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案

时间:2024-06-09 07:01:03 高中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美术教案[集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美术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美术教案[集合]

高中美术教案1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3、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

  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陶与瓷的区别、几大名窑的造型特征

  教学难点:

  瓷器的造型、装饰和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到陶瓷你会联想到什么?你了解哪些陶瓷哪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交流。

  二、新授

  板书:陶瓷

  1、设问引导学生读书

  2、结合教材,提问:

  ⑴陶瓷之间的差别:原料、烧制温度、工艺。

  ⑵陶的发展:彩陶、素陶

  仰韶文化——马家窑的'文化——半山——马厂——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

  赏析:

  人面鱼面纹盘彩陶船型壶鸟纹彩陶盆

  鹳鸟石斧彩陶翁舞蹈纹盘薄胎高柄陶杯

  瓷的发展:按历史年代介绍

  重点是宋五大窑代表作品造型与艺术特色。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

  汝窑:胎质细腻,似玉之美

  耀州窑:梅瓶典雅高贵

  官窑:冰裂纹开片

  均窑:蓝色乳浊釉

  定窑:乳白釉

  景德镇:青花

  三、小结:

  陶瓷经历了哪些发展?宋代有哪些名窑?

  教师总结。

  四、布置课外思考:

  青花瓷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高中美术教案2

  教学目标

  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发展的新动向,特别是艺术家在对艺术的看法、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树立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对待现当代的艺术实验。

  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共安排了两个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思考与交流”来灵活安排。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现当代艺术的形态与观念。20世纪以来的艺术通常被称之为实验性艺术,主要是因为艺术家打破了原有艺术的界限,不断为艺术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新的创作观念和材料不断被纳入到艺术创作中。这些艺术形态虽然打破了传统的艺术形式,但是他们并不是不可理喻,而是针对一些问题做出的反应或者对艺术观念的拓展。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教材所列举的图片和相关分析,学会举一反三。可以采用分小组活动的方法,使学生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观点。对于第一个活动,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将要进行分类的内容按照教材中所列的五个方面制成图表,然后逐一对号入座。不过在活动中要注意,实际上某个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可能不止一个方面,所以产生不同的意见也不足为奇。

  第二个活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教师在组织这个活动时要先让学生进行比较充分的准备才能够有的放矢。对于辩论的正方,传统艺术的审美规则不能评价现代实验性艺术,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1、传统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如农业社会,人们凭借手工业来制造物品、人与自然关系密切、宗教对人们的影响等等)现代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又是什么?(机械化生产,记录、复制形象的方法层出不穷、人与自然的关系较为紧张、寻求自我、张扬个性等等)

  2、艺术是否只能比较客观地记录物象?(不一定,像中国的书法就是一种抽象性的艺术,而中国明清时期的文人画也摆脱了对物象的客观描摹)照相机、录像设备出现之后,人们是否也可以将这些因素纳入到艺术领域?

  3、艺术是否应当反映现代社会的生存经验,比如新材料、新的生活环境、新的社会经济文化问题?

  4、改变过去艺术由手工制作的定义,将生活中的一些普通的物品纳入到艺术领域是否对我们的生活有益?(有一定帮助,拓展我们的审美视野和审美思维)

  而对于反方,传统艺术的审美规则可以评价现代实验性艺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如下问题入手思考:

  1、从历史角度来看,传统艺术发展的历史有多久,而现代主义发展的历史有多久?

  2、从艺术标准角度来看,艺术标准的丧失会带来什么问题?(鱼龙混杂,信息量增大)

  3、从人们的内在感受来看,传统艺术的标准是否已经内化成为人们潜在的评价标准?

  4、从接受的角度来看,如果不遵循已经被公众所接受的传统艺术的标准,艺术家会不会变成“自言自语”、“自行其是”?

  这个活动不求最终取得什么一致的意见,关键是要求学生思考并参与其中。

  教学基本思路

  教学建议

  本课主要分析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实验的主导观念、形式探索的角度与方法等内容,不过由于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以及欣赏能力的局限,可能起初很难理解其中的一些作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因势利导,使学生能够理解教材的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现代主义艺术实验的价值:

  1、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源于艺术家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回应,比如说:

  ①照相机的出现动摇了传统写实性艺术的基础,使艺术家开始探索美术发展的其他可能性。艺术家们并不是不会画画或者雕塑,而是有目的地打破传统的造型观念和美学标准。

  ②现代生活的变革为美术提供了新的视觉素材(比如波普艺术)。

  ③现代技术的发展为美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材料、技术支援。

  ④社会生活观念的变化使艺术家重视自我、重视原创性、追求新奇等等。

  2、认识创新的价值。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拓展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和观念,使艺术的.概念大大拓宽。教师可以从美术创作的主题(如波普艺术),空间观念(如大地艺术、考尔德的作品),形体观念(贾科梅蒂的作品),创作方法(波洛克的艺术、拼贴等等),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等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如下问题:

  1、教师自身一定要吃透教材,对现代主义艺术要有较深的认识。实际上20世纪以来的视觉艺术探索对文化的其他领域都产生过影响,很多新的观念正是源于艺术家的探索与实验。教师首先要开拓思路,不能仅仅站在传统艺术的立场上去理解一切问题,这样的话就很难认清现代主义艺术实验的价值。

  2、对于现代主义艺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发表个人意见或者自己按照艺术家给我们提供的思想方法来创作一些作品。教学方法一定要灵活多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理解现代艺术在观念上的突破。

  本课建议用1课时完成教学。

  [资料]教学资料

  号叫的教皇(英国)培根

  弗朗西斯·培根是20世纪40年代英国最独特的现代主义形象画家。所谓形象画家,是指他专以画人物肖像或人物为主。他早年的作品风格近似后期的立体主义,1932年后又转向超现实主义。在抽象派艺术统治英国画坛的时期,培根的作品异军突起,成为人们议论的中心。他是一个自学成才的画家,受澳大利亚画家罗伊·德·梅斯特的指导,正式创作约从1944年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长期经受欧战中人民的痛苦形象的折磨,在他作品中出现一些怪诞的、充满痉挛和恐怖的人物形象。他们不是精神性格被扭曲了,就是长期被囚禁在阴森的牢房里的单个人物。材料多半来自照片,或借鉴影片中某个人物镜头,或诙谐地模拟某个艺术大师的作品的形象,再予以异化或悲剧化,以突出人物的精神崩溃性。这幅作品,便是借用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并加以变形的。培根就这幅名画画了多幅变体性创作,故意让教皇英诺森十世显得滑稽可笑。在这幅画上,坐在金交椅上的教皇似乎很孤寂,为了发泄,他正伸直脖子,张着大嘴大声尖叫。画家自己说,他要“力图把某种感情形象化”。培根的“肖像”感情的歇斯底里性质,还通过流动的油画笔触,即添上瀑布流水似的屏幕来展现。教皇的前面有展览场的围栏。他那粗犷的处理方式,令观者困惑和不安。

  杰克逊·波洛克

  杰克逊·波洛克(1912.1~1956.8)的名字如今已成为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中“行动绘画”的象征。他那在画布上滴溅颜色的作画方法,创造了绘画活动与下意识活动相结合的新途径,对从事抽象绘画的艺术家有很大的影响,人们把这种新方法称之为“行动绘画”。杰克逊·波洛克出生于美国怀俄明州的科迪,1928年入洛杉矶艺术学校,接受插图画家史温科夫斯基的指导。这时期他对欧洲的现代美术接触较多,在生活上还曾经是一个神秘的宗教信徒,故对欧洲超现实主义美术所强调的潜意识活动很感兴趣。1930年开始移居纽约,进入美国现代画家本顿所领导的纽约艺术学生联合会学习。这时他所作的大多是小幅风景画,1938~1943年间,他的第一批参展作品显示了某种模仿毕加索、米罗,甚至马宋等画家的性质,除了运用象征和发挥超现实主义的幻想之外,手法是半抽象的。真正开始把画布铺在地上,以所谓直觉或偶然因素来表现画家的下意识,形成洒滴颜色的作画方法,大约是在1947年。读他从1947~1951年作的抽象画,会发觉画家所“构成”的是一种总体均衡的美,有流动的和谐和自然激情的艺术魅力。色彩在画上的不同质感的流动与趋势,寓有他由个性所支配着的合奏的力。持续变动着的色泽堆砌,造成了丰富多变的组合,在个别部位还有点像我国古代绘画的“大泼墨”似的,具有一种内在的、蓄意表现的韵味。

