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雪猴的可爱,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
2、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雪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边防战士与雪猴之间的深厚感情,树立爱护动物,与动物建立和谐关系的意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雪猴的可爱之处,以及作者是如何抓住雪猴的特点来写的。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小客人,你们看他是谁。(出示雪猴的图片)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你知道有关于它的知识吗?
请学生结合课前找的资料介绍一下雪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雪猴这一课,看看课文写了有关雪猴的什么事? (情境的创设,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拼音和汉字对照读,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接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哪些字、词在读课文时要特别注意。
(3) 概括地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4)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和雪猴初次相识,并写出了它的可爱?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边防战士和雪猴相处的事情?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分层次的读中了解文章的内容,每一遍的读都有不同的目的,这样就由浅入深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通过本文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雪猴的可爱之处,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所以我把文章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作为指导的重点。 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雪猴的哪几件事?
再想一想,课文写了雪猴许多可爱之处,你觉得哪处最可爱,怎么可爱?作者怎样抓住特点来写的?
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文章的第一部分。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在学生汇报时老师进行引导,用多媒体出示:只见一只毛色鲜亮的猴子,回头看了我一眼,还点了点头,然后转过屋角,闪进丛林,蹿到树上消失了。让学生边读边体会,这是一只怎样的雪猴,文中有几个描写雪猴动作的词语,试着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让学生再有感情的朗读、评价,在读中体会雪猴的可爱,并且体会到了作者抓住了雪猴的样子和动作进行描写,把雪猴机灵的特点描绘的淋漓尽致。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总结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并让学生参与评价,体现了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第二部分时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雪猴和边防战士的深厚感情,边读边画出句子或段落。读完后学生进行汇报,在汇报中指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并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感悟雪猴与边防战士相处的和谐景象,体会他们之间难以割舍的浓厚感情。这也正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汇报后多媒体出示填空:( )的雪猴 ( )的边防战士 这个训练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运用词语的训练。
(让低年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要有一个培养的过程,所以我对学生进行了有步骤的训练,在阅读中由“扶”到“放”,使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中得到提高。)
在这两个环节之后让学生用一个词语说一说雪猴和边防战士之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仿照课文,实践练笔。
让学生想一想课文中是抓住了雪猴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的?仿照课文,写一篇你与小动物亲密相处的小练笔。
(这一个环节在朗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练笔同时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思想教育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5、总结全文
谈话: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
用简短的语言点明本课的内涵。
(低年级的语文课要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渲染、创设情境、指导朗读使学生感受朗读的乐趣,进而达到乐读、会读、读好的目的。并通过语言训练,体会理解文章的内涵,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练习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案 篇2
1、《青海高原——株柳》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的敬畏和赞颂之情。
2、本文作者陈忠实,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作品有《信任》、《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百鹿原》。
3、积累有关“柳”的诗句。
4、由这株柳你由想到哪些人物:霍金、桑兰、张海迪、夏洛蒂……
