等。

  四、朗读课文

  1、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根据书下注释,读准字音并初步理解文章含义,不清楚的地方作出标记。

  2.请全体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注意断句,声调等。

  如:惑/而不从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吾从/而师之

  点拨:停顿是指人们在说话或朗读时,常常在句子前后或中间所作的或长或短的间歇。停顿往往与句子结构一致(一般应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稍作停顿),与词语结构一致,与表意的需要一致。

  五、翻译全文

  (一)翻译:请一位同学将第一段翻译一遍。

  着重讲解的字词:

  之—助词,的;学者—求学的人;所以—用来……的;之—代词,指道理;固—本来;师(之)—以……为师(意动用法);庸知—哪里,管、过问;无—不论,不分语法: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让学生齐声朗读,加深印象。

  (二)、其他几段与第一段讲解类同

  第二段着重讲解的字词:

  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道,道理;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超出;焉—之于(向他);下—低于;耻—以……为耻;圣—圣明的人,圣明;愚—愚昧的人,愚昧。惑—糊涂;句读—文句意思表达完毕叫句,句中需要停顿的地方叫读;小学—小的学习方面;族—类;不齿—不屑一顾;欤—语气词;

  语法: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省略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第三、四段重点字词

  常—固定;攻—学习研究;已—罢了;通—普通

  语法:被动句

  不拘于时

  介宾后置句

  而耻学于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三)总结全文的语法文言文知识:

  六、知识归纳

  1、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传授)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2.古今异义

  学者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句读古义:句子停顿的地方。如:句读之不知。

  今义:看字发出声音

  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如:小学而大遗,吾示见其明也。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众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矣。

  今义:许多人。

  所以古义:特指代词“所”+介词“以”,相当于“用来……的”。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不必古义:不一定。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3、一词多义

  道: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③道相似也(道德学问)

  ④余嘉其能行古道(道路)

  传: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贤:

  ①其贤不及孔子(才能)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高明)

  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②吾从而师之(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③吾师道也(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

  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

  惑: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知:

  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识别,动词)

  ②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知道,了解)

  之:

  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如“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如“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连接定语与中心词,相当于“的”。如“古之学者”。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如“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4、词类活用

  吾师道也(名词“师”用作动词,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师”用作动词,表自动,从师。下文“则耻师焉”“师道之不得”中的“师”同此)

  或师焉(名词“师”用作动词,从师学习)

  不耻相师(名词“师”用作动词,表自动,学习)

  吾从而师之(名词“师”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而耻学于师(形容词“耻”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孔子师郯子(名词“师”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惑”活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前面的“圣”“愚”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后面的“圣”“愚”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5、特殊句式:

  判断句: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

  2.被动句:

  ①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3.宾语前置句: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介宾短语后置句:

  ①而耻学于师。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4.省略句:

  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②(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④(士大夫)则群居而笑之。

  5.固定格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分析第一段

  1.提问;本段可分为几层?概括每层大意。学生思考后,明确:本段可分三层:前两句为一层,总说教师的职责;三、四两句承“解惑”,谈从师的必要性;最后三句承“传道”,谈择师的标准,即以“道”为师。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教师的职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从理论上阐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择师的标准。

  “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凡先闻道者我就可以拜他为师。

  ⑤从师的原则。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提问: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段运用了下定义、作结论的方法来说理。文章一开头就断言“古之学者必有师”,

  并下定义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接着从这个定义出发,由“解惑”说到“从师”。经过一番推论,又得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这其间层层衔接,环环相扣,一气贯通,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3.背诵第一段

  第2段。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2)提问:本段内容可分几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思考后,明确:本段查分三层,即三组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的流俗。作者先以“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进行对比,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

  〖板书〗结果

  ┌圣人众人对比圣益圣,愚益愚(错误态度)

  二、批判不从师的坏风气│父子对比小学而大遗(错误认识)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世大夫对比其智反不能及(错误行为)

  (对比论证反证)

  (3)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议论或抒情的句子,想一想,作者借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点拨:如下列两句:①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①句重点

  在感叹从前,表遗憾之意。②句重点在悲叹现在,抒发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感,比①句递进了一层,给人大势已去无法挽回之感。

