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案

时间:2024-06-11 08:55:08 初中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美术教案必备(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美术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美术教案必备(15篇)

初中美术教案1

  一、教材分析——静物有声

  静物画(静物有声)是以日常生活中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绘画。艺术家出于对表现人的生活的兴趣,把普通的对象变成了富于美感的艺术品。同时,静物有声还成为画家练习技巧和学院美术教学的一种手段,用于训练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静物有声根据课程标准第四学段“造型·表现”和“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有关内容,教材以静物画为切入点,通过学生自己摆静物、描绘静物、改画、赏析作品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静物画的创作过程,理解画家通过形、光、色、质、构图和空间等造型要素的处理,赋予作品以某种意味,有意识地表达情感。

  教材以首页三幅作品的欣赏入手,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家如何通过静物画表达情感。《冠军的象征》一画以饱满的构图,细腻地刻画了那些被打得“遍体鳞伤”的排球,叙述了中国女排冠军之路的艰辛;《高更的椅子》以高更曾经坐过的椅子为主体,椅子上没有影子的烛光,给人以脱离现实之感,传达了病中的画家忧郁悲凉和思念友人的心情;《纪念贝多芬诞辰215周年》描绘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石膏像、小提琴和乐谱等,表达作者对贝多芬的纪念与崇拜。通过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对静物画学习的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准备。

  教材中呈现的苏巴朗的《有壶的静物》和塞尚的《静物》,主要是介绍静物画中的两种常见的构图形式:水平线构图和三角形构图。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构图形式给人不同感觉,适合表现不同的主题与情感,理解构图在静物画中的作用。《天伦之乐》及其教学提示,帮助学生通过欣赏分析,理解静物画要想做到“静物有声”,要能表达一定的主题与情感。

  教材中设置了两个学习活动,活动一主要是让学生分小组摆静物,并用铅笔作构图练习。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选择描绘对象,确定构图组合和画稿练习来完成一幅静物画的构思过程;活动二是参照一幅静物画作品,从不同的主题进入,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改画,在临摹方法的辅助下,降低难度,达到运用静物画表达情感的目的。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3课静物有声

  评价建议栏目中,从欣赏和评述、构思构图、作业效果分析三个方面提出了学生自我检测的要求,强调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知识技能的运用。

  资料库中介绍了什么是静物画、静物画的历史、什么是构思、构图,作为本单元学习的参考和补充。

  学习大空间作为本单元学习的拓展和延伸,侧重从静物画创作的不同表现形式、风格和不同工具材料的表现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欣赏分析、摆放静物学习构思构图知识和改画表现等学习活动构成完整的学习过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帮助学生掌握欣赏静物画的一般方法,了解静物画表现情感的关键手段;在绘画尝试练习中运用构图知识来表达主题。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3课静物有声

  二、教学目标

  *掌握欣赏静物画的一般方法,了解静物画表现情感的关键手段,并能就静物画作品结合自己的感受发表独特见解;

  *了解绘画造型基本要素在静物画中的作用,并能够运用于静物组合,构图和改画的尝试,在学习过程中倾注个人情感。

  三、教学思路

  1.教学题材确定

  教材选用了丰富的材料,应有所侧重,从不同角度进入。欣赏分析本课首页的三幅静物画作品,感受画面表现的不同情绪和主题,围绕作品中有意义的线索进行归纳,找出其中的联系:如《冠军的象征》满幅残破的排球、艰苦卓越、积极向上的寓意;《高更的椅子》宁静环境中的烛台和椅子、强烈的色彩对比、不眠之夜的伤感和思念;《纪念贝多芬诞辰215周年》黑白分割的画面、贝多芬塑像和小提琴、黑暗与光明的象征意义等等。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从构图知识的学习进入,分析苏巴朗和塞尚的静物作品,感受画面效果,体会和研究不同的构图形式并找出规律。

  《天伦之乐》表现祖孙同堂的幸福生活。根据教材所作的提示,引导学生综合前面欣赏方法,揭示作品主题。

  活动一摆放静物,铅笔构图练习承接以上欣赏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构思构图训练;

  活动二参照作品改画,尝试运用静物画表达情感和主题。

  2.教学组织

  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各种学习用品、体育用品或自己喜爱的物品,以及搜集自己喜欢的静物画。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作品分析图示以及学生作品。

  教学时可分若干小组,准备若干静物台及静物、衬布等。

  3.教学策略

  用本课首页的三幅静物画作品进行教学导入。围绕作品描绘物品的象征意义,画面效果给人的感受,以及形、光、色、质、构图与空间等造型要素的运用等问题,在学生中展开议论。教师通过提示导向,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揭示作品的主题和作者表达的情感。这一环节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达到初步了解静物画,掌握欣赏静物画的一般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与表现的欲望的目的。

  接下来从学习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主体与背景的关系等内容入手,运用对比欣赏、改变构图的演示、实物摆放等方式进行教学。结合前面情境导入时所提到的问题,请学生根据确定的主题,就如何选物、如何摆放、如何构图、如何处理背景与主体的关系以及光线角度、形状色彩的利用谈谈自己具体的想法。

  活动一分小组摆静物,并用铅笔作构图练习。各组确定一个主题如“表现一位旅行者的生活”、“表现一位乐手的生活”等等,来选择静物进行摆放和描绘,此活动的.目的是静物的选择、组织与构图训练。学生合作摆放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帮助和指导。静物摆放强调大小组合、色彩配置、质感区别以及前后关系等,特别注意运用所学构图知识。各组选派代表,讲解本组静物的构思。构图练习中对形状的描绘不作太高要求,强调画面整体效果。

  第二课时主要是按照活动二设置的教学内容,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作品或自己收集的作品进行改画练习。改动其中的物体或背景均可,素描或铅笔淡彩等形式不限,重点让学生体验一幅作品中的某些物品或背景改变,其主题与情感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选择合适的对象组织在画面中至关重要,选择哪些物品、如何摆放、主次关系如何、处在什么样的背景中、大小疏密怎样、表现什么样的情感等问题都是进行静物画创作时必须认真考虑的。学生的作业更多地考虑构思、立意与构图,对于形体的表现则应相对淡化。

  4.教学评价

  在欣赏评述活动中,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构思构图能够明确地反映所表现的主题;作业效果反映了知识技能的运用。

