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地理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时间:2024-06-07 17:22:30 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实用)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实用)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的差异现象。

  2、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其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4、能够结合当地季节变化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5、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能够举例说明各带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

  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活动

  【活动】演示地球转

  教师用手轻轻转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学生观察分析

  提问:地球绕着什么在旋转?(地球绕地轴旋转)

  再提问:地球自转是什么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又是怎样的,北逆南顺)

  注意:在这里先让学生明白“东”、“西”的`含义。

  学生上讲台演示

  演示讲述:

  地球转一圈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自转的周期是多长呢?先来看这个演示。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地球时时刻刻都在太阳的照射下。同学们想想阳光照射下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有一半是白天,有一半是黑夜)为什么只有半边是白天呢?(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由此可知形成昼夜现象的原因是(地球不透明)。地球在自转时,转一圈要经过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也就是说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长(一天或约24小时)。

  学生读P11图1.14昼与夜

  昼夜的形成、分布和范围(指出哪里是夜半球,哪里是昼半球)。提醒学生注意昼、夜半球的界限,不一定经过南、北两极点。

  注意观察晨昏线与太阳光之间的关系。

  提问:刚才演示时同学们看地球自转了吗?如果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活动

  【活动】演示地球自转,说明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用手电筒照射自转的地球仪,在地球仪的球面上选取2个点(北京、纽约)。

  转动地球仪,当太阳照射北京,纽约是白天还是夜晚?转动180度。再看,哪个是白天?哪个是夜晚?连续转动,北京和纽约出现了什么情况?(昼夜更替)

  也就是说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地球的自转)

  在转动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见到日出。当北京是正午时,乌鲁木齐也是正午吗?

  指导学生看书P13图1.17并请学生解释:

  1、北京的畅畅和美国的姨妈在同一时刻电话问候,为什么时间不同?

  2、半夜时分,中国球迷观看NBA球赛

  总结:由于地球自转,东西位置也就是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

  活动

  【讲授】总结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请同学们结合活动演示,总结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补充,地球自转产生了三种地理现象。分别是:1、日月星辰东升西落。2、昼夜更替3、时间的差异。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美国的领土构成、地理位置

  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种族构成复杂

  3.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和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

  重点:领土构成、民族及种族构成、地形气候及农业

  难点: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

  教学过程:

  Ⅰ、自学知识我展示:(5~8分钟)

  1.美国的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 ,领土组成:本土部分、两个外来洲 、 。因此美国是一个地跨 、 、 两洲的国家。

  2.美国人口 亿,原有居民是 ,今天居住在美国的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200多年间移入美国的。经过长期的融合,形成统一的民族。美国人总构成复杂,白种人占 ,黑种人占 。

  3.美国华人、华侨约 万人,在 、 和 华人聚居的地方形成了著名的 。

  4.读图说出美国地形区主要有哪三个?主要河流湖泊有哪些?

  5.美国为什么被称为“农业大国”?

  1.小组讨论:外来移民的大量移入,尤其是今年科技移民的移入给美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给移出国带来哪些影响?你如何看人才外流现象?

  2.阅读第81页资料,说说华人华侨对美国有哪些贡献?

  3.小组活动:

  读第84页,完成以下问题。

  1.(1)~(5)并说说美国地势东西方向上的变化有特点?三大地形区各有什么特点?

  2.读图说出美国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3.读图完成(1)~(3)

  4.小结:美国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形、河流、气候三方面说明)适合发展农业?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5.拓展:比较美国与日本的农业有何不同?(条件?特点?)结论: 。

  Ⅳ、我能掌握我总结。(10-15分钟)

  巩固练习:填充图美国部分

  检测反馈:

  1.美国的唐人街主要分布在 、 。美国原有居民是 。

  美国的两个海外洲是: 、 。

  2.美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美国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越性?

  4.美国的农业有什么特点?美国有哪些著名的农业带?

  5.自绘美国轮廓图填注临海、地形区、两个外来洲、河流、湖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的工业特点及分布2.认识并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从而树立科

  教兴国的'战略观念。

  重点:美国工业特点及分布、新技术产业

  难点:美国工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教学过程:

  Ⅰ、自学知识我展示:(5~分钟)

  1.读图9.12找出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城市和工业区?

  2.读图册47页说说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部门?

  3.美国工业的特点:拥有 ,工业产品种类 ,产量 ,技术 ,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美国的硅谷在 ,因生产 而出名。

  Ⅱ、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阅读了解目标

  Ⅲ、合作探究我快乐:(20-25分钟)

  1.自学内容交流反馈

  2.阅读材料第86页说出美国有哪些工业产品居世界第一二位?从中说明美国是当今世界工业最 的国家。

  3.小组讨论:为什么美国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活动:读第87页,完成以下问题。

  (1)阅读4则资料,说说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2)看图9.11、9.12,总结高新技术产品的种类。

  5.学生讨论:中国工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借鉴美国工业的发展的经验?青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信念?

