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4-06-06 14:14:25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优选)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优选)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使学生进

  一步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

  2. 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提高口算能力。

  3. 在整理复习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提高运算能力,渗透推理思想和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表达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课件出示口算题,学生答题,选一道题回顾算法和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二、整理复习

  (一)整理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1. 初步感知规律

  课件出示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不完整表格。

  (1) 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 (学生将表格填写完整后与同桌进行交流。)

  (2). 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3).揭示课题。

  2. 再次感受规律

  老师任指一算式,学生说答案。再按一定的规律指算式,引导学生感受结果中的规律。

  3. 探索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横着、竖着、斜着来观察、探索规律,渗透函数思想。

  1)竖着看,第一列的算式有什么规律?得数有什么规律?

  2)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 (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

  3)斜着看呢?(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的每行得数相同)

  (二)整理复习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再让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再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1.完成“整理和复习”第2题。

  2.完成“练习六”第5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使学生经历小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通过了解小数的发展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感受小数的作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知学习

  1. 数体温表,认识自然数、整数。

  学生数体温表。揭示:像这样表示物体个数的1、2、3等等的数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们也都是整数。

  2. 读体温表,引发认知冲突。

  课件演示体温表上的温度:①36℃ ②37℃ ③温度上升不到1大格

  学生认读体温表上的温度,发现:第三次的温度不能用整数表示了。

  3. 自主设疑,指明学习方向。

  交流:你想从哪些方面学习小数?根据交流出示关键词:读写、意义、作用等。

  明确研究方向: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学习。

  二、从人民币入手,初步认识小数

  1. 小数的读写。

  播放录音:买了一个书签,用了0.1元。

  指名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写0.1,指导写法。

  全体学生在作业纸上写0.1,并读一读。

  2. 画图表示小数。

  独立思考:0.1元就是多少钱?如果用一个长方形代表1元,0.1元怎么表示?

  交流得出:1角是 元,也可以写成0.1元。

  3. 举一反三说小数。

  自主尝试:仍然用长方形代表1元,随意取几份,再说出分数和小数。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式子,如:2角= 元=0.2元。

  4. 归纳概括规律。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读一读这些式子,想一想有规律吗?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几角是十分之几元,也就是零点几元。

  反过来,零点几元也就表示十分之几元。

  三、联系长度单位,进一步认识小数

  1. 表示米尺上的小数。

  独立思考:怎么找到米尺上的小数?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长?

  学生交流,得出:一份是1分米,也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2. 自主练习:填一填。

  我发现:几分米就是( )米,也就是( )米。

  3. 概括交流规律。

  学生交流作业,得出:几分米就是十分之几米,也就是零点几米。

  反过来,零点几米也就表示十分之几米。

  4. 测量中应用小数。 课件演示:用尺测量橡皮的长度。

  思考:一块橡皮的长度不到1分米,怎么表示它的长度?

  交流得出:6厘米= 分米=0.6分米。

  四、脱离具体情境,揭示小数意义。

  1. 概括小数的意义。

  引导观察:我们在人民币、米尺中找到小数,并发现了一些规律。脱离原有单位,再读一读这些分数和小数,你又发现了什么?

  交流小结: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零点几也就表示十分之几。

  2. 巩固小数的意义。

  学生看图填写分数和小数。

  五、探究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认识小数各部分名称

  1. 用小数表示文具盒的长度。

  课件演示:用尺测量文具盒的长度。

  思考:文具盒的长度超过2分米,怎么表示?

  2. 自主练习:填一填。

  文具盒长( )分米( )厘米,也可以写成( )分米。

  交流得出:2分米3厘米=2.3分米。

  进一步交流:2分米3厘米等于2.3分米,是怎么想的?

  小结:像这样测量结果不是整数时,可以用小数表示。

  3. 认识小数各部分名称。

  介绍小数各部分名称,请学生到黑板上摆出小数各部分名称,再一起说一说。

  六、多角度练习,感受小数的作用

  1.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

  (1)丹顶鹤身长约1.5米。

  交流:1.5米是( )分米,又是( )厘米。

  学生认识到:同样的长度,单位较小时可以用整数表示,用更大的单位就需要小数。

  (2)珠穆朗玛峰高约8844.4米。

  交流:8844.4是一个小数吗?这个小数怎么样?

  自主体会:小数并不一定小。

  (3)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误差必须保持在1.8分米范围内。

  比划交流:1.8分米有多长?1.8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4)世界读书日纪念邮票面值1.2元。

  交流:1.2元是几元几角?

