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和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二、新课
1、 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 阅读P99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题,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和含义。(例如:小丽20xx年月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xx年1月1日,小丽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确1.8元,共101.8元。)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小丽存入的100元就是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税后利息: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纳税。小丽实际得到的1.8元是税后利息。国债的利息不纳税。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2)阅读P99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把存款凭条画在黑板上,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要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
4、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计算方法
按照以上的利率,如果小丽的100元钱存整取三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板书:1002.70%3=8.10(元)
(3)三年后取款,小丽能得到8.10元利息吗?为什么?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1999国家规定存款时,要按利息的确20%缴纳利息税,你能再算一算如果你存入100元,3年后实际能得多少利息吗?
(4)学生计算后回答,教师板书
利息税金:8.1020%=1.62元 税后利息:8.10-1.62=6.48元
加上她存入本金100元,到期时她可以实际得到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是106.48元。
5、练习。
(1)完成二十三的第6题,学生读题后,提问:贝贝存入的.本金是多少?利率是多少?存期是多少?然后由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9题。
教学总结:
折扣、纳税、利息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折扣是学生们日常生活最熟悉的,教学中,我没有剥夺孩子们想说的权利,让他们自由地来说说他们对折扣的理解,并引入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但教学中我没有说清楚几折就是十分之几,因此个别孩子对于七五折这样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而纳税和利率,则主要是通过公式的掌握教给孩子解题的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是多少。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3)一条路,已修了。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5)甲数比乙数少。
2、口头列式:
(1)32的是多少?
(2)120页的是多少?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9——40,练一练,练习八6——11
教材简析:
在三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根据分数的意义,用整数乘、除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里再次安排教学,一是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从而扩展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二是通过沟通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加深对相关数量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完善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提高正确计算相关分数乘法式题的能力。
2. 丰富对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认识,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谈话: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掌握了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整数与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上节课的延续,使学生在明确的学习目的指引下,迅速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合作探索,获取新知
(一)小黑板出示P40,练一练第1题的图
提出要求:涂色表示“12的”、“20的”,涂完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列式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后组织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涂色“12的”,就是把12个○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涂色表示出这样的1份,列式:12÷3=4;涂色 “20的”,就是把20个□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涂色这样的4份,列式20÷5×4=16
[设计意图:把练一练第一题提前作为学习新知的铺垫 ,旨在帮助学生唤醒已学过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般方法和分数乘法的意义。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
(二)例题教学,探索新知
谈话:刚才我们用之前学过的分数意义的知识,用整数的乘、除法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么,像这样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否有更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1.出示例题及图,交流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
引导学生看图描述题中两个分数的具体含义。
(估计学生能够说明:把10朵绸花作为单位“1”,红花的朵数是10朵的,绿花的朵数是10朵的。)
[设计意图:看图说题意,可以帮助学生理清题目中相关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的知识。]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⑴:红花有多少朵?
①通过前面的'铺垫估计学生能很快列式10÷2=5(朵);
②教师说明:像这样求10朵的是多少的问题,还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列式10×= ( )
③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到:10朵的,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而计算10×,要先约分,也就是用10除以2,得出一份是多少。体会两种计算方法思路的一致性。
得出结论并板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问题⑵:绿花有多少朵?
师:你能用求红花朵数的方法,求出绿花的朵数吗?
