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11 08:55:03 诗琳 四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1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16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哪些是破坏环境的做法,同时学会在与他人意见分歧时,正确与人沟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卫士。

  3、谈环保小建议。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克服劝说时的焦躁心理,以文明的举止、诚恳的态度打动对方。

  【教学难点】

  让他们在自设情境中自我检点、规劝别人,从而迁移到生活中。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人类的一些破坏环境的做法,同时学会在与他人意见分歧时,正确与人沟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重点)

  2、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卫士。(重点)

  3、学生克服劝说时的焦躁心理,以文明的举止、诚恳的态度打动对方。(重点)

  4、让他们在自设情境中自我检点、规劝别人,从而迁移到生活中。(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图片导入。

  教师口述:同学们,我们观山,看海,听雨,赏花……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让我们心旷神怡。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可是,只要大家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人类的许多行为正破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我们从电视上或网上了解到,我们的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联系我们周围生活的环境,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触。前两天,老师在网上收集到许多资料,并在我们居住的地方拍摄了一些图片。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图片资料。看完以后,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图片展示:同学们,能否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与环境密不可分;太可怕了,没想到我们的环境居然这样糟糕)(板书: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设计意图:通过影片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环保话题,并为下面的环节蓄势。】

  二、明确要求(板书:环境的重要性)

  1、读一读:理解口语交际内容及要求,学生自读教材,明确今天的口语交际内容。

  2、自读完成后小组内组长检查任务完成情况;明确具体话题,小组长要做好记录。

  3、小组内进行交流,谈谈你的理解。

  4、交流内容:在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这些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

  三、初设情境,共同探讨

  1、说一说。

  a情境一:你和同学吃饭时,他随手拿了几双一次性木筷,多的就扔在旁边,请你劝劝他。

  b情境二:学校门口的餐馆老板一直未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你打算怎样去劝阻他?

  (有些木筷并不卫生,因为每一双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加工都要经过树木的砍伐、切断、冲坯等十几道工序,而且为了让筷子看起来洁白干净,成型的筷子还要经过硫磺熏,熏不白的就用双氧水和硫酸钠再次浸泡漂白,然后用滑石粉抛光。)让我们少用一次性筷子,出外就餐时尽量自备筷子,或者重复使用自己用过的一次性筷子。

  2、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a小组内交流。

  b每组请代表在全班交流。

  (教师出示图片:工厂里生产过程排出的废水直接排到河里;人们乱砍乱伐破坏生态环境;工厂里排出的废气污染大气;人们的生活垃圾。)

  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板书:怎样保护环境)

  (如果堵车时间长,我们可以提醒爸爸妈妈将汽车熄灭。这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也可以节省燃料。最后离开教室的同学要注意关灯,大家一起努力,做到不开“无人灯”。)

  四、出示公约,激发情感

  1、出示《全球青少年环境公约》。

  教师口述:我们看得到众多生态保护区被破坏,野生动物日益灭绝;感受得到全球气候变暖,沙尘暴肆虐,却忘记了这一切可能就源于我们为满足生活需求对大自然的无度利用。大自然早已警钟长鸣。1998年《全球青少年环境公约》问世,它希望有志环保的青少年加盟其中。你们愿意加入吗?(板书:参与环保活动)

  (一)必须做到

  ①不要到处乱丢垃圾,要把它们丢进果皮箱里,如果附近没有果皮箱,也不要乱扔,你可以在身边带一个小垃圾袋,用它来盛放垃圾,再一起丢进果皮箱。

  ②如果你所在的地区或学校已进行了垃圾分类,你要积极参与对垃圾进行分类。

  ③不要浪费,你应拒绝过度包装的商品,双面使用纸张,并且买你必需的东西,因为在你买不必要的商品时,不仅浪费了钱,还浪费了资源。最重要的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米、一分钱。

  ④积极使用可再利用物品。如:你应把你读过的课本或健康的书籍送给穷苦的孩子们;把自己完好的衣服送给弟弟或妹妹穿。

  ⑤如果你发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发生,你应提醒他(她),说服他(她)不要再这样做。

  ⑥爱护野生动植物。不要吃野生的动物或植物,并提醒他人也不要这样做。

  (二)尽力做到

  ①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你可以自带无毒害金属制造的餐具,来代替一次性餐具。

  ②你应让每滴水都变得有价值,也就是说,你应尽量多次地使用每一滴水。如:你可以用洗过手的水拖地板等。

  ③综合使用旧商品,变废为宝。

  ④阻止别人做破坏环境的事情。

  ⑤减少私车使用,尽量乘公交车。

  五、全班汇报,点评鼓励

  保护环境小建议

  1、根据生活中常见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写出保护环境的小建议;

