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

时间:2024-05-29 11:07:05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热]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热]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师:同学们,在炎热的天气里人们常常用冰块来消暑降温。你们制作过冰块吗?水结成冰之后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课件出示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师:有一位同学把他制作冰块的过程记录了下来,(大屏幕出示实验记录)请看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

  3、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师选择板书。

  (1)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2)原来水的体积是冰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3)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

  4、在这些问题中,我们能解决哪些问题?

  你知道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板书课题)

  活动二:理解“增加百分之几”。

  1、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百分之几?”这个问题,一起读题,你觉得哪句话最难理解?

  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

  3、全班汇报,由口头理解的不清晰,引出线段草图。

  4、对比书中的线段图和学生的线段草图,引导学生思考“增加了”这个省略号背后所隐含的意义,从图上看出,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了,增加了百分之几指的增加了谁的百分之几?是谁和谁比?

  通得讨论得出: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的部分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5、列式计算,数形结合,说出两个列式的含义

  6、课件演示,小结两种解题思路。“增加百分之几”指的是增加的部分是单位“1”的百分之几。

  可以先求出增加的部分再除以单位“1”;也可以先求出增加后是单位“1”的百分之几再减去单位“1”。

  活动三:理解减少百分之几

  1.把这50立方厘米的冰,再化成45立方厘米的水,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减少百分之几?是11%吗?(板书50立方厘米的冰——45立方厘米的水,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减少百分之几?)

  2.多百分之几和少百分之几是一个数吗?为什么?不是一个数,因为他们对比的量不同,也就是单位一不同

  三、训练巩固

  1、根据问句,说出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的量。

  (1)男工人数比女工多百分之几?

  (2)今年每公亩的产量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

  (3)汽车速度比火车速度慢百分之几?

  (4)红花朵数比黄花朵数少百分之几?

  2、消费宝典

  电饭煲降价,原价220元,现价160元,价格降低了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引导学生先理解“降低百分之几”再列式计算。)

  3、建设新农村

  选一选:今年每百户拥有彩电121台,比去年增加66台,今年比去年增长了百分之几?

  (1)(121-66)÷121

  (2)66÷121

  (3)66÷(121-66)

  (让学生说出选择的依据。)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我们理解并掌握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解题的重点是理解题意,关键是正确地找到单位“1”。

  板书设计:

  方法一:先求出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的数量,再求出增加的部分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50-45=5(㎝3)

  5 ÷45 ≈11%

  方法二:先求出冰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把水的体积看作100%,用减法求出增加百分之几。

  50÷45≈111%,

  111%-100%=11%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2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答基本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复习引新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先说出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见课件)

  2、做43页复习题

  问:这道题怎样想?

  3、引入新课

  解答分数应用题,要先确定单位1,再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列式。这节课就继续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学习分数应用题。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学生读题,说明条件和问题。

  问:关键句是哪一句?谁占果树总棵数的'2/5?

  单位1是谁?

  (2)让学生画出线段图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单?

  指出:求单位1的应用题一般来说用方程解。

  2、比较解法

  请同学们比较例1和复习题。

  问:在条件、问题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解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要先确定单位1,再找出题目的数量关系再解答。

  1、做练一练

  让学生先写出数量关系式再解答。

  2、做练习十第4题

  问:要怎样想?根据什么来列方程?

  今天学了什么?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怎样思考、分析?

  练习十第2、3题

  课后感受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花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画线段图,让学生提高解题的能力,这对学习较复杂应用题有一定的帮助!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具体情景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能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作用。

  教学难点:

  百分数应用的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我会填空。

  1、一套西服,上衣840元,裤子210元,裤子的价钱是上衣的()%,上衣的价钱是这套西服的()%。

  2、五月份销售额比四月份增加15%,五月份销售额相当于四月份的()%;四月份销售额比五月份减少()%。

  3、“六一”期间游乐场门票八折优惠,现价是原价的`()%。儿童文具店所有学习用品一律打九折出售,节省()%。

  4、大豆种子的发芽率是98%,发芽数占种子总数的()%,未发芽数占种子总数的()%。

  5、从学校到文化宫,甲要20分钟,乙要16分钟。乙的速度比甲快()%,乙的时间比甲少()%。

  6、用80粒大豆种子作发芽试验,结果有4粒没有发芽。种子的发芽率是()%,如果需要3800棵大豆苗,需要播种()粒大豆种子。

  二、判断。

  1、甲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53%,乙班男生也占全班人数的53%。甲、乙两班男生人数相等。()

