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案

时间:2024-06-08 17:45:25 初中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音乐教案【经典】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音乐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音乐教案【经典】

初中音乐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朗读探究,质疑问难中体会音乐家的伟大人格魅力,《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1。

  2、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3、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4、在《命运》交响曲的欣赏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走进巨人,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2、准备贝多芬的资料短片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倾听音乐,"命运"引读

  1、倾听音乐: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谈谈从这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听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

  (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意图:导入新课,课文与《命运交响曲》都表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提示本节课的学法:通过欣赏音乐来领会文章的内容。)

  2、"命运"引读:

  对一个画家来说什么最重要?对一个歌唱家来说什么最重要?那么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又是最怕什么呢?(耳聋)

  可是,命运常常要捉弄人呀。让最需要它的人失去一些东西。就象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这位音乐家贝多芬,就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面对不幸,我们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听不见的情况下仍不断作曲创作,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写出了一部部伟大的音乐作品,重造了那美妙的音响世界。那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想不想认识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去看看生活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悟

  1、诵读积累:学生比读课文,交流感受,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整体感悟:

  ①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②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期间写了哪几件事?

  记叙的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客人"和贝多芬会面、交谈;贝多芬回忆自已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景。

  ③以女佣的口吻概括那天发生的事,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的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1》。)

  ②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来刻画贝多芬的形象的?阅读课文6、7、9三小节,思考这些段落中外貌描写的作用?

  (外貌:"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的宽阔的双肩,那种"凝重不可逼视"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又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坚韧无比的生命意志。)

  ③(出示贝多芬画像),进行"外貌对比"。

  请同学们把这张贝多芬的肖像画与课文中的描写作个对照,看看像不像,像在哪?(学生读出相似的语句)。

  写作指导:成功的外貌描写,往往能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方面来重笔刻画。做到以形传神。忌面面俱到,忌"脸谱化"。

  2、品读赏析:

  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语句深深地触动了你,而你又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

  教师准备:

  ①课文20小节中"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这是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写照:被人误解而苦闷和绝望。)

  (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了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②课文22小节,贝多芬"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做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却遭到耳聋的打击,但是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与"巴望"则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③"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指的是贝多芬用"心"和生命写的音乐,传达出的是贝多芬对人生和生命的理解。)

  ④"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永恒"指的是音乐,贝多芬已经超越了自己,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四、体验反思,人物速写

  1、体验反思:

  ①请同学们试着为课文重拟标题,以此提炼中心。

  ②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此次访问的收获。

  ③如果你遇到像贝多芬这样的命运,你会怎样面对呢?

  2、人物速写:

  五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教师点拨写法得失。)

  3、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走近音乐,走近大师

  1、走近音乐:

  再次倾听贝多芬的音乐,展开想象,畅谈感受,写下心灵随笔

  2、走近大师:

  ①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在感受到贝多芬的坚强的生命意志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作为平凡人的贝多芬,试说说贝多芬的平凡之处。

  贝多芬有着和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也会像常人一样孤独、苦闷、烦躁、甚至绝望。当有人来拜访他,并希望了解他时,他会感动得流泪;当无端被打扰时,他一样会表现出不耐烦。面对耳聋的打击,他也不免叹息,感到软弱。

  ②名人评语:

  罗曼·罗兰: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初中音乐教案2

  一、教学构想及教学目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不断尝试着新鲜丰富的生活。音乐作为一门不可或缺的艺术种类而言,有着其自身的特点。音乐是美的、多种类、多元化的。它既古老又现代,既优雅又时尚。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多样善变的节奏,体现了人们在不同意境中的思想感情。学生们喜欢音乐、喜欢唱歌,从各种媒介中获得她们衷爱的音乐形式、音乐作品、创作者及演唱者的相关信息。显然,单一的音乐教学内容,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学生对不同音乐的求知欲望。“把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这是音乐课程设置中的挑战,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我们要通过缜密的资料查阅、细致的筛选、严谨客观的讲解、极有趣味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听流行音乐、哼唱流行歌曲到通过分析其发展进程、学会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流行音乐。

  初三年级的学生,有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又具备敏感细腻的心理特征。相比之下,女中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更趋向自然纯真。她们喜欢美的旋律、追求崇尚美的感受,渴望体验美的真谛,更愿意成为美的少女。新的教学大纲也告诉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的美,用心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空间。

  二、教学内容:

  本课的题目是——“流行音乐中的几种形式”,因此重点放在“形式”上。教师从众多的流行音乐形式中挑选了四种具有代表性、易懂性、时尚性的音乐形式,它们分别是“节奏布鲁斯(R&B)”、“说唱(RAP)”、“摇滚(ROCKROLL)”和“电子音乐(ELECTRON)”。

  本课全部教学内容来源于相关书籍查阅、网络下载、日常音乐知识的积累。在某种意义上,本课可以定格为一节“音乐实验课”。

  三、教学环节:

  本课教学环节设计以清晰、简洁、趣味性参与性强为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自习、自创的综合能力。

  1、新课导入

  2、流行音乐中四种形式的音乐渊源、音乐特点、构成规律的讲解、分析、辨别,学生相关参与活动贯穿始终。

  3、课堂小结

  (注:具体内容参看教案)

  四、教学方法:

  1、本课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前、课中、课后都贯穿学生的各项参与活动。如:课前将学生分组,对自己感兴趣的音乐形式进行资料查找收集;课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即兴创作音乐形式,理解其特点;课后的讨论等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挖掘她们的创造、创新思维潜能,理智地欣赏鉴别音乐。

