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06-16 08:58:39 一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1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

  第五课时:加法

  教学内容:

  p23~24,练习三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实践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数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三个圆纸片和2个三角形,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倒数到1。

  2、看图填数字:

  3、出示数字卡片,读数(排火车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形式)

  4、按顺序填数: 1()3()5

  5、抢答:看卡片说数,复习数的组成。

  二、新授

  1、教师在黑板上先贴1张圆纸片,然后在贴2张圆纸片,指名上来在图下写数字,合起来是几?

  (同样请小朋友上来也可以)

  2、从图象抽象出数字,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表书,板书“”

  3、引导学生1+2是多少,用数字表示是多少?边说边写“?”

  4、我们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板书课题:加法)

  5、读一读加法算式(可跟教师读、小组内互相检查读、指名读等)

  可边读边做手势。

  6、教师引导学生,这幅图还可以怎么列式?让学生看图说一句话,并列式。

  7、再举个例子,学生自学

  8、小组内学习,动手摆摆,边说边做手势,全组一起说等于几,并把式子写下来

  (要求每人都摆一次:1+2,2+1,1+3,3+1)

  9、我当小老师:举个例子,给大家出加法算式题。

  三、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认识了什么新朋友?

  板书: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得数是8、9的加、减法计算。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口算卡片)

  7-5 4+4 8-5 3+2

  6-3 5+0 9-5 6-6

  6+3 9-3 9-8 2+6

  5+3 9-7 8-2 1+7

  2.一图四式。(幻灯片出示)

  ■■■■ ■■■

  (1)让学生将算式说给旁边的`同学听。

  (2)指名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幻灯片上写出算式。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第1题.

  (1)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字卡片。

  (2)问:小朋友,黑板上的卡片,哪两个相加可以填写这个算式呢?

  □+□=8

  (3) 继续练习:□+□=9   8-□=□   9-□=□

  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表意见。

  让学生自己出卡片,说算式。

  2、完成第2题.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

  (2)奖励口算又快又准的小朋友。

  3、完成第3题.

  (1)出示图画,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画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白菜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小蜜蜂可以拉出哪些算式?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注意不要遗漏。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5题。

  (1)出示全部算式,让学生比较每组的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一行得数都是8)

  (2)不计算,在得数比8小的算式后面打“√”。

  (3)交流:说说你是怎样通过比较作了选择的。(每组的两题都与第1题进行比较,进行估计)

  2、完成第6题。

  (1) 出示第6题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有些什么?有几个?要求什么?

  (2) 提问:如果让你用图中的数量列算式你会吗?

  让学生将自己想的结果填写到书上。 反馈交流,说说为什么用加法算?

  3、完成第7题。

  (1)出示第7题,观察,说说要拼成的积木有几块?

  (2)下面的哪堆积木可以拼成上面的长方体?小朋友自己在书上数一数。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 9 6 1 8 5 9 9 3 8 3 2 9

  4. 6 7 8 9 7 5 3 1 9 7 5 3

  6. 5 4 5+4=9

  教学反思:

  在练习过程中要多创设形式活泼、学生喜爱的练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对图画表示的实际问题,要让学生说说图意,感受生活的情境,并联系实际生活的经验,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

  设计思想:

  利用连加、连减的计算经验直接尝试计算加减混合试题。通过学习经验的迁移让学生大胆尝试计算。隐退教师角色,促使引导学生自己来尝试,自己来讨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重视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充分开展学生的差异资源。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互帮互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标解读:

  学习数学是为了使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几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教材结合计算的教学,安排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初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内容分析:

  加减混合在教科书75页。它安排在连加连减之后,与之采用了同样的编排方式,目的是使学生能联系连加连减的方法,来学习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安排的生动的插图,有利于学生从看着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计算第二步,逐步过渡到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去完成第二步计算,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的算式意义和计算方法,对于需要两步才能计算出结果的算式,基本上已经掌握要先计算第一步的得数,再用第一步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进行第二步计算。本节课的加减混合,也需要进行两步计算。有了前一节的基础,就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本课知识的学习。但还是不能忽视加减混合计算的另一个难点-----由于前后两例题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因此,教学时非常有必要创设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第一步计算和第二步计算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初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巩固等学习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与人合作,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加减混合式题的方法,能熟练地口算出得数。

  教学难点:

  记忆第一步的计算得数。教学关键是理解算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和培养心记能力。

  教学策略:

  1、利用连加、连减的计算经验直接尝试计算加减混合试题。通过学习经验的迁移让学生大胆尝试计算。

  2、隐退教师角色,促使引导学生自己来尝试,自己来讨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3、重视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充分开展学生的差异资源。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湖互帮互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回忆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件准备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在操场上画好游戏的图形。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课件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复习准备

  看算式编故事,然后说说计算的顺序。

  3 + 4 + 2 = 7 - 3 - 2 =

  师:小朋友看着这两个算式你能编一个小故事吗?可以说说你身边的事。(请学生自由说,如:森林里3只小鹿在找食物,没过多久跑来了4只,后来又跑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鹿?)让学生说说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在7 - 3 - 2 =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看题说故事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算式意义的理解,把抽象与具体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与实际接轨。同时还让学生说计算的步骤这样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2、激情设疑。

  电脑出示森林与湖水,天鹅们快乐嬉戏。

  瞧!这里都有些什么?