  四、教学选择

  学生生活有地域差别,静物的选择也会反映出有地方特点的主题,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为改画习作设置不同难度的要求,以适应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

  五、教学建议

  1.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教学导入部分可以一幅作品为主,旁及其他。对于主要欣赏的作品,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挖掘,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借助其他作品的比较,可以更好地解决欣赏活动中的问题。也可以采用泛泛而谈,抓住诸多作品的共同特点,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赏析,让学生对静物画有整体的认识。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

  教材中活动二设置的教学内容有一定难度,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活动一绘制的草图为主要素材,把教师提供的作品或自己收集的作品作为作业的参照和摹本,改动其中的物体或背景。衬布的褶皱表现难度较高,摆放时尽量避免,只求色彩的利用。

  可以考虑模仿和改画的方式,临摹主体,改变主题;或模仿主题,改变主体。如“爸爸的椅子”“草丛中的排球”等等。

  2.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课题导入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主题设置情境,比如,假如你是一位画家,如何以静物画方式表现“儿时的玩具”、“体育课后”、“我的书桌”、“校园午餐”等主题。

  在欣赏过程中提示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身临其境地欣赏作品。如学习的艰辛、与好友离别的时刻、儿时与祖辈嬉戏的情景等等,设身处地地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情感。

  3.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

  教学程序可根据学情灵活安排:如理解作品主题导入教学→静物摆放?熏表现主题→摆放静物与画家作品比较,进行造型要素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构图练习→作品欣赏,体会情感,绘画练习。把欣赏活动按梯次贯穿于知识学习和实践尝试过程之中,建立在一定的感性认识上。

  4.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静物的选择要注意形状整体、不过于复杂,大小搭配合适,便于学生表现。

  摆放静物的活动中,可以考虑替换不同色彩的衬布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色彩关系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

  运用数码相机及时展示摆放效果,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也便于指导和评价。

  5.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调整摆放静物时使用取景框进行观察,简便实用,感受也不同,更利于整体把握构图。注意提示学生,取景框在眼睛和物品之间滑动时,感受物体在画面中的放大和缩小,制造不同的构图效果。

  六、教学资料

  静物画

  以日常生活中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绘画。通常以油画、水粉、水彩或素描为描绘手段。静物画成为独立的绘画样式是从16世纪开始的,在此之前,它只是作为宗教画或肖像画背景上的点缀。到17世纪,静物画在北欧?穴主要是荷兰、佛兰德斯?雪渐趋普遍,逐步成为完全独立的绘画艺术样式。在近现代,静物画还成为画家练习技巧和学院美术教学的一种手段,旨在训练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早期的静物画常常具有各种宗教寓意或象征意义:如描绘面包、酒、水隐寓耶稣受难,描绘骷髅、计时用的水漏或沙漏、蜡烛等象征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流逝,描绘花卉、水果、蔬菜象征时令变化、四季转换等。静物画体裁的产生,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当时艺术家对于表现人的生活的兴趣,其中有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构图

  在美术创作中,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预想的形象与审美效果。构图是艺术传达的第一步,也是对构思的检验和修正。一般来说,构图涉及多种形式法则,是绘画艺术的基础,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被认为是“画之总要”,极受重视。

  塞尚画静物

  因为画模特儿时人会动,这使塞尚很恼火,所以他多画静物,他往往把不同的对象安排在一起,借以获得不同色彩的形的完美和谐。塞尚在摆静物时也是十分讲究的,有位青年画家在看到他摆静物的过程曾写道?押“他把衬景布很轻地铺在台面上,显得很自然。然后再安排水果,使各个水果的色调形成对比,造成互补色的震动感,把绿色放在红色上,黄色压在蓝色上,斜放着,转过来,如果需要把水果放稳,就用钱币把它垫起来。他在做这一工作时是非常仔细和十分谨慎的;人们会以为他是在给他的眼睛摆宴席。”这席话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地理解塞尚的静物画。

初中美术教案2

  【教材分析】

  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中,体会到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本课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以及用口头或文字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感受的能力。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不同作品的不同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作品体现的不 同思想内涵。

  2、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艺术作品体现的思想内涵。

  2、如何表达欣赏作品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的准备情况,教科书是否带齐。

  二、导入新课

  1、首先请同学们来听一段音乐

  播放音乐

  提问:请同学们听听看,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哎哟嘿~~~(纤夫在拉纤时发出的声音)

  2、在音乐中是通过这种节奏来表现劳动的,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艺术家是如何

  表现劳动场面的,怎样表达劳动情感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教授新课

  (一)提出课题: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二)欣赏作品

  1、出示作品《在激流中前进》

  提问: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理解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三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

  作者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出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饶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和船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

  2、请同学们再看书上另一幅也是表现劳动人民在船上的`画面《清明上河图》

  (1)提问: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理解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盛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著名之作。全画内容大体分的是三段,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满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的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的通过虹桥。相映成趣的是,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戏剧性的场面,吸引了桥下众多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的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组件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底。

  (2)出示《清明上河图》全图

  老师讲解:

  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市区街道的繁华场面。它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3)出示作品,用作品《在激流中前进》与《清明上河图》作比较

  学生讨论:1、从画面描写的环境,人物的动作表情上来比较,这两幅作品 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否相同?

  2、从画面的安排与表现手法来比较这两幅画分别是怎样来表现 主题的?

  教师归纳,补充

  (三)欣赏作品

  1、出示作品《牛耕》

  思考:这幅作品反映的是什么时代的劳动?给你留下怎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2、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幅作品,出示作品《捣练图》

  老师讲解《捣练图》全图

  《捣练图》因描绘唐代妇女制“练”(一种丝制品)的劳动场面而得名。全画共画了十二个人物,按制练的工序分成三组;右边一组描写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教材中所选的正是这一段。中间一组秒下两个妇女在理线,左边一组描写两个妇女把连拉直,另一妇女再用熨斗熨平,在她对面有一女孩拉着正在被熨平的白练。另一个淘气的小孩在下面来回玩耍,在中间和左边两组人物之间有一个小

  女孩蹲在地上,用团扇在扇炭盆。十二个人物组织得疏密有致、动静适宜。

  3、出示作品《捣练图》与《牛耕》作比较

  学生讨论:1、这两幅作品中的人物是否属于同一阶层?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两幅作品所用的手法是否相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教师归纳,并补充砖画的作用

