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生物教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

时间:2024-06-08 12:12:25 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汇总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汇总15篇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和知识目标:

  1阐明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的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2.鸟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教学流程新课导入

  分别讲述明朝万鹏的故事和清朝徐正明的故事,引出人类一直有想翱翔天空的梦想,有些鸟能在南、北半球之间迁飞往返,有些鸟竟能飞越珠穆朗玛峰!它们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呢?如果给人安上翅膀,人能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吗?那么鸟类又是如何能够自由自在的飞翔的?引发学生思考尝试性回答,教师总结带入新课。

  教学活动一:

  多种多样的鸟

  环节一:

  比赛看看哪组说出鸟类的名称最多,并要求说出他们的居住环境。教师点拨总结引入课本内容。

  环节二:

  自主阅读教材第30-31页内容,并完成教材中的讨论。学生思考填答,教师总结。

  (1).征与鸟的生活环境有什么联系?

  提示:鸟的喙形状不同,都与其食性相适应。鸟的足特征不同也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2)鸟在外部形态上有什么共同特点?提示: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

  环节三:

  教师可以补充课外知识:

  早成鸟出壳后的雏鸟,眼睛已经睁开,全身有稠密的绒羽,腿足有力,立刻就能跟随亲鸟自行觅食。这样的雏鸟,叫做早成鸟。鸡、鸭、鹅、雁等的雏鸟是早成鸟。

  晚成鸟在出雏后到能飞行前近段时间里一直靠双亲喂养,大多数晚成鸟在离巢的时候体重已接近成鸟的体重。

  晚成鸟的成活率明显高于早成鸟,鸟巢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最常见的,早成鸟有鸡、鸭、大雁、天鹅,晚成鸟有燕子、麻雀、老鹰等等

  教学活动二:

  鸟的主要特征

  环节一:

  不看课本的前提下,请每个同学在纸上写出自己认为鸟类可以飞行的原因,教师巡视督导指导并给予适当评价。

  环节二:

  请写的最全面的学生上黑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鸟,并将自己描述的鸟的特征体现在绘画中。教师评价并引导出外形、羽毛、胸肌、骨骼等方面的特征,以便学生后面的自主探究方向可以更加准确到位。

  环节三: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完成书中探究,并回答以下问题:外观

  先从外部形态开始观察。

  1:你们观察鸟的形态是怎样的?这与他们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空气产生的'阻力。2:鸟类的体表被覆盖着什么?有何意义?

  被覆羽毛,起到保温保护,而且前肢变成了翼,可以扇动空气,使鸟类可以飞行。

  3:将鸟的翅膀展开,你们能识别出与飞行有关的羽毛吗?他们在结构上和排列上有何特点?

  内部

  由此看出鸟的外部形态是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的。鸟类的内部结构如何呢?请大家根据家鸽的内部结构彩图来进行探究。

  4:请大家回忆一下,吃鸡肉时哪部分鸡肉最发达?推测一下原因。观看家鸽的骨骼模型,特别是胸部的骨骼有何特点?胸肌最发达,可以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鸟的胸肌重量是体重的五分之一,人的胸肌是体重的120分之一。这么多的胸肌需要一个可以附着的结构---龙骨突。

  胸部的骨骼突出来,成为龙骨突,有利于增加胸肌的附着面积。除此之外,鸟的骨骼占体重的5%~6%,人的骨骼占体重的18%,可见骨骼的特点是: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减轻体重

  5:鸟类在空中飞行是剧烈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力,你们认为能量从食物中获取,那么鸟类在食量和消化方面有哪些特点?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巨大的耗能需求

  一只小乌鸦每天要吃下超过它体重的食物;一只体重约二公斤的肉食鸟类在一天内能把二公斤的鱼吃得精光!杜鹃幼鸟的食量更是大得惊人,它竟能在一天中吃掉18条小蜥蜴、39只蚱蜢、3只凤蝶蛹、43只甘蓝蛆、5条金龟子幼虫、4只圆蛛、50只黄粉虫及大量蚂蚁卵。

  有喙无齿,直肠短,随时排便———减轻体重

  完成探究,总结鸟类适合飞行的特点: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有龙骨突,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环节四:继续探究鸟类的其他与飞行有关的特点。

  鸟类在空中飞行时需要的氧气量很大,大约是静止时的20多倍,那么它的呼吸系统有怎样的特点才能满足这么多氧气的需求量呢?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有的还突入到骨的空腔里观察鸟体内的气囊分布示意图。

  双重呼吸:呼吸一次,氧气两次经过肺,进行两次气体交换。(鸟类独一无二)

  气囊作用大

  辅助肺进行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满足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减轻身体比重

  减少内脏器官间的磨擦?散发体内热量

  除此以外,鸟的心跳频率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功能强,可快速产能以补充飞行时能量消耗。

  小结:鸟的主要特征:(1)体表覆羽;(2)前肢变成翼;(3)有喙无齿;(4)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2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2、举例说明动物运动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举例说明动物运动的重要性。

  (一)、自主学习

  1、自然环境,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运动方式。

  2、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等。

  3、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系列通过运动的特征。从而提高了能力。

  4、动物通过运动能迅速迁移到更为适宜的和,从而有利于自身的`和。

  (二)、合作探究

  1、下列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为飞行的是:

  A、鸵鸟B、企鹅C、蝙蝠D、蚕蛹

  2、动物通过运动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蜥蜴的主要运动方式为:

  A、飞行B、跳跃C、爬行D、奔跑

  3、下列哪项不是鸟类迁徙的意义:

  A、获取足够的食物B、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C、产生有利变异D、有利完成生殖活动

  (三)、当堂达标

  教材52页《自我》1-3题。

  (四)、拓展提升

  教材52页《思维拓展》

  (五)、课外阅读

  《鸟飞行的秘密》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3

  考纲内容及能力要求考向定位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2.其他植物激素(Ⅱ)

  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实验)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

  2.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3.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4.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方式及相关实验探究

  【教材回放】

  1.画出达尔文实验的示意图、写出实验现象和结论

  2.画出詹森实验的示意图、写出实验现象和结论

  3.画出拜尔实验的示意图、写出实验现象和结论

  4.画出温特实验的示意图,并补充画出对照试验图,写出实验现象和结论

  5.右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B.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

