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时间:2024-06-09 08:10:55 八年级物理教案 我要投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热门]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热门]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

  2.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

  【重点难点】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

  【课时】1课时

  【教具】电脑多媒体、投影

  【教法】启发、讲解、讨论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观看录像,问:大家看哪个动物跑得快呢?

  要知道哪个动物跑得快,我们必须要比较,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学校的运动会上,田径赛跑正在进行,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让两学生分角色来作判断。

  (1)假如你是观众,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

  学生回答:看谁跑在最前面。

  (2)假如你是裁判,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

  学生回答:看谁先到达终点。

  教师总结:上面的从两个不同角度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都是正确的,只是比较的方法不一样,第一种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第二种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

  1)比较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2)相同路程比时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2

  一、设计思想: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分为: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中,机械运动的概念较为简单学生理解也相对容易,所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后两部分,在参照物的教学中通过一个小实验,钢笔放在书本上推动书本运动。利用机械运动的概念讨论钢笔是运动还是静止?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选择不同的标准获得不同的运动形式,自然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整体的设计思路利用身边的现象赖引导学生理解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概念,期间可通过穿插一些视频和音频资料,让学生理解更加具体、生动和深刻。

  二、教材分析

  初二时学生初次接触物理,本章是人教版的起始章的第二节内容,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在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学生先从身边最简单的运动着手,对于学生物理学科的入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本节不熟悉的参照物,教材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最终理解运用。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物理思维还未建立,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弱。该年龄段的学生有好奇心,但是对问题缺乏深刻的思考,对知识的提炼和总结缺乏训练。比如物体的运动选取不同的参照物运动形式不同。学生容易将参照物和研究对象混淆,对于这个问题,一定要先通过明确谁是参照物谁是研究对象,再讨论后续的相对运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

  (2)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使学生能灵活选取参照物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人生观教育,通过“STS”教学,激发学生学好科学技术,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重点难点

  1、参照物概念的形成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身边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学习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不断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运动的相对性,通过视频资料了解我过前沿的航空科技,尤其是飞船对接技术中的`相对运动,让学生明白物理源于生活,但又改变生活。

  七、课前准备

  简单的实验器材准备,图片资料、视频和音频资料,学生的课前预习

  八、教学过程

  (一)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图片引入:

  1、春天,风筝在空中迎风摆动;

  2、夏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秋天,落叶纷纷飘落;

  4、冬天,雪花漫天飘洒;

  5、今天,你上学的路上,路旁的树木不断被甩在身后

  6、此时,钟表的秒针在不停地“走动”;学生思考并回答: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样的启示?(学生回答)

  师: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我们每一个人时刻都在运动(如心脏在跳动,血液在流动),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着。

  (二)机械运动

  学生活动一: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

  [生]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都是运动。[生]老师讲课时在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也是运动。[生]假期旅游时乘坐汽车或火车都是运动。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判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

  [生]如果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如果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没有运动。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通俗。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火箭;地面上奔驰的火车、汽车;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舰艇;行走的人、流动的水、游动的鱼、飞翔的鸟等等都在运动,为什么能说它们都在运动呢?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板书]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

  (三)参照物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既然运动是普遍的,为什么又常常说房屋、桥梁是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静止的,河水、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船只等是运动的?

  学生活动二:请同学们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思考下面问题:

  [投影]

  (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

  (3)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生]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钢笔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变化;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师]请同学们根据机械运动的概念来判断书本和钢笔的运动情况。

  [生]书本和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书本和钢笔是运动的。

  [生]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说明钢笔是静止的。

  [师]一个说钢笔是运动的,另一个又说钢笔是静止的,他们矛盾吗?请同学们讨论。

  [生]如果以桌面作标准,书本和钢笔就都是运动的。如果以书本作标准,钢笔就是静止的。

  [生]选择作标准的物体不一样,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一样,因此他们并不矛盾。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同学们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生]有。比如老师站在讲台上,如果以教室的墙壁作标准,老师就是静止的,如果选择太阳作标准,老师就是运动的,因为老师站在地球上不动,但地球在绕着太阳转动。

