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案(锦集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音乐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音乐教案1
一、导入(回忆式)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表演)下面老师为同学们演奏这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提问:“同学们欣赏过很多次这首乐曲,你是不是非常喜欢这首作品?为什么呢?”(学生回答)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讨论)
这个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不过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因为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三、知识点讲解:
协奏曲概念(播放光盘)
四、乐曲的结构
采用了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见分析图—播放光盘)梁山伯与祝英台(奏鸣曲式)下面依结构图欣赏作品:
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表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选择这段主题时不过费了一番苦心。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很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时的情景。)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使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再现部:由两部分组成化碟、传颂。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很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个动人的情节。下面我给同学们朗读一段“化蝶”的歌词。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五、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这部绚丽多彩,抒情动人并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交响乐作品,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与成功的尝试,被成为我们自己的交响乐。如今,这首《梁祝》成为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的“彩蝶”了。
初中音乐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故乡的云》,感受四重唱的魅力,体会歌曲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通过聆听、赏析和小组讨论等方法,能够提高赏析歌曲的能力。
3.了解四重唱的特点以及作用,完整地聆听和欣赏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聆听歌曲,体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难点】
了解四重唱的特点,并且感受四重唱在歌曲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音频导入,播放《故乡的小路》并提问:这是什么歌曲?
同学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这是学习过的《故乡的小路》,除了故乡的小路,我们来看看在歌曲中还唱了故乡的什么景物。
由此,顺势引入课题《故乡的云》。
(二)初步感知
1.老师播放音乐并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同学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是男声四重唱。其中包括了第一男高音、第二男高音(也叫次男高音)、男中音与男低音。
2.老师再次播放音乐并提问:歌曲可以分为几段?
同学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歌曲可分为两段。
(三)深入赏析
1.教师播放第一段乐曲并提问:歌曲演唱了什么内容?四重唱具有怎样的效果?
学生举手回答。
老师总结:在第一段中,歌词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我”呼唤。点出“我”是游子,“我”漂泊。这里通过四重唱的形式,使得“云”与“我”的对话更加饱满和生动,将拟人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使“归来吧”的召唤更具气势和感染力。
2.教师播放第二段乐曲并提问:歌曲演唱了什么内容?四重唱又有怎样的作用?
学生举手回答。
老师总结:第二段乐曲主要描绘的`是“我”的状态,并且这种状态是不好的,是疲惫的和酸楚的。但是故乡的云可以抹去我这种状态,从而点题。四重唱在这里段里,使“我”不好的状态更为真实和逼真,同时在最后也将歌曲推向高潮,加大了“云”对“我”的治疗效果,一正一反,使强烈的思念故乡之情烘托而出。
3.老师继续提问:根据我们的分析,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总结一下四重唱这种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举手回答。
老师总结:四重唱丰富了音响效果,四个声部之间互相配合,使旋律更加饱满。在情绪情感上,四重唱可以使乐曲快速推向高潮并且加剧歌曲的感染力。总之,四重唱可以使音乐更具有表现力,让人听了感同身受。
4.老师再次播放音乐,并且提出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跟着哼唱。
(四)拓展延伸
老师播放独唱版本《故乡的云》,并提问:与重唱版本有何不同?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独唱形式更容易抒情,情感更加细腻,仿佛歌曲中的“我”就是演唱者本人。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熟悉四重唱的特点以及作用。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两首其他四重唱歌曲。
四、板书设计
故乡的云
男声四重唱
1=降E 4/4
中速
四重唱特点
思念故乡
初中音乐教案3
③ 打节奏,认识节奏名称
④ 播放录音
提示:歌曲中容易唱错的'地方。
⑤ 跟琴有感情演唱歌曲
⑥ 纠正错误
3、认识力度符号
>重音
f ff mf
强 特强 渐强
4、随伴奏有感情演唱歌曲
1、观看升旗仪式
2、小结
学生看屏幕资料:义勇军进行曲》由中国诗人田汉作词,中国音乐家聂耳作曲,创作于1935年。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此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为正式国歌。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
弱唱
急换气的方法解决,唱一唱。
X X X XX
X X X X X
学生聆听感受,体会不同节奏在歌曲中的表现
学生演唱
请学生将力度符号标在合适的地方,唱一唱。
学生唱国歌
了解国歌
教师做示范
学习节奏,帮助填词。
有助于学生演唱
有错给于纠正
巩固
加深学生印象
初中音乐教案4
一、课 题: 渴望春天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教材分析:
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轻快、活泼;曲式结构单纯、紧凑,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有感情的演唱。
五、教学难点:
歌曲的艺术处理和创作
初中音乐教案5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表演《同唱一首歌》
(1)结合歌曲《同唱一首歌》安排好一个参与歌曲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在歌中哪几处节奏应注意。
(2)分组演唱,请一名同学,试一试,看哪一种节奏加入更好。
(3)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
2、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个二声部读拍节奏的练习,一个鸭子在“吹口哨”,发出“du”的声音,其他几只鸭子叫“ga”,请同学们按着节奏读一读,拍一拍,在把两种声音和起来。
鸭子的叫声可分小组处理成有一定力度变化,可表现各种情绪的。
(2)、分小组设计,并表演给大家看。
三、结束部分:
课题:可爱的动物
教学目的.:1、通过听、唱、说、感受表现小动物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初中音乐教案6
一、导入:
今天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位伟大的大音乐家。
1、有那位同学知道他是谁?