  根据学生对画面的描述,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知。

  师:为迎接我们的到来,小天鹅们跳起了天鹅舞。

  (1)教师电脑演示:4只天鹅在湖面上,又飞来了3只天鹅。)看到这一情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师:要算湖里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教师根据回答板书:4 + 3

  (2)教师操作屏幕,上面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

  师:湖里的2只天鹅洗完了澡拍着翅膀飞走了,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接着我们该怎么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 + 3的后面写上-2,把算式写完整并读算式。

  (3)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刚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学生自由发言。)

  (4)引出课题: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学生齐读课题。

  2、 类比探究算法。

  (1)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指名说)

  (2)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

  ①学生讨论。

  ②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中4+3-2中标明计算顺序。

  ③教师小结。(板书得数5。)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找到新知识的切入口,有效突破新知的重点。

  3、 学习例2。

  师:美丽的小湖上,天鹅又发生了新变化。(电脑演示修改后的例2:湖中5只天鹅,先飞走2只,又飞来3只。)你能把图意说给大家听吗?

  (1)学生说图意。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谁来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试着计算5-2+3。

  (5)交流汇报计算过程。

  生:先算5-2。根据学生说的教师在屏幕上闪动

  师:为什么先算5-2?

  生:因为图画上是5只天鹅先飞走2只,只有用减法先算出5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几只后,才能算出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师: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生:是5减2的得数3与3相加。(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个方框里写上2,并在屏幕上闪动。

  4、 师生共同小结:加减混合计算顺序。(从左到右)

  设计意图:教学时扶放结合,观察概括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反馈练习

  1、乘汽车(电脑演示:车上有6位乘客,到了车站后走下了2个,但又上了3个。)。

  (1)说图意。

  (2)提数学问题。

  (3)列式计算。

  2、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上摆上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添加4根。让学生根据小棒摆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3、室外游戏。

  (1)教师事先在操场上画好图。

  (2)带领学生来到操场分别选三位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活动,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3 -2 +4 -5 +3=

  8-6 +4 +2 -3 +5=

  7+2 -3 -4 +5 +3=

  1+4 -5 +7 +2 -5=

  8-1 -3 +6 -7 +3=

  2+6 -6 +5 +3 -8=

  [这样有助学生在活动中实际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4、回教室,继续练习。

  (1)出示:做一做。

  (2)学生列式计算。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

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

  第1课时数数和读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82—83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的数的组成。

  2、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

  2、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先讨论讨论。看看谁的办法好?

  二、探究交流

  (一)操作。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来抓一把,看看有多少根?

  先不数,猜一猜你抓了几根小棒?请你数一数,你猜对了吗?

  通过数一数,我们知道了你手里有几根小棒。

  讲述:刚才抓小棒的时候我们都是通过数,才能知道抓到了几根小棒,那每次都要这样数一数,多麻烦呀!怎样才能让自己和别人能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呢?你有什么好主意吗?试着摆一摆。小组成员一起讨论。

  全班交流得出:把十根捆成一捆来数最快了。因为10个一就是1个十。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的数中最大的数是几?请同学们从准备的.小棒中数出10根小棒,再把这些小棒捆成1捆。

  2、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

  3、反馈:指名让一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数出10根小棒,再把这些小棒捆成1捆。

  4、(拿起学生实物投影捆的1捆小棒)提问:这1捆小棒是多少根?(10根)对了,一根一根数,有10根,我们可以称作“10个一”(板书:10个一)也就是“1个十”(在刚才的基础上继续板书:是1个十)。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一般满了10根小棒就捆成1捆,表示1个十。

  5、把“10个一是1个十”齐读两遍。师:这里“一”和“十”都是计数时常用的单位。(把“一”和“十”描成红色)

  6、“1个十”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比如我们去买铅笔,一般是几枝铅笔捆成1捆?(指名回答)这1捆就是1个十,如果买10枝铅笔就不用一枝一枝地数了,拿出1捆就行。像这样的例子你见到过吗?(指名交流)

  (二)认识12。

  1、谈话:在课桌上摆12根小棒,怎样摆容易清楚地看出是12根?请在课桌上摆一摆?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种摆法。

  估计一般都会摆成1捆2根,展示一个学生这样的摆法。

  2、提问:我们来数一数是不是12根。1捆是10根,再加2根是12根。这种摆法看得清楚吗?

  如果有其他摆法,先检查一下是不是12根,再让大家评议这样摆是不是容易看清楚。

  3、小结:摆12根小棒时,先摆1捆小棒,是10根,再加2根就是12根。这样的摆法表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12,看起来比较清楚。

  (三)继续认识11-20各数。

  1、出示前3幅小棒图。

  提问:这里有三组小组小棒,每组各有多少根小棒呢?谁来数一数?

  指名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11、13、18

  交流数的方法:你是怎样数的?(1捆是10根,再加1根是11根)

  2、老师说小棒根数,学生摆,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指名实物投影操作)

  师:14根、16根、19根

  分别交流是怎么摆的。(先摆1捆是10根,再摆4根)

  3、提问:19根后面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20根又满一个十了,可以自怎样?

