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4-06-14 16:55:3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锦集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锦集1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棒。

  教法运用:

  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

  学法指导:

  分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

  星期天,笑笑家来了几位好朋友,妈妈买回2箱饮料招待他们,小客人走后,笑笑帮妈妈一起清理房间(出示挂图)。看着箱子里的饮料,笑笑想起了一个数学问题,你能猜出她在想什么问题? (现在一共有几瓶饮料?) 学生自主思考,并与同桌交流讨论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讨论

  二、初学新课

  (初步探究) 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根据这个问题请你能列一道算式吗?怎么列?

  9+5=

  你能说说9加5可以怎样算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察小结:凑十法就是把没有学过的9加几变成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计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学生按照书上的提示活动讨论(可能出现不同的说法)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学生动手操作。 出示具体的情景图,让学生明确知道怎么列式,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更直观的认识看图列式的方法。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 做一做,说一说。

  1、9+3=可以怎样算,你能用小棒摆出你的算法吗?自己想好后,摆给小组同学看,并说说你的想法。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2、请学生自己摆一摆,算算6+9=?

  观察书上的图,圈一圈并填出得数。

  并问学生:虚线框是做什么的?

  3、圈一圈,算一算。

  请你也用圈一圈的方法,算一算练一练的第一题。

  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拆大数或拆小数都可以。

  学生在开展观察周围的活动时,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分清图形的过程中,说一说理由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学生在说理由的过程中自然地体会到看图列式根据一定的标准。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四、拓展学习

  (深入探究) 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随机报题。

  9 + 2 = 9 + 5 = 9 + 8 = 9 + 6 = 9 + 9 = 4 + 9 =

  选择1-2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并把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同桌之间谈谈如何更快算出答案。

  学生说说自己对这种题目有哪些认识。

  学生能比较直观地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五、当堂检测

  (学习诊断) 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5题。

  1、第2题目的: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

  (实施方法:仔细看图后,所以说图意,独立完成。)

  2、第3题:通过登山游戏,体会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一样。

  (实施方法:小组竞赛后核对答案,交流发现规律。)

  学生先自己完成书本习题,在分小组讨论各自完成的情况。 学生在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 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随机报题。

  9 + 3 = 9 + 7= 9 + 8 = 9 + 6 = 9 + 9 = 4 + 9 =

  选择1-2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巩固新知识

  板书设计:

  1、 完成新概念配套练习。

  2、 完成书本练一练的习题。 有几瓶牛奶(9加几)

  9 + 5 = 9 + 3 = 6 + 9 =

  教学反思: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看看有几瓶牛奶,这种实际的情景,既有感性认识的一面,又有理性认识的一面,极好的锻炼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创设情境以及游戏环节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图"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设计理念:

  1、能采用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2、能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1~5的写法。

  教学准备:

  野生动物园"电脑课件、1~5各数的写法课件、计数器;

  学生准备:

  15根等长的小棒、1~5共5张数字卡片、计数器若干个(每小组一个)、教科书第16页上的点子图及"做一做"中的实物图片5张。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14~15页的"野生动物园"图

  1、创设动画情景。

  教师将"野生动物园"图制成电脑课件动态展示:湛蓝的天空一轮红日,漂来4朵白云;一位教师带4个学生来到野生动物园游玩;一头大象从左边徐徐走来;右边大树旁有2头犀牛在休息,3只羚羊、3只长颈鹿从不同的方向进入视野;4只小鸟自由飞翔;草丛中5朵鲜花开放;然后画面定格。

  2、数画面中的人和物。

  让学生观察以上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个(或多少只)。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数画面上人和物的数量时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3、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人和物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说出图中的人或物。当学生说"1个太阳、1头大象"时,即将"1个太阳、1头大象"图动图移放在主题图下面(如教材所示),并告诉学生,一个太阳、一头大象都用数"1"来表示。并在大象图下面贴上"1"。同时让每个学生找出数字卡片"1",摆放在桌子上。并提问:"这幅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以用1来表示?"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可能有许多答案,如,"有一位老师;一朵蓝色的花;有一只鸟飞向太阳"等。

  2、3、4、5的教学过程和1的教学过程相同。

  4、1~5各数的形状的认识。

  在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以后,闪动5张数字卡片,学生对着自己摆的1~5这5张数字卡片,每个人发挥想象,同桌的或在小组里说一说,1~5这5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学生说的也许是我们教师不曾想到的物体,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不能随意扼杀,应积极鼓励。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1~5这5个数的形状的正确记忆。

  5、根据1~5各数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教师:"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学生操作,可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摆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拿3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三角形还有其他形式,只要是用3根小棒就可以;拿4根、5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正方形、五边形外,还有许多由孩子的想象力所产生的各种图形,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让他们体验用数表示物体的乐趣。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6、做第16页上的"做一做"。

  教师端出3个苹果,并提问:"不用出声,在心里说老师拿出了几个苹果?请你用其它物体或数字表示和老师一样多的苹果数。"先让每个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图画卡片或数字卡片在桌上摆出来。然后请用不同方式表示的学生上台展示。如,有人用3个手指表示,有人用3个圆片、3朵红花表示;有人用数字卡片3表示。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学生对数的基数含义的理解。

  二、教学数序

  1、逐次感知1~5的数序。

  教师用电脑课件动态展示:在计数器上拨上一颗珠,问:"教师拨了几颗珠,用数几表示?"学生回答后,在计数器上方标上"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珠,然后教师提问,"再拨一上颗,是几颗?1添上1是几?"学生拨完并回答后,教师动画展示"1颗添上1颗是2颗,即1添上1是2"的过程,并在计数器上方标上"2"。

  在"2"的基础上,依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再1颗、再1颗,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清楚展示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的过程。

  2、整体感知1~5的数序。

  让每个学生将学具卡片"点子图"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然后教师提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3在谁的后面又在谁的前面?"

