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4-06-14 08:14:16 五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汇编(15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一、教材分析

  《猎人海力布》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这是一则民间故事,课文先写海力布平时热心助人,然后写他救了龙王的女儿,龙王赠给他一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最后写海力布从动物口中得知大山将要崩塌,洪水将要淹没村庄的消息,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他不惜牺牲自己,说出真相,最后写人们得救了,海力布却变成了一块石头。

  二、学情分析

  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了解文章大意,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堂重点训练的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借助语言训练,初步掌握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文字背后情感的能力,继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简要复述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一些复述的方法。但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往往抓不住重点,复述等同于背诵课文内容;有的在复述过程中条理不清晰,语言不简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铺设“台阶”,更好地帮助学生清楚、有条理、有重点地复述课文。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牺”等4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酬谢、叮嘱、崩塌”等词语。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以上三个目标,体现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层层推进的关系,在词中反映句的作用,借句理解词,借词说句,由句成篇。三个目标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四、说教学过程

  我根据民间故事通俗易懂、便于理解的特点,设计了这堂课。整个课堂,分为四个板块。主要用以下三种方法来展开教学。

  ⒉

  以问题引导,语言表达为外显标志,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是学生不断思考,教师不断引导、修正、完善的过程。我通过设置“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运用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本。

  ⒉抓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品质,走进人物心灵。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的方法,来达到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3.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情感,积累语言。

  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而且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语言背后的情感。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学生采用不同方式的读,品味文本语言,如: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精读课文,了解人物形象。总之,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在复述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在此基础之上,加上自己适当的想象和联想,再复述出来。这样复述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吸引人。同时也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说板书设计。

  救白蛇

  得宝石

  猎人海力布

  听鸟语

  善良

  热心助人

  舍己为人

  救乡亲

  变石头

  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这个板书设计能很好地体现文章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六、说教学效果。

  由于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及通过抓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的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因此,学生很快把握住了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理解“将相和”故事意义,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2.结合具体示例说一说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揣摩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着重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探究起点,整体感受人物形象

  1.这篇文章写了几个小故事?

  2.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3.看来大家都比较喜欢廉颇和蔺相如!那么,课文是怎样刻画这两个人物的呢?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刻画廉颇和蔺相如的。

  (板书:语言行动)

  二、品味语言,深入感悟人物形象

  师:咱们来交流一下,你觉得课文在刻画人物的时候,哪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

  (一)研究“完璧归赵”

  品读语言1: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你们注意到了吗?课文写蔺相如的这句话,用了哪组关联词?读着这样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谁也来读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话。

  像这样用假设关系的句式来描写蔺相如的语言,在完璧归赵故事中还有几处,先找出来读一读,再感受感受。

  品读语言2: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从这两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式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

  品读语言3: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绝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师引导:抓住人物的语言,我们就揣摩到了人物的内心想法(板书:刻画内心)难怪古人说“言为心声”。

  (二)研究“渑池之会”

  品读语言四: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师引导:你发现特点了吗?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气势的?也就是说,蔺相如又在用假设的句式,以不容商量的口气,逼秦王为赵王击缶。但他凭什么敢和秦王拼呢?这一拼,最终拼来的是秦国的妥协,赵国的国威。

  (三)研究“负荆请罪”

  师:完璧归赵,蔺相如使赵国免受了秦国的欺骗。秦王很不甘心,又搞了一个渑池之会要侮辱赵王,蔺相如再一次以弱胜强,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回国后连升几级,被赵王封为上卿。本来顺理成章的事,却造成了将与相的不和,于是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课文还有哪些描写人物的地方让你觉得特别精彩呢?咱们继续交流。

  品读语言五: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蔺相如的这一“避”,与完璧归赵的一“撞”和渑池之会的一“拼”一样,都是为了——赵国。难怪蔺相如要语重心长地说——引读蔺相如的话。

  为了理解得更深刻,我们不妨把他们的话对比着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品读廉颇和蔺相如的话,感受廉颇的性格特点。

  (1)廉颇:个性耿直、心直口快、直截了当。

  课文是用怎样的语言来写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的?

  (2)蔺相如:反问、因果、假设。

  廉颇:对比。

  (3)有比较才有鉴别!同样是语言描写,人物的个性不同,语言也不一样。我们以后在描写人物的时候,也要注意语言必须体现人物的个性。(板书:体现个性)

  (4)说来说去,蔺相如就是想强调为了国家安危,“将”和“相”应该——和好。为了赵国,就应该——将相和。

  写话:想象一下,廉颇会对蔺相如说些什么?

  三、拓展提升,揭示“和”的意义

  1.一个知错就改,另一个真诚相待,都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从此过后(出示齐读)——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师:同心协力这四个字浓缩为一个字,就是课题中的——和。是啊,俗话说:“人和百事旺,家和万事兴”,国家也一样,正由于将相二人同心协力、同舟共济保卫赵国,秦国很多年都不敢再来进犯赵国。

  2.从此,“负荆请罪”就成了中国历一段感人的佳话,《将相和》的故事也千古流传,家喻户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同学们,这篇课文改编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和杰出的文学著作,曾被当代文学家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想知道廉颇和蔺相如和好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吗?建议你去买一本《史记》来读,你会感受到历史名著刻画人物形象的不同魅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上有喊救命的声音。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他头上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好好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是太好了。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海力布点点头,跟着小白蛇到了龙宫。老龙王对海力布十分感激,要重谢他。老龙王把他领进宝库,让他自已挑选珍宝,爱什么就拿什么。海力布什么珍宝也不要,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龙王低头想了一-会儿,就把嘴里含的宝石吐出来,送给了海力布。

  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无论动物说了什么话,都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就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海力布谢过小白蛇,就回家了。

  海力布有了这颗宝石,打猎方便极了。他把宝石含在嘴里,能听懂飞禽走兽的语言,能知道哪座山上有哪些动物。从此以后,他每次打猎回来,分给大家的猎物更多了。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他正在深山里打猎,忽然听见一群鸟在议论着什么。仔细一听,那只带头的鸟说:“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从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中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

  本文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以对话性语言为主,揭示做人的道理;花生又是一种常见的事物,因此学生阅读、理解时难度不大。但在生活中,怎样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能存在分歧。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并联系实际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感悟、理解能力;并初步了解文章借物喻人、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读写结合,抓准契机进行语言实践,提高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用一段话写写身边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作着贡献的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联系实际体会课文重点句的含义,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用的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渗透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做一个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2.运用本文写作方法尝试写身边的人。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新词卡片;投影和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知道落花生名字的来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的能力。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的能力。

  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打一种植物。“根和胡须放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谜底:花生)

  2.出示花生图片: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这种植物的花落了,果实长在土里面,所以叫落花生。

  3.板书课文题目,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生字的书写,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3)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句子标出来,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2)理解词语。

  出示重点词语,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

  2.再次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划分全文段落层次,并讨论段意。

  3.学生讨论交流划分的段落。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母亲提议过花生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父亲和“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

  4.根据划分的段落朗读课文。

  四、小结全文

  1.同学们,课文题目是“落花生”,你认为课文着重描写的是什么?你们从课文内容中发现了什么?