(有了求红花朵数的经历,估计学生能很快地列式
①10÷5×2=4(朵)②10×=4(朵)。)
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体会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
(估计学生通过问题⑴的比较,能够认识到绿花的朵数是10朵的,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绿花是其中的2份;计算10×,也要先约分,也就是先把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
通过比较,再一次得出结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是本课的重难点,求红花和绿花的朵数,每个问题都用了两种方法解决,通过这两种方法的列式、计算与比较,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的知识点,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P40,练一练
第1题:在导入时,学生已经通过涂色理解了题目的意义并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此时再看这题,旨在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列式:12×、20×,并和同桌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第2题,通过填空,引导学生理解:求根(或根)长多少米,就是求这根钢管的(或)是多少,进一步得出结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
2. 完成练习八第6题
通过一组实际问题的比较,沟通分数乘法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的内在联系。知道“求3瓶是多少毫升”就是求3个900毫升相加的和;求“瓶是多少毫升”,就是求900毫升的是多少;求小明喝了多少毫升,就是求900毫升的是多少。
3.完成练习八第7、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体会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在生活的运用。
4.完成练习八第9题
学生独立读题后交流,明白题目意思,“估计这个月哪个城市空气质量达Ⅰ、Ⅱ级的天数最多”,可以直接比较分数的大小;“计算各有多少天”,是以这个月的总天数“30天”为单位“1”进行计算的,计算得出结果后,再与估计的结果进行比较,检验估计的准确性。
5.完成练习八,第10、第11题
通过读题、列式计算,使学生认识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的几倍一样,都可以用乘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练习,继续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知识。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内在联系,感受分数乘法是整数乘法的进一步发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课所学知识点,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建构。]
[总评: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在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数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获取了新的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周长的概念和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自学自知圆周率,从而总结探究出求圆的周长的公式。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尺、塑胶板上剪下的直径大小不一的圆、实验报告单、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谈话:同学们,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今天,老师把它俩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听:(课件播放故事: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喜羊羊和灰太狼举行跑步比赛,喜羊羊沿正方形路线跑,灰太狼沿圆形路线跑,一圈过后,它们又同时回到了起点。此时,它俩正为谁走的路程长而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认为呢?)(学生进行猜测)
2.要想确定它俩究竟谁跑的路程长,可怎么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再进行比较。)
3.指名一生说说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生:边长×4=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一)认识圆周长的含义并初步感知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1.谈话: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课件出示3个车轮)
2.师:上面的3个数据是表示什么的?(生:圆的直径)“英寸”是什么意思?(学生看书回答)
3.将3个车轮各滚动一圈,猜一猜,谁滚动的路程最长?从中你们有什么发现?(生:车轮滚动一周的长度是车轮的周长;直径越长,周长越长,直径越短,周长越短)
(二)交流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1.学生拿出课前剪的圆,互相指一指它们的周长。
2.用什么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同桌交流方法)
3.指名到前面投影上展示测量周长的方法
①滚动法。明确注意点:做好记号,从零刻度开始滚,滚动到这个记号再次指向这里,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②绕圈法。明确:线贴紧圆周,把多余的部分剪掉,把线拉直,这两点之间线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③用软尺测量。明确:用软尺上有厘米刻度的一面测量。从零刻度开始量,绕圆周一圈,然后看看对齐哪个刻度。
4.小结: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将一条弯曲的线变成一条直的'线)这就是数学上所讲的“化曲为直”的方法。
5.(课件出示摩天轮图片)问:它的周长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吗?(生:不能,很不方便)问:那怎么办?引发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三)认识圆周率。
1.谈话:接下来同学们分4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出身边这些圆的周长与直径,完成表格。(学生分组活动,完成书上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2.各小组组长汇报测量结果。(学生说结果,教师在课件上完善)
3.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说说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课件出示)介绍《周髀算经》这本书及“周三径一”的意思。(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倍)
5.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想象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不易。(课件播放资料,学生自学)
6.学生说说从资料的介绍中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
7.师小结:祖冲之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与自豪,正因为他杰出
的成就,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就被命名为祖冲之山,宇宙中第1888号小行星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他那样刻苦钻研,将来也做一个不平凡的人。
(四)推导公式
1.当学生弄清了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后,让学生说说圆的周长怎么计算?(生: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2.谈话:如果圆的周长用大写字母C表示,那么这个公式用字母怎么表示?
3.谈话:还可已知什么条件求周长?(生:半径)为什么?(生:在同一个圆中,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那这个公式还可怎么变换?
4.齐读公式,加深印象。
三、刷新应用能力,总结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口答两个圆的周长。
2.计算例4中三个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大约各是多少英寸?(课件出示3个车轮)通过计算,比一比谁的周长最长?这再一次说明了什么?(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3.(课件出示一个喷水池)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周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投影仪展示答案)
4.(课件出示摩天轮图)它的半径是10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在空中转过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后在全班交流)
四、交流学习收获,课后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研究圆的周长,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全班交流)
2.谈话:现在如果老师问喜羊羊和灰太狼谁走的路程长一些?同学们可怎么做?(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有没有其它方法?(学生可通过计算解决,也可直接观察两个图比较)
3.师:种种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来确定谁走的路程长,所以当喜羊羊得知这一结果后,直喊比赛不公平,于是老村长为它们又重新设计了一种新的赛跑路线:问:如果喜羊羊和灰太狼沿这样的路线赛跑,谁走的路程长一些呢?(学生课后思考,下节课交流。)
教学反思:
一、“情境”与“知识”两条主线相互交融。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抓住“情境”与“知识”这两条主线。在教学情境上,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我们知道,《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也有一定的了解,以此为学习的背景,作为学习圆周长的切入点,使“情境主线”与本节课的“知识主线”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和开放的操作空间,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亲身经历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的操作活动有目的、有思考、有选择、有创造,使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过程中增长智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数学阅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厚实的文化。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适当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认识,能够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对后续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圆周率的有关认识。这里的介绍从《周髀算经》中的“周三径一”、祖冲之的“算筹”到圆周率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用电子计算机来计算圆周率,使学生对圆周率的历史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感受到我们祖先的智慧,体会数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密切关系。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在学习第四单元时,我们初步认识了百分数,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关于百分数的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板书,对学生没有说完整的知识点,可以进行适当补充。
2. 引入:百分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处很大,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知识。
板书课题:百分数的应用(一)
二、互动新授
1.探究“增加百分之几”解题方法。
(1)引导学生认识“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加”这种物理现象,并让学生看教材第87页情境图,并提出数学问题: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月增加了多少?
