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

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

时间:2024-06-10 12:55:57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

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给定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会初步应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4。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

  5。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以及有理数包括哪些数。难点是学习负数的必要性及有理数的分类。关键是要能准确地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以及要明确有理数分类的标准。

  正、负数的引入,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教材是由学生熟知的两个实例: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的。比0℃高5摄氏度记作5℃,比0℃低5摄氏度,记作—5℃;比海平面高8848米,记作8848米,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作—155米。由这两个实例很自然地,把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把加“—”号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一个中性数,表示度量的“基准”。这样引入正、负数,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使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且还将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大小性质。把负数理解为小于0的数。教材中,没有出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概念。这是有意回避或淡化这个概念。目的是,从正、负数引入一开始就能较深刻的`揭示正、负数和零的性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

  关于有理数的分类要明确的是: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分类结果应是不重不漏,即每一个数必须属于某一类,又不能同时属于不同的两类。

  二、教法建议

  这节课是在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基础上,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负数的。从内容上讲,负数比非负数要抽象、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尽可能注意中小学的衔接,既不违反科学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则。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概念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有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即算术数)。这样,在理解算术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对有理数的概念的理解就简便多了。

  为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明确有理数的分类时,可以有意识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理解分类的标准、分类的结果,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通过正数、负数都统一于有理数,可以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的逐步树立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三、正数与负数概念的理解

  1﹒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

  2﹒引入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为有理数,奇数和偶数的外延也由自然数扩大为整数,整数也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如…—6,—4,—2,0,2,4,6…,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如…—5,—4,—2,1,3,5…

  3﹒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细分有五类: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但研究问题时,通常把有理数分为三类:正数、0、负数,进行讨论。

  4﹒通常把正数和0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0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0称为非负整数;负整数和0统称为非正整数。

  四、有理数的分类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1)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2)整数也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但为了研究方便,本章中分数是指不包括整数的分数。

  3)注意概念中所用“统称”二字,它与说“整数和分数是有理数”的意思不大一样。前者回避了分数是否包括整数的问题,即使把整数包括在分数范围内,说“统称”还是不错,而用后一种说法就欠妥了。

  4)分数和小数的区别:

  分数(既约分数)都可表示成小数,但不是所有的小数都能表示成分数的。

  5)到目前为止,所学过的数(除π外)都是有理数。

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2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说出相反数的意义

  2.使学生能求出已知数的相反数

  3.使学生能根据相反数的意思进行化简

  【学习过程】

  【情景创设】

  回忆上节课的情境,小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大街走了0.5千米,在数轴上表示出他的位置。点A,点B即是小明到达的位置。

  观察A,B两点位置及共到原点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吗?

  《数轴》专题练习

  1.(4)班在一次联欢活动中,把全班分成5个队参加活动,游戏结束后,5个队的得分如下:

  A队:-50分;B队:150分;C队:-300分;D队:0分;E队:100分.

  (1)将5个队按由低分到高分的顺序排序;

  (2)把每个队的得分标在数轴上,并标上代表该队的字母;

  (3)从数轴上看A队与B队相差多少分?C队与E队呢?

  《2.4数轴》同步测试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个正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B.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

  C.一个负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D.任何数的绝对值都不是负数

  22017·海安县期中绝对值大于2且不大于5的整数有________个.

  3某检修小组乘坐一辆汽车沿公路检修供电线路,约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他们从出发到收工返回时,走过的路程记录如下(单位:km):+5,-3,+7,-1,-4,+8,-12.求他们从出发到收工返回时,总共行驶的路程.

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3

  4.1从问题到方程:教案

  【学习目标】

  1.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学会用方程描述;

  2.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3.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导学提纲】

  1.左右两个图形中的天平都是平衡的,请回答以下问题:

  (1)你能知道左图中的食盐有多少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右图中两个相同小球的质量相等,你能知道这两个小球的质量吗?