  教皇英诺森十世(西班牙)委拉斯贵支

  1649年初,委拉斯贵支奉命第二次去意大利。此行目的有二,一是学习意大利传统的造型艺术;二是为西班牙国王搜罗一些艺术珍品。在罗马的一年多时间,他不仅见多识广,还为罗马上层贵族画了一些杰出的肖像。其中最成功的就是这一幅《教皇英诺森十世》。这幅肖像画使他的艺术声望很快传遍意大利与西班牙各地。教皇英诺森十世热诚地欢迎委拉斯贵支这位西班牙宫廷御用画师,画家便以这幅传神之作予以回报。在这幅著名的肖像画上,画家以卓越的写实功力揭示出这个诡诈、阴险而又十分毒辣的意大利统治者形象的本质。他嘴唇紧闭,双眉深锁,目光斜视,脸上布满阴沉气色。色彩敷设得那样富有表现力,火红的法衣与袍服的白色相对照,更衬托出这张营养极好的红润而富有光彩的脸。连教皇本人看了也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声:“啊!太逼真了。”缎子质料裁制的法衣披肩,在室内光照下闪烁着光芒。他的眼神像鹰一样直盯着画外,显出了他的专横、欺诈和自负的样子。麦克斯威尔在他的《西班牙画家列传》(1910年出版)中就这一幅画讲了这样一则轶闻:当肖像完成后放在大厅中央时,一位主教经过大厅,偶尔从半闭的门道里窥视一下里面,便慌忙回头向正在大声说话的同僚说:“讲话轻一些,教皇坐在房里呢!”这个笑话很快传遍画界。委拉斯贵支的高超画技受到普遍的赞扬,他把人像简直画“活”了。教皇本人也一再向画家表示,赞美他“画得太像了”。西班牙宫廷闻悉之后也来信要求画家再画一幅带回。画家不得不连画了几个副本,其中之一被送回了西班牙。自此以后,罗马的显贵纷纷请他作肖像。

高中美术教案3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导入:

  提问:

  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重点介绍《白釉象首龙柄壶》)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

  “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

  “钧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

  “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

  四、放映录象

  五、本课小结。

高中美术教案4

  教学目标

  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初步了解一些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教学基本思路

  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所以本课的教学首先从什么是“美”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进而使学生明确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及其开放性的内涵。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明确“美”的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甚至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当以一种历史的、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课程介绍:

  1)自我介绍

  2)我们手上拿到的这本美术鉴赏教材分三个单元共有24课时,我们第二单元不上,这样的话剩下是17课时,再加考试1节课。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我们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和文化素养。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时候我们面对一幅美术作品,尤其是一幅经典的绘画作品时,我们怎样看出画中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感受呢?这幅画好在哪里?“美”在哪里?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审美鉴赏的意义在哪里呢?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对此有所了解。

  1、什么是“美”?

  我国汉字中的“美”由羊、大两字拼成,“羊大为美”。羊成为美的对象和社会生活中畜牧业的出现是分不开的。羊作为驯养的动物是当时人们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是人类可亲的对象。尤其是对原始人类来说,还有什么东西比又肥又大的羊能使其感到美呢?从“美”字我们可以看出,美与经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美”与“不美”是人们看待美术作品甚至是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最原始、最基本的情感。通过这样一种朴素的情感,人们摆脱了像动物一样无意识的、被自然所左右的状态,有目的地去创造各种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我们的美术作品),从而不断地改造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由此可见:

  (1)“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2)“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美法则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例如书中所举的中国书法艺术与彩陶、青铜器的实例。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美法则运用于生产、生活乃至艺术创作中,就产生了美术作品。

  2、初步认识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

  放一段的外国流行歌曲(学生不熟悉的)。

  设问:你觉得这段歌曲美吗(要选择学生喜欢的)?它表现了什么内容呢(由于学生不熟悉,对外文歌曲表现的内容一般不能描述)?

  教师以此继续发问:你不知道歌曲表现的内容,那它美在哪里呢(学生一般都能问答出它美在旋律、节奏、音色、音质上来)?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纳:旋律、节奏、音色、音质就是歌曲内容的存在方式,它所产生的美感,我们就把它叫做形式美。我们说,艺术都是相通的,音乐中有形式美,美术也有形式美……那么美术中的形式美又是什么呢?

  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经常把动物的牙齿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开始他是作为一种勇敢的象征,或乞求神赐于力量。久而久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逐步脱离了原来的使用价值。人们看到他们时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亲切感,这时候,他已经成为一种装饰品,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形式上的美感。这就是形式美。因此,形式美是人类独特发现和创造之一。

  到了古希腊时期,人们开始对形式美的研究和探讨,并归纳总结了许多关于形式美的法则。比如,对称、均衡、比例、对比、多样统一等,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A、请4位学生在黑板上写“永”字,其他同学在下面写。

  写好之后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哪位同学写的最好?为什么?

  (幻灯出示写歪的“永”和正规的“永”)总结:在汉字结构规律中,重心平稳、左右均衡是极为重要的法则。人们写字时以米字格作为辅助,就是为了使初学者遵循这种美的法则。

  B、观看教材中“彩陶鲵鱼纹瓶”、“永”字、“羊”字的图片,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它们的美体现在哪里?(六位同学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并且将思考的'内容在作业纸上写下来,最后请几位同学总结)

  (引导学生从重心、对称、平衡等形式美的角度寻找“彩陶鲵鱼纹瓶”、“永”字、“羊”字之间的联系。)

  师:什么是美术作品?(包含着形式美法则的物品都可以称为美术作品)

  3、形式美的来源:

  许多我们现在认为的美术作品,在其产生之初其实是实用品,只是到后来才被当做“美术作品”看待的。但是在这些物品中同样包含着美的观念和形式美的法则,因而,它们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美术作品,但并不妨碍我们用审美的眼光来观看它们。如原始社会的彩陶,古时候是盛水,吃饭的普通器皿,现在却成了博物馆里供人们欣赏的价值连城的古文物;又如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是宗庙里祭祀用的器具,而在明代的《竹院品古》图里,青铜器已经被当作了供人欣赏把玩的美术作品,它的器形、装饰、色泽成为了关注的因素。今天,老师也请大家来简单鉴赏一下彩陶和青铜器。

  请说出在过去学过的语文、历史知识中你所了解的彩陶或青铜器的精品1—2件?

  A、幻灯展示:彩陶中的纹饰。

  教师提问:你觉得这些图案漂亮吗?他们都遵循了形式美中的那些原则?古人为什么要把这些图案画在这些器皿上?你知道这些图案都表示什么吗?(六位同学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并且将思考的内容在作业纸上写下来,最后请几位同学总结)

  师:有一些很特殊的图形,如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盆,是在盆的内壁描绘图案,用装饰的手法画出一个圆圆的脸,三角形的鼻子,用两根短线画出眼睛,似乎闭目在默默地祈祷什么,双耳和嘴的部位都画着鱼,盆的其它部位也画着鱼。这种图形似乎和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是图腾崇拜的产物。

  彩陶中的动植物形一般都用几何形把它概话出来形神兼备,显示了彩陶艺术写心写意的高超水平。彩陶的象形图案多种多样,最基本的主题是生殖主题。有大量的鱼、蛙、植物果实、花朵的描绘(左图)。半坡时代人的寿命平均二三十岁,生育是即神秘而又急迫的事情。所以鱼蛙这些多产的动物就成了生育的象征。尤其在母系氏族社会里,对生育能力的赞美就是对女性的赞美。生育繁衍的主题在民间艺术里一直延续到今天。

  B、青铜器是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皿和工具。先秦时代,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和造型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堂皇的地位,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视频展示:商代和周的青铜器

  提问:商代和周的青铜器有什么不同?

