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06-16 15:12:18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品)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品)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3-2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有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激励每人学生说出计算4+1=5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有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五、教法、学法

  ⑴情景教学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化重组,再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导入新课时,我先创设一个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动感画面,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到了最高处。

  ⑵直观演示法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直观的画面。所以,我设计的练习都凭借直观的画面,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活泼氛围中积极思考,主动发展。

  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再巩固、内化的过程中创造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

  六、教具准备:

  树林情景图、P24-做一做的图片(做成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先出示一个多媒体的动感画面;然后老师导入: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树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同组的小伙伴说一说。最后交流汇报:①大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②我看到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起来就是5只,列式为:4+1=5(只)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4+1=5(只)。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老师导入:4加1等于5,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流程: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②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③全班交流,代表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的说法:

  第一种: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

  第二种:我是数手指头或小棒算出来的。

  第三种:我会心算。

  第四种: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了。

  第五种:原来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小鸟,合起来就是5只小鸟,4和1组成5,所以4+1=5。(给予高度的评价)

  (2)对学生的'回答,老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最后提出质疑:一道题有很多的算法,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重点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3)最后小结:老师介绍自己喜欢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因为这样计算比较简便、比较快。

  (三)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第一层练习:教科书24页上做一做的第1题。把左、右两幅图制成电脑课件,直观展示猫的活动情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同桌互相说说图意再填上数,并说说计算方法最后,可将算式3+2=5 2+3=5 排列起来,如:{3+2=5。}让学生比较异同,使学生直观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4页第2题也是通过(看图说图意填数说计算方法)的过程进行练习,最后把算式排列起来,加深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7页第4题的练习方式和前面两道题基本相同。

  (2)第二层练习: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如:①今天早上我吃了2个苹果,下午又吃了1个,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②今天妈妈买了3条金鱼回来,爸爸又买了2条,合起来有几条金鱼?

  (3)第三层练习:分组进行拼图比赛。要求:先算出图片上算式的得数,然后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快,图画拼得最美,最后由学生互相评选出优胜小组,奖励一面胜利红旗。

  (四)总结、归纳:

  先询问学生学会了什么?最后质疑。

  八、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

  5以内的加法是新课程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认识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册计算教学部分的突出特点是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所以,根据这一理念和现代教学观念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以下的教学思路:1、利用多媒体的动感画面,导入新课。2、分小组互相交流,探究发现。3、结合教学内容分层练习,巩固深化,加深对加法的理解。4、总结、归纳,提出质疑。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造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这一练习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让学生用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放飞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并且又迁移、默化地渗透了美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

  第三课时6、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41-4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练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具准备:学生准备7根小棒、7朵小花;教师准备教学挂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1-5加减法),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1= 1+2= 3+1= 1+3=

  4+1= 1+4= 2+3= 3+2=

  5-1= 5-2= 5-3= 5-4=

  4-2= 4-3= 4-1= 3-3=

  二、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6和7及6、7的组成,而且小朋友们都会计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减了,那6、7的加减法那么会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6、7的加减法(教师板题)

  三、新授:

  1、6和7的加法:

  (1)学生按要求摆小棒(两人一组)

  摆:左边的小朋友摆4根,右边的小朋友摆2根

  说:同桌互相说说这幅小棒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并写下来。

  (2)指名说图意,并列式计算。(板书:4+2=6 2+4=6)

  (3)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6和7的减法:

  (1)学生按要求摆小棒(两人一组)

  摆:先摆出7朵小花,去掉4朵小花,同桌说说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并写出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说:如果是先去掉3朵小花又怎么列式计算?

  (2)指名说图意,并列式计算。(板书:7-4=3 7-3=4)

  (3)你是怎样想才会那么快就算出得数的?

  四、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

  (1)你还能摆出得数是6、7的加法吗?用你喜欢的'学具摆一摆,并和同桌说说表示什么意思。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比比看哪一对同桌合作最好,列得有快又多!(指名说算是,教师板书)

  (2)刚才我们已经会列7-4=3,7-3=4,你还会其他7减几和6减几的减法算式吗?写在练习本上。

  (3)齐读黑板上的算式。

  2、游戏:“找好朋友”

  把算式和得数卡片发给学生,先请拿算式的学生上来排成一列,一个一个找好朋友“我的好朋友在哪里?”下面手拿相应答案的学生跑上来组合成完整的算式。

  如“6-1=5,你的朋友在这里。”全班齐读算式。

  3、摘智慧星:看算式马上说出得数,最快的小朋友智慧星就归他。

  3+4= 6-5= 4+3=

  3+3= 7-4= 1+5=

  5+2= 6-3= 7-5= 2+5= 7-2= 6-3= 6+1= 6-1= 7-3=

  4、做P46 想一想和做一做,并练习写算式。指名学生对答案,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5、说说我们生活中的数。

  五、总结:

  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记住了什么?

