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询问年的体裁特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于城中同步,希望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3、学习本文大量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延伸导入
1、学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你感受了什么?
2、揭示课题,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一日》,确实感受一下。
二、阅读感悟
1、了解新闻的.体裁结构。
2、默读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A、认真阅读课文;
B、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中国一日”?
C、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记号。
D、读完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3、交流阅读提示B。(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
4、小组选择一个内容,以画图表的方式把具体的数字呈现出来。提供学习资料:瑞典人口总数880万,芬兰人口总数524900,挪威人口总数462万。澳大利亚人口总数1900多万。
5、各小组把列好的表格展示并解说。
6、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板书:改革开放)
7、拓展: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安枕无忧了呢?出示网上调查资料
20xx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1. 卢森堡43,940
2. 挪威43,350 5. 香港36,800
3. 瑞士39,880 6. 日本34,510 8. 加拿大31,300
4. 美国37,610 7. 丹麦33,750 9. 冰岛30,810 98. 中国1,700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我的影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影子是光学现象,文章围绕形和影子、光源和影子,动作和影子几方面写我观察到的现象,我的想象以及我的感觉,一个活泼、好奇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设计思路】
1、谜语导课,引起兴趣。
2、趣学教材,小组交流、讨论、实验、相互合作,得出答案。
3、户外观察,进行实践、创新。
4、课后扩展,满足好奇心。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基本脱离了幼儿时期的幼稚,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对什么事情都想弄个明白,课间休息时,常常有学生兴冲冲地跑到我跟前问长问短,问东问西。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影子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影子的变化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认读本课10个二类字,会口头组词、扩词;能写好本课的7个生字。
3、能仿照课文中的几种例句造句,如会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认读10个二类字;写好7个生字,会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学习难点】
理解影子的形成以及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习准备】
1、手电、实物。
2、观察阳光下自己的影子。
【学习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猜谜语:一只小黑狗,沉默不开口。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运用学过的办法认出生字(看上下文猜字、看拼音、查检字表、问别人、)
2、请生尝试读课文。
3、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字音。
4、分析句子的语气,再尝试读课文。
5、全班齐读,自我评价。
三、合作识字
1、小组交流二类字,相互帮助。
2、小老师领读词组。
四、学文解趣,点燃火花
1、随机学习课文一、二、三自然段。
(1)丁丁说自己的影子很有趣,你认为呢?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影子有趣?
学生读课文,说说自己读到的内容,全班交流。
(2)这是丁丁在哪里照出来的'影子?
(3)你们还知道在哪里有影子?
2、学习第四自然段,探究影子的变化。
(1) 齐读第四自然段。
(2) 质疑: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
学生进行实验、讨论、交流。(手电、实物、照照影子)
(3)汇报
抓住两点:
A、要有影子,必须要有光和形。
B、影子的变化是因为光源或者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五、户外活动,实践强化
在操场的阳光下做上几个动作,边做边观察自己的影子的变化,是不是和丁丁说的一样有趣?
六、课外延伸,自主探索
回家或上学的路上、课间十分钟、夜间注意观察自己或物体的影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什么是学问?
2、学与问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请五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节
自由读第一节,完成填空。
2、学习第二节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节,思考:
(1)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那些词句反映哥白尼好奇、好问?理解:希奇古怪
(3)指导朗读
(4)小结: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
3、学习第四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一节,完成习题。
(2)小结:课文列举沈括小时侯的故事,是为了证明什么呢?
