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例7及“试一试”,第60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实际问题中求两数相差多少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要用减法计算,初步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特点,感受数学抽象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适时进行环保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这类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蓝花、红花教具,每生一份图形学具,
学情分析:
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解决这类问题,以往比较多几个都是从图上看出来的。因此教学时,充分利用了学生在第一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初步认识的'“同样多”,“谁多谁少”的概念,在摆学具的过程中感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过程和方法。
一、课前谈话:
1、引出“比一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来听我们上数学课,你们有信心向他们展示你在课堂上最精彩的表现吗?(有)那我们今天就来比一比谁听课最认真、发言最积极,语言最完整。
2、举例生活中的比一比
师: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可以进行比较,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看来,生活中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还真不少。
3、熊大熊二比高矮。
师:(出示课件)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两个小明星。看,它们在比什么?(比高矮)
师:熊大说,我比你高。小朋友们,你们同意它的观点吗?(不同意)
师:为什么?(请学生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师:怎样比才公平?(站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总结:比高矮,必须站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比才公平。看来,比较物体要讲究规则和方法!
4、引出“比”。
今天我们就在数学课中继续比一比。(板书“比”)
二、新授
1、看图找信息。
师:同学们帮助熊大和熊二比出了高矮,很棒!不过他们俩还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帮忙(出示两篮花)你能帮熊大、熊二比出这两蓝花谁多谁少吗?
师:你打算怎么比?
生1:数一数
生2:摆一摆
(2)动手操作前思考:
①师:怎样摆,可以让我们不仅能比出他们谁多谁少,还能比出具体的差距?
②请生说方法,并黑板演示。摆好后,集体数一数花的朵数。
(课件点击朵数:红花13朵,蓝花8朵)
③师小结:这种摆法叫做“一一对应”。它可以让我们一眼就看出红花比蓝花多,多几朵?可以怎么说?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回答)
根据图集体练说:红花比蓝花多5朵,还可以说蓝花比红花少5朵,红花和蓝花相差5朵。
④引导分析:
师:红花比蓝花多的5朵在哪?你能圈一圈吗?(请一生圈)
师:轻轻一圈,这13朵红花(相机板书:13朵)被分成了几部分?哪两部分?
师引导说:一部分是和8朵蓝花(相机板书括线)同样多的部分(贴纸),另一部分是红花比蓝花多出的部分(贴纸)。
你会像老师这样边指边说吗?找几名学生上台边指边说。
师小结:其实,我们是以8朵蓝花为标准,把红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和蓝花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蓝花多的部分。
⑤师:现在我们根据红花13朵,蓝花8朵这两条信息,你能列式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生答师板书:13—8=5(朵)
师提问算式意义:13表示什么意思?从13朵红花里减去的是哪8朵?5表示什么意思?
生解释后师小结:这道算式的意思是:从13朵红花里减去和蓝花同样多的8朵,就得到红花比蓝花多的5朵了。由于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所以要用减法。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1)师:孩子们,刚才只是个别小朋友动手摆一摆,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下面得先听清活动要求,比一比谁听得最仔细!
点击课件出示要求: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摆一摆:各自从学具盒中轻轻取出所有图形,同桌两人合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把两种图形摆一摆。
比一比:同桌两人比一比两种图形谁多谁少。
说一说: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谁和谁相差几个?
算一算:口头列式计算两种图形相差几个
(2)请两组学生上黑板反馈。
师:你摆的是什么图形?摆了多少个?带大家数一数。(相机板书朵数)
再请问这位同学,你摆的什么图形?有多少个?带大家数一数。用一句话说说两种图形的多少关系。还能怎么说?可以怎样列式?
3、补充课题: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比多少(板书:多少)
三、练习巩固。
1、水果问题。
果园里,熊大和熊二种的水果成熟了。
(1)看,他俩摘了什么水果来?
(2)猜一猜苹果和西瓜谁多谁少?
(3)为什么猜苹果比西瓜多?
(4)小朋友们真聪明,的确,熊大摘了42个苹果。熊二摘了10个西瓜。(点击课件出示相关数据)
(5)要知道苹果比西瓜多几个可以怎样列式?(课件出示问题)(生口头列式,师板书)
(7)算式中的42表示什么?10表示什么?从42个苹果里去掉和西瓜同样多的10个,就剩下比西瓜多出的32个。有了算式之后,遇到数量多的问题,我们就不用再一一摆出来了,这就方便多了。
2、跳绳问题。
(1)熊大熊二吃完水果,他们决定要运动运动来消化一下。于是,他们来到了运动场,看看,他们在干嘛?(跳绳)他们在说什么?
(2)根据图中给的信息,你能提一个和今天所学知识有关的问题吗?
(3)①一学生提问:“熊大比熊二多跳了多少下?”
师:谁来用算式解答?另一学生列式。
②生继续提问:“熊二比熊大少跳了多少下?”学生列式。
③师:“同学们,通过两个问题的两次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这道算式作用可真大,可以解决不同说法的同一个问题。
3、课间放松:
师:小朋友们,喜欢熊大熊二吗?一起来欣赏”熊出没“的主题曲,会唱的一起唱,放松一下吧!
播放歌曲《熊出没主题曲》
4、光头强伐木问题。
(1)师:在《熊出没》这部动画片中除了有让人印象深刻的熊大和熊二,还有谁呀?(光头强)光头强有一个工作,是什么呀?(伐木)
今天,光头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还给我们带来了两条信息。(出示信息)谁来当小老师读一读。
(2)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1:光头强一共伐了多少棵树?
这个问题谁来解决?12+23=35(棵)
问题2: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伐了多少棵树?(师板书列式:23—12=11(棵))
这道算式还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伐了多少棵树?
(3)同学们,照光头强这样的伐木速度,地球上的绿树将会怎样?
(4)播放保护树木视频。
(5)你打算怎么保护地球上的树木?
