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时间:2024-06-08 16:06:23 物理教案 我要投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5篇[通用]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5篇[通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2.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大家希望了解什么内容?

  二、进入新课

  [生甲]什么叫温度?

  [生乙]我们凭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可靠吗?

  [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

  [师]现在问题提出来了,大家讨论,看能否解决

  [生甲]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生乙]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

  [生丙]应该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师]既然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不可靠,我们怎么来验证.

  [生甲]很冷的冬天,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会觉得很冷,可是从外面走进屋子里的人会觉得比较暖和.

  [生乙]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得出.

  [想想做做]

  [生丙]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到温水冷、右手感到温水热.

  [师]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thermometer).

  1.温度计

  [师]我们用桌上的东西自制一个温度计.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大家做完了以后,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观察水柱位置,得出结论.

  [生甲]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

  [生乙]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

  [生丙]这可能是由于液体热胀冷缩的缘故吧.

  [师]是的,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

  现在我们看挂图和投影,来认识它们,(投影片课本图4.13,挂图温度计的构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讨论.

  [生甲]投影片上,甲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乙是体温计,丙是寒暑表.

  [生乙]温度计的基本构造: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温度计的使用、液体、刻度、符号.

  [生丙]温度计上符号为C,表示摄氏温度

  [生乙]甲图的量程是-20℃—110℃,最高温度是110℃.最低温度是-20℃,分度值1℃.

  [生戊]乙图的量程是35℃—42℃,最高温度42℃.最低温度是35℃,分度值0.1℃.

  [生己]丙图的量程是-30℃—50℃,最高温度50℃.最低温度是-30℃,分度值1℃.

  [师]怎样才能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并且不会损坏温度计?所测液体温度能否超过量程?

  [想想议议]

  [生甲]要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生乙]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

  [生丙]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

  [生丁]寒暑表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50℃,最低温度是-30℃,分度值是1℃,主要是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

  [生戊]体温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最低温度是35℃,分度值是0.1℃,是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

  [生己]实验用的温度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最低温度为-20℃,分度值是1℃,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范围确定的.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精采,同学们也注意到在温度计上有C(或℃),它是表示摄氏温度,还想了解什么?快提出来,让大家来解决!

  [生甲]℃表示什么?

  [生乙]温度的单位是什么?

  [生丙]用什么符号表示温度?

  [生丁]如何读温度?

  [生戊]摄氏温度如何规定?

  [师]请大家相互讨论来得出结论.

  [生甲]℃是摄氏温度单位的符号,读做摄氏度.

  [生乙]温度用符号t表示.

  [生丙]摄氏温度是这样来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摄氏度(1℃).

  [生丁]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读做“37摄氏度”.

  [生戊]北京一月的平均气温是-4.7℃,读做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师]大家回答地很好.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还有热力学温度,我们先来研究摄氏温度.

  2.摄氏温度(板书)

  [师]我们看P71想想议议,能否把空白填上.

  [生甲]沸水的温度是100℃

  [生乙]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生丙]人的正常体温是37℃

  [生丁]我国最低气温为-52.3℃(漠河镇)

  [生戊]鸽的体温为42℃

  [生己]南极洲(1983年)最低气温为-89.2℃

  [生庚]火箭燃烧室内燃气约3400℃

  [生辛]液态氮沸点-195.8℃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鼓掌进行鼓励.我们家庭中和医院常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仔细看挂图、思考.提出问题.

  [生甲]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

  [生乙]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生丙]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体温计不可以,为什么?

  [生丁]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先要甩甩?

  [师]问题出来了.大家观察讨论来得出结论.

  [生甲]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

  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

  [生乙]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

  [生丙]读体温计示数时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

  [生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温度不准确.

  3.体温计[板书]

  [师]同学们对体温计了解很多,也会使用.那么一般温度计将如何正确使用?请大家看图想想议议.

  [想想议议]

  [生甲]第一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玻璃泡位于容器底部

  [生乙]第二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玻璃泡位于容器侧壁.

  [生丙]第三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全部浸没在液体中.

  [生丁]还有可能发生的错误是:没有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就读数.

  [生戊]读数时温度计离开了被测液体.

  [生己]使用温度计时还可能发生的错误是读温度计示数时眼睛没有平视.

  [师]大家知道了使用温度计常犯的几种错误,哪又该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呢?

  [生甲]要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

  [生乙]测量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生丙]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生丁]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的方法.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希望同学们要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关的现象,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阅读P73科学世界

  P74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答案]

  1.找有关温度单位的错误说法,可以不局限于电视、报纸.各种书籍和大人们在各种公开场合的都可以例举.如:今天气温18度.