  《牛耕》:这幅表现牛耕的砖画,画面十分单纯,但作者颇具匠心。如两头牛有意画成一黑一白,以对比的手法突出画面的好。再如,画扶犁者的形态,而且其缓步前行时的姿态极富运动感。

  《捣练图》:既符合生活的真实,有独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态各不相同,既统一,又富有变化。“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妇女的共同特征。描画勾线工细而又劲健,设色富丽而又匀净雅致,衣服的质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墓砖画:就是在墓碑前用颜料在砖头上面画画,再经过烧制后,它就不容易褪色了,它的作用是用来陪葬的。我国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厚葬之风俗盛行,流行在墓碑前画一些劳动人民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场面,墓主是为了祈求死后永远有一批劳动群众供他们驱使奴役。

  四、复习巩固

  通过以上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我们都知道这些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劳动。那老师要问一下同学们,为什么历代艺术家都选择“劳动”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出示作品《钢水 汗水》和照片,最后请同学们想一想:艺术作品中的劳动与现实生活中的劳动有什么不同?

  五、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对比,你觉得这堂课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劳动是人类生活的主旋律,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美术作品是在现实基础上加以提炼,加入画家的主观情感表现而成。那现实生活中,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所以,同学们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认真观察,勤于表现,用我们的双手描绘美好的生活。

初中美术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蛋壳人造型设计,制作,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审美情趣。

  2、进一步丰富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体验设计和制作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难点:

  蛋壳人造的设计、制作。

  课型:手工课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学具准备:蛋壳、彩色纸、剪刀、胶水,彩笔或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审美兴趣,导入主题

  教师拿出蛋壳,让学生想一想,它们能做什么?

  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发言,有的说做小丑、有的说做京剧脸谱、有的说做不倒翁……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好,这些被人们扔弃的废品经过加工,同样可以成变艺术品。那我们的这节课用蛋壳也来做一做自己构思选择人物。

  二、发展阶段

  ①结合教材中蛋壳人造型作品,请学生分析蛋壳人造型的类型和方法:

  蛋壳人偶类型——用蛋壳制作人物头型,用布料制作服装,组合后可用来演偶戏。

  蛋壳人摆设——用蛋壳与圆筒组合,制作成各种人物造型。

  蛋壳不倒翁——把蛋壳内部放入熔化的蜡及重物,制成不倒翁。

  京剧脸谱造型——用蛋壳做京剧人物的头部,取硬纸剪出造型人物的髯口和部分躯体,再制作一顶帽巾子,按谱式画好脸谱及服饰,头饰着色。

  ②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相关资料讨论蛋壳人设计思路。

  ③辅导学生绘制设计草图。

  ④布置学生结合图稿完成蛋壳人造型制作。

  三、学生作品展评:

  把做完的作品集中到讲台,相互评论,将设计有创意的作品,讲一下构思、创意,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好的作业,对有缺陷的作品提出修改的建议。

  四、收拾与整理

  教学中注意加工后材料的处置,可事先准备塑料袋,尤其是苯板,切割后的碎屑要及时收集,防止污染环境。

  课后反思: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因地施教。美术教学不以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来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充分显示和发挥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创新,学会不同于他人,不同于自己的新思维方式。

初中美术教案4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教材从线条、明暗、体量和空间四方面介绍了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涵盖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等艺术形式。旨在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勒脚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比较分析、交流评述等学习形式,鉴赏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理解造型的表现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不同类型美术作品的造型表现力,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

  四、教学重点:造型基本要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造型要素分析艺术作品。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 六、教学过程:

  色彩是诉诸视觉最具感 染力的形式语言,而绘 画 恰是能体现色彩感染 力载体。 色彩是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 色彩不仅能够真实地再现表现对象 的色彩关系,而且由于色彩所具有 的感情特征,对于触动人的心理和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设色绢本, 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气势 辽阔超凡。 ? 《千里江山图》后来被当时的宰相 蔡京收藏,他在上面的提拔记述了 宋徽宗指点王希孟,收他入翰林书 画院的经历,王希孟在二十多岁的 时候去世,关于他的史料很少。 《千里江山图》后在清乾隆年间收 入宫中,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欣赏

  作品为大青绿设色绢本,间以赭石 配色。画面色彩匀净明丽,富于装 饰性。壮丽秀美的山水,仿佛将人 带入了一个超乎物象之外的精神的 世界

  《出水芙蓉图》

  【名称】宋吴炳出水芙蓉图 【类别】中国古画 、扇面画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欣赏

  作品为了表现荷花“出污泥而 不染”的纯洁、娇艳的资容与 品格,分几十次层层渲染进行 赋色,达到了柔和润泽而又美 艳动人的艺术境界。

  《干草垛》

  进入90年代,莫奈创作了若干 组作品,即“组画”。所谓的 “组画”,就是画家在同一位 置上,面对同一物象,在不同 时间、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 多幅画作。

  作品欣赏

  看似平凡的草垛光彩夺目,与天空 和远处的树丛交相辉映,构成一曲 色与光的交响。 马蒂斯

  亨利· 马蒂斯(Hei Matisse ,1869— 1954)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 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 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21岁 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 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 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 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 我的生活,而它主宰 我。”

  作品欣赏

  野兽派画家马蒂斯追求一种简洁明 快的色彩效果,这幅暖色调为主的 作品,明确地表达出了一种温暖、 柔和、安适的气氛与情调。

  于非闇(暗)

  于照,画家。生于一八八八,字非 厂,别署非闇,又号闲人,山东蓬 莱人,久居北京。著有《中国画颜 色的研究》、《我怎样画工笔花鸟 画》有《于非闇工笔花鸟画 选》、 》、《都门钓鱼记》、《都 门艺菊记》、《 都门养鸽记》等。

  作品欣赏

  画面以石青为底色来烘托玉兰花各 黄鹂鸟,强的色彩对比,生动地表 现出一派晴空万里、鸟语花香的大 好春光景象。

初中美术教案5

  课题:

  一、教 材 分 析 (向日葵)

  本单元(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3课 向日葵)选择色彩表现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本质特征、色彩的象征意义和向日葵色彩使人产生的不同情感反应,并运用色彩进行自主表现。 按照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有关要求,向日葵设置欣赏感受和创作表现两个学习活动,旨在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教材侧重让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改变传统教学的色彩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法的传授,努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