  2、讨论: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

  3、分小组汇报十条小建议,师生共同评议;

  4、以小组为单位印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课下张贴在学校或社区的布告栏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指导思想就是全员参与。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开口的机会,同时又增加挑战意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六、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小事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可以结束地球的生命。地球是你的,也是我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拉起我们的手,张开我们的口,检点自己,劝诫他人,共同捍卫我们的家园。(教师板书:做环保小卫士献计献策)

  板书设计、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环境的重要性?怎样保护环境、参与环保活动、做环保小卫士。

  献计献策、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本堂课上,学生学会细心观察身边以及周围好行为和坏行为,首先我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使学生在心中确立目标;第二个环节中师生共同的评点归纳,在小组活动时,在学生展示后,包括最后我与学生间的对话,我一直力求保持清醒的头脑,随时肯定,随时总结。

  不足之处:本堂课上,对于劝说者应持有的态度、劝说的方法技巧,以及说话时的举止等知识点的讲授的不到位。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如果用单一的抓重点句、重点词谈体会,再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方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语言感知上的疲劳,学生便会缺乏兴趣,注意力分散。经过我的再三思索打算换一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平日爱画画的特点,我决定对重点段采取以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动手演一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去,谁知我的这一想法竟然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印证。由此,使我深深地领悟到简笔画、肢体语言的的妙用确实对理解语言文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巧用简笔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可以将语言文字所叙述的事物,描绘成鲜活有趣、看的喜爱、感受真切的东西,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情趣万千,充满了勃勃生机。如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时,便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动手画一画,起初大部分学生都画得不正确,没有弄清爬山虎脚的位置,当我放足时间让学生找到书本上有关的语句,朗读反复琢磨,寻找自己画上的不足。这一设计竟使学生情绪高涨的朗读起来,他们紧锁眉头细细斟酌,不一会儿,一幅幅作品就在他们手中诞生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二、巧用肢体语言能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

  俗话说得好:“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是魅力的。”课文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的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想到这儿,我让学生们都把两只手伸出来,把自己的胳膊当作爬上虎的一根茎,手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手指肚当作细丝的小圆点。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接着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把黑板当作一面墙,先把手指肚触着墙,胳膊弯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个身体就贴近黑板,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经过同学们的演示讲解,学生由原来误认为爬山虎像人一样双脚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渐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样爬墙的。

  由此可见,恰到好处的运用简笔画、肢体演示,能降低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内容的难度,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的确做到了在乐中学,学中得。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罗”、“眠”、“霸”、“占”,积累“压扁”、“霸占”、“滴溜溜”、“偷渡”、“青峰”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语言的美,学习诗歌中拟人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的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散文诗歌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2.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扩词法,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读诗题,想象画面

  板书课题,引导交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现代诗——《花牛歌》,齐读课题。说一说:读了诗题,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用拘泥于诗歌表现的画面和意境,让学生在充分、自由的交流中,点燃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用序号标出诗歌的小节。

  2.小组合作学习。

  (1)大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字卡片,并用生字组词。

  (3)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学生分节朗读,在师生点评中指导学生读准“眠、巢、霸占、滴溜溜、偷渡”的字音,读好“压扁了一穗剪秋罗”“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这两个句子。

  4.教师配乐朗读全诗,学生闭眼想象:草地上的花牛在做什么?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读诗歌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依据文本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将想象的主体聚焦在自由、悠闲、可爱的小花牛身上。通过这个环节,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花牛坐、眠、走、做梦这四幅画。

  (三)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学第1节

  (1)出示课文插图,这幅插图画的是哪一小节内容?

  (2)学生自由读第1节,找一找这里写了哪些景物?

  (3)指导想象:花牛的颜色、样子、动作等;草地和剪秋罗的颜色、样子等;花牛、剪秋罗可能会说些什么?

  学生边说,教师边写出关键词,如(黑白相间)的花牛、(软绵绵)的草地、(美丽)的剪秋罗等。

  (4)指导学生凭借想象说出第1节所描写的画面,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花牛?

  (5)带着想象和感受朗读第1节。

  (6)总结想象的方法:抓关键词,从颜色、样子、动作、语言等方面展开想象,能让画面更生动。

  2.小组合作,学习第2、3、4节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运用上面学的想象方法开展学习。

  小组学习步骤:

  (1)大声朗读诗歌,圈出这节诗写了哪些景物?

