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时间:2024-06-10 15:22:39 小学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的意识

  2、从不同的视角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教学生点及难点:

  1、构思构图

  2、色彩和谐,主题鲜明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图片、VCD

  教学过程:

  一、分析地球现状

  1、谈话

  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自然是人类的摇篮,只有和谐相处,人类才有美好的未来。

  2、欣赏VCD,分析地球现状

  现状:森林面积缩小,

  全球气候变暖,

  物种迅速减少,

  空气严重污染。

  3、提问: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你希望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吗?

  二、欣赏范画

  看看其他小朋友是如何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主题的。

  如何构思,如何表现的?

  三、学生创作

  为学生素材,启发这生思维:

  你打算如何做?又如何表现?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

  构图要饱满,色彩要和谐。

  四、作业

  1、作业展示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综合。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

  教学目的:

  1、培养表现力

  2、大胆运用颜色作画

  3、掌握风景写生的布局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全理构图

  2、大胆用色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

  范画数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风景写和生(一)

  二、讲授新课

  1、风景画的透视

  作画时要先用合理的构图,把透视关系画准确。(近大远小的透视)

  主要掌握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表现空间感,一般来讲,中景主要用来刻画主体物,画得比较实,而远景是为了衬托中景,画得比较虚。掌握得好,有了虚实,也就塑造了空间感。

  2、欣赏范画

  3、讲解绘画步骤

  (1)构图

  (2)画铅笔稿,用线要轻

  掌握好近景、中景、远景

  (3)着重刻画

  4、体会怎么样从平凡景物中去发现美。

  城市和乡村,都有美丽的.景色。一块草地,一片树林,一道河湾,一条小径……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

  5、学生绘制,教师巡回指导

  (1)用钢笔、铅笔或色彩画一幅风景写生

  (2)可以外出写生,也可以临摹

  (3)可用多种方法

  6、作业评价

  (1)作业展评

  (2)学生互评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壶,提高其泥塑技能和立体造型能力。

  2、教师使学生了解壶的历史文化及造型特点,感受中国传统壶文化的精髓。

  重点:学习用盘泥条的方式制作壶。

  难点:壶的造型和连接地方的粘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壶向学生展示。

  二、分析结构掌握壶形

  1、课件展示多张壶的实物图片。

  2、学生讨论:茶壶有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

  3、教师归纳总结:一般壶简单分为嘴、把、盖、身筒、底,每部分可长可短、可方可圆、可曲可直、可以是规则几何形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实物造型,但嘴、把、盖一般是高度位置持平的`,都具备“雅”、“朴”、“简”的特点。

  三、尝试体验探讨研究

  1、参观了解制壶的各种方法和各道工序。(课件展示)

  2、师生合作总结制作方法和步骤:

  (1)压泥板,做壶底,要求平整;

  (2)搓泥条,盘壶身,内收内盘,外开外盘;

  (3)围泥板,做壶嘴,身筒穿个口子;

  (4)制泥条,做壶把,连接需牢固;

  (5)捏泥块,做壶盖,大小要合适;

  (6)装饰整理,可粘贴泥块,可雕刻,也可糊平外表。

  四、设计构思创作表现

  1、指导学生设计壶形草图,要求美观大方,比例协调,装饰简洁美观。

  2、两人为一组,分工有合作制作一把茶壶。教师巡回指导。

  五、观摩交流互相评析

  1、学生互评

  2、教师点评

  六、课后拓展作业布置

  1、倾听专家分析紫砂壶的历史、工艺、造型、材质、功能。

  2、将作品上釉烧制,教师统一收藏、展览。

  六、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

  教学目的:

  1、培养热爱雕刻艺术的情感,以及创造力

  2、学习泥柱雕刻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泥柱雕刻的方法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泥柱雕刻(一)

  二、讲授新课

  1、说一说你知道的雕刻(柱形雕刻)