  三、教学数的写法

  1、教学1、2的写法。

  ①动画展示1、2的书写笔顺(2遍)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让学生用眼观察;

  ②在桌上划(或书空)1、2的笔顺;

  ③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1、2。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教师巡视时,发现写得好的拿上台在全班展示,写得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以鼓励为主。

  2、教学3的写法。

  教学方法与1、2的相同。提醒学生写3时,两个半圆组成的,开口的方向是向左。

  3、教学4、5的写法。

  教学方法与1、2、3的相同。

  四、课堂练习

  做练习二中的第1~4题。每道题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再回答。

  可将每题结果做成课件,供订正时使用。

  1、做第1题时,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圈中是什么动物,然后数一数有几只就在下面的括号里写几。写数时,要认真、工整。教师巡视时,发现好的应及时鼓励。

  2、做第2题时,引导学生先看第一幅图,提问:"有几只口哨?用数几表示?"动画将口哨图与2连起来。然后让学生完成其余3题。连线时,应要求学生用尺画线。

  3、做第3题时,使学生明确应根据下面给出的数来涂色。学生涂完后应反馈对正。

  4、做第4题时,引导学生先想想1~5的排到顺序,然后在小旗上填数。

  课后反思

  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单元时,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在1—5加减法的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有能加强对算理的深刻理解。比如5—2=?从数的分成上思考,学生在反复说和记忆中,可脱离图示和手指等形式,学生在头脑中总直接建立算法模式后,再出示一些类似的题进行口述训练,强化算理,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另外,在练习的设计上还要突出生活性。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进行找“生活中的数”和“用喜欢的数说一句话”的练习,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通过表述,把知识形象化,一年级的孩子比较好动,所以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练习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摆圆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轻轻松松巩固了1———5的数数,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读数;掌握20以内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

  2.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

  [教学过程]

  (黑板上贴出数字卡片、花、蝴蝶)

  一、学习新知

  1、初步感知(猜一猜,数一数)

  今天老师来和大家一起玩个游戏,比眼力。看看谁看得又快又准。

  图上有几个巧克力呢?(五个)

  我们再来,图上有几个巧克力呢?(六个)

  再来,注意看要变多咯,有几个?(10个)

  这是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数,10以内的数我们还学过哪些?

  我们一起来从小到大数一数。

  谈话小朋友:在生活中,像这样,满10根捆一捆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昨天老师去买铅笔,我要买10根铅笔,营业员阿姨数都没数,就给我一捆,我很奇怪,一数这一捆正好有10根铅笔。满10根捆一捆,这样拿起来多简单啊!不要1根1根的去数。我又想买10本小本子,营业员阿姨又数都没数,给我了一包,猜猜里面有几本?这一条餐巾纸里面也有10包。

  10个一是1个十(课件)

  你能数出10根小棒捆一捆吗?满10根捆一捆,一捆是1个十,所以我们可以说,10个一是1个十。我们来轻轻读两遍把它记住了!

  2.认识“十、十几”)

  (1)12根

  现在老师要你摆出12根小棒,你会用这种好方法摆一摆,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12根。

  你是怎样摆的?

  生:左边摆1捆,右边摆2根,

  师:1捆里面有多少根?对呀,学习数字10的时候,老师说过,满10根可以捆一捆。12根小棒,这样摆,使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出是12根。这个方法真好!(课件出示)

  (2)12根、11根、19根、20根

  ①12根:

  刚才我们摆出了12根小棒,你能看着自己摆的小棒

  ②11根;

  如果拿走1根,看看现在是多少根?师贴出11根,老师觉得这个数很特别,你知道特别在哪吗?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黑板出示小棒和数字)

  ③19根:你能快速摆出19根小棒吗(学生摆的时候,老师在上面摆)19根,先摆1捆,再摆9根,对吗?谁也摆对了?

  ④20根

  如果我们在19根旁边再添一根,现在变成多少根了?对极了!满20根了!右边单根的满多少根了?满10根我们又可以怎样了?现在你桌上有几捆了举起来给我看看! 2捆就是多少根小棒?把小棒轻轻的放在铅笔盒旁边,然后看上面.

  2个十是多少?你们真聪明!刚才我们摆出了一个比较大的数:20。几个十是20?(20黑板出示小棒和数字)(板书2个十是20)

  (3)草莓雨伞(14 17)

  数好了花儿蝴蝶,我们来数草莓小伞吧!估一估,草

  莓多还是小伞多?猜对了!(如答案不同:到底谁猜对了呢,知道了它们的个数就知道谁多了!图上的草莓东西既不能像小棒一样满10个捆一捆,也不能像花儿蝴蝶一样先摆出10个,有什么好办法,使我们更快的看出有多少个呢?数一个就可以在草莓上划一下做一个记号,满10个圈一圈。

  三、练习

  (1、抓一把小棒,数数有多少根)

  2、11-20

  (1)补缺少的数13、15、 18(教师贴出11-20各数)

  看!在活动中,我们认识了很多新的数,-------,

  它们都比10大,它们也想从小到大排排队!哪个数排在10的后面呢?

  (2)揭示课题:这些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11-20的各数

  (3)从7数到17,从11数到20

  (4)提问题

  师:这些新朋友乖乖的从小到大排好队了!一起来读一读。看到这儿也有很多数,小明有4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比12多1的数是几

  和18相邻的数是几和几?

  10和12中间的数是几?

  15在几和几的中间?

  3、0-20

  (1)我们以前认识了0-10,今天,我们又认识了11、12……

  从0到20,我们都会一个一个数,那么从0开始,你会2个2个数吗?5个5个数呢?10个10个数会吗?100

  (2)下面来数数生活中的物体

  这是什么呀,鞋子!2只鞋子是一双,这里一共有多少只鞋呢这么快!你是怎样数的?

  这是?香蕉,一把有几只香蕉?怎样数,更快!

  (3)0-20,这些数,有大有小,你能帮他们从小到大排一排吗?谁最小?接下来是?

