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4-05-28 13:13:01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经典)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经典)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

  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2.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

  地计算

  教学重点根据

  11——20各数的组成,正确地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根据

  11——20各数的组成,正确地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一图四式虽然学过,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知识,所以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在这里仍采用老师引导。]

  师:(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

  师: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

  师: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小组讨论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10+3

  师:等于多少?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指导学生看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板书:13-3= 13-10=

  师:怎样算?

  教学例5

  教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1,再在个位上添上2颗珠子,根据拨出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

  师:说得真棒,我们一起来看加法。每一个加法家庭里都有几个成员,科学家给他们起的都

  让学生回顾10以内的一图四式,学习十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有名字,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边说边板书)你们认识他们了吗?谁愿意再来介绍一下生

  师:小朋友们起的名字都很好听,但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起的名字,方便吗?为了使用方便,科学家们也给它们统一起了名字,减号前面的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叫减数,等号后面的叫差。

  解决计算问题

  师:今天,加法家庭和减法家庭的成员要向我们小朋友挑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师:请看。(出示口算卡片)

  11+2 13-2 10+7 14-4

  11+3 13-2 11+2 8+10

  师:小朋友们真棒,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接受挑战,都是小英雄。我们这一节课以胜利告终。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内容:

  目标:

  认知目标: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加以识别。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2、培养学生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学具准备:各种物体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来看大家,和你们一起上课,我很高兴,还给你们带来了学习的小礼物,你们想看看是什么吗?老师知道大家都很聪明,那让我们试着把它们分一分好吗?

  二、小组活动:

  要求:1、要爱惜物品,不要把别人的东西弄坏。

  2、在分的时候,不要大声说话,不要抢。

  3、想一想。在分类时,你们将这些物体分成了几类,是按什么分类的。

  汇报:你们分成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要求:

  a)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其中一种物体,说一说自己分类的理由。(进一步认识各种物体的特点)

  在这个环节中,注意对正方体和长方体进行区分、对圆柱体和球体进行区分。

  b)其他同学认真看、仔细听。

  c)每个同学介绍完以后,同学们出示和他一样的物体。

  d)在教师的教具中找一找与之相同的形体。

  三、进一步认识各种物体

  1、出示抽象出来的物体图形: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2、小游戏:找朋友

  3、小练习:数学书65页的1、2题

  4、数学练习卡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演示;使同学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同学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同学操作、表述,培养同学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同学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胜利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师:课件、实物投影仪。

  生: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按顺序填数

  ()3()5

  2、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

  2+31+31+42+24+13+1

  3、昨天俺们学习了加法,有还谁记得,加法表示什么?

  (把两局部合起来)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通过电反复演示,让同学认真观察

  同桌之间互相说交流说图意,然后全班交流。

  (桌子上放着3只纸鹤,有一个小朋友拿走了一只)

  师:像这样,从3只里面去掉一只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局部或减掉一局部,要用减法计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经历建立“上、下”、“前、后”方向感的过程,会用这些方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使学生体验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1.组织学生做“贴鼻子”游戏。

  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蒙上眼睛,其余同学用语言指挥他准确贴好鼻子。

  2.小结:

  (1)游戏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还可以让我们学到许多数学知识。刚才,同学们在发布指挥口令时,使用到一些表示方向位置的词语,你知道有那些吗?

  (2)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上下、前后”的方位知识。(贴课题:上下、前后)齐读

  二、认识上、下

  1.课件动态显示第1页主题图

  这是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一艘轮船正从桥下穿过,桥上正行使着各种各样的汽车,你知道它叫什么车吗?你能用方位词说说卡车在哪里?(在桥上)那轮船呢?那卡车在轮船的什么位置?轮船在卡车的什么位置?像这样你还可以说什么?

  2.注意看,现在有什么变化呢?是的,多了一列行驶的火车。一艘轮船正从桥下穿过,桥分公路桥、铁路桥两层。(课件显示)公路桥上正行使着各种各样的汽车,铁轨上行驶着火车。

  3、现在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说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4.请你回答:火车在轮船的()面

  火车在卡车的()面

  5.同样是火车,为什么一会儿说它在上面,一会又说它在下面?

  6.师小结:火车对轮船来说,在轮船的上面,对卡车来说,却在卡车的下面。由于对比的事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

  (贴图片,指学生读,填答案考虑:轮船的上面有什么?)

  7.练习:

  (1)完成“摆一摆”。

  师说要求,生摆,指一生演示。

  (2)联系生活实际,冰箱里的知识。

  学生交流。

  三、认识前、后

  1.南京长江大桥以它的雄伟、壮丽,吸引许多游客前去参观。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认识他们乘坐什么车吗?你觉得用什么词语来表示他们的位置关系比较合适?说一说它们是怎么排的?学生交流。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和同桌说说它的位置。(汽车、摩托车、客车)

  2.请一组小朋友站起来。

  组织学生用“前”、“后”描述自己的位置;然后再向后转说说自己的前后位置的变化。同桌介绍自己的位置。

  3.同样是王英这位小朋友,她在队伍中的位置没有变,为什么大家一会儿说她在前面,一会儿又说她在后面?

