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通用2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4 5 8
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C=d c=2r
3.142 23.144
=6.28(厘米) =83.14
=25.12(厘米)
二、新课。
1、提出研究的问题。
(1)你知道表示什么吗?
(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
C=d C=2r
(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
直径=周长圆周率 半径=周长(圆周率2)
2、学习练习十四第2题。
(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已知:c=3.77m 求:d=?
解:设直径是x米。
3.773.14 3.14x=3.77
1.2(米) x=3.773.14
x1.2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已知:c=1.2米 R=c(2) 求:r=?
解:设半径为x米。
3.142x=1.2 1.223.14
6.28x=1.2 = 0.191
x=0.191 0.19(米)
x0.19
三、巩固练习。
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
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
(1)3.148
(2)3.1482
(3) 3.1482+8
3、一只挂钟分针长20cm,经过30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1)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 ,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 。而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xx.14=125.6(厘米)
(2)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 ,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 。则: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 20xx.14=125.6(厘米)
45分钟走了多少厘米? 125.6 =94.2(厘米)
4、P66第10题思考题。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 作业。
P65-66 第3、6、7、9题
教学追记: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不复杂,但这个公式如何得来,公式中的固定值是如何来的,都是值得学生研究的问题。因次,教学中,我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来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因为是自己操作的所得,再加上我在课中介绍了一些相关资料及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所以学生对 的含义就理解得特别透彻,也学得有兴趣。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2
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二单元第28页—第29页百分数应用(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强对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并能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加强对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幻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来一个小调查:说一说你家的生活水平,贫困、温饱、小康还是富裕?用什么可以衡量出你家的生活水平?谁来介绍一下恩格尔系数。
简单地说,恩格尔系数就是一个百分率,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率,如果这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大,就说明这个家庭的经济越困难。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经济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看来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真是不可估量!
20xx年,国家利用恩格尔系数在某地区进行了一次调查。
复习题:20xx年某地区有74户家庭迈入小康,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37%,被调查家庭一共是多少户?
你能帮他们算一算吗?
生在黑板板书,说说等量关系,被调查家庭总数的37%是74户,要求家庭总数,列方程,也就是x的37%=74,计算:74除以它所对应得百分率,就是被调查家庭总数,这道题其实就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板书: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我们用什么方法解决这类题?方程或除法,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这样的应用题。
二、家庭消费
1、(幻灯)这是笑笑家的调查表:(家庭消费情况)
年份xx年xx年20xx年
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65%58%50%
其他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35%42%50%
比较这个家庭情况的有关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齐读表。语速,1985年食品支出……
发现:笑笑家从1985年往后,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越来越小,恩格尔系数越小,她家越富裕。
为什么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和其他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相加为1?
因为食品支出和其他支出和起来就是总支出。
2、在1985年,笑笑家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你知道这个家庭这一年的总支出是多少元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表格中的哪些条件?
板书:1985年笑笑家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65%,其他支出占总支出的35%,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总支出多少元?
反馈:谁来分析一下:210元是具体的量,65%和35%都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这两个关系句中,食品支出和其他支出都在和谁比?借助线段来分析,这条线段表示总支出(板书:总支出),食品支出和其他支出如何表示?整体和部分,在一条线段上,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65%(板书),其他支出占总支出的35%(板书),因为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在食品支出中去掉和其他支出同样多的部分(直尺比划其他支出长度,量出),这是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的部分(板书: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多了210元(板书:210元)。求总支出(板书:?元),动笔尝试解决。生板书。三种方法同时板书。
①看这个方程,说一说等量关系,生:食品支出-其他支出=210元,再说一遍,食品支出就是什么?总支出的65%,其他支出就是总支出的35%,也就是总支出的65%-总支出的35%=210元,列方程,65%x-35%x=210
关键是从这句话中找到等量关系食品支出-其他支出=210元列方程。
②看这个方程,生:210元表示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的部分,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65%,其他支出占总支出的35%,所以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了总支出的30%(板书:总支出的30%),也就是总支出的30%是210元,一个数的30%是210,就用这个数乘30%=210。所以:总支出*30%=210,30%怎么来的?
