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1
一、学习内容
课本第24、25、26页整理和复习。
二、学习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2.通过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和方法的归纳,以及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掌握方法,并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能力。
三、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
难点:能按照解题的一般步骤,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学习设计
(一)课堂设计
师:在前面的第二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整理。
1.口算复习。师:老师这里有一些算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9= 13-6= 15-7= 16-8=
11-7= 17-9= 15-6= 13-9=
11-9= 12-6= 13-5= 14-7=
18-9= 15-8= 11-3= 12-4=
2.知识整理,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
师:这些都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如果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排列,你会怎么排?跟你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学生交流汇报。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晶晶同学是如何整理的?
(1)师:横着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横着看,被减数相同,减数依次少1。
预设2:横着看,后面一道算式都比前面一道算式的差多1。
师:为什么会出现后面一道算式比前面一道算式差多1的情况呢?
生:因为被减数不变,减数依次少1,减的越少,剩下的也就越多,所以差反而多1。
(2)师:竖着看,你能发现什么?
预设1:竖着看,每一列的减数相同。
预设2:竖着看,每一列的被减数依次多1。
预设3:竖着看,下面一道算式都比上面一道算式的差多1。
师:为什么会出现下面一道算式比上面一道算式差多1的情况呢?
小结:因为被减数的个位依次多1,减数不变,差也依次多1。
(3)师:斜着观察呢?这些算式的差有什么规律?
小结:斜着观察,每一斜行算式的差相同。
师:得数相同的算式是怎么排列的?比如11-7,12-8,13-9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被减数和减数都不相同,差相同。
预设2:被减数和减数都依次多1,差不变。
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我们通过自己整理20以内所有的退位减法算式,对这36道算式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还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发现了这么多算式排列的规律,太棒了!
(4)巩固练习
师:看着这张表,指出任意一道算式,你能很快的说出得数吗?谁能说出差是3的算式?差是4的呢?把差是9的算式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3.解决问题:第24页第2题。
师:小林的老师见我们班同学那么能干,她有问题要考考大家,接不接受挑战?
师:认真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小丽得了12朵,小林得了9朵。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
师:小林得了9朵花,这个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解决“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这个问题,与小东得了几朵有关系吗?
师:“小东得了几朵”这个信息与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所以是一个多余信息。
师: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告诉你的同桌你打算怎么列算式?
12-9=3(朵)
师:算式中的12、9、3分别表示什么?
生:12表示小丽得了12朵花,9表示小丽和小林得的同样多的一部分,3表示小丽比小林多得的一部分。
师: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同桌互相提问并解答。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女同学认真思考,男同学积极回答,都挺棒的,下面我们男女同学进行个比赛好不好!
宣布比赛要求:比赛时,男同学回答的时候,女同学要及时做出对或错的判断,女同学回答时男同学也要及时做出对或错的判断,听清楚了吗?
第一轮1.夺红旗。
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第二轮2.想一想,算一算
(1)桃子比西瓜多几个?
(2)西瓜比桃子少几个?
独立完成,集体对改。
小结:求“桃子比西瓜多几个?”或“西瓜比桃子少几个?”这两个问题都是从桃子的个数中减去和西瓜同样多的部分,求剩下的部分(也就是多或少的数量),所以都用减法计算,因为求的同一部分,所以算式都是12-7=5(个)。
第三轮3.跳绳比赛。
(1)小明比小丽多跳了几下?
(2)小玉比小明少跳了几下?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
师小结:在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审题,看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所需的有用信息,排除多余信息。解答之后要注意及时检查。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那些收获?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9,121,122,123,124页上的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1蓖ü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2蓖ü复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对加减法计算方法整体认知结构。
3痹诟聪肮程中掌握一些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进行知识的和复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教师:同学们在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学习了哪些内容?
指导学生说出10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加、退位减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0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的加法整十数加整十数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法
100以内的减法整十数减整十数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两位数减两位数
退位减法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师:这节课我们从这样几个方面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第121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要求学生对照自己做的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了,并且掌握了它们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把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填在表中。
出示下表,教师引导学生填表。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归纳。
如果学生不能找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可以作以下的引导:
教师:我们在计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想一想在减法计算中,也需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吗?
学生意识到也是要对齐相减的。
教师:所以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再计算,就是加减法计算方法相同的地方。除此之外,它们在计算方法上还有相同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把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第二条进行比较,很容易发现这一条也是相同的。
教师:还有哪些地方不同呢?
学生说出两种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完善
中的内容。相同点不同点100以内的加法100以内的减法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从个位加减起个位上的数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教师:我们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就要这样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凡是计算错误,可能是粗心,也可能没有按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我们看看这样几道题。
在表下面出示。
38
+6
9872
-16
6638
+27
5598
-6
38
教师:这些题错在什么地方?你们掌握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衡量一下,看能不能找出问题在哪个地方?
学生说错误的原因,第1,4题是没有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第2题是退位后在十位上的数相减时没有还借的1,第3题是十位相加时没有加上进上来的1。
教师:上面这些错题都很有代表性,同学们计算时要注意按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121页第10题和第122页第11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方法
教师:前面我们复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计算方法,下面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到口算呢?
指导学生说出计算比较简单的计算题时,一般采口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对了。口算比较方便,计算起来也比较快,但是口算只适于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哪些是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呢?对每一个同学来说理解得不一样,有些基础好的学生,比较难的题目他也认为比较简单,对于一些基础差一点的同学来说,这些题目就比较难了。所以,同样一道题,有的同学选择口算,有的同学选择笔算,这是正常的。不过基本的口算方法每个同学都要掌握。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地进行口算呢?我们还是在练习口算过程中来口算方法,请同学们完成第119页第5题。
学生做题,教师做必要的指导。
教师:都做完了吗?你认为这些口算题可以分成几类?
