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案范例(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美术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美术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方面的特征,学习用面具表达情感的方式,尝试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方法,制作平面或立体的面具。
2.通过欣赏面具艺术,初步了解面具的演变、发展过程。在合作实践过程中,培养协作能力,增强动手能力。
3.感受面具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体会面具对烘托节日气氛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面具的艺术特征,并尝试设计一个面具。
难点:巧妙、综合利用材料特点,设计制作出有创意、有艺术美感的面具。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戴面具入场,并提问:戴的是什么?学生回答:面具。
如何设计制作一个能表现性格的神奇面具?让我们带着这个有趣的问题进入今天的新课,揭示课题——《面具的设计制作》。
活动二:描述分析
1.展示四幅图片(平面藏戏面具、木雕摊面具、威尼斯纸面具、化妆舞会面具),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什么是面具呢?你知道面具的由来吗?面具有什么功能?
学生思考后回答:
面具,指遮盖全部或部分脸并有眼睛开孔的覆盖物,通常作为舞会、狂欢节或类似的节日、戏剧等的起遮挡保护作用的外罩;
由来:面具根据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风俗习惯的.不同形成的;
功能:颂扬神灵,祝愿吉祥;
2.创设化妆舞会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舞会中的面具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的?面具都是运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制作面具?思考面具除了戴在脸上还可以运用哪种形式表现?
学生对比观察并分析:面具是通过造型、色彩表现人物性格;
材料:木头、皮革、硬纸;生活中还可以用布、龟甲、铜、竹、瓢、泥等制作面具;
手持面具、头带面具等
活动三:具体分析
以小组为单位发放不同种类的面具实物,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手中的面具运用了怎样方式进行表现的?造型手法有哪些?
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平面、立体;拟人、夸张等。
活动四:示范讲解
示范面具制作的方法,演示如何根据构思进行造型设计,重点讲解制作面具剪刻、粘贴、彩绘的方法。
学生观察、记忆、学习面具的制作方法。
活动五:实践展评
1.布置活动练习:为学校艺术节或新年联欢会设计制作一个有创意的面具。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面具性格特征的表现,剪刻、粘贴、彩绘的制作方法。
2.组织化妆舞会,展示作品,生生评价。学生带上面具展示作品,从设计特点、表现主题、美感、等多方面评价作业。
活动六:小结作业
1.总结重点知识,升华情感:面具艺术美感,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希望同学们把自己制作的面具用到学校、班级活动中,丰富校园文化。
2.作业:搜集面具的资料并且将面具装饰教室。
四、板书设计
面具的设计制作
材料:布、龟甲、铜、竹等
造型手法:拟人、夸张 艺术特征
表现形式:平面、立体
步骤:轮廓设计——勾画主体——彩绘装饰
初中美术教案2
课业类型:
工艺设计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生学习状况分析:初三美术教学中的设计应用——戏剧人生的教学,属于工艺设计课,它最基本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对脸谱和面具有所了解。我校初三学生各方面素质都较高,因此有能力自己参与到戏剧人生中,自编、自导、自演戏剧小品。教学要从学生实情况出发,将创造性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同时采取分组合作制,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相互间的协作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电脑多媒体超大容量的图片,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演欲望,从而培养和提高其综合能力。
教学目的:
1、情意领域:通过面具和脸谱图片的欣赏,让学生感受脸谱和面具的形式美,培养新的造型观念和审美情趣;
2、认知领域:通过教与学,让学生了解脸谱和面具的基本概念。
3、操作领域:通过脸谱和面具的制作学习,创造有个性的戏剧人物形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展示。
教学重点:
脸谱与面具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改变自己的.形象,参与戏剧小品的表演。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采用演示法、讲述法、观察法、分组合作相结合的综合教法。借助电脑多媒体可达到清晰、高质量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电脑多媒体课件、脸谱面具成品。
学生:
油彩;彩色笔、剪刀、作业纸;其他可以把自己变成戏剧中人物的各种
道具;
把学生分成八组,选择好每组所表演的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
1、 导入:以京剧片段《铡美案》导出京剧中的脸谱。(播放课件)
2、 介绍脸谱知识:京剧脸谱的起源与面具关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是用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把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张,以突出强化人物的生理特征——面貌及个性,而采用的一种手段,用来造成舞台的效果。脸谱既是一种舞台化妆,同时又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3、 欣赏京剧脸谱(播放课件)
4、 面具知识: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都产生过面具。中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品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随着巫术和宗教的发生,原始乐舞中的傩舞便成为一种以驱鬼逐疫和祀神酬神为基本内容、以假面模拟神鬼和动物表演为主要形式的傩祭。戏剧的形成和发展,又促成了傩祭表现形式由舞蹈向戏剧的转变,面具形象也从神鬼转向世俗人物。
5、 欣赏世界各国的面具,开拓学生视野(播放课件)
6、 介绍脸谱的绘画方法,面具的制作方法(播放课件)
(1)脸谱绘画方法:A、画好脸的外形B、定出中轴线,C、定出口、眼、鼻的位置,D、钩画脸谱纹样
(2)面具制作方法:A、纸面具制作(参照以前学的立体构成) B、其他面具制作
7、 把学生分成八组,确定每组所表现的戏剧内容,然后配上相应的面具或脸谱。
课后反馈:组长把各自表演的内容反馈上来,需要配上音乐的就要给找相应的音乐,缺道具的要教师想办法解决。
(第二课)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移动桌子,空出表演区,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座位
一:导入
此课是前课的继续,上节课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戏剧人生这部分的脸谱和面具的基本知识,今天,同学们要自己走进戏剧人生,来做一回演员,扮演戏剧中的角色。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准备。
播放越剧《红楼梦——金玉良缘》
完成具体的角色,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品表演。先做完的小组先开始表演。
最后评选最佳小品,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化妆。
预备(1)班
第一小组:《锦花园》
组长:杨文华
内容:古今中外的女名人和传说中仙女的趣事
所需教师帮助:伴奏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高山流水》
第二组:《名侦探柯南》
组长:杨冰文
内容:新编银行抢劫事件尾篇
所需:《黑暗的星星》
第三组:《包公片段》
组长:潘杰
内容:夜斩郭槐
第四组:《三国片段之一》
组长:温涛
内容:三英战吕布(面具板)
所需:京剧音乐
第五组:《三国片段之二》
组长:张志勇
内容:桃园三结义
第六组:《海瑞罢官》
组长:徐尧
所需:胡子
第七组:《罗密欧和朱丽叶片段》
组长:蒋丹婷
第八组:《英雄》
组长:郑曦
内容:油彩绘脸
所需:《英雄》音乐
第九组:三英战吕布(兵器板)
最佳小品:《夜审郭槐》《三英战吕布》
最佳主角:展招,吕布
最佳面具:花仙子
预备二班
愚蠢的国王:
组长:周密
噢特曼大战怪兽:
组长:顾鸣杰
公主与王子
组长:陆幕秋
大话西游——三打白骨精
组长:
打劫:
组长:王晓秋
警察抓小偷
组长:任臻
最佳小品:噢特慢战怪兽
最佳主角:怪兽
最佳面具:猪八戒
初中美术教案3
美术课《童年》说课稿
