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5-23 15:05:3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教案锦集【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数学教案锦集【15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1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的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演示课件“”】

  2+9= 3+8= 4+7= 5+6=

  3+9= 4+8= 5+7= 6+6=

  4+9= 5+8= 6+7= 7+6=

  5+9= 6+8= 7+7= 8+6=

  2。( )里应填几?【继续演示课件“”】

  5+( )=11 4+( )=12 5+( )=14

  4+( )=11 2+( )=11 3+( )=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

  (1)出示例1:11—5=□。

  ①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②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想加算减;

  数的组成;

  因为11—6=5,所以11—5=6;

  ……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5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5=6

  12—5=7

  13—5=8

  14—5=9

  15—5=10

  (2)出示例1:12—4=□。

  ①启发学生分级讨论、交流。

  ②联系本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4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4=7

  12—4=8

  13—4=9

  14—4=10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

  (1)分级讨论、交流,十几减3、十几减2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2)汇报时,使学生明确:

  11—3=8 11—2=9

  12—3=9 12—2=10

  13—3=10

  3。引导学生对比。

  启发想的计算可以怎样想?使学生明确。

  想加算减;

  想十几的组成;

  想:11—5=6→11—6=5 ……

  11—4=7→11—7=4 ……

  11—3=8→11—8=3 ……

  11—2=9→11—9=2 ……

  三、全课小结。

  略。

  随堂练习

  1。“做一做”第1题【继续演示课件“”】,投影出示,启发学生说明图意,独立填写。

  2。“做一做”第2题【继续演示课件“”】,口算,竞赛。

  3。练习五第3题【继续演示课件“”】,分级讨论交流,独立填写。

  (此题渗透统计思想,必要时教师做一下说明。)

  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4、5题(图片“练习四”、“练习五”)。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2

  课题:期末复习(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2-103的第10-14题。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20以内的的进位加和退位减,使学生乍得计算技能更加巩固,并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意识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小黑板、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 复习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

  1、 学生自己整理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

  2、 做期末复习的第10-11题。

  这两题着重复习进位加和退位减。让学生在练习中整理、复习,这时可分组活动,让学生合作练习,使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在复习退位减时可让学生像图中那样根据被减数拿出两张卡片,说出两个减法算式;也可以同时说出两道减法算式和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以加强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三、 计算练习。

  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9 + 2 = 16 - 9 = 13 - 4 = 5 + 7 =

  15 - 5 = 6 + 8 = 11 - 3 = 8 + 8 =

  13 - 6 = 12 - 7 = 9 + 6 = 10 +7 =

  17 - 8 = 14 - 8 = 7 + 7 = 18 - 9 =

  4 + 8 = 13 - 5 = 8 + 3 = 3 + 9 =

  这里对进位加和退位减法也提出了速度要求,可用2分半钟左右的.时间完成这些题,但仍要把计算正确放在首位。

  四、 综合实践运用。

  1、 做期末复习的第13题。(看谁先跑到终点)可以分小组比赛,看哪一组做的对,做的快。比赛一次,每组做一条跑道上的题。经过四次,则每组可全部练完。

  2、 做期末复习的第14题。(不计算,比一比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这题通过比较确定得数的大小,可以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体会每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和估算的方法。练习时要强调“不计算”,只是通过已知数的比较得出结论。

  五、 课堂总结。 (略)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分一分”“数一数”生活中学习整理数据的方法;

  2、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培养统计意识,能用方块统计图表示问题的解决,能根据统计图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认识方块统计图,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例题插图

  师:红红家的小院里养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有哪几种;

  生:鹅、小鸡、小鸭

  师:现在看了图,你能很快地说出每种小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吗?

  生:能。

  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

  二、新授

  1、请学生说说可以用怎样的办法数出各种家禽的只数,再想一想可以用怎样的办法表示各种家禽的只数。

  2、请学生用摆一摆的方法一起对数据进行整理。

  3、讨论:这种统计的方法好在哪里?有什么不足?可以怎样改进?

  提出:统计一些物体用符号代替实物图,这样一来就比较方便了。

  板书课题上:统计

  4、汇报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应该问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呢?有层次的出示学生的作业(从不规范的到规范),逐步引导学生用符号来代替动物的头像,并且为了清楚的知道统计的对象,应该在下面写上名字。最后让学生知道,不光可以用☆○△√这些符号来表示统计的结果,还可以用其他的符号来表示。

  5、只不过人们通常是用方块来表示的。

  如果一个方块表示一只小动物,那么在小猴的上面应该排几个方块呢?小兔和小熊的上面又应该排几个呢?下面请小朋友用小方块在作业纸上排一排。(预先印好方块统计图,让学生在纸上用小方块排一排)

  6、学生操作,指名学生板演。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排的呢?为什么这样排?

  7、小朋友们,你们排出的统计图是不是这样的呢?看了你排出的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呢?

  8、现在黑板上排出了两张统计图,比较一下,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9、我们刚刚排出的.就是方块统计图,方块统计图可以横着排也可以竖着排,下面动物的名称可以用头像也可以用汉字来表示。(随着描述课件出示相应的画面)

  10、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11、出示一张方块统计图。

  比较:方块图与实物图好在哪里?

  提问:你看这幅图,你知道了些什么?

  小结:在分类数一数物体的数量时,我们可以用一些符号来表示每一种物体的个数,这样会比较方便,同时也能清晰明了地通过这样的统计图,获得你想知道的信息。

  三、巩固

  分组活动

  四、教学例题

  1、森林运动会中最激烈的要数投篮比赛了,本次投篮比赛的三位参赛运动员分别是小猫,小松鼠,小兔。

  2、现场缺了一个小裁判,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小裁判。(课件出示投篮比赛的场景,画外音:你能用打钩的方法把小动物们投篮投中的情况记下来吗?)接着直接播放小动物们每次投篮的情况,学生根据录音进行记录。

  3、学生汇报交流记录的结果。

  4、记录的结果既可以在统计图上表示,也可以填在统计表里。学生完成作业纸上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学生操作)

  5、交流反馈。

  6、看了你的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呢?(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7、看了我们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进行快速抢答。

  (1)谁投的最多,谁投的最少?你怎么这么快就答出来了呢?你看的是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呢?

  (2)那么小猫,小松鼠,小兔分别投了多少次呢?你怎么这么快就答出来了呢?你看的是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呢?