5、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6、背诵边塞诗:《凉州词》、《从军行》、《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7、课后习题三:(1)这株柳树神奇在挺立在高原上,是壮观的一方独立风景,它生命力极其顽强,不仅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而且居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作者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是因为柳树对那不抱怨、不畏怯,坚持抗争、顽强生存的品格。(2)这句话不仅仅是写柳树,而且是写人。从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着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8、“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句中“神奇”是因为:这株柳树挺立在高原之上,并形成了一方壮丽的风景,它生命力及其顽强,不仅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而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望而生畏”是因为柳树不抱怨、不畏怯,坚持抗争,顽强生存使作者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9、“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句话不仅仅写的柳树,也在写人,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能创造奇迹。
10、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却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目的是以家乡灞河边的柳柳来衬托、对比青海高原的这株,更加突出了青海高原这株柳让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能用“准备”、“已经” 造句。
2.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和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了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思路:
1.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3.分节讲读课文,着重理解三种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1)第一节主要弄清下列词语的含义:“孩子”、“长大”、“四海为家”。
(2)第二至四节是教学的重点,应采取以朗读为主,适当讲解,辅以看图的方法进行教学。着重让学生弄清:植物传播种子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身条件;一是外界条件。
三个小节讲读的办法应有所不同。①学第二节时,边读边讲,然后概括出蒲公英传播种子的两个条件。②读讲第三四节时,让学生自己边读边找出苍耳和豌豆传播种子的两个条件。
(3)第五节让学生说说其它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4.朗读训练着重在语调、重音和停顿上进行指导。
5.生字应在反复朗读中解决字音,在理解内容过程中掌握字义。讲读之后着重指导“旅”、“降”、“乘”三字的字形。最后完成课后第2题。
教学资料:
1.樱桃熟了,鸟儿吃到肚子里,核随着鸟粪落下地,春天长出小苗苗。
2.椰树长在河边,椰子熟了,随水流淌到沿岸,在岸上又长成椰树。
教学用具:
1.三种植物的挂图或实物。
2.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抽拉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介绍自然常识的诗歌。(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问:什么样的植物可以当“植物妈妈”呢?(能传播种子繁衍后代的植物)植 物妈妈为什么有办法?它有些什么办法呢?我们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拼音,自由小声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添字、不掉字,读时注意生字中的翘舌音、后鼻音和多音字“得”的'读法。
2.默读课文,在生字及生字词下边用铅笔画出记号,读准生字词的字音。
在多音字“得”下画上记号。看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得”的读音有什么不同。
3.用学过的方法(结构分析法、数笔画法、形象记忆法,旧字换偏旁法、形声字分析法等)分析字形、记住生字。
4.朗读课文,注意停顿,看看全文共有几小节,并写上小节号。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和生字词的卡片,打乱顺序,指名认读。
正音指导:“乘”和“晒”是卷舌音;“降、乘、苍”是后鼻音;“识”在“知识”一词中读轻声。
2.出示小黑板:课后第三题中的三个句子。
(1)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
(2)那里有许多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3)蒲公英的种子,飞得多远哪!
先认读“得”的三种不同的读音“děi、dé、de”,再读句子,选音节注音,最后齐读三句话。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首诗共有几小节?(五小节)
2.指名分别读五小节、思考:课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贴植物图或实物)
简介蒲公英和苍耳这两种植物。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讲了蒲公英、 苍耳和豌豆,这三种植物。那么,这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
二、细读课文,逐节阅读。
1.讲读第一节。
(1)指读、思考:这节有几句话?(2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思考:这句讲了什么?采用半提示法理解“孩子”、“长大”、“四海为家”的意思。如:“孩子”在这里指植物的什么?(种子) “长大”也就是说植物的种子已经怎样了?(成熟了)“四海为家”:“四海”
指到处。这里是指植物的种子到处生根发芽,所以到处都是它们的家(板书:
四海为家)
(3)指读、思考:第二句讲了什么?采用告诉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旅行”的意思。如:我们到外地出差或探亲或游览叫“旅行”。“种子去旅行”是什么意思?(这里是指种子被传播出去。)这些种子还回来吗?它将——(四海为家)(指板书,回扣重点词)
(4)指导朗读:第一句既要读出那种“四海为家”的自豪感,也要读出和妈妈告别的那种难舍难分的感情。“得”要拖长读音。第二句要用上升的语调读问句。读时注意停顿和重音: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学生自
由试读,评议后,再齐读。
2.教学第二节。