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一节美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这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仅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透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在那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童年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童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潜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状况,学会透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此刻,珍惜完美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透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资料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和理解潜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童年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透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齐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透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完美时光的回忆,为后应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童年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完美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习,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习做铺垫,透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习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能够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明白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资料和思想,能够透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学生透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
(透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完美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透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构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比较《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透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完美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透过作品之间的比较,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完美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初中美术教案4
课 题:你、我、他
学 科:美术
课 型:造型·表现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授课老师:
指导老师:
教学目的:
通过有序的、活跃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认识的线条、形状等造型要素,开拓思维,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同时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重点:
脸型特征及表情特征的认识。重视对学生大胆地进行造型表现的信心鼓励,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自由地运用线条、明暗等对人物有意图地进行夸张或变形的实验性绘画。
教学难点:
如何充分观察,抓住所画对象特征,以夸张抽象或生动写实的不同手法,画出自己对人物的不同表情变化的特殊理解。用自己的笔塑造一个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教学关键:
仔细观察,有意识地改变传统画头像的方法。
教具准备:
自制图片、教本及有关参考资料。
学具准备:
美术课本、作业纸、笔、橡皮等。
课 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同学们终于顺利跨过小学,升入初中。面对新同学和新老师,还有崭新的校园和环境,我看到同学们都很兴奋。 前面你们上了三节课,也认识了三个新老师,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姓杨,以后我就要和同学们在这里,度过我们三年最美好的时光。还要一起来学习非常有趣的美术课。(问同学: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美术课啊?)好,那么我们现在就开始上课。
二、引入新课
翻开课本第一页,我们来学习新编的美术课本第一课《你、我、他》。(板书“你、我、他”)我想先问问同学们,当一个人走入你们的视线之内,比如老师我。那么你们最先注意到的是我的哪一部分呢?是不是除了高矮胖瘦就属头部最吸引人呢?对了,头部是一个人最具特征的部位。当然了,一幅肖像画不一定只是对头部的描绘,它也可以是一个人的全身像。一位著名的美国艺术家曾对约翰·辛格·沙君特说:“每当我画出一幅肖像时,我就失去了一位朋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也许是因为他画得太逼真、太肖似了。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
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那么今天我们重点要来学习人物头部的肖像画。刚才我们说了,头部是辨认一个人最具特征的部位,我们要想知道同学们是否高兴时,我们就会从他们的脸上露出的神情来加以判断。不论是开心还是沮丧,都是通过你们的五官表现出来的。所以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
三、进行新课
好,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本第三页,这里有一幅宫六朝先生的《小女孩》肖像画,现在谁来告诉我,这个小女孩脸部五官都有一些什么特征?(简要分析)好,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世界著名大师马蒂斯的画(图1):
图1 女人像 马蒂斯
图2 自画像 弗洛伊德
现在又有谁愿意告诉我,这幅画面中的女人有些什么特征? 特征:鼻子很长,眼睛露出休闲而略显疲惫的神情。嘴巴随意地撇着,头发随意地散落下来,整体感觉慵懒而散漫,是不是? 再看另一幅(图2),这是英国画家弗洛伊德的自画像 所谓自画像,也就是自己照着镜子画自己。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他的特征是什么。
特征:脸是方形的,“国”字脸,眼睛长长的,两只眼睛距离很近,感觉充满了不安,嘴巴扁扁的,紧闭着,感觉就像一个病人躺在病床上是不是? 那么,刚才我们说了,自从照相术发明了以后,人们开始寻找创作肖像画的新途径和新画法。现在我这里还有一些其它不同画派的画家画的一些肖像画,大家一边欣赏一边注意比较一下他们之间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图3女人 毕加索
图4自画像 瑞士 克利
图5 男人的头像 袭勒
图6自画像 达利
图7正面像
图8 自画像 凡高
(教师总结)好,刚才我们看了许多不同画派和风格的肖像画,很多同学都回答得很好,一下就抓住了画面人物的特征。不论是什么风格的画派,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对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在大家再看一看课本下的这三个人物,仔细体会画家的用笔技巧。
(再具体分析三幅图。提问同学:第一幅只用线条,随意的几笔就将男青年的神情表现出来了;第二幅是用水墨,有浓有淡,有粗有细,体现出小女孩的天真含蓄;第三幅是用铅笔画的,略带明暗表现手法,刻画出少女略带忧郁的气质。)
四、课堂作业
现在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或习惯的表现手法选择一幅肖像画进行临摹(讲一下什么是表现手法)。下面让同学做作业。(提醒注意:临摹时最关键的是体会画者描绘人物时的情感和手法,如何通过画笔使人物更具个性化。)
五、引导评价
取几张完成的作业作简要评价。 让学生参与评价并把本节课学习活动的体验(感受)写在作业纸上。
1.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临摹出画中人物的神情么?
2.这样的练习活动使你感受到快乐了么?