  2.提示:关于地球表面的最低、最高温度和地点、时间问题,不一定局限于地理书中的答案,也可以是学生查到的最新资料,或者不同于地理书中上的其他说法.

  3.科学家们提出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做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15K

  4.参阅本章资料5

  五、板书设计

  1.温度计

  2.摄氏温度

  3.体温计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2

  教学设计

  设计

  思路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并回到生活社会中去;通过观察手电筒的结构,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物理原理,理解电路的组成,最后练习画手电筒的电路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通过学生实际连接电路,深化对电路结构、电路元件作用的认识。

  教

  学

  目

  标知识

  和

  技能1、知道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短路及其危害。

  、知道什么是电路图,电路图的意义。

  、会画电路图。

  过程

  与

  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带领学生体会物理现象和知识本身具有深刻的美学特征——简洁明快美。

  重点

  难点重点知道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难点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短路及其危害;画电路图

  教学准备手电筒、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提要

  教学环节个人复备

  一、

  复习

  旧知

  引入

  新课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新型电器应运而生,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家用电器和电路的组成。

  二、

  讲授

  新课

  (新知

  探究)

  一、请同学们讨论和交流各自家庭中用到的电器和它们的用途以及电源的作用和分类。

  名称用途电源类型电能转化成的主要能量形式

  交流电直流电内能机械能光能声能

  电灯照明√ √ √

  收音机

  电饭煲

  手电筒

  二、观察手电筒

  1、组织学生观察手电筒

  1)按下开关按钮,观察电灯的发光情况

  2)观察电池的安放;后盖和电池的连接方法;开关按钮的结构

  3)电灯的.安置

  2、利用挂图或媒体出示手电筒的示意图,作适当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形成对电路的初步认识

  三、怎样使一个电灯亮起来

  1、利用电池、小电灯、灯座、开关和导线,组织学生把上述器材连接起来,使开关能控制电灯的发光和熄灭

  2、在实验前介绍实验的注意事项

  ①开关在连接时必须断开

  ②导线连接电路元件时,将导线的两端连接在接线柱上,并顺时针旋紧

  ③不允许用导线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接起来

  3、组织学生讨论:电路中有哪些组成部分?

  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4、教师总结:

  ①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②电路的组成部分: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

  ③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2)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有所理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观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法证实猜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体验活动成功带来的喜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乒乓球、电吹风、一端开口的圆筒、细沙、斜面、水、水槽、铁架台、烧杯、烧瓶、矿泉水瓶、试管夹、大小试管、手摇发电机。

  2,学生准备:小漏斗、小纸片、放大镜、乒乓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

  二、新课导入

  如果老师说:同学们,你们从一生下来就接触到了物理知识,你们相信吗?(声音)如果老师说:讲台上的这瓶满满的矿泉水,瓶底有个洞,你们相信吗?

  (打开瓶盖,水从瓶底的小孔流出来)

  三、进行新课

  同学们,物理是一门有趣有味的学科,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几个小实验。

  板书:科学之旅

  板书:一、物理是有趣的

  演示(1)不会吹走的乒乓球

  器材:电吹风、乒乓球。

  做法:将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大功率的`电吹风的风口上,用手扶住,然后通过开动电吹风向上吹气,松开手,乒乓球不会不会吹走。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演示(2)忽暗忽亮的小灯泡

  器材:手摇发电机。

  做法:连接好电路,摇动快慢不同,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演示(3)上升的小试管

  器材:大小试管2支、水

  做法:大试管装满水,然后将小试管的封闭端向下插入大试管中,将它们倒置,观察现象。

  演示(4)不会滚下的圆筒。

  器材:一端开口的圆筒、细沙、斜面。

  做法:在圆筒里放上适量的细沙,然后再放在斜面顶端上,圆筒只动一下就不再滚下。 演示(5)冷却让水沸腾

  器材:水、烧瓶、水槽、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火柴

  做法:用酒精灯加热烧瓶直到水沸腾,然后停止加热并让其不再冒气泡,再淋上冷水,又重新看到水沸腾了。

  下面同学们自己来完成一些有趣的实验(分组实验)

  学生实验1:用嘴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片靠近,并未出现他们想象中一吹就分开的现象。 学生实验2:用漏斗吹乒乓球,无论往哪个方向吹,乒乓球都不会掉下来。

  学生实验3:用放大镜观察远处和近处的景物,发现所成的像都是不同的。

  各小组的同学说说自己做的有趣的实验,发现了哪些现象,有谁能解释这些现象?

