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精品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78~79页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数的改写方法、“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1—1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认识分数与小数基本性质的联系,能比较熟练地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通分和约分。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互化。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学生练习。
(1)下面各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0.3 O.30 O.300
学生回答后板书:0.3=O.30=O.300。指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2)提问: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谁来说一说除法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
2.引入课题。
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规律,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分数里也有类似的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先要复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1.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提问;你能根据除法商不变的规律,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吗?(出示分数的基本性质)谁来用分数举例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回答板书分数等式)大家来把第78页上的例子填写完整。填写后集体校对。说明:这个例子也表示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以外的数,大小不变。
2.学生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填在课本上,然后集体校对。说明: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个分数写成和原来分子、分母不同,但大小不变的分数。
(2)做练习十五第12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
3.认识分数与小数性质的联系。
提问:大家思考一下,这里的O.3=O.30=0.300能不能改写成用分数表示?大家仔细观察,上面等式表示什么,下面等式表示什么,改写后得出的这两个等式说明什么?为什么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是一样的?指出:从上一节课我们知道,小数实际上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所以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小数末尾添上O,实际上就相当于分子、分母同时乘l0,或100、1000……。这样的数,所以小数大小不变;小数末尾去掉O,实际上就相当于分子、分母同时除以10,或100、1000……这样的数,所以小数大小也不变。
4.复习通分和约分。
(1)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哪些应用?
(2)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通分和约分有什么联系?(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和约分有什么不同?
三、复习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
1.说明:我们已经复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它的应用,接下来再复习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改写。(板书:数的改写)
2.整理方法.
提问:小数和分数之间怎样互化?(照第79页图解板书)你能举出例子吗?(板书所举的例子)你明白为什么这样改写吗?(说明理由)小数和百分数之间怎样互化?(照图解板书)谁来举出小数和百分数互化的例子?(板书例子)说明:因为两位小数就是百分之几,所以两位小数的部分就是百分之几分子里的.整数部分,而百分之几用小数表示,去掉百分号,就要把原来分子部分缩小100倍。分数和百分数怎样互化,(照图解板书)谁来举例说明?(板书例子)为什么分数和百分数要这样改写,3.做“练一练”第3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
4.学生练习。
(1)做练习十五第13题。
指名学生口答。
(2)提问: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吗?怎样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指出:根据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是可以互化的。我们可以通过数的互化解决不同数的大小比较。
(3)思考练习十五第15题。
指名说一说每道题可以怎样比较大小。
四、综合练习
1.让学生把练习十五第16题做在课本上。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做练习十五第17题。
提问:你估计一下,摸出红铅笔的次数大约是多少?为什么?根据你的估计算一算,摸出红铅笔的次数大约占总次数的几分之几?还可以怎样想到大约占总次数的 ?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2.让学生说一说常用数据的结果。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五第14、1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五第18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谈话,播放课件,引出主题图
师:这节课我们上一节数学课,这节数学课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和发现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播放视频,生观察,并说看到的内容)
师:看到这些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激动、兴奋、骄傲、自豪……)
师:是啊,老师和你们一样,每当听到雄壮的国歌声,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老师的心情也十分激动,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神圣的。
问:画面上这几面国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样)
师:虽然这几面国旗大小不一样,但是长和宽的比值都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比例的知识。(板书:比例)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出长和宽各是多少)
问:你能根据这些国旗的长和宽的尺寸,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吗?请同学们先写出学校内两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生动手写比、求比值)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比例的意义
(生汇报求比值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求出的学校内两面国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这两个比连起来,可以吗?(可以)
师:从图上四面国旗才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写成这样的等式呢?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一试(生动手写比,求比值,写等式,并汇报)
师:指学生汇报的等式小结,像这样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谁能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生汇报,是板书意义)
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关键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小练习,课件出示)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自学比例的名称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那么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各部分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呢?打开书34页,自学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生自学名称,汇报,师板书名称)
(2)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比例的内项和外项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特性呢!你们想去发现这个特性吗?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指名读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合作学习发现的规律。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特性呢?分组验证课前写出的比例式。
师:问想一想,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除了根据比例的意义去判断外还可以根据什么去判断?(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如果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是什么样的?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生回答,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见课件)
四、汇报学习收获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3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比例各部分名称,组比例。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 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提问:什么是比?一辆汽车4小时行160千米,说出路程和时间的比。
2、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 : 4.5:2.7 10:6
二、 新授
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在过去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一个的知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 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从上不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
(1)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结果后,师指出: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可以用等号将两个比连起来写成下面的等式。
板书:80:2=200:5 或 =
师:这样的式子,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做比例。
(2) 口答
A、把复习第2题中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起来。
B、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什么?