  小结:是呀,当我们看谁最多谁最少的时候,看统计图比较直接,而要知道分别多少的时候看统计表比较的清楚。

  五、出示实物,从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

  1、小芳摸出的一定是红球。

  2、小明摸出的不可能是红球。

  3、小丽摸出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4、分组讨论,摸球情况

  六、实践操作

  完成“想想做做”

  板书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

一年级数学教案4

  一、课标内容

  1、“二十以内”的认数、读数、写数是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在实际情况中体验数的意义。数的出现是对实际生活中物体、人数的抽象概括,也是学生用符号表示物体数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阶段。研究表明,学生认识数的符号将经历三个过程:直观操作---图象符号---数字符号。

  2、这部分内容安排了“找朋友”、“数一数”、“写一写”三个环节。“找朋友”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6~10各数,使学生能把数和形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学生数一数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橡皮擦、直尺等,通过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写一写”这一环节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各数的特点,认真书写。最后安排了许多与同伴说一说6、7、8、9、10分别可以表示什么,在交流中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

  2、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一一对应。

  三、教学重点

  6~10各数的书写

  四、教学重点

  6~10各数的书写

  五、教学用具

  “小小文具店”图,田字格黑板,6~10的数字卡片。

  六、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认识6~10各数

  师: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买了什么文具?

  (出示图)

  1.你能数数这个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吗?

  2.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几个?

  3.教师零乱贴出6~10的数字卡片。

  4.指导学生看书连线:我们的书中也有一个小小文具店,你能数一数,把学习用具和数字朋友连起来吗?同学们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连的?学生回答时教师连线。

  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师:小小文具店的各种文具我们数清楚了,可是我们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师也想了解一下,谁愿意数一数,再告诉大家?

  活动一:数自己的文具

  1.数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记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说一说。

  2.再指定2~3组学习伙伴汇报听,注意引导学生语言简洁明了。

  活动二:数两个人的文具

  1.把同桌两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多少个?

  2.汇报交流

  学生回答有几支铅笔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法一:数出来的。

  方法二:把两个人的铅笔加起来的。

  对第二种方法要给予肯定的鼓励。

  如果学生的文具数超过了10个,学生能数清楚或算出来,也要加以表扬。

  3.延伸:在数你们两个人的文具时,你还发现了什么?

  写一写,说一说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两个同桌学习用品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今天认识的6、7、8、9、10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1.观察数字卡片6、7、8、9、10

  2.指导学生写。

  (1)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各数的书写要点:

  (2)学生边看老师示范或课件演示,边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

  (3)学生在第10页上先描4个,再独立写一个。

  (4)小比赛:每个小朋友在本子上写6~10各两个,再在小组内评评谁写得好,并展示看。

  (5)你会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试试看。

  小组内说一说:6、7、8、9、10还可以表示什么?

  练一练

  1、看数画线

  ○○○○○○○○○○

  ○○○○○○○○○○

  ○○○○○○○○○○

  ○○○○○○○○○○

  ○○○○○○○○○○

  6

  7

  8

  9

  10

  2、我们已经学习了0~10各数,你能顺着数吗?倒着数呢?

  先请2~3名学生数一数,再全班齐数。

  3、看图填数。

  (1)

  2

  3

  5

  10

  7

  6

  2

  4

  8

  1

  5

  7

  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引导学生:先看已知数是顺数还是倒数,是一个一个地数还是两个两个地数,再依次填出来。

  (2)师:你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到倒数吗?淘气和笑笑会带我们去卫星发射基地看一看。卫星发射时就会倒数计时。我国的卫星发射技术处于世界上的先进行列,小朋友要向科学家学习,练好本领建设祖国哦!

  请你在信号灯上填出来。

  检查自己填得对不对?检查方法,用数一数的方法可以判断自己填的数有没有重复和漏掉的。

  3.摆一摆,说一说

  (1)分小组把6、7、8、9、10根小棒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请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出来。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分一分,说一说。

  通过创设小小文具店这一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同时进一步认识到物体的个数是几就用几表示,体会数的产生,加强数与形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这一环节安排了两个小实践活动,其目的首先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事物,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其二在活动中加强交流的意识,善于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学生已掌握了书写格式的基础上,着重指导各数书写要点。通过想像、儿歌帮助学生记忆1~10各数的特征,教师的示范使学生掌握数字的笔顺方向和布局,并通过小比赛、小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力图把数字写得整齐美观。)

  在练习2中通过指导学生看第一幅图,渗透一一对应的,通过第3题的练习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尤其是既可顺数又可倒数一题,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在最后一题中渗透检查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检查能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具准备:每个小组四样奖品:糖、小星星、橡皮、铅笔各100个。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与学生自然和谐的交谈了解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认知基础,掌握学生口头唱数的情况,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使学生感知到口头数数容易,但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可不太容易,指导学生数数时要注意手口一致。)

  教师与学生交谈:

  1.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谁能从0数到20?(请一名学生数。)谁能接着往后数?(预计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数到100,但数到100后学生可能数得不整齐了,部分学生开始出错了。)

  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啊!

  2.那么你猜猜今天有多少位同学来上课吗?到底有多少位同学呢?请你们自己数一数,好吗?(学生自己数一数。)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

  3.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这位学生指着,大家跟他一起数。)

  今天来上课的人数比我们以前学过的20多一些。

  4.刚才大家数数的时候数得那么好,可是数人数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看来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还真不太容易!不过没关系,只要大家像刚才那位小朋友一样,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相信你们一定能数对!

  二、数数活动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们为学生创造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提供充分的学具,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感受和理解 100以内各数的意义;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向学生渗透估数的方法,以10个一堆、20个一堆为参照标准,估计一袋物品的'个数,以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使学生体会到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应该边点边数,手口一致。)

  教师提问: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老师准备了许多奖品,想发给我们班的同学,请大家帮老师数一数,好吗?每个小组有4样奖品,谁来说说你们组都有什么?(有铅笔、橡皮、糖果、幸运星。)请每位同学选一样奖品。

  请你很快地数出10个奖品。(学生数。)

  仔细观察一下10个这一堆儿,10个,就这么多。

  3.请你再数出10个。(学生数。)现在是多少了?再仔细观察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4.请你把奖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观察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学生估数)

  5.那么到底有多少呢?请你仔细数一数。(学生数奖品,请学生汇报数的结果。)

  6.同学们数了这么多奖品,谁愿意数给大家看看?(请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下边拿边数,其他学生帮他一起数,数的结果是100块橡皮。)

  7.教师把100块橡皮放在实物投影下:大家看100块橡皮就是这么多!

  8.还有哪些同学数的也是100?(反馈)(可能大部分同学能数对。)

  其实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每个袋子里的奖品都是100,这些同学数对了。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多奖品都数对了!还没有数对的小朋友,课外多练习数一数,你一定能数对!

  9.刚才数之前老师请大家估计以下你的奖品大约是多少,那么谁猜的比较接近100?

