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范例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1
【教学目的】
1.了解澳大利亚是位于南半球的地广人稀的国家;
2.了解澳大利亚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掌握三大地形的分布;
3.初步理解澳大利亚气候分布与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的关系,以及气候对人口分布、植被、农牧业发展的影响;
4.了解澳大利亚在二次大战后利用本国矿产、草场和土地资源优势,发展工矿业与农牧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
5.培养学生认识农牧业发展与自然条件关系的分析能力和比较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自然条件的基本特征,现代化的工矿业与农牧业,人口、经济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教具准备】
澳大利亚挂图,特有动物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解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过程
(新课引入)
教师:在图上指出大洋洲包括的大陆和大陆岛。
学生:……
(讲授新课)
教师:本节课学习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其附近岛屿的澳大利亚国家。
师生交流信息的方式与方法
教师指定一个学生在挂图上指出,其他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最后给以明确订正。
教师指图说明澳大利亚的范围。
[板书]
第二节澳大利亚
一、大洋洲最大的国家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地图册中大洋洲图,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说明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
学生:……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位于东半球,是南半球国家,南回归线从大陆中部通过;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教师:大洋洲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
教师:大洋洲面积900万平方千米,澳大利亚面积为768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澳大利亚约有人口1600万人,是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请计算人口密度。
学生:每平方千米2人。
教师:澳大利亚是地广人稀的国家。
教师:澳大利亚在大洋洲有几个之最?
学生……
教师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查找出赤道、南回归线和东经160°经线,要求学生明确澳大利亚所在半球。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查找出所临海洋。
教师可让学生查阅课本。
教师指导学生计算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并与中国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约为121人)对比。
[板书]
1.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2.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东、中、西部地形不同
教师:读地图册澳大利亚分层设色图,说明澳大利亚一般海拔高度。
学生:……
教师:全国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东部大分水岭海拔200—1000米;中部是低平的平原,最低处有艾尔湖,地下水丰富;西部是低矮广阔的高原,其上分布有沙漠。
教师要求学生依据高度表说明广大地区的一般海拔高度。
指导学生在分层设色图中查找到基本上呈南北延伸的大分水岭,并明确其一般高度;在图中读出澳大利亚最长的墨累河。教师在挂图上用指图杆明确西部高原的基本范围和大自流盆地的位置
[板书]
1.东部大分水岭纵贯南北
2.中部是平原
3.西部分布着低矮广阔的高原
三、人口分布特征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请大家读“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依据人口密度图例,说明人口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
学生:……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西部和广大内陆地区人口分布很少。
教师:为什么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特别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教师: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有显著影响。首先看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请大家阅读课本中“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说明哪些气候分布区最适合人类生存。
学生:……
教师: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地区是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分布地区,温暖湿润,适于居民生活,人口集中;广大内陆为草原和沙漠气候,干旱少雨,人们居住困难较多,居民较少。
教师:经济发展来看,东南沿海有优良的港口,对外联系方便;经济发展较快,工矿业、农牧业都较其他地区发达,促成了人口向这里集中,澳大利亚著名城市悉尼,堪培拉、墨尔本都分布在这里。
教师提示学生可按方位说明人口分布集中的地区。
教师小结时,在黑板挂图上准确指出人口集中分布的东南沿海,并要求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挂图。
教师问题提出后稍停顿,让学生思考;也可以组织学生议论。
读图时,可请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简述各类气候的基本特征,说明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讲解经济发展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影响时,可指导学生阅读“澳大利亚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介绍三个城市的性质及人口分布。
在将人口分布特征与环境关系讲解后,教师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在该问题内共讲解2个问题,①是人口分布特点,②是人口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板书]
1.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气候温暖湿润地区人们居住困难较少,人口集中
3.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地区,人口稠密
四、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工农牧业和工矿业
教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与澳大利亚有关的农牧产品吗?
学生:……
教师:对,有利用澳大利亚羊毛生产的各种毛纺织品……,人们之所以喜欢“澳毛”,是因为澳大利亚羊毛质地优良……,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很早,牧场多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参看教参)羊毛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澳大利亚是世界小麦重要生产国(简介发展条件和分布地区),因人口较少,小麦大量出口,所以是世界小麦重要出口国之一。
教师: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你们知道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什么矿产吗?