(2)尝试解答。
①小组讨论:“增加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反馈,教师适当总结:增加百分之几指的.是多出来的体积占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②指导学生画线段图。
③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对解题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指导。
学生反馈解法:
方法一:(50-45)÷45
=5÷45
≈11%
方法二: 50 ÷45 ≈111.1%
111.1%-100%=11.1%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具体的想法:
方法一:先算增加了多少立方厘米,再算增加了百分之几。
方法二:先算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
算增加百分之几。
(3)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方法。
2.解决“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1)引导:如果冰化成了水,体积比原来减少了百分之几呢?
(2)追问:“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应如何解决?
(3)解答:让学生独自画线段图,小组内展示,并说说所画线段图的意思。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指名说说解题过程,并说清楚解题思路。
(4)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第88页“试一试”。
(5)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减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填空。
(1)小明的身高比小强矮20%,把()看成单位“1”。
(2)今年我们班的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4%,表示()占()的4%。
2.完成教材第88页“练一练”第1题。
3.举例说出生活中的有关百分数的应用问题,并尝试解决。
三、总结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
(1)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的具体量,再除以单位“1”。即:两数差额÷单位“1”
(2)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再把另一个数看作单位“1”即100%根据所求问题两者用减法运算。
四、练习提高
指导学生完成第24页练一练第1,2,3,4,5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3、体会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
难点: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著名的科学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
2、1%、99%,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叫什么数吗?
板书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
1、在生活中到处都有百分数,老师收集了几条有关百分数的信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几条信息,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教科书上的主题图)。
第一个图:安装程序正在格式化,已经格式化了14%。
第二个图:毛衣标价签(面料:65.5%是羊毛,34.5%是锦纶(旧称尼龙)。)
第三个图:A品牌的汽车1—2月实际销售11000多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20%,其中刚刚过去的2月份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甚至达到241%。
师:你能从信息中找出百分数吗?(板书:14% 65.5% 120%)
师:这些百分数表示的是什么含义呢?
(1)14%表示已经格式化的占所要格式化的14/100。
(2)65.5%表示这件毛衣中的羊毛占毛衣的65.5/100。
(3)34.5%表示这件毛衣中的涤纶占毛衣的34.5/100。
(4)120%表示1—2月份比去年同期多销售的数量占去年同期销售数量的120/100。
(5)241%表示2月份比去年同期多销售的数量占去年同期销售数量的241/100。
2、百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百分数了吗?(提问不要求回答停顿一下)
3、讨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课件出示:下列分母100的能改成百分数吗?为什么?
(1)本班女生约占全班人数的;
(2)去年我校体育达标率是;
(3)一堆煤,已经运走了吨;
(4)面粉重量是大米重量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区别
分数
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能带单位。
百分数
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带单位。
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师:(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比率,它的后项是一个固定的数100,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百分数的读、写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分数和百分数的区别,你会写百分数吗?