解:设这个家庭85年的总支出是x元。
(65%-35%)x=210
关键是找到总支出的30%是210元,再列方程用总支出乘这个百分率=210。,这个百分率是210元所对应的百分率。
其实这两个方程也是有联系的,什么联系?(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逆用可以推出它,括号可千万别忘了。)
③幻灯:因为总支出的30%是210元,(65%-35%)x=210已知一个数的30%是210,可以用这个数乘30%=210,求这个数,根据除法的性质,用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210(65%-35%)
(65%-35%)这个百分率是210所对应的百分率,用210元除以它所对应的百分率得到总支出,除法就是由这个方程推出的。括号不写行吗?(幻灯:表格)
3、(表)到20xx年,笑笑家也进入了小康生活,食品支出和其他支出都分别占了总支出的50%,(你们分析猜想一下,其他支出中都有哪些支出?)旅游、教育、穿衣、消遣……这些项合起来是其他支出,笑笑家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20%,食品和教育支出一共是6300元,这一年总支出多少元?
解决这道题还需要表格中哪些条件?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50%。
板书:20xx年笑笑家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50%,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20%,食品支出和教育支出一共6300元,总支出多少元?
这道题和第一题有什么异同?都知道两项占总支出的百分比,都在与总支出比较,第一题告诉两项的差,这道题告诉两项的和,都求总支出,你会算吗?尝试画线段并解决(生板书线段、解法)
反馈:因为都在与总支出比,这条线段表示总支出(板书:总支出),食品支出和教育支出如何表示?整体和部分,在一条线段上,食品支出是总支出的50%(板书:食品支出是总支出的50%),教育支出是总支出的20%(板书),食品支出和教育支出共6300元,(板书:6300元)。求总支出(板书:?元),对比:这三道题有什么异同吗?它们都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这两题和复习题有不同吗?怎样解决这类题?
三、练一练
1、(幻灯练习)来看,1995年其他支出比食品支出少760元,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还需要用到哪些条件?画线段并解决(幻灯反馈)。(表格)
2、笑笑家越来越富裕,而且从题中可以看出,他们很重视对自身及孩子的教育,所以,生活好了,笑笑却从不乱花钱,她会科学、合理的消费。
20xx年笑笑的.压岁钱是这样用的,买作文书刊花了一半的压岁钱,用25%购买日常用品,()捐赠贫困地区,10%存入银行,捐赠贫困地区的钱和买作文书刊的钱共195元,她共有多少压岁钱?
我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注重个人内在修养,要学会科学消费。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解答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方法是什么?根据这样的条件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也可以找到它对应的百分率列方程或用除法计算,解题过程中,可以借助线段帮我们分析。
五、作业设计
(1)请计算你家现在的恩格尔系数。
(2)访问你的家长(爸爸或妈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情况,计算出当时的恩格尔系数。
(3)比较两个数据,请你写出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3
设计说明
1、注重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能力培养。分数中的估算要比整数、小数的估算难把握一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独立进行估算,然后进行汇报,交流估算的依据。不仅能利用估算检验解题的正确性,还能借此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思考和探究的状态。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立足以学生为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新旧知识的迁移都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水日吗?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节日呢?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不珍惜水资源,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的'眼泪。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节约用水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三)]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节约用水的话题入手,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旧知铺垫。
课件出示:小刚家八月用水14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九月用水多少吨?
(引导学生画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独立解决问题)
2、变更条件,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小刚家九月用水12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八月用水多少吨?
3、组织学生边读题边思考:
(1)估计哪个月用水量多。
(2)你是根据哪句话来判断哪个月用水量多,哪个月用水量少的?
(3)你判断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交流问题的答案,同学互评,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4、出示自学指导:
(1)尝试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想一想:你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
(学生独立探究解题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梳理自己的解题思路。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长方形。出示条件:长3米,宽2米,你能求什么呢?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
(1)周长和面积
(2)长比宽多几米?
(3)宽比长短几米?
(4)长是宽的几倍?
(5)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师:哪些问题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与宽的另一种关系:比。
二、共同探讨,学习新知(1)比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学生自学课本P68页例1,看看谁能弄懂这一部分内容。
(2)交流小结:
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记作3:2宽和长的比是2比3,记作2:3(3)说一说:2∶3和3∶2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是几?