2、你了他吗?谁来说说看?下面老师提供一些有关他的材料,先请同学们自己看一下,一会儿请一位同学解说员向大家解说一下。
二、介绍作曲家:莫扎特
(1756―1791)奥地利做曲家。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四岁时跟父亲学弹钢琴。五岁时,便能创作各种小曲。六岁时,开始练习小提琴,竟能于大人一七演奏三重奏。超人的天赋,加上刻苦的学习。七岁时,到德国南方各城市演出,后又到巴黎、伦敦,轰动了欧洲,背赞为“童”。后因生活的贫困,积劳成疾,他仅活了35岁,但留给后世的作品多达千余部。
三、欣赏《土耳其进行曲》
1、乐曲简介:
《土耳其进行曲》是莫扎特根据另一部名作《大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改编的,乐曲优美而且带有土耳其军乐特色。
2、问题:你能听出这首曲子表达了哪些情绪?
(第一遍)
3、在提供的'幻灯片上选出正确的情绪。(轻快、活泼、精巧的;明朗雄壮的;优美、轻盈、流畅的;威武雄壮的;)
(部分)
4、欣赏主题音乐,了解音乐的各种情绪和内容。
A、明朗雄壮的;(主题略)――仿佛军号的吹奏,配以模仿小军鼓的伴奏型,显明朗雄壮。
B、轻快、活泼、精巧的;(主题略)――优美而带有舞蹈性。
C、优美、轻盈、流畅的;(主题略)――起着对比和连接音乐的作用。
D、威武雄壮的;(主题略)――就象是一支军队在军乐队的伴奏下,神气实足第在队列进行。
(分段落)
5、听音乐,说出音乐表现的情绪和内容?
(第二遍)
6、要求:欣赏全曲,根据乐曲的内容,感受和对比乐曲的情绪,并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进行感受。
8、小结
问题:同学们,有没有思考一下,这么丰富、变化的情绪在音乐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呢?
提示:通过音乐片段的演示来启示。
讲解:用不同的力度――强、弱
还可以通过速度――快、慢来表现的。
四、巩固练习
五、小结
六、下课
初中音乐教案7
一、 教学内容:
1、由课本上的小插图引到社会现实生活的大画面,因地制宜地启发学生在探索、发现身边音乐的基础上,能大胆自信地将自己的发展示出来让大家分享。
2、聆听几段熟悉的音乐并选择与之相对应的生活场景,揭示一个道理:生活中到处都充满音乐,没有音乐的生活是苍白的、不可想像的。
教后记:学生参与的程度、交流的积极性、主动性等是评价这堂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教学目标:
1、对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2、对身边的音乐产生兴趣并萌生探索的欲望。
3、掌握探索、发现音乐的基本途径与技巧。
4、将自己对音乐的发现大胆、自信地展示出来。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在学生初步理解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音乐的兴趣;
2、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使学生充满自信地、充分地将自己对音乐的发现展示出来;
3、在教材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四、教学方法:谈话、交流、讨论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综合课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二)导入课题:我们知道,人类的祖先开始是以群居的方式生活的,在没有任何通讯工具的情况下,他们会是怎样沟通联系呢?(学生讨论、发表见解)是通过简单的音节、手势、表情等身体语言来沟通的。他们在共同完成同一个工作时,有什么办法来协调动作的统一,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呢?比如,筏树。(学生讨论,发表意见)他们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或一定的音节,由一个人做指挥(领唱),其他的人随着他的领导统一了动作、统一了速度等来提高生产效率。这就是歌曲的雏形,也就是民歌的最早形式——劳动号子。在平原上的人们唱的号子种类很多,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劳动就有什么样的劳动号子。在山区上作业的人们唱的是山歌。其实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都是直接来源于生活的。例如:我们在北京旅游去到王府井的小吃一条街,就会听到买卖的吆喝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音乐。
(三)新课:生活中的音乐。
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大胆自如地表演自己常听的音乐片段。话题是:生活中的音乐,你会选择不同的时间听不同的音乐作品吗?你会唱你喜欢的音乐作品吗?
