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时间:2024-06-13 09:06:49 五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实用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实用15篇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

  一、情景引入

  1.同学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2、感受本班风彩,要求全班分成十小组,课后相互评价,选出最佳小组。

  3.课件播放校园的景观图片,然后出示下表。

  类别

  建筑面积

  绿化面积

  体育场地面积

  其他面积

  面积/㎡

  4000

  6000

  8000

  20xx

  要求:(1)根据上表可制成什么统计图?

  (2)出示制成的条形统计图,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我们除了学习过条形统计图外,还学过什么统计图?出示折线统计图,复习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4(1)指名说说百分数的意义后,小组用计算器合作完成这张表。

  类别

  建筑面积

  绿化面积

  体育场地面积

  其他面积

  面积/㎡

  4000

  6000

  8000

  20xx

  各部分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

  (2)说说从这张表中又获得什么信息?根据这张表中的信息,我们还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3)教师用课件呈现这幅扇形统计图,要求学生说说从这幅扇形统计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二、探究新知

  1 、呈现与学生生活学习联系较密切的扇形统计图,要求学生说说从这些扇形统计图中各获得什么信息。

  2 、用课件出示三种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扇形统计图的与其他统计图的独特点。

  3、说说这些扇形统计图中圆表示什么?扇形表示什么?这些扇形统计图中百分数都表示谁与谁的关系

  4、板书:扇形圆

  三、练习巩固

  1用课件出示《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

  (1)要求认真观察统计图后,说说盆地面积占我国陆地面积的百分之几?

  (2)用计算器计算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表

  地形种类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面积/万平方千米丁校丙校乙校甲校

  2 、根据下面4幅,你能判断出哪个学校的女生人数最多吗?

  (1)如果甲校的学生总人数900人,那么甲校的女生有多少人?

  (2)如果丙校男生与甲校的同样多,那么丙校学生总人数有多少人?

  (3)如果乙校的学生总人数与丙校的同样多,那么乙校男生有多少人?

  (4)如果丁校的男生与乙校的同样多,那么乙校的.女生有多少人?

  3、出示课件《中国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和《中国国土面积占世界的百分比》统计图和有关的数据。

  (1)中国人口约13亿(2)中国国土面积约960多万平方千米

  3 、出示西山村果园各种果树种植面积情况,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

  四、总结练习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各组交流完成评选工作后,完成数学乐园各小组课堂表现评选结果情况统计表

  3、并根据统计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2

  一、教材分析

  (一)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百分率知识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百分率应用题是在学生掌握了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率的实质是百分数意义的实际应用;百分率在计算时采用固定的格式:乘100%,计算结果必须化成百分数。

  本节课是以后学习利息、成数、折扣等知识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知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是必须学会的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常用百分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理解公式中乘100%的道理。

  2、通过开放性的习题解答,提高学生运用百分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百分率源于生活,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率的含义,明确公式中乘100%的道理,运用百分率知识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能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本课在设计中并没有受到教材的束缚,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上课伊始就创造性地设计了“如果你是总经理”的导入情境,使学生很快地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然后通过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小组合作、比较练习、拓展提高、成语中的百分率等环节,有序、有趣、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课的教学中,力求使每个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知识的形成和运用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处理信息,自主探索

  1、理解合格率

  我们知道,百分数又叫百分率(师板书)。刚才按张明和李超决赛时所用的方法是:合格零件占生产零件总数的百分之几,谁高就录用谁.这个百分之几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做零件的合格率。(板书:合格率)合格率是怎么求的?师板书:。合格率是百分率中的一种。在工业生产中,我们通常用合格率来反映产品质量的好坏。 “率”是指两个数相除的商所化成的百分数。对于求百分率的计算,我们通常采用固定的格式。(板书:合格率=×100% 齐读)。

  强调:①分数形式;② 乘100%。 乘100%既保证了计算结果不变,又突出了结果是百分数的形式。

  按照固定格式,如何计算张明生产零件的合格率呢?

  教师板演张明的合格率。强调:写成分数的形式,要乘100%。

  学生按照固定格式完成李超生产的零件的合格率的计算。

  2、理解百分率

  A.生活中关于百分率的计算还有很多,如:

  (1)国庆期间,老师买了一百粒蚕豆种子,经过浸泡发芽率是95%;

  (2)今年秋天,赵爷爷帮我们学校栽了许多菊花,由于干旱,成活率为95%;

  (3)星期天,老师把小麦加成面粉,发现我家小麦的出粉率是85%。

  (4)昨天,六(2)班学生的出勤率是100%。

  提名说说“发芽率、成活率、出粉率、学生的出勤率”所表示的意义。

  B.小组合作,完成求百分率的公式。

  合作注意事项:

  ① 由组长分工,每人独立完成一个公式;

  ② 和组内成员交流:你所完成的百分率公式的意义。

  要能够说出“发芽率、成活率、出粉率、学生的出勤率”所表示的意思。小黑板出示:

  发芽率=×100%;请解决:如果老师买的是101粒蚕豆,发芽了101粒,老师买的蚕豆发芽率是多少?

