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剪纸
1、姥姥的剪纸是什么样的?课文里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姥姥的剪纸?请分别找出来,朗读体会剪纸的特点。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相应的特点。
3、了解学生朗读感悟情况,并随即点拨,引导学生欣赏姥姥的剪纸。
(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内容广泛,题材对偶,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抓住“无所不能”。)
(2)“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姥姥的剪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显示了姥姥的神剪纸技艺高超。(指名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
(3)“嗬……无可挑剔”这句话是“我”发自内心的赞赏。由此可只,姥姥的剪纸形神兼备,是完美无缺的工艺品。
(4)“我抢过来一看……老牛背上。”(5)姥姥又剪出……肯食青草
4、出示几幅剪纸,一起欣赏
5、通过欣赏这些剪纸,用一个词来赞美一下这些剪纸。
姥姥的剪纸真是啊!(板书: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二、认识姥姥
1、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
2、到文中找一句最有代表性的话(“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1)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2)“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
(3)姥姥靠什么才能“熟能生巧”?
指导读好第6自然段:
A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剪
B.用不管……还是……不管……还是……不管……还是……
C.分组读
(4)现在姥姥的手巧到什么程度?
(5)什么叫“准头”?
(6)书中举了个什么样的例子来说明的?
A 工夫不大……
B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剪成的?
C 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这些词语在感情色彩上是什么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D 指名分角色朗读,演出作者的调皮
(7)举举生活中的例子,用下面句式来说一说。
熟能生巧,总(),()!”
3、从中说明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板书:姥姥心灵手巧)
4、除此之外,姥姥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1)出示第3自然段
(2)抓住“广结良缘、有求必应”进行理解
(3)指导朗读
(4)板书:勤劳善良
三、体味祖孙之情
1、姥姥对乡亲们是如此友好、热情,对我这个孙子更是疼爱有加,她是怎么通过剪纸传达这份情的呢?
2、读读第三段,找找在这里具体写了几幅姥姥的剪纸?是什么样的?
(1)指名交流
(2)出示描写剪纸的语句
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3)这三幅剪纸的图案有什么特点?兔子和老牛各代表什么?
(4)剪纸中的老牛和兔子有什么特点?你体会到什么?
理解:12小节(抓住几个“总是”指导背诵)
(5)说说这三幅图仿佛在告诉我们什么?
(6)重点理解第三幅图
A 一片开阔的草地指什么?老牛是怎样的神态?
B从剪纸中看出了,从姥姥的眼神中,你仿佛看到了一份。
四、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姥姥的剪纸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2
学习目标
1、认知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H、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俺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身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讨论交流
◆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体会诗歌内容
◆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
◆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自豪、激动、喜悦)
◆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俺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总结升华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身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安排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3
教学内容:
句子复习(修改病句)
教学目的:
会修改病句。掌握一些常见的病句、短文的类型、修改病句、短文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使用修改符号;能指出句子中的毛病,并加以改正。
教学重、难点:
寻找病因,不改变原意,同时以最简要的方法修改。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在平时说话和写文章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有毛病的句子。这些句子主要是在词语之间的联系上有毛病,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病句”。为了把意思表达准确,表达清楚,我们必须学会修改病句。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修改病句。
二、复习修改病句
(一)、温故知新
1、根据例句,回忆类型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病句有哪些类型,根据我幻灯片展示的病句,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类型的病句。教师一边展示例句,一边引导学生辨认病句类型,一边板书。
(1)、怀着崇敬的心情,祭扫了烈士墓。 (成分残缺:即句子中缺少了某些必要成分,句子意思表达不清楚。)
(2)、我高兴得坐立不安。 (搭配不当:即句子中的某两个成分或某两个词语错误搭配。)
(3)、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 (词序颠倒:即句子里的词没有按照规律和表达意思的'需要来排列)
(4)、一切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 (词语重复:即句子里出现多余成分,显得语句罗嗦、累赘)
(5)、永春的名胜古迹很多,牛姆林是唯一的一处。(前后矛盾:即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
(6)、他喊他出去玩。(指代不明:即句中的所指的对象不明确)
(7)、篮子里有青菜、萝卜、葡萄、西红柿等蔬菜。(归类不当:即句子中把不是一类的归为了一类)
(8)、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而且有办法解决。 (关联词使用不当:即句子中的两个关联词语错误搭配)
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词序颠倒、词语重复、前后矛盾、指代不明、归类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
2、修改病句的步骤
师:同学们,我们给病句归类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修改病句,那么,修改病句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
修改病句举例: 我们要认真改正并找出作业中的错误。
修改病句,如同医生给病人看病,要找准病因、对症下药,修改病句。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例归纳修改病句步骤:一般可分四步
读:默读原句,了解句子本来的意思。
找:找准病因。
改:针对病句的不同“病因”,进行修改。
查:查句子语法、逻辑是否正确,查句子修改后是否保持原意。
3、修改病句的方法:
教师根据幻灯片展示的病句,尝试进行修改,借以归纳修改病句的方法。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修改:
(1)、加(对意思不完整的,添上残缺部分)如:例句1。
(2)、改(对褒贬不当、前后矛盾、搭配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的可改为恰当的词)如:例句2。
(3)、删(对意思重复的病句,删除重复的部分)如:例句4。
(4)、调(对词序颠倒的病句,把错了位置词调到恰当的位置)如:例句3。
教师须简要复习修改病句的符号,并特别说明,修改病句可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进行修改,也可另行整句修改。
特别强调:在修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改动要少,切勿添枝加叶,要保持原意。(改得少、改得巧)
小结。
修改病句的重点和难点是寻找病因。它的原则是不改变原意,同时以最简洁的方法修改。
4、例举不同类型的病句,指导学生加以练习:
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的4道练习题,抽4位学生上黑板进行练习。其余同学在练习卷上进行练习。教师一边观察讲台上的4位同学练习的完成情况,一边到学生中去指导学生练习,同时了解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加以纠正。
(1)、越溪镇的春天是异常美丽的地方。(词序颠倒)
(2)、在老师的帮助下,终于端正了学习习惯。(成分残缺、搭配不当)(教师需特别指出,一个病句的错误不一定只有一处)
(3)、参加春游的同学基本上都到齐了。(前后矛盾)
(4)、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主席台上。(搭配不当)
5、短文的修改。
(1)、复习修改方法:Ⅰ、读通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Ⅱ、修改不恰当的字、词。(也包括错别字修改)Ⅲ、修改语法、逻辑上有错误的句子。Ⅳ、修改语段上用错的标点符号。
(2)、用学过的修改符号,尝试修改下面的一段话(修改短文,原则上都是在原文上进行修改,在小黑板上出示)。
有一天,天气很热。光顾向我们朴课,很晚还不去幼儿园接她的孩子……明明。孩子自己跑回家,小脸冻得通红。这件事,被我感动的眼泪只在眼眶里转。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4
● 教学模式:
质疑问难,主动求解
围绕课题 初悟课文 扣重难点 总结质疑
产生疑惑 解决初疑 质疑释难 拓宽思维
引疑 疏导 点拨
● 教学目标:
1、 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2、 学会9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 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4、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 重点难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 教学时间:
2课时
●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细读课文第2、3自然段,理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 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你到过哪些地方旅游过呢?