C、根据刚才的回答,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3) 小结。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这两个比相等。
B、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的两个比就不能组成比例。
(4) 练习,课本第10页做一做。
2、 比例的基本性质。
(1) 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例题:80:2=200:5
并自学课本
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的项?什么叫前项?什么叫后项?什么叫内项?什么叫外项?这四项分别在等号的什么位置?
(2) 说出下面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6:10=9:15 8:3=3.2:1.2 1/3:1/6=16:8
(3) 计算:上面比例中的外项积与内项积。
(4) 引导学生观察每个比例中的计算结果,发现这两个乘积有怎样的关系?
师: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
(5)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 巩固练习
1、 完成第2页的做一做。
2、 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第1题。
四、 总结
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什么?
2、 怎样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五、 作业
1、 完成练习四的第1-3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4
教学内容:课本第50页例2;练一练;《作业本》第2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单的整数比,会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将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培养学生自主迁移、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2:201:1:1.5: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⑴=()()=():()
⑵====
(第1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2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3、复习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完成上堂课的表格)
二、教学新课:
1、引入。
分数基本性质是怎样的?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又怎么说?根据分数、除法和比的关系,你能猜出比的基本性质应该是怎样的呢?
(1)学生试着叙述。
(2)反馈小结。
分数基本性质、除法的商不变性质中的都有0除外,为什么?比的基本性质要不要也加上这个条件?应该怎么说才最完整呢?
2、看书验证自己的猜想。P50页。
3、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1)下面哪些是整数比?哪些整数比最简单?为什么?
6:1012:210.3:0.40.25:1
3:54:73:4:
(2)教师小结:
像3:5、4:7、3:4等这些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而且这两个数是互质数,,我们称这样的比为最简整数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简称化简比。
4、教学例2。化简比。
(1)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整数比。
自学课本P50、51例2、例3)
(2)小结:
①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是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②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是先把前、后项同时都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3)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四、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比和比值的区别怎样?(比值是一个数,可以用分数、小数、整数来表示;而比必须清楚的看出比的前项和后项,只能用比的形式表示。)
五、《作业本》第22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
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设计意图】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
3.全班验证。
16:20=(16○□):(20○□)。
4.完善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上题中○内可以怎样填?□内可以填任意数吗?为什么?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教师完善板书。
(2)学生打开书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5.质疑辨析,深化认识。
【设计意图】基于猜想的学习必定需要来自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验证,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交流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时也真正内化了来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用途吗?什么是最简分数?
今天我们发现的比的基本性质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可以化简比,进而得到一个最简整数比。
(一)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
1.引导学生自学最简整数比的相关知识。
预设:前项、后项互质的整数比称为最简整数比。
2.从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简整数比,并简述理由。
3:4; 18:12; 19:10; ; 0.75:2。
(二)初步应用。
1.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
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
(1)15:10=(15÷5):(10÷5)=3:2;
(2)180:120=(180÷□):(120÷□)=( ):( )。
预设:除以公因数和逐步除以公因数两种方法,但重点强调除以公因数的方法。
2.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课件出示)
师:对于前项、后项是整数的比,我们只要除以它们的公因数就可以了,但是像 : 和0.75:2,
这两个比不是最简整数比,你们能自己找到化简的方法吗?四人小组讨论研究,找到化简的方法。
学生研究写出具体过程,总结方法,并选代表展示汇报。教师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预设:含有分数和小数的比都要先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有分数的先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有小数的先把小数化成整数之后,再进行化简。
3.归纳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了将各类比化为最简整数比的方法。化简时,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可以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遇到小数时先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化简;遇到分数时,可以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4.方法补充,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简比?(求比值)
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预设: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
5.尝试练习。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出示教材第51页“做一做”)。
32:16; 48:40; 0.15:0.3;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学、独立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找到化简比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教材第53页第4题。
把下列各比化成后项是100的比。
(1)学校种植树苗,成活的棵数与种植总棵数的比是49:50。
(2)要配制一种药水,药剂的质量与药水总质量的比是0.12:1。
(3)某企业去年实际产值与计划产值的比是275万:250万。
2.教材第53页第6题。
(二)拓展练习(PPT课件出示)
学生口答完成。
1.2:3这个比中,前项增加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增加( )。
2.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倍,男生、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同时练习的编排应体现从易到难的层次性。第1题是针对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练习,同时也为后续百分数的学习埋下伏笔。第2题训练单位不同的两个数量的比的化简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拓展练习不仅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很好地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同时这类题型也是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的基础训练,也为以后分数应用题和比例应用题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六的习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2.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数的整除
1.整除的意义.