  师小结:要确定前后位置,需要看与谁比,王英对李琳而言是在他的后面

  4.练习:小动物排队(生问生答,师问生答)

  四、巩固练习

  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下,首先来看这几只可爱的.小动物。

  1、可爱的小动物

  2、游泳比赛(你能给它们排一下名次吗?出示答案)

  3、猜一猜:我知道他住几楼(小明住在1楼上面,4楼下面,你猜他可能是几楼)

  4、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上下前后)

  (随机)考考你:

  (1)住哪楼

  (2)排队问题

  五、总结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愉快吗?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你是怎么分清生活中的前后上下的?(如果我说“头是上,脚是下,脸是前,背是后,加手势齐说)生活中利用”上、下、前、后“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即简单又准确,但是要讲清和谁比。

  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卡车在火车的上面

  火车在卡车的下面

  卡车在轮船的上面

  轮船在火车的下面

  听课反思及困惑:

  听课者: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初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能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巩固等学习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与人合作,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加减混合式题的方法,能熟练地口算出得数。

  教学难点:

  会记忆第一步的计算得数。教学关键是理解算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和培养心记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分组进行比赛,激发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

  1、复习准备

  看算式,说说计算的顺序。

  3+2+1=5+3+2=8-2-3=10-5-3=

  (课件出示)师:这里有四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身上都带着一道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丑小鸭们就会变成美丽的天鹅。谁来帮帮它们?

  2、新课引入。

  师:丑小鸭们变成了美丽的天鹅,它们飞呀飞呀,飞到一个美丽的湖边,它们纷纷落入湖中尽情地嬉戏着。

  三、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1)教师电脑演示:(湖面上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天鹅。)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师:那应该怎样列式?板书:4+3

  (2)教师操作屏幕,重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再飞走2只的场面。

  师:看到这一情景,谁能完整地来说一说,并提出问题呢?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再飞走了2只,现在还有几只?我们该怎么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上-2,把算式写完整并读算式。

  (3)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指名说)

  (4)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刚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学生自由发言。)

  (5)引出课题: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学生齐读课题。

  类比探究算法。

  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

  ①学生同桌讨论,互说计算过程。

  ②学生汇报。师板书:4+3-2并标明计算顺序。

  (先算4+3得7,再算7-2得5。)

  ③教师小结。(板书得数“5”。)

  2、学习例2。

  电脑演示例2:湖中4只天鹅,先飞走2只,又飞来3只。

  师:美丽的小湖上,天鹅又发生了新变化你能把图意说给大家听吗?

  (1)学生说图意。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谁来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翻书试着计算4-2+3。

  (5)交流汇报计算过程。

  生:先算4-2得2,再算2+3得5.

  师:为什么先算4-2?计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标明注出计算的顺序。

  师生共同小结:加减混合计算顺序。(从左到右)

  四、反馈练习

  1、完成第75页做一做。(课件出示图画)

  (1)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2)列式计算。

  (3)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游戏:小青蛙找家。(练习十二第2 题)

  (1)班齐唱《小青蛙找家》每组选派一名

  (2)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3、解密大行动。

  (1)独立完成计算卡上的10道式题。

  (2)游戏规则:任选一题算出得数,如果这个得数是下方这5个密码中的一个的话,你们组可相应获得两颗星星。

  (3)请同学说出得数,并说出计算过程。给说中密码的那组加星星。

  4、小结比赛结果。

  五、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本第75页说给爸爸妈妈听。

  2、算一算

  1+6-2=6-5+8=9-6+5=4-3+9=6+4-5=4+2+4=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

  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4+1 5+2 5-2 8-2

  5+3 7+1 3-1 6-2

  要求:先口算,再想一想,每组题中的第一题与第二题有什么关系?

  学生口算后交流。

  导入新课:大家不但会算,还能找出它们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本领。

  学习连加

  1.课件演示,引出算式。

  a.出现5只在地上觅食的小鸡。

  问:院子里有几只小鸡在吃东西?(屏幕出现5)

  b.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和又跑来的1只小鸡。

  指导观察:现在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2、1)

  问: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屏幕出现5+2+1)

  要求学生结合屏幕上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

  2.学习计算顺序。

  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a.小组讨论后汇报,并说出计算顺序。

  b.根据学生叙述过程,演示课件,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最后成:

  问: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3.揭示课题。

  a.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连加)

  b.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

  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得数记在脑子里,然后再加第三个数。

  学习连减

  1.课件演示(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a.草地上出现8只小鸡。问:现在有几只小鸡?在算式中填数。

  b.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数。

  ○ □ ○ □ ○ □

  3.交流。

  a.说说8-2-2的`含义。

  b.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小结并补充课题。

  巩固练习

  1.第72页做一做。

  要求:先用一种学具摆一摆,再填数计算。

  2.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

  3.练习十一的第3、6题。

  a.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

  b.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

  教学设计说明

  备课时,考虑到观摩课的需要,感到只教连加,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偏少,所以就把连加、连减两个内容安排在一起教。设计教案时不免有些担心,生怕学生接受不了。可是实践下来,发现学生学得比较顺利。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利用课件使新授部分的例题,变抽象为具体,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鸡只数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借助直观感知接受运算顺序的规定。

  第二,加强观察指导。在进行课件演示的时候,我着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记下演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数量变化情况,进一步和算式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在大脑里将生动的情节转化为数的运算,为掌握计算顺序打好基础。

  连加、连减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它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并且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就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课凭借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把数量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了理解连加、连减含义的直观形象支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那么,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改用传统的教具演示,连加、连减的含义是不是会成为教学的难点呢?经验告诉我们,不会。因为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而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又完全相同,因此,把连加、连减两个内容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生不仅能够接受,而且有利于促进学习的迁移。

  我们看到,在本课的新授过程中,教学连加,以教师引导为主;教学连减,则放手让学生自己类推,体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改革要求。这也是本课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一个亮点。

  相对算式含义的理解而言,连加、连减的口算常有一些学生感到有点困难。分析原因,除了学生初次接触两步计算不习惯之外,主要还是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凭短时间记忆进行第二步口算时发生障碍。为此,本课的巩固练习,在先操作再计算和看图计算之后,安排了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的专项练习,着重训练学生记忆第一步计算的得数,这是很有针对性的。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分一分教学简单的分类活动。分类是把研究对象按某种标准分成几部分。按照某一标准,凡分在同一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点;凡分在不同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异点。分类和比较是相随相伴的,分类离不开比较,分类能促进比较。所以,教材在比一比之后及时安排分一分的教学。分类也是认识事物、现象本质特征的思维方法,没有分类就没有整体与部分,就没有加减乘除;没有分类就无法研究几何形体,也无法进行统计。

  本单元把学生熟悉的物体作为分类的对象,如食品、玩具、书本、动物、交通工具、树叶等。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用途和特点,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1.例题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分类的思想。

  例题呈现一幅商店里摆放商品的图片,其中的许多商品不仅摆放得整齐,而且是相同的商品摆在一起,不同的商品分开摆放。让学生观察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并思考这样摆放的好处,从中初步体会什么是分类、为什么分类和怎样分类。尽管教学中不出现分类这个词语,也能实现这种数学思想的教学目的。

  例题的教学要通过你能说说商店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首先看到图中把玩具、书、食品分别放在三个柜上。而且在玩具中,把两种车放在最上面一层,盒装的其他玩具放在另两层;在书中,童话、数学书、英语书是分开放的;饼干、油、面粉三种食品也是各摆一层。然后体会为什么这样摆放,对相同的物品摆在一起,不同的物品分开摆放有什么好处的交流,要充分一点。

  2.想想做做是有层次地安排的。

  想想做做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类活动,从分类的标准惟一或多样、分成两类或三类两个方面有层次地安排。前两道题的分类标准都是惟一的,让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体会同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惟一的。第1题的标准是题目中明确告诉学生的在水中生活,教学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让学生准确理解能在水中生活的意思。狗虽然会游水,但不在水中生活;青蛙虽然经常在岸上,它能在水中生活。二是如果有学生不认识的动物,应该告诉他们。三是圈出有关的动物并校对后,还要让学生说说11个动物分成几部分,是按什么分的;其中一部分动物怎样,另一部分怎样,从而体会分类。第2题分一分的'标准是通过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加以提示的。先让学生逐一说说名称和用途,各在哪里行驶,然后思考应该按什么分,分几部分,哪几部分。在分的时候,可以画不同的记号。如陆地上行驶的车辆下面都画?,水上行驶的船只下面画○,天空飞行的飞机下面画△。第3题学生可以按形状或者颜色把树叶分成三类,体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第4题的分类标准是开放的,让学生确定,进一步体会不同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多样的。可以按性别分,可以按衣服颜色分,还可以按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分第5题引导学生以分类的思想整理书包和房间,既培养良好的习惯,又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序数表示的意义,理解第几的含义。

  2.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序数表示的意义,理解第几的含义。

  2.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难点:

  1.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同学们,在课间你们都喜欢做什么游戏?