  三、探索活动

  (一)接数、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关于教学数的组成,我们认为学生的认知基础是对20以内各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迁移到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让学生动手数出35个、42 个奖品,并思考怎样摆能让别人很容易地看出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然后抽象成小棒图,让学生理解图中所表示的几个十几个一,再脱离实物和图象,抽象出数的组成。这三个环节是由具体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每一步都是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数。)

  教师说数,请学生数奖品。

  先数出35个奖品。(学生数。)

  大家都数出了35个奖品。那是不是35个呢,同学们看不出来,想想怎样摆能让大家很容易看出是35呢?(预计学生有的每10个分一堆,有的每10枝铅笔捆成一捆,有的每10块糖装在一个小袋子里。)

  教师请一名摆铅笔的学生到前面展示。(学生从以前的学习经验中会想到:10枝铅笔捆一捆,有3捆,再放5枝。)这样摆就能很容易得看出是35枝铅笔。

  教师再请一名摆其他奖品的学生展示。(10块放在一个小袋子里,有3袋,又放了5块。)

  请学生相互检查看看能不能看出是35,摆错的学生改正过来。

  看着你的35个奖品,同桌相互说说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请一名学生说,教师板书: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请你从35开始继续数奖品,一直数到42个。(教师请学生展示42个奖品是怎样摆的。)

  请学生看着数出的42个奖品,同桌说说4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进行口头数数:

  教师说数学生数:从45数到63。

  学生说数大家数。

  同桌相互考一考。

  全班齐数:从88数到100。(在数的过程中,请学生说说几个两位数的组成。)

  3.看图说组成。

  (1)教师出示汤圆图。

  教师提问:图上画的是汤圆,你能看出这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吗?(请学生回答。)

  那么一共有多少个汤圆?

  (2)教师出示铅笔图。

  教师提问:这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啊?(请学生回答。)

  一共有多少枝钢笔?

  (二)估数、数数、100以内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巧妙地设计小羊图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羊多,猜一猜大约有多少只,不好数,想办法、(课件转换)很快数出是100只,使学生发现可以十只十只地数,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从而自然地突破知识难点。)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和学生交谈:

  老师这儿还有一幅难一点的图,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图:草原上有一大群羊,小羊在不停地走动。)

  猜猜大约有多少只羊。(预计学生开始还认真地一只一只地数,不久,有的学生会产生疑惑,发现不好数,提出质疑。)

  教师引导学生:谁能想个办法,能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羊?(课件出示第二幅画面:每10只羊圈在一个栅栏里。)(预计学生很快能数出羊群的只数是100只。)

  教师点羊群,学生十只十只地数。

  教师提问:

  刚才我们十个十个地数,数了几个10?

  10个十是多少?(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100里面有10个十。(教师板书:100里面有10个十)

  2.教师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认识的就是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数数数的组成)

  四、发展活动(估数)

  1.说明游戏玩法。

  教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教师抓一把糖,放在实物投影下。)请学生先估一估,然后数一数,看谁估得准数得对。

  2.学生同桌做游戏。

  3.发展游戏。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你们猜猜大约有多少老师。(请学生估一估。)

  老师数过了,到第4排大约有一百,那么,你们再猜猜,大约有多少?

  老师的人数比我们今天学习的“100”还要多,我们今后继续学习。

  4.全堂小结。

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9页

  教学目标:

  1.在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充分感受比较策略的多样化,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解决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的大小比较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具准备:课件,红母鸡、黄母鸡、小熊、小猪、小狮的图片,数字卡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黄老师跟大家学习了数的顺序今天我们一起来“比较数的大小”(出示课题)!你们看!老师请来了谁?(母鸡)

  师:红母鸡和黄母鸡(出示图片)

  师:红母鸡和黄母鸡进行生蛋比赛,想邀请同学们去作裁判,大家愿意吗?(愿意)

  师:红母鸡生了28个蛋。(师在红母鸡图片下标出28)

  师:黄母鸡生了26个蛋。(师在黄母鸡图片下标出26)

  二、探讨方法

  师:同学们,谁是这次比赛的`冠军?(红母鸡)

  师:为什么?

  生:因为红母鸡生的鸡蛋多,28大于26......。

  如果学生没有回答到具体的比较方法,师可引导:可黄母鸡不明白,你能为它讲讲,你是怎样比较出28比26大的吗?

  生1:我是数的,先数过26后,才能数到28,所以28比26大。

  生2:我是从百数表里看到的,26在28的前面,所以28比26大。

  生3:十位相同,个位8比6大,所以28比26大。

  生4:看最后一排,红母鸡有3个,黄母鸡有1个,所以28大于26,红母鸡多。

  ......

  师:你们的方法都不错!两只母鸡又用计数器拨出了一些数,你能帮它们比较出这些数的大小吗?可以利用计数器摆一摆,也可以看一看书本的39页,想方法比较出这两组数的大小。小组说一说理由是什么?

  课件展示

  3945

  3230

  让学生任选一组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32和30虽然十位上都是3,但他们个位上一个是2,一个是0,0比2

  小,所以32>30。

  生2:30还要再添上2个,才是32,所以32>30。

  生3:三十几比四十几小,所以39<45。

  ......

  小结:先看十位,十位上数字大的数就大;如果十位相同,个位上数字大的数就大。

  三、游戏练习

  师:同学们真会比较,母鸡请大家去观看动物运动会,想去吗?不过要过两关才能进场。行吗?

  1、第一关。让学生,看着计数器写数并比较大小。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第二关。翻开数学课本39页,完成“做一做”。开火车汇报。

  3、游戏。为运动员编号排队。

  师:过了两关我们进场去。小动物们都比赛去了,可是还有3只小动物没有确定自己的号数,大家愿意为他们抽号码,并按数的顺序排队吗?

  (1)呈现小熊、小猪和小狮三个小动物图片。固定个位是5,让学生抽十位上的数字。三个小动物的号码可能是15、25、35......就根据所得的数按大到小的顺序排队,从而巩固“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

  (2)如果固定十位的数字是5,让学生抽个位的数字。会抽出什么数?三个小动物的号码可能是51、52、53......就根据所得的数按大到小的顺序排队,从而巩固“十位上的数相同,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老师也帮三只小动物抽出了一些数“28、23、40”,请三个同学来按从小到大排队。

  4、师:很快比赛结束了。得到奖的小动物有“38号、58号、98号、79号、60号”请帮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队来领奖。(书39页)。

  5、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老师想跟大家一起玩拨珠游戏。老师说一个数,用计数器拨出比老师说的数大的,行吗?

  四、小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板书:

  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8>26

  39<4532>30

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02—103页。

  【教材分析】

  统计是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是学习数据收集和整理的主要方法,本科也是学生正式学习统计的开始,能够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景经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合作交流,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整理数据,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磁力扣。

  学具:铅笔、彩笔、两种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代来了以为新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光头强课件。对比看光头强的两张照片,长得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掉了一颗呀!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牙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我换牙了——统计》

  掉牙换牙是每个小学生都经历的事情,同时他们正值换牙期,而光头强是每个小学生都喜欢的动画片,所以我就利用这一情境图导入,直接吸引学生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学习新课课件出示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大家换牙的情况怎么样呢?