引导学生把这些口算题分成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三大类。
教师:也就是说,这本书要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要求口算。下面想一想,20+40,80-30怎样口算的?你能说一说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应该怎样口算吗?
引导学生说出20+40,80-30的计算方法以后,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归纳为想一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如计算20+40时,想2+4=6,所以20+40=60。
教师: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又该怎样口算呢?以9+35和84-80为例,说一说这两类题的口算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口算9+35时,想9+5=14,14+30=44;口算84-80时,想80-80=0,所以84-80=4。
教师:怎样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算式呢?
引导学生说出口算方法是先想一位数或整十数加在两位数上的哪一位,然后再按一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行口算。
出示第123页第15题,引导学生口算的方法进行口算。
四、复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师:请同学们计算23+28+19,93-27-18,35+28-44。
学生计算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让学生说出这些计算要分两步,第一步算出前两个数加减的结果,再这个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加减。
教师:这种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在我们的生活中应得非常普遍,请同学们翻开书第124,125页,完成书上第16,17,18题。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全班集体订正。
五、课堂
教师: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感知进位加、退位减的实际意义和算法。
2、通过、完成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归纳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完成减法表,并在表中探索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探索减法表中的排列规律。
教学资源:
复习题第1题图;加、减法表挂图。(有条件的可用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进位加、退位减计算方法
1、出示第13页复习题第1题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根据图列出三个算式,并把自己列式计算时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3、反馈交流。说说每一题是怎样算的,并说说几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二、减法表
1、减法表
(1)师:白鸽是动物王国辛勤的邮递员。它们每天都要给各家各户送各种信件。瞧,今天它们已经送了这么多信了——(出示第2题挂图)
(2)仔细观察信箱的排列规律,看看这三只白鸽带的三封信应该送到哪个信箱里去?
(3)你能替辛勤的白鸽们把剩下的信送完吗?请你试着填完整这些信箱中缺的算式,有困难的可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填。
(4)反馈交流,师填完整减法表。
(5)你有没有发现,这些信箱的排列上也藏着一些小秘密呢?(先在小组里讨论,再组织集体交流)
(6)找出差是5、8的算式。
(7)师随意指算式,让学生快速口答得数。
(8)同桌进行此项活动。
(9)完成第4题,让学生说说这类题目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做?
三、算一算、赛一赛(复习第6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口算,师掌握时间。
2、反馈校对,奖励前10名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
四、全课
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复习
减法表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4
教材分析
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十以内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是对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巩固复习,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们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分类、整理,提升同学们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培养同学们归纳、整理的能力,初步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3、鼓励同学们动手操作、观察研究、探索发现,培养同学们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
重点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难点发现规律、表达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
教具课件、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老师有11朵小红花,如果我把9朵送给我们班的小朋友,那我还剩几朵小红花呢?
学生:2朵。
师:谁能把算式写出来呢?(请学生板演)
师:老师准备了几个像这样的算式,看谁算的得又对又快。
13—9 13—7 13—6 15—9 15—7 15—6
生汇报计算结果,并选出其中的一题说说有哪些不同的算法。
3、导入: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在计算上有什么特点?(生答)对,这些都是这几天我们学习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就来进行整理和复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准备了一张表,表格里面有很多的算式,但不小心把其中几格的算式卡片弄丢了,你能把帮老师补充完整吗?
实物投影仪出示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不完整表格。
20以内退位减表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
学生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2、(实物投影仪出示已填写完整的减法表)同桌讨论:从这张表格中,你能发现哪些规律?
竖看:
(1)从左到右各列是按十几减9、减8、减7……的顺序排列的。
(2)各竖列的被减数从上往下都是按11、12、13、……减几的顺序排列的。
(3)各竖列式题中的得数,从上往下,都是一个一个增大的。
横看:
(1)第一排都是11减几,第二排都是12减几……
(2)每一横排的减数是按从大到小排列的,减9、减8、减7……
(3)每一排的得数从左往右依次增加1、
斜看:
每一斜行算式的答案都相同。最外面一行的算式答案都是9,依次是8、7、6、5……
(二)通过对比,沟通联系。
1、老师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共36道题)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理解“凑十法”和“破十减”之间的联系。
2、根据7+9=16这个算式,说出2个相应的减法算式。
16—7=9 16—9=7
3、让学生任意说一个加法算式,其他同学说出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1、
(1)、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
(2)、这个问题怎么想?
(3)、谁能列个算式?(鼓励学生板演)
12—9=3(朵)
(4)、为什么用减法?
(5)、解答正确吗?你还能提出哪些信息?
2、比一比。
师:下面我们来做计算题,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限时2分钟!翻开书第25
页,做练习五的.第3题。计时开始!……时间到!做完的同学举手,谁来报一下得数?
全对的小朋友请举手,老师很高兴这么多小朋友全对!
(二)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1、做第24页的第5题。
师:老师准备了一个礼物送给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教师出示折的小纸船)
生:纸船。师:想不想要?生:想。
师:好!我们先来解决一道有关纸船的题目,翻开书25页,做练习五的第5题。
请全班同学把题目读一遍,说说怎么做?算式怎么列的?谁回答得对,老师就把这艘纸船送谁。
生:14—8=6(只)
师:为什么这么列式?14代表什么,8代表什么?6代表什么?
生:14代表我们一共折的,8代表小军折的,6代表小月折的。
2、同学们都是热心的小朋友,你们愿意送小绵阳回家吗?