4、学习第三节
自由朗读第三节,说说读了这一节,你有什么收获。讨论:
(1)我们所面临的是个怎样的世界?理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2)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理解:能者为师
四、课堂小结
1、分发“金钥匙”。(有关问的名言)
2、学习教育家陶行知写的.关于好问的两首小诗。
五、学习生字
1、同桌互相揣摩,学习生字。
2、师生交流,学习生字。
3、描红、反馈。
以上教学设计是我镇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的教学设计。
教后思考:
这是一篇议论文,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本节课中,教学第四节和写字时,我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来完成作业;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互相交流识字方法与写字注意点,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在第三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质疑,使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学习乐趣。
总之,在这一节课中,我努力创造一种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互相启发,发挥了合力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都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4、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学重点
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质疑研讨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课时
一、介绍海伦凯勒,引起阅读兴趣,导入新课
结合课下注释,了解海伦凯勒,设问:是什么原因让她成为有如此杰出成就的伟人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板书文题、作者)
二、朗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分读课文,余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疏解下列词语:企盼迁徙繁衍
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
3、学生自由诵读,理解课文描述的生活世界。体会莎莉文这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及她高超的教育艺术。带着下列问题,从文中筛选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
(1)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研讨课后练习三
(2)莎莉文走进海伦的生活后,她的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
(3)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来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个“再塑生命”奇迹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提示:
(1)教师提供旁证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如莎莉文在和人通信中提到她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们经常在旷野中进行活动。什么词需要用就教什么词。当某一行动需要用上某一词的时候教给她,她很少会忘记。当某一行动需要用某一短语或句子去叙述的时候,她学这个短语或句子就像学一个单词那么容易。显然地,当孩子们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间走动时学习语言成效特别快。他们学会了词语,同时也学到了知识。一进教室、他们就刁;再是戏剧主角,他们呆坐着看老师动嘴讲这讲那。这不能引起他们的求知。消极被动不能刺激起兴趣和精力。孩子们都热心学习他们想知道的东西,而对你要他们知道的东西则不感兴趣。”莎莉文正是用这种方法教给了海伦与世界沟通的技巧。
(2)莎莉文启开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拥有了求知的美妙的感受。莎莉文老师引导海伦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她还引导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领悟到抽象的概念”。是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的生命。
(3)课文开头写道:“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联系文题,这句话的含意也就是说,莎莉文老师到来的这一天?是“我”生命的重新开始,甚至作者把莎莉文称之为再塑生命的人。在作者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她到来时作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感受:“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课文更多地还是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言行,来表达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倾诉了她对生活的礼赞。其中假定自己获得视力后第一天凝视莎莉文的情节就充分表现了她的感念和尊敬。文中说:啊,如果我有三天视力的话,我该看些什么东西呢?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当我还在孩稚时、她就来到我家,是她给我打开了外部世界。我不仅要看她的脸部的轮廓,为了将她牢牢地放进我的记忆,还要仔细研究那张脸,并从中找出同情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的形迹,她就是靠温柔与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任务。我要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她那经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海伦能走出黑暗,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莎莉文老师是光明的引领者,但同时也是海伦自己努力的结果。课文展示了儿时海伦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起步的足迹。请学生通读全文,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
文中的“我”是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海伦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极高的悟性和敏感而丰富的心灵。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事物,更是用心灵体验事物?在求知中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文中在春光中,她热切体察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当掌握了语言的钥匙之后,她运用于生活、寻求进一步的理解,如对“爱”的执著探求。联系全文内容看,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
二、深层研读,体察文意
1、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请学生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
学生品评,积累的语句可能有: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坠人黑暗而沉寂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
(2)“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严厉、暴躁的一面,以“利爪”形象说出。
(3)“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作者在执著痴想后体悟到的“爱”的情感。
2、合作研讨
(1)指名学生感情诵读课文10——12语段,研讨课后练习二。
(2)研讨课后练习一。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参阅《三点一测》)
3、拓展延伸
海伦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土。请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教师提示:
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几代热血青年。几乎全聋的贝多芬扼着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一一《命运交响曲》。失去光明的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到了命运的残酷和抗争的力量。史铁生身残志坚直面人生写有《我与地坛》,成为著名作家。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是莎莉文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爱,确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它升华时,可以奔流不息,可以惊天动地,可以发挥非凡的潜力,可以能人所不能。唱响爱的颂歌,会使人,情思无限,胸怀宽阔。海伦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光明,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再塑后海伦的生命如歌,所延续传承的也是一个涵义丰富的爱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首小诗既充满了款款深情,又蕴藏着浓浓情趣。它文质兼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学生的口味。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识字12个。
2.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美丽河山,并且能够以实际行动爱护她的情感。在当前情况下跟上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在火车上你们都看到过什么?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登上火车,去看一幅流动的画。(板书课题)(生发言)?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把预习中画出的生字读一读,看看都认识了没有。(自由读课文)?