  C.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

  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6.如右图,在燕麦胚芽鞘顶端的下部插入一云母片,从右侧用光照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直立生长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D.不生长

  7.2,4-D(一种生长素类似物)可作为除草剂。在麦田中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以抑制或杀死杂草(双子叶植物),而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请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原因。

  8.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种激素的浓度不同可能会产生正。负两方面影响

  B.植物的生长发育主要受生长素的调节

  C.用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D.无子番茄的获得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9.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2)、实验结果预测

  ①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装置。

  ②根据和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③根据号与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④根据号与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⑤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

  【考点整理】

  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

  1.实验总结

  部位作用

  尖端①、生长素产生的部位

  ②、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③、受单侧光照射时,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

  尖端下部①、生长的部位(生长素作用的部位)

  ②、生长素极性运输的部位

  ③、向光弯曲的部位(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结果)

  2.植物的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

  在单侧光照下,生长素在比分布多,使生长得快,结果使得茎朝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

  例1.复习讲义P171典例1

  例2.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到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甲、乙、丙、丁从左侧给予光照,戊均匀光照,培养一段时间。

  (1)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甲;乙;丙;丁;戊。

  ①直立生长②向右弯曲③向左弯曲④不生长也不弯曲

  (2)要探究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应该是与作对照。

  (3)据此实验推测,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这是通过丁与正常胚芽鞘的对比得出的结论。

  (4)据此实验推测,单侧光对生长素的作用是,此实验能否说明生长素的两重性?。

  (5)本实验所选用的植物胚芽鞘必须是的,实验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考点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特性

  1.生长素的作用特性——两重性解读

  (1)不同植物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如图甲):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单子叶植物。

  (2)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其敏感性大小为:根>芽>茎(如图乙)

  (3)生长素对所有植物及所有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均表现两重性

  ①图甲解读

  图甲中a、b分别代表生长素对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促进效果,分别表示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促进浓度阈值(上限)——大于该浓度时的生长素浓度将分别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生长。

  ②图乙解读

  曲线在三点分别代表生长素对根、芽、茎的促进效果,点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为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浓度阈值——大于A′、B′、C′的生长素浓度将分别根、芽、茎的生长。

  (4)植物茎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生长的原因

  例3.为了验证“植物主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够抑制侧芽生长”,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选取健壮、生长状态一致的幼小植株,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植株不做任何处理,其他三组植株均切除顶芽。然后乙组植株切口不做处理;丙组植株切口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丁组植株切口处放置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②将上述4组植株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回答下列问题:

  (1)各组植株侧芽的预期生长情况分别为:甲组_______________;乙组__ ______;

  丙组_______ _;丁组____________。

  (2)比较甲组与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乙组和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丙组和丁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下图中甲表示植物的生长速度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乙表示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植物幼苗的生长状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DE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②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BD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DE段

  ③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生长素对Ⅱ、Ⅲ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④若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考点三:其他植物激素及生长调节剂

  1.五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应用比较2.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例5.复习讲义P174典例4

  例6.(多选)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A.浓度高于10-6的生长激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C.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

  考点四: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实验原理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影响程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2.实验流程

  (1)配制梯度溶液: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0.2、0.4、0.6、0.8、1、2、3、4、5 mg/mL)(其他试剂也可)

  (2)操纵变量实验:将新剪下的长势相当的植物枝条分成9组,将插条的基部分别放在上述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浸泡几个小时,均置于适宜的环境中

  (3)观察并记录结果:一段时间后观察插条的生根情况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基本技术要求

  (1)本实验中,取材、处理时间、蒸馏水、光照、温度、通气状况等都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的处理要采用等量性的原则。如用相同的花盆,选用相同的植物材料等。

  (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时,浓度梯度要小,组别要多;

  (3)在确定了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后,可在此范围内利用更小梯度的系列溶液以获得更精确的最适浓度范围。

  4.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分析

  (1)分析不同插条的生根情况

  ①不能生出不定根:有可能是枝条上没有芽、枝条倒插等。

  ②都能生出不定根: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指刺激枝条的下端生出不定根,而不是刺激根生长。不同的枝条可能生出的不定根的数目多少不一样,如枝条上芽多,则产生的生长素就多,就容易促使不定根的萌发。

  (2)分析与本实验相关的其他因素

  ①温度要一致; ②设置重复组,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

  ③设置对照组,清水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2,4?——D或α?萘乙酸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例7.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调控。下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生长素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C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2m,则其向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乙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该激素对叶和果实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

  (4)油菜素内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被称为“第六大植物内源激素”。现已证明该激素能促进芹菜的生长,但不知其作用是否具有两重性,请用所给材料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株高相同的同种芹菜幼苗,高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溶液、蒸馏水、喷壶等。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4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肋及其原因。

  2.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二)能力方面

  运用类比迁移等方法,认识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2.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2.教学难点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章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点难度不大,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直接经验,因此,本章主要是让学生从情感上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价值,并从具体行动上体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因此,本章教学时,通过呈现大量的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事实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事实,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归纳和概括,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得㈩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到人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和谐共处,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四、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江豚的图片、视频和相关新闻;收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各种案例;收集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益广告视频。

  五、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播放视频:江豚)

  [提问]

  (1)认识这段视频十的动物吗?

  (2)看到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觉,

  播放洞庭湖连续发现江豚死亡事件组图。讲述洞庭湖连续发现江豚死亡事件。

  [提问]

  看子这段新闻,你又有什么感觉?观看并辨认。

  [回答]

  (1)江豚。

  (2)愉快、兴奋。

  [回答]

  惋惜、难过。

  通过两段对比鲜明的材料,让学生体验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激发学业保护业物多样性的愿望。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提问]

  (1)你们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2)如果这样的事件持续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小结]

  其实,不仅是扛豚,从教材中所提供的很多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许多生物都面临着灭绝的可能,这使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肋,。

  [追问]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案例?