  2、100克糖放入40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20%。()

  3、甲数比乙数多35%,乙数比甲数少35%。()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如果甲数的60%等于乙数的(甲数和乙数都不为零),那么()。

  A、甲数<乙数B、无法确定

  C、甲数>乙数D、甲数=乙数

  2、下面的三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段铁线长80%米

  B、全班的及格率是102%

  C、男生人数比女生多5%

  3、一商品先提价15%,再降价15%。现价()原价。

  A、低于B、等于C、高于

  4、六年级男生有132人,比女生多10%,六年级有女生多少人?设女生有x人,方程不正确的是()

  A、x+10%x=132   B、x—10%x=132   C、(1+10%)x=132

  四、解方程。

  25%x = 75 60%x-35%x = 125

  五、解决问题。

  1、一个电饭煲的原价220元,现价160元。电饭煲的价格降低了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2、修一条高速公路,甲队修了全长的60%,乙队修了全长的30%,甲队比乙队多修27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3、西乡今年荔枝大丰收,产量达到3。6万吨,比去年增产了二成,西乡去年荔枝的产量是多少万吨?

  4、用汽车运一批水果,第一天运的吨数与总重量的比是1:3。如果再运15吨,就可以运完这批水果的一半。这批水果共有多少吨?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改编、解答、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弄清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解题方法。

  2.培养、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明确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解题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关系句填空。

  (    )是单位“1”,苹果树除了有和梨树同样多的数量外,还多(    ),苹果树是梨树的(    )。

  (    )是单位“1”,椅子价钱是桌子价钱的(    )。

  椅子价钱○(    )=(    )

  2.仿照上面例子分析关系句。

  (二)导入新课

  我们复习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通过上题发现,有很多题的叙述形式很相似,但解题方法却大不相同。为什么不相同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的应用题,对比、区别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1.出示例1。

  (1)默读例题。

  (2)同桌互说分析思路。理解足球是单位“1”,篮球除了有和足球

  篮球的个数,用乘法计算。

  (3)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列式。(组长检查)一名学生板书:

  (4)反馈、订正、说出不同的列式。

  (5)问:两种方法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共同点是两种方法中都有一步是求20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不同点是:方法一是先求篮球是足球的几倍,再求足球的几倍,也就是篮球的

  加上足球个数就是篮球的个数。)

  2.改编上题,第一个条件不变,只变换单位“1”,即为例2。(改的文字用红粉笔)

  (1)学生默读例题思考,为什么足球和篮球变换位置?

  (2)同桌互说分析思路。

  (3)画图、列式:(在本上做,一生板书)

  方法一:解设篮球有x个。

  (4)三种解法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等于20个为等量关系列方程;方法二则是先求出足球相当于篮球的几倍,(5)例1和例2的不同点是什么?

  位“1”,用除法计算。)

  3.根据图形编题,出示例3。

  (1)学生默读。

  (2)根据思考题讨论。

  ①你们所编的题谁是单位“1”?为什么以它为单位“1”?

  ②列式。

  ③问例1例3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例1、例3的单位“1”都是已知的,都是求单位“1”

  (1)根据思考题小组讨论。

  观察算式,你认为谁是单位“1”,为什么?

  (2)学生画图、列式。(方程、算术两种方法。组长检查、辅导,一生板演。)

  (3)反馈、订正。

  方法一:解设篮球有x个

  (4)观察例3、例4与例2、例4的异同点。(小组讨论)

  集体订正:例3和例4的单位“1”不同。例3的单位“1”是足

  数是多少,根据乘法意义用乘法计算;例4的单位“1”是篮球的个数,法意义就要用方程列式,也可根据逆运算用算术法列式。例2例4的相同点:都是把篮球看作单位“1”,篮球个数都是所求的,因此根据乘法意义,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或根据逆运算用除法列式。不同点:例2

  于足球的'倍数。

  (5)学生自己观察黑板的四个例题,再次观察异同点。(看题、看图、看列式。)

