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时间:2024-05-30 12:05:06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精品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精品15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情感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身边的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名片一张、多媒体课件一套。边长是1cm的小方片若干,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提问:你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吗?(学生提到的逐一让他用手势表示单位面积的大小)

  如果表示操场的面积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果要表示这张名片的面积呢?(教师出示一张长方形名片)

  请学生来估计一下名片的面积。

  你想知道名片到底有多大吗?要求名片的实际面积就是求什么?(长方形面积)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对面积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且能具体感受到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大致有多大,这样导入能让他们进一步巩固己学的知识,同时也会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这些都为下面的新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师:同学们能利用你们手里的小正方形,摆出一个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图形吗?

  生:(很快摆出)。

  师:同学们能摆出一个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吗?

  生:能。(两种摆放方法:一字排开或者双行。)

  师:有什么办法能验证摆出图形的面积就是6平方厘米呢?

  生1:我们用的是6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师:能用算式表示下吗?

  生1:1×6=6(平方厘米)

  生2:2×3=6(平方厘米)

  师:大家想一下,怎么摆出面积为2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呢?生1:20个小正方形排成一排。

  生2:每行10个,摆成2行。

  生3:每行4个,摆成5行。

  生4:每行5个,摆成4行。

  师:大家摆放的都是正确的。下面大家能根据老师出示的图形,看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大?(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

  生5:我查了一共是24个,就是24平方厘米。

  生6:每订有6个,共有4行,4×6=24(平方厘米)。

  生7:每行有4个,一共有6行,4×6=24(平方厘米)。

  师:一个长为4厘米、宽为6厘米的长方形面积怎样计算呢?

  生:4×6=24(平方厘米)。

  师:总结:长方形面积=长×宽。那么正方形面积怎么计算同学们尝试一下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

  生:6× 6=36(平方厘米)。

  师总结: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尝试运用。

  师:我们学会了用多种方法测量长方形的面积,也知道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下面我们来口答几个图形的面积。(多媒体逐一出示下列几个图形,口答下列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2:正方形有四条边,6乘4等于24平方分米。

  师:现在有两种意见,你同意谁的意见?为什么?

  生3:我同意第二位同学的意见。

  生4:我认为第二位同学这样算出来的是周长,所以是不对的。

  师:大家再看一下,这样算是周长,而我们要求面积。

  师:刚才第一位同学说这个图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两条边相乘来计算吗?

  生: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用“长×宽”计算面积,现在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所以可以改为用“边长×边长”计算面积。

  师:这位同学的解释你们明白吗?

  (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同学们真厉害,归纳出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以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就方便了。

  设计意图:对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把它放在练习中。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通过正方形的特点,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总结延伸,归纳整理。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你能谈谈你的学习体会和感受吗?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复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会求组合图形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 会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 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合理的分割、添补,平移。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合理分割、添补、平移。

  教学设计:

  一、复习

  (一)(出示图形)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二)怎样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 )×( ); 正方形的面积=( )×( );

  (三)标上条件,看图计算:(单位:厘米)

  二、新授

  1. 把复习部分的两个图形合并,这样的由几个基本图形合成的图形就是组合图形。

  2. 出示课件,儿童游乐场有多大?

  3. 我们可以怎样计算呢?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4. 交流、总结:(把分割的'想法用虚线画出来)

  方法一:(左右分)3×5+3×5=30(平方米)或3×5×2=30(平方米)

  方法二:(上下分)3×2+8×3=30(平方米)

  方法三:(添补)8×5—2×5=30(平方米)

  方法四:(平移)3×(8+2)=30(平方米)

  (个别同学,指出平移有特殊要求,数据要吻合)

  (如果学生出现分割成多块的情况,在肯定的基础上要求比较方法,得到最优的方法。)

  5. 小结:哪种方法最简单?根据条件合理的选择分割的方法。分割的图形要根据给出的条件,分割的图形尽量的少,计算也方便。

  三、巩固练习

  有多种计算方法,正确的给予肯定。

  ⑴小胖家的客厅要铺地板,需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最简单的方法: 5×8+2×3 =40+6 =46(平方米)

  ⑵阳光小区要新建一个花园,需要铺多少大小的草皮?

  最简单的方法: 25 ×20—9×10 =500—90 =410(平方米)

  四、总结

  学习了这个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要和大家分享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3

  设计说明

  “面积单位的换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面积、面积单位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结合教学重、难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主要采用猜想、设计实验验证、迁移类推、实践应用等形式进行教学。

  1.激趣导入,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妙处。

  上课伊始,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妙处,从而提示学生可以利用合作的形式探究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复习与思考。

  复习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学生猜想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作铺垫。同时设计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既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3.自主探究新知。

  学生首先猜想、讨论“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然后通过操作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最后利用迁移类推明确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学生在猜想、操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取了新知识,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提高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 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直尺 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吧。(出示课件)

  1.抢答比赛1。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厘米

  师:同学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思考后回答)

  2.抢答比赛2。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1平方厘米大约有多大?1平方分米大约有多大?1平方米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

  师:看来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那么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板书课题:面积单位的换算)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感知,并能够正确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