  (1)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2、欣赏范作

  师:从原始人的图腾柱开始,柱形雕刻就是各民族常见的装饰艺术。

  (1)装饰大门的浮雕柱

  (2)北美印第安人木屋上的.图腾柱

  (3)公园里的卡通柱

  (4)中国黎族的图腾柱

  (5)非洲古代木雕柱饰

  (6)《彩陶器皿》毕加索

  3、欣赏并讨论例图中的各类柱形雕刻作品,研究它们的表现形式,创作特色和不同风格。

  (1)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4、学习制作泥柱雕刻

  (1)用黏土做成空心或实心的泥柱

  (2)参考例图,在上面雕刻花纹和其他图形,也可用泥条在泥柱上添加各种形象。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可以小组进行合作

  6、作业评价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5

  第一课 俯仰之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

  2、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

  二、教学重点

  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

  三、教学难点

  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

  四、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音乐导入: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二)形式初探

  1、欣赏画家作品: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结: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三)提炼元素

  1、感受发觉: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

  2、尝试训练: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3、欣赏提升: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4、提炼元素: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

  板书:提炼元素:线、点、面??

  (四)形式探讨

  1、作品参照对比: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2、小结: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板书:表现形式:概括,简练。

  (五)主观表达

  1、感受色彩: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 课件出示同一画 面不同颜色的两

  2、赏析画作:吴冠中先生《窗外无月》,颜色的处理如何?吴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主观地画成了绿色和红色,中间穿插了大块的白和黑,使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响亮,正是形色的协奏。

  板书:主观设计

  (六)欣赏提升

  1、老师示范:以梯田为例,先用曲线画田埂,再用扁笔去画田地的色彩,田埂和田地简单、概括。提醒注意勾线的轻重快慢,颜料的干湿浓淡。描绘一幅形与色的协奏曲。

  2、作品欣赏:看看不同画家是如何处理形色,谱写出一幅幅“形色协奏曲”。

  (七)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图片,运用形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主要特征。

  2、教师巡行指导。

  (八)展评拓展

  1、典型展评:把学生绘画作品和照片进行对比欣赏,分析绘画是不是抽取了照片中的形与色,主观概括地表现了主要特征。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2、拓展延伸:抽取事物主要特征的绘画,有时也可以把它叫做抽象画。抽象是相对的,由这三幅画你觉得抽象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你能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抽象艺术吗?

  第二课 俯仰之间(1)

  一、教学目标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

  二、教学重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

  三、教学难点

  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四、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是植树节,这意味着春天已经来临了,3月是登山赏花的好季节,同学们登过泰山吗?谁来说一说泰山的风景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2.老师也爬过泰山,这是前几年老师在泰山上拍的风景照片,课件展示泰山图片 大家边欣赏边思考:这

  些风景图片从视觉角度来说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小结:平视、仰视、俯视。课件展示各自定义。

  3.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下俯视,让我们用这

  种独特的视角一起来《俯瞰山川》。出示课题。

  (二)、欣赏感受

  (1)欣赏俯视图片,初步感受俯视视角带给我们的崭新体验。

  1.老师课前收集了很多俯视角度拍摄的风景图片,我们国家山川辽阔壮美,南北差异很大。比较一下江南与塞北山川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江南地势平缓,山峦不大也不够连贯,因此属于丘陵地带;而塞北山峦壮阔,连绵不断,给人以气势宏大之感

  课件:比较西北两处自然地貌与人文地貌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自然地貌给人以自然、、荒凉之感,线条随意、夸张,完全随心所欲;而人文地貌——农用网络,则给人以清新、整齐之感,让人觉得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斗争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但人类也要警惕再造过头造成的危害! 2、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俯视角度下的景物及画面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

  a. 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

  b. 整个画面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

  (2)对比分析平视与俯视的区别。

  1.那么俯视角度与平视角度有什么区别呢?请大家看这两张图片,它们是同一个荷花。但是,给你们的感觉相同吗?

