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4-06-14 07:40:46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集合15篇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胖、喜”等13个生字,会写“着、看”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入课文

  猜谜:“两根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手)

  引入课文:

  人的手多么灵巧啊!今天,俺们要认知一双胖乎乎的小手。

  (板书课题)

  这双胖乎乎的小手帮谁做过什么事?

  俺们一起来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做“小小播音员”带读有拼音的生字。

  游戏协助记忆:

  找朋友、开火车的形式认读去音节生字。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别忘了每次俺们认知新朋友后的任务:

  把生字婴幼儿送回家。

  ⑴ 检查读长句子:

  出示4个句子:

  ① 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

  ②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俺拿过拖鞋呀!

  ③ 这胖乎乎的小手给俺洗过手绢啊!

  ④ 这胖乎乎的小手帮俺挠过痒痒啊!

  ⑵ 指名读句,引导同学先说优点,再评缺乏。

  ⑶ 读了这四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完成练习:说说做做。

  (俺替爸爸________。 俺给妈妈________。 俺帮奶奶________。)

  3、读课文:

  边读边想像文中人物说话的动作、神情。

  三、自主识字,指导写字

  1、自主识字:

  说说自身会认哪些字,介绍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2、写字指导:

  ⑴ 同桌比较“着、看”的异同。

  ⑵ 全班交流。

  ⑶ 观察“着、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⑷ 教师范写:

  注意“着、看”中撇的书写。

  ⑸ 同学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

  2、激发同学协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自读自悟,懂得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巩固识字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认读不带音节的生字,如有读错,其他同学帮助读,读准一个字,就向上攀登一步,读准全部生字,才干登上最高峰,成为胜利者。

  二、朗读指导,感悟文意

  1、朗读第二、六自然段,想想疑问句、感叹句该怎样读(带“。”读重音):

  句一:

  俺只是画了自身的小手啊!

  句二:

  俺有那么多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

  句三:

  等俺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它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

  2、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分角色朗读:

  ⑴ 出示课文插图,联系课文说话:

  “全家”是指哪些人?

  “这张画”是指哪张画?

  他们为什么喜欢这张画?

  谁来扮演爸爸、妈妈、奶奶,读读他们的话。

  ⑵ 指导分角色朗读(加“。”读重音):

  爸爸:“这胖乎乎的小手替俺拿过拖鞋呀!”(语调上扬)

  妈妈:“这胖乎乎的小手给俺洗过手绢啊!”(笑着读)

  奶奶:“这胖乎乎的`小手帮俺挠过痒痒啊!”(夸奖的语气)

  3、全班交流:

  ⑴ 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 夸一夸,帮一帮:

  引导同学先评优点,再评缺乏:

  引导同学想想平时奶奶、爸爸、妈妈是怎样和自身说话的?

  交流:

  他们的语气和蔼可亲,充溢关爱和称誉。

  兰兰的语气天真活泼,有礼貌。

  ⑶ 同学扮演读。

  4、巩固:

  ⑴ 兰兰长大以后,会帮家人做哪些事情呢?

  (也可以谈自身)

  ⑵ 创作画《俺有一双小巧手》,并写上想说的话。

  三、看看,记记,写字指导

  1、先看“画、笑、兴、会”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记一记。

  2、教师范写:

  “画”下面的凶字框不能写得太高。

  “笑”的下面第一笔是一撇。

  “会”人字头的撇、捺写得开一点。

  3、同学书空,描红,练写。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2

  《奇怪的大石头》是三年级上册一篇新教材,讲述的是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长大后他仍然没有放弃探索巨石由来的研究,最后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课文贴近孩子的生活,同时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精神也为孩子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在授课前我设计了第二课时的'两份教案第一份是按部就班地依照课文的顺序进行教学程序。

  1、大石头是什么样子?找句子大声练读,体会“孤零零”、“严严实实”两个词义。

  2、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他怎么解决的?分角色练读他与老师的对话。重点体会他第三次是怎么问倒老师的,感受他善于思考的可贵品质。

  3、后来李四光对大石头的研究放弃了吗,自学第9~10自然段。出示资料袋理解“冰川”“遗迹”“秦岭”等学术名词;抓住“直到……才”“专门”“终于”等重点词句体会李四光留学国外仍坚持不懈执着探索的精神。

  第二份教案是按照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来设计的。

  1、首先复习引入,谈谈初读故事后的感想。(李四光爱提问,喜欢追根问底,不懂就问,勇于探索等)

  2、就这些感想是怎么体会出来的(主体性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3、汇报合作学习结果:

  以辅助性问题进行引导:

  ⑴ 李四光是怎么问老师的,从三次对话你们看出了什么?重点体会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问倒老师的词句。

  ⑵ 他对大石头的兴趣后来放弃了吗,自读课文。抓住“直到、才”“专门”“终于”等词句感悟李四光的执着精神。再质疑,理解“冰川”“遗迹”“秦岭”专用名词。

  ⑶ 李四光为什么会对大石头产生兴趣呢,看图片,找句子,体会他在玩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才有了日后的成功。

  4、出示李四光的资料袋,把你们对他的敬佩,你们的想法说出来。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欣赏过天然泉水的美景吗?无论是白云山的九龙泉的清甜,还是珍珠泉的瑰丽,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山东济南,有一处的泉水更为闻名,当年清朝的乾隆皇帝游经此地,大为赞叹,并誉其为“天下第一泉”。你们知道是那个泉吗?《趵(跳跃)突(奔突)泉》(“趵”“豹”联系记忆识字法)

  请有准备的同学简单介绍趵突泉。

  二 看图说话,初步感受。

  1、仔细观察图画,看看有什么景物,哪个是主要的景物(大泉),怎么样的(用生动的词语),整体感觉怎样。

  2、同桌互相练说

  3、请2个同学说说。(三窟并发,泉涌上奋,浪花四溅,水涌若轮,势如鼎沸……)

  三、看图学文,整体感知。

  1、这三股泉水奔涌不已,真令人惊叹。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深深地被她吸引,把她写进了文章。我们也来欣赏一下文章中趵突泉的美景,体会先生的独特感受吧。

  2、自读课文,结合看图,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3、请4个同学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开门见山,引起下文)

  第2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鲜洁,它为济南增添了美。

  [提示:作者还没有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那是为什么呢?(那是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那泉水的特点是什么?(清浅”“鲜洁”)

  为什么“丢失一半的`美”?(作者感到在济南美丽的山光水色之中,趵突泉的美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趵突泉,就大大逊色了。)]