2、生活中离不开音乐,我们劳动时离不开音乐、在祭祀时需要音乐,高兴时、悲伤时都需要音乐。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普通人还是伟人、艺术家还是科学家,都离不开音乐。从音乐的角度来看,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直接来源于生活。
3、各种生活场景都不能没有音乐,无论是群众集会还是个人休闲,无论是欢庆国庆还是欢送亲朋,无论是商场购物还是车站候车等,都离不开音乐。
4、 欣赏音乐,为场景选配恰当的音乐。(听后学生展开讨论,对比答案)
5、得出结论:音乐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小结本课。
初中音乐教案8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江南小调《无锡景》,感受民族音乐特点,产生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学会方言演唱《无锡景》,乐意参与歌唱、互动等音乐活动,进一步品味歌曲的江南特点。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用委婉细腻、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无锡景》,并能把握歌曲节奏及装饰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唱歌曲《无锡景》能够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正确的演唱歌曲。
【难点】
歌曲节奏及装饰音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用无锡方言向学生问好。请学生猜猜老师说的是什么地方的方言?
由此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
(1)完整聆听《无锡景》
思考:歌曲中描述了哪些无锡风景?
(2)再次聆听《无锡景》,感受其情绪与速度特点。
教师组织学生聆听《无锡景》,并请学生思考: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怎样的?
(三)探究学习
(1)聆听教师范唱《无锡景》第一段
思考:
①歌曲共有几个乐句?
②歌曲中没有出现哪几个音?
(2)轻声柔和的跟琴唱一字多音练声曲hi ya(一口气)
(3)跟范唱不出声读第一段歌词,带上表情
(4)跟钢琴轻声学唱第一段歌词
①歌唱状态
②咬字
③节奏
(5)教师分别范唱带衬词和不带衬词的第一、二乐句,体会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
(6)跟伴奏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遇到难点部分教师讲解波音和装饰音的定义。
(7)师生接龙学唱第二段歌词
(8)学生分组视唱第三段歌词,一组唱另外一组判断视唱是否准确
①歌唱状态
②咬字
③节奏
(四)拓展延伸
(1)欣赏方言版《无锡景》视频,说说方言版给你怎样不同的感受?
(2)跟钢琴模仿用方言学唱歌曲的第一段
①歌唱状态
②音色
③表情
(3)聆听小调歌曲《桃花红杏花白》
思考:这首歌曲是否也来自南方?为什么?
(4)民歌特色的`形成与那些因素有关?
(五)小结作业
小调是民歌中的一种重要体裁,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希望大家能走进民歌,有兴趣欣赏各地区、各民族留存的更多的经典作品,你会发现其中有许多非常动听,有机会我们再来一起分享。
四、板书设计
初中音乐教案9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贝多芬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2、阅读方法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或者1、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2、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学重点]:目标2
[课 时]:一课时
[课 型]:新授课
[电教设备]:多媒体
[教 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教 程]:
一、 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当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叩击着你的心扉时,你也许想起了贝多芬——这位遭到命运沉重打击的音乐巨人。但是,除了他的音乐,你还知道他更多的故事吗?耳聋后的贝多芬,在生活中是个怎样的形象?读读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贝多芬的心灵。
三、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解词的掌握情况
2、搜集有关贝多芬的资料
四、出示目标
五、达成目标
(一)整体感悟: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2、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解释说明)
3、文中贝多芬的那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
要求学生:速读全文,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小结
(二)重点研读
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一: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1.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
小组讨论:
①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此时屏幕显示相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义。如:贝多芬名曲创作时间与双耳失聪时间;其侄儿情况;其演奏会盛 )
