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4-06-08 14:22:23 小学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教案15篇【合集】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美术教案15篇【合集】

小学美术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将认识喷绘手法的原理,了解喷洒不同颜色的彩点可以产生新的色彩,并尝试用牙刷、毛刷、喷笔喷洒彩点,或用废弃的蜡笔屑粘贴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点彩画。

  2.过程与方法:在喷色实验中感受色彩的变化,在欣赏同龄人点彩画的作品中,拓宽创作的思路。

  3.情感与态度:学习采用多种方法制作色彩斑斓的彩点画,体会喷洒彩点或蜡笔屑粘贴成画所带来的创作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将认识点能成画的原理。

  难点:学生将能够设计与制作彩点画。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喷笔,画纸,剪刀,范例,胶水,记号笔,蜡笔,卷笔刀。

  学具:喷笔,画纸,剪刀,胶水,记号笔,小纸碟,蜡笔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准备了一些学生喷绘作品,展示给学生欣赏并问道:“你们在这些画中发现了什么不同之处?”,通过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

  2.教师指导欣赏两幅世界名画,并仔细观察两者之间的区别:其中一幅为彩点画作品,另一幅为水粉画作品。让学生感受彩点画的特点及其和其他常见作画方法的根本区别。

  3.教师问道:“除去喷笔喷绘的方法,你们还知道哪些方法可以制作彩点画?”并展示案例:用棉花棒点画、用水彩笔点画、用废弃蜡笔屑粘帖等方法。无论实践方式如何改变,它们都是由细微的点组合而成的彩点画作品。

  4.揭示课题:

  二、授课: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调配适宜水分的颜料,一般来说,水分偏少时,喷出的颜色颗粒更加细腻、色彩更深。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演示如何用喷笔喷绘出一个较理想的.画面效果。例如,当用牙刷喷色时,牙刷需要朝前推刮,颜料就会朝外喷,图案边缘需要喷的颜色深一点,喷色时需要细而均匀。

  2.用蜡笔屑粘贴成画的制作方法:

  (1)用水笔勾出图案的轮廓。

  (2)卷出各种颜色的蜡笔屑。

  (3)涂上胶水,胶水不能涂的太多,均匀地涂在纸上,这时的画纸就相当于粘纸,各种颜色的蜡笔屑就成了彩色的沙砾。

  (4)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不同颜色的蜡笔碎屑,撒在画布的不同位置上,填色时不能遮住线条,同时可以适度混合颜色。

  (5)用手轻轻按压,并粘合蜡笔碎屑与画布。

  3、学习剪刻图案进行底色喷涂:

  先剪切出喜欢的图案,将其放在底色布上,然后进行喷涂,最后剥离图案,留下原始形状。

  4、在彩点底色上剪切出图案:

  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人物或动物图案,底色为喷涂的彩点,图案则为白色人物或动物。

  三、课堂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方式,创作一幅点彩画。(根据学生能力水平自主选择独立完成或小组2-3人合作)

  2、教师巡视指导,强调背景的添加应根据图案的线条和色彩进行决定。冷色与暖色可以进行搭配,横向线条与纵向线条也是可行的,确保画面形成主次分明,更加鲜明。

  四、评价:

  1、分类布展:

  根据创作方式的不同,展示学生的蜡笔碎屑点彩画、喷绘雕刻版阴阳喷点彩画等。

  2、学生互相交流创作感受和技巧。

  3、教师总结学生的作品情况,师生共同完成课后总结。

  小学美术教案——《有趣的点彩画》

小学美术教案2

  教学目的

  1、学习用纸带进行穿编,编织成各种物品

  2、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用彩带编织成各种物品

  教学难点

  彩带编织的穿插

  教具准备

  编织工艺品彩条电教资料

  学具准备:

  彩色纸条,(旧挂历纸。广告纸。各种彩条)

  教学过程:

  一、欣赏各种编织工艺品(实物与电教结合)

  1、编织的材料:藤、竹、纸、塑料、铁、草芒、木片、毛。

  2、编织工艺应用:实用。装饰。摆设

  二、欣赏少数民族。编织的工艺品

  三、出示教师编织的'工艺品。

  1、平面

  2、立体

  四、介绍简单的编织方法:

  1、纸条经纬穿插一上一下

  2、不同颜色彩条的搭配形成不同图案

  3、图案的组织

  五、立体纸带的偏织,结合课文技巧图例

  1、先编织底部

  2、放入形状物体,向四边往上编织

  3、收尾及绑带

  4、完成

  5、回一,先编织底部,两头合拢,便成船形

  六、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带材料,编织成各种物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新

  七、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注意刀具的安全使用,保持教室整洁)

  八、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交流

  九、教室

小学美术教案3

  一、教材分析:

  把孩子们真正喜欢的热门的影视作品、书籍画报中,学生熟悉的卡通形象—喜羊羊与灰太狼引进课堂。真正想学生所想、爱学生所爱,将课堂中的学生组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一定的情景创设下,使学生了解卡通画的基本知识与设计过程,了解编绘方法与表现手段,启发学生以灰太狼与喜羊羊的卡通形象为突破口,创编趣味故事。在发展学生想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构思和创作能力,这正是本课的立意所在。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卡通片的拍摄过程和国内外卡通片发展的情况,了解卡通画的基本知识及绘制、设计方法。

  2、操作目标:用丰富的表情手段创作独幅或多幅情境卡通。

  3、情感目标:通过卡通画学习,体会卡通世界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幸福与快乐。激发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愿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创作画的形式,画一幅有情节的卡通画。

  难点:学生能创作个性化的动态卡通造型。

  四、教学准备:

  师:实物、范画、画报、图片、课件等

  生:彩色笔,绘画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交流:

  同学们,你们喜欢卡通吗?今天这节课,老师邀请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卡通明星来,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快看,它来了!

  (课件播放)米老鼠:嗨!同学们好,是我,米老鼠!我来自卡通王国,在我们国家有好多好多卡通明星呢,同学们,你们想到我们的卡通王国参观参观吗?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

  2。揭题:

  师:今天,我们就请米老鼠给我们当导游,去它的卡通王国来一个快乐的卡通之旅好不好?点击课件出示课题《快乐卡通》,同学们,你们知道“卡通”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回答??