  第3自然段:大泉日夜翻滚,冬天会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小泉多姿多态,活泼、有趣。

  4、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趵突泉。

  第一段(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第二段(第2~4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大泉日夜翻滚,小泉姿态优美动人,为济南增添了美。

  5、朗读课文, 熟读你最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上承前课,下启大小泉的学习。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认识了趵突泉,你们最喜欢那些段落呢?(描写大小泉的段落)为什么?(美)

  (读这些段落,鼓励能背的同学背。)的确,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美不仅来自那泉水流出的一溪活水,还来自她的源头——大泉小泉的奇景。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品味吧。

  二、品味美,习写法。

  1、品赏大泉,体味作者感受。

  1)默读这一段。想想这一段哪几句写大泉?全班答(3~6句)

  2)作者笔下描绘的大泉是什么样的景象?(水从三个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断地翻滚)(冬天泉上的烟雾)

  3)让学生质疑,或提问:是不是只是描写这两种景观呢?如果是,何必写那么长呢?(作者一边描绘,一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a. 想象水昼夜不停“翻滚”的样子,说说翻滚的大泉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联系课文内容,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呢?(自然的伟大)

  b. 为什么觉得自然的伟大,不敢正眼去看呢?(第5句)

  加述:两千多年前,我国史书已有关于她的记载,从古到今,她奔涌不息,从没停止过。

  c.反复读这两句话,从中体会作者深深的感受。

  d.以“永远……永远……永远……”造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e.那么,冬天的泉给我们和作者带来了什么联想?(“神秘的境界”)

  4)大泉有什么特点?(奔涌不息)

  5)在这一段里,作者除了写大泉的景象,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泉池的形状、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6)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大泉“昼夜不停”地“翻滚”的自然的伟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2、玩赏小泉,学习形象地描写。

  1)作者怎样从描写大泉过渡到描写小泉的?( “池边还小泉呢”)

  2)齐读这一段,小泉有什么特点?(多姿多态)

  怎么“多姿多态”?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举了泉水往上冒的样子?(“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种种姿态和变化莫测来表现小泉的“多姿多态”。)

  3) 反复读这一段,抓住表现小泉不同姿态的词句,仔细品味小泉的各个特点,把你最喜欢的一种姿态画下来。请2个同学展示。

  4)小泉给作者和我们的感受是什么?(有趣、活泼)

  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比喻、拟人)

  5)以“有的……有的……有的……”造句,用上比喻(有能力的同学可兼用拟人),生动地描述有多种姿态的景物。提示:如烟花、喷泉等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作者赋予的感情。

  三、总结:

  《趵突泉》是一篇游记,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大泉 奔涌不息

  趵突泉 小泉 多姿多态 美

  趵突泉 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号称是"天下第一泉",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泺源堂之前,趵突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近据专家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我国的商代,迄今长达3543年。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宋代曾巩为其定名为"趵突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趵突泉曰:"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历城县志》中对的突泉的描绘最为详尽:"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殷雷,冬夏如 一"。趵突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其最大涌量达到24万平方米/日,三窟并发,浪花四溅,声若隐雷,势如鼎沸,出露标高可达26.49米,"趵突腾空"为明清时济南八景之首。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 ,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饮用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 ,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泉在一泓方池之中,北临泺源堂,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合,景致极佳。泉池中放养金鱼,大者长逾三尺。泉东侧隔来鹤桥有望鹤亭茶社,专为游人提供用趵突泉水沏的香茶。

  趵突泉周边的名胜古迹枚不胜数,尤以泺源堂、娥英祠、望鹤亭、观澜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沧园、白雪楼、万竹园、李苦禅纪念馆、王雪涛纪念馆等景点最为人称道。历代文化名人诸如曾巩、苏轼、元好问、赵孟頫、张养浩、王守仁、王士祯、蒲松龄、何绍基、郭沫若等,均对趵突泉及其周边的名胜古迹有所题咏,使趵突泉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成为海内著名的旅 游胜地。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4

  教学目标:

  1、按声母的顺序连线组成动物图形,通过有趣的练习形式复习声母。

  2、运用事物摆字母的字形。

  3、了解同学的姓,能够拼读姓,明确声母是什么。

  4、拼读音节,区分平、翘舌音和音、形相近的声母,进一步练习拼音。

  5、拼读音节,并将同一类的事物连起来。

  6、能够认读所学的生字,并能给生字组词。

  课时布置: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按声母的顺序连线组成动物图形,通过有趣的练习形式复习声母。

  2、运用事物摆字母的字形。

  3、了解同学的姓,能够拼读姓,明确声母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俺会连。

  1、卡片认读23个声母。

  2、讲清方法:从声母b开始,按顺序连线,同学用铅笔试连。

  3、问:你是怎么连的?(什么字母和什么字母相连)

  4、连成了什么动物图形。(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查。)

  (二)第二题:俺会摆。

  1、看图,猜猜图上摆出的是什么字母?

  2、你能学着他的样子,摆摆俺们已经学过的字母吗?(鼓励发挥想象)

  3、读一读摆出的字母,可背顺口溜。

  (三)第三题:俺会想。

  1、你叫什么名字?你知道同学们的名字吗?

  2、师:每个人的名字都由姓和名两局部组成,在名字前面的是姓,一般都是一个字,如:……,但也有两个字的姓,如:……。跟在姓后面的.就是你的名,如:……。

  3、你能说说自身的姓和名吗?同学的呢?

  4、认读声母:g k h j q x zh ch sh,看看哪些同学的姓里有这些字母。

  5、游戏,老师报同学的名字,大家立即说出姓的声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拼读音节,区分平、翘舌音和音、形相近的声母,进一步练习拼音。

  2、拼读音节,并将同一类的事物连起来。

  3、能够认读所学的生字,并能给生字组词。

  教学过程:

  (一)第四题:俺会读。

  1、以组为单位出示音节,指名读。

  2、说说每组音节有什么区别?读和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领读、带读、开火车读、齐读音节。

  (二)第五题:读读连连。

  1、自由拼读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教师正音,强调没有标声调的,读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

  2、看看书上连线的一组词语,为什么把它们连在一起?

