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案

时间:2024-05-25 17:29:37 初中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美术教案【精品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美术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美术教案【精品15篇】

初中美术教案1

  主要内容色彩

  步骤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课件播放〕——京剧脸谱资料。

  步骤二:学习新知识——脸谱色彩知识

  1、教师提问:那位同学知道京剧脸谱上的颜色是起什么作用的?

  学生回答(略)。

  2、教师讲解:在京剧脸谱上有许多的颜色,这些颜色都有一定的含义,不可以随便乱用。

  京剧脸谱的'颜色是以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称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艺术家用红、蓝、白、黑、金、紫、银等颜色,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剧中复杂的人物?????????????????形象。重在形、神、意三个方面,表现人物的忠、好、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3、你能说出各种颜色各代表什么意思吗?

  学生讨论(略)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一一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大虬。

  黄色——代表袅勇、凶猛的人物,如:字文成都。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

  金、银色——现各种神怪形象。〔教师讲解同时课件演示——脸谱资料〕

  步骤三:着色方法

  〔课件演示——涂色过程〕

  1、先从白色入手,将所有白色涂满,

  2、再涂颜色,要按由浅入深地顺序涂,

  3、最后着墨色()

  步骤四:作业要求:〔出示课件〕

  1、完成铅笔稿着色

  2、注意事项:

  ①每个脸谱至少有三种颜色。

  ②着色时先勾边线再涂染

  步骤五:课堂练习

  学生分组完成作业——涂色

  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完成。

  步骤六:点评作业

  方式:学生将制作完成的作业戴在脸上,学生互相展示、观看、评价,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制作,表扬有创意的作业。

初中美术教案2

  教材分析:培养基本版画的制作与欣赏能力,突出木刻版画的认识和制作,指导学生画出构思绘画稿,用木刻刀在木板上刻制,用油墨拓印出效果不一的作品来展现强烈的黑白或彩色效果。木版画制作的步骤环环相扣,每一环节都体现了艺术的发挥和才能的施展,所以学生在体验版画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培养了做事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教学目的:本课讲述版画中版画种类及其风格特点的介绍,并以其强烈的黑白、色彩印象来激发学生的爱好与创作兴趣。尤其是黑白木刻,具有强烈、单纯、朴质的特点,其简单的黑白对比和刚劲有力、丰富多变的刀法,比彩色版画更具有独特的光彩。

  版画艺术的创作,关键在于构思、构图。版画制作在其形成历史看,其风格特点相对比较粗犷、有力。延伸至实物印和纸版画,其造型特点在技术上的要求不是十分细腻、严格,也就是说,只要有了比较巧妙的构思,就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而不一定要有很高的写xie真功夫。所以版画教学的重点在于教给学生一定的构图知识。要充分运用构图的基本法则,确立一张图画的基本的构图概念,使学生围绕一个主体,运用各种刀法,通过点、线、面的组合,构成较为完整而饱满的画面。

  课业类别:欣赏与练习

  教学重点:版画的制作与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印制之美,并且能运用于赏析

  教具准备:版画图片、幻灯片、木板、木刻刀、油墨、滚筒、木蘑菇、印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出示木刻年画“门神”的幻灯片图片) 提问:你们知道画中的人物吗?知道这是什么画种吗?(中国的传统风俗习惯,过年的时候是家家户户都在门上张贴类似的门神年画,这两幅画中的人物,一个叫秦叔宝,一个叫尉迟恭,都是唐代的开国元帅。)

  中国传统的木刻画,是通过画稿、刻板、印制完成的图画。就和大家见到的印章一样,多是印制出来的,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于印章是表现文字,而版画是表现的图片。版画是间接性艺术,通过“版”做媒介在转印于纸上,这不同于直接性表现的其他绘画,版画有固定的印制而产生多幅原作,因此版画又称为复数性的艺术。今天,我们专门来学习木刻版画。

  三.讲授新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版画

  中国版画:中国版画之起源可追溯到殷商时期刻于龟甲、兽骨、铜器、陶器等的文字、模样,这些表现当时生活状况、思想与记录事跡的甲骨文字,可说是中国最早的雕刻文书。

  版画的种类较多,有木刻版画、丝网版画、纸版画、石版画、铅版画等。

  1.我们先看看制版的工具材料介绍和印刷的工具介绍。(由幻灯片展示图片)

  2.制版的基本步骤:打磨——刮胶——打磨——上色——拖稿——打蜡

  3.创作工具:木刻刀、钢针等等。(由幻灯片展示图片)

  4.执刀姿势(由幻灯片展示图片)

  5.各种木刻刀及刀痕(由幻灯片展示图片木刀以及刀法的运用和不同木刀之间的痕迹)

  6.黑白木刻的语言特征:

  阴刻——画面上一凹线为主的构成,画面上黑多于白 阳刻——画面上以凸线为主的构成,画面上白多于黑 阴阳混合刻——有阴刻,也有阳刻的混合刻制版

  7.木版画的制作过程

  ①起稿:版画稿尽量少留空白,这样既能体现版画的厚重感,还能省时省力(因为空白的部分必须刻掉)。 a.可以在纸上起好稿子后印到板子上。最简单的方法是复写纸。 b. 木板必须既韧又脆,不拉刀、不起丝。 用淡灰或淡蓝色墨水满涂一遍,这样在刻制时可以更好地观察刻制效果,直接在板子上起稿。

  ②刻制:准备一套木刻刀。 这个过程是用不同的'刀法塑造对象,在木板上“作画”,而不是机械地去再现画稿。下刀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因为下错刀修改起来很麻烦且效果很难如意。

  ③涂墨:涂墨是版画制作中的重要环节。油墨用石印油墨。 还要配备一个摩擦工具(木蘑菇)、一块厚玻璃板或大理石板(调油墨用)、一个或几个油墨滚筒(给版上墨)。具体操作如下:取出适量油墨放到调墨台上,均匀摊开,用墨滚在上面滚动(始终要从一个方向滚动),如果墨滚上的油墨呈细沙纸状,滚动时沙沙作响,就证明墨滚好了。将版面清洁干净,然后提起墨滚在版面上滚动,反复数次直到滚均匀为止。