②各组之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作答。
教师:适时点拨疑义,并加以提炼补充。
小结:研讨学习的经验:应联系背景理解文句含义。
3.小结要点一。
要求学生:欣赏贝多芬名曲《命运交响曲》,谈从音乐中听出了什么。
教师小结: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傅雷)
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二: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1、师导入:我们已深入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却仍与他“对面不相识”,他的`相貌如何?文中如何加以刻画?(出示贝多芬画像)
2、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外表的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教师:概括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要以形传神,忌点点俱到,忌“脸谱化”。
3、写作练习:
三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教师点拨写法得失。)
六、归结全文
1.小组讨论: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此次访问的收获。选派代表概括小组学习成果。
2.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深切感悟。
七、布置作业:
按照预习的要求,预习14课文
初中音乐教案10
《桑塔露琪亚》是一首世界的意大利民歌,而桑塔露琪亚也是意大利一片美丽海滩的名字。本课以情景导入法带同学来到这片美丽的海滩之上,鼓励同学用美妙的声音表达心中的舒畅,为歌曲演唱打下声音的基础。而后运用聆听、哼唱、律动、画旋律线等手法,让同学充沛体味这首意大利民歌将节奏、旋律、曲式、力度等音乐要素和谐统一之美,感受意大利船歌特有的热情与豪放之美。
教材分析:
《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船歌,3/8拍子,二部曲式,第一乐段音域集中在中音区,旋律平稳,出现4个山形起伏,由于和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运用,这段音乐张弛有度,使人感受到波浪微微荡漾的感觉。第二乐段音域突然扩大,多集中在高音区,旋律出现4个大山谷形起伏,乐句都以高音开头,小跳往下而后大跳往上,音符上多标以重音记号以加强本乐段力度,节奏方整,音乐形象地展现了意大利船夫的热情与豪爽。而最后2句中的短连线与小和点,又将荡漾的海水和自豪的心情完美结合在一起,充沛表达出了意大利人对自身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桑塔露琪亚》的欣赏和演唱,让同学充沛体味这首意大利民歌将节奏、旋律、曲式、力度等音乐要素和谐统一之美,感受意大利船歌和意大利人特有的热情与豪放,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发生兴趣。
2、能够用圆润、激情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能用肢体语言进行表示。
3、体味男高音的音色和表示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在《桑塔露琪亚》的音乐声中欣赏美丽的海滩图。师讲解:世界上有许多因美丽浪漫而的海滩,而这个海滩的闻名于世是因为一首歌曲。这个海滩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在那不勒斯有两个充溢诗情画意的海滩。其中一个是以意大利民间传说中一位美丽姑娘的名字命名的,它被称为是美好幸福的象征,这就是桑塔露琪亚。
2、复听,边欣赏边想象假如此时你在桑塔露琪亚海滩上漫步。你的心情如何?
3、出示旋律,用以下旋律哼唱出自身的感受。
师弹琴,生哼唱。
第1遍老师示范,同学找气流从鼻孔中出来的感觉。
第2遍口中像含口水,鼻子闻到了海水的腥味,脸上吹拂着海风。
第3遍闭眼想象声音从头顶出来一直传到海面上。
第4遍随海水边摇晃边唱。
第5遍坚持状态改用lu母音唱。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美”是老师突出传送给同学的,画面的美、音乐的美、语言的美,在“美”的氛围中引导同学发出美的声音,为演唱歌曲、感悟音乐打下基础。
二、初步感受,学唱新歌。
1、聆听歌曲。
随着大家美妙的歌声,我们来到海边,不只看到浩瀚的大海、白色的'沙滩、自由的海鸥,还听到船夫们的歌唱呢!你们能听到几位船夫在歌唱呢?他们演唱时声音有什么变化?(男生三重唱,前面抒情、后面激情。)
用线条表示音乐的发展变化,)
为什么第一条旋律线比较平缓,第二条起伏很大?(第一局部音低、较平稳、弱,第二局部音高、起伏偏大、强)。因此歌曲为二段曲式。
2、学唱第一乐段。
(1)随琴哼唱第一乐段,体味乐段中有几个起伏?(4个)找出4个顶点的位置,想想有什么微妙?(2小节一个起伏,顶点出现很有规律,都出现在2小节中间。)
(2)用手边划旋律线边哼唱体会旋律起伏所形成的荡漾感。
(3)听辨两种旋律有什么不同?
a、有和点节奏
b、没有和点节奏(和点节奏推出了音乐的起伏。)
a、有十六分节奏
b、没有十六分节奏(十六分节奏加强了音乐的荡漾感。)
(4)视唱乐谱,找出自身感觉唱不好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
(5)想象美景,演唱歌词。
3、学唱第二乐段。
(1)随琴声视唱乐谱,注意抓住第二乐段的特点:高,强。
(2)边哼唱边用手划出旋律线的起伏,想一想与第一乐段起伏的方向有什么不同?(第一乐段是从低到高再到低,象山形,而第二乐段是从高到低再到高,是山谷形。)在音乐中,山形的旋律线与山谷形的旋律线会给人什么不同的感觉呢?做一个游戏,把这个旋律线倒过来。变成123|276|612|154|355113|244|67。2|21|想象一下,船夫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你喜欢哪位船夫?为什么?(一位热情而有力,另一位无精打采。)原来旋律线起伏的方向也有这么深的微妙啊!