  2. 解决课开始时遇到的读体温表的问题。

  学以致用: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小数是因为需要才产生的。

  3. 数轴上的小数。

  课件演示:标着0、1、2、3的数轴。

  讨论交流:数轴上有哪些数?它们都是什么数?能找到小数吗?

  七、畅谈学习收获,了解小数的发展

  1. 课堂小结。

  回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小数的世界,关于小数,你心中的问题有答案了吗?你知道了些什么?

  2. 介绍小数的发展。

  课件演示:

  在我国古代,人们用低一格摆算筹的方

  法表示小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小数表示方法。

  后来又出现了一些表示小数的方法。

  大约在400年前,有人用小圆点来分隔小数里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确定了现在这样表示小数的形式。

  自主体会:小数最早是在我国开始使用的,这是中国人智慧的象征。

  3. 课外延伸。

  观察发现:这个小数(46.32)和我们刚刚学的小数有什么不同?

  引发思考:两位小数怎么读?它们又表示什么?

  这些问题留待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探索。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2、对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强化联系,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掌握这类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资源:

  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59+8+7062+436+2

  37-676-5057-466-20

  学生开火车口答。

  揭示课题:练习九

  二、练习

  1、第1题:

  用竖式计算:

  44267457

  +32+53-24-51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改正。

  说说用竖式计算,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2、第3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3、第4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4、第5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指名说说)

  追问:问题的意思也就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第6题:

  30+1856-4047-20

  65-320+635+24

  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

  6、第7题:

  出示情境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是哪些?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为什么?

  7、第8题:

  出示情景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解问题。

  8、第9题:

  出示情境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有哪些?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说一说)

  9、第10题:

  出示一组算式:99-18=81

  99-27=72

  99-36=63

  观察这些算式:发现了什么?

  你还能写出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三、布置作业

  第2题:用竖式计算:

  35+2352+3064+37+42

  48-1174-20xx-3529-26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各种图形并进行区别。

  3、培养观察及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卡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漂亮的图画,你们想看吗?

  多媒体出示特意骑牛图。

  教师:好看吗?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我们先来看牧童骑牛图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你能将图中相同的图形找出来吗?分分看。

  二、合作探究,认识平面图形。

  教师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将图中的图形标记下进行分类。然后小组长组织好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组间交流,及时抽象出几何名称,如:树干的开头是长方形、太阳的开头是圆形……

  举例:看看身边的物体,什么开头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圆?

  教师: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将这些图形画出来吗?

  三、当堂达标

  给下面图形涂上颜色

  课堂: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那些图形宝宝,请你和同桌交流一下。

  作业布置:

  必做题:39页自主练习题1、2、3、4题

  选做题:用本课认识的图形宝宝画一幅画,并统计出各种图形的个数。

  板书设计:

  牧童

  —认识图形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初步体验分类、归纳的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1)课时

  一、梳理知识

  1、加法

  出示算式

  25+836+759+243+5

  50+1639+4047+5062+4

  (1)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2)把他们分分类(板书)

  (3)计算,抽几道说说是怎么算的?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4)练习(重点是进位加法)学生出题

  2、减法

  (1)明确要求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吗?

  (2)小组合作

  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一个检查对错

  (3)展示交流

  (4)练习P78T1

  46-982-565-7

  97-6062-4058-30

  二、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79页第1、2题

  2、想一想,各种图形表示什么?

  △+○+□=40△=()

  △+○+□+□=46○=()

  △+○+○+□=70□=()

  3、P78T2

  三、

  四、作业课堂作业本第48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

  3.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废塑料的危害,小组自主讨论交流,理解“比多比少”的问题,在学具操作中,会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废品的危害吗?你能看图说说图意吗?

  出示“回收废品”情境图。

  二、互动解疑

  1.让学生说一说废品的危害与回收利用。

  从图中三名学生收集的废塑料的数量,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这些问题你能不能解决呢?

  2.让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做的`都不错,谁能给大家说说吗?

  你提出的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三、启思导疑

  1.你能摆一摆小青收集的塑料袋个数吗?列式子计算。

  让学生在摆小棒过程中,知道是与哪个数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把操作活动用算式记录下来。

  2.看图摆一摆,算一算。

  四、实践应用

  1.算一算。

  小红折了42只幸运星,小英比小红多折了6只,小英折了多少只?

  2.在给希望小学捐书时,一(1)班捐了42本书,一(2)班再捐12本就和一(1)班同样多,一(2)班捐了多少本书?