  成活率=×100%;算一算:今年秋天,赵爷爷帮我们学校栽了1000棵菊花,成活了975棵,成活率是多少?

  小麦的出粉率=×100%;解一解:灌南县孟兴庄中学面粉厂买来20吨小麦,加工出17吨面粉,请求出小麦的出粉率。

  学生的出勤率=×100%;试一试:这学期的11月12日,我们六(2)班43名同学只来了42名,计算这一天的出勤率。(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设计意图:“合作注意事项”这一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强调了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使小组学习更为实在、有效。)

  3、联系生活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求百分率呢?能举例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数学模型经常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要服务于生活。这一环节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很有用、很有趣的,数学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

  (三)开放练习,拓展提高

  1、比一比

  ①这学期的11月12日,六(2)班43人有1人没来,出勤率是多少?

  ②这学期的11月12日,六(2)班来了42名同学,有1名同学因病没来,这一天的出勤率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什么是出勤率,出勤率是怎么求的?并说一说解题的思路。现场统计:两题都对的请举手。请同学们求出我们这次计算的正确率是多少。指名说什么是正确率,正确率是怎么求的?并说出解题思路。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板演并讲解。如果求错误率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意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分析能力,重视了知识的生成,使学生觉得数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在这一环节中还渗透了统计的数学思想。)

  2、辨一辨 百分率一定小于100%。 ( )

  ①六塘小学有60名教职工,昨天全部按时到校上班。昨天的出勤率是多少?

  ②六塘窑厂十二月八日计划烧砖10000块,实际烧了12000块。求这一天的完成率。

  3、玩一玩

  百分率不仅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很大,而且与我们其它学科的知识联系也很紧密。比如,很多成语里也包含着百分率的计算呢?如 “十拿九稳“的意思谁能用百分数表示?生答:成功率是百分之九十。师:请同学们找一找能用百分数表示的成语。百发百中---表示命中率是百分之百。百里挑一--表示被选种的可能性为百分之一。九死一生----表示死的'可能性是百分之九十,活的可能性是百分之十。大海捞针----表示找到的可能性是几乎是百分之零。

  游戏结束后,作简要说明:成语中的百分率只是一个概数。

  (设计意图:“玩一玩”这一环节既巩固了新知,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还促进了学科之间的整合;能体会蕴涵于数学中丰富文化内涵,有利于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合格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必要性,能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掌握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教学用具:

  计算机课件

  教学流程:

  一、以趣引学

  1、同学们,昨天我们在数学王国中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百分数,你们想不想进一步的了解他呢?(想)好,请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数学资讯。

  (1)期中测试,五年一班有50人参加考试,数学成绩合格的有48人;五年二班有52有参加测试,数学成绩合格的50人。

  (2)体育课上有30人练习投篮,达到优秀率的有25人,合格率的有4人,不合格率的有1人。

  (3)植树节,五年级栽杨树和松树各150棵,杨树的成活率是96%,松树有141棵成活。

  (4)四年一班有50人,体育测试合格的有48人;四年二班有55人,体育测试合格的有52人。

  通过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汇报。

  2、同学们的思维很灵活观察很仔细,在同学们的问题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名词,如合格率,优秀率,成活率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合格率。那你们能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说一说什么是合格率,优秀率,成活率吗?

  学生交流,汇报,说出合格率就是合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怎么用公式来表示呢?学生汇报教师在课件中相机出示(成绩合格的人数除以总人数再乘以100%等于合格率)

  二、行中思,思中学

  1、同学们,那你们能不能根据合格率的概念来说一说什么是优秀率,什么是成活率呢?(学生汇报)

  2、同学们,说的真不错,那你们能算一算五年一班数学成绩的合格率吗?

  预设一:所有学生都利用化成分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的表示方法)

  预设二:有的学生用化成分数的方式进行计算,有的学生用化成小数的方式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列算式。(找一名或两名学生上前板演)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预设:学生只写成小数或分数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这是百分数吗?不是,我们应如何化成百分数呢?教师可引导学生说百分数的概念。

  2、那你能用刚才的方法算一算五年二班数学成绩的合格率吗?