一、 欣赏录象,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去过桂林吗?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桂林游览一番。
出示课件。(桂林山水风光录象)
2、 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3、 揭示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认为作者会写些什么内容?(围绕课题质疑)
估计:桂林山水的特点怎样?
课文怎样具体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二、 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欣赏桂林水“美”。
1、 听录音。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句话写得最“美”,划出来,朗读体会“美”在哪里?
2、 根据学生的发现,随机学习。
讨论:(1)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
(2)学习第1句,水“美”在哪里?“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体会水的独特“美”。
再读第1句,质疑。(估计)看似这句与文章联系不很密切,为什么要写这句话?释疑想象:“波澜壮阔”、“水平如静”的景象。通过对比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出示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画面)
(3)学习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里?指名读,自由说。
A、比较句子,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道它在流动。
讨论,比较意思相同但感情不同。第2句含有赞美漓江水得思想感情。
指导朗读:你认为该怎么读?试读,指名读,齐读。
感情朗读课文第2句话。
B、填空练习,体会写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得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
先填空,再体会所填内容,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讨论:从不同角度(感觉、视觉、想象)对重点词(静、清、绿)的具体描写。
(出示漓江水的课件画面,体会静、清、绿的程度)引读整句话。
C、 课堂练习,照第2句样子说句子。
公园里的花香()
校园里干净()
树林里的空气清新()
3、 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试读、齐读。(配上音乐画面)
4、 小结。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怎样读懂的。
三、 自主学习第3自然段,欣赏桂林山“美”。
1、 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用简洁的语言或画面表达出来。(每人发一张白纸)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学生自主学习。
2、 交流讨论。
(1) 你有什么发现?讨论时把练习纸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共同评议。
A、 写作方法上:(比较简单,学生大多能发现)
泰山 桂 奇
林 秀
香山 山 险
B、 理解词意。(较难理解,主要通过学生简笔画、桂林山的照片和老师的提示帮助结合理解。)
如:奇峰罗列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屏障色彩明丽(出示课件,“屏障”的样子与桂林山比较)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栽
3、 听课文录音,欣赏桂林山的画面,感受桂林山的“美”。
4、 配乐有感情齐读第3自然段。
ü 总结。质疑问难,开拓思维。
ü 再次欣赏配乐、配画的课文朗诵材料,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
四、 作业。1、作业本(1)第4题。
2、根据板书试背2-3自然段。
板书:19 桂林山水
大 海 静…..
水 清……
西 湖 绿……
(美)
泰 山 奇……
山 秀……
香 山 险……
第二课时
目标:
1、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搜集的信息,进行创造性阅读练习,深入地领悟文章语言内容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锻炼语文实践能力,通过阅读,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
重点:
在阅读实践真正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难点:
把课文内容与搜集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作用,促进学习感悟。
教学流程:
1、观看录像引入,进行尝试读背。
2、汇报搜集信息,教师吸收反馈。
3、提出学习建议,小组合用学习。
(小组学习建议:A.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练习感情朗读。B.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简短的读后体会。C.如果你是桂林人,你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D.文中哪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试着说明……学生可以根据能力和喜好自由选择其一,或自行设计题目。)
4、学习成果展示,引导评价点拨。
5、整体领悟内容,促进情感升华。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5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读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
2、激情再读。喜欢这荷花吗?带着喜爱之情再美美地读一读。
3、引读第1自然段。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让我们也跟随着叶圣陶爷爷去荷花池边看一看吧。
二、品读
1、打开书,用心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交流。【板书:叶 花】
3、我们先来看看荷叶吧。【出示句子】
(1)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觉得荷叶怎么样?从哪些词儿感受到的?
(2)交流:
A、大
① 指名说。(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挨挨挤挤。
② 你来读好这个词。评:哦,这真是一片挨着一片啊。
③ 再指名,评:哦,这是一片挤着一片哪。
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呢。
啊,还一片叠着一片呢!
④ 可真多啊!一起读——
⑤ 指名读句子。
⑥ 这荷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个个都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B、绿
①你还觉得荷叶怎么样?
②指名说。(碧绿)是啊,绿得鲜艳,绿得发亮,多美呀!
③来,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C、(大、圆)
①你还觉得荷叶怎么样?
