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美术教案>七年级美术教案

七年级美术教案

时间:2024-06-08 12:07:48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级美术教案必备(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美术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美术教案必备(15篇)

七年级美术教案1

  教学目标

  了解如何策划校园活动。

  了解怎样结合校园活动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活动所涉及的部门与学科。

  跨学科全面的思考与设计创作出好的策划。

  教学重点

  如何应用美术的形式把校园生活中设计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找准美术表现形式与活动策划的结合点培养综合解决问题和整体艺术策划的能力。

  教学准备

  纸板、聚苯黏合剂、束扎用铁丝、绳子、水彩、水粉颜色、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一年,我们学校都会组织很多活动,如艺术节、绘画展、科技周等等。它们是一次欢乐的盛会,展示自己的舞台。如果让我们班来策划一次活动,我们有这个信心和能力吗?板书课题:策划一次校园活动。

  二、新授

  在课前我们已经以艺术节为例,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艺术节的策划知识,你是通过哪种途径了解的?生答:专业书、网上的信息、报纸、杂志、访谈。现在我们以组为单位共同献计献策,以出示题板的方式回答问题,比比谁的`方案秀:

  (一)艺术节策划方案将涉及哪些的环节?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题板,看哪一组同学想

  到的详细:(活动时间、地点、目的、各种宣传和准备、内容安排、活动进程、部门分工、费用预算、负责组织人员等等)

  (二)艺术节的内容有哪些?开幕式、集体表演、歌舞晚会、朗诵会、猜谜大赛、绘画比赛、演讲天地、游戏比赛、图书大餐、颁奖晚会……

  (三)这么多的活动,应该有哪方面的准备?同学们出示:场地的租用、人员的安排、

  舞台的设计、服装、道具、器材、宣传品、美术材料、奖品等等。

  (四)要与哪些部门进行沟通?学校后勤部、器材室、团委、歌舞团、演出公司、美术公司、赞助单位等。策划活动的确是一个即复杂又综合的过程。

  (五)哪些内容可以借助美术这种视觉形式来传达?学生讨论:策划图、策划方案、舞台布置、宣传品:如海报、吉祥物、会标、纪念册、请柬、节目单、面具、签到册、标语等等。老师总结:看来,美术的作用可真不少,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好的艺术设计将使主题更加一目了然,获得更隆重、成功的效果。

  (六)以上我们把校园活动涉及的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研究,我们如何用美术的形式表达策划的内容?

  用大屏幕显示策划图的绘制方法、流程图、路线图、鸟瞰图、卡通图、图表加说明的几种方法,并加以解释说明各自的特点。

  如流程图主要显示机构设置或表达活动流程;路线图主要显示各地点的顺序;鸟瞰图是俯视的直观效果;图表加说明更使策划图文并茂,清楚明了。

  值得注意的如何使各图统一和谐:可利用几个明度相近的色块作背景或用线条、文字或图标分割或组织成组。做到有主有次,多而不乱。

  三、作业

  以组为单位,用所学的美术知识为学校设计一个方案,可用手绘或电脑等方法。评选标准:紧扣主题;设计整体、新颖、多样;色彩和谐;图文并茂。

  四、总结

  各组展示作品,集体评价,按标准选出秀的方案。

  老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策划活动及策划的环节,通过集体的力量完成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使我们对美术与生活有了更全新、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多运用美术的方式表达思想,创造生活。

  五、评价

  这是一节与同学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索学习,是同学们主动把美术学习变成文化实践的过程。老师要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把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跨学科学习,理解共通的原理,发展综合实践的能力。

七年级美术教案2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二课时

  【教材分析】

  “美术学科要给学生奠定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继续学习和发展之基础的美术能力”,“手绘线条图像”是最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白话文”,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切入点,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重视基础,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将会使更多的学生热爱美术,走近美术。同时,它还使学生在充满情意性的学生中,增强自信、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本课是新教材精神和理念改革的一种体现,有别于以往素描等过于专业的美术基础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通过对手绘线条图像知识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了手绘线条图像在叙事、说明交流以及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等方面的功能和用途,既重视了学科间的综合,又不失美术学科特征。

  【教学内容和目标】

  1、显性内容和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而有个性地去表达物象,并能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隐性内容和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 点】

  对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体会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乐趣,培养、发展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

  【难 点】

  能迅速、大胆有个性地对物象特征的'把握和表达。能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手法,对复杂的物象综合处理,抓住关键,创造性的表达。

  【教具准备】

  课件,范作,常见产品安装说明图,茶杯等实物。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第二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以电影《李双双》中,李双双在门上画图,说明钥匙、孩子寄存处的事例为例,引起学生兴趣,说明手绘线条图像的存在性、实效性和大众性,解除学生思想压力。或创设某一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手绘线条图像的方法解决,并找一学生上台板画,师生评析后,教师说明“作用”,得出“第三语言”的结论,引入新课。

  二、教学活动

  ●设问思索:

  师:提问,哪些地方接触过手绘线条图像?

  生:回答。

  师:出示各种图片,

  生:分析各自内容和作用。

  师:总结手绘线条图像“可视性强”,“快速方便”等特点。

  ●欣赏、明确知识

  师:引导学生观赏教材中和课件中的图例,初步认识手绘线条图像的普遍存在。出示《贺兰山岩画》、“儿童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让一生读教材中的第一段文字,知其伴随人类的成长而发展,且早于文字的产生,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都能用到。

  生:读教材第二段,讨论回答,

  师:板书小标题。

  功能:叙事、说明、交流、抒情、记事等。

  地位:人类的第三语言(除口语、文字外的)

  实用性: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不受工具技法约束。

  应用范围广:示意图、路

  教案《七年级美术上册《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教案》,来自网!