  2、大量有趣丰富的影音资料,错落有致地安排在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不仅为概念的讲解、举例提供了方便,而且更突出了知识的条理性,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增加教学密度,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尽可能地把较先进的音乐设备带到课堂上,与教学常用乐器相结合,进行演示,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变得立体真实。如:R&B音乐要素构成的分析、RAP的即兴创作、电子音乐是通过什麽乐器实现的等等问题。学生从中可以真正体会到音乐的多元快速的发展,大大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的知识,使课堂更加富有现代气息。

  五、课前准备:

  1、在校园中以采访的形式提出关于流行音乐的相关问题,学生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并摄制成影像。教师根据本课音乐知识需要,个人摄制教学用演示影像。

  2、课前,将作课班分为四组,学生选择音乐形式进行资料查找。

  3、制作本课教学课件及相关教具。

  4、音乐设备的'准备。

  20xx年11月

  教案

  课题:流行音乐中的几种形式

  课型: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

  一、通过介绍流行音乐中的四种形式,从发展进程、基本结构、音乐要素等角度分析各形式在音乐中的典型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辨别鉴赏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

  二、学生们通过理解体会,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音乐方面的创造创新才能,启迪美的意识,创造美的空间。

  三、音乐是多元化的艺术,本课还要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现代科技在音乐中的运用,展示音乐课堂丰富新鲜的氛围。

  教学重点:

  一、四种音乐形式的讲解分析。其中节奏布鲁斯和说唱为重点,摇滚和电子为了解。

  二、围绕四种音乐形式展开的学生活动。

  教学难点:

  一、学生通过理解分析对音乐的即兴创作。

  二、学生通过本课可以真正地对流行音乐有更新更多的认识,并学会客观地分析欣赏不同的音乐。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比较列举即兴创作分析学生相关的参与活动

  教具:自制教学课件音乐设备电脑投影黑板钢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5分钟)

  1、教师播放在校采访的录像:

  关于流行音乐的一些问题及学生们的回答情况。

  学生看后可以进行讨论,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2、学生们按照预习作业划分的小组坐好,准备出预习作业。

  观看录像,观察其他同学对流行音乐的理解,结合自身观点,发表看法。

  按组的划分坐好,准备出查找的资料。

  通过课前的录像采访,深入到学生中间,观察她们对流行音乐的理解,并给同学播放。观看的学生不仅感到亲切真实,更激发了她们的求知欲望,在新课导入时就已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了。

  课前已划分了小组,对本课中即将出现的四种音乐形式进行资料查找,培养学生预习自学的习惯。

  二、流行音乐中的四种形式:(35分钟)

  (一)节奏布鲁斯音乐(15分钟)

  英文名称:R&B

  1、提问:R&B音乐的起源?R&B在音乐表现上有什麽特点?

  2、总结:(电脑演示)

  起源:R&B(Rhythm and

  Blues)中文翻译成:“节奏布鲁斯或节奏蓝调”。它原是一種黑人的流行音乐,最早R&B是Blues和Jazz的混合体,是从慢舞转向节奏舞蹈的雏形音乐。

  特点:R&B体现了显著的节奏或节拍,另外它的旋律也交代的很清晰,往往听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目前R&B已成为乐坛宠儿,当然现代的R&B又混入了别的音乐的元素。

  R&B音乐的基本结构:

  布鲁斯的音乐元素+强劲的节奏

  3、教师发出印制的歌谱,带领学生进行视唱。

  教师利用音乐设备加入节奏的伴奏部分

  播放本段旋律的原版演唱。

  4、教师带领学生用R&B的音乐方法演唱已学过英文歌曲《yesterday》。

  以组为单位,根据个人查找的资料,回答教师的提出的问题。不同意见可以讨论。

  听讲观看演示思考分析记忆

  学生看歌谱进行视唱,掌握歌曲旋律。

  和着音乐的节奏,哼唱音乐旋律。

  听赏对比分析

  用感情和理解对音乐进行新的诠释。进入本课重点内容的教学。

  R&B音乐为当今比较流行的音乐形式,且学生们听到的机会很多,对其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为学生们介绍这种音乐形式之前,可以将英文书写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相关了解字母代表的意思,有利于音乐结构的理解。

  学生先进行预习作业的反馈,教师给予总结,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通过介绍音乐形式的起源和特点,引导学生确立此种音乐形式的音乐元素及基本构成。

  把简单的旋律给学生视唱,加入强劲的节奏,恰好是R&B音乐的基本构成模式。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R&B音乐的特点。之后,放出本旋律的原版演唱,学生们可进行对比,加深趣味性和记忆。

  学生将已学过的歌曲加入R&B的音乐元素,培养她们理解创造的能力和丰富的音乐感觉。

  (二)说唱音乐:(10分钟)

  英文名称:RAP

  1、提问:RAP音乐的特点?

  2、关于RAP音乐:(电脑演示)

  70年代中期在黑人和纽约市外行政区的青年中间开始流行迪斯科、霹雳舞、和说唱乐。街区那些去不起时髦俱乐部的青少年厌倦了迪斯科音乐,他们演奏更重一些的黑人流行音乐,来回重复同一张唱片的内容。当主持人在音乐中加入说唱(开始时是用60年代流行的语言朗诵一些街头即兴诗歌),这种音乐开始成为了说唱。

  RAP的基本构成:

  说唱+节奏

  3、学生根据自己的校园生活写一段歌词,引导学生用RAP的语感进行说唱,教师和以伴奏。

  回答讨论

  听讲理解观看演示

初中音乐教案3

  教学内容分析

  《渴望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之声”的一首歌曲,也是整个单元中惟一一首要求学生演唱的歌曲。这首歌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创作的一首抒情歌曲,深受儿童的喜爱;以儿童纯真的稚气,活泼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们渴望满目春色、繁花盛开、小鸟齐鸣的春天到来时的心情;歌曲采用D大调,6/8拍子,歌曲的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全曲以分解三和弦与级进音调进行的旋律为基础,配合着活泼、跳跃的6/8节拍,流畅清晰、优美洗练、充满着青春的活力,表现了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的愉悦心情。歌曲的第一乐段:1—8小节,由同一材料变化重复的两个乐句组成,听起来给人一种亲切、婉转、流畅、抒情之感。歌曲的第二乐段:9—16小节,由于第三乐句的音调出现了变化,旋律音程出现大跳和向属调的离调,给人以清晰、明朗的感觉;第四乐句再现了第一乐句的属材,并略作变化,使全曲在欢快、活泼的情绪中完满的结束。为了使歌曲留给人们的感觉更完美,作者在尾声的钢琴伴奏中加用了高音区的装饰音,像是模拟小鸟儿的歌唱,使歌曲更富于诗情画意,意境深远。本节课除了唱好歌曲《渴望春天》而外,还有两项教学内容:为歌曲创编打击乐和欣赏配乐散文《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歌曲《渴望春天》学习,并在反复的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2、能力目标:唱好歌曲《渴望春天》,鼓励学生大胆的为歌曲《渴望春天》创编打击乐的音乐实践活动。

  3、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渴望春天》,引导学生体验春天的无限美好,真正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道理;同时启发学生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健康活泼的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教学重点与难点:

  唱好歌曲《渴望春天》,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了解弱起小节的相关知识。

  教具准备:

  电子琴、CD机(盘)、音响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窗外春天的景色。

  要求学生观看窗外的景色并回答问题:

  1、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绿);

  2、那种树已开花(樱花)。

  二、活动与体验──歌唱《渴望春天》。 ㈠新授引入

  刚才同学们欣赏了窗外的景色并回答了问题,说明现在已进入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春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渴望春天》(板书课题)。播放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为背景音乐,师生齐声朗诵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㈡歌曲范唱

  1、范唱:教师轻唱歌曲《渴望春天》,听完这首歌曲,你们从歌词中知道了哪些有关春天的特征(树林穿上绿衣,紫罗兰开放,小鸟歌唱,青草地上跳舞,布谷鸟,夜莺等)。

  2、学生自由谈

  3、相关知识:为什么我们这里3月4日樱花已开放,春天已经到来;而歌曲中却说“亲爱

  地五月给树林穿上绿衣”?(提示学生根据曲作者家莫扎特的祖国奥地利和我们湖南两地之间的纬度有差异,所以两地之间进入春季的具体时期不同,要求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回答)

  ㈢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电子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随电子琴唱词(体会这是一首旋律清新欢快,充满了天真、童趣的歌曲,具有典型的德奥民歌风格)。

  3、难点突破:在反复的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了解弱起小节的概念和强弱规律的变化。

  4、情感体验,激发兴趣:要求学生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逐步明白春天是美好的,是一年的开始,是播种的季节,所以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我们中学生也象春天一样美丽,现在正处于打基础,认真学习的时候,我们要健康活泼的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材。通过情感升华,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演唱好这首歌曲的兴趣。

  5、分组齐唱:将全班分成三组,分别齐唱这首歌曲。教师对各组进行鼓励性的点评,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思考与创作──为歌曲创编打击乐。

  ㈠思考:弱起小节和正拍起的强弱规律有何不同?

  ㈡创作:(为歌曲创编打击乐)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为歌曲创编打击乐(强拍双手击掌一次)。

  2、师生共评。

  四、反馈与小结──齐唱《渴望春天》

  ㈠学生边轻轻击掌边歌唱歌曲,教师伴奏。

  ㈡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渴望春天》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音乐知识,认识到了热爱春天、热爱美好事物的重要性;我们要从小认真学习,健康、活泼的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五、结束课业

  在歌曲《渴望春天》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教学后记

  我在这节课中采取师生双边互动方式,不是看所有学生对这首歌曲都能唱到什么好的程度,而是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等,看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是否对非流行歌曲产生了兴趣,是否对起码的音乐知识有所了解,是否对自己编排的打击乐兴高采烈地边演唱歌曲边手舞足蹈,上完这节课是不是很快乐,余兴未尽,是否真正做到也在音乐中陶冶情操,激发兴趣,在兴趣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审美,在审美中提高。从这些方面衡量,这节课较成功。课题《渴望春天》

初中音乐教案4

  教学目标:

  1.结合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理解对友人那种无限关爱的诚挚情谊。

  2.愿意沿着古曲发展的脉络,去了解我国唐代琴歌《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并聆听、演唱《阳关三叠》。

  3.体验运用自己的演唱方式表达友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唐代琴歌《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并聆听、演唱《阳关三叠》。

  教学难点:演唱时如何表现歌曲中忧伤、惜别、期待的真挚情感。

  教具学具: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歌曲发展的概况。

  导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歌曲的主要发展脉络,中国古代歌曲的主要脉络包括上古音乐、中古音乐和近古音乐。在课前呢,已经有几位同学通过资料查找后做了一些发言的准备,下面就由这几位同学上台来给大家分别介绍中国古代歌曲发展的概况。(请三位同学分别介绍先秦时期的上古音乐、秦汉-隋唐时期的中古音乐和宋、元时期的近古音乐。)

  2.导入课题并介绍唐朝歌曲《阳关三叠》。

  师小节:同学们介绍得太好了!谢谢你们!你们还记得吗?刚才有同学介绍了在唐代的音乐创作中,大量使用了唐诗入歌的创作手法,其中《阳关三叠》就是使用这一手法的佳作之一。这首以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为词,全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愁绪的歌曲,表达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同学们,如果不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心路历程,要准确地理解这种离别的内涵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让我们先通过一个短片介绍走进教材这个单元推荐的唐朝歌曲《阳关三叠》吧。(课件播放短片介绍《阳关三叠》)