  4、找生活中的数

  (1)身边的数:尺、书

  尺:看!老师学习上的好帮手尺子请来了。看到这些数了吗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来越大?

  数学书:15页19页

  在我们的数学书上也藏着今天学习的数呢!我们来翻书比赛吧!我说一个页数,看谁最先找到。第15页,是小猴捞月亮的这一页,你找到了吗再翻到第19页,你怎么翻的这么快你是从15页开始往后翻还是往前翻为什么呀?

  (2生活中的数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能见这到些数。

  老师收集了几张图片,找一找这些图上面的数。

  (图1)公交站牌

  提问:这是18路公交车的站牌。你看到了哪个数

  (图2)绿灯

  提问:这是什么12是绿灯闪烁的秒数,根据你平时的观察,谁知道12后,下个数是几接对!红绿灯上秒数的变化是从大到小的,当从12变为0时,变为接下来绿灯会当到0时就显示黄灯了.一会儿马上要变红灯了.我们过马路的时候要知道,绿灯行,红灯停。

  (图3)米袋

  提问:见过这样的图吗大米重20千克,这里的千克是表示重量的单位。平时我们要节约粮食.

  (图4)电梯图

  提问:这是电梯的按钮。如果小红家在10楼,她想去16楼的好朋友家去玩,小红就按了数16,那电梯开始是往上还是往下我们一起说一说电梯里数的变化,10接下去是-------.

  四、课堂总结

  在生活中你见过这些数吗?我最喜欢其中一个数,它比12大,你猜猜是哪个数(大了小了----)是18,现在大人的身份证号码就是有18个数字组成的,同时,它也是一个很吉利的数!你最喜欢哪个数请你用这个数说一句话。

  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字世界,数字无处不在!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我们会越来越聪明的!

  [板书设计]

  认识11~20各数

  (10)个一是1个十

  (2)个十十20

  [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由于此前学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表示十几。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复习导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而且本节课的内容是很抽象的数的认识。因此我先让孩子复习了0~10的数,从而导入新课:认识11~20各数。这样的导入,既使孩子们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又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2、注重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中从学生现实起点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初步感知“十进制”的概念时,我先让孩子自己数出小棒,孩子有1根1根数的、有2根2根数的、有5根5根数的等不同方法;然后带领学生认识1根小棒表示1个一,接着师生一起一边摆一边数,数出了10个一,这时教师说明有时为了方便把10根小棒捆成1捆,通过提问“1捆有几根”得出10个一就是1个十,这时教师要求孩子利用身边的皮筋去实际动手捆一捆,加深对1捆表示1个十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个重点的理解,我还请一位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演示,让孩子们去说一说,从而突出这个重点。

  在接下来的12的认识上,我让孩子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实际动手摆一摆。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展示,让学生讨论:“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为什么?”从感知到理解,到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比较、解释原因,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巩固“十”的知识形成过程。最后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完成对11、13、19的认识,理解2个十是20。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在《新课标》中是非常重视的。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通过猜数游戏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让学生猜一猜铅笔有几支、再实际数一数,再让他们思考怎样能让别人看得更清楚?还可以让其他孩子给出一些建议,如果我想让他抓得比这个数多一点或少一点,你有什么建议,让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后再去抓,培养学生的数感,也给他们以成功的喜悦。为了进一步培养估数意识,我让孩子去估草莓图、雨伞图,再教给具体数的方法,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算意识,巩固了对“十”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也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首先是“十”强调不够,虽然我主观上想让孩子去感受、去操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少数几个孩子捆不好皮筋,最终还是没有将小棒捆成一捆,我应该自己亲自动手演示,而不是动画展示就算了事。其次正是因为“十”孩子理解不深刻,以至于在12的认识上花费了很长时间,不能只在等待,可以请几个摆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摆得快的原因,这样教学或许更有效果。三是在估算时可以让孩子充分介绍自己数的方法,给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而后让他们在展台上展示自己的方法,将10个圈一圈、数一数,从而体会“十”的运用。

  每节课都会有“意外”,每节课也都会有生成、有收获。通过这次课堂评比,我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我将以“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为目标”,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分一分教学简单的分类活动。分类是把研究对象按某种标准分成几部分。按照某一标准,凡分在同一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点;凡分在不同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异点。分类和比较是相随相伴的,分类离不开比较,分类能促进比较。所以,教材在比一比之后及时安排分一分的教学。分类也是认识事物、现象本质特征的思维方法,没有分类就没有整体与部分,就没有加减乘除;没有分类就无法研究几何形体,也无法进行统计。

  本单元把学生熟悉的物体作为分类的对象,如食品、玩具、书本、动物、交通工具、树叶等。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用途和特点,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1.例题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分类的思想。

  例题呈现一幅商店里摆放商品的图片,其中的许多商品不仅摆放得整齐,而且是相同的商品摆在一起,不同的商品分开摆放。让学生观察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并思考这样摆放的好处,从中初步体会什么是分类、为什么分类和怎样分类。尽管教学中不出现分类这个词语,也能实现这种数学思想的教学目的。

  例题的教学要通过你能说说商店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首先看到图中把玩具、书、食品分别放在三个柜上。而且在玩具中,把两种车放在最上面一层,盒装的其他玩具放在另两层;在书中,童话、数学书、英语书是分开放的;饼干、油、面粉三种食品也是各摆一层。然后体会为什么这样摆放,对相同的物品摆在一起,不同的物品分开摆放有什么好处的交流,要充分一点。