  [生]我们大家都一样,如果以坐在教室中的椅子作标准是静止的,如果以太阳作标准都是运动的。

  [生]旅游坐车的时候,如果以车厢作标准,坐着的人是静止的,如果以路边的树或大楼作标准,车内的人就是运动的。

  ……

  [师]同学们讲得都很好。可见,说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标准。

  [板书]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reference object)。

  [师]学生活动三:情景模拟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

  [师]是不是只要说到物体的运动情况,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应该怎样选择呢?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看能不能有满意的答案。

  [生]第一个问题是肯定的。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说一个物体运动情况是什么,肯定是相对于某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来说的。

  [生]选择参照物时,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因为这样选的话。这个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生]刚才大家说到参照物中有人、有车、有树木、有房屋、还有人的影子等,什么都有。所以,我认为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生]因为我们词论的物体大部分是在地面上运动的,所以—般应选样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这样研究问题方便。

  [生]我认为如果选样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时,参照物可以不提。比如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不用说”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在运动”。

  [生]我觉得选择参照物时,应该看怎样选择研究问题更方便。比如研究客车是不是运动,最好选择地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作参照物;如果要研究人在车厢里是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否运动,就该选择车上的坐椅或固定在车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师]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老师还要补充一点,研究问题的时候,选择好参照物后,就可以先假定参照物是不动的,然后再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归纳选择参照物的注意事项(课件展示)

  参照物比如课本P22图11。1-4中丙图,“乘坐电梯向外观看,有什么感觉?”

  [生]乘这样的电梯向上运动时,以电梯为参照物,假设电梯不动,楼房就在向下运动;如果乘电梯向下时,楼房就向上运动。

  [生]如果老师从讲桌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以老师为参照物的话,假定老师不动,可以认为是讲桌沿老师的反方向运动。

  [师]大家说得非常正确,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还会碰到很多的例子。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教材图11、1-3及图11、1-4甲、乙,大家互相交流讨论,说一说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四)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师]从上面同学们的分析可以看出,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情况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九、板书设计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被选择来作为标准的物体

  3、 物体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

  十、作业设计

  1、完成随堂练习,完成《同步》。

  2、进行小结。

  3、按照要求预习。

  十一、教学评价

  本堂教学用了较多的时间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的相对性进行试验和讨论,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于这个环节的处理,我收集了大量的视频资料,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其中有在机械运动,通过老师的移动,引导学生得出机械运动的定义,并通过钢笔放在书上推动书移动,讨论钢笔相对书和桌面的运动,这个小实验简单直观,学生可以一边实验一边思考,很快就理解了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描述不同的结论,这里学生的参与度高,效果很好。但是在后面的对于相对运动和参照物的理解和运用上,如果能引入一些中国古诗,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的效果就更加明显。例如可以举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等。

  十二、教学反思

  本堂课由于内容较为丰富,也比较贴近生活,所以可选取的多媒体资料很多,而且从质量和数量两方面都较高,因此在选择上必须注意如何取舍,原本选取了将近15段视频资料,但在授课时反而出现了时间不够用,每个片段只能一扫而过,根本无法起到作用,在经过仔细的筛选后,只留下5个片段,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给学生活动和思考,这样一来效果反而好了。教师的语言必须有效而精炼,指向性强,否则后引起学生听觉疲劳,教学效果反而不好。

  十三、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

  通过本堂的学习,学生普遍感觉物体还是很贴近生活,很有趣味,而且很有用。在参照物的学习上一开始感觉吃力抽象,但经过大量的事例和视频资源,抽象便具体,模糊变清晰,纷纷表示物理学习充满信心,表示要认真学习物理。希望老师多做实验,多准备有趣新颖的视频资料。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描述所观察现象主要特征,具有初步观察能力。

  (2)通过速度概念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类比的研究方法,并学会去描述生活中某一个量的快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中增强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以及用类比的方法去描述生活中某一个量的快慢。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小游戏:传递国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把国旗传递得快?(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指出学习的新课题,并引导学生小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学生观看动画: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总结:一种方法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另一种方法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两物体下落的快慢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一个感性认识。)

  (二)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讨论:运动员用10s跑了100m,汽车在2h内行驶了72km,那运动员和汽车哪个快呢?