  (写“种花生、收花生”作者仅仅用一个自然

  段,而更多笔墨是在描写父亲与孩子们“边吃边议花生”上。)

  2.课文中的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们在下节课共同研究吧!

  落花生

  事情的发展顺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种花生、收花生。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母亲提议过花生收获节。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议花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本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

  难点

  在学习中,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重点内容

  1.导入:普普通通的花生竟能引出这么多话题,使我们也对花生产生了兴趣。

  2.作者一家人在议论花生的什么?他们借花生又要告诉我们什么?

  二、整体感知,抓重点内容

  1.默读课文,回忆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是略写,“议花生”是详写。)

  三、重点学习“议花生”,感悟做人的道理1.出示学习要求。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15自然段。

  (2)找出父亲几次对孩子们说的话,看看父亲讲了花生的什么,又想告诉孩子们什么。

  (3)画出关于作者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的感悟的句子,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边读边思考。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赞花生。

  “花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①朗读课文第7~10自然段,想一想,大家谈论了花生的哪些好处?父亲的观点是什么?

  (大家谈:味儿美、能榨油、便宜。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②出示父亲第一次议论花生的语句,思考: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说明即使花生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需要别人去挖掘、发现。)

  ③父亲借用其他事物的生长特点是想告诉我们花生有什么可贵的品质?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学花生。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谈一谈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是什么意思。

  (父亲教育子女要做能实实在在地为人们做好事的人。)

  (3)做有用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作者的话的理解。

  (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得到的感悟。作者虽然年纪还小,但已经体会到了父亲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对他人和社会没有好处或贡献。)

  4.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体会写作方法

  1.作者借落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这种写作方法称为什么?(借物喻人。)

  2.我们曾经还学习过哪些借物喻人的文章?

  3.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那竹子、梅花、蜜蜂、路灯这些事物能让你想到哪些人?

  4.讨论交流。(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建筑工人……)

  5.课文的内容安排很特别,前面的内容写得较简略,后面议花生的篇幅较多。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吗?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这样能分清主次。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他内容略写,但可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代的作用。)

  五、总结全文,拓展练笔

  1.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们再想一想作者的笔名,你们明白他为什么叫“落华生”了吧!

  2.请同学们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写你身边平凡的人吧。

  板书设计

  落花生

  种花生:买——翻——浇收花生:居然收获了尝花生:做成好几样食品

  好处:味美榨油便宜

  不好看议花生特点:埋在地里很好用

  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侧重于引导学生对父亲与作者的对话内容进行探讨,交流,感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人”,是作者听了父亲两次议花生后的感悟。我让学生通过多次地朗读在理解了花生的可贵之处后,再让学生体会这句话的内涵,就容易了许多。随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有哪些人像落花生,朴实无华、不图名利、默默无闻,为他人为社会作着贡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我的启发下,感悟到“清洁工”“邮递员”“建筑工人”“警察叔叔”“教师”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样安排下来,学生受到了充分的情感熏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一词多义,能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多义词,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板块二

  积累古诗,读中感受诗情

  1、导入:文章能借物抒情,古诗也能托物言志。下面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读中体会:诗人要借助蝉来抒发自己怎样的情怀?

  2、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学生自读古诗。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读懂诗意。

  (2)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强调:(ruí)、藉(jiè)。

  (3)粗知诗意。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②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补充资料,释疑。

  课件出示:

  垂:在诗中指蝉的触须。因为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叫“”,蝉头部伸出的触须与其有些相似。

  流响:指的是蝉连续不断的鸣叫声。

  藉:凭借的意思。

  3、读出诗情。

  (1)学生练读,男女生读。

  (2)介绍诗人,体会诗情。

  ①资料补充。

  课件出示:

  虞世南,唐初书法家、文学家。唐太宗评价他:“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虞世南的人品、才学都是一流。

  ②交流:诗人借蝉表达什么感情?

  语文要素

  ③联系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体会诗人借蝉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和情操的写法。

  4、背诵积累。

  (1)回顾内容,指导背诵。诗的前两句写了蝉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形象——“垂”;习性——“饮清露”;声音——“流响”。后两句抒发的是诗人高洁的'志向。

  (2)学生借助插图,练习背诵。

  (3)同桌互背古诗。

  (4)拓展延伸: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也寄托着自己的情感。像这类托物言志的诗歌叫咏物诗。这类诗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件出示:

  (一)竹石

  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菊花

  元

  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三)墨梅

  王

  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9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够联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3、积累语言,像作者那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4、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潜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将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潜力。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师问,平日里你都喜欢读什么书?丛书中尼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诗一样的文章,同学们必须等不及了,也想读读这优美的诗篇,请你们打开书,利用手中的字典、结合课后的生字表解决生字新词,将课文读通读顺。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发音,指导个别字的发音。

  三、研读课文,了解资料;

  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热爱书的思想感情。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还应以读为主,为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较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也为学生能够通过自己一遍一遍有效和真情的与文本对话。

  四、品读课文,感悟内涵:

  在设计品读课文这一环节中以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感悟,自发抒情,自然续情。

  1、自由阅读课文,解决课前预设的问题:冰心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你是否做到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选取几段读给你的同位听听,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作者是怎样读书的?从书中学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状况,及时指导学生用“心”来说话。用心来朗读。再指名朗读。

  3、从课文中找到“总而言之”“同而言之”这两个词语,体会它们的意思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4、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回想文中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五、感情朗读,深化主题;

  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喜欢读书”的情绪。个人,小组间互读,评议。

  六、谈感受:

  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你就应怎样读书?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汉字,会写12个字,积累“适宜、嫌弃、镜匣、清澄”等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白鹭的喜爱之情,背诵课文。

  3.通过优美生动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作者借助具体的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白鹭的喜爱之情,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优美生动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作者借助具体的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古诗导入。

  1.出示诗歌《咏白鹭》。

  咏白鹭

  宋 陈普

  我在这边坐,尔在那边歇。

  青天无片云,飞下数点雪。

  2.学生朗读诗歌,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3.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你首先想到了哪首诗。

  预设:

  关于白鹭的诗歌有很多,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4..导入新课。

  美丽的荷塘边,一群白鹭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冲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多么美的画面的啊。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白鹭的优美。

  5.走进作者: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主要作品:诗集《女神》、《星空》等;历史剧《屈原》、《蔡文姬》、《武则天》等; 回忆录《洪波曲》等。一生创作了极多文学作品。

  二、检查预习,掌握生字。

  1.本课的生字较多,而且有些还比较复杂,你能够认识它们吗。

  出示词语指读:

  白鹭 嫌弃 长喙 黛之 镜匣 嗜好 镶嵌 清澄

  2.生字从词语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鹭 匣 嗜 嫌 嚓 黛 嵌 澄

  3.注音领读。

  4.重点掌握词语“嫌弃、黛色”的意思。

  预设:

  嫌弃:厌恶而不愿意接近。

  黛色:青黑色。

  5.现在我们打开优教学生字,学习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我们在书写时一定要先把坐姿规范一下。请拿起你的钢笔跟老师一起写字吧。

  (1)出示生字:宜、鹤、嫌等12个生字。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4)小组合作,研究书写这些生字的注意事项。

  重点指导:

  利用形近字区别法,记住“嫌、哨、恩”的写法。

  (5)学生临习生字。

  教师巡回指导。

  6.积累词语。

  精巧 配合 身段? 适宜 白鹤 生硬 寻常 忘却 流线型 镜匣 清晨

  孤独 安稳 悠然 黄昏 形象化 美中不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读一读课文,去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吧。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3.小组交流不理解的句子,分享优美的句子。

  四、赏析课文,感受美好

  白鹭是诗人的爱物,让我们在文章中一起领略白鹭的美。画出描写白鹭外形的句子,看一看白鹭是什么样子的呢。

  (一)感受外形美

  1.快速默读课文,说一说你从哪一段的描写中感受到了白鹭的外形美。

  预设: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提出问题: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展示了白鹭的外形美的。

  预设:颜色和形体(色素的配合和身段的大小)。

  2.出示句子: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预设:

  “那……那……那……那……”连用四个“那”字,从“簑毛、结构、喙、脚”(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到脚)描写白鹭的美。

  3.出示句子: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

  “增-减、素-黛;长-短、白-黑”选用四对反义词,运用整齐的句式,写出了白鹭的外形美。

  充分展示了作者对白鹭的热爱。

  4.除了描写白鹭,作者还描写了哪些鸟。

  为什么要描写这些鸟。

  预设:

  作者还描写了白鹤、朱鹭、苍鹭等几种鸟。这样做的目的是跟白鹭形成对比,在展示白鹭独特的美的同时,也体现作者对白鹭的情有独钟。

  (二)感受图画美

  白鹭外形美,同时,作者描写白鹭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图画美。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太阳》课文原文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水蒸气。空气上升时,温度下降,其中的水蒸气凝成了无数的小水滴,飘浮在空中,变成云。云层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多,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太阳》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与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主要段落的结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哪天不出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提问:“它是谁呀?”——太阳公公

  大晴天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太阳。可是你知道关于太阳的知识吗?这节课就向大家介绍一下

  板书:太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习生字生词:

  (1)齐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2)教师指导正确书写易错字:殖蔬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交流收获

  1.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段意。

  生总结,汇报

  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特点

  第二部分(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我们来读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介绍了太阳哪些特点?

  生总结、汇报

  板书:特点:远大热

  3.作者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你知道介绍传说的作用吗?

  生总结、汇报

  师:介绍神话传说,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引起阅读兴趣。

  4.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句,说说过渡句的作用

  生总结,汇报

  生:“虽然……但是……”用这个关联词结束上文,引起下文“关系密切”的介绍。所以,这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关系密切

  5.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总结、汇报

  第二部分是总分总的结构,文章先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紧接着就分段告诉我们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雨雪的形成、风的形成、太阳的杀菌能力和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最后用“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来结束。前后呼应。

  四、作业超市

  1.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两遍。

  2.熟读课文,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上网查找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的哪些特点?

  二、学习1---3自然段,品味说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呢?在前三个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生交流、汇报

  师出示句子

  (太阳离我们……也要飞二十几年。)

  思考: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句子,读出“远”,读出感情。

  师总结:这段话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准确,更容易理解,突出了“远”的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太阳“大”的特点呢?生找句子,并汇报

  出示句子

  (我们看到太阳……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B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作比较。

  3.体会描写“热”的句子:

  A找出描写“热”的句子,说说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出示句子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板书:列数字。

  B读一读,读出“热”的特点

  4.小结说明方法。

  师:在介绍太阳的特点的时候,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更易于理解。

  三、学习4---8自然段,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1.体会第四自然段第一句的作用。

  2.默读5---7自然段,说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在哪里。

  A指名答,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相关资料图片。

  B请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读,并做出评价。

  板书: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形成雨雪形成风杀菌

  C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反复朗读,体会太阳作用之大。标出中心句。

  D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太阳,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四、布置作业。

  上网查找关于太阳的其他知识。

  上网查找自己喜欢的天体的相关知识。

  五年级《太阳》教学反思

  《太阳》一课为说明文,课文较为枯燥,学生不易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了几下几点:

  1、激发学生读书的情趣。新课标提出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知、感受、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每节课要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课上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学生创设了情景,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了学生的情趣,在读中感悟。课堂中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师互动的多方位的课堂结构。

  2、听说读的能力有机结合,促语文能力协调发展。本节语文课不是单一的说与读,而是读说结合,在读中感悟,并有意识培养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并与他们交流,正确表达自己的体会,让读与说有机结合,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发展与提高。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件的使用上,运用太阳图片和太阳活动录像,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太阳的大、热、远这些特点,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得以发展。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文中表述的较概括,学生不易理解,这时多媒体的运用,使文字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4、知识的拓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课外知识的适当介入,使学生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而是与生活实际和自己所了解的内容相联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的目光由课内投向课外。

  以上四点的体现,使学生学得容易,教师教得轻松。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8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课件2),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吧!(板书:桂花雨)

  (出示课件3)作者简介:琦君(1917-20xx),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

  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出示课件5)

  2.小组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

  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6)

  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比较,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过渡语: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件7)课文主要写了“摇桂花”这件事。

  (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四、从具体事件入手,详细把握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1.作者写爱桂花,喜爱它的什么?

  2.作者写摇桂花过程中,主要介绍了什么?里面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3.作者又是通过哪几件事体现思桂花的?

  生答,师总结

  板书: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摇桂花——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充满欢乐

  思桂花——杭州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

  又现故乡桂花情

  深埋心中

  【设计意图:设计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既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五、作业布置。

  1.听写本课生字。

  2.收集有关“乡愁”的句子。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有助于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小组交流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度,提高学生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通过把握语言描写,体会人们思乡的情怀。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桂花雨》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篇课文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听写生字词。

  桂花 木兰花 台风 糕饼 至少 完整 茶叶 箩筐 婆婆 浸入 尤其 缠着

  (请小组长看小组同学的听写情况并向老师汇报。)

  三、精读课文,深入领悟。(出示课件12)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并画出有关的词句。

  2、将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3、重点品味摇桂花的乐趣。(出示课件13)

  思考:(1)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2)理解“总是”。

  四、对比阅读,反复体会

  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答,师总结:这是母亲内心的感受,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母亲是用感情体味两地桂花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2、浏览全文,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生答: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总结:这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故乡桂花的香。觉得故乡桂花香,是因为“我”的母亲对故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所以觉得它更香一些。

  (1)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

  3、杭州的桂花香,找出相关的句子。

  4、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因为桂树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而母亲为什么还要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答,师总结: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生活。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体现出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5、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生答,师总结

  作者通过回忆“摇花乐”,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板书:点点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把握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令我们感动。

  六、布置作业。

  1.把喜欢的句子、段落背一背,并抄下来。

  2.写一写,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记录下难以忘怀的人或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设计说明