  补充案例:近年来火绝的动物及灭绝时间。

  [提问]

  你们觉得哪些原因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小结]

  人类的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使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回答]

  (1)这些江豚可能是因为饥饿、中毒、受伤、生病等原因而死亡。

  (2)江豚可能会像白鳍豚那样走向灭绝。

  阅读教材110—111页内容。

  学生交流。

  [小结]

  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如果不加以保护,很多物种会从地球上永久性地消失。而且近年来,物种消失的速度在加快。

  [词论、交流并回答]

  人类的捕杀;过度利用和开发;栖息地的破坏;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等。

  以教师提供的江豚的案例为点,以教材提供的和学生所了解的丰富素材为面,强化学生对于的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的认识。

  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好铺垫,

  教学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过渡]

  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如果不采取措施,江豚可能在未来10-15年功能性灭绝。

  [提问]

  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去保护江豚呢?

  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并进行陈述、修正、补充和归纳。

  [案例]

  我国保护大熊猫的主要措施:建立卧龙、工朗、麻咪泽等自然保护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比较成功的案例。

  [追问]

  (1)在保护大熊猫和同学们所提到的这些案例中,你觉得能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2)那么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

  (3)以江脉的保护为例,分析一下,要保护江豚赖以生存的环境,叫能面临什么样的`阐难?

  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梳理、引导。

  [追问]

  人与生物圈其他上物能在共有的环境中和谐共处吗?请举例说明你的观点。

  [案例]

  安徽铜陵江豚自然保护区,人与江豚的和谐共处。

  [过渡]

  通过交流,我们可以看到,人和环境中的其他生物是可以和谐共处的。当然,这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

  [提问]

  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对学生的观点做鼓励性评价,并以板书的形式进行归纳、提炼。

  阅读教材113~114页资料,讨论、交流。

  [回答]

  通过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教育管理、建立种质库等措施,可以对江豚等濒危生物进行有效的保护。

  学生讨论、交流。

  [交流回答]

  (1)关键在于保护了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2)保护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3)人类生活、生产等活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小结]

  保护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困难来源于我们自身。因为我们的活动,很可能挤占或破坏其他生物的上存环境。由于人类的生活也要依赖于环境。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是做到人与生物圈具他生物在共有的环境中和谐共处。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举例证明。

  学生交流。

  [回答]

  不购买、食用珍稀动物及具制品;购物时选择环保袋;用餐时不浪费食物;做好废弃的作业本、草稿纸等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等等。

  以江豚的保护问题,引导学业交流、归纳动物保护的主要措施。

  分析保护大熊猫和其他生物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源头在于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

  通过进一步的追问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保护牛物栖息的环境,并不意味着人类的退出,而是人类要力争与其他生物在共有的环境中和谐共处。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从小事做起,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学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课堂

  总结

  [播放视频]

  两组公益广告:保护江豚的公益广告、姚明保扩鲨鱼的公益广告等。

  请学生谈感受。

  [结语]

  很高兴同学们能想到采取很多力所能及的措施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真心希望同学能把今天所学、所想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尽自己的一份力。其实,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学生观看、感悟;

  通过两组公益广告。进一步升华学业的情感,激发学生保护牛物多样性的热情。

  六、板书设计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5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简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举例说出生物体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成对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简述基因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独立完成DnA粗提取的实验

  2、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教学难点: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诱导】引入:生物的性状是受什么控制的呢?与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又有何关系呢?大家想必都听过克隆羊多莉,那么有谁知道多莉到底是怎么被克隆出来的.呢?大致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探究】学生思考、讨论

  【展示】学生回答问题

  【评议】教师评议

  【演示】多媒体展示克隆羊多莉的克隆过程以及与母羊的联系的相关图片

  得出结论: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那么具体的遗传物质又包括哪些呢?

  新课讲解:

  1、染色体、DnA和基因:

  ①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②Dn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

  ③基因:染色体上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拓展:基因和染色体一样也是成对存在的。

  2、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飞机蓝图→某个部件数据→某个部件→性能等基因组→某个基因→蛋白质→性状

  小结:基因是通过指导蛋白质会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的。

  【活动】要注意环境的影响:举例《伤仲永》中的仲永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一、染色体、DnA、和基因

  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内,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基因: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DNA:长链状的分子,是细胞内起作用的物质。

  二、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

  1、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的。

  2、每个基因并不是在每个细胞中都将遗传信息表达出来。

  3、基因虽然能够控制生物性状,但也不能控制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有很多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随堂练习:

  1、染色体上控制_________的基本单位叫做________。

  2、染色体的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是和。

  3、基因是生物体和的蓝图。

  4、请说明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关系。

  四、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讲解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活动的成功开展是关键。本活动涉及到较多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原理,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补充并加以指导。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6

  注入量筒,轻轻摇动几次

  3.静置观察(为什么要加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加入后可防止血液凝固)观察:1、血液是否分层?分几层?2.各层的颜色怎样?大致比例如何?

  明的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下面部分呈暗红色,不透明,约占血液总量的45%,两者之间还有薄薄一层物质,呈白色。

  实验二显微镜下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方法步骤:

  1、.用低倍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找到物象

  2、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用细准焦螺旋调准焦距,直到物镜清晰为止

  观察与思考:

  1.看到几种类型细胞?(移动装片找)

  2.最多的是哪种细胞?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3.最大的是哪种细胞?有无细胞核?

  4.最小的是哪种?

  反馈观察结果:

  学生回答实验现象:血涂片里三种血细胞:红细胞:量最多,呈红色,圆饼状,无细胞核;白细胞:最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最小,无细胞核

  小结:由观察血液的组成和血涂片得知:血液由淡黄色液体部分叫血浆和三种有细胞结构的部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构成(板书)

  2、三种血细胞的功能

  (1)探索红细胞的功能:

  ①介绍红细胞呈现红色的原因: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红色。

  ②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红细胞有什么功能?

  观察演示实验总结血红蛋白的特性。

  演示实验:取一只试管加有抗凝剂的血液,待血细胞沉淀后,倒去上层的血浆和部分血细胞,观察留在试管内的红细胞呈暗红色。然后将试管倾斜放置,十分钟后让学生观察:观察内容:斜面的红细胞与试管底部红细胞的颜色是否一样?