  (2)逐句想象画面内容,再连起来说一说。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花牛?

  (4)带着想象和感受朗读。

  全班分享,重点指导第2节“眠”“霸占”,第3节“滴溜溜”,第4节“偷渡”的想象。

  小结:多么自由、悠闲的小花牛啊,指导学生讲述整首诗的画面。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扩词法指导想象第1节诗,让学生懂得通过抓关键词,从颜色、样子、动作、语言等方面展开想象,能让画面更生动;放手让学生小组学习后三节,通过对扩词法的操练,让学生掌握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花牛的自由、俏皮、悠闲。

  (四)作业布置:

  淘气的花牛在草地里还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发挥你的想象,仿写1-2节。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花牛在草地上还可能做什么,仿写诗歌,丰富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创作诗歌的热情。

  (五)课后延伸

  课后找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歌朗读。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4

  教学目标

  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

  (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

  导入()分钟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新课教学()分钟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

  学习会写字

  “暮、吟”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诗文内容,扫除学习诗文中的障碍。】

  理解题意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生听课件中范读)

  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指导学习三、四两句。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书:露水月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景色美丽)

  【设计意图:有序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入诗中,逐层深入地积累知识。】

  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诗的意境,并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

  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笔画吗?两样选择一个来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展示,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内容

  《暮江吟》

  白居易

  露水月亮景色美丽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画“√”。

  日暮(mǔ mù)吟诵(yín rén)瑟瑟(sè bì)

  二、辨字组词。

  幕()吟()似()

  暮()拎()拟()

  三、理解诗句。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mù√ yín√ sè √

  二、屏幕、日暮、吟诵、拎水、似乎、拟人

  三、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

  【教学重点】

  1.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重点)

  2.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故事导入。

  教师口述:同学们都喜欢看历史精典故事吗?说说你看过哪些历史精典故事?

  师:本单元,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历史精典故事。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过渡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单元第一个历史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看看从中能受到什么启示吧!(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这里由故事导入,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资料介绍

  〔王戎〕字浚冲,晋初任荆州刺史。因平吴有功,封为安丰侯。王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魏氏春秋》说,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们常在竹林之中肆意酣畅,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戎马一生诸子百家竞赛唯一

  (重点指导生字:

  戎:“戎”和“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shù”;

  诸:不要只读一半音,不要读成“zhě”;

  竞:“竞”和“竟”是形近字,都读“jìng”。)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注意声母易读错:诸(zhū)竞(jìng)。

  注意韵母易读错:戎(róng)。

  (2)学习多音字:折(zhéshézhē)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②读一读:

  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严重折(sh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ē)腾了。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尝的确如此。

  竞走曾经。

  唯争着跑过去。

  信然只有。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了王戎和小朋友在路边看到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认为必是苦李。)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先写(起因);再写(经过);最后写(结果)。

  四、学习“会写字”

  戎、尝、诸、竞、唯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诸、唯”属于“左窄右宽”;“衔”属于左中右结构;“尝、竞”是上下结构的字,“尝”上宽下窄;“竞”上小下大;“戎”是右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笔顺。)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微、缓”和上下结构的字“茂”,学生练写。

  戎:戈字左边没有撇、斜钩要长,下边一横稍往上拉、中间是一撇不是一竖。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初步感受王戎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重点)

  2.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你还记得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师:王戎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王戎不取道旁李》神话故事,仔细读课文,读懂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王戎与其他孩子表现有哪些不同?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其他孩子“竞走取之”,只有王戎“巍然不动”)

  三、精读古文,深入理解。

  过渡:古文大家已经读得背得很不错啦,那它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

  1.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谁来读一读?(生读,注意节奏)

  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小儿)(诸)(尝)

  这个词语提的真好,谁愿意来帮助他解决?

  (“诸”说明当时一起游玩的小孩很多,不是一两个,练习下文就知道当时其他孩子求取摘李子了,从侧面表现出王戎的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思考:其他孩子的表现与司马光的举动有什么关系?

  (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王戎观察的细致入微和推理判断的正确。)

  有一点想要提醒小朋友,尝可不是常常的常,这儿有三种意思,你觉得是哪一种?为什么?

  (1)品尝(2)曾经(3)尝试

  (曾经)

  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过渡:是呀,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

  同桌说,指名说。

  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跳绳、抓蛐蛐儿、爬树……

  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吧!

  2.过渡:正当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了什么?请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师: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请小朋友小组合作来说一说。

  师:第一幅

  (小朋友们来到了路边,他们发现路边长着一棵茂密的李树。)(板书:起因:路边李树多子)

  师:这棵李树长在哪里?