  (引导学生质疑,思考,当分母不能通分成一百时如何去做。)

  学生小组探讨,指名汇报。

  3、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求合格率及其计算方法,哪位同学能用数学语言再说一说呢?

  4、生汇报,老师适当的补充加以说明,然后以课件形式出现,加深学生的印象。(出示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5、同学们,我们学会了求合格率,那你们能不能求出数学资讯中出现优秀率,合格率及其成活率呢?选择喜欢的一题进行计算。

  6、师说明:同学们,像求合格率这样的习题,最终的结果要用百分数表示,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即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7、同学们,除了我们所说的这些内容,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事物我们也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呢?生举例。

  同学们掌握的真不少,说明了同学们都是乐学习善观察的好孩子,成功就属于那些爱观察会思考的人。下面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三、以练固学

  (一)火眼小神探

  让学生看书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使学生进一步的掌握小学和分数与百分数的关系。

  (二)明辨是非,我最棒

  1、六年级四月份植树全部成活了,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105%。( )

  2、四年级共有学生89人,今天全部到校,四年级今天的学生出勤率是89%。( )

  3、张师傅的生产技艺十分的高超,生产的产品合格率高达100%,是可能的。( )

  (三)助人为乐,乐无边

  A、课件出示练一练的第3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汇报。

  B、帮助食堂选择合适的品牌罐头。 课件出示数学例题。

  C、帮助学校监督员统计今天每个年级的出勤率。课件出示练一练的第4题。

  四、总体概括

  同学们,你认为你今天的表现怎么样呀?你都收获了什么知识?请用百分数的形式来说出自己对自己这节课表现的满意率。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不能确定一个物体的形状。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 动手、动脑等一系列操作活动,在体验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分工、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体会如何通过一个或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摆出小立方体。

  【教学难点】

  能通过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并确定小立方体的形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喜欢玩积木吧?看,这个用积木搭成的小火车多漂亮!(课件第2张)正方体是比较常见的积木,下面请大家 拿出手中的一个正方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下,你能看到正方体的几个面?

  (1)生观察交流:可能看到1个面,也可能看到2个面,最多看到3个面。

  (2)拿出四个小正方体,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二)探究新知

  1. 按要求摆一摆。

  (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图形。

  课件演示摆法。

  (2)还可以怎样摆?说一 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摆的?

  小组合作,3分钟完成。

  课件演示另外三种摆法。(课件第6张)

  (3)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 ,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可以怎 样摆? (课件第7张演示)

  (4)你有什么发现?

  (5)小组讨论,每个学生都要发言。教室巡视指导。

  交流:(课件第9张)

  ①虽然摆法各不相同,但只能添加到前面或后面,不能添加到上、下、左、右面。

  ②只给出一个方向观察的图形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2.教学例2.

  (1)(课件第10张出示)

  这是我从不同方向看到的。

  (2)学生用正方体摆一摆,摆好后自己观察。

  (3)小组讨论:通过摆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每位同学都要发言,说得清晰正确就是小组冠军。

  交流:(课件第12张)

  ①两个人摆出的图形形状是一样的。

  ②确定了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就确定了。

  3.摆一摆。

  (1)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用5个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摆?

  (课件第13张出示)

  (2)如果再从上面看到的是,你能确定这5个小正方体是怎么摆的吗?

  (课件第14张出示)

  (三)课堂练习

  谈话:同学们,你们学得怎么样了?我们一起到智慧乐园挑战一下自己吧!有没有信心呢?

  1.填一填。(课件第15张)

  2.摆一摆(课件第16张)

  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了一个物体,根据所给的.信息,摆一摆这个物体是怎样的?

  从正面看到的是:

  从侧面看到的是:

  从上面看到的是:

  (课件第17张演示)

  (四)拓展提高。(课件第18、19张)

  用小正方体拼一个立体图形,使其从左面看和上面看分别得到下面的两个图形。

  要搭成这样的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摆摆看。

  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答案:

  5+1=6(个)

  5+4=9(个)

  答:最少用6个,最多用9个。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交流:

  1.只给出一个方向观察的图形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2.由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五)板书设计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4

  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2。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 第 2 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运用:

  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学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新课讲授

  1.屏幕出示教材第2页例2。

  2.师:这是一个用3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 。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2. 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

  四、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确定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真假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与特点,能正确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学具准备:课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自学数学书69页的内容。

  2、通过自学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请记录下来。

  二、师:昨天同学们自己预习了真分数和假分数,通过预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又有哪些疑问呢?谁来说一说?

