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4-06-10 17:43:18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必备)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必备)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第七单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5课时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75、76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计算、比较、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逐步形成运算技能。

  2、学生经历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引导总结:连乘的算式,即使用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也不会改变计算的结果;连除的算式中,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2、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加以分析。

  二、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学生读题,解答。

  反馈交流。

  交流不同的解法,比较,沟通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

  2、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学生读题。

  比较两条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解答。

  反馈,比较在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有什么联系。

  3、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学生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说说要求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要先求出什么,怎样求出美术组的认识。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

  反馈交流,说说为什么列综合算式时要用到中括号。

  4、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交流学生中出现的不同解法。比较两种解题思路的联系与区别。

  三、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有效的教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你会喜欢!

  一、教学内容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P52——P53例4、例5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出示教材P52 例4)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4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

  (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

  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

  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2、教学例5

  出示例题,独立解答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行程问题,题中每小时行70千米、每分钟行225米,这样的在一个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书:速度),所用的4小时、10分钟是行走的时间(板书:时间),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这样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书:路程)。]

  师:说一说第(1)题中汽车的速度、时间、路程各是多少,怎样求路程?(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如果求时间,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三)巩固发散

  教材P52-P53 做一做,指名汇报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总价÷数量=单价 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并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认识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灵活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学习目标】

  1.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复习商的`变化规律,能够灵活地运用规律。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看谁算的对。

  720÷40= 720÷41≈ 5600÷69≈ 360÷60=

  4200÷30= 4209÷30≈ 6307÷80≈ 6300÷70=

  2. 观察: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特点?然后计算。

  93÷20= 322÷40= 369÷70=

  二、专项训练

  1.填一填。

  (1)被除数乘10后,要使商不变,除数应( )。

  (2)在□÷36=20......☆中,☆最大是( ),这时□里的数是( )。

  2.判断。

  (1)两位数除三位数,商一定是两位数。( )

  (2)782÷20=38......22。 ( )

  (3)两数相除商6,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3,商是2。( )

  3.笔算。

  244÷81= 762÷32= 432÷48=

  三、课堂达标

  1.口算。

  490÷70= 34×20= 240÷12= 91÷3=

  560÷80= 36×30= 450÷50= 78÷6=

  2.列式计算。

  (1)把945平均分成45份,每一份是多少?

  (2)840里面有多少个16?

  3.解决问题。

  现有240本书,每包捆60本,需要捆多少包?

  四、课外拓展

  两数相除,如果被除数扩大4倍,除数同时扩大4倍,商怎样变化?如果被除数扩大3倍,除数缩小3倍,商又将怎样变化?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一、教学内容: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P52——P5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出示教材P52例4)

  (二)民主导学

  1、教学例4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

  (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

  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

  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2、教学例5

  出示例题,独立解答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行程问题,题中每小时行70千米、每分钟行225米,这样的在一个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书:速度),所用的4小时、10分钟是行走的时间(板书:时间),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这样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书:路程)。

  师:说一说第(1)题中汽车的速度、时间、路程各是多少,怎样求路程?(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如果求时间,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教材P52-P53做一做,指名汇报

  2、结果反馈

  集体订正,及时纠错

  3、反思总结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总价÷数量=单价 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

  2.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

  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找找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时,让学生找出例题的共同点,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几乎不用怎么引导,学生就找出了共同点,而且,给共同点命名,只有总价是老师加以引导,单价和数量都是学生自己命名;速度和时间是一名学生直接说出,因为在平时的讲课中我有涉及到,学生记忆深刻,我在表扬学生生活经验积累丰富的同时,让学生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还让学生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单价、速度等概念。

  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

  1.本节课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又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体验,较好地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经过合作和谈话,自觉地构建了比较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初步感知了两种数量的关系,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发现规律,让他们把发现的规律说给同学听,然后全班交流,总结常见数量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学生应用这些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

  4.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一节非常舒服的数学课,之所以舒服是因为孩子们都能够积极的参与进来,积极思考、主动举手,课堂气氛非常融洽。