  4.1从问题到方程:同步练习

  1.(20xx?哈尔滨)某车间有26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800个螺钉或1000个螺母,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设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2×1000(26﹣x)=800x B.1000(13﹣x)=800x

  C.1000(26﹣x)=2×800x D.1000(26﹣x)=800x

  【分析】题目已经设出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26﹣x)人生产螺母,由一个螺钉配两个螺母可知螺母的个数是螺钉个数的2倍从而得出等量关系,就可以列出方程.

  【解答】解:设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26﹣x)人生产螺母,由题意得

  1000(26﹣x)=2×800x,故C答案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的应用题,考查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及掌握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建立等量关系.

  《4.1从问题到方程》测试

  1.某学校组织600名学生分别到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野生动物园的人数比到植物园人数的2倍少30人,若设到植物园的.人数为x人,依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

  2.某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要30天,乙队单独完成要20天,若甲队先做若干天后,由乙队接替完成剩余的任务,两队共用25天,求甲队单独工作的天数,设甲队单独工作的天数为x,则可列方程为_____.

  3.某车间有26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800个螺钉或1000个螺母,一个螺钉需要配两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设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根据题意可列方程得_____.

  4.某商店换季促销,将一件标价为240元的T恤8折售出,仍获利20%,若设这件T恤的成本是x元,根据题意,可得到的方程是_____.

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4

  初一上册数学教案,欢迎各位老师和学生参考!

  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意义。

  2、会求已知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3、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4、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点:1.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会求已知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学习难点:理解有理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根据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意义填空:

  1、

  2、

  -5的相反数是______,-10.5的相反数是______, 的相反数是______;

  3、|0|=______,0的相反数是______。

  二、探索感悟

  1、议一议

  (1)任意说出一个数,说出它的绝对值、它的相反数。

  (2)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本身或它的相反数有什么关系?

  2、想一想

  (1)2与3哪个大?这两个数的`绝对值哪个大?

  (2)-1与-4哪个大?这两个数的绝对值哪个大?

  (3)任意写出两个负数,并说出这两个负数哪个大?他们的绝对值哪个大?

  (4)两个有理数的大小与这两个数的绝对值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三.例题精讲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9,-16,-0.2,0.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首先要分清这个数是正数、负数还是0,然后才能正确地写出它的绝对值。

  议一议:(1)两个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那个数一定大吗?

  (2)数轴上的点的大小是如何排列的?

  例2比较-10.12与-5.2的大小。

  例3.求6、-6、14 、-14 的绝对值。

  小节与思考: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四.练习

  1. 填空:

  ⑴ 的符号是 ,绝对值是 ;

  ⑵10.5的符号是 ,绝对值是

  ⑶符号是+号,绝对值是 的数是

  ⑷符号是-号,绝对值是9的数是 ;

  ⑸符号是-号,绝对值是0.37的数是 .

  2. 正式足球比赛时所用足球的质量有严格的规定,下表是6个足球的质量检测结果(用正数记超过规定质量的克数,用负数记不足规定质量的克数).

  请指出哪个足球质量最好,为什么?

  第1个第2个第3个第4个第5个第6个

  -25-10+20+30+15-40

  3.比较下面有理数的大小

  (1)-0.7与-1.7 (2) (3) (4)-5与0

  五、布置作业:

  P25 习题2.3 5

  家庭作业:《评价手册》 《补充习题》

  六、学后记/教后记

  这篇初一上册数学教案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能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2。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知识回顾和理解

  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具有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它们,我们用正数和负数来分别表示它们。

  [问题1]:“零”为什么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呢?

  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

  参考例子:用正数、负数和零表示零上温度、零下温度和零度。

  思考“0”在实际问题中有什么意义?

  归纳“0”在实际问题中不仅表示“没有”的意思,它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如:水位不升不降时的水位变化,记作:0 m。

  [问题2]:引入负数后,数按照“具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分,可以分成几类?分别是什么?