引出:种树。
四、拓展:
师:熊大和熊二为了保护咱们的地球,已经率先行动了。看,这是他们种的树。
课件出示:熊大熊二第一天种了45棵树。第二天种了30棵树。
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第二天再种多少棵树就和第一天同样多了?这个问题和今天刚才提的哪个问题的意思是一样的?(课后解答)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经历认识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过程。
2、知道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3、对现实生活中成反比例的量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断和交流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方案: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的两个量成正比例,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每天播种的公顷数一定,播种的总公顷数与播种的天数。
请几名学生发言,重点说出判断理由。
二、探究新知
1、读书问题
师:看来大家已经对成正比例的量不陌生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一种新的比例关系,请看下面亮亮、红红、聪聪和丫丫四人的读书情况。
出示图中文字和表格,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
师:从文字和表格中你都了解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谈到:
他们四人读同一本书,丫丫看的最快,9天就看完了;亮亮看的最慢用了15天。
红红每天看15页,用12天看完了这本书,通过1512=180可以知道这本书的页数是180。
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的基础上可能会说出表中的规律,如果学生直接回答出表中的规律,要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如果没说出表中规律,教师可提出教材中的问题:
师: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会说:
每天看的页数越多,需要的天数就越少。
每天看的页数越少,需要的天数就越多。
师: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相关联的量,那在表中有相关联的量吗?
生:表中有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这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可能会说:
每天看的页数越多,所用的天数就越少;
每天看的页数越少,所用的天数就越多;并且两个量的乘积是180。
师:这里的180是什么?谁能说出这里的关系式?
生:180是这本书的总页数,这本书的页数是不变的。每天看的页数需要的天数=180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即板书:
每天看的页数需要的天数=书的总页数(一定)
师:看书需要的天数是随着每天看书的页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每天看的页数扩大,需要的天数就缩小;反之,每天看的页数缩小,需要的天数就扩大。而且,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师:像这样,每天看的页数与所需天数的积一定(书的页数一定),我们就把这两个相关联的量称为成反比例的量。
2、换零钱问题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成比例的量,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看一个关于换零钱的问题。请大家观察下面这张表格。
让学生独立观察。
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要把10元的人民币换成零钱,换成面值1角的需要100张,换成面值2角的需要50张。
师:那么大家能用口算完成表格吗?
生:都换成面值5角的需要20张;换成面值1元的需要10张;面值5元的需要2张。
师:仔细观察表中数据,你都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换的钱的面值越大,需要的张数就越少;换的面值越小,需要的张数就越多;
表中面值与张数的积是一定的;
师:你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钱的面值张数=10(元)
师:谁能说出数量关系式的意思?
学生可能会说:
表中有两个相关联的量,钱的面值与张数;
这里钱的张数随着钱的面值的变化而变化,钱的面值变大,钱的张数就变小;钱的面值变小,张数就变大,
师:通过刚刚我们对反比例关系的了解,这里的零钱的面值与换的张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汇报。
师:我们刚刚遇到的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相对应的积也一定,就说这两种量成反比例,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反比例关系。
三、试一试
师:下面我们就试着来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先自己想一想。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说的过程中,重点让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师:现在我们大家回过头来想一想,根据我们所说的反比例的意义,要知道两个量成不成反比例,要怎样想?其中关键是看什么?
让学生自己或者和同桌总结归纳一下,指名汇报交流。
总结:判断两个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只要先看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看两重量变化时乘积是不是一定,如果乘积一定,它们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叫反比例关系。
师:我们认识了什么叫做反比例关系,现在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和同学交流一下。
让学生举例并说明理由。
四、练一练
1、师:相信现在大家对反比例并不陌生了,现在请同学们读练一练的第1题,自己读题并判断。
指名回答,说明理由。这里关注学习稍差的学生。
2、师:请大家认真观察第2题表中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重点交流问题(2)。
3、师:请大家认真观察第3题表中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重点交流问题(2)。
4、师:大家知道大齿轮和小齿轮是怎样转的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明白大齿轮与小齿轮转数的关系,因为30:10=3,所以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3圈。
五、课外拓展
师:其实成反比例的量不仅仅用表格可以表示出来,我们也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图来表示。
出示知识窗的表格与方格图,让学生了解成反比例的量可以用方格纸上的图表示。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雪山乐园主题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做整理复习。
3、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整理复习。
教学难点: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应用。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模型。
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物体。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雪山乐园中参观了凉亭和滑雪场,复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加减法。圣诞节到了,你们看,谁来了?(课件)
圣诞老爷爷带来几棵圣诞树(指黑板),等我们把这些树上挂满知识果实以后,老爷爷就会送礼物给我们。想得到礼物吗?
好,让我们和圣诞老爷爷一起走进雪山乐园。(板贴课题:雪山乐园)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天真可爱,为了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以圣诞老人派发礼物来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
二、复习:
(一)图形、位置的复习
1、复习立体图形(课件出示)
(1)师: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
(2)师:仔细观察一下,图中有没有我们学过的图形,在哪?(学生一一说明,教师随机板贴。)
(3)师:你们的桌子上就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小组同学摸一摸、说一说他们的`样子。(学生从学具盒中拿出相应物体摸一摸、说一说,感受物体的特点。教师随机指导。)
(4)师:谁愿意上来和大家说说这些物体的样子。(生自己选择,拿的是什么体,它是什么样的。)
(5)师:教室里也有这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朋友,你能找到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及时纠正。)
(6)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图形”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板贴:图形)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观察主题图,回顾以前学过的图形,并从图中找到与学过图形相对应的物体。然后通过摸实物进一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点,同时说出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物体。真正的把学过的知识整理并运用。】
2、复习位置
(1)师:打雪仗堆雪人真有趣,圣诞老爷爷还会带我们去哪呢?(课件出示)
(2)师:咦,圣诞老爷爷呢?(课件)
(3)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小组内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们都在哪儿?(师巡视,随机指导。)
(4)找生交流。(是板贴:前后、上下、左右)
(5)师:同学们看的很认真,你们看老师现在在哪?
(6)你能说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吗?我们平时说话还经常会用到表示位置的“上下、前后、左右”,你能说一个吗?