  线图、交流图,教学板画图、地质地貌图、侦察图、布置图、叙事图、说明图、美术专业创作等。

  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产品安装说明图、使用说明图等实例,让学生观赏,进一步认识其重要性,加深学习兴趣。

  ●热身练习

  让学生根据个人程度,按“建议”中要求,或自选内容,也可临摹,感受手绘线条图像的乐趣。

  评价

  展示观赏优秀学生作品,先由学生评价,再由教师总结,指出不足的地方,并即时示范,或与范作对比。

  三、学生练习,作业

  根据“学习建议”要求或以上热身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习有针对性的练习。教师可根据学习的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创设情境,规定时间,并让学生彩用游戏、竞赛等多种手段进行。

  四、作业评析

  选择较典型的作业收交。从表达明确、大胆果断、生动流畅、有创造力、新颖独特等方面进行评析。适时鼓励,少作横向比较。

  五、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使我们了解了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和用途,知其是人类除语言、文字之外的“第三语言”,简便易行,用途十分广泛。

  已能用手绘线条图像的形式对事物进行简练的描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及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了基础。

  六、布置下节任务,师生问好,下课。

  第二课时(第三课)

  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所学内容,教师提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描绘,师生评议,教师概括总结,指出不足,并修改指正,说明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虽简单自由,但也是有一定方法可循的。引入新课。

  二、教学活动:

  ●明知识法

  1、特征的表达

  师:随手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暖水瓶,同时展示一个暖水瓶实物,同学生一起观察分析其结构,用几何分解的方法,概括其基本结构,说出组成要件,分析哪是必需有的,哪是可有可无的(如提系),

  生:欣赏教材中的范作。

  师:说明,在对物像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找出能表现基本特征的形状,然后再去明确地表达。随即板书表达步骤:

  “观察——理解——表现”

  2、动感的表达

  师:创设几个情境让学生去讨论。如流水该如何表现?静止的汽车和行弛的汽车应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表现?

  生:几个学生到黑板试画。

  师:带动学生一起评价分析。

  师:画“一杯热水”,说明表达的关键是强调“热”这一概念,但线条的形式可是多样的。引导学生赏析教材中范作,明确这一问题。

  师:展示有关范作,边演示边总结:

  在表现人的情绪、流水、闪电、光、雨、火等有动感的物象时,要使用有象征意义的线条,运用一些特定的技法去表现。

  3、过程的表达

  观赏教材中“尺蠖幼虫的爬行”示意图,并展示有关“过程表达的图片。

  师:说明动物的爬行、运动,机器的运转等都有一个周期性循环的过程。路线图、过程图等都有其独特规律,可用指导线、箭头、排列等方法表现,只有认真观察、分析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4、内容的表达

  回看上节教材中《小客厅布置图》等。

七年级美术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标志的功能;引导学生认识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了解设计艺术所运用的基本美术语言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能力及动手制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策划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将视觉传达设计与科技、文化知识、现实生活环境综合考虑,并付诸于实施,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教学重点:

  旅行团旗帜和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旅行团旗帜和标志设计的创意,以及将创意用图文(平面设计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搭配适当的色彩,体现出本次活动的特点。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查阅资料,教科书。

  教师设备与条件: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图片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实物投影仪呈现课本资料;电脑课件呈现课题。

  为学生创设研究的氛围与空间。

  (2)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探讨旗帜、标志的功能和效果。

  ①课件和实物投影仪呈现各类的旗帜和标志作品。

  a.如何在旗帜和标志上体现旅行目的地的特色?

  b.什么样的色彩搭配适合制作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

  ②教师介绍标志这一视觉传达设计艺术。

  ③学生浏览鉴赏。

  ④学生分小组议论所浏览的不同的旗帜和标志资料,畅谈各人感受,小组代表归纳成文字并代表小组成员进行陈述。

  ⑤学生自由发言。

  ⑥教师做简单归纳。

  引导学生对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与历史、地理、人文文化背景关系的认知,了解色彩对比的一些原理,从而认识标志艺术。

七年级美术教案4

  [课型]新授制作课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本课要求学生采用易于处理的底版,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在对印造型的基础上可适当添画,把无意识创造平面肌理效果与有意识的创造形象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应知: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

  应会: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

  隐形内容和目标:通过分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涂色方法和压印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工具与材料]

  底版(玻璃木板布料塑料板不易吸水的纸版)、颜料(水粉、水彩、油墨、油画颜料、调色油)、浆糊或胶水,涂色工具,作业纸(不吸水的挂历纸背面、光滑的名信片或贺卡等)。

  [课室安排]

  全班60人,每4人一组,分成15组。

  [教学过程]

  设疑提问,导入新课。

  师:在玻璃板上涂色,放纸压印,让学生猜:纸上会出现什么呢?

  生:西瓜、苹果——————

  师:揭纸展示。生愕然,原来是一个怪怪的人脸。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把自然界形成的石纹、石形、木纹、叶纹等变化万千的图形造型做成的课件。

  生:观赏图形造型。

  (猜问题,易引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件的直观作用,可以起

  到诱发学生从中发现美的欲望。)

  学生自主探究。

  生:仔细阅读书上讲授的两种制作方法,抓住关键点,自己动手尝试对印制作方法。

  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几个问题,起提示和思考作用。

  不同厚薄的色彩产生怎样的效果?

  不同轻重的压印产生怎样的效果?

  不同的底版产生怎样的效果?

  先涂深色再涂浅色或先涂浅色再涂深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怎样得到自己想要的图形?