  2.它们分别展现的物体的哪一个面呢?(平视角度展现的以侧面为主,而俯视角度展现的以物体的顶部为主。)

  3.从画面来看又有什么区别呢?(平视角度会呈现前后遮挡的.关系,而俯视角度

  视野更加广阔一些,呈现的是景物的整体布局。)

  (3)示范引导

  1.今天我们用俯视的角度欣赏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些美丽的景色转换的画纸上呢?首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教师示范创作。边创作边讲解。

  2.谁能把老师刚才绘画的步骤总结一下? 教师板书。 a.构图 b.景物的摆放。 c.细节的刻画。 3.欣赏线描风景作品。

  (三)、自由创作

  1.上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俯视角度的风景图片,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图片或者老师的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风景画。

  出示作业要求:

  a.根据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b.注意线条要疏密得当,画面要有层次。

  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评价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用俯视视角重新认识了世界,这个角度带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一样,有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第二课 俯仰之间(2)

  一、教学目标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

  二、教学重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

  三、教学难点

  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绘画的步骤,哪位同学能给我们再说一下绘画步骤呢? a.构图 b.景物的摆放。 c.细节的刻画。

  二)、欣赏线描风景作品,同时思考如何创作。

  三)自由创作

  1.上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俯视角度的风景图片,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图片或者老师的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风景画。

  出示作业要求:

  a.根据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b.注意线条疏密得当,画面要有层次。

  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评价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用俯视视角重新认识了世界,这个角度带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一样,有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6

  教学目的:

  1、激发热爱大好河山的情感

  2、进一点学习主题创作的作画方法

  3、可用学过的各种方法作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学习主题创作的作画方法

  2、多种方法的运用

  电教、教具、学具预备:范画数幅

  教学过程:

  一、听歌谣

  空气新鲜,清泉甘甜,鸟语花香,绿水青山,来来往往,是朋友们的'车般——这才是我理想的家园。

  二、谈话

  家园是每一个人最熟悉和最热爱的地方

  那么,你心目中理想的家园是什么样的呢?

  每个人理想的居住环境并不完全一样,有的小朋友向住漂亮的风景、有小动物陪伴的居住环境,有的小朋友希望住在游乐场的旁边,有的小朋友喜欢住在有很多图画书的书店旁边……

  三、学生大胆想像

  四、欣赏范画,指导创作

  1、欣赏世界各地小朋友的画

  2、创作过程

  (1)鼓励学生把最好的内容画进自己的创作中,让别人一看,就知道画的什么地方。

  打稿,对素材要有取舍。

  要舍去与主题无关或影响表现主题的东西。

  (2)着色

  可采用多种表现手法

  如:水彩、水粉、蜡笔……

  在着色时,采用你变为最合适的方法,色彩搭配和谐中求变化。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师生共赏作业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三面画构成的原理

  ② 学会运用切割与重复排列的方法制作一幅三面画。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欣赏中感受作者创造美的情感;

  ②在制作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及增强动手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条理性和耐性.培养对美的追求,美的创造的行为习惯。

  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对三幅画面进行等份切割、依次排列的方法制作—幅三面画的技能技巧。

  2、教学难点

  如何将三幅画面分别哉戊长度,宽度相同的K条,按照:顶序黏合沟成——件可以动观赏的工艺品:

  3、兴趣点:

  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欣赏到三个不同的画画。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制作出一幅“三面画”作。

  2.较高要求:

  三幅画面的色调、内容搭配和谐统一,做工精致,或三幅画画的'内容构成一个内容相关的故事,

  3.个性探究:

  选出学生代表操作、展示优秀作品。

  二、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活动一:分享、讨沦;

  看一看: 欣赏课本中提供的三画面。你见过去变幻的画画吗?课本中的画面是如何变换的?

  2.活动二:尝试、探索

  ①看一看、议一议:为什么要将课本中的三幅摄影作品切割成大小一样、份数一样的长条形?

  ②说一说:观察图中的步骤图,想一想这些长条应按怎样的顺序黏合在一个画面上?引导学生自主尝试、探索三幅画的排放顺序。

  ③想一想:课本中的三幅摄影作品组合在一起后,给我们带出了哪些环保信息?