  (6)质疑。

  四、课堂总结

  (略)

  五、巩固练习

  1.第94页中“做一做”的第1,2题。

  2.第95页第1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内容是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比较练习课,目的是明确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明确相比的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或几倍,所以在教案设计上突出了分数乘除法例题的对比。在让学生独立完成例1的基础上,改变单位“1”出示例2,通过一改一编,突出了两题的区别。例3的出示是根据图形而编出来的,比直接给出例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思考题的讨论加深了学生对如何找单位区别。例4的出示是根据算式编的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及解题思路。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5

  教学分析:

  按比例分配的练习。

  学情分析:

  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练习、反思、总结。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一)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二)学校有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120个,小足球和小篮球个数的比是3比5。学校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各多少个?

  把250按2比3分配,部分数各是多少

  二、变式练习

  1、被减数是36,减数与差的比是4比5,减数是多少?差是多少?

  2、有一种药水,按药液与水的比为1比5000配制而成。用这样的药液0.5千克,可配制这样的药水多少千克?

  教学反思:

  提高练习的灵活度,以及练习的形式。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利用其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确定单位,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找出单位。

  2、(1)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2)说说你是怎样思考和解答的?

  (3)学生分析教师板演线段图。

  3、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现在老师把这道题改动一下。分析解答。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问:这两道题有没有相同的条件?(有,都已知吃了这袋大米的不同的地方在哪儿?(前者已知一袋大米的重量,求还剩的重量,后者已知还剩的重量,求这袋米的重量。)

  (3)我们把这道题也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应从哪个条件入手找单位

  (4)谁来分析这个条件?

  学生分析的同时教师板演线段图。

  (5)上道题是已知单位1的重量,求还剩的重量,这道题呢?谁能把条件和问题标在图上?

  生在黑板上画出。

  (6)对比两道题的线段图说一说是怎样变化的。(条件和问题互相转化了。)

  (7)无论谁为条件,谁为问题,题中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变了吗?(没变)

  (8)说一说上题在解答的过程中涉及到哪些数量关系?(总重量-它

  (9)现在买来大米的重量是未知的,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列方程)

  (10)试着在练习本上列方程解答。

  (11)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①生口述:

  答:买来大米40千克。

  ②买来的'重量还剩几分之几=还剩的重量。

  ③小结:

  通过刚才的分析解答,你认为这两道题实际上什么相同。

  数量关系相同。

  ④解答方法相同吗?为什么?

  解答方法不同。单位已知,可根据数量关系用算术方法解答;单位未知,可用x代替,运用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⑤出示例7。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画图分析解答。

  a、从这个条件可以看出题中是几个数量相比?

  两个数量相比。

  追问:哪两个?

  四月份实际烧煤量和四月份计划烧煤量。

  我们应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为什么?

  把原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因为和它相比,以它为标准,所以把它看作单位。

  ②画图时我们要用两条线段表示两个数量,先画谁呢?

  先画原计划烧煤吨数。

  下一步画什么?

  实际烧煤吨数。

  指名回答:把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平均分成9份,实际比计划节约的烧煤量相当于这样的1份,即节约的烧煤量占计划烧煤量。

  这两条线段谁为已知?谁为未知?

  ③指图提问:计划烧煤量与实际烧煤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计划烧煤吨数-节约吨数=实际烧煤吨数。

  计划烧煤吨数未知怎么办?

  设计划烧煤吨数为x,用方程解答。

  ④试做在练习本上。

  ⑤反馈:说说你的解答方法及依据。

  a、学生独立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b、反馈提问

  c、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的?依据的等量关系式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例6、例7与前边学过的分数应用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相同,解答方法不同。

  (四)巩固反馈。

  (1)课本第74页1题。

  (2)根据列式补充条件。

  (五)布置作业。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7

  课题 2.2.1解决问题

  分数乘法 (一) 课时 第 1节 共 4节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

  目标 1.会画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一步 的数量关系。

  2.会运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地列式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

  点 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分析和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难

  点 理解单位“1”的量,理清数量关系。

  教具 (或小黑板)

  板书

  设计分数乘法应用(一)

  例1: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就是求2500平方米的2/5是多少?

