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31 18:29:4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

  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学习举办科普讲座,以提高讲座的科学性、规范性;

  2.通过和本单元前面的课文进行比较,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这篇讲演幽默的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

  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难点:

  1.学习举办科普讲座,以提高讲座的科学性、规范性;

  2.通过和本单元前面的课文进行比较,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

  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3.通过和本单元前面的课文进行比较,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在当今世界的自然科学领域,能够和爱因斯坦比肩的人物恐怕应当首推史蒂芬·霍金了,他不但做出了辉煌的科学成就,其坚强的意志品质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演说辞《宇宙的未来》(板书课题)。

  仰望灿烂的星空,我们会肃然起敬,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和想像。从古到今,人们对于宇宙的猜测和探索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如屈原在《天问》里就发出了一系列的探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中国古代的宇宙学有浑天说、盖天说、宣夜说等,西方有日心说、地心说等。然而直到20世纪诞生现代宇宙学,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才有了根本性的突破。本文作者是当代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以"宇宙的未来"这样玄而又玄的话题在剑桥大学作讲演,对我们认识宇宙有哪些启示呢?

  2.作者简介

  史蒂芬·霍金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1963年,霍金经诊断得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这种病会引起肌肉萎缩,导致瘫痪;说话会越来越困难,直至完全丧失语言能力;患者通常因并发肺炎或窒息而死亡。不过,患者的思维能力包括记忆能力不受影响。医生告诉霍金他最多只能活两年。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失望和沮丧后,霍金又开始了他的宇宙学研究。霍金后来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霍金1988年出版的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畅销书。霍金被确诊患病已三十多年,但他仍孜孜于宇宙起源的理论研究,仍在为大统一理论而耕耘不已。霍金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也是牛顿爵士曾担任过的职位。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在讲演的开头,作者就指出,预言将来是非常困难的,预言宇宙的将来尤其困难。虽然如此,科学家对此仍然满怀信心。

  课文第2段,作者却话题一转,考察起预言的历史。提及预言,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古代的巫术。女巫用"毒药或火山溢出的气体"把自己"弄得精神恍惚",不过是为了增加一点儿神秘色彩,"而真正的技巧在于解释"。近代宗教预言也是这样,不断用新的解释来掩饰预言的失败,如"首先要数出获救者名单"等。那么,科学家的预言是不是也像古代的预言家一样是一时的"骗术"呢?作者指出,"科学预言也许并不比那些巫师或预言家的更可靠些",比如对天气预报、对"极端条件下物体的精确的定律",以及对大脑的工作机制等,都还缺乏准确的判断。但是,"宇宙在非常大的尺度下的未来",还是可以预言的.。

  宇宙中的局部运动也许会出现混沌状态,但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可以预测的。宇宙正在高速膨胀,其他星系正在飞速离我们远去。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证明了宇宙的膨胀大体上"是平滑的而非混沌的",因为如果宇宙的膨胀率和平均密度不均匀,来自宇宙各个方向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温度就不会如此一致。"这表明,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从目前的情况看,宇宙中星系之间的距离在增大,但是星系之间的引力吸引有可能降低膨胀率。"如果宇宙的密度大于某个临界值,引力吸引将最终使膨胀停止并使宇宙开始重新收缩。宇宙就会坍缩到一个大挤压。""大挤压"和"大爆炸"前的状态相似,"具有无限密度"","物理定律在这种状态下失效"。

  这样,预言宇宙的未来,"关键问题在于:平均密度是多少?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

语文教案 篇2

  目标:

  1、结合课文学习理解词语:酸涩、慷慨陈词、屈辱等。

  2、理解“教室里自然爆发出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3、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重点:了解刘老师是一位温柔善教,热爱学生的好老师,体会浓浓的师生情。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多媒体课件

  时间:一课时

  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一段话,指名读。

  2、师:这段话中的“苏老师”指的是我国著名作家:苏叔阳。他曾经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北京中医学院。这是他的一位学生回忆苏老师为他们授课时的风采。苏老师上的“党史”课之所以吸引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与他的老师——教历史课的刘老师分不开的。

  3、揭示课题,板书

  二、学习第一节

  1、课文开头告诉我们什么?自由读,交流

  2、针对这一节,提问

  三、学习2-5节

  1、作者从小到大,有很多老师教过他,在他看来,刘老师的教学有些什么特点呢?

  默读第5节,思考,交流。(学生答得好,答得不好)

  板书:动作、神态、语言;与众不同

  指导朗读

  2、过渡:刘老师教的是历史课,在很多人的眼中,历史是比较枯燥的`。刘老师上的历史课吸引作者的有哪些?

