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时间:2024-05-30 13:16:3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常用1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常用15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1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97~98页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内容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与方法,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试验、操作、观察、思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发现、创新的'能力。

  3、渗透真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

  三、教具:CAI课件、长方形纸

  四、教学设想:

  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引入,如果要测量一个长方形操场的面积,用面积单位去量,这种方法好不好?如果要求长方形游泳池的面积,我们能把面积单位摆到水面上去吗?从而引入面积计算的新方法: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然后,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可以摆下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其次,由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刚才动手操作的情况,你是怎样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的,并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练习与拓展,巩固所学的知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四个具体实例,通过“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课堂实录〗

  (一)活动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1.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

  师:数学书和练习本比,哪个大?你是怎样比较的?比较它们哪一部分的大小呢?

  (学生拿出数学书和练习本进行实际的比较,并观察、触摸所比较的部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书比练习本大,实际上是指数学书的表面比练习本的表面大。)

  (板书:物体的表面。)

  2.比较教师的手和学生的手

  教师与学生对掌相击。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认识到教师的手掌面比学生的手掌面大。)

  3.比较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

  师:谁大谁小?

  (学生观察、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为“面积”概念的引入创造条件。)

  师:大家刚才比较的这些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作面积。

  (板书:面积)

  师:根据我们刚才比较的过程,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书: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活动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拿出附页2中已剪好的图5,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师:这还只是你们的猜测,如何准确地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动手试试吧!可以借助你带来的工具哦!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画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法,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三)活动三: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活动思考: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各异。)

  (四)小结

  师:通过学习,你对面积有了哪些认识?你还想知道哪些有关面积的知识?

  作业:教材第44页 第1,2,3,4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我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充分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让学生去亲身感受、亲自动手、亲自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让学生比一比数学书表面和练习本表面、教师手掌面和学生手掌面、两个正方形的面的大小,然后通过对比较过程的小结来理解面积的含义。

  第二,及时地去发现并认可学生思维中闪亮的火花,灵活处理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课堂生成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值得深思和改进之处。

  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这一活动有多种比较策略,在交流策略时,大部分的学生用了摆硬币的方法,只有少数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选择其他的比较策略。反思其原因,可能是课前准备时,教师让学生准备好硬币,使学生认为准备硬币就是拿来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的`,这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一种思维的暗示和限制;如果课前教师让学生准备的比较工具更多样一些,可能学生的思维会更宽阔,比较的策略也会更加丰富多样。

  〖案例点评〗

  这篇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熟悉的事物――数学书和练习本引入学习内容,把直接感受面积的含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2.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通过“猜一猜”“比一比”“画一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使课堂变成学生亲身经历的生动过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大小这一活动有多种比较的策略,它不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通过交流和评价发展学生的策略意识。

  总之,整个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编者点评〗

  “比一比”这节课讲的是图形面积的认识及图形面积的大小比较。

  本设计为第一课时教案,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目标清晰、适切,较好地体现了目标要求及合作交流技能的社会性发展培养要求。

  2.教学过程设计层次清楚、活动目的明确。注意采用观察、比较、画图、摆和剪等多种实践活动方式使学生获得有关图形面积的相关经验和知识,这种生成形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性,是活的知识。

  3.注重学生解决问题中多种策略探究与比较的结合,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运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设计不足之处。

  1.关于图形知识的引入,完全照搬教材内容,为学习图形面积而引入图形面积,未能体现出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即图形面积概念的必要性,为什么要比较物体表面或图形大小),这需要教师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有关实例。

  2.有关“小结”环节中的问题设计,流于形式,是否需要,值得考虑。如果改为安排图形面积与周长的区别的问题讨论,也许会更有利于对图形面积的理解。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7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大小的实际问题,理解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3、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袋、实物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不过今天看动画片和以前不一样,是要带着问题去看的,老师的问题是:大头儿子真的获胜了吗?

  课件演示

  师:大头儿子真的获胜了吗?你有什么想法?

  生:……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墙面的大小,在我们数学领域有个名字,叫做“面积”。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面积

  二、探索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的面积

  师:像老师这样摸一摸课桌面,再摸一摸凳子面

  生:凳子的面小,课桌的面大。

  课件演示:做课桌和凳子的表面切割,闪动物体的表面。

  师:像这样的面在数学中我们把它们叫做“物体的表面”。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理解的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课件演示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帮忙,瞧,一只害虫跑进了农民伯伯设计的陷井里,谁来帮助农民伯伯它围起来不让它跑掉?