初中美术教案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补色的概念,掌握补色协调的方法,并运用色彩表现出对比强烈又和谐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欣赏作品《牛场》和色相环,了解补色的概念和对比的视觉感受,学会观察方法,探究《红与绿补色图例》作品,分析降低纯度、加入同一颜色、中性色间隔、改变面积的补色协调方法,用补色对比的方式进行创作装饰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色彩的魅力,体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效果,发现生活中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补色协调的方法。
难点:创作的画面色彩艳丽又和谐。
三、教学过程
(一)趣味情境导入
提出问题:
①色彩自古以来就会被历史上的文人墨客运用于诗句中表达情感,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色彩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②这些色彩带给你怎样的美感呢?(诗歌中的红色、绿色、黄色变化丰富,视觉冲击力强)
教师总结:诗人们用文字来表现色彩,各位艺术家用画笔表现色彩,可见色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巧妙的运用对比可以产生强烈的色彩效果。色彩究竟有哪些对比的方法呢?这节课走进《色彩的对比》一探究竟吧。
(二)作品图像识读
1.补色概念
展示方春萍《牛场》作品,提出问题:
①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给你什么样的视觉感受?(绿草地上色彩斑斓的花牛;色彩艳丽而又协调统一)
②画面运用了什么样的色彩?(红色、蓝色、绿色、紫色、黄色)
③结合色相环观察,这几种颜色在色相环中的排列有什么规律?(红色和绿色、蓝色和黄色等呈现在色相环的两端)
④组合色卡,两端的色彩并列时,视觉会产生什么效果?(排斥感)
教师总结:在色相环中任一色相和与其相距180度的颜色互为补色,就比如橙色和蓝色。在并列时会给人强烈的排斥感,若混合在一起就会调出浑浊的颜色。
2.补色协调法
出示《红与绿补色图例》,教师调和色彩填充空白补色图例,分发空白补色图,以小组的方式展开实验,探究补色协调的方法,提出问题:
①补色图例给你什么感受?(令人目眩)
②教师调和后的色彩产生什么变化?(视觉效果和谐统一)
③运用什么方法呈现效果的?(绿色中加入黑色,绿色的纯度降低)
④还有什么办法使其色彩变得协调呢?(红色和绿色都加入黄色;用黑色为图形描个边;使红色面积变小,绿色面积增大)
教师总结:补色搭配色彩对比强烈,但常会有令人目眩的感觉,我们可以通过降低一方纯度、加入同一颜色、用中性色间隔、改变面积比例等协调方法使画面达到鲜明而不涩、艳丽而不失沉稳的'效果。
3.色彩对比的应用
提出问题:
在生活中哪里见过补色对比的应用?(少数民族的服饰运用大面积的红色,少量绿色,色彩鲜艳;马蒂斯的作品《螺丝》中运用蓝橙对比,但加入绿色进行协调,使画面和谐)
教师总结:画家笔下的补色对比运用使画面艳丽而又协调,生活中利用色彩的对比可以创造出绚丽夺目的色彩效果,装点着我们的生活。
(三)技法表现探究
选取小鹿模板,运用对比色填色,并示范色彩调和的方法:
1.选择黄、紫对比色填充;
2.选择用中间色间隔的协调方法,小鹿的头部填充黄色,尾部填充紫色,中间用黑色间隔,使画面色彩艳丽又协调;
3.深入修饰,整体调整。
(四)美术创意实践
1.布置活动练习:运用补色协调的方法创作小马装饰画。
2.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补色的选取、颜色调配、补色协调方法的选取、画面的效果。
(五)多元展示评价
设置“在色彩中遨游”的情境,请学生将作品贴在展示板上,并从画面中运用的补色,采取的对比协调法等多方面评价作业。
(《海底世界》运用了蓝、橙这对补色,手法:用白色作为间隔,使画面明亮统一)
(六)小结升华作业
1.总结补色对比的概念和补色协调的方法。
2.升华情感:色彩对比运用非常广泛,在艺术设计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同学们要学会观察生活,并且能够使用强烈对比又和谐的色彩装点我们的生活,用欣赏美丽的眼睛去感受生活中的色彩美。
3.课后寻找其他色彩对比的方法,并记录下来。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案6
创新教育是以人的创造欲为前提,启迪和开发人的创造潜能的教育。创新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找到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传统教育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绝对主宰者,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师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关系,教师过分注重自己的个人权威,要求学生对自己绝对的服从。师生关系紧张,严重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造成学生屈从于教师,思维僵化,缺乏自信、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创新精神更无从谈起。在创新教育中建立的师生关系,在人格上、学问上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敢想敢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说明,富有创造力的人对于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明显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现象容易产生强烈的兴趣,他们对事物的感受性特别强,能抓住为常人漠视的问题,能认识和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和观点。这种心理特征反映在学生身上,往往表现为“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的独立意识,敢于质问、甚至唱反调的否定精神。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同学们认为从“诸葛亮下令让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字儿摆开”这句话能体会到诸葛亮智高一筹,考虑周全,我肯定了他们的看法。
可有一位学生并不赞同这种意见,他认为诸葛亮这样安排有点冒险,考虑问题欠妥,理由是:“在下令掉船时难度很大,一是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船阵太长;二是一边插满箭船只容易失去平衡,这样的话不怕翻船或调船失败吗?”对他的“出格”想法我大加赞赏。如果老师没有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面对学生的突出表现横加指责或简单否定,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该有博大的胸怀,求实的态度,鼓励学生不从众、不唯书、不唯师,成为保护、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支持者。
(二)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我们都知道,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为使学生准确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我先用多媒体切换以下幻灯片:
(1)色彩各异、千姿百态的一组荷花图片;
(2)微风拂来一池荷花的样子,与此同时播放第四自然段的课文录音。
在仔细看、认真听后,学生已沉浸在美妙的想象中:我们都变成荷花,正在池中翩翩起舞呢!接着,我让学生在轻柔欢快的音乐中尽情地读,动情地演,使他们真切体验到:“难怪课文中说一池荷花是一幅活的画!”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想象:“小荷花们,你听到蜻蜓和小鱼在说什么悄悄话?”学生的发言中迸发出许多创新的火花,如蜻蜓准备“增肥”后去和荷花比美哩;小鱼悄悄地向荷花求婚呢;西施看到美若天仙的荷花后茶饭不思,一心钻研美容技巧去了……学生这些富有创新性的想法,无疑是得益于教师营造的良好教学氛围。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巧妙设计问题,发展求异思维。
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求异思维占着主导的地位。这是因为求异思维是求同思维的发展,往往能产生某种新奇的思想,这是求新、创新的基础,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利用教材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多角度多方向思考,特别注重巧设问题,引发思考和争议,训练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创造力。在学完《草船借箭》后,我请学生简要发表意见评价文中人物。学生反复读书,合作交流,互相争论,俨然是一个个优秀的评论家,结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曹操真是英明一世,糊涂一时,在命令士兵射箭约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不见对方有任何进攻,就应该想到其中是否有诈,派几个士兵前去‘侦察敌情’不就真相大白了吗?”“我也认为这位大军事家临阵指挥时应变能力不强。在不明对方虚实的情况下,可想一个两全之策――放‘火’箭。给箭头涂上汽油,点燃后射出去,船上有人可伤人,有草把子、硫磺这些东西燃着后更会使他们全军覆没,哪还有他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个鲁肃怎么有点像两边倒的‘墙头草’呢?”……
一个问题引来了一番具有独到见解的评论,闪烁着创新的光芒。重要的不是出现了问题答案的多样化,而是显示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这个巧设问题引发争议、评论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创造精神的过程。