(7)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位置”的知识还真不少呢!(板贴:位置)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中,由找圣诞老爷爷引导学生对位置的描述,然后让学生具体说说图中每个图形的位置,最后说说生活中需要用表示位置的词语来描述的例子。通过以上几个环节,来复习整理并巩固位置的这部分知识。】
(二)比较和统计的复习
1、复习比较
(1)师:圣诞老爷爷接着带领我们去哪,你看到了什么?(课件)
(2)师:这么多的冰雕小动物,你能给小鹿和小松鼠比比个吗?(板贴:高矮)它们还能比什么?(板贴:多少、大小)
(3)师:你怎么知道猴子比兔子少?(因为小猴3只,小兔4只,34。所以,小猴比兔子少。)
(5)师:同学们回答真积极,老师请两个同学过来,你们说他俩该怎么比较?(学生回答)现在老师和他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师:看来谁比谁很重要,不能单独的说谁高或者是谁矮。)
(6)师:同学们既会看又会说,还真的是很会“比较”呢!(板贴:比较)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出冰雕小动物不同之处,并以此展开对生活中不同事物的比较。同时,教师渗透比较的对象发生变化时比较的结果也发生变化的数学思想。】
2、复习统计
(1)师:如果想知道这些冰雕小动物各有多少只该怎么办?(统计一下)
(2)师:好,请你们小组合作完成手中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3)【板贴四个小组统计表】师:谁能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统计的?(学生说,教师随机提炼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并板贴。)
(4)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分一分、数一数、排一排”的过程就是“统计”。(板贴:统计)
(5)(课件出示)看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口头提问并口头解答。)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由学生独立解决老师所提出问题,引出对“统计”知识的回顾应用。同时,在小组交流中,回顾整理统计的方法。】
三、律动:同学们,现在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让我们一起来拍拍手。(1)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2)看谁能说出和老师意思相反的词,并做出动作。(师说大,生说小)
【设计意图:在轻松的氛围中,回顾刚才所复习内容:位置、比较。】
四、练习:
师:好,刚才我们休息了一会。接下来,我们再努力闯过四关,圣诞老爷爷的礼物就会来啦!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
1、第一关分一分:(课件)这两个小朋友的房间太乱啦,大家能帮忙整理一下吗?你打算怎么整理?
好,请打开书第115页,大家按照统计表对以上物品进行分类统计。
【实物投影展示订正】学生说数量,老师表扬数一个划掉一个的好方法。
2、第二关:比一比。(课件)师:你看到了什么?。追问,小狗一定比小兔重吗?
3、第三关:圈一圈。(课件)师:这个叫小华的女孩在干什么?仔细观察,想象出是“前、后、侧”那一面照出的,然后圈出来。问:你怎么知道照的是后面,你是怎么判断的?你怎么知道照的是侧面,你是怎么判断的?
4、第四关捏一捏:同学们,你们喜欢捏橡皮泥吗?(喜欢)。请你捏一个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者是球的物体送给圣诞老爷爷吧!(学生捏)
【实物投影展示】找生展示并说。我相信圣诞老爷爷一定很喜欢!
五、小结:
今天我们和圣诞老爷爷一同游玩了雪山乐园和数学王国,同时装饰了几棵圣诞树,这些知识果实是:图形、统计、比较和位置。圣诞老爷爷对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满意,所以他要把礼物送给大家!同时他也祝愿同学们圣诞节快乐!(课件)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5 第一单元:数一数 (共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汇报。
1.生按1、2、3……的顺序汇报,2.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 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 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 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 垃圾箱、国旗护栏 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 高楼、
个数是6的有…… 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 小鸟、
个数是8的有…… 小树
个数是9的有…… 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 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 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后录:这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上下来之后感觉基本学生对这一知识都掌握得较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大量的说1——10在身边的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用个数上的交换来表示添加的行为
2.用加号表示添加,变换符号“+3”表示数量上增加了3个
能力目标
1.“添加”就是继续向前数
2.培养学生看图表述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添加”是“组合”之后加法的另一个实际含义
难点:能明白“添加”就是继续向前数
教学准备:教具:积木的图片、双色片
学具: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小丁丁、小巧和小亚来到儿童乐园玩电动车,仔细看看这副图,发生了什么故事,你会说吗?
二、传授新课
1、看图说故事
师:你能不能把三副图用“原来有几人,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有几人?”这几句话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原来有3人,后来又了小胖1人,现在车上有4人)
板书3 +1 4
原来 现在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摆摆小圆片。
○ ○○○
(3和1合起来是4;3往前数1就是4,所以3+1=4)
师:我们把这三副图写成这样的表达式,可以清楚的看到原来有3人,中间又添1人,现在是4人(在上面式子里补充板书)
师:谁能把这几副图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生回答后师板书)
板书:原来3 +1 4
3加1等于4
3 + 1 = 4
2、练一练(课本第25页/1)
师:每人挑选1个表达式,说不同的故事,让其他同学猜结果。
三、游戏
师: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乘车游戏。(教师组织一组同学演示课本第27页的场景,其他同学编故事,猜结果,写表达式。)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表演和解说,让我们更了解这是以前,现在是这个,中间发生的是什么。
四、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1、填一填
2、算一算
3 + 6 = □ 2 + 5 = □ 2 + □ = 6 5 + □ = 8
7 + □ = 10 □ + 1 = 7 □ + 4 = 5 □ + 7 = 7
3、看图列式
作业布置:
练习册P14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生3:这里有一面国旗。
生4:这里有小朋友在踢球,有小朋友在跳绳
[此处,先给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随意看、随意说,自由发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然后按要求去观察,去数数。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数数活动之中。]
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随意观察,同桌同学互相说说。然后指定内容请学生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老师要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及时表扬。
2.数图中的数量。
教师说明: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通过画面美丽的校园,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言语表达能力。]
a.数出数量是1的。
师: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
生1:一面国旗。
生2:一座楼房。
生3:一位老师。
生4:一个玩双杠的同学。
师:(表扬)同学们说得好。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都可以用几表示?
生:用1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1,老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自己再小声读一读。
b.数出数量是2的。
师:图中数量是2的都有哪些?
生1:有2个同学在跳绳。
生2:有2个同学在给老师敬礼。
生3:有2个同学在看书。
生4:有2个同学正进校门。
师:(表扬)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有2个同学在跳绳锻炼身体;有2个同学很懂礼貌,在向老师问好;有2个同学在看书,讨论问题。那么,2个同学跳绳、2个同学敬礼、2个同学看书等等,可以用几表示?