(教师指出比是有序概念,颠倒比的前项和后项,意义会发生改变)
(二)、完
成试一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这瓶洗洁液,上面的使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呈现“试一试”)(1)指图中的1∶4,问:这里的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
(2)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3)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比如这个1:4,表示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也就是说水的体积是洗洁液的4倍,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
三、教学例
2(一)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比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呈现例2)
1、想一想,我们怎样求两人的速度?
2、
2、学生计算答案,汇报填表。
3、明确:因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实际上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出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路程÷时间。)
4、你能用比来表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吗?(出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20)
(二)、理解比的意义
1、刚才我们已经得出了不少的比,仔细观察一下例2中的比:900比15,900比20,以及例1中的2比3,3比2等等,你觉得比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样的关系呢(板书:两个数的比 两个数相除)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再引导:例1中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例2中的比表示路程÷时间,不管是例
1、例2还是练习中的比都表示两个数相除。所以两个数的比到底表示两个数的什么关系?(板书:一种相除关系)
(三)、认识“比值”、及与“比”的区别:
1、明确了比的意义,我们一起来算一算,上述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是多少?
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说说这几个比值分别表示什么?
3、讨论:同学们觉得比与比值的区别在哪里?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比值表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四)、“试一试”
1、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教师介绍: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2∶3除了写成这种形式以外,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比:3/2。(板书:3/2)注意这时应把它看成是一个比,而不是分数,所以先写比的前项,再写横线表示比,最后写后项,仍应读作3比2。)
(五)、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得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后项、比号、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或分数中的什么吗?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根据学生的汇报填表)相互关系 区别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除法分数
2、完成“练一练”的1、2、3小题。
3、完成练习十三的第4题。
4、糖水的甜度(1)(出示:两杯糖水,并标出糖与水的质量的比,第一杯1∶20,第二杯1∶25)你知道哪一杯水更甜吗?为什么?
(2)(出示第三杯糖水,标出糖4克,水100克。)你知道这杯糖水和刚才的哪一杯一样甜?先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根据第一杯糖和水质量的比是1∶20,你能说出第一杯糖与糖水质量的比吗?
5、知识介绍:
同学们,其实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你听说过著名的“黄金比吗?”(课件介绍“黄金比”)。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5页、第56页。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意义,并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把比熟练地转化成分数,将分数知识横向迁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牵引(课件出示)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
二、情境导入,引出课题(课件出示)
昨天我和王老师合伙买福利彩票,我出了30元,王老师出了50元,结果我们中了一个二等奖,奖金8000元。我想对半分,各分4000元,王老师说这不公平,你们认为呢?怎么分奖金才合理呢?
三、合作探索,解决矛盾
1、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请试试看,可以小组内交换意见、讨论想法。
2、说以说你的想法。组织反馈,逐一展示学生解题思路。
3、我们分到的奖金是否合理,该怎样检验?(两个数量和要等于8000,出资的比是3:5或5:3)
4、小结:像这样把8000元彩票奖金按照出资多少来进行分配的情况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按比例分配)
(出示课题:比的应用)
四、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教材(1),把一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大班30人,小班20人。
思考:把这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学生商量分法,得出: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来分比较合理。
2、大班人数和小班人数的比是3:2 学生分好后,交流分法,填表完成。
3、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分,可以怎样分?你会分吗?试着分一分。
学生试做。
4、与同学交流分的方法。分组讨论疑点,并试着在组内解决。
四、交流方法,老师精讲
1、班内交流,老师答疑
三种方法
(1)、方法一:借助表格分。
(2)、方法二:画图
发现橘子总数被平均分成了5份,大班占3份,小班占2份。先求出一份的数,再分别乘以3和2,就求出了大班和小班分的橘子个数。
140个
140÷(3+2)=28 大班:28×3=84(个)
小班:28×2=56(个)
追问:为什么要“140÷(3+2)”?
(3)、方法三:根据分数的意义解题。先求出一共分成几份,再求出大班和小班分的个数分别占橘子总数的几分之几,最后根据分数的意义解题。
3+2=5 140× = 84(个)
140× = 56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2、以上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小结方法⑶的思路。
⑴计算分配的总份数。
⑵计算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⑶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题。
五、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小清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巧克力和奶的质量比是2:9。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
2、 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60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602班和603班,两班都是43人。想一想,如果你是大队辅导员,你会按怎样的比例分配,两班各栽多少棵?