  师:“卡通”是英文单词“CARTOON”音译过来的,“CARTOON”原指纸盒、纸板的意思,因为当时的艺术家经常会在一些便宜的纸盒或纸板上随意地画一些画,后来“CARTOON”就慢慢引申为草稿、漫画、动画片了。卡通画分为单幅卡通画,三格、四格卡通画和多格卡通画。表现形式十分广泛。

  二、快乐体验

  1.卡通影院

  师:好了,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赶紧跟着米老鼠去卡通王国看看吧!看看那里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课件展示:播放卡通动画片段

  2。师生交流:

  师:怎么样?卡通的世界同学们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下吗?

  学生发言(精彩、有趣、充满活力??)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大家说说这些卡通形象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形象一样吗?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回答??可爱、活泼、生动、色彩鲜艳。没有生命的变成有生命的等等??(课件展示几组图片配合学生回答,包括马拉车岩画、卡通人物、卡通汽车、卡通植物水果等、卡通动物??)

  师:同学们我们怎么样才能画出这么生动可爱活泼的卡通形象来呢?

  3.教师示范,学生尝试

  教师总结:从这些图片可以看出,运用夸张与拟人的手法,可以使角色更生动可爱。

  a。灰太狼

  师举例说明:你们看,这是一张狼的图片,它看起来怎么样?(可怕、凶!)那么我们怎么样让它变成可爱的卡通狼呢?看老师的,老师教你们几招??(课件展示,教师用电脑数位板进行手绘,在这张狼的图片进行抽象化、卡通画、最终使这只真实的狼变成了灰太狼!)我们画某种动物,一定要抓住它的特征来画,这样画出来的卡通形象才会逼真又可爱。

  b。卡通熊

  下面老师再画一个动物,你们猜猜我画的是什么动物。(电脑手绘一只熊的头像)

  师:这只熊要去参加化妆舞会,现在我们帮它打扮下吧,请同学们根据这只熊的脸,看看能把它打扮成什么动物的样子。老师先来打扮下,添画使熊变成狮子了!变成狮子会吓跑很多小动物的,还是请同学们换个造型吧!

  学生创作??

  师:请同学们看互相看看,你们都把这只熊打扮成什么动物了?老师把它打扮成了猫咪、老虎、小狗,你们呢?你们看是不是很有趣?只要我们抓住动物的最明显的特征来画,就一定能画出生动的卡通形象!好玩吗?

  c.魔术画

  师:同学们,今年春节晚会上,刘谦表演的魔术大家都很喜欢看吧?下面老师教大家画一只会变魔术的兔子!这只兔子啊,它会变魔术哦,它比刘谦可厉害多了!边画边讲解,变魔术经常需要一顶魔术帽,我们先画一条横线,然后画一个倒梯形,接着画帽沿,??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候啦!我们把这张画倒过来,你们看,兔子变成魔术师了,我们把他画完整些吧,怎么样,这只兔子很厉害吧,它能把魔术师给变出来!??同学们,你们的魔术成功了吗?举起来看看!d。人物画法

  卡通的世界里是少不了人物的

  那么画人该怎么画呢?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转盘来画,这里有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和五官,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图形来画人。可以任意搭配,(电脑手绘展示各种人的画法,(注意鼻子的方向和嘴巴形状对人物表情的影响)注意夸张与拟

  人手法:头部夸张,形体夸张,动作夸张等,尽量地夸大主要特征,使特点更加鲜明,个性更加典型。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创作属于自己的卡通画?

  三、学生尝试创作:

  对于卡通形象设计来说,夸张与拟人就是它的灵魂。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个手法来试着创作几个卡通形象看看。看看谁创作的卡通形象最有趣、最可爱、最生动!

  要求:

  1.创作形式:小组合作、独立创作

  2.卡通画分为独幅,四格、多格等,你们可以选其中一种形式来创作。

  3.表现方法:绘画、黏土、剪纸、手工制作等各种表现手法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或者工具,尽情地发挥你们的创意,来创造属于你们的卡通世界吧!

  四、评价

  六.拓展

  我们画了这么多的卡通画,那么这些静态的卡通形象在屏幕上是怎么动起来变成卡通片的呢?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能不能给大家说说?

  师:最早的动画片是用“逐格拍摄”的方法制作完成的,——————逐格拍摄方就是把画好的人物动作一张一张地拍摄下来,然后通过连续放映使画面动起来的方法。同学们,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就是这样子做出来的,你们想不想看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原始动画的魅力!(课件播放《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

  六.总结

  师:同学们,你们真是太有才了!我们请米奇来看看吧,(课件播放)米奇总结并与同学们告别,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我发现你们都很聪明可爱,我好喜欢你们的卡通作品,你们都好有创意哦!

小学美术教案4

  课题:二方连续

  课型:剪纸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有趣的剪纸花边,使学生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构成规律,并认识其实用意义。

  教学重点:二方连续纹样的构成规律和实用意义。

  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自己能设计并剪出几种二方连续纹样。

  教学用具:二方连续纹样(剪纸)作品若干幅、制作步骤、示范用具、二方连续的骨架图、带有二方连续纹样装饰的花瓶、瓷器、纺织物的花边、带有二方连续纹样装饰的古典建筑物等图片。

  学习用具:色纸、铅笔、剪刀、胶水(浆糊或双面胶)、画纸。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剪纸用具。

  二、教学新课。出示范作,用多媒体放出二方连续的骨架图,分析、说明二方连续纹样的构成特点:以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的两个方向重复排列。

  三、教师说明二方连续纹样的应用,用多媒体放出用二方连续作装饰的花瓶、瓷器、纺织物的花边、带有二方连续纹样装饰的古典建筑物等图片。再请一些学生列举几种日常所见的、用二方连续纹样作装饰的物品。如:报刊题花、花布、手帕的花边等。然后小结:经过二方连续装饰的物品显得更美观。

  四、讲解剪纸步骤。指导学生看课本的步骤图,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剪纸步骤,有折、画、剪、贴四步。

  示范:

  1、用条状纸对折三四次,注意层数不要太多,以免难剪。

  2、用铅笔在折好的纸面上画一个简单的纹样,注意花纹的'线条要连续,不要过细或过窄。接着,把要剪去的部分涂上灰色。

  3、按设计图样剪好、贴好。剪时不要把连续的地方剪断。

  五、设计的图样不同,剪出的纹样也不同,分析示范作品中的二方连续纹样的设计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对称纹样的设计方法,为创造新颖的二方连续纹样做准备。

  六、作业:

  剪三——四种二方连续纹样,要求纹样新颖。

小学美术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并能运用所学透视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和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了解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学会运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道路的变化,由此及彼,能从不同的视角观察自然中其他物体的透视变化。

  教学策略:

  《远去的路》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道路由近及远的变化,进一步巩固和学习透视知识。通过道路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透视现象非常浅显和便捷,利于学生的观察和理解,由此及彼,道路两旁的路灯,树木,建筑物也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的内容,由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本课设计的思路。透视现象从三年级就开始让学生渐进的理解,因为有了足够的认知经验,到六年级,学生已经非常轻松的能说出生活中的很多透视现象,但是要引导学生将透视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并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构思,还需要教师多引导。

  本课所涉及的是典型的美术基础知识——焦点透视中的近大远小变化。但是通篇课本都没有直接提到“焦点透视”,因为在第三学段对类似需要逻辑推理的美术知识主要是感受和体验。所以,课本的开始以两幅美术作品和一幅摄影作品作为欣赏和提示,让同学们在欣赏过程中回忆生活中的感受,在对近大远小的道路变化有准确认知的同时,欣赏艺术作品中是如何利用近大远小的'变化表现出空间感的。本课知识点就是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空间关系,并运用视觉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教学过程:

  一、了解规律,欣赏名画

  展示一幅具有明显远近效果的马路照片。

  我们经常走在马路上,看到的情景是否和这张图片相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近处马路到了远处有没有变化?马路两旁的树木有没有变化?路上的行人远近有何变化?

  学生回答。一学生到屏幕前指出看到的现象。

  教师总结:近宽远窄,近高远低,总的来说就是近大远小。

  看画家如何画远近关系。

  欣赏法国画家西斯莱《塞夫勒道路》、霍贝玛《米德哈尼斯的林荫道》,结合名画欣赏,说说画家表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欣赏课本P7最上方四幅马路效果图,看看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眼前的公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了解点与美术的关系。

  总结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大远小。

  二、欣赏提升,讲述发展阶段

  1.透视的发展史

  课件欣赏乔托的作品《逃亡埃及》,并出示古埃及的画面,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学习乔托在画面中通过明暗等绘画手段表现了人物及景物的透视感,是透视学的奠基人。欣赏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加深对作品中透视现象的认识。

  2.自然中的透视

  以一幅有明显透视效果的道路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画面中都有哪些透视现象,教师总结并板书:近宽远窄、近高远矮、近大远小,结合课件讲解物体的透视感,并渗透视平线和视点的概念。对照图片,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往远处看,画面中的透视也有相应的变化。

  3.欣赏作品中的透视

  欣赏《呐喊》等系列绘画作品中的透视,引导学生观察透视在画面中的作用,并同时引导学生欣赏画面的构思和表现,为学生的创作打下基础。

  课件对比作品赏析,如果画面中没有透视会给人什么感觉?加深学生对透视的重要性的认识。颜色、大小、疏密等各种变化,认识到只要在相对空间中较小都可以看成点。

  欣赏图片、总结透视的发展阶段、特点与规律。

  开阔学生视野,在学习活动中,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生活中的透视。

  三、探究形成、发现方法

  1.欣赏书本上的透视图片

  (1)小组讨论找出图片中的心点、消失线和视平线

  (2)教师解释这些名词的定义:

  如:想象在大海上向远处看天和水之间产生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还比如: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一点这点就是心点而这两条线就是消失线

  (3) 学生练习一个透视图

  2.教师展示一幅剪贴的透视关系的风景画

  (1)学生小组讨论 这幅风景画是如何制作的?

  (2)教师小结:A.作视平线和消失线 B.定山脚线和远山C.贴正视的房子

  D按照近大远小近宽远高近高远底的方法贴出树和栏杆。

  注意:远的地方学生选择彩纸的时候因应该选择色彩模糊点的近的地方要鲜艳。贴的时候先贴远的最后贴近的。

  四、学生操作:

  作业内容:利用绘画或者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要求:在画面中要表现出道路的透视感。

  可以根据想象添加合适的环境。

  五、展示与评价阶段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学到的透视现象,从我们的生活中不断去探索,发现更有意思的问题和现象。

  引导学生围绕作品是否具有视觉现象的特点和画面内容是否丰富来评价。找出优点,指出不足,指出改进办法。教师评价。

  六、课后拓展:

  学生视野,希望学生今后在作品中学会运用透视知识。在运用时关注:能否理解并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融入到绘画作品、摄影、拍摄等当中去。

小学美术教案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绘画中奇异组合的表现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

  教学难点:

  如何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的重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出席情况和工具准备情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准备上课

  二、导入

  提问:看书中两幅作品《比利牛斯山之城》和《莫斯科的英国人》与以前见过的.作品有何不同之处?学生欣赏、思考、回答。

  三、探究学习

  1、引导学生分析《莫斯科的英国人》。提问:作者用哪些物象组成了作品?你觉得画面和谐吗?学生观察、分析、回答。

  2、引导学生将自己带的物品放在桌子上拼摆,组成有趣的造型。小组同学讨论、评价。

  四、学生实践活动,教师辅导

  布置活动任务:利用线描的方法,把生活物象有趣组合。学生实践操作、练习。教师巡回辅导,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

  五、作品展评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点评。

  六、课后拓展

  观察其它生活物象,并想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根据生活物品进行想象组合。

  2、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及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绘画中奇思妙想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将不同事物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出席情况和工具准备情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准备上课

  二、导入

  引导学生介绍一些自己看到的奇思妙想的绘画作品。,并说一说想法。

  三、探究学习

  1、引导学生欣赏达利的《公寓式梅/维斯头像》,分析其组合方法。

  2、启发学生总结出艺术家在奇思妙想创作时注意了哪些问题。

  四、学生实践活动,教师辅导

  布置活动任务:根据一组静物进行想象,巧妙的创作一幅有趣的作品。学生实践操作、练习。教师巡回辅导,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

  五、作品展评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点评。

  六、课后拓展:

  利用自己的日常积累创作出更多的作品

小学美术教案7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剪纸的方法和步骤。本课学习剪动物,重点学会用剪纸剪动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简单的手法剪出动物,学会用剪纸装饰纹装饰动物。

  3、情感与态度目标: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动物,激发学生对剪纸兴趣。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动物的剪纸方法。

  教学难点:外形设计。

  教具准备:

  示范作品、各种规格的彩色纸、剪刀、刻刀和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2’)[通过这个导入,揭题]

  师:上课前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观赏一小段动画片(1分29秒)

  师:说说这段动画片和你们以前看过的有什么不同呢?