  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内容是新增内容。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只会解决此类问题,老师也会时不时说出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但由于书本不提,故学生掌握不是很好。现在教材上明确提出常见的数量关系,其实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记住“总价、单价、数量”这一组数量关系,了解复合单位的表示方法,更在于引导学生经历从一类数量关系中抽象、概括出其本质的属性的过程,并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来。因此,教学时我为学生提供相对丰富的实例,并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比较同一类数量关系的相同点上,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比一比切实经历抽象与概括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对于常见的数量关系式,我自认为学生不仅要理解概括,而且要牢记。记住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便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

  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有以下不足:

  1.学生记不住数量关系式,会列式和应用但记不住具体的关系式。

  2.学生对复合单位读、写不够熟练。在解决问题时,单位往往会写错。如:“米/秒”写成“米”,“千米/分”写成“千米”,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写法。不过这也难怪,学生以前一直都是这么写的,刚刚接触复合单位,所以不太适应,需要慢慢适应。

  5.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常见的数量关系:1、单价×数量﹦总价。2、速度×时间﹦路程。本课时的教学过程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生活实例的自主探索来明确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在这基础上了解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还是通过生活实例来明确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的关系。有效地把握好教材,使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思想在课堂中得到很好的落实。注意掌握如下两点:

  第一,利用生活实例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熟悉的情境中想学习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了解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建立常见数量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反思本课的教学,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面做得很好,教学效果也不错。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内容: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74-7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能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圆。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次性杯子、线、图钉、圆规、直尺、铅笔.?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出示: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圆。(媒体)

  举例:你还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圆?(学生介绍)

  师举例动态的圆:水滴落在平静的水面泛起的一个个圆形的波纹,这其实是一个动态的圆。(媒体展示动态的圆)

  揭示课题:生活中处处有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板书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尝试探索:

  (一)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圆。

  师提供的工具:线、图钉、一次性杯子、棋子、尺。生自备圆规。

  学生尝试利用各种工具画圆。

  交流画法:

  利用圆形物体画圆

  利用线、图钉画圆

  利用圆规画圆

  我们来看看体育老师和数学老师上课的时候是怎么画圆的?

  比较各种方法

  你觉得用什么方法画的圆最标准?(用圆规画的圆最标准)

  (二)尝试用圆规画的圆,并认识圆心、半径。

  介绍圆规的构造。

  圆规它有两个脚,一个是带针尖的脚,另一个是带有铅笔的脚,还有一个把手,用来旋转的。

  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交流画法

  先用铅笔在画纸上点一点,再把圆规两脚分开一定距离,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点上,捏住圆规的把手,把另一只装有铅笔的脚绕固定的点旋转一周。

  小组讨论用圆规画圆的要点。

  (板书:定圆心、定半径、绕一周)

  老师示范画圆

  小结:

  在圆中固定的那一个点叫圆心用字母O表示,圆上所有的点到圆心O都有相等的长度,叫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板书:圆心、半径)(在黑板上的圆中标出圆心和半径)

  (三)尝试画半径是2厘米的圆

  学生操作

  汇报交流画的过程

  同桌相互检验

  (四)探究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请学生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两个圆。

  出示同心圆,看了这两个圆你有什么想法?

  这两个圆一个大,一个小,这是因为两个圆的半径长度不一样。所以会一大一小。

  出示上下位置半径相同的两个圆,那这两个圆呢?

  这两个圆一个在上,一个在下,这是因为这两个圆的圆心位置不同,所以会一个在上,一个在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因为这两个圆的圆心位置不同,所以会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因为它们的半径长度不一样。所以会一大一小。

  通过观察你能不能说说圆心、半径在圆中有什么作用?

  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板书)

  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拓展阶段: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同学们知道了很多有关圆的知识。用圆可以设计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出示媒体)弯月、五环、小花,你想不想也来试试!那我们就来试试吧!