②指名说。(又大又圆)用你的`朗读把这又大又圆的荷叶展现在我们眼前。
(3)这就像杨万里诗中所说的,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
(4)碧绿的荷叶一张紧挨着一张,铺满了整个池塘。怎能不说它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呢?男子汉们,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男生齐读)
此时正值清晨,那荷叶上还滚动着晶莹透亮露珠,好一派充满生机的景象。怎能不说它美呢?女生一起读读吧!(女生齐读)
4、赏荷花
A、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1)引读:白荷花——。【出示句子】
(2)冒出来是什么意思啊?
(3)那么,这句话可以改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吗?自己对比着两句话多读几遍,细细体会一下。
(4)指名说。想想,怎样地长才能叫冒?
(使劲地长、不停地长、迫不及待地长)(随机指导朗读,评:看,这一朵白荷花冒出来啦。∕这一朵也冒出来啦。∕又一朵冒出来了。)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6
教学目标:
(一)理清作品思路,领会作者观点
(二)了解想象的基本要求
(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想象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想象力的培养和创新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导入新课:动物的尾巴的功能很多。松鼠的尾巴充当降落伞,把握平衡;小狗的尾巴能够表情达意;鱼的尾巴起到划桨的作用。我们人类没有尾巴,可是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学习美国作家的坎斯.彼勒《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二.默读课文,正音正字。(学生到黑板前书写字词,教师强调易错的音和字)
脂.穴癌翘褪
三.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1.提出“人类如果也有尾巴”的设想
2.想象人类的尾巴的样子
3.写人们会珍视、装饰、保护尾巴
4.尾巴的功能
四.思考问题:
1.作者依据什么提出人类如果也有尾巴的?
2.他又依据什么想象出人类尾巴的样子?
五、讨论得出:
1.根据在动物园里“被看的动物都有尾巴”,“看动物的动物——人”都没有尾巴这个客观事实引发出来的。这一想象是大胆、奇特的,然而又是有依据的。
2.作者在想象人类尾巴的样子时,也是在前一个想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人类尾巴的.描述,是根据人体的体征和男女体征差异而进行。如写人类的不会长毛,是依据人类的进化早已“褪去了身上的毛”这一特征推想而成的;“男人的尾巴要比女人的尾巴粗壮些”,是依据“男人所有的肢体都比女人强健”这一特征想象推测的。
从上面分析得出:作者想象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依据的。所以,作者得出结论:“愿世上人人都有一条实用而健美的尾巴。”这惊人的结论。虽然奇特,但我们丝毫不觉荒.唐。
六.课堂总结:这篇课文特点就是大胆想象——有根有据——合理推导——得出结论。
七.课堂拓展练习
请同学们从下面两个半命题中任选其一,大胆想象,依据合理,说一段话。
题目一:“假如人类有__”
题目二:“如果动物会__”
八.作业:请把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7
教学目标:
1、认知14个字,会写“八、入、大、天”4个字。认知“王、足、口、讠、亻5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激发同学坚持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
教学准备:
1、游戏用品准备。
2、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活动
听录音。同学伴着《运动员进行曲》踏步。
师:指黑板上的挂图说:现在俺们到了哪里?
生:(看图后齐说:现在俺们到了操场上。)
师:指课题,说:“请读拼音。”操场上。(先写好课题)
请坐下。
二、看图。
1、师:指挂图,操场上的小朋友们玩得可开心了!谁能说说他们在做些什么体育活动?(生回答一个,师就出示词语卡片让同学先读拼音,再读词语,最后让同学把词语卡片贴到相应的图上。)
再领同学读一遍。(不读拼音)
2、好了,图上的体育活动,你们都说出来了,请读这些词语,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同学们有的……有的……还有的……”指着图说话。
同学们真棒,很多同学都已经会读了。
三、小组活动。
1、等下,俺们来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能全部认知这些词语。还要把这些卡片分成两类,一类是用手的活动,一类是用足的活动。教认“足”字。并认知“口”字旁。(摆在4号的桌子上)
板书:手足
拍皮球踢足球
打球跳高
拔河跑步
2、好现在请小组长打开老师发给你们的小信封,拿出卡片组织你的组员进行学习。
3、开始活动,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到台上摆。
4、检查分类情况。
俺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分对了没,这边是用手的活动(齐读),这边是用足的活动。(齐读)
四、识记生字。
过渡语:刚才小朋友们学习真认真!这些生字娃娃呀,都等不及了,都想和大家做朋友。你们想和它们做朋友吗?(想)
1、认知“打、拔、拍”
①刚才同学们都已经分好类了,那看看这三个字(师边指卡片上边说)它们都是用手的活动,所以它们都是“扌”(出示卡片)
谁来说说看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如:“扌”加“丁”打打打。
②认知“球”字和“王”字旁。
2、认知“跳、跑、踢”
(1)请读用脚的活动那边的词语。那看看这两个字是什么旁啊?(师指跳、跑、)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足”)跟读
(2)那你们来做做动作看:师出示卡片,全体同学起立做动作。
(3)那谁能说说为什么这些字都是“足”旁。
(4)“足”字旁与“足”字比较
教同学认知“高”字。去掉拼音读一遍(投影出示)
课中活动:1 2 拍拍手,3 4 点点头,5 6 拍拍肩,7 8 扭扭腰
2 2 伸伸手,3 4 摇摇头,5 6 耸耸肩,7 8 跳一跳 9 10 快坐好。
五、句子练习。
过渡语:俺们下面的'活动更有趣了,第一:要比一比看谁认知的字最多,第二:要比一比看谁说得最好。
要求: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要用上本节课所学的词语。
六、找朋友的游戏。
下面俺们来学一学本课的儿歌。
七、学儿歌。
1、先齐读生字的拼音。(投影出示儿歌)
2、同学自身试读。
3、师领读、请小老师领读。
4、下面可要插红旗了,看哪一组能得到红旗。
5、小组读。哪组读得好,就给他们插上红旗。
6、练习背诵。
八、进行积极锻炼身体的思想教育。
九、巩固练习。
连线。把图片与相应的词语连起来。
最后下课的铃声,同学起立一边踏步一边读儿歌走出教室。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8
【教材分析】
本册书第七单元的主题是“我与自然”,其中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交流平台围绕“摘抄”这一话题展开,是对单元目标的交流总结;词句段运用包括双人“得”句式的用法和顶针修辞的使用;书写提示针对的是笔画“撇”“捺”的练习;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是本单元日积月累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引导并帮助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2.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3.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通过师生交流,引导并帮助学生归纳摘抄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营造学习氛围
1.师:同学们,咱们班谁的作文写得最好?