  (二)深化理解,解决问题

  [问题3]:(课本P3例题)

  【例1】(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 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例2】(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解后语: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写出体重的增长值和进出口的增长率就暗示着用正数来表示增长的量。类似的还有水位上升、收入上涨等等。我们要在解决问题时注意体会这些指明方向的量,正确地用正负数表示它们。

  巩固练习

  1。通过例题(2)提醒学生审题时要注意要求,题中求的是增长率,不是增长值。

  2。让学生再举出一些常见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1990~1995年下列国家年平均森林面积(单位:千米2)的变化情况是:

  中国减少866,印度增长72,韩国减少130,新西兰增长434,泰国减少3247,孟加拉减少88。

  (1)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这六国1990~1995年平均森林面积的增长量;

  (2)如何表示森林面积减少量,所得结果与增长量有什么关系?

  (3)哪个国家森林面积减少最多?

  (4)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你想到了什么?

  阅读与思考

  (课本P6)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问题:

  1。直径为30。032 mm和直径为29。97 mm的零件是否合格?

  2。你知道还有哪些事件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允许误差吗?请举例。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甲冷库的温度是—12℃,乙冷库的温度比甲冷库低5 ℃,则乙冷库的温度是。

  2。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9±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9 mm,加工要求不超过标准尺寸多少?最小不小于标准尺寸多少?

  3。摩托车厂本周计划每天生产250辆摩托车,由于工人实行轮休,每天上班的人数不一定相等,实际每天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的增减值如下表:

  星期一二三四

  增减—5 +7 —3 +4

  根据上面的记录,问:哪几天生产的摩托车比计划量多?星期几生产的摩托车最多,是多少辆?星期几生产的摩托车最少,是多少辆?

  类比例题,要求学生注意书写格式,体会正负数的应用。

  (四)课时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2、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1、训练学生作图的技能、通过数据处理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

  3、能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统计图是展示数据的重要方法,它也经常出现在媒体上、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2、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难点:

  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制作三种统计图并会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在我们日常所接触的报刊、杂志及电视中,我们会经常见到一些统计图、最近,我在一本百科全书上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我们知道地球上有人类生存至少已有200万年的历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球上的人口数量并不是很多,因为出生的人口和死亡的人口大致持平、然而随着农业耕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世界人口开始急剧增加、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平均每4天要出生100万以上的婴儿、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人口的过快增长已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例如食品短缺和城市过分拥挤等、

  下面我们来看两幅统计图,了解一下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百分比分布及世界人口增长的状况,也许能让我们很好地了解世界人口的状况、

  课件出示相关图示、

  师:你会从世界人口增长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呢?在哪一段时间,世界人口的增长率变化不大?在哪一段时间,世界人口就翻了一番?20xx年,世界人口预测将达到多少?

  生:从世界人口增长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公元1500年,人口达4.25亿;在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率的情况变化不大;但从公元1800年起,世界人口就开始迅速增长、当时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粮食产量增加以及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人口才开始迅速增长、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从世界人口增长的情况还能联系到当时的历史背景,看来我们的统计图不仅是数据的展现,而且还是历史背景的再现、

  生:从统计图中,我们还看到1950年~1990年这段时间人口翻了一番,而且从图上还可以预测出20xx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5亿、

  师:我们再接着分析“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分布图”、这是一个什么形式的统计图?

  生: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师:这个统计图是在扇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综合改造得到的根据这个统计图你又能得到何种信息呢?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世界人口在七大洲的分布吗?联系我们前两节课学的内容,同学们可针对这个统计图讨论交流、

  (教师此时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看同学们如何认识这个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的信息是否准确、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进行讲评、)

  生:扇形统计图是地球陆地面积分布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才是相应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像亚洲陆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9.3%,可人口却占世界人口的63%;而北美洲陆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6.1%,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6.9%;南极洲陆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9、3%,那个地方却由于气候、地理位置等不同成为无人区、所以有些地区自然条件很差,人口很少,而有些地区土地肥沃,交通方便,人口相对集中、

  师:很好!同学们已经能用数学中统计的眼光去观察、分析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现在我们再来看某家报刊公布的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

  二、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统计图,你能尽可能的获取信息吗?