  2.想想做做是有层次地安排的。

  想想做做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类活动,从分类的标准惟一或多样、分成两类或三类两个方面有层次地安排。前两道题的分类标准都是惟一的',让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体会同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惟一的。第1题的标准是题目中明确告诉学生的在水中生活,教学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让学生准确理解能在水中生活的意思。狗虽然会游水,但不在水中生活;青蛙虽然经常在岸上,它能在水中生活。二是如果有学生不认识的动物,应该告诉他们。三是圈出有关的动物并校对后,还要让学生说说11个动物分成几部分,是按什么分的;其中一部分动物怎样,另一部分怎样,从而体会分类。第2题分一分的标准是通过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加以提示的。先让学生逐一说说名称和用途,各在哪里行驶,然后思考应该按什么分,分几部分,哪几部分。在分的时候,可以画不同的记号。如陆地上行驶的车辆下面都画?,水上行驶的船只下面画○,天空飞行的飞机下面画△。第3题学生可以按形状或者颜色把树叶分成三类,体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第4题的分类标准是开放的,让学生确定,进一步体会不同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多样的。可以按性别分,可以按衣服颜色分,还可以按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分第5题引导学生以分类的思想整理书包和房间,既培养良好的习惯,又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一、创景导入

  音乐(米奇妙妙屋),小朋友这是什么歌?米奇问:想进我的米奇妙妙屋吗?我的妙妙屋里有几个好朋友普遇到难题了,你如果这节课学好真本领了,就可以进我的妙妙屋帮忙解决难题了哦!有信心吗?

  想想;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些数?这些数中最大是几?

  揭示课题:大家已经认识很多数了,今天我们继续来认数。(板书课题:数数,认数)

  二、互动探究,1.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谈话:请小朋友们数出10根小棒,再把这些小棒捆成一捆。

  学生活动。

  反馈:让1个学生演示数出10根,并捆成一捆的过程。

  谈话:如果,把1根小棒看做1,那这10根小棒是几个1?1捆是多少根,也就是几个十?

  学生讨论后,说--说。

  教师边板书:()个一是1个十,让学生板演。

  教师小结:刚才,通过我们自己学习,知道把10根小帮捆成一捆,可以表示1个10,认识了10个一是1个十.“一和十”都是计数时常用的计数单位。

  在生活中1个10应用很多。例如10枝铅笔捆成一捆,有人买10根就不用一根一根去数了,直接拿出一捆就行。再如:10个羽毛球装成一筒,这一筒就是1个十,有人买10个羽毛球,只要怎么办?

  2.认识11—20各数

  谈话: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你能很容易的看出来吗?谁有好办法来帮帮老师?

  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摆法。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左边摆1捆,右边摆3根小棒”,这样的摆法表示1个十和3个一,也就是13,而且最容易看出是13根。

  学生活动:照样子再摆一摆,初步感知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3.继续认识11-20各数

  谈话:出示前3副小棒图

  提问:你能很快数出每幅图中各有多少根小棒吗?你是怎样很快数出来的?

  学生数后报数字,并说说想法,引导学生说出:这个数十几是1个十(1捆)和几个一组成

  谈话:那你会照样子摆出19根小棒吗?

  学生活动时,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追问:如果,老师想知道你桌上摆的是20根小棒,你怎么摆,让我能更清楚地看出?

  学生活动后,说一说。教师给予及时评价。

  紧接问:这里有几捆小棒?有几个十?就是20?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个十是20.

  过渡:米奇觉得小朋友们学的真棒。想请大家到他的妙妙窝做客哦!(课件出示)

  三、巩固(课件)

  1.(唐老鸭)出题:读一读(想想做做5)

  2.(高飞)出题:看着尺子度数。(想想做做2)

  3.(布鲁托出题:从7数到17,从11数到20.(想想做做3)

  4.(黛丝)出题:先估一估,再数出来。(想想做做4)

  教师先示范数的方法,先数出10个,一一做记号,再圈起来)

  5.(米妮)出题:小组活动。(想想做做1)

  四、总结

  谁来说说,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数?

  五、作业

  补充习题

  六、板书设计

  数数,认数

  1捆是10根。

  10个一是1个十

  2个十是20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按颜色、形状、大小分类并数出个数。

  (2)知道同一类物体,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给图形分类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在分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操作中感受,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初步应用。

  教学重点 :学生能对同一堆彩色图形片多角度地 按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了解分类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用具:图形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师:星期天,小丁丁和小胖一块去书店买书,一路上看到了许多标志。大家瞧瞧,你们见过这些标志吗?

  师:隐去标志的颜色和里面的图案,谁能说出这几个图形的名称?

  (分别是正方形、圆形。)

  小兔欢欢:可以怎么分类?

  熊猫乐乐:可以分成几类?

  2、师:在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用到了分类?图片展示

  3、小结

  师: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品放在一起就是分类。

  二.新课探究:

  1、探究一--------彩色图形片的分类

  (1 )出示:幻灯片3。

  师:我们这里有更多的看上去杂乱的彩色图 形片,你们会分类吗?

  师:可以怎么分?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里可以按照颜色、形状和大小三种方法来分。下面听清楚要求,第一组、第四组、第七组按照颜色分,第二组、第五组按照形状分,第三组,第六组按照大小分,大家打开你的小信封,动手尝试分一分,看谁分的又快有正确。

  (2)自主探究。

  (3)生生交流。

  师:大家同桌之间互相指着自己的图 片说一说,你是按什么来分类的,分成了几类,第一类是(),第二类是()……分别有几片?

  (4)师生交流

  师: 同样的图形片大家分得的结果都相同吗?(不同)

  师:那按颜色分类的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红色 黄色 蓝色 绿色)

  师:分别有几片?(6片)

  师:接下去是按照形状来分的同学说一说可以分成哪几种形状?(圆形 三角形 正方形)

  师:数数看分别有几片?(8片)

  师:再按大小来分可以怎么分?数数看大的和小的分别有几片?(12片)

  师:根据刚才的分类,一共有多少片, 你可以怎么来算?(根据颜色算:6+6+6+6=24 ;根据形状来算:8+8+8=24 (片);根据大小来算:12+12=24 (片))

  师:按照不同标准分类,我们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怎么分类得到的总数应该是一样的。用这种方法来检验,当总数算出来与其他不一样时,就说明数错了。

  2、探究二-----铅笔分类

  师:小朋友们已经学会了图形片的分类,那么我们会不会对铅笔分类呢?