  板书设计:

  6、7的加减法

  6的加法 6减几 7的加法 7减几

  1+5=6 6-1=5 1+6=7 7-1=6

  2+4=6 6-2=4 2+5=7 7-2=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5~97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感知进位加、退位减的实际意义和算法;

  2、 再整理、归纳加法表和减法表并应用加法表和减法表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加法表、减法表、苹果图、教学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 教学加法表和减法表。

  1、 做第1题。通过一图四式,进一步体会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从每道算式的算法中加深对进位加和退位减方法的理解。复习时可想让学生看清图意,自己列出算式计算,把算式对比着看一看,体会联系。然后相互交流,把列式计算时的'想法说给同伴听一听。

  2、 第2题和第3题是整理加法表和减法表。整理好后,再观察有什么规律。复习时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填算式、找规律,然后集中交流。但对学生语言表述能力要求不要过高,只要能有序观察,明白了规律,就要表扬。

  三、 计算练习。

  做第4、5题。这是加、减法的混合练习,但这时还不要对计算速度提出过高的要求。

  四、 综合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

  1、 做第6、7、8、9题。看图列式。这些都是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时,都要先弄清题意,再列式解答,然后在同伴中说说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

  在做第9题时,答案不唯一,能使学生体会结论的不确定性。可以先假设苹果的个数,再根据苹果的个数算出梨的个数。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梨可能有多少个,这可能引起争论,应当鼓励,使学生在不同的结论的碰撞中,逐步领悟问题的解决方法。但要注意从图上可以知道,苹果不会少于5个,梨不会少于2个。

  五、 课堂总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三、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学具。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讲述:小朋友们,暑假里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哪玩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2、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思索探究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

  2、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引导学生看小图与之下面的圆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第七、八、十这三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这个问号是什么意思?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交流共享

  1、数数练习

  (1)教室里有几扇窗?几扇门?

  (2)教室的第一排坐着几个小朋友?

  (3)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一边数一边拿,并摆在桌子上,让同桌同学检查对不对。

  (4)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地数,不能漏掉,也不能重复多数。

  (5)连一连

  (6)画一画

  2、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3、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四)检测完善

  1、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开心吗?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课堂作业。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加减混合的计算,并且计算结果正确。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能比较熟练的计算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若干,练习本。

  教学过程设计:

  一、口算练习

  教师出示一步计算的加、减法口算卡片,要求学生快速进行口算

  二、加减混合运算练习

  1.完成第1、5题。

  此题除了要求学生根据画面正确计算外,还要重视学生在方框里填加数和减数的过程,为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看图列式计算,特别是看图写两步算式做准备。

  2.完成第2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连线的理由,起到巩固连加、连减计算的作用。

  3.完成第3题

  让学生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科书上练习写加减混合算式,教师可多出几道题让学生在生字本上写。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完成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回答,并要求说出计算过程。

  5.完成第6题

  此题要求学生计算出横行、竖行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得数,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连加的方法(先算前两个数,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先算后两个数,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先把第一和第三个数相加,再加第二个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集体讲评。

  6.在( )里填上正确的数(发展性练习):

  5+3-2+4-5+3=( ) 8-6+2+5-3-4=( ) 9-5+4+2-10=( )

  此题算式的计算步骤比学生学习过的两步计算要求高一些,一些学生可能感到困难,教师可先和学生一起做第1题,让学生明确计算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7.完成第7题

  这是一道游戏性质的习题,练习时可设计成一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际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课前先让学生按照课本做一张同样的卡片,4人小组轮流用棋子进行“下棋”游戏,每走一步都要说出计算的得数,其他学生当裁判,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8.完成思考题

  这道题有助于学生实际经历应用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

  时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练习时先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然后让他们自己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可把学生想出的拿法一一列出,要鼓励想出多种不同的拿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

  教学内容:

  开学第一课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小学生,能够遵守课堂常规,对小学生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培养课前准备、听、讲、坐、写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学会使用数学学习用品(直尺,学具盒等)。

  3.通过学习,让孩子们了解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训练使用数学学习用品

  教学难点:激活学习数学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轻松谈话

  1.小朋友,从那天你牵着爸爸妈妈的手进入校门那一刻,你就是一名小学生了。当小学生说明你们已长大了,能懂得更多的道理,能学到更多的本领,这是很光荣的。

  2.小朋友,昨天我们已经认识了,还记得我姓?你们称我?知道王老师和大家一起上什么课吗?想不想让老师也认识你?把数学书翻到第1页,用最漂亮的字写上自己的姓名。指出:写上姓名表示书是你个人所有,以后要爱护它。爱护它不仅不要弄坏它,而更是要好好利用它,学习它,上好每一节数学课。

  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学数学吗?在幼儿园你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3.玩数学游戏。

  老师看大家说得这么好,决定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些数学猜数游戏,好吗?

  游戏1:猜数游戏。

  一个数娃娃,去头变成0,这个数是几?(6)一个数娃娃,去尾变成0,这个数是几?(9)一个数娃娃,去头或去尾都能变成0,这个数是几?(8)游戏2:数图形

  出示一张长方形纸。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对折,现在这个图形里有几个长方形?

  在小学里我们将继续和这些数、图形交朋友,在学习中我们会发现数学中藏着许多秘密等待大家去探索。

  二、数学课堂常规

  大家现在是小学生了,那么我们上课时的要求也跟幼儿园有些不一样了,老师先教大家几招学好数学的好办法,想学吗?