  教材以“向日葵”照片导入,一方面从向日葵的生长特性,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促使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形成。另一方面从自然形态感受色彩的基本特征。教材从自然形态过渡到绘画作品欣赏,呈现凡·高的一幅《向日葵》作品,对其色彩进行重点分析,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了解色彩和笔触的关系。

  教材从《向日葵》的色彩分析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层层展开教学。“活动一”要求学生尝试改变向日葵的色彩、笔触,感受画面效果,这种模仿改造的训练,使学生在欣赏感受的基础上加强情感体验。

  教材还安排了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欣赏,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从色彩情感方面使学生对美术作品作出积极的反应。学生通过对抽象、具象的美术作品的色彩分析,认识色彩依附于线条和形状,运用色彩的对比、协调,达到情感表现的目的,使其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活动二”设置两种方式,其一把对自然景物的感受用色彩表现,其二直接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某种感受,为教学开展提供灵活的选择。

  “评价建议”一栏对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以及学生作业的要求提出评价指标。学生作业侧重色调、笔触、色彩搭配等方面的评价,为教学评价提供参考。

  资料库中对色调、冷暖对比、补色对比有解释,并附色轮和补色关系图片,作为教材知识的补充。本栏还对凡·高作了简要介绍,帮助学生认识画家,从而进一步了解画家作品。

  学习大空间一栏提供色彩的情感特征在生活中运用的图片两幅,并建议学生尝试用色彩改善生活环境,提供学习迁移的途径。

  二、教 学 目 标

  *让学生体验不同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让学生能够尝试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进行大胆表现。

  *让学生发挥个性的表现,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 学 思 路

  教材提供的向日葵照片紧密结合课题,可以此导入新课,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

  教材说明色彩在绘画创作上的独特作用,选择了凡·高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向日葵》,从主题与色彩的情感表现和画家的艺术魅力而言,凡·高的《向日葵》无疑是很有说服力的图例。从色调、对比色彩的运用、用笔特点等方面予以分析,对其细节放大,加强视觉效果。教学可以此为切入口,对作品从色彩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色彩的表现力。

  画家运用色彩特征能增强作品的情感力量,为此教材提供了三幅不同风格的作品,一幅康定斯基的抽象画,以及一幅农民画和一幅油画作品,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欣赏,培养其基本的艺术态度。“活动二”学生运用色彩创造表现,教材附两张学生作业图片,一张是表达快乐的情绪,另一张表达对自然风景的感受,可以用来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初中美术教案6

  开场语: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是xxxx,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广而告之》 。(板书:广而告之)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

  组织教学: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视频导入

  师:很高兴见到同学们!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相信同学们对于这段视频应该不陌生,这是我们学校上一届“校园艺术节”的视频和艺术节的招贴 。

  师:通过观看我们学校上一届“校园艺术节”的视频及招贴,谁能说说这个招贴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

  师:我们有请举手最快的那个男生来回答一下吧!

  师:你说啊!这个招贴的图案符合我校“校园艺术节”的宗旨,文字有“校园艺术节”的标题,还注明了我校艺术节的举办时间和地点,为我校艺术节的开办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请坐 。

  师:通过这位同学的回答,我们不难发现,招贴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们传递着各种信息 。本课将带领同学们了解招贴的特点,学习招贴设计的基本规律,为我校即将举办的”校园艺术节”设计一幅招贴 。

  二、讲授新知

  (一)初步感知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欣赏这些招贴作品,哪位同学说一下你从这些招贴作品中可以获得哪些知识呢?

  师:请那位靠窗第三排的女同学来回答一下吧!

  师:你说啊!你通过欣赏这些招贴作品发现,这些招贴很像我们生活中的宣传海报,经常被张贴于户外,出现在街道、展览会、车站、公园、机场等公共场所 。

  师:通过你刚刚的描述,老师发现你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同学,请坐 。还有哪位同学有不同的见解呢?

  师:请那位靠墙穿黑色衣服的男生来回答一下吧!

  师:你说啊!你欣赏了这些招贴作品,发现它们所宣传的内容不同,有关于政治的、文化的、公益的、商业的、娱乐的等 。

  师:你的回答对招贴的内容进行了分类,很好,请坐 。

  师:同学们从不同的视角和理解方式欣赏了招贴,从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了解了很多招贴的知识 。

  师:招贴又名海报或宣传画,属于户外广告,分布于各处街道、影(剧)院、展览会、商业区、机场、码头、车站、公园等公共场所 。招贴的类型主要有政治类、文化类、公益类、商业类、娱乐类、比赛类等 。

  (二)深入探究

  师:欣赏了这么多的招贴作品,那同学们知道如何去设计一幅招贴作品吗?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仔细观察招贴《水墨的年代》的创作过程,说说如何去设计一幅招贴作品?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始你们的讨论!

  师:老师听到讨论声渐渐的小了,相信同学们都已经有了答案,那哪一个小组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呢?

  师:请第4小组的代表来回答一下吧!

  师:你说啊!你们小组通过讨论分析,这幅主题为“水墨的年代”画展招贴从设计草稿到完成定稿,首先,确定设计主题文字“水墨的年代”;然后,进行图形的选择和修改,使其图形的.内容与文字“水墨的年代”画展这一主题相匹配;最后,进行色彩的搭配及整体布局的调整,对文字和图形进行合理安排,达到最佳的视觉传达效果,关于这幅“水墨的年代”画展的招贴就创作完成了 。

  师:请坐!非常棒!通过这个小组对“水墨的年代”招贴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招贴的构成要素有图形、文字与色彩 。(板书:图形、文字、色彩)

  师:图形——一个好的招贴通常图文并茂,图片的选择一定要与“主标题”所表达的内容有关 。文字——主标题师招贴所传达的主要信息,传达的内容应该简洁有力,第一眼就能吸引人们的目光,说明文字应言简意赅,字号不宜过大,注意在板面中整体把握主次关系 。色彩——适合主题创意,有个性,引人注目 。

  师:最后把招贴的这三个要素进行整体布局和调整,我们就完成了招贴作品的创作 。

  三、教师示范

  师:老师也为我们的“校园艺术节”制作了一个招贴 。

  师:请看大屏幕,老师将设计海报的过程制作成了PPT,并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老师的设计步骤!