  3、同学试着自身连接剩下的词语,并说说理由,教师校对。

  4、说话练习:俺把bō luó和yā lí连在一起,因为它们都属于水果。

  (三)第六题:俺会认。

  1、做摘苹果游戏:一张贴有生字的苹果树插图,请同学认认这些生字,会念的大声念出来,并把这个带生字的苹果送给同学。

  2、领读、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生字。

  3、谁能给这些苹果找找朋友?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5

  教学要求:

  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的。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可爱”这个意思写出杨梅特点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软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板书课题。

  1、同学们见过和吃过杨梅吗?知道产地吗?

  2、看看本文作者是怎样讲他故乡的杨梅的。

  3、板书课题。

  二、指导检查预习。

  1、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要读准字音。

  2、通过指名读,检查读音的正误。

  三、自由读,想一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为什么要这样分?[可分三段,一(1);二(2);三(3—6)]

  四、讲读第一段。

  1、集体读第一段。

  2、这段告诉我们什么?有什么作用?(总起全文)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讨论:每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段主要讲了什么?(结合理解“贪婪”“吮吸”“甘露”“伸展”“狭长”等词语的意思。)

  2、“贪婪、吮吸、伸展、欢笑”这些词语本来都是写人的行为动作和感情的,这里用来描写杨梅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指导朗读。

  六、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2、齐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端午节”指什么时间,是什么节日?

  3、指名读描写杨梅形状的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杨梅果是什么样的?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体会“细腻”“柔软”是什么感觉)

  4、指名读写杨梅颜色的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讲杨梅颜色的?(先讲外边的,后讲里边的)哪些语句使你感到杨梅果非常惹人喜爱,为什么?

  5、指名读描写杨梅味道的自然段,想一想哪句话是讲杨梅味道的,哪几句是讲“我”爱吃杨梅的?

  七、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齐声读课文,要读出喜爱杨梅的感情。

  二、同学们读了课文,能和作者一样感受到故乡杨梅的可爱吗?你是怎样感受到的?

  三、小结:

  我们写作文也应该像课文的作者一样,先考虑好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并想好记叙的顺序,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识记本课的生字。

  1、由学生说说自己识记的方法。

  2、指导书写。

  3、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五、完成“练笔”。

  1、指名读内容,明确要求。

  2、同桌互相说一说。

  (1)准备写哪种水果;

  (2)这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3)为什么喜欢它。

  3、指名3—5名同学说一说。

  4、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六、教师巡视,解答学生作文中的问题。

  七、请同学读读自己写的片断,师生适当评议。

  板书设计:

  枝:常绿

  杨梅树

  叶:狭长

  我爱故乡的杨梅

  形状:圆 小刺

  杨梅果 颜色:淡红 深红 几乎成黑

  味道:又酸又甜 甜津津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6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示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知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课时布置

  2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了解梗概

  1、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如“揪”(jiū),“瞪”(dèng)。

  3、检查

  (1)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根据同学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洪灾老汉)

  4、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二、感受情势危急

  1、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俺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2、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汇报交流谈体会。

  (1)生读找到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师用课件或小黑板集中出示。

  (2)谈感受。

  ①几句话都不同程度地写出洪水凶猛,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从前后几句描写的情况看,水位在不时上升,灾情在不时加剧,形势越来越紧张、严峻。(相机指导朗读这几句话,读出形势的紧张突变。)

  ③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狞笑”“放肆”等词句让俺们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师相机板书:情势危急)

  ④这些句子,语言都非常简洁,精练,如,“像泼。像倒。”

  (3)观察想象体验

  师播放洪灾的录像资料(或指导同学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洪水如猛兽般正以强大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迫近。可劳动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一声惊呼,大家突然一脚踩进水里,假如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时惊慌失措的样子吗?(引导同学想像体验情势危急)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大段,读出自身的感受。(危急、恐怖、恐惧、担心)

  三、体会英雄言行

  1、是的,求生是人的天性。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让俺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作出的人生抉择。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大段,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板书:老汉)

  2、同学自学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老汉冷静冷静,嘴上不说话,心里正考虑着应对突然来临的灾害的方法。“像一座山”,说明他临危不惧,形象地表示了老汉是村民的主心骨,对稳定村民情绪所起的作用。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说话简短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

  (让同学写出评价老汉是怎样的人的词语,可能是: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坚定果断、先人后己……)

  4、指导有表情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要读得干脆、有力,节奏快,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方式)

  5、齐读第二大段。

  四、启发联想,加深体验,注重积累

  1、当俺们的脑海中树立起这位清瘦的巍然屹立如山一般的老汉形象时,你联想到了什么词句?什么文章?什么人什么事?

  (如,词──忠于职守……

  句──不是亲情,胜似亲情……

  人、事──《丰碑》中的军需处长

  《一个降落伞包》中的周恩来

  “非典”时期的钟南山、姜素椿、叶欣……)

  2、作业:

  (1)誊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2)写一段话,用上环境描写的手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

  1、听写词语:咆哮、惊醒、狞笑、拥戴、乱哄哄、沙哑。

  2、用上以上词语复述课文第一、二大段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二、思辩“矛盾”之举

  1、是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板书:高尚的人格魅力),他让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漫到人们的腰际时,又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用心默读第三大段。

  2、生自学,说一说段的主要内容。

  3、出示学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4、读议结合,交流汇报,提升认知。

  (1)谈体会。要求边谈体会,边用朗读把自身的感受表达出来。例如:

  生:从“冲、揪、骂”这几个动词可以看出老汉对小伙子很凶。

  师:你能不能把老汉很凶的态度读出来?

  生表情朗读第15自然段,同学展开评议,并在议读、感情朗读中理解、感悟。

  (2)同学发现矛盾与疑惑:

  ①老汉从刚开始恶狠狠的“揪”到最后危难关头又“吼”又“推”,这是矛盾一,为什么?

  ②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到最后危难关头又“推”老汉先走,这是矛盾二,为什么?

  冲、揪、骂、凶

  (师相机板书:老汉、小伙子)

  吼、用力推

  5、学习第四大段,解开难解之迷。

  (1)老汉和小伙子的言谈举止是多么充溢矛盾,令人费解!请同学们读最后4个自然段,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2)生默读,谈感想。师相机点拨。

  (文章在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个结局太出其不意了,太让人震惊了。老汉太伟大了……)

  6、反复咏叹,感受亲情

  (1)当你明白老汉和小伙子原来是父子关系时,再回过头来看看父子在木桥前的情景,你们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2)引诵第三大段。

  同学们,让俺们把“儿子”这个充溢血缘、充溢亲情的字眼带到文章中去,再一起来深情地朗诵第三段,俺们就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教师引读:“老汉是村支书,他一心想挽救群众的性命,他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自身的儿子,骂道──”后边为同学接读,把几个“小伙子”都换读成“儿子”。)

  (3)想象:老汉似乎要对儿子喊什么?(板书:喊)

  (4)此时的老汉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回答,并有选择地请生上台板书关键词,如“父爱如山”等)

  师小结:是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家长一样舐犊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示出的大爱让俺们为之动容。他的身上充溢着高尚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绚烂的人性光辉。

  三、练习写话,颂人间真情

  1、英雄远离了俺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长跪不起。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笔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对英雄的哀思,对英雄家人的宽慰吧!