  学生把散放的10根小棒再捆成1捆后,提问:这里是把几根捆成1捆的?又捆成1捆有什么好处?2捆是2个什么是多少?(板书:2个十是20)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个数,还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5、你能从11数到20吗?

  交代:拿出你的直尺,看着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20。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吗?越往右(后),表示的数就越()。

  三、反馈完善

  1、在课本上先数出10张来,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看看有多厚?

  找出课本上的第8页、第15页、第20页。

  现在是往前翻还是往后翻,为什么?

  2、先估一估是多少,再数出来。(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水果图)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这样,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察、语言表达紧密结合,突破了教学难点,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体验性。

  注重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态度,整节课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组织有效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贯穿整节课,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数学课堂。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运用已学会的凑十法学习7加几的进位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7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两种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布娃娃图片、移动7加几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数的组成:

  2.板演:

  8+5= 8+7=

  9+5= 9+7=

  8+6=

  3.口算:

  7+( )=10 7+3+4=

  7+3+1= 7+3+2=

  7+3+3=

  提问:7加几等于10?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9加几、8加几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算得又对又快?(用凑十法)对!用凑十法来计算,谁能告诉大家9加几怎样凑十?(9和1凑成十)8加几怎样凑十?(8和2凑成十)那7加几呢?(7和3凑成十)你们真聪明,7加几还没学,你们就知道了用7和3凑成十来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7加几的题.(板书课题)

  1.教学例1.

  (1)出示娃娃图:先贴出7个红色布娃娃,再贴出5个黄色布娃娃.

  师说:谁能看图编一道加法应用题.

  指名学生编题:有7个红色布娃娃,5个黄色布娃娃,一共有多少个布娃娃?

  师问:根据同学们编的题,应该怎样列式?怎样算?(板书:7+5=12)

  师问:7+5=12你是怎样想的?

  老师指名一个同学到前面边口述边演示想的过程.

  老师指布娃娃图说:我们看到7,想到了3,于是就要先把5个黄色布娃娃分成3个和2个,7个和3个凑成10个,10个再加剩下的2个,等于12个.

  (2)谁能看算式把想的过程再说一遍?学生说老师连线:

  师问:为什么要把5分成3和2?

  2.教学例2.

  想一想:

  7+4=□ 7+6=□ 7+7=□

  师说:我们不看图、不摆实物,这几道题谁会算?

  自己小声说怎样想.两人一组悄悄算.

  指名说:7+4=□怎样想.

  7+6=□怎样想.

  7+7=□怎样想?

  师说:你们真聪明,不用看图、不用摆实物、运用凑十法很快就把这几道题算出来了.

  3.教学例3.

  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7+8=□ 7+9=□

  引导学生这样想:你们学过9+8=17,8+9=17这两道题吗?

  为什么9加8得17,8加9也得17?

  (因为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师问:你们算过8+7,9加7的题吗?看到7+8,7+9这两道题怎么想?

  想:8加7等于15,7加8也等于15.

  想:9加7等于16,7加9也等于16.

  师说:对,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来计算更简便,就不用凑十了.这样能很快说出得数.

  齐读黑板上的式题.

  4.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7加几的进位加法,一共6道题.这6道题中是用两种方法来计算的,第一种用凑十法;第二种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同学们在计算当中,要认真审题,见到大数加小数的题,就用凑十法计算;见到小数加大数的题,就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三、巩固反馈.

  1.口算,并说想的过程:

  7+3+1= 7+3+3=

  7+4= 7+6=

  7+3+4= 7+3+2=

  7+7= 7+5=

  7+5= 9+7= 8+7=

  7+6= 7+9= 7+8=

  2.移动7,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数.(学生举数字卡片回答)

  3.猜一猜,苹果代表多少?

  7+7= 8+7= 7+6=

  7+5= 7+8= 7+4=

  9+7= 8+9=

  7+9= 8+6=

  4.先说出得数,再写算式:(写在练本上)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

  教学内容:教科书p46-p47看图列算式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列式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在于们生活中。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热爱我们的生活。

  教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挂图、口算卡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

  3+4= 1+6= 7-3= 4+2= 1+5=

  7-5= 5+2= 6-2= 6-3= 7-1=

  2、看图填算式: 3+2=5 6-3=3 2+3=5

  二、导入:

  小朋友们看,这幅图美丽吗?图上画的是哪里?

  三、新授:

  1、引导学生看图,准确叙述图意。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

  如:草地上原来有4个小朋友在捉蝴蝶,旁边有2个小朋友在玩。

  教师用手势表示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出示大括号,学生认识,并说表示什么意思?问号又表示什么意思?

  2、谁能完整的'把这幅图的意思说一遍?(多指几个学生说图意)

  3、那谁会列式计算?算式里的2、4和6分别指什么?

  4、下面另外几幅图学法一样,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进行环保教育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5、生和同桌说说图意,然后动笔填写空格。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读数;掌握20以内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

  2.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

  [教学过程]

  (黑板上贴出数字卡片、花、蝴蝶)

  一、学习新知

  1、初步感知(猜一猜,数一数)

  今天老师来和大家一起玩个游戏,比眼力。看看谁看得又快又准。

  图上有几个巧克力呢?(五个)

  我们再来,图上有几个巧克力呢?(六个)

  再来,注意看要变多咯,有几个?(10个)

  这是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数,10以内的数我们还学过哪些?