  ⊙探究新知,实验验证

  1.教学教材56页上面例题。(课件出示)

  (1)这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片。(拿一个同学的学具与老师手中的正方形纸片比较一下,确定大小是相等的,老师把这张正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

  (2)先用直尺量一量这张正方形纸片的边长,再计算它的面积。(有的同学以分米为单位,量出这张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是1分米,所以这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有的同学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这张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是10厘米,所以这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就是100平方厘米)

  (3)提问:想一想,计算的是同一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答案,并且这两个答案都是正确的呢?(用的单位不同)

  (4)猜想、讨论: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

  预设

  生1: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因为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都是这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生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又因为1分米=10厘米,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4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85~88页的“面积和面积单位”、“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使学生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物体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难点: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方格纸,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启发谈话:同学们,教师节到了,一位同学送给老师一幅漂亮的儿童画,老师很高兴,想把它挂在书房里,先要给这幅画配一个镜框,要给这幅画配上镜框要买多长的小木条呢?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长)假如还要配上一块玻璃,还是求它的周长吗?那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后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利用给儿童画配上镜框所需要的木条的长来复习周长的概念,然后运用给儿童画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来巧妙地导入课题,这样既能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又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

  二、学习新课

  1、 教学面积的意义

  (1)师:请两位同学来涂色比赛。(分别涂黑板和纸片的面)问:涂黑板面的同学:你为什么失败了?

  小结:他涂得快,因为他涂的面小;他涂得慢,因为他涂的面大。

  随即板书:物体的面积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边板书,边演示。)

  (让学生通过涂色比赛,直接感知什么是物体的表面,并直观地得出物体的表面有大小之分,以此揭示出面积的含义之一。)

  (2)请大家摸一下课桌的面、文具盒的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我们就说:课桌桌面的面积比文具盒的面积大。

  (通过学生触摸实物,再次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即面积的大小。)

  (3)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体表面,如:钟面、门上的面、电脑屏幕的面,还有路边告示牌的面。如果把这些面画下来就是我们平时熟悉的平面图形。(课件演示物体以及相应的面,然后移位显示平面图形)

  (学生用手势表示图一、图二两组图形的大小)

  师:这两个图形你能比较出它的大小吗?(不能)

  追问:为什么?(因为第二个图形没有围起来)

  对!只有围成的平面图形,才能比较大小,那么我们把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围成的平面图形 )

  添一个“或”字,现在你知道什么叫面积了吗?(学生齐读板书)

  (通过多媒体能形象地生动地演示了从物体的表面到平面图形的过渡,由于学生对“围成”两字不易理解,充分利用媒体优势,动态演示来揭示面积含义之二,这样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直观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如此层层深入,最后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2、教学比较图形的大小

  (1)师:现在老师把第二个图形也围起来,想想现在除了用肉眼来判断两个图形的大小,还有其他方法吗?(出示两个正方形一大一小)学生重叠演示,课件演示重叠。

  (让学生去直观地体会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可用观察法、重叠法,教学重叠时。既能让学生直观操作,又通过课件演示重叠过程,让学生加深理解重叠法是一种比较图形大小的可行方法。)

  (2)师:如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呢?(出示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让学生用重叠方法演示比较)如果老师把两个图形固定在黑板上,(师将两图形贴于黑板)无法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你还能想出其它比较这两个图形大小的方法来吗?学生讨论并对有效方法进行肯定,选用小正方形量这一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那么老师给他们用小正方形去量。(师分别给两名学生两种规格的小正方形)

  (学生操作)

  发现正方形个数不同,一个9个,一个4个。

  师:通过重叠比较的方法我们已经知道这两个图形面积同样大,那小正方形的个数为什么不相同呢?我们用小正方形比较物体面积大小必须注意什么?(正方形的大小相同)

  (3)练习(出示课本第88页练一练第2题)

  (这里以激趣为基点,注重呈现矛盾,巧设悬念,设置障碍,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索和追求成功的意境,既扩充完善了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又让学生理解面积单位的独特作用。)

  师: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面积的大小,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面积单位。

  3、教学面积单位

  A、1平方厘米

  (1)课件演示:看!老师画了4条长1厘米的线段,把它们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认识平方厘米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媒体演示画出的四条长1厘米的线段动态地围出一个正方形,既加深了学生对“围成”一词的理解,又初步渗透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区别。)

  (2)请同学们拿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下它的边长。

  师板书: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

  找一找你身上哪个部位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指甲面的面积)

  生活中还有什么物体的哪一个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3)拿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在作业纸上操作,同桌汇报)

  (4)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在作业纸的`图形上摆一摆,分别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学生操作后指名回答)

  过渡:请你拿着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下电脑桌的面积。

  教师适时问个别学生:为什么不量了?(正方形太小了)

  那你能创造1个比1平方厘米稍大的面积单位来吗?

