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6-10 13:33:2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锦【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集锦【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调动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同学学语文的能力。

  2.引导同学联系文化背景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示力的语言。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同学的综合素养

  教学设想:

  1.让语文课堂不再枯燥无味;让语文课富有魅力、富有神韵;让同学能在享受乐趣的同时接受知识。

  2.布置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学习(同学分组自学)

  自学任务:

  第一组:以“冯骥才与都市文化”为话题,查找相关资料,整理发言提纲。

  第二组:利用课文的语言特点把“刷子李”“泥人张”的故事改编成群口相声的形式,进行扮演,要突出各自的“奇”妙之处。

  第三组:品味语言,理解含义,推敲朗读。

  第四组:展示你的一技之长。如:画画;剪纸、折纸之类的小手工;口技、垫球等绝活……

  二、课堂学习(同学汇报自学效果,教师点拨提升)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冯骥才的短篇小说《俗世奇人》。谁来谈谈对书名的理解?

  (符号后面的文字是问题的答案要点,老师根据同学答的情况,作适当的补充。)

  大众的、百姓的生活世界;市井里巷中的奇人高手。

  历来人们都喜欢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而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凡夫俗子呢?第一组的同学以“冯骥才与都市文化”为话题查找了许多资料,请他们来谈谈。

  冯骥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作家。他善于天津,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他以学者式的渊博和填密,有条不紊为天津文化倾注着心血: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过不少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小说,如《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从而挖掘天津人的集体性格,展示这个城市的形态和灵魂。其实,这些已逾越了学术范畴,它对延续历史文脉、坚持个性魅力、清晰城市形象、促进天津未来发展等,都具有深层的意义……《俗世奇人》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年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天津卫,天津的旧称,是东南水路的门户,有守卫京都的意思。即今天的塘沽码头。冯骥才偏爱写“俗世奇人”,自有他的道理:“码头上的人,一强活不成,不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如:“刷子李”、“泥人张”等。

  (二)整体掌握课文

  1.请第二组同学用曲艺的形式给我们讲述“刷子李”“泥人张”的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们各自“奇”在何处。(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2.这些听起来神乎其神,实际上是存在的'。就我们同学中也有一技之长的人。有请第四组展示他们的绝活。

  3.教师点拨:

  课文里的故事,同学们的扮演让我们不得不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但是“功夫深”这三个字不只仅指为此花去的时间,它还涵盖了意志品德。记得,有位画家曾说过:比技艺,最终是比人品。那么,“刷子李”“泥人张”的人格魅力何在呢?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所以说,伟人名人固然辉煌夺目,但凡夫俗子也不乏其巧妙绝伦;“刷子李”谈生意,满腔正气显派头;带徒弟,一手绝活传真谛。“泥人张”捏泥人,单只妙手见功夫;护尊严,一身傲骨笑权贵。

  4.请第三组同学展示品味语言、朗读课文的效果。

  首先,由小组代表范读揣测的语段,再谈谈处置的理由。

  其次,老师出示语段,请他们标出重音,读出语气语调,再说说为什么。

  ①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②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③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④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①重音在“亮堂”上,表示作者对手艺高超的艺人的肯定、赞颂。

  ②重音在“活”上,强调在特定环境下的生存方式,“地地道道”语气要中肯,节奏要慢。

  ③重音在“泥人张”和“差”上,用夸张的语气表示对泥人张的称誉。

  ④重音在第二个“找”字上,以回敬海张五的挑衅行为。

  5.齐读以上例句,读出语气语调。

  (三)探究课文

  分组讨论:课文里有这么两句话“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揣测这些话,讨论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的态度是怎样的?他的观点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能行得通吗?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主张“自食其力”求生存的人生态度,钦佩、赞赏之情溢与言表。手艺人不搞歪门邪道,靠劳动吃饭行得正,站得直,怕谁?怵谁?但是,在如今的商品经济社会里,这个观点未必都行得通。我们听过“适者生存,不进则退”,“识时务者为俊杰”之类的话,姑且不论它们发生的背景,就生存而言还是要讲究点科学性、技巧性,当然要在不丧失尊严的前提下。如今的社会,不可以没有信息,不可以不关注时代的潮流,不可以不和他人沟通、合作,更不可以没有法律意识。所以说,未来社会需求多元的、复合型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希望同学们明确目标,努力奋斗,让自身成为时代的新人!