  思考: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斜面的红细胞呈鲜红色,试管底部的红细胞呈暗红色。)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此现象说明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的条件与氧多少有关。斜面上的红细胞暴露在空气中,周围氧较多,即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形成鲜红的氧合血红蛋白,而底部的红细胞接触的空气少,血红蛋白尚未与氧结合,仍呈暗红色。

  得出结论: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根据血红蛋白的特性,总结红细胞有什么功能?(生:运输氧气的功能。)

  教师指出:红细胞除了运输氧气以外,还运输部分的二氧化碳。

  (2)探索白细胞的功能

  .当身体某一部分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是如何到达感染处?伤口化脓时流出的脓液分别含有哪些成分?(学生回答:白细胞可做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到达感染处,去吞噬病菌。伤口流出的脓液是病菌、及死亡的白细胞。(

  总结白细胞的功能: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指出:白细胞计数是临床化验的重要项目。因为人体受病菌感染时,血中的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感染处也聚集大量的白细胞。

  (3)血小板的功能

  生活现象:当不小心,把皮肤划破时,流出血液,不久又自然止血。

  提出问题:为什么皮肤出血后回自然止血?(当血管受伤而流血时,血小板会在出血的伤口处聚集成团,并经伤口粗糙表面的摩擦,即破裂而释放出一种物质——凝集素,使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是可溶的,纤维蛋白是不溶的,可交织成网,把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块而凝固。在血块之外,所遗留的澄清的液

  体,即是血清。)

  由此,同学们可得出血小板有什么作用?(结论:血小板有止血和促进凝血的'作用。)教师讲述:由于血小板既能止血,又能凝血,所以正常人皮肤划破流血后不久就会自然止血,但有一种遗传病,叫血友病,患者的血小板很难破裂,不能释放出促血液凝固的物质——凝集素,因此,血管遇上大的损伤,无法止血而死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说某某有点贫血,贫血到底怎么回事?

  指出: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平均500万个/立方毫米,女子平均420万个/立方毫米),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为12—15克/100毫升,女子为10.5—13.5/100毫升)都叫贫血。

  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这时候应该找医生诊断和治疗。一般的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4、血量与输血

  可见血液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人体到底有多少血?碰到意外事故失血过多怎么办?

  (1)血量

  提问:你们知道自己体内有多少血?

  一个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板书)那么,请计算一下,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人他的血为多少?平均为多少?(学生计算后并回答:4.2~4.8千克,平均为4.5千克)。(教师举起3个1.5升可乐瓶里装的3瓶的红墨水说:就是这么多的血。)

  人体内的血量只有维持相对的稳定,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就会有生命危险。(让学生计算一下体内血量的30%是多少毫升的血?)

  经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让学生计算大约是多少毫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还能在一定的时期内相继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一般丧失的水分、无机盐在2小时内可恢复正常,血浆蛋白浓度一天左右恢复正常,红细胞则在一个月内恢复正常。因此,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问:你们知道我国的义务献血每次是多少毫升?(200毫升)

  人一次就献200毫升血,对自己来说没有什么损害,但对那些病危躺在医院急需输血抢救的人来说,却是救人一命。因此,每一个健康的公民都应积极参加义务献血。(献血的条件:献血者须是无传染病史、无慢性病的健康的成年人。)

  但同学们目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提倡义务献血,当你们到了18岁后,对于每一次献血应该踊跃报名参加。

  (2)、输血(板书)

  一个人因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使病人补充血量。但输血前一定要检查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是否符合。

  输血时,如果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给受血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因此,输血的原则是:应该输同型血。(板书)L血液除了ABO血型以外,还有其他血型系统。所以,安全的方法是输血前应该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即受血者的血与供血者的血液相实验,是否出现凝血现象。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同学们已掌握了血液的成分及功能,同时还对输血的意义有了深刻的了解。

  四、板书设计:

  血液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7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介绍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移迁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的事理性说明文。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科学界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见解和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所采取的措施。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同时也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能力目标: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提高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3.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二)德育目标:

  增强防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2. 通过学习本文,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能收集筛选信息,增强对生物入侵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三)教学方法: 1.课文学习以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归纳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收集资料,讨论归纳主题,共同解决。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预习

  认真阅读课文(至少三遍)。

  2.学生预习了解作者。

  3.通过查资料理解生字词。

  4.能通过自学把握课文段落层次。

  5.课前准备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危害。

  二:导入

  多媒体播放一则生物入侵者的新闻 ,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

  生答:外来生物入侵者给我国生态带来严重危害。

  师导入:是呀!生物入侵者不仅危害我国还危及其他国家甚至全球,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梅涛的《生物入侵者》板书课题

  三:通过解题来学习课文

  师:什么是入侵?

  生答:“入侵”是指外来或有害的物质进入。

  师: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生答: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成称为生物入侵。

  师:你们是从那里找到的?

  生:第一段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在文中勾出来,看看第一段还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生:还告诉我们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师:生物入侵者有哪些危害呢?(板书)

  生:不仅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师: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造成这两种危害的生物入侵者。

  生:斑贝 天牛 红蚂蚁 棕树蛇 蜥蜴 山猫(教师用多媒体展示)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全面,可见概括能力很强,这些入侵者哪些是详写?

  生:斑贝 棕树蛇

  师:很棒,现在老师要为难你们了,看谁最棒。请你们采用故事的形式把斑贝的事例讲给我们大家听听。

  此环节选数名学生比赛,选出最佳讲故事明星两名给与奖励。

  师:讲完故事老师又要让你们当一回播音员,请同学们把棕树蛇的事例用新闻播报的方式报道出来。

  此环节要求学生回忆巩固新闻的相关知识,可以抽三名学生参加比赛,选出最佳播音员一名给与奖励。

  师:在同学们的表演中我们了解了生物入侵者给我们带来的严重危害。那同学们又搜集到那些生物入侵者及危害呢?

  生:蟾蜍 水葫芦 白蚁等等

  师:同学们的知识面很广呀,老师也要展示我搜集的资料,请看电子白板。(多媒体展示生物入侵者)

  生:好多呀!太可拍了。

  师:是呀!他们能造成如此大的危害我们就得加以防范,但首先要知道他们是如何传播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生:非自然途径(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跨过宠物贸易等)板书(途径原因)

  师:回答很有建树,因此老师告诫同学们在养宠物时千万别造成养宠物为患啊!既然有危害那我们怎样来控制它们呢?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生:文中说有两种态度干预于与不干预。

  师;你们认同那种说法呢?