  (通过思考和尝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并进行创作。

  师:在玻璃底版上从冷到暖的有序涂色,覆盖上比涂色大一倍的纸,用右手掌按住纸面中央,左手拉住靠近身边的纸角一起旋转45度左右,产生变化丰富而具动感的肌理,请学生也来试试看,能不能创造一种新的对印方法,要做到别具一格。

  生:尝试制作,并大胆上台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和独特处,以及画面的色彩层次和肌理变化给人的感受。其他学生也可谈谈对他人作品的视觉感受。

  (通过学生大胆尝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作品进行展评。

  生:分组制作,要求制作一幅构图新颖,有个性特色,不失现代肌理艺术效果的版画作品,要讲究用色、用水、构图等要素。

  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艺术贵在创新。

  生:对本组作品汇总,进行集体讨论,看某些具有自然景观效果的或某些类似于人物、动物的对印作品,能否经添加形成一幅具象作品。对于某些不能添加的`作品,能否结合其他同学的作品经过剪裁,组合成一幅抽象作品。讨论后或集体创作或指派一人主笔,完成本组作业。凡有创意的作品给予展示,全班评出最有创意奖。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采用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生:将本组作品自由张贴于黑板上,组合成一幅大的抽象壁画作品。

  (通过这一活动,把整堂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下课礼仪

  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通过现场示范实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传授理论知识,示范作品,都较为系统,正确的辅导,使学生的作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

  整堂课的设计紧紧围绕着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积极的参与精神展开,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符合《新课标》精神。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

  该课题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七年级美术教案5

  一、教学目的:

  了解版画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初步掌握制版与印刷的技法。尝试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幅单色版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单色版画

  二、重点:

  版画的制版工艺和特点。

  三、难点: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工具。

  (二)导入新课。

  1、送给同学们一份礼物,(白色卡纸剪完,贴到彩色之上,然后涂上色,印成许多份送给同学。

  2、让学生讨论这种制作方法,这种先制版再印出图画的方法就叫版画

  (三)作品赏析。

  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对比展示,介绍多种风格与特点的'版画作品。

  (四)制作过程。

  1、画稿。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个画稿。注意选择突出凹凸特点的题材。

  2、制版。

  用剪刀或刻刀把造型的各部分剪下,用胶水贴在一底板上。

  3、印刷。

  铺上纸后均匀的磨平。(中间可看看印刷的效果,如果不够再涂墨印刷,注意纸的位置不能移动)

  4、完成。

  (五)布置作业。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幅单色版画。

  (六)展示点评。

  (七)知识拓展。

七年级美术教案6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的重点:掌握涂色方法和压印的方法。

  (三)教学的难点:如何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四)课前准备:

  学习材料:底版(玻璃、木板、布料、塑料板、不易吸水的纸板、垫板)、颜料(水粉、水彩、油墨、油画颜料、调色油)、浆糊或胶水、涂色工具、作业纸(不吸水的挂历纸背面,光滑的名信片或贺卡等)。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 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引导学生在对印表现活动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尝试多种对印方法,表达兴趣与情感。对印中最大的问题是水与色的.关系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多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一)设疑导入:

  教师在玻璃板上涂色,放纸压印,让学生猜猜:纸上会出现什么呢?教师揭纸展示,学生愕然,原来是一个怪怪的人脸,学生在哄笑中激发了兴趣。也可将自然界形成的石纹、石形、木纹、叶纹等变化万千的图形造型做成课件让学生观赏,同样可以起到诱发学生从自然形成的纹、形中发现美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请学生仔细阅读书上讲授的两种制作方法,抓住关键点,自己动手尝试对印制作方法,针对可能出现的困惑和技法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提几个问题起提示和思考作用:不同厚薄的色彩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轻重的压印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的底版产生怎样的效果?先涂深色再涂浅色或先涂浅色再涂深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怎样得到自己想要的图形?通过思考和尝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三)拓展创新:

  教师在玻璃底版上从冷到暖地有序涂色,覆盖上比涂色大一倍的纸,用右手掌按住纸面中央,左手拉住靠近身边的纸角一起旋转45度左右。产生变化丰富并具动感的肌理。请学生也来试试看,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对印方法,要做到别具一格。完成后请学生大胆地到台前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和独特处,以及画面的色彩层次和肌理变化给人的感受。其他的学生也可谈谈对他人作品的视觉感受。

  (四)作品展示:

  对本小组的作品汇总进行集体讨论,看看某些具有自然景观效果的或某些类似于人物、动物的对印作品,能否经添加形成一张具象作品。对于某些不能添加的作品,能否结合其他同学的作品经过剪裁,组合成一张抽象作品。讨论之后或集体创作或指派一人主笔,完成本组作业。凡有创意的作品给予展示,全班评出最有创意奖。

  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对印中最大的问题是

  教案《七年级美术上册《对印的乐趣》教案及反思》,来自网!

  水与色的关系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多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压印时纸张不可移动,可用小夹子或双面胶固定。(加说明图例)

  (三)当采用吸水性强的材质做底板时。颜色要水少色浓。

  三、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2个步骤进行,首先观察学生对制作与拓展创新教学活动方式的参与热情,其次观看学生的对印作品。

  评价点:

  (一)学生是否对对印制作有兴趣?是否体验到快乐?

  (二)能否在美术活动中大胆地运用色彩压印,得到各具特色的对印效果?

  (三)能否凭借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自己理想中的作品?

  (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否提高?

  (五)有没有发明出新颖的对印方法?

  (六)能否进行自主学习和发挥合作精神?

  (七)是否与同学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对印的创作活动?

  (八)能否运用各种技法,有创意地进行创作活动?