  2、生写话,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四、总结全文,探究“桥”的含义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却用“桥”为题?

  五、拓展阅读,注重积累

  1、提供补充资料。

  ①[法]雨果《“诺曼底”号遇难记》

  ②《伦敦地铁大火灾》

  2、同学自由阅读,小组合作交流。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等10个字,会写“花园、石桥、队旗、铜号、红领巾、欢笑”6个词。

  2.正确朗读、背诵儿歌。初步感受四个场景分别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表达各种事物的数量词的不同。

  3.选择生活其他场景,仿照课文,学习用数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儿歌。正确识字、写字。

  2.了解数量词,并运用数量词表达不同的事物。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数量词表达不同的事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形声字、部首识字等方法,认识本课生字“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号、园、桥、队、旗”5个字,会写“花园、石桥、队旗”3个词语。

  2.通过读儿歌、看图,初步了解大海沙滩和山村田园的景象,认识其中的事物。

  3.感受量词搭配的准确,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掌握方法识字和写字。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导入

  初读课文,自读感知。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数数这首儿歌有几小节,指名分小节朗读。

  3.思考交流:每小节写的是什么地方?读诗歌,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相机出示场景:海边沙滩风景图、山村田园风光图、公园美丽景色图、少先队员活动图

  4.结合图片内容,朗读诗歌。

  二、师生共读识字学词

  (一)学习第一小节,结合海边沙滩图学习

  1.生自读,想象画面。

  交流: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表达。

  结合图片出示词语:海鸥、沙滩、军舰、帆船

  去掉图片,学生再次认读这些词语了生字反红。

  2.随文识字,交流识记方法:滩、艘、军、舰、帆

  看到这些生字,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记忆呢?

  预设:

  加一加:三点水+难=滩;秃宝盖+车=军;巾+凡=帆;舟+见=舰

  组词识记:

  军:军人、空军、海军、解放军、军队

  换一换:艘——瘦艘、舰——船

  3.同学们用的方法都不错,但还有更好的,更高效的识字方法,咱们一起来看看。

  艘 舰

  (1)看到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A.这两个字都是“舟”字旁,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B.这两个的右半部分的字和读音有关系。

  师引导:你们的发现很了不起,把握住了这两个字的特点,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偏旁表示汉字的意思,基本字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2)“舟”字旁与船有关——

  “艘”字的意思是用于船只,是数量词;读“一艘军舰”。

  “舰”的意思是大型军用船只,军舰。

  (3)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舟”字旁的汉字?

  航、舷、艇、艄、舱……

  4.再来看看这两个字,你又有了什么发现?

  “滩”和“帆”也都是形声字,部首表示汉字的意思,基本字表示读音。你们试着说一说,读一读。

  帆: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所以有“巾字旁”,“凡”表示读音。

  滩:意思是“河道中水浅流急多沙石之地”,所以有“三点水旁”,“难”字的韵母和滩字的'韵母都是“an”,这也是属于形声字的。

  同学们,你们会发现很多汉字都是形声字,如果掌握了形声字归类的识字方法,就如同掌握了一把金钥匙,你自己就能学会很多字啦!

  5.看图读一读第一小节,感受量词使用的准确。

  (二)学习第二小节,结合田园图学习

  1.自读第二节,找出田园图里的景物。

  读词语:鱼塘、稻田、垂柳、花园

  2.结合形声字归类识字的方法学习“稻、园”两个字。

  (1)师引导: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大家记住这个字?

  预设:园:加一加,元+方框=园,换一换:园——圆

  (2)形声字方法学习生字。

  稻:禾木旁与农作物有关。稻是一种直杆的谷类作物,主要类型是有土栽培的“水稻”。稻组词:水稻、稻穗、稻谷、稻草

  园:方框与什么有关呢?公园、花园、园地

  以“元”为基本字的形声字还有“远”字。

  3.巩固识字,看图读词。

  出示鱼塘、稻田、垂柳、花园的图片

  在这四个词语中,你有不明白的吗?

  垂柳:就是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柳树”,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柳枝都是笔直地从树枝上倒挂下来,这样的景象就说是“垂柳”。古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读一读诗句,也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

  4.结合图画,感受量词使用的准确:方块行座

  一方:一般用来形容方形的物品。出图(砚台、手帕)等,结合生活实物,感受一方的量词使用;由此引来“一方”也专指土地,如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出图(一方土地)

  方:多用于方形的东西。

  块:量词,用于块状或某些片状的东西。一块香皂、一块糖。

  行:háng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

  座:多用于较大或固定的物体。一座山、一座花园、一座楼房

  5.看图再读第二小节,积累背诵。

  (三)自读第三、四小节,认识“孔、翠、队、铜、号”

  1.看图读一读3、4小节,想一想你看到了哪些事物?

  出词语:小溪、石桥、翠竹、飞鸟

  队旗、铜号、红领巾(少先队员)、(听到)欢笑声

  2.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五个字?