  此环节让学生两分钟辩论

  师;同学们的辩论真激烈,在你们的.唇枪舌战中我们了解到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危害很严重,因而有许多专家们认识到了这一危害也采取了措施,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专家们采取了什么措施并读出来。

  生:在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你们又有哪些措施呢?

  生:严把国际贸易关 买来的宠物不能随意放生 .......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做个环保小卫士,老师也有几条措施希望我们共勉。(多媒体出示)

  1.要谨慎引种。

  2.提高生物入侵和生态安全意识。

  3.家庭饲养的宠物绝对不能随意“放生”。

  4.严把出入境检验检疫关。

  师:本文采用哪些说明方法?

  生: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 下定义(板书)

  师:通过学习我们认清了生物入侵者,本文采用什么顺序来说明生物入侵者的?

  生:逻辑顺序(板书)

  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文我们很清楚的认识了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甚至有许多生物入侵者大多已经严重地威胁到生态平衡,这一问题给我们的环保敲响了警钟,因而保护自然,关注生态平衡,刻不容缓。希望大家提高警惕,严加防范(板书)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拟一条关于生物入侵的环保标语

  此环节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自作适当补充。

  六.结束语

  一件件鲜活的新闻事实并非无中生有,一串串惊人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生物入侵带来的毁灭性灾害正侵蚀我们的家园,让我们担负起历史的责任,关注环保。科学抵制生物入侵,积极保护生态环境!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8

  教学内容:

  生物的无性生殖;实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教学目标:

  1、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4、举例说出常见的营养生殖种类。

  5、理解营养生殖的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1、无性生殖的原理。

  2、酵母菌的培养。

  教师准备:

  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准备:

  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教学步骤: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

  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这是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

  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现象。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我们描述了物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生物习性及他们的结构特点,但是对各种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

  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来。那么,有没有这种情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安排实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养液、烧杯、显微镜、载玻片、龙胆紫染色液等。请你们先看书,讨论应如何做实验,列出实验步骤,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观察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4、根据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

  5、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2、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课前准备

  1、变质的水果等食物、发霉的食物、感染细菌和真菌的花卉

  2、生长有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实物

  3、空白培养基以及配置培养基所需要的药品;

  4、放大镜

  5、有条件的可配备实物投影仪

  6、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兴趣小组,进行配置培养基和培养菌落的实验

  教学设计

  本节教学分为两课时。

  课时一: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细菌和真菌吗?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提供实物细菌和真菌的培养过程兴趣小组同学介绍配置培养基和接种、培养细菌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基成分,总结归纳实验操作的要点我们的周围有细菌和真菌吗?如果有,它们喜欢呆在哪里?观察生活中的细菌和真菌,讨论设计探究活动方案,课后实施自己的探究方案提供实物,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案课时二: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哪里细菌、真菌比较多?学生展示探究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分析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并阐述自己的`理由提供实验方案和结果,组织学生辩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它们太小了,要用显微镜看。

  教师:在我们的生物小组里,同学们却用肉眼观察到了细菌的生长。他们是怎么看到的呢?请生物小组的同学介绍一下: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首先,我们看到的不是细菌,是细菌大量繁殖后形成的菌落。

  我们先制作了培养基。我们把牛肉膏、蛋白胨、盐、琼脂和水加热混合。

  教师:对不起,打断一下。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培养基里为什么需要牛肉膏?

  学生:牛肉膏应该是营养物质。

  教师:还有什么成分属于营养物质吗?

  学生:蛋白胨、盐。

  有的同学提出琼脂,在同学中引起了争议。经过阅读课本和兴趣小组同学的说明获得了答案。

  学生:琼脂是凝固剂。

  学生继续汇报:配置好培养基后必须高温灭菌,否则细菌就长得到处都是了。灭菌后趁热分装在培养皿和试管中,试管和培养皿也要灭菌。等培养基凝固后,我们将其暴露在空气里,细菌就落到培养基上,这是接种。然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到温暖的培养箱里培养,细菌就大量繁殖形成一个个菌落。

  教师:为大家展示学生们培养的细菌和真菌菌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菌落有什么不同。

  学生:有的光滑,有的长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绿色、黑色、米色、黄色等。

  教师:根据课本中的描述,你能从菌落形态、大小和颜色区分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指认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那么在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细菌真菌比较多呢?各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设计实验方案,限时5分钟,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同学们投票选出最感兴趣的选题,中选的小组将从老师这里领取两个配置好的培养基,继续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投票评选最有科学性的、最吸引人的实验方案。

  教师:虽然这一次我们只有三个小组获得了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但其他同学可以利用自己家里现成的材料来培养细菌和真菌。下节课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课时2:

  教师:上节课后同学们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

  案分别进行了实验,下面就请同学们将实验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进行简短汇报。

  学生:我们比较了厕所和食堂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厕所中央的地面上,一个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说明厕所里的细菌比食堂里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厕所中人的粪便含有很多细菌,而且打扫的程度没有食堂里好。食堂经常用洗涤剂进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细菌就比较少。

  教师:分析得很好,人本身就是细菌的携带者,清洁剂和消毒剂都可以减少细菌的分布。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虽然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计算霉菌的菌落数,食堂中的霉菌菌落又明显高于厕所中的。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食堂里吃的多。营养多。

  教师:可见,对真菌的生活而言,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

  学生:我们比较了教室和操场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教室中央的课桌上,一个放在操场看台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教室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高于操场上的,说明教室里的细菌比操场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教室通风情况比较差,所以细菌比较多。

  (学生继续比较了洗手前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湿抹布和干燥抹布上的细菌真菌等,总结出:营养、潮湿、温暖、人类和动物的活动等条件有利于细菌真菌的分布;通风、洗涤剂、消毒剂、紫外线会减少细菌真菌的分布。)

  教师:这是同学们设计的另一组实验,他们比较了学校中心花坛和学校门口大马路边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和同学们的一样:他们准备了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中心花园的草坪上,一个放在马路边上,打开盖三分钟后,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哪个的菌落多?为什么?