  ④拓印:拓印是非常细致的一道工序。首先要保证不能使用有色污染印纸,最好用厚一点的宣纸、过滤纸等具有一定渗透力且不反光的纸张。取来备好的纸张,印纸都应大于版面4—5厘米,铺纸时要注意四边均匀,可请人帮忙由一边慢慢将纸铺平,纸铺下后不能移动。然后,用木蘑菇在其上分区域轻轻摩擦,力度要均匀,速度不可太快,使版上的油墨转移到拓印纸上。途中可以揭开局部查看拓印效果,直至拓印结束。轻轻揭下,即可。一般情况下要根据第一张印品进行修版,修版后再印的作品才能达到较理想的要求。作品完成后要放在干净的地方阴干,不能暴晒和火烤。

  注意: a.加墨要薄,不得过多。应遵循“少吃多餐”原则。 b.摩擦不能过于用力。必要时可以垫一层报纸之类,以免损坏拓印纸。 c.揭开拓印纸时,应抓住纸角缓缓提起,避免拉破印纸。

  木版画材料在规模较大的美术用品商店均可买到。

  ⑤装裱:当一幅版画印好后,在作品下方的边衬上用铅笔签上题目、印数、创作年、月和作者姓名,这是版画作品必不可少的一种签名形式。

  知识总结:好的版画作品具有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画面单纯、质朴、明快醒目。再加上用刀造型使单色版画具有特殊的美感。

  作业: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每小组确定一个主题,制作版画。

初中美术教案3

  课题:

  一、教 材 分 析 (向日葵)

  本单元(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3课 向日葵)选择色彩表现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本质特征、色彩的象征意义和向日葵色彩使人产生的不同情感反应,并运用色彩进行自主表现。 按照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有关要求,向日葵设置欣赏感受和创作表现两个学习活动,旨在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教材侧重让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改变传统教学的色彩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法的传授,努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

  教材以“向日葵”照片导入,一方面从向日葵的生长特性,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促使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形成。另一方面从自然形态感受色彩的基本特征。教材从自然形态过渡到绘画作品欣赏,呈现凡·高的一幅《向日葵》作品,对其色彩进行重点分析,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了解色彩和笔触的关系。

  教材从《向日葵》的色彩分析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层层展开教学。“活动一”要求学生尝试改变向日葵的色彩、笔触,感受画面效果,这种模仿改造的训练,使学生在欣赏感受的基础上加强情感体验。

  教材还安排了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欣赏,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从色彩情感方面使学生对美术作品作出积极的反应。学生通过对抽象、具象的美术作品的色彩分析,认识色彩依附于线条和形状,运用色彩的对比、协调,达到情感表现的目的,使其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活动二”设置两种方式,其一把对自然景物的感受用色彩表现,其二直接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某种感受,为教学开展提供灵活的选择。

  “评价建议”一栏对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以及学生作业的要求提出评价指标。学生作业侧重色调、笔触、色彩搭配等方面的.评价,为教学评价提供参考。

  资料库中对色调、冷暖对比、补色对比有解释,并附色轮和补色关系图片,作为教材知识的补充。本栏还对凡·高作了简要介绍,帮助学生认识画家,从而进一步了解画家作品。

  学习大空间一栏提供色彩的情感特征在生活中运用的图片两幅,并建议学生尝试用色彩改善生活环境,提供学习迁移的途径。

  二、教 学 目 标

  *让学生体验不同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让学生能够尝试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进行大胆表现。

  *让学生发挥个性的表现,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 学 思 路

  教材提供的向日葵照片紧密结合课题,可以此导入新课,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

  教材说明色彩在绘画创作上的独特作用,选择了凡·高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向日葵》,从主题与色彩的情感表现和画家的艺术魅力而言,凡·高的《向日葵》无疑是很有说服力的图例。从色调、对比色彩的运用、用笔特点等方面予以分析,对其细节放大,加强视觉效果。教学可以此为切入口,对作品从色彩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色彩的表现力。

  画家运用色彩特征能增强作品的情感力量,为此教材提供了三幅不同风格的作品,一幅康定斯基的抽象画,以及一幅农民画和一幅油画作品,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欣赏,培养其基本的艺术态度。“活动二”学生运用色彩创造表现,教材附两张学生作业图片,一张是表达快乐的情绪,另一张表达对自然风景的感受,可以用来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初中美术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难点: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幅作品是如何表现景物空间的?”展示PPT课件(分析、讨论)

  1、出示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的林阴道》

  2、展示带有透视线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教师总结并阐述这件作品是运用了透视规律来表达景物空间的'。

  二、发展阶段

  提问:什么是透视画法?透视的分类是怎样的?教师讲解:透视是一种符合正常视觉感受的科学变形,根据透视的特点,可以将透视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种。

  1、展示PPT课件:与学生分析学习平行透视的规律,教师讲解平行透视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探究平行透视的规律特点。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物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

  由于透视的视觉上的变形,产生了“近大远小”的感觉,透视线和消失点就应运而生。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

  因为近大远小的变形,所以形体产生了纵深感。展示学生运用平行透视方法的绘画作品。

  2、展示PPT课件:教师与学生分析学习成角透视的规律,教师讲解成角透视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探究成角透视的规律特点。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看到物体两个面以上,相应的和视角成一定的角度。成角透视所有垂直方向的线条都是垂直的,没有变化。不过较中间的垂直线比相对两侧的垂直线较长一些,这样的“近长远短”符合透视的规律。

  成角透视是最符合正常视觉的透视,也最富立体感。展示学生运用成角透视方法的绘画作品。

  3、通过刚才的学习,请同学们讨论比较总结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样的消失规律?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