师生共同订正答案,教师适时评价。
3、小猫去河边垂钓,经过努力小猫带着收获回来了。
提问: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要解决这个问题,得知道什么?
(3)、能列个算式吗?
(4)、为什么用减法?
(5)、解答正确吗?
(6)、根据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写在纸上吗?
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
板书设计
竖看:各竖列式题中的得数,从上往下,都是一个一个增大的。
横看:每一排的得数从左往右依次增加1、
斜看:每一斜行算式的答案都相同。
作业布置
课本25页第1题、第5题。
教学反思
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比较熟练的熟练的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家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3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蓖ü对本单元内容进行与复习,进一步理解本单元所学知识。
2惫低识的前后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3.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的方法,养成及时所学知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单元知识
教师:同学们,第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已经全部学完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引导学生说出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数数和数的组成、写数和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认识人民币。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部分一部分地对本单元所学的这些知识进行与复习。
板书课题:与复习
二、复习数数和数的组成
教师:我们先来复习数数和数的组成,请同学们数出27根小棒。
学生独立数小棒。
教师:你们是怎样数的?
要求学生回答:先数出2个10根小棒,再数出7根。
教师:其他同学赞成吗?谁能归纳出我们数数的方法?
要求学生说出:数数的时候我们应该把一十一十地数和一个一个地数结合起来数。
教师:那么27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要求学生回答:27是由2个十和7个一组成。
教师:对了,一个数的十位上是几就说明这个数是由几个十组成,一个数的个位上是几就说明这个数是由几个一组成。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书上2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以后,抽学生汇报。
三、复习写数和读数
教师:下面我们来复习写数和读数。读数和写数都要到数位,能说一说我们学习过哪些数位吗?
引导学生回答学习过百位、十位和个位。
教师:这些数位是怎样排列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从右面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在黑板上贴上算珠图(如右图)
教师:你们所说的数位上的十位和个位是这样排列的吗?
教师:这幅算珠图上的算珠分别表示什么?合起来是多少呢?
引导学生回答:十位上有2颗算珠,表示2个十,个位上有3颗算珠,表示3个一,合起来就是23。
教师:那么23怎样写呢?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写一写?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写的。
抽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对着算珠图的数位写出23,一边写一边要求学生说出先写十位上的2,再写个位上的3。
教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个数?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读的。
抽一名学生来读数。并说出先读十位上的数,再读个位上的数。
教师:我们在写数和读数时都有一个相同点,你知道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读数和写数时,都从高位起。
教师:对,我们都是先读写百位上的数,再读写十位上的数,最后读写
个位上的数。下面请同学们这样的方法读一读这些数。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读数。
同桌两个同学一个说数,一个写数。
四、复习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书上30页第7题。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汇报。
教师:其他同学也是这样填的吗?你是怎样填数的?在数的排列顺序中,哪条排列规律比较重要?
要求学生回答:我是一边数数一边填的,在100以内数排列顺序中“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的这个排列规律非常重要。
教师:对,“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是100以内数排序顺序中一个重要的排列规律,这样一个排列规律可以很直观地比较出数的大小。现在请同学们完成第6题。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汇报答案,并说一说每一道题的规律。
教师:请同学们按第30页第9题的要求分别写出3个个位上是5的两位数和3个十位上是5的两位数,并比一比哪个数最大,那个数最小。
学生写完后抽学生回答,先说自己写的'是哪几个数,再说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
下面以学生写的25,35,45和52,55,59为例:
教师:在第1组数中,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
要求学生说出:45最大,25最小。
教师:你是怎样比较的?
要求学生回答:比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
教师:那么第2组数中,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呢?
要求学生回答:59最大,52最小。
教师:你又是怎么比较的?
要求学生回答:先比十位上的数,如果十位上的数相等就比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
教师:其他同学赞成这个同学的意见吗?对了,在我们比较数的大小时,先从十位开始比,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如果十位上的数相等就比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
五、复习认识人民币
教师:最后我们复习认识人民币。请同学们翻到28页第3题,这里都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
教师:除了这些人民币,还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
教师:那么这里每一组人民币组合起来又是多少钱呢?请同学们完成第3题。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回答,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那你们对人民币的换算掌握得怎么样呢?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1角等于多少分?1元等于多少角?10元等于多少个1元……
可以抽学生回答,也可以要求学生集体回答。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30页第8题。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回答,个别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换算的。
六、课堂
教师:这节课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6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页第14~16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找到数学问题,能够利用题目中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简单的推理判断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
师:我们来玩个猜数游戏好吗?我左手拿7个珠子,右手拿6个珠子,合起来有几个珠子?你是怎样猜的?
预算:我是用加法算的:7+6=13
师:很好!你懂得用加法解决问题。如果我一共有16颗珠子,左手有9颗,那我右手有几颗?
预算:我是用减法算的:16—9=7,右手有7颗。
二、揭题:
师:真棒!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问题可以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
今天我们就来整理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
三、收集生活素材,梳理加减法知识
1、梳理加法知识: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收集了一些加减法问题,请把你的收集到的加法问题跟同位读一读。
汇报:全班读出自己的加法题目;集体判断是否加法问题。
设疑:其实像这样的题目我们都能用加法解决,想想这些题目的问题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算:(1)表示把数合起来(2)表示求总数(3)求原来的部分
小结:对表示把数合起来我们可以用加法解决。(板书)
2、梳理减法知识
师:那你在生活中又找到哪些减法问题呢?