2.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你的方法吗?
3.师:她把摘抄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到了习作中,这是她能写出好文章的秘诀之一。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导入,让学生们感受到“摘抄”的好处与重要,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进行“摘抄”的热情,提高学生对“摘抄”的重视程度。
二、师生交流,归纳摘抄技巧
1.这个单元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就是向同学们在介绍“摘抄”,本学期你摘抄了哪些好词好句?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
2.生交流摘抄的好词好句。
3.摘抄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它能增加积累,提高语感,你是如何做摘抄的呢?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你做摘抄的方法和技巧?
预设一:在读书的时候,我喜欢边读边画出喜欢的句子。读过全篇文章之后,再把这些句子誊写在本子上。好,边读边画再誊写。你做事很有条理。
预设二:我喜欢把好词佳句背诵下来。没错,背诵是积累的好方法。谁能背背自己的摘抄?(引导学生背诵自己的摘抄)
预设三:我在摘抄的时候有个窍门,就是把描写同一类景物的词句抄在一起。比如这个学期,在学习过21课后,我就积累了不少描写声音的语句。是啊,我们可以把语句进行内容的分类,这叫做“归类摘抄”。
预设四:我虽然没有把语句进行归类,但是我会按课文篇目摘抄,最后在句子的右下角写一个破折号加上题目。(出示例句)是像这样吗?这样做的好处是?
这样注明了句子的出处,等将来句子积累得多了,也不会混乱,便于后期查阅。是这样,所以我们摘抄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注明出处。(板书:注明出处)
预设五:摘抄时还要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1)同学们写过感受吗?那我们一起来说说好吗?ppt出示
预设:
孩子们刚上三年级,年龄较小,可能不知怎样说感受,教师可以引导:读了这句好,你想到了什么?或是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这些都叫你的感受,可以抓住句子中的一个短语来说。
(2)那把你对这句话的感受写在摘抄本的空白处吧。大家可以像老师一样,先圈画出短语,再批注感受,批注感受时,可以用“()”扩上,ppt出示示例。
(3)学生写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4)谁想说一说?(指名回答)看来大家已经初步掌握了这种方法,后期我们还需多加练习。久而久之,你会对积累的句子感受更深
【设计意图】此时要求学生们在句子旁边写感受,是给高年级的批注练习做
铺垫。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句子的品评并不十分深刻到位,因此教师不宜要求过高。只需让他们了解摘抄的时候可以在旁批注感受,初步尝试这种方法即可。
【设计意图】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及时点拨,归纳板书,能够帮助学生提炼信息点,使同学们介绍的摘抄的经验技巧为每位同学所用。上面预设了四个方面,也许课堂上学生并不能说全,如果学生交流不全面可以引导学生回归课本,读读交流平台。
4.打开语文书99页,读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还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摘抄的方法?
预设:如果再上一个环节学生对摘抄方法交流不全面,可以引导学生回归书本,读读交流平台再交流从书中学到的摘抄的方法。如果学生在上一个环节已经交流的很全面了,也要引导学生回归书本,读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以总结方法。
5.师生共同总结,师引导学生看板书,摘抄时我们要摘抄——(好词好句),不同种类的词语可以进行——(归类摘抄)这样更便于我们查找,我们还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一写——(感受),也可以背一背,让这些好词好句烂熟于心,为了以后能更加方便的查找到句子所在的文章,我们可以——(注明出处)
6.其实,要想使我们的摘抄本尽其所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设计。比如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配一些插图,喜欢创作的同学可以摘抄后进行仿写,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表格进行摘抄,这样能一目了然,还可以选择活页纸进行摘抄,等将来句子积累多了再做分类整理。(ppt出示示例)总之,摘抄本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更好发挥它的作用,就达到了摘抄的目的。
【设计意图】摘抄实际是一种积累的方法,不能因为这种方法反而禁锢学生们的思维。因此教师应有意识指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无论形式如何,只要发挥了摘抄本的作用,就达到了目的。
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摘抄的目的是增加自己的积累,最终是能运用,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这才是我们做摘抄的终极目标。希望大家在读书时,能坚持做摘抄,养成良好的读书摘抄习惯
三、读写结合,灵活运用词句
1.接下来,我们进入“词句段运用”板块的学习。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屏幕上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些句子中都有双人“得”。
2.创设情境,比较阅读,感受“得”这种句式的生动之处
老师把这三个句子串起来,看,就变成了一个小故事。ppt出示,教师读故事。
如果我们把这些带“得”的句子,变化一下,故事就变成了(出示PPT)
自己静静地、细细地对比读一读,更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同桌之间可以说一说。
指名回答
预设一:第一个故事好,更具体
预设二:第一个故事好,更形象
4.仿照例句,进行练习这句话谁会说?ppt出示
这些句子谁能说?ppt出示,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1)_________黑得_________。
(2)_________热得_________。
(3)_________高兴得_________。
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相机点评
5.打开语文书99页,完成书上的两个练习。
指名交流,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比两组句子的好处,让学生掌握双人“得”的使用规律。通过仿句练习进行巩固提高。
5.过渡:同学们真认真,老师要奖励大家,我们放松放松做个小游戏,ppt上出示游戏“词语接龙”,同学们会玩儿吗?例如:我说“告诉”、你可以接“诉说”,后面的同学接“说话”……以此类推,我们来试试吧。
6.师生一起玩儿“词语接龙”的游戏。同学们积累的词语可真多啊,你们真棒,这些是成语接龙ppt出示,我们来读读吧。(开火车读成语)当同学们积累了更多的成语时,我们也可以进行“成语接龙”大赛。
【设计意图】通过“词语接龙”的小游戏,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个短暂的`放松,再引出“句子接龙”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为下面的体会“顶针”修辞的特点,并会续写的教学埋下伏笔。
7.朗读句子,发现特点,进行说话练习
大家知道吗?句子也是可以接龙的哦。我们的课文中也有这样的句子ppt出示:
一起读读,这样的句子有什么特点啊?你发现了什么?预设:这句话中,前一分句的词尾,是后一分句词头。
【设计意图】“顶针”这种修辞方法在课本中是首次出现,三年级的孩子较小,不必给孩子们“顶针”的概念,只需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句式的特点即可。
预设一:小溪——河流——大海,是按照水域不断变大的顺序写的。没错,每个分句间有一定的表达顺序。
预设二:由小溪汇入河流,河流汇入大海,水流的声响也随之加剧。是啊,我们能不能通过我们的朗读表现出水流声响的变化?一起试一试。我们再来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老师读第一分句,女生读第二分句,全班读最后一分句。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们感受到各分句间的表达顺序。
ppt出示:
谁来读?你们能不能按照这种句子的特点,把这句话后面的内容说完整,注意分句之间的表达顺序。(指名回答)