  3.计算。 42+34 34+5 56-21 40+25 65-2 78-60 6+32 59-4 24+17

  4.看图提问题,并写出算式和答案。

  (1)大象:我比小鹿高14厘米。

  (2)小鹿:我的身高是65厘米。

  (3)小兔:我比小鹿矮11厘米。

  (4)熊猫:我再长4厘米就和小鹿一样高了。

  五、总结评价

  我们请两位同学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讲给大家听,谁愿意试一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习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1)、6是x位数,100是x位数,82是x位数。

  (2)、28的8在x位上,表示x个x;2在x位上,表示x个x。

  (3)、36是由x个十和x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x;99里有x个十和x个一,它后面是x。

  (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

  34、35、x、3769、70、x、72

  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

  (1)、在○里填入“>”、“<”、“=”。

  15○20xx○98○8

  (2)在66、25、9、89、75、100这些数中,最小的是x,的是x。

  生回答后,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哪个数最小,哪个数?”引导学生说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两位数比三位数小,最终得出:位数多的数较大。

  3、即时练习。

  4、如果都是两位数,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两位数,我们请两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抽取卡片,看看哪组抽取的卡片上的数更大。

  开始游戏。

  在游戏中使学生明白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2、小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更大;如果都是两位数,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再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

  2、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四、拓展题:

  1、连线。(课件)

  2、填上合适的数。

  26<2□47="">□7100>3□58<5□78<□2

  3、你知道我是谁吗?(课件)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会用日(天)、小时来表示时间,联系实例建立实际时间观念。

  2、掌握认读整时、半时的方法,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整时、整时半)。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认读整时、半时的方法

  难点: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模型钟;

  课前学生准备:学具钟

  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准备:

  在()里填数

  1元=()角

  7角=()分

  8元4角=()角

  50角=()元

  一、观察交流。

  出示《小胖的一天》主题图。

  1、观察要求:

  (1)仔细观察,你看懂了什么,与同伴交流。

  (2)用什么来记录时间?

  2、认识钟面。

  (1)钟面上有什么?(数字1-12,时针、分针。)

  (2)如何区别时针和分针?时针粗而短,分针细而长。

  (3)时针和分针怎么走的?顺时针方向,用手指一指。

  3、认识各种钟。

  4、课件演示一天的变化。

  一天有几个小时?一天=24小时齐读。

  5、出示有24时的钟面。跟着数一数,读一读。

  观察:如何换算?1+12=13,2+12=14,……

  二、实践操作。

  1、认识时间。

  (1)几时。

  ①观察:小胖上学的时间是什么时候?(8时)

  ②这时,分针和时针的位置在哪里?分别指着几?

  交流: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

  ③观察:10时的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在哪里?

  时针指着10,分针指着12。

  ④比较8时和10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分针都指着12。

  ⑤说一说3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⑥小结:表示几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⑦在学具钟上拨一拨。0时、12时、6时、11时、13时、15时、20时。

  A、说一说:如何拨出6时和15时?15时和那个时间的.钟面是一样的?

  B、同桌互动:一生说一时刻,另一生动手拨,再交换。

  (2)几时半。

  ①观察:小胖吃午饭的时间是什么时候?(11时半)

  ②这时,分针和时针的位置在哪里?分别指着几?

  交流:时针超过11,指着11和12的中间,分针指着6。

  ③观察:9时半的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在哪里?

  时针超过9,指着9和10的中间,分针指着6。

  ④比较11时半和9时半的钟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分针都指着6。

  ⑤说一说4时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⑥小结:表示几时半,分针指着6,时针超过几就是几时半。

  ⑦在学具钟上拨一拨。0时半、12时半、6时半、11时半、13时半、15时半、20时半。

  A、说一说:如何拨出12时半和15时半?15时半和那个时间的钟面是一样的?

  B、同桌互动:一生说一时刻,另一生动手拨,再交换。

  3、根据时间画出时针和分针。

  4时,4时半;5时,5时半;14时,14时半。

  三、总结

  1、你还知道有关时间的哪些知识?你还想了解时间的哪些知识?想办法去了解,课后再做交流。

  2、爱时、惜时教育。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看钟面填时间

  _____时_____分

  看时间在钟面上画时针和分针

  22时

  板书设计:

  时间的初步认识

  一天=24小时

  表示几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表示几时半,分针指着6,时针超过几就是几时半。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比较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

  2.经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验分类整理的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整理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发现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整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我们刚学完了20以内退位减法,你能编这样的算式吗?