  (路边。)

  你怎么知道的?道边李树。

  师:这就是李树,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

  (高大)

  (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压弯了。一个个李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就叫“多子折枝”。)

  大家能读好这句话了吗?

  出示小古文。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师:谁来说说第二幅?

  (小朋友们都爬到树上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这么做。)

  小古文是: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老师这也有一个李子,你瞧瞧。

  它什么样?你觉得它的味道怎么样呢?

  (诸小儿看着满树的李子,馋得直流口水。)

  师:诸小儿怎么做的?

  (竞走)

  师:竞走这个词语,我们在识字中已经学过,什么是竞走?(板书:经过:诸儿:竞走取之王戎:唯戎不动)

  在小古文里也出现过竞走这个词,在哪一课?龟兔竞走就是龟兔赛跑。所以竞走“争先恐后的跑过去拿”的意思。是大家都比赛着跑过去,谁也不让谁,老师送大家一个词,就是争先恐后(齐读)。

  (“唯”就是只有。)

  你能读出诸小儿的争先恐后,王戎的镇定吗?

  谁来说第三幅?

  (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子,诸小儿口水直流,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李树,像猴子一样一下爬到树上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

  诸小儿会会怎么问呢?

  (你怎么不摘李?你傻啦,为什么不去?你怎么站在这儿不动?)

  人问之,“之”是谁?

  (“之”就是王戎。)

  谁来问一问?指名读。齐读。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方法指导:

  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文

  注释,好比拐杖,它可以帮助我们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门径。阅读文言文时,要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出处、写作背景、文化常识、与课文有关的作者经历,读懂字句,疏通文意,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文化内涵和表达的情感。然而,拐杖不是腿。用好注释,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分析,独立思考。

  运用:如“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多子折枝”的注释是:李子很多,树枝快压断了。需要根据注释补充意思为:(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结了很多果实,压得树枝都弯下去。

  王戎什么反应呢,谁来说第四幅。

  小古文是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王戎怎么知道的?他去尝了吗?

  那他是随便猜猜的吗?他怎么想的?

  (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采光了。)

  师:李子究竟苦不苦?一开始诸小儿相信王戎的话了吗?

  (没有,摘了吃了,才相信的。)(板书:结果:果为苦李)

  那就是“取之,信然”。你明白了吗?(板书:仔细观察善于动脑推理判断)

  (李子果然是苦的,大家相信王戎说的话了,这就是信然。)

  这句话只有4个字,我们一起读一读。

  王戎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首先要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力好奇心,且有丰富想象力;其次观察事物时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3.写作方法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才智起到了什么作用??

  (对比)???(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联系实际讲对比:对比的手法看起来好像很深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而且经常用。?

  生活中这样的对比还很多,以后注意在作文中也多运用。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聪明过人的王戎身上,你能学到什么?遇到事情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推理,不盲目行动。(如果做到这样,你也可以像王戎那样聪明)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合作朗读

  1.小古文理解了,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得更好了。请小朋友小组合作读读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师:用各种方式读,还能读出趣味来呢!

  2.看来现在你们都是朗读高手了

  五、课堂小结

  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六、当堂检测(选做)

  1.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教材课后题第2题。)

  2.课后寻找其他的人物故事,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起因:路边李子多仔细观察

  经过:诸儿:竞走取之王戎:唯戎不动善于动脑

  结果:果为苦李推理判断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这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为纯粹的古文,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在做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从培养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开始着手,做到让学生读准节奏,才能正确理解意思。第一节课以读为主,理解大意,再做到熟读成诵。第二节课是以精读理解字意,实词和虚词的理解用法,再到句意及全文的理解,明白期中蕴含的哲理。教学环节上安排,把全文按照五个画面分开,让学生通过这五个画面,理解每字每句话的意思。图文结合,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不足之处:

  在学生朗读时,虽然我用了许多的方法,比如范读,课件作用,但是学生的朗读还是不够到位,留下了许多遗憾。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石级、铁链、发颤、犹豫、奋力、终于、居然、勇气、决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运用多读多想的方法边读边想,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4、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使学生懂得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好“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以及爸爸最后说的话,充分体会“我”与老爷爷是怎样相互鼓励,勇攀高峰的。

  教学过程:

  一、看黄山的风景录象,交流对黄山的'印象。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爬过什么山?去过黄山的请举手。黄山有“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可见黄山极难攀登,然而,文中一老一少竟登上了天都峰。(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他们怎么能爬上天都峰?从文中给我们些什么启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新授

  (一)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二)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回答: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学生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画出描写天都峰“高”、“陡”的句子。

  (2)电脑出示天都峰图片,指名说天都峰什么样?