  注意:学生还没有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所以只要求他们参与猜想,至于对错是次要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重要。在学生回答时,对答对的同学要及时表扬。

  板书:二、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声、光、力、热、电的内容。

  同学们,电的发明是人类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人类从此进入“光明”时代。随后电灯、电视、风扇、冰箱、空调、电脑的发明,又使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家的发明创造。

  板书:三、物理学是有用的。

  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几位著名的物理科学家:

  故事一:爱迪生和白炽灯。

  故事二:牛顿与万有引力。

  故事三:安培,刻苦学习,专心致志的科学家。

  小结:科学家们成功的秘诀在于勤奋,所以“勤奋即天才,功到茅塞于”。有小聪明的人容易浅尝辄止,在学习上难以取得大的成就。所以你们要向科学家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好奇心、虚心、上进心和恒心。

  板书:四、怎样学好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让学生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学物理不能死记硬背,贵在理解,多问。“为学贵有疑,有疑贵问师”。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我们学了知识以后,如果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就完成了一次飞跃,如果遇到生活中的疑问,又从课本中找到根据,就又完成一次飞跃。

  四、总结新知

  学习物理,就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善于动手,加以实践,找到规律,得出结论。

  五、课后巩固

  写一篇物理课随想。

  六、板书设计(略)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品,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能知道影响常见乐器发音特性的因素。

  【重点难点】

  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品。

  【课时】

  1课时。

  【教具】

  收录机、磁带(几种乐器的独奏曲)、吉他、橡皮筋。

  【教法】

  以观察、实验为主,辅以讲解、讨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锣发声时,有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为什么?

  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听到了两下响声。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

  3、为什么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地站在一起,也无法听见对方的声音,只能靠无线电交谈?学生回答

  二、新课引入

  用吉他奏出几个音,让学生分析有何不同。原来是这几个音的音调不同。

  三、新课讲授

  乐音和噪声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声音,有规律、好听悦耳(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噪声。

  演示,先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后用铁片刮,让学生感觉。

  讲述:同样是乐音,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听得见,有的听不见。为什么呢?乐音有一些特性。

  乐音的特性

  1、响度(loudness)

  (1)声音不但有高有低,还有大小(强弱),在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响度与什么有关系

  演示:先轻敲音叉,再稍重敲音叉,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强弱,叉股把塑料球弹起的幅度怎样?学生回答

  学生实验:将一根橡皮筋张紧,先轻轻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再稍用力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注意两次听到声音的强弱有什么不同?橡皮筋振动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得出

  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演示:打开录音机保持其音量不变,教师拿着录音机走近学生时,学生听到的声音变大,远离时学生听到的声音变小。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响度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系,离声源越远,声音声音越小,响度也越小。

  (3)响度的量度

  在声学上,人们学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

  阅读课本上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耳的感觉情况

  2、音调

  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pitch)。通常我们把音调高的声音叫高音,音调低的声音叫低音。

  再欣赏音乐,由学生区别高音、低音,反复二三次。

  弹吉他两个音,让学生区分高、低音。

  音调由什么决定的?

  演示:转动齿轮(如课本图3—20所示),注意听两次发声有何不同?同时注意观察齿轮的齿数。

  问:音调跟声源振动的快慢有何关系?学生回答。后再次验证

  小结:振动快的音调高,振动慢的音调低。

  振动的快慢取决于每秒振动的次数,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振动得越快。物理学中把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其符号是Hz。如果声源每秒振动50次,它的频率就是50Hz。

  频率高,振动快,频率低,振动慢。现在我们可以总结音调高低的原因了,请大家填好课本方框中的填空。

  声源振动的频率高,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低,声音的.音调低。

  简单说就是“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

  人发音的音调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小孩的音调比成人高;女人的音调比男人高。同样是成年的男人(或女人),音调也有不同,故在音乐界有男(女)高音、男(女)中音之分。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85Hz到1100Hz左右。

  音乐上的调,就是根据物理上的音调得出的。如中音“C调”中的“1”的频率是262Hz,“1”的频率是524Hz;;“D调”中的“1”的频率是294Hz,“1”的频率是589Hz。

  除弦乐器外,其他乐器通过别的办法也奏出不同的音调,如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我国古代编钟,奏出了中国古代的文明,奏出了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

  看“信息窗”图3—21编钟

  编钟属打击乐器,你也可以发明一个“编钟”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回家自己计划试试,如成功还可做为你的保留节目在文娱活动中演出。