(1)让学生试写一个百分数。
小结: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示范写:30%、85%、106.5%(提示: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
(2)那百分号如何写呢?先写一个小圆圈,再画一条“/”,最后在“/”的右下方写一个圆圈,这两个小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混淆。
(3)、写出下面的百分数。(课件展示,学生写在本子上。)
百分之一百分之二十八百分之零点五
(4)同学们会写百分数了,你们能准确地读出这些百分数吗?(14%、34.5%、65.5%、100%、120%、241%)
小结: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但要注意读百分数的分母时,不能读成一百分之几,而只能读作“百分之几”。
过度: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了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关于百分数的知识,你有什么问题没有?下面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三、练习巩固。
1、写出下面的百分数。
百分之零点六
百分之四十五
百分之一百
百分之一百四十
百分之二百
师:在这组百分数中,我们可以看到,百分数的分子有的是小数,有的是整数,有的大于分母,有的小于分母,但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
师:百分之一百知道等于多少吗?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分子大于一百,这个百分数就大于1;分子小于一百这个百分数就小于1。
2、判断。
(1)1/2吨=50%吨。()
(2)某工厂今年产值是去年产值的108%,说明今年产值比去年多。()
(3)最大百分数的是100%,最小的百分数是1%。()
(4)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45%。()
3、妙解成语。
师:百分数不仅广泛应用于生活中,而且在一些成语里还藏着百分数呢?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妙解成语的游戏,好不好?老师说成语,你们猜百分数:
百里挑一()百发百中()事倍功半()
事半功倍()九死一生()十拿九稳()
4、书上第86页练习十八,第3题,根据百分数,用涂色的方式设计出你喜欢的图案。
四、小结:
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你能用百分数告诉大家你这节课的收获吗?你收获了百分之几?百分数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身边,最后老师把爱迪生的这句名言送给同学们: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
板书: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率或百分比
14%读作百分之十四
65.5%读作百分之六十五点五
120%读作百分之一百二十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发现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规律和方法。
2、理解、掌握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3、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等数学学习活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分数、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小黑板出示
1、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百分数。
0.12 1.8 5 0.07 0.109
2、把下面的百分数改写成小数。
106% 0.8% 34% 200%
3.、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3。
(2)引导讨论。
师问:你会用百分数表示上面的分数吗?
(3)师根据学生发言评点两种方法。
方法一:将分数先改写成小数,再改写成百分数。
方法二:将分数先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
2、教学方法一。
师问:分数可以怎样改写成小数?
指出:在除不尽的情况下,一般保留三位小数,也就是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3、教学方法二。
(1)师:有时候,也可以将分数先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
例如:3/5=60/100=60%
(2)像这样很容易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还有哪些?
(3)这种方法有没有局限性呢?引导学生思考。
(4)引导归纳:将分数先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这种方法有它的好处和局限性,同学们要合理善用。
4、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再归纳。
师:根据以上学习,说一说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方法。哪些地方要特别注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师:分数化成百分数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
(1)能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先将分数化成父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
(2)不能的,用除法先将分数改写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3)除不尽时,要保留三位小数;
(4)百分数化成小数,要注意运用约分和通分。
2、完成练习十四第16题。
独立完成、评价。说一说“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思考过程。
3.完成练习十四第17题。
先分别说一说:4/7和9/11改写成百分数的过程,125%和0.6%改写成分数的过程。
4、完成练习十四第18题。
提醒学生:能化简的要先化简。
5、完成练习十四第19、20题。
指名分别说一说每组中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意义。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识?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第二课时:简便计算和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60页例3,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十五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中能够应用一些简便算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62×37+38×37 36×99
指名说一说应用了什么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新授。
1.导语。
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板书课题:简便计算与巩固练习)
2.教学例3。
出示例3:计算
(1)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
(2)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3)问:下一步应该怎样算?有没有简便算法?
学生把题目做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简便运算。
2.练习十五的第7题。
让学生比一比,谁算得快,谁的计算方法灵活。
3.练习十五第8题。
第2题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2.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能简便运算的应该怎么办?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6、9、10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9课时 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
课本第19页例12和“练一练”,练习四第9-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会正确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
2、让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重点:
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问:你能猜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二、自主探索,验证猜测
1、教学例12。
(1)挂图出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
(2)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否相等?你是怎样想的?
(3)用图中给出的数据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
学生分别算一算,然后在班内交流。
(4)根据它们的体积相等,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5)谁来说一说:为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学生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3、小结:你能说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4、你能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解释为什么1升=1000毫升呢?