  2.我们的操场上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景图)

  二、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1) 独立看图。

  (2) 汇报观察结果。

  2.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 独立思考。

  (2) 组内交流。

  (3) 组间交流。

  三、解决问题

  1.注意从学生的问题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的序数问题,如扎辫子的'小女孩排第几? (教师随机板书问题)

  2.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进一步解决学生刚才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如:穿白衣、黄鞋的男孩排第几 全面解决图中的问题,使学生深入理解第几的含义。

  四、拓展应用

  1.同学们,我们很快要开家长会了,你要把自己座位的位置介绍给爸爸妈妈,怎么说能让他们听清楚呢?学生介绍,如在第几排,从前面数第几个?或从后面数是第几个?同学们来判断一下说得对不对。

  2.自主练习第1题 谜语导入:你猜猜谜底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这条彩虹,根据题目中的要求区分颜色,给彩虹涂颜色。

  3.自主练习第2题 按数序连线,连后说说像什么?

  4.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把图意说清楚,解决黄色的小鸟有几只?绿色的小鸟排第几?然后比较两个4表示的意义。

  5.自主练习第8题 按题目要求数一数说一说小动物的只数和顺序,再填一填。渗透有关位置的初步知识。

  五、课堂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运用,能结合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2.渗透尊老爱幼的教育。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教具:教学光盘、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引入。

  师: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好吗?(生按师要求击掌)(如上拍4下、左拍3下。。。)

  二、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1.谈话: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动物园玩好吗?瞧,一大早就有人来买票了,有几个人在买票?(4个)

  2.提问:(出示一位老爷爷)这时来了一位老爷爷,现在有几个人?(5人)老爷爷排第几?(第五)如果你是排队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

  3.谈话:真棒,我们小朋友都非常尊敬老人,让老爷爷先买票。(电脑演示老爷爷走到最前面)

  4.提问:戴帽子的小男孩叫小明他排在第几?(第2)

  不戴帽子的小男孩排第几?(第五)

  5.提问:排第2的`是谁?(戴帽子的小男孩)师根据学生回答把第2个人圈一圈,指出排第2个的就是戴帽子的小男孩一个人。

  6.提问:排第五的是谁?(不戴帽子的小男孩)师根据学生回答把第5个人圈一圈,指出排第五就是不戴帽子的小男孩一个人.师随学生回答即时板书:

  5个第5个

  2个第2个

  你还知道谁排在第几?(生答)

  看了这幅图你还想说些什么呢?

  师适当提示:如排在前3个的是哪几个人,后4个的是哪几个人….

  师:象5个、2个、3个等等是表示一共有几个人(板书:几)而第5个,第2个、第3个等等不管第几个都是指其中的一个。(板书:第几)揭示课题

  三、动手操作,明确新知

  谈话:几和第几你们清楚了吗?现在我们要准备进动物园啦。瞧,门口挂了很多灯笼。(出示插图)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点灯笼好不好?灯笼什么颜色?(红色)

  提问:先听清楚要求,从左边起涂色(让生动作示意)注意第一行要求什么?(涂4个)第二行呢?(涂第4个)

  让学生打开书本按要求涂色,指名一生上前涂色,集体校对。

  此时师再提出要求:“第一行从右往左数涂4个灯笼,第二行从右往左数涂第4个”

  涂4个和第4个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四、组织练习、关注发展

  1、想想做做第2题

  (1)谈话:小明他买了2张票,想邀请小丽一起去看,他来到小丽家。(出示图)你们看,小丽家住在第几层?你是怎么数的?(从下往上)

  (2)谈话:猴子杂技表演开始了,让我们一起去看吧。(出示图)小猴子们正在表演猴子捞月

  提问:你看到图上有几只猴子啊?戴帽子的小猴在第几个?

  2、想想做做第4题

  (1)谈话: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呢!(出示图)

  (2)提问:这两幅图哪边是表示小动物们上山的?哪边是表示小动物门在下山?

  上山的小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小猴排在第几?

  下山的小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第三是谁?

  3、想想做做第5题

  (1)谈话:(出示图)山那边正在举行什么比赛呢?

  (2)提问:比赛开始了,5号车上是谁?还有谁来说说几号车上是谁?开在最前面的是谁?

  (3)提问: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后面是几号车?

  你还能说些什么呢?(让生同桌互说然后交流)

  (4)小朋友们“几”和“第几”你们清楚了吗?“几”和“第几”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5)师:“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4、想想做做第3题

  (1)谈话:比赛结束了,下面开始颁奖典礼了,(出示图)

  (2)提问:你看看谁得了第一?谁得第二?谁得第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五、全课,全面巩固

  提问:动物比赛结束了,小朋友们都回家了。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会用几和第几说一句话吗?