  3、音色

  放录音:放两、三曲独奏曲

  请学生说出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声音除了音调和响度外还有第三个特征,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每个人的声音都具有与别人不同的音色,所以我们能从电话、广播的声音中分辨出是不是熟人?是哪位熟人在讲话;同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饮食、起居和健康状况等因素,也在发生变化。

  通过锻炼可以改善和保持音色。

  “迷你实验室”

  问:为什么弦乐器上要安装几根粗细不同的弦。学生回答(在弦的松紧、长短相同的情况下,可改变粗细来改变音调,使音域更为丰富。

  问:二胡、吉他等是怎样调节弦的长短和松紧的?学生回答

  四、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pitch)。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跟声源振动幅度有关,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系;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四、小结(学生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2、P4;3、作业。

  【板书设计】

  §3—2乐音与噪声

  一、乐音和噪声

  二、乐音的特性

  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pitch)。

  3、音色:xx。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在中国的铁路运输网上指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的名称。

  【教学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大致分布格局。

  2、举例说明交通运输的作用,并说出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重点)

  3、运用中国的铁路运输网图,分析铁路网东西分布疏密的原因。

  4、在中国的铁路运输网上能够指认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的名称。(重、难点)

  【教学模式】“新课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归纳-有效训练”五步教学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地理助学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入欣赏歌曲《天路》,并配以青藏铁路图片让学生感觉到我国交通事业的飞跃发展。

  问:大家每天是如何来上学的?此外还有那些交通工具?

  有句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看来,我们出门无时不刻不依赖于交通。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中国的交通运输的有关问题。学生听歌曲回答

  骑自行车、步行、乘车

  火车、轮船、飞机

  联系实际设计教学,有亲和力,易于学生接受。

  承转过渡交通运输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说我们的`祖国像只雄鸡,各走向的山脉是支撑这只雄鸡的骨架,那么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线就是这只雄鸡的经脉。

  交通运输所运送的是“人”和“物”。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古代交通运输和现代交通运输的差别,并补充地铁、管道也属于现代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工具的不断发展,证明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上运输兼顾货运与客运,管道运输只能用于货运

  播放有关铁路运输的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交通运输的现状。纵横交错的铁路线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认识了铁路干线,就能认识全国的铁路网,进而认识全国的交通运输网。自学完成现代交通方式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总结出铁路运输是我国各种交通运输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观看中国铁路线图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读图和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以及分析判断能力,最终提高学生阅读图文内容的能力。

  承转过渡目前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都是铁路运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铁路运输发展很快,通车里程不断增长,已形成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网,下面我们认识我国的主要铁路网。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6

  1、自然界的各种物体都是由组成的,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的多少,通常用字母表示。

  2、质量的单位是,符号是。常用单位有。其换算关系为:1t = kg;1kg = g;1g = mg。

  3、是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天平的两臂长度相等,当两个盘中的物体的质量相同时,天平就会。

  4、托盘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在分度盘的;(3)把被测物体放在盘,向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横梁;(4)读取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刻度值,即为被测物体质量;(5)天平使用时要注意:看清天平的量程和分度值;要保持天平的清洁和干燥;称量时添加砝码要从到。

  5、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 、和而改变。

  6、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比,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的。

  7、单位体积的某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用公式表为:,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还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水的密是,它的物理意义是。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了物质内分子(原子)结构的紧密程度。某种物质的密度在数值上等于其质量与对应体积的比值,且为一定值,但密度的大小与其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同种物质,密度与形状无关,与状态有关。

  9、若已知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则可利用公式ρ =算出物质的密度;若已知物体的密度ρ和体积v,则可利用公式m =算出物体的的质量;若已知物体的密度ρ和质量m,则可利用公式v =算出物体的体积。10、判断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假设是实心,利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分式分别求出质量、体积或密度,再与实际物体的质量、密度、体积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11、使用量筒前应观察量筒的.和,以便正确选取合适的量筒。读数时,量筒一定要放在水平台上,视线要与相平。

  1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原理

  实验用器材:测质量,测体积;

  13、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系,大部分物质遵从的规律,而水在0——4℃遵从的规律。

  14、状态相同的,同种物质密度,不同物质上网密度一般,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15、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的,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它的密度一般是的,它不随质量和体积而改变,即ρ取决于m/v的比值,不是由m或v某一个物理量来决定的。

  16、密度的可变性:密度不像质量是物体的属性那样不随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密度在外界因素(如温度、状态、压强等)改变时将会发生改变。