  学:里面的人物和动物都是用纸剪出来的……

  师:嗯,说的真不错,今天我们要上课的内容就和剪纸有关,叫做《剪纸贴花》。

  二、讲授新课(12’)

  [通过这个直观欣赏环节,让学生感受剪纸贴花的表现方式以及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剪纸?

  学:

  师: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剪纸,在中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差不多是和造纸术同时出现的。主要有人物,花卉、草虫鱼兽,以及一些吉详谐音的物象,洋溢着欢快,健康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师:剪纸和绘画有哪些不同呢?工具、技法、形象。

  师:你们知道这些剪纸都代表着什么寓意吗?出示作品。

  学:

  师:说的真不错。所有的图案都有吉祥的寓意。相传剪纸最早是因为古代有一只叫夕的怪兽,专门偷吃农民的粮食。后来有位婆婆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落荒而逃。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驱赶走了这只怪兽。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那是不是所有的剪纸都是红色的呢?在陕西就有一位库淑兰奶奶,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了一个梦幻多姿的世界。(出示剪纸作品)

  师:看到库淑兰奶奶的剪纸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题材,造型,色彩。

  学:

  师:你知道库奶奶是怎么样做出来的吗?谁来猜一猜?

  学:

  师:先剪出外形再贴花装饰。

  师:生活中同学们见过各种各样的动物吧,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动物吗?

  师:猫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出示图片)

  师:每只动物都有不同的形状、色彩,它的花纹就是由不同的装饰纹组成。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动物进行剪纸创作。

  学:第一步我们先该做什么呢?

  学:剪出外形。

  师:老师这有个剪好的外形,能看出来是什么吗?

  学:是只大公鸡。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学:有鸡冠,大大的尾巴

  师:大公鸡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特点呢?

  头部:椭圆形,有山形鸡冠

  身体:长长的,有羽毛

  尾巴:弯弯的,色彩很丰富

  脚:有力的

  是的,当我们在剪外形时应抓住特征,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剪了什么。

  师:如何让这只大公鸡更威风呢?

  学:剪些花纹贴在大公鸡身上

  师:老师这也准备了些花纹,要怎样拼贴、组合才可以让大公鸡变漂亮,谁来试试!

  学:我来……

  师:别急,老师这还有一张,再请个同学上来试试。

  点评[师生互动]两位同学都贴的真不错。

  [通过三个连续问,让学生明白剪纸贴花和画画一样也可以是有场景的,并且从生活中找题材]

  师:因为运用的花纹不同,拼贴、组合的.方法也会不同,所以两大公鸡各有各的美。现在请大家再想一想,她可能在哪?再做什么?周围又有些什么?

  学:……(学生说,我也同时剪出来,并进行组合)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谁来说说看

  学:……

  师:是的,想法不同,就有了不同的画面,虽然这幅作品的主角是大公鸡,但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题材,你们看(课件播放)

  师:大家都迫不及待了吧?让我们先小组讨论下你们要剪的题材,然后剪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大家动起来吧!

  学:开始制作 (20’)

  三、评价 (4’)

  师:恩,大家作品都做的差不多了,请做好的同学贴在合适的位置。现在我这有三个奖项,请大家来评评看 [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色彩搭配奖]同学们的作品都非常不错

  四、拓展延伸 (1’)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是很多的题材可以用剪纸贴花的方式来表现,还有很多不同质地的纸张也可以用来进行剪纸贴花呢。比如旧挂历,包装纸等,希望同学们回去后都可以进行尝试。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小学美术教案8

  一、教 材 分 析

  盘泥条是一种古老而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或粗或细的泥条在造型表现时有着很大的灵活性,盘制的造型富于变化,盘泥条既可以盘成一个造型独特的花瓶,也可以盘成一对小巧精致的草鞋,不需特别复杂的技术,盘泥条因此对儿童来说较易掌握。运用盘条法,会在接口处留下一道道自然的线条,显示出手工制作的陶艺作品独有的质朴、粗犷,体现了泥条造型的独特美。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以前做陶的基础上,学会用泥条盘筑的方法进行制作。盘泥条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搓泥条和盘泥条的方法,教材选用了四幅制作图例,在制作方法上给学生以提示。作品范例呈现了动物、人物、器皿等丰富而又生动的形象,用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创造的欲望,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创造空间。

  二、教 学 目 标

  *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训练手的灵活性,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上册:06课 盘泥条

  *体会玩陶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三、教 学 设 计

  本课教学应重视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尝试、探究、质疑,在感悟和体验中掌握制作要领,体会玩陶的乐趣,获得身心的愉悦感、自我创造的成功感。教师不能为传授技法而教技法,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示范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应明了“学习制陶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不断体会失败、从头来过,再失败再从头来过的过程,”把握“泥条极具可塑性、可重复制作”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教学环节设计:

  1. 作品赏析,了解成型方法:通过欣赏教材范画,动手触摸、仔细观察陶艺范品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陶艺造型的又一基本方法——盘泥条。

  2. 自主探究,尝试盘泥条:观察教材制作步骤图,思考讨论盘泥条的方法要领有哪些?自己尝试搓泥条、盘泥条。

  3. 发现问题,质疑解疑:

  重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尝试自行解决问题,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

  第一,搓泥条:保持泥条粗细均匀,注意双手配合,力度适当,以防泥条断裂;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捻,教师还可以将用手掌均匀搓出的泥条与用手指搓出的泥条进行对比。