  (1)形声字归类学习汉字

  “铜”是形声字,左边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系。右边的“同”表示音。

  你们真棒,能用上前面学过的方法学习后面的汉字。

  “队”和“翠”也是形声字。

  队:原来指“坠”,本义:从高处掉下来。是“坠”的本字。

  翠:“羽”是部首,字形有变化,去掉两个钩。下面的“卒”字表示读音。

  (2)学习“号”。

  出示号字的大篆和小篆的图片

  号,上面“口”表示用嘴吹,下面代表可以吹奏的乐器,古人用管、角等发出声音下达命令,后来发展为乐器。

  组词如“号角、圆号、小号、吹号”(出示图片展示)

  (3)孔

  本义:洞,窟窿;量词,用于窑洞。出示图片,学生看到石桥弯弯的,水面上的桥洞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圆,就像一个大洞,所以可以说是“一孔石桥”。

  3.大声朗读诗歌的三、四小节,朗读中巩固新学的五个汉字。

  三、朗读诗歌,巩固识字学词

  1.不借助拼音,能独立读准读对儿歌。

  2.读字组词,丰富对生字的学习。

  3.读词语。

  花园 石桥 队旗 铜号 红领巾 欢笑

  四、指导写字,总结延伸

  1.出示“号、园、桥、队、旗”5个字,观察结构。

  注意占格和笔顺,注意“园”的第6笔是“竖弯钩”。

  2.重点指导“号”的书写,注意笔画,最后一笔是“竖折折钩”,师范写,生书空。“园”是全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方框上下宽度一致,不要上宽下窄。“桥、队、旗”3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努力做到“左窄右宽”。

  3.抄写“花园、石桥、队旗”3个词语。生描红再练写。

  4.展示交流。再次修改。

  五、总结识字规律,完成作业

  1.读儿歌,熟悉这些量词的使用。熟练认识本课要求认识的汉字。

  2.用上儿歌中的量词,说一说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一只白鹅、一片朝霞、一条项链

  一方砚台、一块地、一行队伍、一座石桥

  一道数学题、一孔窑洞、一丛花、一群鸭子

  一面鼓、一把糖果、一队解放军、一片药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12个汉字,读顺了儿歌,学写了5个汉字和3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读字,巩固书写左右结构的字。会写“巾、孔、铜、领、群”5个字,会写“铜号、红领巾、欢笑”3个词语。

  2.通过读儿歌、看图,了解公园美景、少先队员活动的场景,认识其中的事物,明白准确表达这些事物的数量词。

  3.拓展阅读多篇相关儿歌,积累量词,背诵儿歌。

  重难点:

  1.指导书写汉字。熟悉儿歌中的量词,能在生活中准确运用这些量词。

  2.尝试看图说一说量词,可以用不同的量词表达同一个事物。

  教学过程:

  一、读儿歌,巩固认读所学生字和词语

  1.指名读文,比一比谁读得。

  2.认读词语:沙滩、军舰、帆船、稻田、翠竹、队旗、铜号

  3.摘字卡,认读生字组词。

  二、学习三、四小节的内容,深入理解量词的用法

  (一)第三、四小节,学习量词

  道、孔、丛、群、面、把、队、片

  1.一道小溪:“道”指用于江、河和某些长条形的东西。

  如:一道河万道霞光。出图展示帮助理解

  _“道”作为量词还可以用到很多地方,如两道门、一道题、一道命令、一道手续

  2.一丛翠竹:这里的“丛”作为量词的时候用于聚集生长在一起的草木。

  如:一丛杂草、一丛鲜花。

  3.群:用于成群的人或东西。

  如:一群马(一匹马)一群人(一个人)一群鸟(一只鸟)

  4.一面队旗:“面”用于扁平的物件。

  如:一面镜子、两面国旗。

  5.一把铜号:“把”用于有把手或能用手抓起的器具。

  如:一把刀、一把椅子、一把扇子。

  “把”作为量词的用处还有很多,根据我们的学习会逐步加深

  6.一队“红领巾”。

  (1)“队”用于成队的人或动物等。如:一队人马、一队骆驼、一队战机

  (2)“红领巾”指代的是“少先队员——戴红领巾的人”。

  一队“红领巾”指的是一队少先队员。

  7.一片欢笑

  (1)“片”用于景色、气象、声音、语言、心意等。

  如:一片春色、一片欢腾、一片真心、一片新气象。

  (2)第1小节“一片沙漠”中的“片”用于地面或水面等。

  如:一片草地。

  (3)拓展学习:“片”,作为量词还可以用于成片的东西。

  如:一片药、一片树叶、一片雪花、一片面包

  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以先请学生讲讲自己理解的量词,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丰富自己的经验。在学生讲不清楚,讲不明白的地方,要给予准确的解释和举例说明,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熟悉这些量词,并能尝试运用。

  师小结:在读儿歌的时候,我们认识了解了量词的用法;细读儿歌后,我们深入了解了每个量词的用法,我们发现有的量词真不简单,能用三个或者四个方面表达数量。只有我们在读儿歌的时候,真正弄明白量词的精准用法,才可以灵活地用到生活中,不出错误。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背一背这首儿歌吧。

  (二)背诵儿歌,积累量词

  1.填空背诵。

  一( )海鸥,一( )沙滩,

  一( )军舰,一( )帆船。

  一( )鱼塘,一( )稻田。

  一( )垂柳,一( )花园。

  一( )小溪,一( )石桥。

  一( )翠竹,一( )飞鸟。

  一( )队旗,一( )铜号。

  一( )“红领巾”,一( )欢笑。

  2.看图背诵。

  给出四幅场景图,每幅图上出现四种事物,学生说出带量词的词组。

  3.自主背诵。

  两人或多人合作背诵展示。

  三、指导书写

  1.出示“巾、孔、群、铜、领”5个字,观察结构。

  (1)占格和笔顺,注意“巾”是独体字,第2笔是“横折钩”。

  (2)“孔、群、铜、领”4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仔细观察后,发现“铜”“领”书写时要做到“左窄右宽”,尤其是“领”的左边“令”字捺变点。

  “孔”“群”虽然也是左右结构的字,但书写时要做到“左右均等”。

  2.抄写“铜号、红领巾、欢笑”3个词语;生描红再练写。

  提示:“笑”的第7笔是撇。

  3.展示交流,再次修改。

  四、拓展阅读

  1.出示儿歌《量词歌》和《连念七遍就聪明》,自主阅读。

  一张桌子两杯茶,天上七颗星,

  三棵柳树四朵花,地上七块冰,

  五条鱼儿水中游,树上七只鹰,

  六只鸭子岸上耍,梁上七根钉,

  七本书,八幅画,台上七盏灯。

  九面彩旗呼啦啦,呼噜呼噜扇灭七盏灯,

  十个娃娃排排坐,哎呦哎呦拔掉七根灯,

  滴滴答答吹喇叭。呀嘘呀嘘赶走七只鹰,

  这些量词要记清,抬起一脚踢碎七块冰,

  千万不要弄混它。飞来乌云盖没七颗星。

  一连念七遍就聪明。

  2.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3.分享收获:你从儿歌中学到了什么?