  17、典型的密度计算题:(1)质量不变:如水结冰,冰化水问题(状态改变);捏橡皮泥(形状改变)。(2)体积不变:如瓶子问题(容器容积问题);铸造器材(模型问题)。

  (3)密度不变:如样品问题。以上三类问题都属隐含条件问题:分类求解时,先求出这个隐含量;综合求解时,应用已知量和待求量表示隐含量,列出物理方程再求解。

  18、测固体物质的密度通常是先测物体的质量后侧体积。注意减小误差:(1)液体密度采用“剩余法”;(2)较大固体采用“溢水法”,注意水要到溢水口;(3)质量较小的物体采用“累积法”;(4)吸水性物体要让其吸足水或用排沙法。

  19、用助沉法或针压法和量筒测密度小于水的物体的密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7

  【课题 】

  认识物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一节:学习科学探究

  【课时】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组成。 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

  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 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教学器材】

  音叉、光具座、天平、电流表、电压表、弹簧测力计、量筒、量杯、温度计、刻度尺、玻璃杯、水、纸片、盖和底钻小孔的塑料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学。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有怎样的作用?学习物理为什么要进行控究?怎样才能学好物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物理学

  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物理学的重要性:

  物理学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产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

  科学精神的科学。(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组成)

  2、学习物理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学习物理还对提高科学素质有特殊作用。(强调物理学的重要性,一定要学好物理。)

  (二)怎样才能学好物理?

  1、重视实验和探究性学习。要学会观察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动脑的.自主学习。

  2、注重知识的理解。

  (三)、参观实验室

  1、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2、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四)、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五)、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的科学素质。

  (六)、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三、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理学是怎样的一门科学,知道了物理学是很有用的,也很有趣的一门科学,知道了学习物理要学什么和怎样学习,初步了解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四、布置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3.做一些小实验

  静电小实验、三原色陀螺

  【板书设计】

  认识物理

  一、 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组成。

  物理学:认识世界,改变世界,产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科学。

  二、 学习物理:学习知识、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三、 怎样才能学好物理:1、重视实验和探究式学习。2、注重知识的理解。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第一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 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

  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二、认识常用的测量工具

  三、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8

  一、单元(成章)教材分析:

  1、体现初中物理的启蒙性,注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突出物理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体会物理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

  3、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到,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科学探究,培养学生亲近物理和热爱物理的情感,树立能够学好物理的信心。

  4、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5、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6、噪声控制的途径

  7、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对学生进行化物理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办法方法。

  2、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4、噪声控制的途径

  5、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研究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等方面的教学。

  2、设计探究的实验,‘验证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

  3、利用所学知识对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4、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设计探究的实验,验证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课时安排:

  本章共6节,计划用9课时

  引言科学之旅1课时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2课时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

  第五节声音的利用1课时

  第一章单元复习与检测1课时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斜面、金属片、小车、停表、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

  3、你是如何探究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的?(要求学生参照课本P27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过相等的路程,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

  4、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五一节?

  二、新课教学

  学生阅读课本P29“提出问题”有关内容。

  对于“提出问题”,在没有获得证据之前,人们对于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就是猜想或假设。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需要用证据来证明。证据可以从图书馆、互联或书店等处收集,也可以做实验收集数据。在收集证据时,应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具有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不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自己做实验需要考虑什么是有价值的证据,用什么方法,什么仪器来收集证据,以及如何让别人相信证据等,这就是设计实验。

  下面有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提己的观点,通过实验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现在我们先选择第一个问题:小车没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分组讨论、交流:

  1、你要探究的问题

  2、你的猜想或假设

  3、你设计的实验(方法、仪器、步骤、数据、数据记录表格),并写好实验报告。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示实验的方法)

  三、实验。

  四、板书设计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一)探究问题

  1、从斜面上滑下的小球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2、从斜面上滑下的粗糙的木块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3、百米跑步的同学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二)探究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的实验(包括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5、实验结论。

  6、评估。

  7、交流。

  五、教学后记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0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复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会用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的问题;能说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学会画简单的光路图。

  2、过程与方法: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对法线的形象解释,渗透真正做人的思想教育。

  二、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反射定律

  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全面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三、教具

  教师用:光的反射装置(自制暗箱)、平面镜、白纸、手电筒、多煤体课件

  学生用:量角器、纸屏(附有角度)、激光手电筒、纸板

  四、师生交流过程

  (一)诊断补偿:光在均匀的介质中如何传播?