2.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三、自主识字实践
1.请同学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学生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并交流)?
2.(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观察这排字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说哪一个就说哪一个。(观察思考后,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识字方法来记住这些字的。)
(2)这里有两个难字:“梭”“橘”,谁能想出记住它的办法?(出示课件,并谈认识两个字的方法。)?
(3)出示课件,认识“忽”“弄”,前面我们认识的那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注意“弄”字的读音。(指名读)?
3.巩固识字。(游戏法检测)?
看!现在开来了一列火车,满载着我们今天刚刚认识的`生字朋友,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读对了,小火车就会继续前进。(指名读词语)?
四、学习课文
第一小节:
1.创设情境读课文。请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火车就要开了,让我们坐上这列火车,一起去看这幅流动的画,你都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是怎样的?(学生听火车开的声音,然后自由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学生回答所看到的车窗外的景色。)?
2.让我们透过车窗来看看这幅流动的画,(出示课件)你看了这幅流动的画,你觉得怎么样,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看图,想像并回答。)?
3.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读读书中对这一幅流动的画的描写。(自己在小组里练读并指名读)
4.出示对比句子,请学生读,说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学生自由读)?
5.发散思维:火车在不断地前进,它又到了哪里,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想像后回答)
第二小节:(出示课件)?
1.看图谈感受。面对这样一幅幅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做,文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学生谈感受,看图说意思
2.读课文第二小节,思考:你认为这是个怎样的娃娃?为什么??
读句子:“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不要弄脏它!”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你知道不能弄脏它的原因了吗?板书:爱(看课件,指名读、齐读。)
3.看到他如此热爱祖国的美景,妈妈是怎么做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4.国庆节就要到了,你也可能跟随父母坐上火车去外地旅游,你会怎么做呢?(结合实际,自由发言。)
五、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读。
2.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
3.结束语:
今天我们登上火车去看了一幅流动的画,祖国的山山水水这么美,我们都要用我们的行动去热爱她,保护她,只有那样,我们的祖国才会更美丽。
语文教案 篇6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通过阅读来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能够借助网络等平台搜集、处理、交流文本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教学中,抓住重点语段和词句,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创设智慧灵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课文的十个生字,理解“痴迷、纵横、闪烁、鼓鼓囊囊”等词语;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3、利用博客、网络交互功让学生开展创意阅读,延伸课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凭借文本,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
2、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教学策略】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个人体验地生成,通过学法指导,以读促写。
2、通过博客、网络平台等多种交流方式,实现文本、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2、深刻领悟题目的内涵,体会法布尔从小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2、建立主题博客学习网站。
【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课件、视频、主题博客学习网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法布尔——从直观入手,走进文本学习
1、谈话: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大自然的礼物。(课件展示昆虫图片)喜欢这些小家伙吗?有个人也很喜欢小昆虫,可他不是一时的兴趣,而是将这种热爱与痴迷持续了一生,他就是法布尔——科学殿堂里的一位巨人。(板书:科学殿堂)
(设计理念:直观再现生动活泼的昆虫图片,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轻松、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2、小组交流,认识法布尔。
谁来说说你对法布尔的了解?
