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28 08:14:52 三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语文教案15篇(精选)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教案15篇(精选)

三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生词意思。

  2、读懂课文,在读中感悟苏珊回到校园前后心情的变化以及老师的良苦用心,借助批读进行思考,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懂得关爱他人,给予他人善良的安慰和热情、真诚的帮助。

  【教学重点】

  能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在读中感悟、体会、理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关爱之情。

  【教学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这种深情,意识到生活中很多人需要这顶善意的“帽子”,都需要安慰和关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孩子们,在你的生活中,听说过过癌症吗?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简单谈一谈。

  2、教师:是呀,他们不但身体受到病痛的折磨,内心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正如孩子们所说的,在长期病痛的折磨下,很多人离开了人世。得了癌症的人是多么的不幸!如果一个小女孩得了癌症又会怎样呢?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板书:苏珊的帽子)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

  1、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生词并解答部分疑问。

  (设计意图:交流释疑。)

  三、细读体会

  (一)学生结合旁批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的什么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组织交流

  1、教师: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你觉得小苏珊是不幸的?还是幸运的.?

  (1)学生争论:不幸与幸运。

  自由读这一段,找出自己认为体现苏珊不幸的语句,试着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2)教师:说她不幸,课文哪个段落在写苏珊的不幸?(板书:不幸)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肿瘤”,明白此处指的就是癌症。

  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应该怎样来读?自己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体会。)

  (3)指导朗读第2句。

  师:是呀!苏珊小小的身体里竟长了肿瘤,必须接受化学治疗。(相机解释化学治疗)她是不幸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应该怎样练习朗读?

  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训练朗读,体会人物内心。)

  (4)朗读第3、4句。

  教师:身体受到病魔摧残的苏珊真是不幸呀!

  学生思考:什么叫残酷?(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来说)为什么残酷?再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和苏珊的心理来说。①得了绝症;②身体受到伤害;③光着头去上课,可能遭受同学们的冷眼和嘲笑,内心受到伤害。

  (设计意图:朗读体会。)

  (5)指导朗读第5句。

  光着头去上学,对于只有六七岁的她来说的确是件(引读:非常残酷)的事。(板书:癌症残酷)

  (设计意图:思考体会人物的心情,为后面学文打下基础。)

  (6)教师:可爱的小苏珊是多么的不幸,孩子们,你忍心让她伤心难过吗?想办法帮帮她吧!

  学生畅所欲言谈想法。

  2、教师:真是一群有爱心的孩子,看一看她的老师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1)用“”勾出相关语句,轻声读。想想怎样读出老师的语气。抓住表情和语气练习朗读。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体会。)

  (2)(板书:老师郑重热情)指导朗读,抓住“郑重而热情”相机范读。(注重表情)

  (3)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训练朗读。)

  3、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们赶紧往下边看。

  (1)生自读第3段,提出不懂的问题。(为什么她走到教室门口却迟迟不想进去,她担心什么?犹豫什么?)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体会。思考体会人物内心。)

  (2)是呀,她担心什么?又犹豫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解决“犹豫”一词)

  学生看图,结合课文体会苏珊此时的内心。

  设计意图:看图体会。

  (3)多么不幸的孩子呀!我仿佛听见了她那急促的呼吸,紧张的心跳,她一定害怕极了!

  4、可是,使苏珊感到意外的是……(引读第4段)

  (1)读该段。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什么?

  (设计意图:朗读体会。)

  (2)(相机板书:同学戴着)没有预料中的尴尬和嘲笑,所以苏珊此时的心情怎样?

  (3)学生读:她轻轻地笑了,她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反复读)思考:为什么笑?

  (设计意图:体会老师的别有用心。)

  (4)(引读旁批)哦!老师的办法仅仅是解决了苏珊的难题吗?还有老师对苏珊的“爱”!多么用心良苦的老师呀,用一顶顶漂亮的帽子为苏珊挡住了嘲笑,遮住了自卑。

  学生读旁批,体会老师对苏珊的关爱。

  5、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苏珊后来怎样了呢?

  (1)齐读最后一段。

  读中感知。

  (2)学生提出疑问。

  同学们忘了什么?为什么说似乎忘了?

  (3)(相机板书:似乎)引导学生思考体会。

  看图,体会同学对苏珊的关爱。(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对话)

  看图思考体会。

  (4)是呀,同学们早忘了自己为什么要戴帽子,更忘了苏珊为什么要戴帽子。苏珊生活在老师和同学们为她营造的爱的环境中。

  6、小结。

  (1)孩子们,苏珊起初是不幸的,她身患绝症(引导学生读:用幻灯片打出句子)。

  ①接受化学治疗出院后……

  ②更可怕的是……

  ③还有……

  ④鼓足勇气回到学校,可是……

  (设计意图:读中再次感受体会苏珊的感情变化。)

  (2)可此时的她却是幸运的,(板书:幸运)因为她有一位善良、真诚的老师,有一群关心帮助她的同学。是他们让我们的小苏珊再次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所以(引读句子)①她轻松地笑了……②现在……孩子们,让我们代表苏珊对他们说声(谢谢),谢谢你们播下的爱!

  四、拓展小结

  1、苏珊是幸运的,她得到了关心和爱护。生活中,还有什么需要我们的关爱呢?为什么?

  畅所欲言(周围的一切:人,事,动物,花草,公共设施……)

  (设计意图:小结升华,感受老师的爱。)

  2、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举手,一投足,都有可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让我们唱起这首歌,都来献出自己的一份关爱,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学生:跟唱歌曲。

  (设计意图:深化学生对关爱的认识。)

三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通过品词析句,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书籍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发读书的兴趣。

  ★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巴罗先生让我读书,实在是付给了我最感的报酬”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游戏

  一、复习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思考:课文主要人物是谁?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理解巴罗先生付给作者报酬的方式如何“特别”

  (4)思考:从“不是…就是…甚至…”所连接的这个句子中你感觉巴罗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小气)

  (二)学习第二——第九自然段

  1.默读解决问题:找出描写巴罗先生的段落,在自然段前面画上你喜欢的符号。

  2.学生汇报

  (三)学习描写巴罗先生的段落(2.3.5.7.9)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读,思考:在这段中你认为巴罗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你能找出有关的词语吗?(热情)

  (2)学生汇报。你还读懂了什么呢?

  (3)通过看图体会“到处”,体会巴罗先生的藏书多。

  (4)指导朗读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范读,学生思考:在这段中巴罗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汇报,师板书:大方。从哪里能看出巴罗先生的大方?

  (3)指导朗读此段。

  3.学习第五、七、九自然段

  (1)默读思考:巴罗先生的大方还表现在哪里呢?

  (2)学生汇报。(厚厚的、微笑)

  (3)再读第五自然段,你还读懂了什么?通过理解句子“这些还是我保留下来的,值得的第二遍的书”体会巴罗先生不仅藏书多,读过的书也多。通过理解“沉吟”体会巴罗先生选书时用心良苦。

  (4)思考:巴罗先生用心良苦的选书,又慷慨大方的送书,你认为他还是个小气的人吗?说说理由。

  (四)学习描写“我“的段落(4.6.8)

  (1)指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我”在巴罗先生送书前爱读书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理解“遗憾”和“钦佩”.指导朗读

  (2)自读第八自然段,思考:在巴罗先生送书后“我”爱读书吗?从哪里能看出来?(不爱读书——爱读书)

  (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一本《正义永存》使作者爱上了读书,那么那本关于人类学的书又对他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2.学生汇报,思考:“我”之所以能成为一名大学老师这是谁的功劳?为什么?

  3.思考讨论:如何理解“那年夏天巴罗先生让我读书实在是付给了我的报酬”?把其他邻居和巴罗先生给作者的报酬比较。

  4.巴罗先生是作者永远感激和怀念的人,指导朗读

  三、 分角色朗读二到九自然段

  四、你想对巴罗先生和“我”说点什么呢?

  五、总结文章叙述顺序

  六、布置作业

  课后积累文中好词好句。提出希望,全课结束

三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雏、巢,理解运用相关词语。

  2、积累姹紫嫣红、风平浪静这类结构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阅读芳草地中的两句话。

  4、通过因果句式的训练,使学生理解句子间的关系,并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仿写诗歌。

  5、了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形式。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仿写诗歌。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以杜甫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简要说明信的重要性

  师:刚才同学们背诵了好几首唐代诗人的诗。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老师也特别喜欢他的诗,记得他的《春望》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

  [出示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由读,抽生读,理解句子意思)

  师:这首诗写出了在战乱中,诗人对远方的家人的思念与牵挂,此时一封报平安的家信可以带给他多少安慰啊!因此

  [课件出示]信是心与心的交流,信是情与情的碰撞,信使你我手拉手,心贴心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信》。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谁能说说我们平时写信要用到些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

  1、师:有一位小朋友刚学会写信,心情特别激动大家看:

  [课件出示]我学会了写信,

  用笔和纸,

  用手和心。

  我多么想写啊,

  写许多许多的`信

  给自己,

  我也要

  写一封封信,

  让自己的心,

  和别人的心,

  贴得紧紧、紧紧

  2、师:自由读这两段话,思考他写信所需的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吗?