  巩固练习:完成填充图美国工业部分

  自绘美国本土示意图,要求填注临海、邻国、五大湖、主要工业城市等。

  知识拓展: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微电子工业、电脑软件、机器人、通讯设备、计算机辅助设备、光纤技术、超导研究、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等

  美国在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生物工程、化学及航空航天等高科技术部门居世界首位,在工业机器人、计算机芯片等方面落后于日本。

  目前中国的那些高新技术产业有较大发展?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2、理解单一产品经济形成的原因。

  重点和难点:

  1、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读图了解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2、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3、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

  教学设计:

  本节课力求让学生对所学的区域有较强的亲近感,尽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主动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教学提示与建议[导入]出示一张“黑人小朋友的照片”

  [提问]首先请同学们端详一下这个小朋友和我们在外貌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等。

  [教师]之所以我们和这个小朋友在外貌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是因为我们属于黄色人种,而他们属于黑色人种。他们的家在哪?他们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板书]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显示]地图“非洲大陆轮廓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分界线”。

  [讲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

  [提问]请作图标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分别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是什么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维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填图]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部,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南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提问]请在板图中注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一个半岛、一个大岛、一个海湾,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填图]一个半岛是索马里半岛、一个大岛是马拉加斯加岛、一个海湾是几内亚湾。

  [提问]请在板图中注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和刚果盆地,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点。

  [学生填图]在板图中填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和刚果盆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

  [教师提示]参照图6.12“非洲的气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提问]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是不同的。教材上分别给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景观图,从景观图中可观察出当地气候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讨论

  [学生]热带雨林气候中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茂盛;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草在湿季茂盛,在干季枯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承转]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分布,而且,我们从热带草原的景观图中看到,还有很多野生动物和我们的新朋友一起生活在哪里。有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上课前已经收集了一些关于非洲热带草原上生活的野生动物的资料,下面请他们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如果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有困难,可由教师将事先收集的资料,上课前请某一学习小组的同学先熟悉准备,上课时,先介绍大家。)

  [学生]分别介绍斑马、角马、长颈鹿、狮子等野生动物。

  [提问]大家不难发现大部分生活在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都善于奔跑。请大家讨论一下,野生动物的特点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气候特点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

  [学生]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野生动物只有奔跑能力强才能在干季时迁徙到热带雨林边缘水草肥美的地方继续生存。

  [提问]除了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外,根据上面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了解,那个小朋友的家乡还有哪些资源会十分丰富?

  [学生]讨论

  [学生]水能、热带经济作物(香料、可可、咖啡等)、矿产(黄金、金刚石、铜、铀等)

  [承转]这块富饶的土地,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和我们国家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灿烂的文化。(课前请同学先收集一些相关资料,课上请他们来介绍。如果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有困难,可由教师将事先收集的资料,上课前请某一学习小组的同学先熟悉准备,上课时,介绍给大家。

  [介绍]就非洲的鼓文化、舞文化、雕刻文化、编织文化进行介绍。

  [提问]不知大家是否感到,非洲的雕刻与我们的有很大差别(出示亚洲和非洲雕塑图片),这些差别与各自所在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课下讨论,和美术老师交换意见。

  [提问]上面我们小朋友的故乡有了初步了解,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

  [学生]美丽、富饶、神奇.....

  第二课时

  [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我们的小朋友美丽富饶的家乡,他们那里丰富的物产正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世界各地。

  [展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部分国家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图。问:大家发现这些国家出口商品有什么特点?

  [小结]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经济称为“单一商品经济”。辅导读图8。31“本区某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1998年)”

  [学生]以某种商品出口为主;出口商品多是初级产品。

  [板书]单一商品经济

  [讲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出产的矿产、木材、经济作物都是工业原料、半成品,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大部分国家工业落后,许多工业制造品要从国外进口。这样的单一商品经济,在世界贸易中会受到哪些影响?以教材上给出的加纳为例。请在小组内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交易,注意交易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教师给每个学习小组下发工作资料,并参加讨论)

  [活动]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贸易。学习小组内的3—4人代表其他国家;学习小组内的1—2人代表加纳。

  [教师]请各小组汇报一下在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贸易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各小组汇报(略)

  [引申]这些问题说明像加纳这样的单一经济对自身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

  [讲述]在这种不平等贸易中,要卖的是低价卖,要买的是高价买,就在这样的买卖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财富在不断流失,这是殖民者长期掠夺本区资源的恶果。

  [讨论](略)

  [提问]这样下去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十分不利,请大家帮我们的非洲朋友想想办法。

  [学生]发展本区的民族工业,减少对工业品的进口;联合、团结、协作,发挥本区的资源优势,形成OPC一样的资源输出组织,保障各国的基本利益;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推广新品种的种植,解决粮食问题。

  [小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部分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发展的危机,并为此做出努力,例如:科特迪瓦的很多做法就和我们同学想到一块儿去了,而且成为本区发展比较快的国家。

  [承转]但更多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积重难返,贫困像恶魔一样笼罩着他们的生活。据世界银行统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贫困人口逐年增加,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却是全世界最高的,看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贫困加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本区自身造成的。

  [板书]人口、资源、环境

  [提问]请大家把非洲发展中的上述环节填入图中。

  [引导]人口、粮食、环境三个问题形成一个怪圈,而使非洲经济难以发展,人民生活更难以摆脱日益加剧的贫困。请大家再次发挥我们的集体智慧,看看有哪些办法可以促进本区的发展,摆脱贫困。

  [讨论]每个小组把提出的建议作提纲纪录。

  [引申]请把你们小组的建议,按最重要(1条)、次要(2条)、一般重要(3条),填到金字塔的小方块中,并思考理由。

  [学生]讨论(略)

  [小结]看来大家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提出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相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明天会更好。板书设计: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概况

  1、位置范围和组成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

  2、地形 -- 以高原为主

  3、气候 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热带雨林 终年高温多雨,植被茂盛(刚果盆地、几内亚湾) 热带草原 干季 草原枯萎 湿季 草原茂盛 热带沙漠 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4、人口与人种 主要以黑种人为主 分布 文化

  二、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什么叫单一商品经济?