(3)来当一回热情而有力的意大利船夫,唱出自身的心声吧!齐唱歌词。
4、同学归纳船夫的特点,师补充。
这种三拍子的,给人摇晃荡漾感觉的,情绪色彩大多开朗豪放、热情洋溢的音乐体裁就是意大利船歌。这种体裁的发生发展与威尼斯的游览船——贡都拉有关,出示图片并说明。(贡都拉的船身特点,首尾均有翘起,适宜在水巷中航行,这种船体多漆成黑色,用单桨划船。船家都喜欢唱当地的民歌,歌曲节奏韵律与划船节奏韵律一致,久而久之形成这种体裁。)
5、完整演唱。在第2乐段时边唱边扮演船夫招徕游客的动作。
设计意图:学唱歌曲与分析、体会音乐要素相结合,动口、动脑、又动手,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中步步深入音乐,从而达到音乐审美的目的。
三、拓展赏析
1、视频欣赏《我的太阳》
意大利是歌剧之邦,到处都充溢着音乐,意大利人用音乐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在众多意大利民歌中最的就是《我的太阳》了,它的演唱者是中国人很熟悉的意大利歌唱家,被誉为世界三大男高音之首。边听边考虑:他是谁?他的声音是怎样的?演唱时表情怎样?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帕瓦罗蒂,高亢、嘹亮,有穿透力,激情)
四、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演唱的两首歌曲都是来自于一个有着悠久音乐文化历史的美丽国家——意大利。其实在欧洲蕴藏着很深的民间音乐文化,他们等待着我们去了解,我们一起努力吧!
初中音乐教案11
1、题目:唱歌《凤阳花鼓》
2.内容:
3.根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讲解歌曲旋律的开展手法;
〔3〕弹唱歌曲旋律;
〔4〕教学过程中包含课堂提问。
教学设计
唱歌《凤阳花鼓》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演唱体验中,领略传统音乐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品质。
2.在与教师共同的学习中,积极思辨、开启心智,初识民歌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一直有着外向的吸纳和融合与动态流变的特性。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学唱歌曲和欣赏民歌的过程中,体验各地区民歌不同的音乐风格。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拍、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感受、要求在课后用正确的八六拍合拍图式划拍并准
2.在民歌《凤阳花鼓》的学习中,用聆听作品、找出骨干音等方法,区分民族五声调式。在歌曲乐段分析中,探究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
三、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准确表达民歌风格。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完整背唱歌曲《凤阳花鼓》
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把握民歌《凤阳花鼓》的风格并加以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听歌曲《凤阳花鼓》进入教室。
教师:大家猜一猜这是何种乐器?〔出示双条鼓的图片〕
学生:鼓类打击乐器。
教师:这是双条鼓。通常,表演者单手持鼓,另一只手持两根鼓条敲击鼓面,双条鼓也由此得名。双条鼓起源于在凤阳,又称凤阳花鼓,
二、新授
1.初听歌曲《凤阳花鼓》 。
教师:聆听《凤阳花鼓》,此曲带给你怎样的体会和感?
受学生:歌词中有“得儿飘〞 “另当〞等词语出现,旋律动听,但欢快中有一些凄凉。
2.模唱曲谱。
重点解决音准和切分节奏的`演唱问。
3.填词演唱。
强调歌唱的根本要素:呼吸、发声、共鸣、语言。
4.分析歌曲。
教师:此曲由哪几个音构成了曲调?调式的主音是什么?
学生:1、2、3、5、6,以1为主音。教师:此曲为五声调式,以宫为主音。
教师:找出旋律开展的特点〔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前乐句的尾音和后乐句的开始音是一样的。
教师:歌曲前半段运用鱼咬尾的开展手法。学期我们学过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分裂。
教师〔播放江西民歌《打花鼓》片段〕:这首江西民歌《打花鼓》和我们学习的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有区别吗?