  二、新课教学

  1.教师演唱歌曲《阳关三叠》的第一叠。

  导言:同学们,唐诗本身的情感就极具有感染力,那么唐诗入歌,又会是怎样的效果呢?……回答的很好.现在老师就来模仿古人抚琴而歌吧。

  2.师生探讨原诗与歌曲歌词异同。

  导言:同学们,我能在这首歌里看到蒙蒙轻纱笼罩的雨后小巷,看到雨后吐露新芽的柳树,还能看到两袖清风,抱拳永别的友人,更能看到挂在他们脸上的一行清泪,这是多么“唯美”的画面呀!那么,王维的原诗与现在演唱的歌词有什么不同?(探讨结论:除了王维的原诗四句,歌词里面增加了部分歌词。文中所提到的“遄行、遄行、旨酒、旨酒”等处的歌词及曲调是由后人加上去的,为了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这首诗的内涵,曲作家进行了二度创作改编完成的。)

  3.朗读歌词。(课件出示歌单)

  4.学唱歌曲。(方法:唱谱、念词、填词演唱。)

  5.师生探讨歌曲上阙和下阙的情感表达上的区别。

  导言:同学们的演唱充满了真情实感。在这一叠中音乐分为上阙和下阙,大家想想看,在刚刚演唱的过程中上下阙的情感表达是一样的吗?好,大家可以讨论一下。(探讨结论:上阙用王维的原诗,由四句“起、承、转、合”式的旋律组成,曲调以级进走向呈现,温情而含蓄;下阙旋律跌宕起伏、错落多样,突出表现了悲伤、惜别、不舍的感情。)

  6.学生随琴演唱歌曲。

  导言:同学们,这是多么质朴、真挚、深切的情感啊,让我们再次演唱,从音乐中反复体验这种离别的惆怅,感受那种至诚而细腻的情感美吧。(学生随琴演唱)

  7、师生探讨歌曲下阙中音乐的情绪特征及表现方式。

  设问:在刚刚演唱的这一叠中,有一句旋律能够反映出作者内心翻腾的情感因素,这一句是在上阙还是下阙?

  再问:作曲家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创作,才能准确表达这种情感因素呢?(师生探讨结论:作曲家在这里用了一个八度的大跳音程,并两次出现了全曲最高音,使情绪更趋于奔放,形成了这一叠的高潮。(6——6的音频),使送别的情绪上升到了最极限,无法用言语来表达,那就用八度大跳来呐喊吧,喊出的是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喊出的是对统治者的不满。)

  8.探讨第三叠中歌词的含义。

  导言:我们来看第三叠中的这句歌词(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吗?(生答)

  师小结:对,就是希望驾着马车和他共叙,但不知道要等到何时?这是王维的`无奈,更是当时整个社会底层人民的无奈。歌曲深层地刻画了作者的心情,并且成功地含射了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疾苦,随着尾声的一声长叹,音乐似乎进入了一种迷惘的梦境,包含着作者与听众沉思和期待的想像。老师现在就来给同学们演唱第三叠,让我们更深层次的感受作者的心声吧。

  三、拓展

  学生1:上台展示《阳关三叠》——丝弦五重奏。话外音简介:《阳关三叠》(丝弦五重奏)是胡登跳19xx年根据同名琴歌改编。乐曲即保留了原曲的“三叠”结构,又巧妙地运用了丝弦乐器的绰、注、吟、揉等技法模拟古琴的韵味,并恰如其分地吸收现代多声部写作技巧,富有层次地表现了古人依依惜别的真挚感情……

  学生2:上台展示《阳关三叠》——合唱与独唱的演唱效果。话外音简介:同学们,这种艺术形式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不同的感受?其实独唱与合唱各具魅力,独唱的音色单一、线条清晰、情感表现专一,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歌者的内心世界。而合唱则音色丰满,音响立体,音域宽广、声部丰富、力度变化大、音响层次多、表现力强,尤其是多声部的均衡协和,更具有一种感染力。大家说是吗?

  五、结课

  结课语: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一首唐朝的流行歌曲《阳关三叠》,让我们感受到了友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和经典音乐文化的育人魅力。同学们,这首古朴淡雅诚挚的琴歌,已经打开了时空的隧道,让我们沿着古曲发展的脉络,去聆听、演唱和了解我国更多的艺术歌曲吧!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

  2、唱歌《阳关三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正确感受古曲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古琴,交流古琴知识

  提问: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我们中国古代非常珍贵的乐器,这件乐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这是什么乐器呢?交流知识提问:古琴有几根琴弦?提问:琴面上的白点的名字是什么?一共有多少个?老师介绍古琴的结构:琴有头、颈、肩、腰、尾、足,琴的背面有两个孔,是古琴的出音孔。提问:古琴面和古琴底分别是什么形状?它们分别象征了什么?老师介绍琴名与音色听一段古琴曲,学生初步感受古琴的音色。老师讲解琴歌的基本概念(一)讲音乐故事(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教师适当补充。(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

  (3)问: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学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现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应予以鼓励。

  (4)听古琴曲《流水》

  这项教学内容也可以先安排听古琴曲《流水》,后讲故事。也可以由教师在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声中讲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赏。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领会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意境。

  (二)唱歌

  1.学生先欣赏歌曲《阳关三叠》;也可以先安排学生朗诵诗句,教师弹奏作为背景音乐。

  2.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4.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5.可以让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吹竖笛为其他同学的演唱伴奏,并为下节课的音乐情景剧做铺垫。