  (一)收集数据

  1、交流收集数据的方法师:小组之间赶紧说说自己换牙的情况吧。学生互相说,老师指名说一说。

  师:老师想知道全班每个同学的换牙情况,谁有办法帮助老师?烟道学生说出收集数据的几种办法用文字记录、用符号记录等等,白板上出示用文字记录、用○记录、用√记录。

  【设计意图】收集数据是统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学习收集数据的方法很重要,这里让学生掌握几种方法,才能在下一个环节放手让孩子自己操作,一个○代表一个同学或者一个√代表一个同学,还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方法。

  2、亲身实践收集数据

  师:课下老师也收集了一部分同学5种换牙的情况,换4颗牙一下的有8人、换4课牙的有6人、换5颗牙的有3人、换6颗牙的有2人、换6颗牙以上的有11人。大家拿出手中的记录单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老师记录一下吧

  3、展示

  师:老师收集了几个小组的记录单,大家看一看他们的记录方法一样吗。

  【设计意图】前面的功课做足了,这里的任务迎刃而解,主要让学生互相学习别人的方法,畅所欲言,取长补短,选择最优的记录方法。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二)整理数据同学们表现都很棒,记录完数据我们九该整理数据了,拿出手中的记录单2,老师直接介绍统计图和统计表。

  【板书:整理数据】

  1、师:先看记录单2左边的统计图,老师讲解统计图的使用方法,每一类换牙情况对应一个竖条,竖条中的一个格代表一个人,有几个人,就涂几个格。并且多媒体出示涂一个格的方法。大家用手中的彩笔根据记录单1上的人数涂一涂吧

  2、指导学生填写统计表。

  师:大家对应着统计图,把相应的数字填进统计表内。

  【设计意图】

  这里是重点部分,老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动眼能力。

  (三)分析数据

  师:老师也做好了这5种情况的统计表,统计图,出示多媒体。根据图上谁能说一说你的发现?如:换几颗牙的最多,换几颗牙的最少,换几颗牙的比换几颗牙的多多少人(少多少人)。

  【设计意图】

  1、这一环节是分析数据,得让学生感受是数据中蕴藏的信息,是本节课的难点。有部分学生语言受限,教师要慢慢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学别人怎么说,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2、换牙小知识师:换牙可不是小事情,在换牙期间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小细节,否则会影响牙齿的健康成长的。课件出示换牙小知识。

  (三)练习巩固,实际运用

  师:统计不仅可以用在换牙情况中,还可以应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货吗?

  五、板书设计:九我换牙了——统计

  一、收集数据

  二、整理数据4颗牙以下:8人4颗牙:6人5颗牙:3人

  三、分析数据6颗牙:2人6颗牙以上:11人

  《我换牙了————统计》课后反思

  《我换牙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统计》的内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统计”。一年级的小学生也正值换牙期,这是发生在每个小学生身上而且是学生很关心的事情,但是学生的换牙时间和同一时间换牙的颗数是不一样的。到底会出现哪些情况呢?这就激发了学生的统计欲望。在课堂上,我先让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换牙的情况,接着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然后进行整理,最后分析数据。但是由于我比学校正常的上课时间晚了几分钟,下课铃响了我还没讲完,导致铃声干扰了学生,干扰了我的授课思路,所以那几分钟的效果不是很好。在给统计图涂色时,由于学生对于涂色的方法比较陌生,学生涂色的快慢程度也不同,导致这一环节占时稍微长一些。由此我感觉自己对课本教材、对学生还是掌握不够熟练,平时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注意巩固学生的学法,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一年级数学教案8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72连加。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装钱的信封、实物图形卡片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质疑激情

  导语:小朋友们,数学王国里有一只可爱的小精灵,它的名字叫奇奇,今天奇奇要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欢迎它吗?(课件:小精灵奇奇)奇奇在来的路上看见了一群可爱的小鸡,你们瞧!(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

  二、学习新知

  1、引导观察

  看屏幕观察。(屏幕上原来显示有5只小鸡,接着显示跑来2只小鸡,停顿一会,最后显示跑来1只小鸡)

  A:师:现在草地上一共是几只小鸡?8是怎么得来的呢?你能列算式吗?

  B:学生小组讨论

  C:汇报列算式

  【备选】学生可能回答:我看见原来有5只,接着再跑来了3只,算式是5+3。

  师板书5+3,问:那后来这3只小鸡是一起跑来的吗?

  生:不是,是先跑来2只,再跑来1只的。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看见原来有5只,接着跑来2只,最后再跑来1只,算式5+2+1。

  师板书5+2+1

  这里板书出现2道算式5+3和5+2+1

  师问:你们觉得哪道算式更加符合这幅图的意思?

  让生讨论,得出5+2+1比较好。

  师问: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2、连加的含义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一样吗?

  运用多媒体课件,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来开始上课,学生比较感兴趣,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

  这里让学生仔细观察动画,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像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好吗?你喜欢叫什么

  师: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出示课题

  连加

  4、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A问:5+2+1=8,你是怎么算的?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

  B同桌交流

  C学生反馈(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

  【备选】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并板书出来

  5、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5+2=7把7先记在心里,再算7+1=8(板书)

  6。巩固练习

  师:刚才奇奇一直在看着我们上课,那现在他想出几道题来考考我们,你们有信心吗?

  计算(卡片口算)

  7+2+12+2+46+4+02+2+13+2+0

  三、应用拓展

  1、你们知道吗?奇奇把他的好朋友们也带来了呢。快来看看

  (出示鸭子图)

  有几只鸭子?怎样列算式,并说计算过程

  每道题说出后要求学生能说出方向

  小结:方法可真多。可以从左往右看,还可以从又往左看,还可以从中间往两边看。像这样的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2、投篮游戏

  小朋友们本来今天奇奇还有好多朋友要来呢,可现在他们都没有来,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啊,动物王国里正在进行一场投篮比赛呢(出示四个篮筐,分别写着7、8、9、10)你们想参加吗?老师这里有很多篮球算式,把它们贴在篮筐下面,看谁投得最准。这些篮球不能投进这些篮筐里,他们都等于几呢?还有一个10的篮筐没有球。那你能不能来编几个得数是10的连加算式啊?请同桌一起写。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可真棒,写出了那么多的连加算式,奇奇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聪明,那现在他有一道难题解决不了,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五、发展题

  师:这里有很多钱,这一张5元就代表5,一张2元就代表2,教师让学生说,但并不限制学生的说法,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算法多样化,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静态图中让学生学会动态思考方式,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这个练习里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连加计算,从易到难,能够让学生大量地参与进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极大地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张一元就代表1,假如想拿出8元钱,你觉得可以怎么拿?现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个信封,这里就有好多钱,就请同桌小朋友一起想一想,怎么拿出8元钱?请拿出来摆在桌子上。

  小组合作摆,并上来展示结果。

  六、总结:像这样3个啊、4个啊、8个啊只要是2个以上的数相加就叫连加。

  七、最后跟奇奇说再见

  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1:

  师:问:5+2+1=8,你是怎么算的?