预设:……弯弯的小桥下面是那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旁边是那弯弯的垂柳……
【设计意图】如果让学生们直接续说会有些难度,多数学生都会顺接说出“弯弯的小船”这一答案,缺少发散性。教师可以巧妙利用插图,帮助学生们想象画面——弯弯的不止有小船,还有岸边弯弯的垂柳和弯弯的月影等等。
8.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这样的句子?能说说理由吗?(指名回答)预设一:句与句之间更加连贯。预设二: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好听。
9.课外拓展
我们的汉语当中有很多这样的句子,谁能填一填?ppt出示: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9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掌、枫”等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相关树木的外形和特点。
4.激发学生爱护树木、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树木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板题导入
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们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呢?你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它们的`基本结构和各自的特征吧!
2.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出示自学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一)自学自测
(1)出示本课生字
梧 桐 掌 枫 松 柏 装 桦 耐 守 疆 银 杉 化 桂
(2)指名读词语。
(3)这些词语你们还会读吗?谁来挑战一下?
梧桐 手掌 枫树 松柏
绿装 桦树 耐寒 守边疆
银杏 水杉 化石 金桂
(二)小组纠错
(1)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些词你明白什么意思吗?
耐寒:经得起寒冷
北疆:北方的边疆
银杏:称白果树、公孙树、鸭脚。落叶乔木。
化石: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者遗迹。
(2)文中的生字和课文中的难读的句子我们会读了,把它们放在课文中,你还会读吗?
(3)教师提出要求:课文有几句话?
读课文的同学看清字、读准音,其他同学仔细倾听如果有什么问题及时告诉他。
(三)质疑拓展
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
第一句话:描写了杨树、榕树和梧桐树的特点。
第二句话:描写了枫树和松柏的特点。
第三句话:描写了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喜好。
第四句话:描写了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自学指导:
1.出示本课的生字“杨、壮、桐、枫、松”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
2.完成课后的描红。
(1)自学自测
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结构及笔画笔顺等,自主书写生字,师强调书写姿势
(2)小组纠错
同桌互相评议生字,指出优缺点。
(3)质疑拓展
1.师生交流易错字和易错笔画笔顺。
2.出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比较好差。重点评不规范的字,激励学生把字写好,师范写。
3.让学生每个字再练写一遍,订正。
三、归纳总结,达标训练
(1)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
(2)达标训练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打“√”。
梧桐(wú wǔ) 手掌(zǎng zhǎng) 松柏(bó bǎi)
桦树(huá huà) 银杉(shān sān) 金桂(guī guì)
2.辨字组词。
杨( ) 棉( )
场( ) 绵( )
桂( ) 桐( )
挂( ) 铜( )
3.按原文内容填空。
( )喜暖在南方,( )耐寒守北疆。
( )活化石,( )满院香。
四、日清作业
1.流利地朗读课文
2.所学生字写一遍,默一遍。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10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示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知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课时布置
2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了解梗概
1、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如“揪”(jiū),“瞪”(dèng)。
3、检查
(1)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根据同学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洪灾老汉)
4、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二、感受情势危急
1、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俺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2、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汇报交流谈体会。
(1)生读找到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师用课件或小黑板集中出示。
(2)谈感受。
①几句话都不同程度地写出洪水凶猛,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从前后几句描写的情况看,水位在不时上升,灾情在不时加剧,形势越来越紧张、严峻。(相机指导朗读这几句话,读出形势的紧张突变。)
③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狞笑”“放肆”等词句让俺们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师相机板书:情势危急)
④这些句子,语言都非常简洁,精练,如,“像泼。像倒。”
(3)观察想象体验
师播放洪灾的录像资料(或指导同学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洪水如猛兽般正以强大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迫近。可劳动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一声惊呼,大家突然一脚踩进水里,假如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时惊慌失措的样子吗?(引导同学想像体验情势危急)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大段,读出自身的感受。(危急、恐怖、恐惧、担心)
三、体会英雄言行
1、是的,求生是人的天性。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让俺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作出的人生抉择。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大段,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板书:老汉)
2、同学自学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老汉冷静冷静,嘴上不说话,心里正考虑着应对突然来临的灾害的方法。“像一座山”,说明他临危不惧,形象地表示了老汉是村民的主心骨,对稳定村民情绪所起的作用。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说话简短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
(让同学写出评价老汉是怎样的人的词语,可能是: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坚定果断、先人后己……)
4、指导有表情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要读得干脆、有力,节奏快,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方式)
5、齐读第二大段。
四、启发联想,加深体验,注重积累
1、当俺们的脑海中树立起这位清瘦的巍然屹立如山一般的老汉形象时,你联想到了什么词句?什么文章?什么人什么事?