教师:想一想,什么叫做整除?指名回答.
教师进一步强调:整除中说的数是什么数?(整数.)
商是什么数?(整数.)有没有余数?(没有余数.)
教师:什么叫做除尽?(两数相除,余数是0.)
整除和除尽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下表:
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
整除 整数 不等于O的整数 整数 O
除尽 数 不等于O的数 数 O
教师:可以看出整除是除尽的一种特殊情况.
2.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学们还记得吗?指名说一说.然后提问:
能被2、5整除的数,在判别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根据个位数进行判别.)
能被3整除的数,在判别方法上与能被2、5整除的数有什么不同?气根据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进行判别.)
教师:什么叫做奇数?什么叫做偶数?
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约数和倍数.
教师:根据整除的概念可以得到约数和倍数的概念.什么叫做约数?什么叫做倍数?指名说一说.(如果a能被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教师可以接着提问:
能说6是约数,15是倍数吗?应该怎么说?
教师说明:在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只指自然数,不包括0.
教师: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怎样的?(有限的.)
其中最小的约数是什么数?最大的约数是什么数?(1,这个数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无限的.)
其中最小的倍数是什么数?(这个数本身.)
做练习十六的'第2题.让学生直接做在书上.教师可以说明做的方法:在含有约数2的数下面写2,在3的倍数下面写3,在能被5整除的数下面写5,然后再进行判断.集体订正.
4.质数和合数.教师指名说一说质数、合数的概念.可有意识地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教师: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检查这个数有约数的个数,或查质数表.)指名说一说30以内有哪些质数.
让学生进行判断:一个自然数如果不是质数,那么一定是合数.学生判断后,教师说明: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分解质因数.
指名说一说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含义.
做练习十六的第5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6.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1)复习概念.
教师:什么叫做公约数?什么叫做最大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怎样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让学生举例说明.
什么叫做公倍数?什么叫做最小公倍数?怎样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什么样的数叫做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质数和互质数有什么区别?(质数是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互质数是两个数,只有公约数1.)
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互质吗?(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互质.)
互质的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吗?(不一定,如4和9互质,4、9都是合数.)
(2)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六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做练习十六的第4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教师根据前面的教学,整理出教科书第80页的概念联系图.也可以把该图变化成如下形式.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教师提问复习.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二)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教师提问: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三)教师小结
4.5∶2.7和10∶6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
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4.5∶2.7=10∶6
二、新授教学.
(一)比例的意义(课件演示:比例的意义)
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1.教师提问: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相等)
2.教师明确: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
80∶2=200∶5或 .
3.揭示意义:像4.5∶2.7=10∶6、80∶2=200∶5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关键:两个比相等
4.练习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 (2)20∶5和1∶4
(3) 和 (4)0.6∶0.2和
5.填空
(1)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 )比例.
(2)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 )的.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演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以80∶2=200∶5为例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
2.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10∶6 6∶10=9∶15
3.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80∶2=200∶5为例,指名来说明.
外项积是:80×5=400
内项积是:2×200=400
80×5=2×200
4.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6.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板书:
7.练习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学会了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组成比例.
四、巩固练习.
(一)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二)填空.
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 )和( ),内项是( )和( ).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 )=( )×( ).
(三)根据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9和9∶12 2.1.4∶2和7∶10
3.0.5∶0.2和 4. 和7.5∶1
(四)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五、课后作业.
根据3×4=2×6写出比例.
六、板书设计.