  我们一起来从小到大数一数。

  谈话小朋友:在生活中,像这样,满10根捆一捆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昨天老师去买铅笔,我要买10根铅笔,营业员阿姨数都没数,就给我一捆,我很奇怪,一数这一捆正好有10根铅笔。满10根捆一捆,这样拿起来多简单啊!不要1根1根的去数。我又想买10本小本子,营业员阿姨又数都没数,给我了一包,猜猜里面有几本?这一条餐巾纸里面也有10包。

  10个一是1个十(课件)

  你能数出10根小棒捆一捆吗?满10根捆一捆,一捆是1个十,所以我们可以说,10个一是1个十。我们来轻轻读两遍把它记住了!

  2.认识“十、十几”)

  (1)12根

  现在老师要你摆出12根小棒,你会用这种好方法摆一摆,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12根。

  你是怎样摆的?

  生:左边摆1捆,右边摆2根,

  师:1捆里面有多少根?对呀,学习数字10的时候,老师说过,满10根可以捆一捆。12根小棒,这样摆,使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出是12根。这个方法真好!(课件出示)

  (2)12根、11根、19根、20根

  ①12根:

  刚才我们摆出了12根小棒,你能看着自己摆的小棒

  ②11根;

  如果拿走1根,看看现在是多少根?师贴出11根,老师觉得这个数很特别,你知道特别在哪吗?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黑板出示小棒和数字)

  ③19根:你能快速摆出19根小棒吗(学生摆的时候,老师在上面摆)19根,先摆1捆,再摆9根,对吗?谁也摆对了?

  ④20根

  如果我们在19根旁边再添一根,现在变成多少根了?对极了!满20根了!右边单根的满多少根了?满10根我们又可以怎样了?现在你桌上有几捆了举起来给我看看! 2捆就是多少根小棒?把小棒轻轻的放在铅笔盒旁边,然后看上面.

  2个十是多少?你们真聪明!刚才我们摆出了一个比较大的数:20。几个十是20?(20黑板出示小棒和数字)(板书2个十是20)

  (3)草莓雨伞(14 17)

  数好了花儿蝴蝶,我们来数草莓小伞吧!估一估,草

  莓多还是小伞多?猜对了!(如答案不同:到底谁猜对了呢,知道了它们的个数就知道谁多了!图上的草莓东西既不能像小棒一样满10个捆一捆,也不能像花儿蝴蝶一样先摆出10个,有什么好办法,使我们更快的看出有多少个呢?数一个就可以在草莓上划一下做一个记号,满10个圈一圈。

  三、练习

  (1、抓一把小棒,数数有多少根)

  2、11-20

  (1)补缺少的数13、15、 18(教师贴出11-20各数)

  看!在活动中,我们认识了很多新的数,-------,

  它们都比10大,它们也想从小到大排排队!哪个数排在10的后面呢?

  (2)揭示课题:这些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11-20的各数

  (3)从7数到17,从11数到20

  (4)提问题

  师:这些新朋友乖乖的从小到大排好队了!一起来读一读。看到这儿也有很多数,小明有4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比12多1的数是几

  和18相邻的数是几和几?

  10和12中间的数是几?

  15在几和几的中间?

  3、0-20

  (1)我们以前认识了0-10,今天,我们又认识了11、12……

  从0到20,我们都会一个一个数,那么从0开始,你会2个2个数吗?5个5个数呢?10个10个数会吗?100

  (2)下面来数数生活中的物体

  这是什么呀,鞋子!2只鞋子是一双,这里一共有多少只鞋呢这么快!你是怎样数的?

  这是?香蕉,一把有几只香蕉?怎样数,更快!

  (3)0-20,这些数,有大有小,你能帮他们从小到大排一排吗?谁最小?接下来是?

  4、找生活中的数

  (1)身边的数:尺、书

  尺:看!老师学习上的好帮手尺子请来了。看到这些数了吗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来越大?

  数学书:15页19页

  在我们的数学书上也藏着今天学习的数呢!我们来翻书比赛吧!我说一个页数,看谁最先找到。第15页,是小猴捞月亮的这一页,你找到了吗再翻到第19页,你怎么翻的这么快你是从15页开始往后翻还是往前翻为什么呀?

  (2生活中的数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能见这到些数。

  老师收集了几张图片,找一找这些图上面的数。

  (图1)公交站牌

  提问:这是18路公交车的站牌。你看到了哪个数

  (图2)绿灯

  提问:这是什么12是绿灯闪烁的秒数,根据你平时的观察,谁知道12后,下个数是几接对!红绿灯上秒数的变化是从大到小的,当从12变为0时,变为接下来绿灯会当到0时就显示黄灯了.一会儿马上要变红灯了.我们过马路的时候要知道,绿灯行,红灯停。

  (图3)米袋

  提问:见过这样的图吗大米重20千克,这里的千克是表示重量的单位。平时我们要节约粮食.

  (图4)电梯图

  提问:这是电梯的按钮。如果小红家在10楼,她想去16楼的好朋友家去玩,小红就按了数16,那电梯开始是往上还是往下我们一起说一说电梯里数的变化,10接下去是-------.