  再如下列三句:①其皆出于此乎?②“惑矣”和“吾未见其明也”。③其可怪也欤!本段的三组对比,每组对比都把着眼点放在后面的对象上,针对这些现象,作者都给予不同的评价。

  ①句是对“圣益圣,愚益愚”做出的评价、推测,质疑的语气中含着十足的肯定成分。②句是对“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小学而大遗”现象的评价。“矣”“也”表示肯定语气,明确责备认识的错误和做法的不明智。③句用强烈的感叹语气,对“士大夫之族”的错误行为作了猛烈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对“士大夫之族”的强烈不满。

  (3)背诵

  第3段

  (1)学生朗读。

  (2)分析

  ①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

  明确:“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总结:“圣人无常师”语出《论语子论》,包含着广泛学习的意思。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就要向许多内行人学习,在这方面,孔子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韩愈从“圣人无常师”出发,针对当时社会现实,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很有意义。

  (3)背诵。

  第4段。

  (1)分析:

  ①作者用哪些话明确表示了他的立场?

  明确:“不拘于时”,表示他反对“耻学于师”的坏风尚。

  “能行古道”,表示他赞成以道为师的从师风尚。

  ②“古道”中的“道”指什么?

  明确:儒家道德。

  ③本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说明了写作缘由。

  (2)背诵。

  三、本文写作特点

  1.语言上,多用整句,对句,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

  例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等。

  2.论证上有破有立。

  例如:第1段,教师职责,择师标准。(立)

  第2段,师道不传的原因。(破)

  第3段,推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论断。(立)

  3.对比论证。

  四、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附:板书设计

  师说

  韩愈

  一、解题:说,一种文体。

  二、韩愈及本文写作背景

  三、分析

  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论据:

  “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

  “爱其子”与“于其身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不锈钢的发明》是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英国著名金属布诺雷发明“不锈钢”的过程,指出了各种不同类型“不锈钢”由于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成为用途广泛的工业材料。

  设计理念

  教学中立足学生,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思、辩、写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铬、迄、冶”,会写“宇、宙、途、诺、冶、废”等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不锈钢发明的过程,理解“歪打正着”这个词语的含义。

  3.初步体会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不锈钢发明的过程,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歪打正着”这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在生活中“不锈钢”的用途,收集其他发明创造的有关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疑导入

  每个同学的家里都有一些用不锈制成的器物,你知道它是怎么发明的吗?这节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3课《不锈钢的发明》。(板书课题)

  (通过简洁而富有悬念的,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读书的活动当中。)

  二、初读明意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读顺、读准字音。)

  2.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学生在初读中了解到什么是“不锈钢”,并有可能说出布诺雷在研制耐磨、耐热的枪膛用钢时,发现了一种不生锈的钢。对于学生的一些疑问,可以适当由学生相机讨论解疑,也可留作问题在下面的教学中进一步解决。)

  三、研读理解

  在什么情况下,布诺雷发现了不生锈的一块钢,找出这个自然段,让我们共同来读一读。

  1.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速读。

  (2)提问:在什么情况下,布诺雷发现了不生锈的一块钢?

  (3)讨论:你觉得,不锈钢能被发明出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4)指名读“为了查清它的成分,……这是世界上第一件不锈钢产品。”

  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5)出示句子:“在此之前,有些冶金学家也炼出过这种铁铬合金。但是,他们都没有注意到它抗腐蚀的特点。布诺雷又进行了反复试验,发现加12%的铬炼出的合金钢是最理想的不锈钢产品。”

  学生默读体会。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读中通

  过学生的讨论和深入思考,使他们感悟到,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来自不懈的质疑和反复的研究试验。)

  对于布雷诺的发明,人们是怎么的.呢?

  2.学习第3自然段。

  (1)生齐读

  (2)学生质疑、讨论:“戏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布雷诺的发明是“歪打正着”的一项发明?

  教师追问:“歪打正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歪打正着”加了双引号?