3、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第3题合理搭配早餐。
六、总结评价
1、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谈谈收获。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3+2=5 140× = 84(个)
140× = 56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6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7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理解化简比,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体验知识的相通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教学难点:
化简比,并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今天淘气和笑笑做了一个实验,想请同学们也去参加,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淘气调制一杯蜂蜜水,用了3小杯蜂蜜,12小杯水。
笑笑调制一杯蜂蜜水,用了4小杯蜂蜜,16小杯水。
那么,请同学们猜一猜哪杯水更甜呢?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1)再次提出问题:哪杯蜂蜜水更甜,你现在能判断出来吗?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想想办法,先和同桌交流。
学生汇报:蜂蜜的含量越高,蜂蜜水越甜。即蜂蜜与水的比值越大,蜂蜜水越甜。
(2)让学生自己求两杯蜂蜜中蜂蜜和水的比值,寻找结果。
3∶12==
4∶16==
计算后可知:两杯蜂蜜中,蜂蜜和水的比值都是,所以一样甜。
(3)师:如果能知道两杯蜂蜜水中平均1小杯蜂蜜用了几小杯水是不是也可以比较呢?怎样才能知道?请在小组内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先把比转化成分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再转化成比的方法。
3∶12==1∶4
4∶16===1∶4
根据比我们发现两杯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比都是1∶4,也就是平均1小杯蜂蜜都用4小杯水,所以两杯水一样甜。
小结:当比的两项数值较大时,有时会给判断带来不便,这时就需要根据一定的规则,在不改变比值大小的情况下,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缩小,这样更便于我们观察比较。
2.探究比的特殊性质。
师:如何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变小呢?我们先看看笑笑写的几组相等的比,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学生能够说出两组比的变化情况:第1组把1∶2的前项和后项都乘10,比值不变;第2组把4∶12的前项和后项都除以4,比值不变。
引导学生: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这个规律?
小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的大小不变。
师:这与这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有相似之处?
生: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一样。
师:比的前项和后项为什么不能同时乘或除以0?
生:因为比的后项乘或除以0,比的后项就是0,这个比就没有意义。
3.化简比。
了解了比有这样的性质,那么我们就可以运用它在不改变比值大小的情况下,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缩小,这就是化简比。
师: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你能化简下面的比吗?
24∶42∶0.7∶0.8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化简的方法,然后汇报。
生1:化简24∶42,可以先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再进行约分,再改写成比。
生2:化简∶,可以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商用最简分数表示,再转化成比。
生3:化简0.7∶0.8,可以先把小数比改写成除法算式,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化成整数比后再化简。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板演。
教师小结:看来,化简比的方法不唯一,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但要注意,要使比值不变。在做题时可根据题目需要和自己的喜好选择。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3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各杯中糖与水的质量比。教师问:根据现在的比可以看到有一样甜的吗?(不能,因为每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不完全相同)教师追问:那怎么办?(要把比化简后再比较)
2.完成教材第73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在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化简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73页“练一练”第4题。
学生首先完成第(1)(2)小题后,想一想,比值化成百分数后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学生能够想到它表示两人的命中率。然后再让学生回答:不马虎和奇思谁的命中率高。
五、拓展提升
1.甲数和乙数的比是3∶4,乙数和丙数的比是5∶7,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多少?
15∶20∶28
2.三个队共同完成一项工程,一队完成总工程的,二队完成总工程的,三队完成总工程的,三个队完成工程量的比是多少?
1∶2∶3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73页“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思考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汇报。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汇报。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在小组讨论后完成。
学生回顾并提出问题。
板书设计
比的化简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的大小不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这节课利用实际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解决问题时采用多种解题思路,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比使学生从旧知迁移到新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新授知识,达到知识的系统化。
不足之处:对最简整数比没有强调提出,而且对化简比的方法也没有作总结性的归纳。课上练习题不足。
教学建议:教学时,如果课上时间不充裕,可以增加一节练习课或课下增加练习量。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7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58页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
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电脑课件呈现下表
种 类 摄入量/克 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油脂类 50
奶类和豆类 450
鱼、禽、肉、蛋等类 600
蔬菜和水果类 900
谷类 1800
2、电脑课件呈现统计图(或以学生的作品亦可)。
3、引入新知。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什么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呢?