  爱护书本。1.包好书本;2.不乱涂不乱写;

  首先,上课前做好准备很重要。首先数学书、练习本一放在左上角(教会认左上角),上课用到的时候我们轻轻拿到手边,不需要再到抽屉里去找了。接着准备文具,三样工具很重要,削好的铅笔,一个橡皮,一把直尺课前从笔袋里拿出来,靠在笔袋前面随时等待着小主人的命令,老师没有说要用的时候千万别去随便碰它,要不然老师会不高兴的哦。好,一切准备就绪,下面老师就要悄悄告诉你们学好数学的好办法了,上课要做到“四到”:

  1.耳到——认真倾听老师讲课和同学的发言。

  2.嘴到——积极回答老师问题和提出自己的疑问。我们的小朋友要管好自己的小嘴巴,不能随便和别人说话,还要管好自己的小手,不随便摸东西,那样老师讲的话你没听到。

  3.眼到——不东张西望,眼睛紧盯着老师或书本。

  4.心到——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表现好的小朋友,老师会表扬他,还会在他的数学书上,贴上五角星。

  三、童话故事两则

  老师看你们听得这么认真,一定是把好办法记住了,是吗?好,接下来我们听两个故事来轻松一下。

  上课坐端正

  “叮铃铃”

  森林小学上课的`铃声响了,小动物们有秩序地走进教室。小猴急急忙忙,走进教室,双手托着腮,坐在凳子上等老师上课。小熊则弯着腰爬在桌子上。大公鸡呢?还是那样高傲,眼睛朝天,四处张望呢!

  大象老师走进教室,一看着急了:“嘿!嘿!你们这样坐怎么能上课呢?”小动物们一听,都纳闷了,那怎样坐才对呢?

  大象老师耐心地对大家说:“上课的时候,得有上课的规矩,姿势不对怎么能学好习呢?我教大家几句顺口溜:‘两手放下脚放平,胸脯挺直眼向前,耐心听讲勤思考,学习才能有进步’,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读!”

  大象老师一句一句地教小动物们读起来。嘿!真奇怪,小动物们读着读着都坐端正了。大象老师看着,笑了!

  讲话先举手

  森林小学一年级正在上着数学课。大象老师耐心地教育每一个小学生。

  “小朋友,要使学习取得好成绩,自己一定得动脑筋,勤思考,大胆试才行!”大象老师给小朋友讲着学习的方法,小动物们听得非常入神。

  大象老师开始出题了:“下面请小朋友们试着算一算1+1等于几?”小动物们都觉得太简单了,都抢着要回答。 “我来,我来!”小动物们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自己喊!

  教室里顿时乱极了。

  大象老师听着直摇头,小动物们看着老师,心里想老师怎么啦,难道是我们算错了?

  “小朋友们,你们这样发言,老师能听得清吗?”小动物们直摇头。

  大象老师耐心地对小动物们说:“上课的时候,发言要先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后才能讲话,如果大家都各讲各的,结果谁也听不清,这怎么能学好习呢?”

  小动物们听着听着,都觉得很有道理。

  四、学一学课中操

  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拍拍手,伸伸手,打打肩,左点头,右点头,上点头,下点头,坐坐好。五、结束全课。

  找找身上的数字宝宝,(如:我有一张嘴,两只眼睛,一只手有5根手指)。

  找找教室里的数字宝宝,(一间教室两扇门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1. 通过行为(触摸、滚动等行为)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能够识别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能通过行为区分平面与曲面。

  4. 培养观察能力,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以及圆、正方形、长方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难点:

  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教学媒体:

  1、多媒体课件、几何图片,标准的形状物体。

  2、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进行分类并命名

  1、 出示实物按形状分类

  a、 学生分组:各组都有这样的实物,我们把这样的物体叫做立体(板书)

  b、 分一分类,看哪一组分得最合理,并说出理由。(在此揭示课题物体的形状)

  c、 出示图片,这是什么,可以归到哪一类?

  d、 揭示名称。

  二、探索形状

  1、 摸一摸感知面

  a、 小组组长分给组员一件一起摸一摸。

  b、 交流并揭示曲面和平面。

  2、 总结各物体的特征

  练习:

  1、听要求摸出相应的物体。

  2、 生说摸到的'物体的特点,其余同学猜。

  3、 辨一辨球和圆形都是圆圆的有什么区别,特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区别(通过面的大小辨别)。

  三、巩固练习

  1、 看机器人图从下往上说一说都是什么形状。

  2、 看积木图完成数一数、填一填的表格。

  3、 看生活中的物体说一说都是什么形状。

  四、滚一滚

  四人小组通过滚一滚完成下表

  五、拓展

  出示小猪推箱子的PPT,让学生通过刚才学习的滚一滚的知识,帮助小猪解决问题。

  六、总结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板书:

  作业布置:

  1、回家找一找身边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向父母说一说。

  2、用各种形状的积木搭一个建筑,并向父母说一说为什么这么搭。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

  第二课时 9加几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89页至90页。

  教学要求:

  1、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凑+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课件,借‘’爸爸和妈妈‘’买的饮料,揭示课题-----有几瓶饮料。

  2、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知道了什么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1:爸爸买的饮料比妈妈买的饮料少?

  生2:妈妈买的饮料比爸爸买的饮料多?