  幻灯展示:青铜器中的纹饰。

  教师提问:你觉得这些图案都遵循了形式美中的哪些原则?古人为什么要把这些图案画在这些器皿上?你知道这些图案都表示什么吗?它们的灵感来自哪里?

  师:青铜器的纹饰有多种纹饰这些怪兽图案,大都是氏族图腾崇拜的残余,在维护社会习俗,沟通人们的精神世界方面,与文字一起扮演着政治、宗教和艺术传统等各方面的特殊职能。

  总结:古时候人能把自身体验到的运动、均衡、重复、强弱等节奏感用画笔表现出来,这无疑是神奇的创造。上述作品的纹饰之所以看起来比较美是因为它们是按照一定的形式规律创造出来的,而它们的灵感就是我们的祖先从自然万物的形象中获得的。

  4、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

  A、展示一些作品,包括一幅绘画作品,一幅雕塑作品,一幅木版年画,教材中的“漆盒”,教材中的“民居院落一角”。

  教师提问:这些物品哪一些可以被称之为“美术作品”?为什么?

  教师:绘画和雕塑是美术家为了审美的目的而创作的,这毫无疑问是美术作品。但是有一些生活用品,它们最初被制造的目的不是为了用于单纯的审美活动,而是源于生活的需要,例如教材中所列举的青铜器、明代的漆盒、云南纳西族民居院落等,但是,他们最初也是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制造出来的,在当时虽然普通,但是经过历史的积淀会逐步获得较高的审美价值。

  B、这些手提袋、手套、门票都是美术作品吗?试以本课所学的知识简要的分析它们?以证明你的观点?

  师:一方面,这些日常物品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形式,因而也存在着形式美的因素。例如,物品的长宽比例、色彩的搭配、图案的运用,这些都是为了使物品更加美观,是形式美法则的具体运用。其次是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关系。好的物品往往是把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的。例如手提袋要求轻巧灵便,简洁大方,色彩鲜艳而富有装饰性,既方便提东西,又具有醒目的审美效果。又如手套,不仅色彩使人感到温暖,而且图案的方向变化既可以交代各部位的不同功能,同时也可以打破形式上的单调。

  5、美术鉴赏的意义?

  教师提问:看了上述作品,你认为美术鉴赏的意义有哪些?

  总结:

  1)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

  2)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帮助我们丰富对美的认识,并且认识到形式美的法则。

高中美术教案5

  课题:外国雕塑艺术欣赏

  课时结构:1课时 高中美术教案:外国雕塑艺术欣赏

  教学目的:

  1、了解外国古代、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高中美术教案:外国雕塑艺术欣赏

  2、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增长外国雕塑艺术欣赏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外国雕塑艺术欣赏审美观念。

  3、提高学生对外国雕塑艺术欣赏艺术品的语言表达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介绍古代希腊、罗马雕塑的艺术特点和近代罗丹雕塑。

  2、我们对雕塑艺术的看法。

  教学难点:

  如何欣赏分析雕塑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内容,请c同学提问。高中美术教案:外国雕塑艺术欣赏

  (一)、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有同学知道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有哪些吗?

  学生:回答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古埃及、古印度、古代希腊、罗马、两河流域等。

  教师:古文明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就有雕塑艺术,引入课题。

  (二)、介绍古希腊、罗马雕塑艺术。

  学生: a同学介绍古代希腊雕塑艺术的特点。

  多媒体:介绍希腊雕塑图片欣赏。

  教师:补充介绍希腊雕塑艺术。

  强调希腊神话雕塑的情节性、表现力。

  2、希腊雕塑裸体特点。

  3、希腊雕塑创造了理想的典型的美的形象。

  学生:b同学介绍罗马雕塑艺术的特点。

  教师:补充介绍罗马雕塑艺术。

  罗马雕塑的继承性。

  罗马雕塑生动的个性特点。

  多媒体:介绍罗马雕塑艺术图片。

  小结:希腊雕塑和罗马雕塑比较:

  学生:谈谈感受

  (三)、文艺复兴雕塑《大卫》欣赏。

  (四)、介绍近代外国雕塑艺术。

  1、图片欣赏:《伏尔泰坐像》、《马赛曲》

  2、教师:罗丹介绍

  多媒体:罗丹作品欣赏,重点是〈加莱义民〉

  学生:谈谈感受

  介绍布郎库西、摩尔等雕塑家作品。

  学生:谈谈对西方现代抽象雕塑的认识。

  (五)、d同学谈谈秦始皇兵马俑与希腊、罗马雕塑的不同特色。

  (六)、c同学提问。

  下节课安排:

  一部分同学动手制作泥塑,一部分同学写生活动。

高中美术教案6

  教学目标:

  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源流,了解彩陶、青铜品、兵马俑的基本知识和审美特点。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

  提问:1)让学生思考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使用的用具?

  2)陶器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形成过程)

  三、彩陶、青铜器纹样的.特点,及其中蕴含意义:

  1、反映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2、图案规律?元素来源?

  3、图案意义?(学生揣测,开发想象)

  手法:写实与夸张、具象与抽象

  意义:氏族图腾;神灵;艺术装饰

  青铜欣赏(商周):

  1、提问有哪些主要纹饰?

  2、给同学们什么样的感觉?

  1)主要纹样有兽面纺、鸟纹、纺等

  2)神秘、狞厉的美感,威严庄重,雄伟华丽

  秦始皇陵兵马俑:

  1、同学们是否去看过?谈谈特点、感受,让同学们一起分享。

  2、风格?(高度写实,观看多媒体图片)

  四、学习活动

  1、欣赏彩陶、青铜、兵马俑,试学习原始人类画纹饰。

  2、同学们扮演兵马俑中的动态、神态及组合。

  五、小结下课

  提问:同学们学习了什么?

高中美术教案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学生开始接触到人物画,捉到人物画,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时儿童画曾多次接触,到了五六年级,又学习过人物结构和一般的比例关系,具有一定的正确性认识和经验.但这种认识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还不成熟,几乎还带有强烈的儿童画的痕迹.本课将就人的面部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人物头像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物面部形象、结构和表情有所接触,掌握分析、比较的观察和描绘方法,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人物画。

  本课教材主要通过传统的“八格图”和“三停五眼”等方法,向学生介绍人物面部的基本规律,包括头型特征、五官位置和表情变化等.按大纲要求,本教学内容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讲授课,第二课时为技法练习课.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画法,在第一课时我也安排了人物画的写生练习,但不是对真人的写生训练,而是面对照片进行练习,这一方面降低了写生的难度(对象可以保持不动),另一方面更利于对人物头像画的步骤进行更直观的讲解.这将为下一课时的真人头像写生打下基础。

  2、教学目地

  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的脸型特征和五官的位置关系,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

  ②初步掌握人物头像的观察方法和描绘方法。

  3、教学重点

  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4、教学难点

  ①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掌握人物头像的相关知识。

  ②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5、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

  二、授课部分

  <引入新课部分>

  在上课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断。目地: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影片,并对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发生兴趣,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点击图标,打开演示文件。在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电影明星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认不认识屏幕上的这些人,答案肯定是认识,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让大家回忆上课前看的影片,让同学们讲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此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已经回来了课堂,这时提出问题:既然大家都认识这些人,或者说能记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么来加以判断的呢?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同学们会得出答案:是通过人的样子及人的脸来判断的。这时候就可以告诉大家:人的脸是一个人的标志。所以在我们进行人物绘画时,往往就得从人物头像开始。要画好人像,首先要对人脸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所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与我们人脸有关的知识。

  <讲授新课部分>

  点击“开始”,进入首页。首页分四个部分:脸型特征、五官位置、表情变化、作业演示,它们分别链接到不同的章节。

  一、脸型特征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同样子的人,这些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脸有一样,我们要认识一张脸,首先得从他的脸的轮廓开始,既人物的脸型。

  点击“脸型特征”,进入《脸型特征》,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由若干人物头像组成的图片。这图片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下面这个问题:这么多的脸,他们的脸型有没有规律呢?