  指名几个学生编,教师板书。

  师:老师这也有几道这样的算式,我们一起来开火车计算得数吧!计算时要细心哦。呜呜呜,开火车......

  师:这样的算式都是十几减几的算式。十几减几的算式这么多,要知道一共有几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减法算式有顺序、有规律地整理出来。今天我们就来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揭题(板书课题)

  师:那么可以按怎样的规律来整理呢?等下小组商量讨论决定。

  二、探究体验,整理归纳

  (一)活动一:整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我能发现规律。

  1、 出示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先观察是怎么整理的,再独立把表整理完整。

  2、 组织学生观察。

  师:表中的算式是怎么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吗?请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学生先观察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然后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① 竖着看,第一列是十几减几……②横着看,第一行是11减几…… ③十几减9比十几减8小一……④斜行的得数相等……⑤各行中间起,左右两边的算式排列规律……

  [设计意图 ] 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所蕴含的规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规律的方法,并从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活动二: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我还有新发现!

  1、游戏

  游戏规则:以小组为单位,一名学生说得数,其他学生说出相应的算式。如一名学生说:8,另一名学生回答:16-8=8 15-7=8 17-9=8 14-6=8 11-3=8 12-4=8 13-5=8

  发现:这些算式的得数是相等的。

  2、观察每行左右两部分算式。发现:只要记住各行中间左半部分就可以想起右半部分。如:11-6=5想到11-5=6

  [设计意图]设计开放性练习,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活动三:我能熟练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同桌合作,一人指算式,一人计算得数。

  三、随堂练习,巩固提升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通往数学习题站的小火车已经等我们了,谁想开火车?我们出发吧!(音乐律动:开火车)

  1. 计算小能手

  2. 夺旗竞赛

  3. 啄木鸟找错

  4. 游戏:抢答

  四、梳理知识 总结升华

  谈话:你在这节课上快乐吗?说说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说一说各自的收获,让学生觉得学习是有趣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获取的知识是鲜活的、深刻的。使学生不仅意识到了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适合自己的算法,更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与快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 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感知数学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

  建立一米的表象,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

  能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教法:

  情境示范、操作演示法

  教学学法:

  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米尺、1厘米长的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打手势告诉老师。老师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谁来用这些小棒测量这枝粉笔的长度?投影显示学生测量过程,谁来用这些小棒测量教室的长度? 提问学生不愿意测量的理由。 学生说明理由:教室太长,小棒太短,测量起来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教师小结: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板书:米)。它用符号“”来表示。(板书:) 米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会遇到它。这不,长颈鹿大哥带着它的小乌龟弟弟到游乐园去玩,就遇到了米,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大屏幕显示教材第16页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明确图意。提出问题: 1米有多长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米” 的理解。

  二、新课教学

  1、认识“米” 出示米尺,介绍: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你们伸开双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呢?

  学生伸开双臂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师逐一测量。

  (1)比一比 请同学们比一比1米会从我们手臂伸平一边的指尖到手臂另一边的什么地方? 学生比划并说一说。师小结两臂伸长的长度和我们每个同学的身高差不多,一般来说个子高的同学手臂要长一些。 将米尺竖放,引导学生认识1米有多高。 学生估一估自己的身高,猜一猜一米会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

  (2)找一找 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学生回答,师引导学生实地测量。

  (3)估一估 请同学们估一估,我们的教室有多长、有多宽? 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对于估测较好的同学应给予肯定或表扬。

  (4)量一量 学生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自己身边的物体,看看它们到底是多长?测量课桌、讲台的长、宽。.....

  2、认识探究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尺,找出1米的准确长度。 (大屏幕显示米尺。)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米有多少厘米?

  生: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

  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生:尺子的末端有一个数100,所以1米有100厘米。

  生:尺子上有10个大格,每个大格是10厘米,10个大格就 是100厘米。

  生:米尺上面有很多小格,一小格就是一厘米,我一格一格(一厘米一厘米)的数,共数了100格才数完,所以我想到1米就等于100厘米。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提问: 90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90厘米再增加10厘米是多少厘米?100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呢?

  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1米=100厘米,它也可以写成1 = 100 c。我们把它齐读一遍。

  (板书1米 = 100厘米或1 = 100 c)

  认识了米和厘米,我们在用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认真辨别,不能用错,下面是小明在学习了米和厘米之后写的一篇日记,我们共同来看一看。师生共同读一读,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做出评价并改正。 小明的日记 今天是星期一,早上洗脸后我用60米长的毛巾擦脸。第一节上课我用长约17米的'铅笔写了一篇田字格。第二节课下课是升旗仪式,在全校同学的注目下,国旗升上了高约8厘米的旗杆。

  三、练一练

  1、大屏幕显示教材第16页“试一试”图。

  师:请同学们看第一个题,门高约2什么?你选什么做单位?