(二)适时适机延伸,诱发想象联想。
想象与创新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幻想是创新的前提,创新又以想象为基础。心理学实验已经证明:受过想象力教育培养的比没有受过教育培养的学生,想象力要提高94%。因此,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关键在于教育和培养。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适机延伸,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学习《池塘边的叫声》时,可以问孩子们:“青蛙是怎样把岸上美丽的'景色告诉小鱼的?”他们有的说画下来拿给它看,有的说用摄像机拍下来让它细细欣赏,有的说写成一段话读给它听。
在教完《雨铃铛》一课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看到的下雨时的情景展开想象,用“雨点像什么”的句式来描述。孩子们眉飞色舞,说得异常兴奋:有的说雨点像一粒粒黄豆,有的说雨点像亮晶晶的珍珠,有的说雨点像他们玩的小玻璃球,还有的说雨点像舒克、贝塔两个小老鼠伤心的眼泪……从这些富有童稚童趣的表达中不难看出同学们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创意。这是在教学中利用再造想象拓宽思维,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创造想象,培养变通思维,这也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结合实际,适机进行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训练,就要提出一些发散性的问题。例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想象:“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么做?”学完《再见了,亲人》,可问学生:“在中朝人民依依惜别时,朝鲜人民会对志愿军说些什么呢?”这些问题都会诱使学生充分思考,大胆想象,不断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创新习惯。
喜欢搞活动,想搞活动这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应经常开展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读书交流会、美文诵读比赛、演讲会、辩论赛、课文插图比赛、手抄报展评、课本剧表演等,还可以结合课文设计游戏及小制作,引导学生深入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设计、组织、管理、总结,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锻炼他们敢想、敢说、敢做的创新精神。通过活动,学生不仅获得终生受用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创新的本领,还能养成积极、主动创新的好习惯。
我校近几年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开展语文活动:
一是开展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每月的读书活动都确定主题,如以“在名著的沐浴下成长”为主题,教师向学生推荐、公布基本书目,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评比。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是举行辩论大赛,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争辩中锻炼。每周开展的优秀学生代表在国旗下的讲话活动,不仅可以锻炼优秀学生的口才,而且还给其他学生树立了赶超的榜样。
三是设计班级文化窗,不仅给学生提供发表习作、知识共享的园地,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他写作,你组稿,我排版,这种自由的形式为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缤纷的舞台,也可以构成学校独有的一道亮丽风景。
四是开设美文赏析,让学生在欣赏评析中潜移默化进行美育的渗透,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评析,为不断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投身社会实践,展示创新才能。
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是开展社会调查。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街道、工厂调查采访,然后写成调查文章。教师要寻找、挖掘可供学生实践的活动环境,如我们的学校门口,大摊小位占据,大有“包围之势”。我就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以《我们的学校被包围》为题写一篇见闻,并鼓励学生给城建局局长写信反映情况。开展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融入社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
二是考察环境。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学完《只有一个地球》后,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自拍环保照片,自绘环保画,并在照片或图画下面编写公益广告词。学生在照片或图画下面分别写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花儿在提醒人们:别摘我,我怕疼!”、“破坏环境就等于慢性自杀!”“保护环境,营造绿色家园。”多么有意义的创意呀!
富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总之,在语文创新教育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能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潜能,使他们身心和心智全面发展,知识和能力同步提高,真正成为新时代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初中美术教案7
教材分析:
中国画强调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远远超过画面本身的内容。在本课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不只是学习中国画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去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课所介绍的笔墨情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A.了解花鸟画的一些基本常识。
B.初步掌握花鸟的基本画法。
C.能临摹简单的花鸟画。
隐性内容与目标:
A.对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
B.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绘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学情分析:
1、作为教学对象的初二年级学生,通过上节课《墨与彩的韵味》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笔墨的基本技能,再者,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与理解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思维发展和生活经验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同时对本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兴趣和理解基础。
2、中国画是学生平时不大关注的领域,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要引导学生了解、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重点: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学习材料:
毛笔、墨汁,中国画颜料、毛毡、调色盘、笔洗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哪几种花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么?生:梅,兰,竹,菊。师:想不想把它画下来呢?生:想。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方式中国花鸟画来表达我们的情感。
(板书课题)笔墨的情趣
二、示范启智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意、写意为归依的传统,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物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
大诗人王维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它的意境是如何来表现的呢?我们来作一个小游戏,体验一下。
游戏规则:分四个小组抢答,老师拿出诗句,同学们来猜这是描写什么植物或动物的。
1、“把酒东篱,暗香盛袖。”“犹有晚节香”“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
2、“只留清气满乾坤”“疏影横斜三两枝”。(梅花)
3、“虚心劲节”“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竹子)
4、“出淤泥而不染”“凌波独吐红”(荷花)
5、“春江水暖”(桃花、鸭子)
师:同学们很聪明,都能找出相应的动植物,那么我们想一下这些动植物如何画才能表达出这样的意境呢?