  3、写信为什么要用心?它又为什么能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学习课文。

  (三)精读课文

  [课件出示]

  1、听课文录音,并思考我写了几封信?分别是写给谁的?

  2、生仿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并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封信来读一读。

  3、检查自读情况。

  4、学习第二节

  a、齐读第二节,自学生字雏和巢(从音形义三方面来学习)。

  雏:谁会读这个字?(注意翘舌音)开小火车读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雏这个字?

  我们以前学过的好多字中也含有这个部分。想一想有哪些字呢?

  雏什么意思吗?[课件出示]

  师:瞧,它们是那么稚嫩,羽毛还没有长丰满,嘴角还是嫩黄的,走路也摇摇晃晃的。

  (幼小)雏鸟、雏

  巢:学生交流。(翘舌音、上下结构)

  哪里见到过这个生字?

  [课件出示]

  师:这些不同形状的鸟巢,就是给小鸟遮风挡雨的窝,更是小鸟温馨的家。

  生字宝宝回到课文中,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三句。

  b、理解内容。读后回答:

  (1)我替谁给谁写信?信上说了些什么?为什么要写这封信?

  (2)出示句式:我要替雏鸟给鸟妈妈写信,是因为,让她快回巢。

  (3)师:在天色将暗的时候,小鸟在巢中焦急地等着妈妈回家。假设你是雏鸟会对妈妈说什么?

  (4)交流后个人竞赛读。(注意读出急切的语气)

  C、是啊,它们是亲亲爱爱的一家人,彼此关心,互相依恋,小鸟的心和妈妈的心贴得紧紧的。师生一起感情朗读。

  5、学习第三小节

  (1)女生读第三小节。

  (2)出示画面,学习姹紫嫣红的意思。(老师指出词语后的1和注释条的1相对应)

  (3)花朵为什么要蜜蜂快来采蜜?

  交流小结:它们是甜甜蜜蜜的好伙伴,团结一心酿出甜甜的花蜜,造福我们人类。花朵和蜜蜂的心也贴得紧紧的。

  抽生感情朗读第三小节。

  6、习第四小节。

  (1)男生读第四小节。

  (2)大海为什么要请小船快去航海呢?

  (3)出示句式练习。

  (4)出示画面,理解风平浪静的意思。

  (5)出示词语练习。

  交流小结:它们是平安和谐的一家亲。此时,慈祥的大海敞开宽广的胸怀,让小船在自己的怀抱里自由驰骋。大海的心和小船的心更是贴得紧紧的。

  小组竞赛读第四小节。

  7、习第五小节

  (1)分三小组读这三节课文

  (2)齐读第五小节,读后体会2、3、4小节和第5小节的句式有什么变化?

  (3)出示尝试园,师:聪明的你能否把这两封信修改成和前面三小节一样的形式呢?

  (四)拓展

  1、师读第六小节。我们给别人写信,真诚地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感情和看法,力所能及地给与别人帮助。从而使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贴得紧紧的。

  2、师生合作朗读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最真诚的心,老师和你们一齐

  3、过渡:这位小朋友用自己真诚的心写了许多许多的信,此时的你是否也有许多心里话要和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需要帮助的小伙伴、处于战争中的苦难的人们说呢?请大家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纸上。(提出要求:形式不拘,可选两句或三句,内容简短。)

  4、创意读课文:加学生创作诗朗读

  (五)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用一颗真诚的心,而信架起了心与心之间的桥梁。当你感到快乐,请你告诉你的亲朋,让他们共同分享;当你感到忧愁,请你告诉你的好友,让他们为你分担。这样,我们自己的心就会和别人的心贴得更紧、更紧

  五、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案4

  一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并从中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读懂一段话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说说第1自然段写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默读第2自然段。

  1、想想:这一段共写了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这几句话都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讨论上述问题。

  这一段共5句话。第1-3句具体介绍赵州桥的设计特点:第4句写这种设计的作用;第5句点明了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一段是围绕第5句话写的。

  3、重点理解句子(用投影仪展示)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学生研究这个句子,质疑。如:

  ①“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

  ②“这种设计”有什么作用?

  ③“创举”是什么意思?

  ④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认真读课文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3)口头填空(练说)

  “这种设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创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称它是个”创举“,是因为它有__________、_____两点好处。

  4、这一段突出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雄伟、坚固)

  5、总结学法:抓住重点词句读懂一段话。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齐读第三自然段。

  1、运用抓重点句读懂一段话的方法,找一找:这一段主要是围绕哪一句写的?这是什么句,起什么作用?(从全文看,这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这一过渡句中,知道这一段是讲赵州桥的`美观;从一段话来看,是概括句;从句子关系分析,是递进关系的句子。)

  2、出示“不但、、、而且、、、“练习说话。

  3、用“﹏﹏“划出写赵州桥美观的句子。(重点理解”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描写龙的不同姿态来说明图案的精美。)

  (1)比较下列句子,读一读,说说读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①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②在学生充分经历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四)小结

  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两段之间是用过渡句连接起来的。

三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朗读,体会文本语言之美。

  2、在朗读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五花山颜色丰富之美。

  【教学重难点】

  品读关键词句,在朗读中感悟五花山的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说你所见到过的山是怎样的

  (高大的,绿绿的,雄伟的,险峻的……)

  2、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浏览一座非常美丽奇妙的山,它叫五花山。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浏览之前,你想知道些什么?

  (位置?名字的由来?长什么样?)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通读顺课文,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碰到喜欢的句子多读几次。(2)边读边感受,五花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五花山是座怎样的山?你用简单地说说自己的印象吗?

  三、字词引入句子篇章

  1、冒、嫩嫩的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嫩字?什么东西可以说是嫩嫩的?

  2)词语放入句子,出示春天的句子

  文中说什么是嫩嫩的?芽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嫩嫩的冒感受芽儿的鲜嫩可爱,不知不觉地探出了脑袋)

  春天的五花山有怎样的色彩?板书:淡绿嫩黄

  3)指导朗读,女孩子齐读(轻轻地,温柔的)

  2、绿油彩、染

  1)提示:染读第三声。绿油彩是什么?

  2)词语放入句子,出示夏天的句子

  如果是春天是淡淡的绿,那夏天的绿应该是怎么样的?板书:浓浓绿意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浓浓的绿意?雨点儿真的能被染绿吗?

  3)指导朗读,男孩子齐读(绿的气势逼人)

  4)师总结:不管是春天淡淡的绿,还是夏天浓浓的绿,都让人赏心悦目,这让我们想起了一句诗句——(淡妆浓抹总相宜)

  3、杏黄、熟透、紫绒幕布

  1)提示:以杏黄巩固园地知识(鹅黄、湖蓝、火红等)。

  熟是一个多音字,在口语中念(shou),在这里念(shu)。

  紫绒幕布这个词语的确很难读,因为它由好几部分组成。意思是紫色的,用绒布做成的布帘

  2)词语放入句子,出示秋天的句子

  3)秋天的五花山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读第四自然段

  四、细读秋色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边读边用横线划出文中描写秋天五花山颜色的词语,选择最喜欢的一种颜色句子仔细读一读

  2、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一: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

  生活中你们见过什么东西的颜色是杏黄色?

  看到杏黄色,就想到了——(丰收)作者用到了联想

  引读(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着丰收的喜悦)

  预设二: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它的美?作者为什么要把树林比作火苗呢?

  写树林跳舞非常活泼、轻快。谁能读出这种感觉?

  预设三:翠绿——写出松柏不畏严寒。能读出坚定的.语气吗?

  紫红紫红——注意重复紫红这个词,颜色浓烈。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朗读展示

  3、运用朗读方法,自学其他几句并交流

  4、如此多的颜色,用文中的一个词说是“五颜六色”

  5、如此令人陶醉,读第六自然段,揭示五花山的名字由来。拓展延伸作者及其家乡的五花山。

  五、拓展

  1、五花山拥有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和色彩,粗心的作者忘记写上冬天,你能替作者写写冬天的五花山景象吗?