(如,词──忠于职守……
句──不是亲情,胜似亲情……
人、事──《丰碑》中的军需处长
《一个降落伞包》中的.周恩来
“非典”时期的钟南山、姜素椿、叶欣……)
2、作业:
(1)誊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2)写一段话,用上环境描写的手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
1、听写词语:咆哮、惊醒、狞笑、拥戴、乱哄哄、沙哑。
2、用上以上词语复述课文第一、二大段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二、思辩“矛盾”之举
1、是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板书:高尚的人格魅力),他让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漫到人们的腰际时,又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用心默读第三大段。
2、生自学,说一说段的主要内容。
3、出示学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4、读议结合,交流汇报,提升认知。
(1)谈体会。要求边谈体会,边用朗读把自身的感受表达出来。例如:
生:从“冲、揪、骂”这几个动词可以看出老汉对小伙子很凶。
师:你能不能把老汉很凶的态度读出来?
生表情朗读第15自然段,同学展开评议,并在议读、感情朗读中理解、感悟。
(2)同学发现矛盾与疑惑:
①老汉从刚开始恶狠狠的“揪”到最后危难关头又“吼”又“推”,这是矛盾一,为什么?
②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到最后危难关头又“推”老汉先走,这是矛盾二,为什么?
冲、揪、骂、凶
(师相机板书:老汉、小伙子)
吼、用力推
5、学习第四大段,解开难解之迷。
(1)老汉和小伙子的言谈举止是多么充溢矛盾,令人费解!请同学们读最后4个自然段,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2)生默读,谈感想。师相机点拨。
(文章在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个结局太出其不意了,太让人震惊了。老汉太伟大了……)
6、反复咏叹,感受亲情
(1)当你明白老汉和小伙子原来是父子关系时,再回过头来看看父子在木桥前的情景,你们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2)引诵第三大段。
同学们,让俺们把“儿子”这个充溢血缘、充溢亲情的字眼带到文章中去,再一起来深情地朗诵第三段,俺们就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教师引读:“老汉是村支书,他一心想挽救群众的性命,他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自身的儿子,骂道──”后边为同学接读,把几个“小伙子”都换读成“儿子”。)
(3)想象:老汉似乎要对儿子喊什么?(板书:喊)
(4)此时的老汉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回答,并有选择地请生上台板书关键词,如“父爱如山”等)
师小结:是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家长一样舐犊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示出的大爱让俺们为之动容。他的身上充溢着高尚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绚烂的人性光辉。
三、练习写话,颂人间真情
1、英雄远离了俺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长跪不起。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笔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对英雄的哀思,对英雄家人的宽慰吧!
2、生写话,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四、总结全文,探究“桥”的含义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却用“桥”为题?
五、拓展阅读,注重积累
1、提供补充资料。
①[法]雨果《“诺曼底”号遇难记》
②《伦敦地铁大火灾》
2、同学自由阅读,小组合作交流。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11
过程建议
1、出示卡片:子、头、长、出、飞、火,这些都是俺们见过的生字婴幼儿,你还认知他们吗?
(开火读,注意字音是否规范。)把这些字贴在黑板上。
2、你会写这些字吗?(组内练习书空,纠正错误的笔顺。)
3、出示花瓶图或教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说说题目要俺们做什么?
4、同桌商量,一起完成题目。(提示同学在数笔画时要仔细认真,书写时要工整干净。)
5、汇报,鼓励同学说出多种方法:如逐个数、逐个填;将所有字的笔画都数好后,再归类填写。
看看读读
这项活动的目的是复习巩固学过的汉字,逐步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习惯,让同学懂得说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量词。题中配有一幅色彩鲜明的风景图,能够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充沛发挥插图的作用,在巩固字词、正确使用量词的同时,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不同渠道加深同学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培养语感。
过程建议
1、同学们,老师带大家去郊外观赏,出示图画或课件(不带词语),看!多美的景色呀!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指导同学按一定顺序观察,点击课件出示词语,指导读词。)
2、你能根据图画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吗,?(小组内练习后推荐一人讲给大家听)
3、出示“一只小狗 一条小河 一朵白云 两只鸭子 一条木船 几朵野花”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
4、在生活中象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会说吗?(组内练说然后汇报,注意量词用得要准,教师随时纠正。)
5、拓展:五()星星一( )山一( )同学两( )书几( )小鸟
一( )画四( )房一( )飞机三( )树一( )水
读读画画
这项活动是复习带有相同偏旁的生字。题目中有一个大转盘,周围是十四个学过的.生字,里面有三朵不同颜色的花,花分别写着“艹、扌、足”花的颜色提示了将要涂的字的颜色:“艹”的字涂绿色,“扌”的字涂蓝色,足字旁的字涂粉红色。通过“读、思、说、画”,让同学的口、眼、脑、耳、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指导同学在玩中学知识,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激发学习语文的成绩感。
过程建议
1、出示大转盘,指导同学按一定的方向自由读字。
2、引导观察:仔细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培养学善于观察、善于考虑、善于发现、善于表达的良好个性,发展思维,发展语言。)
3、这道题是什么意思,你会涂色吗?怎样涂?(组内合作,先说说怎样涂,然后再动手。)
4、汇报,集体订正。
5、你还知道哪些“艹、扌、足”的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鼓励同学在生活中识字,通过交流识字经验增强识字的自豪感。)
6、拓展:找一找“氵、亻、口”旁的字。
读读背背
《东西南北》是一首区分方向的儿歌,儿歌能协助同学利用太阳区分方向。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让同学借助插图,在读中感悟、了解利用太阳区分方向的方法。
过程建议
1、游戏:指方向。教师说方向,同学用手指出来,比比读的动作快。(将东西南北、前后左右打乱顺序练习。)
2、下面俺们就来学一首区分方向的儿歌:东西南北。
3、借助拼音自由练读,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4、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边评边读,组内读,男女生赛读,齐读,边读边做动作……
5、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协助同学弄清利用太阳区分方向的方法)
6、看图:小女孩早晨起来面向什么方向上学去,你还能判断出其它三个方向吗?