  生:上台操作

  师:看,害虫被围了起来,它跑不掉了。像这样周围都封闭了的图形我们叫它封闭图形。

  那么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中都有那些是封闭图形呢?

  生:……

  师: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

  看来,封闭图形也是有大有小的,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

  3、请学生归纳面积的含义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合作探究、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1、观察法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做面积,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周围,你能找出哪两个物体并且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生:……

  2、重叠法(出示两个封闭图形)

  师:你能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吗?

  生:……

  3、数格子(出示两个封闭图形)

  师:看看它们的面积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进行比较?

  (1)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2)汇报:不行,比不出来。

  师:小明想了一个办法,你们看看好不好?

  课件出示

  生:……

  师:小明听了同学们的话马上改正了错误,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改对了没有?

  课件演示

  看来同学们的想法的数学家的想法一样,都认为要用统一的标准来表示面积的大小,那么该用怎样的标准来表示呢?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73-74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板书:面积单位

  四、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自学课本,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在读书的过程中,你知道了什么?

  3、汇报:(板书)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出示实示大小是1平方厘米正方形)

  你能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测量身边那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动手试一试

  你还认识了那个面积单位?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出示实物大小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你能用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来测量身边的那些物体的表面?动手试一试

  如果要测量黑板表面的面积你认为用那个面积单位最合适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出示实物大小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

  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看看一平方米的图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五、教学反馈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面积单位?(用哪个面积单位)你还想学习那些和面积有关的数学知识?

  同学们说的真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数学问题等待着我们,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去解决。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情感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身边的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名片一张、多媒体课件一套。边长是1cm的小方片若干,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提问:你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吗?(学生提到的逐一让他用手势表示单位面积的大小)

  如果表示操场的面积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果要表示这张名片的面积呢?(教师出示一张长方形名片)

  请学生来估计一下名片的面积。

  你想知道名片到底有多大吗?要求名片的实际面积就是求什么?(长方形面积)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对面积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且能具体感受到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大致有多大,这样导入能让他们进一步巩固己学的知识,同时也会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这些都为下面的新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师:同学们能利用你们手里的小正方形,摆出一个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图形吗?

  生:(很快摆出)。

  师:同学们能摆出一个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吗?

  生:能。(两种摆放方法:一字排开或者双行。)

  师:有什么办法能验证摆出图形的面积就是6平方厘米呢?

  生1:我们用的是6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师:能用算式表示下吗?

  生1:1×6=6(平方厘米)

  生2:2×3=6(平方厘米)

  师:大家想一下,怎么摆出面积为2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呢?生1:20个小正方形排成一排。

  生2:每行10个,摆成2行。

  生3:每行4个,摆成5行。

  生4:每行5个,摆成4行。

  师:大家摆放的都是正确的。下面大家能根据老师出示的图形,看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大?(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

  生5:我查了一共是24个,就是24平方厘米。

  生6:每订有6个,共有4行,4×6=24(平方厘米)。

  生7:每行有4个,一共有6行,4×6=24(平方厘米)。

  师:一个长为4厘米、宽为6厘米的长方形面积怎样计算呢?

  生:4×6=24(平方厘米)。

  师:总结:长方形面积=长×宽。那么正方形面积怎么计算同学们尝试一下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

  生:6× 6=36(平方厘米)。

  师总结: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尝试运用。

  师:我们学会了用多种方法测量长方形的面积,也知道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下面我们来口答几个图形的面积。(多媒体逐一出示下列几个图形,口答下列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2:正方形有四条边,6乘4等于24平方分米。

  师:现在有两种意见,你同意谁的意见?为什么?

  生3:我同意第二位同学的意见。

  生4:我认为第二位同学这样算出来的是周长,所以是不对的。

  师:大家再看一下,这样算是周长,而我们要求面积。

  师:刚才第一位同学说这个图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两条边相乘来计算吗?

  生: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用“长×宽”计算面积,现在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所以可以改为用“边长×边长”计算面积。

  师:这位同学的解释你们明白吗?