  板书设计:

  圆的初步认识

  定点 圆心 决定圆的位置

  定长 半径 决定圆的大小

  绕一周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内容

  角的表示、角的度量(教材39页—4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角的表示方法,会读角。

  2.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读量角器的度数的方法。

  3.会用量角器度量角。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思考、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量角器度量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问题1:角由什么组成?

  问题2:两条边是线段?直线?射线?

  师:知道了这些,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几张图中共有几个角吧!

  出示数角的一系列图片。

  二、新授

  (一)角的表示

  师:每张图中都有这么多的角,我们该怎样区分它们呢?

  师:给它们各自取个名字,好吗?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表示一个角,怎样去读角。

  角的表示方法:

  (1)可以标出三个大写字母,∠ABC或∠CBA读作:角ABC或角CBA

  (2)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字母B在中间)

  (3)所以,在只有一个角的时候,我们可以:∠B读作:角B

  (4)为了方便,有时我们可以标上数字,:∠1,读作:角1。

  (5)注:区别“∠”和“﹤”的不同,请同学们随意画几个角,训练一下这三种读法。

  (二)角的度量

  1.引入

  展示图片《比较角的大小》

  个别回答,集体核对。

  师:我们以前学过用米、分米、厘米等计量线段的长度,大家能不能想出一种合适的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呢?

  分小组讨论、汇报。

  2.介绍量角器

  师生同时拿出量角器。

  你看到了什么?这个量角器像一个大迷宫,一点也看不明白,是不是?老师告诉大家在这个迷宫里有4座大城堡: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板书)

  现在请同学们走一走这迷宫,看看你能找到几座城堡。

  反馈:请找到中心点这座城堡的小朋友,指着它(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内半圆的数所在的刻度线称为内刻度线,外半圆的数所在的刻度线称为外刻度线。

  以右边的0°为起点,起点处的0°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的刻度线。

  3.认识1°角

  课件演示。

  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表示1度。

  4.学习量角

  (1)出示一个直角让学生量

  师: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分组讨论,汇报。

  师生共同方法:

  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点对点(板书)

  零度刻度线与角的边BC重合---线对边(板书)

  所要量的角的另一条直角边对着90,所以是90°。

  复述量法。

  (2)试一试

  出示40°和140°角

  师:当看另一边时有二个数,应该读哪一个数呢?

  :角的一边对着里面的零度刻度线,就应当数内刻度线了

  当角的一边对着外面的零度刻度线,就应当数外刻度线了---0在内数内,0在外数外(板书)学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

  教材41页“试一试”

  四、

  师生共同回顾本小节所学内容。

  五、作业

  教材46页练习二第4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

  2、 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

  (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完成“练一练”第三题。

  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第2、3个算式的得数,寻找其中的规律。

  (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完成“练一练”第四题。

  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解答。

  5、完成“练一练”第五题。

  三、实践应用

  看线段图解答,然后提问:15分、35分分别在什么位置。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四、拓展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五、作业本。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52×2= 231×4= 321×2= 415×3= 298×3= 523×3=

  2、笔算

  24×12= 44×59= 63×52=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

  1、书后做一做

  134×12= 176×47 425×36 237×82

  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七第3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内容:课本第79页例2及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练习,巩固学生估算的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类推、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地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难点:正确地掌握两位数除法的估算,并能正确估算。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苹果树和数字苹果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上节课同学们帮助老师分气球,老师知道你们是乐于助人的好学生。今天老师还有120面彩旗,每班分给30面,你又会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0÷30=

  师:像这样的式子跟我们上节课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一样吗?应该怎样口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整百数除整十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本课中,我创设过节分气彩旗这样的一个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景,让学生经历提出数学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整百数除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有信心解决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时指导。

  2、互动交流:

  (1)小组交流

  老师提出几点要求:小组长负责组织,每个同学都发言,按次序发言;记录员作好记录。

  学生互动交流,在小组内展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案。比一比谁的想法更棒。形成小组意见。

  3、全班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各组的算法,教师在关键环节点拨提升。

  (1)可以是用实物来说明的。用分小棒的表示方法,分一分,把120根小棒代替彩旗的方式,以30根为一份,可以分成四份,所以120÷30=4。

  (2)120里面有4个30。

  (3)120÷30把后面的0都去掉就变成了12÷3=4(表内除法)

  (4)4乘30等于120,所以120÷30=4,我们组直接口算就出来了。我们组是用的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师:你们想法真棒啊,老师以你们自豪,为自己鼓掌吧!