7、老师在教室里指出东方,让同学找出其它方向。
8、你还知道其它区分方向的方法吗?
9、齐背儿歌。
口语交际《这样做不好》
这个口语交际练习有两幅图,这两幅图色彩鲜明、环境优美,可是有些人的行为与这自然的美不一致(在草地上踢球、浪费自来水)。图中的大姐姐和小弟弟都在说“这样做不好”,这是在劝说他人不良行为时常说的一句话,可是这样做为什么不好?能把理由说出来让对方信服才是关健。这是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学习劝说他人不要做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事情,说话时有礼貌,并且学会关心身边的事情,勇于标明自身的态度,是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所在。在教学中,应该充沛调动同学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说出自身独到的见解,培养健康的人格,发展健康的个性。
交际准备
挂图或课件
组织过程
1、揭题:生活中,俺们常会遇到不良的行为,比方随地乱扔果皮纸屑,摘公园里的花,乱摇小树,在公物上乱写乱画……看到这样的现象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板书课题。)
2、师出示课件或挂图。看这两幅图,你能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吗?
3、指导同学简单地说出图意。
4、这样做为什么不好?假如你看到了这种行为,会怎样劝说呢?在劝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明确要说出这样做不好的理由,道理要能把人家说服,说话时还要态度大方,有礼貌,语气温和,不能强硬等等。)
5、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6、汇报:每组推选出两名代表,一人说一幅图。(师生评议,注意听他表达的是否清楚,理由是否充沛,讲话是否有礼貌,挖掘出同学的优点多鼓励和肯定,适当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明确:小草也有生命,在草地上踢球会伤害小草,破坏环境,影响他人休息。开着水龙头洗菜太浪费自来水了,可是水资源却是有限的。)
7、扮演:自由选择合作伙伴练习扮演,注意劝说者的语言、方法、态度、表情,加上被劝说人的语言、动作。可以两个人扮演,也可以几个人一起合作;可以选择一幅图练习,也可以两幅图都说。
8、哪组想汇报就让哪组给大家扮演,评出“最佳合作”奖,奖励一朵小红花贴在生长记录册里。
9、扩展: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不好的行为吗?你应该怎样劝说?(先在组内讨论交流,然后设置情境扮演。)
10、反思:你做过这样不好的事吗?今后该怎样做?
11、总结:在俺们的生活中象这样的不良行为并不少见,俺们不但自身不做这样不文明的事,当俺们遇到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事情的时候要及时大胆地劝说,要注意说话的方法,希望每个人多关心身边的小事,做合格的小公民!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12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和组成的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贪得无厌的人必将受到惩办。
重点难点
1. 通过国王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了解他的感情变化,从而领悟国王因为受到惩办,吸取了教训。
2. 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挂图。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体会课题,感知内容(8)
1. 看到课题“点金术”,你想到些什么?
2. 有这样一句话:“给同学金子(知识),不如教给同学点金术(学习的方法)。”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3.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认准生字,读通课文(12)
1. 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教师指导写好笔画较多的生字。
2. 教师抽查新词能否读正确。
3.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分组读、分角色读、画出难读的地方反复读。
4. 师抽读、范读,师生、生生互评。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15)
1. 初读课文,国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 课文中哪些词句表示国王的“贪得无厌”?
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3. 找出表示国王感情变化的词语,谈谈体会。
4. 贪得无厌的国王为什么会说:“俺这么喜欢金子是愚蠢的”?
四、教师小结(3)
五、作业设计(7)
1. 写你喜欢写的生字或词语。
2. 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痛苦——
教训——
色彩缤纷——
贪得无厌——
3. 贪得无厌的国王为什么会说:“俺这么喜欢金子是愚蠢的”?
板书设计
祈祷神灵——想得到更多金子
点金术 神灵赐给——点金术 做人不可太贪心
国王——心花怒放——终于醒悟
教后感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时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生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同学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听!这是什么声音?看!什么长出来了?(媒体演示春雷、春雨声中春笋纷纷破土而出的画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准平、翘舌音)
3.知道春笋长什么样吗?
4.想知道它们怎么钻出来,怎么长大的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1).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同学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
(2).同学认读。A.自由读。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C.小老师领读。
3.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把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根据实际情况,师生一起评议,随机纠错)
(3).请读得好的同学介绍方法。
(4).同学三读课文,要求读得连贯、流利、不漏字、不添字。
(5).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入境入情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同学自由读。
(2).同学观察,教师述说:“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笋娃娃醒来了!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突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
(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
(4).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假如还是叫不醒,可以请谁帮助?(知道同学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
(5).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指导同学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指导同学找好朋友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6).指导朗读。A.教师范读。B.同学扮演诵读。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同学自由读。
(2),笋娃娃多可爱呀!(引导同学感知“裹”、“浅褐色”、嫩生生“)
(3).指导朗读:假如让拟抱一抱这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你会感到怎样?