  (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同学们真厉害,归纳出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以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就方便了。

  设计意图:对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把它放在练习中。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通过正方形的特点,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总结延伸,归纳整理。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你能谈谈你的学习体会和感受吗?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5

  导学内容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35~36页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比鲜睹婊单位cm2,dm2,m2。

  2毖嵊妹婊单位测量指定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蹦芰榛钛∮貌煌的面积单位去测量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

  边长是1cm,1dm,1m的正方形各一个,。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动物王国里小白兔和小熊正在吵个不停,原来它们在争论谁的家大)动态显示:小白兔家的地面铺了24块砖,而小熊家的地面铺了36块砖(两种砖的大小不一样,小白兔家的砖要大一些,小熊家的砖要小一些),到底谁的家大一些呢?小白兔和小熊想请你们来当“小裁判”。

  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小熊的家大,因为它家地面铺地砖的块数多一些。

  学生2:小白兔的家大,因为它家地面铺的砖要大一些。

  学生3:一样大。

  教师:现在有3种不同的意见,到底哪一个“裁判”说得对呢?虽然小熊家的地面铺的砖的块数多,但它家的砖比小白兔家的砖要小一些,所以我们并不能以砖的块数的多少来比较谁的家大,那怎么办呢?

  学生:如果砖一样大,我们就能根据砖的多少比较出结果。

  教师:说得好!要准确地知道面积的大小,就必须要有统一的度量面积的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单位。(板书:认识面积单位)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比鲜1

  看:演示由4条1cm的线段围成的一个正方形,即1cm2,使学生初步认识1cm与1cm2的区别。

  量:让学生从学具盒中找出最小的一个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教师: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学生看一看,摸一摸1cm2的正方形,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cm2有多大?

  找: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cm2。(大拇指的指甲盖、写字本上的田字格)

  摆:教师指出,量较小的面积常用cm2作单位,让同桌合作用6个1cm2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估一估文具盒的上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cm2?同桌合作用1cm2的正方形量一量。

  引:如果我们用1c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的面积(不用操作完)。请学生谈感受。

  2比鲜1dm2

  学生动手操作用1c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不用操作完),请学生谈感受。让学生感受到:cm2这个面积单位太小了,量起来不方便,如果换一个大的面积单位来量就好了。

  教师:有没有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

  学生:(略)

  教师:确实有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你们先猜一猜是什么?

  学生:平方分米。

  教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学生:因为我想到长度单位里比厘米大一点的是分米,我想面积单位里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可能应该是平方分米。

  教师:说得太好了,这位同学在学习新知识时能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知识,真会学习,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确实是平方分米。

  找: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1dm2的正方形,想一想,为什么选个正方形?抽学生汇报,边长是1dm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dm2。

  比:用手比划一下,1dm2大约有多大?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dm2?

  摆:同桌合作用1d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1dm2?

  引:如果让你用1dm2的正方形去测量教室地面,你认为怎样?

  请学生观察并讨论,让学生感受到dm2这个面积单位太小了,量教室的地面不方便,要用再大一点的面积单位量就好了。

  学生可能会想到m或m2。

  教师:为什么是平方米?

  教师:大家学得真好,又认识了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1平方米,那么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学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那么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看:出示边长是1m的正方形,学生量后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m2究竟有多大?

  比:你能比出1m2有多大吗?想一想身边什么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m2?

  做:4人一组用手围1m2。

  估:估计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活动

  1币橐灰椋1cm2和1cm有什么不同?

  2钡37页课堂活动第1~3题。

  动手操作。

  四、课堂

  教师:说说你在今天的数学课上获得了哪些数学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五、巩固练习。

  第38页,练习六第1~4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通过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单位的换算。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利用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难点: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直尺、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吗?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

  生:一米等于十分米等于一百厘米。

  师:那么,一平方分米等于十平方厘米吗?一平方米等于一百平方厘米吗?我们本节课就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探究面积单位的换算。

  师:用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铺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要用多少小正方形呢?

  生:我这里才十来个小正方形,肯定不够用。

  师:大家先看看用十个小正方形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不行,就说明一平方分米不等于十平方厘米。到底需要多少小正方形,我们初步估算下吧。

  生:猜测需要的`正方形数童。

  师:1分米等于10厘米,摆出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一行就需要10个正方形,总共需要多少行呢?需要多少个小正方形呢?生:10行。100个小正方形。

  师:摆出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需要10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就说明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师:刚才大家知道了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那么一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呢?大家想办法试一试吧。

  生:没有那么多面积为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呀。

  师:是啊。我们没有那样多的小正方形。看来我们得想些办法?大家说说有什么办法吗?