  师:第一步,确定招贴文字内容及创意图片 。第二步,设计主图的大小和位置 。第三步,设计主标题文字及说明文字 。第四步,调整完成 。

  师: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

初中美术教案7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钟)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集体讨论选出哪些是民间美术作品。

  师: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同学们先来看课本。(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三〉讲授新课(5分钟)

  师:给学生分组,男生组、女生,讨论分析一下,然后找一位代表。

  男生: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应该是民间美术。

  女生: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男生:所谓民间美术 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女生: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

  师结: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麽多那位同学能来概括一下民间美术有几大类?

  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同学们知道我们这有哪些民间美术吗?

  生:年画、泥塑、风筝、剪纸。

  〈1〉年画(12分钟)

  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辈出,曾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丰厚,年画,深受其影响。

  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代,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

  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纷纷迁至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

  解放后,桃花坞的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

  年画作品

  次到日、美、意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图片《一团和气》生看完后有何感想。

  师结: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品。画面成圆形,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点象儿童,又有点象老妇

  的脸,身穿锦困服饰,颈配长命锁,手捧,《各气吉祥》卷 ,拎人喜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成圆型,寓意“团圆”,表达了人们

  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喹,生活幸福,事事如意的美好愿望。当然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的作品外,还有人说戏剧类,祈副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

  图片《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给学生放一下年画的习作过程)。

  〈2〉刺绣(8分钟)

  师:看过了画,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各地的刺绣,同学们对刺绣又有那些了解呢?

  生:四大名绣,江苏丽苏绣,湖南湘绣,四川蜀绣,广东的粤绣。

  师:苏绣可是有三千年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那双面绣就是上面的明珠。

  什么是双面绣?(图片)这幅白猫绣品正反一致,绣工精细,针法灵活,形象生动,仿佛是一只真猫,另人赞不绝口。

  〈3〉风筝(4分钟)

  风筝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民间美术了,每年的4月21号就在我们潍坊举办的国际风筝节。今年我们不看我们当地的风筝,而是看看北京的`风筝,讨论北京风筝的艺术。

  (给学生放一下制作风筝的过程)

  〈4〉玩具。(2分钟)

  生:让学生回忆儿时有哪些玩具?

  师: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各种玩具伴随长大的,我们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

  图片《泥狗》 、 《布老虎》 、 《泥老虎》。

  〈5〉编织(2分钟)

  师: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草,玉米皮边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料编织出精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且美观的工艺品。

  图片《竹编·背篓》、《竹编花瓶》、《三屉提蓝》、《食盒蓝》

  〈6〉剪纸(5分钟)

  师:记的小时候过年我们都贴窗花,挂灯笼,给节日增加喜庆色彩(放剪纸录象让学生感受一下)

  〈四〉小结(1分钟)(加背景音乐)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有何感想(学生畅谈)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后亲自尝试制作一下,剪纸,泥塑,刺绣,等手工艺品。

  〈六〉本课结束,师生再见。

初中美术教案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五课《五味瓶》(人教版)本课书的学习领域属于设计·应用。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辨别,学会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对五种不同味道的感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了解不同色彩的同时学会如何去以不同的绘画形式来体现“味道”。

  3、审美目标:朋友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美、感受美。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生活的优良品质。

  5、情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教学重点:

  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及爱生活、爱劳动的思想渗透。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绘画、制作等美术形式来表现“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带给人们的感受。

  学具准备:

  五味瓶、彩色纸、颜色、剪刀、胶水、糖、盐、醋、辣椒、药片、范图、多彩泥……

  教学媒体:

  KT展示板、实物投影仪、音乐……

  设计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它是美术课程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所以设计本课时,我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灵活多变上,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采用了实验、游戏、分组活动等方法,从导入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对“五味”的语言和艺术表现能力;在能力培养方面,发展阶段过程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常识不同的且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表现自己的所感、所见、所闻、所尝、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在评价整理阶段,给学生作品予以肯定并进行小组互评,真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方法而达到促进其自主的主动学习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教师活动:以做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闻”、“尝”的方法来认识“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出示放有糖、盐、醋、辣椒、药片的“五味瓶”)

  1、学生活动:体会并口头描述“五味”带给自己的感觉。如:吃到的、闻到的、看到的、身体神经感觉到的……

  〔设计意图〕:以趣味性的实验活动这种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教师活动:出示板书题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2、学生活动:通过题图初步明确色彩与感觉的关系。

  〔设计意图〕:体会色彩给以我们的直觉反映和思维反映。

  3、教师活动:出示不同颜色的卡片,引导学生分组分析心理感受,并以游戏的形式把对应“味道”的颜色找出来。

  3、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以竞争的形式,对彩色卡片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与味道对应的颜色是什么的答案。如:红-辣、绿-酸、白-咸、黑-苦、黄-甜、褐色-甜、紫-甜、紫-酸等不同的答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大胆联想,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发展阶段

  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讲述自己见过生活中“五味瓶”的外形和作用。(同时出示实物和有关资料图片。

  1、学生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说出“五味瓶”的.用途。

  (设计意图):丰富其感性认识,将认识想理性漫漫培养,帮助学生自主的去发现,去总结。

  2、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表现出“味道”。

  2、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到答案。如:糖、蜜是甜的;葡萄、醋是酸的;辣椒是辣的;盐是咸的;苦瓜、药片是苦的……再如:可以画表情;画颜色;做各种各样的瓶子。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发扬民主,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3、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五味”的认识。

  3、学生活动:自己通过不同形式来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以指导性的建议。

  (三)评价阶段

  1、教师活动:出示KT展示板(有五种不同形状的瓶子),指导把自己的作品展放在上面。

  1、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师活动:做课中小结,引导学生欣赏相互评议、欣赏彼此的作品。

  2、学生活动:积极表达并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整理阶段

  1、教师活动: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取长补短大胆改进自己的作品。

  1、学生活动:整理自己的作品,组合完成KT板上的大“五味瓶”。

  (设计意图):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

  课后拓展:

  在这次课学习后,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巧妙地利用综合材料进行联想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和创造的神奇力量,在生活中发现美,把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设计和美化自己的家、自己身边的环境。

  课后反思:

  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创新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应以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教材,引导学生大胆地联想和创造。在生活中我们更注重的是“五味瓶”的实用性,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五味瓶”在造型设计上发生了变化。从形状、大小、材质、功能等方面千奇百怪。这些变化使儿童容易产生联想,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本课教学中,就采用做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口尝一尝“五味”酸、甜、苦、辣、咸,这种简单的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他们乐于自己找到答案并从中获取乐趣。本课以“五味瓶”:为原型的设计方案,体现了学生在课改后的学习模式,主动、乐学、勤思、共进。

初中美术教案9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风景构图知识,远、中、近景的处理方法和树木的表现方法。

  2、学习铅笔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懂得如何区别主次进行概括。抓住重点,分清层次,能画一幅简单的风景画。

  3、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构图知识和铅笔画技法,画一幅以树木为主的风景画

  2、怎样表现和处理好以树为主的风景画的质感和空间感

  三教务长:风景写生的范图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风景画欣赏导入。展示许多风景写生的范图,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揭示课题,《风景写生》,板书

  三、学习新课:

  老师:请用你自己学过的美术知识对这幅画进行评析。

  (学生发言踊跃,通过发言复习了透视、构图知识。)

  老师:自然界处处存在美,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和表现。

  (老师继续展示自己在校园内写生的美术作品。)

  学生:原来我们经常生活的校园画出来也这么美呀!我也要画一画我们的校园。

  课堂外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师生共同活动。

  四、学生作业:

  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示:

  展示学生优秀作业,请其他学生来点评,指出画的好的地方和还欠缺的地方。

  六、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出去写生的感受。

初中美术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印象派产生的时期、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

  2.通过作品欣赏、知识讲解、笔法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感悟印象派作品光与色的关系,尝试运用丰富的笔触表现景物的色彩变化。

  3.激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课,教学内容安排一课时来完成。教科书通过对印象派画家及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印象派的产生时间、背景,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层面:(1)印象派的概念;(2)印象派的主要画家;(3)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感受;(4)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表现技法。教学中,让学生领略到印象派探索的原则和表现形式,分析光与色千变万化的依据,以及各个艺术家的作品风格特色。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体会印象派作品对光与色的感受。

  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作品,准备好画油画的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印象派画家的相关画册。

  教学过程

  1.尝试表现,新课导入。

  (1)今天天气如何?(阴天,下雨?···)有没有关注上学途中的景色?(太阳很好,朝霞很漂亮;阴天,暗沉沉.的;有雾,景色看不清??)能不能用一分钟时间把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色用色彩表现来?展示学生的画作,让学生讲讲他看到的景色以及对色彩的感受

  (2)l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有一批画家,他们的绘画也注重对景物光和色的视觉感受,你们知道这个画派吗?引出课题:《印象派的画家们》。

  2.引导欣赏,分析深人。

  (1)出示莫奈《卢昂大教堂》系列作品,这几幅画在色调上有什么变化?画家画的是同一座教堂吗?那为什么色彩上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

  (2)出示三棱镜的展示图,师生分析,光通过三棱镜后,由白光分解成彩色光谱。

  (3)教师总结:

  莫奈根据这一原理,研究出光线与色彩的关系。画家为了更真实地表现自然界中光与色的变化,探索了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所呈现的光色变化。

  (4)出示作品《日出·印象》:你觉得这幅画画得好吗?如果你是评论家,请你评一评这幅画。教师从表现方法上进一步引导(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什么时间?天气如何?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光与色的关系人手,了解作品对光与色的客观表现。

  (5)教师总结:《日出。印象》描绘的是法国北部勒阿佛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的印象,它采用速写的方法,与传统风景画细腻的画法显然不同。当它公开展出时,当时的艺术批评家勒鲁瓦发表文章,以这幅画的名称来讽刺与莫奈作品相同风格的绘画为“印象派"这一本意为嘲讽的名称,恰好符合立志革新的莫奈等画家强调真实地表现客观对象瞬间印象的艺术主张。

  3.欣赏作品,加深体会。

  (1)出示西斯莱的作品《马利港的洪水》。作品描绘了什么景色?给你什么感受?画家是如何表现的?

  (2)出示德加的作品《舞台上的舞女》。作品的光源来自哪里?给画面带来了怎样的色彩感受?

  (3)出示雷诺阿的作品《拿喷壶的女孩》。画面中哪个地方最吸引你?画家是怎样表现的?

  (4)雪给你什么感受?描述一下下雪时的情景。雪给印象派的画家毕沙罗什么感受呢?展示毕沙罗的作晶《歌剧院大街:清晨雪景》。请学生说说画家是用了什么色调来表现清晨雪景的,飘飘扬扬的雪又是如何表现的?(5)将几幅作品的局部放大,让学生找找作品中用笔、用色的共同点,并进行总结。教师总结:印象派在色彩运用上采用了色彩并列的画法,画面中出现了明照的笔触,欣赏印象派绘画时需要在一定距离J't、去观看,这样才能将并列的色彩通过观者的视觉融合,使色彩,短得和特丽明亮,-

  4.尝试表现,技法体验。

  (1)展示莫奈的《睡莲》,让学生分析画中不同的笔触,并说说这些笔触用在了画面的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

  师生总结:点的笔触一一睡莲;竖的笔触——水面;横。的笔触——远处莲叶;醢线的笔触——近处莲叶。笔触变化丰富,因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

  (2)将课前对早晨印象习作进行再创作,尝试运用不同的笔触,表现出不同物体在光照下的色彩变化。

  5.知识拓展

  印象派作品欣赏。

初中美术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欣赏艺术作品,了解联想是美术创作构思的重要方式。

  2.艺术表现:分析物品的外形特点,学习生肖联想造型的方法。

  3.创意实践:运用物品的形状、色彩、材质、花纹等特点,任选材料和方式,巧妙联想和添加,设计制作一件以生肖为主题的作品。

  4.文化理解: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敏锐地感觉,热爱生活的态度和创作可爱小动物形象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不同的材料展开联想,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行生肖联想的创造,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难点: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灵活组合运用,创作生肖造型。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借助多媒体展示多幅“云”的造型,并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问题:你们看到这些云朵都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由此引出课题《生肖的联想》。

  (二)新课讲授

  1.感知

  教师展示艺术家作品,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同时提出问题:十二生肖都有哪些?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看起来憨态可掬。

  2.理解

  ①教师继续展示作品,并放大作品细部,带领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生活中的哪些材料可以联想到十二生肖?组织学生前后4人为以小组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大胆阐述想法,教师补充:水果蔬菜、天然材料(贝壳)、人造材料(眼镜、鼠标)等。