  (以语言训练为重点,通过学生深入的思考与讨论,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不锈钢的发明并不是布诺雷“意外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继续研读理解

  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出示:

  ·它是一种防腐、耐高温的合金。

  ·它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铬。

  读一读,体会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学生讨论。

  (通过读句析词,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学生对这段的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

  二、扩展延伸

  1.学生交流介绍在现代社会中“不锈钢”的广泛用途。

  2.学生介绍其他发明创造的有关资料。

  (将学习与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为进一步读写结合作一个很好的铺垫。)

  三、自学交流会认会写的字

  四、作业设计(任选其一)

  1.试一试:用自己的话复述“不锈钢”发明的过程;

  2.找一找:搜集有关科学方面的名言(至少两条),和同学交流。

  3.小练笔:以“×××的发明”为题写一短文。

  板书设计:

  13不锈钢的发明

  用途广泛

  反复实验

  “歪打正着”

语文教案 篇6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讨论一个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美。板书:美刚才上楼梯时,我遇到了一个帅哥。一脸阳光,一身黑色运动服,超帅,超酷!可惜美中不足的是:他边走边吃着烤肠。(我们班同学也喜欢这样)吃完就随手把烤肠棒扔在楼梯上。最可恶的是他扔在了我们班的包干区,我很气愤,顿时觉得他仅有的一点美感就如肥皂泡一样迸裂了。那么什么才是美呢?今天我们就随着大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一起来《论美》。板书:论

  二、初读感知,读懂美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美”作了哪些论述?边读边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

  出示:在议论文中能表明作者观点的,能给我们以启迪的,或者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的,等等,都可以称之为关键句。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关键句。)

  2.师生交流,朗读那些富含哲理的句子并思考问题。

  师:同学们都读得非常专注,那现在请大家说说,你勾画了哪些关键语句。

  师:同学们找得很好,老师也把自己觉得关键的语句摘录了出来,其实和大家所摘录的差不多。(屏幕显示关键句)来,我们先一起把这些关键句读一读,初步了解一下培根的观点。

  师:下面让我们思考两个问题。(四人小组讨论合作)

  (1)你认为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主要观点?(说出理由)

  参考: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因为尽管作者十分强调人的美的德行,认为和美的'外表相比,美德是最有价值的,但作者并不是简单否定外表之美。)

  (2)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请简要阐述。(同桌间互说)

  出示简述论证过程的步骤:1.分段或分层;2.概括段意或层意;3.用先…再…然后…最后…将段意或层意整合。(注意联系文章内容)

  如:《学问与智慧》作者先解说“学问与智慧”概念的不同,再通过对比论证论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然后通过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智慧也离不开学问”,最后得出结论“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

  三、精读课文,品味美

  1.文中的语言或准确精炼,或含蓄隽永,或形象睿智,很值得我们去玩味。请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写一段赏析的话,或是选择富有哲理的语句,联系生活说说你的理解或是受到的启示,制成“美的格言卡”。(学生写)

  参考例句1:

  格言: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我的赏析:晚秋的景色是一种成熟的美,具有最丰富的内在美。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说明有些老人,因为具有丰富的内在修养而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成熟美。

  参考例句2:

  格言: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他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我的理解:美是相对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的人,对什么是美各有自己的看法,没有统一的美的标准。例中国唐朝以胖为美,体胖者生在今天就是机遇不佳,而杨贵妃机遇太好;几内亚人认为,美就是黑得油亮的皮肤,深陷的眼睛和扁平的鼻子。

  但公认的规范还是有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第一次政协会上讨论,绝大部分小组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现在的五星红旗。

  四、再读课文,完善美

  1.为了使文章论证更有力,下面我想请大家根据每小节阐述的主要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我想将事例放在第段,例子是:

  我的理由是:

  教师出示幻灯片:补充论据的温馨提示

  学生再读课文,写一写,组内展示,讨论,评价,小组整合成果后全班交流,分享。

  2.同学们能为课文锦上添花,真不错,老师也为课文准备了一个论据,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老人——白芳礼。

  (播放视频:白芳礼事迹2分钟)

  3.白芳礼老人美吗?你们能理解老师为什么要将这个故事放在课文中吗?放在第几小节?

