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05-26 13:31:23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页的例5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去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他们在画画,其中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自由发言。(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3)小组交流讨论。

  ①应该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人?

  ②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③选派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男生人数:

  14-5=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

  9+14=23(人)

  (5)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系。

  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6)提问:你能用一个算式直接求出美术小组的人数吗?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5+14=23(人)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教材32页“做一做”,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

  (2)练习六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3)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全课总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男生人数:14-5=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

  9+14=23(人)

  14-5+14=23(人)

  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课本第39-40页复习1~7。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含义,了解乘法口诀排列的一些规律。

  2、使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

  教学重点:

  让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发现并提出身边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1~6的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要求小朋友能熟练地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还要能用这些口诀很快地进行乘法口算。

  二、复习。

  1、复习第1题

  出示题图,学生独立观察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复习第2题。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这是我们学过的1~6的乘法口诀,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口诀吗?(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2)学生对照口诀放大表,横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横着看,口诀的排列与我们学习时的顺序一样,第1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2行是2的乘法口诀,第3行是3的乘法口诀,……一行一行排到6的乘法口诀。

  请小朋友一行一行背一遍。

  (3)竖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竖着看,每一行中口诀的第一个数相同,第二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也就1个几1行、2个几1行……这样排列的。例如第一行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第二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

  请小朋友竖着一行一行背一遍。

  (4)拐弯看(要说明先横后竖地读),每一组口诀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拐弯看,先横后竖,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都是与2有关的口诀,也就是2和1、2和2、2和3……相乘的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都是与3有关的口诀,也就是3和1、3和2、3和3、3和4……相乘的口诀。

  请小朋友齐着拐弯试背一遍

  (5)师生共同对口令。

  3、复习第3题。

  竞赛的形式同桌同学两人一组,比比谁先过河;比两次,使每个同学都能练习到两组题。

  4、复习第5题。

  在写出得数的算式里填写运算符号,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之后组织交流,讲讲是怎样想的'?

  5、复习第6题。

  填方框里的乘数,由于只学到6的乘法口诀,所以方框里暂时填1~6个数,要求学生说出所填乘数,所得的积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第一题可按横着背的6的口诀的顺序想,后面两小题可以按拐弯背的顺序想。)

  6、复习7。

  引导学生弄清图意,交流后独立解答,集体汇报订正。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与同学一起分享一下吧。

  乘法口诀

  板书设计:

  1×2=2 一二得二 2×2=4 二二得四

  1×3=3  一三得三  2×3=6 二三得六

  3×3=9 三三得九 1×4=4 一四得四

  2×4=8 二四得八 3×4=12 三四十二

  4×4=16 四四十六 5×1=5 一五得五

  5×2=10 二五得十 3×5=15 三五十五

  4×5=20 四五二十 5×5=25 五五二十五

  1×6=6 一六得六 2×6=12 二六十二

  3×6=18 三六十八 4×6=24 四六二十四

  5×6=30 五六三十 6×6=36 六六三十六

  教学反思:

  学习完本单元,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节课进行回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注意检查学生对乘法的含义是否都清楚,乘法口诀是否记熟,有效督促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巩固。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通过几个几就是几的几倍,明确倍用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2、会看图并根据事物之间存在的倍数关系用乘法算式正确表示。

  3、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观察与比较的能力。

  4、初步体验数学简洁美。

  2.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倍,理解和掌握用倍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2、一份数的确定。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 新授引入

  1、 课前练习

  师:填一填

  (1)2+2+2+2+2 表示( )个( ) 乘法算式( )×( )

  (2)8+8+8+8 表示( )个( ) 乘法算式( )×( )

  生回答。

  小结:5个2就是5×2、4个8就是4×8。

  2、 情境引入

  师: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艘黄船,2艘绿船,3艘红船,一共有6艘船。

  生:每艘船上都是3个人。

  生:绿船的人数是黄船的加倍。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倍”

  (出示课题)

  二、 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

  1、 师:我们来仔细观察这些小船。

  (1)出示:黄色船

  师:黄船有一艘,船上有3个小朋友,我们就可以将黄船上的人数看做1份。也就是有1个3,所以,黄船上的人数用算式表示成:1×3=3。

  1个3也可以说成是3的1倍。3×1=3(人)。

  (2)出示:绿色船

  问:

  ①这里有几条船?每船几个人?