  ②教师以美术兴趣小组为单位,下发资料卡,组织学生结合资料卡的'内容尝试总结:运用这些材料联想的时候都用到了它们的哪些特质?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形状、质感、颜色等。

  3.教师示范

  教师播放微课视频,为学生展示创作步骤:第一步,选取材料;第二步,塑造外形;第三步,添加细节;第四步,调整完成。

  (三)学生练习

  大屏幕明确课堂练习要求:任选材料和方式,巧妙联想和添加,设计制作一件以生肖为主题的作品。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并提示学生注意教室卫生。

  (四)展示评价

  在学生完成作品后,设置“小小艺术家”的情境活动,让学生自愿展示作品,并赋予学生“艺术鉴赏员”的角色,从多方面进行自评、互评,肯定学生的优点,并指出改进方向。

  (五)拓展延伸

  师生共同回顾课程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课后关注生活,细心观察。

初中美术教案12

  教学目标

  了解如何策划校园活动。

  了解怎样结合校园活动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活动所涉及的部门与学科。

  跨学科全面的思考与设计创作出好的策划。

  教学重点

  如何应用美术的形式把校园生活中设计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找准美术表现形式与活动策划的结合点培养综合解决问题和整体艺术策划的能力。

  教学准备

  纸板、聚苯黏合剂、束扎用铁丝、绳子、水彩、水粉颜色、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一年,我们学校都会组织很多活动,如艺术节、绘画展、科技周等等。它们是一次欢乐的盛会,展示自己的舞台。如果让我们班来策划一次活动,我们有这个信心和能力吗?板书课题:策划一次校园活动。

  二、新授

  在课前我们已经以艺术节为例,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艺术节的策划知识,你是通过哪种途径了解的?生答:专业书、网上的信息、报纸、杂志、访谈。现在我们以组为单位共同献计献策,以出示题板的方式回答问题,比比谁的方案秀:

  (一)艺术节策划方案将涉及哪些的环节?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题板,看哪一组同学想

  到的详细:(活动时间、地点、目的、各种宣传和准备、内容安排、活动进程、部门分工、费用预算、负责组织人员等等)

  (二)艺术节的内容有哪些?开幕式、集体表演、歌舞晚会、朗诵会、猜谜大赛、绘画比赛、演讲天地、游戏比赛、图书大餐、颁奖晚会……

  (三)这么多的活动,应该有哪方面的准备?同学们出示:场地的租用、人员的安排、

  舞台的设计、服装、道具、器材、宣传品、美术材料、奖品等等。

  (四)要与哪些部门进行沟通?学校后勤部、器材室、团委、歌舞团、演出公司、美术公司、赞助单位等。策划活动的确是一个即复杂又综合的`过程。

  (五)哪些内容可以借助美术这种视觉形式来传达?学生讨论:策划图、策划方案、舞台布置、宣传品:如海报、吉祥物、会标、纪念册、请柬、节目单、面具、签到册、标语等等。老师总结:看来,美术的作用可真不少,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好的艺术设计将使主题更加一目了然,获得更隆重、成功的效果。

  (六)以上我们把校园活动涉及的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研究,我们如何用美术的形式表达策划的内容?

  用大屏幕显示策划图的绘制方法、流程图、路线图、鸟瞰图、卡通图、图表加说明的几种方法,并加以解释说明各自的特点。

  如流程图主要显示机构设置或表达活动流程;路线图主要显示各地点的顺序;鸟瞰图是俯视的直观效果;图表加说明更使策划图文并茂,清楚明了。

  值得注意的如何使各图统一和谐:可利用几个明度相近的色块作背景或用线条、文字或图标分割或组织成组。做到有主有次,多而不乱。

  三、作业

  以组为单位,用所学的美术知识为学校设计一个方案,可用手绘或电脑等方法。评选标准:紧扣主题;设计整体、新颖、多样;色彩和谐;图文并茂。

  四、总结

  各组展示作品,集体评价,按标准选出秀的方案。

  老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策划活动及策划的环节,通过集体的力量完成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使我们对美术与生活有了更全新、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多运用美术的方式表达思想,创造生活。

  五、评价

  这是一节与同学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索学习,是同学们主动把美术学习变成文化实践的过程。老师要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把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跨学科学习,理解共通的原理,发展综合实践的能力。

初中美术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招贴的含义及类型,掌握招贴的设计要素与设计方法,能够运用手绘的方式设计一张校园招贴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能够掌握招贴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一件手绘招贴设计,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加深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养成热爱校园的美好情感,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手绘招贴的设计方法。

  难点:设计一幅有创意的校园招贴。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以谈话的方式提问学生:十一期间大家都看了什么电影?是通过什么途径注意到这些电影的呢?(《中国机长》同学推荐、《我和我的祖国》电影的海报)那同学们都在哪里见过这些海报呢?(电影院门口、公交站、写字楼墙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些出现在公共场所、广泛地传播信息的视觉传达媒体被称之为“招贴设计”。那招贴设计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呢?从而引入课题《校园招贴设计》。

  活动二:描述分析

  1.分类

  (1)教师提问:招贴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试着说一说自己印象深刻的广告及其所运用的'表现方法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招贴的表现方法主要有绘画(水彩、水粉、马克笔等)、摄影、剪切拼贴或电脑制作等多种表现形式。

  (2)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各式招贴设计作品,并组织学生欣赏作品并参与“分类大师”的活动,同时提出问题:这些作品根据内容可以如何进行分类?