生:用2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2,请学生读一读。
c.依次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教学方法同a、b。
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事物时,可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如果回答是数出来的,可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数完后,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的对不对。
师:(表扬)这些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做事很认真,数数的方法很正确。我们大家要向他们学习,做事要认真仔细,养成好习惯。接下来,我们看哪位同学数得好?
d.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让学生再对照教科书第4页、第5页看一看每个集合圈里物体的个数和旁边的数。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这些数。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辨认(顺次认、打乱认)。
3.数数身边的实物。
[通过数身边实物的个数,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
a.鼻子、眼睛、嘴巴、耳朵、手指头、纽扣。
b.门、窗、灯、电视、空调、玻璃。
c.第一排同学的人数,第一行同学的人数。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数数,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好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一些实物的数量。大家数得都很认真,数得很准确。放学后,你们可再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教学设计说明
在努力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的同时,使本课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让学生主动参与数数活动。
刚入学的儿童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观察画面往往只对其中色彩、人物等感兴趣。根据学生这个特点,我在出示挂图后,不急于给出数数任务,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让同桌同学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就放在数数的活动上。
2.面向全体同学。
我注意全面了解学生数数、读数等情况,特别注意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发现学生有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引导学生熟练观察、逐一点数让学生有一个学习数学的良好开始。
3.自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这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专家评析
本节课,教师用全新的思想确立教学目标,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准确把握教材,灵活恰当地运用教材,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教学中,把教学精力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儿童的情感体验。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进而发展为对数学的兴趣。创设情境,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时间。展示美丽的校园图之后,先让学生随意看,随意说,自由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指定内容,让学生看看,说说,全面了解画面的内容,并把尊敬老师、爱护同学等思想品德内容渗入其中。然后,按事物数量的多少依序找出数量是1、2的最后,让学生数身边的实物。由数画上的到数身边的实物,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在数一数的学习活动中,申老师特别注意关爱每个学生,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到我能行,努力使每个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一数这节课,也是入学教育课。基于这一点,申老师充分利用美丽的校园的画面资源,指导学生看图数数。由学生自由观察数数到有序观察数数,让学生领悟观察的方法。由教师反复提问还有什么?使学生明白要认真、仔细的观察。通过对学生的表扬这些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做事很认真,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是好习惯。申老师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数数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内容:
目标:
认知目标: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加以识别。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2、培养学生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学具准备:各种物体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来看大家,和你们一起上课,我很高兴,还给你们带来了学习的小礼物,你们想看看是什么吗?老师知道大家都很聪明,那让我们试着把它们分一分好吗?
二、小组活动:
要求:1、要爱惜物品,不要把别人的东西弄坏。
2、在分的时候,不要大声说话,不要抢。
3、想一想。在分类时,你们将这些物体分成了几类,是按什么分类的`。
汇报:你们分成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要求:
a)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其中一种物体,说一说自己分类的理由。(进一步认识各种物体的特点)
在这个环节中,注意对正方体和长方体进行区分、对圆柱体和球体进行区分。
b)其他同学认真看、仔细听。
c)每个同学介绍完以后,同学们出示和他一样的物体。
d)在教师的教具中找一找与之相同的形体。
三、进一步认识各种物体
1、出示抽象出来的物体图形: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2、小游戏:找朋友
3、小练习:数学书65页的1、2题
4、数学练习卡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按颜色、形状、大小分类并数出个数。
(2)知道同一类物体,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给图形分类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在分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操作中感受,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初步应用。
教学重点 :学生能对同一堆彩色图形片多角度地 按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了解分类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用具:图形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师:星期天,小丁丁和小胖一块去书店买书,一路上看到了许多标志。大家瞧瞧,你们见过这些标志吗?
师:隐去标志的颜色和里面的图案,谁能说出这几个图形的名称?
(分别是正方形、圆形。)
小兔欢欢:可以怎么分类?
熊猫乐乐:可以分成几类?
2、师:在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用到了分类?图片展示
3、小结
师: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品放在一起就是分类。
二.新课探究:
1、探究一--------彩色图形片的分类
(1 )出示:幻灯片3。
师:我们这里有更多的看上去杂乱的彩色图 形片,你们会分类吗?
师:可以怎么分?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里可以按照颜色、形状和大小三种方法来分。下面听清楚要求,第一组、第四组、第七组按照颜色分,第二组、第五组按照形状分,第三组,第六组按照大小分,大家打开你的小信封,动手尝试分一分,看谁分的又快有正确。
(2)自主探究。
(3)生生交流。
师:大家同桌之间互相指着自己的图 片说一说,你是按什么来分类的,分成了几类,第一类是(),第二类是()……分别有几片?
(4)师生交流
师: 同样的图形片大家分得的结果都相同吗?(不同)
师:那按颜色分类的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红色 黄色 蓝色 绿色)
师:分别有几片?(6片)
师:接下去是按照形状来分的同学说一说可以分成哪几种形状?(圆形 三角形 正方形)
师:数数看分别有几片?(8片)
师:再按大小来分可以怎么分?数数看大的和小的`分别有几片?(12片)
师:根据刚才的分类,一共有多少片, 你可以怎么来算?(根据颜色算:6+6+6+6=24 ;根据形状来算:8+8+8=24 (片);根据大小来算:12+12=24 (片))
师:按照不同标准分类,我们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怎么分类得到的总数应该是一样的。用这种方法来检验,当总数算出来与其他不一样时,就说明数错了。
2、探究二-----铅笔分类
师:小朋友们已经学会了图形片的分类,那么我们会不会对铅笔分类呢?
师:可以怎么分?( 颜色,有无橡皮头,有无使用过,长短 )
师:按颜色分可以分成哪几种颜色?
师:分别有几支?
师:有橡皮头和没有橡皮头分别有几支?使用过的有几支? 没使用过的有几支?长的有几支?短的有几只?
颜色红色6 绿色3 蓝色4有无橡皮头有橡皮头4 没有橡皮头9有无使用过没使用过4 使用过9长短长4 短9
师:我们来检查一下分得对不对,用什么办法呢?