  2、面对四季风景各异的五花山,浏览于其间的你,想说什么呢?想怎样赞一赞这眼前的景呢?板书学生用到的好词

  六、结课

  五花山的宜人景致让我们流连忘返,希望五花山的美留在你的心里,生活中处处点点的美也伴随你的周围。

  七、板书(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调整)

  春来 淡绿嫩黄

  夏至 绿意浓浓 五彩缤纷

  秋到 五彩缤纷 绚丽多彩

  冬临 冰天雪地

三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要求:

  1.通过回忆平时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熟悉的事情,丰富习作素材,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密切联系读写,使学生掌握把事情的经过写完整、写具体的方法,领悟写事作文的一般规律。

  3.培养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密切联系读写,使学生掌握把事情的经过写完整、写具体的方法,领悟写事作文的一般规律。

  2.培养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很多像下面这些快乐而又难忘的场面。

  (课件出示图片)培根说过“把快乐告诉别人,你就能得到双倍的快乐”。

  这节课,我们就打开心扉,释放心中的快乐,一起来说一说你玩得最开心又难忘的一天,好吗?

  二、畅所欲言,释放快乐。

  1.回忆快乐。

  大家玩得开心的时候有很多,请你好好回忆一下那难忘的一幕吧。

  2.分享快乐。

  下面我们就把自己玩得兴的事情告诉大家吧。

  3.相互启发,小组交流。

  三、指导构思,点拨写法。

  1.交流一组特点鲜明的记事文章,畅谈读后的感受。

  2.指明交流,启发思路。

  3.启发领悟,指导写法。

  (1)有一个吸引人的题目。

  (2)多种开头的写法,灵活运用。

  (3)掌握有序的表达方法。

  (顺序、倒叙)(4)选择表达的顺序,列出习作提纲。

  (5)指导写作。

  四、学生起草,完成初稿。

  师巡视指导,个别辅导。

  五、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教学反思:此次习作教学我教得比较成功,因为我把控好了学生的发言时间,下次我还会继续保持。

  只是有的地方做得还不够好,例如教学中与学生的交流不够充分,学生做得好时我并没有及时鼓励。

  我以后要进一步改进。

  第八单元习作指导那次玩得真高兴写作思路:1.审阅题目:本次习作要求我们把玩得最开心、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活动写下来。

  2.选定内容:确定好习作内容,是写帮助别人,还是写一起玩滑梯,还是写一次郊游……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

  4.表现手法:前后呼应、开门见山。

  5.结构顺序:可以开门见山式的交代童年开心的事,然后具体写事情发生的始末,最后点题。

  下水文:那次玩得真高兴①童年如同一场五彩斑斓的梦,在每个人的童年中,一定会发生不计其数开心的事,我也不例外。

  ②那是一天阳光明媚的早上,小鸟站在枝头歌唱。

  ③我和妈妈拿了一个沙包和一只粉笔便出了门。

  我们用粉笔在地上划了几个方块,准备玩跳房子。

  ④我把沙包扔进了第一个方块,然后身轻如燕地接连跳过了第一个和第二大方块,又跳进了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返回时,跳过第二个方块时,我先稳住身子,慢慢地弯下腰,捡起沙包来,再跳回起点。

  这样跳了几个来回,我真的很累。

  由于我心里着急,结果没有瞄准,扔出了方块,只好把沙包递给妈妈。

  我“悲喜交集”,高兴的是我可以休息一会儿,不高兴的是,只要妈妈一上,我胜利的机会几乎就要消失。

  我心里默默的祈祷:老天爷,赶快让妈妈扔不准吧!老天爷好像听到了我的“祷告”。

  这一轮,妈妈果然没扔着。

  我站在起点,静下心来,瞄准方块,一扔。

  后面几次,我全部都扔进了方块。

  ⑤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久,但它就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历历在目。

  这就是我玩得最开心的事。

  ①开门见山,交代童年让我开心的事。

  ②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当时愉快的心情。

  ③指出事情的主要任务:“我”和妈妈。

  ④详细记叙了“我”玩跳房子游戏的过程。

  ⑤前后照应,紧扣主题。

  你平时最爱玩什么呢?把你玩游戏过程中最开心的片段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语文教案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积累运用的“日积月累”部分

  教学过程:

  一、进行组词练习,区分同音字

  1、教师出示练习中的几组同音字,让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发现这几组字的特点(指名反馈:读音相同,字形字义不同)

  3、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4、集体反馈。

  5、师生互动,形象记忆,区别这些同音字。

  6、一起读一读。

  二、抄一抄,找一找,说一说。

  1、指名读一读。

  2、大家一起读一读。

  3、选择其中一个词语进行口头说句练习。

  4、鼓励学生到书中找找,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

  三、收集描写颜色的词语

  1、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2、集体反馈。

  3、拓展练习,说说什么东西是这些颜色的。

  四、巩固文中了解的知识

  1、复习课文《金色的草地》,读一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看懂题目的意思,指导学生回答。

  3、学生完成练习。

  4、集体讲评。

  五、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把古诗读懂。

  2、指名读,教师指导读。

  3、简单了解古诗描写的意境。

  (1)教师出示文中的两幅图,学生分辨两幅图分别画的是哪首古诗。

  (2)分别指导看图,了解两幅图所表达的内容。

  (3)组合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所描绘的内容。

  (4)找出两首古诗中描写颜色的词语,读一读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5、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比比谁背得最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开卷有益”和“畅所欲言”。

  教学过程:

  一、开卷有益

  1、学生借助字典自读课文,把短文读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读通情况。

  3、教师出示提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读短文

  (1)三种的基本原色是什么?

  (2)西瓜、橘子、香蕉、葡萄各是什么颜色的?

  4、指名反馈问题。

  5、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反馈,调一调绿色、紫色、橙色。

  6、学生自由调配其他颜色。

  7、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二、畅所欲言

  1、学生小组互相交流,你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以颜色为标志的图案,知道它有思念特殊的作用吗?

  2、集体交流反馈。

  3、教师出示以颜色为标志的图标,请学生说说它们的作用及所表达的意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笔下生花”和“金钥匙”。

  教学过程:

  一、笔下生花

  1、教师谈话,导入本次习作的内容。

  2、教师指名读题,明确习作的要求。

  3、请学生说说秋天有哪些色彩突出的、有代表性的事物(引导学生联想各种水果、蔬菜成熟的颜色,各种秋天开放的花的颜色等等)

  4、学生动手画一画。

  5、展示作品。

  6、指导写作。

  (1)先口头描述自己画的图画。

  (2)教师指导:注意选择最能体现秋天色彩的景致来写,写的候要有一定的顺序,语句通顺,意思清楚,注意使用表达色彩的词语。

  7、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金钥匙

  1、教师引导自读:丁丁和冬冬在讨论什么?从中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参与交流。

  3、引导学生总结:联想是理解词语的好办法。

三年级语文教案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抓“争气”,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

  教师板书《一定要争气》,学生围绕题目质疑:

  (谁一定要争气?为什么要争气?为谁争气?怎样争气的?结果怎样?……)

  板书:什么情况下 怎么做的

  二、学生通读全文,找出答案。

  三、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指名读文,纠正读音。

  “鄞县”的“鄞”应读“yín”,不要读成“jǐn”。

  “成绩”的“绩”应读“jì”,不要读成“jī”。

  “平均”的“均”应读作“jūn”,不要读成“yún”。

  可采用让学生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式,进行巩固练习。

  2、识记字形,区别形近字。

  “基”上下结构,上边是“其”,中间不要多一横,“其”的最后一笔是“捺”。

  “考”下面不能多写一横。

  “试”左右结构,右边千万不要多加一撇。

  “厕”是半包围结构,“厂”要包住“则”,不要错写成左右结构的字。

  “努”上下结构,第一笔是“撇折点”,右上角的第二笔是“捺”。

  “需”上下结构,“雨”字的第三笔是“横折”。

  “末”字与“未”要区分开。“未”字上横稍短,“末”字上横长。

  区分“震”与“振”,两个字的读音相同,也都有“动”的意思,但用法不同。“振兴、振奋、振作”用“振”。“震惊”“震荡”“地震”同“震”。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形近字、同音字组词的方法,进行巩固练习。

  末( ) 试( ) 震( )

  未( ) 式( ) 振( )

  厕( ) 努( ) 技( )

  测( ) 怒( ) 枝( )

  3、理解词义。

  发愤:下决心,努力。本文指童第周下决心努力学习。

  资助:用钱帮助。

  耐心:心里不急躁,不厌烦。

  尝试:做一做,试一试。

  钻研:深入地进行研究。

  再三:不止一次,一次又一次,文中指童第周一次又一次地请求校长让他跟班试读。

  偏僻:离城市比较远,交通不便。

  震动:本文指童第周的重大成就使欧洲生物学界感到惊讶。

  鄞县:浙江省一个县名。属宁波市。

  四、练习读书,巩固生字,了解大意。

  五、作业:

  生字、字词、读熟课文、查阅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两次提到的“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2、教给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抓“争气”,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中几次讲到“一定要争气”。边读边标画出带有“一定要争气”这个词语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一定要争气”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学生读文后可以小组讨论一下,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经过讨论,学生弄清文中两次“争气”的事情。

  (第一次是讲童第周中学时由于[基础差],[成绩不好],经过刻苦努力,仅用半年时间就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得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心里想:一定要争气。)

  (第二次是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刻苦钻研,成功地完成了教授做了几年都没有成功的试验,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童第周为中国人、为祖国争了气。)

  板书:基础差 成绩不好

  二、抓“争气”,理解重点词句。

  1、1—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1)通过查字典理解“[再三请求]”。

  (“再三”是一而再,再而三,即多次的意思。“请求”说明是诚心诚意的。“再三请求”表现出童第周当时求学的心情是十分迫切的。)

  (2)根据本句的意思,判断、选择词义。

  投影出示练习:判断句中“才”字的意思。

  “才”字有三种解释:①刚刚;②仅仅,只有;③勉强。

  A、第周17岁才进中学。(①)

  B、均成绩才45分。(②)

  C、同意让他跟班就读一个学期。(③)

  在上述判断带点词的连续句中,第1句“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的“才”字是“刚刚”的意思;第2句“平均成绩才45分”的“才”是“仅仅,只有”的意思;第3句“才同意让他跟班就读一个学期”的“才”字是“勉强”的意思。

  通过这样的练习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出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当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定相同,要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来判断词义,即据句选义。同时,也要通过反复练习朗读,来进一步体会童第周渴望学习的坚强信念。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所以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刻苦钻研。

  (3)联系下文,理解“[发愤]”的意思。

  “发愤”在字典中的意思是:自己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做。

  那么,童第周是怎么发愤学习的呢?读课文第3自然段,并画出童第周发愤学习的句子。

  (一是“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

  (二是夜里在路灯下看书,被老师发现,路灯关了,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学习。)

  这两方面内容就已清楚、具体地解释、说明了“发愤”的意思。

  在理解了重点词句后,再理解“一定要争气”就不难体会出它所包含的意思是:一要争气,即要有志向;二要自信,“我并不比别人笨。”;三要刻苦努力,“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办到。”

  板书:再三请求 发愤学习

  2、读4—5自然段,理解重点句。

  (1)同学们,你们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种手术非常难做?

  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从两个基本方面思考:一是联系上文,童第周的`老师是欧洲一位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他自己做了几年,[没有成功];二是同学们都不敢尝试。由此看出手术的难度之大。

  板书:手术难做、教授没成功 同学不敢尝试

  (2)童第周是怎样做成功的?

  “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

  文中只用一句话讲述童第周成功的经过。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刻苦钻研;二是不怕失败;三是耐心加细心,最终以顽强的精神和熟练的技巧,使手术获得成功,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

  三、抓“争气”,深化中心。

  讨论:童第周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件事?

  教师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深入理解童第周为祖国争气的崇高思想境界。

  首先让学生自读4、6自然段,从文中找出带有“争气”一词的句子,然后想一想,童第周这次成功是在什么情况下为谁争气?经过讨论,要让学生认识到全文两次提到的“争气”含义是相同的。即:一是要有志向,二是要有自信心;三是要肯努力。但是第二次争气要比第一次争气更深一步。第一次是为自己争气,不甘落在同学的后边。第二次是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争气,不让外国人讥笑我们,不甘心落在外国人的后边。

  四、抓“争气”,练习朗读。

  这课的朗读,应该重点放在第三自然段,在学生理解了童第周在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刻苦学习的精神后,应集中体会他是怎样学习的,把对童第周的敬佩之情读出来。如,这一段的最后童第周说的话,“一定要争气”,他是说给谁听的呢?是说给自己听的,同时也是勉励自己的话,应指导读书。另外,“我并不比别人笨”这个“并”字就突出了童第周下决心,要把学习成绩提高上去的坚定信心,让学生把这个坚定的语气读出来。

  五、作业:

  1.找出描写童第周发愤学习的词句,再抄下来。

  2.预习27课。

三年级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18个词语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第2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的。并能背诵这一段。

  3.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培养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4个生字的读音,认清“巧”、“绣”、“纹”、“腹”、“衬衫”等字的字形,理解“苇秆”、“小巧玲珑”、“鲜艳”等词的意思。

  2.读懂课文第2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

  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见过翠鸟吗?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具体来介绍它的。

  二.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课文从几方面介绍了翠鸟?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学习1、2、两段。

  1.指导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以自然段主要写翠鸟外形一个什么特点?找出概括性的一个词。

  2.理解“小巧玲珑”一词。

  3.文中哪些地方写出它的小巧玲珑?

  4.用喜欢的语气读这一段。

  5.翠鸟的外形不但小巧玲珑,而且十分美丽。指读第2段,边听边标序号,思考: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用——划出有关的一句话。用、、圈出这句话中最关键的一个词。

  6.反馈、小结:像“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这句话概括了一段话的意思,又放在一段话开头,我们叫它总起句,“鲜艳”时这句话的中心词。

  7.读2——4句:

  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羽毛的鲜艳?

  作者是怎样描写各部分的羽毛的呢?投影句子,与原文比较:哪一处写的好?为什么?

  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好2——4句。

  这3句与第1句是什么关系?

  8.小结学法,学习“学习提示”最后一句话。

  9.齐读这两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意思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字词,掌握“疾”“锐”等8个生字的字形,理解“锐利”、“隐约”

  等词语。

  2.讲读3——4自然段,品词析句,体会翠鸟敏捷、灵活的活动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翠鸟的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写它的活动?

  网

  二.指读3——4段。

  想一想:翠鸟行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

  翠鸟的行动敏捷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三.学习第3段。

  从哪里看出它非得快?圈出有关词。(理解“疾飞”)

  他停在苇秆上的目的是什么?(等鱼)

  读第3句话,把“注视”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比一比,哪一个更合适。

  四.学习第4段。

  1.默读、思考:你从文中哪些句字看出翠鸟捉鱼动作快?

  2.根据学生反馈的顺序学习句子

  第一句:这句话主要写谁?写小鱼的哪两个意思?用什么词连接?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连?为什么要写小鱼呢?用句子中一词来回答?

  (理解“锐利”)

  第二、三句:这两句主要些什么?

  圈出其中写翠鸟动作的词语。

  用换词比较的方法体会“蹬”、“叼”蹬词用法的'准确,体会翠鸟行动的敏捷。

  指导读好这两句话。

  第4句:这句话些什么?能去掉吗?为什么?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字词,能在语言环境中区别并运用“愿望”、“失望”三个词。

  2.复习巩固总分段式,背诵第2自然段。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5段。

  1.翠鸟外形这么美丽,行动这么敏捷,“我”和小伙伴中滋生一个什么愿望?

  2.这个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3.当这个愿望不能实现时,我们就——失望了,心中只留下一个小小的愿望是什么?

  4.练习:选词填空——希望、愿望、失望,并说明理由。

  5.齐读第5段,思考这一段讲什么。

  二.复习巩固总分段式。

  1.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的一段话。

  2.填空:这一段是用()方法写的。总起句是()。中心词是()。分述部分是从()、()、()这三方面把翠鸟羽毛的鲜艳写具体。

  3.试背。

  三.总结全文

  课文写了翠鸟的外形时那样小巧玲珑而美丽,动作又是那样敏捷,所以引起了小朋友对翠鸟的爱。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美丽的鸟,正是因为这些美丽的鸟,才使大自然显得那么富有生气。我们不仅要爱翠鸟,还要爱其他的鸟。

  四.作业。

三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

  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走近蜻蜓

  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

  ⑴(出示蜻蜓休息图片)同学们看,多么可爱的蜻蜓呀!(出示课后练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

  ⑵吃食

  (学生发言)你了解了蜻蜓的吃食。(板书:吃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书中的语句。(注意“孑孓”的读音)

  小结:从蜻蜓的吃食,我们可以发现蜻蜓是益虫,是我们的朋友,所以要放飞蜻蜓。

  ⑶尾巴

  ①(学生发言)(板书:尾巴)关于蜻蜓的尾巴,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发言,3、4人)(点击出示课件)请你把课文中描写尾巴的语句读一读。(指名2人读)

  ②(点击出示课件)陶行知说:“据说,在它——(学生读)。”这个说法正确吗?陶行知先生用了个“据说”,这表明他也不是很有把握,只是听说而已。究竟是怎么回事?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学生发言)

  “蜻蜓吃尾巴”原来是这么回事。(点击出示课件——“由于生殖的需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这句话补充在旁边好吗?