  (3)对照文中彩图自读第一自然段,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天都峰的高和陡的?从“啊”“云彩上面”“笔陡”“从天上挂下来”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么高陡的山我有信心爬吗?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4)指名说第一、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语气和图中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

  2、讲读课文三五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我遇上了谁?从哪些词句看出老爷爷年纪大?

  (2)我不再犹豫,为什么?

  (3)指名分角色读我和老爷爷的对话。

  (4)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3、讲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自读,用横线画出爬山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2)出示句子:“我(奋力)向峰顶爬去”“爬呀爬,我和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请学生说说用上括号的词语好在哪里?

  (3)再读课文,告诉老师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4、讲读课文八十自然段。

  (1)指名读我和老爷爷的对话,想: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2)齐读最后一段,想:“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从哪儿能看出来?理解“汲取”“爸爸的话”告诉我们什么?

  四、巩固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一课,你受到什么启发?

  五、自我评价

  分别从语文知识做人及学习的习惯等方面展开自我评价。考虑成熟后在班内交流这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有过和小作者类似的经历吗?讲给同桌听听。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7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学习的神话故事的特点进行回顾与整理。

  2.借助拼音识记与花卉有关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

  3.指导学生积累表现人物特点的成语,激发学生积累、运用成语的兴趣。

  4.在读句子中体会想象的神奇,并与同学交流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情节。

  5.熟读、背诵古诗《嫦娥》。加强语言积累,激发孩子们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

  6.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外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对本单元学习的神话故事的特点进行回顾与整理。

  2.借助拼音识记与花卉有关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

  3.在读句子中体会想象的神奇,并与同学交流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情节。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积累表现人物特点的成语,激发学生积累、运用成语的兴趣。

  2.熟读、背诵古诗《嫦娥》。加强语言积累,激发孩子们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神话故事,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四,有关这一单元的重要知识吧。(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1.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读了许多神话故事,认识了许多神话人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自己对神话的认识吧。请大家看着大屏幕,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三位同学的独特发现吧!

  2.课件出示:(出示课件3)

  神话充满神奇的想象,像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让我赞叹不已。

  神话中很多人物个性鲜明,如精卫性情刚烈、坚韧执着……

  古人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如普罗米修斯上天拿取火种,就是古希腊人对火种来源的一种解释。

  我们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3.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说一说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体会,你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5.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全班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4)

  神话想象丰富,题材广泛。神话是古代人民展现奇特想象和幻想所创作,具有神奇、丰富、多种多样的特色。表面看起来很荒诞,实质朴素、真实、生动。

  神话的故事性强,情节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后羿射日和打猎有关,女娲造人与制陶有关,神话把人民的生活情景渗入故事里,加以浪漫化。

  神话中的主人公性格鲜明,能力非凡。主人公大多是原始社会里的劳动英雄、战斗英雄和其它英雄人物的理想化身,也有的主人公是与人类作对的超自然力或敌对的人类集团加以艺术夸张而成,不论是正是反,都是鲜明生动超凡的。(板书:神话的特点)(出示课件5)

  7.鼓励学生多阅读神话故事,在阅读中感受神话的特点。

  三、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花圃、花卉、花蕊”。(出示课件6)

  2.教师领读词语。

  3.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4.学生再次认真拼读,说一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花”字组成的词语)

  5.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玫瑰、茉莉、牡丹、海棠”。(出示课件7)

  6.教师领读词语。

  7.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8.男女生对读,与同桌讨论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花的.名称)

  9.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花儿的颜色、形状、香味等。

  10.课件出示9个生字:(板书:圃、卉、蕊、玫、茉、莉、牡、丹、棠)

  圃、卉、蕊、玫、茉、莉、牡、丹、棠

  11.集体读、开火车读、指名读9个生字。

  12.想一想:你发现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最容易记住这些字。

  13.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巡回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汉字的特点。(从结构、偏旁、识记方法方面引导。)

  14.把下面的植物分成两类。(出示课件8)

  松树、菊花、荷花、杨树、柳树、鸡冠花、杏树

  (1)()

  (2)()

  四、词句段运用

  1.导言: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认识了一些花卉,这节课我们—起走进“词句段王国”,一起去感受词语和句子的无穷魅力吧。

  2.课件出示词语:(出示课件9)

  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神机妙算各显神通

  三头六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刀枪不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小组交流,读读词语,说一说,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特点的成语。(板书:人物特点)

  (3)师导言:你们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在小组内说一说吧!