  (让学生通过直观的量一量学具(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比一比大小,拼一拼图形,摆一摆方块等一系列活动,建立平方厘米面积单位的表象,然后再让学生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面的面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实践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水到渠成地引出另一个面积单位:平方分米。)

  B、1平方分米

  (1)出示书上图形,这就是1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请你以最快的速度剪下来。

  (2)请你量一下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板书:1分米 1平方分米

  齐说: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的大小。

  (4)找一找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物体。

  (5)同桌合作量一下凳子的面积约是多少?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剪、量、比、找等教学活动,能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为一体,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心理上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激起其强烈的求知欲。)

  过渡:同学们的测量水平可真高,我们全班同学来举行一个测量物体面积的比赛,好不好?有没有信心得冠军?(有!)

  请同学们拿着你的1平方分米大的正方形来很快地测量一下我们这个电脑房的地板面积,赶快行动!

  针对有疑问的同学试问:为什么不量啊?

  那你想老师给你一个面积多大的正方形呢?(1平方米)

  C、教学1平方米

  (1)你能猜一猜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板书:1米 1平方米

  (2)那么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请同学们看一下。(出示一张1平方米的纸。)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

  (3)请你估计一下这块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4)我们来看看1平方米大的地方可以站多少个同学呢?

  (请学生站在1平方米的纸上,数一数。)

  师:学到这儿我请同学们帮我想想看,要给这幅画配一块玻璃,必须求它的什么呢?(面积)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平方分米)

  谁来测量一下大约是几平方分米。指名学生测量儿童画的面积。

  (在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之时,不失时机地再次呈现矛盾,让学生去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教室地面的面积,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与发展,又通过猜一猜1平方米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推理能力,这时学生探求知识的情感被充分地激发出来,捕捉学生的成功契机,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永无止境。)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分别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给同桌看。(提醒学生不要比划成周长)

  你还能创造出比1平方厘米更小或比1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来吗?

  (通过小结既让学生加深建立面积单位的具体表象,同时通过学生说其它的面积单位,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潜能,可谓取得“课虽终、趣犹存”的效果。)

  四、巩固练习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人的指甲面大约是1(    )

  (2)黑板的面积大约是3(    )

  (3)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    )

  2、判断

  (1)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   )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4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  )

  (3)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

  3、操作

  用你手中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你喜欢的图形,并说说它的面积是多少。(指名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4、出示课后思考题

  周长越大面积就越大,这句话对吗?

  (通过巩固练习、操作训练以及课后思考题,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递进思维,帮助学生由一个基点向高处攀登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能弥补课本练习题的局限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习的信息量。)

  本堂课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强化感知,主动参与。在教学中注重鼓励学生全面参与一系列操作实践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位置,促进学生思维不断突破与发展。

  2、矛盾激趣,引导探究。注重知识的矛盾呈现,巧设悬念,适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矛盾,让学生在实践和思考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3、突出重点,促进迁移。在教学平方厘米这个重要的面积单位后,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推理来建立其他两个面积单位的表象。

  4、运用课件,突破难点。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有效地演示学生难以理解的“围成”一词,初步渗透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从而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5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

  教学目标:

  ⒈能用数方格的的方法估测出不规则平面图形的的面积。

  ⒉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估测活动的过程,初步体会“四舍五入”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⒊激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与同学交流探讨,分享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验用一个标准的方格(面积单位)来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判断哪些格子“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大于等于半格的算一格”。

  教学准备:课件、透明厘米方格纸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这是什么图形?如何求它们的面积?要知道哪些条件?

  给出条件,计算面积。

  一、比较引入

  出示课件:上海的秋天

  师:秋天一到,上海的许多树的树叶飘落了,今天我们数学课也来研究这树叶。

  研究树叶的什么呢?--板书:树叶的.面积

  师:先指一指树叶的面积是哪一部分?(拿出事先准备的树叶摸一摸,指一指)

  师:求这片树叶的面积,你们发现与上学期学习图形的面积时有什么不同?

  (上学期所学的平面图形是规则的图形。有的能通过公式进行计算,像长方形、正方形。有的能通过用方格数出来。这片树叶的周围是凹凸不平的。)

  师:(课件出示:一片树叶)它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面积如何算呢?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的内容。

  二、探索新知

  1、师:这一片树叶的面积有多大?每一个同学积极思考、大胆猜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

  (可以用厘米透明方格纸来计数……)

  全班讨论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

  师: 还是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方格进行计数。(课件演示:在树叶上摆放透明的厘米方格纸),发现出现了一些什么情况?

  (树叶有的在透明的厘米方格纸中,出现了满格、半格,还出现了大于半格和小于半格的情况。)

  师:观察得真仔细!

  (课件出示)先来数一下整格的:31格。余下的怎么办?

  (可以把少的与多的拼在一起算一格;可以……,请学生大胆思考,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生活中我们可以大于等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不算。想一想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有的多算了,有的不算,抵消后就相差不多了。)

  师:我们来统计一下吧!(拿出教师事先准备的纸:树叶图)

  出示表格:

  整格31个大于等于半格树叶的面积大约为

  小组讨论填写,汇报

  师:为什么这里要说树叶的面积大约为?(因为有的多算,有的不算,算出的面积不是准确数)

  2、师:每个小组中的树叶的面积又是多大?

  小组合作进行测量、计算并把记录填表

  整格个大于等于半格个树叶的面积大约为

  3、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树叶的面积,你们又有什么收获?