  四、课堂总结

  在生活中你见过这些数吗?我最喜欢其中一个数,它比12大,你猜猜是哪个数(大了小了----)是18,现在大人的身份证号码就是有18个数字组成的,同时,它也是一个很吉利的数!你最喜欢哪个数请你用这个数说一句话。

  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字世界,数字无处不在!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我们会越来越聪明的!

  [板书设计]

  认识11~20各数

  (10)个一是1个十

  (2)个十十20

  [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由于此前学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表示十几。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复习导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而且本节课的内容是很抽象的数的认识。因此我先让孩子复习了0~10的数,从而导入新课:认识11~20各数。这样的导入,既使孩子们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又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2、注重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中从学生现实起点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初步感知“十进制”的概念时,我先让孩子自己数出小棒,孩子有1根1根数的、有2根2根数的、有5根5根数的等不同方法;然后带领学生认识1根小棒表示1个一,接着师生一起一边摆一边数,数出了10个一,这时教师说明有时为了方便把10根小棒捆成1捆,通过提问“1捆有几根”得出10个一就是1个十,这时教师要求孩子利用身边的皮筋去实际动手捆一捆,加深对1捆表示1个十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个重点的理解,我还请一位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演示,让孩子们去说一说,从而突出这个重点。

  在接下来的12的认识上,我让孩子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实际动手摆一摆。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展示,让学生讨论:“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为什么?”从感知到理解,到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比较、解释原因,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巩固“十”的知识形成过程。最后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完成对11、13、19的认识,理解2个十是20。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在《新课标》中是非常重视的。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通过猜数游戏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让学生猜一猜铅笔有几支、再实际数一数,再让他们思考怎样能让别人看得更清楚?还可以让其他孩子给出一些建议,如果我想让他抓得比这个数多一点或少一点,你有什么建议,让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后再去抓,培养学生的数感,也给他们以成功的喜悦。为了进一步培养估数意识,我让孩子去估草莓图、雨伞图,再教给具体数的方法,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算意识,巩固了对“十”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也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首先是“十”强调不够,虽然我主观上想让孩子去感受、去操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少数几个孩子捆不好皮筋,最终还是没有将小棒捆成一捆,我应该自己亲自动手演示,而不是动画展示就算了事。其次正是因为“十”孩子理解不深刻,以至于在12的认识上花费了很长时间,不能只在等待,可以请几个摆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摆得快的原因,这样教学或许更有效果。三是在估算时可以让孩子充分介绍自己数的方法,给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而后让他们在展台上展示自己的方法,将10个圈一圈、数一数,从而体会“十”的运用。

  每节课都会有“意外”,每节课也都会有生成、有收获。通过这次课堂评比,我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我将以“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为目标”,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概括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概括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激趣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比赛引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乘法,今天老师给出一些乘法算式,比一比谁能最先发现这组算式的秘密。(拿出作业本帮助你)2/3×3/22×1/2

  8/11×11/81/10×10

  7/9×9/77×1/7

  (师巡视学生的情况,并对分数的格式加以指导)

  学生思考后,汇报结果:

  生1:两个乘数的分子、分母位置颠倒

  生2:每个算式乘积是1

  师:现在老师有点疑问,2不是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是什么呢?生:

  2可以写成2/1,分子分母颠倒后,2/1×1/2=1

  (二)理解倒数的意义

  师:观察的真仔细,我们能不能给这样的数取个名字呀?

  生:倒数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倒数(板书)

  师:再看这几个算式,2×1/2=1,我们说:2是1/2的倒数,1/2是2的倒数

  师:看这几个算式,倒数是对几个数来说的?

  生:两个数(师板书)

  师:这两个数的乘积有什么特点?

  生:乘积是1(师板书)

  师:再举一个例子:2/3×3/2=1,我们说:2/3是3/2的倒数,3/2是2/3的倒数,2/3和3/2互为倒数(师板书:互为倒数)

  师:怎么理解“互为”呢?

  生:相互的意思

  生:就是对两个数而言的

  师:“互为”是对两个数而说的',不能孤立地说谁是倒数,应该说谁是谁的倒数。

  师:你能说说黑板上其他例子谁和谁互为倒数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师:除了这几个例子,能写出其他乘积是1的算式吗?

  生:xx

  师:大家表现真好,老师也来说一个,3/5是倒数,对吗?

  生:不对

  师:你帮老师改正吧

  生1:应该说3/5是5/3的倒数

  生2:xxx

  (三)观察比较,抽象概念。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主动探究这四组数的特点。

  生:分子分母倒过来了。

  师:那么我们就给这样的数取个名字吧!(板书课题—

  —倒数)师:继续观察这几组数,看看还有什么特点?

  生: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都为1。

  (如学生不能找出这个特点,则可以引导学生做计算比赛。)

  2、请学生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进行观察。

  3、概括“倒数”的意义,板书。(强调“两个数”——“互为”;“乘积为1”——“倒数”。)

  (四)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1、举例观察,讨论。(2/5的倒数)

  师: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呢?

  生: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师生共同总结:一个分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2、小组讨论,探究求整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2的倒数怎么求呢?