  (二)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手术室里的灯光》,介绍爱迪生为妈妈治病的故事。

  (三)进行新课

  1、意外的发现

  启发质疑:为什么爱迪生把镜子放在这些蜡烛的后面,就会使他妈妈的周围变得很亮?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蜡烛发出的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光照射到镜面上被挡住而改变了传播方向,又反射回去。

  列举事例:让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光的反射现象。并将他们进行分类,说明分类的依据?(如:根据能不能发光或面的光滑程度等。)

  2、提出问题:光在物体表面是怎样反射的,有没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不同的表面反射光的情况不同?你还想研究哪方面的问题?

  3、设计实验与收集数据

  2)、实验验证

  a、“三线共面”,引导学生猜想入射光线相对反射光线和法线确定的一个平面有几种位置关系,怎样确定反射光线的空间位置?师生共同

  讨论得出实验步骤:

  ①、将镜面平放在桌面上。

  ②、把纸板竖立在镜面上,使接缝与镜面垂直。

  ③、让入射光线沿着被固定的平面射到接缝和镜面的交点上

  ④、慢慢地转动另一平面,寻找反射光线。

  学生实验,讨论,教师进一步用课件演示说明:纸板可转动的面向前转向后转都观察不到反射光线,只有当这个面与被固定的面为同一平面时,才清晰地观察到反射光线。

  b、“二线分居”,引导学生回想实验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相对法线的分布情况,提出问题:能否找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同侧的情况,利用反正法。

  c、“两角相等”,提问:根据上面的研究能不能确定反射光线的位置?(不能)要想确定具体位置,还需研究他们之间的什么关系?(角的关系)利用课件介绍入射角、反射角。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由学生归纳实验结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探究能力。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同时做实验记录,师巡回指导。

  4、分析与论证

  实验完成后,大家从中发现哪些规律?

  引导小组发言,展示实验记录。

  让学生完整的`归纳反射定律的内容。

  设疑:能不能说“入射角=反射角”

  (注意因果关系,借助课件中的反射

  大家庭,形象、生动的理解)

  5、交流与合作

  1)、两人共同完成“互看”实验,利用多媒体展示光路图。(如图1)

  2)、选派一生利用反射装置从立体角度让学生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四)、课堂小结

  1、让学生回忆本章有哪些收获?(如: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两种反射类型等;思想方法:模型法,猜想验证法,探究法;思想方面:正直做人。)利用课件展示本节知识的内在联系,点明学习目标。

  2、交流本节实验的得与失(如:实验过程中的),以及生活中的困惑。

  (五)、奇思妙想

  1、现代VCD影碟机是利用激光照在刻有凹凸的光碟上通过在接收器上读取光信号而播放音像。

  2、利用平面镜还能观察到角度的微小变化情况,如图2所是,从A点发出的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O点,反射光沿着A.MN原路返回,当平面镜绕O点转动150,反射光线在水平标尺MN上的光点移动了厘米(已知AO=1M)

  (可以选做课件中的巩固练习,也可以进行达标训练)

  (六)、作业设置

  1、小论文,如果没有光的反射,我们的世界将会怎样?

  2、收集俄罗斯”进步号”无人飞船制找造人工白昼实验。

  3、用玻璃建楼房有哪些利与弊?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用具】

  水槽、塑料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

  【教学过程】

  一、引入b课

  老师用棉纱蘸些酒精或水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二、进行新课

  1、演示。

  2、教学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3、实验“探究水的沸腾”

  [提出问题]:我们把水烧开称为沸腾,请同学们来说说你所见到的、感受到的沸腾现象?

  [猜想和假设]:

  [设计实验]:正确选择所需要的器材,并能知道其作用:酒精灯(加热)、烧杯(盛水)、烧杯盖(防止热散失)、铁架台(支撑烧杯)、温度计(测水温)、石棉网(烧杯受热均匀)。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

  [分析和论证]:将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作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说明,使学生较好地了解沸腾的特点,知道沸腾的条件。

  [评估]:让学生回顾操作,评估探究的各个环节,你认为这些探究还有哪些不足和疏漏的地方,请提出来,最好能说出改进的措施。本实验可能因使用的温度计质量问题,以及本地的大气压影响使测出水的沸点不是100℃,可结合小数据括号中的“在标准大气压下”作简单说明。

  4、教学沸腾相关知识

  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与大气压强有关。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5、学生自学课本第88页的科学世界《不烫手的“开水”》并回答问题。

  6、回忆童年。

  回忆小学时科学课上“纸锅烧水”的实验,结合刚才所学的知识,说明纸锅为什么不会燃烧并且还能将水烧开?