  (不规则的图形我们也能进行计算它们的面积:用厘米的方格去数,当有不满一格的采用:“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大于等于半格的算一格”的原则去计数。)

  三、练一练

  1、 师:这是什么?出示:一张画有白玉兰花的平面纸

  师:我们上海的市花,它有多大?学生用今天的方法算一算并汇报。

  2、 师:想一想,在我们身边还有什么可以用今天的方法进行计算的?

  (教师可适当地提示:学校活动的吉祥物、学生出生时“脚印”、“手印”)

  师:这里就有一张我校读书节的吉祥物海豚“慧慧”的图,它有多大?

  小组计数,汇报

  3、师:回家后再用今天的方法来计数。

  四、总结:今天的收获如何?

  检测练习:

  板书:

  树叶的面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算)

  方法:数格子先数整格,再数大于等于半格的算一格

  注意: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6

  【内容】

  教材第61~62页的例1、例2,相对应的“做一做”,练习十四的第1~4题。

  【目标】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单位面积观念,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要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出示一幅画。

  师:这里有一幅画,要给它加上框,求它所用框的长度,是求它的什么呢?再给它配上玻璃,求所用玻璃的多少,又是求它的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探究新知,引导建构

  1.教学例1。

  (1)出示例1:

  师:观察黑板面和国旗表面,说说哪一个面比较大。

  师: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是什么呢?(国旗的面积)

  (2)师: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讲台、书本、课桌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学生回答,并让学生指一指。

  师: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师: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师小结: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黑板的面积比国旗的面积大。

  (3)师: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和同桌比一比谁的手掌面积大。你们是怎么比的?

  师小结:同学们的手大小比较接近,可以重叠在一起比较大小。

  2.教学例2。

  (1)出示例2:

  两个长方形,哪个面积大?

  师:同学们想想、试试,用重叠的方法能比较出大小来吗?(不能)怎么办呢?

  (2)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长方形学具,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大一些?为什么?

  师:大家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大小,怎么办?

  (3)分组活动: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4)提出操作要求:

  ①每组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遇到困难,可自己看看书本或小组内寻求帮助。

  (5)学生操作。

  (6)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7)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三、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6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四第1~4题。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0—132页的例1—例3,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片,学生准备边长1厘米、1分米的两个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长度单位。

  2、让学生说出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教师板书出来: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师:我们知道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拿出1分米的正方形,先用分米做单位量一量它的边长,说出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然后再想一想,如果用厘米做单位,边长是多少厘米,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出: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并指出:这个正方形是以厘米做单位就是100平方厘米,以分米做单位就是1平方分米从而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接着让学生左手拿着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右手拿着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看看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想一想1平方分米里含有多少个平方厘米。

  2、教学例2。

  教师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用上面的方法教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总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那么,你们知道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教师板书:进率100。

  4、比较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让学生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长度单位的大小可以用线段来表示,而面积单位的大小可以用正方形的面积来表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可以摆放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5、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提问:折合25平方分米是什么意思?

  板书:2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要求25平方分米折合多少平方厘米,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两个面积单位哪个大?”

  “1平方分米里有几个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里有100个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里有多少个100平方厘米?25平方分米就是25个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500平方厘米”

  三、练习

  1、做练习三十的第1题。

  2、做练习三十的第2、3题。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3、做练习三十的第4题。

  第1、2问,让学生独立做。第三问,可以引导学生想:要求需要这样的水泥砖多少块,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四、作业

  练习三十的第8—10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8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

  1.“涂颜色”比赛。

  2.导入。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20

  (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铅笔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哪个表面大。比课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两张树页,进行比较。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平面图形。投影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第一组: 圆形

  第二组:

  提问:

  (1)第一组两图相比,哪个面积大?(通过观察,学生看到三角形面积中可以包含这个圆的面积,因此三角形面积大于圆面积。)

  (2)怎样比较第二组两图?(这两幅图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得出图1的面积比图2的面积大。)

  3.揭示面积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你比较下面各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三组:

  第三组两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叠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同桌两人合作,想个可行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请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问:你听懂了吗?(用划方格的方法。如下图所示。通过数方格,看哪个图形包含同样大小的方格数多,哪个面积就大。得出图1的面积小于图2的面积。)

  比较下列图形的大小

  5.导入面积单位。学生在比较前两组图形时,用数方格的方法很顺利的解决了问题。在比较第三组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会发现虽然两个图形包含的方格同样多,但是方格有大有小,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面积也不同。

  提问:刚才这题,你学习后有什么启发?

  对,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方格的大小必须是一样的,这就是说面积的大小要有统一的标准,这就是常用的面积单位。教科书上介绍了一些,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136页。

  6.认识面积单位。

  你从书上学到了那些面积单位?