  活动:师生总结;学生讨论;师生讨论得出结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总结过程】

  (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3)统一标准:将不同时间转化为相同时间,再通过比路程的大小来比较物体运快慢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比较速度的方法,发现统一标准的重要性,为后面引出速度概念做准备。)

  三、速度概念的建立

  1、物理学中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这个物理量叫速度。

  2、学生自学教材p19—p20思考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等。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公式:用符号表示为v=s/t。

  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

  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单位换算:1m/s=3、6km/h

  (设计意图:学习以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定义物理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四、速度的应用

  1、一些物体的速度,练习:速度的单位换算—典型例题。

  2、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物体的速度,让学生了解速度计,并知道标志牌上数据的'含义。

  3、例题练习: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司机看见路边的一块指示牌如右图,此时车速为100km/h,这辆车违章了吗?他以这样的速度到达上海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学会用速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五、匀速直线运动

  1、【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视频,找出过山车、电梯上的人、火箭在运动上不一样的地方。

  2、结论: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是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3、例题:一辆汽车A市行从驶到B市

  (1)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20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30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前一半时间的速度是20m/s,后一半时间的速度是30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出示规范解题步骤,对学生的进行评价纠正。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知道了为什么要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其实单位路程的时间也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只不过后者比较起来不方便罢了;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4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明代东林书院的著名楹联,鼓励了多少代读书人奋发向上,刻苦读书。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这幅对联上联形象地说明了: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

  ☆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

  ☆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

  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

  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凹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凸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练习: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练习: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虚像。

  二、透镜

  1、名词: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2.长度的测量

  ①长度的单位:km→m→dm→cm→mm→μm→nm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

  ②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③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

  ④学生讨论并活动:如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

  (三)课堂小结

  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

  (五)教学后记

  §1—2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

  (二)讲授新课

  1.机械运动

  让学生讨论课本图11.1—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

  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

  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

  引导学生从讨论和回答中得出: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板书)

  提出问题:

  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

  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

  讨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

  播放一部分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VCD。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讨论回答:

  ① 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② 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

  ③ 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得出参照物的概念: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一起描述图11.1—3卡车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

  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从而得出:

  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图11.1—4的各种情形物体的运动状况。

  (三)课堂小结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选参照物?

  3.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四)作业与思考

  1.课本第22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2.同步测试相应的练习。

  (五)教学后记:

  §1—3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速度的计算

  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场面描述: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行,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羡慕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

  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讲授新课

  1.速度

  组织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讨论得出: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

  得出:“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提问: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学生讨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

  提问:怎样比较小明和小马谁运动得快呢?

  启发学生回答: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的。

  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v=s/t

  单位:m/s或者是km/h

  例题:书本23页

  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换算

  练习:20m/s= 54km/h=

  例题:书本24页

  指导学生学会熟练掌握公式的变形。

  2.匀速直线运动

  指导学生观察图11.2—2。让他们提出不同之处。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汽车开动时,汽车刹车时,足球在草地滚动时等等)

  平均速度:v=s/t 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三)课堂小结

  1.怎样表示运动的快慢?

  2.速度是怎样计算的?

  3.速度的单位怎样进行换算?

  4.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变速运动呢?

  (四)作业

  1.书本26页第一、四题

  2.完成相应的同步测试

  (五)教学后记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学习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方式

  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视频资料,玩具车、玩具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 min)

  〖师〗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第十章内容,认识到多彩的物质世界,知道了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都有质量,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那么这些物质存在的状态如何呢?