  (4)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出示课件10-17)

  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上天入地:升上天空,钻入地下。形容神通广大。也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各显神通:比喻在各自工作中显身手。

  三头六臂: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

  眼观六路:眼睛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全面了解。

  耳听八方: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刀枪不入:刀砍不进,枪刺不死,原形容人铜皮铁骨或物体十分结实。现多比喻一个人僵化固执,冥顽不灵,很难被说服打动。

  (5)导言:大家现在已经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了,谁能说说你从这些词语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故事,大家能不能选一两个成语说一句话呢?

  (6)指导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选词说话,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18)

  孙悟空不仅会腾云驾雾,还能上天入地呢!

  诸葛亮真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

  难道她真的有刀枪不入的本事吗?

  (7)积累描写人物的成语。(出示课件19)

  料事如神博古通今出类拔萃学贯中西宽容大度义正辞严赤胆忠心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临危不惧铁面无私大义灭亲

  3.课件出示课本上的3个句子:(出示课件20)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这三个句子都是神话故事中的语句,是作者想象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

  (4)想一想:你在其他神话故事中,读到过让你感到神奇的情节吗?

  (5)先在小组内练习说一说,再选小组代表上台交流。

  五、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古诗,学习自由读。(出示课件21)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作者:(出示课件22)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4.课件出示词语意思:(出示课件23)

  [注释]

  深:暗。

  长河:银河。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5.学生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教师适时指导。(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

  [译文]

  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银河渐渐疏落,启明星要消失了。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6.熟读成诵。

  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神话的神奇,学习了一些描写人物特点的词语,还学习了一首古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神话的特点

  圃、卉、蕊、玫、茉、莉、牡、丹、棠

  人物特点

  说说诗句的意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8

  教材分析:

  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100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学情分析:

  本文虽是一篇科技说明文,却生动形象、文辞斐然。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令文章增色;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使课文深入浅出,具体可感。教学本课应指导学生体会它们的妙处,并学着运用于今后的习作。

  教学建议:

  本文中心突出,语言通俗易懂,完全可以多给学生一些阅读和想象的空间,教师就势从旁指导即可。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以此为纲,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分类,再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过程与方法】

  借助工具书理解课题,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幻灯片展示反映不同时代人民生活水平的.图片)生活的巨大变化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今天我们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感受20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全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1、读第1、2自然段。

  (1)联系上下文理解“呼风唤雨”。

  ①这个词让你想到谁?(有法术的神仙)

  ②文中谁“呼风唤雨”?靠的是法术吗?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人类利用科学手段能够有条件地支配自然,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2)“发明”与“发现”有什么区别?(“发明”是指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发现”则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2、重点指导第3、4自然段。

  (1)指出你读后不理解的地方。

  ①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a、“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让你想到了谁?他们的哪些本事能反映出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b、“愿望”是什么意思?(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

  c、这些愿望在20世纪还算是人类的愿望吗?用生活实例来回答。

  (卫星可看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飞机可以在云中穿梭,宇宙飞船可以到宇宙中遨游……)

  ②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a、这句诗出自哪儿?是什么意思?

  b、用在这里想说明什么?(说明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

  3、交流资料,丰富知识,加深认识。

  (1)从文中找出具体体现科技发展成就巨大的内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2)你还能举出哪些能反映科技成就的例子?

  4、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你明白了什么。

  (科学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9

  教材说明:

  这首诗是作者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年)春末夏初畅游庐山时,书写在庐山西林寺墙壁上的。作者通过写观察庐山的各种不同感受,提示出一个带有哲理性的问题。尤其是后两句诗历来为人们赞赏。因为作者在人们十分熟悉、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巧妙地说出了一个“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道理。特别是这个道理一经作者用诗的形象语言说出,就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是训练学生欣赏美,感悟美,以及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的好教材。

  课前准备:

  (1)师生收集有关这首诗的资料。

  (2)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会本课生字,理解“识”,“缘”,“真面目”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本诗。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感悟品味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和一个地方有关。江西,我们班有哪些同学是来自江西的?江西有一座很有名的山叫庐山。多媒体欣赏庐山风光。

  二、读题、解题。

  庐山的出名不光是因为它秀美的风光,还因为一首诗。大家知道是哪首诗吗?引出试题,齐读课题。结合书下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题”“西林”的意思。