  生1:用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代替边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形。

  师:我看这个办法可以试一下。

  生2:根据1米等于10分米,我们可以推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眼见为实,我们还是先按照设想,用小正方形代替摆放一下吧。1米等于10分米,一行就得10个小正方形,摆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仍然需要10行的小正方形。也就是摆出一平方米的正方形,需要100个边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形。现在大家知道一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了吧?

  生:(齐答)100平方分米。

  师:现在大家想一下,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1000平方厘米。

  师:这个结果正确吗?

  生:不正确。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100乘以100,应该是10000平方厘米。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5 7页“练一练”第2题。

  本题主要练习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之间的互相转化。

  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3题。

  本题主要从生活实际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面积转化的事例。

  四、本课总结

  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惑的问题吗?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7

  学科:数学授课年级:三年设计人:仲彦

  章节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

  课题

  量一量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知道他们实际的大小。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动手操作、归纳、整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体会厘米、分米、米等面积单位。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导入

  激趣导入新课

  组织抽纸涂色比赛:教师为学生准备大小各异形状不同的纸放在信封中,当学生的代表抽出纸片并高高举起示意时。学生们的反应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抽到大纸片的一方群情激愤认为这样不公平,而抽到小纸的一方则兴高采烈。

  为什么不公平?(引导学生说出纸的面积的大小不同,)

  学生进行抽纸涂色比赛。体会面积大小不同的重要性。

  5分

  探究

  一、怎样才能使比赛公平

  在学生们都知道要想比赛公平就需要纸的面积要统一的基础上,追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这三种纸他们的面积到底有多大吗?到底相差多少吗?比较一下。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认识1平方厘米

  A、拿出最小的一个正方形,用尺量一量它的边长。揭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B、我们找一找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2)认识1平方分米

  用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量课桌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可能感觉有难度,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教师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揭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认识1平方米

  小组讨论:如果要量操场的面积有多大,我们应该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呢?

  教师引出1平方米的大小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表面接近1米?

  请同学估算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以小组为单位,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比较一下。小组动手操作,测量比较。

  小组代表可能汇报的内容

  同桌合作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拼一个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

  用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再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厘米

  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大约有多大?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

  请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量数学书封面的大小。

  请学生说一说,用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测量数学书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15分

  巩固与拓展

  1、练一练第一题

  2、第二题

  3、第三题

  学生口答

  学生同桌一起数一数,再添出面积的大小

  同桌合作量一量

  10分

  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善于动脑,仔细思考。你们一定能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不少难题。

  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

  5分

  板书设计

  量一量

  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教后反思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8

  教学内容:教科书53-5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平方千米和公顷间的进率,正确运用进率进行换算。

  2、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公顷、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利用公顷、平方千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练习课

  为下面做练习题做好铺垫。

  2、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单位间换算的练习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要组织交流,说说换算方法,教师还可以补充些题目进行训练。

  3、第7题

  是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研究周长一定,长、宽、面积的`变化规律。通过学生的猜想、操作、测量、计算、找规律,从而发现用一定长度的铁丝围成的不同长方形或正方形,周长是相等的,但面积是不相等的,这里要注意渗透函数。

  4、第6题

  虽然是一道选做题,但算理并不难,关键是需要把2公顷化成00平方米后才能列算式进行计算。算式:2公顷=00平方米00÷4=5000棵

  5、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加一些练习题。

  1、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50米,宽30米,这块地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张大爷用了这块地的一半种萝卜,种萝卜的面积是多少?

  课堂练习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较为熟悉地掌握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会进行单位名称的填写。

  2、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表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在交流中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资源: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做练习八第1题

  1、出示题目,齐读要求,让学生实际指一指,摸一摸。

  2、你能估计出课桌面的周长和面积吗?

  3、同桌合作完成。

  4、反馈交流。

  二、做练习八第2题

  1、出示题目: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课桌长106()

  (2)一张邮票的面积是6()

  (3)一座塔高36()

  (4)一个房间地面的面积是14()

  2、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3、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明确选择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再作出判断。

  三、做练习八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填一填。

  2、再指名说一说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强调: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面积必须知道它的长和宽;要求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必须知道它的边长。

  四、做练习八第4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同桌讨论:这题该怎样计算?

  2、全班交流。

  3、提问:单位之间是怎样换算的?