  4.积累量词,说一说,记一记:

  一(张)桌子 一(杯)茶 一(棵)柳树 一(朵)花 一(条)鱼

  一(只)鸭子 一(本)书 一(幅)画 一(面)彩旗 一(个)娃娃

  一(颗)星 一(块)冰 一(只)鹰 一(根)钉 一(盏)灯

  五、拓展运用

  1.变换量词,拓展运用,看谁说得多。(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2.与同伴交流自己准备的照片或图画,仿照课文,运用量词介绍画面。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儿歌。

  2.古代也有关于量词搭配、描述画面的诗句,推荐背诵《一字诗》和《题秋江独钓图》。

  师小结:课文中通过四个场景,介绍了16个量词的用法。只有在生活中多看、多听、多说,你也可以把量词用对,用准。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8

  本文刻画了四位著名作家的形象,显示了莫泊桑在人物描写上的卓越才能。在学习时,应着重体会作者从人物肖像、言谈举止、神态等多方面描绘人物的方法。作者善于捌住人物外貌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进行描绘,在叙述和描写中插入的抒情议论,很好地表现出入物的性格特征,阅读时也应好好体会。

  1课时。

  板书课题、作者。指明学生回答作者的基本情况(可联系《我的叔叔于勒》)。

  1.给疑难字词正音正字。

  魁梧 简陋 魅力 义愤填膺

  2.解释下列词语。

  魁梧 简陋 魅力 局促 义愤填膺 空前绝后

  1.作者写了几个人物?其中写谁的肖像描写最多?其次是谁?明确:四个人物: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写左拉的肖像描写最多,其次是都德。2.作者写人物的语言,有没有具体展开谈话的.内容?

  明确:没有具体展开谈话的内容,而只是概述他们的谈话内容,着重描写他们谈话的声调仪表,评论他们的口才,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3.作者在进行行动描写的时候,谁写得详,谁写得略?

  明确:福楼拜、左拉的行动描写较详,都德的行动描写则一笔带过。

  福楼拜是最活跃的中心人物,着墨较多。左拉的坐姿较为特殊,因此也有较多笔墨的描写。

  4.以写左拉为例,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的。

  讨论明确:写左拉,抓住他体质较差,不善言谈的特点。如他爬了六层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

  描写左拉的肖像时,随处议论点出了他的性格特点:朴实但很固执,聪慧和坚强,坚毅,十分滑稽和戏谑。

  6.指名学生概括:作者是如何写屠格涅夫的?

  作者凭着自己细致敏锐的观察和生动传神的笔墨,抓住人物外貌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进行描绘,让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这就告诉我们,描写人物,一定要抓住特点,有所侧重,人物形象才能栩栩如生。

  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9

  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写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奋不顾身夜以继日地挖了38小时,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的事,课文内容浅显,但内容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全文中没有出现一个爱,可就在这这扣人心弦的故事、朴实无华的文字中,我们能看到父与子之间浓浓的爱,体会到字里行间浸润的父与子之间那难以割断的情怀。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设计理念:读中悟写,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混乱 昔日 废墟 瓦砾 疾步 开辟 颤抖 绝望”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图片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的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出示地震图片,学生谈感受。面临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可就是在这样的一场灾难中,这对父子创造了如此神话般的奇迹。

  2、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思考: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父与子之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课文,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2、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作者为什么不说挖了很长时间,而是把时间一一罗列出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4)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五、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儿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内容。上节课我们知道,父亲苦苦挖了36个小时儿子生死未卜,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看,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救了一位什么样的儿子。

  2、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儿子了不起的句子,读一读写写自己的体会。

  二、抓细节描写品读,体会情感。

  (1)“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或者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2)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和危险,七岁的阿曼达不光安慰同伴坚持生的希望,而且在得到父亲的救援时,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正是来自对父亲承诺的信赖。”)

  (3)父亲的承诺是什么?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多次出现呢?(三次,表现了父亲的责任感和儿子对父亲的承诺深信不疑,再次说明了父子情深。)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 课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出父爱的伟大,却让我们体会的很深刻,你又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呢?(从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中体会父子情深、父爱的伟大,这正是作者的表达方法,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和掌握这种方法。)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在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团聚了,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课文中的插图,父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儿子阿曼达笑得那么开心,这位可敬的父亲却哭了。巨大的喜悦占据了他的心,这个时候,笑和哭都表达着一种同样的感情,都表达着这位父与子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啊!同学们我想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会由衷地对这对父与子发出祝福的?此时此刻,你会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

  五、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儿子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掌、枫”等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相关树木的外形和特点。

  4.激发学生爱护树木、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树木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板题导入

  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们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呢?你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它们的基本结构和各自的特征吧!

  2.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出示自学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一)自学自测

  (1)出示本课生字

  梧 桐 掌 枫 松 柏 装 桦 耐 守 疆 银 杉 化 桂

  (2)指名读词语。

  (3)这些词语你们还会读吗?谁来挑战一下?

  梧桐 手掌 枫树 松柏

  绿装 桦树 耐寒 守边疆

  银杏 水杉 化石 金桂

  (二)小组纠错

  (1)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些词你明白什么意思吗?

  耐寒:经得起寒冷

  北疆:北方的边疆

  银杏:称白果树、公孙树、鸭脚。落叶乔木。

  化石: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者遗迹。

  (2)文中的生字和课文中的难读的句子我们会读了,把它们放在课文中,你还会读吗?

  (3)教师提出要求:课文有几句话?

  读课文的同学看清字、读准音,其他同学仔细倾听如果有什么问题及时告诉他。

  (三)质疑拓展

  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

  第一句话:描写了杨树、榕树和梧桐树的特点。

  第二句话:描写了枫树和松柏的特点。

  第三句话:描写了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喜好。

  第四句话:描写了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自学指导:

  1.出示本课的生字“杨、壮、桐、枫、松”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

  2.完成课后的描红。

  (1)自学自测

  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结构及笔画笔顺等,自主书写生字,师强调书写姿势

  (2)小组纠错

  同桌互相评议生字,指出优缺点。

  (3)质疑拓展

  1.师生交流易错字和易错笔画笔顺。

  2.出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比较好差。重点评不规范的字,激励学生把字写好,师范写。

  3.让学生每个字再练写一遍,订正。

  三、归纳总结,达标训练

  (1)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

  (2)达标训练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打“√”。

  梧桐(wú wǔ) 手掌(zǎng zhǎng) 松柏(bó bǎi)

  桦树(huá huà) 银杉(shān sān) 金桂(guī guì)

  2.辨字组词。

  杨( ) 棉( )

  场( ) 绵( )

  桂( ) 桐( )

  挂( ) 铜( )

  3.按原文内容填空。

  ( )喜暖在南方,( )耐寒守北疆。

  ( )活化石,( )满院香。

  四、日清作业

  1.流利地朗读课文

  2.所学生字写一遍,默一遍。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11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俺”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身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俺”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身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俺”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 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研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 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 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同学交流。板书:

  1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根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4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 默读课文,体会“俺”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身的体会。

  2 全班交流

  让同学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俺”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俺”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俺”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同学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身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同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俺”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12

  ● 教学模式:质疑问难,主动求解

  围绕课题 初悟课文 扣重难点 总结质疑

  产生疑惑 解决初疑 质疑释难 拓宽思维

  引疑 疏导 点拨

  ● 教学目标:

  1、 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2、 学会9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 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4、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 重点难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 教学时间:2课时

  ●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细读课文第2、3自然段,理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 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你到过哪些地方旅游过呢?