  第二,盘泥条:将泥条提起向上盘,每盘一圈,用手指轻轻按压,让泥条粘接牢固。盘条时要认真仔细,下面的泥条不能太细,否则会立不稳;如果泥条较干则适量涂上泥浆或粘点清水,便于粘牢;在向上盘筑时有可能出现下塌的现象,每连续盘几圈要稍作停顿,待稍干后再盘。

  4. 掌握技法,盘条成型:

  第一步,搓泥条;

  第二步,将泥条盘筑成自己喜欢的形象。要根据构思的独特形状去盘绕造型,可以一边盘条一边创新,盘出来的形象要尽量做到和别人不同。根据造型的不同,底板可有可无:如制作器皿,则需将泥条盘筑在泥板上,若制作小猪就无需底板,直接将泥条叠圈即可。

  第三步,装饰美化:可用泥条或泥片粘贴或直接刻画等几种手法综合表现。

  5. 欣赏评析,交流感受:可采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

  6. 拓展思维,鼓励方法创新:

  盘条的技法有很多种,如叠圈、铺排、缠绕、穿插、绕结等,独特的盘条方法可以创造出独具一格的陶艺作品,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表现,把简单的技法变成丰富的思维创造工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作业要求:将泥巴搓成条,盘筑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四、教 学 建 议

  *本课教学应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可根据学情和条件进行调整。

  *泥条盘筑的方法,即搓泥条、泥条粘接的技法要领要让学生掌握,对于作品的造型无需做过多要求,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创造空间,发展学生的个性所长。

  *对于学生在做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自行探索解决,也可以通过教师示范给学生以提示。

  *陶艺课更注重做陶的过程,对学生的作品都要给予肯定,不要用对或错来简单评价学生的想法,应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做陶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及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习惯应适时进行评价和激励。

  *有条件的学校建议在陶艺教室上课,可以将学生作品再加工,上釉、烧制成陶艺作品,并进行陈列展览,提高学生对做陶的兴趣。

  [教案]贺佳妮老师的教案

  第6课 盘泥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进一步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敢于表现和创造,作品有个性。

  教学准备:

  教具:录像,幻灯片,范品,示范用的泥料、工具,作品展示台。

  学具:泥料,垫布,垫板,刻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一件范品)提问:

  这件作品是什么形状的?

  仔细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骤。

  1.制作泥条的方法。

  (1)将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块,揉成泥团。

  (2)用手掌将泥团搓成粗泥条。

  (3)将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条继续在桌上搓成细而均匀的泥条。教师强调在桌上搓泥条时,桌面要垫布,以免泥料粘在桌上;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教师还可以将用手掌均匀搓出的泥条与用手指搓出的泥条进行对比。

  2.泥条盘筑的方法。

  教师播放录像:泥条盘筑的方法及技法要领。强调泥条与泥条之间要粘牢。

  3、教师示范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骤。

  (1)制作器皿底面。(压一块泥板,切割成手形。)

  (2)盘筑器皿坯体。(将搓好的数根泥条,沿着底面的边缘进行盘筑,按顺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条。)

  (3)装饰整理作品。

  三、作业要求。

  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一个有趣的手形或足形器皿。

  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

  评议学生作业,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谈感受;

  根据学生要求,收集作品烧制。

  教材文字提示:

  泥巴可以手捏成形,还可以搓泥条盘筑。瞧,用泥条盘筑的人物、动物、器皿……多可爱!你也来试试。

  提示:将泥条提起向上盘,每盘一圈,用手指轻轻按压,让泥条粘接牢固。

  活动:将泥巴搓成条,盘筑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小学美术教案9

  一. 教学目标

  1. 让同学们认识色环,理解色彩在色环上的变化规律。

  2. 掌握色彩的三原色和三要素。

  3. 经过课堂上的调色练习学会怎样进行调色。

  4. 使学生能够感觉暖色系列与冷色系列组成的画面的不同心理感受。

  二. 教学重点

  体会色彩的冷暖给人产生的心理感受。

  三. 学习难点

  在色彩联想的练习中,要让学生体会到色彩与联想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会调出想象中的色彩。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图示法、练习法、讨论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 讲解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出色环的概念。

  2、 通过观看图片和色环,讲解色彩在色环上的变化规律。

  3、 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

  三原色:红、黄、蓝

  三间色:橙、绿、紫

  4、 有彩色和无彩色

  有彩色:除黑白灰以外的所有颜色

  无彩色:黑白灰

  5、 对色彩的感受

  (1) 冷暖感觉

  a.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冷暖感觉的心理经验。

  b.通过梵高的《向日葵》与东山魁夷的画作的色彩冷暖比较,还

  有课本上学生的《向日葵》与梵高的《向日葵》进行色彩冷暖感觉的比较,使同学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冷暖。

  c.观看一些梵高的其他作品,同时讲解他的色彩的冷暖特点。

  d.进一步举例说明色彩的冷暖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以及他给我们心理感觉上的区别。

  e.举例说明冷色和暖色给我们带来的`其他感受。

  f.颜色引起的心理错觉,被艺术家和设计师利用,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举例说明)。

  (2) 色彩心理

  a.我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了许多视觉经验,一

  旦这些经验与外来色彩发生呼应时,就会在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

  b.色彩能够充分地表达情感,举例梵高等例子来说明。

  c.让同学观看一些色彩心理作业,给他们分析用色的道理。

  (3) 色彩的表情

  分别说明红色、橙色、黄色、绿色、兰色、紫色、黑色、白色、灰色、金属色的特性和他们所代表的含义。

  (二)、讨论

  通过前面对色彩冷暖和色彩心理以及色彩表情的讲解,然后来给书上的色彩心理作业命名。

  注意事项:要考虑到不同色彩的表情和他们代表的不同意思,以及他们给人心理上的不同感受。

  (三)、练习

  练习调色,完成一张12色相环。

  材料:铅笔、直尺、橡皮、圆规、毛笔、水粉颜料、水、调色盘、白卡纸。

  (四)、教师巡回辅导

  (五)、点评并总结

小学美术教案10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风貌特征;能画出心目中家乡的美丽,并能将主次构图关系运用于画中,培养学生形象记忆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进一步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家乡景物特征的认识和主次构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家乡景物特征的把握与表现。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爱家乡的什么呢?