  三、简介作者苏轼及写作背景

  1、有关苏轼的自然情况及写作风格。

  2、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庐山的有关情况。

  3、教师讲述苏轼少年时代“发奋识尽天下字,立志读遍人间书”的轶闻趣事。

  四、初读课文,感知美

  师:通过汇报资料,相信你们对作者苏轼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他写的这首《题西林壁》,距今已有920年了,为什么仍被历代的人们所喜爱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

  1、学生自由反复读古诗。说说诗中的庐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读后谈感受,初步感知庐山的美。

  五、朗读展示,感悟美

  (一)请学生朗读这首诗。示范朗读。

  (二)交流第一、二行诗句

  1、学生汇报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结合“横看”和“侧看”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庐山的“岭”和“峰”是什么样子的,感悟庐山的美。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两句诗,读出庐山的不同姿态。

  4、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句中三组反义词(横----侧,远----近,高----低)的运用,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二)交流第三、四行诗句。

  1、学生自由表达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针对学生理解上遇到的困难,结合辞海中的义项,帮助学生选择“只”“缘”在诗中的正确意思。

  3、结合“真面目”字面的意思,讨论: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从而帮助学生体味诗所蕴含的道理。

  4、引发创造。引导学生像诗人那样用诗句说明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5、说一说:联系实际并结合诗中所表达的哲理,说说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看人、看事、看问题呢?

  6、朗读第三、四行诗句。

  六、个性诵读,表达美

  1、教师语言激励,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假如你就是苏轼,看到庐山峰峦奇丽,云雾缭绕,山中溪水潺潺,鸟语花香,宛如仙境一般,你的心情怎样?怎样读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呢?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组内交流体会。

  3、引导学生谈感受,结合感受进行个性化朗读。

  4、教师示范读

  5、学生再读,读出诗的韵味。最后齐声吟诵。

  七、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联系盲人摸象、《画杨桃》,加深对诗句所揭示哲理的理解。

  2、出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0

  教学目的:

  1、认识3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和祖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和祖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我国从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由邓爷爷在广东一个小村庄制定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把一个小村庄变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具有高度文明,高速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由此也拉开了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今天我们来学习反映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的诗歌《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二、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1、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三、分小组合作学习

  1、讨论这首诗描述了深圳特区原来与现在的不同。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交流收集的资料。

  四、指导诗歌朗读

  五、体会诗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1、提问:你们感觉诗中哪几句写得很形象、很生动,为什么?你能联想到什么?

  2、全班讨论

  3、总结:本诗作者以最大的激情歌颂了深圳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歌颂了我们伟大祖国美好的今天与未来,振奋人心。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1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简介琥珀

  1、PPT:琥珀之谜一:琥珀是什么?

  琥珀的简介以及图片欣赏。

  2、过渡:那么课文是怎么描述琥珀的呢?

  三、学习课文首尾段

  1、PPT展示:琥珀之谜二:这一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在哪一个段落。生答:20自然段。

  3、师读20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指名读所画的句子。

  4、PPT展示20自然段的段意。

  5、要求学生找出本段中的“一万年”还在哪里出现过。生答:第一自然段。

  6、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约摸算来”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生答,明确答案。

  7、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一自然段段意: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四、学习课文,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快速默读2—19自然段,思考,填空:写了哪两层意思?生答。

  PPT展示:

  (1)琥珀 形成 的过程;(2—13)

  (2)琥珀 发现 的过程。(14---19)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有重点地把参观过程写清楚。

  2.能做到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3.能较正确地表达参观后的感受和想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有重点地把参观过程写清楚。

  教学难点:能较正确地表达参观后的感受和想法。

  三、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参观一个地方,完成表格。

  时间

  地点

  人物

  参观的过程

  感受和想法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明确参观记的一般写法和本次习作的要求。

  2.产生写作的欲望,选定并按要求日述自己要写的内容。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前几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参观,你看到些什么,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怎样把参观活动写下来呢?让我们一起学习习作训练”记一次参观活动“。

  2.明确要求。

  (1)自学课文,说说自己学懂了些什么。

  (2)交流讨论。

  ①习作的重点要求。

  A开头交待参观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B中间要按参观的先后顺序有重点地写。

  C结尾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②习作的常规要求: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3、学习例文。

  (1)自学《参观了刘家峡水电站》,说说例文是怎样记参观活动的。

  (2)交流讨论。

  4、指导试说。

  (1)回忆参观活动,可以是前几天参观过的,也可以是以前参观的,小声试说。

  (2)指名说,按习作要求评议。

  (3)同桌互说。

  5.学生练写。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欣赏齐白石的《虾趣图》谈感悟。

  2、充分朗读、讨论,在自读自悟中,感受“虾趣”。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2、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虾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的情怀,感悟作者的生活情趣,从而陶冶自己的情趣。

  教法与学法:

  老师:引导、点拨法;

  学生:朗读、感悟、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驼背老公公,胡子乱蓬蓬。生前没有血,死后满身红。

  2、同学们,你看见过虾吗?谁能向大家介绍虾的模样?这节课,咱们跟随作家秦牧的`文笔,和他一起走进《虾趣》。

  二、读中品悟,体会虾趣。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从哪两方面写了虾趣?

