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必备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口语交际,运用学过的知识清楚明白地向别人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语句通畅,用词准确,能抓住动物的特点。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完成习作。鼓励学生亲自饲养一种小动物,培养热爱生活的品质和对动物的爱心。
3.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积累词语和成语,发现新的描写动物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明白待客之道,了解苏东坡的机智、聪明。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口语交际。
2. 能抓住动物的特点完成习作,语句通畅,用词准确。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趣导入。
谈话:这节课向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三个好消息。第一个好消息,我这里也有一些小动物,它们想和大家交朋友。但是,它们不愿自报姓名,请大家猜一猜,他们是谁,猜对了可获精美礼品一份。
1.出示谜面,请同学竞猜。
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管见谁总是叫妈妈——羊
一个小贼头,两撇小胡子,尖嘴尖牙齿,专在夜里做坏事——老鼠
小结:为什么大家一下子就能猜出了他们是谁呢?(抓住特点)
2.正是因为谜语抓住了小动物的特点,而同学们也注意到了小动物的特点,所以一下子就猜出来了。看,抓住特点多么重要呀!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3.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跟小动物拍的照片或搜集的相关图片,说说拍照原因。
4.指名回答。(可学小动物的动作或叫声)
5.请几位爱好绘画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其它同学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编一首儿歌,不会编的可说一句自己想对小动物说的话。
6.欣赏学生绘画,听儿歌。请同学交流为什么画得这么好,你编儿歌的依据是什么。(外形 生活习性 我与动物间的趣事)
二、创设情景,激发表达欲望。
1.师:同学们画出了这么美的画,编出了如此好听的儿歌,真棒。现在,我们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刚开辟了“欢欢动物乐园”这个新栏目,需在本班招小记者两名,小主持人两名,用什么方法推荐自己呢?介绍自己最喜爱的小动物。
2.讲特征,议说法。
现在请你来介绍你喜欢的小动物,你打算抓住它的哪些方面来介绍呢?(外形、吃食、叫声、睡觉、和我发生的事等)
(一)分组讨论
要求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组成一组,交流自己观察了什么小动物,分别介绍这种动物的特点。 教师巡视指导。
(二)小组推荐,班级交流。
1.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几组,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选手上台讲这种动物的一个特征。学生结合观察纪实卡自由汇报自己观察的小动物。
2.师生评议,评选出预备级小记者与小主持人。
谁表现最优秀?(从态度大方、口吃清楚、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表达完整、发言积极等方面评价。)
三、合作学习,深入了解动物的特点。
可能还有的同学对你喜欢的动物生活习性还不了解,下面,就请同学们分组交流你喜欢的动物都有哪些生活习性,可以互相补充。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画动物、说动物、找习性,进一步了解了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能按一定顺序把它描述出来,老师感觉到你们都是会观察的孩子,所以才把小动物介绍得如此可爱。同学们真了不起!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写一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看谁笔下的小动物栩栩如生!
五、拓展延伸。
喜欢相同动物的学生归为一组,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展示台。
展示各组完成的手抄报,激发兴趣。
二、明确习作要求。
小朋友们最喜欢动物啦!机灵可爱的小猴,性格古怪的小猫,色彩斑斓的孔雀,勤劳的小蜜蜂,……说起它们,同学们个个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写写它们,也挺有意思,今天咱们都动手来写一写吧。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具体生动地写出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三、谈话,引发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各种动物的特点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类动物,也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同样是猫,有的调皮活泼,有的懒惰,有的温顺,有的凶猛,各有各的特点,因此,观察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弄清它们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对人类的用处。
四、范例引路,指导写作。
1.点击课件:①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评:先总写松鼠外形美丽,然后按头部、身体、尾巴的顺序具体写外形美。)②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对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评:准确简洁地把小燕子的样子写得惟妙惟肖。)
2.复习《猫》、《白鹅》,了解描写动物的方法。
3.师小结:介绍动物外形特征确实要按一定顺序来写。在描写小动物习性时,应该把它的特点写清楚,并恰当地运用你学过的一些好词。在表达你对小动物的感情时,必须选举一个生动有趣的真实事例,才能吸引读者。(写外形——抓顺序 写习性——抓特点 写感情——举例子)。
4.学生作文。
A、提出作文要求。(怎样才能写出小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呢?)a、写自己最熟悉的动物,仔细观察它的外形──头部、身子、叫声和动作各有什么特点。从颜色、形状、大小及作用等方面去写。此外,还要写它的动作情态。b、写出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吃食、睡觉、活动等。
B、自由布局谋篇。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习作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五、学生完成初稿,教师个别辅导。
1.学生拿出读书笔记,可以把自己搜集的好词好句尝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2.教师出示为学生搜集描写动物的资料。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概述上节课习作的情况。
要充分肯定成绩,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及有进步的同学。
二、进行习作交流。
1.选出初稿中描写动物外形较精彩的片断,由小作者自己朗读,大家欣赏后讨论:这段好在哪里?