  从第四节中找到相关语句,理解“慷慨陈词”、“哽咽”等词义。

  后来,作者能考入大学历史系,包括他自己在给学生们讲“党史”吸引学生,这都是与刘老师有很大的关系。

  板书:吸引人

  3、全文从头到尾都是在写刘老师,其中第2、3节是从人物的外貌、一个动作具体展开描写的。

  与同桌一起找找相关语句,读一读,说说从中能看出什么?

  板书:忠厚,幽默,敬业

  4、课文不但写了刘老师,还写了“我们”

  出示句子,齐读,分析

  文中对于“我们”的侧面描写,是为了说明什么?

  板书:尊敬

  5、刚才我们从四个方面对刘老师进行了分析,你对那个内容印象最深呢?找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四、学习第6节

  1、正因为刘老师是这样一位好老师,所以作者在几十年后还会——(深深地、深深地思念着)

  2、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但包含着学生对老师的崇高的敬意和无尽的思念。同时又与简洁的开头相呼应。

  过渡:的确,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离不开师长的引导,就象花儿离不开园丁的栽培一样。一位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文中的刘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好老师。

  五、读写结合

  刚才我们抓住四个方面对刘老师进行了分析,接下来请同学们模仿这种方法,对某个人物进行描写。(根据时间,也可抓住一方面描写)

  (参考内容:xx老师教我们课。奶奶是位慈祥的老人。┄┄)

  板书:

  35、我的老师

  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忠厚、幽默、敬业与众不同尊敬吸引人

语文教案 篇3

  《门上的画》

  故事:门上的画(小班语言)

  设计意图:

  对于刚入园一个多月的幼儿,我从他们最感兴趣的小动物入手,选择了故事《门上的画》作为教学内容。。

  3、培养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

  准备:

  小鸡头饰。小白兔、小猫、小狗图片。三扇可以开的门,门上分别画有鱼、萝卜、肉骨头。欢快的音乐磁带。

  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

  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起快乐地游玩。

  二、创设情境,理解故事:

  师:今天我要去小狗家做客,可我不知道小狗的家在哪里,你们愿意和我一块儿去找小狗的家吗?

  (在音乐的伴奏下,和幼儿一起开着汽车去找小狗家)

  (1)来到了门上画着鱼的家门口。

  这扇门上画了什么?这是小狗的家吗?

  (敲门)(出示门后的小猫)

  引导小朋友和小猫有礼貌地打招呼。

  小猫为什么要在门上画上小鱼呢?

  (2)开汽车再去找,来到了画有萝卜的家门口。

语文教案 篇4

  【重点、难点】

  1、重点:

  积累部分实词、虚词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2、难点:

  ⑴ 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⑵ 墨子的反侵略主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墨子及《墨子》

  ⑵ 了解部分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⑶ 了解孟子的反侵略主张

  2、能力目标:

  ⑴ 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的能力

  ⑵ 学习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语言气势,增强说服力的说理方式

  3、情感目标:

  ⑴ 揣摩人物语气,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⑵ 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墨子及《墨子》。

  2、积累文言知识。

  3、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语气,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学生交流了解的有关墨子的'生平,思想。(完成目标一)

  (方法:学生课前搜集,课堂交流,教师归纳。)

  3、初读课文,整知文意:

  ⑴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扫清语言障碍。

  ⑵ 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读准语气,揣摩语意。

  ⑶ 学生再自由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此环节,初步完成目标2和3,可采用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来理解词语,解决文意,学生四人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细读课文,揣摩人物讨论的语气、语意。

  ⑴ 教师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力求读出人物的语气;

  ⑵ 教师指导学生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语意;

  课件展示:文中有关墨子、公输盘的对话

  (此环节完成目标3,采用的方法是:学生自行默读课文,结合课件演示的内容,揣摩,交流对话的语气,语意,教师巡视释疑解惑;)

  ⑶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力求读准人物对话的语气,教师予以纠正;

  ⑷ 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课件展示:出示内容“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通假字”“疑问、反问句式的翻译”“特殊句式”

  (此环节完成目标2、3,采用的方法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运用已掌握的文言知识解决问题,对于解决问题最多的小组给予表扬;也可印发资料,课堂测试。)

  5、研读课文,理清结构:

  课件展示:

  ⑴ 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表现的是谁?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⑵ 请抓住一个“见”字,讨论全文由几部分组成。

  (方法: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导点拔。)

  6、品读课文,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⑴ 研读课文,探究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的原因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2段。

  ⑵ 课件展示:a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态度。

  ⑶ 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意图是什么?