  3.活动三:创作、表现。

  做一做:尝试制作一幅有趣的三面画。

  4.活动四:展示、评价。

  ①谁的三画画色彩搭配最美,做工最精致。

  ②谁的三面画能构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8

  教学目的:

  1、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2、学会使用多种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适当地运用夸张手法

  2、画面完整,有意思

  电教、教具、学具预备:范画数幅、录像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观察人的成长变化

  1、人由出生到年老的过程演示,这是每个人必经的阶段。

  二、启发学生思维

  1、说一说儿时的模样

  可参照儿时的照片,以及家人的'描述。

  2、画一画现在的自已

  3、想像一下自已未来的模样。

  4、讨论:

  人在成长变化中,身材、相貌会发生哪些变化?

  三、欣赏范作

  1、出示其他小朋友的作品以供欣赏

  2、说一说是如何进行创作的?用了哪些作画工具,用了哪些作画方法?

  (1)适当地进行夸张,大胆想象

  (2)多种材料的运用:

  彩纸、水彩笔、蜡笔……

  (3)彩纸粘贴、撕纸粘贴、纸版画……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根据照片,以及想象,画出成长过程的系列图画。

  五、作业

  1、作业展示

  2、学生个别讲解自己的作品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9

  1、 形色协奏曲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

  2、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教学难点: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

  教学准备:铅笔、水彩笔、油画棒、教材、图画本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

  1、音乐导入: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二、形式初探

  1、欣赏画家作品: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结: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三、提炼元素

  1、感受发觉: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

  2、尝试训练: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请一位 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3、欣赏提升: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4、提炼元素: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

  板书:提炼元素:线、点、面??

  四、形式探讨

  1、作品参照对比: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2、小结: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

  板书:

  表现形式:概括,简练。

  第2课时

  一、导入:根据上节课同学们提炼出的造型元素,同学们知道了实景与画的相似之处,这节课我们进行创作。

  1、老师示范:以梯田为例,先用曲线画田埂,再用扁笔去画田地的色彩,田埂和田地简单、概括。提醒注意勾线的轻重快慢,颜料的干湿浓淡。描绘一幅形与色的协奏曲。

  2、作品欣赏:看看不同画家是如何处理形色,谱写出一幅幅“形色协奏曲”。

  二、欣赏提升

  1、感受色彩: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

  2、赏析画作:吴冠中先生《窗外无月》,颜色的处理如何?吴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主观地画成了绿色和红色,中间穿插了大块的白和黑,使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响亮,正是形色的协奏。

  三、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图片,运用形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主要特征。2、教师巡行指导。

  四、拓展评价

  1、典型展评:把学生绘画作品和照片进行对比欣赏,分析绘画是不是抽取了照片中的形与色,主观概括地表现了主要特征。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2、拓展延伸:抽取事物主要特征的绘画,有时也可以把它叫做抽象画。抽象是相对的,由这三幅画你觉得抽象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你能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抽象艺术吗?

  2、俯仰之间

  教学目标:

  1、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2、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表现手段。

  3、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

  教学重点: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

  教学难点: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教学准备:课件、俯视的照片

  学具准备:图画本、铅笔、彩笔、照片等

  课时计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3月12日是植树节,这意味着春天已经来临了,3月是登山赏花的好季节,同学们登过黑糜峰山吗?谁来说一说黑糜峰山的风景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出示一组相片,大家边欣赏边思考:这些风景图片从视觉角度来说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小结:平视、仰视、俯视。课件展示各自定义。

  3.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下俯视,让我们用这 种独特的视角一起来《俯瞰山川》。出示课题。

  二、欣赏感受

  (一)欣赏俯视图片,初步感受俯视视角带给我们的崭新体验。

  1.老师课前收集了很多俯视角度拍摄的风景图片,我们国家山川辽阔壮美,南北差异很大。比较一下江南与塞北山川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2、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俯视角度下的景物及画面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

  a. 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

  b. 整个画面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

  (二)对比分析平视与俯视的区别。

  1.那么俯视角度与平视角度有什么区别呢?请大家看这两张图片,它们是同一个荷花。但是,给你们的感觉相同吗?