  ②每条船上的人数和黄船上的人数是一样的,所以可以把绿船上的人数看成几份呢?是几个几?

  生:看成两份,每份3人,2个3。

  师:

  ①绿船的人数用算式怎么表示?

  生:2×3=6(人)

  ③一艘船上的人是1份,2艘船就是2份,也就是绿船上的人数是黄船上的几倍?

  生:2倍。

  师:也可以说成3的2倍。算式也可表示成3×2=6(人)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生:绿船上的人数是黄船上人数的2倍。2个3也可以说成是3的2倍。绿船上的人数:2×3=6(人)或者3×2=6(人)。

  (3)出示红船

  师:还有红色的小船。你们能不能按照刚才的样子,说说看,红船上的人数是几份,几个几是几的几倍呢?小组合作一起试一试。

  汇报交流

  强调:3个3和3的3倍的乘法算式都是3×3。

  师:请小朋友仔细读一读,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汇报。

  小胖总结:4个3就是3的4倍。

  5个3就是3的5倍。

  6个3就是3的6倍。

  熊猫总结:几个3就是3的几倍。

  师:那么你能说一说划船的总人数是几的几倍吗?

  生:总共有6条船,每条船有3人。一共有6个3,划船的总人数是3的6倍。一共有18人在划船。

  小结: 几个3就是3的几倍。

  算式表示:几×3或者3× 几。(板书)注:上下对齐。

  探究二:

  师:请小朋友们独立完成书上19页的题2。

  说说转杯中人数的倍数关系。

  师:这里把什么看成一份?

  生:一个转杯里的人数看成一份。一份有4人。

  生汇报。

  注:4的`3倍,算式表示是:4×3=12人

  师:从转杯车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几个4就是4的几倍。

  几个4算式表示:几×4;

  4的几倍算式表示:4×几。

  两个乘法算式是可以互换的,并且结算的结果是一样的。

  探究三:

  出示书上19的绳子。

  师:这里有一根的绳子,小朋友们看,用250px的尺量一次。一共量了几次?

  生:6次。

  师:一次10厘米,一共6次。你能说清楚这里面的倍数关系吗?在数学书上填一填。

  生独立完成。

  生汇报。

  小结: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倍。首先要确定多少为1份,每1份有几个。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个几也就是几的几倍。

  三、 练习与巩固

  课内练习一

  师:请你独立完成这三组练习题,看谁最快最正确。

  生汇报。

  课内练习二

  师:小胖,小巧,小丁丁他们去超市买黄瓜。

  黄瓜两根一捆出售。请你根据要求填空并和你的同桌说说。

  学生讨论。

  生汇报。

  师:我们先把小丁丁买的黄瓜数看成一份,一份2根。

  生:小胖:2的6倍。2×6=12(根)

  小巧:2的5倍。2×5=10(根)

  小亚:2的3倍。2×3=6(根)

  师:把小亚买的黄瓜数量作为一份数,小胖买的数量就是小亚的?

  生:两倍。小亚买了6根,小胖是他的2倍。6×2=12(根)

  师小结:所以当我们计算倍数的时候,要看清楚,我们的一份数到底是几?一份数不同,产生的倍数也就不同了。

  课内练习三

  画一画

  圆有6个,五角星是圆的2倍,圆是三角形的3倍。

  学生独立操作。

  学生汇报。

  师:画三角形的时候,我们要怎么考虑呢?

  生:要倒过来考虑。圆是三角形的3倍,圆有6个。我就想6是几的3倍?

  师:对了,我们要搞清楚,这里的三角形变成了一份数,圆是它的3倍。我们得到这样的算式:三角形×3=6,所以三角形是2个。

  课堂小结

  本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几个几还可以用一个数的几倍来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倍,一定要搞清楚一份数是多少。

  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11页、第12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第9单元 总复习

  第3课时 长度单位 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第3题和练习二十五,第12题102页第5题和练习二十五第9--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解时间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时间的认知,知道时和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1时=60分,能准确地读出时间;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难点: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做规划;会量线段,会画线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认识时间

  (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1.观察讨论。

  (1)教师出示教材第101页第3题的实物钟面。

  师:这些实物钟面上的时间各是多少?你能读出它们吗?

  (2)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根据自己以前学过的关于时间的知识读出实物钟面上的时间。

  小组内进行讨论,看读出的时间是否一样。

  (3)组织全班汇报结果,教师总结,给出正确答案。

  2.回答问题。

  师:钟面上有多少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里面又有几个相等的小格?