2、了解扇形统计图特点
3、即时练习。
完成课后的'说一说。
(1)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扇形统计图,读一凑统计图中的各类信息。
(2)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说信息,并计算各种成分的百分比
汇报计算结果,订正
学生发言、交流
学生汇报: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食物的摄入量。
观察,说出获得的信息
根据教师引导说出发现
从扇形统计图中能够清楚地看到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
观察数据,发现,说出不同,说出自己的看法
进行计算,订正
三、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谈话:这张表是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请你运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提问: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能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人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吗?
揭题,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出示课件一边呈现扇形统计图,一边进行简要讲解,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是用扇形面积的大小(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来表示各类数量的多少。(占总摄人量的百分之几)
四、巩固升华
完成课后试一试。
1、比较各项活动时间,说一说有什么不同。提出数学问题
2、总时间是多少?各项活动时间可以怎么计算?
3、参照题目,画一个扇形统计图表示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五、全课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8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做和空间想像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用具:
小正方体、小黑板、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
师:同学们刚才都认真观察了淘气和笑笑的搭图形游戏,谁发现了这个游戏的方法。
师:谁想为这个游戏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1)请横着摆两个正方体。
(2)在左边的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小正方体。
(3)再在左边的正方体的前面放一个小正方体。
3、学生同桌间游戏。
师:下面我们来做同桌两人的游戏好吗?请一个学生先发出指令,另一个学生搭立体图形,然后互换。
4、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师:大家刚才都做了搭一搭的游戏,你觉得游戏有趣吗?
你喜欢做这个游戏吗?把你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师范。
(1)师:下面我们继续玩搭一搭的游戏,这回老师想先和一位小朋友玩,谁愿意做老师的小伙伴。
(2)师:你先搭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让全班同学都看一看老师先站到旁边去,记得可别让我看见哟。
(3)师:你们都看到他搭的立体图形了吗?现在由老师向他提几个问题,我根据提出的问题要搭出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立体图形,你们相信吗?
(4)师:刚才大家看到了老师和这位同学的游戏谁能说说游戏的方法。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要求学生用尽可能少的提问来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三、拓展应用。
师:下面请同学们4人小组合作,由学习组长安排好各人的分工,一起做这个游戏,注意在小组中尽可能多的想出别的不同方法做游戏,要求要通过尽可能少的提问,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四、全课总结。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9
教学目标:
1、能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方法。
2、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设计图案。
3、欣赏各种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看到这些生活中美丽的图案,你想说什么?
3、揭示课题:图案设计
二、探究新知
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
1 、提问:这个花瓣图案是如何通过图形A得到的?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3、小组汇报,展示各自的方法与结果。(汇报花瓣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
4、鼓励创新。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5、小结:
这朵美丽的花瓣图案,原来是由基本图形A,通过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变换得到的。
6、提问:笑笑是怎样把图1变成图2,你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
三、动手实验
1、练一练第1、2题。
2、小组合作设计图案。
(1)作品展示。
(2)学生评价。
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10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巩固求比值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观念。
2、沟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综合应用知识解答有关应用题。
3、在实际的生活情境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沟通比与分数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比?学生举例说明。
(2)猜猜老师的身高与体重,并求出比值。
(3)课件出示:我国小学生体重(kg)与身高(cm)的比值正常值为0.18——0.25。请你算一算自己身高与体重的比值,看看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吗?如果不符合,你打算以后怎么做?
学生先自己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比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已学过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复习的愿望,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猜老师、自己的身高与体重的情境,然后利用所得数据写出体重与身高的比并求出比值,并借助课件向学生渗透健康观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二、归纳整理,实施创造
课件出示:电饭煲煮饭的情境:谁是父母的小帮手?
用电饭煲煮饭,如果水与米的比为3:2,那么1.2千克大米应加多少千克水比较合适?(至少用两种方法解答。)
1、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自由解答。
2、分组交流,总结各自的方法。
3、全班集体订正,沟通比与分数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是借助一个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和解答,沟通分数和比的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发散学生的思维,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创造性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三、解决问题,整体提高
你会算吗?