  2.它们分别展现的物体的哪一个面呢?(平视角度展现的以侧面为主,而俯视角度展现的以物体的顶部为主。)

  3.从画面来看又有什么区别呢?(平视角度会呈现前后遮挡的关系,而俯视角度视野更加广阔一些,呈现的是景物的整体布局。)

  (三)示范引导

  1.今天我们用俯视的角度欣赏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些美丽的景色转换的画纸上呢?首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教师示范创作。边创作边讲解。

  2.谁能把老师刚才绘画的步骤总结一下?

  教师板书。

  a.构图

  b.景物的摆放。

  c.细节的刻画。

  3.欣赏线描风景作品。

  第2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

  了绘画的步骤,哪位同学能给我们再说一下绘画步骤呢?

  a.构图 b.景物的摆放。 c.细节的刻画。

  二、欣赏线描风景作品,同时思考如何创作。

  三、自由创作

  1.上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俯视角度的风景图片,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图片或者老师的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风景画。

  出示作业要求:a.根据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景物。b.注意线条要疏密得当,画面要有层次。

  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评价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用俯视视角重新认识了世界,这个角度带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一样,有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3、 遥远的地平线。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0

  教学目标:

  1、运用各种材料,通过绘画、拼贴、拼画等方法进行旧汗衫的再造设计活动,体验再造过程。

  2、运用视觉、听觉,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

  3、尝试大胆的运用各种方法和材料制作表现,并且大胆的展现自己。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旧汗衫的颜色、图案和款式,并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再造设计。

  难点:

  尝试用大胆的手法去创作表现。

  教学思路:

  情景导入——教学新课——分组合作——汗衫展示——小结——课后延伸。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课前交流,观看上节课的画汗衫课件。

  2、 情景导入:欣赏白汗衫的时装表演,(白色的汗衫简单大方,但是不够特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够性格),因而,这节课我们就上一节课的《画汗衫》上一节汗衫装饰课,引出课题《画汗衫之制作篇》。把不够特别的'汗衫,通过我们的智慧和双手变的特别有趣,同学们看我装饰我的黑裙子。

  3、 设疑:要对旧汗衫进行装饰,你有几种方法?能说说吗?(学生说方法)

  4、 方法的展示:先看课件展示的学生所说的几种方法,除了那些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说后)老师再示范几种方法:喷洒法、流淌法、揉纸法、压印法(用树叶、苹果的一半、卡纸)

  5、 分小组进行制作:

  A、 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材料,根据自己所带衣服的色彩、图案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旧汗衫的再造。

  B、 还有一个要求就是你能否以合作的方式,对旧汗衫进行创作,再这过程中,是否有认真的制作态度。

  6、 制作过程,老师参与其中指导 。

  7、 小结

  A、汗衫展示(莎啦啦音乐、时装表演),每小组派一个代表解说你们组的汗衫设计;(每出一个同学就介绍一个,独自设计的的就自己解说你为什么要那样设计,那样美吗?特别吗?同学们认为美的话旧鼓掌吧。)

  B、你在本课中学到了什么?

  课后延伸:

  每一片空白,都是我们展现自己的舞台,等同学们的能力再提高些的时候,还可以用刺绣、丙稀颜料画一些你喜欢的图案、花布装饰(展示衣物),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美。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

  教学目的:

  1、培养观察、创造力

  2、学习街头标识物的设计

  教学重点及难点:色彩新奇强烈,引人注目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街头标识物(二)

  二、欣赏一组街头标识物图片

  1、讨论、发表自已觉得成功之处。

  2、不足或自已觉得可改进之处。

  三、谈一谈家乡的商店、宾馆和饮食娱乐业的`标识物。

  师:它们的设计有些什么问题和不足吗?