欣赏:欣赏大师的作品,注意观察基本构图。
《梅石图》吴昌硕。梅姿交错,在画面空间分割上,都是由大大小小的不等边三角形构成,也即是“女”字形结构,稀密有致,使梅枝的倾向有变化而又统一,苍劲多姿。 《墨竹》郑板桥。画中的叶子由“个”字“介”字“八”字交叉所组成,并且板桥画竹首先想到的不是竹而是“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的意境、情调。故称“胸有成竹”,这就是说意境是在动笔之前就完成了。
构图尝试:教师给出基本形(三角、四边形、圆形及直线等)请四名同学上黑板画出这些作品基本构图。其它同学在作业本上用钢、铅笔完成。教师对构图做简单分析。
教师演示:接下来老师就演示花鸟画的画法。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笔墨,用笔的正、侧、顺、逆等;用墨的焦、浓、淡、干、湿的变化。
2、落笔之前,脑子里要先放个电影,安排情景(花鸟)是否有意,有情,有景。例如画梅花,在定了点和梅枝的“走向”之后那就以梅枝的粗细来表现梅姿,一枝梅花,线(枝干)上的点(花朵、苔点鸟鹊的分布)会使梅的姿态生动。
3、题跋落款:好的题跋暗示画中未尽之意,使人在欣赏画时的感受加深,有画龙点睛之用。如齐白石画两只小鸡抢啄一条蚯蚓时题“他日相呼”还可以提穷款也就是签名字就可以了。
三、立美创意
作业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花鸟,大胆运用笔墨去表现、挖掘,表达自己的情感。
2、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3、构图合理,画面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四、审美提高
展示评比:把学生作品挂在前面进行展示,学生对作品按照作业要求进行简单的评价。
总结: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不热爱生活,不热爱大自然,“外师造化”,就不可能描绘出如此生动的形象。只有对生活热爱,才能观察仔细,表现的作品才能生动感人。我们应积极投身生活,热爱我们的生活吧,通过我们的创造,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初中美术教案8
1、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色彩搭配》一课选自人美版教材第十三册,意在引领学生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色彩美,把对色彩知识和规律的学习生活化、实践化,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学习既是对小学所学“色彩基本知识”的复习和总结,也是中学美术单元色彩学习的抛砖引玉课。因此本课教学将对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探究、感知和认识各种色彩搭配现象,为以后学习作好铺垫。
2、教学目标:
(1)启发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生活中的色彩现象,了解生活中的色彩无处不在。
(2)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多种搭配关系,理解恰当的色彩搭配体现着人们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与对美的追求。
(3)能够运用所学的色彩搭配基本规律美化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情趣。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生活中到处存在着色彩搭配现象,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重要手段。
难点: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内涵,并能将色彩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应用于生活。
一、新课导入,感受色彩
游戏“黑暗看世界”。老师课前用鲜花、彩纸、绘画摄影作品、不同颜色的桌布将教室布置起来,然后请每位同学戴上自带的眼罩进入教室,问学生:同学们,你看到的教室是什么颜色的?同学们说无色,什么都看不到。然后老师让他们摘下自己的眼罩,当孩子们在惊异于这教室的美丽色彩的同时,再请同学们齐声说出教室是――彩色的!让孩子们通过单色的世界和彩色的世界对比,认识色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和意义,同时揭示一部分课题,板书“生活中的色彩”,“搭配”二字暂不出现,点出对于色彩的初步感知这一主题。
二、进一步了解,探索色彩
1、播放课件《猜猜我是谁》,课件以拟人的形式,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简单自我介绍,以及在生活中的表现。有:热情的红色,红色的火焰、红色的鞭炮、红色的辣椒;充满生气的绿色,绿油油的草地、碧绿的湖水,等等。最后介绍色彩当中活跃的“好友”组合:蓝橙、红绿和黄紫,并出示日常生活中有代表性的这三组对比色搭配的图片。如:我们吃的青椒红椒炒菜等,让学生对色彩搭配及对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将之前没有板书完的课题板书完整,在“生活中的色彩”后面添加上“搭配”两个字。将深入探索色彩知识这一主题揭示出来,和初步感知色彩的教学环节相连接,使教学环节层次清晰,目标明确。
3、游戏活动“给颜色找朋友”。为了进一步将学生对于颜色的自我情感体验激发出来,教师出示制作好的大型翻页式服装搭配游戏卡,每组同学一副,要求不同组的同学分别搭配出他们认为“柔和的颜色朋友”“热情的颜色朋友”“忧伤的颜色朋友”等,这个游戏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让孩子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迸发出富有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他们或许会说蓝色和灰色是忧伤的朋友、又有学生认为紫色和白色是忧郁的.朋友,这些都没有关系,因为有多少学生就会有多少个哈姆雷特。色彩的情感感受本来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并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对于色彩搭配的感受。
4、将色彩融入生活。欣赏几组来自不同的环境、风格、地域特色的服装设计图片。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三、引导学生创作,创造色彩
创设情景――“班级时装秀”,请同学们当一回服装设计师,运用色彩搭配的知识,来设计几套不同色彩组合的服装。
四、学生作品展评,点评色彩
根据本组同学的不同服装穿着选择最佳搭配方案,代表本组上台展示,并说明搭配的特点,其他组同学欣赏点评。最终选出最佳服装设计奖、最佳创意奖。
五、深入拓展
生活中色彩无处不在,好的色彩感觉需要同学们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接下来播放课件,将一些富有新意的、在各种艺术设计中出现的图片来播放,如:环艺设计、家具设计等等。通过这些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们认识到色彩搭配在更多不同领域里的运用,从而使本课更生活化。
初中美术教案9
一、教材分析 《触摸美丽》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在整套教材中与八年级下册《五角星》知识的内在联系最为密切,两课共同组成了一个关于材料及形式美探究的教学单元《触摸美丽》,但是又有各自的教学侧重。如果说《五角星》定位重点更多在画出肌理与质感,那么,《触摸美丽》的定位重点更多在于直接利用材质本身的肌理与质感进行造型,探索适合材质形式美感表现的技巧。把握这个基本定位是处理好这两课教学的关键,也更有利于教师自觉建立单元教学的整体观念。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4课 触摸美丽
本课选择“触摸美丽”这个与生活、自然紧密相关的课目,指导学生制作装饰作品,帮助学生认识材料的肌理、质感特性,感受材质的形式美感,探索不同材质在装饰作品中的运用技巧。从而进一步理解:材料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体现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感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教材从感受、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入手,展现了各种材料的图片,如金属、木材、毛绒、石头、牛仔布等,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特性与美感(如纤维材料柔软温馨,木质材料自然质朴,石质材料坚硬冷漠等等)。并呈现了不同材质运用于装饰画中的美术作品,通过欣赏装饰作品中的材料美,感受不同材料表现的不同视觉美感。通过运用不同材质改画与制作装饰作品的活动,帮助学生关注材质本身具有的形式美感,懂得利用生活中的边角余料“变废为宝”,制作成精美的装饰艺术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在列举的图片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各种材质的图片、各种材质制作的装饰作品、材料加工与处理的图示,以及制作加工的工具材料等等。并且选择具象绘画与依此改制成的装饰作品进行对比呈现,启迪学生的思维。
作业的设定范围较为宽泛,只强调以某种材料为主并辅以其他材料合作完成装饰作品,表现形式、加工方法等均不限。教材中呈现了各种技巧与形式的装饰作品作为练习参照。
“活动一”通过把一幅绘画作品改造成为一件装饰作品的活动,依托一定的视觉形象为造型基础,加深学生对材质的认识,提高学生利用材质加工处理,进行视觉表现的能力。
“活动二”在相对限制材料种类的前提下,提倡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合作完成一件装饰作品的造型设计与加工制作。
“评价建议”一栏中,提出了是否关注材质、感受材质美感的评价要求,并且提出了以表格打“√”的形式,从作品的选材、色彩、构图、风格等诸方面对学习绩效测评的评价建议,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检测知识、能力水平的参考。另外,将能否与他人友好交流并合作完成练习也作为一项评价指标。