  一、 欣赏录象,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去过桂林吗?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桂林游览一番。

  出示课件。(桂林山水风光录象)

  2、 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3、 揭示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认为作者会写些什么内容?(围绕课题质疑)

  估计:桂林山水的特点怎样?

  课文怎样具体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二、 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欣赏桂林水“美”。

  1、 听录音。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句话写得最“美”,划出来,朗读体会“美”在哪里?

  2、 根据学生的发现,随机学习。

  讨论:(1)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

  (2)学习第1句,水“美”在哪里?“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体会水的独特“美”。

  再读第1句,质疑。(估计)看似这句与文章联系不很密切,为什么要写这句话?释疑想象:“波澜壮阔”、“水平如静”的景象。通过对比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出示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画面)

  (3)学习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里?指名读,自由说。

  A、比较句子,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道它在流动。

  讨论,比较意思相同但感情不同。第2句含有赞美漓江水得思想感情。

  指导朗读:你认为该怎么读?试读,指名读,齐读。

  感情朗读课文第2句话。

  B、填空练习,体会写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得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

  先填空,再体会所填内容,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讨论:从不同角度(感觉、视觉、想象)对重点词(静、清、绿)的具体描写。

  (出示漓江水的课件画面,体会静、清、绿的程度)引读整句话。

  C、 课堂练习,照第2句样子说句子。

  公园里的花香()

  校园里干净()

  树林里的空气清新()

  3、 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试读、齐读。(配上音乐画面)

  4、 小结。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怎样读懂的。

  三、 自主学习第3自然段,欣赏桂林山“美”。

  1、 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用简洁的语言或画面表达出来。(每人发一张白纸)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学生自主学习。

  2、 交流讨论。

  (1) 你有什么发现?讨论时把练习纸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共同评议。

  A、 写作方法上:(比较简单,学生大多能发现)

  泰山 桂 奇

  林 秀

  香山 山 险

  B、 理解词意。(较难理解,主要通过学生简笔画、桂林山的照片和老师的提示帮助结合理解。)

  如:奇峰罗列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屏障色彩明丽(出示课件,“屏障”的样子与桂林山比较)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栽

  3、 听课文录音,欣赏桂林山的画面,感受桂林山的“美”。

  4、 配乐有感情齐读第3自然段。

  ü 总结。质疑问难,开拓思维。

  ü 再次欣赏配乐、配画的课文朗诵材料,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

  四、 作业。1、作业本(1)第4题。

  2、根据板书试背2-3自然段。

  板书:19 桂林山水

  大 海 静…..

  水 清……

  西 湖 绿……

  (美)

  泰 山 奇……

  山 秀……

  香 山 险……

  第二课时

  目标:

  1、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搜集的信息,进行创造性阅读练习,深入地领悟文章语言内容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锻炼语文实践能力,通过阅读,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

  重点:

  在阅读实践真正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难点:

  把课文内容与搜集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作用,促进学习感悟。

  教学流程:

  1、观看录像引入,进行尝试读背。

  2、汇报搜集信息,教师吸收反馈。

  3、提出学习建议,小组合用学习。

  (小组学习建议:A.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练习感情朗读。B.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简短的读后体会。C.如果你是桂林人,你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D.文中哪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试着说明……学生可以根据能力和喜好自由选择其一,或自行设计题目。)

  4、学习成果展示,引导评价点拨。

  5、整体领悟内容,促进情感升华。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13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课文最后一部分有些句子的含义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释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钓鱼的启示》,请看老师写课题。板书:钓鱼的启示

  你们觉得课题中哪个词最关键?那“启示”是什么意思呢?(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通过此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对“启示”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二、抓“启示”的句子。

  1、通过钓鱼这件事,作者又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呢?答案就在文中,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找一找吧!

  2、谁愿意把找到的句子与大家交流呢?

  a、课件出示:

  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b、你们都觉得这句话是钓鱼给作者带来的启示吗?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齐读)发现了吗?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

  板书:是 非

  你认为“是”是什么意思?“非”是什么意思?

  师:那么在钓鱼这件事上,怎样做就是对的,怎样做就是错?板书:放 不放

  面对这样一条大鲈鱼,作者与父亲的意见一致吗?他们的意见是什么?

  板书:父亲 “我”

  找启示的句子,目的是解决两点,一是通过找反义词让学生是与非的意思;二是在学生对文章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明白我和父亲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

  三、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感受“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1、为什么作者不愿意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呢?能找见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吗?

  课件出示: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阳光下轻轻翕动着。

  能谈谈自己的理解吗?能把作者这种得意的神情读出来吗?

  2、同学们,从哪些句子也能看出作者舍不得把鲈鱼放回湖里呢?

  3、交流,谈理由,并引导想象作者的心理活动,指导读。

  4、出示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5、师:发现了吗?你们找得这些句子,有的是描写作者的(生补充:语言、神态、动作)透过这些描写,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作者心情的变化,快速从这些句子中找一找,体现作者心情的词语。

  板书:(得意)——(急切)——(伤心)——(乞求)——(依依不舍)

  6、师:(指板书)作者的心情由捕到鲈鱼时的“得意”,到父亲要求放掉鲈鱼时的急切、伤心,以至到舍不得放掉鲈鱼时的乞求,依依不舍,心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感受作者心情的变化。

  7、我们看到作者对这条大鲈鱼实在是太喜爱了,但因为喜爱就能占为己有吗?为什么?(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来两个小时)

  8、师:这就是道德的抉择,面对这样一条诱人的大鲈鱼,只是放与不放的.问题,可作者做起来却很难,作者不想放,不愿意放,而父亲却——(坚持要“我”放),老师相信你们对这句话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9、再次出示启示的句子齐读。

  10、从哪儿看出父亲坚持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呢?