  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在歌曲意境、词曲准确性上的得与失。

  五、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初中音乐教案5

  1、题目:唱歌《凤阳花鼓》

  2.内容:

  3.根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讲解歌曲旋律的开展手法;

  〔3〕弹唱歌曲旋律;

  〔4〕教学过程中包含课堂提问。

  教学设计

  唱歌《凤阳花鼓》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演唱体验中,领略传统音乐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品质。

  2.在与教师共同的学习中,积极思辨、开启心智,初识民歌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一直有着外向的吸纳和融合与动态流变的特性。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学唱歌曲和欣赏民歌的过程中,体验各地区民歌不同的音乐风格。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拍、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感受、要求在课后用正确的八六拍合拍图式划拍并准

  2.在民歌《凤阳花鼓》的学习中,用聆听作品、找出骨干音等方法,区分民族五声调式。在歌曲乐段分析中,探究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

  三、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准确表达民歌风格。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完整背唱歌曲《凤阳花鼓》

  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把握民歌《凤阳花鼓》的`风格并加以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听歌曲《凤阳花鼓》进入教室。

  教师:大家猜一猜这是何种乐器?〔出示双条鼓的图片〕

  学生:鼓类打击乐器。

  教师:这是双条鼓。通常,表演者单手持鼓,另一只手持两根鼓条敲击鼓面,双条鼓也由此得名。双条鼓起源于在凤阳,又称凤阳花鼓,

  二、新授

  1.初听歌曲《凤阳花鼓》 。

  教师:聆听《凤阳花鼓》,此曲带给你怎样的体会和感?

  受学生:歌词中有“得儿飘〞 “另当〞等词语出现,旋律动听,但欢快中有一些凄凉。

  2.模唱曲谱。

  重点解决音准和切分节奏的演唱问。

  3.填词演唱。

  强调歌唱的根本要素:呼吸、发声、共鸣、语言。

  4.分析歌曲。

  教师:此曲由哪几个音构成了曲调?调式的主音是什么?

  学生:1、2、3、5、6,以1为主音。教师:此曲为五声调式,以宫为主音。

  教师:找出旋律开展的特点〔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前乐句的尾音和后乐句的开始音是一样的。

  教师:歌曲前半段运用鱼咬尾的开展手法。学期我们学过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分裂。

  教师〔播放江西民歌《打花鼓》片段〕:这首江西民歌《打花鼓》和我们学习的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有区别吗?

  学生:有相同的地方,但是又不一样教师:民歌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方言、

  旋律、演唱习惯等出现了变化,呈现出流变性的特点。

  教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这首《凤阳花鼓》会流传到江西?是因为历史上淮河流域水闹常经灾,百姓四处逃荒乞讨,身背花鼓手持小锣,走到哪里唱到哪里,后流传到江西被称为《打花鼓》。

  教师:能说出此曲歌词与以往我们学过歌曲的歌词有何不同吗7学生:“得儿飘〞 “另当〞等词语,很有特点。

  教师:本课只是学习了歌曲的一段歌词。来、为讨好彩头的话语。

  教师:同学们认为衬词有特点,那我们分析一下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衬词〔鼓敲打的声音〕为模仿花鼓、小锣的象声词,衬词的参加,虽然没有实词含文的际义,但是“另当〞是锣歌词生活化、口语化,多是在乞讨的过程中顺口拈这种旋律开展的手法在民歌中较为常见,

  例如上补充句和衬段采用前半段末句的材料进行变化、在安徽有一首民歌就是以凤阳花鼓为名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唱吧。

  〔板书— —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却极好地渲染了欢快的气氛,使得歌曲不那么沉重悲伤。

  三、稳固

  1.分组讨论,参加打击乐器鼓和锣,复原情境,体会民间艺人的辛酸苦乐。

  2.再次用自然的声音,真情演唱歌曲《凤阳花鼓》

  四、作业

  欣赏钢琴曲《花鼓》片段,此作品是由哪首民歌改编而成?你从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

初中音乐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黄自生平,能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2、学会歌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

  3、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主动参与音乐表现。

  重点与难点:

  1、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

  2、体会歌曲情韵。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媒体播放音乐《送别》,引入课堂

  二、导入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送别》是《城南旧事》中的插曲,这首二、三十年代的老歌是用一首歌曲的曲调,由李叔同填词而成的。在这个时代,我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多媒体出示黄自照片及简介。他创作了大量的既古典又有西洋风格的`音乐作品。

  三、新授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踏雪寻梅》就是这种风格的歌曲。

  1、媒体出示歌词,播放音乐,学生想象意境;

  2、提问:听了这首词,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呢?

  3、(多媒体出示)叙情景,配合情景画面

  4、学唱歌曲(解决难点)

  四、激励表现:

  1、歌曲处理:讨论、互评、集体评议

  2、即兴创作

  五、拓展、延伸

  听赏黄自的作品《抗敌歌》,并由此延伸开,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黄自的资料,为接下来的欣赏课做准备。在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初中音乐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以比赛记分的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与音乐实践。

  2、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体验对音乐理解和动作创作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

  在体验我国民歌的基本情绪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主动投入到音乐实践中去。

  教学过程

  一、激情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活动,活动分三大项进行,既考考你们的记忆力、比比你们的知识储存量和试试你们的创造力。其中考考你们的记忆力为音乐知识问答,比比你们的知识储存量是对音乐了解多少,看看你们的表演才能。亮出你们的绝活,展示你们的才能,当然也请同学们贡献出你们的掌声。

  宣读比赛规则:一位记分员和一位监督员 每组回答正确得10分。

  学 学 生 聆 听 教 师 的 激 情演说

  调 动 学 生 好 胜 的 心 理, 激 起 学 生爱 表 现 的 个 性。

  二、

 A、欣赏歌曲《十送红军》

  1、提问:

  A、 时代背景是什么?