  学生回答。

  二、引导记忆

  家乡具体体现在哪里?有哪些不同于别处的地方?(山水、田地、特产、风俗等)让学生尽情的诉说。

  三、观摩教材

  1、课本上的学生的作品是怎样表现家乡的?

  2、在构图上是怎样处理的?(前主后次、前虚后实、前大多、后小少)

  3、都画了哪些特定的内容?(房屋、街道、田野、树木、人们等)

  4、各运用了哪些工具材料画出来的?(彩色水笔、色粉笔等)

  四、用实例述说身在他乡的人们是怎样怀念自己的家乡的,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为将来建设家乡而努力。

  五、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1)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和景物,可将自己与家乡人画出来。

  (2)注意教材中的图片与构图样式,有主次有取舍。

  (3)绘画工具不限。

  2、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六、作业展评,课堂。

小学美术教案11

  为了让学生感受正负图形的独特魅力,拓展创新思维,能将正负形的设计方法学以致用于生活。提供了小学美术正负图形的教案希望对老师们有帮助!

  教学目标:

  1.学生欣赏正负图形,有效强化观察的整体性、选择性和多样性。

  2.学生分析、体验大师的正负变异作品,初步了解大师设计正负图形在形的重复、多形组合、解构与重构、形的虚实表现以及图底反转等构成方式和形成风格上的区别。

  3.学生能感受正负图形的特殊魅力,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了解正负图形独特的艺术价值。

  教材分析:

  正负形,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在一种线形中隐含着两种各自不同的含义。

  在一个正负图形中,一般包括有图案的部分及衬托图案的部分。属于图案的部分一般称为“图”,也叫做“正形”;而衬托图案的部分称为“地”,也就是“负形”,按照“相互统一、相互排斥”的这一物理学原理,正负线形成了各不相让的`局面。正是由于这种抗衡、这种矛盾而显示出艺术化图形的特殊魅力和视觉上的满足与快感。

  图底关系,有时就被称为正负形、反转现象或视觉双关原理。大师们精到掌握和运用图底关系、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使正负形作品大放光彩。

  设计师们利用正负图形这种形式,让我们了解如何感受共享空间的存在,以及它们的美妙之处。正负形在我们生活中常被采用,如: 儿童的智力填充游戏,在我国道教文化中广为传播的太极图形——中国先哲们很早就认识到阴和阳对立的互补性,并且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看成是所有自然现象和天地人关系的本质。同时本课中借助了埃舍尔的较多作品,让我们了解到在常人看来,理性的思考与生动自由的想象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在设计家眼里,这二者的结合正是通往自由创作的途径。世界上一切相反的事物,往往都互为其根,相互依存。

  教学重点:

  欣赏大师作品,学生感受“正负图形”的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学生对“正负变异”图式的创作尝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彩纸和剪刀等。

  (教师)课件,彩纸和剪刀等。

  教学过程

  1.观察“错觉图式”的导入。

  (1)游戏激发兴趣。

  提问:是你的眼睛骗了你,还是精心设计的图形迷惑你了?它们的构成有一定的规律吗?引导学生找出共用的关键线形,同时课件显示“图”与“地”的区别。它们的创作分别有什么含义吗?

  (2)广告引导探索。

  畅谈:直觉与联想,在正形与负形中完美体现,使招贴的主题淋漓尽致。

  那么要如何进行图形的表现,实现图形创意的视觉化呢?

  一般来说有:形的重复表现、多形组合表现、解构与重构、同构异质表现、形的矛盾表现、形的虚实表现、形的谎诞表现等等。

  2.体验“正负变异”的情感,设疑解惑。

  (1)课件播放埃舍尔的作品集《错乱空间》,让学生解析这些作品的神秘所在。

  ①形的重复表现。

  ②多形组合表现。

  ③同构异质表现。

  ④解构与重构。

  ⑤形的虚实表现。

  2)课件播放福田繁雄的作品。

  (3)欣赏评析,引导创作。

  比较性的教学欣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作者及作品表现风格的理解。通过反思欣赏内容,注重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交流,加强了学生对正负图形形成的理解,即让“元素”直接呈现,“自觉”组合的不同秩序和方式,使正负变异产生不同的情感分析,这一过程中,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在以上欣赏的过程中,图形各构成的概念无须多做任何讲解, 体会其形式美才是关键,人们往往十分注重实空间的利用,实空间的外形,而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对虚空间的利用和把握。正负形的训练目的正是强调虚实的同等重要性。引导学生要用三只眼去观察生活,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元素。

  3.实践“正负变异”的魅力,探索设计。

  (1)展示范作,为学生创作提供创意与造型灵感。

  (2)学生为自己创设一种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或对立或依存的关系,比如“大鱼吃小鱼”,“风车转”“蚕吃桑”……

  (3)学生随堂剪纸作品尝试:

  (4)小结:大量大师经典正负形,让学生感受其概括、夸张、归纳、简洁、添加等手法突出对象的特征的方式,形象鲜明、典型、强烈。交流总结,正负图形使创作者和欣赏的再创作者走进了一片如此广阔而神秘的创造图案的新天地。

小学美术教案12

  一、 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新设置了“综合探索”的学习领域。这一领域的设置能使学生通过综合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并使这种兴趣与精神转化成持久的情感与态度。“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总体特征为拓展性、探索性、创造性,因此学习内容的开发与课题的设定都体现这一特征。《花的世界》一课的教学研究即由此而展开,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探究精神、提高创造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为宗旨。本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花”这一主题,以丰富、多样、开放的内容文字、例品范例、学生活动场面等,揭示了“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主要教学要求和线索。

  (二)设计思路

  谈话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四季花卉的图片,通过对花形、色、味的感知,引导学生发现、理解、掌握花的知识。从生活应用认识艺术的表现,整体去感知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一年级教学已经学过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物体以及《简练的几何形状》,对几何形状有一定的认识。以拼一拼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形画花,借形做花。再欣赏其他同学制作的花,认识他们的制作材料、方法,激发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花的兴趣。然后根据材料的不同分成小组,合作完成几朵花,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运用不同材料的表现能力。将学生制作的花放在一起,办一个小花展,装饰教室,体会创造的乐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或立体创作。

  (二)情感:感知、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与合作意识,激发大胆发表、展示的勇气。

  (三)能力:培养认识、发表、探究、创造、展示“花”的美的能力及综合利用各种材料、方法去创作、装饰、美化生活和美化自身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爱花之情和环保意识。综合探索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或立体创作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

  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

  四、工具材料

  (一)教师:

  1、各种花的图片

  2、花的应用、装饰图片

  (二)学生:

  1、收集花的图片和关于花的故事传说、知识等资料。

  2、水彩笔、橡皮泥、彩纸、绢纸、布、剪刀、易拉罐、塑料袋等各种媒材。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预备铃响后,上课前整顿纪律并审视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二)谈话导入

  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变漂亮了,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树叶绿了,小燕子回来了,桃花开了,学校的山茶花也开了……

  师:你喜欢花吗?为什么?