  (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a、引导抓词体会“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体会到父亲的坚决。

  b、指导读好父亲的话

  c、那么,你们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又能体会到什么呢?(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也舍不得放,父亲也在经历道德的抉择),但父亲最终选择的还是“放”。

  (2)、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引导理解:不容争辩

  看插图想象:父亲会“不容争辩”地会对作者说些什么?

  11、师:孩子们,此时老师心中有一个疑问,在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到处都静悄悄的,除了天知、地知、父亲知,“我”知外,根本再也没有人知道“我”没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可父亲却坚决让“我”放掉鲈鱼,这是不是不爱我呢?(生谈)

  12、师:这就是爱,他不是溺爱,而是一种严厉的爱,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道德实践是没法妥协的,必须从小严格要求,这是作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在作者11岁的人生旅途中,父亲给他上了一堂道德课,三十四年过去后,作者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但是在人生旅途中,作者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的“鱼”。面对这诱惑人的“鱼”,大家猜猜作者会怎样做呢?

  课件出示:

  但是,在人生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个加引号的“鱼”是什么意思呢?老师这儿有两种答案供同学们选择:

  (1)、捕捞指作者到诱人的大鲈鱼。( )

  (2)、指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 )

  师:作者之所以在面临道德抉择时是非分明,一切都因为——

  出示父亲的话(生读):作者也深深明白:是父亲让作者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作者后来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原因。

  课件出示(生读):

  一个人要是从小……力量。

  通过找具体的句子,使学生明白我之所以不放鱼的原因和父亲坚持要放鱼的做法是正确的,让学生对是与非有进一步的理解,明白文中的“我”做法错在哪里。

  四、德育渗透

  1、师: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经常碰到——

  ﹡、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你会怎样做?

  ﹡、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你会怎样做?

  ﹡、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你或怎样做?

  2、师:听着你们的回答,老师看到了你们在道德面前,是非分明的表现,这就是《钓鱼的启示》一文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相信此时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澎湃着千言万语,那你就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3、交流

  师:同学们,让我们记住法国著名数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这句话吧!

  出示 :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得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

  也让我们记住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这句话吧!

  出示: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

  ——毕达哥拉斯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理解在生活中怎样对待形形色色的诱惑,道德的遵守主要依靠自觉。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庐、瀑、炉”三个生字,有韵律地、有感受地吟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课文注释或、体会诗句含义。在反复诵读中,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在个体探究后,小组合作交流中,质疑解难加深体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感受诗人李白奇丽、大胆的想像,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美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教学重点:

  想像古诗描绘的画面,品读重要词语,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

  音乐、板画

  教学流程:

  一、创境导入,初读感知。

  1、配乐范读

  2、谈话揭题,揭题。学习“瀑”字。

  3、版画,引趣:李白看到了怎样的'瀑布。

  4、组织初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古诗。要求读正确,有节奏。

  二、学生选择学法,批注学习古诗。

  1、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

  2、自己先学学,拿着笔,圈圈、写写、画画,把读懂的和读不懂的做上记号。

  三、小组交流,市参与讨论。

  四、互动对话谈瀑布。

  1、交流体会诗意及想像画面。

  2、根据学情,结合板画、配乐,通过想像,诵读互动对话,相机引导读悟,体会情感。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a、学生说感受,生再补充(香炉指香炉山)。

  b、引导其他学生想像,想像大河。

  c、教师相机板画,引导再想像:瀑布还像什么?

  d、体会“生、挂”字用得生动,形象。

  e、引导学生再读。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生说体会。体会“飞流、直下、落”用词准确,感受瀑布高,水流快急的特点。

  b、生补充“银河,九天”传说的资料,感受祖国民间动人传说,丰富学生。

  c、启发想像。

  d、旁征博引:“白发三千丈”,“危楼高百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等等诗句与“三千尺”的用法相同。

  e、朗读。

  f、引导感受诗人李白神话般的想像风格。

  (3)放乐闭眼,在脑海中勾画,庐山瀑布图。

  五、吟诵升华,谈感受。

  1、创设情境:此时此刻,你们就站在庐山脚下,眼前就是这一帘瀑布,你想说什么?

  2、当小诗人,吟诗。

  六、拓展积累。

  1、赠送叶圣陶的《瀑布》,让学生诵读。

  2、吟诵积累。

  七、作业:想给自己留什么作业?

  八、结课。

  九、板书: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时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生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同学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听!这是什么声音?看!什么长出来了?(媒体演示春雷、春雨声中春笋纷纷破土而出的画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准平、翘舌音)

  3.知道春笋长什么样吗?

  4.想知道它们怎么钻出来,怎么长大的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1).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同学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

  (2).同学认读。A.自由读。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C.小老师领读。

  3.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把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根据实际情况,师生一起评议,随机纠错)

  (3).请读得好的同学介绍方法。

  (4).同学三读课文,要求读得连贯、流利、不漏字、不添字。

  (5).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入境入情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同学自由读。

  (2).同学观察,教师述说:“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笋娃娃醒来了!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突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

  (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

  (4).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假如还是叫不醒,可以请谁帮助?(知道同学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

  (5).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指导同学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指导同学找好朋友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6).指导朗读。A.教师范读。B.同学扮演诵读。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同学自由读。

  (2),笋娃娃多可爱呀!(引导同学感知“裹”、“浅褐色”、嫩生生“)

  (3).指导朗读:假如让拟抱一抱这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你会感到怎样?

  (4).看着图,你感受到了什么?(媒体演示春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生长的情景)

  (5).指导朗读第二、三句。A.同学自由读。B.指名读,师生从语态、表情、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C.配乐齐读。

  3.回归整体,指导诵读。

  (1).配乐齐读。

  (2).你能用自身的话来夸夸小春笋吗?

  (3).指导背诵。A.媒体演示,教师范背,同学小声跟背。B.同桌互相演诵。C.指名试背。D.配乐齐背。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扩词。

  3.识记字形,认识新偏旁:

  冲、破: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声、笑:采用比较的方法识记。

  4.按笔顺描红。

  5.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1.春笋

  又 再

  一 突破 掀翻 冒 向

  节 迎着 笑 长 上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上公开课教案07-15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01-25

(经典)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06-09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经典)06-09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06-09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01-03

【优秀】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06-09

(热门)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06-09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精品】06-09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