  [讨论]

  [总结1] 今天,我们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问题。为什么它们会运动或静止?(板书本章课题)

  [总结2] 我们首先看物体的运动该如何描述?(板书本节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机械运动(10min)

  1.现象

  [问题] 大家观察周围的物体,你认为它们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

  [回答](1)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2)走路的人是运动的;(3)飞出的足球是运动的;(4)地球是运动的';(5)分子是运动的;……(6)黑板是静止的;(7)教室外面的树是静止的;(8)公路是静止的;(9)大桥是静止的;……

  也可能回答出一些其他的问题:(1)星星是静止的;(2)太阳是静止的;……

  [分析](1)我们身边有运动的物体。如行驶的汽车、跑步的人们、飞行的足球等。

  (2)宇宙是运动的。小学科学课上学过,地球本身在自转,还绕太阳公转,且整个太阳系都在运动。同理,银河系也是运动的,那么宇宙同样也在运动,所以从宏观上看,宇宙上的所有物体都是运动的。

  (3)微观分子是运动的。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这些分子也是在运动的。

  [总结] 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2.概念

  [问题] 物体运动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是运动的?

  [观察] 大家观看[播放视频1]:运动的自然界。

  [总结]

  凡是运动的物体,它们的位置在发生着变化,所以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

  (二)参照物(15 min)

  1.概念

  [问题] 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物体是静止的呢?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

  [讨论] 我们常说物体静止也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都运动,我们也不容易为物体定位了,房屋、树木说它们静止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在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即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其他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以一个物体做标准而言的。

  [总结] 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播放视频2] 观察哪辆列车在运动?它们是以什么物体做参照物来研究的?

  2.特点

  [问题](1)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况一定相同吗?

  [分析]当观察一小汽车在公路上驶过时,判断它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选地面为参照物,也可以选路边的房屋做参照物,还可以选树木做参照物,它们都能得出汽车是运动的结论,所以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

  如果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如选汽车司机中靠椅,则会判断小汽车是静止的,所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3.练习

  (1)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①某车站并排停放着两列待发的列车甲和乙,过了一会儿,甲列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起来,然而,乙列车内的人通过窗口看甲车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上述表明 。

  ②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车匀速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则当时刮的是 风。甲、乙、丙三个骑车速度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________ 。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所选的参照物。

  ①(20xx年温州中考题)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桥 B.河岸 C.水 D.岸上的树

  ②在一条东西取向的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向东行驶,乙知甲车比乙车快,比丙车慢,则以 为参照物时,三辆汽车均向西行驶。

  (三)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0 min)

  [问题] 同一情况,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会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讨论]

  [结论]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图片展示]空中加油机;高空观缆车。

  [播放视频4]航天器的起飞和降落。

  [播放视频5]联合收割机。

  [播放视频6]生活中运动现象举例。

  [播放视频7]同步卫星,火箭起飞和降落。

  [类比]1.说某一同学个子高,是不准确的,应该说,它与谁相比个子高,同理说某一位同学矮,也是不科学的。

  2.某人问路,到某地要用多长时间,该人不答,待问路人不耐烦开始走时,该人才说1小时左右,问路人不解,该人答曰:不知你走多快,如何判断用多长时间呢?这里的参照就是走路人的快慢,可见,我们表达话语时,一定要说话严密些。

  (四)思考与练习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虽然运动是绝对的,但我们平时为了研究方便,仍然说某个物体是静止的,为什么?就是因为平时我们判断某个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选择了一个作标准的物体,这个物体我们叫做参照物。

  对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而言,参照物的选择不止一个,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却并不一定相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为了叙述严密,说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一定要加以参照物。如果没加,一般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而言的。

  四、作业布置

  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

  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自然界的物体都是运动的,即运动是绝对的。

  二、参照物

  1.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7

  第三单元第1课(节)

  主备人:xx授课教师:xx

  课题

  3.1温度

  教材

  简析(创新元素)