  学生摘写资料(提醒写姿)。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将自己搜集的资料或读书的体会写在书的旁边,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习惯。

  ③现在谁能完整地为大家介绍蜻蜓尾巴的特点呢?(指名介绍,齐读——看课件)

  ⑷眼睛

  (学生发言)蜻蜓的眼睛十分特别。(板书:眼睛)

  老师边引读课文边出示课件:它的眼睛很大(点击出示:大眼睛)结构很复杂,是由(引读)——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点击出示:无数小眼睛)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我们一起把描写蜻蜓眼睛的语句读一读。(齐读)

  2、活用资料,走近蜻蜓

  ⑴示范批注。

  关于蜻蜓,同学们手中还有一份资料,大家都读过了吧?你能借助资料把蜻蜓介绍得更加具体吗?比如说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来作补充。(展示课本吃食部分)同学们请看,课文介绍了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但没讲吃多少,资料上是怎样说的,(指名读)我们可以把它补充在旁边,一起来读一读。

  (示范补充吃食:)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蜻蜓的幼虫在水中也能消灭孑孓等害虫。

  大家不忙写,老师补充了吃食方面,请你们按这样的方法补充其他方面,好吗?

  ⑵合作批注。

  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讨论确定补写哪方面的内容,(点击出示:1、确定补写内容;);然后认真仔细地阅读资料,划出要补写的相关语句(点击出示:2、读、划相关语句;);大家共同商讨你划出的材料是否恰当,再补写在课文中相应的位置(点击出示:3、补写材料;);最后小组内练说并确定一名发言人(点击出示:4、确定发言人。)

  学生补充,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指导学生从各个方面介绍;提示:你不但找得准确,而且字也写得很漂亮)。

  ⑶合作成果展示(注意错别字的纠正,病句的指导,语言表达的训练;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先来补充蜻蜓的尾巴,哪个小组先发言?学生展示、交流。

  (注意:①指导以“我们这一小组——”介绍;②口头语言的训练。)

  ①蜻蜓点水(人们常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断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断地点水。)

  相机出现:蜻蜓点水图片。

  评:“蜻蜓点水”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原来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知识,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齐读。

  学生介绍完后询问:你们小组还有人要补充吗?其他小组还有补充的吗?——(集中介绍完一个方面再介绍另一个方面。)

  ②我们再来看看蜻蜓的眼睛

  (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出示无数小眼的课件)评:多么独特的一双眼睛啊!

  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小结: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关于眼睛,还有要补充的吗?

  过渡:除了蜻蜓的吃食、尾巴、眼睛,你还想补充介绍点什么?

  ③身体细长,胸部背面有两对膜状的翅,休息时翅展开,平放两侧。——你读书很仔细,补充了翅膀的特点,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说得更生动一点吗?(学生说)你真不简单,不但补充了丰富的内容,还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知识。

  ④口内生着一对坚硬有力的紫色大鄂,脑袋可任意优美转动。

  评:这是它捕捉飞虫的有利条件。

  ⑤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飞行家”。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中,每秒的速度可达40米左右;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评:奥运冠军刘翔跨越110米栏用了12秒91,蜻蜓每秒飞行40米,110米只需要两秒多钟,你看,比奥运冠军还快上好几倍,真是当之无愧的“飞行家”!)

  3、创设情境,在言语交际中走近蜻蜓。

  ⑴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蜻蜓的知识,老师也感到受益匪浅,也喜爱上蜻蜓了。(出示捕捉蜻蜓图)瞧,这位同学也很喜爱蜻蜓,他在干什么呢?(用网兜捉蜻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⑵交际训练。(注意教师角色的转换)

  现在老师就是这位同学捕捉蜻蜓的同学,你想对我说什么?

  (为什么说蜻蜓是益虫?)我知道蜻蜓是益虫,可我并不想伤害它,我只是想观察观察它。这眼睛可真大呀,和我们人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吗?

  这尾巴又细又长,有什么作用?

  蜻蜓身上还有什么秘密?你们能告诉我吗?

  蜻蜓能消灭这么多的害虫,可真厉害呀!不过,我并不想伤害它,只是想仔细地看看它长得什么样子。蜻蜓身上还有哪些秘密,你能告诉我吗?

  过渡:蜻蜓是“飞行家”,是“捕虫能手”,是我们的朋友……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话。

  二、走近陶行知

  1、课文中陶行知先生是怎样劝说孩子们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体会体会,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读、划,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讨论,朗读体悟。

  “慈爱地抚摸”“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从这里你看出了陶先生的什么?请你再读一读,体会体会。(指名2、3人读)

  “高高举起”——为什么要高高举起?(举得高,孩子们才能看得清。)多么关心孩子啊,处处为孩子着想。我们一起把这一句读一读。

  “小心地翻过去”——你读出了什么?是的,他要求孩子们放飞蜻蜓,他自己也十分爱护蜻蜓。大家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用商量的口吻”“还给”——陶行知先生没有居高临下,他非常民主,把放飞的决定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放得心甘情愿。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好吗?请你试一试。(指名2人读)我们一起来读。

  3、拓展引申。

  陶行知先生(出示头像课件)就是这样一位尊重孩子、热爱生命、提倡民主的大教育家,从他的一些名言中我们可以更为真切地了解他。

  出示名言,配乐朗诵:

  捧着一颗心来,(大家一起读)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别人是这样赞扬他的,

  出示:万世师表(宋庆龄先生颂扬他为“万世师表”)

  永久不死(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题词“永久不死”)

  4、关于陶行知的故事还有很多,关于蜻蜓,关于有益昆虫的话题也有很多,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小朋友课后去搜集,去了解。(出示要求)同学们一起读。(课外延伸:读名言,讲故事,走近陶行知;查资料,做笔记,介绍有益昆虫。)

  板书:吃食

  陶行知——放飞蜻蜓尾巴

  眼睛

三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芦丛美景和童年。

  2、在朗读和品读中感受课文准确、形象的语言和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从文章准确、形象的语言体会流露在字里行间的热爱故乡的情感,进而学习作者的写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芦苇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芦苇,你们对这种植物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可从生长环境、特征、作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2、在大家眼中平淡无奇的芦苇,却给那里生活过的孩子们留下了甜美的回忆,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樊发稼一起走进故乡的芦苇丛中,追忆那份童年的纯真和美好。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尤其是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要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领读。

  芦苇 蛛网 一畦畦 熠熠耀目 飘拂 飘逸 缤纷 恬静 纯真 纺织娘 魂牵梦绕 触须 羽翼 裹着

  (1)“一畦畦”是一个数量词,你能找个词来替换它吗?文中“一畦畦”的是什么?能想象出油菜花地是什么样的吗?(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合理想象)

  (2)“魂牵梦绕”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

  三、总结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月是故乡明,景是故乡美”,故乡是游子魂牵梦绕之地,在他的记忆中,有一种植物代表着故乡,寄托他对故乡的怀念与热爱,那就是故乡的芦苇。

  二、细读品味,感悟真情。

  (一)学习对家乡梦幻般的回忆部分(2-7自然段)

  1、故乡有哪些梦幻般的、缤纷的记忆,让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我常常怀念?自由朗读课文,寻找答案。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文字片:

  “那密如蛛网、纵横交错的清清亮亮的小河; 那灿若群星、叫不出名儿的各种各样的芬芳的野花; 那望去像铺满碎金似的一畦畦油菜花; 那朗朗秋空下熠熠耀目、洁白如云的棉花??”

  (2)这个排比句的结尾用了省略号,大家想象一下,在文中省略的可能还有哪些童年的记忆?

  2、指导朗读。

  (1)这一段话应当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感来朗读呢?(指导学生读出对故乡的眷恋,对童年生活的追忆和向往)

  (2)指名朗读,生生互评。

  (二)自由读8、9自然段,欣赏芦苇之美。

  1、说一说,你在读中感受到了什么?

  2、这一部分中,你最欢哪句话?为什么?