学生:……
教师:正确,我国上海宝山钢铁厂使用的铁矿石就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澳大利亚除蕴藏有丰富的铁矿外,还有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煤、铁等矿石出口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二次大战后,澳大利亚经济发展很快,尤以采矿、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发展迅速,工矿业的出口收入已超过农牧业,成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关于经济状况讲解内容力求丰富、生动,联系生活,但应掌握的内容则要简单明确。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澳大利亚的矿产分布图”,了解澳大利亚的矿产种类和铁、煤、铝土等矿的分布。
[板书]
1.羊毛、小麦产量多,出口量大
2.工业发展迅速,煤和铁矿石出口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教师总结]请谈谈你们印象中的澳大利亚。
学生:……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是一个领土辽阔,人口稀少的南半球国家,二次大战后,经济发展迅速,羊毛、小麦、铁矿石、煤的出口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复习巩固)请同学们想想,澳大利亚在人口、城市分布方面与加拿大有哪些相同点?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
教师提示学生先说明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再说明加拿大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可让学生阅读加拿大地图,帮助回忆分析比较。
【板书设计】
第二节澳大利亚
一、大洋洲最大的国家
1.面积最大
2.人口最多
二、东、中、西部地形不同
1.东部大分水岭纵贯南北
2.中部是低平的平原
3.西部是低矮广阔的高原
三、人口分布特征与环境的关系
1.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气候温暖湿润地区,人们居住困难较少,人口易于集中
3.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地区,人口稠密
四、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1.羊毛、小麦产量多,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2.工业发展迅速,煤和铁矿石出口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在法国地图上指出其轮廓特点、地理位置、首都巴黎。
2、根据主要河流的流向,判断法国的地势特点。
3、根据法国地形和气候特点,归纳该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4、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法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特征,归纳该国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5、运用资料,综合评价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
6、通过学习法国浓厚的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
7、通过学生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建一种和谐、平等的价值观。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读图析图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图片————埃菲尔铁塔,问学生这是什么?它在哪个国家?(法国)它是西欧三大旅游国之一,有什么吸引我们的?
[讲授新课]
1、法国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图)P86图8—30,看法国地理位置优越体现在什么地方?(地形、气候)
(1)比较欧洲西部英国、法国、德国的面积大小。
(2)接法国顶点,看它轮廓特点。(六边形)
(3)法国海陆位置—————西面:大西洋,东南面:地中海法国的海陆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特点:
大西洋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
内陆——————————————大陆性气候(教师总结)
(展示图片)“法国地势图”
(学生观察)看法国地势有什么特点?(东南部高、西北部低)(提问)东南部和西北部分别是什么地形为主?
(教师总结)地理位置优越性之三: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地形,平原丘陵占全国面积的4/5。
〈过渡〉法国有这么优越的地理位置,它的.农业怎样?(课件展示)
(1)农业发展的优势:平原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
(2)不同的农业区:
西部大西洋沿岸————小麦、马铃薯
地中海沿岸————葡萄、葡萄酒
(3)法国农业实现了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1)丰富的矿产资源—————煤、铁(2)高度发达的经济—————以汽车、飞机为主的工业(3)核电比重占发电量中的70%以上。法国的文化与旅游:如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凡尔赛宫、先贤祠、卢浮宫艺术之都———巴黎。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3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学生通过阅读图6—1,进行讨论后总结。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6—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
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2(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6—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3.亚洲的地理位置
第2课时(课堂导入)
我们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1点的时候,那么现在美国应该是什么时间呢?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世界上的时间?
指导学生读图6—2世界时区图并通过自制的时钟模型演示6城市的区时,以北京(东八区)正午12点为准。也可用数轴图表示学生回答:晚上。
(讲授新课)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1.地方时
讲述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
2.时区及换算
讲述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从西经7.5度~东经7.5度。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和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依据数轴图示法讨论、完成课文中的思考题。阅读材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学生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产生“地方时”?
2.时区是怎样划分的?
3.什么是“区时”?
4.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
5.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在哪里?
3.北京时间
讲述北京时间即为东八区的区时。
4.国际日期变更线
讲述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
板书设计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1.地方时2.时区及换算3.北京时间4.国际日期变更线
第3课时
4(课堂导入)
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引入亚洲地形的学习。
复习提问: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亚洲全有——地形复杂)
(讲授新课)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提问亚洲地形有什么特征?
活动:
(1)读图6—3,亚洲地形图,6 —4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的位置。(填图练习)
(2)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
(3)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玛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
(4)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等)归纳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5)小组讨论:
找出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是什么?
讲解从北向南分别是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硫球群岛、马来群岛。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6)请根据对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说出大洲地形的特点主要从哪几方面来总结?
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差、平均海拔、特色地形等方面。
小结亚洲地形的特征: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中部高,西部低。
活动根据以上步骤和方法,依据图6—3和资料总结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结合对亚洲地形的分析方法,来总结出欧洲的地形特征。
板书设计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第4课时(课堂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风光。
利用录像展示冬季亚洲北部西伯利亚地区冰天雪地,气候严寒;而亚洲南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过的黄金海岸却是一派妩媚的热带海滨风光,是世界著名的海滨浴场。
亚洲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亚洲的气候特征以及成因。
(讲授新课)
四、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教师指图讲述,学生进行回忆后回答问题。
讲述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提问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结论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气候复杂多样
提问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且地形复杂,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的影响,干湿差异悬殊。
2.大陆性特征明显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6—10图”,并在上面点出利物浦、华沙、赤塔、漠河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
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哪些特点?我们来观察位于这个气候区内的两个城市:赤塔、漠河,分析它们的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几种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热带季风气候三种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板书3.季风气候显著
引导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明显、季风气候显著。
过渡我们学习了亚洲的气候特征,那么欧洲的气候特征又如何呢?