  (九)按下表评价自己的作品(用短语自评)。

  自然天趣肌理效果色彩搭配独创性制作方法师生评价

  四、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造型。表现]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引导学生在对印表现活动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尝试多种对印方法,表达学生的兴趣与情感。由于本课的难度较低,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拓展创新,同时还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和深化创作主题。

七年级美术教案7

  第一课,从小学美术的学习到初中美术的学习是一个台阶式的提升,由此进人了一个新的了解。学习艺术内涵的阶段。本单元的内容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是绘画中朴实,接近生活的题材。从平常的景物中发现美,了解美、感受美,并进一步学会表述和描绘内心深处对平常景物的真实感受和激情,是美术学习的一个新起点。同时本册的内容是以本单元为引领,贯穿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平凡的点滴。通过学列使学生认识到艺术源自生活,又融入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是高于生活的艺术之美。鉴于本单元是学生们在初中阶段进行欣赏活动的第一课,学生们对于如何分析美术作品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交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垒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本单元作品种类较多,教师应通过启发、引导,强调研究性学习,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对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眼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了解17世纪荷兰画派的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②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与评述等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台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从外国风景、静物画作品欣赏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领会与感悟风景画、静物画艺术魅力的能力。

  ④创造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形成初步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欣赏评述美术作品能力,自主建构分析美术作品的系统认识。

  教学内容

  本课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风景画与静物画。从而理解风景画、静物画是有别于常态中的'风景与静物的,使学生从平凡的景物和事物中发现美。

  使学生认识绘画艺术的内容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事物,从而引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和提高在生活中发现绘画题材的能力。

  基本了解17世纪荷兰风景画和静物画的主要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

  通过欣赏这些透视合理、色调丰富、质地细腻的写实作品,感受艺术家对安宁富足生活的由衷喜爱和细致观察,体验真实的生活之美,提高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从美术作品的艺术常识、艺术特点和艺术思想等多方面对艺术品作全面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普通事物的美、自然风光中的美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系。

  ②认识17世纪荷兰风景画,静物画技艺的娴熟已经达到可以乱真的地步,在西方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的重要阶段。

  教学难点

  ①如何让学生领会常态的自然风景和日常的静物与画家们的风景画和静物画之间的区别,提高对风景画、静物画所表现的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能力。

  ②如何引导学生对分析美术作品有初步认识。

  课时建议

  本单元涉及学生分析美术作品方法的培养和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赏析,教师可安排l~2课时进行引导和教学。

七年级美术教案8

  教学过程

  导入

  经过同学们前面对一次校园活动的精心的策划和设计,各组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策划方案,但究竟谁的设计更新颖、合理、优秀呢?为了公平、有序的竞争,我们便将社会上常用的竞标的方法引入课堂。板书课题:校园活动策划。

  新授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去竞标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如果按照策划的方案把讨论得到的方法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即竞标书的撰写。

  标书的作用:它是整个投标过程的核心文件,以后的评标、定标的展开,均以根据竞标书进行。

  通过大屏幕让同学们看一张标准标书,了解标书的组成与要求:

  明确时间、地点、目的。

  准备工作,包括会场布置,活动的`采购,财政的预算,人员安排。

  内容及进程,各项目说明、措施与承诺,并有重点地介绍有特点、创意的部分。

  整个标书要文字简练、表达准确。

  根据标书内容,各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项目,再由经理(各组长)

  统一分配和管理,并宣布各项的工作要求:

  文字主管:组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把竞标定下来。选出两名写作好的同学负责撰

  写策划工作。(要求把活动的时间、地点选择恰当,活动的办法明确,文字简洁、表达明确,把策划精神表达出来,有重点地介绍有新意、有特色的部分,能吸引打动听众。)

  公关主管:通过排练选出最佳主讲人,还有几名同学负责朗诵指导、表演和服饰等。

  (要求:思路清晰,声情并茂,带有鼓动性,和组员之间有一定的表演配合,服装要搭配和谐)

  技术主管:应用美术技法画出展板和舞台的效果图,可用手绘或电脑制作,并有文字说明。(展板设计要求:主题明确、经济、美观,老师可用屏幕展示几种不同风格装饰的展板供参考;舞台设计要求:因地制宜、美观大方;布置会场要巧用材料、经济适用,但不要喧宾夺主)

  总务主管:负责材料的准备和预算,对道具、材料、奖品做出数量、价格的列表

  附件。

  实践

  各主管部门在经理的指挥下各司其职,结合实际情况和场地特点,相互配合,布置竞标会场。并通过排练演练竞标的的实施过程,提高竞标效果。

  老师来回巡视指导,与学生及时沟通,启发其潜能。

  四、总结

  通过同学们的实践,我们这次准备校园活动竞标都运用了哪些与美术相关的知识与表现方法?(生答:美术字、色彩搭配、图案、版面设计、舞台设计、服装设计等等)还能说出用了哪些学科和知识吗?学生回答: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信息技术。还学会了与人交流、合作,和一些生活常识、社会经验。

  希望大家今后更多的进行综合、全面的学习和实践,也要经常把我们学到的知识和美术更多得联系在一起,这样我们干起事情就会锦上添花,获得成功!

七年级美术教案9

  教材分析

  本课的具体内容是学习面具的设计制作,并进行表演活动。

  面具是人们内心世界的一个象征,是一种纵贯古今、遍及全球的重要文化现象,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外在形式。我国事面具产生最早、流行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直到今天它的原型和影子仍然在我国民众心理上、民俗上、文化上和艺术上发挥着作用。

  面具的制作和表演是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很好的切入点,因此,本课的编写改变了以往只侧重于面具的制作技法而忽视美术文化学习的做法,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面具的起源、演变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理解、情感态度和审美习惯等,通过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材料特点、人物特征,认识面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面具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尊重、保护和发展意识。

  本课内容可安排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以“收集、交流、欣赏、探究、评价”为主,广泛、深入了解面具文化;第二课时以创作实践为主,根据校园艺术节表演需要,引导学生准备材料、确定方案、分工合作、完成作品,并进行小型模拟表演,为演出做准备。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处理。

  教材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第一个学习活动要求学生收集各类民俗活动中的面具资料,从文化、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认识教学目标

  1、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认识面具的演变、发展过程,了解面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

  2、能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了解面具在表现人物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上常用的方法,初步学会面具的设计与制作。

  3、通过自编自演面具表演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领略面具这一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体验面具带给人们的乐趣,提升关注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面具的由来和演变发展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不同理解。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表现形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教学方法