学生:有相同的地方,但是又不一样教师:民歌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方言、
旋律、演唱习惯等出现了变化,呈现出流变性的特点。
教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这首《凤阳花鼓》会流传到江西?是因为历史上淮河流域水闹常经灾,百姓四处逃荒乞讨,身背花鼓手持小锣,走到哪里唱到哪里,后流传到江西被称为《打花鼓》。
教师:能说出此曲歌词与以往我们学过歌曲的歌词有何不同吗7学生:“得儿飘〞 “另当〞等词语,很有特点。
教师:本课只是学习了歌曲的一段歌词。来、为讨好彩头的话语。
教师:同学们认为衬词有特点,那我们分析一下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衬词〔鼓敲打的声音〕为模仿花鼓、小锣的象声词,衬词的参加,虽然没有实词含文的际义,但是“另当〞是锣歌词生活化、口语化,多是在乞讨的过程中顺口拈这种旋律开展的手法在民歌中较为常见,
例如上补充句和衬段采用前半段末句的材料进行变化、在安徽有一首民歌就是以凤阳花鼓为名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唱吧。
〔板书— —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却极好地渲染了欢快的气氛,使得歌曲不那么沉重悲伤。
三、稳固
1.分组讨论,参加打击乐器鼓和锣,复原情境,体会民间艺人的辛酸苦乐。
2.再次用自然的声音,真情演唱歌曲《凤阳花鼓》
四、作业
欣赏钢琴曲《花鼓》片段,此作品是由哪首民歌改编而成?你从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
初中音乐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歌曲,学生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珍惜时光,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建立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懂得珍惜友谊。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讨论、感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理解歌曲情感。
《知识与技能》
掌握空拍和三连音在歌曲中的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聆听歌曲,熟悉歌词的内容,整体感知歌词的内容,并完整演唱歌曲。
《难点》
演唱时注意感情的运用。
三、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
2、教师采用感受体悟法,播放《义勇军进行曲》(伴奏),让学生试唱歌曲,讲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播放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引出作者并提出《毕业歌》。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国歌是由谁作词、作曲?大家说的没错,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歌曲表达了青年一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田汉先生创作的歌词《毕业歌》。)
(二)感知歌曲
1、教师介绍作者聂耳及相关作品,学生记录并认真思考记忆。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聂耳是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我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运动的先驱者,我国早期革命音乐、电影的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作品繁多例如:《毕业歌》创作的时代背景20世纪30年代,当抗日成为时代主旋律时,革命斗争迫切需要与之相配合的歌曲,还有《渔光曲》《大路歌》《新女性》《四季歌》《天涯歌女》《十字街头》《铁蹄下的.歌女》等等都是他的作品。)
2、教师播放音频《毕业歌》,学生初次感受歌曲,跟随音频拍手跟着打节奏感受歌曲的旋律。
3、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再次感受歌曲教师提出问题:歌曲的情绪速度分别是什么?(进行曲速度、积极进取)
4、教师领读歌词,学生齐读歌词,继续弹奏歌曲《毕业歌》,学生再次感受歌曲。
(三)深入学习
1、教师弹奏歌曲《毕业歌》,学生再次感受歌曲的旋律。
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音乐节奏,学生通过聆听和哼唱旋律可以发现全曲多出现休止符,附点音符以及切分音节奏。
3、教师弹琴,学生跟随教师演唱谱子,演唱带有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句子,并以知识竞赛的形式复习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知识。
(1)教师范唱,学生跟唱,解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问题,学生讲解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用法和唱法。
(2)学生小组内自由演唱,解决切分音问题,学生讲解切分音的用法和唱法。
4、教师弹琴,学生跟着琴声轻声填唱歌词,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用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清楚地咬字唱
歌。
5、集体齐唱歌曲,听听他们的歌词唱得是否很清楚,由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教师再次辅导指正。
6、集体继续齐唱歌曲,教师电子琴弹奏歌曲,学生跟伴奏音乐演唱歌曲。
(四)巩固提升
1、为歌曲加表演动作、配伴奏,教师演奏电子琴,学生唱歌加表演动作。指导学生轻声、按节奏表演歌曲。然后跟伴奏声唱歌词,反复几遍。
2、教师指导学生用急吸缓呼的方法按句换气,练习清晰地咬字、吐字,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
3、通过分组、个别等形式反复练习。师生评价。学生继续表演歌曲。
(你们唱是会唱了,但是你们再跟着琴里的伴奏音乐内容再进行一块表演,大家愿意吗?应该把这首歌曲描述的内容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好不好?)