以学生自学的形式为主,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列表比较亚洲和欧洲气候特征的不同。
利用书上的练习总结:
1.气候类型少,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的气候;
2.海洋性特征显著;
3.具有面积最广、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课堂总结)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读图及学习方法的掌握,通过对亚洲气候特征的`分析,掌握其分析方法,来了解欧洲的气候特征。所以,要多提醒学生从地图上找有用的知识,增加读图的练习。
板书设计
四、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1.气候复杂多样2.大陆性特征明显3.季风气候显著
第5课时(课堂导入)
复习提问判断下列有关气候的描述哪些是有关亚洲的,哪些是有关欧洲的?
(1)除温带海洋气候外,大多数气候类型都有分布。
(2)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的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区域。
(3)季风气候显著。
(4)大陆性特征显著。
(5)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讲授新课)
我们都知道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句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说我国黄河注入到那个海洋中去?看图1—1,找找亚洲还有哪些大和分别注入到周围的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中去?
板书
五、河流
(一)亚洲
1.大河众多。
讲述亚洲的大江大河很多。长江的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
2.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四周奔流入海。
3.内流区面积广大。(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
活动学生在6—3图上找到这些湖泊的位置,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些湖泊的位置。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
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最高的湖泊;
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欧洲的河流,并根据亚洲河流的特点,总结欧洲河流的特点有哪些。
通过地形图,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总结。
(二)欧洲
气候温暖湿润—水量丰富,大部分无结冰期地形平坦—流程长,航运价值高。
活动完成教材P.11的活动来认识多瑙河和莱茵河。
小结
欧洲河流的特征:1.河网稠密、水流平缓;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3.航运价值高。
练习利用地图找出欧洲著名的伏尔加河、莱茵河、多瑙河等观察河流流经的国家。
列表总结亚洲、欧洲河流与湖泊的特点、河流特点。
尤其是多瑙河干流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前南斯拉夫(今塞黑)、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9个国家,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课堂总结)
河流的特征与天气、地形的联系十分密切,所以,掌握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有助于学习气候和地形特征,在讲授是要注意指导学生结合地图,总体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好。
板书设计
五、河流
(一)亚洲
1.大河众多。
2.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四周奔流入海。
3.内流区面积广大。
(二)欧洲
1.河网稠密、水流平缓;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3.航运价值高。
第6课时(课堂导入)
放一段录像资料,反映亚洲人种、民族的特色,用人口攒动的亚洲东部或欧洲的繁华的街景以及青藏高原无人区等具有人口分布特色的景观,有这些资料引入亚洲的人口。
(讲授新课)
六、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指导学生读图6—15,亚欧人口密度图,回答人口分布的特点。
1.人口最多的大洲学生看书回答问题。列举。
讲述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xx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占十分之六)
亚洲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2.人口分布不均匀
活动课下搜集亚洲和欧洲的世界之最。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可以通过大量的材料指导学生自学。在今后的讲述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课,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板书设计
六、亚洲的人口与国家1.人口最多的大洲2.人口分布不均匀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4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重难点:
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导入:(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广东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引导: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生: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师: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分析上述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学生分析讨论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引导: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引导:用以上分析做练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气候图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本课要点。
板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5
第一、二课时
课题: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臵和范围
主备人:罗文学成员:杨丽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半球位臵、海陆位臵和经纬度位臵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臵。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臵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教学准备:
挂图、地形名称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位臵和范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亚洲各地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
二、出示学习目标(同上)
三、新授:
(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xx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二)亚洲的地理位臵和范围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臵,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臵呢?