省略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8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
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2.做复习题,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
3.导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比的基本性质。
(1)学生填表(2)提问: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
2.教学例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2:18 (2) (3)1.8:0.09
(1)让学生试做第(1)题
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
(2)化简 (2)
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
(3)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3)1.8:0.09
师: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化简,指名板演
师: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填完整
2.做练习十三第5-8题。
3.补充练习
选择
1.1千米∶20千米=( )
(1)1∶20 (2)1000∶20 (3)5∶1
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
(1)20∶21 (2)21∶20 (3)7∶10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9
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将着重讲解教科书第50、51页的内容,同时练习十一中的第4-6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根据比的基本性质简化比的表达式。
2、将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应用到比的基本性质中。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简化比的表达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求解20÷5,可以得到20÷5 = (20×10) ÷ (5×10) = 4,请问大家如何求解这个题目。
2、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大家是否都掌握了?
3、在比中有哪些规律呢?本节课程将为大家介绍比的基本性质。
二、自学互动
[活动一]比的基本性质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展示汇报
学习任务:
1、完成以下问题:6:8和12:16这两个比虽然不同,但是它们的比值却相同,其中存在什么样的规律?
6:8=6÷8=6/8=3/4,12:16=12÷16=12/16=3/4
2、观察比较并发现规律。
(1)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来研究比中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2)利用比和分数的.关系来研究比中的规律。
3、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1) 总结: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追问:这里“相同的数”为什么要强调0除外呢?
[活动二]化简比
学习方式:尝试训练、汇报交流
学习任务:
1、互动交流:最简整数比的定义是什么?
2、在编辑中使用比的基本性质,将已知比化简为最简整数比。
3、将化简的结果进行总结,概括规律。
1.最简单的整数比
最简单的整数比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二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
下面列出几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1:1 2:1 3:1 1:2 1:3 2:3
2.化简比的方法
(1)分别写出这两面联合国国旗长和宽的比。
(2)这两个比并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因为它们的前项和后项除了公因数1之外还有其他的公因数。
(3)可以尝试将这两个比化简,即把比的前、后项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4)化简后的结果相同,说明这两面旗的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5)运用以下方法化简比:
如果一个比的前、后项是分数的,就把前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一个比的前、后项是小数的,先把它们都化成整数,再化简。
(6)示例题:
1/6:2/9 = (1/6×18):(2/9×18) = 3:4 0.75:2 = (0.75×100):(2×100) = 75:200 = 3:8 1/6÷2/9 = 1/6×2/9 = 3/4
3.达标测评
1.完成课本第51页的“做一做”,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第52页练习十一的第2、4、5、6题。
4.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最简单的整数比和化简比的方法,通过示例题的实际操作,加深了对化简比的理解和掌握。希望大家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各种比的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10
【教学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第4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
3.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新课讲授】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1页第1行、第2行的内容。
教师板书:2.4∶1.6=60∶40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的比例的外项、内项。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教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组织学生观察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并探究它们的关系。
学生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验证其他的比例有没有这个规律,举例说明,检验发现。如:∶0.5=1.2∶,两个外项的积是×=0.6,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3×15=5×9。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教师: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教师补充: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齐读两遍。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4.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几种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两种方法: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两个比的两个外项之积是否等于两个比的内项之积。
【课堂作业】
教材第41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一说,全班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5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答案:(1)不可以组成比例;(2)可以组成比例;(3)可以组成比例;(4)不可以组成比例
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11
一、引入
1.提问: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2.复习题:做第一题的时候,你是根据什么(商不变的性质)来做的?第二题呢?
3.导入课题: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比的基本性质
(1)学生填表
(2)提问:“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想出比中的什么规律吗?”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师问:“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重要?你如何理解0除外?”
2.教学例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曾学过最简分数,那么什么是最简分数呢?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比如9∶8。
出示化简比的'练习题:
(1) 12:18 (2) 0.75:0.5 (3) 1.8:0.09
(1)让学生试做第一题,问:“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总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公因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
(2)化简(2),问:“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如果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
(3)引导学生总结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3) 1.8:0.09。问:“小数比怎么化简呢?”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化简,然后指名板子演示。
最后师问:“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进行训练,填写完整
2.解决第13份练习的第5-8个问题。
3.进行补充练习
选择
1. 1千米∶20千米= ( )
(1)1∶20 (2)1000∶20 (3)5∶1
2.对于同一件零件,甲2小时可完成7个,而乙需要3小时完成10个。甲、乙的工效比是( )
(1)20∶21 (2)21∶20 (3)7∶10
四、课堂总结
教师:你在今天的学习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比的基本特性是什么?如何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将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转化为最简单的整数比?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研究探时的意识,追求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资源
1.实物投影仪—台。
2.每小组《验证表》一张。
验证表
举例
结论
3.比,除法,分数关系表:
比
前项相当于
后项相当于
比值相当于
除法
分数
4.卡片若干张。
(1)商不变的规律;(2)分数的基本性质;
(3)比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教课标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0—71页。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流程:创没情境——验证猜想——展示交流——意义构建——巩固拓展。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评价、组际交流评价。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中“0除外”的道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验证表,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目标:
(1)复习旧知,为学生发现问题、产生猜想奠定基础。
(2)启发学生大胆猜测,提出自己的假设。
过程:
(1)复习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通过填写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表,让学生发现比、除法、分数有很多相似之处?