  点击图片,出现“相之大概,不外八格”。讲解。

  点击“八格”,出现“田国目用,由甲申风”。

  用鼠标指向“田、国、目”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由、甲、申”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用、风”两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完成脸型特征的讲解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巩固,再在学生中选出一部分脸型比较明显的同学站起来,让其他同学判断他们的脸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这八种不同脸型的特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老师要针对大家回答的情况,加以进一步和分析)

  二、五官位置

  (过滤)提问:掌握了人物的脸型以后,我们的人物画就迈出了第一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想像在画面中已经画了一个脸的轮廓了,哪么接下来又该画什么了呢?(学生一起回答:五官)。

  点击“五官位置”,进入页面,出现一个人头像。

  要画五官,首先得确定出它们不同的位置,这个很重要。引入传统的“三停五眼”。

  1、三停

  就是把我们的脸从上到下分成三份,这三份就叫“三停”,是如何分的呢?请大家看图:

  ①鼠标进入发际区域,出现“发际”二宇,点击,鼠标进入眉弓区域,出现“眉弓”二宇,点击,出现“上停”;

  ②鼠标进入鼻底区域,出现“鼻底”二字,点击,出现“中停”;

  ③鼠标进入下颏区域,出现“下颏”二字,点击,出现“下停”;

  (讲此节内容时,还应适当的结合自己的面部进行讲解)

  注意: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回答)基本上在脸的中间部位. (在确定五官位置时,这点非常重要)

  2、五眼

  就是我们的脸(正面)宽为五个眼睛长。

  点击鼠标,出现几条线,把脸横向分成五份。同时有两只转动的眼睛,可以移动到每一份中,大家会发现,这五份的宽度是相同的。(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五眼的.关系)

  “三停五眼”古代画家根据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归纳出来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于这一标准,则成为其明显特征。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准绳。但是,儿童与成人不同,年龄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显得越紧凑。

  (过渡)人是有生命的,同时也是有感情的,而人们的感情往往都是写在脸上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喜形于色”等都是说的这个意思,那么这种写在脸上的感情,我们)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乐等丰富的感情,也就有了今天我们要讲的丰富的表情,人们把感情写在脸上,今天,我们就把表情写在纸上。

  (点击“下一节”)出现标题“丰富的表情”,同时在屏幕上出现一面砖墙,在墙上画有三种具有不同的表情简笔人像画,还有一个小丑。

  (三)丰富的表情

  今天这里也来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丑,他已经捺不住了,就忙着在墙上画了起来,我们看他画的是什么?哦,原来他画了三个人像,还不一样呢?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三幅不同的人像画,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一起回答)表情;

  (提问)再请同学们观察他们表情的不同是如何表现的呢?

  (回答)通过五官的不同来表现的,主要通过眼、眉,嘴的不同形态来表现的。

  好了,大家都看到了,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变化就可以把人物的表情表现出来,哪么究竟小丑是怎样把人物的喜、怒、衰、乐画出来的呢?有什么绝招吗?

  我们来问问他?

  点击鼠标,出现“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画人怒;垂眼落嘴眉皱掉。”这就是画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念一念,在念的时候,希望大学能记住这几句口决。 (与同学们一起念)。

  当然,今天我们讲的只是一点基本的方法,所以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法,画出简单的人物表情,但这又是其它表现方法的基础,其它的表现方法都是在这样的方法基础之上展开的。

  (过渡)我们讲了这么多了,可能很多同学的手也开始痒了,也想在你的纸上画出你的同桌或者朋友,但究竟怎样画,大家的心里可能还没有底,哪么我们的人物画该怎样画呢?(点击“下一节”)

  (四)步骤演示

  屏幕出现一张白纸.

  请同学们把纸拿出来,今天画什么呢?今天我专程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模特,大家请看: (点击鼠标)出现一女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画的模特。哪么我们该怎样来画呢?

  首先,我们要仔细观察对象,在观察的时候就要运用到我们今天讲的这些知识,主要从人物的脸型、五官的位置及表情变化,例如:我们观察这位模特,(提问)这位模特的脸型是属于什么脸?五官的比例有什么特别的?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回答)她的脸型是属于“甲”字型脸,中停要宽一点,表情是在微笑。

  步骤演示,分别点击每一步的按钮,出现每一步的步骤演示图。

  在这里,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基础水平,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就一步一步的讲,边讲边画,二是如果学生水平较高,可以先讲步骤,再播放演示过程,让他们能自主的观察对象,表现对象。 <小结>讲评学生完成的作业,同时根据作业情况复习巩固讲的知识点。

  结束。

高中美术教案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区别,掌握中外建筑从材料、空间进行赏析,并理解中外建筑材料土木、石材、黏土等不同材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国家体育场、福建土楼、应县木塔、帕特农神庙等建筑作品知道建筑艺术用材,欣赏分析苏州博物馆新馆和朗香教堂的空间特点,能够鉴赏中外建筑。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养成正确的鉴赏多元建筑的意识,开阔美术鉴赏的视野,提高审美素养,养成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外建筑的用材和空间营造。

  难点:了解不同建筑的艺术。

  三、教学过程

  (一)趣味情境导入

  请学生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身心,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说说哪些建筑令你印象最深刻?有哪些感受?(故宫建筑群给人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教师总结:不同的建筑给人不同的视觉美感,德国歌德曾说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顺势导入课题《凝固的音乐》。

  (二)作品内容识读

  建筑材料

  多媒体展示国家体育场、福建土楼、应县木塔、帕特农神庙等建筑作品,提出问题:

  1.这些建筑艺术分别运用什么材料?(有泥土、砖瓦、竹木、钢材、水泥块等不同材料)

  2.这些建筑用材给你带来哪些不同的视觉感受?(砖瓦、水泥块质感生硬、坚固,竹木古朴。)

  3.这些建筑用材的特性是什么?(应县木塔使用的木材重量轻、弹性好、易加工、来源广泛,给人古朴、温和的感觉;帕特农神庙使用的石材重量较重,坚固易保存,容易让人产生崇高敬畏之情)

  教师总结:中国的传统建筑主要是土和木,西方的建筑则大量使用石,由于中西方使用建筑不同材质特点,中国传统建筑被誉为“土木的诗篇”,西方则被誉为“石头的史书”。

  (三)形式语言审美

  建筑空间的经营

  1.展示苏州博物馆的图片和内部空间的细节图,并提出问题:

  (1)建筑的美感是如何通过外形体现的?(建筑外形有明显的高低起伏,内部的结构面积也有大有小)

  (2)与传统建筑相比,空间布局有何不同?(打破传统建筑的中轴对称布局,将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

  (3)博物馆在建造中运用到了许多不同的元素以及造型手法,猜猜看是什么?(园林的造园手法,如借景、框景等)

  (4)这些建筑空间的营造手段对建筑艺术效果的呈现有何作用?(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教师总结:苏州博物馆在外形上体现高低、方圆的空间变化,在内部的结构面积中体现出了大小的对比。在布局上,博物馆的庭院、檐廊、门窗、亭台楼榭,通过建筑单元之间、内外之间的转接处理,形成了虚实相映的空间意象,体现出空间营造中最重要的虚实关系,形成一种虚中见实、实中有虚、虚实互映的情趣。