  (二)教学整百数除整十数,运用估算意识。

  还能接受挑战吗?用小黑板展示题目

  122÷30≈120÷28≈

  ①我们这两道题跟前面的有什么相同点呢

  ②我们该怎么做,试试吧!看看谁的想法最好!

  ③先自己做一做,然后交流想法

  (三)引导学生得出的方法,得出整百数除整数的口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三个题,你发现有什么异同?得出结论

  (小结:整百数除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通常把被除数和除数看作整百除整十来计算,或者根据表内除法和看乘数想除法的关系。)

  (设计意图: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探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整十数除整十除》教案及教学反思》,来自网!http://

  数学知识空间,为学生赢得不段体验成功的机会。逐渐的引入到整百数除整十数口算的重要性。体现了运算推理的'多样化)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师出示数字卡片。

  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算得最多。然后订正答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并说出口算过程。

  30÷10=60÷30=80÷40=240÷60=

  210÷70300÷50=270÷90=630÷70=

  2、开火车

  (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1题剩余的题目)。

  180÷30=240÷40=420÷60=

  184÷30=240÷37=420÷58=。

  3、摘智慧,谁摘得最多。

  (1)出示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3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智慧果的奖励

  (2)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三第5题。

  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列式,集体交流。

  你表现得怎么样?收获了多少智慧果?

  (设计意图:数学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入其中,在练习中,我设计了“数字卡片”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算得最准”、“开火车”、“摘智慧果’,学生乐于接受,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学会学习,同时给予每个学生较多的练习机会,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整百数除整十数的口算

  120÷30=4(个)

  答:可以分给4个班

  122÷30≈4

  120÷28≈4

  教后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到了一种“出奇”的顺利。上一节课成功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总会有缺陷。可是“出奇”,当然也就奇了怪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是学生全都会了,几乎是不教就会。呵呵!没有想到的顺利,就已经说明其中潜伏着失败。

  课后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原则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教材内容而确定的,但是由于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起来比较轻松,所以我感到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基础。

  其次是教学重点的把握。既然学生知其然——会做,就必须知其所以然——怎么做?计算教学,尤其是口算的教学,比较难把握的是技能和思维的尺度。在口算教学中而知其然是计算技巧的掌握,知其所以然这是思维层次的锻炼。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其所以然,既训练学生口算说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这节课没有把握住这个教学重点。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备课中学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课堂上求平求稳看似成功,实则隐藏着诸多败笔。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第一课时

  课题:

  平行四边形分类、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

  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分类、关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课文第70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图形、剪子、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图形

  1.出示校园图(70页)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

  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正方形

  3.小组交流: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从而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现有人数为40人,大多数学生偏远的农村,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5、6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2) 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

  (3) 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与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

  5、其他因素:

  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热爱劳动,活泼好动,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家庭贫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认识偏差。

  三、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材的安排上,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口算和简便运算。如在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先学习因数及被除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时的简便方法计算。学了乘法运算定律和商不变性质后,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2、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中,让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基础,把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推广到多位数;也可以加深对对位数的认识。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养。在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引导学生在积累大量加减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对加减法进行定义,阐明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加减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多让学生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渗透教学思想方法。本册教学内容是学习整数的最后阶段,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得出整数的计数法和读写法、四则计算的关系、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性质等,在运用中加深了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计算方法、试商方法上,允许学生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做硬性规定,应用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带*号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练习补充,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 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 结合多媒体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 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情况。(课文第58页的例4,“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4、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8×125=6×20=24×125=6×200=72×125=组织小组交流。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8×4=25×160=