  《牛郎织女》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本文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生活经历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快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封建恶势力的反抗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些要求与提高语文能力是融为一体的。

  基于此,本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品质,尝试通过想象、表演等方式把故事中的简略部分说具体。同时,启发学生寻找关键情节,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传奇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视频、教学课件、图片。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搜集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谈话导入

  1.课件展示图片:夜空中群星闪烁,接着出现宽大的银河,再出现闪烁的牛郎星、织女星。

  2.导入: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会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还会发现在这美丽的银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跟随叶圣陶老先生一起走进这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出示作者图片,了解作者: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5.介绍民间故事的特点:民间故事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它们大都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

  设计意图:展示银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阅读故事的欲望。同时,通过资料介绍,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2.检测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强调“筛”是翘舌音,“嫂、梭”是平舌音,“酿”的声母是n,“落”是多音字,在“落在了后边”中读là。

  嫂子勤勤恳恳筛土好歹稀罕监狱酿酒瞌睡无拘无束

  (2)说一说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请小老师帮助解答。

  (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勤勤恳恳:勤,勤劳。恳,诚恳。勤劳诚实,为人实在,让人信任。也比喻工作勤劳踏实。

  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一五一十:指计数。形容从头至尾,原原本本,叙述没有一点遗漏。

  眼中钉:比喻极其厌恶痛恨的人。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拘束。形容非常自由。

  相依为命:指相互依靠着生活。

  (4)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3.说一说本课中出现的主要人物。(牛郎、织女、老牛)

  4.围绕主要人物的言行,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牛郎孤苦伶仃,在老牛的帮助下遇到了织女,组成家庭,过上美满的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教学,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抓住主要人物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理清脉络,拟小标题

  1.指名分段读文,试着给文章各部分内容拟出一个恰当的小标题。“小标题”是高年级乃至初中学生写作的重要方法,要善加指导。

  2.按照课文内容介绍的顺序,归纳每一部分的小标题:牛郎身世——人牛相伴——老牛说话——幸逢织女——组成家庭。

  3.课文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你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与大家交流吗。

  预设:

  生

  1:老牛突然会说话了,它知道织女何时会下凡。

  生

  2:织女虽然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但是还要没日没夜地织早晨和傍晚的云霞。

  生

  3:当织女提议要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时,别的仙女也有这样的想法。

  生

  4:织女愿意和牛郎组成家庭,一块儿过日子。

  4.小结:同学们找到的不可思议的地方,既是民间故事内容上的一个特点,也是民间故事在表达时的一个特点。我们深入文本后,通过具体分析,会对这种“不可思议”有更深刻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拟定小标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脉络。同时,通过交流“不可思议”的情节,感受民间故事的神奇、动人之处。

  四、写字指导,提高能力

  1.出示课后要求会写的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2.说一说这些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重点指导:郎、妻、嫂、趟、辈。

  “郎”的左部是“”,不是“良”。

  4.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相评议。

  5.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6.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形近字组词。

  (2)把词语补充完整。

  ( )( )不舍、无( )无( )

  ( )开( )笑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练习、评议,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美观。结合课堂练习,巩固对生字、词语的掌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出示词语,开火车读一读。

  笑嘻嘻眉开眼笑成家立业好歹稀罕微弱妻子晚霞无拘无束相依为命

  2.指名用“相依为命”“无拘无束”分别造一个句子。

  3.回忆上节课拟定的几个小标题,在小标题的提示下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复习词语,巩固对词语的掌握。回忆小标题,把小标题串连起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深入读文,品析形象

  过渡: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特点。默读课文,想一想牛郎、织女各是怎样的人,用不同的符号画出相关句子,圈画关键词语,批注出自己的感受。

  (一)知牛郎。

  1.感知牛郎的可怜、孤苦伶仃。

  (1)小时候的牛郎是可怜的。

  结合“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可以看出牛郎受了很多苦,吃不好,穿不好,睡不好。

  (2)长大后的牛郎被赶走。

  结合“眼中钉”“发狠”等词语感受哥哥嫂嫂待牛郎很刻薄,他很可怜,与老牛相依为命。

  2.感知牛郎的心地善良。

  (1)学习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挑很好的草地”“让它喝干净的水”“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打扫得干干净净”等关键语句体会牛郎对老

  要从牛郎的所作所为中感悟他的善良。

  牛照看得很周到、精心。

  (2)想象一下,牛郎还有可能怎样精心照看老牛。

  (3)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牛跟牛郎很亲密。引导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抓住“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儿”“牛咧开嘴,笑嘻嘻的,好像明白他的意思”“眉开眼笑”等词句感受老牛和牛郎的关系亲密。

  (5)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牛郎会和老牛说些什么。

  老牛又会有怎样的反应。你能发挥想象,仿照第4自然段的表达形式,具体说一说吗。

  (6)小结:正因为牛郎心地善良,精心照看老牛,老牛才会与牛郎如此亲密,这也从侧面衬托出牛郎的心地善良。

  3.感知牛郎的勤劳。

  抓住第8自然段中“从那以后,他白天上山打柴,柴装满一车,就让老牛拉着,到集市上去换粮食”等关键句来体会牛郎的勤劳。

  (二)知织女。

  适时对学生进行善良、勤劳的思想渗透。

  1.感知织女的勤劳能干、心灵手巧。

  (1)课件出示第18自然段的重点句:每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什么东西也没它美丽。

  (2)播放空中彩霞满天的图片,感受织女的心灵手巧。

  2.感知织女的勇敢和对自由的渴望。

  (1)织女生活在天上,她快活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从“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手老在梭子上,劳累不用说,自由也没有了,等于关在监狱里,实在难受”这些语句中体会到织女很辛苦;从“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哪怕是一天半天呢,也可以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体会到织女多么希望能得到自由。

  )

  (2)织女把到人间去看一看的想法告诉了别的仙女,别的仙女也都说早有这种想法。请你想象一下,她们是怎样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的。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演一演。

  (3)请小组同学表演给全班同学看。

  (4)小结:故事中的一些情节写得很简略,我们可以依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挥丰富的想象,把这些情节说得更具体。

  3.想一想,织女留在人间与牛郎在一起意味着什么。(背叛:身份悬殊、天上人间、违犯天规、受严厉的惩罚。

  受苦:放弃天上的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与牛郎同甘共苦,历尽艰辛。)

  4.小结:在织女眼中,荣华富贵不重要,受到惩罚也不怕,她向往什么。(自由、爱情)天庭冷漠、不自由,连下到人间也是趁王母娘娘喝醉酒后偷偷下来的。她更向往人间的自由与真情,哪怕吃苦与受罚,她也要大胆追求,多么勇敢。

  (三)知老牛。

  1.过渡:牛郎与织女的结合,还与一个“人物”有关,那就是——老牛。

  2.想一想老牛有怎样的特点。(善解人意、忠心耿耿、知恩图报)

  3.指名读第12自然段老牛说的话,体会没有老牛的指点,牛郎娶不到织女这样好的妻子。老牛在这里,就是红娘、月老、媒人。

  设计意图:深入研读人物形象,结合重点语句感受人物特点。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合理的想象,试着把简略的情节说得更具体。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深入感悟人物形象。