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臵的一般方法:半球位臵、海陆位臵、经纬度位臵[活动]:看图讨论回答: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臵》,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臵。(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臵①最北:81°N;最南:11°S;②最东:170°W;最西:26°E
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学以致用]:读图6.23“北美洲的位臵和范围”,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臵。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臵。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臵特点。
[活动]:师生互动,完成第5页活动题: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臵和范围差异。
四、课堂小结: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臵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臵,可以从半球位臵、海陆位臵和经纬度位臵等方面加以描述。
五、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同步练习。
第二课时位臵和范围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我们的环球之旅已经到达了我们祖国所在的大洲——亚洲。亚洲在许多方面值得亚洲人自豪。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和眼睛来验证亚洲之最。二、活动内容:
(一)算一算——世界第一大洲
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小组讨论]
1.计算: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4《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得出结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1.跨纬度最广(跨寒、温、热带)2.东西距离最长
3.面积最大(4400千米)(二)找一找——亚洲的分区
通常,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区域。
读图6.5《亚洲地理分区》,结合图6.5《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①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③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④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⑤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学生读图分析:看图6.6景观图,描述图片中居民的生活。图1西亚——游牧——穿着宽松的长袍图2北亚——狗拉雪橇——皮衣图3南亚——捕鱼图4东南亚——长屋
四幅图说明由于面积辽阔,亚洲各地的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很明显,也就造就了居民生活的差异。三、师生共同小结:
今天的旅程即将结束,请你们谈谈有什么收获。四、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课题】第二节自然环境(地形和河流)主备人:罗文学成员:杨丽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指导法、练习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6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 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讲授新课)
板书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
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
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
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
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
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板书
4.时区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7
《地图的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在不类型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这节课我要讲的内容是:“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活动
【讲授】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一)复习:在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二)授课: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通过电子白板演示)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
情况1: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时,我们可以按照一般地图辨别方向的方法来辨别方向。即“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情况2: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没有指向正上方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辨别方向(出示实例,边分析边讲解)
2、例题一(电子白板演示某学校平面图)并向学生说明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
(1)确定中心地点。
(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
(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例题一、通过电子白板演示充分说明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平移指向标法和旋转地图法
例题二、通过给陌生人指路的事例来加强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1、如果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图来辨别方向
2、平移指向标
3、旋转地图法(即把指向标地图转化成一般地图)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通过读图发现其农作物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强化位置的重要性;强化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地图、强化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对相关课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增加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
通过生活性地理情景的引入,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南亚的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十字路口”的位置特点;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有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盟所在地──东南亚。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近邻──东南亚。
二、讲授新知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观察“中国─东盟自贸区图”“东南亚的地形”“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感悟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请学生再次观察“中国─东盟自贸区图”“东南亚的地形”“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出示以下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生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补充、纠正。
(1)东南亚包括哪11个国家,哪个国家还不属于东盟成员国?
(2)哪些国家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哪些国家和我国在陆地上接壤?
(3)东南亚主要包括哪两大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
2.范围
3.位置
(1)纬度位置(10°S──23°26′N):决定了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
(3)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与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的位置,这种地理位置使得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4)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是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最便捷的海上通道。
【设计意图】区域位置和范围的学习,主要采用了读图用图的学习方法,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读图观察和根据地图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读图点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学习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会位置特点的分析方法,对学生学会区域地理问题的分析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
过渡:用多媒体展示泰国等国受暴雨侵袭、洪灾肆虐的情景,过渡到对东南亚气候类型与特点的认识。师出示探究问题:
(1)泰国主要是哪种气候类型?为什么多发洪涝灾害?
(2)东南亚的稻米与气候条件有何关联?
(3)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除稻米外,东南亚还成为了世界上哪些重要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生产或出口地,这些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地区如何分布?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观察“亚洲气候分布图”,发现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和分布,思考其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师要求学生观察下面的“亚洲气候分布图”和教材上“东南亚的地形图”,并出示以下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
(1)东南亚主要有哪两种气候?
(2)它们在东南亚是如何分布的?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启发引导,得出相关结论: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马来群岛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3.师继续出示小组成员合作探究的问题:请大家观察下图思考,图示A、B两地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1)假如你是A地的一位农民,应该在何时播种何时收获?
(2)在B地又该如何呢?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点拨、归纳、提升:A地位于中南半岛,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应该在雨季播种、在旱季收获(拓展延伸:6─10月盛行西南季风,是雨季;11—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是旱季);B地位于马来群岛,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应该随时播种,全年都有收获。
4.师继续出示探究问题: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对东南亚主要农作物的类型和分布又有什么影响呢?