  1、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师板书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定义。(这个内容看来大家都知道了是吗?那陈老师把它写下来,在陈老师写的时候呢,你们就把书翻到69面,自己再轻轻地读一读。)

  2、你们有这么多收获,那你们还有没有什么疑问呢?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的马上解决。

  三、师:看来通过预习同学们学会了很多有关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知识,但也还有很多疑问,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真分数和假分数。(板书课题)

  1、出示课中学习指导:

  (1)、各组选定一个真分数和一个假分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并能说出它的意义。

  (2)、完成后请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长搞好组织,并做好汇报准备。

  (请一个学生读学习指导后,学生按指导要求活动。)

  2、哪个小组先来?比比看,哪个小组最棒。我们先介绍真分数。

  (1)学生汇报真分数:(2个小组汇报即可)

  汇报完后稍作总结:说得好吗?都会说了吗?你们觉得自己了解真分数了吗?那关于真分数你想说点啥呢?(分子比分母小,比1小……)

  (2)师:接下来哪个组来介绍假分数?

  a、介绍分子分母相等的'假分数。(一个小组汇报即可)

  师:听懂了吗?那我想表示怎么办呢?呢?那么像这样的假分数你又想说点啥呢?(分子分母相等,等于1……)

  b、介绍分子比分母大的假分数。(一个小组汇报后)师:听懂了吗?有问题吗?有补充吗?(注意:大括号的作用是什么?什么做单位“ 1” ?两个“ 1”要一样。两个不够呢?三个还不够呢?用“取”来表示合适吗?)再让一个小组汇报。

  关于这样的假分数你又想说点啥呢?(分子大于分母,比1大,还能比2大……)

  c、写一写,说一说。(课件出示假分数图)

  四、你们真棒,现在这些问题你们能自己解决了吗?(开始时学生的疑问)

  五、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两个与真分数和假分数有关的问题。请拿出答题卡。

  思考:学生先独学,再小组交流讨论。

  (1)真分数会在数轴上的哪一段呢?假分数又在数轴上的那一段呢?为什么?你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2、(1)请写出分母是2、3、4的所有真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2)请写出分母是2、3、4的假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师:其实在这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课后同学们还可以自己去探究。

  四、巩固提升

  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我们的学习效果。

  1、快速判断(课件出示)

  2、学生互相出分数判断。

  3、分数比大小(课件出示)

  4、判断(课件出示)

  5、你怎么样确定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呢?你能用符号表示出来吗?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6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9-90练习十三第4-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感受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了解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大小之间的联系,会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提高操作实践的能力,培养比较、抽象及概括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实践等活动,体验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圆的相关属性

  教学难点:

  理解、归纳圆的'相关属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进行圆的有关练习

  二、练习指导

  1.判断。

  (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

  (3)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4)要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4厘( )

  (5)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大。( )

  2.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

  生口算,校对得数

  3.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

  (1)学生先独立在书上画圆,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的圆大?

  (2)小组讨论: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半径是多少?怎么确定最大圆的半径?

  (3) 学生试画最大的圆。

  (4)全班交流

  ① 展示学生画的正方形内最大的圆。

  ② 指名说一说怎么确定正方形内最大圆的半径?圆的半径和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③ 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比较圆的大小,其实就是比圆的半径或直径的大小。

  5.完成练习十三第7题。

  生填空,交流填法

  问: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

  三、拓展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

  生思考,说说自己的发现

  交流:为什么这样测量圆的直径?

  2.完成练习十三第9题。

  生思考,小组讨论

  指出:因为同一个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以车轴装在圆心位置上,无论车论怎样滚动,车轴到地面的距离都保持不变。这样就可以使行驶的车辆始终保持平稳状态。

  3.完成练习十三第10题。

  先说出对称轴的条数,再画一画

  四、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主动通过参与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求倒数的.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互为”;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四、教学方法

  1、教法:发现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

  2、学法:指导学生会观察、会思考、会交流。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理解“互为”

  2、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3、观察比较——探究方法

  4、加强巩固——巩固提高。

  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倒数,那么你们能根据刚才所学找到下面各数的倒数吗?(能)那就请同学们进入闯关环节,先独立完成,遇到困难可以同伴互助,看看哪些同学和小组能连闯三关,开始!