  后果

  解决方法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4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学生通过阅读图6—1,进行讨论后总结。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6—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

  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2(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6—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3.亚洲的地理位置

  第2课时(课堂导入)

  我们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1点的时候,那么现在美国应该是什么时间呢?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世界上的时间?

  指导学生读图6—2世界时区图并通过自制的时钟模型演示6城市的区时,以北京(东八区)正午12点为准。也可用数轴图表示学生回答:晚上。

  (讲授新课)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1.地方时

  讲述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

  2.时区及换算

  讲述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从西经7.5度~东经7.5度。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和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依据数轴图示法讨论、完成课文中的思考题。阅读材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学生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产生“地方时”?

  2.时区是怎样划分的?

  3.什么是“区时”?

  4.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

  5.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在哪里?

  3.北京时间

  讲述北京时间即为东八区的区时。

  4.国际日期变更线

  讲述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

  板书设计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1.地方时2.时区及换算3.北京时间4.国际日期变更线

  第3课时

  4(课堂导入)

  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引入亚洲地形的学习。

  复习提问: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亚洲全有——地形复杂)

  (讲授新课)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提问亚洲地形有什么特征?

  活动:

  (1)读图6—3,亚洲地形图,6 —4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的位置。(填图练习)

  (2)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

  (3)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玛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

  (4)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等)归纳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5)小组讨论:

  找出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是什么?

  讲解从北向南分别是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硫球群岛、马来群岛。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6)请根据对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说出大洲地形的特点主要从哪几方面来总结?

  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差、平均海拔、特色地形等方面。

  小结亚洲地形的特征: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中部高,西部低。

  活动根据以上步骤和方法,依据图6—3和资料总结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结合对亚洲地形的分析方法,来总结出欧洲的地形特征。

  板书设计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第4课时(课堂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风光。

  利用录像展示冬季亚洲北部西伯利亚地区冰天雪地,气候严寒;而亚洲南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过的黄金海岸却是一派妩媚的热带海滨风光,是世界著名的海滨浴场。

  亚洲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亚洲的气候特征以及成因。

  (讲授新课)

  四、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教师指图讲述,学生进行回忆后回答问题。

  讲述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提问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结论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气候复杂多样

  提问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且地形复杂,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的影响,干湿差异悬殊。

  2.大陆性特征明显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6—10图”,并在上面点出利物浦、华沙、赤塔、漠河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

  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哪些特点?我们来观察位于这个气候区内的两个城市:赤塔、漠河,分析它们的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几种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热带季风气候三种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板书3.季风气候显著

  引导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明显、季风气候显著。

  过渡我们学习了亚洲的气候特征,那么欧洲的气候特征又如何呢?

  以学生自学的形式为主,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列表比较亚洲和欧洲气候特征的不同。

  利用书上的练习总结:

  1.气候类型少,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的气候;

  2.海洋性特征显著;

  3.具有面积最广、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课堂总结)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读图及学习方法的掌握,通过对亚洲气候特征的分析,掌握其分析方法,来了解欧洲的气候特征。所以,要多提醒学生从地图上找有用的知识,增加读图的练习。

  板书设计

  四、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1.气候复杂多样2.大陆性特征明显3.季风气候显著

  第5课时(课堂导入)

  复习提问判断下列有关气候的描述哪些是有关亚洲的,哪些是有关欧洲的?

  (1)除温带海洋气候外,大多数气候类型都有分布。

  (2)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的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区域。

  (3)季风气候显著。

  (4)大陆性特征显著。

  (5)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讲授新课)

  我们都知道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句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说我国黄河注入到那个海洋中去?看图1—1,找找亚洲还有哪些大和分别注入到周围的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中去?

  板书

  五、河流

  (一)亚洲

  1.大河众多。

  讲述亚洲的大江大河很多。长江的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

  2.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四周奔流入海。

  3.内流区面积广大。(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

  活动学生在6—3图上找到这些湖泊的位置,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些湖泊的位置。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

  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最高的湖泊;

  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欧洲的河流,并根据亚洲河流的特点,总结欧洲河流的特点有哪些。

  通过地形图,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总结。

  (二)欧洲

  气候温暖湿润—水量丰富,大部分无结冰期地形平坦—流程长,航运价值高。

  活动完成教材P.11的活动来认识多瑙河和莱茵河。

  小结

  欧洲河流的特征:1.河网稠密、水流平缓;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3.航运价值高。

  练习利用地图找出欧洲著名的伏尔加河、莱茵河、多瑙河等观察河流流经的国家。

  列表总结亚洲、欧洲河流与湖泊的特点、河流特点。

  尤其是多瑙河干流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前南斯拉夫(今塞黑)、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9个国家,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课堂总结)

  河流的特征与天气、地形的联系十分密切,所以,掌握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有助于学习气候和地形特征,在讲授是要注意指导学生结合地图,总体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好。

  板书设计

  五、河流

  (一)亚洲

  1.大河众多。

  2.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四周奔流入海。

  3.内流区面积广大。

  (二)欧洲

  1.河网稠密、水流平缓;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3.航运价值高。

  第6课时(课堂导入)