  B、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C、 歌曲的基本情绪是什么?

  D、什么地方的民歌?

  2、播放音乐并讲解

  3、请学生回答

  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

  《十送红军》并回答问题(以组为单位)

  1、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围剿”失败之后,红军即将踏上长征路的背景下。

  2、混齐――男低――女齐――女低――男高齐――男齐

  3、歌词以叙事为基础,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金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期盼。举例说明歌词的第二段。

  4、江西民歌

  揣摩歌曲的意境。体验歌曲的意境,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寻找答案。

  B、《龙船调》

  1、这种具有山歌风味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既有划船的.节奏感,又有动感。

  2、演唱形式是什么?

  1、两位同学上来表演(各组),男同学扮演‘梢公’,女同学扮演‘妹娃子’。

  2、半说半唱

  给学生创造表演的空间,让其自由的发挥,体现互动互学原则。

  教学过程

  教师 活动

  学生活 动

  设计意图

  C、出示连线题

  《龙船调》江苏民歌

  《采茶舞曲》江西民歌

  《十送红军》民歌

  《茉莉花》湖北民歌

  学 生 以 组 为 单 进 行

  让学生回忆以前所了解的

  D、出示地图册

  请同学在地图上找出以上四个地方。

  在多媒体上展示出中国地图。

  学生派代表查找答案

  让学生回忆到其他知识

  E、颁发《最佳知识奖》和《最佳表演奖》

  小结:在今天的活动中,我欣喜的看到了同学们精彩的表演和热情。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很积极,很踊跃,都在开心的活动中得到音乐的熏陶,而且有的同学还给了我很多的惊喜。希望大家在学习中不断的积累音乐知识,力争有更加出色的表现。今天的课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教后感:用了一种竞赛的方式,在课堂上明显的调动了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不仅参与了这种活动,也明显的接受了这堂课的内容。同时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自己发挥。得到了明显的效果,音乐课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参与性。

初中音乐教案8

  目标:

  (1)让学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背唱其中一段歌词,并能认识船歌这种体裁。

  (3)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的音乐情绪和风格,分辨男高音的音色特点。

  (4)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

  重点:

  了解意大利的文化,艺术,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难点:

  意大利船歌的演唱情绪的把握。

  教具:

  钢琴,音响,电视机。

  教材分析:

  1、《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那不勒斯的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根据威尼斯船歌的风格而改编的,《桑塔。露琪亚》两段歌词将美丽的夏夜展现在人们面前,令人陶醉,令人忘怀。歌曲为c大调,八三拍子,中速稍快,由两个乐段构成,歌曲旋律优美流畅,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2、船歌:这种歌曲或乐曲的特点是多采用八三拍子,八六拍子,给人以摇晃感觉,其情绪特点色彩是开朗奔放的,热情洋溢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复习新疆民歌《青春舞曲》

  二、导入新课

  1、导语:每个国家都有着极具特色的民歌或民族音乐,今天我们走出国门,到欧洲去走走看看,领略那里的民歌,老师和大家走进意大利。

  2、展示欧洲和意大利的'版图)

  三、观赏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佛罗论撒(通过影像资料)

  1、了解意大利的风土人情

  2、请学生讨论(如威尼斯的交通工具贡多拉,佛罗论撒的歌剧院,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等)

  四、欣赏意大利的音乐艺术。

  1、请学生观看帕瓦罗第演唱的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意大利的那不勒斯——那坡里民歌——《我的太阳》——帕瓦罗第)

  2、让学生讨论世界三大男高音的声音特点:(帕瓦罗第-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音色明亮,有穿透力)。(多明戈-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音色丰满华丽,坚强有力。)(卡雷拉斯-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音色流畅抒情)。

  五、学习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

  1、听范唱,(请学生讲解歌曲结构,明确歌曲的调号和拍号)

  2、学唱歌曲

  A:请有键盘基础的学生带领大家学习歌曲的旋律

  B:老师带领学生来练习曲中的变化音。

  c: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D:完整演唱第一段,体会歌曲的内容和风格。

  3、请学生设计此歌演唱方案(演唱情绪等)

  4、请两位以上的学生演唱个别段落,来展示他们设计的演唱情绪。

  六、学生对《桑塔。露琪亚》进行表演和在创造。

  1、体会划船动作,并分组练习。

  2、结合演唱,边划边唱,营造船歌氛围。

  七、小节和布置作业

  1、下去练习歌曲第二段。

  2、去网上搜索和欧洲相关的艺术文化和了解欧洲历史。

初中音乐教案9

  教学目的:感受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体验调性转换和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气势,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具准备:录音机、欣赏磁带、钢琴、投影主旋律谱、录像机、电视机、《红旗颂》演奏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管弦乐曲《红旗颂》(出示标题以及作者)

  二。作者简介:

  吕其明,1930年出身于安徽,11岁参加新四军文工团,曾得到老一辈音乐家的精心指点。解放后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从事音乐创造,先后为《铁道游击队》、《南昌起义》等三十多部电影作曲,其中有不少插曲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一直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流传至今,久唱不衰。此外,还创作了十多首大中型器乐曲,《红旗颂》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1965年。

  三。复习管弦乐队知识:

  师:管弦乐队就是以管弦乐器为主的乐队。你还记得有哪几类乐器组成的?

  生:弓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

  四。欣赏乐曲

  1.交谈导入:

  师:从标题看怎么理解《红旗颂》?

