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能力目标】:
1.学会搜集资料,简要讲述见闻,有条理地发表见解。
2.学习诵读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
【情感目标】: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传统习俗蕴涵的情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教法与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的一些童年趣事、过节习俗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以“情趣”二字为切入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逐步从表面感知、分析感悟、反思归纳、最后上升到初步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高度。
与教学过程相照应,教法可以采用导入──阅读──拓展的步骤进行,在学法上可以按照归纳复述──搜索整合──诵读品味──合作感悟──探究反思的步骤开展,通过对文本的感悟实现教学目的,达到教学难点、重点的突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首先向学生出示食物图片,让他们猜猜这些食品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一些传统节日的风味小吃。
意图:此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在游戏之中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进行回顾,同时为课文学习创设环境,培养学生归纳复述知识的能力。
2.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问题:(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意图: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搜索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
意图:问题一可以让学生广泛涉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分享课前查找的资料信息,对知识进行汇总归纳学习,从而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此环节培养学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完整准确地描述作者的家乡习俗,并能通过自己的知识对这一习俗进行补充阐述,完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3.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问题:
(1)文章的主题是写家乡的端午节的鸭蛋,为什么开篇要用那么大的篇幅来写家乡的端午节?
(2)文章是按照怎样的结构顺序来安排课文内容的?
(3)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引用囊萤映雪的故事?是否离题太远?
意图:问题一可以使学生在了解作者通过介绍家乡的端午风俗营造浓郁的乡风乡情,为鸭蛋的的出现做铺垫,对搜集的内容进行分析整和。
问题二让学生自我概括,掌握本文“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这一框架,着重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段的总分结构,为理解课文掌握课文做好积累。教师不宜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这一内容并不复杂,可由学生自主完成。
问题三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本写作风格,明确对文章主题的认识。这一问题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但对主题的探讨可以进行引导,应落实到对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的追寻以及对故乡乡土风情的思念上。
4.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问题: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体现汪曾祺是语言风格的语句,反复朗读品味。
例如:
(1)“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就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2)“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
意图:让学生学会品味文章的情趣。先让他们反复朗读,并抓住关键语句赏析。如“所食鸭蛋多矣”“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几处,或在平实的'白话中穿插颇具特色古汉语,或大词小用,给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色彩。此处可以让学生模仿古人的口气朗读。
又如“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确实是好”,“我实在瞧不上。”等几处都较为明显地运用了江浙方言,显得非常生动亲切。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投影一段《胡同文化》里的文字,“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这是一段京味十足的语言,特别是一个“嘿”字,把北京人恬淡知足,悠然自得的神情描写得活灵活现。从而让学生真正领会汪曾祺的文章里运用方言的妙处。
感悟文章情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诵读。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既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5.回归生活,分享体验
问题: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学习后,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平凡生活中的情趣,理解传统习俗渗透的一些民族文化和乡土情结。现在再跳出课本,进行拓展延伸,说说传统节日中类似这样颇具情趣的小事。
意图:回归生活,在自己的身边寻找被忽视的生活细节,在回忆品味中寻找传统文化的印记,在讨论交流中重温民族文化的洗礼,加深对生活的感悟。本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分享体验,感悟生活,感受到民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6.创设情境,深刻反思
思考: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拟于20xx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并能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使他们对中国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认识到重视传统文化,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蚀,从而达到道德教育与审美熏陶的双重教育目的。
7.课堂小结
8.作业
了解本地的民俗,写一篇练笔。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新词,会正确书写。
三、教学准备:
教学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故乡母亲多少应该今天
2、小黑板揭示,口头填空:
(1)()进家门,陈毅()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地()。
(2)陈毅元帅()多岁了,还替母亲()。
3、写出意思相反的词:多()小()
4、指名读课文。
5、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二)写字指导
1、记忆字形。
揭示本课生字,自主学习,看谁能够想到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记忆字形的方法。
(1)猜字谜:少
(2)部件法:元故乡今
(3)换一换:该
(4)减一减:母
2、指导写字。
(1)自主学习,看看写这些字的'注意点是什么?