提有关求剩下的问题
师:对表示求剩下的,要从总数里去掉的(板书),我们说这是减法
谁提的问题跟他类似?找3个同学找出自己类似的题读一读。
师要求其它同学把自己跟这个同学提的问题差不多的画出来,小组里读一读。
师问:有没有减法问题跟这个问题提法不同的?
预设:提有关()比()少几或多几的问题
师:对求()比()少几和多几的问题,就是求相差多少,这是减法第2种(板书)。其它学生找出自己的求相差多少的问题,同位读,再全班读。
师设疑:通过整理,我们知道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呢
预设:把数合起来我们可以用加法解决;从总数里去掉的,用减法;求()比()少几或多几的问题,就是求相差多少,这也是减法。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四、解决实际问题
1、教材第98页第14题。
读一读条件和问题,怎么求这个问题?
引导说数量关系:皮球的个数—篮球的个数=篮球比皮球少的(皮球比篮球多的)再列算式计算。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归类提问:用加法解决的问题有哪些?用减法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小结:把数合起来,也就是求一共的用加法,从总数去掉、求相差多少用减法。
2、完成教材第98页第15题。
(1)课件出示第15题,提问:“它们各得了多少分”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2)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完成教材第98页第16题。
(1)课件出示第16题情境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4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解决这些问题时,应该和学生一起讨论常见的数量关系。比如: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在一年级适当渗透一些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五、拓展
课件出示思考题:从下面的6张卡片(1,2,3,4,5,6)中选出4张,组成两个两位数,使它们的差是35。你能想出几种选法
教师引导学生分类思考:
1、不退位减法:67—32=35(六张卡片只有6和3的差是3)。
2、退位减法:71—36=35,63—28=35(要使差的十位上是3,那么被减数与减数的十位应该相差4。于是有7□—3□=35,6□—2□=35。又因为退位减时,个位相差5的情况有11—6=5,13—8=5或12—7=5,所以符合要求的算式有71—36=35,63—28=35)
六、小结
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你觉得哪些问题比较困难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7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这节复习课是把本单元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进行回顾和整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需要从整体上去观察、分析、比较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能从整体上把握,探寻规律,以提升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教材安排了三项内容:
第一,回顾旧知、梳理知识线。
第二,引导学生整理算式找规律,使学生体验到横着、竖着等不同角度看算式排列是有规律的,得数也是有规律的等。
第三,灵活运用、探究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进行整理,发现其规律,熟练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整理能力,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运算的规律性,感受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的多样性,愿意积极探索数学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整理和探究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规律。
五、教学难点。
正确有序地表述规律。
六、教学准备。
课件;每小组5人一套20以内退位减法卡片;粘性展示板等。
七、教法学法。
1、兴趣激励法。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小组竞赛”的情境,在“竞赛情境”调动下,孩子们对枯燥无味的复习课也兴趣盎然。
2、合作探究法。按顺序整理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及不同方向观察发现规律,这两个环节都交给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适时提出问题、进行点拨,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对学生的表述特别是小组交流汇报的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梳理。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整理和复习)今天的数学课有些与众不同,我们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来学习,哪个小组积极动脑、团结协作、大胆发言、认真倾听,就奖励个哪个小组一些小红花,下课时根据红花的多少评选优胜小组。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小组竞赛”的情境,在“竞赛情境”调动下,孩子们对枯燥无味的复习课也兴趣盎然。
(二)梳理知识、构建网络。
1、回顾旧知、梳理知识线。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生自由答)同学们学到的知识可真不少!但这些知识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想不想把它们穿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梳理一下本单元的知识。
师:这个单元我们一共学习了6个例题,每个例题都有不同的学习内容。请看大屏幕。这是例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内容?(预设:从小标题可以看到这是我们学过的“十几减9”)
师:你真善于学习!用找小标题的方法,找到了学习内容,奖励你一朵小红花。如果没有小标题我们也可以用找关键词的方法找到学习内容。我们再来找找还有哪些学习内容。师课件出示电子书,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形成知识网络。这是?(十几减8、7、6)这是?(十几减5、4、3、2)这三部分都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部分。
师:谁来出一道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考考大家?(预设15-9)
师:计算15-9都有什么方法?(预设破十法,先算10-9=1,在算1+5=6,还有连减法,15-5=10,10-4=6,还有想加算减法)你的概括能力真强!把每种方法都讲得这么清楚,也奖励你一朵红花。
师:谁再来说说例5的学习内容?(预设解决有多余条件的问题)没有小标题,你是怎么知道的?(踢进4个求没用,是多余信息)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奖励你一朵小红花!例6呢?(预设: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是少几的问题用什么运算方法列式?(减法,用多的`数减去它跟少的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出来的部分)你讲得真清楚!也奖励你!例5和例6属于本单元的解决问题部分。
【设计意图】面对学过的零散知识,整理时需要按照一定的主线梳理,把学过的知识重点提纲挈领地提取出来,这是整理复习课的第一重境界,这种把一本书读薄、读透的能力是一种高度概括的能力。所以在这里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学会先全面看,从书中提取纲要性信息,这样为下一步的梳理知识点提供了一条主线。
2、 整理算式、形成退位减法表。
师: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共有36道算式,(课件出示)大家看这么多的算式摆放得杂乱无章的,我们一起来把这些算式整理一下吧!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按照怎样的顺序摆,才能整齐呢?(预设1:可以把被减数相同的摆在同一行或者同一列。预设2:被减数相同的摆一列,再按照减数从小到大排或是从大到小排更整齐。预设3:也可以减数相同的一行在按被减数从大到小排。也可以差相同的排在一起。师:同学们的真是太棒了,想出这么多的摆放方法和顺序,我们选择其中一种来整理吧!请看屏幕!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活动要求。(生读)清楚活动要求了吗?好,开始(生活动)
师:这么快都摆好了!哪一组先来展示?有不一样的吗?