  本课是热学的开始。在学生感受到靠感知的温度不可靠的基础上引入温度计,通过自制温度计领会温度计的原理、构造,接着学会使用温度计。教材注重探索学习,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定义、单位、摄氏温度、0℃与100℃的规定。

  (2)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例得出温度的定义及单位,摄氏温度的意义。

  (2)通过实验比较,说明温度计的用途,并进一步的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温度的学习,知道温度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重要。

  (2)通过对温度计的使用的学习,能正确使用温度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温度的定义、单位、摄氏温度、0℃与100℃的规定。

  2、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1)一烧杯热水、一烧杯温水、一烧杯冰水

  (2)不同种类的温度计

  (3)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制温度

  教学流程(可以手写)

  教学过程(信息化资源应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播放学校的景色(浓雾天气拍摄)视频,让学生观看

  二、进行新课

  1、实验体会:

  让学生摸自己身边的物体(比如刚从冰箱拿出的食物、刚烤熟的地瓜、自己的额头)

  1)提问:同学们所摸的物体,感受怎样?

  2)通过学生回答(这些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进入新课。

  2、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实验体会:

  器材:在桌面上分别放课前准备的三杯水

  方法:选两位同学做体会实验,并把他们命名为甲同学和乙同学。想让甲同学将一手指放入热水中,立刻让他把刚才放入热水中的那个手指放入温水中,问他的感受。同样,让乙同学将一手指放入冰水中,立刻让他把刚才放入冰水中的那个手指放入温水中,问他的感受。

  A、学生回答

  B、提问:按理说,同一杯水的温度应该是相同的,为什么刚才两位同学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呢?凭我们的感可靠吗?该怎么办呢?

  3)温度计

  活动一:拿出自制温度计,先放到热水中,观察现象

  再放入冷水中,观察现象

  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自制温度计是依据什么道理制成的?

  展示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让学生观察其结构

  温度计的用途: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的仪器。它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它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毛细管、液体、刻度组成,里面的红色液体一般是水银,所以象这一类温度计又叫水银温度计,液体有的是煤油,或者酒精。

  4)在生活和生产中,温度常常采用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5)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把这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表示1℃。

  问:同学们,今天你们进入校园时,还记得你的体温吗?谁上来把自己的体温写到黑板上,并大声读出来。

  黑龙江省的漠河是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冬季最低气温为—52。13℃。同学们知道怎么读吗?

  活动二:利用自制温度计能不能准确测出热水的温度?为什么?

  那么,你能为自制温度计标上刻度吗?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讨论

  6)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及读数

  A、看量程和分度值。

  B、把温度计插入被测液体中(注意:玻璃泡一定浸没在液体中,且不要与杯壁、杯底接触)

  C、读数时,温度计一定要保留在液体中,切不可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视线要与刻度线水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零以上的温度读作××摄氏度,零以下的读作零下××摄氏度。

  活动三:学生分组测冷水、热水的温度,练习使用温度计,并读数

  7)体温计

  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文字,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

  三、归纳与小结

  1)温度的定义、单位及单位符号是什么

  2)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它的原理是什么,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3)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如何读数

  4)其他温度计

  作业设计(布置)

  1、完成课后1,2题

  2、完成学习之友上基础练习部分

  板书设计

  3.1温度

  1、温度

  (1)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单位:(通常情况下采用摄氏温度)

  摄氏度,符号是℃

  (3)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把这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表示1℃

  2、温度计

  (1)用途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的仪器

  (2)设计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3)结构

  它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毛细管、液体、刻度组成,里面的红色液体一般是水银,所以象这一类温度计又叫水银温度计,液体有的是煤油,或者酒精。

  3、温度计的使用

  课后反思(手写)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8

  《欧姆定律》

  一、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一课,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高中必修本(下册)安排这节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再次增加感性认识;体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即通过实验来探索物理规律);学习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两种常用方法——列表对比法和图象法;再次领会定义物理量的一种常用方法——比值法.这就决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这节课不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实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的,从而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本节课在全章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是重要的,它一方面起到复习初中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为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奠定基础.本节课分析实验数据的`两种基本方法,也将在后续课程中多次应用.因此也可以说,本节课是后续课程的知识准备阶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记住欧姆定律的内容及适用范围;理解电阻的概念及定义方法;学会分析实验数据的两种基本方法;掌握欧姆定律并灵活运用.