  生:钟面上共有12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中有5个相等的小格。

  师: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几圈?是多少分?1时等于多少分?

  生: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1圈,是60分。1时=60分。

  二、复习米和厘米 。

  1.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

  (1)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①学生比画。

  ②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哪些物体大约长1厘米?

  (2)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板书:1米=100厘米)

  2米=( )厘米 400厘米=( )米

  3米=( )厘米 700厘米=( )米

  (3)完成教材第102页的第5题。

  (4)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2.量、画线段。

  (1)看教材第105页第10题,估计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

  指名回答。

  (2)动手量一量,验证你估计得对不对。

  请同学们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小组同学相互检查。

  三、拓展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第12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时间的知识理解题意,采用互相讨论的方式写出时间或画出缺少的分针,教师给予评论。

  2.写出下面的时间。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9题。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同学们又有什么新的收获没有?

  五、同步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沪教版数学第三册P69-70。

  教材分析:《长方体的初步认识》是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从教材来看,“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由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物体,所以教材在一年级时已经使学生从直观上初步认识了一些物体的形状,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这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开端,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立体几何知识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从学生方面来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还不高,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方体的特征 ,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能动手搭长方体框架。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手、乐于合作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归纳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教学难点:

  1、长方体的12条棱不都相等。

  2、搭长方体框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模型、小球,小棒。

  教学过程:

  一、引 入

  1、出示长方体模型:生举例生活中 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2、揭示课题 师:关于长方体有许许多多的奥秘,你们 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索长方体的一些奥秘。(板书:长方体的初步认识)

  二、初步感知长方体的特征

  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师:小组合作,仔细看一看,用手摸一摸,说一说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是怎样的? (生回答)

  1)认识面

  ①电脑演示

  ②思考:

  a、长方体有几个面?

  b、长方体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c、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③生回答

  ④小结

  2)认识棱

  ①电脑演示

  ②思考:

  a、长方体有几条棱?

  b、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吗?

  c、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③生回答

  ④小结

  3)认识顶点

  ①电脑演示

  ②思考:

  a、一个顶点与几条棱连在一起?

  b、一个长方体有几 个顶点?

  ③生回答

  ④小结

  4)小结长方体的特征:一个 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 顶点。

  三、搭一搭

  1、准备工作:搭一个长方体要几个小球,几根小棒?小棒应怎样选择?(生回答)

  2、动手搭一搭。

  3、师生交流。

  出示:有8条棱相等的长方体框架,观察比较,有何异同?(生回答,教师补充板书)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填空

  2、判断

  (1)一个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

  (2)长方体的6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 ( )

  (3)长方体的12条棱都不相等。 ( )

  3、动脑筋:要搭一个完整的长方体框架,还需要几个小球?几根小棒?

  五、总结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课件演示回顾

  六、板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第8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62页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记住 6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 的乘法口诀。

  3、经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形式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6 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 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6的乘法口诀

  1、同桌对口令。

  2、师生互补口诀。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达到熟记口诀。

  二、指导练习第4~11题

  1、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用实物与给学生提出要计算的问题。先让学生理解图意,再口头表述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

  2、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一下是怎样想的。

  3、第6题混合练习。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给学生以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第7题练习1~6的乘法口诀。练习时,可以分组做问答游戏进行练习,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5、下面的游戏题,进行综合练习,先让学生算出得数,填在书上,看着说,再让学生背着说,看谁说得全对。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复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乘法有个系统的回顾,弥补不足之处。

  三、 补充题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求5个4的和是多少,可以写成5×4=20( )

  2)6+6+6+6+5可以写成6×5+5。 ( )

  3)两个因数分别是4和6,他们的积是10。 ( )

  [设计意图]此练习为了预防作业中会产生的错误,同时也提高了“用数学”的要求。

  四、智慧亭

  1、已知△×△=25 △+□=13 求△+△=( ) □=( )

  2、已知□+○=9 □×○=18 求□=( ) ○=( )

  [设计意图]在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发挥他们的聪明,从乘法入手去想。

  五、练习作业

  【教学反思】:

  提醒:

  新学期军训、分班卷、课本同步试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一、 教学目标

  1、能探究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

  2、熟练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关于6的乘除法;

  3、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问题解决。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6的.乘除法

  三、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倍和减半。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生:3的加倍是( 6 )。( 3 )是6的一半。

  师:说得很好。

  师:我们来看一个小动物。

  出示图片。

  师:你们知道一只蝉有几条腿?二只、三只蝉呢?