  生1:我先看见跑来了1只小鸡,再加上后面跑来的3只小鸡,合起来就是8只小鸡。

  生2:我是1只1只数出来的,一共是8只小鸡

  生3:我先看见5只,接着再出来2只,那就是5+2,后来又跑来1只,就再加上1,这样一共是8只小鸡了。

  生4:我先把后面跑来的2只和1只合起来是3只,再加上前面的1只,一共是8只。

  ......

  对于计算的顺序,学生的想法很多,有些想法比较特殊但也比较符合算理,学生的回答对于新课程倡导的算法多样化是一种很好的体现。

  片段2:

  师:图上有几只鸭子(图上画着6只鸭子。但鸭子被隔开站成2只、3只、1只分别在左边、中间和右边)

  生:有6只鸭子

  师:算式是怎样列的?

  生:2+3+1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我看见左边有2只,中间有3只,右边有1只,所以算式就是2+3+1=6只

  师:讲得真好,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我的算式是1+3+2

  师:为什么?

  生:我是从右边开始看的,所以是1只加3只加2只。

  师:你是从右边开始看的,还有其他的吗?

  生:我是从中间开始看的.,也就是3+1+2=6

  生:我也是从中间开始看的,3+1+2

  ......

  这个片段其实是我预先没有设计到的,我本来的思路只想到让学生从左往右看的,但是没有想到,学生的看法和想法有那么多种,使这个静态的图霎时间生成了动态的效果,在这里学生的思维方式瞬间得到了提高,也让我欣喜若狂,大受启发。

  六、教学反思

  连加这部分的内容其实在教材里是不作为独立的部分的,本来是连加和连减合为一课的,但是我个人认为加法是减法的基础,只要把加法的内容深刻理解,那么对于减法的内容学生应该能够融会贯通,所以我在教学时便把教学内容做了一点变动,把连加作为独立的教学任务。

  重点是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难点是正确计算连加的式题,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非常强,我没有错过任何一个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机会,在教学中只要一碰到难题或新的思路,我都让学生去讨论去观察,这样不仅发挥了合作的精神,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很多环节都是在我没有预设的情况下蹦出了火花,让我看见了孩子思维的潜力。我在这节课的练习设计上也花了很多的工夫,象投篮游戏,看似简单的练习,其实包含了很多内容,比如在题目量上我一共设计了32道题,那等于说有大部分的学生可以参与进来,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不会出现一些学生事不关己的学习态度。

  还有最后一个环节的练习,用分钱的方法来深化连加的内容,既让数学与生活有了联系,也使这节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深入,不会显得太简单。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碰到了一件即时事件:就是在给连加取名字时,因为学生的想法很多,有些名字可以说是乱取,但我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说了很多,可以说这里浪费了很多时间,因为本来取名不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是要倡导以学生为主,但教师毕竟还是引导者,在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就非常重要,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深刻地理解到了这一点,就是适可而止,怎样正确地引导学生把时间放在重点的内容进行探讨可能会比较好。

一年级数学教案9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53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发展估算意识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情感目标: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五、教学关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

  六、教学准备:挂图,计数器。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发新书”的主题图。

  请学生观察图,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并列式。

  学生可能提出:(1)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2)男生比女生少多少本?

  (3)女生比男生多多少本?

  (4)每人一本,40本书够吗?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针对“每人一本,40本书够吗?”让学生讨论这一个问题的含义,想出解决的方法。

  汇报时,应鼓励学生估算结果,可以让估算结果较合理的学生讲讲是怎么估算的。

  (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列出的19+18=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学生可能有

  方法一:10+10=208+9=1720+17=37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19,再在个位上拨出8,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写7,十位上的1加上1再加进上来的1就是3,合起来就是37。

  方法三:19+10=29,29+8=37。

  方法四:20+18=38,38-1=37。

  方法五:20+20=40,40-3=37

  方法六:19

  +18

  37

  竖式计算:(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已经有所认识,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所认识的竖式算法)

  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根据竖式,在小组中说说。请学生汇报:

  (1)、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

  (2)、从个位开始计算,先算9加8等于17,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7。再算十位上1加1再加1等于3。

  (三)、实际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52页的“试一试”

  学生在书中列竖式独立完成。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及时指导。

  汇报时,请4位学生上台板演。

  2、完成教科书第53页的“练一练”第1题。

  26+7=3+39=18+27=

  26+27=23+29=18+47=

  先在心里默算1分钟,然后想想每个苹果中间问题之间的联系,在独立做题。

  3、教科书第53页的“练一练”第1题。

  学生在书中列竖式独立完成。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掌握计算和书写的方法。

  (四)、解决问题。(我们去春游)

  教科书第53页的“练一练”第3题。

  27人34人30人30人33人25人

  问题:“每辆车最多能做60人,哪两个班坐一辆车最合适?”

  先让学生看懂题目的意思。教学时,可把各班人数做成卡片,让学生进行搭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可能会有多种方法,如把数从小到大排列,然后进行搭配等。

  (五)、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用什么方法学到的?

  板书设计:

  发新书

  19+18=37

  10+10=208+9=1720+17=37

  19+10=29,29+8=37

  20+18=38,38-1=37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内容分析:空间与图形在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生活中,学生对这些内容并不陌生,为了便于掌握这一工具,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教材在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就编排了认识物体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数数比较,1到10的认识与相应加减法及分类,位置与顺序导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端,目的是通过有趣的活动和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和摆弄实物,感知并抽象出四种基本几何体的过程,着重感知这些立体图形的形状特征,再给出它们的名称,并能辨别与直观归类,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身边的几何体。在进行数学交流中体会生活中有数学,为后继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辩认出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和认真观察等活动,体会物体的形状特征,并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敢于探索,敢于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几何形体;送礼物的包装盒;实物展示平台、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一盒礼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礼物吗?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倒出来看看吧,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礼物?

  2、学生交流

  3、这么多的礼物你能给分一分类吗?

  4、小组合作分类

  5、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6、小结引导出按形状相同分类。

  二、体验探索、合作交流

  1、分一分,揭示概念

  a、小组活动,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师巡视。

  b、小组汇报(说说是怎样分开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会说: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方方正正,一组是像柱子一样的,两头圆的,一组是圆的球。)

  c、提示概念(多媒体从实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

  2、摸一摸,感知特点

  a、动手摸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b、师概括,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老师真佩服你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新朋友的名字吧!