  2.展示帕特农神庙、罗马角斗场的作品图片,学生以美术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1)西方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柱式和拱券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

  (2)为什么这些建筑样式会应运而生?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古希腊经典的三种柱式是陶立克、爱奥尼亚和科林斯式,外观随时间的`发展越来越精美。拱拳外观为圆弧状,有着承重和装饰美化的效果。不同建筑的样式的产生与建筑的材料、地域的文化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四)社会文化理解

  中西对空间营造的不同理解

  对比欣赏苏州博物馆、朗香教堂的图片和设计图稿,并提出问题:

  1.朗香教堂的空间布局是怎样的?(朗香教堂作为一个建筑个体,整体的设计简洁、抽象,与外部的景物没有紧密的联系)

  2.与苏州博物馆相比,你发现中西方对空间关系的经营有何不同?(苏州博物馆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室内,使馆内外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朗香教堂的形态跳出了现代主义的束缚,内部空间以侧面采光,凸显宗教的神秘氛围)

  师生共同总结:中国建筑习惯把外部空间视为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情感的空间。它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了中国建筑鲜明的空间特色。西方建筑重视结构造型,突出强调建筑的整体造型美,而外部空间只是作为布景。

  (五)方法归纳总结

  1.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中西方建筑的用材特点和空间运用。

  2.设置“鉴赏家”的活动,请学生在课本中挑选一组自己喜欢的中西方建筑,从用材和空间经营两个角度鉴赏,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审美体验。

  (《罗马万神殿大穹顶》:这种建筑材料是大理石,结构有良好的承重特性,还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其外形是圆弧状的,给人宏伟壮丽的感觉。)

  (六)小结升华作业

  1.带领学生以回顾的方式对本课的重点进行归纳和梳理。

  2.升华情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艺术最大的魅力就是在于兼容并蓄。通过了解中外建筑,认识建筑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3.课后找一找家乡的著名建筑,试着动手画一画。

  四、板书设计

高中美术教案9

  一、【课型】

  新授课

  二、【课时】

  1课时

  三、【模块】

  美术鉴赏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同学赏析,了解流水别墅的造型、结构、功能等内容,了解有机建筑的设计理念,感受建筑设计的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评述等活动,学生学会多角度鉴赏建筑作品的方法,发展了欣赏评价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感受到建筑设计的意义,培养了对建筑设计的浓厚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流水别墅的功能与空间、造型与细部、结构与技术的分析。

  难点:对有机建筑理念的深刻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上课开始,为学生演唱歌曲

  我要一所大房子

  有很大的落地窗户

  阳光洒在地板上

  也温暖了我的被子。

  通过歌曲引发学生对梦想中的房子的联想,从而引出课题《流水别墅》

  (二)、讲授新知

  (1)背景介绍

  PPT展示流水别墅高清照片,请学生自由谈谈对它的感受。

  教师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并引出建筑背景:流水别墅的建筑师为弗兰克·赖特,他是有机建筑的发起人,他所提倡的有机建筑就是建筑与环境相融合统一,建筑不应该破坏它所处的环境。

  (2)功能与空间

  请学生观察视频,走进建筑内部,感受建筑的空间处理。

  教师总结:流水别墅在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我们跟着视频走进室内,发现室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一体。所以它为有机建筑理论作了确切的注释,在现代建筑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造型与细部

  组织学生根据PPT展示的照片,小组形式讨论分析:流水别墅的整体造型与细部装饰如何体现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与融合的?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别墅共三层,面积约380平方米,以二层(主入口层)的起居室为中心,其余房间向左右铺展开来,别墅外形强调块体组合,使建筑带有明显的雕塑感。两层巨大的平台高低错落,一层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平台向前方挑出,几片高耸的片石墙交错着插在平台之间,很有力度。溪水由平台下怡然流出,建筑与溪水、山石、树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像是由地下生长出来似的。

  (4)结构与技术

  引导学生思考别墅一层与二层采用的是什么建筑结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别墅也是非常具有象征性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犷的岩石。石的水平性与支柱的直性,产生一种明的对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件,看来有如贯穿空间,飞腾跃起赋予了建筑最高的动感与张力。

  (5)意义

  教师播放流水别墅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的记录视频,请学生观看后分享体会。

  教师总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当我们在时间的长廊里欣赏流水别墅一日不同时间、一年不同季节,随着四季更迭以“无声之声进行着自我的更新”时,我们感受到了建筑像乐章一样的美感。赖特设计流水别墅的“有机建筑”理念,将建筑与周围环境像融合对现代主义建筑及当代建筑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在贝律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以及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案例中我们也深深的'感受到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学生练习

  通过对流水别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观察,请学生以个人的形式写一篇300字的鉴赏短文,可以谈一谈一对流水别墅的理解,也可以谈谈有机建筑的理论等。15分钟后分享交流

  (四)交流分享

  请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班级之内进行点评,教师充分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抓住机会,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的浓厚兴趣。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20世纪的现代主义设计始于建筑设计领域,建筑设计异彩纷呈,建筑大师群星荟萃,与赖特同时期的建筑师还有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阿尔瓦·阿尔图等等,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课下可以借助网络或其它资源了解一下同时期大师的建筑作品和艺术理念,下节课咱们一起分享交流一下。

  (六)板书设计:(略)

高中美术教案10

   一、教材分析<我喜爱的书>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把书封设计的学习与装饰学生自己喜爱的书结合,通过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我喜爱的书》,掌握书籍封面设计的基本技巧,培养其设计意识。

  编者没有沿袭传统的以具象图形为主的设计形式,而是强化了借助文字图形这个相对抽象的设计元素进行书籍封面设计的思路,突出以文字组合、变化、构成为主的设计方式。更多以文字造型、大小变化、位置安排、色彩搭配及组合图形等方面来考虑设计,试图把文字作为一种独立的视觉图形进行设计处理,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封面设计的一般性规律及表现要领。

  这种设计元素的单纯化、抽象化处理,可以促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与掌握封面设计的规律性知识。在学习封面设计的同时,本课侧重于提高学生字体设计的能力。

  教材以学生作市场调查的图片导入,让学生到书店选购书籍、观摩书籍封面,并将自己喜爱的书籍封面介绍给大家。通过调查、交流丰富学生对书籍封面的认识,在交流不同表现形式的书封设计资料的同时,教材提供了相关图例,使学生讨论时根据类别有所对照。教材还提供了书籍封面的展开图片,使学生了解到完整的书封设计是封面、书脊、封底的统一设计,在设计时要认真综合考虑。

  文字的主次、疏密、虚实关系,以及文字的其他各种设计处理都直接关系到整个设计的效果,分析时应加以强调。教材对文字的版式组织布局也给予了重点关注。

  把学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采用对称或均衡的布局形式设计书籍封面,其二是利用非均衡的布局形式设计具有个性的书籍封面,并提示可设计系列书封,教材提供了相对应的图例,p3下图还对图例进行了简要分析,使学生获得更多信息。教材主体部分提供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关照片,对设计制作时运用的材料、手法给予一定提示,用作学生参考。

  教材设置的“活动一”是一个为其后续活动开展设置的教学准备活动,教师应当在课前提示学生更为明确的活动要求与方法引导,帮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获得书籍封面设计优劣与市场销售状况之间某种内在联系的调查结果。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书籍封面对于书籍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考虑到封面设计均衡与否不宜成为前后两个活动最为重要的区分点,教材“活动二”与“活动三”的设置在实际教学中或许会遇到一些操作上的困难。因为两种版式布局都属于同一知识层面,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知识侧重与难度上的明显变化,如果调整为“活动一”侧重封面版式形式美的学习,“活动二”注重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的封面设计,则更能体现教学的梯度和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与知识升华,也更易于明确两个活动的不同教学侧重点。