三、巩固深化
1、出示练一练的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
班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出示练习四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班内交流。
出示练习四第10-12题。
学生独立完成,班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出示练习四第13题。
学生读题,思考:两个容器各能盛水多少毫升是求什么?也就是两个长方体的什么?独立完成,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14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折扣和纳税之后的第三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知识点,是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本章内容中的一个难点。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以及利率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1、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折扣和纳税这两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将要学习的第三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知识点。
2、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的障碍点应该在于利息税的扣除和国债利息不扣除利息税上。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
1、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2、利息税的扣除和国债利息不扣除利息税上。
教学过程:
一、课内交流、探究
师:在储蓄的过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关的知识?(学生分组汇报调查结果)
(生汇报。开放的问题情景下,根据每组学生的差异,预计可能出现下列情况:(1)有关储蓄的一般知识,如储蓄的方式;(2)有关储蓄的相关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税后利息税的知识;(3)有关利息的计算方法,如有的小组利率的含义推导出利息的计算方法;(4)、有关调查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师:根据每组交流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和学生共同整理储蓄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板书: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二、创设情景、体验储蓄
1、创设情景
2、体验储蓄。根据刚才的汇报情况,安排教学过程。
(1)学生拿出复制好的储蓄存款凭证进行填写。
(2)学生活动,教师了解学生填写情况后,最后利用投影仪进行订正。
(3)、充分联系生活,设置储蓄密码。
(4)保管好存折或存单。
师:储蓄完成以后,银行要给我们一个存单或存折,我们要牢记密码,妥善保管好存单或存折。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交流讨论,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知识,如果告诉你两年的利率是2。43%,你能够求出张大爷储蓄到期时能获得多少利息吗?(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汇报情况)
2、学习利息税知识。
师:大家都算出了应得的利息,但实际上张大爷他并不能得到你们算出的这些钱,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大家看一下课本第99页最下面的一句话:“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
生:就是银行多给的那部分钱的5%要上交给国家。
生:就是只能得到利息的95%。
师:对,存款的利息必须要按5%的利率纳税,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座的各位同学长大之后都要依法进行纳税。
师:储蓄到期时,张大爷实际领取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
生1:48。60×5%=2。43(元)
1000+48。60—2。43=1046。17(元)
生2:48。60×(1—5%)=46。17(元)
1000+46。17=1046。17(元)
生3:1000+48。60×(1—5%)=1046。17(元)
师总结利息的利息计算方法。
3、巩固新知:学生进行练习(教材第100页的“做一做”)
(1)学生个人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学生个人汇报
四、课后实践、体验储蓄过程
师:请同学们课后把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存入银行,在储蓄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讨论。
五、课后作业布置
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6、9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0页例6、第11页例7,试一试、练一练,第14页练习三第1-4题。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有两个例题及其随后的试一试。例6通过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体积的意义。有了这三个层次的活动,学生不仅能体会到物体总是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能够体会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在此基础上,建立体积的概念。例7通过让学生比较两个大小不同书盒所装的书的体积,形象而直观地揭示了容积的概念。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玻璃杯的容积,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体会玻璃杯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也就是玻璃杯的容积,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容积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体积与容积意义的学习是后面学习体积(容积)单位、体积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仅能接触到大小各异的物体,还感受到不同的杯子、不同的纸盒所能装的东西有多、有少,这些都是在生活中找到的体积与容积的原型。现在要把这些生活原型概念化,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可能会受到表面积的影响,认为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体积也会发生变化,对于体积与容积的概念,也可能会易于混淆。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等操作活动中,体会体积与容积概念的真正内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操作与交流中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2、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历猜想、操作、验证、归纳等数学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空间与图形学习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容积实际含义的理解和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教学准备:
杯子,水,水果若干个,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占空间"
1、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乌鸦喝水(动画演示乌鸦喝水的故事。)
2、大家觉得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是瓶子里的水增多了吗?
师:这说明石子占据了空间,石子的投入把水的位置挤跑了,水面慢慢升高了,乌鸦喝到了水。
【设计意图】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学生不仅能体会到乌鸦的聪明,而且初步体验到石子占有一定的空间。
二、实验操作、充分感知
(一)教学例6,认识体积的意义
实验一: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边操作边讲述:请同学们看,这里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左边的盛满水,右边的放了一个桃。
提问: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把左边杯子里的水倒入右边的杯子,结果会怎样?
学生猜测后提问:那谁来倒一下试试。(学生倒)
提问:结果和同学们预测的一样,那谁来说一说,为什么会剩下一些水? 引导学生说出:原来两个杯子装的水是一样多的,现在放进去一个桃子,杯中有一部分空间被桃占去了,能装水的空间就少了。使学生体会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板书:物体 空间
实验二: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边操作边讲述:还是这两个玻璃杯,一个杯子里放的是桃子,另一个杯子里放的是李子(教师准备时,可选择大小差异较大的两种水果),同学们想一想,往这两个杯子里倒水,倒进哪个杯里的水会多一些?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讲述:实际的结果会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试试。让一个学生到前面倒水(老师只给学生一个杯子)。 提问:怎样验证呢?
引导学生说出:把两种水果拿出来,就可清楚看出哪个杯子装的水多了。和你们刚才的预测一样吗?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两个杯子能装的水同样多,桃占的空间大,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少;李子占的空间小,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多。
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看见还有大有小。
板书:大小
实验三:深入理解体积的含义
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水果,提问:同学们看,这3个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最大? 学生独立思考后让同组的同学交流。
全班交流,使学生明确:哪个水果越大,所占的空间就越大。相反,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水果越大,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反而越小。 提问:通过刚才的3次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是占有空间的,一个物体越大,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大,反之,一个物体越小,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小。
板书完整体积的定义。
提问:你能举例比比两个物体体积的大小吗?