(2)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通过复习,引导学生联想: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有没有类似的基本性质:
提出猜想:
(1)学生讨论比有没有类似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比和分数、除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一个比就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看成一个分数,就可以遵循分数的基本性质等。最后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2)猜想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猜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目标:
(1)引导学生对验证猜想提出各自的想法与途径?
(2)组织实践活动,揭示知识本质,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3)营造协作学习氛围,组织讨论研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协作学习意识。
过程:
(1)小组讨论:这个猜想成不成立?是否具有普遍性?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2)小组代表发言,说出本组思路。
A组:我们想用一个比,用它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得到新比,看比值变不变。
B组:我们想用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分数或者一个小数,看它的比值变不变。
C组:我们想把不同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看它们的比值变不变。
通过学生发言,让学生互相启发,产生灵感,对验证猜想的方法进行比较,使自己的实践活动更加具有科学性,更严谨。
小组合作,试着验证: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想法,用一个比或多个比进行验证,对验证结果进行初步总结。填写《验证表》。
3.展示交流,感受过程。
目标:
(1)理清知识脉络,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感受到探究过程,使学生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的条理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
(1)用实物投影展示各个小组的《验证表》。
(2)各小组代表发言,本组所得的结论。
(3)老师引导学生比较各组的结论。
(4)引导学生讨沦比的基本性质是否具有普遍性,有没有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变了的。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0,比值会怎样。
4.意义建构,体验成功。
目标:
(1)通过整理归纳,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信心。
过程:
(1)引导学生讨论哪个组的结论比较全面,怎样说更严谨。
(2)集体归纳,板书。
(3)体验成功:我们发现的这个数学规律就叫比的基本性质,许多科学家都是这样提出猜想、实践验证,发现了许多大自然的奥秘,还有许多奥秘需要我们去发现、创造。
5.巩固拓展,灵活运用。
目标:
(1)利用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应用比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过程:
(1)(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第71页练一练2)
边练习边讨论:怎样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怎样化简最快最好。
(2)总结方法:联系旧知,灵活运用。
(3)灵活运用,抢答比赛。
五、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形成悬念,引起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和研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数学知识。如《比的基本性质》一课,传统的教学是:出示一组分数3/4、6/8、9/12,让学生发现3/4:6/8:9/12,接着把分数转化成比3:4=6:8=9:12,归纳出比的基本性质,接着是一层层的巩固练习。这个过程是老师讲,学生听,被动地接受。不说让学生感兴趣,就是对其内容,学生也是一知半解。在应用时,会出现比的前项和后项乘的不是同一个数,甚至会出现前项乘后项的笑话。这种以接受知识为目的教学显然不适应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没有采用教材中的例3进行引入,而是让学生先填表格复习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问学生:通过填这个表你发现厂什么?生:比和分数、除法有很密切的联系,它们很相似:再出示:18÷6=( )÷2=24÷( )、15/20=( )/4=9/( )=( )/6。问:这两题是根据什么规律和性质来做的?生: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师引导: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通过这样的引导,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他们很想弄清楚:比有没有类似商那样的规律和分数那样的性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猜想验证,让学生感受探究过程。
在激发学生认知需要和探究欲望后,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卷入知识发现的过程呢?这时教师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自由思考,作出各种猜想,对猜想提出验证的方法。然后小组合作从不同的角度验证猜想,最后借助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研究思路与成果,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探究过程。这样不仅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了条件,让学生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启发,产生灵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如《比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学生提出:比肯定也有类似除法那样的规律和分数那样的性质。老师引导大家讨论怎样验证。结果A组的意见是:我们想用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看它的比值变不变B组的意见是:我们想用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分数或者一个小数,看它的比值变不变。C组的意见是:我们想把不同的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看它们的比值变不变。老师肯定了大家的这些想法好,要求同学们分组试试。学生反应十分活跃,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你写一个比来验证,我写一个比来试试,有的故意把数写得很大,有的用。来乘……几分钟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的验证结果,同时也提出了验证过程中的疑问。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根据白己的需要实验验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新知的建构。
3.整理归纳,让学生体验成功。
归纳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知识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归纳。通过归纳,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如在《比的基本性质》一课中,把学生验证的结果一一展示后,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比的这个特性是否具有普遍性,比的这个特性怎样归纳呢?有的说: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同的数,比值不变。有的说:还应该加同时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有的说:这还不完整,应加上0除外……这样有效地让学生通过分析、整理、归纳等科学研究方法得出结论,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科的严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逻辑推 理能力。得出结沦后,告诉学生:你们太聪明了,发现的数学规律叫比的基本性质、学生感到获得了很大成功,信心十足,不仅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让学生掌握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到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
总之,“比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学习“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安排的教学内容、由于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很容易让学生联想到比也应该有类似的性质,这为学生发现问题、产生探究欲望奠定了基础。同时由于上述学习内容的铺垫,为学生自主探究“比的基本性质”这一新的学习任务创造了必要条件。所以,我没有沿袭以往的教学思路及教材束缚,而是立足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与经验,用探究性的学 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构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13