师:来分别算一下总数是不是一样的。
师:算出来的总数是不是一样的啊?当总数算出来与其他不一样时,就说明什么?。
三、游戏
1、谁是幸运者:
师:把图形片全部装回信封里,咱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谁是幸运者”,游戏规则是每人只能从信封选择一枚图形片,请看大屏 幕上出示的图形特点 ,符合要求的,请举起你手中的图形片。不符合的把手放下。下面从信封里快速抽取一枚图形片并举起你的手。
“幸运图形片的第一个特点是:大的!如果你拿的是小的那请你把手放下。第二个特点是:红色的!第三个特点是:正方形的!”
2、捉迷藏(学生观察少了 哪一类。)
师:这里有12片图形片,其中有 一片藏了起来,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小朋友观察一下是缺少的图形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桌讨论)
3、猜一猜
师:仔细观察第一行、第二行图形的特点,猜猜第三小行中的?代表什么图形?
四:总结
师:游戏很精彩。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分得的结果也不同。还知道了通过分一分、再数一数的方法更方便于我们统计物体的个数。
欣赏生活中的分类图片
板书设计:
分类
(1) 按颜色:6+6+6+6=24(片)
(2) 按形状:8+8+8=24 (片)
(3) 按大小:12+12=24 (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页。
教具、学具准备:衣服、鞋子、篮子、书及作业本、瓶子、小熊。
教学设计
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每6人一组,围成半圆形坐好,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衣服、鞋子、篮子、书、瓶子、小熊各若干件)。
师:同学们,在我们这间教室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瞧都有哪些东西?
生1:有小熊、书、衣服。
生2:还有鞋子、篮子、瓶子。
师: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
生1:不好,这些东西放得乱七八糟的。
生2:把鞋子、饮料瓶、衣服放在一起不卫生。
师:你能给老师一个好的建议吗?
生1:应该把东西整理好。
生2:把衣服放一起,瓶子放一起,鞋子放一起
师指出:今天我们一起来当个小管家,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板书:小管家
学生读课题。
师:你知道什么叫小管家吗?
生:小管家就是把东西一样一样地放好。
师:老师今天想看哪位小朋友最能干,能评上最佳小管家的称号。
新授
1.整理教室(复习单一分类)。
师:同学们,这么多东西要收拾,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大家一起来分工合作好不好?(渗透团体精神)
请你们讨论一下我们6个学习小组怎么分工才好?
生1:我们组收拾小熊。
生2:我们组收拾篮子。
生3:我们组收拾瓶子。
(每组选择收拾一种物品)
师:我们全班一哄而上来收拾东西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生:会挤来挤去,不安全。
师:我们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呢?(渗透谦让精神及有序的思考方法)
生:一组一组的来。
师让学生有序地上来捡走本组选中的物品。
师:现在和刚才比,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同?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室?
生1:这样收拾干净后,漂亮了许多。
生2:我想拿语文书时就不用翻来翻去,一下子就能找到了。
(让学生感受到分类的好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整理桌面的物品(不同标准分类)。
师:一大堆杂物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分类放在了每组的桌面上了。想想,这样算收拾好了吗?
生:这样还不算,因为桌面上的东西太乱了。
师:你们能把它们收拾得更整齐、更合理吗?
学生操作后,学习小组汇报。
师:你们小组是怎么收拾的?
生1:我们把蓝色小熊放一排,白色的放一排(即按颜色分)
生2:我们小组把塑料篮子放一起,铁篮子放一起。(按质地分)
生3:我们把大的瓶子放一起,小的瓶子放一起。(按大小分)
生4:我们把书放一起,作业本放一起。
生5:我们把皮鞋放在第一层,球鞋放在第二层,拖鞋放在第三层。
生6:我们是把衬衣放在第一层,裤子放在第二层,裙子放在第三层。
师:第5组和第6组这样放衣服、鞋子有什么用处?
生1:想穿什么就去哪一层拿,比较好找。
生2:比较整齐好看。
师:同学们桌面上的东西经过这样一整理,既美观又便于我们找东西,真好。对刚才同学们的整理,你们还有什么意见?
生1:我觉得小熊那组分得最好,很整齐、漂亮。
生2:我觉得第6组分得不好,他们没把衣服叠好就放在了架子上,太乱了。
师:第6小组接受这个建议吗?
老师想请一位能干的同学帮助他们,谁来?
生3:我觉得第3组的一个瓶子放错了,它应该放在下面小瓶子的那堆!
生4:我不同意他的意见,这个瓶子比上面大瓶子要小,应该放在小的那边!(注:这个瓶子不大不小)
师:你们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生课后讨论)
生5:老师,我们已经把衣服叠好了。
师:第6组的小朋友们已经把衣服叠好,真能干!你们看看现在怎样?
生1:漂亮多了。
生2:叠好后衣服不会皱了。
师: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手中的东西,除了像现在这样分,还能怎么分?
学生操作,老师指导。
学生在小组间观摩、交流中得到了启发,然后重新进行分类,又得出了几种分法。
生1(第1组):这次我们把小熊按大小来分。大的放在上面,小的放在下面。有一个特大的没地方放了。
师:你们讨论一下这特大号熊放哪儿才更整齐、更好看?
生2(第2组):我们的篮子是按颜色分。
每一组学生重新汇报后,学生互评哪一组好,好在哪里。
活动
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想想:你们组的人可以怎么分?
学生活动,老师指导。
学生汇报情况:
第1学习小组:我们组是按男女分的,女同学站一边,男同学站一边。
师:还有哪一组也是这样分的?(4、6组也是按男女分)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分吗?
生1:见过,男厕所、女厕所就是按男女分的。
生2:男的不能进女厕所,女的不能进男厕所。
第2学习小组:我们组按是不是少先队员来分,这一边的是带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这一边的是还没有入队的小朋友。
师:还没入队的小朋友要多努力,争取下一次光荣地加入少先队,好吗?
第3学习小组:我们是按衣服的颜色分。
师:这样分有什么用呢?(渗透分类的好处)
生:(略)
小结
师: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平
时,你们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
生1:有人说普通话、有人说英语、有人说法语
生2:有哈巴狗、有猎狗
生3:有白种人、黄种人、黑人。
生4:有卖玩具的商店、有卖衣服的商店、有卖学习用具的商店。
师:这样的分商店有什么好处?