  生:我选米(),若是2厘米(c)就连我的一个手都塞不进去呢!

  师:是啊!说得真好!下面看第二个题,黄瓜长约20什么?

  生:黄瓜长约20厘米。

  师:如果黄瓜长约20米那该破世界纪录,震惊全世界了。我们要依据现实情况来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剩下的小题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各小组代表回答,师生共同交流评定。

  2、这张课桌大约有多高?

  (谁猜得对?)

  刚才我们对自己的课桌已经测量过了,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自己在测量课桌之前所做的估计与所测量的结果,然后再对书上各个小朋友的估计做出判断吧。

  (学生自主发表意见,师生交流后得出较为合理的结论。)

  3、说一说

  回到主题图,学生说一说1米有多长,判断小动物的身高并说一说谁应该买票。

  四、课堂小结

  学生畅谈收获。

  五、作业布置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游艺会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十几减9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体验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流合作的意识。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明确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开火车口算

  9+2= 9+5= 9+7= 9+3= 9+8=

  9+6= 9+3= 9+4= 13-10= 15-10=

  18-10= 16-10= 17-10= 12-10= 11-10=

  一、创设情境,探究体验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多媒体课件出示:公园游艺会的全景图

  师:公园里正在举办游艺会,看看游艺会中有些什么?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玩得可开心了,这不,亮亮和他的好朋友们也来了!

  (2)多媒体课件出示:买气球的场景

  师: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

  (3)多媒体课件出示三人对话

  师:他们说:“一共有15气球,卖了9个,还剩下几个?”

  师:问还剩几个气球,你怎样列式?

  (板书:15-9=?)

  2、体验探究,理解算法:

  师:有12个气球,剩下几个该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么就来研究这样的十几减9的题是怎样算!

  (板书课题:十几减9)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图和小棒,你们可以在图上画一画,圈一圈,看看还剩几个气球?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看看还剩几个气球?

  学生动手操作:

  汇报:

  (1)关于风车图预设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

  生1: ΦΦΦΦОО 一个一个数出9个,再去掉这9个

  ------ΦΦΦΦΦО

  生2: ОООООО 数出9个,一次性用虚线圈掉

  ------ОООООО

  师:刚才用风车图帮助计算的小朋友,通过画一画的方法,可以知道12个风车,卖掉9个,还剩3个。

  (2)关于摆小棒预设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

  师:谁是用小棒来帮助计算的,又是怎么摆的?

  生1:(图略)

  师:他的想法谁听懂了?谁再来说一遍!

  (用小棒在黑板上演示)

  师:他的想法就是把12分成10和2,先算10-9,再算1+2,谁能把他的想法像这样简单的说一说!

  (指名说,同位说)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 :(图略)

  12-9=3

  12-2=10 先拿单独的2根,发现还差7根;

  10-7=3 再从这1捆的10根里拿走7根,还剩下3根!

  师:想的.真不错,先拿2根以后,怎么想到再拿走7根,而不是拿走5根,8根,或者是其他的数呢?

  他的想法你听懂了吗?你会说吗?(小棒演示在黑板上)

  师:他的想法师把9分成2和7,先算12-2=10,再算10-7=3,谁能把这种想法也简单的说一说?(男女生比赛说)

  (3)预设可能出现的另外三种情况:

  生1:我想因为9+(3)=12 ,所以12-9=3。

  师:他是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通过想加算减帮助我们算出12-9=3。从我们刚才圈的风车图中也可以看出,9个风车和3个风车合起来是12个风车,从12个风车里去掉9个风车,就剩下3个风车了。

  生2:我把9看作10,先算12-10=2 ,再算2+1=3

  师:你的想法真巧妙!

  生3:我想如果用2减9,还差7个,就用10再去减7。也就是先算9-2=7,再算10-7=3

  师:你的想法很独特!

  3、回顾小结 :

  师:刚才我么是怎么算12-9=3的?

  我们可以先从10-9 ,也可以先减2,再减7,还可以想加算减……

  同学们想的办法真多呀!

  二、实践应用

  1、小猪卖水果,解决问题。

  2、解决主题图中套圈的问题:

  师 :同学们十几减9的本领学的真好,学会计算十几减9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不少生活中的问题呢?