“资料库”中以文字的形式介绍了各种材质的物理特性以及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介绍了装饰画的特点。
“学习大空间”一栏提供了有关材质在生活用品中运用,在建筑物与室内装饰中运用的介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拓展美的视野。
二、教学目标
*能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性,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
*能选择运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制作较为简单的装饰作品。
*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思路
课前可以要求学生收集身边一些不同肌理与质感的材料和制作装饰作品的主要工具,具体参见教材p15制作工具提示图。
初中美术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吉祥物的概念,及设计方法步骤;训练使用绘画的造型与色彩完成吉祥物的设计。
能力目标———通过吉祥物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集体活动的兴趣,以及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情感与态度。
二教学重点:
创作吉祥物的构思
三教学难点:
吉祥物的造型和色彩设计以及设计步骤
四教法:
情景创设法演示分析法欣赏引导法
学法:
欣赏讨论法实践练习法
五教具:
吉祥物实物、多媒体
学具:
绘图纸、铅笔、彩笔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福娃,导语:“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位非常熟悉的好朋友,请看,他们是谁?”学生说出福娃,我接着问:“福娃对奥运会有什么作用?”学生说出是奥运会的吉祥物后,我用几个问题:什么是吉祥物?他有何特点?如何设计?导入本课。
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1、多媒体展示吉祥物作品,通过“什么是吉祥物?看看我们的吉祥物都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吉祥物的欣赏分析,总结出答案:吉祥物是人们为组织主题活动而设计的标志性的形象,象征欢乐吉祥,内含企盼成功的愿望。
2、出示一系列吉祥物作品,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吉祥物设计的思路与手法:体现了设计与主题的关联性;新颖别致个性突出的独创性;形象设计的'拟人化;亲切动人让人喜爱的亲和力;寓意性;激励性;地域性。
3、分析作品,让学生对吉祥物的造型与色彩设计做总结:造型活泼可爱,拟人化;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出示吉祥物和原形的对比图片,让学生对吉祥物的设计有更好的理解。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出示吉祥物“庆庆”的设计过程和思路,引导学生一起探究总结,吉祥物设计的设计步骤:确定一个主题、(主题班会,爱鸟周,体艺节等)
1、选定一个原形、(小动物,小文具,器皿等)
2、对原形进行大胆的拟人化的夸张变形:形体,动作,表情,服饰,手持的代表性道具等、
3、色彩设计:要求大胆,鲜亮,明快,有特点,
学生体验 巩固提高:
为学校第三届体艺节设计吉祥物
展示欣赏 体验成功:
自评、互评相结合,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总结本课知识点,建议学生课余将设计图做成立体效果。或为其他活动设计吉祥物。
初中美术教案11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版画是通过制版与印刷的手段来完成的,并且是有复数性的间接性绘画。
(2)初步掌握制版与印刷的技法,制作出简单的单色凸版画作品。
应知:
①版画的间接性与工艺性,什么是版画。
②版与画的反正向,结合物理学的镜映效应学习。
应会:简单的单色凸纸版制版方法,凸版画单色印刷的基本技法。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版画的制版与印刷工艺性为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正和反的概念的理解及在实际中正确的应用。
三、学习材料:
(1)吹塑纸。吹塑纸是一种美术装饰材料,一般在制作美术立体字、布置展台展板时使用。纸质较软,可以直接在纸上用粗铅笔压出图案,造成凹凸效果。用油磙子涂上油墨之后,铺上宣纸使用马莲或自制的磨托磨擦印刷(因吹塑纸版较软,如铺硬纸使用坚硬的木蘑菇印刷,就会把纸版压平,不能得到好的印刷效果)。
(2)马莲。马莲是一种木版水印用的专用工具,是在一块厚硬的纸板上铺垫一层用硬麻绳盘成的垫,然后用竹皮包扎而成的。
(3)自制磨托。自制磨托与马莲制作工艺相近,使用一块厚纸板剪成直径8~10厘米的纸垫,上面垫一层用吹塑纸剪
成的'垫层,然后用塑料布、竹皮和玉米皮包在一起,在纸板背后用绳子系牢就可以使用了(塑料布磨破后注意更换)。
(4)石膏板或黄泥板。石膏板或黄泥板也可刻出凹凸的效果,利用铁钉、小刀等,可直接在板上雕刻,刻后在印刷之前需对版面进行防渗处理。油性印刷材料可以刷一层胶水或浆糊;水性印刷材料可以刷一层清漆。
(5)实物版--除粘贴纸板外,还可以利用实物的自然纹理进行粘贴,如花布、网子、叶子、稻草、木片等。通过印刷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起到丰富画面的作用。但在粘贴树叶时应注意使用新鲜树叶,不可使用干树叶。树叶干燥之后容易断裂,虽然可以粘住,但一涂滚油墨就会碎开,把油磙与油墨弄脏并影响印刷效果。
(6)印刷材料的涂布--制版之后在版上需涂布印刷材料。一般水性印刷使用刷子,把水色和浆糊刷涂在版上;油性印刷使用油磙子滚涂油墨。如果油磙子一时没有,也可以使用较硬一些的毛笔、毛刷代替。
(7)印刷材料可分为油性和水性。
①油性印刷材料可选用油画色或印刷用的油墨,当油墨过粘时适当加入煤油,6号油或克粘剂、快干燥油均可。
②水性印刷材料可选用广告色、水粉色、水彩色、国画色等,为了增加粘度,应加入浆糊后使用。
在教学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对材料与制作过程的改良,对课程进行调整。
四、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1.凸版画的起源与原理知识介绍。
2.范画展示,技法讲解。
3.范例分析与演示一提出作业要求一学生分组(最好形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状态)一通过某种途径确定造型对象一共同选择与确定制版与印刷材料。
4.学生分组:画稿一制版一印刷一完成作品。
5.展示成果一组织讨论一自我评定。
五、教学评价:
1.能否领会单色版画的美感。
2.能否设计印制出一幅单色版画。
初中美术教案12
第一课 美术概说 课型:单一型
1.教学方法:讲解,2.欣赏
3.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
4.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美术的作用。
重点:绘画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咱们今天要一起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
三)新授:
美术的概念:
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讲解美术的概念,特别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
美术的分类
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
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
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教师。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
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咱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
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
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
B、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
D、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公共建筑:
分类:民用建筑:
纪念性建筑:
现代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艺术。
美术的社会作用
美术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
(组织同学们以讨论的方式,谈谈对美术及美术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学生的发言:
美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领域
三、作业:
运用抽象或变形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
要求:用少量文字概括作业表现的情感。注意造型的基本要素的运用。
初中美术教案13
教师:蔡xx
班级:(美术多媒体教室)
时间:*年*月*日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美术版初中《美术》教材七年级(上)第一单元,课型是欣赏课,安排两课时。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色。而《对景创造》的学习,是为学生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欣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
二.学生学习情况
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学生对美术的特点已有初步了解,但如何通过欣赏来体会画家的情感还是比较难于理解。而且学生主动性不强,特别需要老师的引导.