  六、拓展练习

  1.师生互动拍手游戏

  ①让学生用几和第几的相关知识表达出老师击掌的轻重

  ②师提要求让生击掌,如“拍5下,第3下轻”“拍3下第2下最重”“拍5下前3下轻后2下重等等”意在进一步体会几和第几的含义。

  2.请4个学生上台,排成一行。

  ①说说从前往后数,XX排在第几?说说XX同学从左往右数是第几,从右往左数又是第几?等等

  ②师排到队伍中和生一起做游戏。如“现在几个人?老师的右边有几个人?左边有几个人?等等

  板书设计:

  几和第几

  5个第5个

  2个第2个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第二册29页例题(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的结构特征。并会依据数量关系解决这类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会比较数量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会与人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会解决求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初步了解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的找出数量关系,并能理解为什么求差要用减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图书馆的故事很多。大家不仅能够借书,他们还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坐在那里认真的看。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学校今年也为大家开设了一个阅览室。就在原来的三(2)班。来到阅览室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不能乱说话。

  师:为什么?(不然会打扰别人)

  表扬:看来你很懂礼貌!

  过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阅览室看一看。(呈现主题图)

  二、探索获取新知

  1.请大家静静的比较一下这里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比较出来请举手。 (学生各个认真点数)

  估计:有个别同学很快就能比较出来,但有个别学生很慢。)

  对策:采访比得快的同学,你为什么比得这么快,是怎么比的?

  估计:就是分别去数。 对策:那男生和女生分别有多少人?大家数一数,是不是女:9人?男:7人? (确定男女生的人数)

  2.师:谁有更好的办法让我们大家一下就能看出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估计:让大家排队等。或说不出来。

  对策:如果想出办法就让他们去试试,如果没有想出来就让他们拿出不同的图片分别代表男生和女生。

  生:动手操作摆图片。

  师:巡视,找到懂得一一对应摆的小朋友问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上下对着摆?

  问:这时请你看着这幅图能一下看出谁多谁少吗?

  生:能/不能 师:看看你的邻居摆的,再看看你自己的,说一说谁摆的比较好?为什么?

  生:他对的齐,队长的人就多。等 师:请你把自己的图修整一下。 (学生开始行动)

  3.师:到底女生比男生多多少?请看图说一说。 (生借助手中的插图,边看边分析,之后与小组同学说)

  生:汇报。多2人。

  对策:你能在图上指指多出来的是哪两个人吗?

  生:边指边说。之后把多出的两人指给周围人看。

  师:哪部分人是男生和女生同样多的部分呢? (生进一步分析图,回答)

  4.师:叙述我们知道女生有(9)人,男生有(7)人,可以问什么?

  估计:一共有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少几人?/女生比男生多几人?

  对策:求和问题直接口答。求相差多少,让小组讨论。 (师引导学生借助图来思考、来说)

  汇报:一定要让生说清楚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估计:把同样多的部分去掉,剩下的就是多出的部分。当然也就是比女生少的。 小组互相说说,怎样想的。

  5.列式解答。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独立完成,互相交流)

  2.课后题:其中二题要让学生理解什么叫“相差” 3.让学生试编这样的题。

  四、课堂小结

  对于这节课学的知识你还有不懂得问题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作息,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写半时;

  2.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读写钟表上的半时

  教学准备:

  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导入:前面我们学会了认整时,那么你们会认其他时刻吗?

  2出示拨到10时半的实物钟,问:知道它是什么时刻吗?

  3板书课题:认识半时

  (二)自主探索,认识半时

  1.出示显示为3时半的钟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时针指向什么位置?分针指向什么位置?与表示整时的时针和分针有何不同?

  2.听汇报后讲解:当时针指向3和4之间,分针指向6,就是 3时半。板书3时半。

  3.出示显示为8时半和10时半的钟面模型,提出要求:独立观察钟面,认出钟面时刻,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认时刻的方法。

  4.听汇报,板书:8时半,10时半。

  5.知道电子表半时是怎么表示吗?

  6.介绍电子表半时的表示方法:中间写两点,点左边是几时就写几,点右边写“30”就是表示几时半

  7.提出要求:听老师念时刻,自己拨钟。

  (四)实践应用,加深对半时的认识

  1.提出要求:结合生活经验,独立完成第93页“做一做”

  2.评讲“做一做”

  3.实践练习:请大家说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下午2时半,5时半,晚上9时半都在做什么?

  4.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

  (五)全课小结

  今天小朋友都学会了认识半时,你能把认识半时的方法给大家说一说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一幅情境图,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因此,我的设计思路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的。

  1. 从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引入,让学生充当童话里的角色,用数学知识去帮助可怜的丑小鸭,从而获得成功感,萌发学习的愿望。

  2.我校正在进行一节课35分钟的课改实验,因此教学环节要少,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提出不同的问题,去思考交流。

  3.老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因此最后要让学生评价、反思自己的表现, 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让每位学生学会反思,无疑等于给每人配备了一位尽责的老师,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教学条件较好,配备了电脑、实物投影仪,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了可能,非常有利于低年级的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开展丰富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

  我班共有学生45人,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学生爱提一共有多少?还剩多少?等顺向思维的问题,而且学生如果上课伊始提不起兴趣,就很懒得去表达。因此,如何创设一个能调起学生积极性的情境至关重要。

  课堂实录

  (一)导入激趣

  1. 创设情境,练习口算。

  师:同学们听过《丑小鸭》的故事吗?