  本节课的重点是成功进行演示实验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这是本节课的核心,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

  本节课的难点是电阻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尽管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在高一物理和高二电场一章中已经接触过,但学生由于缺乏较多的感性认识,对此还是比较生疏.从数学上的恒定比值到理解其物理意义并进而认识其代表一个新的物理量,还是存在着不小的思维台阶和思维难度.对于电阻的定义式和欧姆定律表达式,从数学角度看只不过略有变形,但它们却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意义.有些学生常将两种表达式相混,对公式中哪个是常量哪个是变量分辨不清,要注意提醒和纠正.

  二、关于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节课有演示实验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演示实验为主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材难点处适当放慢节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可给予恰当的思维点拨,必要时可进行大面积课堂提问,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这样既有利于化解难点,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领会怎样提出研究课题,怎样进行实验设计,怎样合理选用实验器材,怎样进行实际操作,怎样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及通过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和总结出物理规律.同时要让学生知道,物理规律必须经过实验的检验,不能任意外推,从而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对教学过程的构想

  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一些主要教学环节,有以下构想:1.在引入新课提出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什么(不一定让学生回答)?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方法论教育,也为过渡到演示实验起承上启下作用.2.对演示实验所需器材及电路的设计可先启发学生思考回答.这样使他们既巩固了实验知识,也调动他们尽早投入积极参与.3.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可请两位同学上台协助,同时让其余同学注意观察,也可调动全体学生都来参与,积极进行观察和思考.4.在用列表对比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了更直观地显示物理规律,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目的是更加突出方法教育,使学生对分析实验数据的两种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有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到此应该达到本节课的第一次高潮,通过提问和画图象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转向高涨.5.在得出电阻概念时,要引导学生从分析实验数据入手来理解电压与电流比值的物理意义.此时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而应给予充分的时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给予适当的思维点拨.此处节奏应放慢,可提请学生回答或展开讨论,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课堂气氛掀起第二次高潮,也使学生对电阻的概念是如何建立的有深刻的印象.6.在得出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欧姆定律,这实际上是认识上的又一次升华.要注意阐述实验结论的普遍性,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先行总结,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重申时语气要加重,不能轻描淡写.要随即强调欧姆定律是实验定律,必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任意外推.7.为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自编若干概念题、辨析题进行反馈练习,达到巩固之目的然后结合课本练习题,熟悉欧姆定律的应用,但占时不宜过长,以免冲淡前面主题.

  四、授课过程中几点注意事项

  1.注意在实验演示前对仪表的量程、分度和读数规则进行介绍.

  2.注意正确规范地进行演示操作,数据不能虚假拼凑.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2、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重难点

  (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进行新课

  1. 什么是噪声?(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保角度加以说明)

  2. 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 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

  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 Hz的声).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一 、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

  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1.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

  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纳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1.超声波加湿器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2.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阅读课本30页“科学世界”

  提问

  创设情境

  介绍声音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回答

  学生

  阅读课文

  讨论思考

  板书设计

  教学小结

  1.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2.声在工业上的应用

  3.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4.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

  1.“动手动脑学物”中的1、2题。

  2.学习高手49页1、2、8题。

  3.完成配套练习册中相应的内容。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0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

  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难)

  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

  (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

  (1)、看15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

  4、回声:声音的反射。

  <0.1秒<17米

  二、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四、课后活动:

  动手动脑:1、2、3题。

  教学后记: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可降低难点。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激光笔、一小块平面镜、一块可以对折的半圆形硬纸板(用量角器的直边与纸板底边对齐,以对折形成的折痕为中心线,在线的两侧分别用量角器标注相应的角度数值)

  教学器材准备:激光演示仪、平面镜、空气清新剂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复习提问

  实验引入提问:光的传播规律

  老师用激光笔发出的光在墙上打出一个亮点,利用空气清新剂喷出的气雾清晰地显示激光传播的路径,用来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在墙上挂一块平面镜.