生:比较方便,想买铅笔就去学生用品商店。
布置课外活动
请同学们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包、书柜、衣柜整理好。
教学设计说明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学生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自己提出分类依据。本节课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立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教师提出分类依据。依照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认知规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设计本节课: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教材是外在的,教师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学生可以感受到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才变得生动有味。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扩大了取材的范围,增加了学生熟悉的玩具、书本、衣物等,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思考空间。同时向学生展示有着一大堆凌乱物品的场景,使学生自觉产生要收拾、整理的愿望。从而引出课题,渗透分类的好处。
2.以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特别是分类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因此,我在进行教学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以评选最佳小管家作为奖励机制。先让学生共同把教室的杂物按品种进行分类。每组选取一样后,让每组学生把小组内的物品按照一定的标准,再一次地进行分类整理,尽量让物品摆放得有序、整齐和美观。同时鼓励学生选取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和尝试。通过这样,不断把分类过程进行细化,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感受到不同标准的分类有着不同的意义和用途。在这样的设计中,没有教师生硬的讲解与演示,而是让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在组与组之间观摩学习,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和掌握知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力图体现分类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我们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善于在教学中挖掘各种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希望学生学习完后,能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有意识的在整节课中去渗透分类的意义,并适当地布置任务让学生收拾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具。以评选最佳小管家正面向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达到我的教育目的。
总而言之,本节课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不光学到了知识,其动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势必得到发展。
专家评析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本节课教师设计的几个活动来看,均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一开始,教师就把玩具、书、篮子、衣服、鞋子、饮料瓶等东西零乱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学生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既不美观,又不卫生,自然而然产生收拾东西的欲望。有了欲望,教师并不忙于让学生动手,而是让学生思考:全班这么多学生如果都上来,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想像这样做的危险,这样做的混乱,自然产生了讲秩序的念头,体验秩序能使生活有条有理。不显山不露水地渗透了做事要讲秩序,物品要按需要分类的思想。如果我们老师每节课都能把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有意、有机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想水平将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2.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数学学习与其他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体化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理念。如,面对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教师不仅不框学生,反而积极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己的习惯去分类。
3.注意学生的感性认识。这节课,无论是开课时对分类重要性的渗透,课中对分类方法的学习,还是课外对分类的应用,都注重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注重学生的感受。如课一开始,杂乱的东西让学生感觉难受,经过整理,感觉不仅舒服,更重要的是方便学习、生活。有了这样的体验,教师又通过布置课外活动,整理自己的书包、书柜、衣柜,将课内体验向课外延伸,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逐步形成。
4.注重教材的二次开发。为了加强对分类的体验,教师对原有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把教材中分学具改为分日常用品,把教材分类的课题改为小管家。通过这样修改,学生真真正正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我能看得到、摸得到、想得到。展示了数学较深层次特有的魅力及生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认识0~20这些数,能理解数的含义,知道数的组成。
2、知道10个一就是1个十。
3、复习钟表,知道整时和大约几时。
4、复习立体图形,能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教学重点:理解数的含义,知道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知道整时和大约几。
教学对策:通过复习理解数的含义,知道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1、计算。
9+5=3+8=6+6=9+2=
6+7=7+5=8+8=5+8=
8+9=9+6=3+9=9=9=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
交流答案。
9+5=143+8=116+6=129+2=11
6+7=137+5=128+8=165+8=13
8+9=179+6=153+9=129+9=18
13、比较大小。
8+4()118+7()7+8
7+7()137+9()10+7
2、指导:8+4()11
这道题怎么比较大小?
先计算,再比较。
8+7()7+8
这道题要先计算,再比较吗?
不用。
直接比较:8+7和7+8只是交换了位置。
答案是相同的。
学生独立完成其余各题。
交流答案。
修改: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判断的理由和思考的方法。
3、实际应用。
光盘出示题目。
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开来了4辆汽车。
你从图上还可以知道什么?
原来停车场停了9辆汽车。
求什么呢?
现在有多少辆汽车?
你是怎么列算式的.?
9+4=13
学生在书上填写算式。
修改:可以先让学生说说题意。如果有学生感到困难,可引导他们思考:知道原来停了9辆车,要求现在有多少辆,还缺少什么条件,缺少的条件能从图中找到吗?然后再让学生列式计算并进行交流。
15、照样子折一折,卷一卷。
看屏幕,这是什么?
一张长方形的纸。
现在我把它折一折,折成了什么?
一个长方体。
请你照样子折出一个长方体。
学生折纸,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请你再卷一个圆柱体。
你还能折或卷什么图形呢?
请发挥你的想象力,折出或卷出你喜欢的图形。
学生活动。
交流。
修改:先老师做示范,折出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再让学生照样子折一折,并说说折出的是什么形体,然后让学生看着教材下面一行的图示,照样子卷一卷,并说说卷出的是什么形体。接着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还可以怎样折、怎样卷?最后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折一折、卷一卷,并组织展示和交流。
板书设计:
期末复习
9+4=13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能用l~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读、认、写l~5各数。
2、能用1~5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初步建立数感。
1.2过程与方法: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掌握所学的内容。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1~5的.基数、序数含义。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小棒等。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第1节-1—5的认识
1、观察数数。(媒体出示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你喜欢去动物园吗?你喜欢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吗?这是一张动物园的图片,仔细观察并且数一数,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生:1只太阳、4朵云、1头大象、3只长颈鹿、2头犀牛、4只小鸟、3头羊、2棵树、4位学生、1位老师、5朵花、2位男孩、2位女孩、……
2、揭示课题。
师:观察的真仔细,生活中许多事物的个数都可以用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5的认识》。
(板书:《1~5的认识》)
新课讲授
探究一: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1、学习l的数量。(媒体出示:大象图。)
师:图上有1只大象,那么大象个数就可以用1颗珠子来表示,可以用数1来表示。
(第一次点击“大象”图片,媒体演示:闪烁大象;第二次点击“大象”图片,媒体出示1颗珠子;第三次点击“大象”图片,媒体出示数字1。师并板书:○ 1)
师:你还能从图上找到哪些事物是可以用数1来表示的?(可以指导学生看书上的主题图.)