  7、讨论。

  8、教学蒸发相关知识

  ①蒸发的概念及特点。②体验蒸发制冷的作用。③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9、试一试。

  三、小结

  比较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掌握汽化的两种方式。

  四、作业布置

  课本91页第3题,第92页第4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知道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清晨明媚的阳光照进教室,老师看到了同学们一张张的笑脸。试想,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还能看到吗?这是为什么呢?(夜晚没有光)即使在白天如果我们紧闭双眼,仍然什么也看不见,有是为什么?(光没有进入眼睛)对,其实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光的世界,同学们一定想知道光的奥秘,从本章开始,老师将带大家一起走入光的世界。

  二、新课教学

  1、讨论光源

  那么,生活中的光都来自哪里呢?(太阳、电灯、蜡烛、手电筒、萤火虫……)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能发光)

  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光源?多媒体展示几种光源,你能把它们作以简单的分类?(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

  讨论:月亮、自行车的尾灯是光源么?为什么?

  2、研究光的.直线传播

  (出示激光手电)老师手中也是一个光源,它发出的光在远处有一个亮点,请大家猜测一下,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可能是直线传播的)他的猜想正确吗?生活中你见过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要想确切的了解光的传播规律,还得同学们自己用实验来研究,实验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多媒体展示):

  (1)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传播?这些物质有什么特点?

  (2)光在这些物质中传播有什么特点?

  (3)光总是这样传播么?有没有条件限制?

  下面请同学们分好小组,利用手边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光可以在哪些物质里传播?能否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学生分别用水、果冻、玻璃等物质上台演示)

  这些物质有什么共性?(透明的)这些透明的物质我们也给它叫做光的传播介质。

  光的传播有什么规律?(沿直线传播)这说明刚刚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

  光线: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我们通常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我们叫光线。

  光一定是沿直线传播么?

  演示实验(多媒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讨论:你又有什么发现?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1)影子的形成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质又出现什么情况?(影子)

  多媒体展示影子的形成。

  (2)日食、月食的成因(多媒体展示)

  (3)小孔成像

  4、光速

  生阅读P36,回答:

  (1)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2)为什么雷雨天气的时候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3)光年是什么单位?一光年和多少?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信息中了解超声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从信息中了解次声的一般特点,了解次声的应用和危害性。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信息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科学。

  教学重点1.知道超声、次声的概念。

  2.知道超声的应用。

  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惧信息的能力及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具准备音像资料,图片或光盘,电脑及多媒体的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声现象的一些性质并探究了它的规律,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物理知道是从实际中来的,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一句话,学习物理知识就是要应用它来人类服务,提高人们生活的水平,改善生活的质量。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超声和次声。

  (二)进行新课

  研究发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很宽的',由10-4Hz到1012Hz,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Hz到00Hz之间的声音,低于和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音人都听不到。通常把高于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一、超声

  1概念:频率高于00HZ的声音

  2特点:⑴频率高,能量大(强穿透力,强破碎能力)

  ⑵沿直线传播,可反射

  3应用

  学生阅读图3-32,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发声频率、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例如:狗能听到频率达50000Hz的超声,蝙蝠能听到频率为十几万赫的超声。

  (1)利用超声雷达(又叫声呐)探测物体位置等。

  (2)超声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超声诊断仪(如B超);超声金属探伤仪。

  (3)超声对物体有很强的“破碎”能力。举例。

  (4)用超声处理过的种子可以缩短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

  其他:超声空气加湿器、犬笛

  二、次声

  1概念: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2特点:⑴频率低,传播远

  ⑵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破坏力

  3应用:

  人声也听不到次声。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风暴等都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

  ⑴预报灾害:发生前会辐射次声源

  ⑵医疗:人和生物对次声波反应,某些器官也会发生微弱次声源,可了解人体生物器官活动

  ⑶军事:核武器

  4危害:

  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遭到破坏

  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破坏,会产生恶心,晕眩,旋转等症状,严重的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由于次声的破坏性强,危害大,但人耳无法直接听见,所以在生产等活动中要尽量防止次声的产生,尽量远离次声源。

  课堂

  1、超声和超声的应用。

  2、次声和次声的危害。

  板书设计

  第三节超声与次声

  1、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20—00Hz。

  2、超声与次声

  3、超声的应用

  4、次声危害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题1、2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3、了解光谱、红外线、紫外线、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

  (2)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使学生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

  难点:

  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实验。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光的色散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5页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太阳光被分解成为单色光从而形成光谱的现象,称之为光的色散、