  2500×2/5=1000(平方米)

  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1000平方米。

  自主预习提纲 教学意图 复备栏

  1.怎样画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怎样运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地列式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1.会画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 会运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地列式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课堂导学过程 学生合作探究 复 备 栏

  一、创设情境

  1、多媒体展示以下图片。

  (1)土地流失。

  (地球上每天有700万吨肥沃地表土流失)

  (2)土地沙漠化。

  (地球上每天有1.4万公顷土地变成沙漠)

  (3)世界人口同中国人口对比图。

  (世界上每5个人中约有1个中国人)

  教师:看了这些图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2、教师出示例1信息。

  教师:是啊、我国在世界上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我国的人均土地面积却很少。(多媒体出示)

  据统计,20xx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m2,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5。

  教师:根据这条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 完善例1,提示课题,指名学生读题。

  2、引导学生 意。

  (1)让学生探讨“2/5”的意义。

  (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2500m2

  ?m2

  2/5

  (3)探究算理,列式计算。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思考。

  用乘法计算的,教师可以追问:用乘法算的依据是什么?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出现第二种情况,教师可以质疑:这样列式的依据是什么?

  (分数的意义)

  (4)评价两种解法,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第一种解法。

  三、应用反馈

  1、教材第17页下面的“做一做”。

  2、做一做练习四第2题。

  3、讨论练习四第3题。

  四、课堂小结

  向同学们说说你学习的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感受。

  可能会说:耕地面积太少了。

  也可能会说:要珍惜宝贵的土地资源等。

  2.学生提出问题。

  可能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1)学生讨论2/5的.意义,然后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2/5表示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2500m2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其中的2份。

  (2)学生根据理解画线段图,再给小组里的同学讲一讲。

  (3)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可能这样分析: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也就是求2500平方米的2/5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用2500×2/5=1000(m2)

  学生也可能这样分析:要求2500平方米的2/5是多少,就是要把2500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2份。列式为:2500÷5×2=1000(m2)

  (4)小组讨论,归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分析思路和数量关系。

  单位“1“的量×几/几=几分之几对应的量。

  1.学生独立做。

  先试画线段图。做后讲讲算理。

  2.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3.弄清单位“1”的量,先画线段图,再解答。

  学生或交流经验或提出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8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在学习第四单元时,我们初步认识了百分数,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关于百分数的.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板书,对学生没有说完整的知识点,可以进行适当补充。

  2. 引入:百分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处很大,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知识。

  板书课题:百分数的应用(一)

  二、互动新授

  1.探究“增加百分之几”解题方法。

  (1)引导学生认识“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加”这种物理现象,并让学生看教材第87页情境图,并提出数学问题: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月增加了多少?

  (2)尝试解答。

  ①小组讨论:“增加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反馈,教师适当总结:增加百分之几指的是多出来的体积占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②指导学生画线段图。

  ③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对解题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指导。

  学生反馈解法:

  方法一:(50-45)÷45

  =5÷45

  ≈11%

  方法二: 50 ÷45 ≈111.1%

  111.1%-100%=11.1%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具体的想法:

  方法一:先算增加了多少立方厘米,再算增加了百分之几。

  方法二:先算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

  算增加百分之几。

  (3)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方法。

  2.解决“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1)引导:如果冰化成了水,体积比原来减少了百分之几呢?

  (2)追问:“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应如何解决?

  (3)解答:让学生独自画线段图,小组内展示,并说说所画线段图的意思。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指名说说解题过程,并说清楚解题思路。

  (4)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第88页“试一试”。

  (5)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减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填空。

  (1)小明的身高比小强矮20%,把()看成单位“1”。

  (2)今年我们班的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4%,表示()占()的4%。

  2.完成教材第88页“练一练”第1题。

  3.举例说出生活中的有关百分数的应用问题,并尝试解决。

  三、总结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

  (1)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的具体量,再除以单位“1”。即:两数差额÷单位“1”

  (2)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再把另一个数看作单位“1”即100%根据所求问题两者用减法运算。

  四、练习提高

  指导学生完成第24页练一练第1,2,3,4,5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方程的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并能掌握检验方法。

  2、根据题意,能画线段图分析图意。

  3、学习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身边数学,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过渡引入

  1、根据题意,判断谁是单位1,并写出各题的数量关系。

  (1)故事书本的2/5 等于连环画的本数。

  (2)梨重量的7/8 是840千克。

  (3)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2/3 。

  2、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的水分占体重的4/5,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这两组算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本课知识有联系,通过学习,为学习新知作过渡。]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1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我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可是我的体重才是爸爸的7/15。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根据题意与线段图理解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根据题意,启发学生: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写出数量关系式。

  体重× 4/5 =体内水分重量

  师引导:这道题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该怎样求?能不能根据上面的等量关系式,设未知数χ,再列方程求出?