  生:一只蝉有6条腿。

  师:自然界中有很多昆虫都是6条腿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6的乘除法。(出示课题)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

  师:观察数射线,想一想每次跳6格,小兔跳了几次?各是几格呢?

  学生交流6的乘法口诀。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回答。(计算;推算;迁移)

  探究二

  师:你能根据乘法算式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和它的交换题吗?

  生回答。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师:怎么样可以很快记住呢?

  生回答。

  探究三

  师:我们来找兄弟姐妹。

  出示:五六三十

  学生交流。

  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找到的?

  出示:六七四十二

  探究四

  师:仔细观察,木头是怎样排列的?

  生:六根木头用同一种颜色隔开的。

  师:一共有多少根木头?

  生:6×9=54(根)

  答:一共有54根木头。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回答。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师:老师给你前半句,请你说出后半句。

  生抢答。

  师:你们厉害!

  师:能不能一起背一背6的乘法口诀?

  全班齐背。

  练习二

  师:熟练运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口答。

  生回答。小组开火车。

  师:你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

  生回答。

  练习三

  师:我们用今天学习了6的乘除法,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生:6×5=30(支)

  答:5盒这样的蜡笔一共有30支。

  师:你是怎么想的?

  (2)生:18÷6=3(个)

  答:每堆有3个萝卜。

  师:为什么用除法?

  生回答。

  练习四

  师: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合作,动动脑筋把这些空填上。

  学生交流。

  生汇报。

  师:你还有哪些填法?

  生汇报。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1、6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结果相差6。

  2、运用口诀可以计算有关6的乘除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标: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业根据主题图说出体育馆、商场、医院和邮局分别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学内容: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二、总结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1.试一试(小组活动)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会编3的乘法口诀。

  2、熟练掌握3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3的乘除法。

  3、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3的表内乘除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4×3 = 15÷5= 3×6+2 =

  3×4 = 24÷8= 5+10×3 =

  6×5 = ( )÷7=3 4÷2+8 =

  3×10= 45÷( )=5 10+80÷8=

  2、填空:

  (1)3的5倍是几?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是3的几倍?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知探究:

  1、感知--形成(在数射线上感知)

  (1)观察:每次跳几格? 揭示课题

  (2)写:画弧线、写几个几、写数

  (3)读:几个几、数、几个几是几

  (4)想:写乘法算式

  (5)观察:算式的特点: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大1,积大3。

  (6)编:3的乘法口诀(哪些已经学过了?编写时要注意什么?)

  (7)读:3的乘法口诀(1分钟即时记忆)

  2、运用--提高(在计算中提高)

  (1)抢答: 3×5= 3×0= 8×3= 9×3= 3×6=

  (2)视算:看口诀写算式

  三七二十一 三九(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笔算:P49/4 (第1、2列)

  3、看图说话

  每束花里有3朵郁金香,买( )束花,里面一共有几朵郁金香?

  三、练习提高

  思考--拓展(在应用中建构)

  1、二(1)班有24人参加环保活动,每组3人,可分几组?

  (1)怎样想?

  (2)怎样列式计算?

  2、窝外有3只小鸡,窝里的小鸡只数是窝外的.3倍,窝里有几只小鸡?

  (1)有哪两个量?

  (2)哪句是关键句?

  (3)读一读、怎样想?

  (4)列式

  3、49/4 3、4列

  4、看图列式:

  ①

  ②

  (1)怎样看?

  (2)怎样想?

  (3)怎样算?

  拓展:

  老师和17位小朋友去乘碰碰杯,每3人坐一个杯,要坐几个杯?

  四、总结归纳: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检测练习:

  基础练习。

  编口诀。

  3×3=( ) 3×6=( ) 3 ×9=( ) 7×3=(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把口诀填完整。

  一三( ) ( )得六 ( )十二 三八( )

  口算。

  0×3= 3÷3= 3×3+0=

  2×3= 15÷3= 5×3-3=

  12=( )×3 24÷3= 3×2+4=

  21=( )×3 9÷3= 3×7+5=

  巩固练习。

  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① 因为3×▲=15,所以35÷▲=7……………………………( )

  ② 1+2×3=9 …………………………………………………( )

  ③ 9-9÷3=0 …………………………………………………( )

  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① 三个星期一共有( )天。

  A.21 B.24 C.27

  ② ★★ ★★ ★★ 左图用下面哪个算式来表示?( )

  A.2+3 B.3×2 C.3+1

  应用。

  ①草地上有一群小朋友在野餐,每3人一组,7组一共有几人?