  (1)、1平方厘米的教学

  (1平方厘米),是怎么说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把实物贴上黑板,请同学们在学具袋里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边找边想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那同学们想一想你的身上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出示:指甲面、图钉面、田字格、信封写邮政编码的地方……)

  拿出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摆在白纸上,上实物投影展示)为什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不管怎么摆,它们都是由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2)、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学

  同学们我们已知道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你能想一想怎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

  同学们真聪明,请你在学具袋里找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想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的?(出示部分实物:手掌面、方砖面、开关盖……)

  下面就让我们来当回小小测量家,用1平方分米量出椅子面的面积,怎么样?(汇报测量结果3-4人)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我们已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一平方米,想象一下,1平方米大概有多大,老师这儿就有一个1平方米,想不想看看。谁愿意帮个忙,把它展开。那么我们身边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米呢?(八仙桌的桌面、大方砖的砖面……)黑板一半的一半

  下面我们再来做个小游戏,老师把这张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纸铺在地面上,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这1平方米的纸上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二)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投影出示例题。

  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说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图形的不同点。

  2.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蓝纸,并出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有什么不同。

  3.让学生比较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不同?

  4.小结: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5.做一做。

  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说出用长度单位还是用面积单位?

  火柴盒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课桌面的宽______________

  教室门的高______________ 黑板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三)区别周长和面积。

  1.提问: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使用的单位呢?

  2.小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短,面积是指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周长可以拉成一条线,面积却不可以。我们可以说:“周长一条线,面积一整片。”

  三、巩固练习 12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合作分组)

  (1)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课堂小结 3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与以前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有什么不同呢?谁能说一说1平方分米与1分米在什么地方?这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今后使用时要特别区别清楚。那么,学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后感:巩固反馈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长、面积,突出了区别、对比。最后安排一道组合图形中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对比,这样安排会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规律.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9

  教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

  ①让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②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⑵能力目标。

  ①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②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

  的探索能力和创新。

  ③渗透“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④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在学习和活动中,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具:课件。

  学具: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现在谁来介绍一下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前面在练习中我们已经发现可以用数小正方形的方法来求面积。(电脑出示)如下图:

  让学生说说每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3、师:同学们,数小正方形的方法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操场的面积、游泳池的面积…(出示图片),也用数正方形的方法去求,那可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就要寻找一种更好的、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让数学接近学生的生活。通过课件出示篮球场、操场、游泳池等图片,在具体可感的的场景中引起学生新知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数小正方形的方法太麻烦,应该寻找一个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二、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利用迁移,大胆猜想。

  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的面积计算方法。

  1、复习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在研究长方形的面积之前,谁先来说说长方形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

  2、师:既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与它的长和宽都有关,现在请你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可能与什么有关?(根据学生回答,肯定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已有计算周长的方法,我就利用这个旧知,让学生猜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不是跟它的长和宽有关呢?在迁移中导出新知。)

  (二)分层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初求面积,猜想方法。

  师:既然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和宽有关,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现在请你先来试一试。在练习纸上,有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请你想办法求出它的面积。可以自己独立尝试,也可以同桌讨论进行。学生动手尝试。

  学生汇报自己的方法。

  设想学生可能有的方法:(1)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摆了15个,所以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2)每行摆5个,可以摆3行,它的面积是5×3等于15平方厘米。(3)用尺画了15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4)因为它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所以它的面积是5×3等于15平方厘米。

  比较学生的方法,说说哪一种最简便?(发现用乘法计算最简便)

  发现用乘法计算的第2种方法与第4种的联系。观察第2种方法与第4种方法,有没有发现什么?

  (联系:因为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所以可以每行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宽是3厘米,所以可以摆3行。所以第2种方法其实与第4种方法是相类似的。就是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宽厘米数的积。)

  师:经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用乘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比较简便。现在请你们猜一猜,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学生猜测,出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

  那我们的这个猜想到底对不对呢,(在上面的猜想上打个问号)下面我们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学生先初步求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不仅跟它的长和宽有关,而且猜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这个

  猜想到底对不对呢,学生带着想要去验证这个计算方法的急迫心情开始下面的活动。)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1)师:老师在每组桌上摆了一个信封,在每个信封里放了许多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请你自己动手来拼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2)在拼长方形之前,老师要提两个要求:

  ①用到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不限,想用几块就用几块。

  ②同桌合作,一个人拼,一个人记录。也可以交换着拼和记录。每拼出一个长方形,就请你在这张表格(实物投出表格)中记录下你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然后再接着拼。

  ③拼好以后,请你和同桌相互说说你拼的.这个长方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用了多少个面积是1平方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反馈交流。

  (1)(指名学生反馈)现在谁愿意来讲一讲你是怎么拼的?你拼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用了多少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边说师边在电脑中输入。)

  (2)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拼法吗?

  4、四人小组讨论。把你们的表格放在一起,相互观察表格,你从大家的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了吗?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了吗?

  5、:刚才我们通过大胆猜想,并通过自己的实验进行了验证,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学习新本领时,经常想起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在合作中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培养了合作的意识,增强了团队的力量。)

  6、寻找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学生猜想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电脑出示)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求出它的面积。

  (3)再把这个长方形渐变成长6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长5分米、宽5分米(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自己计算面积。

  (4)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设计意图:学生再次猜想,并利用迁移,找到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7、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现在我们来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你发现了什么?(通过都是用乘法来进行计算的。不同的是长方形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只要知道边长就行了,其实正方形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

  三、应用方法,巩固深化。

  1、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让学生先估计它们的面积。

  学生动手测量并计算。

  反馈交流。

  2、先估计书本封面和黑板的面积,再动手测量,计算它们的面积。

  3、学校在开展绿化、美化校园活动中,在操场西边修了一个边长是5米的正方形花坛,请你帮忙算算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一圈栏杆,请你帮忙算算栏杆有多长?