  激光笔发出的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在气雾背景显示下,会看到一去一回两条光线.

  让学生描述现象.

  引出本节研究内容:“光的反射”学生回答: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光从空气照到平面镜上,再被镜子反射回来.

  介绍名称用激光演示仪演示光的反射现象,让学生看到反射现象中的光线.

  介绍入射光线、入射点、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相应位置.学生观察,记忆各部分名称及所处位置.

  提出问题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光射向任何物体表面都会发生反射现象.关于光的反射,你想知道什么?”

  “本节课,我们就根据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来探究光反射时应遵循的规律,逐一找到答案.”

  请同学们根据图中所示入射光线的方向,讨论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

  做实验之前,首先要设计实验方案,需要什么器材?如何去做?

  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激光笔、平面镜、可对折的.半圆形纸板,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老师巡视,与学生交流讨论.

  提问:由实验现象,得到的反射光线将沿哪个方向射出?

  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们通过互助交流解决问题,不要老师直接纠正.

  例如:有的学生直接用激光照在镜子上,根本就看不见光线.老师找已经看到光线的学生,让他说说如何做的.

  又如:有的学生在纸板上看到了入射光线,但看不到反射光线.老师找已经看到反射光线的学生,让他说说如何做的.学生回答感兴趣的问题:

  反射光和入射光有什么规律?

  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三、实验器材:

  投影设备,挂图。

  四、具体安排:

  (一)、新课引课:

  一般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有限,要想看清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使用显微镜。

  ( 二)新课教学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反馈练习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

  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学习指导62页

  用心爱心专心 1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

  【课题 】

  认识物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一节:学习科学探究

  【课时】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组成。 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

  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 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教学器材】

  音叉、光具座、天平、电流表、电压表、弹簧测力计、量筒、量杯、温度计、刻度尺、玻璃杯、水、纸片、盖和底钻小孔的塑料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学。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有怎样的作用?学习物理为什么要进行控究?怎样才能学好物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物理学

  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物理学的重要性:

  物理学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产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

  科学精神的科学。(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组成)

  2、学习物理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学习物理还对提高科学素质有特殊作用。(强调物理学的重要性,一定要学好物理。)

  (二)怎样才能学好物理?

  1、重视实验和探究性学习。要学会观察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动脑的自主学习。

  2、注重知识的理解。

  (三)、参观实验室

  1、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2、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四)、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五)、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的科学素质。

  (六)、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三、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理学是怎样的一门科学,知道了物理学是很有用的,也很有趣的一门科学,知道了学习物理要学什么和怎样学习,初步了解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四、布置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3.做一些小实验

  静电小实验、三原色陀螺

  【板书设计】

  认识物理

  一、 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组成。

  物理学:认识世界,改变世界,产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科学。

  二、 学习物理:学习知识、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三、 怎样才能学好物理:1、重视实验和探究式学习。2、注重知识的理解。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第一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 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

  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二、认识常用的测量工具

  三、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品,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能知道影响常见乐器发音特性的因素。

  【重点难点】

  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品。

  【课时】

  1课时。

  【教具】

  收录机、磁带(几种乐器的独奏曲)、吉他、橡皮筋。

  【教法】

  以观察、实验为主,辅以讲解、讨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锣发声时,有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为什么?