  三、课后拓展学习

  1.给下列字正音:

  焉林抠蘸撂褒贬

  2.社会调查,收集民间类似“刷子李”“泥人张”这类奇人奇趣的资料,写成故事,或人物速写。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I.学习课文一、二段,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2.理解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背诵2、4自然段。

  理解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背诵2、4自然段。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1.教学第一段。

  (1)读第一段,思考讨论:文章的第一句话与课题有什么联系?第1、2自然段是怎样赞美庐山云雾的`?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教师提示:①一开头就讲课文主要内容的写法叫开门见山。②“不识庐山真面目”这个诗句本来是咏叹庐山的面貌千姿百态,变化多端,此处用来说明因云雾的遮掩而不容易认识庐山真容的意思。③“一起千百里,一盖干百峰”写出庐山云雾的广阔。

  2.教学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思考:第3自然段开头的过渡句,哪句话是承上的,哪句话是启下的?

  (2)庐山云雾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边读边列表,看作者是怎样写出庐山云雾的特点并把它写具体的。

  地点

  雾名

  特点

  主要词语

  主要句式

  九江

  登山路上

  牯岭

  大天池等

  (3)学生汇报,教师指点。

  (4)品析妙句,划出比喻、拟人、对比句,看看这样写好在哪里。

  (5)抓住文中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完成作业本第3、6两题。

  3.指导背诵第2、4自然段。

  (1)指导学生将第4自然段分为3个层次,总提云海,雨过天晴后,太阳照耀下。并找出背诵支撑点“尤其”、“每当...”只见“、”青峰秀岭“、”特别......更......“、”夕阳......将......“等词,试背第4自然段。

  (2)用同样的方法背诵第1自然段。

  4.作业:熟背2、4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4题。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能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思路,找出文中的主要矛盾冲突。

  2、学习本文运用心理描写,通过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培养爱心和平等待人的美好品质。

  学习重难点:

  1、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标题的深刻含义和主题的理解。

  学法指导:

  首先要认真地、反复地阅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尝试着用简洁的话语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思路;再结合助读材料《万卡》,想一想李京京坚持要朗读《万卡》的原因;然后结合具体语句,思考一下文章主要是如何刻画李京京的,作者想通过李京京的遭遇告诉我们什么。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并注意它们的书写,弄懂意思。

  沙哑( ) 发窘( ) 抽噎( ) 恍惚( )( )

  窸窸窣窣( )( ) 妒忌( ) 簪子( ) 撒娇( )

  2、阅读课本第259-263页“附录”《谈谈小说》,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①小说是以________为中心,通过________的叙述和________的描写来反映________的文学体裁。

  ②小说有三个要素,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主要要素是________。

  ③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④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人物描写必须具有典型性。人物的直接描写有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

  ⑤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认真阅读课本,梳理结构,感知情节,完成下表。

  开端程老师布置公开教学任务,李京京想朗读课文,老师没有答应。

  发展

  高潮结局顺序

  综观情节发展的全过程,你能说说小说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读助读材料《万卡》,联系课文想一想李京京为何那么想朗读《万卡》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小说是如何来刻画他的呢?

  5、从我们出生的那天起,我们就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来自父母的无微不至地呵护与关爱,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渐渐发现:在享受这份关爱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各种考验和困惑。成长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说给爸爸妈妈听?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你最想说的心里话写在下面。

  二、学习·研讨

  (一)畅谈心里话,导入。

  (二)感知情节,梳理结构,把握矛盾冲突。

  1、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地复述主要故事情节。

  2、用最精练的语言(比如说两个字)概括情节的的几个阶段。

  (三)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1、李京京是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具体语句来谈一谈。

  2、程老师是个好老师吗?请依据课文简述理由。

  3、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究竟要表达什么深刻含义呢?(对主题的理解与把握)

  (四)品味语言,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理解主题。

  ★选择最感动你的一些语段,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发挥想像,阅读延伸。

  请结合课文,发挥想像,从下面两个问题中任选一题,用一句精练的话回答:

  1、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同学?