  5、拓展延伸。(课件出示)

  6、课堂小结——谈谈感受。

  最后,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复习用字母表示数。解学过的简易方程列方程解简单的文字题和应用题。

  能力目标:通过总复习,把所学的方程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以此培养学生的归 纳、总结的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形式不同的方程,以养成灵活解题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经历复习的过程,在互动交流、共同梳理中,体验合作交流的情感以及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文字题和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方程与代数的知识,先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今天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列方程解文字题和应用题。

  二、复习与整理

  (一)列方程解文字题

  (1)4.2比一个数的4倍多1,求这个数。

  (2)某数比4.2的4倍多1,求这个数。

  1.学生自己尝试解方程

  2.观察比较区别。

  3.小结:要看清是一倍数还是几倍数。

  师:列方程解文字题我们要怎么做? 首先通过读题,找到未知量和已知量,并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未知量;接着找出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随后解方程并检验。

  4.巩固练习(写出设句和方程,不解方程)

  (1)2.6与4.5的积加上一个数的3倍,和是13.8。求这个数。

  (2)一个数与3的和的4倍,正好等于这个数的6倍。求这个数。

  (3)一个数的5倍比14与5的积少14,这个数是多少?

  (4)甲、乙两数之和是2.8,甲数比乙数的.2倍少1.4,求乙数。

  小结:解方程一定要养成检验的习惯,正确运用关系式求解.

  (二)列方程解应用题

  (1)地球绕太阳一周要用365天,比水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的4倍还多13天。水星绕太阳一周要用多少天? (体会文字题和应用题之间的练习,通过辨析、比较,进一步分析和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2)文具店里,一支钢笔的售价比一支铅笔贵10.5元,是铅笔售价的8倍,钢笔和铅笔的售价各是多少元? (要注意不同的等量关系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

  (3)儿童节时,老师向学生发放礼品,如果每个班发20份礼品,就会多出130份;如果每个班发25份礼品,则刚好分完,学校一共有几个班级?共准备了几份礼品? (要注意选择合理的未知量设X)

  小结:具体过程与列方程解文字题的步骤相似,但是由于题目的灵活性更高,根据题意,可能找到很多的等量关系,也就可以列出各种不同的方程。因此,列方程解应用题更灵活。

  【通过学生的分析、回顾和整理,充分表现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势,进一步体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好处。从而通过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愿自发的喜欢用方程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

  三、本课小结

  在列方程解文字题和应用题时,要根据题意,找准等量关系,解决问题,更要注重检验。

  四、课后作业

  教材75页第五题和第六题。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9

  一、复习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

  1.书本114页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时说说用什么方法?这三题分别属于什么情况?

  2.出示:6和12 7和8 8和12 9和15

  学生同桌快速说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课件出示:

  (1)用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最短是多少厘米?

  (2)一包巧克力,如果平均分成给8个小朋友,正好分完;如果平均分给10个小朋友, 也正好分完。这包巧克力至少有多少块?

  (3)公交车起点站每隔10分钟发一次3路车,每隔15分钟发一次4路车,两辆车同时发车后,再隔开多少时间又同时发车?

  (4)一般学生,人数在30到50之间,在体操表演时,总能刚好分成6人一行,12人一行,24人一行。这班学生有多少人?

  课件依次出示,学生读题理解后,独立完成,四人板演。

  讲评板演时指名说说这四题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4.书本114页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如何求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5.课件继续出示:

  (1)把25厘米和30厘米的两根彩带剪成长度一样的短彩带且没有剩余,每根段彩带最长是多少厘米?

  (2)把一张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剪成同样大小且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纸没有剩余,可以剪多少个?剪出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3)用96朵红花和72朵白花做花篮,如果每个花篮里的红花朵数都相等,白花朵数也都相等。每个花束最小有几朵花?

  学生读题后自主完成,三人板演。讲评时注意与最小公倍数题的对比。

  二、复习确定位置

  1.指名说说用什么来表示位置?

  2.数对是怎样表示的?

  3.板书(3,4)(5,6)(x,5)(5,y)说说每个数对所表示的位置。

  4.书本119页第28题

  (1)学生读题理解后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你觉得解决这类问题要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0

  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画线段图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列综合算式等学习分数混合运算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会解决有关分数乘法的简单问题,会进行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已有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分数、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一致性。

  教学重点:

  会进行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条彩带长60米,某蛋糕店今天已经用去24米,还剩多少米彩带?

  1.读题,;理解题意。

  2.生自己解答,并说明算式的意义。

  60 - 24

  彩带总长 用去的米数

  还剩的米数

  3.揭示课题:如果我们知道,某蛋糕店今天已经用去这捆彩带的 ,该怎么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分数乘法的`简单问题和混合运算。

  二、尝试

  1.出示例题:一条彩带长60米,某蛋糕店今天已经用去这捆彩带的 ,还剩多少米彩带?