  课件出示画面:一只丑小鸭抬头仰望着天空中飞过的白天鹅,眼里流露出悲伤、郁闷的眼神。

  师:丑小鸭多想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啊,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学生脱口而出:愿意。

  师:怎么帮呢?你们看,每只丑小鸭都带有5道口算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目都解答对了,就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试试吧!

  课件逐一出示口算题(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学生非常踊跃。

  5道口算题得数正确后,就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学生积极性更高了。

  2.铺垫引入。

  师: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后,高兴地与同伴们一起飞呀飞,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板书课题:美丽的田园)

  课件出示画面:美丽的田园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美丽的田园里都有什么?看到这么美的环境,你想说些什么?

  生1:我们不能乱砍树,要爱护树木。

  生2:不能随便乱丢垃圾。

  师:听了同学们的话,老师真高兴,你们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了要保护环境,真了不起。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给学生1分钟,使之充分地感知画面的各种信息,为提出问题打下基础。

  学生反馈。

  生1:湖里有8只天鹅,岸上有6只天鹅。

  生2:天空中有12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先互相交流,然后反馈。

  生1:湖里有8只天鹅,岸上有6只天鹅,一共有几只天鹅?(教师板书)

  师:谁会解答这个问题?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8+6=14)

  师: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

  生2:草地上一共有11只羊,白羊有6只,黑羊有几只?(教师板书)

  让学生解答这个问题,并说想法。

  生3:11-6=5,11只羊去掉白羊,剩下的就是黑羊。

  生4:5+6=11。

  这个算式很特别,出乎我的意料,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4:6只白羊加上5只黑羊就是11只羊了。

  师:那你的答案是?

  生4:6。

  师:你的答案在加号的后面,我们用括号把它标出来,醒目一些,好吗?

  学生满意地坐下。

  生5:湖的左边有9棵树,湖的右边有7棵树,

  其他学生有不同意见,打断了他的发言。

  生6:湖的右边应该是8棵树,这儿还有一棵。

  生7:不止8棵,还没画完。(画面湖右岸远处有7棵树,近处一棵树只画了一半,学生认为湖右岸近处应该还有几棵树。)

  师:这位同学的想象力真丰富,不过,我们就看屏幕上出现的,好吗?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数一遍,并板书:

  湖的左边有9棵树,右边有8棵树。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8:一共有几棵树?

  生9:湖的左边比右边多几棵树?

  生10:湖的右边比左边少几棵树?

  学生继续提问,解答问题。

  师小结:每个同学都在积极地动脑筋,提出了许多问题,真棒!老师想同学们在生活中也一定是个有心人。

  (三) 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四) 介绍数字朋友(从多角度认识一个数)

  师:我们学习数学,就要和数字交朋友,你能不能介绍一下数字朋友呢?比如说9,你打算怎样介绍它呢?

  本想让学生看书,问题刚问完,几个学生马上举手。

  生1:4+5=9。

  生2:10-1=9。

  师:有没有其他的说法呢?

  生5:9里面有9个一。

  生6:妈妈买回来10个苹果,我吃了一个,还剩9个。

  师评价:这位同学还懂得联系生活呢。

  生7:9比8多1。

  师:每个小组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说说可以怎样介绍这个数字朋友。

  小组反馈。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略)

  你觉得这堂课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

  生:上课,小朋友们太吵了,没有听别人发言。

  教学反思

  1. 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也要让学生学会倾听。

  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劳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所谓自由、民主,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行为思维的无谓限制,使学生自由畅想。所谓安全,就是对儿童的独特想法不轻易批评和挑剔,消除其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这节课,引入环节创设的《丑小鸭》的童话情境,结合电脑画面,使学生一开始就将情感注入到学习中,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是自觉、主动的。看图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不同的列式或对画面信息产生争执时,我都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完,没有因为与预定教案不同而一笔带过。整堂课的气氛是宽松、活泼的,学生心情愉快,在这种积极情绪的带动下,学生学习投入,积极举手发言。

  但也存在着不和谐的一面。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就会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课堂气氛显得浮躁了些。因此平时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积极动脑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这是合作的前提,试想一个只在乎自己的表现,而不会倾听他人发言的学生,怎么会与他人合作。教师要大力赞赏和表扬那些会认真倾听的学生,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受到特定的认可,暗示所有的学生去关注这些良好的行为,让学生在模仿中进步,在教师不断的肯定中强化。

  2.鼓励多向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而创新思维又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一题多说、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创新思维的有力措施。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开始,学生思维平静,习惯于顺向思维,因此问题直观明了,只是一共有多少个?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我及时指导,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学生提出草地上一共有11只羊,白羊有6只,黑羊有几只?这个比较难得,这是学生的逆向思维。我在课堂上没有好好地利用。这个环节可以改进一下:肯定、赞赏这个学生所提的问题,并以此为契机,适时加以引导,关于黑羊、白羊,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层层引导,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思维空间。