  三、巩固·延伸

  阅读《弯弯的月亮》一文,回答文后习题。

  星子的老师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漂亮,很招星子和同学们的喜欢。

  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像——小——船儿——”

  年轻的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后,高兴地说:“好,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

  这时,坐在前排的星子举起了手,可是老师没有发现,星子就仍举着手,还喊了一句:“老师!”

  老师听见后,说:“星子同学,有什么问题请讲。”

  星子站起来,眨动着那双亮晶晶的大眼睛,说:“老师,我看弯弯的月亮像豆角。”

  老师听完星子的话,一脸的不高兴,她对星子说:“你的回答是错误的。全班同学都说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儿,你为什么偏偏要说像豆角呢?难道就你特别有见解吗?”

  班上的同学一阵哄笑,星子的眼窝里满是泪水。

  回到家后,星子把这件事告诉了曾做过小学老师的奶奶,奶奶说:“星子,老师的批评是正确的,弯弯的月亮是像小船,我从前教过的一批又一批学生,他们也都是这样回答的。”

  星子听完奶奶的话,眼窝里又一次含满了泪水。

  这件事情以后,星子开始变得少言寡语,她很不喜欢这位年轻、漂亮的老师,在课堂上再也不敢向老师提出“特别”的问题……

  很快,几年过去,星子考入一所师范学校;又很快地,星子从这所学校毕业,她回到故乡的小镇做了教师。

  走上讲台的第一课,星子老师穿着朴素、整洁的衣服,笑眯眯地说:“同学们,在讲课之前,我首先提一个问题——你们想一想,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静默一会儿后,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像——小——船儿——”

  星子老师没有说同学们的回答是否正确,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充满期待地注视着大家,接着,她又问:“同学们,有没有和这个答案不一样的?”

  一个叫田菲的学生举起手,说:“老师,我的答案和他们不一样,我说弯弯的月亮像镰刀。”

  星子老师听后很高兴,说:“田菲同学的回答正确,当然,其他同学的回答也正确,我只是想启发同学们在回答每一个问题时,应该大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多想出几个答案。比如弯弯的月亮除了像小船儿、像镰刀之外,还像不像弓?像不像豆角?”

  学生们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

  星子老师的脸颊上,浮现出一种从心窝里涌出来的笑容。

  ……

  几十年过后,已退休闲居在家的星子,接到女作家田菲寄来的她自己创作、刚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弯弯的月亮》。

  星子急忙翻开书,见书的扉页上这样写道:

  送给我最敬爱的启蒙老师:

  感谢您给我插上了想像的翅膀……

  您的学生:田菲

  星子看后,脸上浮现出当年那种很愉快的笑容……

  (选自《中学语文》20xx年第6期 作者袁炳发 有改动)

  1、第5段画线语句中“仍”和“喊”这两个词,表现了星子当时怎样的心情?

  2、星子当老师后,又提出“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的问题,是想让学生________。

  3、隔了若干年后,同学们对“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的回答为什么惊人的一致?

  4、面对学生与众不同的回答,星子的老师与星子老师的态度有哪些不同?

  5、文章最后说:“星子看后,脸上又浮现出当年那种很愉快的笑容……”星子为什么会笑?她有什么想法?请你发挥联想或想像,写一段话,表现出星子此时此刻的内心想法。(100字以内)

  资料链接

  黄蓓佳,1955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她1972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作《补考》。以后陆续在《钟山》、《文汇月刊》、《上海文学》、《安徽文学》、《收获》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

  作品发表在1982年《儿童时代》,有很强的针对性。小说艺术地揭示了现实社会生活,特别是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重视优秀学生,忽视普通学生,歧视“问题”学生;课堂教学弄虚作假,摆花架子做样子。今天,我们提倡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要尽可能地充分关注更多的学生,重视学生个体,发展学生个性。这样看来,作品可以给我们很多借鉴和启迪。

语文教案 篇4

  课前准备

  ①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指生说)是呀,钱?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机?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可是有一个人却很坚定地说出他的选择,想知道他选择的是什么吗?