  (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画出线段图。

  用去 还剩?米

  "1"

  (2)根据线段图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

  (3)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数量间的关系,进行解答。

  60× 25 =24(米) 1- 25 = 35

  60-24=36(米) 60× 35 =24(米)

  答:还剩24米彩带。

  (4)鼓励学生根据分步计算的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三、试一试

  1.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2.交流

  四、练一练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

  60× 25 =24(米) 1- 25 = 35

  60-24=36(米) 60× 35 =24(米)

  答:还剩24米彩带。

  教学后记:

  在教学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又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题,我原以为这部分知识很简单。呵呵!没有想到,错的人还真不少。我真佩服学生们的"创造能力"。细究其类型,主要是乘法和加减法计算方法混淆,不少学生做加法时也约分,而在我强调之后又出现个别的学生乘法计算通分的笑话。

  针对这种现象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引导学生回顾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意义,追溯求本,理解各自的意义;二联系分数乘法和加减法各自的计算方法,并采取针对性练习(即数不变、运算符号改变);四是加强审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判断。其实最主要还是抓班级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为这些错误类型几乎都是由他们所创。

  (六)简便算法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尝试进行有关分数乘法的简便算法的过程。

  2.能解决有关分数乘法的简单问题,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简便算法。

  3.感受运算定律应用的广泛性,能对简便算法的方法和结果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教学重点:

  能观察题目的特点,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在加法计算中有哪两个运算定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在乘法计算中有哪些运算定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2.我们已经知道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不仅适用于整数,小数,还可用于分数那么乘法计算中的三个运算定律能否也适用于分数呢?

  这就是我们这一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打字问题

  1.让学生读题,了解题中的信息和问题,鼓励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2.交流学生列出的算式和结果。

  3.师生观察比较,使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第一个算式应用乘法分配律就是第二个算式),从而得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240×( 14 + 16 ) 240× 14 +240× 16

  = 240× 512 = 60 + 40

  = 100(页) = 100(页)

  三、简便算法

  1.出示

  78 × 415 × 57 ( 34 + 56 )×12

  鼓励学生用简便算法计算。

  2.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说说是怎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使学生了解分数连乘,写成分子连乘、分母连乘后,可以先进行约分。

  四、试一试

  让学生自主计算,交流时,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五、练一练

  板书设计:

  240×( 14 + 16 ) 240× 14 +240× 16

  = 240× 512 = 60 + 40

  = 100(页) = 100(页)

  教学后记:

  教学中我应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结合新课改的新理念,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发展。所以由情境导入,引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再由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引入新授,然后小组合作,共同验证新课题。不足之处对学生的估计过高,所以使一些事先设计好的练习,没来得及做完。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1

  猜想是人们以自己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归纳或将其与有类似关系的特例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判断、推理对问题结果作出的估测。探索在我们的教学中是指教师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猜想—探索”式教学——大胆猜想、主动探索,最大限度地张扬孩子的个性,挖掘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假分数能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经历猜测、观察、分类和归纳等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说理能力。

  3、通过活动初步养成质疑、独立思考和善于聆听的好习惯,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数学是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假分数能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教学难点:如何在活动中理解假分数的意义。

  学具准备:小圆片、小纸条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上课之前先请个同学说说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看来大家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其实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内容也比较简单,只要大家能理解这两个字就一定能学好,哪两个字呢?板书“大、小”

  出示一件物品,*你觉得用哪个字比较合适?

  生1:大。生2:小。生3:应该用其它物品比较下才能说。

  看来你是一个非常谨慎、聪明的人,那我就满足你的要求------出示另一物品,(感受大小是相对的!)

  二、小组合作 探索新知

  板块一:以活动为平台,探索真、假分数的意义

  1、通过猜测分子与分母的.关系,生成研究活动所需的素材

  生活中的物品有大小关系,我们数学中也有很多的大小关系。谁能大胆猜测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可能会有几种情况?

  (板书):

  (1)分子比分母小

  (2)分子和分母相等

  (3)分子比分母大

  对于同学们刚才的猜测三种情况,谁能尝试举些例子吗?你能说出分母相同的吗?(引导一组数据尽量分母一样,可根据情况补上一组容易操作的分数,如分母是2、4)

  2、在活动中感知真、假分数的意义

  同学们,刚才我们只是通过猜测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尝试写出了这么多的数据,那这些分数是否都有它们的意义呢?接下来就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请你们以同桌为一小组,选择黑板上的一组数据,用画一画、涂一涂的方法把你所选的一组分数在学具上表示出来,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份学具(选择一种学具),你们能行吗!