  生:把2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即2=2/1,所以2的倒数是1/2。(师生共同总结:整数的倒数是用1做分子,用这个整数做分母。)

  (五)巩固练习,拓展外延。

  1、出示“1/5,3/4,5/9,1,3/7,9/5,4/3,7/3”八个数,请学生移动数的位置,找出几组互为倒数的数。

  2、剩下“1/5和1”,分别求出1/5的倒数和1的倒数。

  3、1的倒数是几?(1的倒数是1。)你是怎样计算的?

  (1)整数的倒数是用1做分子,用这个整数做分母。所以1的倒数为1。

  (2)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为1。

  4、0也是整数,0的倒数是几呢?

  (1)出示0×()=1。谁上来填一填?(没人举手)

  师:0乘任何数都不得1,这说明了什么?

  生:0没有倒数。

  (2)如果把0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即为0/1,那么它的倒数应是1/0。

  师:这样说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0不以做分母。

  5、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那么带分数呢?(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求它的倒数。)

  6、小数有倒数吗?

  (1)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求它的倒数。

  (2)举例说明:因0.25×4=1,所以说0.25和4互为倒数。

  (六)深化练习,巩固提高。

  1、填空。

  (1)乘积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的倒数是它本身,()没有倒数。

  (3)27/100的倒数是(),25/16的倒数是()。

  (4)0、7的倒数是()。

  2、判断。

  (1)2/9是倒数。()

  (2)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原来小。()

  (3)所有的数都有倒数。()

  (4)a是整数,所以a的倒数是1/a。()

  (5)因为0.2×5=1,所以0.2和5互为倒数。()

  (七)全课小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9

  知识目标:

  1、看图正确口述题意。

  2、在实际情景中体会加与减的关系,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能力目标:

  通过看图说故事培养数学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

  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实际情景中体会加与减的关系,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难点:在实际情景中体会加与减的关系,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探究新知

  1、演示图1,鸟爸爸与鸟妈妈喂食的情景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来讲一讲故事。

  生:鸟窝里原来有6只小鸟在唧唧喳喳地叫,等父母来喂食,鸟爸爸和鸟妈妈终于回来了,嘴里衔来了美食……现在有几只鸟?

  2、演示图2:鸟爸爸和鸟妈妈喂完食,又飞出去了。

  师:你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3、摆一摆,列出算式:

  摆6片红色的圆片,再摆3片蓝色的圆片。根据图说出图意,列出算式。

  板书:6+3=9

  小结,探索关系:刚才我们看图说出了图意,列出了算式那么,这些算式有什么关系呢?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小秘密?

  二、边动手操作边练习

  1、○○○○○●●●●

  (1)根据你摆的圆片,编一道加法题和一道减法题

  (2)列出算式。板书:5+4=9 9-4=5

  (3)我们还可以用箭头图来表示,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新本领。

  板书:5+4=9 9-4=5

  2、从箭头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减是加的逆运算。

  三、巩固练习

  (1)书P32题2

  (2)书P32题3

  例

  2+3=□

  □—3=□

  请你说一说,这一组题有什么关系?第二题的被减数该填几?为什么?

  四、拓展练习

  看图写算式

  (按颜色)(按大小)

  6+3=9 7+2=9

  9—3=6 9—2=7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知道加与减是什么关系?

  六、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1、

  2、

  3、

  4、

  4 + 4 =()2+ 6 =()3 + 6 =()

  ()-4 =()()-6 =()()-()=()

  5、

  6 =()+()=()+()=()+()

  3 =()-()=()-()=()-()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0

  教学内容:课本第17--18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0”的意义,表示一个也没有,并理解“0”的其它含义起点,分界线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工整地书写“0”。

  2、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理解0的含义

  课前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个《小兔采蘑菇》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星期天,有四只小兔告别了兔妈妈结伴出去采蘑菇,它们高高兴兴地向森林走去。其中有三只小兔采蘑菇的时候非常专心,采了一个又一个蘑菇。还有一只小兔在采蘑菇的时候一会儿看看远处的风景,一会儿看看飞来的蝴蝶,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探究交流

  (一)出示课件

  1、学习例题3

  教师:你知道故事里的那只三心二意的小兔是哪一只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别的小兔采了多少个蘑菇,你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

  教师:小白兔一个也没采到,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呢?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0”的知识。(板书:0的认识)

  教师指着小兔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板书:一个也没有)

  教师:小兔采蘑菇的时候三心二意,所以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我们小朋友可不能向它那样,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2、试一试

  (1)看图,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试着用几句话把这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再跟同桌说一说。

  (2)思考: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

  这里的0表示什么?

  集体交流,小结。

  (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

  3、说说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

  教师:小兔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我们用0来表示。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非常多,比如:桌上有三个苹果,爸爸吃了一个,妈妈吃了一个,我吃了一个,结果一个苹果也没有了,这时苹果的个数可以用“0”表示。你能说出几个要用0表示的例子吗?(学生说,教师正确地引导。)

  4、生活中的“0”。

  教师:现在想一想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0呢?

  (门牌号码上的0;电话号码上的0;直尺上的0……出示有0的图片)

  (课前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0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1、观察自己的直尺

  教师:课前同学们也准备了直尺,拿出直尺,放在桌上。找一找0在哪里,小手指向0。你能大声的把直尺上的数字读一遍吗?