(1)小明的爸爸想给快成熟的柑桔打药水,农药说明书是这样写的:“此药配制时,请将药与水按1:100的浓度配制。”根据需要,他要配制这种药水4040千克,请你帮忙算一算,需要买药粉多少千克?
(2)为了保持校园整洁,学校政教处决定把840平方米的校园按面积划分给各班,其具体分配如下:三、四、五、六各年级所负责面积比为:1:2:3:4。你知道各班环境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1、学生独立解答以上各题,能用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然后小组内交流。
2、全班集体汇报交流,提出不同的解法,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我选取了两个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来让学生解决,使学生进一步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到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和价值性。
四、图片欣赏,知识拓展
利用课件播放一组有关“黄金分割”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黄金分割,体验数学的美。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黄金分割,感受到比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
教学反思: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在此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含义,真正把握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真谛!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11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二单元《倒数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是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3、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熟练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交流
师:我们的黑板是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教室的墙面又是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黑与白在语文上是什么联系?
生:黑是白的反义词。
生:白是黑的反义词。
师:能说黑是反义词或白是反义词吗?
生:不能,因为黑与白是相互依存的联系。必须说清楚谁是谁的反义词。
师:那么,数学上有没有相互依存联系的现象呢?
生:约数和倍数。
师:你能举例说明约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联系吗?
生:例如8是4的倍数,4是8的约数。不能说成8是倍数或4是约数。因为8和4是相互依存的。
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数学中具有相互依存联系的现象的有关知识。
(二)、学习新知
对数游戏
1、学习倒数的意义
我们六年级办公室里有7人,男教师4人,女教师3人,下面我和同学们做个对数游戏,就是我先根据3和4说一个数,同学们跟着根据3和4说一个数。
师:4是3的4/3,
生:3是4的3/4
师:7是15的7/15;生:15是7的15/7。
提问;看我们做游戏的结果,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生1:第一个分数的分子就是第二个分数的分母,第一个分数的分母就是第二个分数的分子。
生2: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互调换了位置。
生2:两个分数的乘积是1。
提问:像符合这种规律的'两个数叫做什么数呢?谁能给这种数取个名字。(倒数)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提问:那么怎样的两个数才是互为倒数呢?指导看书。
思考:(1)什么是倒数?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你能找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吗。请举例
评析:回答问题
理解“互为”的意义。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找朋友游戏(课前每位同学发一张数字卡片)
练习出示卡片(六位同学举着卡片依次站在黑板前)
7/9 11/4 1/50 8 6/5 99
(2)规则:如果下面的同学拿到的数是以上这些数字的倒数就到相应的同学前面排队
提问:下面的同学你们找到自己的朋友了吗?那么你们能找到自己的朋友吗?
3教学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出示例题:找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2/3 7/4 1/5 9 1/7/8 0、4
小组讨论指名板演
提问:1、你是怎么找出2/3的倒数的?
生1:因为2/3与3/2乘积是1,所以2/3的倒数是2/3
生2:因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与分母正好调换位置。2/3的分子与分母调换位置后是3/2,所以2/3的倒数是3/2 。
2、你是怎么找出7/4的倒数的?
提问:我们怎样才能很快地找到一个数的倒数?为什么?
4、练习请剩下的没有找到朋友的同学继续找倒数
5、讨论:1的倒数是谁?0的倒数呢?
生:1的倒数是1
师:能说明一下理由吗?
生1:因为1与1的乘积还是1。
生2:因为1可以化成1/1,1/2的分子与分母调换位置后还是1/1,即1,所以1的倒数是1。
师:0的倒数呢?