  师:可以怎么分?( 颜色,有无橡皮头,有无使用过,长短 )

  师:按颜色分可以分成哪几种颜色?

  师:分别有几支?

  师:有橡皮头和没有橡皮头分别有几支?使用过的有几支? 没使用过的有几支?长的有几支?短的有几只?

  颜色红色6 绿色3 蓝色4有无橡皮头有橡皮头4 没有橡皮头9有无使用过没使用过4 使用过9长短长4 短9

  师:我们来检查一下分得对不对,用什么办法呢?

  师:来分别算一下总数是不是一样的。

  师:算出来的总数是不是一样的啊?当总数算出来与其他不一样时,就说明什么?。

  三、游戏

  1、谁是幸运者:

  师:把图形片全部装回信封里,咱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谁是幸运者”,游戏规则是每人只能从信封选择一枚图形片,请看大屏 幕上出示的图形特点 ,符合要求的,请举起你手中的图形片。不符合的把手放下。下面从信封里快速抽取一枚图形片并举起你的手。

  “幸运图形片的第一个特点是:大的!如果你拿的是小的那请你把手放下。第二个特点是:红色的!第三个特点是:正方形的'!”

  2、捉迷藏(学生观察少了 哪一类。)

  师:这里有12片图形片,其中有 一片藏了起来,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小朋友观察一下是缺少的图形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桌讨论)

  3、猜一猜

  师:仔细观察第一行、第二行图形的特点,猜猜第三小行中的?代表什么图形?

  四:总结

  师:游戏很精彩。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分得的结果也不同。还知道了通过分一分、再数一数的方法更方便于我们统计物体的个数。

  欣赏生活中的分类图片

  板书设计:

  分类

  (1) 按颜色:6+6+6+6=24(片)

  (2) 按形状:8+8+8=24 (片)

  (3) 按大小:12+12=24 (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第43页,第48页练习七第2题、第3题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

  教学设计

  复习准备

  1.引导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可用指名数、齐数、拍手数等方式进行)

  2.出示0~5六个数字,读数。

  3.按顺序读数:( )2( )4( )。

  [通过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a.电脑课件展示第42页的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教室里摆放着6张桌子、7把椅子,6个同学在打扫卫生,又从外面走进来1个女同学。

  b.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交流、汇报。

  师: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

  师: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生: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7人。

  师:你又是怎样数椅子的数目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观察到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d.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a.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

  b.小组合作,用小棒或学具摆出6和7,并上展示台展示,进一步加强认识。

  c.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实践操作,使学生明确6、7的基数意义)

  3.教学数序。

  a.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学生上台操作,发现是6颗。再拨一颗是多少呢?(7颗)

  b.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

  教师将直尺图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提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7以内的数的顺序。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操作学具,从感性明确6与7的大小关系。]

  4.比较大小。

  a.利用学具,先摆5个圆片,在下面再摆6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很容易发现:5个圆片比6个圆片少,6个圆片比5个圆片多。板书:5<6 6>5

  b.利用学具,先摆6个圆片,在下面再摆7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不难发现:6个圆片比7个圆片少,7个圆片比6个圆片多。板书:6<7 7>6

  5.明确6、7的序数意义。分组进行,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a.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b.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4瓶。

  c.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通过这一生动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明确了6、7的序数意义。]

  巩固练习

  1.做抢答练习。

  5后面的数是几?

  6后面的数是几?

  7前面的数是几?

  2.完成练习七第2、3题。

  a.完成第2题。出示题目,明确要求,学生自行完成题目。小结。

  b.完成第3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适当引导学生对6只和7只作比较,加深学生对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理解。

  [这一练习紧跟课本教学内容,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巩固对6、7意义的理解。]

  指导书写

  1.电脑课件展示6、7的形象,指导学生观察,启发想像6和7像什么?(6像哨子,7像拐杖等。)

  2.电脑课件展示6、7的书写笔顺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学生观察学习。

  3.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6、7。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6、7的笔顺,帮助学生掌握6、7的写法;启发学生想像6、7像生活中的什么,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第2~3页彩图(或相应多媒体课件),第4~5页彩图,10以内的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谈话引入课题

  [刚步入课堂,学生会出现紧张情绪,首先运用轻松的谈话,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然后转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轻松自然。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数学?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此处安排数手指的活动,利于学生了解(或熟悉)点数的方法。使全体学生做好参与数数活动的准备。

  看图数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彩图。

  [挂图也可以制成多媒体电脑课件出示。先引导学生看图自由发现,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按数量的多少数,并从数数的过程中抽象出数。引导学生发现个数相同的可以用同一个数来表示。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数图中的数量。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小到大数图中的数量。

  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

  (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

  (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数字2的教学与上面过程相似。)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既让学生体验成功,又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言、交流的好习惯。]

  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配合学生的.回答,依次贴出教科书4~5页上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

  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一数,全班学生判断是否数对了。

  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同时,促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

  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数身边的实物

  [此处安排学生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小学校里面的红旗、花、树木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下课后,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不好?