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收获和以前所学的知识,先自己进行推理,然后查阅教材上的“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验证,小组成员间再进行合作交流。
生展示交流成果,教师点拨提升: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这两种气候都具有全年高温、降水丰沛的特征,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1)水稻生长喜高温多雨,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东南亚气候高温多雨,耕地较少,人口稠密,这种自然和人文条件决定了水稻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并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2)湿热的气候条件,也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泰国: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
——马来西亚: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印度尼西亚: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菲律宾: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5.教师出示反馈练习:假设你去东南亚旅途,就会有这样一个发现:东南亚人喜欢吃米饭,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点拨提升: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物产是影响居民食物结构的主要原因。
6.拓展延伸:多媒体播放东南亚丰富的物产景观图片,培养学生感悟知识、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范围2.位置3.马六甲海峡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气候类型2.农业生产
四、教后反思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9
教学课题: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二节《非洲》
课型:新授
教材分析:
《非洲》是教材选编的“认识大洲”中的第二节内容。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地理位置、高原为主的地形、炎热的气候、丰饶的物产和人口与经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运用地图,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②通过对地形图及各种气候图的判读,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和地形区的分布及气候特征,并学会分析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③学会用图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④从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饶的物产。
2、过程与方法:
①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收集有关非洲的地理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
②充分运用每幅地图,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进一步探究其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非洲的教学,让学生了解非洲是一个存在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通过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使学生掌握非洲海陆轮廓的特征以及非洲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教学难点:受纬度位置的影响,非洲以热带为主的炎热气候。
教学方法:
1.主要运用问题探究式学习模式,结合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综合分析等。
2.采用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的活动方式探讨归纳。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科书、地图册、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有一个大洲,它既有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也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和最长的河流,并且也是世界上最热的大洲,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一个大洲吗?(非洲)那这一节就让我们向这个神奇的大洲进军,一起去探索它的奥秘吧。
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二、自主学习
根据第一节学习大洲的方法,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非洲的地理位置。
(一)、地理位置
活动一:请同学们浏览教材P1617,完成下面练习。
1、读图,找出非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非洲在(东或西)半球的西部,穿过非洲中部,、分别穿过非洲的`北部和南部(填写纬线名称)。
(2)海陆位置:东临,西临,北隔及与相望,东北与之间隔着狭长的,并以为陆上分界线。
活动二:描画非洲轮廓图,并填出非洲周围的大洲和海洋。
思考讨论: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的重要地理位置。
(设计思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重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画图的能力。)
(二)、高原为主的地形
活动三:读非洲地形图,分析非洲的地形特征:
(1)读P6图1-5,非洲的平均海拔高度居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的第位。
(2)非洲大陆面积广大,被称为“”,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积以上,东南部从北向南有高原、高原、高原。
(3)非洲东南部分布有三大高原,西北部除大陆边缘的山脉外,大多是海拔较低的高原和盆地,故非洲地势,。
(4)极具特色的地形(三个“世界之最”):中部的,北部的,纵贯东部的。
(5)读P18阅读材料:东非裂谷带及撒哈拉沙漠
简单了解东非裂谷带的分布、成因及其地质地貌特征;认识撒哈拉沙漠的范围及地理位置。
(6)读课本图P21-1;P161-17比较欧洲和非洲的海岸线特点,并在非洲图上找出:最大的半岛_、最大的海湾、最大的岛屿_。
每位同学完成自主学习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设计思路: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画图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将图像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炎热的气候
活动四:(1)读非洲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非洲的气温特征:
(纬线)横贯非洲中部,、、(纬线)分别穿过其南部和北部;非洲绝大部分位于(温度带),非洲平均气温在摄氏度以上。非洲气候特征之一是气温。北半球7月份的炎热中心在地区。
由此可得非洲气温特点是:气温高。这就是它被称为“热带大陆”的原因。
(2)读非洲年降水量图,总结非洲降水特征。
非洲赤道附近、几内亚湾沿岸降水。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降水;南回归线附近大陆岸,降水少。
由此可得非洲降水特点是:降水很少,干旱地区广。
(3)读非洲气候类型图,总结非洲的气候特征。
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是气候类型。非洲热带雨林气候
的南北两侧是气候类型。南北回归线附近主要是气候类型。非洲最北端、最南端分布的是气候类型。
由此可得,非洲的气候带受因素影响,以为中心呈对称。
(设计思路:继续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能力。)
(四)、丰饶的物产
阅读非洲主要的矿产与农产品分布图,并分类。
矿产资源:铬铁矿、金刚石、黄金、石油、磷酸盐等。
动植物资源: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等;咖啡、棉花、剑麻、花生、香蕉、枣椰、油棕等;非洲大象、长颈鹿、斑马、非洲雄狮等
水力资源:刚果河、尼罗河(让学生通过阅读图
1-27,找出有关两河的水文特征对比,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地图,总结问题的能力。)
(五)、人口与经济
非洲既然被称为“富饶大陆”,按理说经济很好,但为何又被称为“经济落后的大陆”呢?