生1:0的倒数是0。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生2: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0的倒数是任何数。
生3:0的倒数是没有的。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而0乘任何数都得0,说明0乘任何数都不得1,所以0没有倒数。
生4:0可以写成0/1,0/1的倒数是1/0。
生5:不对,1/0分母是0,没有意义,所以0是没有倒数的。
6、完善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12
复习内容:
教材练习四的内容。
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种常见的统计图,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3.能对统计图中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数据作出合理的解释,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第五单元《数据处理》的知识我们都已经学完。关于这部分内容,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回顾并解决问题。
(二)梳理反馈,建构网络。
组织学生回顾本单元知识,在小组内交流汇总后进行汇报。
1.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它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2.统计图的选择: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结合实际需求。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表示各部分数量所占总数的百分比。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描述各部分的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3.数据的整理:可以分段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
4.复式折线统计图: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可以把两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然后绘制出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据分布状况及集中趋势。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四第1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思考:根据题目要求想一想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较为合适?
生:因为要表示去年凉鞋销售量的变化情况,所以应选择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3)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4)展示学生完成的统计图。
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2题。
(1)让学生读题后说一说找到的数学信息。
生1:这是扇形统计图,在这道题中整个圆表示奇思家12月生活总支出;
生2:奇思家12月生活支出有服装、文化、食品、水电气、赡养老人和其他。
(2)让学生思考:扇形统计图主要表现什么?统计图中的每个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3)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练习四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提示:在分段统计时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不重复不漏掉。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四第3题。
指名让学生回答根据下面情况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并说明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5题。
(1)教师给出本班和邻班10名男生的`60
m跑成绩。
(2)让学生说说如何比较。
(3)学生自己计算、画图完成后汇报。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四第6题。
板书设计
练习四
1.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整理数据:分段
3.绘制统计图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设计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结果说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不足之处:可能有些学生从统计图获取的信息中所提出的问题难度大,将简单知识复杂化了,不适于学困生。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提问要有针对性,让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要多一些,大胆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2、复习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6题,并指名板演。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三第7题。
学生思考:要求粮囤所能装的玉米的重量,需先知道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三第5题。
(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V=Sh,所以h=VS。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2)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
3、练习三第8题。
(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米,高为0.25米的圆柱。
(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9、10题
(1)学生独立审题,完成9、10两题。
(2)评讲第9题:要怎样才能判断出800ml的果汁够倒三杯吗?必须先求出什么?怎么求?(需先求出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用公式V=Sh)
(3)指名说说解答第10题的思路:根据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这一条件,先求出其中一个圆柱的底面积。利用这个底面积再求出另一个圆柱的体积。
三、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的相关练习。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14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2、会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分数乘法的简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看看下面每组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三)那么分数混合运算如何计算呢?能否应用运算定律简算呢?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
二、探索、悟理
(一)出示例题
(二)读题之后请同学试做(板演在黑板上)
教师:这道题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强调运算顺序)
(三)做一做
教师提问:你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四)小结
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分数乘加、乘减这样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呢?
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在一个分数混合算式中,既有一级运算,又有二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一级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做括号里边的,再做括号外边的、
(五)仔细观察下面两题,计算中有没有好方法使它们算得又快又准、
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提问: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依据什么?(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教师说明:由这两题可以看出,乘法运算定律同样可以应用在分数中、
(七)做一做
三、归纳、质疑
(一)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自己小结)
混合运算、分数乘法中的简算、
(二)你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吗?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15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2,练习十一第2题。
教学目标
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从折线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
理解折线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从折线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作出决策。
教学过程
一、引入:回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交流、总结规律
小组探讨、交流。
出示教科书第68页两幅折线统计图,提问:根据这两幅统计图,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谈感受。
学生可能会谈到:
A和B两人绘制的是同一个公司员工的`月薪统计图,为什么看起来不一样呢?第一幅图看起来工资增长很快,第二幅图看起来工资增长较慢。
引导释疑。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两幅图看起来虽然不同,但它们所描述的统计数据却是完全一致的,之所以两图不同,原因在于绘图时采用的单位不同:左图1格代表50元,右图2代表100元。
小结。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统计图进行比较和判断时,一定要注意统一标准,才不致发生误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一2.
2.补充练习。
四、总结概括
学习了这节课,你知道在利用统计图作分析判断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吗?
2.谈你的收获。
(本课注意事项:从折线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时,特别要注意标准是否统一,以免影响到正确的判断和预测。)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16
教学内容:
课本第79——80页例3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3-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能正确解决类似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习惯,
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王芳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1/3,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全校的三好学生共有96人,其中男生占3/8,女生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解答后,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二、教学例3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默读。
指名学生读题,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从“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1/6”这句话中你看出是哪两个量在比较?比较的结果怎样?