  生:歌颂“红旗”。

  师:歌颂的形式有诗歌、散文、歌曲,而单纯用音乐歌颂红旗的大家听的不多,今天我们欣赏的就是用音乐的手段歌颂红旗,用乐器的不同色彩烘托气氛。当我们仰望五星红旗时,自然就会想起一首庄严的歌,你能说出是什么歌吗?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哼出《国歌》的前奏)

  2.初听全曲,听辩曲中熟悉的《国歌》音调:

  (要求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用举手的动作表示所听到的熟悉的音调。)

  3.随琴声哼唱主题音乐,加深对这一颂歌音调的感受与理解。

  (投影主旋律谱)

  4.介绍乐曲结构,了解作品规格:

  师:作品采用了带再现的三部结构:A+B+A(板书)

  5.分段赏析:(插入解说,感受气势,理解内涵)

  ⑴.A段:(第一段)

  开始以小号奏出《国歌》音调为素材的雄壮宏伟的引子,经圆号反复,引出弓弦乐器演奏的歌颂红旗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钢琴的伴奏下,给人以光辉热烈和庄严的深切感受,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忆之中:啊!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主题又一次转调出现,转调后的音乐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辉煌,仿佛是亿万人民欢腾热烈的情景。优美深情的旋律,倾注了多少英雄儿女的热血啊!

  ⑵.B段:(第二段)

  连续的三连音,使节奏富于动力,节奏紧缩,速度加快,歌颂的`主题变成豪迈的进行曲,使人们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昂首阔步地奋勇向前,这进行曲的节奏正是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

  ⑶.A段:(第三段,再现部分)

  乐队合奏主题,又一次出现了我们熟悉的音调,音乐达到了高潮,以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党。让我们高举红旗,奔向共产主义的明天。

  6.引导学生用线条表示每段音乐的风格、节奏、速度:

  (学生活动: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后一一展示并说说“为什么”)

  7.复听全曲(边听边看《红旗颂》演奏录像)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篇幅较长的管弦乐曲《红旗颂》,熟悉了她的主题音乐,从中体会了相同的旋律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今后当我们再次听到这首乐曲时,你一定会倍感亲切。

初中音乐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2.能大胆的参与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3.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 听赏乐曲

  教学难点: 谈听赏乐曲的感觉与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 欣赏与实践相结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导入和授新

  <1>举反例导入]

  师: 首先我们来听赏一段音乐,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用心去感受。(播放音响)

  (1) 谈谈听赏后的感想。

  (2) 你联想到了什么?

  2.交流听赏感受 (让学生畅所欲言)

  3.老师激励评价

  师: 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音乐感受力很强,想象力也很丰富。乐曲的动物丹顶鹤濒临灭绝的边缘,大学生因救援而献出年轻的生命,由此我们联想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人类—————人类需要真情。

  <2>连接转入

  师: 为了减少战争,出现了许多国际组织来促进国与人类的'和平。奥委会便是一个这样的组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赏二十四届奥运会的主题曲英文版<手拉手>。用行动来呼唤和平与真情。

  老师富有表情的范唱。随琴视唱一遍。 (难点节奏讲解)齐唱与课堂形式

  <三>课堂小结

  师: 人间处处有真情,人间处处有真爱。让我们在爱的祝福和期盼中来结束今天的这堂课。 (同学们齐唱<让世界充满爱>)

初中音乐教案11

  一、课 题: 渴望春天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教材分析:

  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轻快、活泼;曲式结构单纯、紧凑,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有感情的演唱。

  五、教学难点:

  歌曲的艺术处理和创作

初中音乐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故乡的云》,感受四重唱的魅力,体会歌曲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通过聆听、赏析和小组讨论等方法,能够提高赏析歌曲的能力。

  3.了解四重唱的特点以及作用,完整地聆听和欣赏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聆听歌曲,体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难点】

  了解四重唱的特点,并且感受四重唱在歌曲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音频导入,播放《故乡的小路》并提问:这是什么歌曲?

  同学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这是学习过的《故乡的小路》,除了故乡的小路,我们来看看在歌曲中还唱了故乡的什么景物。

  由此,顺势引入课题《故乡的云》。

  (二)初步感知

  1.老师播放音乐并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同学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是男声四重唱。其中包括了第一男高音、第二男高音(也叫次男高音)、男中音与男低音。

  2.老师再次播放音乐并提问:歌曲可以分为几段?

  同学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歌曲可分为两段。

  (三)深入赏析

  1.教师播放第一段乐曲并提问:歌曲演唱了什么内容?四重唱具有怎样的效果?

  学生举手回答。

  老师总结:在第一段中,歌词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我”呼唤。点出“我”是游子,“我”漂泊。这里通过四重唱的形式,使得“云”与“我”的对话更加饱满和生动,将拟人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使“归来吧”的召唤更具气势和感染力。

  2.教师播放第二段乐曲并提问:歌曲演唱了什么内容?四重唱又有怎样的作用?

  学生举手回答。

  老师总结:第二段乐曲主要描绘的是“我”的状态,并且这种状态是不好的,是疲惫的和酸楚的。但是故乡的云可以抹去我这种状态,从而点题。四重唱在这里段里,使“我”不好的'状态更为真实和逼真,同时在最后也将歌曲推向高潮,加大了“云”对“我”的治疗效果,一正一反,使强烈的思念故乡之情烘托而出。

  3.老师继续提问:根据我们的分析,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总结一下四重唱这种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举手回答。

  老师总结:四重唱丰富了音响效果,四个声部之间互相配合,使旋律更加饱满。在情绪情感上,四重唱可以使乐曲快速推向高潮并且加剧歌曲的感染力。总之,四重唱可以使音乐更具有表现力,让人听了感同身受。