师:刚才各个小组把被减数相同的算式摆在了一横行,减数相同的算式摆在了一竖列;对36道退位减法算式进行了有序的整理,并进行了计算。(对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散落的知识点,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或者规律进行系统的整理才会形成一个有逻辑关系的结构,经历这个过程后,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都会得到发展和提升。
3、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课件出示与课本上相同的表格。
师:老师也整理了一张退位减法表,请仔细观察这张减法表,你能从不同方向发现它有什么规律吗?先独立观察,然后跟小组成员说一说。
(学生活动自主观察屏幕上的20以内退位减法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师:谁最勇敢,先来说说你的发现。
(预设1:我发现竖着看,减数不变,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差就一个比一个多1。)
(预设2:我是横着观察的,我发现被减数不变,减数一个比一个少1,差一个比一个多1.)
(预设3:我是斜着观察的,发现被减数和减数都加1,差不变。)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同学们的观察的这样。(课件展示第一列)请继续观察其他竖列,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再找一列算算看。
(学生活动找一竖列计算、观察、发现、汇报)
师:回顾一下刚才咱们是怎样找排列规律的。
(预设观察每一竖列、每一横行、每一斜行的算式特点,发现规律后再任选一列、一横行、一斜行算出结果验证规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引领学生按照三个层次进行寻找和发现,并适时总结出具体的步骤,这样可以为学生积累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在找规律和联系的过程中渗透函数思想。
(三)巩固知识、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的真善于观察,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想不想带上你们这单元学习的知识,跟着老师一起去闯一闯数学城堡?好,出发!要进入数学城堡需要先通过智慧门,哪个同学来打开这三个密码锁?
1、出示第一关:开智慧门
11-6=()11-7=()11-8=()
()-7=5()-7=6()-7=7
11-()=2 12-()=2 13-()=2
师:这三个同学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把密码破解出来了,奖励它们组每组3多红花。有么有信心闯第二关?请看第二关:搭桥过河
2、出示第二关:搭桥过河
不计算,按得数从小到大排一排
13-0 13-8 13-2 13-5 13-4 13-9
师:认真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不计算怎么知道谁的得数大谁的得数小呢?(预设: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大差越小。)
师:谢谢你!帮大家搭桥,让同学们可以顺利过河,奖励你们组3多红花。
3、借助红花榜,探究问题的解决。
师:最后一关,红花榜优胜组才可以进入数学宫殿。现在我们来看看红花榜,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第一组比第二组多(少)几朵?……)
师:哪些信息跟这个问题有关系?那其他的几个信息对解决这个问题来说就是什么?(多余条件)用什么运算方法列式?(减法)
【设计意图】这个设计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小小的红花都能成为我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素材,红花不仅是激励孩子的一种手段,更是课堂上生成的学习素材,一举两得。
(四)总结收获。反思升华。
师:说一说本节复习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减数不变,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差就一个比一个多1。)
(被减数不变,减数一个比一个少1,差一个比一个多1.)
(被减数和减数一起都加1,差不变。被减数和减数一起都减1,差也不变)
(我知道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共有36道算式)
(我知道了有序整理才能不遗漏不重复。)
师:是的,有序的整理能够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条理,有效的复习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质量。希望今天这节数学课能在你们的心中种下一棵整理复习的种子,也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整理复习的方法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让每个人的心中都开出一朵美丽的大红花!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8
1教学目标评论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的组成。
2、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和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学情分析评论
1、六、七岁的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数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是缺乏在生活中的运用。因此让他们更加巩固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很有必要。
2、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以活动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重难点
重点: 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难点: 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评论
一、导入:跳跳虎悄悄地告诉我一个秘密,在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智慧岛上,藏有一个智慧宝箱,听说打开宝箱的人就会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今天跳跳虎想带着大家一起寻找宝箱,你们愿意吗?但是智慧岛上机关重重,让我们一起闯关吧!
二、练习
1.第一关:填一填
我们来到游乐场,闯入第一关填一填,在做题之前,你想提示大家注意什么问题?
请大家拿出题单,动手填一填。汇报:谁上来填第一组,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表扬(你很有条理)和他结果填的不一样请举手
第4组:2个+15。表扬:你很会思考,满十进一,方法用的很好。
2.按规律填一填:
刚才我们顺利的闯过第一关,要进第二关,必须要来乘坐刺激的过山车,要想让过山车开动,我们必须按规律把这些数填完整,在填数之前,你们要先判断什么?顺数还是倒数,几个几个数。请大家动手填一填。
汇报:和它们填的不一样的请举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语言准确)
过山车已顺利开启,你们做的好进入第二关准备了吗?
3.送小鸟回家
我们进入爱心城堡,这里有一群迷路的小鸟,我们只有把这些小鸟按要求送回各自的家,才能顺利过关。
汇报: 小鸟给大家爱心竖起大拇指。
4.第三关:比一比
离开爱心城堡,我们来到池塘边进入第三关:比一比。
青蛙兄弟俩正在捉虫子。小青蛙说:我捉的虫子比38条多一些,大青蛙说我比小青蛙多的多,但比90条少些。小朋友,你们能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吗?
动手画一画,和上面小朋友画得不一样的小朋友请举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5.第四关:拨一拨:
小朋友对100以内的数大小比较掌握得非常好,所以我们才顺利的进入第四关:拨一拨
看:这一关的题目是,在计数器上拨4个珠子,可以表示什么数?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像这样只用4个珠子,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组成13。谁上来拨一拨?还有其他答案吗?