  三、复述课文,训练表达

  1.我们可以怎样来复述课文内容呢。

  预设:

  生

  1:可以根据小标题的提示。

  生

  2:可以将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串联起来。

  2.练习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的内容。

  3.指名在全班讲一讲故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帮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小结设疑:牛郎织女的故事到这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还经历了哪些坎坷的故事呢。在下一篇课文中我们就会有更多的了解。感兴趣的同学自主去了解相关的内容吧。

  2.布置作业:搜集有关牛郎织女的诗词、习俗、传说等。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去了解、搜集相关的内容,拓宽视野,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影响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摄”等4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抵”等9个字和“寸草不生”等9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默读课文,能梳理课文条理,把握内容要点,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

  3、能找出太阳对人类作用的有关句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4、读指定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运用哪些方法介绍太阳,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3、4。

  教学准备:

  教师:“摄”等4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教学课件。

  学生:每人一套“摄”等4个会认读字字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课件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说明性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一个是阅读的目标,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一个是习作的目标,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是习作学习的单元,要学习的课文都是说明性的课文,学习这些课文,我们不但要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还要运用这些说明方法介绍说明一种事物。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那么,我们就进入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看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篇说明性课文要向我们介绍什么事物,好吗?

  板书课题:16太阳

  2、齐读课题。

  3、释题。

  提问:同学们,通过课题,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什么事物吗?(指名回答。预设:通过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的事物是太阳)

  4、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向我们介绍的事物是太阳。那么,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太阳的呢?让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进行有关的实践训练就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

  (一)布置预习

  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读通顺课文。

  (二)反馈指导

  1、课件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摄”“殖”。

  3、课件出示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摄氏、粮食、地区、杀菌”,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

  三、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内容要点

  (一)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然后用“‖”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概括各部分主要意思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主要意思: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是个大火球,温度很高。(板书:距离远体积大温度高)追问:概括地说,这一部分讲了太阳的什么?(指名回答。预设:这一部分讲了太阳的一些特点。)(板书:特点)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主要意思: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主要意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追问:这一部分最后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指名回答。预设:这句话的含义是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是从哪个角度说太阳与我们的关系的?(指名回答。预设:这是从反面的角度说太阳与我们的关系的)

  (二)把握课文内容要点

  1、导语:梳理了课文条理,概括了课文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你能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吗?

  出示任务: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课文先从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的特点这方面介绍:讲了太阳与地球距离远,它体积大和温度高。然后从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这方面介绍:先从正面讲与我们关系非常密切,再从反面说与我们关系密切。

  四、认识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一)通过例子认识了解

  1、导语:我们梳理了课文的条理,概括了各部分的主要意思,知道了课文是从与我们关系密切的特点和与我们关系密切两个方面介绍太阳的。那么,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呢?我们先看几个例子。

  出示任务:(课件出示两组句子)读读这两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两组中的B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说说用上这样的说明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第一组:

  A、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

  B、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第二组:

  A、太阳非常非常大。

  B、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第一组:(课件出示图片)

  说明方法:

  列数字和举例子。

  好处:

  列数字: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的距离长度;三千五百年,用具体的人走路的时间,和二十几年,用飞机飞行的时间,用这样的数字准确具体写出了太阳离我们地球的距离远的特点。

  举例子:用人走路和飞机飞行的例子,就把太阳离我们地球的距离远的特点具体形象地写了出来,让读者一读就清楚明白。

  第二组:(课件出示图片)

  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

  好处:通过约一百三十万个的球与一个太阳的数字比较,能让读者很直观地感受到太阳的大。

  (二)通过其他句子进一步认识了解

  1、导语: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认识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初步知道了用这些说明方法说明介绍的好处。课文中还有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说明介绍的,你能找出来,说说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吗?出示任务:默读课文,找一找用上基本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介绍的语句,做上记号。然后想一想,这些语句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上这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1)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

  好处:用五千多摄氏度这样的数字,以及钢铁碰到变成气体的例子,把太阳温度高这个特点具体清楚并形象地写了出来,让读者一读就清楚明白。

  (2)写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的语句(太多了不一一例出)。

  说明方法:举例子。

  好处:通过具体的事例把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具体形象写出来,让读者一读就清楚明白。

  五、小结

  列数字,就是通过列出数字来介绍说明;作比较,就是通过把要介绍说明的事物与另一个大家比较熟知的事物相比进行介绍说明;举例子: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具体的事例进行介绍说明。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课件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给课文《太阳》划分了部分,概括了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谁能说说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课文在介绍说明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的特点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介绍说明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以上问题指名回答并形成板书。预设:见上一课教学过程。)

  二、说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认识和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这节课我们要进行说话的学习训练。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说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给有关句段做上记号,然后用上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注意做到尽量用自己的话说,内容完整符合原意,语句通顺连贯。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先汇报有关语句,然后才说话。

  有关语句:

  有了太阳,……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追问:这个句段写了什么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的?(指名回答。预设:这个句段写了植物、动物,我们吃的、穿的和用的方面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板书:植物动物吃的穿的用的)

  地面上的水被太阳……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太阳晒着地面,……成为风。

  追问:这两个句段写了什么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的?(指名回答。预设:这两个句段写了气候方面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板书:气候)

  太阳光有杀菌的作用……治疗疾病。

  追问:这个句段写了什么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的?(指名回答。预设:这个句段写了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板书:预防治疗)

  说话:指名两三个学生说,用以上三个标准评议;评议后个体根据评议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三、“初试身手”审题明要求

  (一)复习唤醒

  1、提问: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课文运用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把太阳的特点和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这些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谁能说说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了哪些基本的说明方法?举例说说。

  2、反馈指导。

  预设:

  列数字;例句: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

  作比较;例句: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举例子:例句: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二)审题明要求

  1、导语:在阅读单元导读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单元是学习习作的单元,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运用这些基本的说明方法介绍说明一种事物。现在,我们学习了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就要准备尝试运用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习介绍说明事物了。请翻开课文70页。

  出示任务:阅读“初试身手”的两个题目,想一想,题目分别要求我们写什么?有些什么具体要求?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1)题目1:

  尝试写的内容:写身边的一个事物;具体要求:试着运用多种方法说明它的特征。

  追问:要初试身手写好身边的一个事物,在写之前要做什么呢?(指名回答。预设:要通过观察,了解这个事物的特征。)

  (2)小结:对了,要介绍说明清楚一个事物,首先就要通过观察,从一些方面了解这个事物的特征,这样才有材料写。

  (3)题目2:

  尝试写的内容:把课文《白鹭》的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具体要求:要查找资料来改写,然后体会两种写法的不同。

  追问:要根据什么来查找白鹭的资料呢?(指名回答。预设:要根据课文《白鹭》第2—5自然段的内容来查找白鹭的资料。)