  生1:从统计图中,我们可知50年后,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

  生2:我们还可以看到从xxxx年到20xx年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

  生3:从xxxx年到xxxx年,世界人口由30亿增加到40亿;从xxxx年到xxxx年,世界人口由40亿增加到50亿;xxxx年到xxxx年由50亿增加到60亿、由此预测xxxx年到xxxx年世界人口从?

  6、4、1统计图的选择:课后作业

  (20xx·武汉)为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喜好,某校从八年级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要求每人只选取一种喜欢的书籍、如果没有喜欢的书籍,则作“其他”类统计、图①与图②是整理数据后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由这两个统计图可知喜欢“科普常识”的学生有90人

  B、若该年级共有1 200名学生,则由这两个统计图可估计喜爱“科普常识”的学生约有360人

  C、由这两个统计图不能确定喜欢“小说”的人数

  D、在扇形统计图中,“漫画”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72°

  《6、4统计图的选择》同步练习

  基础巩固

  1、(题型一)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可以转换成()

  A、扇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D、既不能表示成扇形统计图也不能表示成折线统计图

  2、(题型三)甲、乙两人参加某体育项目训练,为了便于研究,把最后5次的训练成绩分别用实线和虚线连接起来,如图6 —4—1,下面的结论错误的是()

  A、乙的第2次成绩与第5次成绩相同

  B、第3次测试,甲的成绩与乙的成绩相同

  C、第4次测试,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多2分

  D、在5次测试中,甲的成绩都比乙的成绩高

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经历解方程的基本思路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何去分母的解题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步骤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

  2.掌握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3.经历体会解方程中的转化思想.

  解一元一次方程:同步练习

  1.(20xx?大连)方程2x+3=7的解是(  )

  A.x=5 B.x=4 C.x=3.5 D.x=2

  【分析】方程移项合并,把x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

  【解答】解:2x+3=7, 移项合并得:2x=4, 解得:x=2,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方程的解即为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4.2解一元一次方程》测试

  1.解方程|x|-2=0,可以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解:当x≥0时,得x-2=0.

  解这个方程,得x=2;

  当x<0时,得-x-2=0.

  解这个方程,得x=-2.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2或x=-2.

  仿照上述的解题过程,解方程|x-2|-1=0.

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8

  (1)常见的几何体;

  (2)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及点、线与平面

  图形的一些简单性质;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棱柱的特征;并注意棱柱和圆柱的联系与区别

  (4)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展开的平面图形及圆

  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5)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面的形状;

  (6)物体的三视图,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

  (7)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一.填空:

  1.这个几何体的名称是______;它有_____个面组成;它有____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____条边。

  2.正方体或长方体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是由______个面,______条棱,_____个顶点组成的.

  3.在①长方体、②球、③圆锥、④圆柱、⑤三棱柱这五种几何体中,其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都完全相同的是(填上序号即可)

  4.一个棱柱有十个顶点,且所有侧棱的和为30cm,则每条侧棱长为cm.

  5.将下面4个图用纸复制下来,然后沿所画线折起来,把折成的立体图形名称写在图的下边横线上:

  6.如图是一些相同的正方块构成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则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小方块数为.

  7.如图所示,木工师傅把一个长为1.6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3段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

  80,那么这根木料本来的体积是

  8.要把一个长方体的表面剪开展成平面图形,至少需要剪开________条棱.

  9.如图,截去正方体一角变成一个多面体,这个多面体有____个面,____条棱.

  10.若要使图中平面展开图按虚线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两个数之和为6,x=____,y=____.

  11.四棱柱按如图粗线剪开一些棱,展成平面图形,请画出平面图来:

  12.薄薄的硬币在桌面上转动时,看上去象球,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

  13.右图中,三角形共有个。

  14.如图是用边长为1的小正方体摆放成的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第13题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5.桌上摆满了朋友们送来的礼物,小狗贝贝好奇地想看个究竟.