  (4)学生尝试练习方程解答,个别板演,教师点评。

  (1)解:设这个儿童体重χ千克

  (2)算术法:28÷4/5 χ× 4/5=28 χ=28÷4/5

  χ=35 答:这个儿童体重35千克。

  (5)让学生自己检验,分两步检验

  ①把χ=35代入原方程,左边=35×4/5=28,右边=28,左边=右边,所以χ=35是原方程的解。

  ②35千克的等于28千克,正好是水分的重量,所以35千克符合题意。

  (6)说说解题思路。

  [新的教学理念就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找条件、问题、对比线段图理解题意,能激起学生欲望和学习兴趣。]

  2、迁移类推,尝试学习,教学例2:小明的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明确条件和问题。

  (2)引导题意和线段图对比。

  ①题中有两个量相比较,需要画两条线段来表示两个量的数量关系。

  ②题里的已知条件“

  小明的体重

  ”明确把小明的爸爸体重看作单位“1”。

  ③根据题里的数量关系怎样表示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爸爸体重×7/15=小明的体重

  ④学生解答,教师巡视点拨。

  [尝试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在相互交流中积累知识。]

  三、巩固练习:(要求画线段图)

  1、课本第35页的“做一做”,教师点评。

  2、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修了35千米,占全长的5/8,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

  3、兴丰小学六年级有女生25人,正好是三、四年级女生人数的1/4 ,4、四年级女生有多少人?

  [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少而精,既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思维解题能力。]

  四、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的学习内容都是单位“1”的量没有告诉我们,可以用设χ的方法,把χ当作已知数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后并检验。同学们能根据题意用算术法解答吗?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应用题

  例1 解:设小明的体重是x千克

  4/5x = 28 X = 28÷4/5 X = 35 答:小明体重是35千克。

  设计说明:

  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分数乘法应用题的逆运算题。教案在设计中由“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引入,又通过和这类题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抓住数量关系相同的特点,顺利地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方程。这样做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教案重视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的归纳,通过层层深入地提问,简单明确的图示,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找准单位“1”,既加深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10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根据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用方程解答。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了数量关系相同,通过复习题的分析解答,让学生找出熟悉的数量关系,再把题进行改动变化。在边画图、边分析的过程中,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思维,促进了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已经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问题的基础上,六年级学生能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去拓展,去学习更新的知识。

  教学目标

  逆向思维,能根据具体的数量和分率,求出单位“1”的量。通过教学,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方程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能确定单位“1”,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2、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教学过程

  一、1、苹果的重量是X千克,梨的重量比苹果多5千克 。

  ⑴、梨的重量比苹果多了( )千克。

  ⑵、梨的重量是( )千克。

  2、钢笔X元,比毛笔少了3元 。

  ⑴、钢笔比毛笔少了( )元。

  ⑵、毛笔是( )元。

  3、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课

  1、教学补充例题:水果店运来了一些苹果,已经卖了36千克 ,还剩下20千克,水果店运来了多少苹果?

  (1)卖了 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运来苹果的重量-卖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解:设运来苹果X千克。

  x-36=20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 (1+)

  (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

  解:设航模小组有人。

  (1+)=25

  =25÷

  =20

  答:略。

  三、小结

  1、今天学习了两道应用题,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练习

  练习十第4、12、14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画图、计算等方法探索新知。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比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重点难点: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讨论和交流探索新知

  教学方法:

  操作

  小组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复习

  师:同学们,今天与我们平时上课有什么不同?

  紧张吗?(有的说紧张有的说不紧张)

  咱们来统计一下,紧张的同学请举手,(生举手)

  师数一数,并记录其数据(紧张的有15人,不紧张的有20人)。

  你能根据这15人和20人用比的知识或分数的知识说一句话吗?