(学生可能回答:1只太阳可以用数1来表示。1位老师可以用数1来表示。)
(点击媒体依次出示:老师图片和太阳图片。)
师:1位老师、1头大象、1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1来表示。
2、学习2的数量
师:你能不能找到哪些事物可以用数量2来表示呢?(板书:○○ 2)
生:2头犀牛、2棵树、2位男孩、2位女孩都可以用数2来表示。)
(点击媒体依次出示:犀牛、树、男孩、女孩的图片。)
(第一次点击“犀牛”图片,媒体演示:闪烁犀牛;第二次点击“犀牛”图片,媒体出示2颗珠子;第三次点击“犀牛”图片,媒体出示数字2。)
3、学习3、4、5的数量
师:那么图上其它的事物,你们都会用小棒和数来表示吗?在小组中说一说。(4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
生:3头羊、3只长颈鹿都可以用3颗珠子表示,可以用数3来表示;
4朵云、4只小鸟、4位学生都可以用4颗珠子表示,可以用数4来表示;
5朵花、5个人可以用5颗珠子表示,可以用数5来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第一次点击“羊”图片媒体演示:媒体先闪烁“羊”图片;第二次点击“羊”图片,媒体出示3颗珠子;第三次点击“羊”图片,媒体出示数字3)(板书:○○○ 3)
(根据学生回答,第一次点击“云”图片,媒体演示:先闪烁物体;第二次点击“云”图片,媒体出示4颗珠子;第三次点击“云”图片,媒体出示数字4。)(板书:○○○○ 4)
(根据学生回答,第一次点击“人”图片,媒体演示:先闪烁物体;第二次点击“人”图片,媒体出示5颗珠子;第三次点击“人”图片,媒体出示数字5。)(板书:○○○○○ 5)
探究二:1~5的数序
1、感知1~5的顺序
(媒体出示1颗珠子。)
师:再摆1颗珠子是几根?可以用那个数来表示?(学生可能回答:2)
师: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学生可能回答:1个再加1个就是2。)
(根据学生回答,点媒体依次出示:再摆1颗珠子,数2。)
师:再加1颗珠子是几根? (学生可能回答:3)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媒体先出示:再摆1颗珠子,再出示数3。)
师:如果我想表示4,我应该怎么摆珠子呢?
(学生可能回答:再加1颗珠子;一共摆4颗珠子。)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媒体先出示:再摆1颗珠子,再出示数4。)
师:谁会摆5?(请小朋友用珠子摆一摆。)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媒体先出示:再摆1颗珠子,再出示数5。)
(这时媒体呈现1~5颗珠子和相应的数1~5。)
2、认读1~5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是带领大家顺着读,倒着读,点着读等。)
3、练一练
(1)3前面的数是( ),后面的数是( )。
(2)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3)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4)有一个数比2大,这个数可能是( )。
(5)有一个数比4小,这个数可能是( )。
(6)有一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这个数是( )。
【附本题答案】(1)4,2 (2)1,3 (3)3,5(4)3、4、5 (5)1、2、3 (6)4
探究三:写数1~5
1、(媒体出示:日字格。)
师:这像什么字?(日)
师:所以我们称它们为“日”字格。我们以后学习写数字都是在日字格上书写的。
2、观察的日字格,介绍上半格、下半格、四个角及中线的名称。
3、观察各数的结构,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
4、学习数1-5的儿歌。
“1”像铅笔直又长,“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两道弯,“4”像小旗随风飘,“5”像钩子挂半空。
5、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书,紧接着,学生书写。
6、练一练:学生在书上描红写数字。
[设计意图说明:学生是第一次写数字。通过媒体动态演示与教师示范的结合,让学生明白从哪起笔,怎么拐弯,在何处收笔,把握好每个数字的笔顺和在方格中的布局,更好地突破学生在书写中的难点,为独立地写好这些数字打好基础。]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5根小棒,5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数数从1~5,从5~1
2、比较大小
3○44○25○12○3
3、看图回答
○○△△□△□○□△☆△
一共有()△。
从右边数,☆排第()。
从左边起,第5个是()。
二、探究新知
1、学习4的分解与组成
(1)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红花的游戏,4朵红花,分成两份,看谁分得又快又好。看谁的'方法多,分完以后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交流展示。
(3)探讨分的方法
刚才大家想了很多方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而且一个也不落下?
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
444
132231
引导学生读数的组成,先领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再自由读
(4)引导学生把这些摆法加以整理。
(5)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分析式,看看有什么特点?看到3和1组成4,就能想到什么?
(6)练习数字4的组成。
2、学习5的组成
请同学们拿出5根玉米,把它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分分看。以小组为单位,结合4的组成的操作过程,人人动手操作。互相启发帮助总结出5的几种不同分法。
交流展示汇报并加以整理。
5555
14233241
怎样才能记住5的组成呢?
练习5的组成。(猜数游戏、对口令)
三、巩固运用
完成21、22页的内容以及23页的3、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内容:教材P57例题,“想想说说”习题。
教学目的: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反站解决问题的策略。
2.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观察、分析能力、追求思维的灵活性。
3.对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感兴趣愿意互助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透发参与
1.小猴子聪聪想把书上结的又大又红的桃子装在盒子里送给自己的好朋友。瞧!他已经装好一些了,盒子没有装满。你愿意帮小猴子算一算应该再采几个桃子吗?
2.师引导学生观察:盒子里已经装了几个桃子,一共要采几个桃子,列出含未知加数的算式:8+()=10
二、自主探索,体验合作
1.师:刚才很多小朋友一下子说出了应该再采2个桃子,你们一定有自己的好方法,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一下吗?