  “评价建议”一栏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实际状况灵活设计,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资料库”中对“封面设计”给予了解释,同时提供一些印刷字体资料,给学生设计带来帮助。如果能有一些作为图形处理的字体设计,或许更能体现对教材主体的支持与呼应。

  “学习大空间”中针对封面设计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书籍装订的形式。并提供特殊效果的书籍封面设计图片,开阔了学生视野。

  在现代设计中,许多的招贴设计比书籍封面设计更多运用了把文字作为图形设计的表现方法。如果能够在此展示几件此类作品,进行提示,不但可以直接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开阔学生学习视野,还可以为课堂教学引入新的教学资源指明方向。

  二、教学目标

  *能够在调查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对书籍封面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能够初步掌握书籍封面版式设计的要求与方法。

  *能够把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

  三、教学思路

  新学年伊始,学生接触到很多新的教学书籍,教师通过对书籍封面作用的提示,引发学生对书籍封面设计的思考,并安排学生参与课前市场调查,到书店观摩各具特色的书籍封面,建议学生把喜爱的书籍封面记录下来,以便交流。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第1课 我喜爱的书

  课前布置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本书,用旧挂历纸背面或较厚的单色纸包好作为课堂教学的准备。书本可选择新发的教科书,也可选择课外书籍,甚至可选择主题相册、随笔日记等心爱之物。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收集的书封资料及调查结果,讨论书籍封面设计的特性和不同表现形式,分析怎样的书籍封面更能具有市场吸引力。

  通过交流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书籍封面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如书籍封面设计的表现形式通常以文字、绘画、摄影、图案为主,结合图例讲解,提示学生书籍封面设计是正、侧、底面的统一设计,培养学生设计时的统一意识和全局观念。

  本课重点是利用文字元素进行封面设计,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文字在此不再只是作为一种进行识别与交流的语言符号而存在,更多被看成一种可以进行造型变化与设计的抽象图形。但在教学中可以先不必考虑文字的图形设计处理,而是强调文字的主次、疏密、虚实关系,以及考虑文字的.大小、颜色、位置等因素的整体设计,让学生基本把握封面设计的一般形式规律与设计要点。

  为此,教学可以暂时把不同文字的语言符号差异忽视,先用不同形状、大小、色彩的方形色块替代,教学过程中可以展示以文字元素设计的不同风格的书籍封面,对应展示以方块组合概括处理的设计图例。通过欣赏、评价,激发学生兴趣,建议把相同文字不同布局的书封设计作对比分析,使学生直观感受不同构图处理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从而初步理解与把握形式美的一些法则。

  教师对文字设计、处理手法要作相应提示,重在文字外形的设计,而不要过分强调复杂与难辨的装饰。另外,颜色的恰当使用也是设计成功的关键,提示根据书籍的内容联系色彩的象征意义来把握色彩,引发学生对以前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回顾,在设计时综合考虑。依据活动设置把文字的组织布局作为学习重点予以关注,安排图示分析,并把不同布局效果的书封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动手设计。

  接着过渡到下一个教学内容,以不均衡的布局为主,强调形式设计与书籍内容的有机结合,然后学生尝试设计。在条件允许时可以鼓励学生考虑设计系列书籍封面。

  学生作业可鼓励其尝试多种工具、手法设计制作,如水彩笔、钢笔、水粉颜料等都能达到好的效果,手绘、剪贴、电脑绘制等形式也都可以。系列书封设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出其中最好的一个草图或构想进行讨论修改,然后集体协作设计制作完成。

  评价环节提倡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把握评价运用,可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四、教学选择

  如果学校硬件条件允许,“活动二”可以设为借助电脑,直接利用已有印刷字体作为主体设计元素,尝试书籍封面版式的设计。

  文字设计中所指的文字应当包括汉字、外文字母及各种数字、字符等语言符号。教学中可以从汉字设计入手,也可从外文字母设计入手,甚至也可从阿拉伯数字或者数学、物理、化学等公式符号设计入手。

  学生如果附近没有书店进行市场调查,可以新学期发的各种书籍在同学之间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大家对不同教科书封面设计的喜好程度的意见,并通过简单列表的方式发现大家喜好的缘由。如下表:

  色彩 版式 图形 文字 其他

五、教学建议

  请在以下几个方面填写你认可书籍封面设计的理由。

  在此基础上,同学之间可以尝试初步总结大家普遍喜好的书籍封面在设计上有何特点。思考为何获得大家认可的理由。

  教学内容中有字体的多种因素的处理问题,建议利用电脑课件展示一些变化的效果,会给学生更多信息与视觉冲击。

  教学过程可灵活把握,例如:

  1. 市场调查——交流讨论——注重版式形式美的设计——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设计;

  2. 市场调查——交流讨论——字体设计——书封设计(任选布局形式)——系列书封设计。

  教学情境设置可有多种思考,例如教师可建议学生将自己最喜爱的书送给好朋友或捐给希望工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建议不必要求学生在书写美术字上面下功夫,通过方块替代文字在封面设计中的基本变化特点,引导学生更多关注文字在版式设计中的处理技巧。

  第二课时的教学引导及练习要求都务必突出形式与内容的内在联系,因为文字设计与图形设计一样,同样可以表达书籍的主题与情感。

  在整个单元教学的学生作业完成后,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供一个适当的展示机会将十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小组为学习单位进行作品展示,将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竞争意识的有效教学手段。

  由于一般常见的封面都是以图形为主的设计,教师在“活动三”的展示介绍中引导学生对比书籍原有封面设计来介绍自己重新设计后封面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巩固、升华借助文字图形设计封面的方法,深刻理解封面设计中各种设计元素的运用技巧。

高中美术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哥特式建筑外观、布局、结构、装饰的特点,掌握欣赏建筑的角度并运用专业的美术术语评述一件建筑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描述、分析,了解哥特式建筑的艺术特色,提高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哥特式建筑的形式美感,提高多元化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哥特式建筑的外观、布局、结构、装饰特点。

  难点:体会哥特式建筑所反映的文化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展示中世纪不同风格的基督教建筑图片,提出问题:

  (1)这些教堂分别叫什么名字?(圣彼得堡教堂、圣索菲亚教堂、比萨大教堂和巴黎圣母院)

  (2)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哪位同学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建筑样式?(圣彼得大教堂——巴西利卡式;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式;比萨大教堂和巴黎圣母院——哥特式)

  教师总结:宗教建筑艺术有非常多的风格形式,其中哥特式建筑又被称为离上帝最近的艺术,哥特式建筑长什么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哥特式建筑艺术。

  (二)描述分析

  1.哥特式建筑的外观

  PPT播放哥特式的代表建筑《夏特尔大教堂》《科隆教堂》《巴黎圣母院》,提出问题:

  (1)这些建筑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外观很漂亮,很高,直冲云霄)

  (2)它们的屋顶和塔楼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顶端很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哥特式建筑往往给人华丽、高耸挺拔、灵巧的感受。高、直、尖是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特征。

  2.哥特式建筑的布局

  出示《巴黎圣母院》平面布局图,提出问题:

  (1)教堂的平面布局为什么形状?(十字架形)

  (2)该形状有什么意义?(象征基督教)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哥特式教堂的平面布局为十字架形,具有基督教的象征意义。

  3.哥特式建筑的结构

  教师展示巴黎圣母院内景图,提出问题:

  (1)内部空间给你什么感受?(空旷、高大)

  (2)大家能看出这座教堂是由什么材料建造的吗?(石头)