  3.注重评价,也要注重让学生反思。

  新课程标准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因此教师评价学生一定要发自内心,而且语言要丰富,感情要真挚而富有感染力。这样的评价才会给学生自尊、自信,让学生越来越爱学。这节课,当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回答正确时,我就给予及时的评价,如介绍数字朋友,学生能联系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我就赞赏地说:这位同学还会联系我们的生活呢!当学生的回答,其他学生有异议时,我采取延时评价,如对湖右岸有几棵树的讨论,我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才进行评价。

  注重评价,也要注重学生的反思。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反思则为自我教育开启了第一道门。学生学会了反思,就会从心灵深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会站在元认知的高度审视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我在教学的最后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想想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怎么样,主要是想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就有学生提到课堂上有些同学没有听别人的发言,看来学生意识到了这一点,只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反思的培养,学生的学习面貌会有所改观,学习品质也会得到提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正确熟练的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课前准备:

  投影、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5+1+2 3+2+5

  6-0+3 7+1+2

  7-4-1 10-5+3

  6+2-2 4-3+5

  二、基本练习

  1、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

  8+( )=10 ( )+2=7

  5+( )=8 7+( )=9

  2、完成第1题。

  (1)出示第1题图,问:怎样来比一比谁跳得快?

  (2)同桌两人每人算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快。

  (3)交换进行练习。汇报交流时,说说每道题的结果。

  3、完成第2题。

  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运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想法。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3题。

  (1)你打算怎样比较每组两边的大小?

  (2)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中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确定在○里填什么符号。

  (3)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比较出来的。

  2、完成第4题。

  (1)出示题目,介绍什么是行和列。

  (2)指名说出第一题第一行的连加算式,板书:1+2+3=5

  3、完成第5题。

  (1)学生独立在书练习写第5题的算式,并算出结果。

  (2)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 10 5 9 4

  3. > = <

  4. 1+2+3=5

  5. 6-3+2=5

  教学反思:

  学习兴趣是支持学生投入学习的.巨大内动力。所以,教学时应选取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活动素材。

  数学活动的设计更要富有情趣,要灵活多样,要富有挑战性,要用具体生动的情境或丰富多彩的画面来呈现活动内容,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和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在数学实践与活动中,要依据丰富的学习内容,确立多样的学习目标,营造趣味化的学习情境,创设探索化的学习过程,采用民主、平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合作,参与评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与畅所欲言的机会,真正成为“探索者”“发现者”,而不是“观察者”“验证者”。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设计思想:

  利用连加、连减的计算经验直接尝试计算加减混合试题。通过学习经验的迁移让学生大胆尝试计算。隐退教师角色,促使引导学生自己来尝试,自己来讨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重视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充分开展学生的差异资源。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互帮互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标解读:

  学习数学是为了使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几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教材结合计算的教学,安排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初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内容分析:

  加减混合在教科书75页。它安排在连加连减之后,与之采用了同样的编排方式,目的是使学生能联系连加连减的方法,来学习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安排的生动的插图,有利于学生从看着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计算第二步,逐步过渡到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去完成第二步计算,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的算式意义和计算方法,对于需要两步才能计算出结果的算式,基本上已经掌握要先计算第一步的得数,再用第一步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进行第二步计算。本节课的加减混合,也需要进行两步计算。有了前一节的基础,就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本课知识的学习。但还是不能忽视加减混合计算的另一个难点-----由于前后两例题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因此,教学时非常有必要创设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第一步计算和第二步计算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初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巩固等学习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与人合作,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加减混合式题的方法,能熟练地口算出得数。

  教学难点:

  记忆第一步的计算得数。教学关键是理解算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和培养心记能力。

  教学策略:

  1、利用连加、连减的计算经验直接尝试计算加减混合试题。通过学习经验的迁移让学生大胆尝试计算。

  2、隐退教师角色,促使引导学生自己来尝试,自己来讨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3、重视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充分开展学生的差异资源。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湖互帮互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回忆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件准备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在操场上画好游戏的图形。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课件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复习准备

  看算式编故事,然后说说计算的顺序。

  3 + 4 + 2 = 7 - 3 - 2 =

  师:小朋友看着这两个算式你能编一个小故事吗?可以说说你身边的事。(请学生自由说,如:森林里3只小鹿在找食物,没过多久跑来了4只,后来又跑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鹿?)让学生说说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在7 - 3 - 2 =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看题说故事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算式意义的理解,把抽象与具体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与实际接轨。同时还让学生说计算的步骤这样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2、激情设疑。

  电脑出示森林与湖水,天鹅们快乐嬉戏。

  瞧!这里都有些什么?