学生自由说,让学生体会到:一个物体越大,它所占的空间越大,体积就越大;反之,体积就越小。 【设计意图】"体积"的概念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抽象的,他们可能知道体积的意思,但让他们用数学的语言把它准确表述出来还有一定的困难。于是,借助直观的且大小不同的水果,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猜测、验证活动中一步步概括出"体积"的定义,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概念揭示是感性而不空洞的,是有效的。]
练一练:比一比,小红和小青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
(二)教学例7,认识容积的意义
1、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书盒子,拿出盒子里装的书,提问:你能看出哪个盒子里书的体积大一些吗?
讲述:左边的书体积大,说明左边的书盒子容纳的体积大,右边书的体积小,说明右边的书盒子容纳的体积小,可见,不同的盒子,容纳物体的体积也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板书容积的定义)
提问:那么这两个盒子,哪个的容积大,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容器所容纳的体积越大,它的容积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2、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学生的方法可有多种,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最简单可行的。
【设计意图】学生正确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借助直观的大小不同的书盒子理解容积的概念是比较容易的,教学时,帮助学生理解到一个容器容纳的空间越大,容积越大,反之就越小就可以了,不必花太多的时间。
(三) 比较体积和容积的不同点
图片出示一个泡沫箱,如果说泡沫箱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你同意吗?由此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是指物体的外部,容积是指物体的内部。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2、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
根据题意,让学生作出判断,并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体积与容积意义的理解,并能正确运用这一概念,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吗?
2、你还有些什么收获?
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收获的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蕴含着的数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 。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三的2、3、4题。
板书设计:
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物体外部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物体内部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一、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除法有几种类型?
(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5/7 ÷5;
(2)一个数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数,例如20÷4/5 ;和分数除以分数,例如 2/3 ÷ 6/7。
(3)做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2、分数除法的意义
(1)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要把这道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进行改写,然后让学生将改写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题改写成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
(3)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使学生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完成P52“整理和复习”第2题。
(4)P53练习十三第2题。
二、推理训练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5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2、一堆煤,用去了4/7 ,还剩下( )。
3、今年比去年增产 1/8,今年相当于去年的( )。
三、对比训练:
1、一步分数应用题
①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500只鸭,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
②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2/5 ,养了多少只鹅?
③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鸭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5/2 ,养了多少只鸭?
(1)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结构上,这三道应用题都含有同样的数量关系,即:鹅的只数,鸭的只数, 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不同的是已知和未知发生了变化。在解题思路上,都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正确判定把哪一种数量看作单位“1”;不同的是需要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2)比较完后,学生将三道题的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2、出示题组:
① 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多少千米?
② 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450千米,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两题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出示题组:
①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小汽车有多少辆?
②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小汽车有多少辆?
③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大客车有多少辆
④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大客车有多少辆?
(1)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1、2两题有什么异同?3、4两题呢?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有规律吗?规律是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出:
㈠ 分析“分率句”,判断单位“1”是哪个数量?