(4).看着图,你感受到了什么?(媒体演示春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生长的情景)
(5).指导朗读第二、三句。A.同学自由读。B.指名读,师生从语态、表情、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C.配乐齐读。
3.回归整体,指导诵读。
(1).配乐齐读。
(2).你能用自身的话来夸夸小春笋吗?
(3).指导背诵。A.媒体演示,教师范背,同学小声跟背。B.同桌互相演诵。C.指名试背。D.配乐齐背。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扩词。
3.识记字形,认识新偏旁:
冲、破: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声、笑:采用比较的方法识记。
4.按笔顺描红。
5.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1.春笋
又 再
一 突破 掀翻 冒 向
节 迎着 笑 长 上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14
一、教材分析:
《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课文后3个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讲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围绕着“科利亚的木匣”写了哪些内容?
二、研读课文,感悟语言
1、仔细读读“埋木匣”的部分,找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1)圈一圈这句话中描写动作的词。
(2)科利亚为什么要这样做?
回读句子: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3)从这些动词,你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
2、找到“挖木匣”的句子读读。
(1)仔细找一找,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个字?
(2)从这5个“挖”字,你又读懂了什么?
三、抓住关键,引发思考
1、读课文10—12自然段,找出描写科利亚找不到木匣之后有何反应的一个句子读给大家听。
引导学生站在科利亚的角度去思考并讨论:科利亚当时在想什么?
师生总结出科利亚找不到木匣的可能性:
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B、数步法可能不管用。
C、挖的方法可能不对。
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2、科利亚是怎么排除前3种可能性,只确定步子有问题的呢?让学生再帮助科利亚分析分析,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四、细读探究,讨论排除
1、讨论第一种可能性:
(1)读课文,找出科利亚找不到木匣子之后与小伙伴们的对话。
出示对话:伙伴们说:“也许,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了。”
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
(2)读一读,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找到什么依据?
小结:由此可知,科利亚断定自己的木匣子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他的理由是箱子目标大,木匣目标小,目标大的箱子没有被发现,目标小的木匣子更不可能被发现,所以木匣一定还在。
2、讨论第二种可能性:
(1)找出描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的句子:
妈妈把有些东西放进箱子里,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
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2)读读这两句,想一想妈妈用的是什么方法埋箱子、挖箱子的?(数步法)
小结:从妈妈的埋箱子和挖箱子中,可以看出,数步法是管用的。
3、讨论第三种可能性:
(1)挖的方向有没有搞错?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科利亚他们家的房子的句子。
(2)“房子还在”告诉我们什么?(科利亚不可能把方向搞错)
4、归纳排除,得出结论。
(1)既然木匣一定在,算术真有用,挖法没有错,那错的无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错在哪里呢?找到写科利亚一家离家出走的句子:
(2)4个年头,科利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桌互相讨论)
让学生上台画示意图帮助理解。
五、结合生活,深化道理。
过渡:科利亚通过自己的分析,想出了办法,找到了心爱的小木匣,他是多么的高兴,我们一起读读最后1小节。
(1)联系上文,说说你理解了科利亚受到的启发吗?
(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我们的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
六、布置作业
根据学生的交流,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通过一件事写下来,可以是《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为题。
学生小练笔。
七、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埋木匣 五岁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挖木匣 九岁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15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了解翠鸟美丽的外形特点和生动有趣的活动特点,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鸟类。
2、学习作者先总写后分述,先总说再举例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翠鸟美丽可爱的外形和生动有趣的活动特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你们都认识哪些鸟?(生答)大家认识的鸟真多!你们认识这种鸟吗?(投影仪出示翠鸟图,生答,不认识)它的名字叫翠鸟(板书课题)大家看翠鸟的羽毛大多数是什么颜色?(绿色)那么翠就是绿色。
二、讲授新棵
1、指生读文:
想:翠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师板书)美丽可爱。
2、自由读文:
想:这篇文章可分几段?每段都写了什么?
3、检查分段和概括段意的情况。
4、逐段学习:
⑴ 指生读第一段:
想:
① 作者是抓住哪几方面写翠鸟外形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
② 翠鸟的爪子是什么样的?(指生边看投影边结合课文说)
③ 翠鸟的羽毛是什么样的?
④ 了解作者都拥有了哪些颜色,认识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⑤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这一段作者用了总分的写法,并用了许多表示颜色的词语把翠鸟的外形写得很美,那么翠鸟活动有哪些特点?
⑵ 默读第二段:
① 边读边画出表示翠鸟等鱼动作的词语(生答师板书:贴、飞、停、注视等)
②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贴、疾飞、注视等词。
③ 自由谈翠鸟捉鱼的'这部分内容。
想:翠鸟是怎样捉鱼的?(生答师演示翠鸟捉鱼的情景)作者描写翠鸟捉鱼的动作的词语:生答师板书:蹬、飞、叼、贴、飞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⑶ 自学第三段。
⑷ 指一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小结
这篇课文从外形、活动和住处这三方面全面地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由于作者观察细致,抓住翠鸟的特点写出了翠鸟的美丽可爱,表达了作者人喜爱之情。
同学们,鸟是人类的朋友,它不但美丽还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希望大家爱鸟护鸟,成为鸟类忠实的保护者。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活动 等鱼:贴、飞、停、注视等
翠鸟 捉鱼:蹬、飞、叨、贴、飞 喜爱
住外:隐蔽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01-25
(经典)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06-09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06-09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经典)06-09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01-03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精品】06-09
(热门)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06-09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实用)06-14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