三.设计思想
我们的学生对画画并不陌生,本课教学主要是通过欣赏、讲解。搜集关于对景创造性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来感受、体验画家所要表达的意境与情感。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本课教学,学生通过欣赏了解对景创造艺术特点,初步了解对景创造技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收集一些对景创造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2.启发式教学法、讨论交流法、观赏、探究、归纳等教学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丰富了艺术情感的表现能力以及提高了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在愉悦中接受美的教育,增强从生活中发现美和认识美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赏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
2.难点:通过欣赏,评述,能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在生活中发现美和认识美。
六.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我们很多同学心里常常会有一种疑惑?这么美丽景色,画家是怎么把它搬到画面上呢?
为什么我就不会呢?
唉!人家是天才,是画家……
自我安慰,天生我材必有用。
那么,我们今天就把这个时常盘旋在我们脑海深处里的疑团?做个简单地分析。
因此,我们这节课的课题——《对景创造》
二. 分析作品
1.《芒种》
看——问——回答(感想)
总结:画面中呈现,好像我们曾经去过某个地方,我们村或我们村的某一处。
画中的小桥,清晨上学时,我刚从这桥上走过,池塘上还飘浮着嫩绿的浮萍。画面中一切都是那么平静、淡泊、亲切。是的,它就是我们生活中身边的景色。
大自然中总是蕴含着美的生机。
古人所谓的“造化为师”,就是在写生的过程中活用传统表现技法,并从中生发出适时的新技法。
对景写生与对景创造成了历代画家的必修课。因此,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2.李可染——《苏州拙政园》
这是一幅水墨写生佳作。
顺着场景的特点构图造境,形成了一个倒置的“v”字形,具有随景推进的幽深之感。
平淡之景通过水墨画技法的发挥与意境的营造,使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李可染——《灵隐茶座》
画家以层层积累表现层林掩映下的光感效果,寺庙通道旁的茶座场景呈现出光影闪烁的清凉景趣。
假如没有这些光影,那么整个画面也就平淡了。而这些光感表现也是作者李家山水的一大特色——“光感效果”,西为中用的水墨效果。
4.傅抱石——《四季山水——冬》
近代山水画家傅抱石一张册页山水画。
画中生动感人的原因在于何处?
平实的景致一经其巧妙运作,使得画面楚楚动人而有鲜活的生命内涵,充满着意境。
画中意境营造一种冬季气氛。
在画中只呈现四种物品:枯木、远山、小溪、山里人赶着牲口、雾。
疏叶将尽
远岫蒙胧
寒气袭人
山里人着牲口缘溪而行
萧疏之境
在中国画中,意境营造回绕冬季气氛所作的艺术化处理,其表现手法的精妙与严谨确乎已至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则少的`程度。
5.《樟树下》
先看景色照片——再看画
借助樟树与周边环境关系,营造树阴下的休憩小景,强化了静谧恬淡的意境。
意境总是有诗意,让我们想起古人的诗句,将画境定格在“芳树无人鸟空啼”的虚境中。
6.《泊舟塘栖》
先看景色照片——再看画
就取景而言,笔直的河道不宜入画。因此,强化河道的弯曲处理,突出泊舟岸边的生活气息。树枝、船相互交织为构图赢得了拓展画境空间。
画中一群鸭了让画面更加增添生活气息,生动描绘泊舟岸边的情形。并且让画面动了起来。
三. 欣赏作品
1. 微雨云林
2. 农闲季节
3. 东风吹绿又一年
4. 秋阳渐高
5. 溪出幽篁
6. 夏至
7. 荷风徐来
8. 家在画屏中
四. 讲解写生步骤
照片《古桥旁的老梧桐》
梧桐的美丽在于内在的丰富与外表的苍凉,经过严冬的风霜一叶不剩,呈现了一份凄美,加上古桥的凝重与沉默。让我们有一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审美感受。
画法要领:
1.顺着构图框架,从形体结构的关键处着笔生发干枝。
2.边勾边皴,由主干及枝叉地生发形体结构。
3.由树及桥地完整画境,把握布局上的虚实关系。
4.于勾勒与皴擦间施以淡墨擦染以衔接浑然的方式强化形体结构和体面关系。
总结:对景创造不仅要有发现美的眼光,也要善于调动积极因素,创造富有美感的构成关系。
五. 视频:云山深处——溪山行旅图
宋元山水画堪称台北故宫宝藏中的极品。从北宋的巨碑型风格到南宋诗意的小景,再到元朝的心灵山水,古代画家用不变的笔墨线条,勾勒渲染出千般世貌,万种情怀。一幅幅旷古世制,依然延续着“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禅思。
六. 教学小结:
诚然,对我们在座的中学生而言,美术课的主要意义在于同学们接受美的教育,从而增强生活中发现美和认识美的能力。
罗丹:“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因此,如何在对景写生的过程中,培养发现美,认识美的知觉度,成了我们中学生写生课的主要目的,也是带着这样的目的去写生,才能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步入对景创造的佳境。
吴冠中说:“培养慧眼比锻炼巧手重要!”