2.选初稿中对动物生活习性或动作情态描写不具体的片断让学生集体修改。
3.四人小组内轮流交流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及时点拨。
三、学生根据老师的评改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并誊写。
四、展示优秀习作。
优秀习作贴在“学习园地”展示,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板书设计:
我喜爱的小动物
观察 外形
简说 生活习性
详写 我与动物间的趣事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深人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
2、体会联想与想象在扩展思路,勾连上下文中所起的作用。
3、学习知难而上、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激励学生为征服新三峡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
预习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
一、导人新课
长江三峡是我国著名的风景胜地;古往今来,以其雄伟壮丽的景色不知迷倒了多少文人墨客。而面对这奇观奇景,又有哪一个热血男儿能无动于衷呢?李白曾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表达遇赦东归的欣喜欢快之情;毛爷爷曾以神女(神女峰)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样生动的笔法赞美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现代作家刘白羽更用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一通俗浅白的语言形容自己强烈而神奇的感受。是啊,美丽的景色总是让入神采飞扬、神思飞越,这就是千百年来人们喜爱三峡的原因,美景的美丽所在。那么,本文的作者刘征,面对三峡,又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过万重山漫想》。
二、解题
题目中的漫想即随意、不受约束地畅想,由此可知,《过万重山漫想》,是写作者经过万重山时飞越的神思、联翩的浮想。过万重山就是所有思绪的触发点,作者是有感于万重山的壮美景色而任思想穿行于历史、今天、未来。
三、文体特点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学习散文一定要体会它形散神聚的特点。形散是指内容涉及面广、取材自由、表现形式灵活;神聚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集中,行文中它既放得开又收得拢。阅读本文要体会各种材料之中蕴含的思想红线是什么,尽快把握文意。
四、提出问题:假如你就站在甲板上,面对如此壮观景象,你会想到什么呢?
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⑵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⑶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⑸千古兴亡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⑹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⑺面对汹涌的湍急的江流,航道的开辟者是谁?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是谁?
五、第一遍读课文,思考问题
1.挑出生字生词,并结合书中注释理解语句,此外的字词划出,课后查阅字典自己解决。
2.筛选有助于理解文章中心的语句或段落,达到快速理解文意。
提示:1.正音的字:怯(qiè)弱上溯(sù)凭舷(xián)眺望啃噬(shì)脊(jǐ)梁泯(mǐn)灭
3.在记叙文或散文中,筛选抒情或议论的语句,是快速把握文意的'一种方法。本文所用材料很多,漫想翩翩,是形散的典型例子,而表明中心的语句又较明显,以此为突破口,先把握文意,再循序渐进,就可理清思路。
全文一共18段,较鲜明表达主题的有第11、12、14段,在这里出现了第一个和三峡的象征义,结合全文全段,不难理解第一个是指在未知领域,敢为人先,不怕困难和失败的人,三峡是象征了等待人们去征服、去开拓的未知的领域,文章赞颂第一个向三峡进军的人,就是赞颂知难而上、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这样,通过这种方法,就大体上把握了文意。
语文教案 篇3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对自然的审美态度——尊重自然、接近自然、感受自然
2、把握风景的独特意义,理解作者的独特的审美体验
二、知识构成:
1、了解作者的有关文学常识
于坚,诗人,1954年立秋生于昆明。幼儿时期注射链霉素致弱听,少年时遇学校停课流窜街头, 14岁辍学,在故乡闲居。16岁以后当过铆工,电焊工、搬运工、宣传干事、农场工人、大学生、大学教师、研究人员等。其间曾漫游云南高原及中国各地。20岁开始写诗,25岁发表作品。曾与同学创办银杏文学社。与诗人韩东、丁当等创办《他们》文学杂志,影响很大。另著有诗集《空地》。
于坚一直生活在云南。他说,云南是边远地区,但并不意味着写作也是边远的。重要的不是你在哪个地方,而在于你是从哪个地方看见那种普遍的、超越时间的东西。你在具体的时间里表达了没有时间的东西,那才是真正的作家。
2、掌握下列词语
暖和 ( ) 裸露( ) 脚踵( ) 榉( ) 树 牛蒡( )花 震慑( )咀嚼( )( ) 单
薄( ) 麂( )子Xiàn jǐng( )( ) 干 zào ( )急 zào( )
3、理清文章层次,用自己的话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7)
第三部分(8—14)
三、学法和自检:
自读于坚《便条385》一诗,尝试理解这首诗的主旨。
一匹马跑过草原
被诗人捉住
关进形容词的马厩里
骏马
死掉的马
课题 云南冬天的树林
四、达标检测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雨)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1. 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 ,写出了她 的性格特征;把秋雨比作 ,写出了她 的性格特征。
2. 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
(1)
(2)
(3)
3. 仔细研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为什么开篇强调“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答:
(2)为什么说秋天的雨“阅尽沧桑”“并不落寞”?