  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听到了两下响声。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

  3、为什么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地站在一起,也无法听见对方的声音,只能靠无线电交谈?学生回答

  二、新课引入

  用吉他奏出几个音,让学生分析有何不同。原来是这几个音的音调不同。

  三、新课讲授

  乐音和噪声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声音,有规律、好听悦耳(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噪声。

  演示,先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后用铁片刮,让学生感觉。

  讲述:同样是乐音,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听得见,有的听不见。为什么呢?乐音有一些特性。

  乐音的特性

  1、响度(loudness)

  (1)声音不但有高有低,还有大小(强弱),在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响度与什么有关系

  演示:先轻敲音叉,再稍重敲音叉,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强弱,叉股把塑料球弹起的幅度怎样?学生回答

  学生实验:将一根橡皮筋张紧,先轻轻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再稍用力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注意两次听到声音的强弱有什么不同?橡皮筋振动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得出

  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演示:打开录音机保持其音量不变,教师拿着录音机走近学生时,学生听到的声音变大,远离时学生听到的声音变小。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响度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系,离声源越远,声音声音越小,响度也越小。

  (3)响度的量度

  在声学上,人们学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

  阅读课本上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耳的感觉情况

  2、音调

  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pitch)。通常我们把音调高的声音叫高音,音调低的声音叫低音。

  再欣赏音乐,由学生区别高音、低音,反复二三次。

  弹吉他两个音,让学生区分高、低音。

  音调由什么决定的?

  演示:转动齿轮(如课本图3—20所示),注意听两次发声有何不同?同时注意观察齿轮的齿数。

  问:音调跟声源振动的快慢有何关系?学生回答。后再次验证

  小结:振动快的音调高,振动慢的音调低。

  振动的快慢取决于每秒振动的次数,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振动得越快。物理学中把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其符号是Hz。如果声源每秒振动50次,它的频率就是50Hz。

  频率高,振动快,频率低,振动慢。现在我们可以总结音调高低的原因了,请大家填好课本方框中的填空。

  声源振动的频率高,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低,声音的音调低。

  简单说就是“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

  人发音的音调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小孩的音调比成人高;女人的音调比男人高。同样是成年的男人(或女人),音调也有不同,故在音乐界有男(女)高音、男(女)中音之分。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85Hz到1100Hz左右。

  音乐上的调,就是根据物理上的音调得出的。如中音“C调”中的“1”的频率是262Hz,“1”的频率是524Hz;;“D调”中的“1”的频率是294Hz,“1”的频率是589Hz。

  除弦乐器外,其他乐器通过别的办法也奏出不同的音调,如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我国古代编钟,奏出了中国古代的文明,奏出了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

  看“信息窗”图3—21编钟

  编钟属打击乐器,你也可以发明一个“编钟”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回家自己计划试试,如成功还可做为你的保留节目在文娱活动中演出。

  3、音色

  放录音:放两、三曲独奏曲

  请学生说出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声音除了音调和响度外还有第三个特征,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每个人的声音都具有与别人不同的音色,所以我们能从电话、广播的声音中分辨出是不是熟人?是哪位熟人在讲话;同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饮食、起居和健康状况等因素,也在发生变化。

  通过锻炼可以改善和保持音色。

  “迷你实验室”

  问:为什么弦乐器上要安装几根粗细不同的弦。学生回答(在弦的松紧、长短相同的情况下,可改变粗细来改变音调,使音域更为丰富。

  问:二胡、吉他等是怎样调节弦的长短和松紧的?学生回答

  四、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pitch)。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跟声源振动幅度有关,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系;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四、小结(学生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2、P4;3、作业。

  【板书设计】

  §3—2乐音与噪声

  一、乐音和噪声

  二、乐音的特性

  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pitch)。

  3、音色:xx。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5.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

  6.结合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体验探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

  2.晶体熔点的物理意义。

  3.海波和蜂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操作。

  4.利用图象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

  二、进行新课

  1.熔化和凝固

  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哪些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最常见的是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所表现的物态变化,例如,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还有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海波、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2.学生实验:观察海波的熔化。

  (1)讲述实验的做法

  各组的熔化实验仪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体物质海波。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海波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等水温升至30℃以上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并观察海波的状态。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12-24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15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10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2-22

八年级物理上册《速度》教案08-05

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10-25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优秀】06-08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15篇12-2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的利用》教案01-03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