  ⑷ 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词,怎样批驳了他的“义”?

  ⑸ “公输盘服”试推想公输盘此时真的服了吗?他取消攻的计划了吗?

  ⑹ 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

  方法:分小组交流、探究,组长做好探究记录,推选代表全班交流发言。

  7、引导学生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课件展示:结合上面几个问题的思考,请你谈谈墨子在第一回合中是怎样让公输盘理屈词穷的?

  (此环节完成目标3,采用的方法是学生结合对以上五个问题的思考,品味,交流墨子劝说的艺术,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8、课时小结。

  9、反馈训练。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

  3、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4、人生有坦途,更有坎坷,培养学生在不同的 人生境遇中的良好心态。

  重点难点:

  重点: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难点: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教学方法:文献法 自读法 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第一封信的开始,傅雷首先宽慰儿子: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而且,孩子向父母诉苦,在家信中发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接着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那么,应该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其次,“慢慢”“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从而越来越坚强。对于感情的创作,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第二封信,起因于傅聪在音乐会上的历功演出。孩子的成功总是父母最大的幸福与骄傲,但傅雷与其他父母不同的是,他的幸福与激动还来自于艺术的成功、祖国的光荣。“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作为父亲的傅雷,毫不矜持地对儿子表达了他异常激动的心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若是一般的父母,也许仅止于此了,而傅雷的伟大,就在于他借助儿子的成功之机,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他首先赞许儿子:“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而这,正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如果说,上一封信是要儿子在消沉时保持坚强,那么,这里所说的成功时“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更是坚强的表现。只有做到了坚强,才能永远不怕孤独。傅雷对“坚强”含义的理解,浸透了人生的感悟,十分耐人寻味。“坚强”的最高境界,乃是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因为“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这可以说已经是人生至境了!

  接下来,傅雷奔放的思绪又从艺术飞到了中国的“黎明”。他从傅聪如流水般的演奏风格中,想到了克里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的“复旦”,想到了滔滔不竭的中华文明。他激励儿子,被这般伟大的文明之河哺育过的艺术家,“应该有气冲斗牛的`表现才对”,洋溢着对新中国的热情,对中华文化的信心。

  书信最后,傅雷再次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第一封信里,他曾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这一次,他又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从而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让“完美”的地平线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前进。

  (二)问题研究

  1。 对于“坚强”,应怎样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傅雷对儿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可见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见第二封信),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见第一封信)。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两方面合起来,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就是宠辱不惊,得失泰然。第一封信里所讲的“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第二封信所说的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也都是这个道理。

  但“坚强”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还在于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2。 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傅雷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则说过,孤独、寂莫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对孤独的理解,与之和而不同。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感精神的孤独!周国平说“孤独产生于爱”,傅雷说“爱让赤子不孤独”,实在是异曲同工。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艺术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这里企及了。

  3。 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常以克里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那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新课标 第 一网

  (三)关于练习

  1。 此题目的是要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含义。第一封信里,傅雷希望儿子能够正确地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保持心灵的平衡;进而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理,正视现实,吸取前车之鉴。第二封信,希望儿子在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仍然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2。 此题目的是要体会傅雷与傅聪的父子深情,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这一问题。有些方面可以从《傅雷家书》的其他篇章中寻找例子。

  “朋友”的意义,首先在于感情上、精神上的互相理解与慰藉。当傅聪情绪消沉时,可以毫无顾虑地向父亲倾诉,而父亲并没有高高在上、横加训斥,或者说些教条式的训诫。相反,他能够充分理解儿子的痛苦,首先尽力地安慰他,让儿子觉得温暖、放心;然娓娓而谈,以十分平等的口气给他提出一些人生的忠告。朋友的境界,还在于志同道合,互为知音。傅雷与傅聪对音乐艺术有许多共同的感受可以交流,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这也是“父子如朋友”的体现。

  附:书信格式的要求

  信封

  左上方填写邮编及收信人地址;信封中间居中写收信人姓名,加上称呼。它可以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也可以是邮递员对收信人的称呼。后者为王力先生的观点,实际上邮递员只认为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收信人后面没有称呼是不礼貌的,属于格式上的错误。信封右下方为寄信人地址及邮编。

  正文

  1。 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2。 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3。 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4。 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5。 具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再下一行写日期。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行书写未尽事宜。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石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南京又被称作石城?