  (4)小结:要改写好,关键是要根据第2—5自然段的内容,来查找白鹭相关的资料。无论是第1题的观察,还是第2题的查找资料,都要适当做好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四、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认字评价(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课件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五、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课件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殖(繁殖) 植(植物) 粮(粮食) 娘(大娘) 菌(杀菌) 茵(绿茵茵)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再写两个。

  六、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具体见教学过程)

  七、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作业设计:

  1、把自己说的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话写下来。

  2、观察身边的一个事物和查找白鹭的有关资料,准备初试身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捕捉一个人的鲜明特点。

  2、学习“漫画”老师鲜明特点的具体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江老师头上有一撮头发,经常顽固地竖起来,这使他在人头攒动的操场上,你都能一眼发现他。这撮头发是江老师的特征,我们都认为,江老师酷就酷在这撮头发上。可是,有消息灵通人士说,江老师谈了好几个女朋友,都嫌这撮头发。

  于是,我们发现江老师头上这撮顽固立起的头发,有时会被强力定型摩斯压下去,据消息灵通人士报道说,那是江老师有女朋友了。但没过多久,那撮顽固的头发又顽固地立起来了,据消息灵通人士说,江老师又没有女朋友了。所以江老师的那撮头发,就像战争故事里的消息树,只要看一看,就知道他现在是有女朋友,还是没有女朋友。

  ——《江老师头上的那撮头发》

  教科学课的雷鸣老师,也就是轰隆隆老师,讲课的声音很大,一层楼都听得见。他讲课还喜欢做动作,喜欢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讲到猫,他就学猫叫;讲到狗,他就学狗叫;讲到狮子,狮子不是叫而是吼,他就学狮吼;讲到鱼,鱼好像都不太会叫,他就嘴巴一张一张、身子一扭一扭,学鱼吐泡泡的样子……总之,轰隆隆老师讲课就像讲故事一样,手舞足蹈,绘声绘色。

  ——《瞌睡虫在教室里飞飞飞》

  贾梅班正宗的班主任姓柳,名丽娜,听起来像一个文弱苗条、富有浪漫情怀的小姑娘,其实柳老师是个中年人,很精干,眼睛咄咄逼人。

  柳老师从第一堂课起,就让所有心存幻想的同学觉得钻不进空子,因为她狠狠批评了迟到了一分钟的邱士力,说他散漫,目中无老师;又对另一个尖子生提出警告,说骄傲是进步的大敌,因为他在老师训话时,瞥了一眼窗外的景色。

  那两个都是男生,而且自称什么也不在乎,特别是邱士力,是个硬派男生。可这劈头盖脸的`批评,弄得他一怔一怔的。教室内鸦雀无声,“这儿的黎明静悄悄”的说法,出典就在那儿。

  ——《女生贾梅》

  二、走近“漫画写作”

  1.课前给大家介绍了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三位老师:江老师发型别致,头发好像会说话;雷鸣老师善于模仿,他的课堂就像一个超级模仿秀;柳老师很威严,令人闻风丧胆。

  2.孩子们,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位老师也像这样,给你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3.今天,咱们就一起运用漫画的方式聊一聊、写一写老师们的那些事儿。

  三、引出“鲜明特点”

  1.有一位数学老师,姓李,在学校很受同学欢迎,他所在班级的孩子们特地为他创作了生活漫画。

  2.先看第一组肖像画。你们瞧,不同同学画笔下的老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之处?(图示:双下巴、一颗痣)

  3.再看两组连环漫画,我想邀请两位同学演一演。在开始之前,提醒大家两位老师的语言有什么相同之处。(图示:口头禅)

  4.你的老师有哪些经典语录?能分享分享吗?

  5.看着漫画,老师的双下巴和脸颊左侧的一颗痣,这是他在孩子们眼中最明显的外貌特征;“唉,我的一世英名就毁在了你们手里啊!”这是他最有趣味的口头禅。像这样最独特、最显著的人物特征,我们统称“鲜明特点”。(板书)

  6.你身边有像这样特点鲜明的老师吗?请拿出稿纸,填写一下老师档案!

  四、创编“漫画情节”

  1.孩子们,这就是漫画写作的小秘诀,一起来读读吧!(出示)

  鲜明特点要聚焦,漫画人物要记牢。

  动作神态和感受,夸张运用真奇妙。

  2.现在,咱们就举办一场“漫画老师”的习作大赛,稿件一经王老师录用,将会现场为你颁发“金牌小作家”的荣誉证书,先看习作要求。

  (1)选择一位“特点鲜明”的老师写一段话。

  (2)集中“一件事”,对老师的“动作”“神态”和“他人感受”进行“夸张”描写。

  (3)时间为10分钟。

  3.出示评价表。

  五、分享“精彩片段”

  1.写好的同学,画出老师夸张的神态、动作或夸张的他人感受,对照评价要求做自我评价,看看自己能得几颗星。

  2.谁来和我们交流,你自认为写得最有意思、最成功的部分?

  3.谁有自信来角逐一下金牌作家奖?

  4.其他同学的角色也发生变化了,你们都是大评委!对照写作要求,谁来对这个片段做个评价?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夸张的方法漫画特点鲜明的老师,老师们在你们的文字中,变得鲜活可爱!你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漫画你的同学、家人,让有爱的文字围绕在你我身边!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理解“摘录和删减”、“改写和概括”的内涵;

  2.学会缩写故事,明确什么地方需要删减,哪些地方需要改写,哪些地方需要概括;

  3.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摘录和删减”、“改写和概括”的内涵;

  难点:学会缩写故事,明确什么地方需要删减,哪些地方需要改写,哪些地方需要概括。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故事《草船借箭》

  教学过程

  七、激趣导入

  (出示故事《草船借箭》)同学们,谁能给我们概括一下,这个故事说了什么呢?(学生看故事,自由发言)对比一下原来的故事内容和你们讲的,有什么不同?(学生自己讲的比原来的内容短)那么故事的情节完整吗?(完整)你们能听清楚来龙去脉吗?(能)像刚刚同学们这种用概括的语言来讲故事的方式,我们就称为缩写。(板书:缩写)但是,口头表述的和我们书面表达的,还是有区别的。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如何缩写故事。(板书:缩写故事)

  八、启发思路

  1.理解什么是“摘录和删减”(判断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不要改变故事的原意)

  2.理解什么是“改写和概括”(把长句子缩为短句子,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或者用自己的话把故事中具体的描写改得更简洁)

  3.结合实例,理解概念

  齐读《猎人海力布》1-4自然段缩写,对照原文,看看保留了什么,删减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改写,哪些句子是概括。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删减: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有一天,海力布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一条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改写)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她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要送给海力布许多珍宝。小白蛇还告诉他,龙王嘴里含着一颗宝石,谁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概括)

  4.在保留原意的情况下,什么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故事的引入部分一般可以删去,故事的主人公、起因、经过、结果必须保留)

  5.习作指导

  以《猎人海力布》5-6自然段为例,进行讲解:

  来到龙宫,老龙王十分感激海力布救了小白蛇,要重重地酬谢他。老龙王把他领进宝库,让他自己挑选珍宝,爱什么就拿什么。海力布什么珍宝也没拿,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龙王低头想了一会儿,就把嘴里含的宝石吐出来,送给了海力布。