教学内容:第43页例4,完成“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学比例的基本知识。
1、复习:
师:什么叫比例?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出示:
1/3∶1/4和12∶9 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板书:
1/3∶1/4=12∶9 7∶4≠5∶3 1∶5=0.8∶4 80∶2=200∶5
2、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3 :5 = 18 :30 学生尝试起名。
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 :5 = 18 :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3/5=18/30
(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师: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断的。老师不是这样想的,可很快就判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告诉你们,老师是运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的。
二、教学例4
1、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1)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2)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⑴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
1/3∶1/4和12∶9; 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学生验证。
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教师将学生所举比例故意写成分数形式,追问:哪两个是内项,哪两个是外项,让学生算出积并结合回答板书。通过交*连线使学生明确:在这样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达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相乘,结果相等。
师:老师也写了一个比例(板书:3∶2=5∶4),怎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你们发现的规律可能是有问题的。
引导学生得出:你举的例子从反面证明了我们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因为3∶2和5∶4这两个比是不能组成比例的。只有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很有道理!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猜想,很会验证,自己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⑶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什么。
(4)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读书P44页,勾画
5、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6、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2)做“试一试”:出示“3.6 :1.8和0.5 :0.25”。
A、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提问:3.6 :1.8和0.5 :0.25能组成比例吗?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吗?
b、说出写出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几,再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
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尝试练习。
(2)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断。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4
12:( )=( ):5
先让学生尝试填写,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
3、补充一组灵活训练题:
A、如果让你根据“2×9=3×6”写出比例,你行吗?你能写出多少个呢?
B、你能用“3、4、5、8”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吗?若能,请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C、你能从3、4、5、8中换掉一个数,使之能组成比例吗?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真行!不仅探索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还能自觉地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去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去求比例中的未知项。
能告诉我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吗?你觉得学了它有什么用处?
五、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第1、3题
2、独立完成2、4题
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3 :5 = 18 :30
内项
外项
6:4=3:2 4:6=2:3 4:2=6:3 3:6=2:4
3×4=6×2
a:b=c:d ad=bc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14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页的内容及例1,完成做一做题和练习十四的第5~9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
2.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比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4.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1.教学比的基本性质。
我们刚才复习了除法中商不变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知道比和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比的前项也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
问: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
引导学生得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
问:为什么这里要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不能是0?(因为如果乘以0,比的后项就变成了0,没有意义。且0不能作除数,更不能同时除以0)
2.教学化简比。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15
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教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50至51页的内容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来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方面的发展,促进比、除法和分数之间联系的探究。
3.培养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维,并加深对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表达式。
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老师: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关于比的知识,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请问700÷25的商是多少?
通过思考、分析和计算,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在此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商不变性质的理解。
3.请问学生,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忆并举例说明,让他们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回顾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联系,重申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做铺垫。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醒学生认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老师:我们都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而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请思考,比中是否还存在某些规律或性质呢?