  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说法:

  (1)紧张的人数与不紧张的人数比是3:4;

  (2)紧张的人数是不紧张的人数的3/4;

  (3)紧张的人数与全班总人数的比是3:7;

  (4)紧张的人数是全班总人数的3/7;

  (5)紧张的人数比不紧张的人少1/4;

  2、引入课题

  师:大家说的真好,可见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以前我们体验过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今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二、探索新知

  (一)解决问题一:怎样分合理?

  1.提出问题。

  师:其实只要有心,随时都可以发现一些数学问题,今天,我们的好朋友笑笑就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她遇到了什么问题。(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

  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明确所提出的问题:把这些橘子分给一班和二班,怎样分合理?

  学生独立思考

  2.组织讨论。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两种分配方案。

  方案一:每个班分这筐橘子的一半。

  方案二:按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比来进行分配。

  启发学生明确:平均分就是按1:1的比例来分的;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是把一个量平均分,而是要按不同的份量(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像这样把一个量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就叫按比例分配。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怎样解决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板书:按比例分配

  (二)解决问题二:怎样分才是按3:2的比例来分的?

  1、提出问题。

  师:我们帮笑笑想出了分配的方法,笑笑又问:怎样分才是按3:2的比例来分的呢?

  2、操作感知。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橘子,4人—组分一分。[教师给每组相同数量的小棒,但没有告诉学生小棒的根数。(小棒的根数是5的倍数)学生按3:2分小棒,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中典型的分法]

  3、让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中的发现和自己的体会。

  学生可能会说出不同的发现,

  ①发现6:4,9:6、15:10、30:20……的结果都是3:2。

  ②发现无论怎么分都是按3:2分。

  (三)解决问题三: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该怎么分?

  1、提出问题。

  师:现在有140个橘子,按3:2又应该怎么分?

  2、小组讨论。

  让学生针对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教师巡视时,从中了解学生中典型的想法和做法。

  3、全班交流。

  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三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如下表所示:

  一班

  二班

  30个

  20个

  30个

  20个

  方法2: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如下图所示:

  140个

  3+2=5?

  28×3=84(个)

  140÷5=28?

  28×2=56(个)

  (答略)

  方法3:根据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

  思考过程如下:

  先求分的总份数:3+2=5

  因为:一班分5份中的3份,即分到140个的3/5。

  二班分到5份中的2份,即分到140个的2/5。

  所以:一班分的个数是140×3/5=84(个)

  二班分的个数是140×2/5=56(个)

  方法4:方程

  解设每一份有x个橘子,则一班分3x个,二班分2x个,根据:3份(3x)+2份(2x)=140列出方程:3x

  +

  2x

  =

  140并解出方程x=28,一班分3×28

  =

  84(个),二班分2×28

  =

  56(个)。

  让学生说一说以上三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引导检验

  生思考,小组交流检验方法。

  5、小结:

  师:说的真好!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是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的问题,请你们思考:

  A这类问题有什么特点?

  B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c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5~76页中“练一练”的第1、7、8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还有什么疑问要和大家商讨商讨?

  六、布置作业

  课本第75页练一练的第二题和课本76页的第6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谈话中引出问题复习旧知,为新授做铺垫,同时也让学生切身实地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课题。

  整节课紧紧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共分两大部分:一、分一分:创设情境,鼓励学生通过操作,在交流不同分法的过程中体会1:1分配的不合理性,产生按比分配的必要性,同时体会按比分配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二、算一算:再有了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两个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按比分配在生活中的运用很广泛,所以在练习的设计上,主要通过有层次、有坡度的一组问题,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生活上的问题。

  存在问题: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学在短暂的课堂要面对全体学生,还有个别学生不能顺利准确的解决问题,造成教学效果的不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全面发展,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课堂上关注学困生,培养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12

  教材分材:

  教材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水稻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通过男孩提出“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教材中的算一算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这样安排,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学生明确了“增产百分之几”的意思后,就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增产百分之几的意义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记忆题型和套用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学生分析

  在此学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定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线段图是把握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

  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吗?