  40×4=25×40=

  20×4=25×10=

  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17×12=

  26×24=17×24=

  26×12=17×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18×24=(18÷2)×(24×2)=(18×2)×(24÷2)=105×45=(105÷5)×(45×5)=(105×3)×(45÷3)=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1、书上练习九的1、2、3。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五、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第59页4、5。

  第六课时

  课题: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课文第60页的例5、相应的“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中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

  出示图片: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4)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

  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

  三、巩固新知

  1、你是怎样估算的?

  《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

  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

  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

  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a1800米b1200米c1500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4、第62页的5、6、7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第63页8、9、10、11、12。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例8。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并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难点: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口答。

  (1)50本练习本,分给10位同学,平均每人几本?

  (2)200本练习本,分给40位同学,平均每人几本?

  (3)500本练习本,分给100位同学,平均每人几本?

  从上面三道应用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从算式看,被除数、除数虽然改变了,商却没有变,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商的变化规律”。

  (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8第(1)、(2)两题。

  (1)计算出来,并仔细观察它们的变化情况。

  (2)提问:左边一组题中,从上往下观察,被除数变没变?除数呢?商有什么变化?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你的发现吗?

  (3)你能用上面的`方法发现右边一组题中算式的规律吗?

  指名说一说。教师归纳:

  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反而除以几。

  (4)从下往上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又能发现什么?

  小组内议一议,互相说一说,学生汇报,教师归纳。

  2.出示例8第(3)题。

  计算并观察下面的题。

  6÷3=2

  60÷30=2

  600÷300=2

  6000÷3000=2

  (1)从上往下观察,被除数有什么变化?除数有什么变化?商呢?

  (2)从下往上观察,被除数有什么变化?除数有什么变化?商呢?

  (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4)学生汇报小组发现的规律,教师板书: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5)强调:

  A.要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

  B.乘或除以的数要相同。

  C.同时乘或除以的这个数不能是0。

  (6)你能举例验证这些规律吗?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87页“做一做”。

  根据每组第1个算式的商,写出下面的商,你是怎么?想的??

  2.教材“练习十七”第1题。

  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得数,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说算法和得数,集体订正并归纳简便算法。

  3.教材“练习十七”第4题。

  小组讨论、交流,再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说一说。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减法运算性质。

  2、能运用减法运算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

  3、经历探究过程,培养理性思考。

  4、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交流。

  5、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减法运算性质。

  难点:能运用减法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媒体:

  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准备:

  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口答计算过程:

  25×44 39×101-39 (125+9)×8 (125×9)×8

  630÷70 25×8 52×50 72-27

  120-120÷3 600-125+75 12×4÷14×4

  二、导入新课:

  在假期里小丁丁看了一本书,下面我们来看看小熊猫统计的数据:

  1、小丁丁看一本书,共231页。第一天看了19页,第二天看了21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请同学们尝试练习,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观察这两个算式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

  师:这两道算式都是这三个数,结果一样。只不过运算顺序不同,因此可以用等于连接。

  2、再观察一组:532-127-34 与 532-(127+34)计算并用符号连接

  3、象这样的例子,你还能举几个吗?试试填在书上第6页。交流。

  4、仔细观察上面的'例子,你有什么发现?用喜欢的方法表示,写一写。

  交流。

  5、如果用数学语言怎么表示?轻轻地说给同桌听。交流。

  6、师: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这就是减法运算性质。(揭示课题)

  三、练习:

  1、试一试P6页

  2、练一练P6页

  小结:合理利用减法性质能使计算更加简便。

  3、判断对还是错?错的请改正

  96-(42+24)=96-42+24

  277-(45-36)=277-45-36

  659-(59+135)=659-59-135

  (125+36)×8

  750×17+830×75

  101×99

  27×53+27×22+75×78

  270×58+270×43-270

  444×2+888×999

  4、应用:

  配合市政工程建设,某地段需动迁居民20xx户,第一批动迁了624户,第二批动迁了1276户,还有多少户居民需要动迁?(用两种方法计算)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减法运算性质

  a-b-c=a-(b+c)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复习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年、月、日的知识。

  2、通过制作主题年历,掌握年历的一般制作方法和注意点。

  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有用,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手工和美术方面的特长得以发挥,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

  适用年级:

  中年级学生(在他们学完《年月日》这一知识之后进行)

  教学准备:

  1、每人搜集一份或多份旧年历,通过自主探索和咨询,初步了解年历一般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2、选出自己最喜爱的年历,在班上交流一下,说说为什么喜爱这份年历。

  3、学生自行准备主题年历需要的材料。课前,让学生预先准备好12张纸质较好的纸(旧挂历的背面也可),画好图画或写好诗句名言,并预留一定的空白,用铅笔画上表格(每行7格,画上6格),待上课填写日期。

  4、年历的“主题”可让学生进行讨论后自行选择。主要有唐诗、照片秀(自己或家人照片)、宠物、山水、园林、美术作品、连环画、剪纸、现代兵器、综合类等。

  5、事先根据学生的喜好,把班上学生按自由组合的方式分成4-6人一个制作小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年月日”知识

  ①小组学习

  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你们到底学得怎么样呢,现在我来考考大家。请大家拿出带来的年历,在小组里说说……(出示不完全的板书)

  一年有个月。其中大月是、  、  、  、  、  、  、月,每个月有天;小月是、  、  、月,每个月是天。

  20xx年是年,所以明年的二月有天,明年一年有天。

  ②回答提问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全板书内容)

  2、引入新课

  师:根据年月日的一般常识,人们编制出各种各样的年历。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几种不同的年历(出示年历)。请大家讨论一下:①日历有什么用呢?②它跟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年历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的回答:通过年历我们可以知道一些重要的日子,如国庆节,六一儿童节,元旦,教师节,还有西方的愚人节是4月1日、圣诞节是12月25日等;还可以帮我们记住亲人的生日,知道他们在几月几日或星期几;有了年历,可以很好地安排好学习、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不至于出现遗漏现象,生活和学习就有规律了,等等。)

  师:既然年历跟我们有关这样密切的关系,大家想一想自己制作一个年历呢?(想)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制作20xx年主题年历”(出示课题)

  二、制作年历

  1、小组讨论与汇报

  师:要制作好20xx年的新年历,我们必须首先研究一下以前的年历是如何制作成的?下面请大家再次拿出年历,以小组进行讨论:制作年历要注意什么?

  估计学生的讨论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年历要有一个主题,并要标明“20xx年”字样。

  ②要把12个月的日期都写出来,每个月又以星期来编排。

  ③一月份的元旦即第一天要与20xx年的最后一天相衔接,20xx年的最后一天是星期三;

  ④一年的天数和每月的天数一定要搞清楚(明年是闰年,共366天,其中大月31天、小月30天、闰年二月是29天);

  ⑤后一个月的第一天一定要与前一个月的最后一天衔接准确;

  可能的话,学生还会说:

  ⑥可以把自己、父母的生日以及重大的节日用彩色贴纸贴上去,或者用彩笔标出来,以提醒自己。

  ⑦还可以在下面写上“×××出版,定价是×××”。

  ⑧可以在年历上做些广告。

  2、指导填写日期,进一步突破难点

  ①渗透双语教学:认识月份和星期的英语读法

  师:现在,请大家看,教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填写日期的表格。请大家想一想,一月到十二月,在英语里面怎么说?

  (学生个别说或就是说,教师同时出示英汉对照表)

  一月January二月February三月March

  四月April五月May六月June

  七月July八月August九月September

  十月October十一月November十二月December

  师:我们再来看每个月的表格,表格是最上面应该怎么写?