  3、引导学生找到文中的比喻句。

  出示句子:“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秀枝,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给村庄镶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并照样子说一、两个比喻句。

  4、结合文章内容理解“魂牵梦绕”。

  5、(播放芦苇的风光片)故乡的芦苇多美啊,让我们通过动情的朗读再来感受一下,好吗?(指名配乐读文,师生适当评价)

  (三)合作学习10―13自然段,回忆童年趣事。

  过渡:这么美的芦苇,一定给“我”带来了许多的快乐。下面,就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回到他的童年,在难忘的往事中感受那一份份快乐。

  1、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学习,自由朗读,交流:课文中写了哪几件童年趣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要求:读懂这一部分的每一句话,不理解的词句可以提出来讨讨论;说一说这件事为什么让人难忘;朗读时要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融入其中,读出“童趣”来。)

  2、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每一部分的学习重点。

  (1)“吹芦叶哨”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童年的快乐。

  ①出示句子:“孩子们为这美们妙的音乐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呼呼唤着——”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价。)

  ②在那鸟鸣似的歌声中,小伙伴们多么快乐啊!你听,大家吹得多起劲啊!请同学们一边想象这快乐的场景,一边配上优美的旋律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2)“折芦叶船”在重点词句理解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①你能依照作者的讲述,说出制作芦叶船的几个步骤吗?

  ②他们是怎样试航的?谁能来表演一下他们当时的动作?(注意体会“小心翼翼、欢呼雀跃”。读“开船啰!开船锣”声音更欢快点。满脸笑容地读,体会童趣)

  ③出示句子:“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句子中的“船队”和“幻想”分别指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④读出孩子们做船的专注和放船的雀跃。

  (3)“捉纺织娘”通过文本内容与资料介绍结合进行学习。

  ①纺织娘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请找到课文中的语句读一读。

  ②课件展示纺织娘,配以相关介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③为什么他们要带着纺织娘的歌声进入梦乡呢?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在这件事情中你体会到作者的童年是怎样的?(无忧无虑,自由美妙)

  ④让我们通过朗读也走入那无忧无虑,自由美妙的童年吧。

  3、同学们,在本文介绍的三件事中,详略是怎样安排的呢?(第一件事略,第二、三件事详)

  4、读写结合指导:我们在一篇文章中要写几件事时,也应当适当安排详略,使文章内容更为合理。

  (四)学习14-16自然段,体会热爱故乡之情

  1、课文既写了家乡芦苇的多而美,又写了童年的快乐,作者到底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2、作者为什么爱故乡的芦苇?引导学生从芦苇的外形之美谈到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进而升华到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

  3、你们能把作者对美妙童年的追忆,对阔别多年故乡的思念,通过朗读再一次深情表达吗?(齐读)

  三、总结

  本文的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丝一样的情绪,使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着浓浓的思乡之情。相信大家也与作者一样,深深热恋着自己的故乡——生我们养我们的这片土地。那么在我们的故乡有哪些美景,哪些美好的事物值得赞美呢,课后就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找一找吧。

三年级语文教案12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17课的其中一首古诗。古诗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这首诗写于公元1073年,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学情分析】

  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不少古代诗人的智慧与情感,学生如能仔细阅读,层层深入地品读,便能得到美德熏陶和感染。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学生已积累了一些古诗,但对于古诗的理解还比较肤浅。教学时对于生涩难懂的词语通过课后注释、字的演变帮助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平台等手段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体会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多形式诵读古诗,读准读通,读出古诗的韵律。

  2、学习借助古诗注释,联系插图,抓住重点词等方法领悟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描写的画面。

  3、展开想象,体验诗中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风光的赞美。

  【教学重难点】

  1、学会领悟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2、理解本诗中绝妙的比喻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对联导入理解课题

  1、出示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学生朗读,指导朗读

  (1)现代诗人艾青曾经写道:月宫里的明镜,不幸失落人间。同学们,你们猜,诗人笔下那不小心落于人间的明镜是什么?(西湖)

  (2)明朝诗人周起渭这样写道: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广寒宫。他把西湖比成什么了?(明月)

  (3)是啊,西湖又成了他心中的那轮明月。而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那位即将离开杭州的白居易,他挥笔写下:湖上春来似图画,乱峰围绕水平铺。此时,他眼中的西湖就像——(一幅画)

  (4)几千年来,人们用自己心中的笔描绘着西湖。而在九百多年前,有一位名叫苏轼的诗人,他对西湖更是醉心。你听说过苏轼吗?

  2、你知道这写在哪里的对联吗?(西湖)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湖看苏轼笔下的西湖是什么样的。

  板书课题。齐读,理解课题。指导书写“初”,讲解甲骨文的初。学生练习写。

  3、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当属——西湖(板书西湖),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西湖的美景吧!(播放西湖图片)(1)看到孩子们刚刚欣赏的表情就知道,你们一定被西湖的美景给吸引住了,是呀,西湖真是美如画,从古至今,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请跟我一起读

  (2)作者是苏轼,你们了解他吗?谁来说说你对苏轼的了解?

  (3)苏轼也是一位会吃的诗人,是一位美食家,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二年级曾经学过一首苏轼的诗——《赠刘景文》,苏轼的一生写了上千首诗,他在杭州做通判时写下了这首诗,来,你们再读读课题,注意停顿!

  (4)注意这个字—“晴”,后鼻韵,题目读起来似乎有些拗口,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你来猜一猜?

  (5)你知道先是有太阳,然后下雨,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个“初”一个“后”,你明白了天气是先晴后雨(板书:晴、雨)这位同学说道的是作者在吃东西,是不是在吃东西呢?“饮”是饮酒,一个人喝酒未免有些寂寞,叫上几个朋友岂不更好?他们在哪儿喝酒呢?把刚刚说到的连起来说,诗题就可以这样来理解:诗人和朋友在西湖上一边饮酒,一边欣赏西湖先晴后雨的景色。

  二、反复朗诵,感受韵律

  1、自读古诗

  师:读懂诗题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和诗人一起去游湖赏诗吧,请孩子们翻开书本第85页,自由把诗句放声读一读,要求读准确字音,读通顺诗句。自由读诗歌

  2、指名读

  朗朗的读书声在我听来是种享受,谁愿意第一个来展示。你很勇敢,注意读“潋滟”,你再读。注意“妆”,翘舌音,再读诗句,好诗读不够,一起读读吧!

  3、划分节奏读

  (1)其实,古诗像歌曲一样也有自己的节奏,古人读诗也讲究停顿,这首诗怎么读会更有味道呢?自己试着读一读,读给同桌听。(出示节奏划分)

  (2)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让我们把小手动起来,像老师这样(做示范)打着拍子读.我听出来节奏感.

  4、读出平仄来

  诗歌除了可以按节奏读,还可以按平仄声读,想听老师读吗?(点击配乐《出水莲》读)像我刚刚这样读,是按照古人的基本读法,分为平仄。标红色的字是一二声即平声,可以稍微拉长一点,蓝色的字是仄声,读得稍微短促一点。一起读出古诗的韵味来!(学生齐读)

  三、品析诗句,描绘画面

  (一)讨论理解诗句

  1、听你们朗读真是种享受,但我们还要走进诗的世界,去理解诗的内容,欣赏诗的意境。同学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了,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了本学期每首古诗的下面都有—注释,通过注释来理解古诗是个好方法,相信你还有更多的好办法,接下来请孩子试着和同桌一起合作,理解这首古诗的内容吧!生理解古诗大意,和同桌交流

  2、学生汇报:看你们学习得这么认真,我真想知道你们理解到了些什么?孩子们想想,在这首诗里,哪些句子写了西湖“先晴后雨”的.美丽景色呢?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你真会读诗,作者写晴天和雨天的西湖又主要是通过哪两种景物来写的呢?

  (二)品读1、2句

  1、都说“诗中有画”,这诗里藏着怎样的图画呢?一起去看看(出示晴雨西湖的图片)我看到了你们脸上露出惊叹的表情,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样的画面吗?全是雾就看不太清楚了,若隐若现。多美的句子呀,第一幅图是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你能用诗中的词语来形容吗?第二幅图:山色空蒙想到了诗中哪一个词?

  2、说得真棒,就是“山色空蒙”,诗人觉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板书:好、奇)是呀,晴天的西湖多好,好在西湖水面波光粼粼,十分灵动可爱,晴天的西湖还会好在什么地方?

  孩子们描绘的这些美景都被诗人融入进了一句诗里——水光潋滟晴方好面对这样的景色,你们心情怎样?谁想来读读这美好的晴天?

  我的心都跟着亮起来了。感觉天气都跟着明媚起来了,一起读读这晴天的西湖吧(生齐读)晴天的西湖,诗人是道不尽的好,雨天的西湖诗人却是说不尽的奇,奇在哪里?(出示视频,生描绘)

  3、白茫茫的就像—“仙境”,如此奇妙,谁来读读这雨中西湖?这夏天的雨渐渐地小了这下是蒙蒙细雨了

  4、这雨中西湖,你们忍心去打扰它吗?(不——)读到这里,我们稍微读得轻些,那我们就别打扰到西湖,一起再来感受这雨中西湖吧!(生齐读?)