  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参加围棋班的有32人,参加航模班的人数比参加围棋班的多25%

  学生独立完成线段图

  展示学生成果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从复习中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二、百分数的应用

  1、 出示教科书P23上面的问题

  2、 思考:“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评价。

  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加的产量是普通水稻产量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 班内交流

  方法一: 7 - 5.6 = 1.4(吨)

  1.4 ÷ 5.6

  = 0.25

  = 25%

  方法二: 7 ÷ 5.6

  = 1.25

  = 125%

  125% - 100% = 25%

  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试一试

  1、出示教科书P23下面的问题

  2、“几成”是什么意思?

  成数主要用于农业收成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一成就是1/10 ,也就是10%

  二成五就是2.5%,也就是25%

  重点理解“几成”的意思。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61 - 2.25) ÷ 2.25

  = 0.36 ÷ 2.25

  = 0.16

  = 16%

  四、练一练

  1、教科书P24练一练第1题

  2、科书P24练一练第2题

  3、教科书P24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整节课教学完成之后,可以说自己感触很深。这节课是百分数的具体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综观整个课堂,由于学生在课前调查收集的资料准备充分,所以在导入环节,学生兴趣浓厚,气氛较好。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13

  教学内容:教材67—6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内接正方形和外切正方形的含义,掌握圆与内接正方形、外切正方形之间面积的计算方法。

  2、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并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上发现更为一般的数学规律,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与内接正方形、外切正方形之间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发现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计算下面各圆的面积

  r=8dm r=12cm d=4m

  2、填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学习例3

  1、仔细观察:什么是内接圆和外切圆,它们都有什么特征?

  2、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3、学生尝试解决外切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

  (1)通过观察,学生容易看出,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

  (2)它们之间的面积=正方形面积—圆的面积

  (3)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4、解决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

  (1)怎样求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

  学生不难发现: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2)那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

  观察提示:转化成2个三角形

  (3)学生尝试解决

  5、回顾与反思:形成一般性的结论。

  当r=1m时,和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

  (二)生活中的数学

  学生阅读教材70页资料,了解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做一做”、独立解决。

  2、完成练习十五的.第5—9题。

  (1)第5题:求圆环的面积

  (2)第6题: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

  (3)第7题:

  a、观察图形,明确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

  b、分别说出这里的周长包含哪些长度,面积包含哪几个部分?

  c、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第8题:小组合作完成

  (5)第9题:圆的面积—中间正方形的面积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1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5页、第56页。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意义,并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把比熟练地转化成分数,将分数知识横向迁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牵引(课件出示)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

  二、情境导入,引出课题(课件出示)

  昨天我和王老师合伙买福利彩票,我出了30元,王老师出了50元,结果我们中了一个二等奖,奖金8000元。我想对半分,各分4000元,王老师说这不公平,你们认为呢?怎么分奖金才合理呢?

  三、合作探索,解决矛盾

  1、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请试试看,可以小组内交换意见、讨论想法。

  2、说以说你的想法。组织反馈,逐一展示学生解题思路。

  3、我们分到的`奖金是否合理,该怎样检验?(两个数量和要等于8000,出资的比是3:5或5:3)

  4、小结:像这样把8000元彩票奖金按照出资多少来进行分配的情况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按比例分配)

  (出示课题:比的应用)

  四、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教材(1),把一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大班30人,小班20人。

  思考:把这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学生商量分法,得出: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来分比较合理。

  2、大班人数和小班人数的比是3:2 学生分好后,交流分法,填表完成。

  3、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分,可以怎样分?你会分吗?试着分一分。

  学生试做。

  4、与同学交流分的方法。分组讨论疑点,并试着在组内解决。

  四、交流方法,老师精讲

  1、班内交流,老师答疑

  三种方法

  (1)、方法一:借助表格分。

  (2)、方法二:画图

  发现橘子总数被平均分成了5份,大班占3份,小班占2份。先求出一份的数,再分别乘以3和2,就求出了大班和小班分的橘子个数。

  140个

  140÷(3+2)=28 大班:28×3=84(个)

  小班:28×2=56(个)

  追问:为什么要“140÷(3+2)”?