(1)读下表可知:目前,非洲有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的大洲。
(2)据20xx统计,有7.94亿人口,总数仅次于亚洲,居世界第2位。
(3)非洲在人口压力沉重的同时,经济上受到几个世纪以来的的影响,许多国家的经济部门单一,且以业为主要经济部门。
(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树立非洲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互相联系的观念)
三、合作探究:完成P16、P17活动题。
四、师生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课本P20——21活动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教学直观、形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融为一体,同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真正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观察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不足之处在于:
1、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还不够,学生的参与面还较有限,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意义的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2、教具的运用比较单一,即使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但个别同学脱离课本,完全依赖于课件,只注重了浏览课件这种形式,而不能最大限度的使课件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因而未能充分提高学习效率。
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增长自己的教学能力,在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10
课时安排:共2课时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与技能
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4、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5、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6、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7、运用地图和资料,能分析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其与城市、港口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尽量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进步的师生关系。
3、通过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及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树立良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教学方法
1、通过学生读图P69页图8—1“日本地形”,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日本的领土范围并相互交换自己总结的结果。
2、通过看日本火山、地震录像,感受日本多火山、地震,并能分析日本这种情况与板块的关系。
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让每组代表上讲台来交流该组的讨论结果,然后教师做适当点评。
4、让学生进行日本风光照片、日本习俗、日本饮食资料的收集,作为课前准备工作。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亚洲地形图》、《日本地形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入:让学生猜谜语:日出之国;樱花之国。放映歌曲《芭拉芭拉之浪漫樱花》,这是描述了一种什么景观?(樱花飞扬)樱花是哪个国家的国花?(日本)让学生了解一下日本的国旗、国徽及日本的概况。
二、讲授新课
㈠东亚岛国
学生看多媒体,思考两个问题:
⑴通过读图,判断日本在世界上的位置位置。日本东部濒临_______洋,西北部隔_______海与_______、______、_______及韩国相望。首都为______ 。
⑵日本的领土构成上有什么特点?其中有几个岛屿面积比较大?教师总结: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
观看《日本地形图》,并指导学生认识日本地形的特点。(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没高的山峰是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教师讲授:日本不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也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
[看富士山图]指定学生朗读图下的'说明,并帮助学生分析富士火山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圆锥形——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温泉——地下热能的表现,积雪——海拔高,山下植物繁茂——气候温湿、土壤肥沃。)
㈡多山的地形(板书)
分析: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指导学生分析“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日本所在的位置——亚洲东部边缘,正处在亚欧和太平洋二大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隆起成山,而且地壳很不稳定,使日本多火山地震。据测量日本正在向我国沿海靠近。)
提问:多山的地形给日本居民生产活动带来了什么影响?
教师讲授: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地形状况与当地居民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那么日本的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又有什么影响呢?
㈢湿热的气候
读图:指导学生读东亚
一、七月气压和风向图,从日本在图中的位置分析日本的气候特点。
从其海陆位置及领土组成看,日本与我国东部相比气候有什么差异?(日本是岛国,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因此在气温上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也更为丰富。)
教师讲解:就日本全国来说,受纬度影响南北气候有一定差异,而多山的地形也会使日本的气候相对复杂化,不仅表现在山地与平原地区气候有所不同,东西方向上也存在明显差异,但总的说日本是属于典型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国家。
三、小结:
我们今天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日本地理特征的?(位置、领土、人口等基本概况及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从上述几个方面看,日本有哪些突出的特征?(东亚地狭人稠的岛国,多山且多火山,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属海洋性季风气候。)
归纳:日本是一个四多(人多、山地多、火山地震多、优良港湾多)、三少(国土少、平原少、矿产少)、一海(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岛国。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有哪些突出特点?
二、导入新课
教师归纳特点。这些特点对日本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我们现在就来分析这一问题。
三、教授新课
日本从历史上就重视吸收外来文化。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从古代中国水稻、铁器的传入,到近代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这一切对日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日本的文化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四、文化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读课文“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一段思考:日本文化有什么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又有本民族文化的传统。表现可从古代、近代、文化艺术、饮食等几个方面归纳。)
大家知道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其实力仅次于美国,而且有很多工业部门已超过美国,很多工业品占据了国际市场。从我们身边你可以看到很多日本的产品。你能说出几种代表性的产品吗?(电器、食品、汽车等方面。)
五、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板书)
观看幻灯:日本的汽车制造闻名遐迩,我们所见到过的丰田、尼桑等小汽车都是很著名的。除此之外,其它工业还包括电子工业、钢铁、造船、纺织、化学等工业。日本依靠什么使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发展成为经济大国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日本发展工业的条件。
读图表,回答问题指导学生读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及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表,并说明①日本主要缺乏哪些工业原料和燃料?(多种矿石、棉花、木材等原料,石油、煤、天然气等燃料。)②它们多从哪些地方进口?(从西亚进口石油,从大洋洲、南美洲等地进口多种金属矿等。)
教师总结:日本国土狭小,原料、能源严重不足,国内市场有限,这些都是不利条件。但是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因而能迅速地提高生产水平。再加上日本海岸线曲折,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进口原料、出口产品。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和产品输出国。
想一想,我国有输出到日本或从日本进口的商品吗?日本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工业技术先进,部门齐全,主要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
读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说明,日本有哪些主要工业区?(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日本地图》中找出主要对外贸易港:
神户、横滨、大阪等。日本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临海可利用海上交通的便利,以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
六、主要城市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11
1.印度最重要的河流是()
A.恒河B.布拉马普特拉河C.红河D.印度河
2.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B.全国都属于热带季
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C.恒河流人阿拉伯海D.印度东临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
3.印度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4.给印度带来丰沛降水的季风是()
A.6—9月盛行的西南季风B.6—9月盛行的东南季风
C.10一次年5月盛行的东北季风D.10一次年5月盛行的
西南季风
5.下列情况中,易形成印度水灾的原因是()
A.东北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B.西南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
C.东北季风来得早或结束晚D.西南季风来得早或结束晚
6.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小麦、玉米B.水稻、玉米C.小麦、谷子D.水
稻、小麦
7.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是()
A.加尔各答B.新德里C.孟买D.班加罗尔
8.印度水稻主要分布在()
A.恒河上游地区B.阿拉伯海的西岸
C.德干高原西北部D.德干高原东北部和恒河中下游地区
9.印度农产品的产量很大,而出口量很少,其原因是()
A.工业发达,农业原料消费多B.畜牧业发达,饲料需求大
C.人口众多,消耗农产品多D.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
不合格
10.以下关于印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独立后大量引进国外人才,发展本国工业
B.钢铁、机械、化学和纺织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
C.印度是世界第一软件大国
D.印度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所以几乎没有高科技工业
二、综合题
11.读印度略图7-8,回答下列
问题:
(1)把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地
理事物名称填在下面相应的空
格上:
邻国名称:①②
③④
河流名称:⑤
地形区名称:⑥首都名称:⑦海、湾、洋名称:
⑧⑨
(2)印度地形分三部分,北部是,南部
是
12.读图7—9,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国家
是。该国人口居世界第
位。
(2)该国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
心应该是图中城(填数
字),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是图
中城(填数字)。
(3)该国的主要矿产有等,主
要集中分布在(地形区)上。
(4)图中的阴影区为该国的主要工业区,试分析该国工业区的分
别与原料、燃料产地之间的关系?
