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后谈
教学片断一:估计并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1、估计活动:
师:请大家估计一下你的数学书的长度、宽度、厚度。注意:不能用工具。
学生独立估测,并填表。反馈:
生1:我估计数学书的长为17厘米,宽为15厘米,厚为2厘米。我的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我是这样一个一个量出来的。
生2:我估计数学书的长为20厘米,宽为14厘米,厚为1厘米。我是一拃一拃量出来的。
生3:我估计出来的跟他差不多,我先估计自己的铅笔大约是10厘米,然后我再用这支铅笔去量。
生4:我估计数学书的长约为21厘米,宽约为14厘米,厚约为1厘米,我是用我的橡皮去量的。
生5:我估计数学书的长约为15厘米,宽约为12厘米,厚约是1厘米,我是目测的。
…
2、测量活动:
师:刚才大家估算的方法很棒。但现在有一个问题摆了我们面前,现在估出来的结果大不一样。我们估计得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生齐说:用尺子!
师:好!那么我们就动手来验证一下,注意方法哦!并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测量结果填在表格里。
学生独立活动,并填表。小组交流。反馈:
生1:我测量出来的结果是,数学书的长为21厘米,宽为15厘米,厚为1厘米。
生2:我测量出来的结果是,数学书的长为21厘米多一点,宽为14厘米多一点,厚为1厘米不到。
生3:我测量出来的结果是,数学书的长为21.2厘米,宽为14.7厘米,厚为0.2厘米。
生4:我测量出来的结果是,数学书的长为21厘米,宽为15厘米不到,厚为1厘米不到。
……
师:老师这里有个疑问:21.2厘米、14.7厘米、0.2厘米中点后面的是怎么量出来的?
生3:就是尺子上小格数。
师:哦!你的办法可真好!那14.7厘米是15厘米吗?
生齐说:不是!
师:是14厘米吗?
生齐说:不是!
师:看来14.7厘米不是一个整厘米数。也有同学量出来是21厘米多一点,14厘米宽一点,还有15厘米不到,1厘米不到等等。这些数据看来也都不是整厘米数。当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
生1:用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生2:用毫米,我知道毫米是比厘米更小的单位。
师:是啊,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有关毫米的知识。
反思:
这个环节突出两个重点——估测和感受毫米这个单位产生的意义。
估测是解决实际问题时常用的方法,对学生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的培养是这节课的要点之一。在这个环节里,学生非常聪明地用食指、一拃、用物体去估测数学书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反映了学生较好的估测能力,体现了算法多样化,丰富学生的数感。
同时在估测与测量书本的过程中,出现比如14.7厘米、15厘米不到、14厘米多一些的数据,从而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当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当学生面对问题有些茫然时老师抓住时机,引入新知,使学生认识产生毫米的意义,充分感受到了建立一种比厘米更小的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片断二: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师:关于长度单位“毫米”你知道些什么小知识呢?
生:毫米是长度单位;
生:毫米比厘米更小;
生:尺子上的一小格就是1毫米;
生:我知道1厘米=10毫米;
生:我知道1米=100毫米;
……
师:看来大家对毫米这个单位了解真不少,不过这里有说对的,也有说错的,等我们学习了毫米,再回过头来看看。
师:你知道1毫米在什么地方吗?请你在直尺上找一找,并画下来。
学生独立活动(时时可听到这么小的感叹声)。反馈:在电脑上的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
师:你觉得1毫米在直尺上的什么地方?
生:直尺上的一小格就是1毫米。
生:直尺上两条短线之间的距离就是1毫米。
师:小眼睛真是雪亮!是啊,在直尺上两条短线之间的小格就是1毫米。刚才大家找了1毫米,画了1毫米,你有什么想对毫米说?
生1:毫米,你真是太小了!
生2:毫米,你跟蚂蚁一样小!
生3:毫米,你真短啊!
……
师:毫米真是太小太小了!你闭眼想像一下1毫米有多长,再用手比划一下。(生活动。)
师:抓一抓,几页书的厚度大约会是1毫米?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的话可以用尺子量一量。(生活动,反馈)
生1:我觉得12页书大约是1毫米。
生2:我觉得2页书大约是1毫米。
生3:我觉得6页书大约是1毫米。
生4:我觉得8页书大约是1毫米。
生5:我觉得18页书大约是1毫米。
……
师:结果相差很大啊!老师也去抓了一把,我个人还是比较赞同6页书可能是1毫米。书还是比较厚的,象这样薄的纸(老师随手拿起一张纸头)大约需要十多张。这个问题我们到课后再研究。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有1毫米的长度呢?
生1:1分硬币的厚度。
生2:钟面上分针的宽度。
生3:直尺的厚度。
生4:小蚂蚁的长度。
生5:回型针的厚度。
……
师:大家想得真多,这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其实大家脖子里的
生:玉!
师:呵呵,不是,是你们家校通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捏一捏。(生笑,纷纷捏自己脖子里的家校通。)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毫米的长度,你觉得5毫米的长度会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再在直尺上找一找。(指明学生在课件上找5毫米。)
生1:从0开始数5格就是5毫米。
生2:从半格的地方开始到1厘米的地方。
师:还有哪些地方能找到5毫米?我们一起找一找(在课件上的直尺图中找。)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5毫米的地方与其他有什么不一样?
生1:厘米最长,5毫米中长,1毫米最短。
生2:5毫米是半格的地方。
师:是啊,对准5毫米的线比对准厘米的短,又比对准其他毫米数长。我们一看到这条线就知道这是5毫米。如果我们要找6毫米,怎么样快速找到?
生齐说:5毫米的地方再往后数一小格。
师:7毫米呢?
生齐说:往后数两格。
师:这是一个小技巧,要记牢。刚才我们已经找了一些生活中可以用毫米做单位的物体,老师再来介绍一些,比如测量降雨量、制造武器、制造数码相机等(课件中随机出示画面),就需要用毫米做单位,厘米、米啊就不可以。
生齐读(课件出示):测量比较小的物体的长度或者测量要求比较精确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反思:
在这个环节里,给予学生充分的体验空间,让学生在猜测、观察、试验、探索、验证等实践活动中去学习新知。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这里我们通过在直尺上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等活动初步感知1毫米有多长,再通过抓一抓几页书大约是1毫米,加深学生的感知,接着再通过用比较亲切的方式“你想对毫米这个单位说什么”强化学生对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的空间观念的建立,找一找5毫米与其他毫米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渗透学法指导,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1毫米的长度和老师介绍需要用到毫米这个单位的地方,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测量比较小的物体的长度或者测量要求比较精确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课堂里轻松的氛围、学生丰富的联想力(小蚂蚁的长度、钟面分针的宽度等等),让人充分感受到这样的课堂正是学生所喜欢的。学生用自己的感官、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与获取知识,用数学的眼光收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享受着成功的喜悦。老师不亦乐乎!
教学片断三: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毫米这个单位,那么你觉得毫米和厘米有怎么样的关系呢?(交流)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后谈】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08-16
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08-16
数学教案-毫米和分米的认识08-16
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08-16
毫米、分米的认识08-16
《毫米、分米的认识》08-16
毫米,分米的认识08-16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04-08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08-28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