问: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多谁的.1/6呢?那么应该把什么时候的班级数看作单位“1”?
教师指导学生画线段图。
教师再根据线段图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要求今年有多少班,可以先算什么?
请你试着把这道题做一下。
教师找出不同的解法进行板演,并让学生说说思路。
三、完成”练一练“
1、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2)看线段图分析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2、做第2、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
学生直接把结果写在书上,集体核对。
2、练习十三第4题。
3、学生读题后,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进行分析,然后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
五、本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第5题。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17
教学目标
1、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的计算存款利息。
2、使学生初步认识储蓄的含义,感受到储蓄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及益处。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财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利息和本息和的计算。
2.利息和本息和的计算。
教学过程
1、谈话。
大家的压岁钱是怎么管理的?为什么把钱存入银行?
2、导入。
把钱存入银行,会获取一部分利息,怎么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1、探究有关储蓄的知识。
(1)储蓄的好处。
(2)储蓄的方式。
(3)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深入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
课件出示:小红2012年9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13年9月1日,小红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3元,共103元。
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本金和利息。
3、探究利息、利息与本金和的计算方法。
(1)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探究利息的计算方法。
(2)组织学生尝试解题,交流汇报。
巩固实践爸爸妈妈给贝贝存了2万元教育存款,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5、40%,到期一次支取,支取时凭非义务教育的学生身份证明,可以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
(1)贝贝到期可以拿到多少钱?
(2)如果是普通三年期存款,应缴纳利息税多元?
板书设计
利率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方法一:方法二:
5000×3、75%×2=375(元)5000×(1+3、75%×2)
5000+375=5375(元)=5000×(1+0.075)
=5000×1、075
=5375(元)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18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6页例7、练一练,第39页练习六第16~21题。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得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得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二、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例7
下面的几个分数中,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
(2)学生回答。
(3)引出概念。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如和互为倒数。可以说是的倒数,是的.倒数。
(4)学生举例来说。进行及时的评议。
(5)追问: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要说“互为”倒数?
归纳方法
小组讨论:
观察倒数和原数的关系,想一想一个数的倒数与原数相比,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全班交流。
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问:5的倒数是几?1的倒数是几?
学生回答,并说原因。
追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
指出: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0没有倒数。
除0以外,在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教学“练一练”
学生回答。
提醒学生正确地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六第17题
学生填书上后,集体订正,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六第18题
指名口头回答,选择两题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3、做练习六第19题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每一组数的规律。
4、做练习六第21题
5、做思考题
联系倒数的意义想一想,要使三个分数乘积是1,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五、作业
练习六第20题
板书设计:
(略)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19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2)(教材第3页例2)。
【教学目标】
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确数据,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
【重点难点】
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
【新课讲授】
1.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3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像2000,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3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
(3)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2.归纳正数和负数。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像+8,+4,+2000,+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3)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师设难:“我认为0应该归为正数一类。”
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4)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教师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2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2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体积的含义。
2、经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谈话引入
最近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锥,还学会了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现在请看老师的这个圆柱形杯子和这个圆柱比较,谁大?这里所说的大小实际是指它们的什么?(生答)
2、提出问题:什么叫体积?我们学过那些图形的体积?怎么算的.?(生答师随之板书)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柱的体积。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认识圆柱体积的意义。
圆柱的体积到底是指什么?谁能举例说呢?
(二)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1、我们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圆柱体的体积跟什么有关呢?你会有怎样的猜想?(小组内说说)
2、回忆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3、教具演示。
(1)取圆柱体模型。
(2)将圆柱体切成两半。
(3)分别将两半均分成若干小块。
(4)动手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三)归纳公式。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板书:V=Sh)
三、巩固新知
1、这个杯子的底面半径为6厘米,高为1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审题。提问:你能独立完成这题吗?指名一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现在这个杯子装了2/3的水,装了多少水呢?
2、完成试一试
3、跳一跳:统一直柱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到的?这个公式适合哪些图形?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1-5题。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05-27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经典】07-04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8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优选)05-27
(必备)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07-04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02-02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优】05-31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荐)07-04
【优选】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07-04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集合)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