  ②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板书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指名学生读课题,正音并理解侣的意思。

  ③他为什么选择书作为他一路上的伴侣呢?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并且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②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是否正确。

  ③你发现了哪个生字容易写错,给大家提个醒。

  ④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⑤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指导朗读 感悟课文

  ①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②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

  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厌。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我是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的。)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像是你在交一个朋友;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像是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的。)

  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④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击课件引说三个句子)

  ②引导学生提问。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探究答案,品味语言

  ①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b.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句)

  b.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你有这样的感受吗?交流。

  过渡语:就因为这样,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③汇报交流怎样一遍又一遍的读?齐读第七自然段。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划出表示先后顺序

  的词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全班交流。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过渡语:这一趟下来,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最终能背诵下来。

  ③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

  ↘诵读语言,积累语言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阅读链接

  ①课件出示:课后的《神奇的书》

  ②自由朗读,把书比作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③全班交流,有感情地朗读。

语文教案 篇5

  我在教本单元卞毓方的作品《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教师不像传统的方法那样将文章支解,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自身的经验去主动构建知识,获取知识。我把全篇课文的`学习设计成一个追悼会,整个学习过程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列出专题让学生探究,且分成四组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合作探究,探究的专题如下:

  1、文天祥生平事迹探究(由第一组完成,20xx字左右)

  2、为文天祥致悼辞(由第二组完成,20xx字左右)

  3、为文天祥墓设计墓联(由第三组完成,至少六副墓联)

  4、20xx年余桂元主编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指出: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分析对待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这种民族战争不同于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战争,是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基于这一观点,我们把那些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反对外来侵略的杰出人物如戚继光、郑成功等称为民族英雄,对于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虽然也肯定他们在反对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当中的作用与地位,但并不称之为“民族英雄”,对此你有何看法?

  (由第四组完成,20xx字左右)

  任务布置下去后,在组长的带领下,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纷纷到学校的电子阅览室上网查找资料,然后由组员共同筛选信息,对专题内容完成意义构建。

  第二步是展示探究成果,在教师的主持下完成如下过程:

  教师打开简单的Powerpoint课件开始上课

  悼念仪式正式开始,全体肃立,奏哀乐。

  由第一组同学代表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

  他们组对生平事迹概括了以下十点内容:(每点的具体叙述略)

  他们将生平事迹用六大点来叙说:

  (1)获益“竹居”仰先贤

  (2)京城殿试中状元

  (3)阻迁都奏斩奸贼

  (4)正道直行抚地方

  (5)毁家勤王起义兵

  (6)出使元营遭扣押

  (7)不指南方不肯休

  (8)反攻江西图复兴

  (9)零丁洋里叹零丁

  (10)留取丹心照汗青

  4、由第二组同学代表致悼辞。(内容略)

  5、由第三组同学代表献墓联。墓联精选如下:

  取义成仁千秋颂,留取声名万古香。

  忠肝义胆惊天地,浩然正气写春秋。

  赤胆忠心传正气,誓死为国留芳名。

  破碎河山余正气,英灵风雨护荒丘。

  立胆义为昭千古,存心从忠著万年。

  埋骨青山画忠烈,碧血丹心传英名。

  6、由第四组同学代表谈看法(内容略)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单元

  一、复习重点

  1、背诵一、三、四课有关段落,会默写。

  2、掌握古诗的意思,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积累爱国诗及名言。

  3、正确默写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词意,能辨清词的感情色彩。

  4、知道轻声的变化,会正确运用。

  二、教学过程:

  (一)字词:

  1、注意“银装素裹、浓妆淡抹”的区别,强调“脊、蔽、霸、黎”的写法。

  2、多音字:薄雾、载歌载舞

  3、辨析褒义词和贬义词。分别写出四个这样的成语。

  4、造句:慷慨激昂、喜出望外

  5、辨析轻声的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运用。

  用“度量”的两个读音分别写一句话。

  6、写出形容祖国山水壮美的成语:

  形容山的:

  形容水的:

  7、用有关的成语写几句话来描写祖国的山水:

  (二)课文

  1、背诵一、三、四课,默写其中的重点段落。

  2、第一课从这几方面赞美祖国。

  由下列山水美景你想到哪些有关诗句或俗语:

  桂林

  杭州西湖

  黄山

  庐山

  黄河

  长江

  2、人像郑成功这样的民族英雄还有:

  3、第三课中的特殊礼物是指

  老师为何把这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肖邦请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是因为

  表达了他。

  像肖邦这样的爱国人士还有

  (本册学过的)

  4、说说两首古诗词语的意思和诗句的意思。

  第一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心情。第二首诗抒发了诗人

  的爱国热情。

  再默写一首爱国诗

  分别写杜甫、陆游的诗各一首:

  有关爱国的诗人还有:

  分别写出他的一句诗

  (1)

  (2)

  (三)口语交际:

  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

  (四):

  写生活中的新鲜事或本学期感受最深的一次生活经历。

  重点讲如何选材。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冀中地道的构造特点。学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地道战的发生及作用。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进程:

  一、理解单元要求。

  二、导入新课文,提示课题。

  “冀中”什么意思?你是怎样了解“地道战”的?