  生:很喜欢。因为花很美……

  师:花很美,如果到处都是鲜花多么好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进入鲜花的世界——揭题《花的世界》

  (三)观察、欣赏、感受

  1、 十大名花欣赏(课件展示,伴有音乐,逐一播放图片。)

  你知道国花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 提问:(1)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它是什么季节里开的?长得什么样子?有哪些颜色?

  (3)能说说有关它的故事吗?

  3、说一说

  (1)你还知道哪些花卉?

  (2)它的名字是什么?

  (3)它长得什么样子?

  (4)能说说有关它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的花,教师尽可能地展示。

  4、 应用欣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以看见花。你从生活的什么地方能找到它?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点击课件

  (四)拼一拼

  同学们手中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你能简单拼一拼,使它变成花吗?

  (五)思考、探索

  1、实例欣赏

  师问:“除了拼,还能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美丽的花留住呢?先来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做的吧!”点击课件,和同学说一说,它们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

  2、 小组讨论

  (1)你带了什么材料?用你手中的材料能做出什么样的花?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花用什么材料做,什么形状?怎样做?

  叶子用什么做,怎样做?

  (折) (扎) (剪)

  (2)想一想,说一说,怎样做更好看?

  (3)根据材料和方法的不同,分小组自由合作,然后办个小花展,装饰教室。让美丽的花永远开在我们的教室里。

  (六)学生创作

  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展示优秀作业。

  (七)小结

  1、师生共同扮演蝴蝶角色飞入各组“小花圃”中赏析评价学生作品。让学生评出最好的鲜花,并说明为什么。

  2、 环保教育。

  师:有的人看见好看的花就把它摘下来,他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生:不对。花是大家的,要爱护公物,要美化城市,不要摘花……

  结束语:同学们都知道摘花是不对的,我们自己不但不摘花,还要劝别人不要摘花,要爱护公物,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让我们的祖国到处都是花的海洋。

  六、教学效果

  学生利用身边可以用于造型活动的废旧材料,如刨花、纸杯、粉笔头等和最简单的工具,经联想与创造,巧妙地组合设计制作出美丽的花,在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得到了一次良好的'锻炼。在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和对他人、自己作品的意见。(附学生作业)

  七、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学理念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教学中应时常把它放在第一位,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用不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学习,这一点在本课教学中得以实现。

  在这一课中,我收集了许多有关四季花卉的知识图片和应用实例图片做成课件,在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后,让学生在视听环境中真实感受花的美。在播放时能不时地听到学生惊讶的赞叹声,对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与喜爱。就这样,他们带着这一份喜爱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的每一环节,并快乐学习。

  2、让学生学会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切让学生来支配,自主地探究学习。在这一课中,从观察力的培养“它长得什么样?有哪些颜色?”,从创造力的培养“用你手中的材料能做出什么样的花?”,从表现力的培养“怎样做更好看?”等问题的设计都以学生为主,努力让他们在自己的探究中找到答案,并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对这一系列挑战性的问题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积极思索,寻找方法。

  3、学习是为生活而学习,创造是为生活而创造,美术作品的创作本是为生活而创作。所以我在这课中,设计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当他们根据不同的材料把花的作品完成后,办起了小花圃,兴奋不已,让他们真实感受到了花带给我们生活的美,从而转化为对花的珍爱,进而引发思索,以生活主人翁的姿态内化为环保的重视。

  4、教学流程清晰。谈话导入 欣赏 简单拼 制做

  展示

  (二)失败之处

  1、整堂课的时间安排稍觉不合理,学生的作业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充分得到评价。

  2、有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没有很好地参与进来,教师应该鼓励其学生激情创造,大胆夸张,让学生享受创造的乐趣,快乐地投入角色,不一定要以现实世界的标准决定其合理性。

  3、大部分学生收集不到关于花的故事,可否用创编的形式。

小学美术教案13

  教学目标:

  1、写生、设计理想中的书包,初步学习写生的方法。在想像中抓住书包基本结构进行创新设计

  2、欣赏、对比不同类型的作品。

  3、在评价中感受美的设计与美化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书包的形状、结构和外表特征,大胆设计一个书包,并有所创新。教学难点:设计有创意的书包。

  教学用具:

  书包实物、书包线描定性写生范画,画纸、铅笔、彩笔、彩纸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开始上学书包就一直陪伴着我们,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和进步。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书包,看看自己的书包有什么特点,尝试自己也来设计一个书包,做个小小设计师

  二、实例赏析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些其他样式的书包(各种类型的书包图片)

  师:书包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外形、颜色都有很大的区别,书包上的'装饰图案更是五彩缤纷。现在呢,老师想请几位同学上来向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的书包。

  三、学生展示书包

  生向同学展示自己的书包

  (师逐步提出外形、颜色、图案、功能)

  重点从形、色、图案入手,体现美术特色,抒发个人情感。

  四、设计

  师:今天,我们班里要开一个书包超市,专门卖我们班上同学设计的书包。作业要求:以下任选一项完成:

  1、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款式新颖的、造型独特的书包;

  2、设计一个功能奇特、造型独特的未来的书包

  五、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评价(书包展示柜)

  教师挑选优秀作业把作品插入老师事先准备好的货架上,再让这些同学向大家介绍他设计的意图。

  逛超市活动:让全班同学欣赏书包作品,并讲出自己喜欢的书包,说明喜欢的理由,教师引导。

  七、教师总结。

小学美术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表述或演示节日期间的有趣情景,画出节日的画面景象,讲述其中的故事.