  (同学们各抒己见,激烈辩论)

  学生:马路边多:那里尘土飞扬,还有汽车尾气。

  学生:中心花坛多,那里潮湿、很多落叶作为营养。

  学生:马路边更通风细菌少。

  学生:紫外线强烈,细菌不容易生长。

  学生:汽车尾气是污染,对细菌的生长更不利。

  学生:马路边人来人往,细菌多。

  学生:中心花园还有很多蚯蚓、虫子等,身上都有很多细菌,都会散播到空气中。

  教师:经过学生讨论,大多数同学认为中心花园里细菌比较多。是不是这样呢?请小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投影仪展示)我们可以看到:中心花园和马路边的细菌和真菌都很多,比刚才其他同学展示的都多。两者比较起来,中心花园的细菌真菌还是明显比马路边多。理由大家都已经说了。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还有很多同学自己在家里利用简单的材料做了很好的实验,下面请这些同学也来展示一下他们的成果。

  学生:展示自己用果冻、柑橘、面包做的探究实验。

  教师:同学们爱好钻研的科学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为他们鼓掌。

  教学反思

  在进行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班额过大一直是困扰教学实践的难题。课堂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混水摸鱼;课堂展示过程中,有的学生不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展示所有学生的设计。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这次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时候,我就采取了竞争答辩的方式:首先是要求9个小组进行比赛,最先书写完成完整的探究计划的4个小组可以参与竞争答辩;然后要求全班同学从在参与竞争的4个小组中,投票选择2个设计科学、创意新颖的方案。这三个小组将获得教师提供的培养基。这样,小组为了尽快完成设计方案必须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同学们为了参与评选必须专心倾听。这样就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大家的竞争意识。为了获得最有创意的方案,大家开动脑筋,精益求精,也提升了设计方案的品质。无须担心没有获胜的其他小组丧失了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大家可以轮流参与,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简单材料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对于自己进行实验的同学,可在记分等方面给以各种形式的表扬。这才是真正的主动学习。

  在实验结果展示过程中,以辩论的形式预测实验结果,是课堂的一个高潮。这个亮点不是我事先设计的,而是学生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发生的。"学校的中心花园和马路边"这个课题也是学生提出来的。这个课题选择得非常好,大家都直觉认为马路边很"脏",但通过阐述理由,很多同学认识到花园的条件更适宜细菌和真菌的存活。这种通过自己的知识预测事件发展,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而通过辩论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乐于参与,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10

  讲课人:

  课题:们

  课时:

  教学目标:

  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教师应按照课标内在的要求,通过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及初步了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的习惯。

  设计思路:

  一、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其重点是通过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由于假期进行过辅导,他们对校园环境也较熟悉了,为此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发学校的“问题资源”展开教学。基于本节课的问题较多,所以应首先把学生暂时分成几个组,暂定小组长,以后根据学生素质的个体差异作合理的调整,并说明小组长轮流当,然后让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组长汇报。同时要非常重视如何组织教学,应制定相应的课堂规则和设计形成性评价方案。如使用档案夹,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讨论时声音不宜过大,别人发言时其他人认真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指出这也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课堂规则和每节课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是课堂调控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运用好。让学生明白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及进行课改的必要性,最大限度地争取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配合。

  二:教学流程

  1.引入:放一首歌曲《校园的早晨》,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的关系。

  2.让学生明白今年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以及上课方式,培养目标学习方式的变化。

  3.给学生提出当今科技两大革命之一有生命科学技术革命,为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打下伏笔。

  4.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每节课应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这对组织教学很重要。

  5.(问题资源)从学生生活实际及学校具体情况出发,让学生思考:学校目前面临的问题并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1)学校的垃圾问题,用哪些方法解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学校的厕所问题,怎样解决?哪种方案最好?(想象)

  (3)提示学校的花草树木发现学校某些树木、花草长势不好,原因是什么?(如果学生知道不多,留待以后学习生物知识后解答,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改变此现象。)

  (4)学校的沟渠问题,污染较严重,怎样解决?什么途径最好?

  (5)伙房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6)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7)为什么政府要制订《禁止焚烧秸杆》的措施?

  (8)今年天气的变化造成粮食的减产,说明什么问题?

  (9)关注学生自身: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长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更健壮吗?更聪明吗?

  6.师生共同阅读课程《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活离得开生物吗?

  7.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的知识吗?(最后教师补充)

  8.结束语:同学们,你们觉得生物知识有用吗?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呢?

  9.对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作评价。

  因为本节课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交流,所以无论对与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辩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为此本节课的评价的侧重点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比例为着80%,能力目标(体现在思维和表达能力方面)占15%,知识目标占5%。

  10.效果反馈:本节课达到了预想的目标,上课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占三分之二以上。为了更了解学生,下课布置作业:写一篇自己对生物学的肤浅认识,题目为《你喜欢生物科学吗?》本节课体现了学生自主、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课题: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难点和重点

  重点:

  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生:

  ①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②学生准备生物标本。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11

  内容预览:

  《生物入侵者》教案

  ●教学目标

  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危害。(至少搜集一种生物入侵者的资料)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在卡片上。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一则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入侵的相关资料)。教师讲完后,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明确: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板书课题)

  ■题解

  要求学生合上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

  要求学生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展示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思考。

  a.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b.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质疑问难、交流互动。

  a.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弄清文章内容,并共同拟定学习目标。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共同解决,如果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课下与老师、

  b.班上交流:明确本文学习目标及主要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见前面的教学目标)

  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编写提纲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示,要求学生在空缺处填上相关内容。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摆出现象:--(段)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 段)

  揭示态度:--(段)

  采取措施:--(段)

  写法探究

  O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b.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明确: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b.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组找一种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好)

  C.说说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可安排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小结

  要求学生从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对全文作一个小结。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

  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

  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延伸拓展

  教师出示一只彩色粉笔,要求学生从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这三种说明方法中至少选两种方法对其作简要说明。(每一小组推荐一个同学,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最好。)

  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如果发现生物入侵者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生物入侵的资料,然后各小组推荐1~2份到班上展览。(展览安排在课后)

  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布置作业

  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从中任选五个词语写一段话。(不超过150字)

  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的理论。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12

  生物的特征

  教师寄语:有生命,就精彩!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说出生物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

  生物的共同特征。

  学习难点:

  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一定认识其中不少的生物。那么,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生物?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课前观察的结果。

  三、合作探究

  (一)通过各小组的回答说明,要想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阅读课本P2页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

  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阅读课本P2-P5页,探究下列问题:

  1、填充下图,识记生物的基本特征。

  2、观察动物题材的投影片和教室里盆栽植物,结合课本第插图,讨论:

  (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人类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_________、呼出_______________。

  (3)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

  (4)课本第五页插图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四、拓展创新

  1、除了课本介绍的,你还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看哪个小组说得好

  2.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小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五、归航拾贝

  六、达标测试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弹钢琴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D.馒头上长出“白毛”

  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

  A.需要营养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繁殖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

  A.呼吸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发育

  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都能运动B.都能呼吸C.都有细胞结构D.都生活在水中

  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分类法

  6.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

  曲中的非生物有:

  7、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

  动物取食应激性

  鲸喷出水柱营养

  向日葵朝向太阳繁殖

  植物开花结果生长

  人体排汗排泄

  蘑菇由小长大遗传

  子女与母亲相似呼吸

  七、学习感悟

  参考答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课前预习: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测量

  二、合作探究

  (一)B

  (二)1.①营养②进行呼吸③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⑤生长⑥繁殖

  2.(1)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食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但是,无论是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是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来自自然界中的一些简单的物质,它们都是一样的。

  (2)氧气二氧化碳

  (3)动物和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如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4)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合拢。说明了生物对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蘑菇能从小到大;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不断长大;小鸡破壳而出。说明了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当生物体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三、拓展创新

  1.(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4)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1)生物能生长(2)生物能繁殖(3)生物能遗传(4)生物能变异(5)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五、达标测试

  1.D 2.C 3.D 4.B 5、C

  6.曲中的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人;曲中的非生物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天涯

  7、动物取食————营养

  鲸喷出水柱————呼吸

  向日葵朝向太阳————应激性

  植物开花结果————繁殖

  人体排汗————排泄

  蘑菇由小长大————生长

  子女与母亲相似————遗传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阐明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分析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与自学指导

  课前准备:教

  师课前准备好腐烂的梨、菜叶,地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腐烂的梨、菜叶问道: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让我手上的梨和菜叶坏掉的吗?学生猜测:是细菌和真菌。

  引出新课:《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出示学习目标目标

  1、理解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理解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

  3、理解与动植物共生

  三、自学指导

  用约5分钟时间,阅读教材79—82页,并思考以下问题:

  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四、讨论交流

  1.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它与水果有怎样的关系?

  2.细菌和真菌是怎样生活的?

  经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

  1.杆菌以水果为营养源,靠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导致水果的腐烂。

  2.细菌和真菌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进行腐生生活的。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很大作用,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得利的一面,它们在自然界中都有哪些作用?

  学生巩固回答:作为生产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

  提出思考题:

  每年的秋天,一部分植物会落叶,对落叶的处理方式有三种:焚烧、填湖、掩埋。请分析,你会选择哪种处理方式,简要说明理由。

  六、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

  七、布置作业

  本课时练习册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认同动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通过学习运动这一功能,使学生能阐明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通过各种动物的运动与观察,使学生能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观察与学习,使学生能与生产实践相联系。

  2.通过运动系统功能的观察与思考,使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确立辩证统一看问题思维观点。

  3.通过模拟实验的制作,使学生具有能运用所学知识,尝试一些手工制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的角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观点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使学生阐明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能阐明运动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教学方法

  谈话式、演示式、举例式、启发式。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家兔骨骼标本;人体骨骼模型;人体骨骼肌与骨、关节关系的模型;蛙神经——腓肠肌标本。

  (2)动物觅食、避敌等各种动作与劳动机器等的影像资料或画片。

  (3)解剖器官。

  2.学生准备:(1)猪、羊等的前肘关节(最好带些骨骼肌)

  (2)硬纸板、松紧带、图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观看录像、直接导课]

  教师首先播放有关猎豹、狮子等捕食斑马、羚羊、仙鹤起舞、鸟儿高飞、鱼翔浅底、运动员的竞技表演等内容的录像资料,最后将画面指向运动员凸起的肌肉和猎豹奔跑时强劲收缩的后肢肌肉;然后教师出示人体运动模型或直接用自身作标本,用自己的体态语言示屈肘的动作,让学生注意观看胳膊发生了什么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如下导课:

  教师:……大家注意观察老师的胳膊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胳膊上的肌肉鼓起来了。

  学生:发生了一种动作。

  教师:是的。但这种动作是怎么发生的呢?再请大家来看看这个模型(出示人体骨骼模型)。我现在用手牵引着它的手骨,结果,大家看,它怎么了。

  学生:胳膊绕着肩关节(或肘关节)发生了运动。

  教师:很好。大家答得完全正确。那么,我要不牵引它呢?能动吗?

  教师的这几个设问答案是很明显的。但答案本身不是设问的目的,设问的目的是要引出“运动的结构”。最终使学生认识:运动是由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运动系统是由关节、骨和骨骼肌组成的。其中,关节是运动的支点;骨是运动的杠杆;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为了强化这一认识,教师可用劳动工地上的大吊车、挖掘机等画片或影像资料,与人的运动的画片或影像资料在多媒体上播放,让学生充分理解:关节是运动中的支点、骨是运动中的杠杆、骨骼肌是运动中的动力。

  最后,让学生结合课本29页的讨论问题进行讨论,根据讨论结果和以上知识让学生用自备的硬纸板、松紧带、图钉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简易模型。从而巩固了以上所学知识,也使学生在认识运动的结构的基础上,尝试模拟制作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在日后的成长道路上,善于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发展学生的发散、创新的思维能力。

  [模型展示,体态语言,引申新课内容]

  首先,教师用青蛙(或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装在实验仪器上,让学生注意观察针刺激肌肉时,指针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发生了变化,停止刺激,指针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理出: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引,因为骨骼肌具有一个收缩的特性。

  然后,结合学生观察自备猪、羊的关节(带些肌肉能示关节组成),进一步理解关节的组成并观察骨骼肌的组成。

  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肌腱可绕过关节分别连在不同的骨上。从而认识:当骨骼肌受刺激收缩时,就牵引着附着的'骨发生运动。

  然后,教师可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屈肘下蹲、蛙跳等动作。这样做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组织好课堂纪律。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一、活跃课堂气氛;二、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时身体的哪一些部分的肌肉和骨发生了运动;三、让学生充分理解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从而引出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亲身体验,发生联想,提高认识]

  接着上面的活动,教师接着让学生做一个屈肘动作,维持一段时间,学生会给出一个结果:老师,我胳膊上的肌肉酸胀;支撑不住了;累了。此时教

  师恰好抓住酸、累这一感觉引出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的联系,进而引出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例如:教师可以如下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噢!你累了,怎么就知道困了、累了?