  学生发言,教师补充:招贴的类型主要有政治类、文化类、公益类、商业类、娱乐类、比赛类等。

  2.元素

  (1)教师出示作品《红天鹅》《“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广东省艺术节》等,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招贴设计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它借助图形图像、文字、色彩等元素,向公众传达信息,从而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

  (2)教师出示作品《“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引导学生思考:该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抢答得出:《“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是中国举办的大型国际汉语比赛,在中国与世界各国青年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心灵的桥梁。并顺势引导学生探究:作品中的“桥梁”是通过什么进行表达的?以小组方式进行探究。

  学生相互交流并回答,教师总结:图形是丝带,像桥梁一样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联系起来。同时组成数字“10”,表示“第十届”比赛,突出“校园”这一主题,视觉冲击力强;文字是“友谊桥梁、心灵交响”,言简意赅突出“桥梁”的主题;色彩以代表中国的红色、黄色为主,体现出中国作为主办方,明亮艳丽,引人注目。从中也可得出招贴设计的原则:图形、文字和色彩都是服务于主题的,招贴设计要注意突出主题。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校园艺术节”为主题进行创作,向学生演示自己的制作步骤。

  1.确定招贴文字内容及创意图片;

  2.设计主图的大小和位置;

  3.设计主标题文字及说明文字;

  4.调整完成。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请同学们以“校园艺术节”为主题进行招贴创作,创作时间为20分钟。教师巡视指导(从设计的创意、色彩、图形、文字等方面进行)。

  2.完成作品后,举办“校园艺术节”招贴设计大赛,请同学自愿分享自己的成果。其它同学从设计的创意、图形、色彩、文字等方面,互相评价学生的作品。(如《艺术节》:创意——将售卖、音乐、摄影等局部图组合在一起,并配合彩虹般的色带,充满艺术气息;色彩——黑色的背景与彩虹般的色带形成对比,视觉冲击感强;图形——形象鲜明,突出主题;文字——中英文结合,主次分明。)

  活动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与教师一起总结升华:校园是我们每天学习、生活的地方,我们应当观察、留意校园活动,关注校园文化,用自己的学识弘扬校园文化。

  2.课后请学生搜集更多形式的招贴设计作品,下节课交流分享。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案14

  《增一分活泼,添一分情趣》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本课内容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作业是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而设置,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各种材料,通过看、想、画、做等方式进行创作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身边现有的物质材料进行创造性的开发、设计和利用的能力,形成初步的创作意识。同时,本课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寻找、发现、利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全面体验艺术创作活动的愉悦。本课在指导学生设计应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废弃日用品进行加工再利用。通过自命题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导学生将创作主题锁定在培养个性意识,关注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关注环保,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的责任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变废为宝、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艺术品,可以启发学生发现材料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培养手脑结合能力,提高审美认识和审美品味。

  (3).情感态度:能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让学生在制作中体验发现美、创造美的乐趣。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的创作性思维,设计制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

  三、教学背景:

  本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丰富,但知识面相对来说不太宽,尤其是这种小科,学生有意识主动查找资料学习的很少,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上增大课堂容量,运用多媒体拓展知识面,欣赏大量的作品,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本节的课件就充分发挥了此项优势,欣赏了大量的作品,充分挖掘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亲身体验参与课堂教学。

  四、教学方法:

  1、分层次教学:在教学中为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所得。

  2、引导教学法:教师首先创设一种学习情境,欣赏作品,进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分析和发现。

  3、谈话式教学法:采取谈话式教学法可以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体现教学的民主性。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作品,导入新课

  (展示几张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艺术品的图片)问题:

  你知道这些小工艺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你能看出它的制作方法吗?教师就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本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生活中的工艺品随处可见的现实。只要做个有心人,我们也能亲手制作小摆件或小挂件,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二)直观演示,讲授新课

  再欣赏作品并引发学生思考: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工艺品应考虑些什么?教师启发、补充。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1.构思

  2.根据自己的构思选材、准备工具

  3.确定制作方法

  4.实施制作

  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几种废旧材料的加工制作工艺品的方法(图片)设置的问题:

  1.看一看这些工艺品是怎样加工而成的?

  2.这些又是怎样把平面的纸变成立体艺术品的呢?

  3.蛋壳都可以怎样加工成艺术品?

  4.易拉罐如何加工成工艺品呢?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利用废旧纸张,用撕、卷、折等方法或用粘贴、绘画、镂刻、

  包裹、粘贴、镌刻、剪等完成。

  之后详细介绍几种工艺品制作方法(教师可选择一两种详细讲解)

  1.易拉罐制作小桌椅。

  2.瓦楞纸制作的小猪

  3.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综合制作的挑水的女孩。

  此部分简单的方法由学生观察发现,复杂的教师根据情况选择1-2种详细讲解。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能力和对美的直觉感受能力,培养学生对工艺美术作品的情感交流能力和独特的审美个性。

  (三)合作创作,拓展思维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手中的材料特点,研究商讨能够制作什么样的小工艺品,并确定每个人的分工。学生进行讨论、汇报,这样有助于形成统一的'思想,体验和分享共同合作获得的成功与快乐。

  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小工艺品,要求创意新颖、趣味性强,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做完的同学按小组顺序把作品贴到展板上,让大家共同欣赏一下,看哪组同学做的又快又好!学生的创作欲望在此得到尽情展现,开始动手设计制作小工艺品。同时放出轻柔的音乐,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利于创作。

  这一阶段是发展阶段,引导学生以知识间的联系为学习线索,在此基础上发现和形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按照此方法学生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最后得于解决问题,突破难点。这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

  性探究学习的体现。

  (四)展评作品,鼓励创新。

  学生经过精心的制作,把作品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欣赏与评价。请小组代表谈设计思路及经验,并评出好的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一环节主要是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与互评,培养学生客观评价事物的能力,既使同学间取长补短,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到了制作、创造的乐趣及成功的喜悦。最后再做总结,提出希望,使学生在创作的兴奋与期待中结束本课。

  六、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使美术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课件,一步步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挖掘其潜能,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商讨、体验创造、自评互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让学生感到美无处不在,只要运用聪慧的头脑,灵巧的双手,就能发现美、创造美,大家共同行动起来,就能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初中美术教案15

  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

  第一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本课为“欣赏·评述”领域,教材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和解析,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段创造的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还会蕴涵某种情感和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内在深层次意蕴。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创作是某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内在深层次意蕴,学会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这个作品的理念表达。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欣赏这些美术作品.教学时数:1课时

  1

  2

  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意蕴

  第二课弘扬真善美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

  3

  艺术的功能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美术具有审美、实用、教育、认识和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美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来感染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审美能力。真善美是人类精神

  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为此,美术作品应当坚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增强弘扬真善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教学难点:理解作品说要表达的意思,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学时数:1课时

  4

  5

【初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美术教案04-25

初中美术教案[精选]05-16

(经典)初中美术教案05-26

初中美术教案【精选】05-30

初中美术教案(精选)05-30

初中美术教案[经典]05-30

初中美术教学总结-初中美术教案08-05

初中美术教案优秀04-22

(荐)初中美术教案05-23

(精华)初中美术教案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