  三、课堂预习。

  1、默读课文。

  2、各自小声朗诵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思考预习题。

  4、提出不了解的内容。

  四、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诵课文。

  2、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3、全文可分几段?

  (1—3)(4—7)(8)

  五、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讨论交流。

  (1)为什么称“扫荡”?

  (2)敌人为什么修封锁沟、封锁墙?

  3、总结第一段段意。

  (讲了地道发生的时间、原因及作用)

  六、作业:

  1、朗诵课文。

  2、思考文后1、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地道的构造特点和地道战的历史位置。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进程:

  一、温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读词。

  2、有感情朗诵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读后讨论。

  (1)地道的式样和特点是在第几自然段讲的?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每层说了什么?

  (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孑口”有什么作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想方设法”是什么意思?

  冀中人民是怎样凑合敌人的.进攻的?

  (4)人们在地道里怎样进行通讯联络?

  “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加引号?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3、总结段意。

  (这段主要讲地道战的特点。)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句读第三段。

  2、这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了什么?第二句讲了什么?

  3、这段话主要意思是什么?

  四、自由朗诵全文。

  五、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依据课文第二段的内容,画一张地道示意图。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概括本文中心思想。

  2、理解记叙办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进程:

  一、温习引入。

  交流地道示意图?!

  二、概括中心。

  1、冀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

  2、举例说“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3、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中心?

  (这篇课文通过讲冀中地道战的发生、作用,以及地道的构造特点,表现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三、理解记叙办法。

  1、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将中心表达出来的?

  2、讨论。

  3、小结:学习课文有条理地记叙。

  四、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厕”“虚”半解围。

  2、默记本课生字,然后写在练习本上。

  3、指名读本课呈现的生字新词。

  4、用“如果……就……”“不但……还……”造句。

  (指导结合句式理解词语用法。)

  五、作业:

  预习《赤壁之战》。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只、窝、孤、单、种、都、邻、居、招、呼、静、乐”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单、居、招、呼、快、乐”6个汉字,积累AABB式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

  4、通过课文学习,初步体会到友情的重要。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的根本原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6个汉字,积累AABB式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质疑导入

  1、师谈话:这节课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师出示大树和喜鹊的图片)?指名学生认读卡片:树、喜鹊。

  2、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就课题提问。(如:树和喜鹊是什么关系?它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3、师过渡:要想知道这课文究竟写了什么,那就竖起你们的小耳朵认真听吧!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师播放课文录音,生认真倾听。

  2、鼓励学生交流自己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听到了哪些内容。

  3、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

  ①学习“只”这个多音字:

  根据学生的朗读,出示“只有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引导学生发现“只”在两个短语中的不同读音,学习这个多音字,并鼓励学生“只”在什么情况下读第一声,在什么情况下读第三声。相机出示练习。

  ②出示“鸟窝”的词卡,指名学生认读,同时出示鸟窝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③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出示“孤单”一词,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根据第1自然段的内容或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对“孤单”一词的理解。

  (3)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强调“种”这个多音字。出示“种树”“种子”两个词,引导学生比较“种”字读音的不同。

  (4)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出示“邻居”一词,指名学生认读,强调“邻”是前鼻音,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邻居”的意思。

  (5)出示第5自然段,指名生朗读。

  ①出示:招呼、叽叽喳喳、安安静静三个词语,指名生认读,正音:“招、喳”是翘舌音,“静”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②理解“招呼”一词:鼓励学生根据汉字的字形和生活实际来立即恶(“招”是提手旁,与动作有关;“呼”是口字旁,表示说话,“招呼”放在一起表示向人打手势或说话。)

  练习用“招呼”一词造句。(如:家里来客人了,我主动与客人打招呼。)