答:
4. 请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对文中划线句作点赏析。
答:
五、学习小结和课外作业。
语文教案 篇4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课文主要写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了崇高的、美好的的品质,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
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身边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如朋友、老师、同学、爸爸,妈妈以及邻居...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也能反映他们的优秀品质,他们或热心助人;或勇敢正直;或勤劳简朴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激发兴趣,选材构思
1、同学们,请大家想想,你的朋友、同学或者亲属、邻居中,你最熟悉的有哪些?哪一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先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小组交流。回忆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哪件事使你印象最深,非常难忘,值得你写的?(值得宣传、值得他人学习的事。)(先在小组说一说,大家通过互相交流,达到启发、补充的目的。然后调整自己要写的内容。/article/)
3.全班交流。教师随学生讲述作及时评议,尤其要表扬能运用新鲜感的个性化语言表达的那些学生;同时也要及时引导,对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的孩子,要帮助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还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既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自主习作,表达真情实感
1、请你把自己想好的内容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他(她)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要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等来描写。尝试写作。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回,进行现场指导。
五、修改誊写,相互评议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每段应该开头空两格,一篇习作要分成几段,标点须点在格子里,最后的标点要点在末尾,不能点在另起一行的第一格。字迹要端正。)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
语文教案 篇5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 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 、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 、全班交流。
3、 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 、思考讨论: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 、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 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课后小节:
当我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我还推荐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了解树木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摘抄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对话。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树木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导入,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自学课文,合作质疑。
1、把课题读正确、读通顺。
2、边读边思考“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读懂。
4、全班汇报交流,学生互相,互相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1)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在学生说不清楚时适当引导学生回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议一议,把问题弄清楚。
(2)重点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问题:
什么叫年轮?树木是怎样依靠年轮来记录、指示方向和记录气候的?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语调。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合作,把课文表演出来。
四、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对话读一读,再抄下来,学生抄写后,可互相交流。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材简析
《一粒种子》是一篇常识性的童话,叙述了种子发芽出土的条件和过程。全文共9个自然段,用4个“挺一挺”,分4个层次来写。
二、教学目标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泥土、暖和、舒服、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世界等12个词语的意思。
3.能用“热闹、也”各写一个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
三、教学过程
㈠课前准备
幻灯、录音机、挂图,自制小黑板。
㈡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及种子发芽需要温度、水分、空气这些条件,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学习文中“泥、舒、蚯蚓、招、钻、挺”7个生字及“泥土、挺一挺,舒服、招呼”等词的意思。
㈢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提示课题。
出示两个试管,观察异同,导入 课文:一粒种子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⑴听录音读课文,圈生字,划新词。
⑵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并标上小节号。
⑶检查:a.生字读音,b.文章节次,c.指名读课文。
3.结合课文,学习生字。
⑴尝试学习“挺”。
①找出文中形象写出种子发芽动作的词?(挺一挺)并说出重要意思。
②学生字“挺”,认识字形。
A.边看幻灯边提示学法:a.仔细观察,b.分析结构,c.找重要笔画,d.写一写。
B.根据学习方法,尝试学习“挺”。
③文中写了几个“挺一挺,分别在哪几节?(用“|”划开)
⑵尝试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种子种下去时是怎么样的?(板画)运用学法学习“泥”字。
③尝试练习填空:种子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 ).(板书:暖和)从暖和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板书:暖和)从暖和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板书:温度)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先尝试练读,教师再点评批导,后齐读)
⑤小结。
⑶尝试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尝试练习因果名式:种子又反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 )。(板书:舒服)
③尝试学习“舒”字,比较字形。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板书:水分)
④有感情地读第二段。
⑷尝试自学3-7自然段。
①尝试自学。
A.读后想想,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 )。
B.用四步法尝度自学生字:蚯蚓、钻、招。
②检查。
A.你学会了哪些生字,重点教字“钻”。理解: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蚯蚓在帮它松土。懂得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板书:空气)
B.分角色读。
⑸种子最后怎样了?——发芽了。(板画)
4.课堂总结,巩固练习。
①本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生字?
②“挺”( )结构,左边是( ),右边笔顺是( )。“舒”( )结构,右边笔顺是( )。
③种子发芽过程中需要( )( )和( )这些好朋友。
④你学会了用哪种方法把字写规范写漂亮?
5.作业 :抄写出本节课学的生字。
总评:
这是一个比较优秀的教案。本教案能根据学生和课文特点进行设计,富有童趣。首先教师成功地抓住了四个“挺一挺”,用“种子身体挺一挺,那是因为(XX)”的因果句式统贯整堂课的尝试学习,教学主线明,脉络清,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收效大。其次是教师在识字教学上,运用了“仔细观察——分析结构——找重要笔画——写一写”的识字四步法进行识字教学,尤其强调了字形教学。第三是语言文字训练扎实。字词教学、句式训练、朗读练习较为到位,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第四是针对常识性寓言的特点,教学中种子发芽需要的温度、水分、空气等自然条件的常识教学目标 在语文训练中也得到了落实。值得改进的是低年级语文教学识字是重点,课堂上对“舒、挺”等重点字的教学,尤其是书写教学还需加强,指导需细致。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天地》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