老师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开始猜测比的基本性质。
老师预设:如果两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但不是0),那么它们的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以下内容:“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时,比值不会改变。”
【设计目的】比的基本性质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熟练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可以自然而然地将其应用到比的基本性质上,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老师:正如大家所想,比与除法和分数一样,也具有自己的规律性质。现在,我们需要通过研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接下来,我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共同合作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
1.老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每位同学需要独立完成一个比例,并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其是否符合比的基本性质。
(2)小组讨论学习:
①每名同学向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相互交流学习(他人需要表达自己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②若小组内存在不同的观点,需通过具体举例进行讨论研究。
③小组选派一名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2.集体交流(需要由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例子在展台上做出讲解):
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
3.全班验证:
16:20=(16●△):(20●△)。
4.完善归纳,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
在上面这道题中,△应该填什么?●内可以随意填数字吗?为什么?
(1)学生需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老师随后完善板书内容。
(2)学生翻开教材阅读比的基本性质,老师在黑板上书写课题内容(比的.基本性质)。
5.质疑辨析,深化认识。
【设计目的】基于猜想的学习必须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究,而合作探究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是需要注意,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合作,还需要让每个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产生自己的想法,进而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增强推理和概括能力,同时真正理解“比的基本性质”,这将有效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导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吗?什么是最简分数?
今天我们要介绍比的基本性质,并且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处——可以化简比,得到最简整数比。
一、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
1.辅助学生自学有关最简整数比的知识。
假设:前项和后项互质的整数比被称为最简整数比。
2.从以下比例中找出最简整数比,并简要说明原因。
3:4; 18:12; 19:10; 0.75:2。
二、初步应用
1.化简前项和后项都为整数的比例。(介绍教材第50页例1)
学生独立试着操作,化简后进行交流。
(1) 15:10 = (15÷5):(10÷5) = 3:2;
(2) 180:120 = (180÷ 60):(120÷ 60)= 3:2。
假设:有两种方法,即使用公因数分解以及进一步分解公因数,但侧重于使用公因数分解方法。
2.化简前项和后项包含分数和小数的比例。(介绍)
导师:当前项和后项是整数时,我们只要除以它们的公因数,但是对于比例的要求和0.75:2,这两个比例不是最简整数比,你们能找到化简的方法吗?四人小组讨论研究,并找到化简的方法。
学生研究、写下具体步骤,总结方法,选择代表展示报告。导师比较不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常规方法。
假设:将含有分数和小数的比例化为最简整数比前,需先将它们转化为整数比例,然后进行化简。有分数的要先乘上最小公倍数的分母;有小数的要先转化为整数,然后再进行化简。
3. 小结探讨:同学们通过自我探索取得了各种比例的最简整数比之法。化简时,若比例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则可以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遇小数时先转化为整数,然后进行化简;在遇到分数时可以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4.补充方法,区分化简比例和求比例的值。
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化简比例?(求比数)
化简比例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吗?
假设:化简比例得到的最终结果为所得到的比例,而求比值得到的最终结果为数。
5.尝试练习。
将下列比例转化为最简整数比例(请参考教材第51页“做一做”):
32:16; 48:40; 0.15:0.3;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因此,在本课的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学、独立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为学生创造积极的数学活动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发现比例化简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1.请完成教材第53页第4题。
将下列比例化为后项为100的比例。
(1)树苗种植的成活数和总数比为49:50;
(2)药品的质量与药水总质量的比为0.12:1;
(3)某企业去年实际产值与计划产值的比为275万:250万。
2.请完成教材第53页第6题。
(2)拓展练习(采用PPT呈现)
学生口算回答。
(1)若将2:3的比例的前项增加12,则后项应增加( )。
(2)六(1)班男生人数为女生人数的1.2倍,则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例为( ),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例为(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例为( )。
【设计理念】练习的设计应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编排应该体现由简到难的层次性。第1题基于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基础练习,同时也为百分之的学习埋下了伏笔。第2题旨在训练学生怎样化简不同单位的量和比例,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拓展练习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很好地巩固了本课的知识点,同时这类问题也为将来分数应用题和比例应用题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课堂总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06-08
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01-21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08-14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06-08
数学教案-分式的基本性质08-16
数学教案-分数的基本性质08-16
(热)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06-09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范文08-06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