  Pqmn

  ①小狗先是站在地面上看,②然后抬起了前腿看,③唉,还是站到凳子上看吧,④最后,

  它终于爬上了桌子………按小狗四次看礼物的顺序,四个画面的顺序为()

  A.mnpqB.qnmpC.pqmnD.mnqp

  16.以下四个平面图形中,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ABCD

  17.只有盖的盒子长、宽、高分别为5、5、3cm,如图所示,有一只蚂蚁从A点出

  发,沿棱爬行,爬行的路径不许重复,则蚂蚁回到A点时,最多爬行()

  A.24cmB.32cmC.34cmD.48cm

  18.一个几何体是由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其主视图和左视图

  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最多可由多少个这样的正方体组成()

  A.12个B.13个C.14个D.18个

  19.把一个正方体截去一个角,剩下的几何体最多有几个面()

  A.5个面B.6个面C.7个面D.8个面

  20.从多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不是顶点)发出发,连接各个顶点得

  到20xx个三角形,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A.20xxB.20xxC.20xxD.20xx

  21.下列四个图形折叠后与所得的正方体的各个面上所标数字一致的是()

  22.如图(1)是正方体表面积展开图,如果将其折回原来的

  正方体图(2)时,与点P重合的两点应该是()

  A.S和ZB.T和Y

  C.U和YD.T和V

  23.用一个平面去截①圆锥;②圆柱;③球;④五棱柱,能得到截面是圆的图形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4.如图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其中哪两个完全相同()

  A.(1)(2)B.(2)(3)C.(3)(4)D.(2)(4)

  25.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处出发,连接各个顶点得到20xx个三角形,

  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A.20xxB.20xxC.20xxD.20xx

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9

  【学习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2.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负数的大小;学习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和分类讨论的思想。

  3.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

  重点: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负数的大小。

  难点:对绝对值和相反数的代数意义、几何意义的理解。

  【学习过程】

  模块一 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数轴:规定了xxxxx、xxxxxxx、xxxxxxxxxx的一条直线叫做xxxxxxxx.

  2.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 ;正数大于 ,负数小于 ,正数大于一切 。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0—p32,预习过程中请注意:⑴不懂的地方要用红笔标记符号;⑵完成你力所能及的习题和课后作业。

  二、精读教材

  4.相反数的意义

  +3与—3,—5与+5,—1.5与1.5这三对数有什么共同点?还能列举出这样的数吗?

  归纳:如果两个数只有xxxxxx不同,那么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xxxxxxxx,也称这两个数xxxxxxxxxxxx.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xxxx。如,+3的相反数是—3,也可以说+3与—3互为相反数。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

  《2.3绝对值》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共10题)

  1.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 )

  A.正数 B.负数

  C.零或正数 D.零或负数

  答案:C

  解析:解答:根据绝对值的定义可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正数,零的绝对值是零;所以答案选择C选项

  分析:考查有理数的绝对值,注意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正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2.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 )

  A.0个 B.1个 C. 2个 D .无数个

  答案:D

  解析:解答:根据绝对值得定义可知正数和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所以答案选择D选项

  分析:考查绝对值这一知识点.

  3.相反数等于-5的数是( )

  A.5 B.-5 C.5或-5 D.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解答: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可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所以答案选择A选项

  分析:考查相反数的基本概念。

  2.3绝对值》同步练习

  10.如果|a|=-a,下列成立的是(  )

  A.-a一定是非负数 B.-a一定是负数

  C.|a|一定是正数 D.|a|不能是0

  11.下列说法:①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②-a一定是一个负数;③没有绝对值为-3的数;④若|a|=a,则a是一个正数;⑤-20xx的绝对值是20xx.其中正确的有xxxxxxxx.(填序号)

  12.若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距离为6,则这两个数为(  )

  A.+6和-6   B.-3和+3   C.-3和+6   D.-6和+3

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10

  《1.2有理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 概念,会对有理数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 与集合的含义;

  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方法;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标准分类

  《1.2.1有理数》同步练习含答案

  5.对-3.1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

  A.是负数,不是分数

  B.是负数,也是分数

  C.是分数,不是有理数

  D.不是分数,是有理数

  《1.2有理数》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8.如果a与1互为相反数,则|a|=( )

  A.2 B.﹣2 C.1 D.﹣1

  【考点】绝对值;相反数.