  多媒体课件出示套图的场景:一人说,我投了14个圈,套中9个

  师:听到亮亮说的话,你能摆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投了14个圈,套中9个,还剩下几个?怎样列式?

  现在既不用摆小棒的办法,又不用画圈的办法,你能知道14-9等于几,并说说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3﹑小鸟回家游戏:

  师:同学们今天学得真好,你们愿意用今天学到的本领给小鸟帮一个忙吗?

  (出示房子,介绍游戏规则;将小鸟的教具发到学生手中)核对!

  ▲ 总结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上学了什么?

  还有没有更快的办法能帮我们正确算出十几减9的题目呢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能力教学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德育教学点: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黑板出示:6+7=40+40=80+13=46+7=53+40=46+47=

  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一些加法计算,请看黑板,上面的这些加法题哪些你会算?哪些你不会算?

  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相关加法知识回答出:前面的5道题都会算,最后一道题不会算。

  教师指名学生口答出会算的题,并抽其中的46+7和80+13让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用竖式计算:

  46

  +7

  53

  教师: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1。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1。

  教师:前面5道题同学们都会算了,那最后一道题呢?它又该怎么算呢?会不会和我们前面的几道题的算法一样呢?

  让学生做出猜测:可能是一样的。

  教师: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验证吧!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3

  出示例3情景图。

  教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列式解答吗?要求学生列出算式46+4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6+7的右边相应写上46+47。

  教师:比较一下这两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回答出:46+7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46+47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它们个位上的数相加都满10了,46+47比46+7多加了40。

  教师:还记得前面我们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借助了什么学具吗?

  让学生回忆起借助了小棒。

  教师:今天我们也可以首先借助小棒来帮助我们理解46+47的计算过程。

  指导学生活动:用小棒分别摆出46和47,要求整捆和整捆对齐,单根和单根对齐。

  学生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后,再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汇报出:把单根的7根小棒和6根小棒中的其中3根合起来,刚好凑成10根小棒,即成1捆,放到整捆的.下面,这时还剩下3根单独的小棒,整捆和单根的合起来一共就是9捆零3根小棒,所以46+47=93。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大屏幕上显示:

  教师:利用小棒同学们已经能算出46+47的结果了,如果没有小棒用竖式我们又该怎样计算46+47呢?首先你会写46+47的竖式吗?

  请一生上台写竖式后教师用一块纸板遮住47的4。

  教师:如果我把47的4遮住后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不难发现遮住十位上的4以后的竖式和左边的竖式一模一样了。

  教师取走纸板,十位上多一个4以后该怎么算呢?你会算吗?

  如果学生有会算的,可请他来讲一讲他是怎么算的。

  如果学生不能说出计算的全过程,教师则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依然从个位加起,6+7满10了,向十位进1,剩下的3对齐个位写,然后把十位上的两个4相加得8,现加上进位的1合起来就是9,把9对齐十位写。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6

  +417

  93

  教师:比较一下两道竖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两道竖式后回答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一样。都要把数位对齐,并且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教师:通过我们的验证我们知道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完全相同。

  教师:除了这样算,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来解答,如:①40+40=806+7=1380+13=93②46+40=8686+7=93③40+47=8787+6=93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在计算时,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教师: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你会算了吗?我们来试一试。

  学生做第90页试一试。分别抽三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教师:我们在计算类似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忘记再加上个位上相加满十进位的1。

  2.教学例4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4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了,让我们来看看从这幅情景图中你又能提出哪些用加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呢?

  让学生相互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后集体抽一两个学生说出他提出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教师抽其中的一两个算式板书在黑板上。如:26+35=35+17=

  教师:这两个算式你会算吗?你准备怎么算?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小棒来算,也可以用竖式算,还可以用口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用竖式来计算第一题。让学生说出他口算的过程:如6+5=1120+30=5050+11=61。

  教师:口算的过程和我们竖式计算的过程有联系吗?

  引导学生说出有两种算法联系,其实口算的过程就是竖式计算的过程。

  在学生基本都理解竖式和口算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第91页第(2)小题并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课堂活动1,2,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教师:今天这节课上我们都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具体情境,体会整十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活用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主题图1,谁能看这幅图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学生讲故事,并出示课题(板书:小兔请客)

  二、建立模型

  1.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兔子先拿出了3盘果子,又拿出了2盘果子。还知道每盘有10个果子。)

  2.请你数数小兔先拿出了多少个果子,又拿出了多少个果子,你是怎么数的?