  [这一环节,先对本节课数数活动进行总结,然后将数数活动延伸到课外。这样有助于学生不断地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设计说明

  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挂图(或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再抽象出数,然后再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多种方法,分步骤地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紧密相联,体现数学的广泛性。最后的小结,既对本节课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又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

  专家评析

  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新课开始,李老师用亲切简短的谈话,把学生引入数数活动。随着美丽校园画面的展开,教师以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什么?把学生请进画中。同时,以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的安排,留给学生随意观察、自由交流的活动空间。无拘无束的观察和交流给学生带来乐趣。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请学生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并追问还有什么?促使学生全面、认真地观察画面。然后,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事物的数量。由让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到提出任务让学生观察,看的是同一幅图,活动要求不同,学生就有新鲜感、有兴趣。李老师把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置入了多次观察美丽校园图的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活动逐步产生观察兴趣。

  2.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是《标准》中特别强调的一点。虽然这是学生入小学学习的第一节数学课,从知识和技能要求方面看,几乎无数学要求。但是,李老师十分重视这节课,紧密联系实际组织数数的教学活动。首先,老师有意识地把数数活动引向学生身边。如,让学生数身边的实物。接着,老师有意识地把数数活动引向校园里,引向校外。如,李老师请小朋友课后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数一数路上看到的或家里的一些事物。并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学和老师,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教学中,学生从数画面上的事物,到数教室内的事物,再数到校园内、数到校外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数学就在身边。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数数活动,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了生活。这样,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同时,不断促使学生产生爱学校、爱老师和同学、爱家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钟面的12个数,能指出分针,时针。认识几时,能拨出几时。认识大约几时。能根据要求在不完整的钟表上,画出时针或分针。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认识几时和大约几时。

  四、教学难点:画出时针或分针

  五、教学准备:几个自制钟表,学生学具钟表,课件,练习纸。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

  2、钟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什么作用啊?

  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我们认识了它,就能更好的利用时间了。这节课,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钟表。

  3、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

  1、看屏幕上的钟表,上面都有些什么呀?再看看你们的钟表模型,上面也有数和指针吗?

  2、有哪些数呢?我们从小到大一起数一遍。一共有几个数?从几到几?(板书:1-12)

  上面是多少?呢?左边是几?右边呢?

  3、钟面上除了1到12这12个数,还有什么?

  这两根针一样吗?

  (长一些的叫分针,短一些的叫时针)

  板书:分针(长),时针(短)

  请你在自己的钟表上找一找,哪根是分针,哪根是时针。小朋友之间互相说一说,

  (老师出示一个大钟面),谁愿意上来帮我们找一找,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

  4、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怎么跑动的'呢?

  仔细观察针是怎么样跑动的,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三、认识整时

  1、通过刚才的学习,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钟面上的数和时针、分针。那么怎么利用他们来看时间呢?

  2、喜洋洋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

  喜洋洋在干什么?他看的是什么节目?谁知道它什么时间拨出?(晚上的七点拨出)在数学上,我们一般把7点称作7时。

  板书:7时。

  3、课件播放:喜洋洋吃中饭

  喜洋洋在干什么?我们几时吃中饭?。

  板书:11时。

  4、播放:喜洋洋运动

  喜羊羊下午4时在做运动。

  5、这里有3个钟面,你能把他们和所表示的时间摆在一起吗?

  为什么这样摆?

  分针指在哪个数上?

  6、如果分针还是指着12,时针指着8,那是几时?8时。如果时针指着5呢?5时。

  7、谁能用一句话来告诉大家,我们以后怎么看时间呀?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8、出示板书: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9、下面就利用我们的发现,来看看这几个钟

  课件出示3个钟表。说说这三个钟表分别是几时,为什么?

  学生用“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来回答。

  10、看看喜洋洋是怎样安排他一天的生活的。

  课件播放:7时刷牙,

  8时读书,

  9时做操,

  12时吃饭(我有个问题问大家,刚才的钟面上都有两根针,这儿为什么只有一根针呀?是一根针吗?认为不是的举手,那怎么就见到一根针呀?)12时的时候,两根针重合在了一起,时针有点短,被分针挡住了。实际还是几根针?

  6时看电视,6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有什么变化?形成了什么?一条直线。当6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形成了一条直线。

  9时睡觉。

  11、课件比较都是九时的两幅图

  都是九时,为什么一个是在做操,另一个是在睡觉?

  一天中有两个9时,我们的时针一天在钟面上要走两圈,所以就有了两个9时。

  12、(动手拨钟表)

  1、现在老师想在钟表上拨出4时,谁能帮我这个忙?

  请一位学生拨钟表,并介绍方法,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4,是4时。

  现在请大家像他那样,在自己的钟表上播出4时。

  2、练习拨出整时

  四、认识大约几时

  1、大家喜欢看课外书籍吗?喜洋洋和他的好朋友懒洋洋今天相约去图书馆看书。他们约好下午这个时间在图书馆见面。(出示3时图)

  喜羊羊早早做好准备,当她来到图书馆,看到钟面是这样的,她迟到了吗?

  懒羊羊睡了个懒觉,急匆匆地来到图书馆,看到钟面是这样的,她迟到了吗?

  像这样,3时不到一点,或者3时超过一点,接近3时的,我们就说是大约3时。

  2、课件出示三个钟表:大约8时,大约9时,大约5时。

  这些钟表要怎么认读呢?

  学生逐一回答,并说出为什么。

  五、巩固拓展,升华知识

  1、这节课,大家和老师一起学习,有什么收获?

  认识分针和时针,钟表上的12个数字。认识了几时,大约几时。

  2、钟表的样子有很多种,我们一起到钟表店去看一看吧

  3、电子钟

  (出示3个电子钟表)

  这个钟表上的时间你们会读吗?点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学生认读三个钟表上的时间。

  只有12、3、6、9的的钟表,

  这里的12个数没有都写出来,你们知道显示的是几时吗?

  3、这些是钟表店的钟表,他们坏了,你们能帮忙修一下吗?

  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根据要求给这些钟面画上时针和分针。

  在画之前,有没有小朋友要提醒大家注意点什么的?

  4、学生展示作品。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左右手的作用、左右同桌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左右。

  学情分析: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左右两个方位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苹果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学习内容:

  左右

  学习目标: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学习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学习难点:

  “左右”的相对性。

  学习准备:

  课件,水果卡片

  学习过程:

  一、认识左右——谜语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这里有一个谜语,等谜语说完了大家一起说出答案好不好?

  生:手

  师:真聪明,答对的举手,你刚刚举的是哪只手?

  生:左手/右手

  师:除了左手和右手,你们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生:左腿右腿,左肩右肩,左脚右......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游戏激趣,区分左右

  1、说一说

  师:在生活中,左手可以做什么?右手可以做什么?