  【分析】根据互为相反数的定义,知a=﹣1,从而求解.

  互为相反数的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互为相反数.

  【解答】解:根据a与1互为相反数,得

  a=﹣1.

  所以|a|=1.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了相反数的概念和绝对值的性质.

  9.若|1﹣a|=a﹣1,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1 B.a≥1 C.a<1 D.a≤1

  【考点】绝对值.

  【分析】根据|1﹣a|=a﹣1得到1﹣a≤0,从而求得答案.

  【解答】解:∵|1﹣a|=a﹣1,

  ∴1﹣a≤0,

  ∴a≥1,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求法,解题的'关键是了解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难度不大.

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11

  学习目标: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重点:了解线段性质及比较方法,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和线段中点的概念。

  难点: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和应用。

  学习过程:

  课前热身:

  辨别直线、射线、线段,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条线段.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139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在地面上有两点和,处放有一块骨头,三只不同颜色的小狗从点跑到点吃骨头,所经过的路线不同,请同学们辨别,哪只狗更聪明.

  结论:

  2.探究: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方法:

  3.探究:比较线段的长短

  怎样比较两根筷子的长短.

  方法:

  4.探究:线段的中点

  通过学生玩跷跷板,抽象出线段的中点

  线段的中点的定义:

  因为点在线段上,M是AB的中点

  所以AM==0.5.

  1分钟记忆:说说线段的性质、线段的中点

  反馈检测:

  判断:

  1.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

  2.如果点是线段的中点,那么( )

  3.如果,那么点是的中点( )

  选择:

  1.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是( )

  A.线段的中点B.线段最短

  C.这两点间的距离D.线段的三等分点

  2.在跳绳比赛中,要在两条长度相近的绳中挑选一条最长的绳子参加比赛,最简单的选择方法是( )

  A.把两根绳子接在一起

  B.把两条绳子一端对齐,然后拉直两条绳子,另一端在外面的即为长绳

  C.用尺量绳长

  D.没有办法挑选

  3.已知线段,在直线上画线段,使,求线段的长.

  实践应用

  1.有一弯曲的灌渠流经一片农田,为了缩短流程,以减少分水的过分流失,现要将该灌渠改直,请问这应用的是什么结论?

  4.2比较线段的长短课时练习

  知识点1线段基本事实及两点间的距离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B.画出A、B两点间的距离

  C.连接点A与点B的线段,叫做A、B两点间的距离

  D.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数,不是指线段本身

  2.把弯曲的'河道改直,能够缩短航程,这样做的道理是( )

  A.两点之间,射线最短

  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4.2比较线段的长短》同步练习

  2.(知识点1,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直线最短

  B.若P是线段AB的中点,则AP=BP

  C.若AP=BP,则P是线段AB的中点

  D.两点之间的线段叫作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 .(题型二)把一段弯曲的公路改为直路,可以缩短路程,其理由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线段有两个端点D.线段可以比较大小

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练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2.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过程与方法:

  启发引导式教学,能够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体会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分类与归纳能力。

  2.强化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提高学生的自学以及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加法运算律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加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用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得出规律。

  教学准备:

  1.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口算:7+(-5) (-5)+(-4) (-10)+0 (-8)+8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交流、归纳,自主得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小学学过的加法的运算律是不是也可以扩充到有理数范围?