  (三)赏晴雨西湖

  1、西湖真会打扮自己,刚刚还是水光潋滟—晴方好,这会儿却是山色空蒙—雨亦奇。男生们,当晴空万里,你漫步在西湖边会这样吟到——水光潋滟晴方好

  女生们,当西湖在雨幕笼罩下,你乘着画舫畅游西湖,会这样吟到——山色空蒙雨亦奇

  2、这两种感觉都很妙——(生齐读)

  (四)赏绝妙的比喻

  1、面对美好神奇的景色,诗人陶醉其中,由衷地赞美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他把西湖比作了——西子

  西子是谁呀?苏轼为什么把西湖比作是西子?我不明白,西湖是景,西子是人,一个景,一个人怎么可以放在一起比较呢?

  四大美女有那么多,为什么诗人不把西湖比作是其他的美女,比如杨玉环、貂蝉呢?

  他们都有共同的字,说不定你猜对了诗人的想法是比得上还是比不上?(比得上)那我们再读这两句,试试诗句中去寻找答案生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你还发现什么了吗?“淡妆浓抹总相宜”说的是谁?——西子当西子穿上素雅的衣裳,作上淡淡的装扮,她真美,当她穿上艳丽的衣服,作上浓浓的装扮,她也很美,她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无论淡妆还是浓妆都是那么得美,刚刚我们说到,晴天的西湖好呀,雨天的西湖也奇呀,晴天雨天都是那么的美,晴天雨天——总相宜(板书)

  是呀,西湖也被大自然赋予了绝世的美貌,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难道西湖只有晴天、雨天才美吗?(不,还有白天和夜晚,还有……)

  4、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西湖,去看看都有谁在为西湖梳妆?(播放课件,教师随着音乐中讲述)预设:

  师:如果说,晴天为西湖画浓妆;那么——生雨天为西湖画淡妆。

  师:西湖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师:如果说,夏天为西湖画浓妆;那么——生冬天为西湖画淡抹。

  师:西湖还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师:如果说,花为西湖化淡妆;那么——生树为西湖化淡妆。

  师:西湖依然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师:如果说,月亮为西湖化淡妆,那么——生太阳为西湖化浓妆。

  5、所以说,西湖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都美,在诗人眼里,它都——美,美得就像——西子,难怪诗人吟到(生读)“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他把西湖比作西子,西湖如西子,美景如美人,因为这绝妙的比喻,西湖又多了一个很美很美的名字,叫做—西子湖

  6、苏轼如此热爱西湖,还因为他曾两次在杭州做官,为当地人民疏浚西湖,筑堤防洪,做了许多好事,西湖变得更加美丽。他把杭州看作是第二故乡,他对西湖是日久生情啊,就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诞生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四、诵读延伸,升华感情

  1、你读得可真投入,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读,行吗?我读前面你们读后面(师生合作读)

  2、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叫做“我说你猜”,我来说诗句的意思,你来猜猜是诗中哪一句?(师说意思,学生一起猜),我想一对一地玩,你来(师说意思,请生说诗句)想来考考我吗?(请生说,老师猜)

  诗歌除了可以读,还可以唱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孩子们先轻轻帮老师打着拍子,我先唱一遍,你们在接着唱好吗?(师示范唱,生学唱)

  3、孩子们还有些意犹未尽呀,你们可以课后去试试用自己喜欢的旋律来和着唱一唱

  4、苏轼像我们一样,就这么看着,从早到晚,从日出到黄昏,从春到冬,在杭州的这三年里,他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游玩西湖。身在西湖,心更在西湖。他很想为西湖做点什么,来,一同看看(出示拓展资料:苏轼曾经两次在杭州任职。其间,他带领当地人民疏导了西湖,并筑堤防洪,这条修筑好的堤坝就成了著名的“苏堤”。同时他为了保护西湖,还建造了著名的“三潭印月”。

  (朗读拓展资料)看到这,你有什么想对苏轼说的吗?

  5、你真会思考!当年有很多渔民喜欢在西湖里打渔、挖莲藕,破坏了生态,于是苏轼就想出了一举两得的办法,建造了“三潭印月”,既防止有人破坏生态,又美化西湖。同学们,苏轼对西湖是日久生情啊,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西湖、想着西湖。看,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就这样诞生了!(全班配乐齐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五、设置情境回味西湖

  1、出示西湖对联图,师用诗意的语言描述

  将来某一天,你来到西湖,突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你漫步来到西湖天下厅抬头望见这副对联不觉吟诵到(生读对联)。抬头望见西湖雨天景象不觉吟诵到(生诵读古诗)。

  2、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下课。

三年级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3.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鼓励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蒲公英的知识。

  2.(课件出示2)蒲公英图片,请学生们欣赏。说说自己眼中的蒲公英。

  3.谈话导入: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细心观察这种平凡植物的小孩,看看他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并板书。(板书:16金色的草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标出自然段。

  2.(课件出示3)文中的生字词。

  蒲公英盛开玩耍喊打哈欠钓鱼而是观察

  有趣喜爱睡觉合拢引人注目一本正经

  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纠正读音:读准翘舌音“盛、耍、察、睡”,前鼻音“欠”,后鼻音“英、拢”。

  3.理解词语:

  (1)对于像“合拢”“哈欠”等词语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动作来理解。

  (2)对于“引人注目”“一本正经”等词语可以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3)有些词语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查字典来理解。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进行习惯性评价。

  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有困难的生字,给学生自由识字的空间。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2.学生质疑。

  3.(课件出示4)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乡下是什么地方?

  (2)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3)什么叫“不引人注目”?

  (4)“我”的新发现是什么?

  (5)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6)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4.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结合学生的小组汇报,看有关蒲公英的课件。其中有蒲公英开黄花、蒲公英种子的画片。

  四、指导识字、写字。

  (课件出示5)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蒲英盛耍喊欠钓而察拢趣喜睡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记准读音。

  4.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

  盛:成+皿耍:而+女喊:咸+口英:央+艹

  钓:勺+钅趣:取+走睡:垂+目蒲:浦+艹

  组词扩展:观察视察哈欠欠条喜欢喜爱

  5.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哪些是半包围结构。

  (3)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蒲英察喜”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盛、耍”上下等宽。

  “喊钓睡”左窄右宽。“趣”半包围结构,“走”的最后一捺写长些。

  (4)教师重点指导“耍、察、睡”的写法。

  “耍”上下结构,上下等宽,注意上面是个“而”,下面的“女”的一横要足够长。

  “察”注意中间部分的写法,左边是“夕”多一点,右边不是“又”。

  “睡”右边部分的写法要注意,四横不一样长,第一横最短,第二横最长,最后一横第二短。两小竖插在第二个横上。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6)巩固检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激发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加以巩固(课件出示7)

  蒲公英盛开玩耍打哈欠钓鱼观察

  有趣喜爱睡觉合拢引人注目一本正经

  2.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草地会变成金色的是因为上面长满了蒲公英。早上,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拢的,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蒲公英的花朵是张开的,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花朵又合拢了,草地又成了绿色的。这草地是多么的可爱,这蒲公英是多么的有趣啊。

  二、精读课文,探究交流。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读。

  (2)理解“一本正经”。

  ①指名学生学着“我”的样子一本正经的样子来喊一喊。

  ②“一本正经”的意思是好象真的有什么事要说,没事却装着有事的样子。

  (1)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好想到那吹吹蒲公英。兄弟俩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看,他们笑得多灿烂呀!他们玩得多开心,多有意思啊!