  4.老师再次播放音乐,并且提出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跟着哼唱。

  (四)拓展延伸

  老师播放独唱版本《故乡的云》,并提问:与重唱版本有何不同?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独唱形式更容易抒情,情感更加细腻,仿佛歌曲中的“我”就是演唱者本人。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熟悉四重唱的特点以及作用。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两首其他四重唱歌曲。

  四、板书设计

  故乡的云

  男声四重唱

  1=降E 4/4

  中速

  四重唱特点

  思念故乡

初中音乐教案13

  教材分析:

  《我的中国心》是初二年级上册教材第二首歌,歌曲描绘的是远离祖国的炎黄子孙牵挂祖国,思念祖国,渴望与祖国亲近,永远不忘记祖国的一种爱国主义民族情感。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要唱好这首歌,难度不大。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也不难。但要学生深刻理解海外游子的对祖国的思念,牵挂,渴望与祖国亲近的复杂感情有点难度。农村初中学生缺乏长期远离家乡的情感体验,不知道思念,牵挂渴望亲近是何种滋味。

  教学过程;

  1:音乐老师讲授与这首歌有关的音乐知识。1=G4/4。

  2:这首歌的最后一个音阶是”6”,属小调。

  3:“萦,近,心,印,斤,亲,音”的'韵母相同,都为”in””,ing”.。

  4:唱歌的感情应深情,抒情。

  5:教师教唱这首歌。

  6:让唱的较好的学生进行范唱,教师点评。

  7:对这首歌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拓展和演绎。

  教学反思:

  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学习这首歌。这首歌唱红了大江南北和华人世界,学生较为熟悉,很快能进入角色唱好这首歌。但要学生体验海外游子的爱国主义情感较为困难。学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情感体验。

初中音乐教案14

  教学内容:

  一、认识木管乐器

  二、欣赏《单簧管波尔卡》、《阿赖城的姑娘第二组曲》之《小步舞曲》、《波莱罗》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的外形、演奏姿势的介绍,音色特点的感受和辨听,使学生对该类乐器艺术特色的了解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二、通过欣赏在不同形式下演奏的乐曲,了解木管乐器合奏、重奏和独奏的功能和作用,感受它们丰富的音色和音乐表现力,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并培养学生对西洋木管乐的爱好和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及光盘、VCD机及碟片、乐器实物、录音机及磁带

  教学重难点:

  一、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木管乐器的辨听。

  二、在木管乐器的不同演奏形式中感受其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听音乐进教室,感受音乐——培尔.金特《朝景》

  2、教师提问:刚才听的乐曲情绪怎样: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3、学生讨论,回答。

  4、导入新课:进教室时所听的乐曲是由——长笛吹奏的`。

  二、新课学习《西洋管弦乐队中的木管器》

  (一)师:告别了交响乐队中最大的弦乐家族,我们来到位于舞台中央的弦乐之后的木管乐器家族去作客。

  木管乐器的成员比较多,主要有——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它们是西洋木管器组中四件重要的乐器,另外,它们又各有近亲邻属,长笛有个小兄弟叫短笛,双簧管有个兄弟叫英国管。

  这些乐器都是用一种精选的木头挖成管状,然后运用吹气发声,所以称为“木管乐器”,它们没有饱满的声音和灵活的力度变化,但它们具有多变的音色,这个家族中的每一件乐器都富有个性。

  (二)从形状、音色认识乐器。——播放课件

  (1)长笛:观察形状;听长笛吹奏的音乐片段。

  讨论:长笛的音色,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描述长笛的音色吗?

  (2)短笛:

  (3)单簧管(同上步骤)

  (4)双簧管(同上并对比单簧管与双簧管音色的不同)

  (5)大管(同一系列的乐器,体形大的音越低)

  (三)欣赏由长笛主奏的乐曲《小步舞曲》和单簧管独奏曲《单簧管波尔卡》。

  1、欣赏《小步舞曲》

  (1)看《小步舞曲》及作曲家比才简介

  (2)听、唱两个主题。

  (3)听全曲,边分析:

  感受乐曲的拍子:3/4拍

  感受乐曲情绪、乐器音色

  选择乐器,为乐曲伴奏。(除了竖琴外,还能用什么乐器伴奏)

  板书:《小步舞曲》

  A B A~

  抒情、优美、饱满、宏亮、抒情、优美

  长笛乐队长笛

  2、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简介“波尔卡”是一种二拍子舞蹈。

  (2)听全曲,感受情绪。

  (3)选择乐器伴奏,跳二拍子舞蹈。

  板书:《单簧管波尔卡》

  活泼欢快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中的重要成员: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同学们通过游戏,听辨了它们的音色,还欣赏了长笛、单簧管演奏的两首曲子。

初中音乐教案15

  教学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3.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

  教学重点:

  一是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二是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学难点:难句的理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学生静听。)同学们,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触呢?要知道这是世间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更要知道这是贝多芬全聋后的作品,是超越灵感的产物,也是有超越人生的大苦闷的精神的英雄,才能够创造出来。(再次聆听,感受)生活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形象呢?请看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

  二、整体感知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2.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贝多芬的形象。(贝多芬的形象: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3.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回答)

  三、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一: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1.要求学生:默读全文,筛出生字。

  小组讨论;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并以女佣的口吻概括那天发生的事。

  教师:出示需加以注意的生字。选几组代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同学生一起完成板书。

  2.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

  小组讨论:

  ①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此时屏幕显示相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义。如:贝多芬名曲创作时间与双耳失聪时间;其侄儿情况;其演奏会盛

  ②各组之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作答。

【初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音乐教案07-01

[精选]初中音乐教案05-10

初中音乐教案《小草》08-17

【推荐】初中音乐教案11-26

【精】初中音乐教案11-27

初中音乐教案模板12-11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01-12

初中《小放牛》音乐教案11-22

初中音乐教案范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