  3、说一说

  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形状也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的吗?

  4、猜一猜:a:师说特点,生猜几何体的名称

  b、小组内成员互猜。

  5、找一找:在自己的'物品中找两件与老师讲台上几何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6、请大家翻开课本,把今天学的这几种物体认一认,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上练习1、2

  2、小小设计师:学生用各种形状物品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一边搭一边说用什么形状做什么)并玩一玩。

  一年级学生喜爱卡通人物智慧爷爷,抓住学生特点,创设情境导入,易于激发学生兴趣。

  在情境中操作,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是活动的体现。

  学生亲历操作过程,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各种感官充分利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理性的理解。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交流。

  在活动中感知,小组成员充分参与,做到面向全体。

  在玩中说,既独立又自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

  2、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能独立地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

  教学准备:

  投影、剪刀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评价(作用、目的)

  一你学到了什么

  看图说一说

  1、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小组内交流,说说学到了什么

  2、集体交流

  问:

  (1)测量时应注意什么,测量长度的单位是什么......

  (2)你能提哪些数学问题。

  (3)图中的学生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怎样用七巧板拼出汽车上的图案。

  二、我的.成长足迹

  与同伴说一说

  我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

  最有趣的数学问题...

  我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

  (先小组内互相说说,再集体交流,展示)

  一、练一练

  1、先仔细观察,说说图意

  独立完成

  2、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3、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说一说各个面是什么图形,折出的像什么。

  4、小组合作完成。

  集体交流。

  5、小组合作,讨论后完成。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图

  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与交流。

  注意引导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发挥想像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会描述、搭建各种建筑模型,培养动手和语言表达能力

  2、会正确的书写“3、4”。

  能力目标:

  在相互的合作交流中掌握计数与表达

  情感目标:

  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已有的分类知识,正确的进行分类。

  难点:正确的分类及统计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色积木块、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一、动手感知(激发兴趣,引起求知欲望)

  (投影出示)

  师:小朋友,你们看,图片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呀?

  生:在玩积木。

  师:今天我们也来玩搭积木,好吗?(出示课题)

  师:你们会用积木来搭哪些建筑物呢?

  生:会搭很多东西。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自己来动手搭建各种建筑物,然后再告诉我你们是怎样搭的,好吗?

  二、合作交流(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

  (分组随意搭建积木)

  师:你们都搭了什么?

  生:房子、亭子、花园……

  师:你们是如何搭建的呢?

  生:我是一块一块搭的。

  生:我是把一块长方的积木先放在最底下,上面放两块圆的积木……

  生:我是先把两块长的方的积木放在底下,然后放两小块三角形的积木……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

  三、尝试探究(根据学生们搭建的建筑物进行初步探究)

  师: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在搭建这些建筑物的时候,用到了那些颜色的积木?小组讨论。(请学生按颜色统计)

  师:我们在搭积木的时候,还用到了很多形状的.积木,观察你们搭的建筑物都用到了那些形状的积木了呢?小组讨论。(请学生按形状统计)

  生互相交流。(形状的具体名字不作要求,但师生交流、学生交流可用语言来描述。)

  四、巩固练习

  (投影出示)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也搭了一个建筑物,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来统计一下,老师搭的这个房子里有哪些颜色?哪些形状?请小朋友数一数它们的个数,填在表格里,独立完成。

  五、规范书写(提高审美情趣)

  师:有些小朋友写得数字又快又漂亮,真是太棒了!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写“3、4”写得好,写得漂亮,和书上的小花比比美,大家准备好了吗?

  六、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大家玩的开心吗?

  师:我们通过完积木学会了什么?(学会按颜色和形状的不同来分类并统计数字)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

  七、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1、数一数,写一写

  2、数一数,填一填

  作业布置:

  练习册P43:数字3、4各写三行

  板书设计:

  数一数(3)

  按颜色分 按形状分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理解“0”的两种含义,会读会写“0”。

  2、培养学生想象力,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0”的两种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猴吗?知道他最喜欢吃什么吗?

  因为小猴子爱劳动,所以妈妈奖给它桃子,瞧,小猴多高兴啊!(出示图片)

  盘子里有几个桃子呢?请你数一数,想想用哪张数字卡片表示?

  (投影演示吃了一个桃子)用哪张数字卡片表示?

  (又吃了一个桃子)现在盘子里还有几个桃子?你会用哪个数表示?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0”这个新朋友!(板书:0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0的第一种含义

  (1)、小朋友们的知识真丰富,0也和1、2这些数一样都是一个数。

  指着空盘子下面的“0”问:这里的'0表示什么呢?(没有)

  小结:0可以表示没有

  (2)、发展思维

  拿起1颗粉笔,说说有几根?

  2颗粉笔,说说用几表示?

  出示空手,说说现在老师有几颗粉笔?用什么表示?

  (3)、举例说说生活中那些事例可以用0表示没有

  2、0的第二种含义

  (1)想想你还在哪里见过0?

  直尺上也有0,请你拿出直尺看一看。

  (出示直尺图)

  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0在哪里?在几的前面?

  这里的“0”表示什么?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小结:这里的0表示起点

  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3、联系生活,深入体会

  (1)、出示一系列生活中的图片,仔细观察,在这几幅图中,那些可以用“0”表示?

  (2)、议一议:“0”在这几幅图中各表示什么意思?(小组讨论交流)

  (3)、试着自己归纳“0”常见的几种含义。(表示没有,表示起点,表示温度计的0度等等)

  4、学习写0

  你们看“0”像什么?你觉得“0”应该怎么写?

  教师板书,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遍.

  学生书空

  在练习纸上写一排0。

  三、练习巩固

  1、投影出示第30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摆一摆

  要求:

  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调查:0到底是双数还是单数,请大家回家查一下资料或问一问家长。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一)教学内容

  “比一比”这一单元主要有两部分内容:“比多少”和“比长短、比高矮”,是在义务教材准备课中的“同样多、多、少”的基础上增加了比长短、高矮内容的新单元。原来只是数量多少的比较,现在增加了具体量的比较。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材说明

  1.比多少。

  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操作使学生直观看到“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使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多少的最基本的一一对应的方法。

  (1)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

  教科书的第6~7页,是我们按照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的以童话故事为背景的主题图“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用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童话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习数学。孩子们在上幼儿园时对“三个小猪盖房子”的童话故事已经很熟悉了,有的老师接着这个童话故事设计了引人入胜的情节,引出学习内容,使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自然而然地进入数学学习活动中。