  2、朗读第1、2自然段,交流问题。齐白石画虾的妙处:惟妙惟肖。

  3、观虾之趣(学习第3、4、5自然段。)

  (1)自读自悟,体会特点。

  (2)交流汇报和收获。

  ①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观虾之趣?

  ②你知道怎么运用所得知识、辨别哪些是生命力旺盛和食物充足的虾吗?

  ③找出描写虾嬉戏时的动作词语,感受虾的灵动与活泼。

  ④找出第5自然段中心句,画出虾小心翼翼吃食的词语。

  4、赏虾画之趣(学习第6自然段)

  自读自悟,出示自读提示。

  ①作者是怎样把观虾和欣赏虾画紧密联系起来的?请画出这个过渡句。

  ②说一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齐白石大师的虾画?

  三、课外拓展,妙笔生花

  尝试练笔,模仿课文描写小动物的动态。

  板书设计:

  虾趣

  养 虾 活蹦乱跳 赏虾画

  惟妙惟肖 出神入化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4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

  《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2、学生汇报,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小组交流在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可能汇报的句子: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3、小组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4、有朗读你喜欢的句子。

  四、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1、播放《牧童短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课外找有关这样的文章来读。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5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

  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

  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难点】

  1、重点:

  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2、难点:

  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教学方法】

  讨论式、电教辅助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民间故事的特征

  二、检查课后练习四、进行正音

  渔yu锡xi撬qiao魔mo耸song桅wei唆sou吻wen

  三、板书课题,解题并介绍《天方夜谭》

  四、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五、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结构

  1、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他觉得非常奇怪”)描写渔夫捕鱼捞到一个黄铜瓶。

  2、第二部分(从“隔了一会儿”至“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具体写渔夫同魔鬼的斗争过程。

  3、第三部分(最后一节)交代斗争的结果。

  六、组织学生讨论故事的细节描写

  1、渔夫第四次撒网的动作描写:

  撒——捞——拉拢来——拉不动——跳下水——拖上岸——打开网——发现瓶

  2、魔鬼的心理活动描写:

  第一个世纪——第二个世纪——第三个世纪——整整四百年……

  3、渔夫的心理活动描写:

  捞起黄铜瓶时的想法:魔鬼告诉渔夫“非死不可时”渔夫的.心理活动。

  4、魔鬼的外貌描写:

  结合练习三,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学生朗读有关细节描写的语句。

  七、分角度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八、布置作业

  1、归纳本文的寓意

  2、分析渔夫同魔鬼的对话描写

  3、准备“正义战胜邪恶”的有关故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6

  教学目标: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及诗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难点:

  进行语文活动一—当回小记者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万花筒"

  1、指名读、正音。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

  3、投影出示这六个字,让学生观察。(减、喊、感、涡、锅、窝)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用这些字组词。

  5、在田字格里描写这些字。

  二、学习"我能填"

  1、投影出示。

  2、指名读,正音。

  3、教师领读。

  4、引导学生分析每组两个字的'异同点,识记生字。

  5、学生先独立组词,然后交流、讨论。

  6、教师小结。

  {丑(小丑)扭(别扭){雏(雏鹰)准(准备)

  三、学习"我能写"

  1、学生读例句,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及这样写的好处。

  3、教师引导学生扩写第一个句子。

  (1)投影出示:()老师穿着一条()裙子。

  (2)学生试填。提示学生括号里可以填许多不同的词,只要语意通顺就行。如:(美丽的)老师穿着一条(耀眼的红)裙子。

  (年轻的)老师穿着一条(崭新的)裙子。

  4、学生试着扩写第二句,教师个别指导。

  四、学习"百宝箱"——读读背背

  1、课件出示古诗。

  2、配乐朗读古诗。

  3、指名读,正音。

  4、齐读古诗,说说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6、学生读背古诗。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8-26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6-03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03-01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07-02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4-22

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01-17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案01-27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06-14

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07-15

(精品)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