  学生:我感觉到的。

  教师:哦,是感觉到的。那你知道感觉由哪个系统完成?假如我们今天一上午都是体育课,那你还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可能会答出:饿了、出汗、脸红、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疲劳等等。教师应及时抓住各系统的功能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

  教师:饿了,你要干什么?

  学生:吃饭。

  教师:与哪个系统有关?这个系统出现什么生理变化?

  学生:消化系统。这个系统将会……

  如此,引导学生联系各大系统,让学生能够阐明各类动物的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的。除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参与配合。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并使学生确立全面综合,辩证统一看待事物的人生态度。

  [观看录像,训练,结束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正在猎食的狮、豹等动物的奔跑画面、正在亡命逃奔的斑马、瞪羚的画面和其他动物的捕食与被捕食的过程的画面,引导学生认识并运动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本课时内容,突出重、难点,强化学生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认识。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运动的骨骼肌在运动中起

  A.杠杆作用 B.动力作用

  C.支持作用 D.支点作用

  答案:B

  2.关节在运动中起

  A.连结作用B.杠杆作用

  C.支点作用D.支持作用

  答案:C

  3.骨在动物的运动中起

  A.支点作用B.协调作用

  C.动力作用D.杠杆作用

  答案:D

  4.把骨骼肌连在骨上的结构是

  A.关节B.韧带

  C.肌腱D.关节囊

  答案:C

  5.屈肘动作的完成是由于

  A.肱二头肌收缩

  B.肱三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收缩的同时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等屈肌肌群收缩,同时肱三头肌等伸肌肌群舒张

  答案:D

  二、观察与思考

  1.某人因脑部外伤,结果出现了下肢瘫痪,下肢并没有受任何损伤。这是怎么回事?

  答案: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但骨骼肌必须接受由神经传来的兴奋,才能收缩,进而牵引所附着的骨围绕关节运动。某人脑部外伤,可能是伤害了运动中枢,致使兴奋不能传至下肢,骨骼肌不能收缩。若长期不运动则肌纤维萎缩、瘫痪。

  2.某人直臂提取一桶水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是收缩还是舒张?

  答案: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交替收缩和舒张,可引起肘关节的屈伸。当人直臂提水时,处于单纯伸肘状态,但同时,还需用力才能将重物提起,所以,这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必须同时收缩才能完成直臂提水这一动作。

  ●板书设计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三章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一、运动的结构及功能:

  二、运动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1.呼吸系统——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呼吸频率加快

  2.消化系统——消耗有机物,加快吸收,产生饥饿感

  3.循环系统——消耗氧与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与废物,使血流加快、心跳加快

  4.皮肤排泄——血流加快、血管舒张,体内热量随汗液分泌而释放,出现脸红、出汗等现象

  5.神经系统——代谢速度的加快,产生肌肉酸困、疲劳、饥饿、热、竞争等复杂的感觉和运动

  三、运动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15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掌握细胞的分化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理解细胞的全能性。

  3、掌握细胞全能性实例。

  教学重难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考:

  1、一般多细胞生物体发育起点是什么?

  2、受精卵进行分裂的方式是什么?

  3、有丝分裂后,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

  近年来,关于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的研究,已经成为细胞生物学的重要课题。这是因为:细胞分化和生物发育有关;细胞癌变与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癌症有关;细胞衰老与人类及动植物的寿命有关

  大家都是从一个受精卵生长发育而来,为何一个细胞能发育为这么多种不同的细胞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探讨”的“讨论”,教师提示。

  提示

  1、健康人会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补充到血液中去。

  2、骨髓中造血干细胞能够通过增殖和分化,不断产生不同种类的血细胞。

  一、细胞分化: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P117,总结出分化的概念。

  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有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详见课件图片展示未成年人全身细胞总数约1014个,细胞种类有200多种,这么多种类细胞均来自一个受精卵。

  2、细胞分化的特点:

  1、细胞分化的持久性:发生于整个生命进程中。

  2、细胞分化的差异性:高等生物比低等生物分化显著;动物比植物分化显著。

  3、细胞分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是不可逆转的过程。

  问:多细胞生物体在胚胎早期随着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数目迅速增加。这些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吗?(复习有丝分裂特点)从理论上讲具有同样的遗传性的体细胞就应该表现出相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事实果真如此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P118第三段得到答案。

  3、结果:增加细胞的类型,产生出不同形态、结构、功能的细胞,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4、分化的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同一生物个体不同部位细胞、DNA、基因、tRNA相同,但mRNA、蛋白质的种类不同。

  5、分化的意义:是个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学生活动:通过总结比较细胞分化与细胞分裂的异同,完成课件中的表格

  思考:既然细胞分化具有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那么已经发生高度分化的细胞,还能像早期胚胎细胞那样,再分化成其它细胞吗?

  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用胡萝卜韧皮部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了一棵完整的植株。实验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即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详见课件

  3、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动物细胞的全能性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受到限制,细胞分化潜能变窄,这是指整体细胞而言。可是细胞核则不同,它含有保持本物种遗传性所需要的全套基因,并且并没有因细胞分化而失去基因,因此,高度分化的细胞核仍然具有全能性。这可以从细胞核移植实验以及其他的实验证据中得到证实。详见课件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与生物发育密切相关。

  B、细胞分化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C、细胞分化仅发生在胚胎期D、细胞分化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

  2、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生物个体不同的细胞中DNA、mRNA、蛋白质的

  种类和数量互不相同

  B。红细胞的形成与基因表达有关而与细胞分化无关

  C。胡萝卜叶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不具全能性

  D。分化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B、小鼠骨髓造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志单倍体植株

  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4、花药离体培养是指把分裂旺盛的花药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培育成植株。这成果利用了细胞的()

  A、应激性B、全能性C、变异性D、适应性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06-23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11-15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05-16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06-08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1-18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02-21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合集)05-17

(荐)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06-08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15篇)11-16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5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