  五、让我们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曾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个短片(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从自然到社会,从生活到艺术,有关于季节的,有关于动物的,有关于运动的,有关于亲情的),现在请大家用眼睛、用耳朵、用心灵去捕捉,然后把你对美的感悟告诉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现在就请大家把你的发现或感悟,写一句关于美的格言,或一首小诗,或一段随笔。(能学习本文用一些修辞手法更好)(屏幕显示:一句格言、一首小诗、一段随笔)

  小结:其实,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也是一种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是美;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更是美。而坐在我们身后的老师们,在这寒冷的冬季,静静地坐着、听着,甘愿做我们的观众,这种场面不也是一种美吗?你们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努力学习同样也是一种美!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愿同学们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不断培养自己美的德行,做一个真正让自己满意,受他人欢迎的美人。

  六、作业:

  1.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同学,他的脸上有一块胎记,其他同学的异样眼光使他很难为情。他自己也常常为这块胎记而郁郁寡欢。作为好朋友,请你写一段话劝说他(她)。

  (要求语段中要恰当引用文中的语句,100字左右)

  2.推荐阅读:

  朱光潜《谈美书简》

  宗白华《美学散步》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的

  1、以图画为引子,使学生了解学校及学校生活,并且指导他们观察画面中人物的动作、神态,使学生初步感受教师爱的温暖、同学们的友爱和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尊师、守纪、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

  3、通过观察、说话和表演,产生与老师同学交流的愿望,并能做到说话时声音洪亮。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对学校生活有个初步的了解。 2、进行观察和思维训练。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如何遵守校纪班规,尽快适应校园生活。

  四、教学方法 谈话导入,联系图画进行教育,创设情境,深化教育主题。

  五、教具挂图

  六、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实验二小,从踏入校门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那么有谁知道小学生的生活与幼儿园里的小朋友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那小学生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出示照片)

  二、观察图画,理解内容

  (一)1、老师给大家介绍了我们的学校,现在你们能不能看着图,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所阳光小学呢?这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2、讨论

  ①、开学第一天,你见到老师应该说些什么?

  ②、图上这位小同学与老师说了些什么?老师会对他说些什么?(及时点评)

  3、情景练习

  同学们从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接触最多的人就是老师。老师教给同学们知识,并且关心同学们成长。那么在学校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与老师相处呢?

  ①、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一演老师、一演学生。

  情景:a、在路上师生相遇如何互致问候?

  b、在办公室里、在教室里……

  ②、师生评议。

  ③、总结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二)1、爸爸妈妈送我们到校门口时,我们应该说些什么?

  2、看图。想一想:图上的父子、母女正在说些什么?(让学生根据他们的动作、神态大胆、合理地想象)

  3、情景表演

  ①、表演、评议

  ②、总结:要热爱父母、尊敬父母。

  (三)1、当你在上学、放学路上遇见同学,你会怎么办?(情景表演)

  2、评议

  3、总结: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之手。

  (四)、观察远处,画上还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打扫卫生)

  问:他们为什么要打扫卫生?不打扫卫生会怎么样?

  总结:校园是我们共同的家,这里有教室、绿树、红花。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们应该爱护我们的校园环境。练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造句。

  三、对照现实,热爱校园

  1、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们的校园,各地方都有些什么?

  2、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

  3、集体参观我们的校园,熟悉环境(可让讲解较好的学生作小导游,边走边说)。

  四、作业

  回家动手画一画我们美丽、可爱的校园。

  第二课时

  一、观察图画,认识同学。

  1、看图,同学们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让学生知道新同学、老师之间相互认识可能会说些什么。)

  2、能够养成正确书写、看书的习惯。

  二、互相介绍

  1、师生互相介绍自己。

  2、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用简单的话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自己的爱好,或者是喜欢的食物。)

  3、表演同学之间是如何相互认识的。

  三、怎样与同学相处

  我们都相互认识了,我们应如何相处呢?

  1、观察图画,其他同学的动作、神态是怎样的?

  2、看了这些小同学,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相处?

  四、老师看看谁的执笔姿势最正确。头正、身直、脚放平。写字要做到三个一。

  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帮助,团结友爱,今后,大家就是好朋友了,希望大家和睦相处,共同学习。

  板书设计:

  我爱上学

  爱学校 爱老师 爱同学 爱劳动

  自我介绍

  课后反思:

  1、由于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较小,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边玩边学。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每幅图后,让学生进行演练。学生互相评价,教师随机指导,可引起学生积极参与,效果不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