  生:左手拿碗,右手写字......

  师:观察真仔细。

  2、猜一猜

  师:说说你的好朋友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让大家猜猜你的朋友他是谁。

  生:我的好朋友左边是。。。,右边是......  生:他的朋友是......

  3、摆一摆

  师:先摆一个苹果,苹果的右边摆一个桃子,苹果的左边摆一个葡萄。

  (请一个同学上讲台摆)

  3、做一做

  师:全体起立,凳子放到桌子下面,我们一起做《左右操》

  三、走进生活,运用左右

  1。师: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2。生活中的交通标志

  四、实题演练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看到同学们有所收获,老师也非常开心。

  板书设计

  左、右

  《左、右》评课稿

  苏老师这节数学课,是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精心设计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体会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如:猜谜语,课伊时,趣味就生。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说一说、猜一猜、摆一摆、做一做,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2、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苏老师的这节课做到了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发展。如让学生找自身的左和右,老师和学生一起做《左右操》……。这种“感受”是一种直接经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进入社会生活、学会生存所必备的本领。

  3、巧设活动情境,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情景化。苏老师充分利用这一标准。如:苏老师组织学生寻找身体上的左右,使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还通过让学生用“左右”介绍你身边的同学,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左右的认识,并运用水果卡片进行操作活动,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体的摆放顺序,每种物品的位置,这样学生就能够用语言描述出这些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从课堂的反馈来看,学生对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参与性强,情感体验积极,对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本节课的最后还渗透上下楼梯交通安全等教育。

  整节课苏老师都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较好地体现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我也有点不成熟的看法:在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这一环节上再多花点时间进一步去让学生体会突破难点,左右不是固定的,让学生明白目标变了,左右也就不一样了,在这方面没加强学生的理解。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内容:

  用数学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指名口算

  10-7 5-4 6-2 7-3 8-0 18-10

  17-7 18-5 2+13 4+10 6+9 27-20

  8+5 0+0 15+4 5-5 5+7 20+9

  2、填未知数

  (1)6+()=11 14-()=10

  讨论:,括号里该填几?怎么想?指名回答。

  (2)练习

  9+()=13 8+()=15 12-()=2

  5-()=4 7-()=1 ()+7=14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二、创设情景

  1、出示书上第117页的第7题。

  (1)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问:为什么开来的汽车有一辆没有画完整?看着这幅图,你能准确地说出又开来几辆汽车吗?

  (4)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5)问:现在有几辆车?你会列式吗?学生说教师板书:9+6=15(辆)

  (6)问:如果把“又开来了6辆”这句话去掉,让你们说又开来了几辆,你们会解答吗?四人小组说一说,然后派代表说。

  2、书上第121页第11题。

  问:你们喜欢堆雪人吗?

  分组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你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吗?

  列出算式,一人板演,其余在书上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

  三、用数学

  1、书上第121页第12题。

  (1)分组讨论,说一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文字理解内容。

  (3)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

  2、思考题

  学生先思考,分组讨论,互说想法,然后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比较熟练地有序地掌握8、9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和探索掌握8、9的组成。

  教学难点:

  有序地掌握8、9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学具:学具盒、彩笔、硬币。

  教学过程:

  一、扶放结合、学习新知1.学习8的组成

  投影出示8个圆花片,同时,学生拿出8个圆花片。

  (1)师生同步演示操作: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学生在桌上模仿着同步移动,移动一个圆花片。

  提问:这样移动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的说给同桌听。指名说。

  提问:看到这种分法,你马上想到什么?

  (2)师生再同步移动一个圆花片,让学生说一说8的组成以及推想出8的另一种相关的组成。

  (3)同桌两人共同依次再分一分,说一说。

  (4)反馈并演示8的其它几种分法,填写8的`组成,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自由说一说8的组成。

  (6)小组交流讨论:怎样按顺序把8分成两部分?怎样很快记住8的这些组成。

  2.学习9的组成

  多媒体出示9个贝壳图,电脑演示依次一个一个的翻贝壳。

  (1)激疑:把9个贝壳依次一个一个翻过来,每翻一个,9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9?还能想到什么?

  (2)学生拿出9个硬币,独立操作探索并填写课本。

  (3)同桌相互检查交流。

  (4)学生自由说一说9的组成。

  (5)同桌讨论:怎样很快记住9的组成?

  二、活动游戏,复习巩固

  1.有序地涂一涂,并说出每涂一个,关于8的组成可以看成什么?

  2.完成第34页第7题,同桌对口令巩固8、9的组成,加强学生记忆。

  3.独立完成第34页第8题,集体订正。

  4.游戏“找房子”。

  4间房子贴在黑板上,分别标有6、7、8、9。学生每人一个小动物,看小动物身上的两个数合起来是几,就把它贴到标有几的房子上。

  三、总结全课,揭示课题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怎样记住8和9的组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内容:搭积木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是重点;

  难点: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是难点。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5=15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三、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板书设计:

  搭积木1

  3+2=5 13+2=15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上下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初步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一)活动一:给小动物安家

  1.出示图片:主题图1

  引入:今天老师从动物王国请来了2位小客人,你们看!谁来了?它们俩一看这么好的环境(指那棵大树),就说:“我们就在这儿安家吧!谁来帮它俩安家(指名贴)

  2.观察这两只小动物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刚才你们观察到这两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上下.

  板书课题:上下

  4.谁能用完整话说一说:他俩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5.小松鼠也来了,它也想在这儿安个家,但是,它的家想安在小鸟的下面,小兔的'上面,你们说它的家安在哪儿?(自由说,指名贴)

  6.出示图片:主题图2

  7.教师提问:观察这三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它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1)在组内说一说.

  (2)小组汇报.

  8.思考:刚才我听说小松鼠一会儿在上,一会儿在下,这是为什么呀?

  (二)活动二:看图回答问题.