  师:石城的石一针见血的点出了南京以石而闻名。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大声读课题!

   师: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解决初级疑问。

  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有些问题很快就能明白了。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师:你们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引入研究课题,生成高层次阅读期待。

  师:有些问题同学们明白了,有些问题同学还未彻底的了解。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这甲天下的济南的泉,到底有什么绝妙之处,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师:这个问题不忙解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书多读几遍,不光老师的问题能解决,你们心中的小问号也能解开。

  3.多种形式练读。

  出示自读要求:

  (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小组检查:

  由每组的2号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拿出铅笔,在二号同学读错的词句后做上记号。课文读完后,指出他的错误读音,并帮助他纠正。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词和词组:

  晶莹剔透秋雨潇潇虎啸狮吼趵突泉拎到悬崖洞穴水声喧腾昼夜不息水藻清清楚楚

  济南大约一亩见方忽()忽()组成占()比吊桶还粗三堆白雪

  师:咱们的2号看看上面有没有你刚才读错的生词。现在,请你领着同学再读一读你刚才读错的那个词。

  (重点指导读准:剔趵拎穴昼藻济)

  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

  5.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师:联系课文,你能不能从上面某个词中发现济南泉水的一些特点?也许从这里我们能找到济南泉水甲天下的原因。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不理解的词,。

  指名回答。

  6.齐读课文,试着把这些特点读出来。

  7.同学们,我们读几遍了,背一背!背不出?不要紧,看书,记得几句背几句。

  第二课时

  一.小组学习,讨论研究课题。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师:济南有泉城的美誉。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比如,大明湖就是由众多泉水会聚而成。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那么,济南的泉到底有何绝妙之处,让他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2.学习策略提示

  (1)古人说:开卷有益。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没过于读书了。请你边读边画下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2)再读读你画下的语句,想想从中可以发现济南泉水的那些绝妙之处。

  (3)想到了?不会说?没关系,按老师的提示慢慢说: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在于:第一第二

  (4)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吗?到小组中去,听听别人的观点,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想一想,再你们刚才讨论的过程中,那一条最能突显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

  二.浅处掘深,提升阅读水平

  1.关于七十二泉,要告诉学生,(怎么下达?)(或者在学生汇报时渗透下去)

  2.师:同学们刚才都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也来谈谈自己的观点。当然我们的观点实在没有谁好谁坏。

  师:我认为,济南泉水最绝妙的地方可以归结为八个字:数量众多、各具特色。因为济南有七十二泉,济南泉水实际数远不只这些,历代济南七十二泉,和七十二行,七十二变一样,是泛指数量多的意思。事实上,据说济南的泉至少超过一百一十个,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风采。珍珠泉,平地涌泉,形如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古人曾以百尺珠帘水面铺的诗句赞美珍珠泉。趵突泉,泉水清澈,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水花四溅,喷射数尺,壮如白雪三堆。真是平地喷出三尺雪。最能反映这个特点的还得看第一小节。

  (1)精讲第一自然节,体会的特点

  指名读。找找那一句能反映济南的泉各具特色。

  出示: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

  指导朗读,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

  三.总结。

  四.名篇指径,课内向课外延伸。

  出示老舍名作:《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

  每小组发一份材料,由组长读,其他同学仔细听。

语文教案 篇7

  设计说明:

  童话,是一种特别适合儿童的文学体裁,童话故事也是学生特别爱听的。根据童话故事情节性强的特点,本课的教学坚持“以听激情,以读促悟,以思学测,以讲内化”的原则,让学生将“听”“读”“讲”“想”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在听听、读读、品品、猜猜中想象故事的情节,体会老屋的善良与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懂得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的人生道理。在阅读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童话的特点,初步掌握预测故事情节的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重点词句的课件。2.一个短小的童话故事。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要求读三遍,画出生字词语,想一想:故事主要讲了什么?2.通过查字典理解文中不明白的词语。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猜想,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引发学生回忆: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读故事吗?老师这儿有一些童话故事的插图,你们能看着图说出这个故事的名称吗?