小结:不同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6、想一想 试一试?
用三张卡片中的两张组成两位数,2 5 8
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7.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地闯关成功,我们一起打开宝箱吧!
你们每一队派1个代表上来,领取你们的神奇力量吧!
三、小结:
你们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9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使学生进
一步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
2. 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提高口算能力。
3. 在整理复习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提高运算能力,渗透推理思想和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表达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课件出示口算题,学生答题,选一道题回顾算法和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二、整理复习
(一)整理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1. 初步感知规律
课件出示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不完整表格。
(1) 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 (学生将表格填写完整后与同桌进行交流。)
(2). 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3).揭示课题。
2. 再次感受规律
老师任指一算式,学生说答案。再按一定的规律指算式,引导学生感受结果中的规律。
3. 探索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横着、竖着、斜着来观察、探索规律,渗透函数思想。
1)竖着看,第一列的算式有什么规律?得数有什么规律?
2)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 (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
3)斜着看呢?(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的每行得数相同)
(二)整理复习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再让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再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1.完成“整理和复习”第2题。
2.完成“练习六”第5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10
教学内容:通过等号的再认识强化等式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发思考,感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强化数量关系符号意识和数感;
2.在观察、交流、讨论、思考中,掌握数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感悟移多补少,减多加少的策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发展,提高计算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强化三个关系符号的意识;
2.感悟移多补少的策略及应用;
3.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1.移多补少策略的突破;
2.减多加少的规律探究;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教学准备:人民币样币 教学课件 作业单
教学过程:
一、入题。
1.起题。温故而知新
2.解题。旧知与新识
3.引题。学与思
二、破题。
1.出示符号。听学生谈谈认识。创设矛盾,刺激学生,引发思考。
2.思考。
3.交流。直观辅助,小结方法。结合学生的`发言,重点讲述移多补少法和减多加少法。并在交流中提炼算式,感悟方法。
4.利用数字再强化关系。14 = 8 12-()=()+()
三、延题。
1.变换成不等式。出示大于号及相应的数字,借助学生的经验解决问题。思考可以是几,最小是几,最大是几?归纳形成范围。
2.探究规律。强化方法,找到共性。
四、试题
1.我会补算式。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熊大和熊二在抢红包。熊大抢到了20元,熊二抢到了10元。熊大应分给熊二( )元,两人的红包就同样多。
五、思题
我们学会了什么?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归类整理,体会整理知识的方法,建构单元知识体系。
2、巩固100以内加减法的算法和算理,并能准确、熟练、灵活计算,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分类、比较、归纳等简单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参与知识的归类整理,体会整理知识的方法;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1、想一想:回忆一下本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顾)老师今天带大家到校园乐园玩一玩,愿意吗?
2、第一关:来到综合楼一楼的音乐教室,音乐老师要大家答对问题后才能参观里面的乐器。这儿有几道计算题,希望大家按要求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关。
(课件出示)
57+2= 57-2= 57+20= 75-2= 57+9= 75+2=
75-20= 75+20= 57-9= 75-9= 75+9= 57-20=
(1)分一分。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全班交流,老师板书分类算式。(加法、减法,书1和2的标准)
(4)算一算。分类完成。先完成口算,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5)说一说。指名学生说说口算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6)算一算。分组完成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四个算式。
(7)全班交流: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8)比较、归纳。
(9)编题训练:小组互相编写算式,并算一算。
3.第二关: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棒,欣赏完乐器,老师再带领大家去蒲公英图书室,图书管理员说如果同学们回答对了下面的题目就可以借到很多有趣的图书哟。
13+7+54= 67-8-50=
38+(46+4)= 83-(27-20)=
(1)看一看: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2)想一想:自己在计算中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错误?
(3)试一试,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
(4)说一说:计算中你是如何计算的?要注意什么?
4. 第三关:同学们今天真是收获满满,下面老师将带领大家放松一下,到操场上看看高年级的哥哥姐姐的课间活动。(出示课件)
(1)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能从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
(3)小组学习:小组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全班交流:数、列式计算等。
(5)小结归纳,帮助学生建模。
5、 第四关:知识拓展应用
(1)解决问题
教材82页第2题,第5题;教材第83页第9题,第84页第12题。
6.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师:和同学们相处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我想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自己当当小老师给自己评评分。
(数学是有趣的,灵活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数学问题的眼睛。)
板 书
整理与复习
(板书就把具体的算式的方法写两个就行了)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内容,练习十九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100以内的加、减法算理和算法。
2、形成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
【复习导入】
师: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不进(退)位及进(退)位的口算,以及解决问题等知识。为了使大家进一步的掌握这些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复习讲授】
1、整理100以内加、减法的有关知识,形成知识结构图。
师: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加法计算?
生: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
师:两位数加一位数又分成哪两种类型?
生:两位数加一位数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两种类型。
师:本单元学习了哪些减法计算?
生:整十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小结:整十数也是两位数,我们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归纳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那么本单元所学知识就形成了一个知识结构图。
2、复习加法。
(1)出示教材第81页第1题。
57+2= 57+20= 57+9=
75+2= 75+20= 75+9=
师: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计算出来吗?
(2)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①请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②想一想:哪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加?为什么?
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加。
(3)突出进位加法。
师:(指75+9)谁来告诉大家这一题是怎样算的?
生1:5+9=14 70+14=84
生2:75+5=80 80+4=84……
(4)练习。
师:这一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类题?