(学生将课前搜集关于法布尔的资料进行交流。)
3、课件出示法布尔生平简介。
(设计理念:让学生了解法布尔,走近法布尔,激发他们对科学家的崇敬和热爱。)
4、师:让我们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法国,到法布尔的童年去看看吧!板书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学生随师书写课题)
二、互助学习,初读课文 ——通过互助学习,扫清文字障碍
1、同桌互助,对读课文。
要求:字音读准,课文读通,理解重点词语,扫清文字障碍。
2、多媒体课件出示文本,检查学生掌握情况,注意带点字读音。
纵横 闪烁 光泽 责骂 满载而归 鸟栖虫居
中毒 观察 可恶 痴迷 鼓鼓囊囊 兴致勃勃
(设计理念:课件出示文中重点字词,直观帮助学生纠正字音,理解词义,便捷、生动,利于学生掌握、积累生字新词。)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初识文本内容,促进探索新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小时候的法布尔是个怎样的孩子?
2、生默读课文后,交流反馈。
3、课件出示文本: “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理解“着迷”。
4、在课文中还有几个和着迷意思相近的词,你能找出来吗?
教师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5、学生结合“迷”字,理清课文叙述了哪几件事?
(设计理念:阅读是语文教学之本,默读课文,让学生充分阅读,沉浸文本,促使学生深对文本有更深层次的领悟,在感知文本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四、以读促学,感悟痴迷——引导品析文本,进行学法指导
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画出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句子,抓感受深的词语美美读一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师生共读共议。
多媒体课件出示重点语段:
1) “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他们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边跑边呼喊儿子。”
(为了观察昆虫,法布尔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2) “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
(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终于”说明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
3)引导想象,拓展思维:法布尔在找这位“歌唱家”时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4)重点指导读法布尔对妈妈说的话,用表演朗读法来表现法布尔找到纺织娘的欣喜。(师生合作创造性表演读。)
(设计理念:教师积极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激发学生望与热情,在对话中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捕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所呈现的是师、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美丽场景。)
2、归纳学法——读,想,划,评
五、以导促学,探究痴迷——引导答疑导学,形成个人体验
过渡:小法布尔的故事还真不少,这不,爸爸让他去放鸭子他又干什么去了?
1、小组合作学习4,5,6自然段,
多媒体课件出示学习方法:
金钥匙:读——想——划——评
划出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句子,抓重点词语有感情读一读;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书写感受等语文实践活动,体会法布尔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领悟他热爱大自然的情怀。适时加以学法上的指导,实现短时、协作、高效的学习。)
1)、小组合作按照学法:读,想,划,评,找出反映法布尔喜爱昆虫的句子。
2)、学生依照情感体验,读感受深刻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2、教师引导感悟第四段。
1)、根据学生发言,课件出示文本第四自然段,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静听,伴随着悠扬的钢琴曲《童年》,学生在脑海中想象美妙的画面。
2)、师指导:如果是你趴在小溪的岸边,会观察到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交流个人情感体验)
预设学生理解:
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3)、请同学们用心感受一下美丽,神奇的昆虫世界吧!
课件出示小昆虫视频。
(设计理念:视频欣赏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还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自然世界的神奇,让学生走进法布尔迷恋的昆虫世界。)
3、学习第5,6自然段,感悟“痴迷”
过渡:这只把蒲公英当做降落伞的小甲虫多么可爱呀!它不仅吸引了我们,也深深地吸引了法布尔。
1)、学生自读5、6自然段,划出描写小甲虫的句子。
2)、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文本:
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
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读句子,体会法布尔对小甲虫的喜爱之情。
3)、这天,法布尔的衣袋里还装了些什么?
4)、指导朗读,读出法布尔“喜滋滋”的心情。
5、法布尔迷恋着昆虫的世界,可爸爸妈妈是怎样的态度呢?
1)学生读后交流。
2)教师小结: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家人的训斥并没有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把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装满了衣袋。为什么大自然中的一切令他如此痴迷呢?