  2、通过教、学双边活动,让学生了解运用主体、色彩等绘画元素表现节日画面的方法,运用绘画或剪贴等方法创作,传达快乐心情.

  3、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节日中快乐场景的描绘,培养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热爱生活、珍视传统节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以绘画或手工制作方式表现有新意的节日情景,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

  难点:在描绘中抓住节日的特点,用恰当的美术元素表现家人的丰富内涵,并从中体验快乐.

  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辅助课件、影像资料、作品挂图、示范玩具等.

  学生用具:绘画或手工制作工具和材料、与节日有关的文字和照片资料.

  教学过程: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结合近期的节日,让学生表达对这一节日的印象.然后,出示教师范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并板书课题.

  二、发展阶段

  师生交流:教师出示的范作表现的是哪一节日的瞬间?这一瞬间的`画面中都有哪些视觉元素?(点、线、面,色彩,构图,人,物、景等)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画面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快乐、喜庆、幸福或沉思、伤感、期待等)画面为什么使人产生这样的心情?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表现的?教师及时板书知识点.此教学环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发学生对表现节日这一主题的关注和思考.

  三、交流探讨

  出示一组不同节日瞬间的照片,鼓励学生运用以上交流中所学到的知识,有选择地分析最喜欢或熟悉的一张节日瞬间照片,使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也可由其他同学参与并发表不同看法)分析作品的关注点.这一教学环节重在强化运用所学知识对主题进行独立分析,为创作做铺垫.

  四、示范演示

  教师可根据以上环节,选择学生没分析过的节日照片进行示范,同时表明构思意图,简要说明这一节日特点、内涵以及意义,从构图、造型、色彩和各种美术元素的使用到主体物的选择都与这一特定节日相吻合,然后大胆勾画或采用剪贴方式,及时出示完整作品.示范过程中不必强调造型的准确,但对画面中所使用的美术元素如何更好地表达节日气氛、特点和内涵要多加关注.为鼓励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可再出示几种不同形式的节日范作(如立体式、折叠式、镂空式、开窗式)供学生参考.

  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学生说说自己的构思、采用的表现方法,并把自己的构思、画面形象加以简要描述.

  五、作业练习

  教师应对照本课教学目标设计作业,提供部分节日名称,提示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或最熟悉的节日场景进行描绘,要求学生把快乐的瞬间恰当地表现出来.

  六、作业展示与讲评

  将学生作业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并评价自己的作品.教师围绕作业要求对学生作品提出参考建议.

  教师对学生作品的造型不应要求太高,只要作业生动有趣且用适合的美术元素表达出节日内涵、场景和快乐的心情即可.

  七、收拾与整理

  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表现节日的图片资料.

  引导学生整理好美术工具和材料,尤其是剪纸的同学,应注意使用刀具、以及保存环境卫生.

小学美术教案15

  课 题 :神州风采

  课 时: 2 课 时

  课业类型: 欣赏评述 授 课 人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了解欣赏评述离自己最近的世界遗产,感悟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艺术、美丽河山、感悟民族精神、民族审美感。

  隐性目标 :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

  重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和保护它。

  难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组长城图片并提问:这组照片展现的是什么地方?它的长度有多少?经过哪些省?

  城墙曾经出现在古代世界各个角落,可如今只有我国的长城基本完好,它有两千余年的建造史。

  引出课题:神州风采 是长城,总长一万多公里,现存的是6700公里的明长城。

  目前遗存的长城经过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辽宁、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

  学生欣赏图片,听讲、思考。

  三、探究学习 秦大家继续研究长城。分成4个小组,研究下列问题:

  1. 长城经过地区的地貌有哪些?

  2. 长城建筑的形式有哪些?

  3. 建造长城的材料有哪些?

  4. 古代长城和现代长城的作用。 1.地貌有平原、丘陵、山脉、山峰、湖泊、合股、盆地、峡谷、沙漠、戈壁、荒漠、沼泽、草原、森林、海洋,海拔高度差有3000多米。

  2.建筑形式出城墙外,还有各种门、楼、关、台、墩、间、桥、洞、隧道等。

  3.建造长城的材料有土、沙、砖、石、芦苇、木材、或者直接利用山岭、高地、悬崖、峭壁、沟壑、河岸等。

  4.古代主要用于防御、边界。现代长城成为坚忍不拔和牢

  不可破的象征。国歌中的长城更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侵略、捍卫领土完整和独立自由的.决心。长城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是中国的文化。

  四、艺术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国画家白雪石、油画家詹建俊以长城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以及摄影作者镜头下的长城作品。 学生观察、思考,确定创作主题。

  五、学生实践

  由于时间有限,给大家15分钟时间,用线描画出自己关于长城的构想。 学生作业。

  交流感受。

  六、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

  第二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研究教材 看书第30页。

  上一课研究了长城,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时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财富。

  这一节,我们继续研究分布在我国各地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研究教材中的图片与文字。

  三、研究景点及相关资料 请同学们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分组研究一处景点。 选择同学们有资料的景点或亲自去过的地方,进行与文化、历史、美术相关的研究。

  四、小组汇报 请各小组结合自选的景点进行汇报。

  敦煌是人类文化的宝库。

  自1900年王道士发现藏经洞以后,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掠走了大量的宝藏,目前散落在英、法、德、俄、印度等许多国家。敦煌学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学者们的毕生事业,是人类文明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泰山的历史和文化都很悠久,自古以来被誉为“五岳独尊”,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建议同学们把图片和资料、文字汇总,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小报,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景观和历史文化。 分组汇报。

  一组:敦煌石窟。

  二组:泰山。

  三组:乐山大佛。

  ……

  五、课后延伸

  我国目前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31处,还有许多景观符合世界遗产定义和标准未能列入。下面请同学们讨论,对我们身边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应该如何保护。 不破坏地形植被、生态和水系。

  旅游时爱护环境。保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它具有最高的价值。

  不把遗产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教案01-07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2-30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1-19

小学美术教案07-31

小学美术教案01-04

小学美术教案(经典)03-05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07-05

(经典)小学美术教案10-08

小学美术教案[精选]07-04

小学美术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