  4、前两天,老师就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我办公桌上的一块面积是24平方分米的台玻璃,不小心被打破了,我想再配一块大小相等的玻璃,请你们帮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10

  第1课时面积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面积单位的大小,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面积单位,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对物体面积进行估算,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利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通过对本单元的整理,使学生对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清楚,培养学生的归纳、概况能力。在讨论、整理过程中,树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正确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难点】

  利用所学面积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考点1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回顾整理

  师:什么是面积

  预设生1:物体表面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生2:图形也有大小,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面积。

  生3:物体(忽略高度)表面或封闭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怎样计量面积的大小

  预设生:计量面积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

  师: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预设生1:平方米。

  生2:平方分米。

  生3:平方厘米。

  师:谁来描述一下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

  预设生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个指甲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1个手掌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生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块地砖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二、例题讲练

  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在括号里。

  (1)一个信封的面积约是2( )。

  (2)作文本上一个方格的大小约是1( )。

  (3)电脑显示屏的面积约有12( )。

  (4)一块黑板的面积约是3( )。

  [分析]先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再对比信封、作文本上的方格、电脑显示屏、黑板面的大小,然后根据题目所给数据选择合适的单位。

  [解答] (1)平方分米(2)平方厘米(3)平方分米(4)平方米

  三、巩固练习

  1.把下面图形的序号按面积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下面哪个图形面积大在面积大的图形下面打上“√”。

  ( ) ( )

  3.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我的大拇指指甲面的面积大约是1( )。

  (2)小明的手掌面的面积大约是1( )。

  (3)课桌面长约7( )。

  (4)教室地面面积约为48( )。

  (5)单人床的长约2( )。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11

  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58-60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第1-5题。

  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在体验多种比较策略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掌握这一方法对于面积计量的意义。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知

  1、认识面

  师:在我们的教室后面,有许多听课老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些老师的到来。(学生鼓掌)

  师:同学们真热情。刚才我们两只手掌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

  师:伸出你们的手,用手掌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学生摸一摸)

  教师巡视后示范摸数学书封面的全部,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摸一摸。

  师: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再摸一摸桌子的面。

  2、认识面积

  师:现在让我们走进教室看看你能找到那些物体的面。(ppt出示,指名交流)

  提问:黑板的面和五星红旗的面,有什么不一样?流动红旗的面和五星红旗的面呢?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面有的大有的小,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朋友——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提问:什么是面积呢?谁能说一说。(物体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PPT出示)

  例:凳子面的大小就是凳子面的面积。

  照这样子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2、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初步和面积交上了朋友,接下来请同学们选两件身边的物体,摸一摸它们的面,比一比这些物体的面积哪个大?哪个小?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交流)

  提问:这两位同学说的物体的面中,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

  3、出示教材第58页下部的两个图形,提出要求:把其中的正方形涂上红色,长方形涂上蓝色。

  学生操作后,讨论:正方形的面积是指哪个部分的大小?(涂有红色的部分),长方形的面积是指哪个部分的大小?(涂有蓝色的部分)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一些?为什么?

  启发:你能想办法验证上面所作的判断吗?(PPT验证)

  4、师:刚刚我们学会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那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指什么?正方形?圆呢?

  师:长方形的面积是指(长方形的大小),正方形的面积是指(正方形的大小)……它们都是平面图形,所以平面图形的面积就是指(平面图形的大小 )

  5、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在纸上画一个平面图形,再于同桌比一比,谁画的图形面积大一些。

  6、你能比较出下面两个长方形哪个的面积大?哪个的面积小吗?叫学生先估一估,说明:运用观察法已经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你能想一想其他的方法吗?同桌讨论。

  请同学们拿出信封,借助老师提供练习纸上同样大小的方格子,你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请学生上展台演示,数出红色长方形有16个格子

  适时提问:你是怎么数的?

  绿色长方形有15个格子,大家一起数一数。所以红色长方形的面积大一些。

  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种比较面积大小的`办法——数格子,(板书)

  师:接下来我们就趁热打铁,请你在练习纸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同桌比一比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为什么?点名学生上台展示,并且比较大小(我画的长方形有()个格子,我画的长方形有()个格子,所以谁的长方形的面积大,谁的长方形的面积小。)

  7、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看到这些图形,你想到了什么方法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用数方格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由于梯形图形的特殊性,鼓励孩子用割补的方法数出格子个数。再交流反馈。)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中国地图,老师介绍:中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在这张地图上老师描下四个省,分别是江苏省、青海省、山西省、湖南省。你能用观察法比较出哪个省的面积大,哪个省的面积小吗?