  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作业布置】

  展示两幅学生便于利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方法表达的校园图片,安排练习。

  作业要求:用线条来表达作业。

初中美术教案5

  教材分析

  本课的关键词是:构成、联想、生活。内容趣味性比较强,知识含量高,需要了解立体构成知识。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座椅的欣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美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座椅的基本结构,了解生活与设计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本课将纸工教学提升到了创造设计的层面,`用一张纸,经过切割、折曲,就能设计制作出各种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的椅子。简练的造型传出对生活的热爱,简便的材料蕴藏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通过设计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长远发展,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敢于创造。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时学生对设计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知识面较广,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在教学上,针对这个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体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与设计者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意识。通过亲手制作、拆卸,让学生进行体验,开展探究性学习,展示个性,创造和制作出体现自己独特思维的作品;通过自我作品的展示,师生互评,学生的丰富想象思维得到了肯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在大胆的尝试设计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本节课用硬纸(纸牌)制作椅子造型,省时、省料,学生在一课时完成应该没有问题,关键在于设计。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纸板的切割、折曲,设计制作造型美观、功能实用的椅子与沙发。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知识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椅子的设计,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认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培养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立体造型的.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设计,设计的前提是敢于创造。椅子是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但很少有人有意识的注意它,研究它,分析它的造型、功能、色彩以及风格、品味。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椅子,关注生活中的其他设计,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教学难点:设计构思。

  椅子设计用材很少,技法也较为简单。制作起来比较省时,但关键是构思,构思得好,一节课能做好几个造型,想不好就是一堆废纸。如何引导学生构思值得研究。

  纸板的联想。指通过一张纸的切割,弯曲设计椅子,尽可能少去掉或添加纸块。这里含有立体构成的因素。有一定难度。

初中美术教案6

  教学目标:了解花鸟画的一些基本常识,初步掌握花鸟的阿基本画法,能临摹简单的花鸟画。

  重点 :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

  难点 :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教学准备 :毛笔、墨汁,中国画颜料、毛毡、调色盘、笔洗等。

  教学方法 :演示法、欣赏法等。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效外采风,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去探寻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魅力。欣赏过之后你们觉得自然界中动植物如何?

  二、示范启智

  什么是花鸟画呢?真正具有独立意义的花鸟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五代才以绰约的丰姿,令人刮目相看。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传统中又可以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鱼龙等门类。其技法多样分为工笔花鸟画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等等。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意、写意为归依的传统,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物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大诗人王维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它的意境是如何来表现的呢?我们来作一个小游戏,体验一下。

  游戏规则:分四个小组抢答,老师拿出诗句,同学们来猜这是描写什么植物或动物的。

  1、“把酒东篱,暗香盛袖。” “犹有晚节香”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

  2、“只留清气满乾坤”“疏影横斜三两枝”。(梅花)

  3、“虚心劲节”“ 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竹子)

  4、“出淤泥而不染”“ 凌波独吐红”(荷花)

  5、“春江水暖”(桃花、鸭子)

  欣赏:播放大师的作品,注意观察基本构图。

  构图尝试:教师给出基本形(三角、四边形、圆形直线等)请四名同学上黑板画出这些作品基本构图。其它同学在作业本上用钢、铅笔完成。教师对构图做简单分析。

  教师演示:接下来老师就演示花鸟画的画法。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笔墨,用笔的正、侧、顺、逆等;用墨的焦、浓、淡、干、湿的变化。

  2、落笔之前,脑子里要先放个电影,安排情景(花鸟)是否有意,有情,有景。例如画梅花,在定了点和梅枝的“走向”之后那就以梅枝的粗细来表现梅姿,一枝梅花,线(枝干)上的点(花朵、苔点鸟鹊的分布)会使梅的姿态生动。

  3、题跋落款:好的题跋暗示画中未尽之意,使人在欣赏画时的感受加深,有画龙点睛之用。如齐白石画两只小鸡抢啄一条蚯蚓时题“他日相呼”还可以提穷款也就是签名字就可以了。

  三、立美创意

  作业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花鸟,大胆运用笔墨去表现、挖掘,表达自己的情感。

  2、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3、构图合理,画面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四、审美提高

  展示评比:把学生作品挂在前面进行展示,学生对作品按照作业要求进行简单的评价。

  总结: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不热爱生活,不热爱大自然,“外师造化”,就不可能描绘出如此生动的形象。只有对生活热爱,才能观察仔细,表现的作品才能生动感人。我们应积极投身生活,热爱我们的生活吧,通过我们的创造,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教学反思

  学生练习时间过短,有点仓促,应给予充足的时间练习,以后会注意。

初中美术教案7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以日常家用电器的造型设计作为教材的主体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缤纷家用电器》形成面对生活实际需要的设计意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本课提及的家用电器基本上包括了一切需要耗用生活用电或电池进行工作的家用物品。

  教材试图以展示造型各异的常用家电图片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设计与生活的联系,并让其了解设计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作用。教材提供了一张学生课外进行家电市场调查活动的情景图片,使学生产生共鸣,帮助进入第一个学习活动及参与社会调查,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习合作交流的水平。教材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相关图文资料,给调查方法必要指导。整理资料的学习活动能有益地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良方案,相对降低了学习难度,为后面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准备。

  教材p11以家用理疗仪的设计草图作为教学范例或许还不够典型,教师可以尝试选择学生更为熟悉与更加实用的家电产品,展示效果将会更好。

  “活动一”是与“活动二”直接相关的一个课前准备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尝试有目的地进行市场调查,为“活动二”的设计改造提供信息与依据。

  “活动二”的设置根本意图侧重于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因此,如果能够更加积极明确地提示借鉴“活动一”市场产品调查的学习成果,或许比对自己家里一件电器进行设计改造,更能促进此种意识的提高与强化。

  “活动三”在“活动二”的基础上,突出了把设计稿进行视觉美化,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的意图。

  “评价建议”中对前两个学习活动的评价重在学生学习态度,对后一学习活动在知识的理解运用方面提出了一定指标。

  “资料库”关于工业产品设计程序的说明,有利于学生对产品设计过程的了解,从而提高对工业造型设计的整体认识。

  “学习大空间”中提供了设计效果图的绘制步骤,鼓励学生在表现技法上有所追求。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参与有意识的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2、能够根据整理的调查信息,提出改良产品设计的方案,并画出大胆创新的创意稿。

  3、能够掌握家用电器设计效果表现的基本技巧,绘制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

  4、能够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体验设计对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及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三、教学思路