  3.计算下列各组数的值,并观察寻找规律。

  (1) (-7)+(-5) (-5)+(-7)

  (2) [8+(-5)]+(-4) 8+[(-5)+(-4)]

  (3) [(-7)+(-10)]+(-11); (-7)+[(-10)+(-11)]

  结论:在有理数运算中,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仍然成立。

  (二)活动探究,猜想结论:

  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a+b=b+a

  运算律式子中的字母a、b表示任意的一个有理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者零.

  在同一个式子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

  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a+b)+c=a+(b+c)

  这里a、b、c表示任意三个有理数.

  (三)验证结论:

  例1计算16+(-25)+24+(-32)

  (引导学生发现,在本例中,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再相加,计算就比较简便)

  解:16+(-25)+24+(-32)

  =[16+24]+[(-25)+(-32)] (加法结合律)

  =40+(-57) (同号相加法则)

  =-17 (异号相加法则)

  例2计算:31+(-28)+28+69

  (引导学生发现,在本例中,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计算比较简便)

  解:31+(-28)+28+69

  =31+69+[(-28)+28]

  =100+0

  =100

  《2.4.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步练习

  3.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A.一定都是负数B.一正一负,且负数的绝对值大

  C.一个为零,另一个为负数D.至少有一个是负数

  4.两个有理数的和(  )

  A.一定大于其中的一个加数

  B.一定小于其中的一个加数

  C.和的大小由两个加数的符号而定

  D.和的大小由两个加数的符号与绝对值而定

  5.如果a,b是有理数,那么下列各式中成立的是(  )

  A.如果a<0,b<0,那么a+b>0

  B.如果a>0,b<0,那么a+b>0

  C.如果a>0,b<0,那么a+b<0

  D.如果a>0,b<0,且|a|>|b|,那么a+b>0

  《2.4.2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测试

  7.张大伯共有7块麦田,今年的收成与去年相比(增产为正,减产为负)情况如下(单位:kg):+320,-170,-320,+130,+150,+40,-150.则今年小麦的总产量与去年相比(  )

  A.增产20 kg B.减产20 kg C.增长120 kg D.持平

  8.一口井水面比井口低3米,一只蜗牛从水面沿着井壁往井口爬,第一次往上爬了0.5米,往下滑了0.1米;第二次往上爬了0.42米,却又下滑了0.15米;第三次往上爬了0.7米,却又下滑了0.15米;第四次往上爬了0.75米,却又下滑了0.2米;第五次往上爬了0.55米,没有下滑;第六次往上爬了0.48米,此时蜗牛有没有爬出井口?请通过列式计算加以说明

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能够按要求对给定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分类讨论观点和分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保持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给定的数字将被填入它所属的集合中

  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

  一、形势归纳

  小学我们学了整数和分数,上节课我们学了正数和负数。谁能快速提出以下问题?

  1.有以下数字:15,-1/9,-5,2/15,-13/8,0.1,-5.22,-80,0,123,2.33

  (1)将以上数字填入以下两组:正整数集{}和负整数集{}。你填完了吗?

  (2)将以上数字填入以下两个集合:整数集合{}和分数集合{}。你填完了吗?

  称整数和分数为有理数。(指点题,板书)

  二、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课本,根据课本寻找自学的机会

  提纲中问题的答案;老师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巡视指导,并了解掌握学生自学情况,为展示归纳作准备。

  附:自学提纲:

  1.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整数,

  2._______和_________统称为分数

  3.____ ______统称为有理数,

  4.在1、2、3、0、-1、-2、-3、1/2、0.1、-0.5、-5/2中,整数: 、分数:;正整数:、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三、展示归纳

  1、找有问题的学生逐题展示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答案,学生说,老师板书;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教师根据每个题目的展示情况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强调;

  3、全部展示完毕后,老师对本段知识做系统梳理,关键点予以强调。

  四、变式练习

  逐题出示,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请有问题的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并发动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并完善,最后老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1.整数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分数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有理数按符号不同可分为正有理数,_______和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有理数包括有整数和分数.

  (2)0.3不是有理数.