  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海力布谢过小白蛇,就回家了。

  1.齐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哪些地方可以删减?(“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

  2.哪些地方需要改写?(海力布什么珍宝也没拿,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要怎么改?(海力布什么也没拿,只是要了龙王嘴里的宝石。)

  3.剩下的内容要用什么方式缩写?(概括)

  4.结合上面删减和改写的内容,概括这两个自然段。

  (海力布来到龙宫,龙王想送他珍宝表示感谢,海力布什么也没拿,只是要了龙王嘴里的.宝石,龙王稍加思索后就给他了。临走时,小白蛇再三叮嘱海力布不要忘记刚才它说过的话,海力布谢过小白蛇便回家了。)

  5.除了把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之外,还要注意两点:1.不能改变故事的原意;2.改写之后的语言必须通顺。

  九、学生交流并练习概括其他自然段,师巡视指导。

  十、习作点评

  选择其中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点评,最好有优秀作品和不符合要求的作品,学生对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五、小结

  总而言之,缩写故事就是要注意以下三点:

  要体现原文的风格和面貌。也就是说,缩写不允许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甚至连人称也不能变。要保持原文的主要事件,保持原文人物的基本特点。

  第一,要按缩写的要求将原文的篇幅缩短或者去掉部分描写语句,或者把有些次要事件加以概括,或者删去无关紧要的介绍。

  第二,要衔接自然,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

  板书设计

  摘录和删减

  缩写故事保留原意,浑然一体

  改写和概括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借助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理解诗文深刻含义,体会诗中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有个性化体验)

  3、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查阅资料,并合理利用查阅资料帮助体会古诗更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华文学宝库的桂冠上。读诗能陶冶情操,能让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还能让我们跨越千年的阻隔,去触碰那一段不曾了解的历史。上节课,我们跟随诗人王昌龄的脚步一起感悟了唐代边关将士连年征战的悲苦。今天,让我们再次穿越历史去品读宋代诗人林升的爱国名作--《题临安邸》。

  2、板书课题。

  二、熟读古诗,了解大意。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

  2、题写在杭州一家客栈的墙壁的上的诗。

  3、这是一首题壁诗。这种题壁诗在唐宋年间十分流行,诗人们在墙壁上留诗寄情,就好像今天的人们上网络发个帖子一样。一些客栈还专门设置“诗板”供旅客题诗。

  4、齐读课题。

  (二)熟读古诗。

  指名朗读,正确流利。

  (1、读诗要字正腔圆,声音洪亮。2、有板有眼,读出韵律,读出节奏。在字里行间。3、声音高低起伏,抑扬顿挫。)

  (三)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合作学习方法:

  (1)齐读古诗。

  (2)共同研究,借助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再读一遍古诗。

  (4)分配任务,每人汇报一句诗意。

  2、学生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注: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师:这个小组的汇报流程完整,诗句意思简单明了。

  4、教师总结诗词大意。

  (①青山之外还是青山,楼阁之外还是楼阁。②西湖边上的歌舞什么时候能够停止?③暖洋洋的的风吹得游人沉醉其中。④简直把杭州当作是汴州了。)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我了解到了,你们现在已经具备了能够借助注释和预习工作了解诗词大意的能力。现在这首古诗我们已经读通,读懂了,接下来要做的是读透。

  三、感悟爱国情怀。

  (一)学习前两句。

  师:古人写诗都爱由景入手,这首诗描写的哪些景物呢?

  1、体会“山外青山楼外楼”是怎样的景象。

  重重叠叠的青山说明景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重重叠叠的楼阁说明人多热闹,一片盛世繁华。

  补充资料:柳永《望海湖.东南形胜》

  2、体会“西湖歌舞几时休” 所表达的情感。

  师:就是在这样一个这风景如画的繁华闹市中作者面对西湖边上人们的轻歌曼舞,本应写道“西湖歌舞烟雨中”或是“西湖歌舞惹人醉”之类的溢美之词,可恰恰相反诗人笔锋一转写到了“西湖歌舞几时休”,这里的“西湖歌舞”仅仅是指歌舞吗?还有别的所指吗?下面我们就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去体会字词背后的深刻含义。(板书:歌舞)

  (1)教师出示多媒体资料。(北宋如何灭亡,南宋如何建立)

  (2)学生“靖康之耻”。了解那段屈辱的历史。

  (3)师:我们再去看看刚刚逃过一劫的南宋的统治者都在干什么。

  (4)补充写作背景

  师:刚刚建立新的政权,他们本当卧薪尝胆,本当奋发图强,本当重整河山待后生。可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寻欢作乐。这里的“西湖歌舞”绝不仅仅指眼前所见到的“轻歌曼舞”,而是暗指统治者忘却国仇家恨,只顾享乐的荒淫生活。

  (4)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

  3、有感情地朗读。

  (1)愤怒的质问。(指名读)

  (2)悲伤的担忧。(指名读)

  (3)教师引读。(齐读)

  师:大家想想,王朝初立,国家还在风雨中摇摆,统治者不思收失地,救俘虏,不思兴国安邦,只顾纵情歌舞。眼见这一幕诗人怒从心头起,不禁高声怒斥道:“……”。

  师:转念一想,半壁江山已失,统治者一味的卑微屈膝,休战言和,到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祖国一统河山啊!诗人不禁愁绪万千,悲叹道:“……”。

  (二)学习后两句。

  师:通过前两句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古诗当中有些字、词,不仅表面上的意思,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句诗中的哪些字、词,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呢?

  1、同桌互相讨论,并汇报。

  2、单独体会“熏”“醉”。

  师:现在,同学们也能学着去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了。这句诗中用的.最好的两个字是“熏”“醉”。(板书)“熏”字表面上是吹的意思,实际上是写从统治者到达官贵人,再到普通的游客间弥漫着一种浓浓的享乐之风,这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是一种深深的相互影响。“醉”不仅仅指陶醉,喝醉。醉酒的人终究会醒,而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们沉浸在歌舞的靡靡之音中,花天酒地,早已醉生梦死,根本就不愿醒来了。

  师: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写人们行为上的享乐,那么这一句就是写精神上的沉沦,是一种自甘堕落。因此,诗人在最后一句中写道:简直把这避难所杭州,当作是老家汴州了。这是对统治者极大的( )。板书(辛辣的讽刺)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讽刺的意味。

  3、体会诗人为什么要使用辛辣的讽刺来抒发情感。

  师:每逢读到这两句诗的时候,我就有一种思考:

  (1)师:诗人林升为什么要选择这种辛辣的讽刺来抒发情感呢。让人读起来稍显憋闷,不畅快。现在我们需要去了解一下林升这个人。(板书:作者)

  (2)出示林升简介。

  “林升,南宋时期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历史上关于林升的记载没有很多,当过官吗?打过仗吗?可见他并不是一个很出名的人物,只一届文人,终日舞文弄墨,人微言轻。空有一腔爱国情怀无处可表。他能做的就只有“口诛笔伐”,于是痛苦愤恨之余,他拿起手中的笔在这人来客往的客栈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政治讽刺诗《题临安邸》。为的是能给统治者以当头棒喝,也为的是能唤起更多的民众热爱祖国,更为的是自己也能为祖国的统一尽一份绵薄之力。由此可见,这林升是何等的忧国忧民啊!(板书:忧国忧民)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教师范读。

  师:这首《题临安邸》有的人从诗中读出了愤怒、悲伤、忧愁。我却从中读出了

  一种无奈,读出了林升作为一届文人,面对时局时的那种无力感。下面我想带着我的体会,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可以吗?