㈡ 画出线段图,找出“量”和“率”的对应关系。
㈢ 确定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示圆片图形: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二、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6、巩固练习:课本58“做一做”的第1-4题。
三、学习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2、判断,并说为什么。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4)圆的半径都相等。()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在教授《圆的认识》后,有如下反思,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扬长短,促进教学。
一、联系生活,体现生活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物体哪些是圆形的。课后引导学生探讨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而且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有数学,伸出手就能触摸到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1、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本节课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中,理解新知识,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如教学圆心、直径、半径,不急于传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折圆,发现圆中心的一点,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发现圆的一些特征;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看书,发现同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懂得归纳知识的一般方法,同时学会了观察、实验、操作、发现等学习方法,并伴随新知识的获得,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2、在画圆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没有像以前一样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圆的画法,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有画圆的经验了,就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在学生介绍画圆的经验时,我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学,借助学生的实践操作,我很自然地解决了“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规两脚张开的大小是圆的半径,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的问题,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学会了圆的画法。
3.应用知识,体验价值。提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机演示自制教具车轮,让学生再好奇,愉悦的氛围中明白了车轮做成圆的车就跑的既快又稳道理。这些生活化的问题,对学生既有挑战性又体现了学习的乐趣。正真体现了数学来源生活又服务生活。
不足之处:
1、在本节课画圆的部分,没有在黑板上示范圆的画法,因此并没有规范学生对圆的画法的认识,学生并没有一个直观的感觉,没有创设出一个理解的空间。、
2、本节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没有完全充分地发挥出来。
3、在尊重学生方面还应注意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4、圆与点、直线、圆的位置关系还不是很清楚、证明题中还不会找条件。
5、扇形的面积计算还不太熟练,有待于进一步巩固。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内容
物体位置的确定以及路线图的描述和绘制。(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6、7、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北偏东、西偏南等方向的含义,熟练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熟练掌握简单路线图的绘制和描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重点难点
重难点:熟练运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绘制路线图并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方向吗?用方向可以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吗?(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回顾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
2、师:怎样描述和绘制简单的.路线图?同桌间说一说。
引导学生回顾描述和绘制路线图的方法。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6题。
(1)师:数对的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回顾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师:在方格内45°方向怎么表示?同桌间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明白正方形的对角线就把正方形的角分为两个45°的角。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学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7题。
(1)师:先读题,同桌间说一说这属于哪一类型的题及其解题方法。
引导学生明确题的类型,回顾解题方法。
(2)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作图的规范)
(3)教师反馈学生仍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法。(单位长度、角度的准确等)
(4)集体订正。
3、教学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9题。
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1)解决第一问。
①师:要补充完整路线图,需要确定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明确需要确定从哪一段开始补充,确定图上的单位长度代表的实际距离。
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并画一画。(教师巡视)
③教师示范规范图示,学生修改。(绘制路线图)
(2)解决第二问。
师: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公共汽车返回时的路线。(点名学生回答,教师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10、11题。(小组合作,先说一说,再画一画)
第10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描述。
第11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课件依次出示下列题目)
2、如图,以学校为观测点。
(1)书店在学校的(西)偏(北)(30°)方向,距离是(800)m;
(2)图书馆在学校的(西)偏(南)(75°)方向,距离是(400)m。
3、小军要去学校,他从家出发,先向正东方向走200 m到达超市,再向正北方向走150 m到达图书馆,再向北偏东70°方向走400 m就到达街心花园,最后向南偏东40°方向走500 m就到达学校。根据描述,画出小军行走的路线示意图。(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订正)
四、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练习课
教学反思
1、本单元的知识整体来说是不难掌握的,可以通过教材例题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层层推进,让学生感知要从方向和距离两方面确定物体的位置。而且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如图,在一块等边三角形草地的三个顶点处分别住着一只小动物。
(1)小羊在小马的()偏()()方向上,距离是()m;
(2)小兔在小羊的()偏()()方向上,距离是()m;
(3)小马在小羊的()偏()()方向上,距离是()m;
(4)小羊在小兔的()偏()()方向上,距离是()m;
(5)小马在小兔的()方向上,距离是()m。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每个角是60°,可知以下数据,如图:
然后根据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
(1)西北60° 20
(2)西南60° 20
(3)东南60° 20
(4)东北60° 20
(5)正东20
解法归纳: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特殊的图形的特点得出图中的角度和长度信息,然后找准谁是参照物。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2.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和策略。
3.经历分析、计算、比较、概括等过程,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计算、比较得出最佳购物方案。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一、导入新课
师:近几年,我们密云的经济发展非常快,大大小小的商场、超市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购物需求。在购物当中,包含着许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购物中的数学。板书课题:购物中的数学
二、探索新知
(一)自主探究
1.理解促销方式。
师:我们密云三家比较有名的商场开展了一系列的促销活动,(课件出示三家超市和促销方式)你是怎么理解的?老师把三个商场的促销方式板书上,老师这样表示可以吗?XGW 生1:买一瓶大的,送一瓶小的。师:如果买3瓶大的呢?(送3瓶小的。)
生2:降价10%,就是按原价的90%出售。师:你能举例说说吗?比如原价100元,实际花100×(1-10%)=90元。按原价的90%出售是打几折呢?
生3:满30元打八折,就是够30元的按原价的'80%出售,如果学生回答不全,师追问。也就是降价20%。师:原价30元应付多少元?(30×80%=24元。)原价29元呢?(不打折)。
师:你们理解得很好。
2.帮助A同学
师:据了解,鲜橙多比较畅销,(课件出示)
有三位低年级的小同学想买这种饮料。请看(师介绍)。
顾客 购买方案 选择的商店 A同学 4大 5小 B同学 2大 2小 C同学 1大 7小
他们不知道该去哪家商场买,我们来帮帮他们,好吗?
下面我们先来帮帮A同学, 看看A同学去哪家商场比较合算?