  2、出示图片(直尺)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这些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从0开始的)

  教师:谁来把这些数大声读给全班小朋友听,(一生到黑板上指读)

  教师:这个0表示什么呢?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起点的意思。(板书:起点)

  3、出示图片(温度计)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生尝试说)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所以这里的0表示分界线。

  4、小节  0的三个含义。

  5、学习写0。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0的这么多知识,0应该怎么写呢?

  你们看这个0像什么?(生发挥想象,充分说明)

  (2)师在日字格里示范书写0。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上半格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圆圆的`没有一点棱角,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这里还有一首有关写0的小儿歌“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要想写好数字0,封口之处是关键”。

  提问:你认为写0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并书空临摹。

  (3)学生描红,独立书写,教师指导。(你们写得真漂亮!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

  (4)展示两生作品。

  教师:你认为他写的怎么样?哪还需要改进呢?(学生评)

  三、反馈完善

  教师:刚才同学们都学习的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练习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1)小猴来到果园里,他看到桃树上有几个桃呀?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在书上表示出来。

  (2)小猴看了很馋,吃掉了1个,这时树上还有几个桃?用数字几来表示?在书上表示出来。

  (3)小猴又吃了2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用几表示?在书上写出来。

  (4)小猴索性把最后的1个桃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呢?在书上写出来。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然后汇报交流,并说说0所表示的意思。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填写并交流读一读。

  四、全课小结

  教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判断、概括的思维活动中体验、理解、掌握知识。即使是写字,也要让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如何写,然后再书写,让学生养成有步骤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本课的特色首先在于能够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融于有趣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中,学生的对话、小兔采蘑菇、小猴摘桃,这些童话无不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理念。其次,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认识0的意义到写0,到学习活动的总结,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完成,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

  教学内容:

  课本第95页第5-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为继续学习后面的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好基础。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答,相互交流。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计算情况。

  (1)指名学生回答。

  (2)集中分析错题的错误原因。

  2、比较大小。

  (1)学生独立完成第6题。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解决问题

  老师有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需要大家解决,有信心解答嘛?

  1、第7题。

  观察图: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学生完整地说说意思。

  学生列式计算,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2、第8题。

  你从题中知道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题目要求两种果树一共有多少棵,你知道是哪两种果树吗?苹果树有多少棵?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列式计算,交流结果。

  3、方框内的题目。

  三、拓展练习

  1、在( )里填数。

  ( )+7=14 ( )+8=15 ( )+8=11

  5+( )=14 7+( )=13 9+( )=18

  2、明明今年7岁,丽丽比明明大4岁。丽丽今年几岁?

  3、人们排队上公共汽车,小刚前面有8个人,后面有5个人。排队的一共有多少人?

  4、亮亮在看一本故事书,上午看了8页,下午看了7页,亮亮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明天亮亮应从多少页看起?

  5、三盘苹果,第一盘有5个,第二盘有8个,第三盘有10个。妈妈要拿两盘苹果,最多可以拿多少个苹果?最少可以拿多少个苹果?

  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后解答,然后交流思考过程。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知识?

  教学反思:

  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完成计算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把7凑成十,也可以把9凑成十,或是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去想。此时要启发学生比较:“怎样能很快想出得数?”“怎样算简便?”“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哪道加法题的得数相同?” 在综合练习时,除了巩固8、7加几的凑十方法,要考虑了学生接受能力的层次性,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得数即可。但我也适时结合儿歌,举例优化算法:看大数,分小数,凑十数,加零数。也可以运用交换加数,得数一样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计算中应用简单的推理和知识的迁移。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2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约12课时

  例1………………………………3课时左右

  例2………………………………4课进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进左右

  NO:1

  教学内容: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B:过程性目标

  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

  2、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小鸟卡片 房子卡片 题纸一张 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

  点击电脑出现画外音:

  泡泡: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套圈图)

  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泡泡: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电脑出示泡泡伴有画外音)

  泡泡: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电脑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出现画外音)

  (1)泡泡: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电脑演示分气球的过程)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电脑出示谜语图)

  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

  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

  如:学生A:13-9 学生B:4

  五、游戏 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3

  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7课时 6、5、4、3、2加几

  教学内容:

  课本第96-9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6、5、4、3、2加几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6、5、4、3、2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直接算出得数。

  课前准备:

  6、5、4、3、2加几的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卡片出示前面学习的.加法题,学生口答得数并选几题说说怎样算的。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去小兔家做客,和小兔一起学习6、5、4、3、2加几的加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学习例题。

  讲述:小兔子家门口还种了许多蘑菇,小兔子正提着篮子在采蘑菇呢。

  (1)小兔子的蘑菇是怎么种的呢?小兔子问了大家一个什么问题呢?(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2)提问:你能帮小兔解决这个问题吗?