  放一段录像资料,反映亚洲人种、民族的特色,用人口攒动的亚洲东部或欧洲的繁华的街景以及青藏高原无人区等具有人口分布特色的景观,有这些资料引入亚洲的人口。

  (讲授新课)

  六、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指导学生读图6—15,亚欧人口密度图,回答人口分布的特点。

  1.人口最多的大洲学生看书回答问题。列举。

  讲述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xx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占十分之六)

  亚洲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2.人口分布不均匀

  活动课下搜集亚洲和欧洲的世界之最。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可以通过大量的材料指导学生自学。在今后的讲述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课,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板书设计

  六、亚洲的人口与国家1.人口最多的大洲2.人口分布不均匀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在法国地图上指出其轮廓特点、地理位置、首都巴黎。

  2、根据主要河流的流向,判断法国的地势特点。

  3、根据法国地形和气候特点,归纳该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4、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法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特征,归纳该国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5、运用资料,综合评价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

  6、通过学习法国浓厚的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

  7、通过学生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建一种和谐、平等的.价值观。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读图析图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图片————埃菲尔铁塔,问学生这是什么?它在哪个国家?(法国)它是西欧三大旅游国之一,有什么吸引我们的?

  [讲授新课]

  1、法国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图)P86图8—30,看法国地理位置优越体现在什么地方?(地形、气候)

  (1)比较欧洲西部英国、法国、德国的面积大小。

  (2)接法国顶点,看它轮廓特点。(六边形)

  (3)法国海陆位置—————西面:大西洋,东南面:地中海法国的海陆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特点:

  大西洋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

  内陆——————————————大陆性气候(教师总结)

  (展示图片)“法国地势图”

  (学生观察)看法国地势有什么特点?(东南部高、西北部低)(提问)东南部和西北部分别是什么地形为主?

  (教师总结)地理位置优越性之三: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地形,平原丘陵占全国面积的4/5。

  〈过渡〉法国有这么优越的地理位置,它的农业怎样?(课件展示)

  (1)农业发展的优势:平原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

  (2)不同的农业区:

  西部大西洋沿岸————小麦、马铃薯

  地中海沿岸————葡萄、葡萄酒

  (3)法国农业实现了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1)丰富的矿产资源—————煤、铁(2)高度发达的经济—————以汽车、飞机为主的工业(3)核电比重占发电量中的70%以上。法国的文化与旅游:如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凡尔赛宫、先贤祠、卢浮宫艺术之都———巴黎。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6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1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南极洲地理位置的特点;在南极洲地图上能正确指出南极洲濒临的三个大洋、长城站和中山站的位置及名称。

  过程与方法:在南极洲地图上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南极气候的特点,理解气候的成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认识到保护南极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南极洲位置特点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2、教学难点:南极洲气候的成因。

  五、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欧洲西部。(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高大的浮冰,刺骨的海水,凶悍的北极熊,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区吗?讲述,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冰天雪地,企鹅成群、冰川深厚,这又是什么地方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两个神秘的地区。

  板书: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三)讲述新课:

  ㈠范围、位置

  学生读图、读书,回答问题。

  指图,指导学生从地图上找到答案。

  教师最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1、北极地区: 北极圈以北(学生思考,回答。)

  (1)北冰洋的纬度位置特点(纬度最高的大洋)

  (2)几乎被哪几个大洲包围?(注意方位)北美洲、亚洲、欧洲。

  (3)北冰洋跨多少个经度?(跨360度,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4)我们要讲的地区是否就是北冰洋?

  不准确。应该是北极圈以内的地区,面积要大于北冰洋。

  2.南极地区:

  南极大陆及附近岛屿和陆缘冰。

  (1)南极洲的纬度位置特点

  (2)环绕三大洋(方位、顺时针由东往西各是哪几个大洋?)

  (3)与哪几个大洲隔海相望?

  答案:(1)(纬度最高的大洲)(2)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3)南美洲、大洋洲

  教材60页《南极洲》和61页《海上浮冰》、《南极冰盖》。

  提出问题:想一想,为什么浮冰对海上航运会构成较大的威胁?

  浮冰陆在海面上的部分体积小,不易被发现,但在水下部分的体积巨大,所以船只很容易被巨大的浮冰撞毁而沉没。

  ㈡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

  教材60页,阅读材料,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学生一条一条的阅读,讨论、总结。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燥。

  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两极地区的气候形成原因。

  (四)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

  (五)作业:回家通过课外阅读,查找关于南北极地区的有关知识。

  板书设计: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1)

  北极地区的范围和位置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2)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2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南极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南极洲是冰雪覆盖的大陆;酷寒、干燥、烈风的冰原气候;丰富的淡水、铁、煤、鲸、企鹅、磷虾等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南极洲是科研的宝地,理解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了解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长城站、中山站和科学考察的近况,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

  2、教学难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

  五、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请你说说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位置特点和气候特点。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冰天雪地的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在那么冷的环境中,有没有动物呢?