  教材中运用两组有情节的素材:“小兔与它们所搬的砖的比较”、“小猪与它们所搬的木头的比较”,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也使学生看到了如何使用这种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一只小兔搬一块砖,砖没有剩余,小兔和砖同样多;一只小猪搬一根木头,还多余一根,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2)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而且教材中给出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一张石桌”、“三个苹果”“四根萝卜”“四个小凳”“两条跳出水面张望的小鱼”等等,教材中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图中还可以比什么?”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任意地比较,充分地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比较的方法可能有多种,除了教材中介绍的基本的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有的学生可能通过数来比,虽然在教材当中还没有教学数数,但学生已经有了数这方面的经验,如果釆用数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不论学生釆用哪种方法,只要学生能够比较出正确的结果,就可以了。

  (3)在教科书第8页安排了两个做一做。

  第一题:通过操作,釆用前面介绍的最基本的一一对应的方法直观地比。

  第二题:也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比较物体的多少。左边的两个学生釆用教材中介绍的一一对应的方法在进行比较,右边的两个学生可能是直接看出来的,也可能是通过数来比较多少的。教材中这样呈现,是为了体现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应予以肯定,不必强求学生一定要用哪一种方法进行比较,学生只要能釆用他喜欢的方法比较出正确的结果就可以了。

  (4)练习。我们给出了几种不同的`变式,通过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什么是同样多、多、少;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科书第11页第2题:教科书中给出的公鸡和鸭子的长度相同,但只数不同。如果没经过训练,学生凭感觉往往认为排列得一样长的事物,数量就一样多。老师要引导学生不能直观地通过一样长来比较数量,要仔细观察公鸡和鸭子的数量关系来进行判断。比较的方法可以有多种,有的学生可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一只公鸡和一只鸭子连起来,一只公鸡和一只鸭子连起来,哪种动物有剩余哪种动物多;有的学生可能通过数一数的方法,直接数出各种动物的数量来比较,都是可以的。

  2.比长短、高矮。

  比长短、高矮这一部分内容的编写主要是结合实际生活引出“长短、高矮”的概念;使学生直观看到“长短、高矮”的含义,通过操作使学生掌握比较长短、高矮的方法。老师们都知道长短、高矮的实质是一样的,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置的物体长度的比较叫做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做比把高矮。在实际教学中比长短和比高矮可放在一节课内。

  (1)比长短。

  在教科书第9页呈现了一幅小组合作学习的场面,左边的两个孩子在比较纸条的长短,他们把纸条水平放在桌面上,一端对齐进行比较;右边的三个孩子在比较铅笔的长短,他们把铅笔竖直放在桌面上,也是一端对齐进行比较。在这里教材介绍了比较长短的一般方法,“一端对齐”这种最基本的比长短的方法,与后面用尺子测量长度的方法是一样的,为教学测量作准备。例题中给出的都是直接比较的方法,没有介绍间接比的方法,但在练习中我们渗透了间接比的思想,一会儿我们会介绍。(如第13页第9题的第2个活动)。

  接着用两枝铅笔的直观比较图(也是釆用一端对齐的基本方法)介绍长、短的概念,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长、短这两个概念是比较得出的,是相对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单独说谁是长的。(老师们在教学中有很多好的做法,例如一位老师先让学生比较一只红铅笔和绿铅笔的长度,学生往往会说“红铅笔长,绿铅笔短”老师再出示一只比绿铅笔短的黄铅笔让学生比较黄铅笔和绿铅笔的长度,学生往往传说“绿铅笔长,黄铅笔短”,老师立刻发问:“你们一会说縁铅笔短,一会又说绿铅笔长,绿铅笔到底是长还是短呢?”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叙述比较的结果,引导学生用“红铅笔比绿铅笔长,绿铅笔比红铅笔短;縁铅笔比黄铅笔长,黄铅笔比绿铅笔短”来进行正确的表述。)

  在做一做中我们安排了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实用可行的,也是学生经常见到或进行的比长短的活动:如比绳子的长短,比手掌的长短等。使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直观感受长、短的含义,掌握比较长短的方法。

  (2)比高矮。

  在教科书的第10页我们呈现的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比个子高矮的场景,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左边的两个孩子背靠背站着,釆用的是直接比的方法,不能跷脚,基本思想也是一端对齐,并由这幅直观比较图介绍高、矮的概念,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高、矮这两个概念是比较得出的,是相对的概念。(在教学中老师有很多好的做法,例如先让学生比较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的高矮,学生往往会说:“男生高,女生矮”,老师再让学生比较这名男生和老师的高矮,学生往往会说“男生矮,老师高”,老师立刻发问:“你们一会说男生高,一会说男生矮,男生到底是高还是矮呢?”,让学生讨论如何叙述比较的结果,引导学生用“男生比女生高,女生比男生矮;男生比老师矮,老师比男生高”进行正确的表述。)右边的两个孩子釆用的是间接比的方法,在柱子上划横道,这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在这里教材介绍了比高矮的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比,一种是间接比。

  在下面的做一做中,我们设计了按大小个排对的活动,学生很熟悉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学生自觉地应用两两相比的方法调整位置,按顺序排出一队,在这个活动中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把6名学生分成一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排队,还有的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排队,在活动中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

  (3)练习。我们给出了几种不同的变式,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长短、高矮的含义;掌握比较长短、高矮的方法。

  教科书第12页第5题:我们给出了一张方格纸,在上面摆放了三种不同长度的物品:两枝铅笔、一把小刀和一块橡皮。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长短,有不同的方法。(1)有的学生可能说我是直接看出来的。(2)有的学生可能移动这些物品,使它们一端对齐再比较。(3)有的学生可能数出每种物品所占的方格数,再来比较。无论学生釆用哪种方法,只要学生能够比较出正确的结果就可以了。这一题渗透了用相同单位比较的思想,为教学长度单位做准备。

  教科书第12页第6题:这是比长短的一道变式练习题。教材呈现了一条弯曲的蛇和一条伸直的鳄鱼,并且一眼直接看上去是一样长的。如果没经过训练,学生开始可能认为一样长,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鳄鱼是伸直的,蛇有弯曲,如果蛇伸直身体一定比鳄鱼长,是常识的渗透。在调查听课时,有一位教师设计了一个多媒体课件,开始时呈现的形式和教材上一样,展示结果时,通过动画让蛇慢慢伸直,伸长,使学生直观感受到蛇的长度比鳄鱼的长的结果。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制成课件,通过这种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教科书第13页第9题:是我们设计的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两个学生在比高矮,其中右边的一个孩子垫起了脚尖,小女孩问:“这样比对吗?”。接着右边这幅图给出了比高矮的正确方法,告诉学生比高矮时要一端对齐,不能垫起脚尖。第二个活动是比较课桌与讲台的桌面的长度。刚才我讲过在教学“比长短”的例题中,我们只给出了直接比的方法,没有讲间接比的方法而是在练习中渗透,就在此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会釆用把课桌和讲台搬到一起直接比的方法,如果直接看出来谁长谁短也是可以的。但此处介绍一种间接比的方法,用其它东西做媒介帮助比较。两个学生借助纸条,先按课桌桌面的长度在纸条上画出痕迹,再按讲台桌面的长度在纸条上画出痕迹,然后比较纸条上两道划痕与纸条一端的距离。这里体现的间接比的方法与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思想是一样的,为教学测量作准备。第三个活动是一个有趣的游戏。一个学生用手握住了两枝铅笔的下半部分,只露出铅笔的上半部分,让另一个学生猜哪枝铅笔长。通过这个游戏使学生认识到比较物体的长短,必须整体观察,不能只看局部。