  (10个10个数的,先拿出30个果子,又拿出20个果子。)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4.谁会列算式?并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列算式?

  (30+20=50,求一共有多少,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5.30+20你是怎样计算的呢?请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1捆小棒是10根,摆30+20,就是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就是5捆小棒,5捆小棒就是5个十,5个十就是50.所以30+20=50。)

  6.谁会用计数器拨一拨30+20呢?能不能一边拨一边给同学们讲一讲,你是怎么拨的?

  (在计数器的十位上先拨3个珠子,表示30,再拨2个珠子,表示20,合起来是5个珠子,表示50。即30+20=50)。

  7.30和20都是整十数,30是3个十,20是2个十,3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是5个十,所以30+20=50。

  8.因为果子我们都说成是几个,所以我们在算式的结果后面加个“(个)”,(个)就是这个算式的单位名称。

  9.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还有它的名字呢?你们想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吗?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

  10.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幅图,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兔一共拿来了50个果子,小刺猬扎走了10个。)

  1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还剩多少个果子?)

  12.你会列式计算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列算式。

  (50-10=40,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来计算。)

  13.用你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他说得40对还是不对。

  (1)摆小棒的方法:1捆小棒有10根,先摆5捆即50根,从5捆中拿走1捆,还剩4捆小棒,4捆小棒就是4个十,就是40根,所以50-40=10。

  (2)用计数器的方法:先在十位上拨5个珠子,表示50,再从十位上拨去1个珠子,表示10,还剩4个珠子,表示40。所以50-10=40。

  (3)利用数的组成:50和10都是整十数,从5个十中减去1个十,剩4个十,也就是40。所以50-10=40。

  14.老师介绍: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差。

  三、巩固练习

  1.P21-1题,先说一说题意,再列算式说出得数。介绍:因为我们通常说几根小棒,所以这道题的单位名称是“根”。

  2.P21-2题,计算,先用格尺把所有的等号都画上,然后再计算。

  3.P21-3题,讲清要求,连线必须用格尺连直线。

  4.P21-4题,先观察,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同桌之间相互提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然后再汇报。

  四、总结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得几就是几十。

  《小兔请客》教学反思

  对于这一节课,我本人觉得上得比较成功,因为在小朋友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面,再进一步来学习两位数的加法,整十数加减法这课可谓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先用一个小兔请客的故事来展开今节课的教学,因为每10个果子装在一个盆子上面,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数盘子来进行计算,这个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了,然后慢慢的再引入两位数的加法,情节生动气氛活泼,大家都在玩中学到了新知识,再次用到了计数器,形象直观的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数学以生活息息相关。最后,分组做习题巩固新知,让小朋友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大约几时,会用整时、几时30分、大约几时描述一天的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大约几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2时、7时、1时30分、8时、12时30分的数字钟面。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钟表,会认钟面上的整时和几时半,下面老师考一考大家,屏幕上这些钟面表示的时间你认识吗?

  学生认屏幕上的钟面,教师通过追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整时,什么是几时半吗?

  引导学生说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12与1之间,就是12时30分。

  教师:也就是说,小朋友在认整时和几时半时,都要看它的时针和分针才能作出判断。我们这节课在小朋友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再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3。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钟面,钟面上的指针指着7时。

  教师:看看这个钟面,钟面显示的是多少时间?

  学生:7时。

  教师:小红这个时间起床,然后吃早饭,(多媒体课件随着教师的讲解分别出现小红起床、吃早饭等情景,同时小红旁边的时钟上的指针也从7时起开始不停地向8时移动)最后上学,时钟上的指针指向这里的时候,小红刚好到校门口。(小红到校门口时录像和时钟上的指针都定格)小朋友们认识小红到校门口的时间吗?

  估计学生会说不认识。

  教师:我们看看这时钟面上的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几?