  (3)、方法三:根据分数的意义解题。先求出一共分成几份,再求出大班和小班分的个数分别占橘子总数的几分之几,最后根据分数的意义解题。

  3+2=5 140× = 84(个)

  140× = 56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2、以上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小结方法⑶的思路。

  ⑴计算分配的总份数。

  ⑵计算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⑶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题。

  五、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小清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巧克力和奶的质量比是2:9。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

  2、 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60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602班和603班,两班都是43人。想一想,如果你是大队辅导员,你会按怎样的比例分配,两班各栽多少棵?

  3、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第3题合理搭配早餐。

  六、总结评价

  1、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谈谈收获。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3+2=5 140× = 84(个)

  140× = 56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简单的和稍复杂的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类型的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答算式或方程.

  (1)20米是50米的百分之几?

  (2)50米的 是多少?

  (3)多少米的 是20米?

  学生口答后提问:第(1)题的40%是怎样求的,表示什么意义?第(2)、(3)题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的,这两个式子都表示什么意义?

  2.引入课题。

  我们根据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数量关系,学习过。这节课就复习。(板书课题)我们学过的,分为简单的和稍复杂的两种情况。通过复习,要能进一步理解井掌握它们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更加明确它们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提高分析、解答的能力。

  二、复习解题思路

  1.选择下面三个条件里的一个条件作问题,编出三道不同的应用题。

  (1)松树30棵 (2)杨树50棵

  (3)松树棵数是杨树的

  学生回答时,分别出示三道应用题

  (1)松树30棵,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几分之几?

  (2)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 ,松树多少棵?

  (3)松树30棵,正好是杨树棵数的 ,杨树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或方程,老师板书。提问:第(1)题为什么用杨树棵树做除数?第(2)、(3)题为什么都用杨数棵数乘言?你认为解答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关键:确定单位1的数量)追问:上面题里与对应的数量是什么?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要怎样算?第(2)、(3)题都是技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子的?

  2.归纳基本思路。

  从上面的题可以看出,解答的关键是确定单位1的数量,并且找出与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对应的量,然后联系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或者一个数乘分数 (或百分数)可以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列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式子解答。如果要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就用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除以单位1的数量;当几分之几是已知条件时,就要根据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等于与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来列算式或方程解答。

  3.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各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让学生填写数量关系式,然后口答。结合提问学生第(2)题的数量关系式里为什么是节约的数量,强调数量对应关系。提问:从上面可以看出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怎样的?找数量关系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基本关系:对应数量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对应数量】

  指出:我们解答,一般根据含有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这句话确定单位1的量和题里的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式来列式解答。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学生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提问:求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用除法算,都用单位1的量做除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不同? 指出:解答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要先确定好单位1的量.再根据问题里数量间的对应关系找准需要的数量,然后列式解答。

  (3)做练一练第3题第(1)、(2)题。

  学生默读题目。提问:这两题哪个数量是单位1的数量?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这两题都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列式的?为什么第(1)题用算术方法直接列乘法算式解答,第(2)题用方程解答?指出,这两题都是已知谁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这个条件,解答时也是看这个条件先确定好单位1的.数量,再根据单位1的数量乘几分之几,等于几分之几的对应数量列式解答。当单位1的量已知时,就可以按数量关系式直接列算式解答;当单位1的量未知时,就要按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解答。

  (板书:单位1已知算术方法解答单位1未知列出方程解答)

  (4)做练一练第3题第{3}题。

  学生改编应用题,老师依次出示。提问:你能从改变后的条件看出求小麦面积的数量关系各是怎样的吗?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提问:为什么这两题的式子都是两步计算的?解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指出:解答,要注意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板书:注意:数量的对应关系)当题里的数量与题里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不对应时,就是稍复杂的。解答时,要根据条件和问题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式,并按照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确定解题方法,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列算式或方程解答。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7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然后提问怎样列式的,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不是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为什么列出的算式不同?指出: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时,要找准相应的数量。

  2.做练习十六第8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指名口答算式和方程,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所用的解题方法不一样?

  3.做练习十六第9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为什么问题相同,而解题方法不一样?这两题各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列式子的?

  指出:解答,一般先确定单位1的量,(板书:定1)再根据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确定解题方法,明确用算术方法还是用方程解答,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式子解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对于解答,你进一步明确了些什么?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六第7题的计算;练习十六第10、11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08-30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05-27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教案02-11

[精华]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05-28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通用]05-28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必备】05-28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通用)05-28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合集]05-29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6篇03-12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6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