(5)图中④是该国的计算机软件的生产基地
13.读南亚地区风向图7—10”,回答问题:
(1)图A中的箭头表示的是(方向)风,此风从吹
向,称为季风。
(2)图B中的箭头表示的是(方向)风,此风从吹向,称为季风。
(3)能给印度带来丰富降水的`是
(4)在这两种季风的影响下,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气候,这
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5)在图A中季风的影响下,印度大部分地区进人季,该季
节时间大致是每年的月至月,在图B中季风的
影响下,印度大部分地区进入季,时间大致是每年的月
至月。
(6)请把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变化关系用直线连接起来
A旱灾B水灾
①来得早②来得晚③退得早④退得晚⑤风力不足⑥
风力强盛
1.A2.A3.D4.A5.D6.D7.A8.D
9.C10.B
11.(1)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孟加拉国恒河德干高原新德里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2)喜马拉雅山地南麓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12.(1)印度(2)①③(3)煤铁锰德干高原(4)工业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工业原料和燃料产地(5)班加罗尔
13.(1)东北大陆海洋冬季(2)西南海洋大陆夏季
(3)西南季风(或夏季风)(4)热带季风全年高温,一年分明显的旱、雨两季(5)旱105雨季69(6)A:②③⑤B:①④⑥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12
一、情景导入
见书问题
二、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探究:
我们知道,在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后,平面内的点都可以用坐标来表示,为此,要确定区域内一些地点的位置,就要建立直角坐标系.
思考:
以什么位置为原点?如何确定x轴、y轴?选取怎样的比例尺?
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均是以学校为参照物来描述的,故选学校位置为原点.
以正东方向为x轴,以正北方向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取比例尺1:10000(即图中1格相当于实际的100米).
点(150,200)就是小刚家的位置.
画出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并标明它们的坐标.
归纳:
注意:
(1)通常选择比较有名的'地点,或者较居中的位置为坐标原点;
(2)坐标轴的方向通常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正东为横轴的正方向;
(3)要标明比例尺或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
三、课堂练习
下图是小红所在学校的平面示意图,请你指出学校各地点的位置.
四、课堂小结
怎样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13
[导入新课]
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水土流失严重,会给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后果呢?