找学生出题大家回答。
3、复习减法。
(1)出示教材第81页第2题。
57—2= 57—20= 57—9=
75—2= 75—20= 75—9=
师:这些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减法。
师:对!你会计算吗?
生:会。
(2)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①请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②想一想:哪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减?说明理由。
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减。
(3)突出退位减法。
师:谁来告诉大家,75—9这一题是怎样算的?
生1:15—9=6 60+6=66
生2:10—9=1 65+1=66
……
4、复习连加、连减和含有小括号的计算。
出示教材第81页第3题。
13+7+54= 67—8—50=
38+(46+4)= 83—(27—20)=
师:这几题是我们学过的连加、连减和含有小括号的计算。你能说说它们的运算顺序吗?
生1:连加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算。
生2:连减的运算顺序也是从左往右算。
生3: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说得对!请按它们的运算顺序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独立计算,集中订正。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九的第1、2题。
第1题和第2题是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综合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可适当选择一些题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方法,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2、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九的第3题。
此题是巩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含有小括号的计算练习。练习时可选取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特别是含有小括号的计算的顺序要重点强调,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全班反馈。
答案:
1、第1题:40 86 45 22 39 64
第2题:33 37 66 77 38 58 43 79
2.31 5 8 68 74 85
3.96—4=92(本)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今天我们整理和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口算的时候应该是相同位上的数相加减,即个位数加、减个位数,十位数加、减十位数。要算得既对又快,必须分清不进位、进位及不退位、退位的计算;另外还复习了连加、连减和含有小括号的运算,计算时,要先想好运算顺序,再计算;最后还复习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弄清楚题意,再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初步体验分类、归纳的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1)课时
一、梳理知识
1、加法
出示算式
25+836+759+243+5
50+1639+4047+5062+4
(1)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2)把他们分分类(板书)
(3)计算,抽几道说说是怎么算的?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4)练习(重点是进位加法)学生出题
2、减法
(1)明确要求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吗?
(2)小组合作
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一个检查对错
(3)展示交流
(4)练习P78T1
46-982-565-7
97-6062-4058-30
二、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79页第1、2题
2、想一想,各种图形表示什么?
△+○+□=40△=()
△+○+□+□=46○=()
△+○+○+□=70□=()
3、P78T2
三、
四、作业课堂作业本第48页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报数,学生写数。
十六七十三五十一百二十五九十九四十八
2、谈话引入:刚才我们写了几个数,你们知道100以内还有哪些数?它们之间的顺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相关知识。
二、问题探究。
1、出示第38页例7的百数表。
引导学生观察这张未填满的百数表,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回答:1)、第一横行的5个数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是单数。2)、从左上到右下这个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3)、从右上到左下这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小到1。
2、学生独立填表中空格。
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
3、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
4、进一步探索百数表的排列规律。
4人一组,讨论并找出规律,然后全班交流:1)、每一横行都是十个数,除第一横排外,每横排中每个数的十位相同。2)、每一竖行也都是十个数,这些数的个位相同,且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大10。3)、整十数排在最后一行。
三、练习:完成练习八第一题。
学生先独立填数,然后集体订正。
四、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1、提出问题。
出示母鸡下蛋图让学生观察,问:左边这只母鸡一个月下几个蛋?右边这只呢?谁一个月下的蛋多?
2、解决问题。
1)分小组讨论比较,再全班交流。
A、看图来比,只看最后一行,最后一行中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
B、根据数的组成来比,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大于26。
C、根据数的顺序来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2)、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
3)、思考:如果没有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得出用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来进行比较。
4)、同桌同学一起自学例8。
5)、展示学生比的方法,然后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一样,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3、练习:完成例8下面的做一做。
4、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100和99,问:100和99谁大?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100大于所以的两位数。
五、巩固应用。
1、练习八第2题:同桌拿卡片,一起从小到大把卡片重新排列。
2、练习八第3题。
3、完成第39页的思考题。
六、小结: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测量、平面图形与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与测量的方法,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及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回顾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培养学生独立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的能力,培养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
〖教材分析〗
“整理与复习(一)”这节课主要复习测量、平面图形与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教材提供了“你学到了什么”“我的成长足迹”和“练一练”等素材,帮助学生复习测量、平面图形的知识,帮助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培养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观察与测量知识,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掌握了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具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观察、发现、分析、交流和搜集信息的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世纪欢乐园大幅宣传画)
师:同学们,春天来了。一(1)班的张老师想组织同学们去世纪游乐园放风筝。但是他们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解决,你们愿意帮忙吗?
生:愿意!
(二)设置问题,共同解决
1.准备工作
(1)师:大家想一想,要想去世纪欢乐园放风筝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请同桌两位同学讨论商量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2)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生1:需要租车!
生2:要买门票!
生3:要买好吃的和带上风筝!
……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比较好,要先选好车、订好门票才能去。
(3)师引导,帮助订票。
师:张老师已经专门去调查了世纪欢乐园的一些购票要求,请大家认真观察,从购票要求中你知道了什么?(出示门票购票要求)
世纪欢乐园购票要求
身高在1米10厘米以下免票
身高在1米10厘米~1米40厘米之间半票
身高在1米40厘米以上全票
生1:我知道身高不到1米10厘米的同学可以不用买票。
生2:身高1米10厘米到1米40厘米买票,只需掏一半钱。
……
师:大家知道了这么多,那么张老师该怎么买票呢?
生1:可以先估一估自己的身高,再量一量就行了!
生2:在学习“我又长高了”时,已经测量过自己的身高了。只需要统计一下1米10厘米以下的有几人,1米10厘米 与 1米40厘米之间的有几人,1米40厘米以上的有几人就行了!