  (1)操作建议

  1、操作中尽量要做到平均分。

  2、尽量把你选择的一组分数都要表示出来

  3、如遇到困难,可以向旁边的任何人(同学、老师、听课老师)请求帮助。

  4、汇报时请说明你们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活动过程中巡视指导,特别留意学生对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如何表示

  学生汇报演示

  (2)交流预设

  第一组:我们都是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意义):把单位“1”平均。表示这样的。

  (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意义):把单位“1”平均。表示这样的。

  (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意义):把单位“1”平均。表示这样的。

  可能有学生质疑:如3/2其实就是3/4。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把握关键------你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

  请选择不同数据的小组汇报

  (3)小结,再比较

  刚才通过同学们的研究,原来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根据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确实有这三种分数存在,而且有各自的意义。那么我们再回顾下,刚才操作的时候同学们都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三种分数跟单位“1”的大小关系又如何呢?

  生汇报: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1

  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1 你觉得=1的分数还有哪些?

  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 >1(板书)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生验证: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没有涂满

  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刚好涂满

  分子比分母母大的分数满出来了

  师:你们都同意他的发现吗?

  (4)验证揭题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大胆猜测、活动验证,根据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进行分类,我们的数学书上也是如此,还给他们取了名字。板书:真分数、假分数。(揭题)这也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研究课题。

  现在谁知道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适时加上2个“或”字)

  板块二:以学生的求知欲为基点,探索假分数

  3、过度:*同学们回想下我们在这节课之前接触到的分数都是属于那种分数,那你们接下想更多的了解哪种分数——假分数,那接下来就满足大家的要求,一起来研究下假分数

  A、假分数化成整数

  出示一组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4/2、8/4、9/3

  (1)观察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发现?------分子是分母的倍数

  (2)这样的分数谁能帮老师在线段图上标出来?

  (3)在线段图上发现:4/2=2 8/4=2 9/3=3——能化成整数

  (4)小结:谁能总结下怎样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分子是分母的倍数)。

  B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观察:黑板上的假分数能不能化成整数呢?

  (1)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吗?那这个分数又可以化成什么呢

  ( 图片展示)

  (2)借助学生操作的图片以说明如:3/2=1+1/2=1又1/2

  得出: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可以看作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带分数。

  写作: 读作:一又三分之一

  (3)把黑板上其余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三、应用知识 互动练习

  1、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对这节课的掌握情况,老师报分数,学生说是什么分数,看看谁的反应又快又准

  2、四个小朋友正在讨论我们这节课的知识,快去看看他们都说了什么?

  小明:分母比分子大的分数是真分数。

  小方:假分数都大于1。

  小王:所有的真分数都小于假分数。

  小刚:假分数都能转化成整数。

  3、看来上面这些都难不倒你们,接下来敢接受我的挑战吗?请准备好纸和笔,挑战之前有个要求:要注意听,问题要考虑周到!如果你有什么发现请马上举手!

  (1)写出分母是2的真分数

  真分数有( )个 分母是3、4能? 分母是6、10呢?

  你发现了;

  (2)写出分子是2的假分数

  假分数有( )个 分子是3、4能? 分子是6、10呢?

  你发现了;

  剩下2分钟总结

  四、回顾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数学知识)

  2、你知道你是怎样学会今天的知识?(学习方法)

  总结: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若能敢于猜测,敢于探索,适当时请求同学、老师、家长的支援,知识就会陪伴你一起成长!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2 、123页的内容及第124 、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教材第122页的例1 。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 1)算出平均数是1 。 475,认为身高接近1 。 475m的比较合适。

  ( 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 485,身高接近1 。 485m比较合适。

  ( 3)身高是1 。 52m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左右比较合适。

  2、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 。 52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5、完成教材第124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 、2 、3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三、思维训练

  小军对居民楼中8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 1)计算出8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 2)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道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关系及原点的含义。

  2.理解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

  3.会原点“0”的位置的选择。

  教学重点:

  1.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

  2.在数轴上表示负小数。

  教学过程:

  一、进一步认识数轴

  1.出示数轴:(小组讨论)

  2.提问:

  1)在原点右边表示的是什么数?(正数)

  2)在原点左边表示的是什么数?(负数)

  3)原点“0”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是表示正数和负数的点的分界点)

  4)单位的长度指的是什么?(取适当的长度作为一个单位长度)

  二、探究练习

  1.填空:

  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 )边,离开原点( )个单位长度。

  表示-5的点在原点的( )边,离开原点( )个单位长度。

  2.在数轴上找出表示-4,+3,-1,+5,-5的点,并分别用字母A、B、C、D、E表示。

  3.写出下面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A表示( ) B表示( ) C表示( ) D表示( ) E表示( )

  4.集体讨论:

  1)数轴与它所放的位置有关系吗? (与放的位置无关)

  2)原点的位置有可选性吗?(举例)(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三、拓展练习:

  1.选择题:

  1)

  数轴上A表示( ) B表示( ) C表示( ) D表示( )

  A -1 B +2 C -5 D +5

  2)数轴上,若点A和点B分别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并且这两点距离原点都是20,则这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 )。

  A +10和-10 B +20和-20 C +5和-5 D 无法确定

  3)数轴上,若点A和点B分别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并且这两点距离是20,则这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 )。

  四、小结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4

  教学内容:P34-35页例4和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建立猜想、验证猜想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中,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资源: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知道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你能用含有小数的一句话,说一说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情吗?