  五、做练习八第5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仔细看图和题目。

  2、让学生判断要求的是面积还是周长。

  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时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

  六、全课。

  作业:完成练习册。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10

  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页—74页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及“做一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在操作探究中,使学生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2、过程与方法: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正确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概念。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概念。

  教具准备:

  挂图、口算卡片电教媒体,常用面积单位模型。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新的知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实践经历,探究新知

  1、面积的含义。

  (1)教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个物体都有它的表面,黑板有黑板的表面,桌子有桌子表面,课本有课本的表面,我们的脸面有它的面。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

  学生:用手摸脸、桌面、书面,感受物体的`表面。教师:①黑板的表面和桌面,哪个大?②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哪个小?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动脑分析,回答后教师小结: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黑板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黑板的面积比较大,练习本的封面比较小。我们就说;练习本的面积比较小。

  (2)出示图形:

  教师:观察这3个图形,说说哪个大?哪个小?(学生很容易看出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教师: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我们把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3)概括面积含义。

  教师:什么叫面积呢?请同学们将这两句话合起来,用一句话来表示,想一想应该怎么说?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最后归纳面积概念。板书: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面积单位。

  (1)出示一组图形(教材71页图),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2)教师: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我们不能全部靠眼睛看,或者用重叠的方法,我们要学会用其它方法。

  教师:我们能用什么办法知道它们面积的大小呢?(方格纸量)小组动手操作。

  汇报交流:哪个面积大?为什么?

  学生:第2个面积大,因为它含有15个小方格。而第1个只含有14个小方格。

  老师:如果我们不用统一大小的正方形纸片行不行?如果用统一大小的小圆片行不行?

  通过实验进行检验,得出不行?

  教师: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3)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几个面积单位到底有多大呢?①平方厘米的认识。

  教师:我们先来认识平方厘米(板书: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是多大呢?引导学生明确: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然后要求学生:第一:打个手势,来表示一下平方厘米的大小。

  第二: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第三:估一估,橡皮擦的正面(一个面)大约有多少平方厘米。笔盒上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厘米。

  教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面积。你有什么看法?怎么想?(不方便。最好用大一点的面积)。

  ②平方分米的认识。

  教师:比平方厘米打一点的面积单位就是平方分米。

  然后让学生明确: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教师也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示意图,怎样要求学生做到:

  第一,用手势来表示一下1平方分米的大小。

  第二,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表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第三,估一估,桌面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窗户上一块玻璃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教师: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教室地板的面积,你有什么看法,怎么想?学生:不妨边。要用大一点的面积单位。③平方米的认识。

  猜一猜:比平方分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是什么?教师:什么样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刚好是1平方米?教师:你们能用手势做一个1平方米的大小吗?

  学生要4个人,4双手合围才能做出一个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的图形。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面积积大约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然后也让学生估一估黑板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估一估教室地板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在学生说面积单位时请全班学生打手势来表示大小。

  四、巩固加深

  课本第74页的“做一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2、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师: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师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每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研究一下.

  (师边说边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课件出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谁来说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学具,开动脑筋,四人一小组动手操作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操作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10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一面画有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

  生2:我们是用直尺去量

  师:还有想法吗?

  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换算成1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总结并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学生齐读。

  2、知识迁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仿照刚才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小组在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师巡视,生汇报。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学生读。

  师:现在,谁来告诉我每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师在黑板上贴字条) 去掉“相邻”行吗?为什么?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相邻吗?它们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回答师板书: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师领读生跟读(正读反读这三个关系式)

  3、根据进率,进行换算

  师:应用这些关系,你能推算出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吗?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就是2个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00平方厘米)

  1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呢?

  反过来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2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举几个例子吗?(生举例)

  三、深化新知,巩固练习

  (一)、火眼金睛(下列说法对吗?)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

  每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

  我们学校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合500平方分米( )

  1平方米=1000平方厘米( )

  (二)、神机妙算(你能很快说出答案吗?)