  1、小组讨论

  2、交流意见和建议

  四、构思、想象心中的标识物

  1、继续欣赏图片

  师:这些设计简洁明确、新奇强烈的标识物是现代城市繁荣的标志,也给商业注入了艺术气息。

  (1)家具店标识物

  (2)汽车配件商店标识物

  (3)鞋店标识物

  2、学生构思

  从色彩、形状上考虑,大胆创新

  五、学生创作:为商店设计一个街头标识物。

  要求:注意标识物的实际大小和放置位置。

  色彩新奇强烈、引人注目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作业观摩

  观摩、交流大家的设计,看谁的最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也较有趣,同时能符合特定的商业服务要求。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2

  一、教材城市灵光分析

  城市灵光从秦长城、明清故宫到现代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城市灵光由古至今,建筑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建筑艺术是占据庞大空间的立体造型艺术,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城市灵光它见证了人类社会漫长而伟大的发展历程。城市灵光同时,建筑的风格特点、外形结构也随着人类政治、经济的变迁与审美观念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呈现出更多的变化。建筑是综合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建筑的艺术美不仅表现为单纯的视觉意义上的形式美,同时也蕴涵着精神和物质生活方面的功能美。在矗立着一座座钢筋森林的现代城市之中,优秀的建筑更是成为其标志甚至象征。本课以“城市灵光”为题,围绕城市标志性建筑展开学习活动,通过画自己喜欢的建筑以及制作和设计建筑模型,在让学生了解身边建筑的同时,培养学生感受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材城市灵光以建筑图片欣赏入手,主图为香港繁华的夜景,其中高高矗立的为香港的标志性建筑——中国银行大厦。在大片闪烁着霓虹灯光的建筑群中,无论是高度,还是整体的风格造型,中国银行大厦都充分体现出了标志性建筑的独特风范和气势,为香港这座不夜之城增添了更加迷人的光彩。

  主图下方的另一图片为高耸在迷雾中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提到东方明珠,人们总是不约而同地想到上海,它是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雾色掩映中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人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两个巨大的球体,以及仿佛马上就要划破云霄的高高的塔尖,突显出了它有着美好曲线的“身段”。本课通过这两张图片将学生带入一种美的艺术情境,充分感受到城市标志性建筑中所蕴涵的视觉审美特点和特有的魅力,初步了解其之所以成为标志性建筑的真正原因。

  本单元城市灵光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活动一”让学生通过课外调查,了解身边城市的哪些建筑是大家普遍认可的标志性建筑,及时记录自己喜爱的建筑的造型特点,并结合课外调查,画一画自己喜爱的标志性建筑;“活动二”是让学生选择身边合适的纸材,设计和制作建筑模型。活动安排体现了“看看——画画——做做”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身边标志性建筑的基础上设计和制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在活动的同时感受城市建设的意义,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作为一个新时代接班人建设祖国、美化家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能了解身边城市大家普遍认可的标志性建筑,对建筑艺术有初步的'了解。

  能结合课外调查,画出自己喜爱的标志性建筑;并能选择合适的纸张,尝试设计和制作建筑模型。

  能进一步认识城市建筑艺术的魅力,培养感受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建立在广泛的美术文化背景之上,重在指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课外调查实践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标志性建筑,并在此基础上自由、大胆地进行创作表现,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可做如下安排:

  “活动一”:课前准备——欣赏感受——绘画体验——交流感悟。

  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课外调查实践活动,了解本市大家普遍认可的标志性建筑,并做好相应的调查记录。

  教学时可从欣赏繁华的香港夜景和雾色中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导入,让学生充分感受一个现代化大城市的文明气息,以及体验建筑与城市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体现的微妙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银行大厦和东方明珠电视塔做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并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所调查了解到的知识,从功能和形式两个方面分小组交流、分析这两座建筑之所以成为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甚至城市象征的根本原因,也可安排学生直接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到的或自己喜爱的建筑,交流调查实践心得。