  生3: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爸爸买了3瓶饮料,妈妈买了9瓶饮料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师:你们知道一共有几瓶饮料吗?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来(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有如下几种算法:

  (1)数出来的:1、2、3、4、5……11、12,一共有12瓶饮料。

  (2)妈妈买了9瓶,然后接着数爸爸买来的饮料10、11、12一共有12瓶饮料。

  (3)我把爸爸买的饮料拿1瓶放在妈妈的袋子里凑成10瓶,10瓶再加上剩下的2瓶,一共是12瓶。

  (4)我把妈妈买的饮料拿7瓶放在爸爸的袋子里凑成10瓶,10瓶再加上剩下的2瓶,一共是12瓶。

  (5)我知道10+3=13,那么9+3=12,9比10少10,得数就少1。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几种方法中你们最喜欢哪一种?

  4、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小朋友们说的方法可真多,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一共有多少瓶饮料怎样列式?生说,教师板书9+3,请小朋友用小棒摆一摆,教师知道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替妈妈买的饮料,右边摆3根代替爸爸买的饮料,小组内互相讨论,汇报结果: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9+3=12

  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

  9+3=12

  把9分成2和7,7加3得10,10加2得12

  二、试一试:

  9+5= 7+9=

  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并在小组内互相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

  三、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算式,只要写得合理都给予适当的表扬,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游戏:找朋友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很多的方法计算出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计算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初步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到超市了解哪些东西是10个10放在一起的。

  课件、每个学生小棒单根20根,橡皮筋1根、2片1捆的小棒图、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大屏幕出示文具店背景)

  师:我们小朋友认识这个地方,对了,这是我们学校附近的文具店。 瞧,店里有好多铅笔呢。我们小朋友有没有在店里面买过铅笔?买了几枝?(点击课件出示柜台上若干铅笔,其中整捆2捆,另有一个大笔筒里面单枝铅笔若干。)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1)提供探索机会。

  师:老师前两天也给我儿子去买铅笔了,我准备买10枝铅笔。谁来当当小老板,帮老师拿一下铅笔。(出示实物:两捆和一个笔筒放10枝铅笔)

  指名到讲台前来拿,估计有两种情况。

  ①从笔筒中一枝一枝地数出10枝铅笔。

  ②直接拿一捆铅笔。

  (无论学生先出现哪一种,师:还有不同的拿法吗?)

  (2)比较中体会新知。

  刚才,有一个小朋友是从笔筒中数出10枝,还有一个小朋友是直接拿一捆。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呢?(多指名几人说一说)

  师:大家都喜欢直接拿一捆,那一捆是不是10枝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拿出一捆铅笔,展开两个学生到台前来一起数一数)

  师:果然是10枝,知道为什么要把10枝铅笔捆成一捆吗?(这样拿起来很方便。)

  (3)抽象建立新知。

  师:小朋友们,你们会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吗?边捆边想,这一捆里有几个一根?(生动手捆,师贴出10根小棒。)

  师:捆好了就举起来。(比比谁的动作快的,老师看看第一第一在哪里?)把小棒放在桌上坐直,(师手拿生的一捆)谁来说说这一捆里有几个一根?(10个一根)板书:10个一

  我们把10根小棒捆成1捆,这1捆就是1个十。几个十呀?(板书:1个十)

  (任意拿学生的1捆)师:他的这一捆是几个十?(另外一捆)这一捆呢?

  我们小朋友刚才捆的一捆都是几个十呀?

  (出示一捆教具)看,老师的这个也表示1捆小棒,这一捆也是几个十呀?我们小朋友身边也有这样的1捆吗?想想里面有多少个一呢?

  对,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完善板书)齐读。

  追问:那反过来,1个十里面就有几个一呀?

  小结:以后我们看到这样的一捆小棒,不用一根根地数,就知道一捆有10根,就是1个十。

  2.认识“十几”。

  (1)实践操作,初步体会。

  师:老师买铅笔的时候,有一个家长带着小朋友也过来买铅笔了,她们要买12枝铅笔。想一想,老板会怎么拿给他。

  师:这次谁愿意当小老板,来拿呢?这么多小朋友都愿意,那我们用小棒代替铅笔,在你的桌上摆出来,不过老师有个要求,比比谁摆的能让人一眼看出是12根。摆好的小朋友就举手。(点幻灯片:我会摆)

  投影展示

  ①单根和一捆带两根的情况。

  比较:这是两个小朋友的不同摆法,你觉得哪一种能让人一眼看出是12根?为什么?

  ②只出现一捆带两根。

  师:他摆得对吗?你是怎么看出来有12根的?(一捆是10根,再添上2根就是12。)为什么不一根一根地摆呢?

  小结:哦,象这样左边摆1捆,右边摆2根,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2根。

  (2)摆摆说说,深化认知。

  ①师摆生说。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个好办法来试试看。老师摆小棒,小朋友们说是多少根。不用举手,抢答!比比谁快!