(2)学生发表意见后,提醒:
“元、少、今、母、乡”都是独体字。
“应”是半包围结构。
3、学生描红。
(三)布置作业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单人旁()
言字旁()
人字头()
2、抄写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3
活动过程:
一、激疑导入
上课伊始,幻灯出示课题:老师的鼻子可以摸吗学生困惑之际,教师谈话:这节课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思考这个问题。要求回答可否,并说明理由。
三、小组讨论
前后左右四人为一讨论纷,交流对这一问题的`见解。
四、展开辩论
认为“可以”的组成正方,认为“不可以”的组成反方,展开辩论。
五、下笔成文
通过辩论,澄清了疑惑,提高了认识,这时请学生就此题写一篇短文,即整个活动过程。
六、轮阅交流
短文写毕,小组交换,轮阅交流。
七、修改、眷抄
(老师是学生崇拜的偶像,有几分神秘感,摸老师的鼻子,在某种程度上会被认为是胆大妄为,侵犯了老师的尊严。但是,在今天,我们提倡尊师重教的同时也提倡师生平等,师生交朋友。摸摸老师的鼻子,师生同乐,多好的学习氛围啊!)
语文教案 篇4
知识目标: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能复述文中的故事。
情感目标: 懂得“天才出于勤奋”的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明白文中所阐明的道理
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非常珍贵的种子,这些种子能够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结出世界上最甜蜜的果实。今天老师将会送给每位同学一颗,请大家谈谈你们得到它之后准备怎么做呢?
··· ···
同学们说的都很精彩,老师很高兴打架能有这样的认识,说得这么好!今天,老师还将带大家去看另外一颗关于“种子”的故事,那颗种子名叫“方仲永”,我们看看他的故事能否给我们一些启示呢?(板书:伤仲永)
二、介绍作者
1上节课老师布置让大家课下搜集有关王安石的.介绍,下面我来找学生说一说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和《王荆公诗笺注》。
2、我们以前学过他写的哪些诗?回忆背诵 《泊船瓜洲》、《梅花》、《书湖阴先生壁》等。希望同学们以后可以多看一些好文章,诗歌,遇到自己喜欢的片段不妨背下来,久而久之,我们的文学素养就会提高!
三、诵读练习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断句,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可以及时注音。
2、学生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两遍课文,要求读通句子。
3、学生展示朗读。
4、学生评价。
5、教师点拨(本文的朗读应带着惋惜、哀伤的语调去读。)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
1、对照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内容,写在纸上。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3、问题讨论:①、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课文中的那些词或句子表现了这些阶段的特点?
童年时期:天资聪明 “忽” “即” “立”
少年时期: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不能称前时之闻”
青年时期:已经和平常人一样。 “泯然众人矣”〕
4、重点字词
之:{“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余闻之也久 ” “不能称前时之闻”“卒之为众人”}
于:“{环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受于人者不至”}
5、词类活用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奇:对……感到惊奇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做宾客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利:认为……有利可图,把……看作有利可图
(我们读书就要学会举一反三。学会积累,学会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②、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天才出于勤奋)
(悲剧啊!由一个天才沦为常人,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那么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
③、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不使学” “父利其然也”
五、问题探讨
1、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出露时的情形?
2、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3、“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学生通过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问题答案。
(我们读书就要善于动脑,学会归类总结,只要同学们能做学习的有心人,所有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把“员”等10个生字写得正确、美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学习课后“我会读”中的句式来说话。
4、懂得对自己要有信心,能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己,初步形成应当为别人服务的情感态度。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书写生字:宁、室、样、校、教、班6个生字。
2、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能学习“我会读”中的句式说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级中的班干部是怎样选举出来的?他们都为班级和同学做了哪些事情?
2、揭题:有一个班级,在选举班干部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随机板书课题《我选我》。生读题
二、激趣读文,自学课文。
(一)激发读书兴趣。
师:读了课题,你感到好奇吗?那赶快打开课文,去读一读。
(二)出示自学建议,学生自读课文。
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向老师、同学请教,读准生字的字音;用自己的方法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建议:
三、检查自学情况
(一)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同桌互查:把生字读给同桌听,如果你的同桌读得不正确,请你来帮助他。
2、指名几对同桌读,看哪一对同桌能互相帮助读好生字。(课件)
wěi bǔ shì níng lèng qiè jí zhǎng
委 补 室 宁 愣 切 集 掌
3、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4、学生互相交流,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5、补、愣、掌这三个生字的意思和偏旁有什么关系?
6、把生字组成词语,让学生来抢读词语,看谁读得又对又快。(课件)
委员 补选 教室 王宁 愣住 亲切 集体 掌声
(二)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1、出示带生字的句子,学生读。(课件出示)
2、指名分节读课文。
四、课堂作业:
1、写生字。课件出示生字:宁、室、校、样、教、班(在田字格中)
①仔细观察,这几个生字哪些笔画比较难写,怎样才能写好?