  整个基本教学过程由“信息调查——设计创意——效果表现”三部分组成,先是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市场产品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然后整理资料,提出设计方案,进行创意设计构思,再绘制设计创意稿,尝试独立创意设计,最后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

  针对本课社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突出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与交流,是本课教学组织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积极布置学生认真完成好相关准备活动,是保证课堂教学互动深入展开的前提。

  首先发动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分工协作调查了解与一件家用电器相关的产品信息,并整理成文字资料。这件家用电器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家中认为设计不够满意的产品,也可以直接调查学生自己喜爱的家电产品,比如mp3播放器、随身听等电子产品,目的是为“活动二”的设计改良活动顺利展开做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对调查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宜应作必要指导,帮助学生根据“活动二”的需要,有目的、有方法地完成产品市场调查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对家用电器的市场信息调查包括产品使用者的情况调查,市场销售的`情况调查,国内外同行业的产品情况调查等。例如学生针对产品使用群体分类调查时,可分别记载长辈与同学对此产品的意见反馈。在调查过程中可以用表格形式记录,可根据产品特点设计表格,例如可以视其功能、形状、颜色、材料、质感等予以记录,再给予等级印象评定。

  另外,调查中可以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例如可以收集宣传图片资料,也可以用速写方式画出产品,对特别的细节设计处理可画详图,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记录。

  然后整理资料,写出调查总结,将要改造的家用电器的图片资料连同改造方案一起在课堂教学中与同学交流意见,画出“活动二”要求的设计创意稿。学生作业可通过自由联想与大胆构思画出设计草图。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引导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同学的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学过程在以学生互动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的方式中进行。

  “活动二”的另外一种教学组织方式或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尝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进行“活动一”的资料整理,写出调查总结的同时,画出通过小组充分酝酿的家用电器改造方案创意稿,并写上设计说明后,再进入到“活动二”的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让各个学习小组之间交换创意稿。每组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其他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每组同学也可以积极阐明自己原有的设计创意主张,补充、完善本组的改良设计。教学过程始终在学生互动促进中推进,在教师适当观念引导中深入,最终帮助每组学生获得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改良创意。

  接下来进入“活动三”的学习。教师适当强调工业造型设计创意效果表现的要求,在作品分析过程中,突出在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下,体现产品的形、色、质等诸多要素的最佳组合,通过经典图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来加强学生对表现技巧的认识。提示学生注意把握产品效果图绘制的一些表现方法与技巧要点。然后,布置学生独立设计一种家用电器,画出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最后可以让每组学生自己集体评出本组的最佳设计创意表现图,并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及展示。

  四、教学选择

  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域,学生对家用电器的日常认识或许只是停留在老式台灯、电扇、电话机的阶段。学校附近也不会有可以支持进行市场调查的电器市场,现代都市涌现的许多新型电器难以进入学生的视野。对此,教师可以直接从台灯等最常见的电器设计入手,甚至就是泛指照明用具设计等更加普遍的电器产品也可,省去市场调查的活动环节。

  即使在此种教学条件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还是可行的。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每组学生直接对自己家里使用的电器进行绘制后,征求家长对电器使用的看法,根据教材p10提供的表格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参照前面提示的教学思路展开教学活动。

  对于绘画工具严重缺乏的地域,教学中只需要求绘制产品设计创意铅笔稿的阶段,教师可以针对铅笔效果,适当提出些画面美化的技法,比如:把产品草图的外轮廓线加粗强调,运用侧锋线条在体块转折处加强两个块面的明暗对比等。

  五、教学建议

  本课两个课时的课堂教学时间应该主要是教学总结与交流时间,把大量的学习活动内容安排在课前布置完成。把握这点是教师赢得教学主动的关键。

  “活动二”的相关课堂教学如果建立在学生已经课外完成了“活动一”的市场调查活动,并已分小组画出了改良设计稿的基础上,那么,课堂教学就可以变成教师引导学习小组之间更有意义的教学讨论了,教师将拥有更多教学引导与评价的空间,根据小组市场的调查分析介绍与创意稿的绘制情况,总结各个学习小组“活动一”的活动开展情况,而且在此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大家的共同讨论,势必会更加完善各个小组原有的改良设计构想,学生还会有较充裕的时间再去加工、完善原有的创意稿,这个过程将极大地强化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需要进行设计的意识。如果把学生的家电市场调查分析带到课堂教学中来,再去绘制改良设计的创意稿,那么45分钟内学生很有可能就仅仅只能完成这些初始状态的学习任务,严重缺乏教学双边的反馈与交流。这样,教学就基本上失去了活动设计本身的价值,退化为简单的自由绘制一个产品构想了。

  学生作业练习形式在原则上可自由多样化。但是,面对单位课时的教学目标而言,“活动三”的设置是试图在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上能有所突破,因此,“活动三”的产品设计效果稿比“活动二”的产品设计创意草稿应当适当考虑一些表现技法要求上的梯度递进。

  教学过程中,教材上运用马克笔工具(或者水彩笔替代)绘制的方式最为简单易行,适合作为一种基本的表现技法向全体学生推荐。教师通过对比分析几张马克笔绘制的家电产品效果图,注重总结此种方法绘制的基本技巧要点,可以在单位时间内迅速提高整个班级教学的技法表现水平。尤其在“活动三”的动手练习展开前,先以马克笔工具为例,强化一种工具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的基本技法是很有必要的。

  “活动二”的改造设计作业是在“活动一”的主动学习探究过程中产生的,可以看成是一种尝试性的设计,应重在学习的过程评价。而“活动三”的设计作业是在相关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作业的评价应有一定技术评价指标要求。评价可以将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相关评价结合起来。

初中美术教案8

  一、教学目标:

  通过立体组合的设计,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增强敢于创造的信心,体会创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设计的美感。通过调研、研讨、设计、制作,去感受生活用品设计的美感。本课重点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设计的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教学难点:

  立体设计。既要考虑生活用品的使用功能,又要使设计既美观又有新意,这些对学生来说确有一定的难度。设计中需要立体构成的知识、纸工制作的技法及色彩搭配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五、教学材料:

  色卡纸、剪子、胶水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有的我们会认为很精美,有的我们也非常熟悉如(台灯、茶壶、桌子、椅子、家具等)有没有同学想尝试着将这些物品自己设计制作出来呢?(出示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授:

  应当首先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生活中日用品如(台灯、餐桌、茶具等)对所选定的对象进行一下分析首先确定它是由几部分组成,想象一下每部分的.展开图是什么构成例如台灯是由灯罩、灯架、灯座以及电线组成将每部分的展开图画在相应的卡纸上。然后,根据图纸进行剪裁和粘贴。

  (3)注意事项:

  所做物象为立体的画图纸时应考虑全面。

  (4)教师帮助指导学生

  七、小结:

  本课制作比较困难复杂,学生应有很强的立体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解决这个难点,需要我们探讨。可以进行尝试抓重点、缩小范围、降低难度、开阔学生得眼界等教学方法。

  八、作业:

  将所做物品各部分的平面展开图画在色卡纸上。

初中美术教案9

  主题:表现自我的绘画

  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工具,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内容:

  1.绘画基础知识:色彩、线条、透视等。

  2.绘画工具的准备:画板、画笔、颜料等。

  3.绘画技巧的学习:透视、比例、阴影等。

  4.绘画作品的创作:让学生自己选择主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一些有趣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绘画技巧和工具。

  2.问学生:你们知道有哪些绘画工具吗?学生们会回答一些,然后引导他们说出更多常用的绘画工具。

  二、学习绘画基础知识

  1.让学生观察一些静物或风景,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色彩和线条来表达他们的感受。

  3.引导学生学习透视和比例等绘画基础知识。

  三、学习绘画技巧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个主题。

  2.让学生使用不同的绘画技巧来表现这个主题,如阴影、高光、色彩对比等。

  3.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透视和比例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四、创作

  1.让学生自己选择主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2.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3.让学生自己挑选作品,展示给老师和其他学生。

  五、总结

  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绘画知识和技巧。

  2.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绘画艺术。

  3.让学生写下他们的绘画感受和想法。

初中美术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小区

  小区是人们生活聚居场所,是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区域。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下:04课 小区小区的规划、建设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怀恋、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不断完善,小区更是对未来的理想的不懈追求。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下:04课 小区以及综合·探索领域的具体要求,本单元的课程为教育学生关注小区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帮助学生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美好生活。

  教材首先从小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经济和人文等方面提供学生思考的空间。以小区的照片引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从平面示意图的表现进一步有序地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空间,住宅、学校、古建筑等从小区的区域划分、建筑的不同功能到人文情怀的渗入,为教学提供了相关素材。

  学习活动的设置以为小区命名的活动形式展开,从对小区的整体认识出发,用简洁的形象,明确地表现小区的特征,为后续的学习活动确定主题。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社会考察,讨论研究小区的现状和发展,设计规划方案。教材以详细的图文资料,为选题、设计思路以及平面设计图的绘制做出示范。最后,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小区规划模型,把设计思路付诸现实,以此完善体验探究、创造的过程。

  评价建议设置了具体的评价指标,对学习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资料库提供了有关环境设计的专业知识,吸引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关注。

  学习大空间就乡村规划、城市公共设施等方面提供了选题与素材,激发学生关注更为广泛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

  学会平面规划示意图的绘制方法,掌握规划模型基本的制作方法,并运用于规划设计。

  能够和同学互助合作,共同完成规划设计和制作等学习任务。

  能够了解所在居民小区的规划和功能以及人文背景,更加关心和爱护生活环境。

  三、教学思路

  1.教学内容的确定

  篇首小区景色的图片用于教学导入,在教学中最好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小区的图片和平面示意图替代,使学生能够将实地印象运用干规划设计与制作。

  教材设置的未来小区的设计思路作为学习指南,从小区的整体布局、美化以及文化特点的体现等方面提出要求,并列举各种表现方法,为学习活动提供了范式和参考。教学中还可以考虑采用剪贴形式,用色块表现,用局部图片加以示意。

  教材呈现的制作步骤为制作活动提供帮助,教学中需要加以演示说明。

  对教学任务的要求可以参照“评价建议”中列举的内容制定指标。

  2.教学准备

  有关小区的平面挂图;小区的景观及各种服务设施的照片资料(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准备影片资料,制作);绘制规划图的工具:圆规、直尺、三角板、铅笔和色彩工具等;制作模型的各种材料:剪刀、小刀、胶水、海绵、泡沫塑料板、塑料片等。

  3.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活动引发学生对生活环境的关注,在更为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设计规划自己的生活环境,将想像与创意付诸表现,在探索实践中加深对美术的认识。

  教学策略的整体思路是设计小区名——规划小区整体方案——制作小区模型。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教学重点有所选择的侧重。以团体活动形式开展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增进协作意识,由小集体到大社会的转换更能使学生认识到人与社会的关系,只有积极创造、互相合作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第一课时可从设问的形式进入教学情境, “介绍你居『主的小区,它有什么特点?还应增添什么?理想的小区模式是怎样的?画出你家周围的平面分布图……”带领学生重新审视周边的小区,从居住环境、交通、小区的设施如商店、学校、游乐场所、绿化等方面讨论。可以组织学生自我评价自己居住的社区,找出它的特色,并命名,展开教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强调小区的基本功能和规划原则、注意事项,尤其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其中的重点。课后可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现代社区建设的大体动态和最新理念。

  第二课时就学生的社会调查展开讨论,确立小区的主题应以人为本。小区的功能(住宅、交通、医疗、购物、休闲娱乐、消防治安等)、风格(建筑、景观、公共设施等)、文化(当地文化习俗、遗迹、学校、广场、公共场所等)都应该考虑进去。讨论可采取竞争的方式进行,小组代表阐述调查结果,小组拟定的设计方案的重点是什么?有什么特色?结合教材设置的设计方案谈一谈人与自然、社会的依存关系。人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要求、考虑,小区为人们提供的应是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舒适的场所。同时还应强调小区的时代感、历史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和人的返璞归真的享受。从自然景观的协调、美感出发启发按学生自己的理解去装扮我们的家园。