  (师摆11)生答。

  师:这么快,怎么看出来的呀?(板书:11)

  再摆13、16,分别说说是怎么想的。

  ②生摆生说。

  师:刚才都是老师摆小棒,你想不想也用这样的方法摆出一个十几呢?老师说一个数,比比谁摆得快。

  14 17 15

  每次要求学生摆好的就举手,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摆的:左边摆一捆,右边摆几根,合起来是十几。

  ③同桌活动。

  师:下面要请小朋友来做小老师,听好要求,左边的小朋友先说一个十几让右边的小朋友摆,然后右边的小朋友再说一个十几让左边的小朋友摆,同桌两人都摆好了就坐直,比比哪桌的小朋友合作得最好。

  汇报:指名一桌汇报。

  现在咱们反过来,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其他的小朋友来猜你摆的是多少?

  (3)提炼升华。

  师:你发现了吗,刚才咱们摆的十几,都是怎么摆的.呀?

  小结:对了,一捆和几根合起来就是十几。

  3.认识“2个十是20”。

  师:现在以最快的速度把小棒收到抽屉里面,比一比,谁最快?第一第一在哪里?看黑板,刚才摆了16根小棒,现在继续抢答,再添1根是多少根?(17)再添上一根呢?……(20根)

  怎样摆就能让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把10根再捆成一捆)

  师(2捆):这时候有几个十?你怎么知道是20的?(一捆是1个十,2捆就是2个十)

  师:对,2个十就是20。(板书:2个十是20。)齐读。

  4.总结。

  师:前段时间我们认识了1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数?(板书课题:认识11~20各数)

  课间操:请你像我这样做。请你像我拍拍手,请你像我拍拍肩,请你像我手放好。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

  1.我会读。

  开火车,读数。师:刚才我们学习了11-20各数,你们会从0读到20吗?2个2个数,从2数到20,再反过来从20数到0。

  猜猜我是谁?比12多1的数是几?和18相邻的数是几?10和12中间的数是几?15在几和几的中间?

  2.我会跳。

  朵拉也来凑热闹了,她说我会两格两格跳,我们小朋友帮她数一数。朵拉还会5格5格跳呢!10的后面跳5格是几呢?15后面呢?

  3.我会数。

  做83页,第4题。

  师:大象伯伯看见朵拉跳得很辛苦,拿来了一些草莓,你能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个?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先把82页的两句话填好。然后做83页,第4题。数一个打一个钩,满十个就用一个大圆圈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数好把数写在下面。

  后面的小雨伞图,你们估计大概有多少把?

  数一数,一共有几包面纸?一共有几只拖鞋。 文具店里面老师还发现有心型的橡皮,老师一共拿了多少块橡皮?数一数,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数的?

  做83页。第6题。

  4.我会读。

  读一读生活中的数。

  在生活中,我们也看到过很多十几二十的数。如公交站牌上的公交线路编号、日历上面显示的日期、米袋上的千克数、电子表上显示的时间、交通信号灯显示的秒数以及电梯上的楼层号、一箱牛奶有16包、彩色铅笔、油画棒等。

  生活中的数真多呀!你看到过吗?谁来说一说。

  课后请小朋友们留心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我们今天学的11-20这些数。

  最后,让我们在拍手歌中来结束今天这节课。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0

  教学内容:书p42

  教学目标:1、知道20以内数的排序。

  2、认识单数、双数。

  3、会几个几个的数数。

  教学重点:1、通过数数认识20以内的数。

  2、排列20以内的数。

  3、认识20以内的倒数。

  4、认识2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教学难点:找出数列规律,数列继续。

  教学准备:练习纸、颜色笔

  教学过程:

  一、学会20以内数的排序。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数字王国,去找一找数和数之间有什么秘密?

  1、这是5、3、1、2、4,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吗?

  2、那5后面又是几呢?谁能数出后面的5个数?

  3、你们发现这些数之间有什么秘密吗?(一个比一个大1)

  4、对呀,老师按照这样的规律又往后数了10个数。

  11 12 ○ 14 ○ 16 17 ○ ○ 20

  猜一猜这里的小动物们表示几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四人小组交流机动)

  出示课题:我们发现这些数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排列的。今天我们就来对20以内数的排列来作一下研究。(齐声读:“ 20以内数的排列”)

  二、发现数列规律

  1、小朋友瞧,这时小巧和小亚已经在研究数学问题了?谁能看懂这幅图的意思吗?

  2、那你会怎样涂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四人小组交流)

  3、小朋友可真聪明,请大家在数学书的第42页第3大题上数一数,涂一涂。

  4、谁来汇报答案。做对的小朋友,请你以最快的速度把书本合上。你发现你涂的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吗?

  5、对呀,我们把1、3、5、7、9、11、13、15、17、19这些数叫做单数。出示:单数。

  把2、4、6、8、10、12、14、16、18、20这些数叫做双数。出示:双数。

  6、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单数和双数。比如:课桌的四只脚是双数?人的一个鼻子是单数。也请你来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是单数,哪些是双数呢?(四人小组交流)

  7、小朋友说的真不错,请大家来看单数,你发现这些单数有什么特点吗?那双数呢?老师把双数和单数合在了一起,现在这些数是一个比一个大一。

  8、象这样,把一些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或者规律排列起来,我们把这些数都称为数列。

  9、 20以内的数列,除了可以这样从小到大排列以外,反过来还可以怎样排列呢?

  10、让我们一起来大声数一数吧。小朋友的数数本领可真大,男女生来比一比!(男女比赛;接受挑战)

  (1)男生:请你们来数双数?