3.独立计算。
师巡视请3名同学在黑板上来算,三人各算一个商场,然后合作,告诉A同学去哪家商场合算。其他同学独立计算。
4.全班交流。
(1)A同学:西单:10×4=40(元) 40+2=42(元)
国泰:(10×4+2×5)×(1-10%)=45(元)
物美:(10×4+2×5)×(1-20%)= 40(元)
你们三位小老师给大家讲讲,你们这样做的理由,如果听不明白,可向他们提问。
A同学应选物美。
师:三位同学用的是比总价的方法,师板书:比总价。解决得真好!计算准确,叙述得清楚明白,很辛苦。
还有谁也是用比总价的方法做的?也把三个商场的总价都算出来了?有没有什么想法?(生:超过30元,就不用计算国泰了,因为国泰是降10%,是打九折,而物美是满30元打八折。)
师:你看他多会思考呀,他先估算,然后再计算。】
师:还有其它的方法吗?说说你的理解。
生:超过30元,物美是打八折。国泰降价10%,是打九折。所以不考虑国泰。
师:你们看,他有更好的方法,比折扣,板书:比折扣
师:那西单买一大送一小到底是打几折呢?你会算吗?
生:10÷(2+10)= 83% =八三折。
师:某某同学思维敏捷,方法巧妙。有时先分析、算计比直接计算更重要!
5.好,快速帮帮B同学、C同学,一、二组帮B同学,三、四、五组帮B同学,看哪组算的又快有准。
6:生汇报
B同学:西单:10×2=20(元)
国泰:(10+2)×2×(1-10%)=21.6(元)
B同学应选西单。谁有想法?(物美可不算,因为,不够30元,物美不打折。)
C同学:不够30元,物美不考虑。西单10+6×2=22(元)
国泰:10+7×2×(1-10%)=21.6(元)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看总价去国泰,但是只差0.4元,总价很接近,还可考虑离家的远近。
师:你太会思考问题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板书),灵活选择。
(二)小组合作
师小结:你们真聪明,还有几名学生想请你们帮忙!看看他们应选哪个商场?
1.看。
(1)
顾客 购买方案 选择的商场
甲同学 3大 3小 物美
乙同学 2大 4小 西单或国泰
丙同学 1大 2小 西单或国泰
丁同学 2大 7小 物美
(2)通过以上我们交流,针对三个商场的促销方式,你获得哪些购物技巧?
生:如果要购买30元以下的饮料,去西单或国泰;如果要买30元以上的饮料,去物美。这样购买比较合算。
总结技巧:超过30元,直接选择去物美,不足30元的,直接排除物美。师:不足30元的排除物美,能直接选择西单或是国泰吗?(不能,还得计算)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出示课件:温馨提示。
师:看来现在购物,还真得分析分析。
三、课外延伸。
师:以上这些“买一大送一小”、“降低10%”、“满30元打八折”,这只是促销方式中的三种。你在平时的购物当中,还发现哪些促销方式?你是怎么理解的?
1.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你们来理解一下:(课件出示)
2.让我们一起到服装区看看:给自己或家人买件衣服吧!
物美商场一律八折出售, 国泰商场一律九折出售,且每满100元再送15元现金。
(1)如果买一件100元的运动服,应选择哪个商场?
(2)如果买一件150元的运动服,应选择哪个商场?
(3)如果买一件480元的西服,应选择哪个商场?
(4)物美:150×80%=120(元)
国泰:150×90%=135(元)
135-15=120 (元)
都可以
物美:480×80%=384(元)
国泰:480×90%=432(元)
432-15×4=372(元)
选国泰商场
四、提高练习
从商场出来,我看到两个相邻的摊位,正在卖书,老师想买35本奥数书,送给咱班每位同学一本。
原价每本10元。甲摊位的货主说:每包10本,买整包按八折优惠。乙摊位的货主说:大促销!每本按九折优惠。
老师怎样买最省钱?要花多少钱?
最佳方案:
10×30×80%=240(元)
10×5×90%=45(元)
240+45 =285(元)
小结:老师以后购物,得带上你这个购物小专家了!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数学活动课的练习,你在购物、消费过程中,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呢?
板书设计:
购物中的数学
X G W
买一大送一小 降价10% 满30元打八折
A:4大5小: 10×4=40(元) (10×4+2×5)×(1-10%)=45(元)
40+2=42(元) (10×4+2×5)×(1-20%)= 40(元)
B:2大2小:
C:1大7小: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上册教案01-15
数学六年级上册《利率》教案08-22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09-28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1-17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1-18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01-08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16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13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08-30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