  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100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平方米=( )平方厘米

  (三)、大显身手

  一个正方形桌面的周长是360厘米,边长是多少厘米?这个正方形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回顾整理、总结生成

  1、回顾一下我们今天所学内容,并把例题补充完整。

  2、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呢?(生畅所欲言。)

  3、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解决。

  五、布置作业

  1、83页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四题

  六、拓展延伸

  (智力闯关)

  小红家用边长5分米的方砖铺地,客厅正好用了96块方砖,小红家客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能通过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交流以及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运用公式计算面积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做练习八第6题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

  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和计算的。

  3、全班组织交流评议

  二、做练习八第7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仔细看图。

  2、提问: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时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做练习八第8题

  1、先让学生猜一猜。

  2、再让学生动手拼一拼。

  3、学生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指名两位学生板演。

  4、集体评议。

  四、做练习八第9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同桌合作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做练习八第10题。

  1、学生准备好《少年报》的报纸。

  2、讨论计算面积必须已知什么条件。

  3、尝试解决第一个问题后反馈交流。

  4、小组讨论尝试解决第二个问题。

  (1)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测量

  (2)尝试计算出结果。

  六、全课: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有何收获?

  2、作业:完成练习册。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13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白板出示狮子大王和两块菜地。

  谈话:这是两块菜地,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兔子和狐狸,善良的兔子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后一块长方形),狐狸这次占到便宜了没有呢?(学生发表意见)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⑴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

  ①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观察课桌的表面和数学书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数学书的表面和文具盒的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③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呢的面积。

  ⑵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①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课桌表面的大小是课桌的什么?数学书的封面呢?

  ②你们会比一比课桌面的面积和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⑶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认为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⑷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

  ⑸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教学例2启慧提供

  ⑴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问:这是两个什么图形?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⑵分小组讨论。

  ⑶集体交流。

  ⑷讲述:你们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从比较结果我们看出,在这两个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这也说明了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有大有小。

  3、教学“试一试”

  ⑴出示两个平面图形。

  问:你们能想办法比出书中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吗?

  ⑵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⑶谈话:请每个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一比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4、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

  谈话:刚开始上课时,大家讨论了狐狸抢先挑选菜地占没占到便宜的问题,当时大家的看法不一致,现在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让两个学生分别到黑板上量一量,比出结果。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指名读题。

  问: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大,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小吗?

  谈话: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从中国地图上再找出一些省份来比一比。

  2、想想做做3启慧提供

  出示书中的图,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问: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四个图形的面积?

  学生尝试在书上数方格,并比较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指名说出比较结果,问:你是怎样知道图4有8个方格的?

  3、想想做做4

  默读题目,明确要求。

  学生在书中描一描、涂一涂。

  问:你们描出的蓝线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什么?用红色涂出的部分的大小又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4、想想做做5启慧提供

  出示题中的学校平面图。

  谈话:这是美丽的校园的平面图,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比较平面图中各个区域的面积的大小吗?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5、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

  谈话:刚开始上课时,大家讨论了狐狸抢先挑选菜地占没占到便宜的问题,当时大家的看法不一致,现在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让两个学生分别到黑板上量一量,比出结果。

  四、全课总结

  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哪些收获和疑问?

  五、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做思考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知道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

  2.能根据物体表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并能运用面积单位估计物体表面的面积。

  3..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材分析〗

  “面积单位”是在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能够初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的“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是本节课学习面积单位的知识基础。本节课教材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使学生认识到测量工具不同则测量结果不同,引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于是引入面积单位。因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所以要根据需要认识不同的面积单位,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与面积单位有关的常识,如:我家的面积是100平方米,每平方米的房价是5000元等,但学生头脑中并没有形成面积单位的概念,在学生看来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更抽象、更不易理解。因此,在认识面积单位时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或者生活中找到与面积单位大小相近的面,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和记忆面积单位,会让学生较快地在头脑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学生建立面积单位表象后,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单位估计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大小,在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更加深刻。

  〖课堂实录〗

  教具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及电脑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1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每人一张统一大小的邮票。

  (一)导入面积单位

  师:老师给同学们每人发了一张邮票,你喜欢邮票上的图案吗?你知道这张邮票的面积有多大吗?请同学们在邮票的背面画上格子,再数一数这张邮票的面积是几个格子。

  (让学生自由地在邮票背面画格子。学生根据自己画格子的情况汇报自己的邮票面积是几个格子。)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比较一下你们的邮票大小相同吗?为什么有的同学的格子多,有的同学的格子少?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

  (通过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因为每个人画的格子大小不同,因此不能根据格子的多少来判断面积的大小,只有格子的大小相同时才能根据格子的多少判断面积的大小。)

  师:如果把一个格子看作一个面积单位,那么只有统一了面积单位才能更准确地知道面积的大小。

  (二)认识面积单位

  (让学生试说自己知道的面积单位,并试着用肢体语言说说这个面积单位有多大。在学生试说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认识平方厘米

  (1)让学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并测量它的边长。

  师: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写作1厘米2,或者1cm2。

  (2)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比一比,你身体哪一部分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1平方厘米的大小。)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通过列举生活中1平方厘米的面积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在列举的时候要注意让学生把面积单位同长度单位和体积单位区分开来。)

  (3)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测量一下邮票的面积是几平方厘米。

  (4)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应该用平方厘米做单位?