  (2)女生:请你们来数单数?

  (3)男生:从4往后2个2个数数到16。(请听仔细了)

  (4)女生:从16往前2个2个数数到4。

  三、游戏

  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发现了数列之间的秘密。现在让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吧!

  1、请听游戏规则。把编有号码的`彩球有规律的放进试管内,并说说你是几个几个一数的。如果放错的话可要引起整个试管的爆裂。(我们先来按改正)谁来试?(告诉大家你是几个几个一数的?)(按下一题)谁来试?接下来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游戏开始。

  四、练习

  1、小朋友,刚才我们玩的游戏开心吗?我们看到数和数之间的规律可真多呀!请你瞧一瞧,这里哪一组的数列和其他三组的不一样呢?(四人小组交流)

  2、谁来说?为什么呢?小朋友观察的可真仔细。在生活中数物体的时候可以2个2个增大着数,也可以怎么数呢?还可以几个几个数,对呀,只要有规律就可以了。

  3、小朋友听,数字王国的火车来了!

  4、应该选择哪一个数呢?4、6、?、10、12,你是怎么考虑的?你说的真棒,夸夸他。

  5、下一列火车谁来开?请你仔细观察?谁来说?、9、1 1、13、15大家同意吗?你可以把火车开走了?

  6、我们来等待下一列火车,谁来试?1、4、?、10、13你是怎样想的?

  7、最后一辆火车等着你开了!15、12、?、6、3为什么选择9呢?

  8、小朋友的数数本领可真不错,这时小巧和小亚要请大家来帮帮忙?他们不小心把一些数列中的数弄丢了,请你帮他们动脑筋来填一填。(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五、总结:

  通过找规律,我们发现数列的奥妙是无穷的。按照不同的规律可以组成许多不同的数列。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就一定能发现它的奥秘。在我们的生活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也是有规律的出现的,正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如此丰富多彩。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板书:20以内数的排列

  单数:1、3、5、7、9、11、13、15、17、19

  双数:2、4、6、8、10、12、14、16、18、2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7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口算7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7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钓鱼图片 7加几的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猫钓鱼》。

  一天,猫妈妈带着小猫,扛着鱼竿,提着水桶来到小河边钓鱼。小猫刚把鱼钩放进水里,一只小蜻蜓飞过来,小猫丢下鱼竿,去追小蜻蜓。小猫扑来扑去,蜻蜓没捉到,只好失望地回到河边。这时,猫妈妈已经钓上了一条大鱼。小猫赶紧坐好,认真地钓起鱼来。没过多久,一只小蝴蝶飞来了,扑扇着翅膀,美丽极了。小猫又去追蝴蝶,追来追去,蝴蝶没逮到,时间也白白浪费了。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心里好难受呀!妈妈走过来,摸着小猫地头说:“不要难过,做什么事情不能三心二意,只要一心一意,一定会钓上大鱼的。”小猫听了妈妈的话,决定不再贪玩了,认真地钓起鱼来。蜻蜓和蝴蝶又飞来了,小猫连看也不看,两眼一直盯着鱼竿。不一会儿,小猫也钓到了很多大鱼。开心地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我也钓上了很多大鱼呢!”最后,猫妈妈钓到了7条大鱼,小猫钓到了4条大鱼。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评析:以小学生喜欢的故事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小猫钓鱼图

  师说:谁能看图编一道加法应用题.

  指名学生编题:猫妈妈钓了7条鱼,小猫钓了4条鱼,一共钓了几条鱼?

  师问:根据同学们编的题,应该怎样列式?怎样算?(板书:7+4=11)

  师问:7+4=11你是怎样想的?

  (2)小组合作讨论

  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3)小组汇报交流

  生可能出现的三种算法

  数数法:从1、2、3、4……11,一共有11条。

  接数法:猫妈妈钓了7条,然后接着数8、9、10、11,一共有11条。

  凑十法;我是用“凑十法”来计算的。指着钓鱼图说:我们看到7,想到了3,于是就要先把4条鱼分成3条和2条,7条和3条凑成10条,10条再加剩下的1条个,等于11条。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学生,同时还体现算法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教师小结:这几种方法都不错,那你最喜欢用哪一种方法?

  师: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来解决问题,这些办法都不错,今后做题时哪种方法可以让我们算的又对又快,我们就用哪种方法。

  (学生在故事情境中独立提出问题后,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打破了以往“凑十法”的唯一思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

  2.教学例2.

  想一想

  7+5=□   7+6=□   7+7=□

  师说:我们不看图、不摆实物,这几道题谁会算?

  自己小声说怎样想.两人一组悄悄算.

  指名说:7+4=□怎样想.

  7+6=□怎样想.

  7+7=□怎样想?

  师说:你们真聪明,不用看图、不用摆实物、运用凑十法很快就把这几道题算出来了.

  (在这里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7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新课改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3.教学例3.

  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7+8=□  7+9=□

  引导学生这样想:你们学过9+8=17,8+9=17这两道题吗?

  为什么9加8得17,8加9也得17?

  (因为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师问:你们算过8+7,9加7的题吗?看到7+8,7+9这两道题怎么想?

  想:8加7等于15,7加8也等于15.