  (3)学生独立思考并和同桌交流计算6+5的思考过程。

  (4)教师指名学生交流并板书各种不同算法。

  (5)谈话:小朋友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些办法都不错,谁来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用什么方法来算?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做题时,用自己会做的和喜欢的方法做就行。

  2、教学“试一试”。

  下面就用你最喜欢来的方法来计算一下小兔子蘑菇上的这些题目吧。这些题目就是我们书上第94页的“试一试”。

  6+6= 4+9= 5+8=

  学生先在书上独立计算,完成后请学生任选一道题说说是怎么来做的。

  教师注意倾听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及时评价。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小兔子还为大家准备了好多水果。(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图。)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全班汇报。

  要选择一道题目问:你们是如何来列式的?如:我看到有两堆樱桃,左边一堆有4个,右边一堆有8个,一共有12个樱桃。4+8=12。

  2、“想想做做”第2题。

  讲解,遇到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时,除用凑十法外,还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来计算。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这些加法。 出示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在书上写得数,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及时评价。

  4、“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计算,将得数写在书上。

  (2)教师出示本题的口算卡片,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5、“想想做做”第5题。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并读题,然后完成列式计算并交流。

  6、“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先在书上每题加法算式后写出得数,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涂色。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6、5、4、3、2加几

  6+5=11 6+6=12

  4+9=13 5+8=13

  教学反思:

  因为学生已经有了9、8、7加几的学习、探究经验,对理解和掌握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也就比较容易了。因此在教学时,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由于学生有这方面的学习经验和相关知识,采用这种方式是比较可行的。在学生探究之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情况,这个反馈过程是学生有条理地内化认识的过程,又给学生掌握算法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4

  课题:加减混合(教材67页例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记住第一次的运算结果。

  教、学具准备:例题图,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丑小鸭动画片断

  你看过这个故事吗?丑小鸭讲的`是它在小时候因为长的丑处处被人欺负,后来经过自己顽强的努力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那你知道美丽的白天鹅生活在哪里吗?

  今天我们请来了白天鹅为大家做向导带大家去做客吧。

  二、合作探究

  1、教学天鹅例题1

  播放动画

  看:湖里有几只天鹅?

  演示:又飞来3只

  现在呢?谁能说出完整图意

  演示:又飞走2只

  说出正确图意,然后老师演示完整图意

  湖里有4只,飞来3只,又飞来2只,现在有几只天鹅?

  谁能把图意完整的说一遍?

  你知道怎样列式吗?求先飞来3只,怎么办?

  问: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4十3)

  又飞走2只又该怎么办?

  问:飞走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来表示飞走的2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4十3”的后面写“—2”。

  师:这个算式们以前学的连加、连减有哪些不同呢?

  师:这个算式里有加法也有减法,是加和减混合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式题(板书:加减混合)

  这样的算式读做:4加3再减2。(学生齐读算式一遍。)

  师:加减混合式题怎样计算呢?你知道吗?

  根据图意想一想,先算什么?

  你怎么知道先算4+3接着什么?用哪个数减去2?谁能说说4+3-2的意义?演示课件,鼓励学生把这道题计算过程说一说。

  (这道题是加在前面,减在后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后再算7减2得5。)

  2、教学天鹅例题2

  咱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湖里的天鹅吧,演示:先有4只飞走2只,又飞来3只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出图意,独立列式后集体订正

  师:这道算式也是有加法,有减法,也是加减混合式题,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在书的方框里填数,指定学生说计算过程。

  3、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看看我们学习的和前面学过的连加连减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吗?

  刚才计算两题都是加减混合式题,第l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先算什么?第2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面?先算什么?

  师概括: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加法在前面就先算加法,如果是减法在前面就先算减法。像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67页“做一做”题。

  指定学生说图意。指名列算式。

  问: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接着学生计算,填方框里的数。做完后订正。

  (2)、做练习十五第1题。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题意,边讲边填,集体订正。

  学生说计算过程。

  四、课堂练习

  1、练习十五的第2题。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算式。

  2、练习十五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总结:加减混合运算应怎样计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器、教学挂图、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猜谜引出已认识的数0~9。

  同学们,我们来猜猜谜语,好不好?

  (l)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

  (2)0和6之间有哪些我们认识的数?

  (3)(伸出5指)它添上2是谁?

  (4)7的'相邻数是谁?

  (5)8再添上1是几?

  2.9再添上1是几?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生活中和10有关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学生分别说出:星期天我在民族广场看见10只气球;我在南湖桥看见10只风筝;我家阳台种有10盆花;我爸爸钓了10条鱼。

  (2)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

  (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谁有办法?

  学生回答:一个小朋友站进去就可以了。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3)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在8的后面, 10在哪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都大。

  (4)刚才我们猜了谜底0~9的谜语,你能编谜底是10的谜语吗?先在4人小组里说说,再选一个最好的说给大家听。

  2.比大小。

  (1)10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除了这种还可填什么?10○□

  (2)9○□谁来说说。

  (3)完成书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

  3.10的写法。

  (1)10的写法和0~9这些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2)谁能说说10怎样写?(学生先尝试说说,教师再小结)

  (3)在书本第65页的田字格里练习写10。

  (4)写完了同桌互相欣赏一下。

  4.10的组成。

  (l)请你拿出10根小棒,摆一摆,分成两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谁能想办法,分得又快又好。

  (2)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3)请一个小组汇报你们组的方法(实物投影展示)。

  (4)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5)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引导学生回答,看一个记两个,(6)独立完成第65页10的组成的填空。

  三、游戏:10的组成练习

  1、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2.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四、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九第1、2、3题,指名回答。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谁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5-13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31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30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7

一年级上册四练习数学教案04-1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5篇)01-19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教案02-17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01-07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八二》数学教案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