  (让学生体会到测量较小的面积可以用平方厘米做单位)

  选择身边一个较小的物体测量它一个面的面积。

  (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测量一下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在学生露出为难神色或提出有困难的时候教师指出:“测量课桌面这样较大的面积,用平方厘米不是很方便,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

  2.认识平方分米

  (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么你知道1平方分米有多大吗?

  (如果学生能说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并剪一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1平方分米写作:1分米2或1dm2

  (2)在你的身体上找一找,哪一部分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分米?

  (用双手的手指比一比1平方分米大约有多大。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3)用1平方分米测量一下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4)测量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可以用平方分米做单位?

  师:如果用平方分米测量教室地面的面积你觉得好不好?测量更大的面积可以用更大的面积单位。

  3.认识平方米

  (在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根据思考题,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认识平方米。)

  (1)思考题

  A.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平方米可以怎么书写?

  B.举例或表演说明1平方米有多大?

  C.测量哪些面积时可以用平方米做单位?

  (2)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时把重点放在举例或表演说明1平方米有多大。除举例说明外,还可以用几个小朋友拉手或几个小朋友站立等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1平方米有多大。)

  (3)估计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估计教室的黑板、地面、前面的墙和侧面的墙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三)巩固面积单位

  1.用适当的面积单位(m2,dm2,cm2)填空。

  (1)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 ( );

  (2)一张邮票的面积约6 ( );

  (3)练习本的面积约212 ( );

  (4)单人床的面积约2( );

  (5)游泳池的面积约1250( )。

  2.写出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每格1cm2)

  图①面积是cm2,图②面积是cm2,图③面积是cm2。

  3.先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再用1cm2的面积单位量一量。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出现两个难点。第一是学生的空间观念正在初步发展阶段,因此学生容易把物体表面的面积与周长混淆,对于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部分学生的认识处于模糊状态,由此对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不能很好地区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地让学生动手去触摸和感知物体的面,体会面和边的不同,从而对“面积”的意义加深理解。第二是面积单位比较抽象,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以身体的某一部分或熟知的事物的表面做参照物,让学生将面积单位与自己熟知物体的表面的大小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将抽象的面积单位具体化、生活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在头脑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案例点评〗

  本节课从实际测量产生测量结果的矛盾来引导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又从测量的可操作性产生需要,认识不同的面积单位,设计既合理又巧妙,既展现知识的原始形成过程,又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建构知识。空间观念的建立仅凭想像是很难建立的,在本节课中教师特别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操作和感知认识面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教师注重让学生联系身体的某一部分或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理解和记忆面积单位,学生更容易在头脑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15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教学,虽然说内容不难,但对于逻辑思维不是很强的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不能只关注“记住公式”,“会算面积”,这样学生即使学会了也只是机械模仿,对其思维锻炼的含义不大,所以应该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测量、猜想、验证、想象等过程。这样能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表象后进行的。书本中例题是让学生用正方形摆出不同的长方形,再将数据填入到表格中,从而推测出长方形面积就是含有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个数。接着是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设计理念:

  这节课的总体设计理念侧重于通过猜想、验证、概括过程,让学生体会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含面积单位个数的多少”这一面积含义的数学本质。而不是关注“记住公式”,“会算面积”,只会“记住公式”,“会算面积”无法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当然也无法体会到数学探究的乐趣。 在教学设计编排上,采用准备题后出示正方形,让学生猜想面积是多少,再让学生自己验证,通过多个正方形面积概括出面积计算的含义和过程。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面积推导采用的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最后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进行巩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推导方法和计算方法,并会正确应用。

  过程与方法:渗透“猜想——验证——发现——概括”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对数学内在规律的探索,来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探究和尝试成功的乐趣。

  学情分析:

  总体情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对于孩子来说十分简单,如果是单纯让孩子学会计算方法,那么只要花很少的时间就能做到,但这样的话,学生知识接受知识的一个容器,缺乏过程的支撑, 个别化对象分析: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借助方格纸是很容易数出面积单位的`个数,也就是面积的,但是后20%的学生很难推导出计算公式,这就需要教师给与学生更多的关注时间。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推导方法和计算方法,并会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

  渗透“猜想——验证——发现——概括”的学习方法。理解“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的多少”这一面积含义。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谈话

  教学准备:

  课件、磁贴、方格纸、练习纸

  教学环节:

  一、准备题

  1.出示一个正方形

  2.问:它的面积指的是?(学生说一说)那么你觉得它的面积有多大呢?