  想:9加7等于16,7加9也等于16.

  师说:对,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来计算更简便,就不用凑十了.这样能很快说出得数.

  (教师对这几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三种方法。同时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巩固反馈

  师:回到家以后,猫妈妈把它们今天钓的鱼做成了丰盛的晚餐,馋的小猫直流口水,小猫能吃到香喷喷的鱼吗?老猫还要考考它。同学们你能不能帮帮小花猫。让小花猫吃到香喷喷的鱼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小猫吃鱼”的游戏。游戏规则是:每条鱼的后面有一道7加几的算式,如果你算对了,小花猫就能吃到你这条鱼了。

  (通过游戏的练习方式,不仅巩固了新知识,而且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四、总结

  师:你知道今天这节课学的是什么内容吗?

  生:7加几。

  师板书:7加几

  师;计算7加几要注意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7加几的进位加法,一共6道题.这6道题中是有的用凑十法算的快;有的用交换加数的方法算的快.同学们在计算当中,要认真审题,见到大数加小数的题,就用凑十法计算;见到小数加大数的题,就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还有其他的方法,我们一定要灵活运用。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里飞翔!)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能理解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挂图、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复习儿歌。

  1个十,1个一,合在一起是11;

  1个十,2个一,合在一起是12;

  1个十,3个一,合在一起是13;

  1个十,4个一,合在一起是14;

  1个十,5个一,合在一起是15;

  1个十,6个一,合在一起是16;

  1个十,7个一,合在一起是17;

  1个十,8个一,合在一起是18;

  1个十,9个一,合在一起是19;

  2个十,合在一起是20;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题。

  (1)出示图画。

  问:同学们,图上有什么?有几个?如果让你列出四道算式,你会吗?先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商量。

  (2)请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板书:

  10+5= 15-5=

  5+10= 15-10=

  (3)发表意见。

  问:有哪个小朋友摆的是10+5的?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提示学生:10就是1捆小棒。)

  问:如果没有小棒,你该怎么想10加5等于15呢?可以先小组讨论。

  教师:因为1个十5个一合在一起是15,所以10加5等于15。

  (5)思考:10加3等于多少?为什么?

  那么10加9呢?

  (6)我们已经知道了10加5等于15,你能很快说出来5加10等于多少吗?为什么?(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同样道理,那么3加10等于多少呢?9加10呢?

  教师小结:看来,十加几就等于十几,几加十也等于十几。

  (7)那么15-5等于多少呢?谁来用小棒摆一摆?

  1捆零5根减去5根,就剩1捆,就是10。

  如果是17-7呢?18-8呢?

  小结:看来十几减几就等于10。

  (8)小组讨论15-10等于多少,为什么?17-10呢?18-10呢?

  小结:看来十几减10就等于几。

  三、反馈完善

  1、出口算卡片。

  10+6 13-3 4+10 18-8

  10+9 12-10 1+10 16-10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教师出示图画。

  3、完成第2、3题。

  (1)出示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

  提示:为什么10+2和2+10都等于12呢?12-2为什么等于10呢?12-10为什么等于2呢?

  (2)让学生把得数填写在书上。

  (3)集体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仔细观察图形,根据题意答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0+5=15    15-5=10

  5+10=15    15-10=5

  教学反思:

  本课的知识基础是11-20各数的组成,所以教学时先复习11-20各数的`组成,作为铺垫。注意让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初步探究能力,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教学资源,又予以拓展,较好地完成了教学内容。教学例题采用摆小棒的方法,直观性强,在讨论10+5等的计算方法时学生难以想到用数的组成来想算法,可见抽象性的内容在教学中还需设法突破。

  合理设计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知识理解得最深,也最容易掌握,本节课所设计的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3

  〖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春天)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也该出来活动了,你们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课件显示情境图)

  谁能把这幅美丽的画面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学生讲故事说图意)

  原来是小兔在请他的小伙伴们吃果子呢! 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评析教师与学生情感接触,以谈话的形式自由交流,并正确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使学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思考后,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①一共有几盘果子?②一共有多少个果子?重点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的问题。

  (2)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好吗?学生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0=或30+20=

  (4)师:那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会算的学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学生可用学具代替果子摆一摆。)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为2+3=5,所以20+30=50;③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④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⑤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师:那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学生交流。)

  (评析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时,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法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能充分尊重这些差异,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较好地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请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显示第二幅情境图,学生说图意。)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你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好吗?

  (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引导帮助。)(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10=40或50-40=10。)

  (评析在学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由加法类推到减法,由此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师:在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如果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

  边说边板书如下:20+30=50 50-10=40

  加加和被减差

  数数减数

  (教师再次举例说明。)(评析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再次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师:吃完了果子,小兔子还给同学们出了几道题呢!(课件显示下图)

  (学生口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2.师:小猴子、小兔子、小刺猬玩得非常高兴,又来了几只小动物,他们做起了找朋友的游戏,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朋友吗?

  3.师:它们做完了游戏,高高兴兴地去参加森林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了。看!它们正在布置会场呢!(课件显示情境图)它们在说什么呢?