  (3)0不是有理数.

  (4)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5)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3.所有的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依次类推有正数集合、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等,把下面的有理数填入它属于的'集合中(大括号内,将各数用逗号分开):

  杨桂花:1.2.1有理数教学设计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

  正整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是最小的正整数

  B.0是最小的有理数

  C.0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1)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2)零是整数,但不是自然数(3)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4)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5)一个有理数,它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五、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必做题:课本14页:1、9题

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会用计算器进行较繁杂的有理数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运用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也就是说,在进行含有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时,应按照运算级别从高到低进行,因为乘方是比乘除高一级的运算,所以像这样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以下运算顺序: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

  你会根据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计算上面的算式吗?

  2、8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同步练习

  1、有依次排列的3个数:2,9,7,对任意相邻的两个数,都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所得之差写在这两个数之间,可产生一个新数串:2,7,9,—2,7,这称为第一次操作。做第二次同样的操作后也可产生一个新数串:2,5,7,2,9,—11,—2,9,7,继续依次操作下去,问:从数串2,9,7开始操作第一百次以后所产生的那个新数串的所有数之和是。

  《2、8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课后训练

  1、兴旺肉联厂的冷藏库能使冷藏食品每小时降温3 ℃,每开库一次,库内温度上升4 ℃,现有12 ℃的肉放入冷藏库,2小时后开了一次库,再过3小时后又开了一次库,再关上库门4小时后,肉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经历切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

  2、体会数学中的面与体之间的转换过程、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基础知识精讲】

  1、用平面截几方体出现的截面形状、

  (1)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可能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括号内的是出现的截面形状)

  图1—20

  点拨:由前面的知识我们知道“面与面相交得到线”,而用平面去截几何体,所得的截面就是这个平面与几何体每个面相交的线所围成的图形、正方体只有六个面,所以截面最多有六条边,即截面边数最多的图形是六边形、

  注:长方体、棱柱的截面与正方体的截面有相似之处、

  用平面截圆柱体,可能出现以下的'几种情况、

  图1—21

  分析:用平面去截圆柱体,可以与圆柱的三个面(两个底面,一个侧面)同时相交,由于圆柱侧面为曲面,故相交得到是曲线,无法截出三角形、只能用平面平行和垂直于圆柱的底面截出这几种图形、

  (3)用平面去截一个圆锥,能截出圆和三角形两种截面(还有其他截面,初中不予研究)

  (4)用平面去截球体,只能出现一种形状的截面——圆、

  《1、3截一个几何体》同步练习

  4、用一个平面截下列几何体:①长方体,②六棱柱,③球,④圆柱,⑤圆锥,截面能得到三角形的是   (填写序号即可)

  5、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三棱柱,截面可能是   、(填一个即可)

  6、把一个长方体切去一个角后,剩下的几何体的顶点个数为   、

  7、用一个平面截一个圆柱,如果能得到一个截面是正方形,那么圆柱的底面直径d与圆柱的高h之间的关系

  《1、3截一个几何体》课堂测试

  8、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的形状可能是 、(写出所有可能的形状)

  9、用一个平面截一个圆锥,所得截面可能是三角形吗?可能是直角三角形吗?当截面是一个圆时,截面面积可能恰好等于底面面积的一般吗?

  10、试一试:用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能得到一个等边三角形吗?能截到一个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截面吗?

  11、用一个平面截去四棱柱的一部分,请画图说明剩下的部分是否还可能是四棱柱、

  12、一个正方体容器,内有一定体积的水,上面浮着一层黄色的油,如果将容器朝不同方向倾斜,便可观察到类似于截面的形象、试一试,你看到了哪几种形状的截面?

【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相关文章:

初一的数学上册教案11-09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07-01

初一数学教案上册11-19

初一数学上册的教案12-23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12-18

初一上册的数学教案11-13

初一上册数学教案01-17

初一的数学上册教案15篇11-10

初一的数学上册教案(15篇)11-11

初一上册数学教案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