  生:青海省的面积最大,江苏省的面积最小。

  师:老师告诉你们江苏省约10万平方千米、青海省约72万平方千米、陕西省约15万平方千米、湖南省约21万平方千米。看来同学们都具备了火眼金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也可以找一张中国地图,比一比有关省份面积的大小。

  2、想想做做第5题

  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图形进行比较面积大小。试着让学生说一说。遇到图形大小的面积有争议的时候,引导学生只要说出面积大小差不多就可以了。

  3、生活中的数学

  看来数学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老师在过年的时候绣了一副十字绣,量得它的长 40厘米,宽30厘米,老师想帮十字绣装上相框,相框至少长多少厘米?如果老师还想帮十字绣配上一块玻璃,玻璃得有多大呢?

  从题中,你知道什么?要求相框长多少就是求什么?口答

  要求配的玻璃有多大就是求什么呢?(玻璃的面积)

  可是玻璃不小心碎了……

  数学可真奇妙呀,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等着我们小朋友去一探究竟。

  4、小小设计师

  请你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是6个格子的图形,并用水彩笔涂上颜色。请你用你的画笔再借助你的数学思考,看看哪位小朋友画的图形既美观又新颖?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跟全班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交流后回答: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物体都有面,这些物体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学会了比较物体面积大小的方法有观察法,数方格的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1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7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大小的实际问题,理解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3、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袋、实物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不过今天看动画片和以前不一样,是要带着问题去看的,老师的问题是:大头儿子真的获胜了吗?

  课件演示

  师:大头儿子真的获胜了吗?你有什么想法?

  生:……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墙面的大小,在我们数学领域有个名字,叫做“面积”。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面积

  二、探索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的面积

  师:像老师这样摸一摸课桌面,再摸一摸凳子面

  生:凳子的面小,课桌的面大。

  课件演示:做课桌和凳子的表面切割,闪动物体的表面。

  师:像这样的面在数学中我们把它们叫做“物体的表面”。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理解的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课件演示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帮忙,瞧,一只害虫跑进了农民伯伯设计的陷井里,谁来帮助农民伯伯它围起来不让它跑掉?

  生:上台操作

  师:看,害虫被围了起来,它跑不掉了。像这样周围都封闭了的图形我们叫它封闭图形。

  那么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中都有那些是封闭图形呢?

  生:……

  师: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

  看来,封闭图形也是有大有小的,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

  3、请学生归纳面积的含义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合作探究、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1、观察法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做面积,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周围,你能找出哪两个物体并且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生:……

  2、重叠法(出示两个封闭图形)

  师:你能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吗?

  生:……

  3、数格子(出示两个封闭图形)

  师:看看它们的面积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进行比较?

  (1)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2)汇报:不行,比不出来。

  师:小明想了一个办法,你们看看好不好?

  课件出示

  生:……

  师:小明听了同学们的话马上改正了错误,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改对了没有?

  课件演示

  看来同学们的想法的数学家的想法一样,都认为要用统一的标准来表示面积的大小,那么该用怎样的标准来表示呢?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73-74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板书:面积单位

  四、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自学课本,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在读书的过程中,你知道了什么?

  3、汇报:(板书)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出示实示大小是1平方厘米正方形)

  你能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测量身边那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动手试一试

  你还认识了那个面积单位?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出示实物大小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你能用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来测量身边的那些物体的表面?动手试一试

  如果要测量黑板表面的面积你认为用那个面积单位最合适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出示实物大小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

  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看看一平方米的图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五、教学反馈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面积单位?(用哪个面积单位)你还想学习那些和面积有关的数学知识?

  同学们说的真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数学问题等待着我们,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去解决。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13

  导学内容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32~36页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

  1蹦芙岷鲜滴锘蚱矫嫱夹危理解面积的含义。

  2蹦苡枚嘀址椒ū冉厦婊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蓖ü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大小树叶各一张,钉子板,橡皮筋,照片一张,两段绳子,。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创新

  教师出示春游时和学生一起照的放大的照片。

  教师:同学们,这是前几天我们班春游时老师和你们一起照的照片,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猜一猜老师会把它怎样?

  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把它放在镜框里。

  学生2:把它塑封。

  教师:如果给这张照片加上框,需要多少木条?这求的是什么?(周长)

  如果我要想给相框配上玻璃,需要多大的玻璃?这又是求的什么呢?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师:等我们今天学习了面积的知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二、理解面积的意义

  1比鲜段锾宓拿婊

  教师出示两条线段,让学生观察这两条线段有什么不一样,再出示大小两片树叶,让学生观察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黑板、课桌、书本、树叶、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体。教师出示文具盒,让学生观察:一眼看去,我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学生:文具盒的表面。

  教师:是的,许多物体都有它们的表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在教室里你可以看到哪些物体的面?

  学生:我看到了教室的地面、墙面,黑板面,课桌面,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面……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一摸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学生1:我摸到桌子的表面光光的、平平的。

  学生2:我摸到数学书的面很小,很容易摸到边沿;而桌子不容易摸到边沿,面要大得多。

  教师:大家的感觉都不错,课桌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大;数学书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说数学书表面的面积比较小。

  教师:看来物体的面是有大小的,有的物体面大,有的物体面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板书:面积)。比如数学书表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表面的面积。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说一说教室的地面、墙面,黑板面,桌面,文具盒面……的面积分别指的是什么?