  ……

  师:相信同学们现在对这首诗也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体会,带着你的独特体会去大声朗读吧。给大家朗读两遍的时间。

  2、学生个性化地朗读。

  (四)、总结。

  板书总结:这首诗作者由热闹的歌舞写起,揭露了当时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们,只顾享乐的社会现实,最后用辛辣的讽刺抒发心中不满,借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现在我们已经将这首诗读通,读懂,读透了。在此过程中,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帮了我们大忙。这两项工作也是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所必须做的。

  四、拓展阅读南宋爱国诗词。

  师:今天既我们学习了古诗《题临安邸》,又简单了解了一下宋朝的历史。南宋王朝,始于赵构,一朝九帝全无作为,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王朝。曾有诗词云: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

  好一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道尽了南宋皇帝为保皇权,最终在歌舞声中灭亡的历史。但是,南宋的历史无论有多少悲酸离苦也都已经逝去,它为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屈辱与警醒,还有无数的诗词歌赋。在这独特的历史背景之下,涌现出许多爱国诗人,词人,他们有着不完整的国,不完整的家,却为后世留下了无数抒写铁马金戈、家国情怀的旷世名篇。下面让我们来欣赏几首:(提前布置三个同学学习朗读)

  (一)《满江红》

  千古名将岳飞的名作《满江红》。

  师:这首词是一首气壮山河,大气磅礴的千古名作。好一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中洋溢着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二)《破阵子》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名作《破阵子》。

  师:这首词以写“梦回战场”为题材,好一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抒发了作者有志难伸,报国无门的悲愤。

  (三)《过零丁洋》。

  南宋大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好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达诗人誓死不降的爱国心。

  (四)《示儿》

  师:在欣赏了几篇佳作后,我们再次回归到课本中,课本中还有一首南宋的爱国诗,请大家齐读。

  ……

  师:这首诗与《题临安邸》一样,都是在同一个大时代背景之下的古诗,但是《示儿》有着它自己独特的写作背景,诗人陆游也不似林升,陆游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相信同学们在了解了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之后,会对这首诗有更深的体会。

  五、开启南宋爱国诗词之旅。

  1、师:学到这里,我有一个提议,把我们今天这节课作为我们开启南宋爱国诗词之旅的一扇大门。之后每周的校本课上,我们将逐一去品读南宋爱国诗人词人的爱国名作。这段旅程的第一站,我们就将它定为”陆游“。 陆游是我国古代存诗最多的诗人,存诗9000多首,其中不乏爱国之作。

  2、作业:

  (1)、每人积累两首陆游的爱国诗词。

  (2)、查阅写作背景及作者生平介绍。

  (3)、了解古诗意思。

  3、结束语

  师:下节课,我们将一起穿越近千年的历史走近陆游。

  板书设计:

  题临安邸

  歌舞熏醉 忧国 背景

  辛辣讽刺 忧民 作者

  满江红

  (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会认“窠、旷”等6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彩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3.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窠、旷”等6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彩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1)

  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分别是什么?每个季节有什么特点?

  生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及其特点,师加以点拨。我们看看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是怎样的。请我们打开书,翻到90页,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提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生齐读,师板书课题。

  板书:四季之美 新课教学(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2)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小组活动,大家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组长检查小组每个同学对生字的识记和理解情况,并及时向老师汇报。

  4.每个小组在向老师汇报学习生字的结果时,要总结出本小组的识字方法。

  生汇报识字情况,并总结识字方法。

  三、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出示课件3)1.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全文总共有四段,每段的段意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4)

  这篇文章描写了四季不同的美景。

  作者抓住每个季节不同的美景进行描写。

  板书:

  春天----黎明

  夏天----夜晚

  秋天---黄昏

  冬天-----早晨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在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从而理解课文内容。用这种方法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美。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出示课件5)

  师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这篇文章描写的是四季之美,表达的是作者对四季之美的喜爱之情。因此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把这种喜爱的情感读出来。我们要通过轻重读的变化、语速快慢的改变,来表达情感。下面,我们读课文,看谁读得好。

  2.生自由读课文。

  3.小组读课文,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读。其他同学及时做出评价。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写得很美,在朗读中要把这种美体现出来,因此朗读指导非常重要。教师对朗读进行指导,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也有利于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把握主要内容和产生美的感受。】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白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通过朗读,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熟悉。这节课还是有所收获的。

  六、布置作业。(出示课件6)

  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3.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体现的四季之美。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1.乌鸦在yè mù( )降临的时候,飞回了自己的窝。

  2.姑娘的脸上露出幸福的hóng yùn( )。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心胸开阔,精神愉悦。( )

  2.蝴蝶飞舞的样子。( )

  3.寒冷刺骨。( )

  三、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夜幕 2.红晕

  二、1.心旷神怡 2.翩翩飞舞 3.凛冽

  三、这篇文章介绍四季美丽的景色。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2.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的写作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

  分钟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四季之美》这篇文章。

  板书:四季之美

  2.听写词语。(出示课件9)

  黎明 红晕 漆黑 夜幕 降临愈发 心旷神怡 闲逸 和谐 扫兴

  设置复习这个环节,能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进行新课做准备。】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深读课文,体会四季之美

  1.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春天的美体现在哪里?作者写这一部分用了怎样的写法?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0)

  作者认为春天最美的是黎明。作者描写了春天黎明的动态变化,描绘出春天特有的'特点,体现出春天的动态美。

  板书:春天----黎明(颜色的变

  鱼肚白-----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

  2.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抓住了夏天哪些景物,体现出夏天怎样的特点。(出示课件11)生总结,汇报

  板书:夏天----夜晚(萤火虫的动态)

  【设计意图: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阅读重点句子来品味四季之美,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

  夏夜萤火虫----迷人

  3.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秋天的美体现在哪里。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2)

  板书:秋天---黄昏(鸟儿们的动

  乌鸦归巢 成群大雁 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4.读第四自然段,说说冬天美在哪里,你的心情怎样。(出示课件13)

  生总结,汇报

  板书:冬天早晨----落雪----师总结:分析课文,我们发现,作者笔下的四季和我们常接触到的描写四季的文章不同。作者在描写四季之美的时候,只是抓住每个季节最具有代表性的美。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三、探讨写作顺序。(出示课件14)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01-17

五年级语文教案上册部编版01-17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01-17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5-23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7-21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1-15

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15篇01-17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太阳》语文教案11-18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慈母情深》教案01-03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15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