  在对城市标志性建筑有了一定见解之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试着描绘自己喜爱的建筑或者建筑模型,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所画建筑最有特点的部分,以记忆画为主,也可适当加入学生自己的构想,同时,教师可进行简略的绘画技术的相关指导。

  作品完成后,师生共同欣赏学习成果。

  “活动二”:课前准备——欣赏激趣——自主制作——拓展延伸。

  课前可让学生寻找合适的纸材,一般质地较硬但又易于折压的纸是最佳的选择,如:皮纹纸、厚的牛皮纸等等。另还应准备好相应的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一类。

  教学活动可由欣赏已经完成好的建筑模型导入,分析建筑有哪些基本型以及作品是如何来体现建筑的外部形态特征的,思考制作过程可分为哪几个步骤,为学生的创作环节做好充分的思维引导和技术指导。

  学生的制作活动可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选择合适的纸张,兼顾色彩的搭配,尝试分工合作。完成后可安排将各组的作品集中起来组合成建筑群或者微观城市模型,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长久的学习兴趣。

  拓展延伸环节可从制作材料的多样性来展开讨论,除了各种纸材,我们还可以运用生活中许许多多废弃的材料来进行建筑模型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选择

  本课将欣赏和创作融为一体,并结合了一定的课后调查实践艏动。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并成立本地标志性建筑调查活动小组,课后还可以举办“展望未来城市”、“我是小小建筑设计师”等小型的建筑模型展示活动,邀请其他班的同学一起来观看展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立志肩负起作为一个新时代接班人建设祖国、美化家园的历史重任。

  五、教学建议

  1.“活动一”的欣赏感受环节,教师可课前将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和资料集中制作成多媒体或投影片,在教学中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对建筑的设计思想、风格特点、外形结构做简单的介绍,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活动二”可以从制作材料的角度出发,合理利用生活中各种废弃物品来进行创作,渗透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制作中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帮助学生养成不浪费、不毛躁的好习惯,使用剪刀、刀片等利器时注意安全,工具和材料应分门别类地进行摆放。

  4.可在课后或课堂时间充裕的情况下,针对“学习屋”的提示展开小型的讨论会,交流归纳一下影响建筑成为标志性建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谈谈对这些因素会产生哪些具体影响的看法,培养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关心和敏锐的洞察力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3

  教学目的:

  1、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创作热情。

  2、学习诗配画的基本知识。

  3、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方法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

  诗配画范画、墨、水、毛笔、宣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忆学习过的古诗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熟悉的古诗的含义

  3、揭示课题:诗配画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诗配画?

  我们所学习的诗配画,是根据诗的'内容和意境,用水墨画表现出来,抒发自己的感受。

  2、复习水墨画的工具、材料

  生宣、毛笔、墨、中国画颜料。

  3、讲解作画步骤。

  (1)体味诗意

  (2)构思构图

  (3)墨线勾勒

  (4)上色、落款

  4、欣赏范画

  师:苏东坡曾经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画常常洋溢着诗情,好诗总是充满了画意。

  (1)出示其他小朋友的画

  (2)讨论

  5、学生创作

  师:当你读到一首好诗时,眼前往往浮现出动人的画面,那就是你感受到诗的意境。选一首你喜欢的诗来配上水墨画,既显示你对诗意的理解,也展示你绘画的表现力。

  老师巡回指导

  6、作业评价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4

  每组分别给黑板上的“水、山、粗、花”四字进行美术字装饰,比比哪组的设计,最美观、有创意。

  二、讨论方案

  1.播放歌曲《上学歌》、《友谊地久天长》,引导学生回忆六年前刚入学时的情景,谈谈即将毕业的想法、感触。

  2.讨论: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在这里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活动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呢?

  3.小结:可以设计自己的名字,制作一块母校纪念留言板。

  提供背景音乐和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生活、成长的有代表性的照片。

  三、欣赏评述,探究方法

  1.欣赏各种美术字。

  2.欣赏设计独到、美观的签名。

  3.小组讨论: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你比较欣赏哪一种创意?