初中美术教案14
课型:综合课
授课教师:洪英华
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和手工制作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纸盒包装的形式、作用、特点和要求。
2、学习绘制和装饰纸盒的方法,提高设计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盒面的装饰和配色。
2、难点:纸盒的结构设计。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各种结构的纸盒包装设计样品、素描纸、浆糊、剪刀、尺、水彩颜色等。
2、学具:素描纸、尺、圆规、塑料水彩笔、水彩颜色等。
四、教学步骤
本课按排为二节课,第一课时主要介绍纸盒包装的作用 、特点和形式。并要求学生在纸盒展开图上构思盒面装饰的铅笔稿。
第二课时讲解盒配色特点和涂色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纸盒面的配色,并完成作业。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按定情绪。
二、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一)包装设计的作用:
同学们,当你们走进商店购物时,你一定会被那设计精巧的包装所吸引。的确,好的包装设计能吸引购买者的.注意,能传达商品信息激发产品的销路。特别是当今,由于生产力 的发展,商品在销售市场中引起了激烈的竞争。因此,包装的外形能否直接抓住顾客的注意力,直接关系到产品的销量。
(二)包装设计的特点:
商品的“外衣”就是设计家为它设计的“商品包装”,一个好的包装具有哪些特点呢?
1、包装既能保护商品,便于储藏、运输、携带,也能美化生活。例如:课本范图-----“毛巾包装”既方便携带,又美观精致。“火锅包装”便于开启。
2、鲜明地标明商标的名称、其形状易读、易辨、易记。例如:课本“电子系列包装”、石英电子钟商标的名称简易、明确,封面构图易辨,购买者一看便知道是“钟”的包装。
3、包装的外观造型要具有独特的风格,使购物者有新鲜感。例如:课本“糖果包装”和“食品包装”。
4、与同类商品在市场上竞争时,具有比较鲜明的识别标志具有独特的风格。
5、能刺激购买者的购买欲。
6、色彩的处理要与商品的品质、类别、分量互相配合,达到统一与调和的效果。
(三)包装设计的形式:
商品包装的形式 很多,有纸袋、纸贴等。其中以纸盒最为普及。纸盒设计分为结构设计和装潢设计,两者结合才能产生完美的艺术效果。
1、结构设计:
常见的纸盒在结构形式上,大致分为:六面体、圆柱体和多面体数种。其中以六面体形式的纸盒应用最多。
2、装潢设计:
文字、图形、标志、色彩是装潢设计中的四大形式要素。
a. 盒面装饰一般以文字为主,纹样为辅,两者互相结合。我们应掌握好各种字体的写法,字体要书写得正确美观。文字既可作设计标志用,也可作说明用。甚至在一件包装设计中完全用文字表现,也能朴素无华地突出重点。
b. 纸盒装饰的图形要和商品内容一致,发挥摄影、抽象造型、装饰纹样、结构设计等手段,也可用绘画方法表现。中国的包装应该体现中国的民族色、地方物色,如用中国画,中国书法,使我们 的包装设计具有民族风格。
c. 标志的设计既要使人有记忆感,容易辨认,容易记住,还要有联系感,商标与产品之间要有联系,使人看后产生联想。
d.在现代消费市场上,商品包装设计中的色彩效果,具有提高商品销路的决定作用。因此,盒面装饰应色调统一明快,引人注意。成功的色彩应用,能给消费者留下极深的第一视觉印象,从而产生购买的欲望。
(四)纸盒包装设计的步骤:
1、首先要确定纸盒的造型和展开图。
2、确定哪个面是主要的,哪个面最易被观众注意;哪个面是次要的;哪个面是装饰;哪个面不要装饰。
3、画铅笔稿。先画主要部分的装饰,纹样要简练、切题,文字要明确、清楚,安与纹样应取得平衡呼应,并注意到它们的比例和位置。其它像厂名、文字说明等,可按排在其他几个面上。
(五)构思设计纸盒包装:
要求学生设计一只简单的纸盒,并在纸盒展开图上画盒 面的铅笔稿,要求盒面造型新颖、大方、文字 和纹样要美观、醒目、内容、形式不限。(六)课堂小结:教师巡堂指导并讲评小结,指出学生在构图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表扬优秀作业。
初中美术教案15
1、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色彩基础知识。
2、表达对色彩的感觉。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1.教学重点
1、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色彩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色彩基础知识。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策略及意图
1、课前准备准备教具组织教学集中精力准备上课
2、导入目标播放生动的视频导入课题学生观看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丰富的生命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导学达标播放婺源四季自然风光学生观看后结合课本中的画面谈谈对四季森林色彩印象由自然风光的美丽过渡到森林四季色彩的特点
看看画家是如何表现自已心目中的色彩学生观看并讨论四季色彩变化真实的造化之美与艺术的魅力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真实与艺术的不同
2.教师小结:
四季色彩的特点
教师讲解三原色、三间色、三复色并画出十二色相环教师指导学生实践调色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和色彩对比等色彩基础知识
3、导学达标教师实践演示
多媒体演示
教师讲解色彩三要素和色彩对比(多媒体演示)让不同色相衣服的学生上讲台,学生说说他们的色彩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色彩的有关知识理解更深刻
引导学生分析名画佳作的色彩及时提示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色彩知识加以表述学生欣赏后回答让学生用所学到的`色彩知识分析名画佳作,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知识运用教师提问:
1、环卫工人为什么户穿黄色的工作服;
2、红、黄、绿灯运用了什么色彩对比;学生讨论回答让学生把所学到的色彩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拓展讨论
森林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朋友,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会用优美的色彩去赞美歌颂它,还应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师质疑:如何从实际行动中去保护环境?学生讨论如何从实际行动中去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6、课外练习
1、做十二色相环;
2、书中东山魁夷的《湖》和科罗的《枫丹白露森林》分别属于什么色调?它们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3、从今天起我们每个人都要成为保护地球环境的小卫士。
【初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美术教案【精选】05-30
初中美术教案(精选)05-30
初中美术教案[经典]05-30
(经典)初中美术教案05-26
初中美术教案[精选]05-16
初中美术教案04-25
初中美术教学总结-初中美术教案08-05
【推荐】初中美术教案05-30
初中美术教案【精品】05-29
初中美术教案(精品)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