  ③积累AABB式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叽叽喳喳、安安静静”这两个词语结构上的特点,并鼓励学生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来。(如:高高兴兴、干干净净、快快乐乐等。)

  (6)指名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认读“快乐”一词,引导生用近义词替换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快乐”的意思。

  5、在识字学词后要求生再次朗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6、巩固识字。

  (1)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认读生字词。

  (2)单独出示本节课所要认的汉字,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识记。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师出示读书要求,想象课文中树和喜鹊在数量上有什么变化,他们的心情又有什么变化。找出相关的语句多读几遍,并与同位轻声交流自己的发现。

  2、生自读课文,圈画,交流。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板书:一棵树、一只喜鹊,孤单;好多好多树、好多好多喜鹊,快乐。

  4、鼓励学生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在此过程中,师引导学生做到语言表达通顺、完整。(最初,只有一棵树、一只喜鹊,他们很孤单;后来有好多好多树,好多好多喜鹊,他们都很快乐。)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单、居、招、呼、快、乐。

  2、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以加强对字义的理解。

  3、生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4、师范写生字,重点强调:“单”字的笔顺是点、撇、竖、横折、横、横、长横、竖;“居”是半包围结构,下部的“古”要写得半藏半露;“乐”字注意与“东”加以区别。生书空。

  5、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并给予个别指导。

  五、课堂

  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课文主要讲了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那么,他们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树和喜鹊的孤单和快乐。

  3、探究树和喜鹊心情变化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体会到朋友带给我们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巩固,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并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讲了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根据学生的交流,师板书。

  3、师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到树和喜鹊的家园,一起来感受他们的孤单和快乐,寻找他们心情变化的原因。

  二、对比阅读,体会心情

  1、学习第1、2自然段,体会“孤单”一词。

  (1)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2)师出示图片,图上只有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生观察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带着这种感受朗读第1自然段,师强调读好“只有”这个词。

  (3)在学生交流自己感受的基础上顺势出示“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指名学生朗读。

  (4)引导学生结合第1自然段的内容说说对“孤单”一词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自己在什么情况也体验过“孤单”,同时练习表达:

  当-----------时,我感到很孤单,我真想----------------!

  (5)配乐朗读第1、2自然段,读出树和喜鹊孤单的感受。

  2、学习5、6自然段,体会“快乐”一词

  (1)师过渡:树和喜鹊就这样孤单地生活了很长时间,可是后来呢?他们会一直这样孤单下去吗?请同学们读一读第5、6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

  (2)生自主朗读第5、6自然段,与同位轻声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师重点指导以下几点:

  ①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喜鹊的快乐?

  引导学生抓住“天一亮”“天一黑”这两个时间点喜鹊的活动,从“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一起飞回窝”“安安静静地睡觉”体会到喜鹊结伴而行的快乐,并相机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喜鹊快乐的心情。

  ②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想象,练习表达:

  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

  天一黑,喜鹊们又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

  ③引导学生思考:树的快乐体现在哪些地方?鼓励学生移情想象,进行交流。(如:树有了邻居后,他们可以谈心聊天,说说自己的悄悄话,这让他们感到很开心;他们为喜鹊了生活的地方,也会感到开心;好多好多树在一起变成了大森林,吸引来了其他的小鸟和动物们,他们也很开心等等。)

  (4)配乐朗读第5、6自然段。

  三、探究原因,感受友情

  1、师过渡:当树和喜鹊孤单时,我们为他们感到难过,当树和喜鹊快乐时,我们同样感到开心。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树和喜鹊的心情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相信你一定会有所发现。

  2、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3、根据学生的交流,师出示图片:好多好多树、好多好多鸟窝、好多好多喜鹊。引导学生从“好多好多”“每棵树上都有”“每个鸟窝里都有”这些短语中感受树和鸟的多。

  4、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师:原来,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这才是他们从孤单变快乐的原因啊,原来生活中有了伙伴,有了友情,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5、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友情的理解。

  四、课堂

  同学们,珍贵的友情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阳光,能驱走我们心中的孤单和寒冷,带给我们快乐和幸福。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课文中的树和喜鹊那样,交上很多的朋友,收获珍贵的友情。

  板书设计

  6树和喜鹊

  一棵树好多好多树

  一只喜鹊植树造林好多好多喜鹊

  孤单快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观潮》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