4、播放伴奏音乐《毕业歌》,学生跟歌曲内容再次进行一块表演。
(五)小结作业
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毕业歌》,通过动作的创编让你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励。
2、课后作业:希望通过今天的歌曲学习和表演,要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自己的事自己做,好好学习,热爱集体。
初中音乐教案13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3、补充欣赏歌曲:翁倩玉《爱的奉献》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学唱及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深入感受“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
2、能够以柔和、统一、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的第二部分。并通过分析、实践,处理歌曲;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3、了解《让世界充满爱》《我们同属一个世界》两部作品的曲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三、教学重点
用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第二部分
四、教学思路
本课以“爱”为线索,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与心灵的沟通;在学唱歌曲的过程通过分析,讨论,体验,使学生意识到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内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地歌唱中,对音乐要素能自己进行分析,合理地处理歌曲。
五、教材简析
1、《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部献给1986年“国际和平年”的组歌,由四部分组成,教材中选用了第二部分,其音乐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温馨抒情,B部在调性上与A形成对比,最后四个乐句完全再现。
2、《同属一个世界》1984年,为非洲难民而作的.作品,由杰克逊和里奇共同创作。歌曲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曲调流畅,是典型的摇滚乐的演唱风格。
3、Micheal Jackson是20世纪这100年间极具代表意义的歌手。1958年8月29日,Micheal Jackson出生于美国印地安那州。
4、[组歌]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注重充分发挥各乐章的特点,因此各段更具有独立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感受爱,发现爱——导入(情感激发)
1、导入:地震,海啸让我们一次次见证着生离死别,而比天灾更让人恐惧的是人祸,恐怖袭击、战争无时无刻不在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太平,于是善良的人走到一起呐喊着《让世界充满爱》
2、出示课题:让世界充满爱
二:歌唱爱,抒发爱——《让世界充满爱》
1、欣赏FLASH《让世界充满爱》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2、介绍作者及相关知识
组歌: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
3、学生跟随钢琴轻声用“LU”哼唱A段,用“LA”哼唱B段,
要求:轻声,但积极的状态,有气息支持
4、视唱全曲,纠正音准,节奏不准确的地方
a:弱起小节
b:切分
c:长音的保持
5、处理歌曲(情绪,力度,声音)
讨论与归纳:
力度:mp——mf——mp
情绪:第一段:温馨、亲切
第二段:热切、真挚、充满期待
第三段:抒情
6、实践与创造:
讨论:歌曲的演唱形式
完整演唱
三:分享爱——《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欣赏
1、 导语:
2、介绍《WE ARE THE WORLD》背景及作者
3、欣赏
①分段朗诵歌词,根据歌词内容,选择每段歌曲的情绪
A段叙述式的温情,柔缓
B段号召式的慷慨,激昂
C段无奈、忧伤——坚定、积极
总结:旋律为歌词服务,旋律的走向要与歌词紧密结合在一起
②完整欣赏
③演唱风格:典型的摇滚乐风格,自由、不拘一格,强调歌手的即兴发挥,和演员个性的张扬。因此,在长达5分钟的同一曲调反复时,没有一句是完全重复的
④学唱B段歌词: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en
⑤欣赏中文版的《WE ARE THE WORLD》(爱)
导语:这首作品已经不仅仅属于杰克逊,也不单属于美国,它已经成为整个人类的音乐财富。
第四环节:欣赏《爱的奉献》
导语A:都说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你能用几种语言来表示“爱”
导语B:表现同样主题的音乐作品可以以不同的风格呈现给我们。象表现人类之爱,可以是刚才那样的激昂,高亢,也可以是温情默默的
欣赏歌曲
第五环节:总结
爱,让世界大同;爱,带来和平;爱,带来欢乐和希望;献出你的爱,让世界多一份温暖。
用谈话式导入
使学生自觉进入教师需要的情景。
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FLASH作品的播放,能极大调动学生的情绪。
分别用不同的母音哼唱,一方面进一步使学生熟悉旋律。
分析歌曲,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与讨论,探究了解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的作用,使学生能在理性上把握歌曲。
通过学生对歌曲的艺术实践、比较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处理能力喝审美能力。
通过朗诵歌词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作品的震撼力。
通过视频欣赏,强化音乐对学生的听觉冲击,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歌手的热情及为帮助他们付出的努力。
通过讲解及欣赏使学生对摇滚风格有所认识,音乐无国界,表现爱的主题的作品更是如此。