  2.总结鼓励:同学们的故事可真多!大家都是爱阅读的好孩子。图画和故事的内容息息相关,阅读故事时,别忘了观察故事中的插图。

  3.引导猜想:老师这儿还有一幅插图,你们来猜猜讲的是什么故事。

  4.今天,我们就来读这个童话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5.揭示课题。

  (1)(学生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多音字“倒”。

  (2)读了课题,你们的头脑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老屋活了多少年了?为什么它总也倒不了?)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运用看图猜故事名称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阅读过的童话故事。图片与游戏情境的创设,很容易将学生带入童话的意境,能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图猜想故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阅读童话故事的乐趣。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二、初步阅读,扫除障碍

  1.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要求:

  (1)请同学自由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准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思考:老屋活了多少年了?为什么它总也倒不了?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检查词语的朗读情况。

  教师重点指导:平舌音——凑

  三拼音——墙、漂、撞、喵

  翘舌音——准、蜘、蛛、撞、晒

  特殊音节——偶、尔

  (2)指导记忆生字。

  ①请学生找出生字词中的一对反义词。(饿、饱)

  ②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两个字都是食字旁?(有食物吃就能饱,没食物吃就饿肚子。)

  ③请学生找出表示动物叫声的词,想一想,为什么都是口字旁?(喵、叽;离不开嘴巴。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

  ④找出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请学生猜读。(吱吱呀呀。)

  ⑤教师重点指导:“壁”上面是“辟”,下面是“土”;“暴”可以用“日共水”来记忆,但要提示学生下部不是“水”。

  3.四人小组合作朗读:每人轮流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读后互相评价,还可以提出改进的意见。

  4.集体交流,夸夸组内读得正确、通顺的同学,说说朗读时有难度的字词。

  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指出“不读通课文不开讲”,课文读通读顺,才便于学生理解内涵,体会感情。在四人小组内轮流朗读,互相评价、指导,让每个学生进行朗读实践,保证了每个孩子的学习权,也能更好地发挥同伴学习的效能。《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中年级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课上通过归类识字,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同时放手让学生自学、合作探究识记生字词,既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整体感知,认识老屋

  1.默读课文,说一说,老屋活了多少年?为什么它总也倒不了?

  2.组织学生交流:老屋活了多少年?(一百多年了。)

  3.读第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老屋的句子,圈画出表现老屋老的词语。

  4.交流,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已经、黑窟窿、破了洞、很久很久”等词语体会老屋的老、破旧。

  5.练习朗读,读出老屋的年纪大、破旧。

  6.继续提问: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联系课文内容回答:每次要倒的时候,都会有人打断它。)

  7.引导整体感知全文:都有哪些人打断了它?你能不能用上这段话来说一说?

  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正准备倒下去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断了它,请它____________,最后,老屋____________。

  8.小结方法,指导阅读:同学们真厉害,把一个长长的童话故事读成了一段话。以后,我们在读故事的时候也可以像刚才一样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想一想故事的内容。

  9.设置悬念,引发思考:你们在读故事的时候,有没有猜到后面会发生什么?有没有猜到这样的结局呢?再次默读课文,在你猜对的地方做上记号。

  10.把你猜到的内容和同桌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学会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猜读故事情节是阅读童话的主要方法,让学生在默读中学会自主思考,把自己的阅读收获与同桌分享,激发他们再次阅读的兴趣,也为下节课的教学做铺垫。

  四、书写生字,布置作业

  1.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故事内容,还学会了把长故事变成一段话的方法。

  2.指导书写生字。

  (1)请学生观察课后生字表,说一说,怎样写好生字?(课文生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引导学生发现书写规律。)

  (2)教师重点指导:“备”“壁”是上下结构的字,均要做到上宽下扁,“田”“土”的竖变短,就能做到扁了。“暴”的三部分要紧凑,中间的撇捺要舒展,把下部变形的“水”包住。

  3.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练写生字,抄写词语。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书写提出如下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在学生书写之前,让学生观察字帖,交流写好字的方法,帮助学生写好字,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指导时,引导学生归类书写,掌握相同结构的字书写的一般规律,便于学生写好一类字,提高学生写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激发兴趣

  1.出示课文词语,开火车朗读。齐读。

  2.引导学生回忆故事的大概内容。

  3.明确本课学习目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读读故事,学习讲故事。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是为了唤醒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主要是遵循课堂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利于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在学生已经了解故事大概内容的基础上,设置新的学习目标,能给予学生更高的学习挑战,也能激发他们再次阅读的兴趣。

  二、听讲故事,学习预测

  (一)听讲第一、二部分,学习根据插图预测。

  1.教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第1~3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第一次读的时候,觉得老屋会不会答应?(“会”与“不会”应该都有,教师相机评价:这样猜想都有道理。)

  2.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插图:课文中的插图其实有时候也可以帮助我们阅读。请大家仔细观察第一幅插图,特别关注老屋的神情。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屋?它会不会答应呢?(慈祥、和善的老屋,它应该会答应。)