  4.学生以“留言板”为例,尝试设计。教师点评反馈。

  创意:是否有新意。

  字体:是否美观。

  字形:大小是否合适。

  色彩装饰:是否具有艺术性。

  提供美术字图片。提供各式签名。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业,进行适当讲评。

  四、延伸应用,设计制作

  1.思考:你准备怎样设计自己的名字?关于自己的名字,你有什么样好的设计构想?

  2.比较欣赏:同一名字的几个不同效果的名字设计。

  3.活动安排:运用已有的美术知识设计自己的名字,全班同学一起来制作一块母校纪念留言板。

  4.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工具进行创作。

  提供同一名字设计的不同效果。

  五、展示交流

  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名字剪贴在留言板上,组成一块班级留言板:

  1.谈谈自己的设计与想法。

  2.说说能吸引你的名字设计,并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

  3.教师自己设计的名字也贴在留言板上,留做纪念。

  4.集体出谋划策将“留言板”进行合理装饰,使其整体感觉更为美观。

  提供背景音乐:《友谊地久天长》。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l.引导学生观看自己小学的、中学的、大学的毕业留言册。

  提问:看完以后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呢?

  2.学生漫谈。

  3.教师小结并回忆:这样一本留言册,我将它装饰得异常精美,我认为一本毕业留言册完全可以算是一件艺术品,而且是那种可以永久性珍藏的艺术品。每当我觉得生活中灰色的东西占了大多数时,我便会不由自主地找到这样一本留言册来翻看一下。里面一个个鲜活的面孔,行行真挚的话语,有些优美,有些朴实,甚至有些尖锐,但的确常常勾起我一些纯真而美丽的回忆。

  呈现留言本的扫描图片。

  二、观察分析,探究新知

  1.学生讨论制作留言册页的基本方法。

  剪贴照片:将照片贴在自己满意的位置。

  绘画装饰:运用“平面设计”的知识合理装饰。

  文字书写:写出自己的毕业感言以及对同学的美好祝愿。

  2.欣赏精美的毕业留言册页。

  呈现基本方法的图片说明与演示。

  三、创造表现,实践参与

  活动安排:设计几张毕业留言册页,贴上照片,写上毕业留言。

  呈现活动要求,使学生能更明确活动要求。

  体验真情

  1.整理装订毕业留言册,学生选择自己满意的装订方法进行装饰。

  2.畅谈小学六年以来你印象深刻的往事。

  3.谈谈对明天的期望。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5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具准备: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射灯、静物桌、衬布、范画两幅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欣赏展示的素描作品。说说这些范画有什么特点?

  小结: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板书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明暗与立体

  二、明与暗的产生

  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1、平整的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同学们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

  小结:没有明显的明暗变化。

  2、能不能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

  学生说,教师演示。

  先把它卷曲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3、下面来再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总结: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最后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总结: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物体表面转折也更明显,明暗对比越强烈,物体形状越复杂,明暗层次越丰富。

  三、三大面五调子

  1、观察:当光线照射在石膏球体上时,你看到石膏球体的明暗调子呈现出什么变化?

  出示多媒体图片,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仔细观察,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灰面,暗面,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黑白灰三大面。

  暗面又可以分为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加上受光的亮面、灰面,又称为五调子。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

  四、教学演示

  教师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球体明暗关系,并讲解画法。

  1、观察比较。

  找出球体三大面亮面、灰面、暗面即黑白灰三大面。分清三大面的明暗层次。然后再找出暗面的变化——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

  2、起稿

  直线画出球体的结构轮廓,标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铺大色调,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近实远虚。)

  4、细致刻画,从明暗交界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的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渡。

  5、适当添加背景作为衬托,调整统一。

  五、学生实践

  1、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明暗素描,师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六、欣赏讲评

  展示作品,学生欣赏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06-07

(优)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06-10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必备]06-10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01-28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05-17

(推荐)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5篇06-10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范例(15篇)06-10

(精华)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5篇06-10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5篇(集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