  (3)巴黎圣母院被雨果喻为“石头的交响乐”,它全部由石材建成。石头本身就很重,建筑师是如何将其内部空间建得如此高大空旷?内部天顶和教堂外部的墙壁分别采用了什么结构承受屋顶的重量?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四人为一个小组可以讨论一下。(内部天顶——尖形拱肋交叉的拱顶,教堂外部的墙壁——飞扶壁)

  教师展示哥特式教堂肋架券、尖券、飞券示意图,并总结:尖券、尖拱、飞券是哥特式建筑最有特点的建筑构件,很大程度上承受了屋顶的重量,所以才能建造得如此高大宽敞。

  4.哥特式建筑的装饰

  教师展示巴黎圣母院3D实景图,继续追问学生:

  (1)置身其中,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神秘)

  (2)为什么给你这种感受?(阳光透过花窗,光线非常神秘)

  (3)利用斑斓而神秘的光线营造一种怎样的情境?(天堂)

  (4)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光线,是因为建筑本身什么比较大?与我们之前讲过的罗马式建筑有什么区别?(哥特式建筑窗户较大,罗马式窗户小)

  (5)墙壁为什么能装饰这么多窗户?(同样是因为尖券、尖拱和飞扶壁支撑的作用)

  教师总结:正是有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建筑的承重明显减少,才使得壁面上装饰着很多大型的玻璃花窗,华美的光线让人身临其境宛如在天国一般,这也是哥特建筑一大特色。

  (三)总结解释

  教师总结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以及宗教寓意:哥特式建筑有线条轻快的尖拱券、轻盈通透的飞券,镶嵌着色彩丰富的玻璃花窗,花窗好像天国开的窗户,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无限的神秘幻觉。无论是十字架形的布局还是花窗,都具有强烈的宗教寓意,当信徒们走进这座建筑时,都会经受一次脱胎换骨的净化过程以达到内心的解脱,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基督教最杰出的文化成就之一。

  (四)欣赏评价

  教师展示拜占庭式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图片和资料,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比分析哥特式建筑与拜占庭建筑的不同。小组代表主动分享讨论成果。

  (哥特式建筑:尖券、尖拱和飞券,用彩色玻璃花窗进行装饰;拜占庭建筑:拱券,穹顶,用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镶嵌画。)

  (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哥特式建筑作品的艺术特色,并进行情感升华:在漫长的中世纪时期,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不同宗教、不同用途的建筑的风格均有很大差异,却又互相影响,哥特式建筑源于罗马式建筑,它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它的出现,像是一缕阳光透进了黑暗的中世纪。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不同建筑艺术的美感,尊重并理解世界多元文化。

  2.利用网络、图书馆等途径结合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搜集一座中国宗教类的建筑,并从其布局、结构、装饰等特点入手,整理成一个图文结合的导游简介,下节课一起分享。

高中美术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象)(美术语言等),以及根据图象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象类型的特征。理解三种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逻辑语言讲授艺术语言。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人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四、设计思路:

  1、以图象与眼睛的'关系(视觉艺术)的理解导入,然后直接分析、讨论图象通过那三种类型反映物象。

  2、在架上都岌岌可危的今天,是否强调语言特色。其实不懂“美术语言”,就难看懂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内涵。所以先以弄懂美术语言为先导,再了解图象的三种分类;教师可以自己现场表演某一分类,增加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

  五、课时:

  一课时

  六、新课教学:

  1、导入:对比:委拉斯开支(1650)《宫女》毕加索(1957)《宫女》

  因两幅画所用美术语言等不同,所以我们对毕加索的画难以看懂。

  揭题第二课图象与眼睛

  A、美术语言——特殊语言

  “人有人言鸟有鸟语”海军通信兵(旗语)哑巴(哑语)

  比较:文学、音乐、舞蹈、戏剧

  艺术语言的分类: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

  ①形体:点线面体,表现轮廓结构。例:《花果册页》、《曼陀林和吉他》

  ②明暗:受光部等。表现体积。例:《侧椅的人体》、

  ③色彩:固有色、条件色、表现性色彩、装饰性色彩;体现色彩表现力(感染力);色彩具有象征性。例:《果熟来篱图》《草垛》

  ④空间: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创造或再现空间关系。焦点透视、散点透视。

  例:《圣亚布拉恩教堂》《寒江独钓图》

  ⑤材质、肌理:材质、质地、表面纹理;体现材质美感、加强表现效果。例:大理石

  小结:几张图片,让学生讨论分析,自主学习,尝试应用。

  4、图象通过三种类型反映物象

  具象——具体而精确的再现,逼真、写实。(提问:印象、特点如何)

  毛主席去安源(刘春华)、静坐的莫瓦特歇夫人(安格尔)

  意象——直觉想象、幻觉等构成表象、理性、怪诞(提问:手法、特点如何)

  八大的作品、夏加尔的作品(教师可以自己现场表演)

  抽象——对自然对象省略、舍弃、视觉刺激、趋向音乐性、

  意蕴的含混性;平面化、视觉冲击力(提问:形式、特点如何)

  康定斯基的作品、蒙德里安的作品(建筑、服装生活用品的应用)

  中国的书法作品

  实战演习:

  十多幅图片学生分组选择回答属于那种类型图象

  小结:美术作品因美术语言运用的不同而产生的图象给人感觉也不同;美术作品表现的方法也可以不同,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便是具像美术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要从不同角度欣赏它们。

  备用资料

  图象与眼睛“色盲表”、马格里特《错误的镜子》

  眼睛——心灵的窗户

  “西方的微笑”《蒙娜丽莎》、“东方的微笑”《麦积山菩萨》

  古人云:“神在双目情在口眉”

  “仰视心恭,俯视心慈,平视心直,侧视心快。”

  2、美术形象与自然中真实原型是否有区别

  照片“长城”与吴冠中的创作“长城”对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传神、气势、气韵、意境、天人合一、人生四种境界、

  选择、提炼、概括、改造、艺术加工

  创造艺术典型

  教皇英诺森十世面包(柯勒惠支)

  生活中是否有艺术典型?

  创作方法:

  ①再现性偏重于写实

  才乌克西斯巴尔哈西乌斯

  特点:文学性内容、典型化靠拢、情感藏于形象背后

  《筛谷的妇女》

  ②表现性主观世界的真实性,偏重于感情,不拘泥如实描写

  特点:趋于抽象,抛开解剖、比例、结构、空间平面化、突出形式味

  蒙克《呐喊》

高中美术教案13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我国高等院校中艺术类学科的课程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已不断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其中,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课程中的沥粉贴金彩绘是我国传统的美术技艺,起源于战国时期,在盛唐时期才被广泛使用,沥粉贴金彩绘是汉族建筑彩画中传统的技艺之一。沥粉贴金彩绘作为美术艺术的一种,希望能够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但是要想不断地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沥粉贴金彩绘课程学习的效果,就需要不断强化学生沥粉贴金彩绘课程教育的实效性。

  一、沥粉贴金彩绘的课程设计内容

  沥粉贴金彩绘,画面呈现出一种古朴、浑厚却又不失富丽的感觉,它与其他画作的不同之处就是高出物面,起源于久远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汉族建筑彩画当中的传统工艺。沥粉彩绘工艺是用油、粉和胶混合调制成膏状,在作品上画出凸起的线条,并在上面涂上颜色,可以增强作品整体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在学前教育专业沥粉贴金彩绘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对美术认知程度的特点,大胆突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突破传统美术教学的观点和范围。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画作内容作为教学素材,指导并讲解沥粉贴金彩绘的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沥粉贴金彩绘的制作材料,制作出让学生满意的并且具有审美性的美术作品。