  直观感受、讨论、欣赏、观察、发现、情景、讲授、演示、比较等

  评价要点

  1、能否自觉地以艺术的眼光关注并分析具有民族特色的面具。

  2、能否运用美术术语对面具作品进行评述。

  3、能否按照所学的方法步骤细致地完成面具制作过程。

  4、能否联系以往所学的设计内容积极交流。

  5、能否积极参与面具表演活动,并体现出对这一古老艺术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表、面具实物及范作、相关图文资料等。

  学具:制作面具的各种纸、胶水、剪刀等工具材料,面具表演用的道具和音乐光盘等。

  教学设计示例

  第1课时

  一、游戏导入

  课前让几个学生戴上面具,交换服装,伴着上课铃进教室,其他同学猜其姓名。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起学生探究面具的'兴趣。

  二、面具知识的介绍

  1、引导学生把搜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展示,师生交流对面具文化的了解。

  (1)古代面具的由来、意义和功能。

  (2)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面具的造型特点及风格。

  (3)面具的材料及色彩特点。

  (4)现代面具的功能。

  2、提问:现代社会中,面具都运用在哪些方面?

  思考交流:家具装饰、表演、狂欢节、物品的设计等。现代面具是人们去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时常用的装饰。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现代面具图片,加深对面具的了解。

  三、讲解面具设计的制作方法

  按照以下步骤讲解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确定角色——选择材料——设计形象——剪裁部件——拼接组合——添加装饰——调整完成。

  四、学生制作面具

  在教师介绍面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进行设计与制作。

  学生思考:

  1、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2、运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或对比强烈)

  3、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平面或立体)

  要求:面具造型色彩夸张独特,符合表演角色个性。

  五、教学反思

  面具的制作和表演是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很好的切入点,因此,本课中我改变了以往只侧重于面具的制作技法而忽视美术文化学习的做法,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面具的起源、演变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理解、情感态度和审美习惯等,通过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材料特点、人物特征,认识面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面具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尊重、保护和发展意识。

  第2课时

  1、才艺展示。

  分别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表演本组设计好的节目,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为了使节目更生动,可以考虑分组设计音乐、旁白、服装、道具等。

  2、互动点评

  发给每人一张评价表,对每组节目给予评价。

  3、交流体会

  将全班同学的面具贴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同学评价(从面具及表演两方面)提问: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

  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4、教师总结评价。

  本课应体现“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应注重学生的探究和体验。另外,在设计面具和表演节目环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流露及情感的表达。节目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所思所想。

七年级美术教案10

  教学进度表:

  周次课题

  1-2周《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1课时

  3-4周《美术是个大家族》2课时

  5-6周《小伙伴》2课时

  7周《在校园中健康成长》2课时

  8周《我们的风采》1课时

  9周《有创意的字》1课时

  10-11周《精美的报刊》2课时

  12-13周《描绘我们的校园》2课时

  14-15周《设计我们的校园》1课时

  16周《实用又美观的日用产品》1课时

  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

  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活动: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壮丽山河的实景图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

  2、教师活动: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提出讨论: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可以吗?说说你的观点。

  3、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和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

  (1)从构图角度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

  (2)从色彩角度分析:画中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段的?

  (3)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4)画家们是通过怎样的视角表现如此宏大的场景的,换种表现视角行不行?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块不同质地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摸之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

  (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红日的霞光对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作用。

  学生思考、体验“肌理”的含义。

  3、多媒体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作业布置

  结合本课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对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的理解。

  教学反思

  1、《江山如此多娇》这幅作品到底美在哪?

  2、今后欣赏美术作品从哪几方面着眼?

七年级美术教案11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用笔”和“用墨”的方法和特点,理解用“笔墨”来表达情感。临摹或创作一幅水墨画作品,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欣赏水墨画的艺术美,提高学生有个性地运用笔墨表达情感的表现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水墨画工具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中“作品欣赏”展示几幅水墨画作品让学生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二)、新授

  1、看一看先介绍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称作“笔墨”。即“运笔”和“用墨” (1)运笔

  a、介绍运笔的基本方法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

  b、教师运用视频展示台示范,学生观察思考:几种运笔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表现效果上各有什么特点? c、学生讨论发言。 d、教师总结。 (2)用墨

  a、介绍墨分“六彩”——干、湿、浓、淡、墨、白。 b、教师运用视频展示台示范,学生观察思考:“六彩”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c、学生讨论发言

  d、教师总结设计思路:

  ①教师运用视频展示台示范可以让学生看得更清楚、更仔细。

  ②教师演示时让学生分别观察思考“用笔”和“用墨”的方法及特点,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学生获得新知识更真切、更深刻。

  ③教师总结并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将知识条理化,使知识掌握更深刻、更牢固。 2、试一试让学生分别尝试用笔和用墨的方法。

  设计思路:通过实践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新知识,体验笔墨情趣,将“所学”转化为“所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更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3、赏一赏

  (1)作品赏析

  欣赏书本上的画,体会画家的感受。 设计思路:

  ①作品赏析由浅入深、各有侧重。

  ②采用对比欣赏法和教师引导,让学生理解作品艺术特点,学习对水墨画审美方法。 ③让学生积极发言讨论,“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审美思维、创设愉悦、活泼的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到的审美感受才是真切的审美体验,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同时,对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的审美感受及时予以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创造性。

  (2)作品欣赏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下载大量的水墨画作品给学生欣赏。 设计思路:

  ①提供大量的审美素材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

  ②欣赏时配以中国传统的音乐,创设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氛围。 (三)学生作业(练一练)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水墨画作品。

  设计思路: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采取作业(临摹或创作)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四)作业评价(评一评)作业评价采用“作品发布会”的形式,分两个步骤: 1、介绍自己的作品。

  2、其他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 设计思路:

  ①运用“自评”和“互评”的方法,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强调了参与和互动。

  ②通过自我介绍和自评,让同学了解自己的创作思路、表现形式、思想主题以及自己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等内容,可以使学生创作思路条理化;鼓励学生“评头论足”发现别人的作品的优点、提出建设性意见,培养学生艺术评价、鉴赏能力,从而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五)延伸与拓展课外作业: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某一画家或某一时期的艺术特点。 设计思路:通过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七年级美术教案12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课程色彩知识起始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着重利用大自然丰富而美丽的色彩现象引导学生对色彩产生兴趣,对色彩进行初步了解和认知,认识光线与色彩的关系,认识色调的形成,学会用色彩去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事物的愿望。同时促进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色彩知识和造型表现能力,但平时缺少观察和注意,对色彩的认知还比较粗糙和简单,针对这一情况,本节课我主要设计注重启发学生发现色彩美,感受色彩美,认识色调,对本课的作业作简单的安排,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作分层次的布置,使每个学生都能愉快与自信中学习本课。

  课题:《大自然的色彩》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简单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的观察力和感悟力。培养学生运用任意色彩手段表现简单色彩关系和色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认真准备,通过欣赏、探讨和练习等方法掌握相关色彩基础知识,努力完成色彩作业和文字作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生学会简单的方法表达自己对喜爱的色彩。帮助学生逐步建树随时发现和欣赏美好事物的审美习惯。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知、感受并运用简单色彩手段表达自

  然界的色彩关系和色调。

  教学难点: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把真实景物或事物概括为简单

  的色彩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请欣赏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视频,这段视频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同学们谈的感受让老师觉得非常的精彩,我们感受到五彩缤纷的大自然,色彩绚丽的大自然,充满神奇的大自然,今天就和老师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色彩吧!(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探究

  大屏幕展示课题《大自然的色彩》,播放大自然多姿多彩的图片。

  1.感受大自然

  神奇的大自然以千姿百态.五光十色展现出迷人的景象和绚丽的色彩,诗人笔下赞美大自然的诗句也优美动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诗人笔下的美景。(设计意图: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

  提问:这幅画你能联想到那首诗呢?(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大自然的色彩如诗如画,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课本中的图片,找一找:你能从下图中找出几种主要色彩吗?

  近、中景秋天树叶的(金黄·橘红),夹杂着一些(灰紫色)的矮小树木。远处清澈的湖水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蓝色),湖边有(墨绿色)的塔松。再远处依稀可见的(淡灰紫色)的远景,共同构成一派绚丽多彩的秋色。

  通过上面的欣赏,相信同学们一定为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感到快乐和幸福,那么大自然丰富多彩的色彩是怎么形成的呢?

  想一想:在黑夜里,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这些色彩还有吗?

  光线与色彩的关系

  光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合成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因为物体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性质,所以会呈现不同的色彩。

  2.色调的形成

  多媒体展示色调不同的风景图片

  讨论:这几幅画的画面主要呈什么颜色?这些颜色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积极的回答)

  教师总结:表现宁静的蓝灰色调,橘红色的霜叶和黄色的水面形成的橙色调,绿色调的春天。

  色调的概念:色调:是指色彩运用的总体倾向。如红色调的晚霞、土黄色调的高原风景等。(课件展示相对应的图片)

  找一找:请同学们找一找下面作品中的色调?(课件展示色调突出的几幅图片)(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色调的理解。)

  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积极准确的回答,老师知道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色调的概念了。刚刚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感受了大自然艳丽丰富的.色彩,五彩缤纷的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美了的享受,下面时间就请同学们运用手中的画笔,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吧!

  3.创作实践

  回忆你印象深刻的大自然的色彩现象,用色彩归纳的方法将其画下来,并写出这一色调给你的感受。(如果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三.作业展示评价

  学生互评,自评,老师点评,小组推荐最优秀的作品放在班级作品展示栏上。对本节课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赞扬,对课中不爱表现的学生给予鼓励。

  四.本课小结

  大自然到处放射着明媚的阳光,大自然到处炫耀着五颜的色彩,大自然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大自然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我爱大自然。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视频和图片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神奇的色彩,能够将学生带入情景中的氛围,课堂气氛较活跃,在对色彩表达这一部分,分层次要求,能使学生轻松完成。课中应在多注意引导学生多关注身边的大自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能力。授课中对光与色彩的关系讲解较简单,学生可能很难较快理解。

七年级美术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面具艺术,认识面具的来历与演变,了解面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文化、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的文化内涵。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了解面具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了解面具在表现人物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上常用的手法。

  2、能力目标:*通过面具艺术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各小组合作,选用恰当材料,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多种技法,设计出平面或立体的面具,锻炼协作能力与培养互助精神;

  举办面具表演活动,增进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分小组制作,让学生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通过表演感受面具独特艺术魅力,认识面具艺术对环境、气氛的烘托作用。

  重点

  1、从历史、民族、宗教、文化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的文化内涵。

  2、对材料的理解(材料的色彩、肌理、材质特点)和材料的综合利用。

  难点

  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

  教学准备各种面具图片、实物;彩色卡纸、皱纹纸、瓦楞纸;及时贴、麻绳、毛线、羽毛等;颜料及着色工具(毛笔、水、调色盘);彩色笔、蜡笔;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方法

  探究、辅导法等

  板书设计

  1、面具文化:

  2、面具的类型、造型、色彩特点。

  3、面具的技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礼物,想知道什么吗?(出示面具成品).