  (学生回答有,并且举例说明。)

  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动物资源。20xx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三)、讲述新课:

  指导学生以阅读形式,找出有关的答案。

  ㈢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1、淡水资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一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2、矿产资源

  南极地区,已发现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是节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3、生物资源

  请同学们看一下图片,62页“两极地区的动物”。

  64页,《南极探险》。了解人类征服南极的过程。

  1、人类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2、我国在南极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

  3、我国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指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两个考察站的地理位置。)

  教师引导:20xx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

  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站到讲台上,给大家讲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南北极趣闻、故事等等。

  (四)作业:

  目标检测的相关内容。

  (五)教学小结:

  本课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北极与南极地区(2)

  淡水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等地理特征,说明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的特点,说明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3、运用本文字和图片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4、了解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文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联系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简述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和现代经济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埃及历史遗迹和文化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

  2、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埃及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尼罗河及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教学难点

  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

  2、埃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通过埃及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图片播放,让同学们感受埃及,并用关键词谈谈对埃及的印象,以此导入新。

  二:探秘自然,走近埃及

  学习形式:小组合作

  读本76页图8—13,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有关埃及自然地理特征信息?请小组长把你们组找到的相关信息用序号标出写在白板上,写对一点且内容不重复得一分。4分钟后,小组交换白板,看哪组得分最高,得分最高组的组员上台展示。小组展示完毕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并给每个小组加分。

  三:探寻人文,走进埃及

  学习形式:情景教学,角色扮演

  先出示阿拉伯语、阿拉伯人及开罗附近建筑物等图片,让同学们说说埃及的`基本人文情况。接下来,为了突出本节的重点,进行了如下的情景设置:假设同学们要前往埃及参观考察,为期四天,主要考察埃及的工农业发展情况及游览埃及部分名胜古迹。四天行程安排如下:

  第一天:乘船游览亚历山大港—开罗—卢克索—阿斯旺水坝

  第二天:游览尼罗河流域,考察周边的农业发展。

  第三天:参观国际航道—苏伊士运河

  第四天:考察埃及的矿产资源及工业、经济发展

  这四天的行程,让几位同学扮演的导游带领同学们参观考察埃及的工农业发展情况及游览埃及的名胜古迹,以了解埃及的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进一步走进埃及。

  四:探疑解惑,揭秘埃及

  学习形式:小组合作探究

  在前面了解了埃及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基础上,为了解决本节的难点,提高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两题探究题,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1、读图探究:尼罗河对埃及的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有什么影响?

  2、埃及是如何充分利用本国的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本国经济的?

  五:堂反馈

  学习形式:小组竞赛限时抢答

  通过小组竞赛抢答加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检测堂学习的有效性。

  六:堂小结:

  学习形式:组内交流、组员评价、老师整体评价

  每位小组长组织组员在组内交流,并把组员的发言,在白板上归纳,以梳理这节的知识脉络,同时对组员进行评价。

  七:布置作业:配套的知识能力训练

  必做作业:选择题

  选做作业:选做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8

  课题:

  8.6巴西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特点,了解发展经济的状况;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巴西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语言)城市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巴西的经济发展状况

  难点:巴西城市分布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导入:你知道世界上的“金砖五国”吗?你知道其中“金砖”的含义吗?

  教师讲解:金砖五国指的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引出巴西经济

  新课讲授:发展迅速的经济

  资源:读图8-56,说出巴西主要的矿产资源

  学生:主要矿产资源是铁矿

  教师:巴西铁矿储量巨大,且大部分是富铁矿(含铁量至少在50%),铁矿石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工业:读图8-56,归纳巴西的工业特征和工业分布特点。

  教师:巴西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已形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钢铁、机械、化学、食品、纺织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学生:巴西工业区集中在巴西的东南部

  东南部的有利条件:①铁矿资源丰富②海上交通便利③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读图8-51,找出伊泰普水电站的位置,说一说伊泰普水电站和巴西能源的特点。

  教师: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拉那河上,由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合建。发电量第二大水电站,仅次于我国三峡水电站。巴西水力资源丰富,水电在全国发电量中所占比例较大。

  过渡:中国司机是“禁酒上路”,而巴西的汽车是“先喝酒,后上路”。这是为什么?

  教师:巴西煤、石油等能源矿产较少,汽车用的是乙醇或乙醇汽油,就是从大片的甘蔗中提取的,特别环保!引出巴西农业的学习。

  读地理图册46页:巴西农业分布图,回答问题。(学生讨论)(1)巴西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2)巴西的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3)这些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学生:农作物:咖啡、香蕉、可可、玉米、甘蔗、棉花、大豆;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这些地区水热条件好,地形和缓,人口城市集中,对外联系便利。

  教师:巴西确定“以农立国”的战略,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以生产和出口热带经济作物闻名,如咖啡、甘蔗、柑橘等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巴西是世界最大的咖啡和蔗糖生产国,素有“咖啡王国”之称,大豆的产量仅次于美国,占世界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大豆及其加工品的出口成为巴西重要的外汇来源。

  畜牧业:巴西畜牧业发展迅速,牛的饲养量和牛肉的出口居世界第二位,猪的存栏量居世界第三位。

  人口与城市

  1、人口数量:巴西总人口2.1亿(20xx年),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种构成:人种复杂,白色人种约占一半,混血人种占1/3,其余为黑色人种和黄色人种,还有部分土著居民印第安人。

  3、语言:葡萄牙语;宗教:基督教

  4、读图8-59和材料,归纳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

  材料:目前巴西的城市总人口超过1.6亿人。圣保罗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城市,达1100万;里约热内卢、萨尔瓦多、巴西利亚、福塔莱萨的人口分别为746万、642万、279万、255万

  学生:巴西人口主要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带,其中东南部人口最为稠密。巴西人口主要居住在城市,城市化水平很高。