  二、沥粉贴金彩绘的课程教学过程

  沥粉贴金彩绘工艺历史悠久,在我国古代的青铜器、陶瓷和壁画上面的装饰经常用到。很多作品经过历史的冲刷千年不坏,依然保持着当初的造型风格,气势磅礴、神韵高雅、彩绘线条刚劲有力。首先,教师要教授学生沥粉贴金彩绘图案涉及的基本常识,注重了解我国传统的、具有吉祥意义的图案,指导学生自己设计一款与吉祥有关的设计草图;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己涉及的图案草图加以修改和指导,作为沥粉贴金彩绘的底稿进行制作,授课教师可以先作示范,将制作过程一一演示一遍,主要讲解传统工艺的简介和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制作方法;再次,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制作,通过小组谈论和研究,制作出一个独具特色的沥粉贴金彩绘作品;最后,学校可以通过作品比赛或是汇报展览的形式展现学生自己动手创作的作品。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对彩绘的喜爱程度、制作能力和团体合作等方面的状态,不断创新和完善沥粉贴金彩绘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三、沥粉贴金彩绘课程对提高美术教学效果的作用

  通过对沥粉贴金彩绘课程的学习和制作,使学生学习和了解了我国传统的美术技艺。通过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丰富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沥粉贴金彩绘作品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集体意识以及创新意识。沥粉贴金彩绘制作精美,学生会因为彩绘作品的美产生好奇,进而对其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独自创作的激情。传统的沥粉贴金彩绘的图案都过于古老,学生不感兴趣,通过教师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图案内容都是学生喜爱的内容,并且教师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设计图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探索和发现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无论是从美术艺术的发展来说,还是从学生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说,沥粉贴金彩绘课程的设置和学习,不但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传统的美术技艺,还在一定程度上挖掘了学生内在的潜能,使学生在彩绘的制作过程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

  美术,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人们可以通过美术的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丰富情感,传递思想,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重要文化行为之一。综上所述,沥粉贴金彩绘课程的实行,不但提升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美术的效果,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教学内容来说,应该侧重于动手实践能力,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教育理论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沥粉贴金彩绘对美术教学效能的作用。

高中美术教案14

  主讲人:

  一、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脸谱设计中的经典造型、色彩、谱式、特殊图案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京剧脸谱设计中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学习京剧脸谱的设计步骤,根据所讲解的内容为身边的亲朋好友设计一幅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学习京剧脸谱中经典造型、色彩、谱式、特殊图案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同学朋友设计一幅京剧脸谱。

  2。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3。教学难点:使学生独立创作一幅京剧脸谱,设计内容要丰富,线条要流畅。

  三、教具学具

  1。教具:京剧脸谱模型、设计作品、ppt课件、音频、视频等。

  2。学具:纸、铅笔、橡皮。

  四、教学方法

  观察理解法、分析比较法、指导制作法、多媒体演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频《京剧脸谱》,指出音频中“蓝色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几句歌词,引出本节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脸谱的起源

  2。京剧脸谱的经典造型

  千人一面:从字面意义上理解,一千种人来演这种角色,他们的妆容都差不多。只是先在自己的脸上涂白,然后画点胭脂上去就可以了,非常简单的一种化妆技术,这种化妆叫作“俊扮”。

  白色豆腐块:它所指的是我们京剧里面的丑角。丑角是一种喜剧角色,它为了增加喜剧的气氛,所以特意在鼻梁的位置摸了一块白色,这种化妆的技法可以称之为“小花旦”。

  心灵的画面:脸上画了很多的油彩,很多不同的颜色,就像一张大花脸。“净”俗称花脸,是以各种色彩勾勒出的图案为特点的脸谱。

  3。京剧脸谱的色彩

  白脸:奸诈多疑——曹操红脸,忠勇、忠义——关羽

  黑脸,严肃,不苟言笑——张飞、包拯蓝色:刚直,嫉恶如仇——单雄信黄色:彪悍,残暴——宇文成都绿脸:勇猛,莽撞——程咬金

  4。京剧脸谱的谱式

  整脸:一种颜色为主色,以夸张肤色,再勾画出眉眼鼻口和细致的面部肌肉

高中美术教案15

  一、说教材

  教材是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因此我对教材做了以下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四单元主题二,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1课时,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和造型特点,并从造景要素、功能、理念等几个角度鉴赏中国古典园林,理解其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在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说学情

  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往往是教师以自我为主的个人表演,因此深入了解学情尤为重要。高中学段的学生在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的发展都进入到最佳时期,能够联系一定的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对中国著名的古典园林有所了解,但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正确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与哲学思想的关系。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分别是: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和造型特点,学会从造景要素、功能、理念等几个角度鉴赏中国古典园林,并理解其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颐和园、拙政园等图片,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及其造景要素和功能的关系,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设计师的造园理念和园林艺术蕴含的文化思想,提高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开拓审美视野,体会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型美和设计师独到的造园理念,形成热爱和保护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要素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展示法、讨论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还准备了PPT课件辅助我的教学。

  七、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不单是知识获得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此期间我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美术体验。

  活动一:设置情境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美术课堂更加具备趣味性,在导入的环节,我会朗诵北宋范成大的《园林》一诗,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并想象诗句当中描绘了什么景象?在学生猜测出是园林的四季之景后,我将顺势总结园林的概念,并邀请学生共同走进《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感受其独有的艺术魅力。

  活动二:作品内容识读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一要素是图像识读,为了更好的锻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识别和解读的能力,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出示颐和园和拙政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比欣赏,并提问:二者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园林?根据已有的学识经验,学生往往会从皇家、私家等角度回答,进而我将总结:中国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属于皇帝和皇室所有,它的特点是具有皇权至上的规划思想。而私家园林的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且规模较小。颐和园和拙政园就是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直观展示的方式寓知识于视觉感知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活动三:形式语言审美

  由于学生对中国园林里的建筑样式不熟悉,因此我会继续展示颐和园的细节组图,并提问:颐和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其园内建筑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在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颐和园中的亭子有单层、双层,其屋顶是由木构架结构形成的六种基本的屋顶形式,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和攒尖顶。这些结构特征富于变化,有着观赏价值。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要素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会引导学生以美术学习兴趣小组为单位讨论:颐和园、拙政园中都有哪些造景要素?又有什么功能?功能和造景要素之间是否有联系?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能够深刻地感受到造景与功能的关系,进而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中国园林建筑中的一墙一垣、匾额楹联,具有成景、点景、观景等功能。园林根据建筑周围的环境条件、总体布局等客观因素以及人在游憩中的功能需要和精神追求来确定。通过以上层层设问的`方式,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功能有了新的认知和体悟,也攻克了本节课的重点。

  活动四:社会文化理解

  在学生对于园林的功能、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后,我会引导学生以美术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重要造园理念,在学生热烈讨论后,我会总结:园林中的建筑及造景虽然是人力所为,但要能体现天然生成的妙趣,表达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显著特征。园林的设计不仅仅是心灵、建筑、自然的融合,同时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活动五:方法归纳总结

  在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造景、功能及造园理念等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后,我会引导学生总结出欣赏园林艺术时应该从造景要素、功能、造园理念等几方面鉴赏。

  最后,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理解本课的精髓,我设置了“学以致用,鉴赏评价”的活动。出示苏州狮子林、无锡寄畅园的图片,请学生四人为一小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鉴赏。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从功能与造景要素的关系、造园理念和背后的文化内涵等方面综合分析,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加深审美体验。

  活动六:小结升华作业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为此我将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回顾本课重要知识点,并且从中国园林体现出的哲理观念、审美情趣这一点入手进行情感升华。最后,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我会鼓励学生课后回忆自己的旅游经历,说一说你去过的园林,结合造型分析其功能和造园理念。

  八、说板书设计

  精心设计的板书,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加深记忆,是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我的板书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高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美术教案10-17

[精选]高中美术教案05-24

高中美术教案07-26

高中美术教案优秀09-23

高中美术教案范文11-22

高中美术绘画教案02-26

高中美术青铜教案01-07

高中美术教案【通用】06-07

高中美术教案(通用)06-08

高中生的美术教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