  出示情境图,提问: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或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师生探究.

  1.教学例4。

  谈话:刚才有同学说,这两样文具的单价实际上是相等的,你们同意吗?那也就是说,可以用等号把0.3和0.30连接起来(板书:0.3=0.30),是这样吗?

  启发:你能解释0.3和0.30为什么相等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并引导学生分别从钱数的多少和每个小数所含计数单位的个数进行解释。

  2.教学例4后的“试一试”。

  (1)出示一把有刻度的学生用直尺,提问:你能在直尺上分别找到100毫米、10厘米、1分米的位置吗?知道它们分别是几分之几米吗?写成小数分别是多少?

  (2)学生解决上述问题后,追问:你能比较0.100米、0.10米、0.1米的大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0.100米=0.10米=0.1米。

  (3)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

  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说明0.1=0.10=0.100吗?

  3.总结和归纳。

  谈话: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同学说—说。

  (1)如果学生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可以先引导他们观察第一个等式:

  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2)再引导他们观察第二个等式:

  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3)然后再让他们反过来从右往左看,说说有什么发现。

  (4)最后要求他们把这两方面的发现概括成一句话。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4.教学例5。

  出示例5,提问:小强买了四种食品,这些食品的价钱中,哪些“0”可以去掉?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组织交流反馈。

  *小结: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5.教学例5后的“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提问:你能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吗?

  学生完成后,组织反馈。重点指导把10改写成三位小数的方法。

  6.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练习后,结合交流让学生再说一说每组的两个小数是否相等。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交流后提问:两道题中的数,为什么第①题中0.6和0.60是相等的,而第②题中0.6,和0.06是不相等的?你能用其他方法再解释一下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六的第1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指名口答,并适当追问为什么。

  2.完成练习六的第2题。

  学生练习后,提问:为什么不能把0.018和0.180连起来?

  3.完成练习六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口答。

  4.完成练习六的第4题。

  学生练习后,重点讨论“80是怎样改写成三位小数的?”

  5.完成练习六的第5题。

  学生练习后,讲解:用“元”作单位表示人民币的数量时,因为“元”后面还有“角”和“分”,所以通常要用两位小数表示。

  四、看书质疑

  谈话:读一读课本第34-35页的内容,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交流。

  五、总结与反思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以及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名数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名数之间的互化的实质理解。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课件1]

  5÷6 14÷25 12÷12 18÷35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课件2]

  12÷35=( )/( ) ( )÷( )=4/7

  ( )÷( )=a/b 8÷( )=( )/9

  ( )÷17=7/( ) 1÷( )=( )/d

  3,把5个饼分给9孩子吃,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课件3]

  4,小新家养鸡30只,养鸭10只。养的鸡是鸭的几倍

  5,填空。[课件4]

  30分米=( )米 180分=( )小时

  二,变式类推,深化理解

  1,教学P91 。例4: (1)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2)17分是几分之几时

  思考:A,这两题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 有什么相同

  B,第(1)题要把分米数改写成米数应该怎么办 怎样计算

  板书: 3÷10=3/10(米)

  C,第(2)小题是要将什么改写成什么 怎样求得

  板书: 17÷60=17/60(时)

  ※ P91 。做一做

  2,教学P92 。例5: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的鹅是鸭的.几分之几

  (1)提问:A,用谁作标准 该怎样计算

  B,与复习题对比,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

  (2)归纳。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用除法计算,除数都作标准数,得到的商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都不能写单位名称。

  ※ P92 。做一做

  习前提问:说说用什么作标准数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1,P93 。4

  要求说说题目的思路和单位之间的进率。

  2,P93 。6

  提问:这两个问题中的标准量相同吗 请说说标准量分别是什么

  3,P93 。7

  四,全课小结,抽象概括

  1,本节课所学的两个内容分别是什么

  2,你还有问题要问吗

  五,家作。

  P93 。5,8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01-19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03-13

数学下册教案03-16

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03-13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优秀04-22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7-2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2-09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09

五年级啊数学下册教案02-28

(精品)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