  指导学生看着屏幕说出这时时针刚过8。分针指着1。

  教师:现在是多少时间呢?我们让分针倒回来一点。

  多媒体课件上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

  学生:这时刚好8时。多媒体演示分针从12走向1。

  教师:现在呢?学生可以体会到是过了8时了。

  教师:过得多不多呢?让学生意识到过得不多,刚刚走过8时多一点。

  教师:这时我们可以说刚过8时。现在小朋友们用自己手中的钟面模型拨一拨,先拨到8时,再把分针拨过12,不要离12太远。好!老师看一看你们拨的指针。

  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学生拨的指针,学生可能拨成8时1分,也可能拨成8时2分、3分、4分或5分,反正过8时不远。

  教师:小朋友拨这些钟面上的指针的位置都不完全相同,有的拨在第一小格,有的在数字1上,有的在第三小格,但是这时的分针都离12不远,这时钟面上的时间我们都可以说成刚过8时。你知道什么叫刚过几时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要求学生说出过整时多一点就是刚过几时。

  教师:请小朋友们在自己的钟面模型上拨一拨,拨刚过5时,刚过9时,刚过12时。

  学生操作,每拨一次,就集体订正一次,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刚过几时的计时方法。

  教师:小朋友知道什么叫刚过几时了,现在看看这个钟面。

  多媒体课件显示例3的第二个情景图。

  教师:看看这个钟面上的时间,你认为是多少时间?

  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还没有到10时。

  教师:要到10时了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指导学生说出要到10时了,因为从时针看,时针快要指正钟面上的10了,从分针看,分针已经走到11,快到12了。

  教师:所以图上的小红判断这时的时间是快10时了。你们能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快10时的时间吗?

  学生拨后,抽学生拨的钟面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让学生观察所拨的钟面上的时针快要指正10,而分针有的.在11,有的在11到12中间,这些钟面上显示的时间都是快10时了。

  教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在自己的钟面模型上拨出快3时了,快8时了,快12时了。

  学生拨后,集体订正。

  教师(边拨钟面上的指针边说):我们在这节课认识了刚过几时和快几时了,这两种时间和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整时和几时半比有哪些不同呢?

  让学生讨论后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教师可以作如下的提示:

  教师:小朋友们这样想,几时和几时半准确吗?刚过几时和快几时了是非常准确的时间吗?

  让学生意识到几时和几时半都是非常准确的时间,而刚过几时不是非常准确,因为过一个小格也是刚过几时,过几个小格也是刚过几时,只要分针过了12且离12不远,都可以用刚过几时来表示,所以刚过几时和快几时了都是对一段时间的估计。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大约几时。

  教师在课题下板书:大约几时。

  教师:小朋友知道什么叫大约吗?

  让学生对照课题说一说这里的大约就是对时间的大概估计。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和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不同的地方。不论是刚过8时也好,还是快8时了也好,都是对时间的一个大概估计,说明这个时间离8时不远。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关注两个对比,一是对比整时认识刚过几时和快几时了,通过这样的对比让学生理解整时与大约几时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二是对比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体会两节课学习的内容的区别,让学生切实理解大约几时中的"大约"两个字。教学中还强调学生的操作活动,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刚过几时和快几时了的理解。教学中还通过学生在拨刚过几时时不同的显示方式,让学生理解刚过几时是表示一段时间,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对大约几时中的"大约"两个字理解得更加深刻。]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第3,4,5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略。

  五、课外作业。

  用自己学习的知识调查一下,商店早上什么时间营业,什么时间下班。早上第一班客车什么时间发车,晚上最后一班车是什么时间。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内容:

  加减混合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摆放P75例题及练习十二,帮助学生理解计算顺序。

  2、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

  3、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计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丑小鸭动画片断

  你看过这个故事吗?丑小鸭讲的是它在小时候因为长的丑处处被人欺负,后来经过自己顽强的努力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那你知道美丽的白天鹅生活在哪里吗?

  今天我们请来了白天鹅为大家做向导带大家去做客吧。

  二、合作探究

  1、播放动画

  看:湖里有几只天鹅?

  演示:又飞来3只

  现在呢?谁能说出完整图意

  演示:又飞走2只

  说出正确图意,然后老师演示完整图意

  湖里有4只,飞来3只,又飞来2只,现在有几只天鹅?

  谁能把图意完整的说一遍?

  你知道怎样列式吗?求先飞来3只,怎么办?又飞走2只又该怎么办?(1)根据图意想一想,先算什么?你怎么知道先算4+3接着什么?用哪个数减去2?谁能说说4+3-2的意义?演示课件,鼓励学生

  2、咱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湖里的天鹅吧,演示:先有4只,飞走2只,又飞来3只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出图意,独立列式后集体订正

  3、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看看我们学习的和前面学过的连加连减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吗?

  像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三、练习 P76做一做

  1、演示:地上有7个球,抱走3个,又抱来4个

  2、课件演示小鸭图

  3、游戏:把小动物找家,你能找出哪把钥匙开哪座房子吗?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一年级教案02-02

数学下册教案03-16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10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2-08

(经典)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2-08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11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5-12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8-07

一年级的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