板书:(二)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讲授新课]
1.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①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表层土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
②让学生结合图8.3“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回答,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
③让学生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认识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水带着泥沙流入黄河,黄河流入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安全隐患)
经过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恶果有充分的认识,教师在此基础上作简要总结。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承转过渡:地形和气候条件确实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实,这两个因素还会产生其他不利影响,下面我们一起分析,请同学们做72页活动1。
首先,让学生阅读图8.11“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估算延安多年平均降水量,描述延安的气候特点。(延安降水量大约在600毫米左右,延安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第二,让学生综合“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和“延安1991~1997年年降水量变化图”,讨论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及可能发生旱、涝灾害的季节。(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旱灾多发生在春季,涝灾多发生在夏季)
第三,让学生读“延安1951~1991年旱涝灾害发生频率统计图”,说出延安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旱年为59.5%,涝年为23.9%)
通过活动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会产生旱、涝灾害,接着教师提问:黄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会有什么后果?(会发生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意识到黄土高原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得出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
板书: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承转过渡:之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因为这里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为使学生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更深刻,让学生做72页活动2“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原因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总结。帮助学生画出“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
然后让学生读71页阅读材料“石灰岩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认识人类在生态环境被破坏过程中起的负面作用,并且明确人类活动加剧了这种“脆弱”。
承转过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生态建设)
板书:四、生态建设
首先,让学生读图8.15“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举例”,认识了解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一)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
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二)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通过上述措施:一是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二是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入,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承转过渡:同学们,既然要保持水土,是不是对黄土高原所有的土地都要退耕,退耕的土地又是不是都要还林呢?让学生做73页活动1题,分组讨论,分为正反双方进行辩论,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评价总结。
在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以及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因地制宜地发展。要掌握好“度”,不搞一刀切。对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要二者兼顾,协调发展。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请同学们看书74页完成活动2,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谈谈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中国的农业与农村要摆脱困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目标是:“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能源,以满足逐年增长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要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以下行动:
第一,加强计划生育力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黄土高原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多,虽然实行计划生育有所控制,但出生率仍较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农村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质较差,许多地区连初中文化以上的'人口比例都不高,文盲、半文盲依然很多。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人口素质将成为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他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
黄土高原的一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畜吃水困难。水已成为制约当地人民生活、生产的主要因素。国家从90年代开始建立移民新村,以改变当地人的生活生产条件。
第三,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农民提供足够的粮食或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
第四,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两部分内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是因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因此必须进行生态建设,在生态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做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以实现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要点与检测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四、生态建设
1.相结合。
2. 、活动。
[反馈练习]
1.填空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走了,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减少;还向输送大量泥沙,给和造成巨大困难。
(2)黄土高原大部分属于气候,夏季,冬季;降水集中在季节。
2.简答题
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答案:1.(1)地表肥沃的土壤沟谷耕地面积黄河下游河道整治防洪
(2)温带大陆性季风高温多雨寒冷干燥夏秋
2.略
※板书设计
三、水土流失的后果脆弱的生态环境
四、生态建设
1.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2.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活动。
※活动与探究
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乡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存在哪些生态问题,并根据所学地理知识提出建设措施。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14
教学目标:
1、了解美国的领土构成、地理位置
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种族构成复杂
3、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和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
重点:领土构成、民族及种族构成、地形气候及农业
难点: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法、联系法、比较法
Ⅰ、自学知识我展示:(5~8分钟)
1、美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领土组成:本土部分、两个外来洲、。因此美国是一个地跨、两洲的国家。
2、美国人口x亿,原有居民是,今天居住在美国的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200多年间移入美国的。经过长期的融合,形成统一的民族。美国人总构成复杂,白种人占x,黑种人占x 。和x华人聚居的地方形成了著名的。
4、读图说出美国地形区主要有哪三个?主要河流湖泊有哪些?
5、美国为什么被称为“农业大国”?读第90页,完成以下问题。
1、并说说美国地势东西方向上的变化有特点?三大地形区各有什么特
2、读图说出美国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3、小结:美国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形、河流、气候三方面说明)适合发展农业?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4、拓展:比较美国与日本的农业有何不同?(条件?特点?)结论:。
检测反馈:
1、美国的唐人街主要分布在xx。美国原有居民是xx 。美国的两个海外洲是:xx。
2、美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美国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越性?
4、美国的农业有什么特点?美国有哪些著名的农业带?
5、自绘美国轮廓图填注临海、地形区、两个外来洲、河流、湖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的工业特点及分布
2、认识并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从而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观念。
重点:美国工业特点及分布、新技术产业
难点:美国工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法、综合法、联系法相结合自学知识我展示:(5~6分钟)
1、读图8—48找出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城市和工业区?
2、读图册47页说说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部门?
3、美国工业的特点:拥有,工业产品种类,产量,技术,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美国的硅谷在,因生产而出名。
5、小组讨论:为什么美国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15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2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七、教学用具:
挂图、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同学说说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轮廓、地形。(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欧洲西部的各个国家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简单易记,但是欧洲西部在世界上最突出的地位还在于欧洲西部的经济和旅游业。
学生活动:幻灯演示欧洲的特产和风景让学生说说。
(三)教授新课:
板书:一、雄厚的经济实力
(对照书54页图简单介绍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
(指导学生读统计图。)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
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简单介绍,结合幻灯让学生了解)
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等国有发达的农牧业
利用书55页阅读材料了解欧洲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
瑞士——钟表
瑞典——造船、汽车、机器制造业
丹麦——畜产品“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
挪威——水产品
板书 二、繁荣的旅游业
1
2
挪威——陡峻幽深的峡湾,午夜的太阳
瑞士——“世界公园”的称号、冰雪皑皑的山峰、世界表都伯尔尼
西班牙——阳光灿烂的海滩、精彩的斗牛表演
法国——田园风光、“艺术之都”巴黎、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千年古都”罗马、庞贝古城、狂欢节
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 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
(四)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作业: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08-19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01-07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经典)06-07
(经典)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06-07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05-16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精选】05-17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1-17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优秀]01-08
【热门】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02-14
【热门】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