  见过吗?----在哪见得?-----了解吗?-------做过吗?几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面具世界。

  二、知识探讨

  1、面具的功能

  面具是一种古老的原始艺术,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一些原始部落头戴面具,挥动兵器驱鬼降魔。当时的人们认为面具可以赋予他们一种神的魔力。面积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原始的乐舞、仪式、巫术、图腾及民间的歌舞、社戏、戏曲、脸谱、面具舞会相互融洽、依存、渗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内涵和造型特点,特别是藏戏面具更具特色,因此面具作为民间艺术广泛流传。

  2、面具的现在

  如今,古老的面具艺术正向现代文明走来,从“神”的文化圈里跳出,步入一个多元、文明的“人”的精神世界。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旅游,从民间艺人、旅游商品店那里购买面具,作为自己家里的装饰品,欣赏面具的.雕刻技艺。

  如课文24页藏戏面具——它的制作非常讲究。在皮革上裱蓝底花缎,蓝色是勇敢和正义的象征;轮廓嵌贝壳、玛瑙和绿松石,面具大额头正中是太阳和月亮,两耳垂有流苏,整个面具光彩夺目。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自己设计制作充满现代感的面具,揭开面具神秘的面纱,体验面具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喜悦。如课文25页就有我们同龄人设计的面具:彩纸、皱纹纸等做成的萝卜娃娃,有各种五彩颜料彩绘制成的五彩面具。

  好!通过我们欣赏了这么多优美的面具文化,下面

  教案《七年级美术上册《面具设计制作》教案》,来自网!

  我们来总结下面具设计思路有哪几种、造型与色彩的特点。

  3、面具设计思路的种类、造型与色彩的特点。

  种类:人物、也可以选择动物或者植物的形象。

  造型:

  师:面具通过对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完成人物的性格和塑造。如表现人物的凶猛、威武、滑稽、忠诚等。

  师:通过对五官的哪些地方进行刻画的?

  生:眉毛、鼻子、眼睛、牙齿进行刻画,呈现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形象,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的美感。与我们实际看到不一样。而是非常的?神态夸张!

  色彩:色彩强烈、艳丽、装饰感强。

  4、最后我们看一下面具制作要求:

  技法:剪刻折、彩绘、粘贴、穿编综合运用

  (1)根据构思剪刻眼睛,

  (2)剪刻粘,成半立体面具

  (3)彩绘图案,剪粘彩色纸片、毛线、玻璃绳等,

  (4)贴鼻子、嘴巴。

  三、课堂作业--面具的设计制作

  教师:在过一个月左右,就是新年了啊,我们可以举办一个新年假面舞会祝贺我们的新年,祝贺我们的成长,怎么样?

  题目一:以小组为单位为新年假面舞会制作一个生动的面具。

  题目二: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部影视片或语文(哈利波特、西游记等)、英语、历史课文设计制作一组面具。并佩戴面具表演一段对白。

  以上题目每小组任选一题。

  要求:1、充分利用所带材料的质地、色彩和肌理,大胆设计,使面具造型新颖别致,色彩艳丽,神态夸张。技法:剪刻折、彩绘、粘贴、穿编综合运用。2、各小组合作完成,

  各小组相互看看准备的材料,参考面具图片及实物,确定自己要制作的面具造型;讨论制作步骤;分工合作制作面具。

  五、作品展示

  形式一:新年假面舞会。

  欢快音乐;新年好

  教师:请同学们戴上自己的面具,站在自己的位置边,唱起歌、跳起欢快的舞蹈,让我们尽情享受面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形式二:选择一部影视片或语文(哈利波特、西游记等)、英语、历史课文的一段故事情节。并佩戴面具表演一段对白。

  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勉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的面具演出很精彩!今后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灵动的双手使色彩飞翔,制作出最美、最有个性的面具,使面具这一古老艺术品得以发扬光大,使我们的生活更快乐。

七年级美术教案14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演示和制作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懂得贺卡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并学习贺卡制作的方法。

  2、通过贺卡的制作,提高学生装的设计、制作能力,培养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品德增进师生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剪贴手法设计和制作贺卡。

  难点:1、构图设计

  2、恰当选择材料。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自制各种示范贺卡;示范制作备用的花纹图案资料;8开白纸,废旧彩图纸,浆糊、剪刀、画板、图钉等。

  学具:16开白纸对折,废旧彩图纸、浆糊,彩色笔,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2.引导认真听课。

  3.课前谈话导入新课:(约2分钟)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色彩知识和美术字等课,今天让同学们运用这些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贺卡。

  (板书课题:贺卡设计与制作)

  贺卡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生日互相赠送的具在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它能显示爱心,表达美好的祝愿,给我们增添欢乐,友谊和节日气氛,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自己动手制作,那么,不但能够节约,而且会使人更感亲切,更有意义。

  (板书:爱心与祝愿)

  3、贺卡欣赏:(出示贺卡范图、边欣赏边讲解边板书)

  贺卡的内容广泛:包括贺年卡,对话圣诞卡,尊师卡、生日卡等。贺年的形式很多:单页卡折页卡;有平面的、立体有声的;横式的,竖式的;心形的、树叶形的及不规则形的。

  制作贺卡的方法有:摄影的,色彩绘声绘的,镂印喷刷的以及剪贴的。剪贺卡包括利用多种材料拼贴和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的等。贺卡的制作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精致。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贺卡的方法。

  4、剪贴贺卡的制作步骤:(边演示制作步骤边讲解、边板书)(约分钟)

  (1)构思、设计

  我们要制作一张贺卡,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构思,准备制作一个内容,什么形式的贺卡,然后,可按自己的构思画出铅笔设计稿。

  在设计时我们应该考虑赠送的对象,因人而异,如老年人喜欢爱欢乐、新颖的格调;儿童则喜爱灿烂绚丽的`色彩我们只有掌握了不同对象的心理和爱好来进行设计制作的贺卡就一定会受到珍视和喜爱的。

  (2)准备一张较厚的纸,按所需形状剪裁。

  (3)选材、配色:

  废旧的画报和图片本身就有一定的图形和色彩,我们就是要利用它选取我们所需要的部分图形。要注意色彩配置鲜艳、明快。

  (4)剪贴;