  (学生叙述图意,并解答。可能出现的算法有:80-30=50(张);30+(50)=80(张)。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师:开完了联欢会,小动物们也该回家了,你们看(课件显示)。

  师:这两辆车够坐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思考过程,只要说得合理,都应给予肯定。)

  (评析以故事的形式贯穿练习,生动、有趣、层次分明。这样设计既符合儿童的特点,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发展,特别是“乘车”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4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理解0表示没有的这一实际意义、会读,会写0,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2、能正确的书写0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个小玩意,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生:想

  师:(拿出盒子)看!(摇一摇)你们知道里面放了什么吗?

  生:(摇摇头)不知道!

  师:那哪位小朋友敢上来把小手伸进这盒子里,摸摸,感受一下,这里面究竟放的是什么呢?

  生:(踊跃举手)

  师:你来!

  生1:(把手伸进去。)

  师:你摸到了什么?告诉大家是什么感觉?

  生1:好像有几根小棒!师:哦,你说有小棒。好的,你也摸摸,摸到了什么?

  生2:圆圆的东西!

  师:圆圆的东西它是什么呢?你猜猜,大家也来帮他想想!你也上来摸摸。(再请一位学生)

  生3:应该是棒棒糖!

  师:你说是棒棒糖,那你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是不是的呢?

  生3:(拿出一个)是的,老师,是棒棒糖!

  师:哇,这位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那老师就把这个棒棒糖奖给你!

  生3:谢谢老师。

  师:(摇摇盒子)同学们,里面还有棒棒糖么?

  生:有!

  师:现在呢,老师把这它拿出来,(又摇摇,无声)现在还有么?

  生:没有了。

  师:那么老师一共在盒子里面放了几个棒棒糖?用什么数字来表示?

  生:2个!

  师:那现在呢?盒子里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那谁知道没有了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

  生4:没有了用0来表示。

  师:真棒!

  这位小朋友肯定在家里的时候就已经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预习了,大家要向他学习!老师现在把这棒棒糖给你,作为奖励!今天我们就是要跟0交朋友,大家愿意么?(板书:0的认识)

  生:愿意

  二、提升巩固

  师:好的!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知道了,没有了就用……(提示大家一起回答)

  生:0来表示。

  师:非常好!大家看,老师的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三支!

  师:是的,有三支铅笔。那我现在把这支借给这位小朋友,同学们再看,我手里,还有几支铅笔?

  生:两支!

  师:哦,两支。那如果老师把这两支铅笔都借给他了呢?那老师就没有铅笔了!那么……?(被打断)

  生:用0来表示!老师现在有0支铅笔

  三、0的写法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声音也很洪亮。那就是说,老师有……

  生:0支铅笔(一起回答)

  师:说了这么久,大家想知道,我们的好朋友0到底长什么样吗?

  生:想!

  师:(拿出卡片)这就是我们的好朋友0,大家仔细想想,你们见过它么?是不是很像鸡蛋?(提示)

  生:对,还像乒乓球、鸭蛋、鹅蛋……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现在拿出你们的小手来,跟着老师一起认真地学习写0。(老师边写边说)从上线中间起,碰左线腿着地,再转到右边,碰右线回到起点相交。我们再来写一遍,从上线中间起,碰左线腿着地,再转到右边,碰右线回到起点。同学们要注意了,0像鸡蛋圆溜溜,可不能把它写成了方形,也不能把它写成这样,有棱角(在黑板上作错误的示范),要把0写成椭圆形,圆溜溜的,这样,它就很漂亮了。大家都会了么?

  生:会了。

  四、动手练习,家庭作业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笔和纸,动动你的小手,试着自己写几个0,老师要看看,哪位小朋友能够写得又快又好!

  如果有同学不是很会写的话,请举手,老师来帮帮你。(学生写,老师下去走走,指导)看来同学们都写得不错!回家之后多练习几遍,给爸爸妈妈看看,下次课上,老师要请同学上讲台来展示!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5

  教学内容:

  课本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与和的思想,比较熟练地掌握2-7的组成,加深对2-7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得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比较熟练地掌握2-7的组成,加深对2-7的认识。

  课前准备:

  画图,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秋天到了,妈妈买了许多的草莓,妈妈想把这些草莓分给孩子们,2、你能帮妈妈分一分吗?

  出示:草莓图

  你能帮妈妈分以下草莓吗?

  (1)4个草莓图,你可以怎样分?

  (2)还能怎样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比一比哪组分法多。

  小组汇报。

  (4)出示5、6个草莓图。

  小组汇报。

  (要提醒学生有序的操作,思考,也要提醒学生由一种分法想出另一种分法。)

  二、基本练习

  美丽的燕子风筝还差一点就做完可以飞上天了,你能把风筝做完吗?(出示图2。)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三第3题。分一分。

  练习2-7的组成。(先由一人在纸上写好一种分法,再让其他同学猜。)

  2、练习三第4题。

  出示:树苗图(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发现出有次序有条理的分法,自己发现出分与合的联系。从而掌握一些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

  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5题。填组成

  你能有次序的.把房子的墙填好吗?.

  可以一座房,一座房地考虑。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有兴趣去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得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培养迁移能力。要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必须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不仅学会了知识,又学会了迁移,利用迁移能力学习后边的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5-13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31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3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合]06-16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7

一年级上册四练习数学教案04-1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热)06-1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5篇)01-19