  通过范式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学习平面规划图的绘制方法,运用有关地图的知识,了解比例、方位、图例以及绘图方法。设计图示标志,表现道路、绿化、学校、广场、公共场所等。分组选择不同方式(包括手绘和剪贴)进,行表现,绘制平面规划图。

  第三课时制作小区模型。小组分工合作,根据已确定的小区方案,制作方案不必求全,只要求尝试体验过程和制作质量。选择合适的工具和制作材料进行制作。各组的模型以表现小区局部区域为主,最后汇集为一个大模型。课堂的模型制作应力求简洁、概括,注意整体的结构和布局,注意造型与材料质感和色彩的协调。立体造型的点、线、面在模型中的综合运用,材质运用中对于树、房屋、草地、水池、道路、路灯等不同质地的表现都需在教学中强调出来。

  教学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制作结果,要以发展的眼光激励想、确定阶段,学生对生活环境的关注程度和积极参与的热情与否;另一方面是制作阶段对于结构、层次、空间、材质、色彩等构成因素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展开,可采用模型展览的形式由学生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四、教学选择

  本课制作规划模型的学习活动难度较大,所需工具材料、制作场地要求较高,占用课时太长,实施教学有一定困难。可以考虑与学习大空间中公共设施的内容设计对换,将教学重点放在规划设计图上。

  规划设计图的表现方法也可以多样化,如我国古代的地图就常采用绘画方式,具体地点和完整布局并茂,详尽而生动。再如平面布局与照片图示结合的拼贴简洁明了,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五、教学建议

  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本课编写所期望的目标。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居住环境,通过日常生活中印象深刻的所见所闻,引起他们对小区环境的关注。如居住环境的新旧对比、住宅的造型和色彩、标志性建筑、绿化带以及环境与心情等话题。收集学生在所居住的小区的留影,或拍摄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图片用于教学,更能够引起他们对课题的兴趣。规划图制作之前,应该有一些草图。通过小组成员的综合优化,再绘制正稿,这样做既可以提高作业质量,又能够培养协作意识。

  设置真实的设计用途,在平面图上假设河流、湖泊或道路作为地形条件的限制,让学生根据客观条件进行设计,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也可以考虑以改变小区环境为题,通过调查绘制小区平面图,通过讨论对现有布局进行改变,设计规划新的小区布局。

  提示学生在作图过程中运用几何知识,诸如用圆规画对称图形、等分圆周、中轴线的运用等等。规划设计的教学范图最好能够呈现绘制过程。手绘挂图运用剪贴方式,示范时逐步完成。也可以使用胶片分层演示。展示多种建筑、树木、花园、汽车等俯视图,帮助学生感受特殊角度的图形,有利于对平面图的认识和理解。规划模型的重点应呈现规划布局,房屋建筑的造型要简化。先用泡沫塑料切出简单的几何体,再稍作挖切即可。

  泡沫材料的切割最好使用加热的钢丝,不仅切割效果好,而且比工具刀安全。切割台的制作需要一个木架、一根钢丝和一台自耦变压器,可以请物理老师协助解决。

  材料的选用可根据当地的条件和代表当地特色的材质进行制作,就地取材,选用当地最常见的高粱梗、树枝、石头等进行制作。

  在教学组织上可以采用认识小区——设想小区——设计小区——制作模型的构思进行。学习活动还可以采用设计大赛的形式展开,给小区设立一个主题,既有利于学生抓住小区的设计主旨,又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使其积极地投入其中。

初中美术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招贴的含义及类型,掌握招贴的设计要素与设计方法,能够运用手绘的方式设计一张校园招贴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能够掌握招贴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一件手绘招贴设计,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加深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养成热爱校园的美好情感,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手绘招贴的设计方法。

  难点:设计一幅有创意的校园招贴。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以谈话的方式提问学生:十一期间大家都看了什么电影?是通过什么途径注意到这些电影的呢?(《中国机长》同学推荐、《我和我的祖国》电影的海报)那同学们都在哪里见过这些海报呢?(电影院门口、公交站、写字楼墙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些出现在公共场所、广泛地传播信息的视觉传达媒体被称之为“招贴设计”。那招贴设计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呢?从而引入课题《校园招贴设计》。

  活动二:描述分析

  1.分类

  (1)教师提问:招贴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试着说一说自己印象深刻的广告及其所运用的表现方法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招贴的表现方法主要有绘画(水彩、水粉、马克笔等)、摄影、剪切拼贴或电脑制作等多种表现形式。

  (2)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各式招贴设计作品,并组织学生欣赏作品并参与“分类大师”的活动,同时提出问题:这些作品根据内容可以如何进行分类?

  学生发言,教师补充:招贴的类型主要有政治类、文化类、公益类、商业类、娱乐类、比赛类等。

  2.元素

  (1)教师出示作品《红天鹅》《“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广东省艺术节》等,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招贴设计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它借助图形图像、文字、色彩等元素,向公众传达信息,从而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

  (2)教师出示作品《“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引导学生思考:该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抢答得出:《“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是中国举办的大型国际汉语比赛,在中国与世界各国青年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心灵的桥梁。并顺势引导学生探究:作品中的“桥梁”是通过什么进行表达的?以小组方式进行探究。

  学生相互交流并回答,教师总结:图形是丝带,像桥梁一样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联系起来。同时组成数字“10”,表示“第十届”比赛,突出“校园”这一主题,视觉冲击力强;文字是“友谊桥梁、心灵交响”,言简意赅突出“桥梁”的主题;色彩以代表中国的红色、黄色为主,体现出中国作为主办方,明亮艳丽,引人注目。从中也可得出招贴设计的原则:图形、文字和色彩都是服务于主题的,招贴设计要注意突出主题。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校园艺术节”为主题进行创作,向学生演示自己的制作步骤。

  1.确定招贴文字内容及创意图片;

  2.设计主图的大小和位置;

  3.设计主标题文字及说明文字;

  4.调整完成。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请同学们以“校园艺术节”为主题进行招贴创作,创作时间为20分钟。教师巡视指导(从设计的创意、色彩、图形、文字等方面进行)。