让学生的情绪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深化本课主题——让世界充满爱,让我们学会给予。
初中音乐教案14
教具录音机、多媒体、钢琴
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2、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1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由于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感人致深的故事。
二、授新课
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
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
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
再现部: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下面我给同学们朗读一段“化蝶”的歌词。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所有的人都被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三、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初中音乐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小巫师》的欣赏与体验,增强学习兴趣,感受《小巫师》欢快、活泼的情绪,感受音乐的魔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利用通过故事分析音乐、通过音乐联想故事两种方式,加强把握准确音乐形象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熟悉并能背唱作品的主题音乐,认识杜卡及其代表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聆听《小巫师》,感受小巫师活泼欢快的旋律,辨识主题,记住并哼出音乐的主题旋律。
【难点】
想象各主题所塑造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三、教学过程
(一)媒体导入
1.欣赏《哈利·波特》电影片段,并请学生介绍《哈利·波特》的故事梗概。
学生自由回答。
总结:《哈利·波特》描写的是年轻的魔法师学生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前后六年的学习、生活和冒险的故事。魔法的世界是非常绚丽多彩的,今天我们也化身小巫师,乘着魔法扫帚前往魔法世界感受那片静谧土地的奇妙与乐趣。
由此导入新课《小巫师》。
(二)感受体验
1.初听乐曲
并设问:这首乐曲的演奏形式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魔法师的弟子》的`音乐灵感来自歌德的童话诗篇,它以管弦乐诙谐曲的形式,在古典音乐严谨的架构下,引入风趣幽默的元素,天真可爱,充满魔力。
2.复听乐曲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聆听,并思考:这首乐曲可以分为几个主题?请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发挥想象给每个主题起一个小标题。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咒语动机;扫帚主题;小巫师主题;尾声。
(三)探究学习
1.教师播放咒语动机,并提问:作品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在这个神秘的古堡里住着一位法力高强的魔法师,有天,魔法师出去了,他的徒弟小巫师偷懒不想挑水,就念起了咒语,命令扫帚去取水。咒语响起我们仿佛沉浸在神奇,静谧的魔法世界。
2.教师创设情境聆听扫帚主题:被施了魔法的小扫帚,又做些什么事情?你们觉得小扫帚的性格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学生聆听歌曲,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粗心的小巫师睡着了,顽皮可爱的小扫帚继续挑水,水越来越多,在整个屋子里泛滥。
3.再次聆听扫帚主题并提问:小扫帚主题出现了几次?乐曲是如何表现小扫帚的顽皮可爱,它的主奏乐器又是什么?
学生聆听歌曲后回答。(主题出现了三次,顿音记号的出现使乐曲活泼而富有弹性,表现了小扫帚顽皮可爱的性格特点,大管乐器也将小扫帚的性格凸显的淋漓尽致)
4.教师带领学生模唱扫帚主题感受魔法音乐的乐趣。
5.教师创设情境聆听小巫师主题:而在这时候粗心的小巫师突然苏醒了,看到他看见屋里已成水塘,这时候小徒弟的心情是怎么样?如果你们是小巫师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
聆听歌曲之后,教师总结:小巫师睡醒了,他看见屋里已成水塘,心情特别的慌张,想赶快让扫帚停下来。可是,他忘记了扫帚停止工作的咒语,他一急,就用斧子劈开了扫帚,但被劈开的扫帚变成更多的新扫帚,它们继续挑水。
6.再次聆听小巫师主题感受,用什么乐器描绘城堡中水漫金山的感觉。(小提琴以及钹)
7.面对一团糟的场面,最后又是如何解决的呢?同学们可以自己为故事补充结尾。
学生自由阐述。
聆听尾声,教师总结:一山还有一山高铜管乐器吹奏出强烈的音响,暗示师父回来念起了咒语;乐曲最后用强有力的和弦结束,表现这场灾难终于被制止。小巫师非常惭愧的低下了头,而魔法师也严厉的惩罚了小巫师。
(四)巩固提高
教师带领学生观看迪士尼版本的动画片《小巫师》,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介绍作曲家:杜卡,法国作曲家、教育家、音乐评论家。代表作品除了《小巫师》外,还有印象主义歌剧《阿丽安娜与蓝胡子》以及芭蕾舞剧《仙女》。
(五)小结作业
不同的乐器可以描绘不同的主题形象,魔法的世界是非常静谧神奇的,同学们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用魔法来装点自己的世界。
请同学们课后聆听其他有关魔法的歌曲,对比聆听一下,并和同桌讨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板书设计
【初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音乐教案07-01
[精选]初中音乐教案05-10
初中音乐教案《小草》08-17
【推荐】初中音乐教案11-26
【精】初中音乐教案11-27
初中音乐教案模板12-11
初中音乐教案范文11-01
(通用)初中音乐教案04-14
初中音乐教案[荐]04-23
初中音乐教案【必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