3)回顾全文,引导学生从文中描写大自然美好和小动物可爱的语句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神奇。
4)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大自然中的美妙的经历,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索大自然的志趣。
(设计理念:点面结合,落实单元教学重点。)
6、感悟最后一段。
A、过渡:强烈的兴趣加上细致地观察,使法布尔最终成了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撰写了一部自然界的生命乐章《昆虫记》,引领人们去探索神奇的昆虫世界。
B、后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一座富有创意的雕像,这座雕像是什么样的?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C、师问:这沉甸甸的口袋里仅仅装的是昆虫吗?
D、回扣文题:课文为什么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
E、课件出示文本:法布尔的衣袋里装满了( ),装满了( ),还装满了( )。
师相机板书:强烈的`兴趣、执着的精神
设计理念:通过对文题的深入理解,提炼文章的中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六、以读促写,升华痴迷——延伸课堂内外,进行知识拓展
1、走进法布尔
A、多媒体课件出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法布尔
B、师配乐范读。
C、师动情小结:作为一位科学家,一位用心去观察、用爱去体会的科学家,法布尔先生的科学研究是充满诗意的,他用诗人的语言描绘这些鲜活的生命,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昆虫记》是最著名的,就让我们静静地去读一读,走进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设计理念:在诗意的环境里阅读诗一样优美的文字,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憧憬。)
2、以读促写。
此刻如果我们正站在法布尔的雕像前,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他说呢?想一想,再写下来,也可以在课后把你的感悟、想法发到主题博客上。(出示博客链接地址)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习得语言工具的同时,感受到人文熏陶,让学生在人文情感的冲击下,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落实语言文字的教学。)
板书设计:
5、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科学的殿堂
痴迷
热爱大自然
【教学总结】
教学本课时,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
成功之处:引导感悟痴迷。
“迷”是这篇课文的灵魂。问文中有“着迷”“迷恋”“痴迷”这三个词,意思差不多,但是程度却越来越深。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理解这三个词,想想能不能调换它们的位置?为什么呢?讨论之后在去学习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课文主要描写了两个典型事例:一是法布尔抓住纺织娘;二是法布尔捉“小甲虫”。对作者重点描写的捉“小甲虫”的情况。我在教学时重点抓住这一自然段,从人物的心情、动作等方面,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程度。其一,引导学生从第四到第九自然段中,找出描写人物心情的词句。你看,捉到了昆虫,“高兴极了”,“满载而归”,“心里喜滋滋的”;被迫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垃圾堆”,眼泪是“刷刷地往下掉”。在法布尔的心中,昆虫的确是“心爱的小宝贝”。其二,应该引导学生抓住相关动词,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如第九自然段中一个“放”字的处理,我采用了词语比较的方法来体会语言文字的情感。一个垃圾只要“扔”或“丢”,这里为何不是“扔”、“丢”,而是“放”呢?这样看来,“放进”一词看似朴实,但用得准确传神,让学生体会其用得精妙恰当。其三,还应当引导学生体会法布尔父母的'责骂。在一般情况下,就一般孩子而言,父母不允许捉昆虫,孩子便自动放弃了,而法布尔在如此情况下,仍然“兴致勃勃地挑拣”,“躲起来偷偷地玩”,其痴迷程度便显而易见了。这时候,再将“着迷”“迷恋”“痴迷”这三个词提出来比较,学生就更能体会正是因为法布尔对昆虫的这种痴迷与执着才会有今天的成就的。
不足之处:
课上由于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所欠缺,回答问题比较琐碎,浪费的时间也比较多,感悟的不够深入。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请你再来读一读课题,思考一下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为题目哪?
换一个题目,例如,爱昆虫的法布尔,法布尔的故事,可不可以?学生的回答还是比较精彩的:如,生动形象地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他时时刻刻都在钻研着昆虫。
这个时候我想趁热大跌,便问:法布尔高高鼓起的衣袋里不仅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还塞满了 。 没想到学生的回答千奇百怪:还有虫子、贝壳、树叶等等。这是我没有预设到的,也不知道该如何来应付,直接将答案引出来了:是啊,多少迷恋,多少眼泪,多少梦想,多少执着!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有更多预设。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识字》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