  剪取合适的图形,按设计稿依层次贴到纸上合适的位置。

  (5)书写或剪贴赠言:

  如:新年好、老师您好、生日快乐等祝愿的字句。

  (6)整理画面:

  看看什么地方需调整,什么地方空了需添画。

  5、学生课堂作业

  (1)请位同学到讲台前各拼贴一张贺卡。

  (2)其它同学在座位上开始设计制作剪贴形式的贺卡。

  (《新年快乐》、《友谊地久天长》、《老师,您好!》播放轻音乐。)

  教师巡视辅导,交待注意事项:

  构图时要注意疏密、虚实关系;配色要鲜艳明快图案和文字要眉目清楚剪贴花纹线条要流畅不要把连接处剪断了。

  6、课堂小结(约分钟)

  (1)与学生一起分析、讲评作业,并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

  (2)学生互相交换贺卡。

  (3)总结课堂教学情况。

  五、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图片或画报剪贴制作一张贺卡,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工艺精致。

七年级美术教案15

  一、教学理念

  传统的美术教育过重地倾向于美术专业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比较注重技能、技巧训练,忽略对学生审美感受的引导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学的和实际生活环境相脱节,学生的美术兴趣难以长期坚持。在大力提倡素质和人文精神的背景下,显然这样教学模式已不能符合现在教育的发展。农村的美术教育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利用本地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在本教学方案中,我采用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使得美术教育的实际和所想提倡的主导方向相协调:

  (一)注重学生的兴趣感受

  对于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爱好是他们对一样事物最能坚持的态度,在本方案中,我在上课是将泥用食用纸包起来,形成一种类似巧克力一样的物体放在讲台上,并用布蒙着,先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想一想,这可能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掀开布,看看可能是什么,给学生造成一种新鲜感,提高兴趣。农村的孩子,对于泥巴应该不会陌生,很多孩子都是从小开始玩泥巴,比如“玩家家”等游戏,都是他们儿时常见的游戏形式。

  在学生兴趣的支持下,让大家自己玩一玩泥巴。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触觉、视觉等多种感观,发挥自己的想象。抓住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恰当美育教育。

  (二)模糊美术学科门类界限、综合各科内容

  在学生玩泥巴的过程中,一直注重学生的感受,教师不再传授过多的技能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来“玩”,结合现代教育提倡的学科整合思路,将一个内容放到各科中去感受,因此我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学科故事教学:如“女娲捏土造人”这个神化;结合现在电脑教育,我又设置“在网上查找有关资料”为问题,与信息技术课相结合,让学生查找网上内容,既找到的资源又了解上网的优势,使问题得到延伸;但在学科综合的过程中我们还是以美术学科为侧重点,做到能跨学科教学,但又不离美术学科的美育教学工作。

  (三)审美教育落实每一细节

  学者普利汉诺夫说:“当我们看见一件艺术品,我们如果只产生有益于社会的考虑,这样就不能得到审美的快感。”每每学生做到比较有趣味,创新的东西时,老师就将作品都展示给全班学生,特别有些学生带了自己准备的有趣的瓶子,将泥土编排成各种形状,依托在瓶子上,让学生感受作品的'特别之处;用手去体会各种凹凸不平的肌理感受和泥巴软软的材质效果。让审美教育做到又能做好,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强大感染力。

  二、教学方案

  教学目的:

  1、尝试用身边的材质(泥巴)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用泥巴通过揉捏敲等方式来制造自己喜欢的形象和不同的造型感受。

  3、通过活动来了解袭击想要了解的有关泥巴方方面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玩泥土、塑造形体。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学准备:

  泥巴、教学课件、惠山泥人

  教学设计思路:

  1、请学生猜猜、摸摸、看看老师准备的类似巧克力糖的泥巴(激发学生的欲望,获得视觉、触觉的感受,初步体会到材质的不同效果和美。)

  2、提问学生是否玩过泥巴,(农村的孩子对于泥巴应该不会陌生,从提问的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都玩过),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来做一些简单的造型(放弃专业做陶的技巧,目的是让学生对泥巴有一种喜欢)

  3、讲述“女娲捏土造人“的故事。请学生观看老师准备的惠山泥人等实物并结合课件展示,阐述泥塑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是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欣赏陶的作品。并展示前面学生做的较好的形状,激发大家的表现欲望。(将审美教育落实于学生的实践中,有机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操作能力的提高。)

  4、请学生按分好的小组进行组合练习,各小组可以按照本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创作,教师不固定主题。(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让学生体会合作和个人完成的区别,创造集体智慧)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创作当中。

  5、点评:对小组完成的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自己的信心。师生共同参加点评。

  三、教后感

  《生动的小泥人》是新课程美术教学的内容,起目的是让学生在充分放松、愉快的状态下,完善学生的多种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回味儿童时代经常三五成群的在一起玩泥巴的有趣情景。也锻炼学生对泥巴湿度的控制能力和揉泥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课堂上我最大的感受是:

  学生对玩泥巴的兴趣很高,每位学生玩泥巴的水平不同,出现各种方法、手段。由于采用与传统不同的方式内容教学,课堂气氛轻松、热烈。尤其在学生进行揉泥巴的时候,有学生高兴的说:“好象在揉面粉,要做汤圆了,真好玩”。从中我感受到学生在本堂课中体会到了玩泥巴的乐趣。制作、评说时由于没有局限,可以说作品的优缺点,也可根据作品的形式来将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同学之间有互相辩论的场面,我觉得学生学的轻松又有所得。

【七年级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美术教案01-05

七年级美术教案05-23

七年级美术教案(热门)01-03

(优)七年级美术教案05-26

七年级美术教案(推荐)05-26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05-15

七年级美术教案(精选21篇)11-21

七年级美术教案13篇03-03

七年级美术教案(精选15篇)03-02

七年级美术教案15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