  2、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小组讨论】

  1、在暗室里,让一束白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并用白屏接住从三棱镜中射出的光,发现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和紫,这说明白光由七种色光组成、

  2、再把另一个相同的三棱镜按相反方向放在前一个三棱镜旁边,这时,就会发现彩色光带重新会聚成白光、

  【教师点拨】

  光的色散本质上是利用了各种色光在玻璃或在水等介质中折射程度不同的原理来分散各种色光的、因此小水珠使光形成彩虹、教材上水与平面镜使光色散都属同一道理、

  【跟踪训练】

  1、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

  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

  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2、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照射到光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的光带,这个现象说明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学习指导二:光的三原色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页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三原色光混合而成、

  【小组讨论】

  1、用手摇转台装上红、绿、蓝三色盘进行演示、调整好三色盘的比例,旋转时就可看到三色盘呈现灰白色;调整三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先使红色占绝大部分,以后逐渐增大绿色面积,旋转,发现:随着红、绿比例不同,会依次出现橙红、橙、黄和绿黄等几种颜色;调整三色盘,使其只露出绿色和蓝色部分,开始让绿色占大部分,逐渐增加蓝色,旋转,发现:混合光由绿变成蓝(出现靛、孔雀蓝、蓝等颜色)、调整三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蓝色光,开始让红色占大部分,逐渐增加蓝色,旋转,发现:混合光会出现紫红、深紫等颜色、

  2、使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发现:电视屏幕上呈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色光条合成的、

  【教师点拨】

  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产生了另一种颜色、

  【跟踪训练】

  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A)

  A、红、绿、蓝B、红、黄、蓝

  C、红、黄、绿D、黄、绿、蓝

  学习指导三:光谱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87页内容及图2、6-1,完成下列填空:

  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小组讨论】

  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光谱;了解常见的光谱有哪些、

  解:将不同颜色的光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即为光谱、常见的光谱有:太阳光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

  【教师点拨】

  太阳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然后将红、橙、黄、绿、蓝、靛、紫排列起来形成的光谱就是太阳光谱、

  【跟踪训练】

  如图甲所示,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自上而下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一束红光沿AO从空气斜射向玻璃,OB和OC分别是红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图乙所示、如果一束紫光也沿AO斜射向玻璃,请你在图乙中画出该紫光的折射光线(大致位置)和反射光线,并标出传播方向、

  学习指导四:红外线、紫外线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87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红外线是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紫外线是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

  2、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填“多”或“少”)、

  3、红外线还可以用来进行遥控电视、

  4、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进而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

  5、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

  6、紫外线还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7、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填“有害”或“有益”)、

  【小组讨论】

  1、在太阳光下用一个三棱镜把阳光分解成不同的色光,然后把一支温度计放在色光中,可以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说明太阳光向外辐射能量、

  2、将一铁块放在炉火上加热一会儿,在铁块没有烧红之前,用镊子夹紧取出(注意安全),靠近温度计,可以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说明铁块发出了一种不可见的光,向温度计辐射了能量、

  3、把一支温度计放在色光中的红光之外,可以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说明了红光之外有一种不可见光,它叫红外线、

  4、我们用遥控器可以自如的遥控电视机,现在用手指堵住遥控器的前端一个发光体,发现不能(填“能”或“不能”)对电视机进行遥控了、这是因为遥控器靠发出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

  5、将验钞器的紫光灯打开,把伍拾元或佰元的钞票放在紫光灯下,可以发现钞票中有一些醒目的发出荧光的防伪标志,这是因为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6、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线灯进行杀菌,这是因为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

  【教师点拨】

  1、红外线是不可见光,但它也是一种光,和其他的光线一样,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也会发生折射和散射、

  2、所有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而且物体的温度越高,红外线的辐射越大;其次,物体在红外线的照射下,温度也会迅速升高、这就是红外线的热作用强、红外线的很多用途都是依据此原理进行的、

  3、医院里的紫外线灯看起来呈现淡蓝色不是无色,是因为紫外线灯除了发出紫外线外,还发出少量的蓝光和紫光、因此,不能根据紫外线灯就认为紫外线是有颜色的、

  4、一切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发出的光都含有紫外线,低温物体发出的光几乎没有紫外线、而一切物体都可以辐射红外线、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强、

  【跟踪训练】

  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开启、关闭及频道转换,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电视机的光是(B)

  A、红光B、红外线C、紫光D、紫外线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4、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5、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方法:

  对比讨论、探究式、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12-24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2-22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10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15

八年级物理上册《速度》教案08-05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15篇12-24

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10-25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优秀】06-08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5篇12-28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