2.学生交流,由小组长负责统计有几种不同的想法。
3.全班交流,小组汇报。
(1)观察,发现有两个空格,就知道再放2个桃子进去就满10个了。
(2)联系前面学习的数的分与合的知识,10可以分成8和2,就知道应该再采2个桃子了。
(3)前面学习的加法非常熟练,一看就知道。
(4)联系减法,知道10减8等于2,就知道还要再采2个桃子。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1.演示,聪聪来到小河边,河上的`五彩桥是由许多块大石头拼成的。现在小桥只剩了半边。只有让两块石头的数字相加等于10才能拼好小桥,快来帮帮聪聪吧!学生看屏幕,聪聪拼好小桥。
2.小游戏:找朋友。
3.师:刚才一直是老师出题小朋友来解决,你们想自己出几道这样的题吗?请每个小组合作出两道这样的题。我们来个小组比赛号码?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出题,然后个组交换解答,最后展示各组出的题和答案,全班交流评价。
4.师:小猴子聪聪过了桥,来到了城堡的门口,特的朋友就在里面。城堡的门上三把大锁。(锁上有求未知加数的算式()+()=9,六把钥匙上各有一些数字)你能帮小猴子选好钥匙吗?
学生同桌交流,作为兴趣题。
四、小结:略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练习。复习数一数,让学生巩固数数。
2、通过比一比,能够比大小、高低、轻重等。
3、复习认识位置,知道前后左右。
4、认识立体图形,把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5、会看统计图,能够简单分析统计图。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四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会区分上下、左右、前后。
教学对策:通过分类练习,掌握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画一画。
老师读题目,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二、分一分,圈一圈。
指点:看图,图上可以怎么分?
分成可以吃的水果,和不可以吃的东西两类。
请你把它分一分。
教师巡视
交流答案。
三、找规律。
1、接着涂颜色。
看第一串珠珠,你发现了什么?
2个黑色一个白色,2个黑色,一个白色。
对了,这里是2个黑色,一个白色以3个为一组规律。
2、请你按照这个规律自己接着往下画。
3、学生完成找规律。
4、、交流答案。
修改:增加练习
按规律继续画下去(每条横线上画一个图形)
(1)△○△△○△△△○
(2)△○△△○○△△△○○○
四、分一分、树一数、填一填。
自己独立完成后,交流。
五、认一认,连一连。
1、学生指出上下前后左右。
2、认一认这几个表示方位的字。
做左右的游戏。
3、看图:草莓的上下左右分别是什么?
4、同桌互相说一说。
5、交流:
草莓的上面是梨、下面是樱桃、左面是萝卜、右面是梨。
6、学生自己连一连。
7、独立完成第2小题。
8、交流。
六、下面的动物各有多少只?请你数一数,再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七、认一认、数一数、填一填。
从上往下数,第( )个是球。让学生数一数。
从右往左数,第( )个是球。请学生举出右手,然后自己数。
上面一共有( )个图形。
完成表格: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
( )个( )个( )个( )个
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修改:老师提醒:
长方体不管是竖者着放、还是横这放,还是斜着放,你都要认出它。
圆柱体不管是胖的.还是瘦的,高的还是矮的,你也都要认出它。
自己独立完成表格。
交流。
八、比一比,分一分,数一数。
学生自己完成。
交流。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作业:
完成以上各题。
板书设计:
分类复习
前后、上下、左右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经历建立“上、下”、“前、后”方向感的过程,会用这些方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使学生体验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1.组织学生做“贴鼻子”游戏。
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蒙上眼睛,其余同学用语言指挥他准确贴好鼻子。
2.小结:
(1)游戏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还可以让我们学到许多数学知识。刚才,同学们在发布指挥口令时,使用到一些表示方向位置的词语,你知道有那些吗?
(2)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上下、前后”的方位知识。(贴课题:上下、前后)齐读
二、认识上、下
1.课件动态显示第1页主题图
这是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一艘轮船正从桥下穿过,桥上正行使着各种各样的汽车,你知道它叫什么车吗?你能用方位词说说卡车在哪里?(在桥上)那轮船呢?那卡车在轮船的什么位置?轮船在卡车的什么位置?像这样你还可以说什么?
2.注意看,现在有什么变化呢?是的,多了一列行驶的火车。一艘轮船正从桥下穿过,桥分公路桥、铁路桥两层。(课件显示)公路桥上正行使着各种各样的汽车,铁轨上行驶着火车。
3、现在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说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4.请你回答:火车在轮船的()面
火车在卡车的()面
5.同样是火车,为什么一会儿说它在上面,一会又说它在下面?
6.师小结:火车对轮船来说,在轮船的上面,对卡车来说,却在卡车的下面。由于对比的事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
(贴图片,指学生读,填答案考虑:轮船的上面有什么?)
7.练习:
(1)完成“摆一摆”。
师说要求,生摆,指一生演示。
(2)联系生活实际,冰箱里的知识。
学生交流。
三、认识前、后
1.南京长江大桥以它的雄伟、壮丽,吸引许多游客前去参观。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认识他们乘坐什么车吗?你觉得用什么词语来表示他们的位置关系比较合适?说一说它们是怎么排的?学生交流。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和同桌说说它的位置。(汽车、摩托车、客车)
2.请一组小朋友站起来。
组织学生用“前”、“后”描述自己的位置;然后再向后转说说自己的前后位置的变化。同桌介绍自己的位置。
3.同样是王英这位小朋友,她在队伍中的位置没有变,为什么大家一会儿说她在前面,一会儿又说她在后面?
师小结:要确定前后位置,需要看与谁比,王英对李琳而言是在他的`后面
4.练习:小动物排队(生问生答,师问生答)
四、巩固练习
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下,首先来看这几只可爱的小动物。
1、可爱的小动物
2、游泳比赛(你能给它们排一下名次吗?出示答案)
3、猜一猜:我知道他住几楼(小明住在1楼上面,4楼下面,你猜他可能是几楼)
4、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上下前后)
(随机)考考你:
(1)住哪楼
(2)排队问题
五、总结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愉快吗?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你是怎么分清生活中的前后上下的?(如果我说“头是上,脚是下,脸是前,背是后,加手势齐说)生活中利用”上、下、前、后“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即简单又准确,但是要讲清和谁比。
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卡车在火车的上面
火车在卡车的下面
卡车在轮船的上面
轮船在火车的下面
听课反思及困惑:
听课者: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1-20
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5-27
数学上册教案01-15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08-14
一年级上册数学的认识教案02-24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1-14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2-06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01-19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6
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