  生:分别写上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生:还可以简写成日、一、二、三、四、五、六。

  师:大家说说,星期的英文又该如何缩写呢?

  生:我知道的,因为星期日Sunday,星期一Monday,星期二Tuesday,星期三Wednesday,星期四Thursday,星期五Friday,星期六Saturday。所以它们的缩写分别是“S”、“M”、“T”、“W”、“T”、“F”、“S”。(教师同时出示表格)[此步中“双语”部分可基于学生“双语”水平而取舍。]

  日(S)一(M)二(T)三(W)四(T)五(F)六(S)

  ②分散难点:填写一月份的日期

  师:刚才大家已经初步讨论出一些编制年历的注意点,现在就开始着手进行制作了。制作年历一般按以下三步进行:一是布局设计,二是填写日期,三是美化加工。(出示步骤板书)其中第一步我们在课前已经基本完成,今天的课上我们重点是完成第二步和第三步。

  师:首先是第二步填写日期,同学们准备的纸上已经画好的20xx年的表格,也已经标明了12个月份。现在先请大家说说一月份的日历该如何编写呢?

  生:要注意与20xx年的12月份最后一天衔接好。20xx年的12月31日是星期三,所以20xx年1月1日是星期四。(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出来,让这个学生到前面来讲解。接着又让学生再在小组里仔细看看20xx年年历或台历,体会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一月份是大月,它有31天,所以要从1填到31。

  生:填写星期六和星期日要用红笔来填。

  生:一月一日是元旦,也要用红笔来填。

  生:我还知道,1月22日是春节,也就是农历正月初一,我想把这一天画一个圈,并在旁边写上“春节”。

  师:说得不错!这说明同学们在生活观察仔细,生活知识越来越丰富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始填写,谁先填好一月份的表格,就告诉教师,它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几?

  生:一月份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六。

  一月January

  日(S)一(M)二(T)三(W)四(T)五(F)六(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春节)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③突破难点:继续填写二月份的日期

  师:现在,我们又要开始填写二月份日期表格了。大家说说,填写二月份的日期要注意什么?

  生:20xx年是闰年,所以二月份是29天,不是28天。

  生:要注意与一月份的最后一天衔接好。因为一月份的最后一天正好是星期六,所以二月份的第一天就是星期日。

  师:如果2月1日是星期日,那么这个月还有哪几天一定是星期日?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它们是8号、15号、22号、29号。因为一个星期是7天,只要把1依次加上7的倍数就行了。(用实物投影仪来演示)

  师:现在请同学们填写二月份的日期,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二月February

  日(S)一(M)二(T)三(W)四(T)五(F)六(S)

  1

  8

  15

  22

  29

  ④以小组填写剩下的表格

  师:下面几个月的填写,就请同学们自行完成了。在填写之前,我们再一起来总结一下填写的注意点。

  生:后一个月的第一天一定要紧接着前一个月的最后一天。

  生:注意每个月份的天数是不一样的。大月是31天,小月是30天。剩下的月份中,大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它们每个月是31天。小月有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它们每个月是30天。

  生:在每个月的表格中,每一列的上下两个数总是相差7。

  生:星期六、星期日,还有一些重大节日用红笔填写。

  生:我想把我家人的生日贴上一个形,让它更醒目些,不容易忘记。

  生:为了防止发生一下连琐性错误,我建议每填好一个月,就在小组中核对一下,再开始填下一个月。

  生:我把家里的电子辞典带来了,上面有万年历,我可以随时对照,看看自己有没有写错。

  师:同学们想得真周到!下面就开始填写吧。

  (放音乐《日历歌》。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同时出示如下表格,让学生进行核对。)

  20xx年每月最后一天的星期数

  3月31日4月30日5月31日6月30日7月31日8月31日9月30日10月31日11月30日12月31日

  三五一三五二四日二五

  3、完成第三步──美化加工

  师:你准备怎样进行美化加工呢?