  (板书:寻开心)

  (4)(课件出示8)课文的插图.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演一演。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

  (板书:新发现)

  (2)(课件出示9)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3)同桌互相说一说。

  (板书:碧绿金黄碧绿)

  (4)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

  让学生伸开五个手指变为手掌表示花开,收拢五个手指变为拳头表示花谢。

  (板书:合拢张开合拢)

  (5)齐读本段。

  (6)引读。(课件出示10)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

  的,而是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了。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可以、。花朵张开时,花瓣是的,草地也是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的了。

  (7)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新发现,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善于观察、细心)(板书:要善于观察,思考探究)

  (8)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9)汇报表演。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真开心呀!我们和草地连在了一起,我们和蒲公英连在了一起。这里的蒲公英不只一株、两株,而是——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2)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这片金色的草地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想象一下,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想象说话)

  (3)这片草地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真是——

  学生接读: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4)师:从此——

  生接: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5)有感情朗读、理解最后一段。重点理解“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深深喜爱之情。

  三、教师小结,感情朗读。

  1.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虽然它看起来是那么的不起眼。同学们,自然界还有很多东西像蒲公英一样随处可见,不被人们重视,可是它们对人类却非常有用。你知道哪些东西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2.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实践探索。

  1.说说自己喜欢的事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用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把它写下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3.演一演:和你的小伙伴演一演我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4.说一说:把这么可爱的草地,这么有趣的蒲公英介绍给你周围的人。

三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激、殊、筒”等17个生字,会写“且、束、敌、钢、断、实、集、造”8个字。认识“斤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激光的特点和用途,感受激光带给人们的生活乐趣。

  3、让学生感受激光的神奇,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读准17个会认字。按正确笔顺书写8个会写字,并注意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认识并正确书写1个部首。

  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孩子还小,加上都是些街道上做生意、船上挖沙、农村拆迁的孩子,知识面狭窄,不懂得什么是激光,对激光的用途知之甚少。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尤其是收集资料,做直观课件!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表演法

  学习准备:

  教师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制作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师生做自我介绍。

  2、引出课文的MP3朗读。

  3、由生猜测课文中这位做自我介绍的朋友,板书课题。明确课文的特点。

  二、学习生字

  1、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同桌互相学习,大家互相读,注意听字音是否读准确,互相评价。

  3、请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展示自己。

  4、集体交流,学习生字。

  出示课件

  (1)学生领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激、殊、筒、聚、削、剑、缝、武、炮、强、敌、途、且、棒、幻、晰、类。

  (3)男女生赛读。

  (4)游戏:猜猜它是谁?师剖析部分字的特点,学生猜字。从而加深学生识字。

  5、小游戏——找朋友。(将生字和拼音连起来)

  6、我能读词。

  (1)明确激光和人类之间的联系。

  (2)理解“特殊”,文中说谁特殊,为什么?顺势出示激光的图片,以及其它光的图片,明确激光是集中在一起的'。最后练习用“特殊”说话。

  (3)文中说谁“削铁如泥”,理解词语,练习说话。

  (4)练习用“而且”“所以”说话。

  (5)出示图片,认识“激光炮”

  7、出示课文,检查学生朗读。

  三、简要学习课文

  1、师过度:激光想和我们交朋友,那它会干什么呢?

  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作记号。

  2、出示课件:我是激光,我会—————(学生扮演激光来夸夸自己的本领),师做适当的板书。

  四、拓展延伸

  1、生活中,你还知道激光有哪些好处?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师补充相关图片)

  2、你希望激光还能为人类做哪些事情?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

  师总结:是呀,激光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了它的存在,使人类以前想做却做不成的事,如今变得非常简单,令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丰富多彩。大家更要努力学习,争取将来让激光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作业

  朗读课文,办一期激光知识的壁报。

  六、板书设计

  激光的话

  激光刀在工厂里切割钢板

  在医院里做手术

  在战场上激光枪、]激光炮

  在日常生活中装点节日的广场

  唱片、光盘

三年级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山巅”“滋润”“寄托”等词语意思。

  2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想象的读书习惯。

  3引导学生感受太阳公公博大无私的爱,学会感受和欣赏一切真善美的事物,培养儿童美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在反复吟诵中感受太阳对人类的无私馈赠,以及借太阳的目光来赞美自然,赞美儿童,赞美真善美。

  教学难点

  理解“在孩子身上,寄托着人类的理解和希望”这句话的意思,感受作者借太阳的目光表达对孩子们的希望。

  教学准备

  1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用于板书。

  2准备比较清新、优美的音乐带用于配乐朗读。

  3适当准备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多媒体图画。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喜欢太阳公公吗?瞧!今天它来到了咱们课堂上。(师出示并贴太阳公公图片)让咱们伸出手一起向太阳公公打个招呼吧!(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太阳问好)

  2(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师伴音朗诵: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微笑着行走在天上,将阳光洒满大地,将温暖滋润万物。到处鸟语花香,流水潺潺。太阳公公给咱们带来了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呀!孩子们,你们想对太阳公公说点什么呢?

  3引出课题:今天就让咱们带着对太阳公公的爱,一起来学习34课——太阳,你好(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遇到生字时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生自由初读。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①(多媒体出示生词)指名认读生词,教师相机正音,指导认清字形,同桌互读检查。

  ②齐读生词。

  4检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

  师:生字都认识了,下面请同学们再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指名回答,师小结:是呀!太阳公公用它的光和热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多美的世界呀!

  三、品读吟诵,读中感悟

  (一)学习2~6段。

  1那么太阳公公到底为我们带来一个怎样美好的世界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2~6段。

  出示:品读建议

  2自由地读一读第2~6段,结合旁批边读边思考:太阳公公为我们带来一个怎样美好的世界?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次,边读边体会。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如果有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和同桌议一议。

  4学生按照品读建议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5集体交流,老师相机点拨,出示画面,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太阳公公对孩子们的爱。

  问:谁愿意来读读自己勾画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重点指导以下:

  (1)品读第2段。

  ①指名读。

  ②除了看见山巅的积雪融化,流水潺潺,你还看见些什么?听见些什么?(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③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悦,带着自己的感受美美地读一读吧!(生读)

  (2)品读第4段。

  ①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读这段话,想想你有什么问题吗?

  ②为什么不写瓜田长出了瓜,果林挂满了果,而写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这个问题提得真好!(分组读,边读边思考)

  多媒体出示两句话:

  叫瓜田长出瓜,果林挂满了果。

  叫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

  ③能读出心中那甜如蜜的滋味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④从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你还体会到什么?(多媒体播放反映果林丰收的画面和音乐)师再问:

  从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相机点拨(孩子们的欢乐,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

  ⑤小结:一个“甜”一个“蜜”,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瓜果的甜,还感受到了孩子的欢乐,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这种写法真妙呀!让咱们读出自己的感受吧!(齐读这一段)

  (3)品读第6段。

  ①指名读。

  ②体会“滋润”的意思。

  A孩子们,当你非常口渴时,喝一杯清凉的水,你感受怎样?

  B水分充足,感到非常舒服,这就是滋润的意思。

  C问:太阳公公用他的光和热滋润了鸟儿的歌喉,让它快乐地歌唱,滋润了山川,它还滋润了什么?

  ③小结:太阳公公用他的光和热滋润了世间的万事万物,给小鸟创造了一个多美的家呀!(播放多媒体课件:鸟叫声)让我们和小鸟一起用自己满心的爱歌唱大自然,歌唱那滋润万物的太阳公公吧!(齐读课文2~6段)

  4太阳公公还知道些什么,还为我们做了些什么呢?谁能当当小诗人继续往下说。(生展开想象自由谈)

  多媒体出示:

  太阳公公还知道小朋友喜欢,就放出光来,发出温暖来,让。

  5太阳公公用他的光和热给咱们带来了一个多美的世界呀!让我们满怀心中的感谢向太阳公公说一声——太阳,你好!(生再次齐读课题)

  (二)学习7~13段。

  1引读第7段。

  师:太阳公公就这样每天微笑着行走在天上,全世界美的东西他都看见了,全世界丑的东西他也全看见了,然而太阳公公爱什么?最爱的是什么呢?(教师引读相关段落,板书:最爱孩子)

  2为什么太阳公公最爱的是孩子?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仔细地读一读第12段,边读边思考。

  3生自读思考。

  4集体汇报。

  相机点拨:

  (1)(多媒体出示第12段最后一句)齐读。

  (2)(多媒体出示反映战争、饥饿的.图片和音乐)是呀!太阳公公不仅看到了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更看到了贫困、饥饿、战争、流血。问:孩子们,你们希望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师小结:没有饥饿,没有战争,让世界充满和平,这就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希望。而要实现着一切美好的愿望需要我们全世界的少年儿童去共同创造,所以说,太阳公公在孩子们身上寄托着人类的理想和希望。所以,太阳公公最爱孩子。

  一切来到太阳下的孩子他全都爱。

  (板书:一切孩子全都爱)

  (3)孩子们,让咱们齐读这一段话,感受太阳公公在咱们身上寄予的殷切希望吧!

  四、回顾全文,拓展延伸

  1面对太阳公公如此博大而深沉的爱,你们想对太阳公公说点什么呢?

  2小结:孩子们,让我们带着对太阳公公的问候,带着对太阳公公的爱,带着心中的感激,再向太阳公公道一声:太阳,你好!(生再次齐读课题)

  3太阳公公为我们帮了那么多事,我们又能为太阳公公做些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

  课后建议:

  可以当当小画家,画出你心中的太阳。

  可以当当小诗人,写一首歌颂太阳的诗。

  可以当当歌唱家,唱一首赞美太阳的歌。

  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背一背。

  附: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08-20

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15

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1-04

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7-25

语文三年级教案01-04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02-28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08-20

小学三年级语文《翠鸟》语文教案08-23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教案01-28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