  根据学生对画面的描述,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知。

  师:为迎接我们的到来,小天鹅们跳起了天鹅舞。

  (1)教师电脑演示:4只天鹅在湖面上,又飞来了3只天鹅。)看到这一情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师:要算湖里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教师根据回答板书:4 + 3

  (2)教师操作屏幕,上面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

  师:湖里的2只天鹅洗完了澡拍着翅膀飞走了,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接着我们该怎么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 + 3的后面写上-2,把算式写完整并读算式。

  (3)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刚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学生自由发言。)

  (4)引出课题: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学生齐读课题。

  2、 类比探究算法。

  (1)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指名说)

  (2)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

  ①学生讨论。

  ②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中4+3-2中标明计算顺序。

  ③教师小结。(板书得数5。)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找到新知识的切入口,有效突破新知的重点。

  3、 学习例2。

  师:美丽的小湖上,天鹅又发生了新变化。(电脑演示修改后的例2:湖中5只天鹅,先飞走2只,又飞来3只。)你能把图意说给大家听吗?

  (1)学生说图意。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谁来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试着计算5-2+3。

  (5)交流汇报计算过程。

  生:先算5-2。根据学生说的教师在屏幕上闪动

  师:为什么先算5-2?

  生:因为图画上是5只天鹅先飞走2只,只有用减法先算出5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几只后,才能算出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师: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生:是5减2的得数3与3相加。(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个方框里写上2,并在屏幕上闪动。

  4、 师生共同小结:加减混合计算顺序。(从左到右)

  设计意图:教学时扶放结合,观察概括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反馈练习

  1、乘汽车(电脑演示:车上有6位乘客,到了车站后走下了2个,但又上了3个。)。

  (1)说图意。

  (2)提数学问题。

  (3)列式计算。

  2、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上摆上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添加4根。让学生根据小棒摆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3、室外游戏。

  (1)教师事先在操场上画好图。

  (2)带领学生来到操场分别选三位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活动,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3 -2 +4 -5 +3=

  8-6 +4 +2 -3 +5=

  7+2 -3 -4 +5 +3=

  1+4 -5 +7 +2 -5=

  8-1 -3 +6 -7 +3=

  2+6 -6 +5 +3 -8=

  [这样有助学生在活动中实际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4、回教室,继续练习。

  (1)出示:做一做。

  (2)学生列式计算。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理解加法的含义。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发现计算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桌合作的能力。

  教育学生要热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2重点难点

  学生正确理解加法的含义。

  学生能掌握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5的加法

  一、复习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五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准备好你的小手。认真听1和2组成几、2和3组成几、3和2组成几、4和1组成几、3和1组成几、1和3组成几、2和2组成几、1和1组成几。

  生边拍手边回答。

  二、导入

  师:同学们的倾听能力有进步,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动物园之旅。快看,谁来欢迎你们了

  三、新授

  认识加法

  师:仔细看小丑拿出了什么

  生:汇报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那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生:汇报

  师:你真是一个注意听他人说话的好孩子,这回你又发现了什么小丑又拿来了一个气球,一个气球用数字几来表示

  师: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师:谁能把两次发现连起来说一说

  生:把观察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师:你表达的真完整。

  师:根据你两次的发现,你能提出一个有关的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师: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3+1=4读作3加1等于4(贴在黑板上)

  师:这个符号“+”叫什么这个算式怎样读呢

  师:你们为什么用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加号”表示什么(课件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用加法来计算。

  师: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

  师:在什么情况下用加法来解决问题呢(开火车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

  师:小丑看大家这么聪明,在动物园里出了几道数学题,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那我们快快进去吧(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课件2只小鸡2只小鸡2+2=4

  课件3只小鸟2只小鸟3+2=5

  师:这些小动物可爱吗当你面对这些小动物时,应该怎样做呢当它们遇到危险时,你会怎样做呢

  生:汇报。

  师: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爱护小动物的好孩子。

  师: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用加法来解决的问题

  生:结合教室里的物品进行汇报。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处处藏着知识同学们累了,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放松过后,小丑又来了,他想知道为什么3+2=5呢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

  生:因为5可以分成3和2,所以3加2等于5.

  师:总结,那么我们把这种方法叫组合法。

  师:你还有什么方法

  生:从3往后数2就是5,所以3+2=5同学们我说的对吗

  师:谁听见他刚才说了什么(板书点数法)

  师:你认为这两种方式,哪种方法更快就用你熟悉的方法算一算

  4+1= 1+1= 2+1= 1+3= 1+4=

  1+2= 1+3= 2+3= 3+1= 2+2=

  师:帮小丑解决问题很高兴,为你竖起大拇指。

  五、总结

  学习加法计算方法3+1=4读作3加1等于4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1-20

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5-27

数学上册教案01-15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08-14

一年级上册数学的认识教案02-24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1-14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2-06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01-19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6

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