学生回答问题2时,让学生回忆第一册课文中的《蒲公英的种子》,想想:这里的“降落伞”指的是什么?(一朵毛茸茸的小花。)学生回答问题3
时,先问:蒲公英的种子光有“降落伞”能去“旅行”吗?那么,还要有什 么?(风)老师演示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抽拉幻灯片,边抽拉边朗读第二节。学
生边听边看后,根据幻灯,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概括小结:蒲公英种子的传播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本身条件,蒲公英的种子,有毛茸茸的球像降落伞;一是外界条件——风吹。(3)指导朗读:轻风一吹,要读出风的轻,边读边想象大群蒲公英乘风出发,四海为家的壮观景象。“乘着风”要稍快,“纷纷”要读出蒲公英一个接一个飘飘悠悠飞出的感觉,可放慢些。
注意停顿和重音: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微风/一吹。孩子们就/纷纷/出发。师生评议朗读情况后齐读第二节。
(4)总结:蒲公英是靠风传播种子的。
3.扶教第三节。
(1)指导学生按第二节阅读思考题学习第三节,学生边读边找出苍耳传播 种子的两个条件,要点填入上表中。(苍耳、像铠甲、动物带)
学生回答问题2时,采用先了解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铠甲”。
“铠甲”是什么?(古代打仗时防刀枪的铁衣。)这里是指苍耳外面一层什么呢?(较硬的壳,上面还有刺。)
回答问题3时,教师演示抽拉幻灯片:先放映苍耳幻灯片,再拉动小白兔灯片经过苍耳灯片,然后抽动几个苍耳粘到兔子身上,随小白兔来到灯片中的“山洼”。问:“山洼”是什么样的地方?(山间低洼的地方。)学生看后,讲述苍耳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指导学生概括:苍耳传播种子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
(3)指导朗读,注意停顿和重音: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 穿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朗读评议后齐读。
(4)指导学生总结:苍耳靠动物传播种子,动物走到哪儿,苍耳的种子就被传播到哪儿。
4.自学第四节。
(1)自读第四节,思考阅读思考题,找出豌豆传播种子的两个条件,要点填入前表中。(豌豆、豆荚、太阳晒)
学生回答问题3时,教师演示抽拉幻灯片:先放映豌豆灯片,再放映“太阳”,然后放映豆荚炸开,最后放映“蹦着跳着离开妈妈”。学生看完灯片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学生自己概括:豌豆传播种子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
(3)指导朗读,学生点画停顿和重音符号,朗读评议后齐读。
(4)学生自己总结:豌豆是靠太阳传播种子的。
5.总结归纳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靠动物传播种子;豌豆靠太阳传播种子。
6.阅读第五节。
(1)围绕第一句中的“很多很多”这个词语,启发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理解“那里、它、观察”等词语,思考:怎样才能得到许许多多的知识?(板书:仔细观察—→得到知识)
(3)小结:大自然里有许多知识,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得到它。
(4)齐读第五节。
五、听配乐诗朗诵、总结全文: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
六、巩固练习。
1.蒲公英靠()传播种子。
2.苍耳靠()传播种子。
3.豌豆靠()传播种子。
第三课时
一、指名分别朗读五小节,边听边思考:课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这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学生说清以后再齐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
1.根据板书,了解各节的意思,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四小节结构相似。
2.分节背,教师再领背每节的第一个词语,引导学生背。
3.指名背,再齐背全文。
三、学生汇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汇报要求:
1.读准字音再领读。
2.介绍自己用什么方法分析字形。(结构分析法、数笔画法、形象记忆法等等)
3.扩词并领读。
4.谈自学过程中生字易错处。
汇报中的指导:
1.“备”:(1)读书上带“准备”的句子。(2)用“准备”造句。造句内容提示:谁准备了什么;在什么时候(或在什么情况下)谁准备干什么;谁怎样准备干什么。
2.着重指导的字。
(2)降:八笔完成,“阝”两笔完成,“夂”三笔完成,最后再写三笔。
(3)乘:可以用“禾”字中间一个“北”字的拆字法去记。它的笔顺是:
四、指导书写。
找出左右结构的字,汇报写法,指导写字头,学生再自己练习每个字写 三遍。
指导提示:左窄右宽的字有:降、晒、识、旅、植。上大下小的字是备。
上小下大的字是乘。
五、课堂作业。
1.抄写课后作业第2题中的词。用带点的词口头造句。
2.听写第2题中的词,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本检查一遍把写错的改正过来。
3.把带点的词造句写在本子上。
六、家庭作业。
1.背诵课文。
2.阅读自读课本《奇妙的植物》。
附: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并引导发现同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2.辨认3组多音字,在不同的词句中选择其正确读音。
3.朗读短语,逐步形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受大海的美丽。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会认
1.把带有四种偏旁的字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学生自由读,然后分组游戏,在小组里自由读,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字的偏旁与字的意思有关,并启发学生用这种方法还认识了哪些字?采用多种形式(开火车读,领读、小组读,齐读等)读我会认中的字,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赛读。
我会读
1.出示句子,自由读,分组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2.引导学生根据长、乐、着的不同读音组词。在此基础上用比赛的方法引导学生列举出其他的多音字。
第二课时
读读记忆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自己读,与同桌、小组成员一块儿读)
2.指导朗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填空,以加强对短语的记忆。如()夏夜()荷叶
3.启发扩展,在哪里还见过或学过这样的词语吗?谁能把这些词语说得更具体些吗?