  ②小胖买了18块巧克力,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几块?

  ③暑假里,小丁丁每天做3道数学题,小丁丁2个星期做了多少道数学题?

  拓展练习。

  6×3÷3= 3×2+3×3= 0×3÷1= 12÷3×2=

  15÷3×4= 10×3-5×3= 4×3+6×3= 9×3-3×3=

  作业布置:练一练31页

  板书设计

  3的乘除法

  1个3 1×3=3 一三得三 3×1=3

  2个3 2×3=6 二三得六 3×2=6

  3个3 3×3=9 三三得九 3×3=9

  ……

  9个3 9×3=27 三九二十七 3×9=27

  10个3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学习内容】:

  课本P19例2、例3

  【学习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

  【学习重点】:

  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

  【学习难点】:

  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具】:

  实物投影、主题图、小棒。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2。

  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

  B、分小组交流想法: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

  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

  E、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F、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

  2、教学例3。

  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3、小结。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设计意图]:通过猜想、练习、交流总结,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5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指名汇报

  3、完成练习三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五、随堂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除数、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 通过乘法口诀的试商、比较、调商、定商的过程,感悟用乘法口诀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体验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及培养学生的探究、归纳能力。

  教学准备: 25个小圆片、练习纸、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

  1、口算:

  7×8= 14÷2= 3×7+5= 25+( )=71 ( )×6=48

  5×5= 25÷5= 6+4×8= ( )-62=19 9×( )=54

  2、( )里最大能填几

  ( )×8<25 ( )×6<55 82>( )×8 63>( )×7

  ( )×9<35 ( )×3<29 41>( )×7 57>( )×6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探究提高

  (一)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课题:今天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2、思考:25÷8=?

  (1)同桌讨论,并试一试

  (2)交流汇报

  (3)教师板书方法,明确书写格式

  (4)说说:做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板书:

  ①乘(用除数的乘法口诀)

  ②减(从被减数里减去)

  ③比(余数<除数)

  3、看书:小熊是怎样计算:21÷5=?说给同桌听

  4、计算:书本P57/42÷8= 30÷7= 21÷6=

  ①独立计算 (3人板演)

  ②师生讲评

  ③小结方法

  (二)探究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

  1、计算:

  2、观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想一想:( )÷6=7 ( )÷6=7……2

  4、小结(板书):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5、练习:练习册P42/2

  ( )÷6=7……2 ( )÷9=4……6 ( )÷7=5……4

  ( )÷2=8……1 ( )÷10=3……4 ( )÷5=8……4

  (三)探究计算与运用的关系

  1、出示:有36朵红花,每7朵扎一束,可以扎几束,还多几朵?

  2、出示:36÷7=?

  要求:

  (1)编一编生活数学题

  (2)说说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3、模仿练习:书P61/2

  3、练一练:练习册P42/3

  三、总结归纳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本领?

  作业布置:练习册P42

  检测练习:

  1、最大能填几?

  (  )÷5=6……(  ),余数最大是(  ),这时被除数是(  )。

  (  )÷4=7……(  ),余数最大是(  ),这时被除数是(  )。

  2、文字题。

  (1)70除以9,商几?余几?

  (2)除数是8,被除数是55,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①乘(用除数的乘法口诀)

  ②减(从被减数里减去)

  ③比(余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几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怎样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动手操作

  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

  1、学生操作摆桃子。

  2、汇报并认识“平均分”

  谈话:同学们,你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6个桃子可以分成3份,每份2个,可以分成两份,一份两个,一份四个,也可以分成两份,每份三个…… 那么,你们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的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

  小组或全班交流。

  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师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老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不仅帮助了小猴子解决问题,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3、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谈话:现在老师手上有8个桃子,要想把他们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再到黑板上摆一摆,分一分。分完后给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老师把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相出了不同的`办法,虽然分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是每一份分分得同样多,也符合了平均分的定义了。

  4、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再把8个桃子图片贴上去。

  谈话: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桃树,数一数树上有多少个桃子?如果老师想把它们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那么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呢?想一想!