生3:还可以比一比,找一个身高1米10厘米的同学,比他低的就不用买票;再找一个身高1米40厘米的同学,比他高的就得买全票;身高在他们中间的就买半
票。
师:你们的办法真棒!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测量身高时应注意什么,用到了哪些长度单位?
生1:测量时,不能踮脚尖!
生2:测量身高时,应注意尺子的0刻度线和脚底板对齐!
生3:尺子的上端和头顶平行!
生4:我们测量身高需要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师:真好!请你用手比划出一米和一厘米的大约长度,同桌互相看一看。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物品的长度用米做单位比较合适,什么物品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比较合适呢?
生1:测量教室的长度用米比较合适!
生2:量课桌的高度和宽度用厘米比较合适!
……
师:你们知道这两个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
生:1米=100厘米。
(4)师:大家联系前面的学习,帮张老师解决了订门票的问题。刚才有同学还提出了租车问题。这是张老师在车站调查的每种车的座位情况,请大家来看一看,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课本第46页第2幅图。)
生1:我知道大客车可以坐48人,面包车可以坐6人,中巴车可以坐10人。
生2:大客车比面包车多坐42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 48-6=42(人)。
生3:一辆面包车和一辆中巴车一共能坐16人,因为6+10=16(人)。
生4:三辆车一共可以坐64人,因为48+10+6=64(人)。
……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他们班有66个同学,怎样租车比较合适呢?请你先想一想,再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这样租的理由。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租车的方案,全班汇报交流。)
生1:租11辆小车!因为每个小车只能坐6人,租11辆正好66人。
生2:太麻烦了,而且都租小车还会比较贵。我觉得租1辆能坐48人的大车,再租2辆能坐10人的车就行了!因为48+10+10=68(人),多2人,所以够坐。
……
(师生一起讨论哪种方案比较合理。)
(5)师:在停车场有一辆漂亮的汽车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第46页第3幅图)谁能说一说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分别看到的是车的哪个部位?汽车上美丽的图案由哪些图形组成,你会用七巧板拼吗?
生1:小男孩看到的是车的尾部,小女孩看到的是车的侧面。
生2:图案是由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组成的`。
师:它们分别有几个?
生3:正方形有1个,三角形有5个,平行四边形有1个!
师:你们会用七巧板拼出汽车上的图案吗?你还能拼出其他漂亮的图案吗?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到达世纪欢迎园
师:经过大家的帮助,一(1)班的同学终于顺利到达了世纪欢乐园。
(1)吃果子(第47页第1题)
师:张老师请大家品尝带来的果子。
①先仔细观察,说说图意。
②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2)放风筝(第47页第2题)
师:吃完了樱桃,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放起风筝来,天上的风筝可真多呀,每个风筝上都写有一道算式题,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请你在书上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3)做小花(第47页第4题)
师:同学们的风筝放得可真好,张老师要发一些小花,当作鼓励。他请了两名同学来帮忙。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做的情况吧!
(小组合作完成,集体交流。)
3.游玩归来(第47页第5题)
师:在回来的路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思考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由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小组交流方法和答案。)
4.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受?
(三)我的成长足迹
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家有了很多的收获。那请同学们回忆这学期所学习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与同伴说一说。比如你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最有趣的数学问题,你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等。
(先小组内互相说说,再集体交流、展示。)
(四)实践作业(第47页第3题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课下动手做一做,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说一说各个面是什么图形,折出的像什么。
〖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去世纪欢乐园放风筝的情境,将所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有机地串联起来。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热情比较高,积极主动地帮助(1)班的同学,创造性地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在解决购票的问题中,有学生想到比一比的方法,找一个身高1米10厘米的同学,比他低的就不用买票;再找一个身高1米40厘米的同学,比他高的就得买全票;身高在他们中间的就买半票。这些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况。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回顾。
从学生的回顾中发现,学生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有:数豆子、观察物体、七巧板、猜数游戏、测量等,稍一分析不难发现,学生喜欢的是那种动手、动口,寓教于乐、于活动的数学课,这样的课也应是自己今后教学的设计方向、努力方向。
〖案例点评〗
整节课一改往常复习课上大量作题的设计安排,注重知识的整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去探索、去发现。课堂上尽量给学生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在完整的问题情境中学习。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较多,尽管教材中将上述内容安排在一个一个具体的情境中,但由于篇幅的限制,许多创意不可能都写进教材。吕老师根据本节活动的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灵活地运用教科书上所创设的情境图,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整节课让学生在完整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教师则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引导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形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堂课,学生都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整理复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节整理复习是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走进学习活动,主动建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中,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与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尽量释放创造的潜能。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具有充分再创造的通道,激励学生进行再创造的活动。如:设计现实的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的欲望。教师这样设问:“张老师该怎么买票呢?” 虽然难度较大,但因有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经过积极、自主地思考,创造了不少的方法,有的学生说:“可以先估一估自己的身高,再量一量就行了!” 有的学生说:“在学习‘我又长高了’时,已经测量过自己的身高了。只需要统计一下1米10厘米以下的有几人,1米10厘米与1米40厘米之间的有几人,1米40厘米以上的有几人就行了!” 还有的学生说:“还可以比一比,找一个身高1米10厘米的同学,比他低的就不用买票;再找一个身高1米40厘米的同学,比他高的就得买全票;身高在他们中间的就买半票。”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说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已达到一定的程度,能灵活运用、综合思考问题,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01-27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01-21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05-16
2023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02-28
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15篇01-27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减法复习教案文案01-09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6篇01-21
【精选】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6篇05-16
数学复习教案01-27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案范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