  (四)教学建议

  这一单元内容的教学,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让学生通过参与大量实际活动和操作来理解“同样多、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否则学生很难对这些概念有较深的认识),掌握比较的方法。例如:有一节课只讲比长短的内容,在学生明确了长短概念以后老师放开了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长”“短”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老师放开学生的活动以后,除了教材中给出的素材,学生还创造了许多老师意想不到的活动。比如有的在地上划一条线,比一比谁跳得远;有的比谁迈一步的步子大等等。课堂上的活动非常丰富多彩,学生也很愉快。有的老师说“这哪是在上课,就是在玩。”实际上孩子们的活动都是围绕着比长短的主题进行的,而且只有通过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如何比,才能对比较的方法有更深的认识,课的内容才更充实。

  由于学生已经在生活中有了比较长短的经验,在课堂中学生出现了许多比较的方法。例如第9页做一做的四个活动,老师们可以看一下,教材中比较绳子长短的两个学生将绳子的一端对齐;比较伸开的手臂长短的两个学生将一端的指尖对齐;比较手掌长度的老师和学生也是将手掌的一端对齐,教材中给出的都是采用一端对齐的一般的方法进行比较。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并不完全用这种最基本的方法出现了许多比较的方法,如教师从袋子中取出几种物品,让学生们小组讨论判断长短,并汇报是如何判断的。在“比两根绳子的长短”的活动中,有一个小组是这样汇报的。第一个学生先拉直长一些的绳子举起来,第二个学生拉直短一些的绳子放在第一根绳子的中部,这样比着放,第三个学生站起来说左边短一块,右边短一块,所以短。还有的学生不比,说我是看出来的,一看我就知道了哪个长,哪个短。在“两个小朋友比伸出手臂的长度”的活动中教材上给出的是一端对齐的方法,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时,没有一组学生是一端对齐的。孩子们面对面站着,强调的是鼻子尖对齐,然后左右看一看,两边各短一点,所以短一些。在“老师与学生比手掌的长度”的活动中,教材上给出的是一端对齐的基本方法,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时,教师与学生的手掌也不对齐。孩子们的小手很小,他们就直接放到老师的手掌上,一下子就看出比较的结果了。

  在汇报时,学生们可能用习惯的日常生活用语大、小来描述比较的结果,而不用长、短,老师引导一下就可以了,不必强求。

  总之,这一单元内容老师教学起来很自由,从知识上来说比较简单,内容又少,而且都是学生熟悉的情境,在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与大量的实际活动和操作理解“同样多、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来掌握比较的方法。教师不必强求学生一定要使用教科书中给出的一般方法,对于学生使用的不同的比较方法,只要有道理能够比较出正确的结果,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 通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加法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会正确计算。

  2、 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4、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游戏教学法。

  3、掌声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表意见。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开火车口算

  30+40

  40+50

  33+6

  20+60

  83+5

  50+5

  2、指名说说以下几个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73 、63、40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情景图,获得信息。

  师:你们看通过观察课本P8中的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看见有四个班是2-1班35人,2-2班32人 ,2-3班37人,2-4班34人,有两辆车,每辆车只能乘 坐70人。)

  师:好的,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2、通过提问,引入方法。

  师:现在谁能帮老师一个忙?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通过学生说板书:

  1班和2班 2班和3班

  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你们看这样行不行?1班和3班,3班和4班。

  生1: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生说:因为加起来就超过70了。)对,这样就超载,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生2:可以。

  师:那你说说怎么分配的?(生:1班和2班,2班和3班)那你说一说,你的理由。

  师:如果把1班和3班安排到一辆车那1班加3班的人数加起来就超过70人了。

  3、验证方案,列出算式并板书。

  大家想出了这种方法,(指示黑板)这个办法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把两个班的人数相加看是否超过70人),我们来列个算式行吗?你打算怎么列?

1班和2班2班和3班
35+3232+37

  4、总结得数的算法。

  这些得数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小组交流)

  ①生1:口算。30+30=60,60+8=68。

  ②摆小棒:并投影。请学生上台展示并摆小棒。说明一捆小棒是十根。先摆什么?再摆什么?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生摆小棒并说先摆第一个加数十位上的三捆和个位数上的8根,再摆第二个加数十位上的三捆,这些加起来就是六捆8根,所以是68。)

  ③竖式:你是怎么列竖式计算的`?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

1班和2班3班和2班
35+3237+32

  3 5

  + 3 2

  -

  6 7

  3 7

  + 3 2

  -

  6 9

  师:个位上的得数写在个位下面,个位上是5加2等于7;十位上的得数写在十位下面,十位上是3加3等于6。

  5、竖式解决第二个问题。

  你们能不能自己列竖式计算这道题? 37+32= (生写在练习本上,一生板演)

  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列竖式做的吗?(生说)

  6、学生说出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①师:那在写竖式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强调:个位和各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横式得数别忘写。可以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

  ②请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生说)

  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获得经验。重视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空。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学会与人交流数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小马虎做的几道练习题,你们谁能帮他找找错误。(出示课件)

  32+6= 92

  59+4= 99

  2+67= 87

  (这一环节给出学生经常出错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找错误,主动发现错误,同时避免以后自己出现同样的错误。)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一题

  小明和小红给希望小学的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礼物请看:出示练习二第一题图。

  你能帮他们算一算各用了多少钱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横式和竖式进行计算。(学生练习本上写)

鞋:45元球:34元小明
上衣:54元裤子:33元小红

  2、用竖式计算(拯救动物大行动)

  我听说动物园的动物们面临危险了,所以需要我们去拯救它们。(出示课件)

  24+3

  52+36

  37+42

  59+40

  3、时间允许练习二第2题 可以任意选择几道题。

  还有一点时间,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3页,练习二的2题。请你选择几道题进行笔算。现在开始!

  (这一环节练习的设计遵循多样性、趣味性、开放性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开放性练习,既联系了已有知识,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那同学们想一想在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个位和各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横式得数别忘写。可以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横线用尺子比着写。)

【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一年级北师数学教案02-25

一年级数学教案11-07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04-30

一年级数学教案11-06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01-27

一年级数学教案08-16

一年级下册内容数学教案01-28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01-11

【推荐】一年级数学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