  二、在学生的活动中,加深对上下的认识

  (一)活动三:给四个小动物分房子

  教师:你们帮助这三个小动物安了家,其他小动物可着急了,想让你们帮助它们分一分房子,愿意帮忙吗?

  1.出示图片:分房子1

  (1)动物王国有一座现成的四层楼,这次分到房子的有:小象、小猫、小狗和兔子

  (出示图片:动物组图1)这次我们小组合作为它们分房子.

  (2)分完后说一说它们的上下位置有什么关系.

  2.小组汇报

  (1)哪个组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2)哪个组还愿意介绍,哪个组愿意把它们说的摆出来?

  (二)活动四:按要求给动物分房子(小组合作)

  1.我们帮小动物分房子,它们非常感谢大家,特意邀请咱们到大森林里去看一看,你们高兴吗?

  2.出示图片:分房子2

  3.教师:你们看!动物王国又盖起了一座新楼房,我们看看是几层?这次它们还想让咱们帮助分一分,不过,这回小动物们有一些小小的要求.

  4.出示图片:动物组图2

  5.播放音频:小动物分房子1、2、3

  小熊猫:我第一个搬进了新楼房,我家的上面住着:公鸡、小马、小猴和小猪.

  小马:我的上面只住着小猴.

  大公鸡:我就住在熊猫的上面,小马的下面吧!

  6.小组汇报:三只小动物都搬进了新家,让我们看看它们都住在哪儿?

  (重点汇报公鸡的不同摆法)

  7.还有猴子和小猪没有房子,请你们帮忙安排一下吧!

  (三)活动五:欣赏图画,用上下位置描述.

  1.出示图片:说一说

  教师:你们能不能用上下位置来说一说这幅画?

  (四)活动六:结合生活举例子

  生活中还有很多具有上下位置关系的,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吗?

  教案点评:

  小学一年级学生,特别喜欢游戏。本课运用游戏促进他们学习,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上下的含义和相对性。同时,这节课抓住教材的难点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重点:

  理解图上括号和问号的用意。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切实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具准备:

  小黑板、磁铁、磁力棒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图上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上看清楚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

  2.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他们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教学中,根据情境的创设,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让孩子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一份做人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利用游戏,引入新课

  1.游戏一

  猜:出示6块磁铁,让生到台前来,一手拿几个,另一只手藏几个?请同学猜,然后说一句话,6可以分成()和()。

  2.游戏二

  小黑板出示:小动物找家

  7号房 6号房 5号房 4号房 3号房

  狗(7-1) 猫(7-2) 鸡(4+3) 羊(7-3) 青蛙(7-5)

  学生汇报,老师连线。最后让生发现:小青蛙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你是小青蛙,你想住几号房?那么算式应该怎么改?(在此,告诉学生帮助别人是一种乐趣)

  二、利用情境,学习新知

  (一)加法应用题

  1.老师给大家讲故事,学生倾听

  有一天,几只小鸡在林中散步,忽然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边说边画雨和闪电)这时把小鸡吓得魂飞魄散,不知该躲到哪里去好,忽然看见树下有一个大蘑菇,于是他们急忙向蘑菇底下跑去(边说边画蘑菇和4只小鸡)问:先跑来几只小鸡?(生:4只)这时,又跑来几只小鸡(画2只小鸡)

  2.师:谁能用完整的语言叙述一下这个过程?(用上先后)

  生:先跑来4只小鸡,又跑来2只小鸡

  3.师随手加上大括号和问号,问:在这里,大括号和问号都表示什么? (生:表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大括号表示把先跑来的4只小鸡和后跑来的2只小鸡合起来(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问号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谁能完整的说一下图的意思?(生结合师的手势说图意)

  4.(稍慢)先跑来的4只小鸡和后跑来的2只小鸡是这道题的两个条件,求合起来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就是问题。那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为什么?

  学生说,老师板书4+2=6

  5.在这里,4.2.6表示什么?(生:原来有4只小鸡,又跑来2只小鸡,现在一共有6只小鸡)

  小结:同学们,你们运用两个条件解决了问题,孩子们,真是好样的(竖起大拇指)

  (二)减法应用题

  1.师:可是几只小鸡同时挤在一个蘑菇伞下,你们看发生了什么事?(生:蘑菇伞被挤歪了)这时有几只小鸡特别懂事,为了不让同伴被淋湿,他们主动走了,可见,这3只小鸡非常爱帮助别人,(边说边画)大家看,一共有6只小鸡,走了几只(结合师手势把看到的图意在说一遍)那么剩下几只小鸡呢?

  2.师:这幅图告诉我们有6只小鸡,走了3只这两个条件,让我们求还剩下几只小鸡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6-3=3

  3.情感教育:林中的小鸡在困难时先想到了同伴,你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孩子,有爱心的`孩子。

  4.师:刚才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学习了6.7的加减法应用知识,也可以说是用数学(板书题目)

  三、利用实物,巩固新知

  1.师:为了奖励你们表现这么好,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段优美的舞蹈(简笔画出示)指名说图意,然后让学生在本子上列式,指一名学生板演。

  2.出示磁铁,让学生利用磁铁到台前摆一摆,然后说图意,列式计算。

  四、创新(动、说、算)

  1.出示7根磁力棒,让学生自编应用题,说题意,列式解答。

  2.鼓励孩子摆出精美的图案,再说题意,列式计算。

  3.师摆:老师拿了7根磁力棒,用6根摆了一个木字,问小房子里还有几根磁力棒?如果拿出这一根磁力棒与木字合在一起,会组成那些字?

  五、课堂总结

  老师总结:刚才我们看图用三句话说了每幅图的意思,每一幅图都是一道应用题,第一题是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第二题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应用题,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与大括号与问号结下深厚的友谊。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5-27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1-20

数学上册教案01-15

一年级上册数学的认识教案02-24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2-06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08-14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5-2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5-13

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案05-20

(优秀)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