  3.出示“边长是1m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m2”

  4.问:那么面积是1dm2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呢?

  5.问:边长是1cm的正方形的面积又是多少呢?

  6.出示 1cm2的正方形和稍大的正方形,猜一猜,估一估,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生:用小正方形放一放,可以放4个,所以它的面积是4cm2.

  小结:原来面积大小可以用“面积单位”来测量,能放几个“面积单位”就表示面积有多大。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回忆面积单位的定义,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通过小问题,让学生感受面积就需要面积单位来度量。

  二、尝试问题

  1.出示1cm2的正方形和稍大的正方形(5×5),问你知道它的面积吗?猜一猜。

  2.请同学们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材料试一试,放一放,看看是不是和猜想的一样。材料:提供格子图(透明的),1cm2的正方形若干个(不到25个)和胶水,尺子。 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估一估,猜测面积是多少,再利用提供的材料来验证。其中难度较低的是格子图,准备的小正方形个数不到25个,需要学生动脑筋,引出后面的其他几种方法。

  三、反馈

  指名不同方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验证的。(失误投影)

  预设:

  方法一:格子图法,每格是1cm2,一共是25格,所以是25cm2。

  方法二:贴小正方形,贴了横和竖,判断出是25格,所以是25cm2. 板书:5×5=25cm2

  方法三:贴小正方形,贴了横,又因为是正方形,判断出是25格,所以是25cm2。

  方法四:量一量,追问:为什么可以用尺子量(这条边几厘米就表示可以放几个正方形)

  【设计意图】四种方法进行反馈,特别是第二、三种,让学生感受到边长是什么,为后面引出公式做准备。

  四、概括提炼

  1.出示边长7cm的正方形,问:看到7cm你想到了什么? 生:一行能放7个1cm2的小正方形,一列也能放7个1cm2的小正方形。 师:也就是一行能放7个,能放7行,对吧,那么一共能放几个呢?面积是多少呢?板书7×7=49cm2.

  2.那如果小一点呢?出示边长3cm的正方形,你能在脑袋中摆一摆吗? 一行能放3个,能放3行,一共可以放9个,那么面积就是9cm2. 板书3×3=9cm2.

  3.观察板书,你发现了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么算呢? 板书:边长×边长=面积

  4.问:第一个边长表示什么呢?第二个又表示什么呢?面积表示什么呢? 预设:第一个边长表示每行摆几个,第二个边长表示可以摆几行,面积表示一共摆了几个。

  5.出示边长4cm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4×4=16cm2.

  【设计意图】通过3题让学生说一说,并列出算式,特别强调的是第一个边长表示什么含义,第二个又表示什么呢?面积表示什么呢?最后设计了一题简单的巩固练习,强化记忆。

  五、再次探究

  1.我们发现,边长是4cm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那么给你16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除了能够评出1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你还能拼出什么图形,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2.反馈:出示面积是16平方米的长方形 1×16 2×8 交流:每行摆8个,摆了2行;每行摆16个,摆了1行。 问:那长方形面积该怎么计算呢?长×宽=面积(板书)长表示什么?宽表示什么?

  3.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有什么想法(突出“几个几”的乘法模型)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学生应该能想到长方形面积公式是怎么样的,同样要强调长表示什么?宽表示什么?

  六、巩固练习

  1.基本训练:口答(课本79页“练习十九第2题”),书面(课本78页“做一做”)

  2.拓展练习一 3.拓展练习二 一个花坛长10米,宽5米。 问:

  (1)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四周围上一圈篱笆,篱笆需要多少长?

  【设计意图】第一题的第一小题是基础练习题,第二小题是生活情境的问题。拓展练习为需要学生动脑的题目。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02-23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教案03-19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05-27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面积04-16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教案01-17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2篇02-23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15篇【精选】05-30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汇编15篇05-30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精品15篇)05-30

数学教案-面积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