如:
__________球赛 __________翅膀 __________天气
__________问题 __________眼睛 __________松果
我会读
1.出示小女孩在海边沙滩上玩耍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兴趣,借助拼音,自读短文。
2.组内互读评价。
3.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侧重感情指导,个别语句适当点拨理解,并引导学生把短文讲给大家听。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
新邱区新开小学 季芳
课前准备
1.小女孩在海边玩耍的图。
2.文中的小动物头饰。
3.绘画材料工具。
一、创设情境,激发交际欲望
(师用课件演示或讲童话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交际欲望)
二、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1.谁知道这个符号表示什么?(讲解省略号)
2.学生想象自己编故事。
3.小组内交流。
4.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5.评价激励。(续编的故事好,讲得好,演得好)
6.小结。
7.合作表演、评价(生戴头饰表演,形象、生动;合作融洽)
8.动笔把自己讲的故事画下来。课后在园地中展示。
三、识字交流,展示台
1.将自己的汉字积累卡片拿出来,读一读。
2.小组内交流。
3.评选出每组的第一名学生到前面进行擂台赛。
(师出示一棵苹果树图,上面挂满红红的苹果,每个苹果后面写好招牌的内容,请打擂的同学上前摘苹果读内容,谁摘的苹果多,读得正确就是最后的擂主。老师随时补充大量苹果)
4.颁发博士帽。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学习文章巧妙构思,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点
1、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4、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2、领悟儒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四、导入新课
如果世上有一种水能让你喝了会醉,那么这种水一定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如果世上有一座山能让你学到坚韧,那么这座山一定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祖辈们,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可是,等到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行程。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上帝无法照顾到每一个人,
所以才创造出母亲!)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五、教学新课
(一)、速读课文,感知课文(请同学们翻开书,集体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要求学生集体诵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书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
明确:(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中年人的责任感;(3)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4)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5)互敬互爱的·家人
(同学们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大家肯去发掘,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一家人营造的温馨和谐的氛围,这洋溢着的浓浓的亲情真让人羡慕,惹人向往。那他们是怎样营造的呢?他们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自由表述文中人物留给你的印象,并从书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品味分析)4
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二)、研读赏析
(同学们都很准确地摸清了人物的性格,相应的句子也找得很正确。可书中好象还有几句写景的句子在那顾影自怜,无人问津呢!在哪几段?好的,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集体读一下。语言清新明丽,景色优美动人,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没有?是像个花瓶摆在那里,仅做装饰,还是作者别有深意?)
4段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第三段写的是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潜台词是什么?死神的背影是让人望而生畏,当它悄然而至的时候,气氛压抑,令人窒息,文章在这的感情基调变得深沉的,很显然不能让阴云笼罩着我们散步时头顶上的星空,作者这几句轻描淡写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让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4
7段写景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
(这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迷人的春光,我们全家人才出来踏青,本以为风平浪静,谁知微风拂过,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1)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为什么这样说?
明确: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好的呢,我现在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请同学们拿起笔,任选一个题目,迅速掬捧起你脑海那思维的浪花。好的,给你们三分钟时间)
(2)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3)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
明确: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妻子温柔贤惠;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6
(4)(同学们的描写细腻生动,想象也切合情理,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已经达到了人我合一的境界,通俗的说法就是成了他们肚子里的一条蛔虫。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问同学们)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二人背得吃力吗?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呢?
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4
(四)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散步在缓缓的进行着,作者的笔尖蘸饱了情感,亲情在字里行间不经意的流淌着。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的弦,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知心的人倾诉。学校12月份要举行一个发短信比赛,现在我们就先预演一下。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6
(五)教师小结:课虽然结束了,但留给同学们的求索却远远没有结束。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1
语文教案 篇6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
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三、课前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投影仪。
学生:熟读课文。
四、自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投影出示)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形似字辨析。
3。解释词语。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
1、范读课文,可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听读时:a.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
b.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
2、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
学生刚刚接触合作讨论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
3、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
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b.再挑选意义重音。
以上两点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了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义。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
投影出示举例诗句的重音及节奏。
c.学习集体朗读。
4、结合朗读生意,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讨论。
a。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
◆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
◆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个别有争议的词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山与海的含义,也从象征意义上来理解,来解释,可予以补充,纠正。
b.在学生初步掌握朗读节奏、意义重音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揣摩语意,初步读出句子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讨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教师投影出示句子)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两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有什么特点?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合作探究性阅读,是学生接触的新学法,也是本节课重点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以调动学生思维。答案不求统一,要点合理即可。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全诗所讲述的道理
①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山与海的深刻象征意义。
②讨论,全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以上所讨论的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想,多说,不要强求答案用语标准,意思正确就行。
五、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①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克服困难的经历或感受。
这是体现语文与生活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②全班激情齐读。
六、小结,布置作业
①小结:激越的情感,显示出我们已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②布置作业。
a.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b.熟练朗读课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
c.抄写生字。
七、信息反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天地》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