  2比鲜镀矫嫱夹蔚拿婊

  教师:物体表面有大有小,那么这些平面图形也有大小吗?电脑显示4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些平面图形中谁最大?谁最小?

  学生:三角形比圆形大。

  教师:对,我们可以直接地比较出三角形比圆大。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些平面图形,用颜色涂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师: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是平面图形的什么呢?

  教师: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让学生指出黑板上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3惫槟擅婊的意义

  让学生把这两方面起来说说什么叫面积。

  学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教师: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所以说: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

  三、比较面积的大小

  1币导学生用观察法、重叠法进行比较

  教师:既然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图形也

  有大小,怎样去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让学生看一看,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比较大?

  学生1:课桌面比文具盒面大。

  学生2:黑板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

  ……

  小组讨论:你是用哪些办法来比较这些面的大小的?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有的同学通过观察,看出黑板的面积与课桌面的面积大小差别很明显,说明黑板的面积比课桌面面积大;有的同学把文具盒面放在课桌面上重叠起来比较,发现文具盒面比课桌面的面积小。

  2庇檬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各一张,面积大小相差无几,让学生猜一猜长方形面积大?还是正方形面积大?

  学生通过观察,是不容易看出长方形面积大还是正方形面积大的,可能有的学生会想到用重叠法进行比较,这时可让学生拿出桌上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动手操作用重叠法试一试看能否比出谁大谁小?学生通过操作发现用重叠法也不能比出谁大谁小?怎样才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出示例2的教室内两面墙上贴瓷砖的图。

  教师:你能比较出这两面墙贴瓷砖部分的大小吗?

  学生:由于每块瓷砖的大小是相等的,我数一数哪面墙上的瓷砖块数多,哪一面墙的面积就最大。

  教师:现在你有办法比较出你桌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面积大吗?(小组讨论,抽学生汇报)

  教师:对,我们可以把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分成一些相等的格子,再数一数格子的个数就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大还是小。让学生先动手操作比较桌上两片树叶的大小,再抽学生汇报比较方法。

  :要比较两个平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可以借助相等的格子数量的多少来进行比较。

  3薄巴骋槐曜肌钡闹匾性

  出示例3(没有分成方格的)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让学生先猜一猜,图A与图B哪个面积大?

  显示图A有6个方格,图B有24个方格,让学生比较,哪个图形面积大?

  学生1:图B面积大,因为图B有24格,而图A只有6格。

  学生2:我不同意,两个图中格子的大小不一样,我们单数格子的多少还不能确定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新|课|标|第|一|

  通过把两个图切割后重合,使学生感受到图A和图B面积一样大。

  :从这次比较可以看出,如果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比较,格子的大小一定要相同才能比

  较出结果。

  四、课堂活动

  (1)在钉子板上围出你喜欢的图形,并数出你围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格?

  (2)在格子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9个方格的有趣图形(面积相等,图形的形状一样的)。

  五、反思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现在你知道给相框装上多大的玻璃是求什么吗?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14

  教学内容:

  93页4、7 及94页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公顷、平方千米的意义及与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过程:

  1. 做93页第4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应先求什么,再怎么办?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2. 做 94页第7题。引导学生思考:要求这个问题,应知道什么?

  如果把每4平方米植1棵树改为每平方米植4棵树该怎样做?

  引导学生加以区别。

  3. 补充 练习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周长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一定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形的`花坛的面积是48平方米。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3、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折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分别是24平方厘米和25平方厘米,求这根铁丝的长和折成长方形的各边长。

  4、用总长为24米的一段篱笆在一堵墙边圈起一块长方形菜地,这快菜地的面积最大可以是多少?

  课后反思:

  通过综合练习,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公顷、平方千米的意义及与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15

  教材简析:

  这局部内容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外表和平面图形的大小。教材中的例题第一道是让同学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先比较黑板的外表和课本封面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其他物体外表的面积大小,从而使同学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第二道例题是让同学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图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使同学进一步丰富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同学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即用相同的单位直接计量。

  目标预设:

  1、使同学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同学的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

  认识面积,理解面积的含义,能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设计理念:

  本节课要充沛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协助同学认识面积的含义。对物体外表大小的认识,同学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在教学中要注意选择同学身边熟悉的物体,让同学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在这个基础上,适时地揭示面积的初步含义,并利用“面积”这个词语去观察、比较和描述。本课还要重视对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在比较中完善和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由于同学对物体外表大小的认识是有较多生活经验的,但是对平面图形大小的认识却不太熟悉,因此在建立面积概念要更多的涉和平面图形的的.大小,并启发同学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比较,协助同学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掌握面积的含义。

  设计思路:

  根据由直观到笼统的原则,首先认识物体外表的面积,通过摸手掌,数学书封面,课桌面,到观察黑板面,认识到什么是物体外表的面积;再由涂树叶引入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接着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比较分几个层次来,第一层次用视觉直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第二层次用重叠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第三层次用工具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最后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在最后总结全课时,根据刚才的数方格的方法为下面学习面积单位做铺垫。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教案03-19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02-23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05-27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面积04-16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教案01-17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2篇02-23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汇编15篇05-30

数学教案-面积08-16

数学圆的面积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