  3.出示第4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说说结果。(老屋答应了)相机指导学生做动作理解“凑”。

  4.教师小结方法:看来根据文中的.插图进行猜想,是阅读童话故事的一个好办法。

  5.请同桌两人分角色读读故事的第一部分。读之前讨论:老屋、小猫的话分别应该怎样读?(老屋和气,温和;小猫请求,真诚地感谢。)

  6.指名展示,教师评价。

  7.请学生练习讲讲故事的第一、二部分。

  (二)听讲第三部分,学习联系生活预测。

  1.教师继续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第5~8自然段,引发猜想:第一次读到这儿的时候,你觉得老屋会不会答应老母鸡的请求?为什么?

  预设两种答案,引导学生说出每种答案的依据:会答应,因为插图中告诉我们老屋很慈祥,应该是个好人;不会答应,因为这是第二次了,而且要站二十一天。一般人可能会不耐烦。

  2.围绕学生讲到的第二种情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比如,你在写作业时,同学过来问你借铅笔,你会怎么办?过了一会儿,他又来借橡皮,你会怎么想?又过了一会儿,他来问你借尺子,你又会怎么想?(一次又一次地被别人打扰,一般的人都会不耐烦,这样猜想也很有道理。)

  3.方法小结:读故事时,可以借助插图预测后面的故事情节,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预测。

  4.请同学读后面的故事情节,老屋到底有没有答应呢?(答应了。)

  5.小结:我们的预测可能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当你发现,故事的内容和你的预测不一样时,你心里产生了怎样的想法?(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思考:老屋很了不起,一次次地帮助别人;这个故事很有趣,接下来会不会有更好玩的事情发生?)

  6.请男女生分角色朗读故事的第三部分。

  7.师生合作讲讲故事的第三部分。

  (三)听讲第四部分,学习联系上下文预测。

  1.承接上部分,教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第10自然段,引发猜想:听到这儿,你产生了什么想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一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了,因为上面的故事中,老屋两次说了相同的话,就一定会有第三次。)

  2.小结:预测故事,一定要学会联系上下文。

  3.请学生用这个方法预测:小蜘蛛来请老屋帮忙,老屋会答应吗?为什么?

  预设:(1)老屋会答应。因为老屋答应了小猫,多站了一天,答应了老母鸡,多站了二十一天,它是个乐于助人的好人,一定还会答应帮助别人的。

  (2)老屋可能不答应,因为它实在太累了。

  4.故事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请同学朗读第12自然段。

  5.引导学生思考:在读这部分的过程中,有没有其他的猜想?是读到哪儿产生的?

  6.练习朗读第四部分。

  (四)听讲最后一部分,懂得道理。

  1.学生交流:在读了第13自然段后,预测会有其他的小动物出来请老屋帮忙,因为相同的故事情节出现了三次。(相机理解“偶尔”)

  如:小蜘蛛会把抓到的虫子给老屋吃。因为老屋帮助了它,它要回报老屋。

  2.教师讲述最后一节,老师来预测:老屋估计不会倒了。你觉得老师这样预测有没有道理?为什么?(有,文中说故事一直没讲完。或许小蜘蛛讲完故事后,又会有新的小动物要请老屋帮忙,老屋又是那么善良,一定会继续帮忙的。)

  3.小结:预测故事还要学会抓住关键词语。

  4.引发深度思考:你喜欢老屋吗?为什么?你觉得老屋这样生活幸福吗?为什么?(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教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在关键处戛然而止,鼓励学生预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点拨引导,逐步掌握预测的方法:看插图、联系生活或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充分给学生预测的自由,在不断产生预测冲突的过程中引发思考与期待,使学生自始至终沉醉于故事阅读的愉快情境中。

  三、总结方法,练习表演

  1.分四人小组演一演这个有趣的故事。

  2.小结:阅读童话故事,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预测的好办法?(观察插图,联系生活或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

  设计意图:李振涛老师说过: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转化。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需要通过学生的实践与运用,通过表演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在讲、听、做的过程中熟记故事,积累语言,丰富情感,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梳理预测的方法,利于总结提升,提高学生对童话故事的阅读能力。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阅读下发的小童话故事,试着预测。

  2.把你的预测与同桌分享。

  3.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隔壁家的小朋友听。

  (2)找其他的童话故事读,试着预测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一节课教学的结束应该是一个新的起点。让学生把故事讲给父母或邻居听,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达到了阅读分享的效果。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预测方法阅读其他的故事,让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学会学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识字》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