  5、人口分布原因:为什么巴西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可结合地形地势、气候、资源、经济等因素分析)为什么巴西的北部人口稀少?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东南部:①地形平坦;②气候温和湿润;③资源丰富;④交通便利;⑤开发历史悠久;⑥经济条件好。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过于湿热。

  6、主要城市:读图8-59,找出以下城市巴西利亚、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教师:巴西的`首都,政治中心是巴西利亚,第一大城市是圣保罗。最大的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是里约热内卢。

  7、拓展:巴西的城市集中在东南沿海,大城市出现了哪些问题?引出巴西迁都并阅读课文材料。

  学生: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

  明确迁都的意义:①为了加快内地的开发建设;②缓解东南沿海大城市的环境压力;③巴西利亚位于热带的高原,气候温和,环境优美。

  巴西国旗的含义:

  绿色表示森林资源、黄色表示:铁矿资源;主体部分表示巴西的26个州和1个联邦和地理位置。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约占南美大陆总面积的一半

  B.巴西东临太平洋

  C.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D.巴西高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2.巴西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

  A.巴西高原B.东南沿海C.亚马孙平原D.西部内陆

  3.巴西矿产资源丰富,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的矿产是( )

  A.铁矿石B.煤炭C.石油D.铅锌矿

  课堂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巴西经济发展、人口与城市。巴西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咖啡、可可、蔗糖、柑橘、大豆、牛肉等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巴西的铁矿储量巨大,且大部分是富铁矿,铁矿石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巴西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带,其中,以东南部人口最为稠密。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助学读本P148验收测评4、6、7、8、9、12题;作业本总结知识点

  知识清单:

  1、矿产:巴西的_____储量巨大。

  2、农产品:_____、_____、_____、_____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巴西是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3、巴西水力资源丰富,_____在全国发电量中所占比例较大。_______水电站位于巴拉那河上,由巴西和_______两国合建。

  4、巴西以_____人种为主,官方语言为_________。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巴西首都__________巴西第一大城市________(被南回归线穿过)

  巴西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____________

  6、巴西迁都到巴西利亚的原因是:_________

  7、巴西工业区、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9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 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讲授新课)

  板书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

  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

  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

  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

  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

  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板书

  4.时区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0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1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咸海以及亚欧人口问题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

  四、重点、难点:

  亚洲、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五、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请说说你了解西亚。(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这样一个地区,它的面积比我国的陆地面积稍大,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其中有不少国家的面积十分狭小,被人们称为“袖珍国”、这个地区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还曾经是历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个地区的旅游资源闻名遐尔,吸引了无数的各国游客。这就是欧洲(通过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兴趣。)

  板书课题:第四节 欧洲西部

  (三)、讲授新课

  地理位置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说明:纬度位置——大部分在35N~70N之间海陆位置——位于欧洲的西部, 北邻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轮廓、范围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说明:像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大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非常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地区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岛屿: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内海(海湾):北海、波罗的海、挪威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主要国家、首都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提问:请说出各国的首都

  英国——伦敦 法国——巴黎 德国——柏林 意大利——罗马 荷兰——阿姆斯特丹挪威、 瑞典、芬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瑞士、希腊、梵蒂冈、摩纳哥、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马耳他、安道尔四.

  指导学生按照以前所学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了解欧洲各国。

  南北两侧是山脉,中部是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主要河流

  分析莱茵河、多瑙河

  解答书上活动探讨

  气候特征

  深受大西洋湿润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四)总结:

  利用地图简单总结。

  (五)作业:

  利用填充图册15页,目标检测上的题目作为练习

  板书设计

  欧洲西部(1)

  地理位置

  轮廓范围

  地形特征

  主要河流

  气候特征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1

  一、情景导入

  见书问题

  二、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探究:

  我们知道,在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后,平面内的点都可以用坐标来表示,为此,要确定区域内一些地点的位置,就要建立直角坐标系.

  思考:

  以什么位置为原点?如何确定x轴、y轴?选取怎样的比例尺?

  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均是以学校为参照物来描述的,故选学校位置为原点.

  以正东方向为x轴,以正北方向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取比例尺1:10000(即图中1格相当于实际的100米).

  点(150,200)就是小刚家的位置.

  画出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并标明它们的坐标.

  归纳:

  注意:

  (1)通常选择比较有名的地点,或者较居中的位置为坐标原点;

  (2)坐标轴的方向通常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正东为横轴的正方向;

  (3)要标明比例尺或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

  三、课堂练习

  下图是小红所在学校的平面示意图,请你指出学校各地点的位置.

  四、课堂小结

  怎样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了解美国的领土构成、地理位置

  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种族构成复杂

  3、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和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

  重点:领土构成、民族及种族构成、地形气候及农业

  难点: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法、联系法、比较法

  Ⅰ、自学知识我展示:(5~8分钟)

  1、美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领土组成:本土部分、两个外来洲、。因此美国是一个地跨、两洲的国家。

  2、美国人口x亿,原有居民是,今天居住在美国的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200多年间移入美国的。经过长期的融合,形成统一的`民族。美国人总构成复杂,白种人占x,黑种人占x 。和x华人聚居的地方形成了著名的。

  4、读图说出美国地形区主要有哪三个?主要河流湖泊有哪些?

  5、美国为什么被称为“农业大国”?读第90页,完成以下问题。

  1、并说说美国地势东西方向上的变化有特点?三大地形区各有什么特

  2、读图说出美国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3、小结:美国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形、河流、气候三方面说明)适合发展农业?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4、拓展:比较美国与日本的农业有何不同?(条件?特点?)结论:。

  检测反馈:

  1、美国的唐人街主要分布在xx。美国原有居民是xx 。美国的两个海外洲是:xx。

  2、美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美国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越性?