  生:可以配上画边,写上吉祥和祝福的话语。

  生:我们把小组组员的生日都贴上了漂亮的贴纸,到时候要一起庆祝呢。

  生:我还为几幅唐诗配上了图画,这样看上去是“诗中有画”了。

  三、展示、交流与评比

  1、展示(每个小组推荐1人)与交流

  学生上台说说自己制作挂历的过程和想法,要说出自己独到之处。对于一个同学的想法,其它同学可以发表意见和建议,并问介绍人:“××建议,你能接受吗?”能,为什么?不能,又为什么?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首先谢谢你的建议(意见),这条建议我会接受的……”、“谢谢你的建议(意见),但是,我是这样想的……”、“谢谢你对我的鼓励;你虽然提的'意见很尖锐,但是我表示理解……”

  2、说说本课的收获

  师:说说通过这制作日历的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制好的年历,你准备做什么?(给自己用,送给朋友,送给老师)

  师:通过制作,你有没有发出什么新的问题?你有没有什么任务没有完成吗?(让学生带着疑问或未完成的任务离开课堂,继续进行学习和探究)

  教后反思:

  1、“制作××××主题年历”数学活动,学生受益多多

  本课教学设计,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年月日知识,又进行了知识的拓宽,并与手工劳动、美术、语文(诗词)等学科融合,让学生在综合化的学习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我也能制作年历!)。由此可见,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受益是多方面的。

  本活动适用已经学过“年月日”的中年级学生,而且每年学到这一知识的学生都可进行,年历主题还可“与时俱进”,常做常新。

  2、数学活动的主旨首先是“数学”的,千万不能偏离

  在设计中,我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其中的“数学”的东西是不是太少了?因为它毕竟是数学课,而不是手工课或美术课。

  为了手工和美术等的东西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首先,我把第一步“布局设计”放在课前。课前,我就让学生搜集材料,通过讨论交流,自主选择和确定年历的主题。然后,我又大胆放手让进行布局设计,并把要画的画、要填写的诗词等进行先期处理。其次,对于第三步“完善加工”,有些同学课堂上来不及完成,我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不折不扣地高质量完成,还通过评比,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收获,体验制作的成功体验。

  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数学”上来,以重点完成第二步“制作年历”。具体如下:

  开始,我通过安排一定时间的复习,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也为下一步制作年历打下了基础。

  在制作过程中,我注意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重点进行一月份和二月份的表格填写。因为一月份是一年的开始,既要注意与上一年衔接好,又要注意如何把一个月的天数填到为星期为周期的表格中;二月份的既要注意与一月份的衔接,又要注意它是29天,而不是28天。

  通过两个月的填写,学生会在其中逐步熟练,并会慢慢体会到一些规律性,以后的填写就容易多了。以后,我开始由慢到快,但注意每月的月尾进行一次核对,以防发生连琐性错误。

  在填写过程中,我总是注意让学生不断总结注意点,循序渐进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比如在一、二月份填写完成后,让学生总结注意点,在填写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原来上下两排的数字之间正好相差7;前一个月的最后一周多余了几天,后一个月的第一周就要空出几天,这才是正确的衔接;如果前一个月没有多余的天数,是后一个月从第一格填写起;我把一些重要的日子、爸爸妈妈和我的生日都用红笔进行了标注,这样看起来比较醒目明了……)

  3、激发兴趣,引导探究,使每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享受快乐

  这堂课下课后,我把学生制作的年历挂满了教室,让大家欣赏、交流和评比,又把这些好消息告诉家长,许多家长也很感兴趣。一天,一个学生兴冲冲地跑过来告诉我:“老师,我爸爸说,今天我家不买挂历,说我的挂历制作得够水平,准备挂在客厅里呢!”这对学生来说,可是最大最大的表扬和鼓励了。

  看着教室里琳琅满目的挂历,读着荡漾在孩子脸上的兴奋和喜悦,你难道不觉得你是和学生一起在享受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快乐吗?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上册教案01-15

四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12-15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01-29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10-10

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05-08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9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08-29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6-07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06-07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