  2.完成作品后,举办“校园艺术节”招贴设计大赛,请同学自愿分享自己的成果。其它同学从设计的创意、图形、色彩、文字等方面,互相评价学生的作品。(如《艺术节》:创意——将售卖、音乐、摄影等局部图组合在一起,并配合彩虹般的色带,充满艺术气息;色彩——黑色的背景与彩虹般的色带形成对比,视觉冲击感强;图形——形象鲜明,突出主题;文字——中英文结合,主次分明。)

  活动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与教师一起总结升华:校园是我们每天学习、生活的地方,我们应当观察、留意校园活动,关注校园文化,用自己的学识弘扬校园文化。

  2.课后请学生搜集更多形式的招贴设计作品,下节课交流分享。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案12

  教学目标:

  1、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之美,初步了解自然色彩形成的原因与规律。

  2、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3、在临摹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教学重点:

  1、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2、在临摹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

  1、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2、在临摹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用具:

  图片、课件。

  学生用具:

  颜料、纸等。

  学生预习:

  课前自己收集的风景画作品及风景照片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演示导入: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改变一个白纸盒的颜色。(光源色,环境色)

  2、师生共同总结:白色物体的受光面受光源色的影响,背光面受环境色的影响。

  3、提出问题:如果景物的固有色不是白色,而是其他颜色,它的色彩会发生变化吗?

  4、教师对风景画中同一景物的受光面,背光面和中间面的色彩分析并总结规律。

  受光面:固有色+光源色

  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背光面:固有色+环境色

  5、请同学上讲台演示水粉色彩调和的方法。

  6、学生练习调色,教师辅导。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欣赏油画《迷人的夏日》(总结:不同的色彩对比和笔触能体现作者的心境情绪,也能给观者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2、欣赏不同意境的画面,总结绘画步骤。

  A、安排构图。

  B、画出主要色块。

  C、适当补充和调整细节。

  3、学生选择图片,选择合适的构图方式,运用水粉工具绘制一幅色彩风景画。教师随堂辅导。

  4、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5、展示学生作业。

  6、展示各个艺术流派的风景画,初步比较一下不同的表现手法,为《绚丽的阳光》一课做铺垫。

初中美术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印象派产生的时期、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

  2.通过作品欣赏、知识讲解、笔法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感悟印象派作品光与色的关系,尝试运用丰富的笔触表现景物的色彩变化。

  3.激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课,教学内容安排一课时来完成。教科书通过对印象派画家及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印象派的产生时间、背景,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层面:(1)印象派的概念;(2)印象派的主要画家;(3)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感受;(4)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表现技法。教学中,让学生领略到印象派探索的原则和表现形式,分析光与色千变万化的依据,以及各个艺术家的`作品风格特色。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体会印象派作品对光与色的感受。

  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作品,准备好画油画的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印象派画家的相关画册。

  教学过程

  1.尝试表现,新课导入。

  (1)今天天气如何?(阴天,下雨?···)有没有关注上学途中的景色?(太阳很好,朝霞很漂亮;阴天,暗沉沉.的;有雾,景色看不清??)能不能用一分钟时间把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色用色彩表现来?展示学生的画作,让学生讲讲他看到的景色以及对色彩的感受

  (2)l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有一批画家,他们的绘画也注重对景物光和色的视觉感受,你们知道这个画派吗?引出课题:《印象派的画家们》。

  2.引导欣赏,分析深人。

  (1)出示莫奈《卢昂大教堂》系列作品,这几幅画在色调上有什么变化?画家画的是同一座教堂吗?那为什么色彩上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

  (2)出示三棱镜的展示图,师生分析,光通过三棱镜后,由白光分解成彩色光谱。

  (3)教师总结:

  莫奈根据这一原理,研究出光线与色彩的关系。画家为了更真实地表现自然界中光与色的变化,探索了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所呈现的光色变化。

  (4)出示作品《日出·印象》:你觉得这幅画画得好吗?如果你是评论家,请你评一评这幅画。教师从表现方法上进一步引导(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什么时间?天气如何?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光与色的关系人手,了解作品对光与色的客观表现。

  (5)教师总结:《日出。印象》描绘的是法国北部勒阿佛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的印象,它采用速写的方法,与传统风景画细腻的画法显然不同。当它公开展出时,当时的艺术批评家勒鲁瓦发表文章,以这幅画的名称来讽刺与莫奈作品相同风格的绘画为“印象派"这一本意为嘲讽的名称,恰好符合立志革新的莫奈等画家强调真实地表现客观对象瞬间印象的艺术主张。

  3.欣赏作品,加深体会。

  (1)出示西斯莱的作品《马利港的洪水》。作品描绘了什么景色?给你什么感受?画家是如何表现的?

  (2)出示德加的作品《舞台上的舞女》。作品的光源来自哪里?给画面带来了怎样的色彩感受?

  (3)出示雷诺阿的作品《拿喷壶的女孩》。画面中哪个地方最吸引你?画家是怎样表现的?

  (4)雪给你什么感受?描述一下下雪时的情景。雪给印象派的画家毕沙罗什么感受呢?展示毕沙罗的作晶《歌剧院大街:清晨雪景》。请学生说说画家是用了什么色调来表现清晨雪景的,飘飘扬扬的雪又是如何表现的?(5)将几幅作品的局部放大,让学生找找作品中用笔、用色的共同点,并进行总结。教师总结:印象派在色彩运用上采用了色彩并列的画法,画面中出现了明照的笔触,欣赏印象派绘画时需要在一定距离J't、去观看,这样才能将并列的色彩通过观者的视觉融合,使色彩,短得和特丽明亮,-

  4.尝试表现,技法体验。

  (1)展示莫奈的《睡莲》,让学生分析画中不同的笔触,并说说这些笔触用在了画面的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

  师生总结:点的笔触一一睡莲;竖的笔触——水面;横。的笔触——远处莲叶;醢线的笔触——近处莲叶。笔触变化丰富,因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

  (2)将课前对早晨印象习作进行再创作,尝试运用不同的笔触,表现出不同物体在光照下的色彩变化。

  5.知识拓展

  印象派作品欣赏。

初中美术教案14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工艺美术的特点,培养发现、感受、鉴赏、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掌握工艺美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阐述工艺美术的一些基本概念,重在理解它们之间关系,并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创造工艺美术品。