  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

  找几个学生上黑板“摘桃子”分给其他同学,要求每人分2个,看有多少位同学能分到桃子就是了。

  师小结:对了!8个桃子就可以把它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的也是“平均分”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观察题中的插图,再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2、书本第43页的“试一试”

  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木棒分一分,边分边写答案。

  3、“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4、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教学反思:

  创设了“分桃子”的问题情境,通过小数目“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平均分的图形表征是对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概括,有助于形成表象,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平均分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不必作为固定名词,也不必用固定的语言给它下定义,可以用“分的同样多”“分得一样多”来理解它或替换它。教学时强调人人操作,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知识与技能:

  1.认真观察图画,说出图意,提出相关的乘法问题,并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继续学习、体会从上面、侧面、正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

  过程与方法:

  1.认真观察图画,能够提出相关的问题

  2.让学生提出生活实际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国庆节期间,你们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在本市游玩,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让几个同学说一说)

  师:国庆节,不仅我们市,全国上下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板书课题:节日广场)

  二、探索学习

  (一)广场上

  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节日广场”图,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并体会祖国的美好)

  2、师: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富强、人民欢庆的景象,那你能根据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问题吗?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3、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思考,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

  4、集体交流。

  各小组同学派代表,将本小组问题提出,指名由某位同学或某个小组同学回答。

  (先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让学生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用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验证,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思维会更有深度。并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计算“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二)瞻仰烈士纪念碑。

  1、师: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对烈士说什么呢?

  (指名学生说)

  2、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辜负烈士的热血,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美!

  (及时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对他们进行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

  3、连一连。师:请问下面三幅图(课本31页)各是谁看到的?连一连,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纪念碑哪个面看到的。

  (观察图画,发挥想象力,独立思考,动手连)

  4、全班交流

  三、实践与应用

  师:今天走进节日广场,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还发现了许多数学知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乘法问题?

  (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尽可能以学生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内容作为数学学习的题材,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有趣,而且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总结,下课。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书本第54、55页的例2、例3、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

  2、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重难点】:

  1、是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2、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

  【教学准备】:小棒16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组织复习5的乘法口诀。

  1、开火车,对口令

  一五…三五…五五…四五…二五……

  2、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对口令活动。

  [设计意图]组织复习,进一步熟悉口诀,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2、3、4、的乘法口诀

  1、教学例2

  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编制口诀。1副球拍有2个球拍,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2×l=2 1×2=2。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算式问:“1个2得数是2,我们可以说成‘一二得二’。”并板书:“一二得二”

  接着教师又让学生看2副球拍,问;“这是几个2?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样写?”教师指着乘法算式,说:“2个2的得数是4。我们可以说成‘二二得四’。”并板书:“二二得四”。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顺利地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植物的教育。

  2、教学例3

  出示例3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每束有多少个气球?可以说成几个3?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如何用乘法算式表示呢?可以编制一句什么样的口诀?

  板书:一三得三。如果有2束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口诀是什么?如果有3束呢?引导学生对2和3的乘法口诀进行记忆。引导学生归纳出口诀;“二三得六”。

  教师让学生再摆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自己想,自己写,最后归纳出口诀:“三三得九”。

  [设计意图]对学生半扶半放,让学生主动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例4。

  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方法跟3的乘法口诀类似。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得到相应的`乘法算式和结果。

  板书:1×4=4 4×1=4 2×4=8 4×2=8 3×4=12 4×3=12 4×4=16

  2)引导学生编制乘法口诀。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3)想一想:1×1=?同桌交流板书:一一得一

  教师引导学生想:“1个2是2,1个3是3,1个4是4,那么1个1应该是1。相应的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那么,1乘以1得1,口诀应该是—一得一。”

  [设计意图]在学习过乘程中,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体现了教学的一般规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三、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54页、55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2.做练习六第1题。

  教学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能背出1—4的乘法口诀。如果某个学生乘法口诀不熟,或者某个学生某句口诀不够熟练,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帮助。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新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四、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回家背诵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3课时 进位加

  【学习内容】:课本P14例3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11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4.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14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4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30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24

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02-1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经典]05-26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11-25

关于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9

【荐】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2-2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02-15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05-25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选]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