  4、美国的农业有什么特点?美国有哪些著名的农业带?

  5、自绘美国轮廓图填注临海、地形区、两个外来洲、河流、湖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的工业特点及分布

  2、认识并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从而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观念。

  重点:美国工业特点及分布、新技术产业

  难点:美国工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法、综合法、联系法相结合自学知识我展示:(5~6分钟)

  1、读图8—48找出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城市和工业区?

  2、读图册47页说说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部门?

  3、美国工业的特点:拥有,工业产品种类,产量,技术,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美国的硅谷在,因生产而出名。

  5、小组讨论:为什么美国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3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教学难点: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讲授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海陆分布的内容,可以考察学生亚洲、欧洲相临近的大洲——非洲。而非洲的名称“阿非利加”的本意是“阳光灼热”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种,这又是为什么呢?创设地理情境,提出假设,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图。

  板书:

  ㈠国家最多的大洲

  二、讲授新课

  1、通过读图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北面与欧洲之间隔着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东北与亚洲之间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东临印度洋,与大洋洲隔海相望;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临大西洋,与美洲隔海相望。

  经纬位置:

  最北在30oN以北,最南在30oS以南;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都穿过非洲;最东在50oE以东,最西在20oW左右。

  半球位置:

  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

  2、主要在东半球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非洲的民族斗争历史,重点知道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㈡高原为主的地形

  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己总结。通过读地形图和各种统计图表,逐步回答问题总结亚洲地形的特点。

  1.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饼状图)及地形图上山脉高原的名称总结“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2.根据“全球、各大洲平均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总结“非洲的平均海拔一般”定基础。

  3.根据“全球、各大洲最高、最低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计算相对高度,总结“非地形地面起伏不太大”

  4.根据地形图,总结“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通过地图、课本使学生观察到非洲的几处特别之处:

  非洲东部的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裂谷;非洲中部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非洲的海岸线十分平直。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

  2、读图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能力目标

  1、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重点:

  1、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

  2、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3、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等直接过渡到非洲的气候

  二、讲授新课

  读图6—21非洲1月平均气温

  1.看读数,

  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

  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西北、东部、南部有小面积闭合曲线。用一连串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大部分在20℃~30℃之间,北部以及10℃左右。

  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图分析

  读图6—22非洲7月平均气温

  1.看读数,

  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比1月时密集

  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为明显的闭合曲线,是非洲的炎热中心。

  通过这两幅图可以总结,非洲无论冬夏气温总在0℃以上,且绝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说明非洲是“热带大陆”并试着分析其中原因。

  三.读图6—23非洲年降水量

  1.看读数,小于200㎜,到大于20xx㎜的地区都有分布。

  2.看分布,等降水量线密集,差异显著

  3.看走向,北部地区大致与纬线平行,中部、南部沿海地区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四.读图6—24非洲气候类型

  1.看类型,非洲的气候类型很少,除高山气候外都是热带气候类型

  2.看典型,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非洲的热带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积在各大洲中面积最大;非洲刚果盆地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区之一。

  3.看分布,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

  五.气候、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

  指导学生读图归纳

  读图6—25完成题目要求学生读图分析

  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练习读图分析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

  1.乞立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为什么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以5895米的海拔为非洲的最高峰

  2.说说从山下至山顶自然景观发生了哪些变化?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根据上学期所学的知识总结原因(而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也就使得非洲的河流作用显著。读图6—26尼罗河和刚果河

  1.说出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流向,比一比哪一条河的支流更多。 2.尼罗河和刚果河的干流各流经哪些气候区?想一想,哪条河的水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大?

  3.找出尼罗河的两个源头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结合图6—24,看看他们分别位于哪个气候区。你能解释历史上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吗?

  4.尼罗河与刚果河在流经山区时,形成一系列峡谷,多险滩瀑布。所以,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利资源都很丰富。请问这种推断是不是正确?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夫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二、展示目标

  即教学目标中知道与技能目标

  三、自学引导及点拨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观看教材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直觉→逻辑推测→实践证明→新“眼”目睹)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四、提出问题,探索解决

  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纬线和纬度

  1、纬线有什么特点,想想纬线可以有多少条?

  2、纬度以哪条纬线为起点,标度范围是多少?不同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3、如何区分南纬与北纬?如何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南纬和北纬?纬度大小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4、低、中、高纬度是如何划分的?

  5、纬度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该值出现在哪个地区?

  6、南北半球是怎么划分的?北纬是否都在北半球?南纬是否都在南半球?

  7、你知道赤道纪念碑建在哪吗?为什么要建在这个位置?

  经线和经度

  1、经线有什么特点,想想经线可以有多少条?

  2、经度以哪条经线为起点,标度范围是多少?不同经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3、如何区分东经与西经?如何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东经和西经?经度大小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4、东经180度与西经180度经线有什么特点?

  5、东西半球是怎么划分的?东经是否都在东半球?西经是否都在西半球?