  课前准备:布置一个工艺美术展览室,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观看录像——发现

  观看工艺美术的录像(有音乐无解说词)后,师:“刚才看到的属于美术的哪一大类?”学:“工艺美术”。

  二、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课题就是《工艺美术的特点》”(多媒体投影屏展示)

  三、学生自学——探索

  师:“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研究是什么?(屏幕展示)请同学们看课本找出答案。”学生看书自学后回答:“是实用和美观。”“实用具体指方便、舒适、安全;美观指造型、纹饰、色彩、材质、技艺。”(屏幕展示)师:很对,由于技艺专业知识较强,本课不作研究,今天,我们着重了解美观中的“造型、纹饰、色彩、材质”这四个方面。”

  四、课件、实物展示——感受、探索

  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展示造型、纹饰、色彩、材质的变化,采用了动画、3dmax立体造型、360度旋转形式,画面有趣、生动;教师精选实物分别给予说明。学生感受深刻。

  五、参观展览——鉴赏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设计工艺美术品(全班分8小组、4小组设计“文具盒”,另4小组设计“丹阳黄酒酒瓶”,要求符合工艺美术的特点,创意新颖,不能抄袭。每小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发言,并展示单线勾勒的简易设计图。同学们带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展览,在鉴赏众多工艺美术品的同时,启发产生了将要设计的工艺品的形状。

  六、小组讨论——创造

  小组在观看展览的'基础上,展开热烈的讨论、争论、创造思维不断交流,启发。

  七、大组发言——创造、启迪

  小组代表上讲台发言,谈自己的创意指导思想,谈具体的“造型、纹饰、色彩、材质”的设计,由于同一内容有4个小组发言,大家的创造设想又进一步得到广泛深入的交流。精彩而新颖的设想,巧妙而奇异的构思,不时博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挥。有的代表在发言中说“同组其他人还有更精彩的设想,不能局限于代表发言,而应让他们自由发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

  八、教师小结——理论、激励

  师:由于时间的关系,同学们的创造设想可以通过课后书面作业的形式交来。下面我们请大家观看两组工艺美术精品,一组是由我校校友,现深圳大学美术系李亦文主任制作的竹子做的盒、筒、铲等实用工艺,一组是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吕存的乱针绣,即正则绣,是美术大师吕凤子传授流传下来的,远看就是一幅油画,近看是用交错的彩线绣出来的,是一种陈设工艺。工艺美术范围很广,凡是以实用或陈设为目的,按照美的原则,设计制作的物质产品都是工艺美术。一件好的工艺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它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着希望,并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取。

初中美术教案15

  一、教 材 分 析_长河漫步

  课题《长河漫步》明示了编者的意图。本单元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要求,通过对彩陶、青铜器、兵马俑以及古代绘画的欣赏,长河漫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历史发展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美术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漫步”中学习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长河漫步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审美特点的探究兴趣,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教材列举了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同时考虑到不同门类和不同形式。彩陶部分提出早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彩陶纹样的分析,帮助学生揭示艺术起源与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之间的种种联系;青铜器和兵马俑的介绍,将象征和写实的不同艺术表现风格的社会性呈现出来,调动学生综合运用历史文化知识进行审美体验;古代绘画部分尽可能地选用了不同形式、题材的绘画作品,内容包括人物、山水、花鸟,工笔、写意,风俗画和文人画等等。通过这些作品在视觉美感上各自的鲜明特点,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也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不同切入点。以下将课本呈现的材料作简略分析: 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1课 长河漫步

  1. 彩陶纹与青铜器纹饰之间的联系

  彩陶纹样内容分别和不同氏族的现实生活或巫术仪式发生联系,如猪纹、鸟纹之于河姆渡人,鱼纹、人面纹之于半坡人那样。彩陶纹样中有写实的也有抽象纹样,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抽象纹样大多是写实纹样变化的结果;青铜器纹样中的饕餮、夔、龙、凤等为想像中的神异动物,这些纹样更具有装饰性,常常对称排列,教材上的鸟纹和凤纹可以看出这种变化。青铜器也有和彩陶纹相同的几何纹,如云雷纹、圆涡纹、回纹以及方格、三角等纹饰,常常作为陪衬的底纹。

  2. 彩陶、青铜器具有象征意义的纹饰与兵马俑的写实风格比较

  彩陶、青铜器的纹饰具有象征意义和装饰性,一是纹饰都依附于器物,或本身就是器物的造型。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不同社会的意识形态。彩陶纹样与不同氏族的现实生活或巫术仪式发生联系,带有神秘色彩,表现了对自然神灵的敬畏和崇拜。青铜器纹饰作为祭祀的“礼器”,多半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这些纹饰既有历史的继承,又有时代的特点。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祇。秦陵兵马俑则不同,它没有诉诸巫术鬼神的作用,而是通过强大的军阵逼真的'塑造,来显示一代君王的雄才大略。

  3. 古代绘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特点和气韵生动的审美原则

  在教材呈现的绘画作品中,用线的特点各有不同。如《朝元图》的圆浑稳健,《芙蓉锦鸡图》的细密精致,以及《荷花水鸟图》的淋漓酣畅。帮助学生比较不同作品的风范,体会其中的气质、韵律,加深对传统绘画用线的理解。 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1课 长河漫步

  4. 象征意义在古代绘画作品中的体现

  《人物龙凤帛画》中的龙凤引导死者的灵魂生天。《芙蓉锦鸡图》以锦鸡斑斓的色彩象征“五德”,宣扬封建的伦理思想。《荷花水鸟图》“白眼向人”的鸟,鲜明地传达出画家傲兀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二马图》则以寓意手法抨击了社会的不合理现象。

【初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美术教案[精选]05-16

初中美术教案04-25

初中美术教学总结-初中美术教案08-05

【推荐】初中美术教案11-26

初中美术教案【精】12-03

【热】初中美术教案12-05

【精】初中美术教案12-06

【荐】初中美术教案11-28

初中美术教案【荐】11-27

初中美术教案【热门】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