②师范写,学生仿写。(着重指导:宝盖头、长撇长挪、一字一横和多横的写法)
③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让同学评一评。
2、出示“我会读”
①试着读读这几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②归纳总结:虽然句子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但意思是一样的。
③出示句子:“林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你能给句子换一种说法吗?但句子的意思不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能把员、青、切、响4个生字写正确、写美观。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4、通过语文实践活动:竞选班干部。培养自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己。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生字宝宝。这节课,这些生字宝宝要请你们完成几道智力闯关题,考一考你们。
(二)课件出示:《勇闯智力迷宫》
第一关:出示拼音jiāo shì,请你写一写汉字。
第二关:出示错别字“ ”,你知道这个字错在哪里?
第三关:你能用“集体”说一句话吗?
闯关总结:奖励闯关成功的小朋友一面小红旗。
(三)写一写,出示田字格中生字“员、青、切、响”
1、这几个生字分别属于什么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自己书写生字,师巡视。
3、同桌互评:你的同桌是不是写得又对又好。
(四)分节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师课件分别出示1、2、3、4小节,生个别读)
二、合作探究,朗读感悟课文
(一)形成探究专题
1、课件出示课文第4小节,生朗读。
2、理解“响起一片掌声”(指对一件事、一个人的赞同、赞扬。)
3、引导学生质疑。
4、师归纳问题:“为什么王宁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或者“同学们的掌声是在表扬什么?”(课件出示探究专题)
(三)反馈交流,分享成果
王宁说:“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爱劳动,爱集体,我要像他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1、理由(一):
⑴生找出依据,谈自己的理解
①同学们的掌声是在表扬王宁立志做个好学生,立志为班级、为大家服务的决心。
②其它理解(略)
⑵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句话(可以与林老师说的话连起来读)
今天开班会,林老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大家都愣住了。
2、理由(二):
⑴生根据具体句子,谈自己的理解
①掌声是在表扬王宁敢于肯定自己、表现自己的勇气。
②掌声是在表扬王宁比任何人都显得自信。
③其它理解(略)。
⑵随机引导学生理解“静悄悄”“愣住了”等词。引导学生想象大家的心理。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师小结:是啊,我们的集体中要有更多的像王宁这样的同学,那么我们的班级会是多么优秀的集体。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创设情境,实践活动
1、师谈话:同学们,这学期刚刚开始,我们班要竞选几位班干部。竞选的岗位是学习委员、体育委员、文体委员、小组长。你能不能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岗位,像王宁那样用1-2句话自信地说出自己参加竞选的理由。
2、让学生上台发表竞选演说。
3、师小结:刚才的几位同学都很自信,敢于表现自己。我们都能感受到他们愿意为班级服务的一颗火热的心。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像王宁那样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为班级、为同学做好事。请你们自信地说:“帮助别人,我能行!”
板书:
热爱劳动 充满自信
关心集体 敢于表现
因为
王宁 我选我—→
(表扬)
大家 愣住了—→一片掌声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日积月累”。
2、围绕纪念日开展实践活动。
3、学习“开卷有益”中的两篇文章。
4、学习“金钥匙”,完成习作。
教学重点:
学习“开卷有益”中的两篇文章。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中心。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摘录笔记
1、观察书中的'例子。
2、总结例子中的特点。
3、思考:为什么摘录中的句子加了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4、你积累词句的途径是什么?
5、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初显身手
1、实践活动的步骤。
2、具体要求。
3、各项工作指导。
4、撰写纪念日实践活动的体会。
三、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语文教案 篇7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这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故事的主人是谁呢?(生回答,师板书:天鹅、大虾、梭鱼)它们三个打算合伙拉一辆车,(板书:合伙,并引导学生换词理解)结果怎样呢?让我们赶快听听这个故事吧。
(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契机进行识字,以力求识字、阅读、思维的整体推进。)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认真听,边仔细看课文。
2.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不认识的字。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出示字词,学生认读。
4.除了刚才我们学习的词语,你还从课文中积累了哪些词语,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来,并读一读。
5.同桌的两位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抽读生字,看哪一组的同学合作得最好。
6.识字游戏:老师以词语的`形式抽生字(组词不与书相同),学生举出相应的生字卡片,并齐读。(师生合作,在游戏中识字,在识字中积累词语)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1.四人小组读课文,讨论:它们那么费力地拉,车为什么还是未动分毫呢?
2.集体交流
3.它们三个尽管合伙拉车,但由于不合作,大车至今未动分毫。提问:那怎么才能让大车跑起来呢?
(通过导语巧妙地帮学生区分了"合伙"与"合作"的词义。又通过问题的拓展再一次从正面向学生说明合作之必要。)
4.小小的寓言故事,却告诉我们这么深刻的道理,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大家比一比谁读得好。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需要合作才能干好的事呢?请大家谈一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识字》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