  6、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均分成左右两个半球吗?为什么不采用0度与180度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7、你知道什么是本初子午线吗?地球上真实的本初子午线在哪?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美国的自然地理概况

  2.在美国农业分布图上说出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并能综合分析每个农业带的成因。

  能力目标:

  通过“农业地区专业化”的探究,培养学生地理读图、析图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认识美国农业的特点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科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美国农业地区生产专业化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美国农业地区生产专业化原因。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美国是西半球北美地区的一个移民国家。它的领土由本土、阿拉斯加、夏威夷三部分组成,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和种族的劳动人民共同创造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

  板书:二、农业地区专业化

  [讲授新课]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3阅读材料“1998年美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其在世界的位次”图表。

  抢答:1.美国的主要农产品中产量居世界第一的有哪些?(玉米、大豆、棉花、牛奶、鸡蛋)

  2.美国的主要农产品中出口量居世界第一的有哪些?(玉米、小麦、大豆、棉花、肉类)

  分析:让学生确认主要农产品在美国的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世界的百分比是多少,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后明确美国农业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世界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通过阅读分析统计资料,使学生能够看懂日常生活中的统计资料。

  设疑:美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呢?

  观察:课本P83图9.6和图9.7.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这两张代表性的图片总结出美国农业的生产过程都已实现机械化和专业化,是典型的现代农业。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大规模地使用机械化手段和专业生产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增加农作物的产量。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美国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高居世界前列。同时意识到美国成为世界农业大国的必然原因--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专业化生产。

  板书:1.世界上的农业大国

  2.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和专业化

  设问:什么是农业地区专业化?

  读图:课本P85图9.9“美国农业带的分布”,配合阅读以下材料,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农业地区专业化,并记住各农业带的名称。

  阅读材料:农业地区专业化主要是指:美国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农业区,在每个农业区内,以生产一两种主要农产品为主。如乳畜带内拥有全国奶牛的1/3,生产全国牛奶、乳制品的1/2;玉米带生产的玉米占全国的3/4、大豆的60%,这里利用玉米作饲料,饲养占全国2/3的生猪和1/4的肉用牛。

  板书:3.农业带的名称和分布

  提问: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那么美国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地形、气候(气温、降水)、河流等主要自然要素有何特点呢?

  读图:课本P82图9.5“美国的地形”和P84图9.8“美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让学生找出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湾,看看它们位于美国本土的哪个方位,说明美国本土的海陆位置--三面临海,航运便利。

  2.让学生观察美国本土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哪一带?说明本土的纬度位置--处于温带,有利于农业生产。然后再看阿拉斯加大部分位于哪一带?(寒带)夏威夷位于哪一带?(热带)

  3.让学生找出落基山脉、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说明美国地形分布的特点--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平原面积广大,耕地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然后让学生读图指出世界最大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4.指导学生读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说明五大湖是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最大河流,世界第四长河。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河流、湖泊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灌溉水源,而且为河湖联运、河海联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让学生观察“美国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美国降水的分布特征--降水量大致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少,中部和东部地区降水比较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

  小结:通过上述的读图分析可知,美国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美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那么,美国的各个农业带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呢?

  例析:1.读乳畜带的地理位置B,引导学生了解影响乳畜带的主要因素后,教师补充:由于这里的人口约占美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乳、肉、禽、蛋的市场需求量大,而且这些产品不宜保存和长途运输,就近生产还可以降低成本。

  2.读玉米带的地理位置A,让学生根据玉米生长所需要的自然环境,分析玉米带为什么要分布在该地区。然后教师补充说明:该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机械化生产。而且这里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很好,适合玉米生长。同时提示学生:玉米是美国最重要的作物,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玉米有多种用途,但是大部分作为饲料。美国畜牧业十分发达,所以玉米带和畜牧带往往紧密联系在一起。

  3.读棉花带的地理位置C,让学生了解棉花带现在的状况。教师可以补充说明过去的情景,该地区地势低平,纬度位置较低,热量充足,很适合棉花生长,美国棉花的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32%.

  小结:通过上述的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是受到地形、气候(气温、降水)、土壤、人口(市场、劳动力)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实践: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参照A、B、C三个农业带的分析思路和注释的方式,结合课本图9.5和图9. 8,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综合地形、气温、降水等多种因素,分析出小麦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和亚热带作物带的形成原因。在此教师要强调对自然条件的综合利用。

  点拨:在各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边进行点拨,让学生边把各农业带的影响因素填写到课本P85图9.9中D、E、F的说明窗口内。

  D.小麦区分布在美国中部平原的中部和北部。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势平坦,黑土肥沃,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冬冷夏热,适合小麦的生长。

  E.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分布在美国西部高山地区,由于这里地势较高、降水较少,只能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而且这里的畜牧业主要是用于牧畜,一方面向美国其他地区提供瘦的畜类,如将瘦的牛卖到玉米带再育肥后出售;一方面还提供其他畜产品如皮毛。

  F.亚热带作物带分布在美国东南的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和佛罗里达半岛地带。主要是因为这里纬度位置较低,属于亚热带,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地势低平,适合亚热带作物的生长。

  扩展:组织学生就下列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

  1.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有什么好处?(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大规模进行机械化生产,更广泛地使用高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等)

  2.美国农业的发展对中国有什么启示?请为中国农业发展提出建议。(美国农业的发展为中国指明了一个方向,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少,我们应该借鉴美国发展农业的经验。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的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走科技兴农的道路,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保证农产品的极大丰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我们也要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建立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商品粮和其他经济作物基地等)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所体现的地理学思想和观点: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要本着全面综合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去对待。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08-19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1-17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05-16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精选】05-17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01-07

(经典)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06-07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经典)06-07

【热门】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02-14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01-18

【热】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